CN114585054B - Wifi连接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Wifi连接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85054B
CN114585054B CN202210167877.4A CN202210167877A CN114585054B CN 114585054 B CN114585054 B CN 114585054B CN 202210167877 A CN202210167877 A CN 202210167877A CN 114585054 B CN114585054 B CN 1145850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fi
connection
connection request
hardware layer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678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85054A (zh
Inventor
何聪
江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6787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850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85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5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850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50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WIFI连接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WIFI硬件层、WIFI驱动层和WIFI架构层;所述方法包括:在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WIFI连接请求后,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拒绝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条件;若所述第一设备满足所述拒绝连接条件,所述WIFI硬件层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拒绝连接响应。

Description

WIFI连接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WIFI连接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目前智能终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热点技术得到了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都具备有WIFI热点功能。终端设备开启WIFI热点功能后,将接收到的网络信号(例如GPRS信号、3G、4G或5G信号)转化为WIFI信号发射出去,供周围环境内的其他终端设备接入WIFI热点。
相关技术中,终端设备对接收到的WIFI连接请求处理方法会导致终端设备(特别是处于灭屏状态的终端设备)的功耗明显增大,缩短终端设备的续航时间。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WIFI连接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WIFI硬件层、WIFI驱动层和WIFI架构层;包括:
在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WIFI连接请求后,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拒绝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条件;
若所述第一设备满足所述拒绝连接条件,所述WIFI硬件层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拒绝连接响应。
可选地,所述拒绝连接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的设备数量达到所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
和/或,
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连接参数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设备。
可选地,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拒绝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条件,包括:
基于获取的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状态信息,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所述拒绝连接条件;其中,所述连接状态信息至少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的设备数量是否达到所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
可选地,所述WIFI硬件层存储有:异常设备信息;
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拒绝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条件,包括:
所述WIFI硬件层获取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设备地址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
将所述设备地址信息与所述异常设备信息中的地址信息进行匹配,得到第一结果;
将所述信号强度信息和预设的强度阈值进行对比,得到第二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结果和所述第二结果,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异常设备。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设备不满足所述拒绝连接条件,所述WIFI硬件层将所述WIFI连接请求发送至所述WIFI驱动层;
所述WIFI驱动层对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进行认证,并在认证成功后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
若所述WIFI连接建立失败,且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信号强度信息指示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强度阈值,所述WIFI驱动层对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累计失败信息进行更新;其中,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累计失败信息至少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设备的异常设备的可能性程度。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更新后的累计失败信息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累计连接失败次数大于或等于累计失败阈值,所述WIFI驱动层向所述WIFI硬件层发送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所述WIFI硬件层对存储的所述异常设备信息进行更新。
可选地,所述WIFI硬件层存储有:黑名单设备信息;
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拒绝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条件,包括:
所述WIFI硬件层获取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设备地址信息;
将所述设备地址信息和所述黑名单设备信息中的地址信息进行匹配,得到第三结果;
根据所述第三结果,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黑名单设备。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对黑名单设备信息的更新操作,WIFI架构层获取所述更新操作所指示的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
所述WIFI架构层经由所述WIFI驱动层,将所述更新操作所指示的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WIFI硬件层;
基于所述更新操作所指示的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所述WIFI硬件层对所述黑名单设备信息进行更新。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WIFI连接控制装置,包括:WIFI硬件层、WIFI驱动层和WIFI架构层;
所述WIFI硬件层,用于在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WIFI连接请求后,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拒绝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条件;若所述第一设备满足所述拒绝连接条件,所述WIFI硬件层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拒绝连接响应。
可选地,所述拒绝连接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的设备数量达到所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
和/或,
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连接参数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设备。
可选地,所述WIFI硬件层,用于:
基于获取的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状态信息,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所述拒绝连接条件;其中,所述连接状态信息至少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的设备数量是否达到所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
可选地,所述WIFI硬件层存储有:异常设备信息;
所述WIFI硬件层,用于:
所述WIFI硬件层获取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设备地址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
将所述设备地址信息与所述异常设备信息中的地址信息进行匹配,得到第一结果;
将所述信号强度信息和预设的强度阈值进行对比,得到第二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结果和所述第二结果,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异常设备。
可选地,所述WIFI硬件层,用于:
若所述第一设备不满足所述拒绝连接条件,所述WIFI硬件层将所述WIFI连接请求发送至所述WIFI驱动层;
所述WIFI驱动层,用于:
所述WIFI驱动层对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进行认证,并在认证成功后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
若所述WIFI连接建立失败,且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信号强度信息指示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强度阈值,所述WIFI驱动层对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累计失败信息进行更新;其中,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累计失败信息至少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设备的异常设备的可能性程度。
可选地,所述WIFI驱动层,用于:
若更新后的累计失败信息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累计连接失败次数大于或等于累计失败阈值,所述WIFI驱动层向所述WIFI硬件层发送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
所述WIFI驱动层,用于:
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所述WIFI硬件层对存储的所述异常设备信息进行更新。
可选地,所述WIFI硬件层存储有:黑名单设备信息;
所述WIFI硬件层,用于:
所述WIFI硬件层获取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设备地址信息;
将所述设备地址信息和所述黑名单设备信息中的地址信息进行匹配,得到第三结果;
根据所述第三结果,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黑名单设备。
可选地,所述WIFI架构层,用于:
响应于用户对黑名单设备信息的更新操作,WIFI架构层获取所述更新操作所指示的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
所述WIFI架构层经由所述WIFI驱动层,将所述更新操作所指示的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WIFI硬件层;
所述WIFi硬件层,用于:
基于所述更新操作所指示的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所述WIFI硬件层对所述黑名单设备信息进行更新。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WIFI连接控制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如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WIFI连接控制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WIFI连接控制装置能够执行如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第一设备接收到任一第二设备发送的WIFI连接请求后,由第一设备的WIFI硬件层先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拒绝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条件,并在第一设备满足拒绝连接条件时,由WIFI硬件层直接发送拒绝连接响应;从而在第一设备处于灭屏状态时,对于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满足拒绝连接条件的WIFI连接请求,WIFI硬件层不需要将WIFI连接请求转发至WIFI驱动层处理,也就不需要唤醒第一设备的主控制芯片,减少第一设备处于灭屏状态时的功耗,提升第一设备的续航时间,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WIFI连接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WIFI连接场景的示意图一。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WIFI连接场景的示意图二。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WIFI连接控制方法流程图二。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WIFI连接控制方法流程图三。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WIFI连接控制方法流程图四。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WIFI连接控制方法流程图五。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WIFI连接控制方法流程图六。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WIFI连接控制方法流程图七。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WIFI连接控制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WIFI连接控制方法。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WIFI连接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在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WIFI连接请求后,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拒绝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条件;
步骤S102,若所述第一设备满足所述拒绝连接条件,所述WIFI硬件层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拒绝连接响应。
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WIFI的连接控制方法可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WIFI硬件层、WIFI驱动层和WIFI架构层。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WIFI硬件层位于所述第一设备的WIFI芯片模块;所述WIFI驱动层和所述WIFI架构层位于所述第一设备的主控制芯片模块。
其中,所述WIFI硬件层负责向WIFI驱动层传递接收到的WIFI连接请求,并向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发送WIFI驱动层的WIFI连接请求的响应消息。
所述WIFI驱动层负责处理WIFI连接请求,并基于WIFI连接请求发出响应消息。
所述WIFI架构层负责关联第一设备所有的连接设备,以及维护第一设备的黑名单设备信息,并断开第一设备与黑名单设备的WIFI连接。
这里,所述第一设备可为具备WIFI热点共享功能的终端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等。
在步骤S101中,所述第一设备开启WIFI热点共享功能后,所述第一设备周围环境内任一第二设备检测到WIFI信号后,可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WIFI连接请求;第一设备内的WIFI硬件层接收到所述WIFI连接请求后,确定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拒绝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条件。
这里,所述第二设备为可连接WIFI热点的终端设备,所述第二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设备内安装有无线网卡或WIFI芯片,所述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设置为开启状态后,即第二设备处于对WIFI信号的检测状态;第二设备可利用WIFI芯片检测周围环境内的WIFI信号的热点标识,并发起对WIFI热点的WIFI连接请求,以建立与WIFI热点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一设备包括:WIFI芯片模块和主控制芯片模块。所述WIFI芯片模块,包括:WIFI硬件层;所述主控制芯片模块,包括WIFI驱动层和WIFI架构层。
相关技术中,所述第一设备内WIFI芯片模块的WIFI硬件层接收到任一第二设备发送的WIFI连接请求后,会直接将所述WIFI连接请求发送主控制芯片模块的WIFI驱动层,由WIFI驱动层对WIFI连接请求进行处理。
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WIFI连接请求后,若没有成功建立与第一设备的WIFI连接,还会继续向第一设备发送WIFI连接请求。
由于WIFI硬件层仅仅是转发WIFI连接请求,故WIFI硬件层需要不断将WIFI连接请求发送给主控制芯片内的WIFI驱动层进行处理;甚至于在第一设备处于灭屏状态,即主控制芯片处于休眠状态时,WIFI硬件层需要频繁唤醒主控制芯片,导致第一设备处于灭屏状态时的功耗明显增大,缩短第一设备的续航时间。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内的WIFI硬件层接收到任一第二设备发送的WIFI连接请求后,先由WIFI硬件层对发送WIFI连接请求的第二设备进行判断。
WIFI硬件层可根据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参数,确定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拒绝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条件,进而确定是否需要将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请求发送给WIFI驱动层处理。
所述拒绝连接条件可为用户自定义设置的,例如,所述拒绝连接条件可为: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设备连续拒绝次数大于或等于3次的设备等。所述拒绝连接条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不同第一设备的拒绝连接条件可能不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步骤S102中,若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出所述第一设备满足所述拒绝连接条件,即所述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设备,WIFI硬件层可直接向第二设备发送拒绝连接响应,拒绝第二设备的WIFI接入。
可以理解的是,WIFI硬件层根据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参数,确定出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满足第一设备的拒绝连接条件,直接由WIFI硬件层向第二设备发送针对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响应,无需再将WIFI连接请求发送至WIFI驱动层处理。
如此,在第一设备处于灭屏状态时,对于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满足拒绝连接条件的WIFI连接请求,WIFI硬件层不需要将WIFI连接请求转发至WIFI驱动层处理,也就不需要唤醒第一设备的主控制芯片,减少第一设备处于灭屏状态时的功耗,提升第一设备的续航时间,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出第一设备不满足拒绝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条件,所述WIFI硬件层将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请求发送给WIFI驱动层,由WIFI驱动层对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进行认证。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WIFI硬件层根据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参数,确定出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不满足第一设备的拒绝连接条件,所述WIFI硬件层需要将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请求转发给WIFI驱动层,以便于WIFI驱动层对WIFI连接请求进行认证。
这里,所述WIFI连接请求内携带有密码信息;所述WIFI驱动层接收到由WIFI硬件层转发的WIFI连接请求后,对所述WIFI连接请求内的密码信息进行验证,若验证结果指示所述密码信息为所述第一设备的WIFI热点对应的密码,则所述第二设备认证成功;若所述验证结果指示所述密码信息不是所述第一设备的WIFI热点对应的密码,则所述第二设备认证失败。
所述WIFI驱动层将认证结果作为针对WIFI连接请求的响应消息,发送给WIFI硬件层,由WIFI硬件层转发给第二设备。
可选地,所述拒绝连接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的设备数量达到所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
和/或,
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连接参数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设备。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可为第一设备的默认设置,或者,也可为用户的自定义设置。例如,所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为3个。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WIFI连接场景的示意图一。其中,移动设备1(即第一设备)开启WIFI热点共享功能,并向周围环境发射WIFI信号;移动设备2-5(即第二设备)检测到WIFI信号的热点标识后,分别向移动设备1发送WIFI连接请求。
由于移动设备1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为2,故移动设备1在接收到移动设备2-5发送的WIFI连接请求,与其中的两个移动设备(例如移动设备2-3)建立WIFI连接,并拒绝移动设备4-5的WIFI连接请求。
移动设备4-5接收到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响应后,还会不断向移动设备1发送WIFI连接请求。相关技术中由于WIFI硬件层在接收到WIFI连接请求后,会直接转发给WIFI驱动层处理,故即使移动设备1当前已连接的设备数量已达到移动设备1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移动设备1内的WIFI驱动层还是会频繁接收到由WIFI硬件层转发的WIFI连接请求。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将第一设备的拒绝连接条件设置为:所述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的设备数量达到所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
如此,当第一设备的WIFI硬件层接收到WIFI连接请求后,确定出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的设备数量已达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后,可直接向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发送拒绝连接响应,不用将WIFI连接请求发送至WIFI驱动层。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设备可为第一设备预先设置的拒绝连接的终端设备。具体地,拒绝连接设备可为用户自定义设置的,例如,用户设置的黑名单设备列表。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WIFI硬件层即使接收到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设备发送的WIFI连接请求后,也会直接转发给WIFI驱动层处理,由WIFI驱动层确定是否拒绝连接。第一设备的周围环境内的拒绝连接设备即使接收到拒绝连接响应,还是会不断向第一设备发送WIFI连接请求,故WIFI驱动层可能会频繁接收到由WIFI硬件层转发的拒绝连接设备的WIFI连接请求。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将所述第一设备的拒绝连接条件设置为: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连接参数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设备。
当第一设备WIFI硬件层接收到WIFI连接请求后,根据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连接参数,确定所述WIFI连接请求指示的第二设备是否为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设备;若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连接参数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设备,WIFI硬件层可直接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拒绝连接响应,不用将WIFI连接请求发送至WIFI驱动层。
这里,所述连接参数可包括: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信号强度信息、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等。
所述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设备可为第一设备的默认设置;
例如,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设备可为WIFI连接请求的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设备;第一设备的WIFI硬件层接收到的WIFI连接请求后,根据所述WIFI连接请求内的信号强度信息,确定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信号强度是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从而确定WIFI连接请求指示的第二设备是否为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设备。
或者,所述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设备可为用户的自定义设置;
例如,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设备可为用户设置的黑名单设备;第一设备的WIFI硬件层接收到的WIFI连接请求后,根据所述WIFI连接请求内的设备标识信息和/或设备地址信息,确定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设备标识信息和/或设备地址信息与黑名单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和/或设备地址信息是否匹配,从而确定WIFI连接请求指示的第二设备是否为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设备。
可选地,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拒绝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条件,包括:
基于获取的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状态信息,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所述拒绝连接条件;其中,所述连接状态信息至少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的设备数量是否达到所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状态信息可包括:允许连接状态和限制连接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若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状态信息为允许连接状态,则说明所述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的设备数量未达到所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若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状态信息为限制连接状态,说明所述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设备数量达到所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
所述WIFI硬件层在接收到任一第二设备发送的WIFI连接请求后,可从所述WIFI驱动层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状态信息;基于所述连接状态信息,确定是否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所述拒绝连接条件。
若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状态信息为允许连接状态,即第一设备不满足拒绝连接条件,WIFI硬件层将WIFI连接请求转发给WIFI驱动层处理;若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状态信息为限制连接状态,即第一设备满足拒绝连接条件,WIFI硬件层直接向第二设备发送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响应,无需向WIFI驱动层转发WIFI连接请求。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设备内的WIFI驱动层每一次在对WIFI连接请求进行认证时,可记录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的设备数量;并根据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的设备数量,调整所述连接状态信息;并主动向WIFI硬件层发送所述连接状态信息。
或者,所述WIFI驱动层可在所述连接状态信息发生变更时,主动向WIFI硬件层发送变更后的连接状态信息;或者,所述WIFI硬件层在接收到WIFI连接请求后,向WIFI驱动层发送消息以获知所述第一设备当前的连接状态信息。
本公开实施例中,WIFI硬件层在接收到WIFI连接请求后,通过获取第一设备的连接状态信息,根据所述连接状态信息,确定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的设备数量是否达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将WIFI连接请求转发至WIFI驱动层;当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的设备数量达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后,由WIFI硬件层直接对接收到的WIFI连接请求回复拒绝连接响应,不用将WIFI连接请求发送至WIFI驱动层。
可选地,所述WIFI硬件层存储有:异常设备信息;
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拒绝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条件,包括:
所述WIFI硬件层获取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设备地址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
将所述设备地址信息与所述异常设备信息中的地址信息进行匹配,得到第一结果;
将所述信号强度信息和预设的强度阈值进行对比,得到第二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结果和所述第二结果,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异常设备。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设备可包括:异常设备;所述WIFI硬件层可存储有异常设备信息。所述异常设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异常设备的地址信息。例如,所述地址信息可为所述异常设备的mac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异常设备为第一设备允许连接,但连接异常的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设备的WIFI驱动层在接收到某一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请求,并回复连接响应后,并未成功建立与该第二设备的连接;WIFI驱动层可将该第二设备确定为异常设备,并记录所述异常设备的地址信息。
例如,如图4所示,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WIFI连接场景的示意图二。其中,移动设备1(即第一设备)开启WIFI热点共享功能,并向周围环境发射WIFI信号;移动设备2(即第二设备)检测到WIFI信号的热点标识后,向移动设备1发送WIFI连接请求。但由于移动设备2与移动设备1之间的距离较远,移动设备2发送的WIFI连接请求,移动设备1无法正常收到;或者,移动设备1接收到WIFI连接请求,并向移动设备1回复连接响应,但移动设备2无法正常接收到连接响应,导致移动设备2无法连接成功;此时所述移动设备2即为所述移动设备1的异常设备。
相关技术中,由于异常设备能够检测到第一设备发射的WIFI信号,但又无法连接成功,异常设备会不断向第一设备发送WIFI连接请求,直至异常设备成功接入第一设备的WIFI热点;导致第一设备的WIFI驱动层会不断接收到由WIFI硬件层转发的异常设备的WIFI连接请求。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WIFI硬件层接收到任一第二设备发送的WIFI连接请求后,获取所述WIFI连接请求内携带的设备地址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基于所述设备地址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确定所述WIFI连接请求指示的第二设备是否属于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异常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WIFI驱动层在确定出异常设备后,可将所述异常设备的设备信息发送给所述WIFI硬件层,以便于WIFI硬件层基于异常设备信息,确定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是否为异常设备。
并且本公开实施例考虑到异常设备与第一设备之间传输的信号强度可能发生变化(例如,由于第一设备和异常设备之间的距离减小,而导致信号强度增大),即异常设备能够正常建立与第一设备的连接的情况;故WIFI硬件层在确定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是否属于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异常设备,会根据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共同判断。
若所述第一结果指示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设备地址信息与WIFI硬件层预先存储的异常设备信息中的地址信息匹配,且所述第二结果指示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强度阈值,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异常设备,可由WIFI硬件层直接向第二设备发送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响应。
若所述第一结果指示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设备地址信息与WIFI硬件层预先存储的异常设备信息中的地址信息不匹配,和/或,所述第二结果指示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强度阈值,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不是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异常设备,并将所述WIFI连接请求发送给WIFI驱动层处理。
这里,所述预设的强度阈值可为第一设备的默认设备,也可为用户的自定义设置,例如,所述强度阈值为-75dBm;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中WIFI硬件层根据WIFI连接请求中的设备地址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确定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是否为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异常设备;减少异常设备频繁发送WIFI连接请求对WIFI驱动层的干扰。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设备不满足所述拒绝连接条件,所述WIFI硬件层将所述WIFI连接请求发送至所述WIFI驱动层;
所述WIFI驱动层对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进行认证,并在认证成功后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
若所述WIFI连接建立失败,且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信号强度信息指示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强度阈值,所述WIFI驱动层对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累计失败信息进行更新;其中,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累计失败信息至少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设备的异常设备的可能性程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内的WIFI硬件层在确定出所述第一设备不满足拒绝连接条件后,将所述WIFI连接请求发送给所述WIFI驱动层处理;所述WIFI驱动层对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进行认证,并在认证成功后经由WIFI硬件层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连接响应,以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
若所述WIFI驱动层在所述连接响应发出后的预设时间内,未成功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并且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强度阈值,所述WIFI驱动层对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累计失败信息进行更新。
这里,所述累计失败信息至少包括:累计连接失败次数。所述WIFI驱动层在所述连接响应发出后的预设时间内,未成功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并且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强度阈值,所述WIFI驱动层可对累计连接失败次数进行加一。
可以理解的是,若在所述连接响应发出后的预设时间内,所述WIFI驱动层未成功建立与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并且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强度阈值,说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不稳定,所述第二设备可能为所述第一设备的异常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累计连接失败次数越多,说明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设备的异常设备的可能性程度越大;反之,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累计连接失败次数越少,说明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设备的异常设备的可能性程度越小。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更新后的累计失败信息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累计连接失败次数大于或等于累计失败阈值,所述WIFI驱动层向所述WIFI硬件层发送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所述WIFI硬件层对存储的所述异常设备信息进行更新。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WIFI驱动层对所述第二设备的累计失败信息进行更新后,若更新后的累计失败信息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累计连接失败次数大于或等于累计失败阈值,可将所述第二设备确定为异常设备;并将所述异常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发送给WIFI硬件层。
这里,所述累计失败阈值可为第一设备的默认设置,也可为用户自定义设置。例如,所述累计失败阈值可为3次。
所述WIFI硬件层接收到所述异常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后,可将所述异常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存储至所述异常设备信息内,以便后续再接收到所述异常设备发送的WIFI连接请求后,可根据WIFI连接请求的信号强度,确定是否满足拒绝连接请求。
可选地,所述WIFI硬件层存储有:黑名单设备信息;
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拒绝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条件,包括:
所述WIFI硬件层获取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设备地址信息;
将所述设备地址信息和所述黑名单设备信息中的地址信息进行匹配,得到第三结果;
根据所述第三结果,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黑名单设备。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拒绝连接设备可包括:黑名单设备;所述WIFI硬件层可存储有黑名单设备信息。所述黑名单设备信息包括:至少一个黑名单设备的地址信息。例如,所述地址信息可为所述黑名单设备的mac地址。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黑名单设备可为用户预先设置的拒绝WIFI接入的终端设备。
所述WIFI硬件层在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WIFI连接请求后,可将所述WIFI连接请求内携带的设备地址信息,与预先存储的黑名单设备信息的地址信息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是否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是否为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黑名单设备。
若所述WIFI连接请求内携带的设备地址信息与预先存储的黑名单设备信息的地址信息匹配,即,所述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黑名单设备,WIFI硬件层可直接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响应。
若所述WIFI连接请求内携带的设备地址信息与预先存储的黑名单设备信息的地址信息不匹配,即,所述第二设备不是第二设备拒绝连接的黑名单设备,WIFI硬件层需要将所述WIFI连接请求转发给WIFI驱动层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第一设备的黑名单设备信息存储至所述WIFI架构层,并由所述WIFI架构层进行维护;即使WIFI硬件层接收到黑名单设备发送的WIFI连接请求,还是会转发给WIFI驱动层处理;WIFI驱动层在对所述WIFI连接请求认证成功后,建立与所述黑名单设备的WIFI连接。
所述WIFI架构层基于预先存储的黑名单设备信息中的地址信息,从所述第一设备已连接设备内确定出所述黑名单设备后,断开第一设备与所述黑名单设备的WIFI连接。但所述黑名单设备断开WIFI连接后,还是会不断向第一设备发送WIFI连接请求,所述第一设备的WIFI架构层需要不断的断开与所述黑名单设备的WIFI连接。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在WIFI硬件层存储有黑名单设备信息,使得所述WIFI硬件层在接收到任一第二设备发送的WIFI连接请求后,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为第一设备的黑名单设备,从而在确定出第二设备为黑名单设备时,由WIFI硬件层直接向第二设备发送拒绝连接响应,无需WIFI驱动层和WIFI架构层参与。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对黑名单设备信息的更新操作,WIFI架构层获取所述更新操作所指示的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
所述WIFI架构层经由所述WIFI驱动层,将所述更新操作所指示的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WIFI硬件层;
基于所述更新操作所指示的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所述WIFI硬件层对所述黑名单设备信息进行更新。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用户可对第一设备的黑名单设备信息进行更新,所述第一设备的WIFI架构层响应于所述用户对黑名单设备信息的更新操作,获取所述更新操作所指示的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更新操作至少包括:待执行操作和待执行对象的地址信息。这里,所述待执行操作包括:添加操作和删除操作。
所述WIFI架构层可将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发送给WIFI驱动层,并由WIFI驱动层将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发送给WIFI硬件层;所述WIFI硬件层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后,对预先存储的黑名单设备信息进行更新。并在后续过程中,基于更新后的黑名单设备信息,确定接收到的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是否为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黑名单设备。
例如,用户可将第一设备已连接的设备内的某一设备确定为黑名单设备;所述第一设备的WIFI架构层响应于用户的操作,断开与所述黑名单设备的WIFI连接;并将所述黑名单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经由WIFI驱动层发送给WIFI硬件层,由WIFI硬件层将所述黑名单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添加至所述黑名单设备信息内。
本公开还提供以下实施例: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WIFI连接控制方法流程图二,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201,在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WIFI连接请求后,WIFI硬件层获取所述WIFI驱动层发送的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状态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拒绝连接条件;其中,所述拒绝连接条件为:所述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的设备数量达到所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
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处于灭屏状态;
第一设备开启WIFI热点共享功能后,第一设备将接收的网络信号转化为WIFI信号发射出去,第一设备所处的周围环境内的第二设备检测到WIFI信号的热点标识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WIFI连接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WIFI硬件层负责向WIFI驱动层传递接收到的WIFI连接请求,并向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发送WIFI驱动层的WIFI连接请求的响应消息。WIFI驱动层负责处理WIFI连接请求,并基于WIFI连接请求发出响应消息。
当第一设备处于灭屏状态,即第一设备的主控制芯片模块处于休眠状态时,若第一设备的WIFI热点连接的设备达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再有新的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WIFI连接请求,WIFI硬件层会将WIFI连接请求转发至WIFI驱动层,由WIFI驱动层来拒绝,从而导致WIFI硬件层会唤醒主控制芯片模块,增加第一设备处于灭屏状态时的功耗。
第一设备的WIFI芯片模块内的WIFI硬件层接收到任一第二设备发送的WIFI连接请求后,从所述WIFI驱动层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的设备数量是否达到所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
步骤S202,若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状态信息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的设备数量未达到所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所述WIFI硬件层向WIFI驱动层发送所述WIFI连接请求,由WIFI驱动层对所述WIFI连接请求进行认证;
在本示例中,所述WIFI硬件层从所述WIFI驱动层获取第一设备的连接状态信息,若所述连接状态信息为允许连接状态,即所述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的设备数量未达到所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所述WIFI硬件层唤醒主控制芯片模块,并将所述WIFI连接请求转发给所述主控制芯片模块内的WIFI驱动层。
WIFI驱动层接收到WIFI连接请求后,对所述WIFI连接请求进行认证,并基于认证结果,向WIFI硬件层发送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响应消息,由所述WIFI硬件层将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
步骤S203,若所述WIFI连接请求成功认证,所述WIFI驱动层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并记录所述第一设备已连接设备的数量;并在所述第一设备已连接设备的数量达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后,变更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状态信息;
在本示例中,若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认证结果为认证成功,所述WIFI驱动层向WIFI硬件层发送连接响应,由WIFI硬件层将连接响应发送给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接收到连接响应后,建立与第一设备的WIFI连接。
WIFI驱动层成功建立与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后,记录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设备的数量;并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设备的数量是否达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
若所述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设备的数量达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所述WIFI驱动层可将第一设备的连接状态信息由允许连接状态变更为限制连接状态;并将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状态信息告知所述WIFI硬件层。
步骤S204,若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状态信息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的设备数量达到所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所述WIFI硬件层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拒绝连接响应;
在本示例中,所述WIFI硬件层在接收到任一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请求后,获取第一设备的连接状态信息,若第一设备的连接状态信息为限制连接状态,即,所述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的设备数量达到所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所述WIFI硬件层直接向第二设备发送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响应,不需要将WIFI连接请求传递给WIFI驱动层,从而也就无需唤醒主控制芯片模块,减少第一设备处于灭屏状态下的功耗,达到省电的效果。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WIFI连接控制方法流程图三。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301,第一设备开启WIFI热点;
步骤S302,第一设备的WIFI驱动层处理WIFI硬件层转发的任一第二设备的认证和关联请求;
步骤S303,WIFI驱动层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记录第一设备连接的设备数量,并确定第一设备连接的设备数量是否达到最大连接数量;
步骤S304,若第一设备连接的设备数量达到最大连接数量,WIFI驱动层告知WIFI硬件层,第一设备连接的设备数量达到最大连接数量;
步骤S305,WIFI硬件层接收到任一第二设备的认证和关联请求后,确定所述第一设备连接的设备数量是否达到最大连接数量,且所述第一设备是否处于灭屏状态;
步骤S306,若第一设备连接的设备数量达到最大连接数量,且所述第一设备处于灭屏状态,WIFI硬件层拒绝所述第二设备的认证和关联请求;
步骤S307,若第一设备连接的设备数量未达到最大连接数量,和/或所述第一设备未处于灭屏状态,WIFI硬件层将所述第二设备的认证和关联请求上报至WIFI驱动层处理。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WIFI连接控制方法流程图四。如图7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401,在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WIFI连接请求后,所述WIFI硬件层获取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设备地址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并基于所述设备地址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拒绝连接条件;其中,所述拒绝连接条件为:所述设备地址信息与预先存储的异常设备信息匹配,且所述信号强度信息指示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小于预设的强度阈值;
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处于灭屏状态;所述强度阈值为-75dBm。
第一设备开启WIFI热点共享功能后,第一设备将接收的网络信号转化为WIFI信号发射出去,第一设备所处的周围环境内的第二设备检测到WIFI信号的热点标识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WIFI连接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当第一设备处于灭屏状态,即第一设备的主控制芯片模块处于休眠状态时,若向第一设备发送WIFI连接请求的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距离较远,信号传输不稳定,容易出现WIFI连接请求认证成功后,也无法成功建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WIFI连接。
第二设备会频繁向第一设备发送WIFI连接请求,所述WIFI硬件层会频繁唤醒主控制芯片模块,并将所述WIFI连接请求转发给所述主控制芯片模块内的WIFI驱动层。
在本示例中,第一设备的WIFI芯片模块内的WIFI硬件层预先存储有异常设备信息,所述WIFI硬件层接收到任一第二设备发送的WIFI连接请求后,获取WIFI连接请求内携带的设备地址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
所述WIFI硬件层获取WIFI连接请求内的设备地址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后,将所述设备地址信息与所述异常设备信息中的地址信息进行匹配,得到第一结果;将所述信号强度信息和预设的强度阈值进行对比,得到第二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结果和所述第二结果,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拒绝连接条件,即所述第二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异常设备。
步骤S402,若所述第一设备不满足所述拒绝连接条件,所述WIFI硬件层向WIFI驱动层发送所述WIFI连接请求,由所述WIFI驱动层对所述WIFI连接请求进行认证;
在本示例中,若第一结果指示所述设备地址信息与所述异常设备信息中的地址信息不匹配,和/或,所述信号强度信息指示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强度阈值,WIFI硬件层唤醒主控制芯片,并向所述WIFI驱动层转发WIFI连接请求。
WIFI驱动层接收到WIFI连接请求后,对所述WIFI连接请求进行认证,并基于认证结果,向WIFI硬件层发送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响应消息,由所述WIFI硬件层将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
步骤S403,所述WIFI驱动层在认证成功后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若所述WIFI连接建立失败,且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信号强度信息指示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强度阈值,所述WIFI驱动层对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累计失败信息进行更新;
在本示例中,若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认证结果为认证成功,所述WIFI驱动层向WIFI硬件层发送连接响应,由WIFI硬件层将连接响应发送给第二设备;
若所述连接响应发出后的预设时间内,第一设备未成功建立与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且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信号强度信息指示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强度阈值,所述WIFI驱动层对第二设备对应的累计失败信息进行更新。
步骤S404,若更新后的累计失败信息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累计连接失败次数大于或等于累计失败阈值,所述WIFI驱动层向所述WIFI硬件层发送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所述WIFI硬件层对存储的所述异常设备信息进行更新;
在本示例中,所述累计失败阈值为3次。
若更新后的累计失败信息指示第二设备累计连接失败次数大于或等于3次,所述WIFI驱动层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为异常设备,并将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发送给WIFI硬件层。
所述WIFI硬件层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后,将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添加至预先存储的异常设备信息内。
步骤S405,若所述第一设备满足拒绝连接条件,所述WIFI硬件层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拒绝连接响应。
在本示例中,WIFI硬件层在接收到任一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请求后,获取WIFI连接请求内携带的设备地址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若第一结果指示所述设备地址信息与所述异常设备信息中的地址信息匹配,且所述信号强度信息指示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强度阈值,所述WIFI硬件层直接向第二设备发送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响应,不需要将WIFI连接请求传递给WIFI驱动层,从而也就无需唤醒主控制芯片模块,减少第一设备处于灭屏状态下的功耗,达到省电的效果。
示例性地,如图8所示,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WIFI连接控制方法流程图五。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501,第一设备开启WIFI热点;
步骤S502,第一设备的WIFI驱动层处理WIFI硬件层转发的任一第二设备的认证和关联请求;
步骤S503,所述WIFI驱动层在认证成功后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累计连接失败次数是否大于3次,且所述第二设备的认证和关联请求的信号强度是否小于-75dBm;
步骤S504,若所述第二设备累计连接失败次数大于3次,且所述第二设备的认证和关联请求的信号强度小于-75dBm,WIFI驱动层告知WIFI硬件层,所述第二设备为异常设备;
步骤S505,WIFI硬件层接收到任一第二设备的认证和关联请求后,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是否为异常设备的mac地址,所述认证和关联请求的信号强度是否小于-75dBm,且所述第一设备是否处于灭屏状态;
步骤S506,若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是异常设备的mac地址,所述认证和关联请求的信号强度小于-75dBm,并且所述第一设备处于灭屏状态,WIFI硬件层拒绝所述第二设备的认证和关联请求;
步骤S507,若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不是异常设备的mac地址,所述认证和关联请求的信号强度大于-75dBm,和/或,所述第一设备不处于灭屏状态,WIFI硬件层将所述第二设备的认证和关联请求上报至WIFI驱动层处理。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WIFI连接控制方法流程图六。如图9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601,在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WIFI连接请求后,所述WIFI硬件层获取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设备地址信息;并基于所述设备地址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拒绝连接条件;其中,所述拒绝连接条件为:所述设备地址信息与预先存储的黑名单设备信息中的地址信息匹配;
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处于灭屏状态;
第一设备开启WIFI热点共享功能后,第一设备将接收的网络信号转化为WIFI信号发射出去,第一设备所处的周围环境内的第二设备检测到WIFI信号的热点标识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WIFI连接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主控制芯片模块内的WIFI架构层负责关联第一设备所有的连接设备,以及维护第一设备的黑名单设备信息,并断开第一设备与黑名单设备的WIFI连接。
当第一设备处于灭屏状态,即第一设备的主控制芯片模块处于休眠状态时,第一设备周围的多个黑名单设备可能会不断向第一设备发送WIFI连接请求,所述WIFI硬件层会频繁唤醒主控制芯片模块,并将所述WIFI连接请求转发给所述主控制芯片模块内的WIFI驱动层;WIFI架构层会在WIFI连接建立后频繁断开。
在本示例中,第一设备的WIFI芯片模块内的WIFI硬件层预先存储有黑名单设备信息,所述WIFI硬件层接收到任一第二设备发送的WIFI连接请求后,获取WIFI连接请求内携带的设备地址信息。
所述WIFI硬件层获取WIFI连接请求内的设备地址信息后,将所述设备地址信息与所述黑名单设备信息中的地址信息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拒绝连接条件,即所述第二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黑名单设备。
步骤S602,若第一设备不满足所述拒绝连接条件,所述WIFI硬件层向WIFI驱动层发送所述WIFI连接请求,由所述WIFI驱动层对所述WIFI连接请求进行认证;
在本示例中,若所述设备地址信息与所述黑名单设备信息中的地址信息不匹配,WIFI硬件层唤醒主控制芯片,并向所述WIFI驱动层转发WIFI连接请求。
WIFI驱动层接收到WIFI连接请求后,对所述WIFI连接请求进行认证,并基于认证结果,向WIFI硬件层发送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响应消息,由所述WIFI硬件层将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
步骤S603,响应于用户对黑名单设备信息的更新操作,WIFI架构层获取所述更新操作所指示的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所述WIFI架构层经由所述WIFI驱动层,将所述更新操作所指示的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WIFI硬件层,所述WIFI硬件层对所述黑名单设备信息进行更新;
在本示例中,用户可对第一设备的黑名单设备信息进行更新(即添加或删除);当用户对所述黑名单设备信息进行更新,响应于用户对黑名单设备信息的更新操作,WIFI架构层断开所述更新操作所指示的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的WIFI连接;并且,所述WIFI架构层获取所述更新操作所指示的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将所述设备地址信息发送给WIFI硬件层。
WIFI硬件层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后,对预先存储的黑名单设备信息进行更新。
步骤S604,若所述第一设备满足拒绝连接条件,所述WIFI硬件层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拒绝连接响应。
在本示例中,WIFI硬件层在接收到任一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请求后,获取WIFI连接请求内携带的设备地址信息,若所述设备地址信息与预先存储的黑名单设备信息中的地址信息匹配,所述WIFI硬件层直接向第二设备发送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响应,不需要将WIFI连接请求传递给WIFI驱动层,从而也就无需唤醒主控制芯片模块,减少第一设备处于灭屏状态下的功耗,达到省电的效果。
示例性地,如图10所示,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WIFI连接控制方法流程图七。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701,第一设备开启WIFI热点;
步骤S702,用户对第一设备的黑名单设备信息添加/删除黑名单设备;
步骤S703,响应于用户的添加/删除操作,WIFI架构层对黑名单设备信息进行更新,并将需要添加/删除的黑名单设备的mac地址发送给WIFI驱动层;
步骤S704,WIFI驱动层接收到需要添加/删除的黑名单设备的mac地址,并发送给WIFI硬件层;
步骤S705,WIFI硬件层将所述黑名单设备的mac地址存储到黑名单设备信息内;
步骤S706,WIFI硬件层接收到任一第二设备的认证和关联请求后,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是否为黑名单设备的mac地址,且所述第一设备是否处于灭屏状态;
步骤S707,若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是黑名单设备的mac地址,且所述第一设备处于灭屏状态,WIFI硬件层拒绝所述第二设备的认证和关联请求;
步骤S708,若所述第二设备的mac地址不是黑名单设备的mac地址,和/或,所述第一设备处于灭屏状态,WIFI硬件层将所述第二设备的认证和关联请求上报至WIFI驱动层处理。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WIFI连接控制装置;所述WIFI连接控制装置包括:WIFI硬件层、WIFI驱动层和WIFI架构层;
所述WIFI硬件层,用于在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WIFI连接请求后,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拒绝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条件;若所述第一设备满足所述拒绝连接条件,所述WIFI硬件层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拒绝连接响应。
可选地,所述拒绝连接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的设备数量达到所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
和/或,
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连接参数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设备。
可选地,所述WIFI硬件层,用于:
基于获取的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状态信息,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所述拒绝连接条件;其中,所述连接状态信息至少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的设备数量是否达到所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
可选地,所述WIFI硬件层存储有:异常设备信息;
所述WIFI硬件层,用于:
所述WIFI硬件层获取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设备地址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
将所述设备地址信息与所述异常设备信息中的地址信息进行匹配,得到第一结果;
将所述信号强度信息和预设的强度阈值进行对比,得到第二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结果和所述第二结果,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异常设备。
可选地,所述WIFI硬件层,用于:
若所述第一设备不满足所述拒绝连接条件,所述WIFI硬件层将所述WIFI连接请求发送至所述WIFI驱动层;
所述WIFI驱动层,用于:
所述WIFI驱动层对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进行认证,并在认证成功后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
若所述WIFI连接建立失败,且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信号强度信息指示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强度阈值,所述WIFI驱动层对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累计失败信息进行更新;其中,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累计失败信息至少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设备的异常设备的可能性程度。
可选地,所述WIFI驱动层,用于:
若更新后的累计失败信息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累计连接失败次数大于或等于累计失败阈值,所述WIFI驱动层向所述WIFI硬件层发送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
所述WIFI驱动层,用于:
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所述WIFI硬件层对存储的所述异常设备信息进行更新。
可选地,所述WIFI硬件层存储有:黑名单设备信息;
所述WIFI硬件层,用于:
所述WIFI硬件层获取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设备地址信息;
将所述设备地址信息和所述黑名单设备信息中的地址信息进行匹配,得到第三结果;
根据所述第三结果,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黑名单设备。
可选地,所述WIFI架构层,用于:
响应于用户对黑名单设备信息的更新操作,WIFI架构层获取所述更新操作所指示的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
所述WIFI架构层经由所述WIFI驱动层,将所述更新操作所指示的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WIFI硬件层;
所述WIFi硬件层,用于:
基于所述更新操作所指示的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所述WIFI硬件层对所述黑名单设备信息进行更新。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WIFI连接控制装置的框图。例如,装置200可以是移动电话,移动电脑等。
参照图11,装置2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202,存储器204,电源组件206,多媒体组件208,音频组件2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212,传感器组件214,以及通信组件216。
处理组件202通常控制装置2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2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2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2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2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208和处理组件2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2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2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2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2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206为装置2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2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2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208包括在所述装置2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2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2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2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2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2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204或经由通信组件2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2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212为处理组件202和***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2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2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214可以检测到设备2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2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214还可以检测装置200或装置2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2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2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2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2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2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2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2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2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2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2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2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2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2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200的处理器2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WIFI连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包括:WIFI硬件层、WIFI驱动层和WIFI架构层;所述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WIFI连接请求后,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拒绝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条件;
若所述第一设备满足所述拒绝连接条件,所述WIFI硬件层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拒绝连接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拒绝连接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的设备数量达到所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
和/或,
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连接参数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拒绝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是否满足拒绝连接条件,包括:
基于获取的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状态信息,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所述拒绝连接条件;其中,所述连接状态信息至少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当前已连接的设备数量是否达到所述第一设备允许的最大连接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IFI硬件层存储有:异常设备信息;
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拒绝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条件,包括:
所述WIFI硬件层获取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设备地址信息和信号强度信息;
将所述设备地址信息与所述异常设备信息中的地址信息进行匹配,得到第一结果;
将所述信号强度信息和预设的强度阈值进行对比,得到第二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结果和所述第二结果,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异常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设备不满足拒绝连接条件,所述WIFI硬件层将所述WIFI连接请求发送至所述WIFI驱动层;
所述WIFI驱动层对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进行认证,并在认证成功后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
若所述WIFI连接建立失败,且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信号强度信息指示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强度阈值,所述WIFI驱动层对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累计失败信息进行更新;其中,所述第二设备对应的累计失败信息至少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设备的异常设备的可能性程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更新后的累计失败信息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累计连接失败次数大于或等于累计失败阈值,所述WIFI驱动层向所述WIFI硬件层发送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所述WIFI硬件层对存储的所述异常设备信息进行更新。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IFI硬件层存储有:黑名单设备信息;
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拒绝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条件,包括:
所述WIFI硬件层获取所述WIFI连接请求携带的设备地址信息;
将所述设备地址信息和所述黑名单设备信息中的地址信息进行匹配,得到第三结果;
根据所述第三结果,所述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WIFI连接请求所指示的第二设备是否为所述第一设备拒绝连接的黑名单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对黑名单设备信息的更新操作,WIFI架构层获取所述更新操作所指示的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
所述WIFI架构层经由所述WIFI驱动层,将所述更新操作所指示的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WIFI硬件层;
基于所述更新操作所指示的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信息,所述WIFI硬件层对所述黑名单设备信息进行更新。
9.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装置,包括:WIFI硬件层、WIFI驱动层和WIFI架构层;
所述WIFI硬件层,用于在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WIFI连接请求后,WIFI硬件层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满足拒绝所述WIFI连接请求的拒绝连接条件;若所述第一设备满足所述拒绝连接条件,所述WIFI硬件层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拒绝连接响应。
10.一种WIFI连接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WIFI连接控制方法。
11.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WIFI热点的连接控制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WIFI热点的连接控制装置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WIFI连接控制方法。
CN202210167877.4A 2022-02-23 2022-02-23 Wifi连接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5850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67877.4A CN114585054B (zh) 2022-02-23 2022-02-23 Wifi连接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67877.4A CN114585054B (zh) 2022-02-23 2022-02-23 Wifi连接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5054A CN114585054A (zh) 2022-06-03
CN114585054B true CN114585054B (zh) 2023-11-14

Family

ID=81773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67877.4A Active CN114585054B (zh) 2022-02-23 2022-02-23 Wifi连接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85054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01243A (ko) * 2003-06-27 2005-0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의 수신거부방법
CN101287036A (zh) * 2008-05-29 2008-10-15 德信无线通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手机在待机状态下被无端唤醒的方法及设备
WO2012112331A2 (en) * 2011-02-14 2012-08-23 Microsoft Corporation Dormant background applications on mobile devices
CN103052135A (zh) * 2012-11-30 2013-04-17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使用Wi-Fi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04598308A (zh) * 2014-12-29 2015-05-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4442374U (zh) * 2015-01-26 2015-07-01 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nfc装置
CN105474129A (zh) * 2013-08-22 2016-04-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电子装置中执行省电模式的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CN105635102A (zh) * 2015-10-30 2016-06-01 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6231533A (zh) * 2016-07-20 2016-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短距离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7302789A (zh) * 2017-06-21 2017-10-27 上海集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安卓设备电池续航能力的方法及***
CN109994999A (zh) * 2017-12-29 2019-07-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电力转换电路的保护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13424A (zh) * 2019-11-14 2020-03-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控制方法和装置、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0151468A1 (zh) * 2019-01-22 2020-07-30 岳秀兰 主次无线设备通过物联网连接建立的车辆远程驾驶体系
CN112738794A (zh) * 2021-01-07 2021-04-30 展讯半导体(成都)有限公司 驻网方法、芯片、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031751A (zh) * 2019-12-09 2021-06-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965889A (zh) * 2020-07-03 2022-01-2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过滤信息数量确定与配置方法、设备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14317B2 (en) * 2016-10-31 2022-04-2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upervisory control of power management
US11343260B2 (en) * 2018-03-01 2022-05-24 Google Llc Gradual credential disablement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01243A (ko) * 2003-06-27 2005-0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의 수신거부방법
CN101287036A (zh) * 2008-05-29 2008-10-15 德信无线通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手机在待机状态下被无端唤醒的方法及设备
WO2012112331A2 (en) * 2011-02-14 2012-08-23 Microsoft Corporation Dormant background applications on mobile devices
CN103052135A (zh) * 2012-11-30 2013-04-17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使用Wi-Fi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05474129A (zh) * 2013-08-22 2016-04-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电子装置中执行省电模式的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CN104598308A (zh) * 2014-12-29 2015-05-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4442374U (zh) * 2015-01-26 2015-07-01 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nfc装置
CN105635102A (zh) * 2015-10-30 2016-06-01 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Wi-Fi热点的连接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6231533A (zh) * 2016-07-20 2016-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短距离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7302789A (zh) * 2017-06-21 2017-10-27 上海集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安卓设备电池续航能力的方法及***
CN109994999A (zh) * 2017-12-29 2019-07-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电力转换电路的保护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20151468A1 (zh) * 2019-01-22 2020-07-30 岳秀兰 主次无线设备通过物联网连接建立的车辆远程驾驶体系
CN110913424A (zh) * 2019-11-14 2020-03-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连接控制方法和装置、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031751A (zh) * 2019-12-09 2021-06-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965889A (zh) * 2020-07-03 2022-01-2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过滤信息数量确定与配置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2738794A (zh) * 2021-01-07 2021-04-30 展讯半导体(成都)有限公司 驻网方法、芯片、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5054A (zh) 2022-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66634B (zh) 寻呼原因发送方法和装置、寻呼原因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4683248B (zh) 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CN112189352B (zh) 响应指示方法和装置、响应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0771196B (zh) Mdt信息通知方法和装置、mdt信息接收方法和装置
US20220256497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ceiving paging signaling, an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ing paging signaling
CN112237036B (zh) 问题上报方法和问题上报装置
CN107911831B (zh) 提醒用户更换路由器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622534A (zh) Mdt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mdt信息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7454660B (zh) 鉴权失败后的驻网方法和装置
CN109451840B (zh) 小区驻留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10337826B (zh) 网络切换资源确定方法和网络切换资源配置方法
CN109041145B (zh) 通信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028810B (zh) 建立业务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10637502B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85054B (zh) Wifi连接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636402A (zh) 充电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2640569B (zh) 连接建立方法和装置
WO2022052070A1 (zh) 连接控制方法、连接控制装置
CN114980257B (zh) 显示网络标识信息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6125595B (zh) 控制终端应用的方法及装置
US20240090068A1 (en) Request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request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US20220225473A1 (en) Network switching resource determining method and network switching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CN108696914B (zh) 扫描智能设备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800836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389118A1 (en) Method for connection indication, method for connection adjustm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