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71955A - 热管理***、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程序产品、存储介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热管理***、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程序产品、存储介质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71955A
CN114571955A CN202210346689.8A CN202210346689A CN114571955A CN 114571955 A CN114571955 A CN 114571955A CN 202210346689 A CN202210346689 A CN 202210346689A CN 114571955 A CN114571955 A CN 1145719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exchanger
management system
thermal management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466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71955B (zh
Inventor
杨留
刘和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Midea Group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Midea Group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Midea Group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466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719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71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19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719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19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27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the type of heat exchanger, e.g. condenser, evapor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1/00278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for the batte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57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H1/00385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lectrical drive, e.g. hybrid or fuel cell
    • B60H1/00392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lectrical drive, e.g. hybrid or fuel cell for electric vehicles having only electric drive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14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otherwise than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e.g. heat from the grease oil, the brakes, the transmission unit
    • B60H1/143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otherwise than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e.g. heat from the grease oil, the brakes, the transmission uni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cooling an electric component, e.g.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circuits, fuel cells or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2215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electric hea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4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 B60H1/3228Cooling devices using compression characterised by refrigerant circuit configu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3/00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 B60H3/02Moistening ; Devices influencing humidity levels, i.e. humidity control
    • B60H3/024Moistening ; Devices influencing humidity levels, i.e. humidity control for only dehumidifying the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6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7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2Heat pumps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程序产品、存储介质和车辆。热管理***包括:热泵空调***,包括依次设置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件、舱内换热器、以及并联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二节流件和舱外换热器,第二支路包括截止阀;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件、舱内换热器、第二节流件和舱外换热器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制热回路,其中,第一节流件处于完全开启状态,第二节流件处于节流状态;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件、舱内换热器和截止阀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制冷回路。热管理***通过增设第二节流件和截止阀,实现了在进行乘员舱制热和制冷时冷媒回路不换向,结构简单,故障率低,能效高。

Description

热管理***、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程序产品、存储介质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但不限于车辆热管理领域,特别涉及但不限于一种热管理***、热管理控制方法、热管理控制装置、计算机程序产品、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纯电动汽车,已经成为现代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热管理技术也越来越重要。由于对续航里程的焦虑,如何通过高效节能的热管理技术来提高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也逐渐成为了大家重点研究的方向。如何更加经济有效地满足整车热管理需求,节约电池耗电量,提高整车续航里程,是目前电动汽车热管理的重点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程序产品、存储介质和车辆,其热泵空调***的舱外换热器只当作蒸发器使用,因此无需兼顾其冷凝性能,能效大大提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管理***,包括:
热泵空调***,包括依次设置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件、舱内换热器、以及并联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二节流件和舱外换热器,所述第二支路包括截止阀;
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件、所述舱内换热器、所述第二节流件和所述舱外换热器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制热回路,以对乘员舱进行加热,其中,所述第一节流件处于完全开启状态,所述第二节流件处于节流状态;
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件、所述舱内换热器和所述截止阀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制冷回路,以对乘员舱进行制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理***,所述热管理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热管理***的目标工作模式;
控制所述热管理***的受控部件,使所述热管理***工作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其中,所述受控部件包括:压缩机、第一节流件、第二节流件和截止阀;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包括:乘员舱制冷模式和乘员舱制热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热管理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理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理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理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理***和热管理控制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热管理***,通过增设第二节流件和截止阀,实现了在进行乘员舱制热和制冷时冷媒回路不换向,因此可省去换向阀,该热泵空调***的结构简单,故障率低,且舱外换热器在对乘员舱进行制热时当作蒸发器使用,在对乘员舱进行制冷时不工作,因此不用考虑舱外换热器的冷凝性能,可以大大提高舱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的性能,使得舱外换热器的蒸发效率提高,进而使得热泵空调***和热管理***的能效可以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热管理***处于乘员舱制冷模式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热管理***处于第一电器件制冷模式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热管理***处于第一电器件和乘员舱同时制冷模式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热管理***处于乘员舱制热模式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热管理***处于第一电器件制热模式或者处于第一电器件和乘员舱同时制热模式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热管理***处于余热回收制热模式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热管理***处于余热保温第一电器件模式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热管理***处于第二电器件散热模式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热管理***处于乘员舱制冷除湿模式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热管理***处于乘员舱制热除湿模式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示热管理***处于舱外换热器除霜模式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的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控制阀的第一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所示的控制阀的第一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3所示的控制阀的第三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3所示的控制阀的第四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Figure BDA0003576754250000031
Figure BDA000357675425000004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管理***,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热管理***的原理示意图,图2-图12示出了热管理***处于不同工作模式的示意图,图2- 图12中,加粗实线形成的回路在该工作模式下导通。
如图1所示,热管理***包括热泵空调***,该热泵空调***包括依次设置的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一节流件4、舱内换热器5、以及并联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其中,第一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二节流件9和舱外换热器11,第二支路包括截止阀10。
通过对第一节流件4、第二节流件9和截止阀10的开度、通断等进行控制,使得热泵空调***可形成不同的冷媒循环回路。其中,如图5所示,当第一节流件4处于完全开启状态,第二节流件9处于节流状态、截止阀10处于断开状态时,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一节流件4、舱内换热器5、第二节流件9和舱外换热器11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制热回路,以对乘员舱进行加热,即利用舱内换热器5对乘员舱内的空气进行加热。
如图2所示,当第一节流件4处于节流状态、截止阀10处于连通状态时,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一节流件4、舱内换热器5和截止阀10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制冷回路,以对乘员舱进行制冷,即利用舱内换热器5对乘员舱内的空气进行冷却。
热泵空调***工作过程中,如图5所示,当第一节流件4处于完全开启状态、第二节流件9处于节流状态、截止阀10处于断开状态时,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一节流件4、舱内换热器5、第二节流件9和舱外换热器11依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压缩机1 排出的冷媒(制冷剂)可依次流经第一换热器2、第一节流件4、舱内换热器5、第二节流件9和舱外换热器11,然后再流回压缩机1。由于舱内换热器5上游的第一节流件4 完全开启,不进行节流,而是利用舱内换热器5下游的第二节流件9进行节流,因此冷媒流经舱内换热器5时可对乘员舱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实现乘员舱制热功能,故形成的该循环回路为冷媒制热回路,该冷媒制热回路中,第一换热器2用作冷凝器,舱外换热器11用作蒸发器。
如图2所示,当第一节流件4处于节流状态、截止阀10处于连通状态时,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一节流件4、舱内换热器5和截止阀10依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压缩机1排出的冷媒可依次流经第一换热器2、第一节流件4、舱内换热器5和截止阀10,然后再流回压缩机1。由于舱内换热器5上游的第一节流件4进行节流,因此冷媒流经舱内换热器5时可蒸发吸热,以对乘员舱内的空气进行冷却,实现乘员舱制冷功能,故形成的该循环回路为冷媒制冷回路,该冷媒制热回路中,第一换热器2用作冷凝器,舱内换热器5用作蒸发器,舱外换热器11不工作。
在该冷媒制冷回路中,该第二节流件9可处于关闭状态,使得第一支路断开,冷媒从截止阀10所在的第二支路流过。当然,第二节流件9也可以处于节流状态或完全开启状态,此时由于第一支路的流动阻力大,因此冷媒几乎不会流经该第一支路,而是会从截止阀10所在的第二支路流过。
本申请实施例的热泵空调***,通过增设第二节流件9和截止阀10,实现了在进行乘员舱制热和制冷时冷媒回路不换向,因此可省去换向阀,该热泵空调***的结构简单,故障率低,且舱外换热器11在对乘员舱进行制热时当作蒸发器使用,在对乘员舱进行制冷时不使用,因此不用考虑舱外换热器11的冷凝性能,可以大大提高舱外换热器11作为蒸发器的性能,使得舱外换热器11的蒸发效率提高,进而使得热泵空调***和热管理***的能效可以大大提高。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热管理***还包括:乘员舱制热组件,该乘员舱制热组件包括第一泵14和第二换热器6。
第一换热器2包括第一换热流道和第二换热流道,第一换热流道为与压缩机1连接的冷媒流道;如图5所示,第一泵14、第二换热流道和第二换热器6连接形成乘员舱制热回路,以利用第二换热器6对乘员舱进行加热。
第一换热器2中,第一换热流道为冷媒流经的冷媒流道,压缩机1排出的冷媒可流经该第一换热流道;第二换热流道可与第一泵14和第二换热器6连接以形成乘员舱制热回路,在第一泵14的动力作用下,载冷剂(如水或其他液体或气体)可在该乘员舱制热回路中循环流动,且载冷剂在流经第二换热流道时,可与第一换热流道内的冷媒进行热交换,冷媒可对载冷剂进行加热,加热后的载冷剂在流经第二换热器6时,可与乘员舱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实现乘员舱制热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热管理***,在对乘员舱进行制热时,通过舱内换热器5对舱内空气进行一次加热,通过第二换热器6对舱内空气进行二次加热,制热效果高。
通过设置乘员舱制热组件,实现了热泵空调***通过载冷剂间接对舱内空气的二次加热。当然,第一换热器2也可以在舱内空气流经时直接对舱内空气进行二次加热,此时第一换热器2可只包括第一换热流道。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乘员舱制热组件还包括电加热器22,该电加热器22可设置在第一加热器的第二换热流道与第二换热器6之间,或者设置在第二换热器 6的远离第一加热器的第二换热流道的一侧。其中,电加热器可为PTC(Positive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加热器。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管理***还包括鼓风机21,在舱内换热器5和/或第二换热器6需要与舱内空气进行换热时,可开启该鼓风机21,以增加换热效率。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管理***还包括:散热器12和控制阀19,散热器12和乘员舱制热组件均与控制阀19连接。
其中,如图5所示,控制阀19设置成可控制乘员舱制热回路连通并与散热器12断开;或者,如图2和图12所示,控制第一泵14、第二换热流道、第二换热器6和散热器12连接形成冷媒散热回路,以利用散热器12散热或者对舱外换热器11加热除霜。
控制阀19具有不同的通断状态。其中,如图5所示,当需要对乘员舱进行制热时,热泵空调***可运行冷媒制热回路,且控制阀19使得乘员舱制热回路连通、乘员舱制热回路与散热器12断开,此时可利用乘员舱制热回路中的第二换热器6对舱内空气进行加热。
如图2所示,当需要对乘员舱进行制冷时,热泵空调***可运行冷媒制冷回路,且控制阀19使得第一泵14、第二换热流道、第二换热器6和散热器12连通形成循环回路,载冷剂可在第一泵14的动力作用下在该循环回路内流动,当载冷剂流经第一换热器2的第二换热流道时,可与第一换热器2的第一换热流道内流经的冷媒进行换热,冷媒可对载冷剂进行加热,加热后的载冷剂在流经散热器12时,可进行散热,以实现对冷媒的散热,散热器12的热量可散发到环境中;或者,如图12所示,当需要对舱外换热器11进行除霜时,控制阀19可使得第一泵14、第二换热流道、第二换热器6和散热器12连通形成循环回路时,以便利用散热器12散发的热量对舱外换热器11进行加热,以除去舱外换热器11上凝结的冰霜。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管理***还包括电子扇20,在舱外换热器11需要换热和/或散热器12需要散热时,可开启该电子扇20,以增加换热效率。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泵空调***还包括:串联的第三节流件7和第三换热器8形成的第三支路,第一节流件4和舱内换热器5形成第四支路,第三支路与第四支路并联。
其中,如图3所示,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三节流件7、第三换热器8、截止阀10连接形成冷媒冷却回路,以利用第三换热器8中的冷媒对第一电器件进行冷却。
热泵空调***中,第三节流件7和第三换热器8串联连接后再与第一节流件4和舱内换热器5并联。当需要对第一电器件(如包括电池等)进行冷却时,可控制第一节流件4处于断开状态、第二节流件9处于断开状态(或完全开启状态或节流状态)、第三节流件7处于节流状态、截止阀10处于连通状态,此时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三节流件7、第三换热器8、截止阀10依次连通形成冷媒回路,压缩机1排出的冷媒可依次流经第一换热器2、第三节流件7、第三换热器8和截止阀10,然后再流回压缩机1。由于第三换热器8上游的第三节流件7进行节流,因此冷媒流经第三换热器8时可蒸发吸热,以便利用第三换热器8对第一电器件进行冷却降温。
热泵空调***中,通过增设第三节流件7和第三换热器8,实现了利用第三换热器8对第一电器件进行冷却降温,防止第一电器件的温度过高、影响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管理***还包括:第一换热组件,该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二泵15和与第一电器件换热的第四换热器17。
第三换热器8包括第三换热流道和第四换热流道,第三换热流道用于形成冷媒冷却回路;如图3所示,第二泵15、第四换热流道和第四换热器17连接形成第一电器件制冷回路,以利用第四换热器17对第一电器件进行冷却。
第三换热器8中,第三换热流道为冷媒流经的冷媒流道,压缩机1排出的冷媒可流经该第三换热流道;第四换热流道可与第二泵15和第四换热器17以连接形成第一电器件制冷回路,在第二泵15的动力作用下,载冷剂可在该第一电器件制冷回路中循环流动,且载冷剂在流经第四换热流道时,可与第三换热流道内的冷媒进行热交换,冷媒可对载冷剂进行冷却,冷却后的载冷剂在流经第四换热器17时,可对第一电器件进行冷却。
通过设置第一换热组件,实现了热泵空调***通过载冷剂间接对第一电器件的冷却。当然,第三换热器8也可以利用环境空气作为载冷剂对第一电器件进行冷却,此时第三换热器8可只包括第三换热流道。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换热组件与控制阀19连接。
如图5所示,控制阀19设置成控制乘员舱制热回路连通并与第一换热组件断开;或者,如图3所示,控制第一电器件制冷回路连通并与乘员舱制热组件断开;或者,如图6所示,控制第一泵14、第二换热流道、第二换热器6、第二泵15、第四换热流道和第四换热器17连接形成第一电器件制热回路,以利用第四换热器17对第一电器件进行加热。
控制阀19具有不同的通断状态。其中,如图5所示,当需要对乘员舱进行制热时,热泵空调***可运行冷媒制热回路,且控制阀19使得乘员舱制热回路连通、乘员舱制热回路与散热器12断开、乘员舱制热回路与第一换热组件也断开,此时可利用乘员舱制热回路中的第二换热器6对舱内空气进行加热。
如图3所示,当需要对第一电器件进行冷却时,热泵空调***可运行冷媒冷却回路,且控制阀19使得第一电器件制冷回路连通、第一电器件制冷回路与乘员舱制热组件断开、第一电器件制冷回路与散热器12断开、并且形成冷媒散热回路,此时可利用第一电器件制冷回路中的第四换热器17对第一电器件进行冷却。
如图6所示,当需要对第一电器件进行加热时,热泵空调***可运行冷媒制热回路,且控制阀19使得第一泵14、第二换热流道、第二换热器6、第二泵15、第四换热流道和第四换热器17连通形成循环回路时,载冷剂可在第一泵14和/或第二泵15的动力作用下在该循环回路内流动,且当载冷剂流经第一换热器2的第二换热流道时,可与第一换热器2的第一换热流道内流经的冷媒进行换热,冷媒可对载冷剂进行加热,加热后的载冷剂在流经第四换热器17时,可对第一电器件进行加热,以防止第一电器件的工作温度过低,影响第一电器件的正常工作。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管理***还包括:第二换热组件,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三泵16和与第二电器件换热的第五换热器18,且第二换热组件与控制阀19 连接。
如图9所示,控制阀19设置成控制第三泵16、第五换热器18和散热器12连接形成第二电器件散热回路,以利用散热器12对第二电器件进行散热。
当需要对第二电器件(如包括电机和/或电控装置等)进行散热时,控制装置可使得第三泵16、第五换热器18和散热器12连通形成第二电器件散热回路,载冷剂可在第三泵16的动力作用下在该第二电器件散热回路中循环流动,载冷剂流经第五换热器18时,可与第二电器件进行换热,载冷剂可吸收第二电器件的热量,以实现对第二电器件的降温,载冷剂流经散热器12时可与环境空气换热,以将热量散发到环境中。
第二换热组件和散热器12配合,实现了对第二电器件的散热降温,防止第二电器件的温度过高、影响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控制阀19设置成控制第三泵16、第五换热器18、第二泵15、第四换热流道和第四换热器17连接形成余热回收制热回路,以利用第四换热器17对第一电器件进行加热或者利用第四换热流道与第三换热流道中的冷媒进行换热。
第一换热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均与控制阀19连接,因此通过调节控制阀19,可使得第三泵16、第五换热器18、第二泵15、第四换热流道和第四换热器17连通形成余热回收制热回路,载冷剂可在第二泵15和/或第三泵16的动力作用下在该余热回收制热回路内流动。如图8所示,载冷剂流经第五换热器18时可与第二电器件换热,载冷剂可吸收第二电器件的热量,以实现对第二电器件的余热的回收,载冷剂流经第四换热器17时可与第一电器件换热,以实现对第一电器件的加热保温,防止第一电器件温度过低、影响其工作;或者,如图7所示,载冷剂在流经第五换热器18时可与第二电器件换热,并在流经第四换热器17时可与第一电器件换热,以实现对第二电器件和第一电器件的余热的回收,载冷剂在流经第三换热器8的第四换热流道时,可与第三换热器8的第三换热流道内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以对冷媒进行加热,此时可同时运行冷媒制冷回路和乘员舱制热回路,以便实现将传递至冷媒的热量再传递至乘员舱制热回路中的载冷剂,实现乘员舱的制热。
通过形成余热回收制热回路,可实现利用第二电器件的余热对第一电器件进行加热保温;或者通过余热回收制热回路与冷媒制冷回路、乘员舱制热回路配合,实现利用第二电器件和第一电器件的余热对乘员舱进行制热。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13所示,控制阀19为八通阀,八通阀包括阀芯和八个阀口,分别为第一阀口a至第八阀口h。
其中,第一泵14、第二换热流道和第二换热器6连接形成的通道的一端与第一阀口a连接,另一端同时与第二阀口b和第三阀口c连接;第二泵15、第四换热流道和第四换热器17连接形成的通道的一端与第四阀口d连接,另一端与第五阀口e连接;散热器 12的一端与第六阀口f连接,另一端与第七阀口g连接;第三泵16和第五换热器18连接形成的通道的一端与散热器12的靠近第七阀口g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八阀口h连接。
阀芯可运动,并能使八通阀处于不同状态,如图14所示,八通阀可处于第一阀口a与第八阀口h连通、第二阀口b与第六阀口f连通、第四阀口d与第五阀口e连通的第一状态;或者,如图15所示,八通阀可处于第一阀口a与第二阀口b连通、第四阀口d 与第五阀口e连通、第六阀口f与第八阀口h连通的第二状态;或者,如图16所示,八通阀可处于第一阀口a与第五阀口e连通、第三阀口c与第四阀口d连通、第六阀口f 与第八阀口h连通的第三状态;或者,如图17所示,八通阀可处于第一阀口a与第二阀口b连通、第四阀口d与第八阀口h连通、第五阀口e与第七阀口g连通的第四状态。
该八通阀具有八个阀口,八通阀内有可运动的阀芯,如阀芯可包括可旋转的阀板。通过阀芯的运动可实现八个阀口之间通断状态的变化,以实现八通阀的各种状态的切换。其中,八通阀可具有四种状态:
如图14所示,在第一状态中,八通阀的第一阀口a与第八阀口h连通,第二阀口b 与第六阀口f连通,第四阀口d与第五阀口e连通。如图2-图4、图10和图12所示,通过第一阀口a与第八阀口h的连通、第二阀口b与第六阀口f的连通,可实现第一泵14、第二换热流道、第二换热器6、散热器12、第三泵16和第五换热器18连接形成冷媒散热回路;如图3和图4所示,通过第四阀口d与第五阀口e连通,可实现第二泵15、第三换热器8的第四换热流道和第四换热器17连接形成第一电器件制冷回路。
如图15所示,在第二状态中,八通阀的第一阀口a与第二阀口b连通,第四阀口d 与第五阀口e连通,第六阀口f与第八阀口h连通。如图5和图11所示,通过第一阀口 a与第二阀口b的连通,可实现第一泵14、第一换热器2的第二换热流道和第二换热器6 连接形成乘员舱制热回路;通过第四阀口d与第五阀口e的连通,可实现第二泵15、第三换热器8的第四换热流道和第四换热器17连接形成第一电器件制冷回路;如图9所示,通过第六阀口f与第八阀口h的连通,可实现第三泵16、第五换热器18和散热器12连接形成第二电器件散热回路。
如图16所示,在第三状态中,八通阀的第一阀口a与第五阀口e连通,第三阀口c 与第四阀口d连通,第六阀口f与第八阀口h连通。如图16所示,通过第一阀口a与第五阀口e的连通、第三阀口c与第四阀口d的连通,可实现第一泵14、第一换热器2的第二换热流道、第二换热器6、第二泵15、第三换热器8的第四换热流道和第四换热器 17连接形成第一电器件制热回路;通过第六阀口f与第八阀口h的连通,可实现第三泵 16、第五换热器18和散热器12连接形成第二电器件散热回路。
如图17所示,在第四状态中,八通阀的第一阀口a与第二阀口b连通,第四阀口d 与第八阀口h连通,第五阀口e与第七阀口g连通。如图7所示,通过第一阀口a与第二阀口b的连通,可实现第一泵14、第一换热器2的第二换热流道和第二换热器6连接形成乘员舱制热回路;如图7和图8所示,通过第四阀口d与第八阀口h的连通、第五阀口e与第七阀口g的连通,可实现第三泵16、第五换热器18、第二泵15、第三换热器 8的第四换热流道和第四换热器17连接形成余热回收制热回路。
通过设置八通阀,对各个回路进行了集成连通,节省了成本及安装空间。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泵空调***还包括回热器,该回热器的第一通道3A连接在第一换热器2的远离压缩机1的一端,该回热器的第二通道3B连接在压缩机1的进气口侧。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泵空调***还包括气液分离器13,该气液分离器13连接在压缩机1的进气口侧。其中,回热器的第二通道3B可设置于气液分离器 13和压缩机1的进气口之间。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2和/或第三换热器8可为板式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6可为暖风芯体;和/或,第一节流件4、第二节流件9和/或第三节流件7可为电子膨胀阀。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如图18所示,热管理控制方法包括:
S102:确定热管理***的目标工作模式;
S104:控制热管理***的受控部件,使热管理***工作于目标工作模式。
其中,受控部件包括:压缩机1、第一节流件4、第二节流件9和截止阀10;目标工作模式包括:乘员舱制冷模式和乘员舱制热模式。
在对热管理***进行控制时,可根据接收到的用户指令(如对乘员舱进行制热或制冷或除湿等指令),确定热管理***的目标工作模式;或者,在包括该热管理***的车辆中,可根据检测到的车辆的一些部件的运行状态(如第一电器件的温度、第二电器件的温度、舱外换热器11是否结霜等),确定热管理***的目标工作模式。在确定热管理***的目标工作模式后,可控制热管理***的受控部件(通常为电器件),使热管理***工作于目标工作模式。
如:当接收到用户发送的对乘员舱制冷的指令后,热管理***的目标工作模式为乘员舱制冷模式,此时可控制第一节流件4处于节流状态、截止阀10处于连通状态、第二节流件9处于关闭状态、节流状态或完全开启状态,使得热泵空调***的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一节流件4、舱内换热器5和截止阀10连接形成冷媒制冷回路,如图2所示。冷媒在流经舱内换热器5时可蒸发吸热,以实现乘员舱的制冷功能。
如:当接收到用户发送的对乘员舱制热的指令后,热管理***的目标工作模式为乘员舱制热模式,此时可控制第一节流件4处于完全开启状态、第二节流件9处于节流状态、截止阀10处于断开状态,使得热泵空调***的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第一节流件4、舱内换热器5、第二节流件9和舱外换热器11连接形成冷媒制热回路,如图5所示。冷媒在流经舱内换热器5时可释放热量,以实现乘员舱的制热功能。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热管理***包括热泵空调***、乘员舱制热组件、散热器12和控制阀19的情况下,受控部件还包括第一泵14和控制阀19。
基于此,控制热管理***的受控部件,使热管理***工作于目标工作模式,包括:
基于目标工作模式为乘员舱制冷模式,控制受控部件,使热管理***运行冷媒制冷回路和冷媒散热回路;
基于目标工作模式为乘员舱制热模式,控制受控部件,使热管理***运行冷媒制热回路和乘员舱制热回路。
在热管理***包括热泵空调***、乘员舱制热组件、散热器12和控制阀19的情况下,可控制压缩机1、第一节流件4、第二节流件9、截止阀10和控制阀19等受控部件,使热管理***能够工作于乘员舱制冷模式或乘员舱制热模式等目标工作模式。其中,热管理***需要工作在乘员舱制冷模式时,如图2所示,可通过控制受控部件使热管理***运行冷媒制冷回路和冷媒散热回路,此时可利用舱内换热器5的冷媒蒸发来吸收舱内空气的热量,实现对乘员舱的制冷,并通过散热器12将吸收的热量散发;热管理***需要工作在乘员舱制热模式时,如图5所示,可通过控制受控部件使热管理***运行冷媒制热回路和乘员舱制热回路,此时可利用舱内换热器5对舱内空气进行一次加热,并利用第二换热器6对舱内空气进行二次加热,以实现对乘员舱的制热。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热管理***还包括第一换热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至少之一,和/或,热泵空调***还包括第三支路的情况下,受控部件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三节流件7、第二泵15、第三泵16;目标工作模式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电器件制冷模式、第一电器件和乘员舱同时制冷模式、第一电器件制热模式、第一电器件和乘员舱同时制热模式、余热回收制热模式、余热保温第一电器件模式、第二电器件散热模式、乘员舱制冷除湿模式、乘员舱制热除湿模式、舱外换热器除霜模式。
基于此,控制热管理***的受控部件,使热管理***工作于目标工作模式,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如图3所示,基于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一电器件制冷模式,控制受控部件,使热管理***运行冷媒冷却回路、冷媒散热回路和第一电器件制冷回路;
如图4所示,基于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一电器件和乘员舱同时制冷模式,控制受控部件,使热管理***运行冷媒制冷回路、冷媒冷却回路、冷媒散热回路和第一电器件制冷回路;
如图6所示,基于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一电器件制热模式或者为第一电器件和乘员舱同时制热模式,控制受控部件,使热管理***运行冷媒制热回路和第一电器件制热回路;
如图7所示,基于目标工作模式为余热回收制热模式,控制受控部件,使热管理***运行冷媒冷却回路、乘员舱制热回路和余热回收制热回路;
如图8所示,基于目标工作模式为余热保温第一电器件模式,控制受控部件,使热管理***运行余热回收制热回路;
如图9所示,基于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二电器件散热模式,控制受控部件,使热管理***运行第二电器件散热回路;
如图10所示,基于目标工作模式为乘员舱制冷除湿模式,控制受控部件,使热管理***运行冷媒制冷回路和冷媒散热回路;
如图11所示,基于目标工作模式为乘员舱制热除湿模式,控制受控部件,使热管理***运行冷媒制冷回路和乘员舱制热回路;
如图12所示,基于目标工作模式为舱外换热器除霜模式,控制受控部件,使热管理***运行冷媒冷却回路和冷媒散热回路。
如图3所示,热管理***需要工作在第一电器件制冷模式时,可通过控制受控部件使热管理***运行冷媒冷却回路、冷媒散热回路和第一电器件制冷回路,此时可利用第三换热器8的冷媒蒸发来吸收第一电器件传递至第一电器件制冷回路中的载冷剂的热量,实现对第一电器件的制冷,并通过冷媒散热回路中的散热器12对冷媒进行散热。
如图4所示,热管理***需要工作在第一电器件和乘员舱同时制冷模式时,可通过控制受控部件使热管理***运行冷媒制冷回路、冷媒冷却回路、冷媒散热回路和第一电器件制冷回路,此时一部分冷媒可流经舱内换热器5,并在舱内换热器5中蒸发以吸收舱内空气的热量,实现对乘员舱的制冷;另一部分冷媒可流经第三换热器8,并在第三换热器8中蒸发来吸收第一电器件传递至第一电器件制冷回路中的载冷剂的热量,实现对第一电器件的制冷;冷可通过冷媒散热回路中的散热器12进行散热。
如图6所示,热管理***需要工作在第一电器件制热模式,或者需要工作在第一电器件和乘员舱同时制热模式时,可通过控制受控部件使热管理***运行冷媒制热回路和第一电器件制热回路,此时可利用舱内换热器5对舱内空气进行一次加热,并利用第二换热器6对舱内空气进行二次加热,以实现对乘员舱的制热;可利用第四换热器17对第一电器件加热,实现对第一电器件的加热。
如图7所示,热管理***需要工作在余热回收制热模式时,可通过控制受控部件使热管理***运行冷媒冷却回路、乘员舱制热回路和余热回收制热回路,以通过余热回收制热回路吸收第一电器件和第二电器件的余热,并传递至冷媒冷却回路中的冷媒,冷媒的热量再传递至乘员舱制热回路,利用第二换热器6对舱内空气进行加热,以实现对乘员舱的制热。
如图8所示,热管理***需要工作在余热保温第一电器件模式时,可通过控制受控部件使热管理***运行余热回收制热回路,以通过第五换热器18吸收第二电器件的余热,并通过第四换热器17对第一电器件进行加热保温。
如图9所示,热管理***需要工作在第二电器件散热模式时,可通过控制受控部件使热管理***运行第二电器件散热回路,以通过散热器12对第二电器件进行散热。
如图10所示,热管理***需要工作在乘员舱制冷除湿模式时,可通过控制受控部件使热管理***运行冷媒制冷回路和冷媒散热回路,此时可利用舱内换热器5的冷媒蒸发来吸收舱内空气的热量,实现对乘员舱的制冷,同时舱内空气中的水蒸汽可冷凝成小液滴,实现对乘员舱的除湿;冷媒可通过散热器12进行散热。
如图11所示,热管理***需要工作在乘员舱制热除湿模式时,可通过控制受控部件使热管理***运行冷媒制冷回路和乘员舱制热回路,此时可利用舱内换热器5的冷媒蒸发来吸收舱内空气的热量,使舱内空气中的水蒸汽可冷凝成小液滴,实现对乘员舱的除湿;并利用第二换热器6对舱内空气进行加热,以实现对乘员舱的制热。应当理解,舱内换热器5吸收的舱内空气的热量小于第二换热器6释放到舱内空气的热量,因此可实现对乘员舱的制热和除湿。
如图12所示,热管理***需要工作在舱外换热器除霜模式时,可通过控制受控部件使热管理***运行冷媒冷却回路和冷媒散热回路,此时冷媒的热量可通过第一换热器2传递至冷媒散热回路的载冷剂,并利用散热器12散发的热量对舱外换热器11进行加热除霜。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热管理***还包括电子扇20和鼓风机21的情况下,受控部件还包括电子扇20和鼓风机21。当热管理***需要工作于目标工作模式,使得舱内换热器5和/或第二换热器6需要与舱内空气进行换热时,可启动鼓风机21;在舱外换热器 11需要换热和/或散热器12需要散热时,可开启该电子扇20。
下表1对热管理***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表1
Figure BDA0003576754250000171
Figure BDA0003576754250000181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热管理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控制方法的步骤。
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和热管理控制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车辆还包括第一电器件和第二电器件,第一电器件为电池,第二电器件包括电机和/或电控装置。
当然,第一电器件和第二电器件不限于电池、电机、电控装置,还可以为其他电器件。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车辆为电动车辆或者混动车辆。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其热泵空调***通过增设三个节流件和一个截止阀实现了冷媒回路不换向,使得舱外换热器只当作蒸发器使用,在设计时不用兼顾其冷凝性能,能效可以大大提高,且热泵空调***的架构简单,降低故障率;冷媒侧产生的热量通过泵及载冷剂运输到各个换热器,与对应的冷源/热源发生热交换,实现了半间接式***架构,可以适用于各种物性的冷媒和载冷剂;载冷剂侧使用了一个八通阀,可以通过不同位置及状态的切换实现各个载冷剂回路的集成连通,实现了各种热管理功能,集成化程度大大提高,降低了成本及安装空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可同时对乘员舱、电机和/或电控装置、电池等进行热管理,实现多种热管理工作模;对乘员舱制热时可以进行双芯体加热,舱内换热器内走高温高压冷媒、第二换热器内走高温载冷剂,可以对空气进行两次加热,能效提高。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在上述任意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一组合来实施。如果以软件实施,那么功能可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经由计算机可读介质传输,且由基于硬件的处理单元执行。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含对应于例如数据存储介质等有形介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包含促进计算机程序例如根据通信协议从一处传送到另一处的任何介质的通信介质。以此方式,计算机可读介质通常可对应于非暂时性的有形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例如信号或载波等通信介质。数据存储介质可为可由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或者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取以检索用于实施本公开中描述的技术的指令、代码和/或数据结构的任何可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含计算机可读介质。
举例来说且并非限制,此类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RAM、ROM、EEPROM、 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装置、磁盘存储装置或其它磁性存储装置、快闪存储器或可用来以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存储所要程序代码且可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而且,还可以将任何连接称作计算机可读介质举例来说,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例如红外线、无线电及微波等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指令,则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纹线、DSL或例如红外线、无线电及微波等无线技术包含于介质的定义中。然而应了解,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数据存储介质不包含连接、载波、信号或其它瞬时(瞬态)介质,而是针对非瞬时有形存储介质。如本文中所使用,磁盘及光盘包含压缩光盘(CD)、激光光盘、光学光盘、数字多功能光盘(DVD)、软磁盘或蓝光光盘等,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生数据,而光盘使用激光以光学方式再生数据。上文的组合也应包含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举例来说,可由例如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理器(DSP)、通用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或其它等效集成或离散逻辑电路等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来执行指令。因此,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处理器”可指上述结构或适合于实施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的任一其它结构中的任一者。另外,在一些方面中,本文描述的功能性可提供于经配置以用于编码和解码的专用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内,或并入在组合式编解码器中。并且,可将所述技术完全实施于一个或多个电路或逻辑元件中。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在广泛多种装置或设备中实施,包含无线手机、集成电路(IC)或一组IC(例如,芯片组)。本公开实施例中描各种组件、模块或单元以强调经配置以执行所描述的技术的装置的功能方面,但不一定需要通过不同硬件单元来实现。而是,如上所述,各种单元可在编解码器硬件单元中组合或由互操作硬件单元(包含如上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的集合结合合适软件和/或固件来提供。

Claims (16)

1.一种热管理***,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泵空调***,包括依次设置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件、舱内换热器、以及并联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二节流件和舱外换热器,所述第二支路包括截止阀;
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件、所述舱内换热器、所述第二节流件和所述舱外换热器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制热回路,以对乘员舱进行加热,其中,所述第一节流件处于完全开启状态,所述第二节流件处于节流状态;
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节流件、所述舱内换热器和所述截止阀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制冷回路,以对乘员舱进行制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乘员舱制热组件,包括第一泵和第二换热器,
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流道和第二换热流道,所述第一换热流道为与所述压缩机连接的冷媒流道,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换热流道和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形成乘员舱制热回路,以利用所述第二换热器对乘员舱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器和控制阀,所述散热器和所述乘员舱制热组件均与所述控制阀连接,
所述控制阀设置成控制所述乘员舱制热回路连通并与所述散热器断开;或者,控制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换热流道、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散热器连接形成冷媒散热回路,以利用所述散热器散热或者对所述舱外换热器加热除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空调***还包括:串联的第三节流件和第三换热器形成的第三支路,所述第一节流件和所述舱内换热器形成第四支路,所述第三支路与所述第四支路并联;
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三节流件、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截止阀连接形成冷媒冷却回路,以利用所述第三换热器中的冷媒对第一电器件进行冷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二泵和与第一电器件换热的第四换热器,
所述第三换热器包括第三换热流道和第四换热流道,所述第三换热流道用于形成所述冷媒冷却回路,所述第二泵、所述第四换热流道和所述第四换热器连接形成第一电器件制冷回路,以利用所述第四换热器对第一电器件进行冷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与所述控制阀连接;
所述控制阀设置成控制所述乘员舱制热回路连通并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断开;或者,控制所述第一电器件制冷回路连通并与所述乘员舱制热组件断开;或者,控制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换热流道、所述第二换热器、第二泵、所述第四换热流道和所述第四换热器连接形成第一电器件制热回路,以利用所述第四换热器对第一电器件进行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三泵和与第二电器件换热的第五换热器,且所述第二换热组件与所述控制阀连接,
所述控制阀设置成控制所述第三泵、所述第五换热器和所述散热器连接形成第二电器件散热回路,以利用所述散热器对第二电器件进行散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设置成控制所述第三泵、所述第五换热器、所述第二泵、所述第四换热流道和所述第四换热器连接形成余热回收制热回路,以利用所述第四换热器对第一电器件进行加热或者利用所述第四换热流道与所述第三换热流道中的冷媒进行换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八通阀,所述八通阀包括阀芯和八个阀口,其中:
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二换热流道和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形成的通道的一端与第一阀口连接,另一端同时与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连接;所述第二泵、所述第四换热流道和所述第四换热器连接形成的通道的一端与第四阀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五阀口连接;所述散热器的一端与第六阀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七阀口连接;所述第三泵和所述第五换热器连接形成的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靠近所述第七阀口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八阀口连接;
所述阀芯可运动,并能使所述八通阀处于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八阀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六阀口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五阀口连通的第一状态;或者,使所述八通阀处于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五阀口连通、所述第六阀口与所述第八阀口连通的第二状态;或者,使所述八通阀处于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五阀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所述第六阀口与所述第八阀口连通的第三状态;或者,使所述八通阀处于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八阀口连通、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第七阀口连通的第四状态。
10.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所述热管理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热管理***的目标工作模式;
控制所述热管理***的受控部件,使所述热管理***工作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其中,所述受控部件包括:压缩机、第一节流件、第二节流件和截止阀;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包括:乘员舱制冷模式和乘员舱制热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为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所述受控部件还包括第一泵和控制阀;
所述控制所述热管理***的受控部件,使所述热管理***工作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为乘员舱制冷模式,控制所述受控部件,使所述热管理***运行冷媒制冷回路和冷媒散热回路;
基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为乘员舱制热模式,控制所述受控部件,使所述热管理***运行冷媒制热回路和乘员舱制热回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为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所述受控部件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三节流件、第二泵、第三泵;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电器件制冷模式、第一电器件和乘员舱同时制冷模式、第一电器件制热模式、第一电器件和乘员舱同时制热模式、余热回收制热模式、余热保温第一电器件模式、第二电器件散热模式、乘员舱制冷除湿模式、乘员舱制热除湿模式、舱外换热器除霜模式;
所述控制所述热管理***的受控部件,使所述热管理***工作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基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一电器件制冷模式,控制所述受控部件,使所述热管理***运行冷媒冷却回路、冷媒散热回路和第一电器件制冷回路;
基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一电器件和乘员舱同时制冷模式,控制所述受控部件,使所述热管理***运行冷媒制冷回路、冷媒冷却回路、冷媒散热回路和第一电器件制冷回路;
基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一电器件制热模式或者为第一电器件和乘员舱同时制热模式,控制所述受控部件,使所述热管理***运行冷媒制热回路和第一电器件制热回路;
基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为余热回收制热模式,控制所述受控部件,使所述热管理***运行冷媒冷却回路、乘员舱制热回路和余热回收制热回路;
基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为余热保温第一电器件模式,控制所述受控部件,使所述热管理***运行余热回收制热回路;
基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二电器件散热模式,控制所述受控部件,使所述热管理***运行第二电器件散热回路;
基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为乘员舱制冷除湿模式,控制所述受控部件,使所述热管理***运行冷媒制冷回路和冷媒散热回路;
基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为乘员舱制热除湿模式,控制所述受控部件,使所述热管理***运行冷媒制冷回路和乘员舱制热回路;
基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为舱外换热器除霜模式,控制所述受控部件,使所述热管理***运行冷媒冷却回路和冷媒散热回路。
13.一种热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控制方法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控制方法的步骤。
15.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控制方法。
1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和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管理控制装置。
CN202210346689.8A 2022-03-31 2022-03-31 热管理***、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程序产品、存储介质和车辆 Active CN1145719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46689.8A CN114571955B (zh) 2022-03-31 2022-03-31 热管理***、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程序产品、存储介质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46689.8A CN114571955B (zh) 2022-03-31 2022-03-31 热管理***、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程序产品、存储介质和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71955A true CN114571955A (zh) 2022-06-03
CN114571955B CN114571955B (zh) 2024-05-03

Family

ID=81784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46689.8A Active CN114571955B (zh) 2022-03-31 2022-03-31 热管理***、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程序产品、存储介质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7195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34620A (zh) * 2022-09-23 2022-12-30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动汽车
CN115782514A (zh) * 2022-11-30 2023-03-1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热循环***及其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WO2024007935A1 (zh) * 2022-07-05 2024-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
WO2024032275A1 (zh) * 2022-08-11 2024-02-15 三花新能源热管理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液冷机组、控制方法和液冷***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3157A (zh) * 2013-06-28 2013-11-06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44063A (zh) * 2017-07-13 2017-12-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热泵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942100A (zh) * 2020-07-06 2020-11-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2543709A (zh) * 2020-09-22 2021-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理***及电动汽车
CN113547896A (zh) * 2020-09-30 2021-10-26 株式会社电装 具有电池加热功能的车载空调***
KR20220016565A (ko) * 2020-08-03 2022-02-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기자동차의 열관리 시스템
CN215971034U (zh) * 2021-09-30 2022-03-08 南方英特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集成式热管理***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3157A (zh) * 2013-06-28 2013-11-06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44063A (zh) * 2017-07-13 2017-12-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热泵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942100A (zh) * 2020-07-06 2020-11-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KR20220016565A (ko) * 2020-08-03 2022-02-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기자동차의 열관리 시스템
CN112543709A (zh) * 2020-09-22 2021-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理***及电动汽车
CN113547896A (zh) * 2020-09-30 2021-10-26 株式会社电装 具有电池加热功能的车载空调***
CN215971034U (zh) * 2021-09-30 2022-03-08 南方英特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集成式热管理***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7935A1 (zh) * 2022-07-05 2024-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
WO2024032275A1 (zh) * 2022-08-11 2024-02-15 三花新能源热管理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液冷机组、控制方法和液冷***
CN115534620A (zh) * 2022-09-23 2022-12-30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动汽车
CN115534620B (zh) * 2022-09-23 2024-05-14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和电动汽车
CN115782514A (zh) * 2022-11-30 2023-03-1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热循环***及其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71955B (zh) 2024-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8787B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水循环式热能综合利用热管理***
CN106985632B (zh) 一种多联式多功能的热泵型电动空调***及其工作方法
US20230158856A1 (en) Heat pump system for vehicle
CN111216515A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
CN114571955B (zh) 热管理***、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程序产品、存储介质和车辆
US20080302113A1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having heat pump and multiple modes of operation
WO2016059791A1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3173050B (zh) 热管理***
CN110588279A (zh) 带余热利用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
US11155139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vehicle
JP2010115993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2428767B (zh) 车辆热管理***
CN111231612B (zh) 热管理***
CN115675013A (zh) 新能源电动汽车多工况整车热管理***及方法
CN107089113B (zh) 车辆空调设备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3173049B (zh) 热管理***
CN112248743A (zh) 双温区室外换热器热泵***
CN111251813B (zh) 车辆的热管理***及车辆
EP3666565B1 (en)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14683803B (zh) 一种基于热泵的纯电动汽车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
WO2023284356A1 (zh) 热管理***和电动汽车
CN216659503U (zh) 车辆热管理***
KR20090102478A (ko) 차량용 히트펌프시스템
US20220396117A1 (en) Cooling System for Vehicle
CN113263889B (zh) 热管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