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71867A - 液体循环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循环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71867A
CN114571867A CN202110943972.4A CN202110943972A CN114571867A CN 114571867 A CN114571867 A CN 114571867A CN 202110943972 A CN202110943972 A CN 202110943972A CN 114571867 A CN114571867 A CN 1145718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liquid
heater
processor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439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71867B (zh
Inventor
后藤大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696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08778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571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18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718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18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4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involving calculation of tempera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63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detecting head temperature; Ink tempera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9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for monitoring ink qual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23/20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with sensing elements having variation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properties with change of tempera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12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with ink circulating through the whole print he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液体循环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所述液体循环装置将通过加热器对循环的液体进行加温的液体循环装置的加热过度引起的不良情况防范于未然。所述液体循环装置具备液室、管路、加热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部。液室贮存向液体喷头供给的液体。管路使液体在液室与液体喷头之间循环。加热器对在管路中循环的液体进行加热。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加热器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在管路中循环的液体的温度。控制部基于由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液体的温度对加热器进行控制。另外,控制部监视由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加热器的温度变化。另外,当检测到满足停止条件的温度变化时,控制部使加热器停止。

Description

液体循环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液体循环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
背景技术
存在使液体沿着包括液体喷头的循环路径循环的液体循环装置。液体循环装置用于从液体喷头向记录介质喷出油墨来记录图像的喷墨打印机等。在喷墨打印机中使用的油墨具有适合油墨滴的喷出的温度范围。因此,已知有如下液体循环装置:在循环路径的一部分设置加热器,控制加热器的加温,以使在循环路径中流动的油墨维持在其温度范围内的温度。
通常,这种液体循环装置在足够量的油墨在循环路径中循环的状态下进行加温控制。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存在即使在油墨未循环的状态下也进行加温控制的情况。当在油墨未循环的状态下进行加温控制时,加热器的温度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然后,当发生超过加热器的上限温度的加热过度时,可能温度熔断器工作或加热器损坏。另外,由于加热器附近的油墨的温度也急剧上升,因此油墨的成分也可能发生变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052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通过加热器对循环的液体进行加温的液体循环装置或使用该液体循环装置的液体喷出装置中,将加热过度引起的不良情况防范于未然的技术。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在一实施方式中,液体循环装置具备液室、管路、加热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部。液室贮存向液体喷头供给的液体。管路使液体在液室与液体喷头之间循环。加热器对在管路中循环的液体进行加热。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加热器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在管路中循环的液体的温度。控制部基于由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液体的温度对加热器进行控制。另外,控制部监视由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加热器的温度变化。然后,当检测到满足停止条件的温度变化时,控制部使加热器停止。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作为一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概略的侧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该喷墨打印机中的液体喷出装置的液体喷头和液体循环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该喷墨打印机中的喷墨控制装置的主要部分电路构成的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该喷墨控制装置的处理器具有的作为油墨加温控制的功能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说明该喷墨控制装置的处理器具有的作为加热过度监视控制的功能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通过油墨加温控制及加热过度监视控制而控制的加热器的温度变化的一个方式的图。
图7是示出环境温度与第三阈值的对应关系的图表。
图8是示出油墨流量与第三阈值的对应关系的图表。
图9是示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喷墨控制装置的RAM中形成的主要的存储区域的示意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喷墨控制装置的处理器具有的作为加热过度监视控制的功能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喷墨控制装置的处理器具有的作为加热过度监视控制的功能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喷墨打印机;10:液体喷出装置;11:头支承机构;12:头驱动机构;13:介质支承机构;20:液体喷头;30:液体循环装置;31:上游罐;32:下游罐;33:补给罐;34:循环泵;35:补给泵;36:循环路径;41、42:液位传感器;43、44:压力传感器;45:压力调整机构;51:加热器;2:第一温度传感器;53:第二温度传感器;61:处理器;62:ROM;63:RAM;64:计时器;65:操作面板;66:通信接口;67:电机;68:液体喷出装置接口;631:时间计数器;632:第一温度存储器;633:第二温度存储器;634:温度差分存储器;635:第一移位寄存器;636:第二移位寄存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从循环式的液体喷头喷出油墨滴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喷墨打印机为例,使用附图对液体循环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至图8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喷墨打印机1的概略的侧视图。喷墨打印机1具备多个液体喷出装置10、头支承机构11、头驱动机构12、介质支承机构13以及打印机控制装置14。
头支承机构11以将多个液体喷出装置10在箭头A的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进行支承。头驱动机构12使由头支承机构11在箭头A的方向上排列支承的多个液体喷出装置10在箭头A的方向上往复移动。介质支承机构13在与通过头驱动机构12在箭头A的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多个液体喷出装置10对置的位置,以能够在与箭头A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记录介质S。打印机控制装置14对包括头驱动机构12的喷墨打印机1的构成要素的动作进行控制。
液体喷出装置10一体地具备液体喷头20和液体循环装置30。液体喷出装置10通过头驱动机构12在箭头A的方向上往复移动,并且从液体喷头20喷出作为液体的例如油墨I,从而在由介质支承机构13支承的记录介质S上形成所需的图像。
多个液体喷出装置10分别喷出多种颜色,例如青色油墨、品红色油墨、黄色油墨、黑色油墨、白色油墨。多个液体喷出装置10虽然各自使用的油墨不同,但是相同的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的油墨I的颜色或特性并没有限定。例如取代白色油墨,也可以喷出透明光泽油墨、在照射红外线或紫外线时显色的特殊油墨等。
图2是用于说明液体喷出装置10的液体喷头20和液体循环装置30的构成的示意图。液体喷头20具备油墨的供给口21和排出口22。液体喷头20在液体喷头20的内部形成油墨流路,使得从供给口21供给的油墨从排出口排出。
液体喷头20在油墨流路的中途部配置多个压力室。液体喷头20通过油墨流路向各压力室供给油墨。液体喷头20对应于每个压力室具备喷嘴和致动器(actuator)。喷嘴与对应的压力室连通。致动器使对应的压力室的容积发生变化。液体喷头20通过在致动器的作用下使压力室的容积发生变化,从而使该压力室内的油墨I从与该压力室连通的喷嘴喷出。液体喷头20将未从喷嘴喷出的各压力室内的油墨从排出口22排出。
液体循环装置30在液体喷头20的上部通过例如金属制的连结部件与液体喷头20一体地连结。液体循环装置30具备上游罐31、下游罐32、补给罐33、循环泵34以及补给泵35。上游罐31、下游罐32及补给罐33是用于贮存相同种类的油墨的部件。循环泵34是用于将贮存在下游罐32中的油墨向上游罐31输送的部件。补给泵35是用于将贮存在补给罐33中的油墨向上游罐31输送的部件。
液体循环装置30具有第一管路361、第二管路362、第三管路363及第四管路364。第一管路361是连结上游罐31与液体喷头20的供给口21的管路。第二管路362是连结液体喷头20的排出口22与下游罐32的管路。第三管路363是连结下游罐32与上游罐31的管路。第四管路364是连结补给罐33与上游罐31的管路。
贮存在上游罐31中的油墨通过第一管路361被输送到液体喷头20的供给口21,并通过形成在液体喷头20的内部的油墨流路。通过油墨流路从液体喷头20的排出口22排出的油墨通过第二管路362被输送到下游罐32,并贮存在下游罐32中。贮存在下游罐32中的油墨在循环泵34的作用下通过第三管路363被输送到上游罐31,返回到上游罐31。
如此,第一管路361、第二管路362及第三管路363构成使作为液体的油墨在作为液室的上游罐31与液体喷头20之间循环的管路、即所谓的循环路径36。
液体喷出装置10从液体喷头20喷出在循环路径36中循环的油墨。因此,贮存在上游罐31中的油墨减少。当油墨变少时,贮存在补给罐33中的油墨在补给泵35的作用下通过第四管路364被输送到上游罐31,向上游罐31进行补给。
液体循环装置30在上游罐31及下游罐32的各内部分别设置液位传感器41、42。液位传感器41检测上游罐31内的油墨量。液位传感器42检测下游罐32内的油墨量。打印机控制装置14基于液位传感器41、42的检测结果,适当地对补给泵35进行控制,将补给罐33内的油墨向上游罐31补给。打印机控制装置14通过将补给罐33内的油墨向上游罐31补给,将在循环路径36中循环的油墨的量调整为适当量。
液体循环装置30在上游罐31及下游罐32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43、44。压力传感器43检测上游罐31内的压力。压力传感器44检测下游罐32内的压力。液体循环装置30具备压力调整机构45。压力调整机构45进行上游罐31及下游罐32的大气释放,或者下游罐32的加压及减压。打印机控制装置14基于压力传感器43、44的检测结果,适当地对压力调整机构45进行控制,调整循环路径36的压力。打印机控制装置14通过调整循环路径36的压力来调整液体喷头20的喷嘴的油墨压力。
液体循环装置30在第一管路361的中途部设置加热器51。加热器51是用于对在第一管路361内流动的油墨进行加温的部件。液体循环装置30在加热器51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52。第一温度传感器52是用于检测加热器51的温度的部件。另外,液体循环装置30在第二管路362的中途部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53。第二温度传感器53是用于检测在第二管路362中流动的油墨的温度的部件。打印机控制装置14基于第二温度传感器53的检测结果,对加热器51的通电接通、断开进行控制,将在循环路径36中流动的油墨的温度调整为适当值。另外,打印机控制装置14基于第一温度传感器52的检测结果,防止加热器51的加热过度。
图3是示出打印机控制装置14的主要部分电路构成的框图。打印机控制装置14具备处理器61、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6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63、计时器64、操作面板65、通信接口66、电机67以及液体喷出装置接口68。打印机控制装置14通过***总线69将处理器61与ROM62、RAM63、计时器64、操作面板65、通信接口66、电机67及液体喷出装置接口68连接。***总线69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等。
处理器61按照操作***及应用程序对各部分进行控制,以实现作为喷墨打印机1的各种功能。
ROM62存储上述操作***及应用程序。ROM62有时也存储处理器61执行用于控制各部分的处理所需的数据。
RAM63存储处理器61执行处理所需的数据。另外,RAM63也作为通过处理器61适当改写信息的工作区域使用。工作区域包括展开打印数据的图像存储器。
计时器64是对时间进行计时的部件。
操作面板65具有操作部和显示部。操作部是配置有电源键、错误解除键等功能键的部件。显示部是能够显示喷墨打印机1的各种状态的部件。
通信接口66从经由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等网络连接的客户端终端接收印刷数据。通信接口66例如在喷墨打印机1发生错误时,将通知错误的信号发送到客户端终端等。
电机67是头支承机构11及介质支承机构13的驱动源。
液体喷出装置接口68对在处理器61与多个液体喷出装置10之间收发的信号进行中继。从处理器61向液体喷出装置10发送的信号是对液体喷头20的驱动进行控制的信号、对液体循环装置30的循环泵34、补给泵35、压力调整机构45以及加热器51的各驱动进行控制的信号等。从液体喷出装置10向处理器61发送的信号是液体循环装置30的液位传感器41、42、压力传感器43、44以及第一、第二温度传感器52、53的检测信号等。
在该结构中,处理器61至少具有作为油墨加温控制611的功能和作为加热过度监视控制612的功能。对每个液体喷出装置10设置这些功能。这些功能由存储在ROM62中的程序来实现。
图4是用于说明作为对一个液体喷出装置10的油墨加温控制611的功能的流程图。作为对其他液体喷出装置10的油墨加温控制611的功能也与此相同,因此这里省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出现的加热器51及第二温度传感器53是作为控制对象的液体喷出装置10的液体循环装置30所具备的部件。
当处理器61开始作为油墨加温控制611的功能时,作为ACT1,接通对加热器51的通电。然后,作为ACT2,处理器61获取由第二温度传感器53检测到的液体温度LT。液体温度LT是在第二管路362中流动的油墨的温度。
作为ACT3,处理器61确认液体温度LT是否在第一阈值TSa以上。第一阈值TSa是适合油墨滴的喷出的温度范围的上限温度。第一阈值TSa根据液体喷出装置10中使用的油墨的种类、油墨流量等求出最佳值,并设定在RAM63中。
处理器61在液体温度LT小于第一阈值TSa的情况下,在ACT3中判定为否(NO),返回到ACT2。处理器61反复执行ACT2及ACT3的处理,直到液体温度LT在第一阈值TSa以上。
当液体温度LT在第一阈值TSa以上时,处理器61在ACT3中判定为是(YES),进入ACT4。作为ACT4,处理器61断开对加热器51的通电。然后,作为ACT5,处理器61获取由第二温度传感器53检测到的液体温度LT。
作为ACT6,处理器61确认液体温度LT是否小于第二阈值TSb。第二阈值TSb是适合油墨滴的喷出的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第二阈值TSb根据液体喷出装置10中使用的油墨的种类、油墨流量等求出最佳值,并设定在RAM63中。
在液体温度LT在第二阈值TSb以上的情况下,处理器61在ACT6中判定为否,返回到ACT5。处理器61重复执行ACT5及ACT6的处理,直到液体温度LT小于第二阈值TSb。
当液体温度LT小于第二阈值TSb时,处理器61在ACT6中判定为是,进入ACT1。作为ACT1,处理器61接通对加热器51的通电。之后,处理器61与上述同样地执行ACT2以后的处理。
像这样,处理器61适当地对加热器51的通电接通或断开进行控制,以使在循环路径36中流动的油墨的温度控制在适合油墨滴的喷出的温度范围内。通过该控制,在喷墨打印机1的平时的使用中,从各液体喷出装置10喷出的油墨的温度被调整在适合油墨滴的喷出的温度范围内。其结果,能够进行品质良好的印刷。
这里,具有作为油墨加温控制611的功能的处理器61构成基于由第二温度传感器53检测到的油墨的温度对加热器51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但是,在液体循环装置30中,通常在循环路径36中有足够量的油墨循环的状态下,由处理器61进行油墨的加温控制。但是,例如循环泵34发生故障,或者在循环泵34的控制处理中发生故障,有时会在油墨不循环的状态下进行油墨的加温控制。当在油墨不循环的状态下进行油墨的加温控制时,加热器51的温度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当加热器51的温度急剧上升而发生超过加热器51的上限温度的加热过度时,可能温度熔断器工作或加热器51损坏。另外,由于加热器51附近的油墨的温度急剧上升,因此油墨的成分可能发生变化。为了防止这样的不良情况,处理器61具有作为用于监视加热器51的加热过度的加热过度监视控制612的功能。
图5是用于说明作为对一个液体喷出装置10的加热过度监视控制612的功能的流程图。作为对其他液体喷出装置10的加热过度监视控制612的功能也与此相同,因此这里省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出现的加热器51及第一温度传感器52是作为控制对象的液体喷出装置10的液体循环装置30所具备的部件。
作为ACT11,处理器61确认对加热器51的通电是否接通。在对加热器51的通电未接通的情况下,在ACT11中判定为否。处理器61等待对加热器51的通电接通。
在使用图4说明的作为油墨加温控制611的功能中,当对加热器51的通电接通时,处理器61在ACT11中判定为是,进入ACT12。作为ACT12,处理器61获取由第一温度传感器52检测到的加热器温度HT。加热器温度HT是加热器51的温度。作为ACT13,处理器61将加热器温度HT作为上次加热器温度HTa存储在RAM63的工作存储器中。
作为ACT14,处理器61等待由计时器64计时一秒。当计时了一秒时,处理器61在ACT14中判定为是,进入ACT15。作为ACT15,处理器61获取由第一温度传感器52检测到的加热器温度HT。
作为ACT16,处理器61从加热器温度HT减去存储在工作存储器中的上次加热器温度HTa,计算每一秒的温度上升幅度HTx。然后,作为ACT17,处理器61确认温度上升幅度HTx是否在第三阈值TSc以上。
第三阈值TSc是每一秒的温度上升幅度HTx、即每单位时间的温度变化,是用于认定存在发生加热器51的加热过度的危险性的适合的值。例如,在加热器51的温度在一秒内上升了2℃左右的情况下,认为存在发生加热器51的加热过度的危险性。因此,在该情况下,将第三阈值TSc设定为“2℃”。
在ACT17中,在温度上升幅度HTx小于第三阈值TSc的情况下,处理器61在ACT17中判定为否,返回到ACT13。作为ACT13,处理器61将通过ACT15的处理而获取的加热器温度HT作为上次加热器温度HTa重写到RAM63的工作存储器中。之后,处理器61与上述同样地执行ACT14以后的处理。
在ACT17中,在温度上升幅度HTx在第三阈值TSc以上的情况下,处理器61在ACT17中判定为是,进入ACT18。作为ACT18,处理器61断开对加热器51的通电。至此,处理器61结束图5的流程图所示的步骤的控制。
像这样,处理器61在对加热器51的通电接通时,监视由第二温度传感器53检测到的加热器温度HT。然后,在加热器温度HT的每一秒的温度上升幅度HTx在第三阈值TSc以上的情况下,处理器61断开对加热器51的通电。当加热器温度HT的每一秒的温度上升幅度HTx在第三阈值TSc以上时,存在发生加热器51的加热过度的危险性。当发生加热过度时,可能温度熔断器工作或加热器51损坏。另外,由于加热器51附近的油墨的温度急剧上升,因此油墨的成分可能发生变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加热器温度HT的每一秒的温度上升幅度HTx在第三阈值TSc以上时,断开对加热器51的通电。因此,能够将加热器51的加热过度的发生防范于未然。其结果,不存在因加热过度而使温度熔断器工作或加热器51损坏的危险性。另外,也不会因加热过度而使油墨的成分变化。
这里,具有作为加热过度监视控制612的功能的处理器61构成控制部,该控制部监视由第一温度传感器52检测到的加热器51的温度变化,当检测到满足停止条件的温度变化时,使加热器51停止。
图6是示出由油墨加温控制611及加热过度监视控制612控制的加热器51的温度变化的一个方式的图。在图6中,纵轴表示加热器51的温度HT(℃),横轴表示时间t(秒)。
在图6中,时间t为“0”的时刻是在油墨加温控制611的ACT1中对加热器51的通电接通的时刻。当对加热器51的通电接通时,加热器51的温度HT如在区间Wa所示,随着时间t的经过而上升。其中,该区间Wa的每单位时间的温度变化不会在由第三阈值TSc设定的值以上。
在图6中,时间t为“ta”的时刻是在油墨加温控制611的ACT4中对加热器51的通电断开的时刻。当对加热器51的通电断开时,加热器51的温度HT如区间Wb所示,随着时间t的经过而下降。
在图6中,时间t为“tb”的时刻是通过补给泵35的驱动补给罐33内的油墨向上游罐31补给的时刻。通过油墨的补给,在循环路径36中循环的油墨的温度降低,因此对加热器51的通电接通。其结果,加热器51的温度HT如在区间Wc所示,随着时间t的经过而上升。其中,该区间Wc的每单位时间的温度变化也不会在由第三阈值TSc设定的值以上。
在图6中,时间t为“tc”的时刻是在油墨加温控制611的ACT4中对加热器51的通电断开的时刻。当对加热器51的通电断开时,加热器51的温度HT如在区间Wd所示,随着时间t的经过而下降。
在图6中,时间t为“td”的时刻是油墨不再在循环路径36中循环的时刻。当油墨不再在循环路径36中循环时,如在区间We所示,在短时间内加热器51的温度HT急剧上升。该区间We的每单位时间的温度变化在由第三阈值TSc设定的值以上。然后,当放置这样的加热器51的温度上升的状态时,如在时刻te所示,加热器51的温度HT将超过上限温度,例如150℃。当加热器51的温度HT超过上限温度时,温度熔断器工作。或者,加热器51损坏。另外,油墨的成分因加热过度而变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检测到在区间We所示的加热器温度HT的急剧上升时,则在该区间We的早期阶段,对加热器51的通电将断开。因此,能够将加热器51的温度超过上限温度的加热过度的发生防范于未然。其结果,不存在温度熔断器工作或加热器51损坏的危险。另外,也没有油墨的成分因加热过度而变化的可能。
以上,对液体循环装置30及液体喷出装置10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第一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与每单位时间的温度变化相比较的第三阈值TSc设为固定值。第三阈值TSc也可以根据配置液体循环装置30的环境温度而可变地设定。
图7是示出环境温度与第三阈值TSc的对应关系的图表。在图7中,纵轴表示第三阈值TSc,横轴表示环境温度。第三阈值TSc例如在环境温度为25℃时为2℃。然后,在环境温度在25℃以下的情况下,减小第三阈值TSc。当环境温度变低时,加热器51的温度难以上升。因此,减小第三阈值TSc。即,使每单位时间的温度变化变缓。由此,即使在加热器51的温度难以上升的情况下,也能够事先推测发生加热器51的温度超过上限温度这样的加热过度的现象。因此,即使在环境温度低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阻止加热器51的加热过度。
相反,在环境温度在25℃以上的情况下,增大第三阈值TSc。当环境温度变高时,加热器51的温度容易上升。因此,增大第三阈值TSc。即,使每单位时间的温度变化变陡。由此,即使在加热器51的温度容易上升的情况下,也能够事先推测发生加热器51的温度超过上限温度这样的加热过度的现象。因此,即使在环境温度高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阻止加热器51的加热过度。
图8是示出循环路径36的油墨流量与第三阈值TSc的对应关系的图表。在图8中,纵轴表示第三阈值TSc,横轴表示油墨流量。第三阈值TSc例如在油墨流量为25ml/min时为2℃。然后,在油墨流量在25ml/min以上的情况下,减小第三阈值TSc。当油墨流量增加时,加热器51的温度难以上升。因此,减小第三阈值TSc。即,使每单位时间的温度变化变缓。由此,即使在油墨流量增加的情况下,也能够事先推测发生加热器51的温度超过上限温度这样的加热过度的现象。因此,即使在油墨流量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阻止加热器51的加热过度。
相反,在油墨流量在25ml/min以下的情况下,增大第三阈值TSc。例如,在循环路径36中流动的油墨卷入了大量气泡的情况下,即使是少量的循环量也会夺走热量,因此加热器51的温度更急剧地上升。因此,增大第三阈值TSc。即,使每单位时间的温度变化变陡。由此,即使在加热器51的温度急剧上升的情况下,也能够事先推测发生加热器51的温度超过上限温度这样的加热过度的现象。因此,即使在油墨流量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阻止加热器51的加热过度。
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将监视温度变化的单位时间设为了一秒。单位时间并不限于一秒。单位时间也可以是大于一秒的时间或者小于一秒的时间。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9至图11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处理器61具有的作为加热过度监视控制612的功能。除此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于图1~图4,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直接适用,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9是示出在RAM63形成的主要存储区域的示意图。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RAM63的存储区域的一部分设为时间计数器631的区域、作为第一温度存储器632的区域、作为第二温度存储器633的区域、作为温度差分存储器634的区域、作为第一移位寄存器635的区域以及作为第二移位寄存器636的区域。作为时间计数器631、第一温度存储器632、第二温度存储器633、温度差分存储器634、第一移位寄存器635以及第二移位寄存器636的区域相对于每个液体喷出装置10而形成。
时间计数器631与计时器64同步地对时间t进行计数。第一温度存储器632存储由第一温度传感器52检测到的加热器51的温度。以下,将存储在第一温度存储器632中的温度数据表示为加热器温度HTm。第二温度存储器633存储在第一温度存储器632之前存储的加热器51的温度。以下,将存储在第二温度存储器633中的温度数据表示为加热器温度HTn。温度差分存储器634存储存储在第一温度存储器632中的加热器温度HTm与存储在第二温度存储器633中的加热器温度HTn的差分值。以下,将存储在温度差分存储器634中的差分值的温度数据表示为差分温度HTd。
第一移位寄存器635包括从第一到第六十的六十个数据存储区域SRa=1~60。第一移位寄存器635根据数据移位的时机,将存储在第一到第五十九的各数据存储区域SRa=1~59中的数据依次移位到第二到第六十的数据存储区域SRa=2~60,在空闲的第一数据存储区域SRa=1中存储新的数据。第二移位寄存器636包括从第一到第五的五个数据存储区域SRb=1~5。第二移位寄存器636根据数据移位的时机,将存储在第一到第四的各数据存储区域SRb=1~4中的数据依次移位到第二到第五的数据存储区域SRb=2~5,在空闲的第一数据存储区域SRb=1中存储新的数据。
图10及图11是用于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对一个液体喷出装置10的加热过度监视控制612的功能的流程图。作为对其他液体喷出装置10的加热过度监视控制612的功能也与此相同,因此这里省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出现的加热器51、第一温度传感器52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53是作为控制对象的液体喷出装置10中的液体循环装置30所具备的部件。另外,作为时间计数器631、第一温度存储器632、第二温度存储器633、温度差分存储器634、第一移位寄存器635以及第二移位寄存器636的区域是作为控制对象的液体喷出装置10用而形成在RAM63中的区域。
作为ACT21,处理器61等待对加热器51的通电接通。如前所述,在图4的ACT1中,对加热器51的通电接通。当处理器61检测到对加热器51的通电接通时,在ACT21中判定为是,进入ACT22。作为ACT22,处理器61将时间计数器631的时间t复位为“0”。
接着,作为ACT23,处理器61启动计时器64。然后,作为ACT24,处理器61等待由计时器64计时一秒。当计时了一秒时,处理器61在ACT24中判定为是,进入ACT25。作为ACT25,处理器61将时间计数器631的时间t仅增加“1”。
作为ACT26,处理器61获取由第二温度传感器53检测到的液体温度LT。液体温度LT是在第二管路362中流动的油墨的温度。作为ACT27,处理器61确认液体温度LT是否达到目标温度TSt。目标温度TSt是作为在适合油墨滴的喷出的温度范围的下限温度的第二阈值TSb以上,且作为该温度范围的上限温度的第一阈值TSa以下的任意温度。目标温度TSt被预先设定在上述第二阈值TSb以上、第一阈值TSa以下的范围内。
当对加热器51的通电接通时,液体温度LT低于目标温度TSt。处理器61在ACT27中判定为否,返回到ACT24。处理器61与上述同样地执行ACT24以后的处理。即,由计时器64每计时一秒,处理器61就获取液体温度LT,等待上升到目标温度TSt。
当液体温度LT达到目标温度TSt时,处理器61在ACT27中判定为是,进入ACT28。作为ACT28,处理器61将时间计数器631的时间t复位为“0”。另外作为ACT29,处理器61获取由第一温度传感器52检测到的加热器温度HT。作为ACT30,处理器61将第一温度存储器632的加热器温度HTm改写为由第一温度传感器52检测到的加热器温度HT。之后,处理器61进入图11的ACT31。
作为ACT31,处理器61等待由计时器64计时一秒。当计时了一秒时,处理器61在ACT31中判定为是,进入ACT32。作为ACT32,处理器61将时间计数器631的时间t仅增加“1”。
作为ACT33,处理器61获取由第一温度传感器52检测到的加热器温度HT。另外,作为ACT34,处理器61将第二温度存储器633的温度HTn改写为第一温度存储器632的温度HTm。然后,作为ACT35,处理器61将第一温度存储器632的温度HTm改写为在ACT33中获取的加热器温度HT。需要说明的是,ACT33及ACT34的处理也可以前后调换。即,也可以在将第二温度存储器633的温度HTn改写为第一温度存储器632的温度HTm之后,获取由第一温度传感器52检测到的加热器温度HT,并将第一温度存储器632的温度HTm改写为该加热器温度HT。
作为ACT36,处理器61计算第二温度存储器633的温度HTn与第一温度存储器632的温度HTm的差分值,并将温度差分存储器634的差分温度HTd改写为该差分值。即,处理器61将最近一秒钟内的加热器温度HT的变化量作为差分温度HTd写入温度差分存储器634。顺便说一下,在加热器温度HT在最近的一秒钟内上升的情况下,差分温度HTd为正值,在下降的情况下,差分温度HTd为负值。
作为ACT37,处理器61将存储在第一移位寄存器635的第一到第五十九的各数据存储区域SRa=1~59中的数据依次移位到第二到第六十的数据存储区域SRa=2~60。然后,作为ACT38,处理器61将温度差分存储器634的差分温度HTd写入通过数据移位而空闲的第一数据存储区域SRa=1中。
作为ACT39,处理器61确认时间计数器631的时间t是否已计数到“60”。在时间计数器631的时间t没有计数到“60”的情况下,处理器61在ACT39中判定为否,返回到ACT31。处理器61与上述同样地执行ACT31以后的处理。即,处理器61反复进行如下处理:由计时器64每计时一秒,就获取加热器温度HT(温度HTm),计算与最近一秒前的加热器温度HT(温度HTn)的差分温度HTd,将该差分温度HTd依次移位到第一移位寄存器635中并写入。如此,当时间计数器631的时间t计数到“60”时,在第一移位寄存器635的第一到第六十的全部数据存储区域SRa=1~60中,按时间序列存储过去一分钟内的差分温度HTd、即加热器温度HT的每一秒的变化量。
作为ACT40,处理器61基于第一移位寄存器635的各差分温度HTd计算第四阈值TSd。具体而言,处理器61获取过去一分钟内的差分温度HTd中的正值、即在一秒钟内加热器温度HT上升时的全部差分温度HTd。然后,处理器61计算所获取的全部差分温度HTd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的1.5倍的值作为第四阈值TSd。
作为ACT61,处理器61将存储在第二移位寄存器636的第一到第四的各数据存储区域SRb=1~4中的数据依次移位到第二到第五的数据存储区域SRb=2~5。另外,作为ACT42,处理器61确认温度差分存储器634的差分温度HTd是否在第四阈值TSd以上。
在差分温度HTd小于第四阈值TSd的情况下,加热器51的每单位时间的温度变化可以认定为是没有发生加热器51的加热过度的危险性的值。但是,在差分温度HTd在第四阈值TSd以上的情况下,存在发生加热器51的加热过度的危险性。
在差分温度HTd小于第四阈值TSd的情况下,处理器61在ACT42中判定为否,进入ACT43。作为ACT43,处理器61将数据“0”写入通过数据移位而空闲的第二移位寄存器636的第一数据存储区域SRb=1。数据“0”是表示差分温度HTd小于第四阈值TSd的数据。
另一方面,在差分温度HTd在第四阈值TSd以上的情况下,处理器61在ACT42中判定为是,进入ACT44。作为ACT44,处理器61将数据“1”写入通过数据移位而空闲的第二移位寄存器636的第一数据存储区域SRb=1。数据“1”是表示差分温度HTd在第四阈值TSd以上的数据。
当结束ACT43或ACT44的处理时,处理器61前进到ACT45。作为ACT45,处理器61确认在第二移位寄存器636的数据存储区域SRb=1~5中是否存储有三个以上的数据“1”。在数据“1”为两个以下的情况下,处理器61在ACT45中判定为否,返回到ACT30。即,在过去五秒钟内,在应认定为存在发生加热器51的加热过度的危险性的加热器51的每单位时间的温度变化的产生次数为两次以下的情况下,处理器61继续加热过度监视控制612的监视。处理器61与上述同样地执行ACT30以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数据“1”为三个以上的情况下,处理器61在ACT45中判定为是,进入ACT46。作为ACT46,处理器61断开对加热器51的通电。即,在过去五秒钟内,应当认定为存在发生加热器51的加热过度的危险性的加热器51的每单位时间的温度变化的产生次数达到三次时,处理器61停止加热器51,中止加热过度监视控制612的监视。至此,处理器61结束图10及图11的流程图所示的步骤的控制。
这里,处理器61通过执行图11的ACT33至ACT38的处理,从而作为记录部发挥功能。即,处理器61利用RAM63的第一移位寄存器635,记录由第一温度传感器52检测到的加热器51的温度数据。温度数据是差分温度HTd、即加热器51的每单位时间的温度变化量。
另外,处理器61通过执行图11的ACT40的处理,作为确定部发挥功能。即,处理器61基于记录部所记录的数据来确定第四阈值TSd。具体而言,处理器61将正的温度变化量的平均值的1.5倍确定为第四阈值TSd。
进而,处理器61通过执行图11的ACT41至ACT46的处理,作为控制部发挥功能。即,处理器61根据由记录部记录的数据监视加热器51的温度变化,当检测到满足停止条件的温度变化时,对加热器51的停止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当加热器51的每单位时间的温度变化量在五秒钟内超过第四阈值TSd三次以上时,处理器61认为检测到满足停止条件的温度变化,停止加热器51。
在该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当发生加热器51的加热过度的危险性变高时,对加热器51的通电会自动地断开。因此,能够将温度熔断器工作或加热器损坏防范于未然。另外,也不存在加热器51附近的温度急剧上升,油墨的成分变化的危险。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根据加热器51的温度的测定值求出的每单位时间的温度变化记录在RAM63中。然后,根据应认定为存在发生加热器51的加热过度的危险性的加热器51的每单位时间的温度变化的产生次数来预测加热器51的加热过度。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阻止加热器51的加热过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ACT27,处理器61确认液体温度LT是否达到目标温度TSt。关于这一点,也可以变更为确认时间计数器631的时间t是否达到设定时间。设定时间是假设液体温度LT达到目标温度TSt的任意的时间。在该情况下,处理器61在ACT27中判定为否,直到时间计数器631的时间t达到设定时间。当时间t达到设定时间时,处理器61在ACT27中判定为是。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处理器61计算与最近一秒前的加热器温度HT的差分温度HTd,并将该差分温度HTd记录在第一移位寄存器635中的情况。关于这一点,例如也可以计算与最近两秒前的加热器温度HT的差分温度,并将该差分温度记录在第一移位寄存器635中。
另外,处理器61例如将每一秒测量的加热器温度HT记录在第一移位寄存器635中。然后,处理器61根据记录在相邻的数据存储区域SRa中的加热器温度HT求出差分温度HTd,计算第四阈值TSd。另外,处理器61确认第一数据存储区域SRa=1的加热器温度HT与第二数据存储区域SRa=2的加热器温度HT的差分温度HTd是否在第四阈值TSd以上。即,也可以将记录部记录的温度数据作为加热器51的温度HT。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第四阈值TSd计算为正的温度变化量的平均值的1.5倍。计算第四阈值TSd的方法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不是1.5倍,而是将大于1.5的值或小于1.5的值作为相对于正的温度变化量的平均值的倍数来计算第四阈值TSd。或者,第四阈值TSd也可以是任意设定的固定值。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处理器61在过去五秒钟内,在应认定为存在发生加热器51的加热过度的危险性的加热器51的每单位时间的温度变化的产生次数为两次以下的情况下,继续加热过度监视控制612的监视,在为三次以上时,停止加热器51而中止监视。中止监视的时机并不限于此。例如,处理器61也可以在上述产生次数为三次以下的情况下继续监视,在为四次以上时中止监视。或者,处理器61也可以在上述产生次数为两次以上时中止监视。
在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加热器51配置在连结上游罐31与液体喷头20的第一管路361。加热器51的配置位置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上游罐31配置加热器51。
在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温度传感器53配置在连结液体喷头20与下游罐32的第二管路362。第二温度传感器53的配置位置并不限于此。例如,既可以是第一管路361或第三管路363的中途部,也可以是上游罐31或下游罐32的内部。或者,也可以配置在液体喷头20的油墨流路。
在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示例了使用油墨作为液体的液体循环装置30及液体喷出装置10。在液体循环装置30及液体喷出装置10中使用的液体并不限于油墨。对于使用油墨以外的液体的液体循环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通过将第三阈值TSc设置为适当的值,也能够同样地适用。
另外,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液体循环装置,具备:
液室,贮存向液体喷头供给的液体;
管路,使所述液体在所述液室与所述液体喷头之间循环;
加热器,对在所述管路中循环的所述液体进行加热;
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加热器的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在所述管路中循环的所述液体的温度;以及
控制部,基于由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液体的温度对所述加热器进行控制,并且监视由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加热器的温度变化,当检测到满足停止条件的温度变化时,使所述加热器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监视每单位时间的所述温度变化,当所述每单位时间的所述温度变化超过阈值时,使所述加热器停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阈值根据环境温度而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阈值根据所述液体的流量而变化。
5.一种液体循环装置,具备:
液室,贮存向液体喷头供给的液体;
管路,使所述液体在所述液室与所述液体喷头之间循环;
加热器,对在所述管路中循环的所述液体进行加热;
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加热器的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在所述管路中循环的所述液体的温度;
记录部,记录由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加热器的温度的数据;以及
控制部,基于由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液体的温度对所述加热器进行控制,并且通过由所述记录部记录的所述数据监视所述加热器的温度变化,当检测到满足停止条件的温度变化时,使所述加热器停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记录部记录的数据是所述加热器的每单位时间的温度变化量,
当所述温度变化量超过阈值的次数达到规定次数时,所述控制部视为检测到了满足停止条件的温度变化,使所述加热器停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循环装置,进一步具备:
确定部,基于所述记录部记录的数据,确定所述阈值。
8.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循环装置;以及
液体喷头,喷出液体。
CN202110943972.4A 2020-12-01 2021-08-17 液体循环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 Active CN1145718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99685 2020-12-01
JP2020199685 2020-12-01
JP2021-069657 2021-04-16
JP2021069657A JP2022087786A (ja) 2020-12-01 2021-04-16 液体循環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71867A true CN114571867A (zh) 2022-06-03
CN114571867B CN114571867B (zh) 2023-09-22

Family

ID=78032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3972.4A Active CN114571867B (zh) 2020-12-01 2021-08-17 液体循环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97289B2 (zh)
EP (1) EP4008557A1 (zh)
CN (1) CN1145718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70936B2 (ja) * 2020-08-04 2022-11-14 株式会社東芝 塗布装置及び塗布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77186A1 (en) * 1987-11-20 1994-01-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injection recording head and liquid injec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head
US20090256870A1 (en) * 2008-04-14 2009-10-15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effectively heating and cooling ink
JP2011051170A (ja) * 2009-08-31 2011-03-1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US20110242156A1 (en) * 2010-04-01 2011-10-06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Inkjet printer
CN106132563A (zh) * 2014-10-01 2016-11-16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JP2017007189A (ja) * 2015-06-19 2017-01-12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インク温度の制御方法
JP2017018845A (ja) * 2015-07-07 2017-01-26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吐出装置及びインク吐出方法
EP3636441A1 (en) * 2018-10-12 2020-04-15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irculation device and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EP3711958A1 (en) * 2019-03-19 2020-09-23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upply device and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07108A (ja) 2015-06-17 2017-01-12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循環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7105212A (ja) 2017-03-09 2017-06-15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循環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910906B2 (ja) 2017-09-25 2021-07-28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循環装置、液体吐出装置
JP7103770B2 (ja) 2017-09-25 2022-07-20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循環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6978338B2 (ja) 2018-02-15 2021-12-08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循環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77186A1 (en) * 1987-11-20 1994-01-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injection recording head and liquid injec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head
US20090256870A1 (en) * 2008-04-14 2009-10-15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effectively heating and cooling ink
JP2011051170A (ja) * 2009-08-31 2011-03-1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US20110242156A1 (en) * 2010-04-01 2011-10-06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Inkjet printer
CN106132563A (zh) * 2014-10-01 2016-11-16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JP2017007189A (ja) * 2015-06-19 2017-01-12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インク温度の制御方法
JP2017018845A (ja) * 2015-07-07 2017-01-26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吐出装置及びインク吐出方法
EP3636441A1 (en) * 2018-10-12 2020-04-15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irculation device and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EP3711958A1 (en) * 2019-03-19 2020-09-23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upply device and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69033A1 (en) 2022-06-02
EP4008557A1 (en) 2022-06-08
CN114571867B (zh) 2023-09-22
US11697289B2 (en) 202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5336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2043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547826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11038106B (zh) 液体循环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
US9844935B2 (en) Warming printheads during print passes
US8439471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ecording head temperature
CN114571867B (zh) 液体循环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
JP2008037020A (ja) インク温度調整機構、画像記録装置、その装置によるインク温度調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14441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US20090015618A1 (en) Inkje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control the same
JP200303964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におけるヘッド温度制御方法
JP200914899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84301A (ja) 画像記録装置、その装置によるインク温度調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H031555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8721057B2 (en) System for transporting phase change ink using a thermoelectric device
JP2022087786A (ja) 液体循環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1308220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16288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字装置
JP200534960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453444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45042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方法
JP5540445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737028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
CN114845879B (zh) 喷墨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CN115298030B (zh) 喷墨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