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66791A -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66791A
CN114566791A CN202210195598.9A CN202210195598A CN114566791A CN 114566791 A CN114566791 A CN 114566791A CN 202210195598 A CN202210195598 A CN 202210195598A CN 114566791 A CN114566791 A CN 1145667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odule
antenna
display
display substrate
coplanar wave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955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文鑫
贾振宇
席克瑞
丁渊
秦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9559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667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66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67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5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 H01Q1/226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disposed inside the compu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273Adaptation for carrying or wearing by persons or animal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基板和盖板,其中显示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发光单元,盖板则设置位于显示基板的出光侧,且在盖板朝向显示基板的一侧设置天线结构,天线结构布局呈网栅结构。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有效利用显示面板中的空间结构,简化显示基板上的膜层设计,降低显示基板的制造难度;同时,天线结构布局呈网栅结构,不会干扰显示基板上发光单元的出光,能够保证正常且良好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消费品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作为目前用量最大,集成度最高,作为技术含量最高的电子设备,天线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由于手机等电子消费品中的空间极其有限,天线分布空间已经趋于饱和状态。
目前关于屏上天线的报告还只限于OLED表面,对于MicroLED等显示技术而言,其同样可作为天线的载体,然而目前并未有较好的天线承载形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以将天线集成于显示面板中,简化膜层结构,降低制造难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发光单元;
盖板,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出光侧,所述盖板朝向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天线结构,所述天线结构呈网栅结构。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显示模组中设置显示基板和盖板,其中显示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发光单元,盖板则设置位于显示基板的出光侧,且在盖板朝向显示基板的一侧设置天线结构,天线结构布局呈网栅结构,能够利用盖板作为天线结构的承载体,不会对显示基板的膜层制备以及发光单元造成影响,能够有效利用显示面板中的空间结构,简化显示基板上的膜层设计,降低显示基板的制造难度,还提高了面板中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将天线结构设置为网栅结构,不会干扰显示基板上发光单元的出光,能够保证正常且良好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显示模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两种显示模组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显示模组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
需要注意,本发明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相应内容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发明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显示模组的剖视图,参考图1和图2,该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基板10,显示基板10上设置有多个发光单元11;盖板20,位于显示基板10的出光侧,盖板20朝向显示基板10的一侧设置有天线结构21,天线结构21呈网栅结构。
其中,显示基板10表示可进行画面显示的面板结构,其上集成有用于驱动发光单元11发光的电路结构(图中未示出)。发光单元11则可以是发光芯片,通过焊接等方式与显示基板10上的电路结构实现电连接,并由电路结构实现驱动发光,从整体上而言,多个发光单元11可以组成多个像素,从而实现画面的显示。盖板20则是用于保护显示基板10上电路结构以及发光单元11的保护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选利用盖板20与显示基板10形成密封腔体,避免显示基板10上电路结构和发光单元11受空气、水汽的氧化和腐蚀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盖板20朝向显示基板10的一侧设置天线结构21,实质是表示,在盖板20与显示基板10贴合装配之前,于盖板20的一侧表面制备天线结构21,并且,在制备完成后,将该表面朝向显示基板10进行对位贴合的含义。此设计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盖板20和显示基板10之间的空间,容纳新增的天线结构21,继而通过天线接收和发送信号实现通讯功能;另一方面在盖板表面制备天线结构21制造难度和成本均较低,能够避免在显示基板10上制备天线结构,简化和降低了显示基板10的膜层设计和制造难度,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天线结构21具体可以利用磁控溅射、热蒸镀或化学气相沉积等沉积工艺沉积形成金属图形,从而构成天线,天线结构21可以由银、铝等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制备,通过控制网栅结构中的线条宽度、镂空孔洞的大小以及膜层厚度等等,调节天线结构21的透过率,避免对显示基板10上发光单元11出光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中天线结构21和发光单元11仅用于示例,其大小比例以及位置关系并非限制,可以理解的是,天线结构21由于是交叉线条构成的网栅结构,其线条与发光单元11在垂直于显示基板的方向上可以是相互错位的关系,也可以是投影交叠的关系。对于网栅结构的天线结构21而言,其中线条即使与发光单元11之间存在投影交叠,也对发光单元11的出光影响较小。
具体地,发光单元11可以是微发光二极管、迷你发光二极管和纳米发光二极管等,上述各类发光二极管主要为尺寸上的区别,其均是封装完成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并且可以通过巨量转移技术,将上述的发光二极管对位贴片至显示基板10相应的位置。当然,发光单元11也可不限于发光芯片,其还可以是在显示基板10上通过制备形成的发光器件,同样通过电路结构实现驱动发光,最终实现画面显示。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显示模组中设置显示基板和盖板,其中显示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发光单元,盖板则设置位于显示基板的出光侧,且在盖板朝向显示基板的一侧设置天线结构,天线结构布局呈网栅结构,能够利用盖板作为天线结构的承载体,不会对显示基板的膜层制备以及发光单元造成影响,能够有效利用显示面板中的空间结构,简化显示基板上的膜层设计,降低显示基板的制造难度,还提高了面板中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将天线结构设置为网栅结构,不会干扰显示基板上发光单元的出光,能够保证正常且良好的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2,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天线结构21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显示基板10上发光单元11所在的区域至少部分交叠。
该天线结构21的垂直投影与发光单元11所在区域存在交叠区域,则表示天线结构21无需特意设置在发光单元11之外的区域,也即无需考虑对发光单元11出光的遮挡而避开发光单元11的设置位置。由此,将天线结构21可设置于发光单元11所在的区域,可以提供较大的空间自由设置天线结构21,避免对天线结构21的形状、大小、布局等产生过多限制,由此也有助于降低天线结构21的设计和制备难度。
继续参考图1所示显示模组,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可设置显示模组包括耦合区110,耦合区110位于显示模组的边缘区域,耦合区110设置有共面波导结构30,天线结构21延伸至耦合区110且与共面波导结构30耦合连接。显示模组还包括柔性线路板40和馈源(图中未示出),柔性线路板40的一端与馈源连接,另一端绑定于耦合区110且与共面波导结构30电连接;馈源用于通过柔性线路板40和共面波导结构30向天线结构21收发天线信号。
其中,耦合区110是指该显示模组中向天线结构21耦合发射或接收信号的区域,在该区域设置的共面波导结构30与天线结构21无直接的电接触,而是共面波导结构30和天线结构21形成耦合,通过波导形式传输信号。馈源则是向天线提供电磁辐射的初级辐射源,其作用是将高频电流或波导能量转变为电磁辐射能量,柔性线路板40则负责将高频电流或波导能量输送给共面波导结构30,由共面波导结构30通过波导形式向天线传输电磁信号。需要说明的是,馈源一般可集成在驱动显示模组的主板上,主板通过馈源向天线收发信号。
该实施例中,可选共面波导结构集成于柔性线路板40中(图中未示出),柔性线路板40绑定于盖板20朝向显示基板10的一侧。在此实施例中,盖板20在形成天线结构21之后,在与显示基板10贴合之前,还需在盖板20的耦合区110绑定柔性线路板40,以保证向天线结构21收发信号。
此外,考虑到现有显示模组中一般会在显示基板上设置台阶区绑定柔性线路板,为了避免柔性线路板过多,使整个显示模组结构复杂,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实施方式。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剖视图,参考图3,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还可选共面波导结构30设置于显示基板10设置发光单元11的一侧,天线结构21在显示基板1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共面波导结构30至少部分交叠。
此时,共面波导结构30设置在显示基板10朝向盖板20的一侧,通过绑定柔性线路板40,仍能保证共面波导结构30和天线结构21之间的耦合,实现将高频信号耦合至盖板上的天线结构21中。而同时,显示基板10上可在边缘区域设置绑定区域,一并集成显示驱动用绑定端子和天线信号收发用绑定端子,充分利用显示基板的面积,可以避免在盖板玻璃上设置绑定台阶,也可以省去在盖板玻璃上的绑定工序,对于盖板而言,只需制备天线结构21即可,提高了整体工艺的便利性,使得整体的成本降低。
继续参考图1,可设置天线结构21包括多个天线单元211和多条馈线212,馈线212的一端与一个天线单元211对应耦合连接,馈线212的另一端耦合连接于耦合区110。
进一步地,共面波导结构30包括多个波导单元31,多个波导单元31沿显示基板10边缘依次排列;波导单元31包括中心导体带311和两个导体平面结构312,两个导体平面结构312位于中心导体带311的两侧。
此实施例中,多个天线单元211独立收发信号,每一天线单元211对应的馈线212以及波导单元31则负责在馈源和天线单元之间传输高频电流。中心导体带311和馈线212在垂直显示基板表面的方向上存在部分交叠,使得天线单元211通过馈线212与共面波导结构30实现耦合。
另外,对于多个天线单元211的设计,为了实现各天线单元211之间的独立工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更具体的实施方式。具体地,可在馈源中设置包括移相器(图中未示出),馈源通过移相器以及馈线依次向天线单元211收发信号。如上所述,馈源可设置在显示装置的主板中,并且在馈源中可集成移相器,移相器的作用是将信号的相位移动一个角度,对于各天线单元211而言,则可以收发不同的电磁波信号。换言之,该实施例中天线单元为单独馈电,通过外接移相器的方式实现波束扫描。
基于相同的耦合原理,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天线设置方式。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可选天线结构21包括功分网络210和多个天线单元211,多个天线单元211分别与功分网络210电连接,功分网络210耦合连接于耦合区110。
进一步地,共面波导结构30包括中心导体带311和两个导体平面结构312,两个导体平面结构312位于中心导体带311的两侧。
其中,功分网络210负责对多个天线单元211进行同步馈电激励,向各天线单元211分配输出功率。利用功分网络210中的馈线与共面波导结构30中的中心导体带311在垂直显示基板表面的方向上存在部分交叠,可使得功分网络210与共面波导结构30实现耦合,进而馈源可通过共面波导结构30和功分网络210同步向多个天线单元211收发信号。
另外,考虑到天线集成于盖板上时对天线收发信号的性能优化,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对显示基板做进一步设计,以增强天线向出光侧的信号收发能力。图5和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两种显示模组的剖视图,同时参考图5和图6,具体地,可选显示基板10包括衬底基板121和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22,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22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1220,薄膜晶体管1220与发光单元11电连接。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22包括至少一层网栅金属层1221,且网栅金属层1221接收接地信号,网栅金属层1221复用为天线信号反射层。
该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22实际为发光单元11的驱动电路层,其中有薄膜晶体管1220实现信号的通断控制,保证各发光单元11的有效驱动。而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22一般由多个金属图案层构成多个薄膜晶体管以及连接走线,其中存在部分的显示基板设计中,会形成网栅形式的金属图案层即网栅金属层1221,并且该网栅金属层1221在驱动发光单元11工作时接收接地信号。示例性地,在一些显示基板设计中,可选将源漏极金属层设计为网栅金属层,并且工作过程中会通入接地信号。基于此结构,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盖板朝向显示基板的一侧设置天线结构,能够利用显示基板中的网栅金属层作为天线信号反射层,将天线结构发射的天线信号反射由出光侧出射,从而可以避免天线信号分散,提高了天线信号的强度。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剖视图,参考图7,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还可选显示基板10背离盖板20的一侧设置有金属地层50。金属地层50表示接地的金属导体层,同理,该金属底层50可以实现对天线信号的反射,保证天线结构发射的信号由出光侧出射。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显示模组的剖视图,参考图8,基于实际的应用而言,该金属地层50可包括金属网栅柔性膜51或柔性铜胶带,即,可采用现有的金属网栅柔性膜或者柔性铜胶带贴附于显示基板10的背侧,该金属网栅柔性膜51和柔性铜胶带实际由金属层和塑料层组成,如图8所示,金属网栅柔性膜51则是在塑料层上制备一层金属网栅层。一方面直接贴附金属网栅柔性膜51或柔性铜胶带的方式,工艺更简单且便捷,可以降低显示基板10的制造难度,另一方面,采用现有的金属网栅柔性膜或柔性铜胶带制作金属地层,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和制造成本,保证了金属地层的可行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9,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模组100。由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相应的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示例性的,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以及车载显示设备等电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4)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发光单元;
盖板,位于所述显示基板的出光侧,所述盖板朝向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天线结构,所述天线结构呈网栅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耦合区,所述耦合区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边缘区域,所述耦合区设置有共面波导结构,所述天线结构延伸至所述耦合区且与所述共面波导结构耦合连接;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柔性线路板和馈源,所述柔性线路板的一端与所述馈源连接,另一端绑定于所述耦合区且与所述共面波导结构电连接;所述馈源用于通过所述柔性线路板和所述共面波导结构向所述天线结构收发天线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面波导结构集成于所述柔性线路板中,所述柔性线路板绑定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面波导结构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设置所述发光单元的一侧,所述天线结构在所述显示基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共面波导结构至少部分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结构包括多个天线单元和多条馈线,所述馈线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天线单元对应耦合连接,所述馈线的另一端耦合连接于所述耦合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馈源包括移相器,所述馈源通过所述移相器以及所述馈线依次向所述天线单元收发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结构包括功分网络和多个天线单元,所述多个天线单元分别与所述功分网络电连接,所述功分网络耦合连接于所述耦合区。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面波导结构包括中心导体带和两个导体平面结构,两个所述导体平面结构位于所述中心导体带的两侧;
或者,所述共面波导结构包括多个波导单元,多个所述波导单元沿所述显示基板边缘依次排列;所述波导单元包括中心导体带和两个导体平面结构,两个所述导体平面结构位于所述中心导体带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结构在所述显示基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显示基板上所述发光单元所在的区域至少部分交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和薄膜晶体管阵列层,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与所述发光单元电连接;
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包括至少一层网栅金属层,且所述网栅金属层接收接地信号,所述网栅金属层复用为天线信号反射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背离所述盖板的一侧设置有金属地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地层包括金属网栅柔性膜或柔性铜胶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微发光二极管、迷你发光二极管和纳米发光二极管。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210195598.9A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5667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5598.9A CN114566791A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95598.9A CN114566791A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6791A true CN114566791A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15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95598.9A Pending CN114566791A (zh) 2022-03-01 2022-03-01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6679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26136A (zh) * 2023-06-13 2023-08-0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组件、多功能组件、收发组件及无线通信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878371U (zh) * 2020-05-20 2020-11-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147945A1 (zh) * 2020-01-22 2021-07-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单元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47945A1 (zh) * 2020-01-22 2021-07-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单元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1878371U (zh) * 2020-05-20 2020-11-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26136A (zh) * 2023-06-13 2023-08-01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组件、多功能组件、收发组件及无线通信设备
CN116526136B (zh) * 2023-06-13 2024-01-3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组件、多功能组件、收发组件及无线通信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22703B2 (en) Antenna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antenna device
CN111193110B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941113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JP2019186942A (ja) 誘電体層に搭載された電子デバイスのアンテナアレイ
JP4445343B2 (ja) Icタグ実装液晶表示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2537307A (ja) 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移動端末
US1192784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2022020566A (ja) 誘電体共振器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
WO2020138448A1 (ja) 通信装置
CN114430106A (zh) 相控阵天线的子阵组件及相控阵天线
EP3985795B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n antenna layer
CN114566791A (zh)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2542699A (zh) 集成毫米波天线模块
CN113066390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终端
US20230099689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10296634U (zh) 一种多通道幅相处理封装芯片及相控阵天线机构
KR20210127831A (ko) 표시 장치
CN110957586A (zh) 一种集成新型毫米波阵列天线的电子设备
CN116367626A (zh) 电子装置
CN112993525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503064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067917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终端
CN114284714A (zh) 液晶天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06163A (zh) 液晶天线及其制作方法
CN112181200A (zh) 触控显示模组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