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468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468A
CN1145468A CN96108654A CN96108654A CN1145468A CN 1145468 A CN1145468 A CN 1145468A CN 96108654 A CN96108654 A CN 96108654A CN 96108654 A CN96108654 A CN 96108654A CN 1145468 A CN1145468 A CN 1145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door
temperature
heat converter
dehumidif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08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723C (zh
Inventor
儿子俊郎
长泽敦氏
富吉贤一
小泽哲朗
和田宏二
本乡一郎
时田博之
田中宏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54181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37986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5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4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72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2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6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refrigerant piping outside the heat exchanger within the unit ca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1Inverter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以进行没有冷风感的快适除湿的空调机。控制压缩机21和电动膨胀阀24以使在室内热交换器即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和主室内热交换器8中由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完成制冷剂的蒸发,进行除湿运转。在该除湿运转时形成从室内机组1的吹出口4吹出的空气直接流入吸入口2的短路通道。通过形成该短路通道进行使风不到达居住区域而除湿。

Description

空调机
本发明涉及具有除湿运转功能的空调机。
空调机具有将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和室内热交换器顺序连接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循环通路,通过使室外热交换器起冷凝器的功能,使室内热交换/器起蒸发器的功能,可以对室内进行制冷。随着制冷,因为空气中的水分由室内热交换器冷凝,所以,还可以对室内进行除湿。因此,可以进行减弱该空调机的制冷程度而使室温降低不太大来获得除湿作用。
另外,为了不降低向室内吹出的空气温度,将室内热交换器一分为二,将膨胀阀设在两热交换器之间,使一个热交换器起蒸发器的功能,对空气进行制冷和除湿,使另一个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一样起冷凝器的功能,利用冷凝热对经过制冷和除湿的空气进行加温。
当室温不太高、而湿度较高时,对除湿的期望高于制冷,但是,使整个室内热交换器起蒸发器的功能发挥除湿功能时,由于室内空气冷却、使室温降低,因此将会产生冷风感。另外,在弱制冷运转中,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将提高,蒸发温度与吸入空气的露点温度之差减小,从而不能获得足够的除湿能力。
在具有将室内热交换器一分为二的室内热交换器的空调机中,在除湿运转中,由于在室内机组中设有膨胀阀,因此,制冷剂的急剧膨胀声音传入室内将会使人产生不快感,另外,由于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的一部分发挥冷凝功能,因此,成为冷凝器大、蒸发器小的不平衡制冷剂循环通路,从而发生在冷凝器中液化的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不完便直接吸入到压缩机内的液体反馈,或者有时会发生制冷剂滞留在冷凝器中使压缩机产生异常过热现象等。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可以使风不到达居住区域而能进行除湿从而可以进行没有冷风感的舒适除湿的空调机。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不会使噪音传入室内并且不会发生液体反馈及压缩机异常过热现象从而可以进行室内温度不降低的除湿的空调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及膨胀阀的室外机组和具有室内热交换器及分别形成室内空气的吸入口和吹出口并将从上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室内风扇的室内机组;构成有将上述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室内热交换器顺序连接形成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循环通路的制冷循环装置,至少有选择地执行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中的某一运转,在上述室内机组中具有面对上述吸入口设置的风向变更板和为了在进行使上述压缩机的排出制冷剂在上述制冷剂通路中沿着上述室外热交换器、上述膨胀阀及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顺序返回压缩机的除湿运转时形成使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直接流向上述吸入口的吹出空气的短路通道而操作上述风向变更板的操作装置。
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附近设置多个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检测装置,并且具有控制上述膨胀阀的开度的除湿运转装置以使在进行上述除湿运转时上述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检测装置中至少一个的检测温度小于露点温度、而其他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高于露点温度。
本发明考虑了上述情况,利用操作风向变更板的操作装置,在进行除湿时从室内机组的吹出口吹出的空气形成直接流入吸入口的短路。不论接通或切断弱制冷运转,都可以使室内温度不太降低而获得除湿作用。
图1是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机组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同一实施例的制冷循环的结构和控制电路的结构图;
图3是用于说明同一实施例的作用的流程图;
图4是同一实施例的制冷循环的莫利尔线图;
图5是同一实施例的制冷循环的空气线图;
图6是表示图2的制冷循环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图;
图7是第2、第3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8是第2、第3实施例的制冷循环的结构和控制电路的结构图;
图9是第2、第3实施例的遥控器的结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2、第3实施例的室温优先模式的作用的流程图;
图11是与图10接续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各实施例的室温优先模式的除湿运转中的运转频率的控制条件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例的室温优先模式的作用的流程图;
图14是与图13接续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第2、第3实施例的除湿优先模式的除湿运转中的运转频率的变化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例的除湿优先模式的作用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在第3实施例中室温高时的检测温度变化的图;
图18是表示在第3实施例中室温低时的检测温度变化的图;
图19是表示在第2实施例中室温接近运转范围的下限值时的检测温度变化的图;
图20是表示第2、第3实施例的室内热交换器的结构的变形例的图;
图21是表示第2、第3实施例的室内热交换器的结构的其他变形例的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在图1中,1是室内机组,前面具有室内空气的吸入口2,上面也具有室内空气的吸入口3,此外,在前面下部具有空调用空气(冷气、除湿空气、暖气等)的吹出口4。
在室内机组1内,从上述吸入口2、3到吹出口4形成通风路5。在该通风路5中,在吸入口2、3的内侧设置防尘用(和除臭用)的过滤器6,在该过滤器6的内侧设置主室内热交换器8和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并且,在两热交换器7、8的内侧设置横流式的室内风扇9。
主室内热交换器8分为第1热交换器8a和第2热交换器8b,两热交换器8a、8b配置成倒V字形,并围着室内风扇9。第1热交换器8a与前面的吸入口2相对,第2热交换器8b与上面的吸入口3相对。并且,在第2热交换器8b和吸入口3之间即室内空气的吸入通路中,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配置在第2热交换器8b的上方的上游的位置。
在热交换器8a、8b和室内风扇9之间的空间内设置电加热器17和除水部件18。电加热器17用于根据需要对经过热交换器8a、8b的空气进行加热。除水部件18用于防止冷凝水即使从热交换器8a、8b滴漏下来也不会直接落到电加热器17上。
在第1热交换器8a的下方形成冷凝水收集部19。在第2热交换器8b和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的下方也形成冷凝水收集部19。
第1热交换器8a的散热片与第2热交换器8b的散热片相互接触,但是,第2热交换器8b的散热片和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的散热片之间则确保间隙,两散热片处于非接触即热分离的状态。
当室内风扇9转动时,室内空气分别通过吸入口2和吸入口3吸入室内机组1内。来自吸入口2的吸入空气通过过滤器6以及通过第1热交换器8a后向室内风扇9一侧流动。来自吸入口3的吸入空气通过过滤器6后先通过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然后通过第2热交换器8b向室内风扇9一侧流动。
在通风路5中,在面对室内风扇9的下游侧的吹出口4的位置设置左右风向变更板10。该左右风向变更板10用于在室内机组1的左右方向设定吹出风的方向,且是电机驱动式的。
在左右风向变更板10的下游侧上下平行地设置多个例如一对上下风向变更板11、11。该上下风向变更板11、11相互连动,由一个电机驱动,其作用是在运转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打开吹出口4,在室内机组1的上下方向设定吹出风的方向,同时,在运转停止时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关闭吹出口4,防止尘埃进入室内机组1内。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室外热交换器23通过四通阀22利用配管与压缩机21的排出口连接,膨胀机构例如电动膨胀阀24利用配管与该室外热交换器23连接。该电动膨胀阀24根据输入的驱动脉冲数连续地改变开度。
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的一端经配管与电动膨胀阀24连接,主室内热交换器8(第1热交换器8a及第2热交换器8b)经配管与该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的另一端连接。压缩机21的吸入口利用配管经上述四通阀2连接主室内热交换器。
这样,便构成可以进行制冷、除湿和供暖的热泵式制冷循环装置。制冷时如图中实线箭头所示的那样,形成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从四通阀22顺序向室外热交换器23、电动膨胀阀24、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主室内热交换器8流动,经过主室内热交换器8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2后流回压缩机21的制冷模式的制冷剂循环通路,室外热交换器23起冷凝器的作用,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和主室内热交换器8起蒸发器的作用。
除湿时形成制冷剂沿着与制冷时相同的方向流动的除湿模式的制冷剂循环通路。
供暖时通过切换四通阀22,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的那样形成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从四通阀22顺序向主室内热交换器8、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电动膨胀阀24、室外热交换器23流动,经过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2后流回压缩机21的供暖模式的制冷剂通路。即,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和主室内热交换器8起冷凝器的作用,室外热交换器23起蒸发器的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3安装在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的出口一侧的热交换管上,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4安装在第1热交换器8a的中间部的热交换管上。第1热交换器8a的中间部的热交换管上。
室内温度传感器15安装在从吸入口2到主室内热交换器8的室内空气的吸入通路中。另外,室外风扇25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23的附近。该室外风扇25将室外空气供给室外热交换器23。
反相电路31、速度控制电路32、33和控制部40与商用交流电源30连接。并且,反相电路31、速度控制电路32、33、风向变更板用电机10M、11M、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3,14、室内温度传感器15、电加热器17、四通阀22、电动膨胀阀24和受光部41与控制部40连接。
反相电路31将电源电压进行整流,把将其变换为与控制部40的指令对应的频率F(和电压)的交流并输出。该输出成为压缩机21的驱动电机(压缩机电机)的驱动电力。
速度控制电路32根据对室外风扇电机25M的电源电压的供给控制(例如,通电相位控制),将室外风扇电机25M的速度(室外风扇25的送风量)设定为与控制部40的指令对应的速度。速度控制电路33根据对室内风扇电机9的电源电压的供给控制(例如,通电相位控制)将室内风扇电机9M的速度(室内风扇9的送风量)设定为与控制部40的指令对应的速度。
受光部42接收从遥控式的操作器(以后,简称为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
控制部40进行空调机的全面的控制,作为主要的功能装置具有如下(1)~(3)部分。
(1)形成压缩机21的排出制冷剂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3、电动膨胀阀24、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和主室内热交换器8后流回压缩机21的制冷循环或除湿循环,有选择地进行制冷运转和除湿运转中的某一运转的控制装置;
(2)除湿运转时操作上下风向变更板11、11形成从吹出口4吹出的空气向吸入口2流动的短路的操作装置;
(3)利用操作装置形成短路时使室内风扇9低速运转的风扇速度控制装置。
下面,参照图3的流程图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
利用遥控器42设定除湿模式并且进行运转开始操作时,压缩机21起动,形成除湿模式的制冷剂通路,同时,室内风扇9和室内风扇25开始运转,从而开始进行除湿运转。
压缩机21的运转频率F在运转开始时先设定为考虑除湿上升沿的指定值(例如16Hz),然后,每隔一定时间阶段性地减小,直至减小到预先确定的最低运转频率Fmin(例如9Hz)。
在进行该运转频率控制的同时,控制电动膨胀阀24的开度,以使在由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完成制冷剂的蒸发后在主室内热交换器8中对制冷剂过热。
具体地说,就是控制电动膨胀阀24的开度,以使由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4检测的主室内热交换器8的强度Tc与由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3检测的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的温度Tj之差ΔTcj(=Tc-Tj)成为指定值ΔTcj1,而且,检测温度Tj小于吸入空气的露点温度。指定值ΔTcj1是与压缩机21的运转频率F成正比的值。
例如,如果温度差ΔTcj大于指定值ΔTcj1,电动膨胀阀24的开度按每个控制环逐次缩小指定值。如果温度差ΔTcj小于定值。当温度差ΔTcj与指定值ΔTcj1一致时,就保持那时的电动膨胀阀24的开度不变。
利用该温度控制,吸入空气便几乎只由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进行制冷和除湿,不与主室内热交换器8进行热交换,直接向室内吹出。附着在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上的水分沿着该热交换器7的热交换管和散热片滴到冷凝水收集部19内。
这里,先说明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的除湿作用。
当运转频率F上升时,制冷剂的循环量便增加。假定不论对于多大的运转频率F,温度差ΔTcj的目标值即ΔTcj1都是一定的,则由于制冷剂循环量增加仅由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就不能完成制冷剂的蒸发,主室内热交换器8也需使制冷剂蒸发。于是,不仅发挥除湿功能,而且也发挥制冷(即,使室内空气的温度下降)的功能。
如果能够根据运转频率F的变化改变温度差ΔTcj,那么即使制冷剂循环量增加也可以只由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完成制冷剂的蒸发。因此,将指定值ΔTcj1设定为与运转频率F成正比的值。这样,便可不论压缩机的能力如何变化也只让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具有除湿作用,从而可以可靠地抑制室内温度的降低。
图4是莫利尔线图,图中示出了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的温度Tj、主室内热交换器8的温度Tc和温度差ΔTcj的关系。
如果温度差ΔTcj小于指定值ΔTcj1,就判定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的温度(即蒸发温度)Tj处于高的状态,所以,向减小电动膨胀阀24的开度的方向控制。
当减小电动膨胀阀24的开度时,蒸发压力下降,蒸发温度Tj降低,蒸发温度Tj与吸入空气的温度Ta之差增大。这样,便促进降低,蒸发温度Tj与吸入空气的温度Ta之差增大。这样,便促进在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内的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从而制冷剂的蒸发只在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中就完成了。这时,制冷剂的过热区域增大,主室内热交换器8全部成为过热区域,从而主室内热交换器8的温度Tc便接近吸入空气的温度Ta。即,主室内热交换器8不起制冷作用。
另外,按照该控制,与进行制冷时那样由整个室内热交换器(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主室内热交换器8)使制冷剂蒸发的情况相比,可以使蒸发温度Tj大大降低。
即,假定考虑利用整个室内热交换器使制冷剂蒸发的情况,为了获得除湿能力而使蒸发温度大幅度下降到小于吸入空气的露点温度时,也使向室内吹出的空气的温度大大下降了。在图5的空气线图中用A点表示吸入空气温度,为了防止吹出空气温度的下降,蒸发温度的降低到例如C点(15度)为限。
与此相反,如果是仅由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进行除湿,对于吸入空气温度A,即使使蒸发温度下降到C′,由于将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除外的主室内热交换器8的温度Tc是空气温度,所以,室内温度难于降低。即,不会招致室内温度降低,从而可以增大除湿能力。
另外,人们可能会认为当像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那样热交换器面积小时,即使使蒸发温度大幅度降低不是也不能获得足够的除湿能力吗,但是,例如,如果采用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与主室内热交换器8的热交换器面积之比为1∶5,则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的面积占整个室内热交换器的面积的比例为1/6,只要对于与该1/6的倒数相当的值,有露点温度与蒸发温度之差,就可以凝结与利用整个室内热交换器进行除湿时大致相同数量的水分。即,可以获得与利用整个室内热交换器进行除湿时大致相同的除湿能力。
在图5的空气线图中,与A-B线和A-B′线的各等焓线成直角的成分X和X′表示潜热制冷能力(使空气中的水分从水蒸气变化为水滴的热量),与B-C线和B-C′线的各等焓线成直角的成分Y和Y′表示显热制冷能力(使空气温度降低的热量)。
由该图可知,本实施例的潜热与显热之比的潜热比率比利用整个室内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时的潜热与显热之比的潜热比率大。
(X/Y)<(X′/Y′)
因此,不会发生像进行制冷时那样使吹出空气温度降低,从而可以获得足够的除湿能力。
在与开始进行除湿运转的同时,开始进行计时t,当该计时t达到一定时间t1时,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上下风向变更板11、11便转动到水平吹出位置之上的位置。这样,便形成从吹出口4吹出的空气直接流入吸入口2的短路通道,从而吹出风不会到达居住区域。
因此,可以使风不到达居住区域而继续进行除湿,从而可以无冷风感地快适除湿。虽然通过短路通道可以将一部分空气连续地吸入,但是,由于空气中的水分扩散速度很大,所以,居住区域的空气通过扩散便可充分地除湿。
在形成该短路通道的同时,室内风扇9以低速运转。从吹出口4吹出的空气不会由于风扇9低速运转而向远处流动,而是流入吸入口2,从而可靠地形成短路通道。
空气中的湿气是通过扩散而移动的,不是随气流而移动的。据此,在除湿运转中即使室内风扇9停止也不会影响除湿能力,但是,如果使室内风扇9停止,由于冷气将从吹出口4和上下风向变更板11、11之间的间隙向下吹出,因此,也包括为了防止发生这种现象而使室内风扇9以低速运转。
从开始进行除湿运转到形成短路通道为止的一定时间t1就是居住区域的人具有冷风感的大致的时间。考虑到有将除湿运转作为弱制冷利用的人,在产生冷风感之前的时间不形成短路通道而进行通常的吹出。
另外,在形成短路通道时,使上下风向变更板11、11移动,同时将左右风向变更板10设定在左右中央的位置。由于从吹出口4吹出的空气将向左右方向扩展,因此,会担心影响短路通道的形成。因此,操作左右风向变更板10以使吹出风向中央集中,避免空气向左右方向泄漏,保证可靠地形成短路通道。
着眼于压缩机21的运转频率F时,根据制冷剂的蒸发是控制在只由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完成而且除湿运转多数是选择在室内温度不太高的时节,所以,作为运转频率F的实际值可以选择比制冷运转时等远远低的值。因此,可以减少电力消耗,从而可以获得节能效果。
由于在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的散热片与主室内热交换器8的散热片之间确保间隙,使两散热片处于非接触即热分离的状态,所以,在成为用于除湿的蒸发区域的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和成为过热区域的主室内热交换器8之间可以确保足够的温度差,从而可以确保高的除湿能力。
关于室内机组1的结构,在前面有吸入口2,上面也有吸入口3,主室内热交换器8的第1热交换器8a和第2热交换器8b分别与这两个吸入口2,3相对,而且将两热交换器8a,8b配置成倒V字形,用以包围室内风扇9,进而将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配置在第2热交换器8 b和上面的吸入口3之间的结构,所以,可以避免室内机组1的大型化并确保对于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和主室内热交换器8的良好的通风路径,从而可以提高制冷剂与吸入空气的热交换率以及获得节能效果。
使电加热器17动作时,可以对经过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和热交换器8a、8b的空气进行加热。这样,便可调节吹出风的温度,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除湿时向室内吹出冷风。另外,作为电加热器17的设置位置,是利用热交换器8a、8b与室内风扇9之间存在的空间,因此,不必为了设置电加热器17而设置特别的空间,从而可以有效地利用室内机组1内的空间,同时,由于位于热交换器8a、8b的各顶点的正下方,因此,冷凝水不会从吸入口滴到电加热器17上,从而可以和除水部件18一起确保电加热器17的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是从开始进行除湿运转到一定时间t1后形成短路通道的,但是,也可以在除湿运转开始后到由室内温度传感器15检测出的室内温度(吸入空气温度)Ta降低到指定值时形成短路通道。不论哪种情况,都是居住区域的人开始具有冷风感直至形成短路通道为止,在这一方面是相同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若考虑除湿运转时的作用,则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和主室内热交换器8两者都作为除湿时的蒸发器使用,辅助室内热交换器7作为完成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区域,使主室内热交换器8成为过热区域。
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所示的那样用第1热交换器51和第2热交换器52构成室内热交换器50,采用在两热交换器51、52之间连接毛细管等膨胀机构53和第二通阀54的旁路膨胀机构53的旁通路55的一般蒸发器和再加热器的除湿方式。在该除湿方式的情况下,使电动膨胀阀24全开,将旁通路55的二通阀54关闭,使制冷剂如实线箭头所示的那样流动时,吸入空气从第2室内热交换器52向第1热交换器51流动,第2热交换器52起蒸发器作用,进行吸入空气的除湿和制冷,第1热交换器51作为再加热器将经过除湿和制冷的吸入空气加热到室温附近。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除湿运转时也形成短路通道,便可使风不会到达居住区域而进行除湿,从而可以进行没有冷风感的快适除湿。此外,使用电子膨胀阀取代图6的膨胀机构53和二通阀54,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下面,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中,对于和第1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这里主要说明与第1实施例不同的部分。
在室内机组1内形成的通风路5在吸入口2、3的内侧设置防尘和除臭用的过滤器6,在该过滤器6的内侧,设置构成室内热交换器8的第1室内热交换器8a和第2室内热交换器8b。
横流式室内风扇9设置在两热交换器8a,8b的内侧的通风路5中,两热交换器8a,8b配置成倒V字形,围着该室内风扇9。热交换器8a与前面的吸入口2相对,热交换器8b与上面的吸入口3相对。
室内热交换器8b与电动膨胀阀24连接,压缩机21的吸入口通过上述四通阀22与室内热交换器8b连接。
这样,便构成可以进行制冷、除湿和供暖的热泵式制冷循环装置。
进行制冷时如图中实线箭头所示的那样,形成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从四通阀22顺序向室外热交换器23、电动膨胀阀24、室内热交换器8a、室内热交换器8b流动,经过室内热交换器8a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2后流回压缩机21的制冷模式的制冷剂循环通路,即,室外热交换器23起冷凝器的作用,室内热交换器8a、8b起蒸发器的作用。
除湿时形成制冷剂沿着与制冷时相同的方向流动的制冷剂循环通路。
供暖时通过切换四通阀22,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的那样形成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从四通阀22顺序向室内热交换器8a、室内热交换器8b、电动膨胀阀24、室外热交换器23流动,经过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2后流回压缩机21的制冷剂通路。即,室内热交换器8a,8b起冷凝器的作用,室外热交换器23起蒸发器的作用。
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3安装在室内热交换器8b的入口一侧的热交换管上,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4安装在室内热交换器8a的中间部的热交换管上。
受光部41接收从遥控式的操作器(以后,简称为遥控器42)发出的红外线。
如图9所示,遥控器42在上面具有显示部61、温度调节按钮62、运转/停止按钮63和滑动盖64。滑动盖64可以沿图中粗线箭头所示的方向滑动,通过滑动就可露出内部的操作按钮。作为露出操作按钮中,有用于选择制冷运转、供暖运转和室温优先模式的除湿运转中的某一运转的运转切换按钮65和用于单独选择除湿优先模式的除湿运转的除湿专用按钮66。即,遥控器42具有作为选择竭力防止室内温度降低、将室温保持为设定温度而进行除湿运转的室温优先模式和容忍某种程度的室内温度的降低使除湿优先于室温的维持而进行除湿运转的除湿优先模式的某一种的选择装置的功能。
另外,遥控器42具有当选择室温优先模式时由显示部61显示设定室内温度Ts的数值,选择除湿优先模式时不显示设定室内温度Ts的功能。
控制部40进行空调机的全面的控制,作为主要的功能装置具有如下(1)~(7)。
(1)形成制冷循环使室外热交换器23起冷凝器的功能、使室内热交换器8a、8b起蒸发器的功能的制冷运转装置;
(2)形成除湿循环并控制电动膨胀阀24以使室内热交换器8的一部分(室内热交换器8a)的温度Tj小于吸入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蒸发区域),而使室内热交换器8的其余部分(室内热交换器8b)的温度Tc高于吸入空气的露点温度(过热区域)并且温度Tc与温度Tj之差ΔTcj成为指定值的除湿运转装置;
(3)操作上下风向变更板11、11以使除湿运转时形成吹出口4的吹出空气流向吸入口2的短路通道的操作装置;
(4)将短路通道形成时的检测温度Ta作为T1进行存储,将从短路通道形成开始经过一定时间后的检测温度Ta作为T2进行存储,以后利用两存储值T1、T2修正检测温度Ta的室温修正装置;
(5)控制压缩机21的运转频率(反相电路31的输出频率)F以使除湿运转时由室温修正装置修正过的室内温度Ta保持为预先确定的设定室内温度Ts的室温优先模式的控制装置;
(6)除湿运转时使压缩机21的运转频率F逐级降低并将其设定为指定值例如最低运转频率Fmin的除湿优先模式的控制装置;
(7)除湿优先模式的除湿运转时由室温修正装置修正过的室内温度Ta降低并且其降低幅度大于指定值时使运转中断的运转控制装置。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第2实施例的作用。
利用遥控器42进行除湿运转的开始操作时,压缩机21起动,形成除湿循环,同时,室内风扇9和室外风扇25开始运转,从而开始进行除湿运转。
这时,如果是通过操作运转切换按钮65选择除湿运转的,就成为室温优先模式的除湿运转,如图9所示,利用遥控器42预先设定的设定室内温度Ts的数值在该遥控器42的显示部61上进行显示。通过该显示告知是室温预先模式。下面,参照图10和图11的流程图说明该室温优先模式的控制。
求出由室内温度传感器15检测的吸入室内空气的温度(以后,称为室内温度)Ta与设定室内温度Ts之差ΔT(=Ta-Ts),根据该温度差ΔT控制压缩机21的运转频率F。借此,使室内温度Ta保持为设定室内温度Ts。这时,由于还未形成短路通道,所以,标志符fb为“0”,于是,不修正室内温度传感器15的检测温度Ta,直接作为室内温度使用。
与温度差ΔT对应的运转控制的条件示于图12。
如果室内温度Ta处于比设定室内温度Ts高指定温度(例如0.5℃)的设定值Ts1以上的区域e、f、g、h、i内时,运转频率F设定为制冷用的控制值。
如果吸入室内空气的温度Ta未到设定值Ts1、处于比设定室内温度Ts低指定温度(例如4.0℃)的设定值Ts2以上的区域b、c、d的范围内时,运转频率F设定为除湿用的控制值。除湿用的控制值是远远小于制冷用的控制值的数值(例如小于16Hz)。
如果室内温度Ta处于低于设定室内温度Ts2的区域a内时,运转频率F为零,即压缩机21停止。
随着进行该运转频率控制,在大于设定值Ts1的区域e、f、g、h、i内进行制冷运转,控制电动膨胀阀24的开度以使室内热交换器8a、8b都作为蒸发区域使用。
特别是在小于设定值Ts1的区域b、c、d内,当由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3检测的室内热交换器8b的温度Tj小于吸入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后,控制电动膨胀阀24的开度以使由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4检测的室内热交换器8a的温度Tc高于露点温度并且温度Tc与温度Tj之差ΔTcj(=Tc-Tj)成为指定值ΔTcj1。指定值ΔTcj1是与压缩机21的运转频率F成正比的值。
例如,如果温度差ΔTcj大于指定值ΔTcj1,电动膨胀阀24的开度就按每一控制环逐次缩小指定值。如果温度差ΔTcj小于指定值ΔTcj1,电动膨胀阀24的开度就按每一控制环逐次增大指定值。当温度差ΔTcj与指定值ΔTcj1一致时,就保持那时的电动膨胀阀24的开度不变。
利用该开度控制,吸入室内空气便几乎只由室内热交换器8b进行制冷和除湿,不在室内热交换器8a中进行热交换,直接向室内吹出。附着到室内热交换器8b上的水份沿着热交换器8b的热交换管和散热片滴到冷凝水收集部19b内。
下面,说明室内热交换器8b的除湿作用。
当运转频率F上升时,制冷剂的循环量增加。假定不论对于多大的运转频率F,温度差ΔTcj的目标值即ΔTcj1都是一定的,则通过增加制冷剂循环量就不仅由室内热交换器8b完成制冷级的蒸发,在室内热交换器8a中也会引起制冷剂蒸发。这样,便不仅发挥除湿功能,而且也发挥制冷(即使室内空气的温度降低)的功能。
如果能够根据运转频率F的变化改变温度差ΔTcj,即使制冷剂循环量增加也可以只由室内热交换器8b完成制冷剂的蒸发。因此,将指定值ΔTcj1设定为与运转频率F成正比的值。这样,不论压缩机的能力如何变化,都可以只使室内热交换器8b具有除湿作用,从而可以可靠地抑制室内温度的降低。
这样,便可不必如实施例1所示的那样设置再加热用的电加热器,从而可以抑制电力消耗的增大。另外,由于在室内机组内没有设置膨胀阀(由于将室内热交换器分为蒸发器和再加热器),所以,不会出现制冷剂的急剧的膨胀声音传入室内的现象。另外,在室内机组中设置膨胀阀的类型中,会担心由于成为冷凝器(室外热交换器+再加热器)大、蒸发器小的不平衡的制冷剂循环通路而进行的制冷循环由冷凝器液化的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不完从而引起压缩机异常过热等现象,而本发明则解除了这种担心。
在室温优先模式的除湿运转中,在吸入室内空气的温度Ta大于设定值Ts1的区域e、f、g、h、i内,因为运转频率F设定为制冷用的控制值,所以,压缩机21的能力提高,同时电动膨胀阀24还可以进行制冷运转时的控制,可以使室内温度迅速地向所希望的状态即设定室内温度Ts变化。
在吸入室内空气的温度Ta未到设定值Ts1而大于设定值Ts2的区域b、c、d的范围内,因为运转频率F设定为除湿用的控制值,所以,压缩机21的能力降低,于是,可以使室内温度不发生不必要的温度变化而顺利地向设定室内温度Ts变化。
这时,由于是制冷剂的蒸发只由室内热交换器8b完成的控制而且除湿运转多数是选择在室内温度不太高的时节,因此,作为运转频率F的控制值可以选择远远低于制冷用的除湿用控制值。通过使用该除湿用的控制值,还可以使室内温度不必降低到所需要值以上,从而可以减少电力消耗,获得节能的效果。
当室内温度Ta低于设定室内温度Ts2时,由于压缩机21停止,只由室内风扇9的运转继续进行送风,因此,可以克服室内温度不必要的降低。
在压缩机21以低能力运转或停止的区域a,b内,如图7中的虚线所示,上下风向变更板11,11向水平吹出位置之上的位置转动。这样,便形成从吹出口4吹出的空气直接向吸入口2流动的短路通道,吹出风不会到达居住区域。
因此,可以使风不到达居住区域而继续进行除湿,从而可以进行不具冷风感的快适除湿。虽然通过短路通道一部分空气连续地被吸入,但是,由于空气中的水分扩散速度很大,所以,居住区域的空气通过扩散便可充分地除湿。
在与该短路通道形成的同时,室内风扇9和实施例1的情况一样以低速运转。通过该低速运转,从吹出口4吹出的空气不会向远处流而向吸入口4流动,从而可靠地形成电路通道。
在形成短路通道时,室内温度传感器15的检测温度Ta作为T1进行存储。该存储的内容通过设定标志符fa为“1”进行保持。并且,将从形成短路通道开始经过一定时间t1后室内温度传感器15的检测温度Ta作为T2进行存储。该存储的值通过设定标志符fb为“1”进行保持。
当标志符fb成为“1”时,求存储值T1与T2之差(=T1-T2),并将该差值与室内温度传感器15的检测温度Ta相加[Ta+(T1-T2)]。然后,将该值[Ta+(T1-T2)]作为室内温度Ta的修正值在控制中使用。
即,当形成短路通道时,由室内热交换器8b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的温度成为室内温度传感器15的检测温度Ta。
但是,从形成短路通道开始到经过一定时间t1后,室内机组1的回流的空气温度稳定,检测温度Ta与实际的室温之差基本上一定。
因此,按上述那样求出的存储值T1与T2之差(T1-T2)就是由于短路通道的影响引起的温度降低的部分即检测温度Ta与实际的室温之差,所以,通过将该温度降低部分(T1-T2)与检测温度Ta相加,便可计算出实际的室内温度。
这样,尽管形成短路通道,仍然可以准确地求出室内温度,从而可以提高室内温度控制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如果通过遥控器42的除湿专用按钮66的操作选择的是除湿运转,就成为除湿优先模式。这时,因为告知是除湿优先模式,所以,在遥控器42的显示部61上不显示设定室内温度Ts。下面,参照图13和图14的流程图说明该除湿优先模式的控制。
开始运转时,电动膨胀阀24的开度先设定为考虑了除湿建立的初期开度。并且,压缩机21的运转频率F先设定为考虑除湿建立的指定值(=16Hz),然后,每隔一定时间t0阶段性地减小直至减小到最低运转频率Fmin(=9Hz)。运转频率F的变化情况示于图15。和室温优先模式时一样,作为运转频率F的控制值,选择远远低于制冷用的除湿用控制值,这样,便可减少电力消耗,从而可以获得节能效果。
随着进行该运转频率控制,在由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3检测的室内热交换器8b的温度Tj小于吸入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后,便控制电动膨胀阀24的开度以使由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4检测的室内热交换器8a的温度Tc高于露点温度并且温度Tc与温度Tj之差ΔTcj(=Tc-Tj)成为指定值ΔTcj1。指定值ΔTcj1是与压缩机21的运转频率F成正比的值。
通过该开度控制,吸入室内空气便几乎只由室内热交换器8b进行制冷和除湿,不通过室内热交换器8a进行热交换直接向室内吹出。附着在室内热交换器8b上的水分沿着热交换器8b的热交换管和散热片滴到冷凝水收集部19b内。
当运转频率F减小到最低运转频率Fmin时,就形成上述短路通道,吹出风不会到达居住区域。
因此,可以使风不到达居住求而继续进行除湿,从而可以进行不具冷风感的快适除湿。这时,室内风扇9也以低速运转,这样,从吹出口4吹出的空气就不会流向远处而流入吸入口2,从而可靠地形成短路通道。
从除湿运转开始到形成短路通道,要确保一定的时间,但是,该时间和居住区域的人具有冷风感的时间基本上相当。在产生冷风感之前,进行通常的吹风,顺利地建立制冷循环,加快除湿作用的建立。
并且,在该除湿优先模式的除湿运转中,当室内温度Ta的降低持续指定时间(例如20分钟)时,压缩机21便停止,仅由室内风扇9的运转继续进行送风。利用该停止解决室内温度的不必要的降低。
当室内温度Ta下降到比设定室内温度Ts低指定值β的数值(=Ts-β)时,压缩机21也停止,仅由室内风扇9的运转继续进行送风。利用该停止可以解决室内温度的不必要的降低。
当在停止后解决了室内温度Ta的降低而转为上升时,压缩机21起动,再设定运转开始初期的运转频率F(=16Hz)。并且,和上述一样,运转频率F每隔一定时间t0阶段性地减小,直至减小到最低运转频率Fmin(=9Hz)。
在形成短路通道时,将那时的室内温度传感器15的检测温度Ta作为T1进行存储。该存储的值通过设定标志符fa为“1”进行保持。并且,从形成短路通道到经过一定时间t1后,将室内温度传感器15的检测温度Ta作为T2进行存储。该存储的值通过设定标志符fb为“1”进行保持。
当标志符fb成为“1”时,求出存储值T1与T2之差(=T1-T2),并将该差值与室内温度传感器15的检测温度Ta相加[Ta+(T1-T2)]。以后,将该值[Ta+(T1-T2)]作为室内温度Ta的修正值在控制中使用。即,尽管形成短路通道,仍然可以准确地求出室内温度,从而可以提高室内温度控制的可靠性。
由于将室温优先模式的选择用按钮即运转切换按钮65和除湿优先模式的选择用按钮即除湿专用按钮66设置在遥控器42上,因此,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自由地选择进行室温优先和除湿优先的两种除湿。而且,由于通过在遥控器42上有无设定室内温度Ts的显示而告知是室温优先还是除湿优先,所以,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识别是进行哪种除湿。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
在第3实施例中,控制部40作为主要的功能装置具有如下(1)~(7)部分。
(1)形成制冷循环、使室外热交换器23起冷凝器功能,使室内热交换器8a、8b起蒸发器功能的制冷运转装置;
(2)形成制冷循环并控制电动膨胀阀24以使室内热交换器8的一部分(室内热交换器8a)的温度Tj小于吸入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蒸发区域)而使室内热交换器的其余部分(室内热交换器8b)的温度Tc高于吸入空气的露点温度(过热区域)并且温度Tc与温度Tj之差ΔTcj成为指定值的除湿运转装置;
(3)操作上下风向变更板11、11以使除湿运转时形成吹出口4的吹出空气流向吸入口2的短路通道的操作装置;
(4)控制压缩机21的运转频率(反相电路31的输出频率)F以使除湿运转时由室温修正装置修正过的室内温度Ta保持为预先确定的设定室内温度Ts的室温优先模式的控制装置;
(5)在室温优先模式的除湿运转时将形成短路通道时的检测温度Ta作为T1进行存储并且将从短路通道形成开始经过一定时间后的检测温度Ta作为T2进行存储,以后利用两存储值T1和T2修正检测温度Ta的室温修正装置;
(6)除湿运转时使压缩机21的运转频率F阶段性地降低并将其设定为指定值例如最低运转频率Fmin的除湿优先模式的控制装置;
(7)除湿优先模式的除湿运转时就从短路通道形成开始经过一定时间(例如20分钟)后的室内温度传感器15的检测温度Ta定为基准温度Tam,但是,以25℃为下限值,当检测温度Ta下降到25℃时就取25℃为基准温度Tam。当检测温度Ta比该基准温度Tam低3℃以上时(降低幅度大于3℃)使运转中断、降低幅度小于1℃时恢复运转并且当检测温度Ta大于设定值(例如15℃)时再次开始运转的运转控制装置。其他结构和第2实施例相同。
然后,说明第3实施例的作用,但是,室温优先模式的除湿运转和第2实施例的作用相同,省略该说明。下面,参照图16的流程图说明除湿优先模式的除湿运转的控制。
在除湿优先模式的除湿运转中,由于告知是除湿优先模式,所以,在遥控器42的显示部61上不显示设定室内温度Ts。
如果室内温度传感器15的检测温度Ta大于指定值(15℃),就开始运转。开始运转时,将电动膨胀阀24的开度先设定为考虑除湿建立的初期开度。并且,压缩机的运转频率F先设定为考虑除湿建立的指定值(=16Hz),然后,每隔一定时间t0阶段性地减小,直至减小到最低运转频率Fmin(=9Hz)。该运转频率F的变化和图9所示的相同。和室温优先模式时一样,作为运转频率F的控制值,选择远远低于制冷用的除湿用控制值,这样,便可减少电力消耗,从而可以获得节能效果。
随着进行该运转频率控制,在由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3检测的室内热交换器8b的温度Tj小于吸入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后,控制电动膨胀阀24的开度以使由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14检测的室内热交换器8a的温度Tc高于露点温度并且温度Tc与温度Tj之差ΔTcj(=Tc-Tj)成为指定值ΔTcj1。指定值ΔTcj1是与压缩机21的运转频率F成正比的值。
通过该开度控制,吸入室内空气便几乎只由室内热交换器8b进行制冷和除湿,不通过室内热交换器8a进行热交换,直接向室内吹出。附着在室内热交换器8b上的水分沿着热交换器8b的热交换管和散热片滴到冷凝水收集部19b内。
当运转频率F减小到最低运转频率Fmin时,就形成上述短路通道,吹出风不会到达居住区域。
因此,可以使风不到达居住求而继续进行除湿,从而可以进行不具冷风感的快适除湿。这时,室内风扇9也以低速运转,这样,从吹出口4吹出的空气就不会流向远处而流入吸入口2,从而可靠地形成短路通道。
从除湿运转开始到形成短路通道,要确保一定的时间,但是,该时间和居住区域的人具有冷风感的时间基本上相当。在产生冷风感之前,进行通常的吹出,顺利地建立制冷循环,加快除湿作用的建立。
之后,当从短路通道形成开始经过一定时间20分钟时,那时的室内温度传感器15的检测温度Ta以某一下限值(25℃)确定基准温度Tam。换言之,就是将检测温度Ta和下限值中高的一方定为基准温度Tam。例如,当检测温度Ta高于下限值为30℃时,30℃就成为基准温度Tam。当检测温度Ta低于下限值为20℃时,下限值即25℃就成为基准温度Tam。
当检测温度Ta降低并且检测温度Ta相对于基准温度Tam的降低幅度大于第1指定值3℃时(Ta<Tam-3℃),压缩机21就停止,仅由室内风扇9的运转继续进行送风。通过该停止解决室内温度的不必要的降低。
通过该停止克服室内温度Ta的降低并且检测温度Ta相对于基准温度Tam的降低幅度恢复到小于第2指定值1℃时,以检测温度Ta大于第2设定值(15℃)为条件使压缩机21起动,再设定运转开始初期的运转频率F(=16Hz)。并且,和上述一样,运转频率F每隔一定时间t0阶段性地减小,直至减小到最低运转频率Fmin。
室内温度(实际室温)提高时的检测温度Ta的变化示于图17,室内温度降低时的检测温度Ta的变化示于图18,室内温度接近运转范围的下限值即第2设定值(15℃)时的检测温度Ta的变化示于图19。
这样,便将从短路通道形成开始到经过20分钟后的检测温度Ta定为基准温度Tam,通过根据检测温度Ta相对于该基准温度Tam的降低幅度决定运转的中断,尽管形成短路通道,也可以准确地掌握把解决室内温度的降低。
设定基准温度Tam时考虑了下限值(25℃)的限制,所以,可以防止在运转中断之前室内温度大幅度降低。
由于将室内温度Ta大于运转范围的下限值即第2设定值(15℃)作为运转开始和再次开始的条件,所以,可以可靠地解决室内温度的降低和冷风感。
在上述第2和第3实施例中,是在室内机组1内设置2个室内热交换器8a、8b,但是,如图20所示,在室内机组1内设置3个室内热交换器8a、8b、8c同样也可以实施。室内热交换器8c设置在吸入口3和室内热交换器8b之间,同时,与室内热交换器8b之间确保间隙,与室内热交换器8b处于热分离的状态。这时,设定室内热交换器8a、8b在过热区域进行除湿运转。
另外,如图21所示,在室内机组1内的2个室内热交换器8a、8b中,也可以采用将室内热交换器8a分为上部热交换器8a1和下部热交换器8a2并将两热交换器8a1、8a2配置成“く”字形的结构。这时,将室内热交换器8a1、8a2设定为过热区域进行除湿运转。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空调机采用除湿时形成从室内机组的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直接流入吸入口的短路通道的结构,所以,可以使风不到达居住区域而进行除湿,从而可以进行没有冷风感的快适除湿。通过采用至少将2个室内热交换器装入室内机组内、在室内机组上形成与各室内热交换器对应的多个吸入口,另一方面,设置检测各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的多个温度检测装置并当这些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中的某一温度小于露点温度后就控制膨胀阀的开度以使其余的检测温度高于露点温度进行除湿运转的结构,可以不发生液体回流和压缩机的异常过热,进行室内温度不降低的除湿。通过采用将2个室内热交换器分割为配置成倒V字形的第1室内热交换器和第室内热交换器、在室内机组的前部形成与第1室内热交换器对应的第1吸入口、在室内机组的上部形成与第2室内热交换器对应的第2吸入口并且在除湿运转时形成室内机组的下部的吹出空气流入第1吸入口的短路通道的结构,可以避免室内机组的大型化并且可以确保对各室内热交换器的良好的通风路径,从而可以进行不受到冷风感的快适的除湿。

Claims (16)

1.一种空调机,具有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室外机组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及膨胀阀,室内机组具有室内热交换器及分别形成室内空气的吸入口和吹出口并将从上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室内风扇,将上述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室内热交换器顺序连接形成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循环通路的制冷循环装置,至少有选择地执行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中的某一运转,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室内机组中具有面对上述吸入口设置的风向变更板和为了在进行使上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在上述制冷剂通路中沿着上述室外热交换器、上述膨胀阀及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顺序返回压缩机的除湿运转时形成使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直接流向上述吸入口的吹出空气的短路通道而操作上述风向变更板的操作装置。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在利用上述操作装置形成短路通道时使上述室内风扇低速运转的风扇速度控制装置。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与除湿运转连动的定时装置,从除湿运转开始经过一定时间后使上述操作装置动作,从而操作上述风向变更板。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室内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当室温降低到指定的室温以下时该温度检测装置使上述操作装置动作,从而操作上述风向变更板。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风向变更板具有上下风向变更板和左右风向变更板,上述吹出空气的短路通道通过操作上述上下风向变更板而形成,上述左右风向变更板的作用在于操作上述操作装置时将吹出风向中央集中。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热交换器由第1热交换器和第2热交换器构成,同时配置成倒V字形用以围住上述室内风扇,上述吸入口具有在分别与上述第1热交换器和第2热交换器相对的上述室内机组的前面部和上面部形成的前部吸入口和上部吸入口。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和上述室内风扇之间对从上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8.一种空调机,具有室外机组和室内机组,室外机组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及膨胀阀和室内机组,室内机组具有室内热交换器及分别形成室内空气的吸入口和吹出口并将从上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室内风扇,将上述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室内热交换器顺序连接形成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循环通路的制冷循环装置,至少有选择地执行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中的某一运转,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附近的多个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检测装置和在上述除湿运转时控制上述膨胀阀的开度以使上述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检测装置的至少一个的检测温度小于露点温度而其他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高于露点温度的除湿运转装置。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上述第1热交换器附近的第1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检测装置和配置在上述第2热交换器附近的第2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检测装置,同时具有在上述除湿运转时控制上述膨胀阀的开度以使上述第1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小于露点温度而上述第2室内热交换器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高于露点温度的除湿运转装置。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上述吸入口的附近检测从该吸入口吸入的吸入空气温度的室内温度检测装置和存储该室内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的存储装置。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根据在形成上述短路通道时和经过指定时间后上述室内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温度修正室内温度的室温修正装置。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根据上述室温修正装置的修正值控制上述压缩机运转的控制装置。
13.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室内空气温度的室内温度检测装置、在除湿运转时根据调整上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的室温优先控制模式或将上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指定为指定值的除湿优先控制模式控制上述压缩机的运转以使上述室内检测温度保持为设定值的控制装置和在除湿优先控制模式时当上述检测温度降低的幅度大于指定的幅度时使上述压缩机的运转中断的运转控制装置。
1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降低幅度以将从上述短路通道形成开始经过指定时间后的上述室温检测温度作为基准温度进行设定。
15.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运转控制装置在上述降低幅度恢复到小于指定值时再次开始压缩机的运转。
16.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对上述基准温度设定下限值,当从上述短路通道形成开始到经过指定时间后的检测温度小于该下限值时将上述下限值定为基准温度。
CN96108654A 1995-06-28 1996-06-28 空调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272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6187495 1995-06-28
JP161874/1995 1995-06-28
JP161874/95 1995-06-28
JP254181/95 1995-09-29
JP25418195A JP3379864B2 (ja) 1995-09-29 1995-09-29 空気調和機
JP254181/1995 1995-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468A true CN1145468A (zh) 1997-03-19
CN1102723C CN1102723C (zh) 2003-03-05

Family

ID=26487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086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2723C (zh) 1995-06-28 1996-06-28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5678417A (zh)
KR (1) KR100188236B1 (zh)
CN (1) CN1102723C (zh)
GB (1) GB2302729B (zh)
TW (1) TW290625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6181A (zh) * 2012-01-06 2013-07-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673093A (zh) * 2012-09-13 2014-03-2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室内机
CN104246387A (zh) * 2012-04-16 2014-12-2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4864517A (zh) * 2014-02-24 2015-08-2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5637300A (zh) * 2013-10-17 2016-06-0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9210638A (zh) * 2018-09-12 2019-01-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除湿控制方法
CN112136007A (zh) * 2018-05-21 2020-12-2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12432239A (zh) * 2020-10-28 2021-03-0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的恒温除湿***、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11708B1 (ja) * 1998-12-14 2000-02-2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風向制御方法
US6185958B1 (en) 1999-11-02 2001-02-13 Xdx, Llc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and method
CZ20012527A3 (cs) 1999-01-12 2002-07-17 Xdx, Llc Parní kompresní systém a způsob jeho provozování
EP1144922B1 (en) 1999-01-12 2007-07-04 XDX Technology, LLC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and method
US6314747B1 (en) 1999-01-12 2001-11-13 Xdx, Llc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and method
JP2001124434A (ja) * 1999-10-29 2001-05-11 Daikin Ind Ltd 空調装置
US6401470B1 (en) 2000-09-14 2002-06-11 Xdx, Llc Expansion device for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US6393851B1 (en) 2000-09-14 2002-05-28 Xdx, Llc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JP2003194385A (ja) * 2001-12-28 2003-07-09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WO2004057242A1 (ja) * 2002-12-02 2004-07-08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US7849706B2 (en) * 2004-07-14 2010-12-14 Daikin Industries, Ltd. Indoor unit of an air conditioner
US7770405B1 (en) 2005-01-11 2010-08-10 Ac Dc, Llc Environmental air control system
ES2324365T3 (es) * 2005-10-11 2009-08-05 Fujitsu General Limited Aparato de aire acondicionado.
US20070163278A1 (en) * 2006-01-18 2007-07-19 Yuan-Hung Hung Air conditioner
JP5103778B2 (ja) * 2006-04-17 2012-12-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CN104676992B (zh) 2008-05-15 2017-07-11 Xdx创新制冷有限公司 减少除霜的浪涌式蒸汽压缩传热***
JP2010078255A (ja) * 2008-09-26 2010-04-0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US8864447B1 (en) * 2010-07-01 2014-10-21 Sharon K. Humphrey Low-profile, ceiling-mounted fan
US10473344B2 (en) 2011-03-10 2019-11-12 Carrier Corporation Electric re-heat dehumidification
JP5316668B1 (ja) * 2012-04-16 2013-10-1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805579B2 (ja) 2012-04-16 2015-11-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KR20180131778A (ko) * 2017-06-01 2018-12-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8799118B (zh) * 2017-12-22 2024-05-24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US11747058B2 (en) * 2020-11-10 2023-09-05 Rheem Manufacturing Company Air recirculation systems for heat pumps
US20220186979A1 (en) * 2020-12-14 2022-06-16 Rheem Manufacturing Company Heating systems with unhoused centrifugal fan and wraparound heat exchang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00003870B1 (ko) * 1986-11-19 1990-06-02 미츠비시 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공기조화기의 송풍 제어장치
US5072878A (en) * 1989-07-31 1991-12-17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H0522757A (ja) * 1991-07-16 1993-01-29 Sony Corp 位置検出方法
US5341650A (en) * 1992-03-13 1994-08-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inlets for taking in indoor air at a plurality of portions of main body thereof
JPH07217985A (ja) * 1993-12-10 1995-08-18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6181A (zh) * 2012-01-06 2013-07-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196181B (zh) * 2012-01-06 2016-06-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246387A (zh) * 2012-04-16 2014-12-2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4246387B (zh) * 2012-04-16 2015-11-25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3673093A (zh) * 2012-09-13 2014-03-2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室内机
CN103673093B (zh) * 2012-09-13 2016-08-3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室内机
CN105637300A (zh) * 2013-10-17 2016-06-0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4864517A (zh) * 2014-02-24 2015-08-2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12136007A (zh) * 2018-05-21 2020-12-2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09210638A (zh) * 2018-09-12 2019-01-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该空调器的除湿控制方法
CN112432239A (zh) * 2020-10-28 2021-03-0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的恒温除湿***、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2432239B (zh) * 2020-10-28 2022-05-31 重庆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恒温除湿***、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23C (zh) 2003-03-05
KR970002175A (ko) 1997-01-24
KR100188236B1 (ko) 1999-06-01
TW290625B (en) 1996-11-11
GB2302729A (en) 1997-01-29
GB9604368D0 (en) 1996-05-01
GB2302729B (en) 1998-01-07
US5678417A (en) 1997-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723C (zh) 空调机
CN1226573C (zh) 空调装置
JP2023088102A (ja) 空気調和機
CN1551966A (zh) 调湿装置
CN1610809A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670295A (zh) 干洗机和干燥机
CN1580376A (zh) 烘干机
CN1934393A (zh) 调湿装置
CN1795349A (zh) 湿度控制装置
CN1946974A (zh) 空调机及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CN1890508A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920421A (zh) 储热式空调机
CN1789843A (zh) 用于控制热电联产***的方法
CN1910409A (zh) 空调装置
CN1942719A (zh) 空调***
CN1130745A (zh) 空调机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224C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CN1089425C (zh) 空调用热泵装置
CN1517628A (zh) 空调装置和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723370A (zh) 空调***
CN1264024A (zh) 空调机
CN1826495A (zh) 湿度控制装置
CN1270133C (zh) 空调机
CN1154806C (zh) 空调***
CN1118669C (zh) 可利用储能自动调节空调机能量的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305

Termination date: 201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