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37164B - 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加热控制***及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加热控制***及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37164B
CN114537164B CN202210147654.1A CN202210147654A CN114537164B CN 114537164 B CN114537164 B CN 114537164B CN 202210147654 A CN202210147654 A CN 202210147654A CN 114537164 B CN114537164 B CN 1145371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module
power battery
period
battery pack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476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37164A (zh
Inventor
黄炜华
石超杰
方振
毋超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4765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37164B/zh
Priority to CN202310087465.4A priority patent/CN1160804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37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3716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5792 priority patent/WO202315541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37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371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7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he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40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54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related to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40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54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related to batteries
    • B60L2240/545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加热控制***及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动力电池组、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一储能模组、以及依次连接的第二动力电池组、第二开关模组和第二储能模组,第一储能模组还和第二储能模组相连,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阳极还和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阳极相连,或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阴极还和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阴极相连。通过在第一动力电池组、第一开关模组、第一储能模组、第二储能模组、第二开关模组和第二动力电池组之间构成回路,能通过两个动力电池组之间的交替充放电在该回路中形成高频脉冲电流,进而利用该高频脉冲电流加热动力电池组,该设计无需额外设置加热装置,有助于节省成本,降低设计的复杂性。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加热控制***及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动力电池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加热控制***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种新型高电压且高能量密度的可充电电池,具有重量轻、储能大、无污染、无记忆效应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目前已成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组中最常使用的一种电池材料。
然而,锂电池存在一种特性,即电池容量和充放电速度会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基于该特性,在环境温度较低的场景下,电动汽车在启动时通常还需要对动力电池组进行加热,以便充分发挥动力电池组的储能及充放电能力。但目前市面上的电动汽车通常是在动力电池组的周围设置加热装置,以便在电动汽车启动时利用加热装置对动力电池组进行加热。然而,这种额外设置加热装置的方式不仅会增加电动汽车的成本,还会增加电动汽车电路设计的复杂性,不利于电动汽车的整体布局。
因此,目前对动力电池组的加热方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加热控制***及电动汽车,用以在两个动力电池组之间构成回路,利用该回路中产生的高频脉冲电流加热动力电池组,以解决需要额外设置加热装置才能加热动力电池组所存在的电路成本和复杂性较高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包括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第一电池单元包括第一动力电池组、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一储能模组,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一直流端连接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阳极,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二直流端连接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阴极,第一开关模组的交流端连接第一储能模组的第一端,第二模块包括第二动力电池组、第二开关模组和第二储能模组,第二开关模组的第一直流端连接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阳极,第二开关模组的第二直流端连接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阴极,第二开关模组的交流端连接第二储能模组的第一端,且第一储能模组的第二端和第二储能模组的第二端相连,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阳极和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阳极相连,或者,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阴极和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阴极相连。
在上述设计中,通过在两个动力电池组之间构成回路,有助于通过两个动力电池组之间的交替充放电,在该回路中形成高频脉冲电流,进而能利用该高频脉冲电流加热动力电池组,以实现动力电池组在低温环境下的有效及快速加热。该种电路设计通过线缆连接两个动力电池组之间的相关节点即可实现,而不需要额外设置加热装置,有助于节省成本,降低设计的复杂性。且,通过设置双动力电池组,还能在其中一个动力电池组出故障时,及时切换至另一个动力电池组进行放电,如此,还能通过双动力电池组的冗余备份,确保使用该动力电池组装置的设备(如电动汽车)的功能顺利实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开关模组包括第一三相整流桥,第一储能模组包括第一三相绕组,第一三相绕组中三个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三相整流桥的三个交流端,第一三相绕组中三个绕组的第二端相连后构成第一储能模组的第二端。在该设计中,通过使用三相整流桥作为第一开关模组,不仅能实现第一开关模组的开关功能,还能通过三相整流桥所特有的整流滤波功能,提高第一电池单元中电流波形的稳定性和电能的利用率。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开关模组包括第二三相整流桥,第二储能模组包括第二三相绕组,第二三相绕组中三个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三相整流桥的三个交流端,第二三相绕组中三个绕组的第二端相连后构成第二储能模组的第二端。在该设计中,通过使用三相整流桥作为第二开关模组,不仅能实现第二开关模组的开关功能,还能通过三相整流桥所特有的整流滤波功能,提高第二电池单元中电流波形的稳定性和电能的利用率。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三相绕组和第二三相绕组满足如下条件中的一项:第一三相绕组和第二三相绕组为两个三相电机;第一三相绕组和第二三相绕组属于一个六相电机;或者,第一三相绕组和第二三相绕组属于一个具有两套独立的三相绕组的电机。具体地,在动力电池组装置应用于电动汽车时,上述电机可以是电动汽车中固有的电机。如此,通过将电动汽车中固有的电机作为动力电池组装置中的储能模组,能利用电动汽车中的固有器件实现加热动力电池组的功能,进而避免额外添加器件,有助于节省电路成本和空间。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三相整流桥和/或第二三相整流桥中的整流管为带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模块。如此,即使开关模块中的半导体器件被关断,也能利用与半导体器件反并联的二极管实现开关模块的续流。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第五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串联,第三开关模块和第四开关模块串联,第五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串联,第一开关模块相对于第二开关模块的非串联节点一端、第三开关模块相对于第四开关模块的非串联节点一端和第五开关模块相对于第六开关模块的非串联节点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阳极,第二开关模块相对于第一开关模块的非串联节点一端、第四开关模块相对于第三开关模块的非串联节点一端和第六开关模块相对于第五开关模块的非串联节点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阴极,且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的串联节点、第三开关模块和第四开关模块的串联节点、第五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的串联节点连接第一三相绕组中三个绕组的第一端。相应地,第二开关模组包括第七开关模块、第八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第十一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第七开关模块和第八开关模块串联,第七开关模块相对于第八开关模块的非串联节点一端、第九开关模块相对于第十开关模块的非串联节点一端和第十一开关模块相对于第十二开关模块的非串联节点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阳极,第八开关模块相对于第七开关模块的非串联节点一端、第十开关模块相对于第九开关模块的非串联节点一端和第十二开关模块相对于第十一开关模块的非串联节点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阴极,且第七开关模块和第八开关模块的串联节点、第九开关模块和第十开关模块的串联节点、第十一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的串联节点连接第二三相绕组中三个绕组的第一端。在该设计中,通过将开关模组设计为三相全波整流桥,能利用该三相全波整流桥上的六个开关模块,精准控制所连接的每个绕组的工作与否,便于实现基于一个绕组或多个绕组的储能功能。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控制***,包括控制装置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设计所述的动力电池组装置,控制装置用于:通过控制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控制第一动力电池组和第二动力电池组交替放电,第一动力电池组放出的电量为第二动力电池组充电,第二动力电池组放出的电量为第一动力电池组充电。如此,通过控制两个动力电池组交替放电,能在回路中产生高频脉冲电流,以实现在低温环境下有效且快速地加热动力电池组。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储能模组和第二储能模组包括电机,控制装置包括主控制器、电池管理器和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器分别与主控制器、第一动力电池组和第二动力电池组连接,电机控制器分别与主控制器、第一开关模组、第二开关模组、第一储能模组和第二储能模组连接,该情况下,电池管理器用于获取每个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和当前温度,电机控制器用于获取每个储能模组的工作状态,主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每个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确定各个动力电池组的电量之和足以启动电动汽车,根据每个动力电池组的当前温度确定每个动力电池组处于低温状态,根据每个储能模组的工作状态确定每个储能模组未工作后,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给电机控制器,以便电机控制器根据控制信号,通过控制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中的各个开关模块的导通和关断,控制第一动力电池组和第二动力电池组交替放电。通过该设计,控制装置能在确定电机和电池的状态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时才进行加热控制,而在不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时则不进行加热控制,如此可避免无意义的加热操作,节省控制装置的处理资源。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储能模组包括第一三相绕组且第二储能模组包括第二三相绕组的情况下,控制装置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和目标温度的温度差、预设加热时长、以及预设的温度差、加热时长和高频脉冲电流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高频脉冲电流,当目标高频脉冲电流小于第一电流阈值时,通过控制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控制第一动力电池组和第二动力电池组通过所对应的三相绕组中的一个绕组交替放电,当目标高频脉冲电流不小于第一电流阈值且小于第二电流阈值时,通过控制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控制第一动力电池组和第二动力电池组通过所对应的三相绕组中的两个绕组交替放电,当目标高频脉冲电流不小于第二电流阈值时,通过控制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控制第一动力电池组和第二动力电池组通过所对应的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交替放电。在该设计中,通过参照所需的目标高频脉冲电流,在能够提供该目标高频电流的数量的绕组中选择尽量少的绕组实现加热,既能确保在预设加热时长内将动力电池组的温度加热到目标温度,又能尽量降低绕组的使用频率,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预设的温度差、加热时长和高频脉冲电流的对应关系中温度差和预设加热时长对应多个高频脉冲电流的情况下,控制装置先从多个高频脉冲电流中选择目标高频脉冲电流,再获取第一三相绕组在目标高频脉冲电流对应的频率下的第一最大电流、第二三相绕组在目标高频脉冲电流对应的频率下的第二最大电流、以及第一三相绕组和第二三相绕组的连接节点对应的第三最大电流,之后,若目标高频脉冲电流大于第一最大电流、第二最大电流和第三最大电流中的最小值,则从多个高频脉冲电流中重新选择目标高频脉冲电流。在该设计中,通过在动力电池组装置无法承载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的情况下,重新选择目标高频脉冲电流,能确保使用动力电池组装置可承载的目标高频电流完成加热,进而有助于保护动力电池组装置中各个器件的安全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个交替周期包括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第一时段位于第二时段之前,在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阴极和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阴极相连,且第一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第五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组包括第七开关模块、第八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第十一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的情况下,若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大于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则控制装置具体用于:在第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和第五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十二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二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二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第七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和第十一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二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七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和第十一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
在上述设计中,在第一动力电池组和第二动力电池组共阴极且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大于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的情况下,通过按照上述控制逻辑控制各个开关模块的导通或关断,使得电能在一个周期的前一时段内从电压高的第一动力电池组流向电压低的第二动力电池组,即动力电池组装置工作在Buck模式,电能在一个周期的后一时段内从电压低的第二动力电池组流向电压高的第一动力电池组,即动力电池组装置工作在Boost模式,可见,该设计能实现先Buck再Boost模式的加热控制。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个交替周期包括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第一时段位于第二时段之后,在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阴极和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阴极相连,且第一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第五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组包括第七开关模块、第八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第十一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的情况下,若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大于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则控制装置具体用于:在第二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二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第七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和第十一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二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七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和第十一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和第五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十二开关模块关断。
在上述设计中,在第一动力电池组和第二动力电池组共阴极且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大于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的情况下,通过按照上述控制逻辑控制各个开关模块的导通和关断,使得电能在一个周期的前一时段内从电压低的第二动力电池组流向电压高的第一动力电池组,即动力电池组装置工作在Boost模式,电能在一个周期的后一时段内从电压高的第一动力电池组流向电压低的第二动力电池组,即动力电池组装置工作在Buck模式,可见,该设计能实现先Boost再Buck模式的加热控制。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个交替周期包括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第一时段位于第二时段之前,在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阴极和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阴极相连,且第一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第五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组包括第七开关模块、第八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第十一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的情况下,若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大于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则控制装置具体用于:在第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和第五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第八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和第五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二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七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和第十一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二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十二开关模块关断。
在上述设计中,在第一动力电池组和第二动力电池组共阴极且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小于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的情况下,通过按照上述控制逻辑控制各个开关模块,使得电能在一个周期的前一时段内从电压低的第一动力电池组流向电压高的第二动力电池组,即动力电池组装置工作在Boost模式,电能在一个周期的后一时段内从电压高的第二动力电池组流向电压低的第一动力电池组,即动力电池组装置工作在Buck模式,可见,该设计能实现先Boost再Buck模式的加热控制。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个交替周期包括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第一时段位于第二时段之后,在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阴极和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阴极相连,且第一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第五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组包括第七开关模块、第八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第十一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的情况下,若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大于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则控制装置具体用于:在第二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七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和第十一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二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十二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和第五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第八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和第五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
在上述设计中,在第一动力电池组和第二动力电池组共阴极且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小于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的情况下,通过按照上述控制逻辑控制各个开关模块,使得电能在一个周期的前一时段内从电压高的第二动力电池组流向电压低的第一动力电池组,即动力电池组装置工作在Buck模式,电能在一个周期的后一时段内从电压低的第一动力电池组流向电压高的第二动力电池组,即动力电池组装置工作在Boost模式,可见,该设计能实现先Buck再Boost模式的加热。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个交替周期包括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第一时段位于第二时段之前,在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阳极和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阳极相连,且第一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第五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组包括第七开关模块、第八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第十一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的情况下,若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大于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则控制装置具体用于:在第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二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十二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二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和第五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第八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二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八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
在上述设计中,在第一动力电池组和第二动力电池组共阳极且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大于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的情况下,通过按照上述控制逻辑控制各个开关模块,使得电能在一个周期的前一时段内从电压高的第一动力电池组流向电压低的第二动力电池组,即动力电池组装置工作在Buck模式,电能在一个周期的后一时段内从电压低的第二动力电池组流向电压高的第一动力电池组,即动力电池组装置工作在Boost模式,可见,该设计能实现先Buck再Boost模式的加热控制。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个交替周期包括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第一时段位于第二时段之后,在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阳极和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阳极相连,且第一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第五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组包括第七开关模块、第八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第十一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的情况下,若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大于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则控制装置具体用于:在第二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和第五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第八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二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八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二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十二开关模块关断。
在上述设计中,在第一动力电池组和第二动力电池组共阳极且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大于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的情况下,通过按照上述控制逻辑控制各个开关模块,使得电能在一个周期的前一时段内从电压低的第二动力电池组流向电压高的第一动力电池组,即动力电池组装置工作在Boost模式,电能在一个周期的后一时段内从电压高的第一动力电池组流向电压低的第二动力电池组,即动力电池组装置工作在Buck模式,可见,该设计能实现先Boost再Buck模式的加热控制。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个交替周期包括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第一时段位于第二时段之前,在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阳极和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阳极相连,且第一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第五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组包括第七开关模块、第八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第十一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的情况下,若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大于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则控制装置具体用于:在第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二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第七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和第十一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二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二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八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二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十二开关模块关断。
在上述设计中,在第一动力电池组和第二动力电池组共阳极且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小于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的情况下,通过按照上述控制逻辑控制各个开关模块,使得电能在一个周期的前一时段内从电压低的第一动力电池组流向电压高的第二动力电池组,即动力电池组装置工作在Boost模式,电能在一个周期的后一时段内从电压高的第二动力电池组流向电压低的第一动力电池组,即动力电池组装置工作在Buck模式,可见,该设计能实现先Boost再Buck模式的加热控制。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个交替周期包括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第一时段位于第二时段之后,在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阳极和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阳极相连,且第一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第五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组包括第七开关模块、第八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第十一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的情况下,若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大于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则控制装置具体用于:在第二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八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二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十二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二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第七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和第十一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二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
在上述设计中,在第一动力电池组和第二动力电池组共阳极且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小于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的情况下,通过按照上述控制逻辑控制各个开关模块,使得电能在一个周期的前一时段内从电压高的第二动力电池组流向电压低的第一动力电池组,即动力电池组装置工作在Buck模式,电能在一个周期的后一时段内从电压低的第一动力电池组流向电压高的第二动力电池组,即动力电池组装置工作在Boost模式,可见,该设计能实现先Buck再Boost模式的加热控制。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控制方法,适用于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连接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设计所述的动力电池组装置,该方法包括:通过控制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控制第一动力电池组和第二动力电池组交替放电,第一动力电池组放出的电量为第二动力电池组充电,第二动力电池组放出的电量为第一动力电池组充电。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控制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之前,该方法还包括:获取每个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和当前温度、以及每个储能模组的工作状态,根据每个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确定各个动力电池组的电量之和足以启动电动汽车,根据每个动力电池组的当前温度确定每个动力电池组处于低温状态,根据每个储能模组的工作状态确定每个储能模组未工作。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储能模组包括第一三相绕组且第二储能模组包括第二三相绕组的情况下,通过控制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控制第一动力电池组和第二动力电池组交替放电,包括:根据环境温度和目标温度的温度差、预设加热时长、以及预设的温度差、加热时长和高频脉冲电流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高频脉冲电流;当目标高频脉冲电流小于第一电流阈值时,通过控制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控制第一动力电池组和第二动力电池组通过所对应的三相绕组中的一个绕组交替放电;当目标高频脉冲电流不小于第一电流阈值且小于第二电流阈值时,通过控制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控制第一动力电池组和第二动力电池组通过所对应的三相绕组中的两个绕组交替放电;当目标高频脉冲电流不小于第二电流阈值时,通过控制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控制第一动力电池组和第二动力电池组通过所对应的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交替放电。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预设的温度差、加热时长和高频脉冲电流的对应关系中温度差和预设加热时长对应多个高频脉冲电流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包括:先从多个高频脉冲电流中选择目标高频脉冲电流,再获取第一三相绕组在目标高频脉冲电流对应的频率下的第一最大电流、第二三相绕组在目标高频脉冲电流对应的频率下的第二最大电流、以及第一三相绕组和第二三相绕组的连接节点对应的第三最大电流,之后,若目标高频脉冲电流小于第一最大电流、第二最大电流和第三最大电流中的最小值,则从多个高频脉冲电流中重新选择目标高频脉冲电流。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个交替周期包括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第一时段位于第二时段之前,在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阴极和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阴极相连,且第一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第五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组包括第七开关模块、第八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第十一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的情况下,若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大于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则控制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包括:在第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和第五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十二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二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二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第七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和第十一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二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七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和第十一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个交替周期包括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第一时段位于第二时段之后,在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阴极和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阴极相连,且第一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第五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组包括第七开关模块、第八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第十一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的情况下,若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大于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则控制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包括:在第二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二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第七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和第十一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二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七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和第十一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和第五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十二开关模块关断。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个交替周期包括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第一时段位于第二时段之前,在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阴极和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阴极相连,且第一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第五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组包括第七开关模块、第八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第十一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的情况下,若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大于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则控制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包括:在第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和第五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第八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和第五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二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七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和第十一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二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十二开关模块关断。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个交替周期可以包括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第一时段位于第二时段之后,在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阴极和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阴极相连,且第一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第五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组包括第七开关模块、第八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第十一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的情况下,若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大于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则控制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包括:在第二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七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和第十一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二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十二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和第五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第八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和第五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个交替周期包括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第一时段位于第二时段之前,在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阳极和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阳极相连,且第一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第五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组包括第七开关模块、第八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第十一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的情况下,若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大于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则控制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包括:在第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二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十二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二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和第五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第八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二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八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个交替周期包括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第一时段位于第二时段之后,在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阳极和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阳极相连,且第一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第五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组包括第七开关模块、第八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第十一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的情况下,若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大于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则控制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包括:在第二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和第五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第八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二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八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二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十二开关模块关断。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个交替周期包括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第一时段位于第二时段之前,在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阳极和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阳极相连,且第一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第五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组包括第七开关模块、第八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第十一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的情况下,若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大于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则控制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包括:在第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二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第七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和第十一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二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二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八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二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十二开关模块关断。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个交替周期包括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第一时段位于第二时段之后,在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阳极和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阳极相连,且第一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第五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组包括第七开关模块、第八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第十一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的情况下,若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大于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则控制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包括:在第二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八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二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一开关模块~第十二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二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第七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和第十一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第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第二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加热控制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三方面任一项设计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可以通过通信接口读取指令,以执行如上述第三方面中任一项设计所对应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三方面中任一项设计所对应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处理器上运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三方面中任一项设计所对应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如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设计所述的加热控制***。
上述第三方面至第八方面的有益效果,具体请参照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相应设计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重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示例性示出业界提供的一种可能的加热控制***的架构示意图;
图3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加热控制***的架构示意图;
图5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加热控制***的架构示意图;
图7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通过三个绕组进行加热控制的电路示意图;
图8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通过两个绕组进行加热控制的电路示意图;
图9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通过一个绕组进行加热控制的电路示意图;
图10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通过三个绕组进行加热控制的电路示意图;
图11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通过两个绕组进行加热控制的电路示意图;
图12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通过一个绕组进行加热控制的电路示意图;
图13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加热控制***的架构示意图;
图14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通过三个绕组进行加热控制的电路示意图;
图15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通过两个绕组进行加热控制的电路示意图;
图16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通过一个绕组进行加热控制的电路示意图;
图17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通过三个绕组进行加热控制的电路示意图;
图18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通过两个绕组进行加热控制的电路示意图;
图19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通过一个绕组进行加热控制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所公开的方案可以应用于使用动力电池组作为动力能源的终端设备,尤其适用于使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组作为动力能源的终端设备。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是使用动力电池组的智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家居设备,诸如电视、扫地机器人、智能台灯、音响***、智能照明***、电器控制***、家庭背景音乐、家庭影院***、对讲***、视频监控等;智能运输设备,诸如电动汽车、电动轮船、电动无人机、电动火车、电动货车、电动卡车等;智能制造设备,诸如机器人、工业设备、智能物流、智能工厂等。或者,终端设备也可以是使用动力电池组的计算机设备,例如台式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等。还应当理解的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使用动力电池组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诸如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耳机、音响、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车载设备、虚拟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搭载
Figure BDA0003509569810000121
或者其它操作***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也可以是诸如具有触敏表面(例如触控面板)的膝上型计算机(Laptop)等。
一种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本申请所公开的方案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又称为新能源汽车,是一种以电能驱动的汽车。图1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应用场景示意图,该示例中,电动汽车10主要包括主控制器111、动力电池组112、电机控制器(motor control unit,MCU)113、电机114和车轮12。其中,动力电池组112为大容量、高功率的蓄电池,具体可以是以锂离子作为电池材料的蓄电池,简称为锂电池。主控制器111也可称为整车控制器。在电动汽车10行驶时,在主控制器111的控制下,动力电池组112可以通过电机控制器113为电机114供电,进而由电机114将动力电池组112提供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从而驱动车轮12转动,实现车辆行驶。
目前,锂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为20℃左右,当环境温度较低时,锂电池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低温下,锂电池的电芯正极材料的活性降低,导致电芯内部运动的锂离子数量下降,锂电池的容量损失;(2)低温下,锂电池中的电解液固化,导致电芯正负极材料中的带电离子的扩散运动能力变差,电能传递速度降低,锂电池的放电速度下降;(3)低温下,锂电池的电芯负极材料晶格收缩,锂离子嵌入困难,锂电池的充电速度下降。因此,在设计电动汽车时,如何能在低温环境下有效且快速地加热动力电池组,对于电动汽车而言是必要且重要的。
现阶段,业界通常在动力电池组的周围设置加热装置,在电动汽车启动时,先驱动加热装置将动力电池组加热到最佳工作温度后,再驱动动力电池组放电。然而,这种方式需要在电动汽车中额外设置加热装置,不仅会增大电动汽车的成本和占用空间,还会增加电动汽车的设计难度,不利于电动汽车的安装布局。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考虑利用高频脉冲电流加热动力电池组。其中,高频脉冲电流是一种通过频繁转换电流流动方向而在回路中产生极性瞬间变化的强磁束的电流,当动力电池组中存在高频脉冲电流通过时,强磁束会贯通整个动力电池组,在动力电池组的内部与高频脉冲电流相反的方向上产生很大的涡流,进而在动力电池组的电阻作用下产生焦耳热,使动力电池组自身的温度迅速上升,从而有效且快速地完成对动力电池组的加热。
示例性地,图2示出业界提供的一种可能的加热控制***的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示例中,加热控制***11中包括主控制器111、电机控制器113、一个动力电池组112、并联在动力电池组112两端的电机开关模组115以及与电机开关模组115的交流端连接的电机114,电机114具体为三相电机。其中,电机开关模组115具体可以是三相整流桥,三相整流桥的第一直流端b1连接动力电池组112的阳极(即图中“+”所示意的端),三相整流桥的第二直流端b2连接动力电池组112的阴极(即图中“-”所示意的端),三相整流桥的第一交流端a1连接三相电机114中绕组U的第一端,三相整流桥的第二交流端a2连接三相电机114中绕组V的第一端,三相整流桥的第三交流端a3连接三相电机114中绕组W的第一端,三相电机114中绕组U的第二端、绕组V的第二端和绕组W的第二端相连。
继续参照图2所示,在需要加热动力电池组112时,主控制器111可以通过电机控制器113导通或关断电机开关模组115中的开关模块K1~K6,在动力电池组112的阳极、电机开关模组115、三相电机114中的绕组U、绕组V和绕组W、以及动力电池组112的阴极之间构成回路,并使得动力电池组112的阳极输出的电能在一个周期的前半时段内在该回路中沿着某一方向传输,在一个周期的后半时段内在该回路中沿着反方向传输。例如,一个示例中:在一个周期的前半时段内,主控制器111控制开关模块K1、开关模块K3和开关模块K6导通,并控制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如此,动力电池组112的阳极放出的电能可通过导通的开关模块K1提供给绕组U,以及通过导通的开关模块K3提供给绕组V,之后,在绕组U和绕组V的第二端合为一路后,通过绕组W和导通的开关模块K6流回动力电池组112的阴极;反之,在一个周期的后半时段内,主控制器111控制开关模块K2、开关模块K4和开关模块K5导通,并控制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如此,动力电池组112的阳极放出的电能可通过导通的开关模块K5提供给绕组W,之后,在绕组W的第二端分为两路提供给绕组U和绕组V,从绕组U中流出的电能通过导通的开关模块K2流回动力电池组112的阴极,从绕V中流出的电能通过导通的开关模块K4流回动力电池组112的阴极。通过该种控制方式,在每个周期的前半时段和后半时段内,回路中的电流方向会发生变化,如此,该回路中可形成高频脉冲电流,高频脉冲电流经过动力电池组112自身的内阻产生热量,从而实现对动力电池组112的加热。
采用如图2所示意的加热控制***,虽然能利用高频脉冲电流加热动力电池组,但三相电机114的三个绕组中存在至少一个绕组和其它绕组上的电流方向不同,该情况下,三相电机114中的磁场不对称,从而导致三相电机114中必然会产生q轴电流(也称为直轴电流或纵轴电流,是指在电机中与磁极轴线相合的轴上所产生的电流),而q轴电流进而会在三相电机114的电机轴上产生扭矩,不利于维持三相电机114的寿命,严重时甚至会直接烧毁三相电机114。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用以在两个动力电池组之间构成回路,并利用两个动力电池组之间的交替充放电在该回路中产生高频脉冲电流,以在利用高频脉冲电流加热动力电池组的同时,还能确保电机的各个绕组上的电流方向一致,尽量避免产生q轴电流,有效维护电机的寿命。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以下一项(个)或多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一项(个)或多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以及,除非有特别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例如,第一动力电池组及第二动力电池组只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动力电池组,而并不是表示这些动力电池组的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等的不同。
【实施例一】
图3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示例中,动力电池组装置30中包括第一电池单元310和第二电池单元320,第一电池单元310包括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第一开关模组312和第一储能模组313,第一开关模组312的第一直流端(a11)连接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阳极(图示“+”所示意的电极),第一开关模组312的第二直流端(a12)连接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阴极(图示“-”所示意的电极),第一开关模组312的交流端(a13)连接第一储能模组313的第一端(b11)。对应的,第二电池单元320包括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第二开关模组322和第二储能模组323,第二开关模组322的第一直流端(a21)连接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阳极,第二开关模组322的第二直流端(a22)连接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阴极,第二开关模组322的交流端(a23)连接第二储能模组323的第一端(b21)。且,第一储能模组313的第二端(b12)和第二储能模组323的第二端(b22)相连,第一动力电池组311和第二动力电池组321可以如图3中(A)所示意的阳极相连(也称为共阳极),或者,也可以如图3中(B)所示意的阴极相连(也称为共阴极)。
示例性地,上述任意两个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一个示例中,第一储能模组313的第二端b12和第二储能模组323的第二端b22的连接可以通过电缆或继电器实现,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阳极和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阳极的连接、或者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阴极和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阴极的连接可以通过电缆实现。由于电缆和继电器属于比较常见且成本较低的器件,因此,通过电缆和继电器连接两个电池单元中的相关器件,能在构建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的回路的同时,降低电路设计的成本。当然,如果不考虑成本,这些端口的连接也可以通过其它能实现电连接功能的元器件或元器件的组合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地,第一开关模组312和第二开关模组322可以是能实现导通和关断功能的任意元器件或元器件的组合。例如,一个示例中,第一开关模组312和/或第二开关模组322可以包括三相整流桥,三相整流桥中的整流管可以是带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模块,例如带反并联二极管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碳化硅(silicon carbide,SIC)或其它类型的开关管等。该示例中,通过使用三相整流桥作为开关模组,不仅能实现开关模组的开关功能,还能通过三相整流桥所特有的整流滤波功能,提高电池单元中电流波形的稳定性和电能的利用率。
示例性地,第一储能模组313和第二储能模组323可以是能实现储能功能的任意元器件或元器件组合。例如,一个示例中,第一储能模组313和/或第二储能模组323可以包括三相绕组,三相绕组具体可以是电机中的三相绕组,诸如图1所示意的电动汽车10的电机114中的三相绕组。且,当第一储能模组313和第二储能模组323均包括三相绕组时,这两个三相绕组可以各自属于一个三相电机,也可以同属于一个六相电机,还可以同属于一个具有两个三相绕组的电机,且该电机中的两个三相绕组的中性点(对应为储能模组的第二端)相连。该示例中,通过将电动汽车中固有的电机作为动力电池组装置中的储能模组,能利用电动汽车中的固有器件实现动力电池组装置的同时,避免额外添加器件,有助于节省电路成本和空间。
在上述实施例一中,通过设置两个电池单元并连接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的相关节点(包括:第一储能模组313的第二端b12和第二储能模组323的第二端b22,以及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阳极和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阳极,或者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阴极和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阴极),能在两个电池单元之间构成回路,进而能通过两个电池单元中的两个动力电池组的交替放电在该回路中形成高频脉冲电流,以便利用该高频脉冲电流通过动力电池组的内阻时所产生的热量有效且快速地加热动力电池组。可见,采用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动力电池组装置,只需通过电缆或继电器连接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的相关节点即可,既无需额外设置加热装置,有助于减小成本和占用空间,以及降低电路设计的复杂性,又能使储能模组的各个绕组具有一致的电流方向,进而能尽量避免在储能模块中产生q轴电流,有效维护储能模块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设置两个动力电池组,还能在其中一个电池单元的动力电池组出故障时,及时切换至另一个电池单元中的动力电池组进行放电,以便通过动力电池组的冗余备份,确保使用该动力电池组装置的设备的功能能顺利实现。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下面先简单介绍下本申请中的加热控制方案。
以图3中(B)所示意的动力电池组装置30为例,图4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控制***的架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加热控制***包括控制装置40和动力电池组装置30,动力电池组装置30中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阴极和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阴极相连,控制装置40连接动力电池组装置30中的第一开关模组312和第二开关模组322。在需要加热动力电池组时,控制装置40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开关模组312和第二开关模组322中的开关模块的导通和关断,实现第一动力电池组311和第二动力电池组321之间的交替放电:当第一动力电池组311放电时,所放出的电能在图示回路中沿着V1方向(或V2方向)传输至第二动力电池组321,以实现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充电;当第二动力电池组321放电时,所放出的电能在该回路中沿着V2方向(或V1方向)反向传输至第一动力电池组311,以实现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充电。如此,通过控制第一动力电池组311和第二动力电池组321交替向对方放电,使得该回路中能产生高频脉冲电流,进而利用高频脉冲电流加热第一动力电池组311和第二动力电池组321。
进一步地,假设第一储能模组313和第二储能模组323均包括电机中的三相绕组,则图5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适用于图4所示意的控制装置40,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控制装置确定要加热动力电池组,则获取电池参数和电机参数。
示例性地,继续参照图4所示,控制装置40可以包括主控制器410、电池管理器420和电机控制器430,电池管理器420和电机控制器430分别与主控制器410相连,且电池管理器420还连接第一动力电池组311和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电机控制器430还连接第一开关模组312、第二开关模组322、第一储能模组313和第二储能模组323。
一种可能的场景中,在寒冷的天气中,驾驶员启动电动汽车之前,还可以先通过车辆液晶面板或车钥匙上的按键,向主控制器410发送加热动力电池组的指令。主控制器410接收到该指令,则确定要加热动力电池组,进而可以向电池管理器420发送第一获取指令,以及向电机控制器430发送第二获取指令。电池管理器420根据第一获取指令获取每个动力电池组的电池参数,并将获取到的电池参数发送给主控制器410,其中,任一动力电池组的电池参数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也称为剩余电量,用于指示动力电池组使用一段时间或长期搁置不用后的剩余容量与其完全充电状态的容量的比值)和动力电池组的当前温度等。相应地,电机控制器430根据第二获取指令获取每个储能模组的电机参数,并将获取到的电机参数发送给主控制器410,其中,任一储能模组的电机参数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储能模组的运行状态,该运行状态用于指示储能模组当前是否正在工作,即是否正在驱动电动汽车行驶。
步骤502,控制装置判断电池参数和电机参数是否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若否,则执行步骤503,若是,则执行步骤504。
示例性地,预设的加热条件可以包括如下条件一至条件三中的一项或多项:
条件一,动力电池组的电量之和高于启动电动汽车所需的电量;
条件二,动力电池组的当前温度均低于预设的温度阈值,预设的温度阈值用于指示动力电池组处于低温状态的最高温度,示例性地可以设置为基本能发挥动力电池组的放电性能的温度范围内的最低温度或略低于该最低温度的一个温度,如0℃或0℃以下;
条件三,储能模组均未运行。
假设预设的加热条件包含上述条件一至条件三,则主控制器410在接收到电池管理器420发送的每个动力电池组的电池参数、以及电机控制器430发送的每个储能模组的电机参数后,可以执行如下判断:获取每个动力电池组的电池参数中包含的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将该荷电状态乘以动力电池组的额定电量得到动力电池组的剩余电量,进而判断两个动力电池组的剩余电量之和是否大于启动电动汽车所需的电量;获取每个动力电池组的电池参数中包含的动力电池组的当前温度,判断每个动力电池组的当前温度是否低于预设的温度阈值;获取每个储能模组的电机参数中包含的储能模组的运行状态,判断每个储能模组是否未运行。
进一步地,当上述判断全部为是,则意味着电动汽车中的电机未运行,电动汽车中的两个动力电池组当前均处于低温状态,且两个动力电池组的电量之和足够启动电动汽车,该情况下,主控制器410可以确定电池参数和电机参数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反之,当上述判断中存在至少一项为否,例如可能是存在至少一个动力电池组当前未处于低温状态,因此可直接利用温度合适的动力电池组放电以启动电动汽车,而没有必要额外进行加热,也可能是电动汽车中的电机正在运行,从而无法利用电机的储能功能完成上述高频脉冲加热操作,还可能是电动汽车中的两个动力电池组的电量不足以启动电动汽车,因此即使加热动力电池组也没有意义,该情况下,主控制器410可以确定电池参数和电机参数不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
步骤503,控制装置确定加热动力电池组的流程出现错误。
在上述步骤503中,主控制器410在确定电机和电池的状态不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时,可以确定加热动力电池组的流程出现错误,进而可以结束当前的加热控制流程。如此,通过在电机和电池的状态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时才进行加热控制,而在不满足预设的加热条件时则不进行加热控制,可以避免无意义的加热操作,节省控制装置的处理资源。
示例性地,主控制器410在确定加热动力电池组的流程出现错误的情况下,还可以执行一些其它操作。例如,在其它预设的加热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若主控制器410确定存在至少一个动力电池组未处于低温状态,则还可以直接利用该至少一个动力电池组中的一个或多个动力电池组向电机放电,以便直接利用可用的动力电池组快速启动电动汽车,提高启动效率。又例如,在其它预设的加热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如果两个动力电池组的电量之和不足以启动电动汽车,即使将其中一个动力电池组的电量都传给另一个动力电池组,另一个动力电池组的电量也不足以驱动电机,该情况下,主控制器410还可以向驾驶员反馈电量不足的响应消息,以便驾驶员及时为电动汽车充电。又例如,在其它预设的加热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如果存在至少一个储能模组正在运行,通常意味着电动汽车已经启动,而无需再重复启动电动汽车,该情况下,主控制器410还可以向驾驶员反馈储能模组正在工作的响应消息,以便告知驾驶员当前的加热指示存在问题。其中,反馈响应消息的方式可以为语音播报、屏幕显示或短信通知等。如此,通过在不同的加热场景下采用不同的响应方式,不仅能赋予主控制器更智能的控制逻辑,提高电动汽车的智能化程度,还能节省经由人工响应下一步操作所导致的时延。
步骤504,控制装置根据环境温度和目标温度的温度差、预设加热时长和预设的温度差、加热时长与高频脉冲电流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高频脉冲电流。
示例性地,当两个动力电池组的当前温度都低于预设的温度阈值,且两个动力电池组的当前温度不同时,主控制器410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从两个动力电池组中选择目标动力电池组,并将该目标动力电池组的当前温度确定为环境温度。其中,目标动力电池组例如可以是当前温度最高的动力电池组,以便尽快加热到目标温度,从而更快启动电动汽车,或者也可以是电量剩余最多的动力电池组,以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等。反之,当两个动力电池组的当前温度都低于预设的温度阈值,且两个动力电池组的当前温度相同时,主控制器410可以将该相同的当前温度确定为环境温度。
示例性地,主控制器410可以计算环境温度和目标温度的温度差,然后根据该温度差和预设加热时长,查询预设的温度差、加热时长与高频脉冲电流的对应关系,并将查询得到的该温度差和预设加热时长所对应的高频脉冲电流作为目标高频脉冲电流。其中,目标温度、预设加热时长、以及预设的温度差、加热时长与高频脉冲电流的对应关系可以是预配置在主控制器410中的,且还可以支持用户修改,或者也可以是携带在上述加热动力电池组的指令中指示给主控制器410的。例如,一个示例中,目标温度可以预配置为能发挥动力电池组最好性能的温度,例如20℃。一个示例中,预设加热时长可以根据环境温度进行分档设置,且各档预设加热时长还可以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例如在环境温度为-20℃以下时,预设加热时长可以设置为1min,在环境温度为-20℃~-10℃时,预设加热时长可以设置为0.5min,在环境温度为-10℃~0℃时,预设加热时长可以设置为0.3min,如此可通过进一步细化加热流程所需的时长,在实现加热的情况下,尽量提高加热速度。一个示例中,预设的温度差、加热时长与高频脉冲电流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实验验证得到,例如可以是将加热控制***放置在各种环境温度下,并在每种环境温度下控制动力电池组装置中的回路形成不同电流频率和电流大小的高频脉冲电流,并记录每种电流频率和电流大小的高频脉冲电流下将环境温度的动力电池组加热到目标温度所需要的加热时长,最后统计各种环境温度和目标温度的温度差、高频脉冲电流和加热时长的对应关系而得到的。
进一步示例性地,由于高频脉冲电流包含电流频率和电流大小,因此针对于同一温度差和预设加热时长,查询预设的温度差、加热时长与高频脉冲电流的对应关系,可能会获得多个高频脉冲电流,多个高频脉冲电流中的任意两个高频脉冲电流的电流频率和/或电流大小不同。该情况下,主控制器410可以从查询得到的多个高频脉冲电流中选择一个高频脉冲电流作为目标高频脉冲电流,选择的方式可以是随机选取,也可以是选择电流频率最大或电流大小最大的高频脉冲电流以提高加热速度,还可以是选择电流频率中等或电流大小中等的高频脉冲电流以提高加热的稳定性,亦可以是在不会出现析锂现象(析锂现象是指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析出锂离子的现象,锂电池的析锂电流会随着电流频率的升高而增大)的高频脉冲电流中选择电流频率和电流大小最大的高频脉冲电流,以在确保锂电池容量不变的情况下尽量提高加热的速度,等等。
进一步示例性地,在按照上述方式选择一个高频脉冲电流作为目标高频脉冲电流后,主控制器410还可以获取第一储能模组313在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的电流频率下的第一最大电流、第二储能模组323在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的电流频率下的第二最大电流、以及第一储能模组313和第二储能模组323的连接节点(即图4所示意的b12或b22)对应的第三最大电流,若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的电流大小大于第一最大电流、第二最大电流和第三最大电流中的最小值,意味着所选取的目标高频脉冲电流已超过动力电池组装置当前所能支持的最大通流能力。该情况下,主控制器410可以从上述查询得到的多个高频脉冲电流中重新选择一个目标高频脉冲电流,进而再基于重新选择的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的电流频率获取新的第一最大电流和第二最大电流,当重新选择的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的电流大小不大于第三最大电流、新的第一最大电流和第二最大电流中的最小值时,使用该目标高频脉冲电流执行后续计算。反之,则继续重新选择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直至找到电流大小满足要求的目标高频脉冲电流为止。如此,该示例能够选择出一个不超过动力电池组装置的通流能力的目标高频脉冲电流,采用该目标高频脉冲电流加热动力电池组,既能实现低温环境下对动力电池组的有效及快速加热,又能确保动力电池组装置的安全性。
在上述示例中,第一最大电流可以是根据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的电流频率查询第一储能模组对应的电流频率和最大电流的对应关系而得到的,第二最大电流可以是根据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的电流频率查询第二储能模组对应的电流频率和最大电流的对应关系而得到的,第三最大电流则可以是由连接节点处使用的电缆的材料及粗细程度等决定的。上述两个对应关系和第三最大电流可以是在动力电池组装置设置好之后通过实验标定的方式统计并可配置在主控制器410中的,且支持一定的工艺偏差或标定误差。
步骤505,控制装置根据目标高频脉冲电流,控制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中的各个开关模块,以控制第一动力电池组和第二动力电池组交替放电。
在上述步骤505中,主控制器410在确定出目标高频脉冲电流后,可以根据该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给电机控制器430,以便电机控制器430根据该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模组312和第二开关模组322中的各个开关模块的导通和关断,实现第一动力电池组311和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交替放电。示例性地,第一动力电池组311和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交替放电,具体可以是指第一动力电池组311和第二动力电池组321按照周期方式放电,且每个周期内第一动力电池组311和第二动力电池组321均放电一次,例如在一个周期的前一时段,第一动力电池组311放电,第二动力电池组321充电,在该周期的后一时段,第二动力电池组321放电,第一动力电池组311充电,或者,在一个周期的前一时段,第二动力电池组321放电,第一动力电池组311充电,在该周期的后一时段,第一动力电池组311放电,第二动力电池组321充电。其中,任一周期的前一时段的时长和后一时段的时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不作限定。
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储能模组313和第二储能模组323均为电机中的三相绕组时,任一动力电池组都可以通过三相绕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绕组放电,而另一个动力电池组都可以通过三相绕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绕组充电。由于充放电的电流大小会随着绕组数量的增多而增大,因此,主控制器410中还可以预配置有第一电流阈值和第二电流阈值,第一电流阈值示例性地可以是经由实验标定出的三相绕组中的一个绕组所能支持的最大通流电流,第二电流阈值示例性地可以是经由实验标定出的三相绕组中的两个绕组所能支持的最大通流电流之和,第一电流阈值小于第二电流阈值,该情况下,主控制器410在计算出目标高频脉冲电流后,还可以按照如下分支一至分支三中的所满足的一种分支执行对应的加热控制操作:
分支一,如果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的电流大小小于第一电流阈值,意味着两个动力电池组之间只需要通过一个比较小的电流进行充放电,而三相绕组中的一个绕组足以提供该电流。该情形下,为尽量降低加热动力电池组对绕组的寿命影响,主控制器410可以通过电机控制器430控制第一开关模组312和第二开关模组322中的开关模块的导通和关断,使得第一动力电池组311和第二动力电池组321通过所对应的三相绕组中的一个绕组交替放电,该绕组示例性地可以是储能模组中损耗最小的绕组,如此,既能通过一个绕组实现交替放电所需的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的流动,又能通过降低损耗较大的绕组的使用次数以均衡各个绕组的磨损程度,尽量维持电机的使用寿命。
分支二,当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的电流大小不小于第一电流阈值且小于第二电流阈值时,意味着两个动力电池组之间需要通过一个比较中等的电流进行充放电,仅利用三相绕组中的一个绕组不足以提供该电流,但两个绕组足以提供该电流。该情形下,主控制器410可以通过电机控制器430控制第一开关模组312和第二开关模组322中的开关模块的导通和关断,使得第一动力电池组311和第二动力电池组321通过所对应的三相绕组中的两个绕组交替放电,该两个绕组示例性地可以是储能模组中损耗最小的两个绕组,如此,既能通过两个绕组实现交替放电所需的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的流动,又能尽量避免使用损耗较大的绕组,以确保电机能够使用更长时间。
分支三,当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的电流大小不小于第二电流阈值时,意味着两个动力电池组之间需要通过一个比较大的电流进行充放电,仅利用三相绕组中的一个或两个绕组都不足以提供该电流,而只能利用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该情形下,主控制器410可以通过电机控制器430控制第一开关模组312和第二开关模组322中的开关模块的导通和关断,使得第一动力电池组311和第二动力电池组321通过所对应的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交替放电,以便充分利用三个绕组所能支持的最大通流能力,满足当前快速的加热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分支一利用三个绕组实现加热,从而三个绕组中都会存在方向一致的电流,该情况下,如果三个绕组上的电流大小也一致,则储能模组中不会产生q轴电流,如果三个绕组上的电流大小不同,则储能模组中会产生q轴电流。而上述分支二和分支三利用一个或两个绕组实现加热,从而三个绕组中必然存在至少一个绕组不存在电流,该情况下,储能模组中会产生q轴电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参照所需的目标高频脉冲电流,在能够提供该目标高频电流的数量的绕组中选择尽量少的绕组实现加热,既能确保在预设加热时长内将动力电池组的温度加热到目标温度,又能尽量降低绕组的使用频率,维持储能模组的使用寿命。且,不同数量的绕组参与加热,还能对应产生不同大小的高频脉冲电流,如此可扩大动力电池组装置中的脉冲电流的范围。
应理解,上述只是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主控制器410还可以选择一个、两个或三个绕组中的任意一种构成回路,并在该回路中通入高频脉冲电流,以在扩大脉冲电流调节范围的同时,提高加热控制的灵活性。
此外,关于如何控制每个开关模组中开关模块的通断,以实现两个动力电池组通过一个或多个绕组的交替充放电,具体将在如下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介绍,此处先不作说明。
步骤506,控制装置判断动力电池组的当前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目标温度,若是,则执行步骤507,若否,则继续执行步骤505。
步骤507,控制装置停止加热动力电池组。
示例性地,在加热动力电池组的过程中,主控制器410还可以按照周期方式获取每个动力电池组的当前温度,并比较每个动力电池组的当前温度和目标温度,一旦发现某一动力电池组的当前温度大于或等于目标温度,则停止加热动力电池组,并可以利用该最先达到目标温度的动力电池组驱动电机转动,以尽快启动电动汽车。其中,每个动力电池组的当前温度例如可以是电池管理器420主动按照周期方式采集并上报给主控制器410的,也可以是主控制器410按照周期方式指示电池管理器420获取并上报的,具体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只是一种停止加热动力电池组的可能示例。另一个示例中,当上述步骤504中的环境温度对应为目标动力电池组的当前温度,则只有目标动力电池组的当前温度大于或等于目标温度时,主控制器410才停止加热动力电池组,并再停止加热后利用目标动力电池组驱动电机转动,以启动电动汽车。应理解,可能的停止方式还有很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采用上述加热控制方案,通过参照环境温度和目标温度选择合适的目标高频脉冲电流,并参照目标高频脉冲电流选择合适数量的绕组构成回路,能在不超出动力电池组装置的实际通流能力的情况下,尽快实现两个动力电池组之间的交替放电,进而自动实现对动力电池组的加热,该加热逻辑的可控性较好,能在低温环境下有效且快速地加热动力电池组。
为进一步介绍加热控制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下面以第一开关模组312和第二开关模组322均包括三相整流桥,且第一储能模组313和第二储能模组323均包括三相绕组为例,通过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进一步介绍加热动力电池组的具体控制逻辑。
【实施例二】
图6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加热控制***的架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示例中,加热控制***包括控制装置40和动力电池组装置30。其中,动力电池组装置30包括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第一开关模组312、第一储能模组313、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第二开关模组322和第二储能模组323,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阴极与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阴极相连。第一开关模组312包括第一三相整流桥,第二开关模组322包括第二三相整流桥,第一三相整流桥和第二三相整流桥中的整流管为带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模块,如图6所示意的IGBT,IGBT是一种包含并联的二极管和三极管且三极管的导通方向和二极管的导通方向相反的开关模块。第一储能模组313包括第一三相绕组,第一三相绕组中包括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第二储能模组323包括第二三相绕组,第二三相绕组中包括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控制装置40包括主控制器410和与主控制器410连接的电池管理器420和电机控制器430,电池管理器420还连接第一动力电池组311和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电机控制器430还连接第一开关模组312、第一储能模组313、第二开关模组322和第二储能模组323。
进一步示例性地,继续参见图6所示,第一动力电池组311中可以包括串联的动力电池组V01和电阻R1,第二动力电池组321中可以包括串联的动力电池组V02和电阻R2。其中,动力电池组V01的阳极与电阻R1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的第二端作为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阳极,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作为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阴极,动力电池组V02的阳极与电阻R2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2的第二端作为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阳极,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作为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阴极,且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和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可以通过电缆相连,以实现两个动力电池组共阴极。其中,第一动力电池组311中的电阻R1或第二动力电池组321中的电阻R2可用于调节回路中的电流大小,具体地,电阻R1或电阻R2还可以设置为可变电阻,以便增加调节电流大小的灵活性。应理解,在其它示例中,第一动力电池组311中也可以仅包括动力电池组V01而不包括电阻R1,第二动力电池组321中也可以仅包括动力电池组V02而不包括电阻R2,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示例性地,继续参见图6所示,动力电池组装置30中还可以包括电容C1和/或电容C2,电容C1并联在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两端,电容C2并联在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两端。在第一动力电池组311和第二动力电池组321所构成的回路中,当电压由于某些不稳定的因素而降低时,电容C1或电容C2会放电,当电压由于某些不稳定的因素而升高时,电容C1或电容C2会充电,可见,电容C1或电容C2用于维持回路中电压的稳定性,起到保护电路器件的目的。
进一步示例性地,继续参见图6所示,第一开关模组312中可以包括串联的第一开关模块K11和第二开关模块K12、串联的第三开关模块K13和第四开关模块K14、以及串联的第五开关模块K15和第六开关模块K16,第二开关模组322中可以包括串联的第七开关模块K21和第八开关模块K22、串联的第九开关模块K23和第十开关模块K24、以及串联的第十一开关模块K25和第十二开关模块K26。其中,第一开关模块K11相对于第二开关模块K12的非串联节点一端m11、第三开关模块K13相对于第四开关模块K14的非串联节点一端m13和第五开关模块K15相对于第六开关模块K16的非串联节点一端m15连接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阳极,第二开关模块K12相对于第一开关模块K11的非串联节点一端m12、第四开关模块K14相对于第三开关模块K13的非串联节点一端m14和第六开关模块K16相对于第五开关模块K15的非串联节点一端m16连接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阴极,且第一开关模块K11和第二开关模块K12的串联节点a131连接第一三相绕组中绕组U1的第一端(图示标注“1”的端),第三开关模块K13和第四开关模块K14的串联节点a132连接第一三相绕组中绕组V1的第一端,第五开关模块K15和第六开关模块K16的串联节点a133连接第一三相绕组中绕组W1的第一端。相应地,第七开关模块K21相对于第八开关模块K22的非串联节点一端m21、第九开关模块K23相对于第十开关模块K24的非串联节点一端m23和第十一开关模块K25相对于第十二开关模块K26的非串联节点一端m25连接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阳极,第八开关模块K22相对于第七开关模块K21的非串联节点一端m22、第十开关模块K24相对于第九开关模块K23的非串联节点一端m24和第十二开关模块K26相对于第十一开关模块K25的非串联节点一端m26连接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阴极,且第七开关模块K21和第八开关模块K22的串联节点a231连接第二三相绕组中绕组U2的第一端,第九开关模块K23和第十开关模块K24的串联节点a232连接第二三相绕组中绕组V2的第一端,第十一开关模块K25和第十二开关模块K26的串联节点a233连接第二三相绕组中绕组W2的第一端。且,第一三相绕组中绕组U1的第二端(图示标注“2”的端)、绕组V1的第二端和绕组W1的第二端相连后构成第一储能模组313的第二端b12,第二三相绕组中绕组U2的第二端、绕组V2的第二端和绕组W2的第二端相连后构成第二储能模组323的第二端b22,第一储能模组313的第二端b12和第二端相连后构成第二储能模组323的第二端b22通过电缆或继电器实现连接。
采用图6所示意的加热控制***,在加热动力电池组时,主控制器410可以通过电机控制器430控制开关模块K11~K16和开关模块K21~K26的导通或关断,使得动力电池组V01、电阻R1、绕组U1、绕组V1、绕组W1、绕组U2、绕组V2、绕组W2、电阻R2和动力电池组V2中的一个或多个在导通的开关模块的作用下构成回路,进而使得回路在一个周期的前一时段内的电流方向和后一时段内的电流方向不同,以便在回路中产生高频脉冲电流,利用动力电池组V1和动力电池组V2的内阻在高频脉冲电流流过时产生的焦耳热来加热动力电池组V1和动力电池组V2
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主控制器410在通过电机控制器430控制开关模块K11~K16和开关模块K21~K26之前,还可以获取动力电池组装置30对应的加热模式,该加热模式可以为先Buck再Boost模式或先Boost再Buck模式,该加热模式可以是预配置在主控制器410中的,也可以是由用户进行配置的,例如可以是用户携带在加热动力电池组的指令中一起发送给主控制器410的。其中,先Buck再Boost模式是指在一个周期的前一时段内控制回路构成降压电路(即输出电压小于输入电压),在一个周期的后一时段内控制回路构成升压电路(即输出电压大于输入电压),而先Boost再Buck模式则是指在一个周期的前一时段内控制回路构成升压电路,在一个周期的后一时段内控制回路构成降压电路。该情况下,电池管理器420获取到的电池参数中还可以包括每个动力电池组的电压,主控制器410在根据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确定出实现交替放电的绕组数量之后,还可以结合该绕组数量、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电压和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电压的大小关系以及获取到的加热模式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并发送给电机控制器430,以便电机控制器430根据该控制信号控制开关模块K11~K16和开关模块K21~K26,实现在对应的加热模式下按照对应的绕组数量加热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电压和第二动力电池组321。
按照上述实施方式,基于图6所示意的加热控制***,分别介绍不同情况下的具体控制逻辑:
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电压大于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电压的情况下:
一个示例中,如果加热模式为先Buck再Boost模式,则主控制器410生成的控制信号用于:在每个周期的前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每个周期的前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全部的开关模块关断;在每个周期的后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每个周期的后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其中,前一时段的第一子时段可以是指前一时段的导通时段,具体可以由前一时段的时长与前一时段对应的占空比的乘积来表示,前一时段的第二子时段可以是指前一时段的关断时段,具体可以由前一时段的时长与前一时段的第一子时段的差值来表示。相应地,后一时段的第一子时段可以是指后一时段的导通时段,具体可以由后一时段的时长与后一时段对应的占空比的乘积来表示,后一时段的第二子时段可以是指后一时段的关断时段,具体可以由后一时段的时长与后一时段的第一子时段的差值来表示。且,本申请实施例中,前一时段的时长和后一时段的时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前一时段对应的占空比和后一时段对应的占空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不作限定。
在上述示例中,一个或多个可以是一个、两个或三个中的任一个。在上述开关控制逻辑中,前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一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3种可能,导通两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3种可能,导通三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1种可能,因此前一时段的第一子时段内共存在7种开关控制方式。对应的,后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一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一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9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一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两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9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一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三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3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两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一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9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两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两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9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两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三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3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三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一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3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三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两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3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三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三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1种可能,因此后一时段的第一子时段内共存在49种开关控制方式。可见,上述加热控制逻辑共存在不少于7×49=343种开关控制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不少于,源自于后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所导通的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一个或多个与后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所导通的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一个或多个也可能不相同,而至于具体不相同的情况存在多少种可能,可参照上述内容推理得到,本申请对此不再一一列举。
为便于更清晰地理解上述加热控制逻辑,下文示例性地以尽量通过两个三相绕组中的相同数量的绕组进行加热为例,介绍加热控制的具体电路实现。
该示例中,假设一个周期的前一时段为T1,前一时段对应的占空比为D1,一个周期的后一时段为T2,后一时段对应的占空比为D2,则前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表示为D1×T1,前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表示为(1-D1)×T1,后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表示为D2×T2,后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表示为(1-D2)×T2,基于此:
情形一:通过三个绕组进行加热
假设主控制器410根据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确定采用三个绕组进行加热,则图7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通过三个绕组进行加热控制的电路示意图,其中:
图7中(A)示出的是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的电路图,参照图7中(A)所示,在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三极管导通,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关断。该情况下,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分为三路,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1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U1,另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3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V1,再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5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W1,从而储能在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中。之后,电能经过这三个绕组的第二端合为一路后流出,分为三路流至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从而储能在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中。之后,从绕组U2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21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出,从绕组V2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23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出,从绕组W2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25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出,之后均流入动力电池组V02的阳极,并从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流程至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可见,在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通过每个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为动力电池组V02充电,且每个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还进行了储能;
图7中(B)示出的是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的电路图,参照图7中(B)所示,在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全部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都关断。该情况下,由于每个三相绕组中的三相绕组在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已储能,因此当动力电池组V01被隔断后,基于绕组阻碍电流变化的特性,为维持电流的原方向,绕组U1、绕组V1、绕组W1、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会将之前储存的电能放出,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21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23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25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出,之后均流入动力电池组V02的阳极,并从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流出,进而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12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14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16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可见,在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每个三相绕组的三个绕组中储存的电能转移至动力电池组V02,继续为动力电池组V02充电;
图7中(C)示出的是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的电路图,参照图7中(C)所示,在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开关模块K16、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三极管导通,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关断。该情况下,动力电池组V02放出的电能分为三路,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21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U2,另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23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V2,再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25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W2,从而储能在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中。之后,电能经由这三个绕组的第二端合为一路后流出,分为三路流至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从而储能在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中。由于动力电池组V01的电压大于动力电池组V02的电压,因此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及开关模块K15的非串联节点一端的电动势均高于串联节点一端的电动势,从而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流出的电能不会通过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及开关模块K15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向图示上方,而是分别通过开关模块K12中的三极管、开关模块K14中的三极管及开关模块K16中的三极管流入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可见,在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动力电池组V02放出的电能为每个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储能;
图7中(D)示出的是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的电路图,参照图7中(D)所示,在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三极管导通,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关断。该情况下,动力电池组V02放出的电能分为三路,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且,虽然动力电池组V02的电压小于动力电池组V01的电压,但由于绕组U2、绕组V2、绕组W2、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在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已储能,因此,基于绕组阻碍电流变化的特性,绕组U2、绕组V2、绕组W2、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会将之前储存的电能放出,绕组放出的电能结合动力电池组V02放出的电能一起,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11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13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15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动力电池组V01的阳极,并从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流出至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可见,在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动力电池组V02联合每个三相绕组中储存的电能一起为动力电池组V01充电。
由此可知,在一个周期的前一时段T1内,电能从电压高的动力电池组V01流向电压低的动力电池组V02,动力电池组装置30工作在Buck模式,而在一个周期的后一时段T2内,电能从电压低的动力电池组V02流向电压高的动力电池组V01,动力电池组装置30工作在Boost模式。可见,在一个周期内,动力电池组装置30中的电流流向发生改变,从而动力电池组装置30中产生高频脉冲电流,该高频脉冲电流流过动力电池组V01和动力电池组V02时,由于动力电池组V01和动力电池组V02的内阻作用而产生焦耳热,利用该焦耳热能有效加热动力电池组V01和动力电池组V02
情形二:通过两个绕组进行加热
假设主控制器410根据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确定采用两个绕组进行加热,则图8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通过两个绕组进行加热控制的电路示意图,其中:
图8中(A)示出的是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的电路图,参照图8中(A)所示,在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在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选择两个开关模块,导通这两个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例如,按照图8中(A)所示意的,当导通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时,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分为两路,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3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V1,另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5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W1,从而储能在绕组V1和绕组W1中。之后,电能经由绕组V1和绕组W1的第二端合为一路,之后分为三路流至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从而储能在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中。从绕组U2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21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出,从绕组V2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23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出,从绕组W2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25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出,之后均流入动力电池组V02的阳极,并从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流程至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可见,在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通过第一三相绕组中的两个绕组和第二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为动力电池组V02充电,且第一三相绕组中的两个绕组和第二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还进行了储能;
图8中(B)示出的是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的电路图,参照图8中(B)所示,在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全部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都关断。该情况下,由于绕组V1、绕组W1、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在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已储能,因此当动力电池组V01被隔断后,基于绕组阻碍电流变化的特性,绕组V1、绕组W1、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会将之前储存的电能放出,进而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21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23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25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动力电池组V02的阳极,并从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流出,之后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12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14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16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第一三相绕组。可见,在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第一三相绕组的两个绕组和第二三相绕组的三个绕组中储存的电能转移至动力电池组V02,继续为动力电池组V02充电;
图8中(C)示出的是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的电路图,参照图8中(C)所示,在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在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选择两个开关模块,并在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选择两个开关模块,导通这四个开关模块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例如,按照图8中(C)所示意的,当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6、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时,动力电池组V02放出的电能分为两路,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23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V2,另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25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W2,从而储能在绕组V2和绕组W2中。之后,电能经由绕组V2和绕组W2的第二端后流至绕组U1和绕组W1,从而储能在U1和绕组W1中。从绕组U1流出的电能通过开关模块K12中的三极管流出,绕组W1流出的电能通过开关模块K16中的三极管流出,之后一起流入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可见,在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动力电池组V02放出的电能为每个三相绕组中的两个绕组储能;
图8中(D)示出的是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的电路图,参照图8中(D)所示,在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在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选择与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所选的相同的两个开关模块,导通这两个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例如,参照图8中(D)所示意的,当导通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时,动力电池组V02放出的电能分为两路,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V2和绕组W2,之后,结合绕组V2和绕组W2、绕组U1和绕组W1放出的之前所储存的电能,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11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13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15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动力电池组V01的阳极,并从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流出至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可见,在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动力电池组V02联合每个三相绕组的两个绕组中所储存的电能一起为动力电池组V01充电。
由此可知,上述实现方式能尽量通过三相绕组中的两个绕组实现两个动力电池组之间的交替放电,有助于在产生高频脉冲电流以加热动力电池组的同时,降低绕组的使用频率,尽量延长电机的寿命。
应理解,上述图8只是示例性地介绍通过两个绕组进行加热的一种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前一时段T1可以选择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任意两个,即前一时段T1共存在3种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即:开关模块K11和开关模块K13,或者开关模块K11和开关模块K15,或者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后一时段可以选择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任意两个以及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任意两个,即后一时段T2共存在9种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即: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开关模块K21和开关模块K23,或者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开关模块K21和开关模块K25,或者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或者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6、开关模块K21和开关模块K23,或者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6、开关模块K21和开关模块K25,或者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6、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或者开关模块K14、开关模块K16、开关模块K21和开关模块K23,或者开关模块K14、开关模块K16、开关模块K21和开关模块K25,或者开关模块K14、开关模块K16、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如此,在通过两个绕组进行加热的情况下,结合第一时段的3种开关控制方式和第二时段的9种开关控制方式,一个周期内共存在3×9=27种开关控制方式,主控制器410可以随机或者按照某种规则选择这27种开关控制方式中的一种进行两个绕组下的加热控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情形三:通过一个绕组进行加热
假设主控制器410根据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确定采用一个绕组进行加热,则图9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通过一个绕组进行加热控制的电路示意图,其中:
图9中(A)示出的是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的电路图,参照图9中(A)所示,在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在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选择一个开关模块,导通这该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例如,按照图9中(A)所示意的,当导通开关模块K15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时,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15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W1,从而储能在绕组W1中。之后,电能经由绕组W1的第二端后流至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从而储能在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中。进而,从绕组U2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21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出,从绕组V2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23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出,从绕组W2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25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出,之后均流入动力电池组V02的阳极,并从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流程至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可见,在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通过第一三相绕组中的一个绕组和第二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为动力电池组V02充电,且第一三相绕组中的一个绕组和第二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还进行了储能;
图9中(B)示出的是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的电路图,参照图9中(B)所示,在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全部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都关断。该情况下,由于绕组W1、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在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已储能,因此,基于绕组阻碍电流变化的特性,绕组W1、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会将之前储存的电能放出,进而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21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23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25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动力电池组V02的阳极,并从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流出,之后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12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14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16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至第一三相绕组。可见,在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第一三相绕组的一个绕组和第二三相绕组的三个绕组中储存的电能转移至动力电池组V02,继续为动力电池组V02充电;
图9中(C)示出的是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的电路图,参照图9中(C)所示,在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在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选择一个开关模块,并在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选择一个开关模块,导通这两个开关模块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例如,按照图9中(C)所示意的,当导通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21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时,动力电池组V02放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21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U2,从而储能在绕组U2中。之后,电能经由绕组U2的第二端后流至绕组V1,从而储能在绕组V1中。进而,绕组V1流出的电能通过开关模块K14中的三极管流出后流入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可见,在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动力电池组V02放出的电能为每个三相绕组中的一个绕组储能;
图9中(D)示出的是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的电路图,参照图9中(D)所示,在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在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选择与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所选的相同的一个开关模块,导通该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例如,参照图9中(D)所示意的,当导通开关模块K21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时,动力电池组V02放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21流入绕组U2,之后,结合绕组U2和绕组V1所放出的之前储存的电能,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11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13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15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动力电池组V01的阳极,并从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流出至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可见,在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动力电池组V02联合每个三相绕组的一个绕组中储存的电能为动力电池组V01充电。
由此可知,上述实现方式能尽量通过每个三相绕组中的一个绕组实现两个动力电池组之间的交替放电,有助于在产生高频脉冲电流以加热动力电池组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绕组的使用频率,进一步延长电机的寿命。
应理解,上述图9只是示例性地介绍通过两个绕组进行加热的一种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前一时段T1可以选择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任意一个,即前一时段T1共存在3种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即:开关模块K11,或者开关模块K13,或者开关模块K15;后一时段可以选择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任意一个以及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任意一个,即后一时段T2共存在9种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即:开关模块K12和开关模块K21,或者开关模块K12和开关模块K23,或者开关模块K12和开关模块K25,或者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21,或者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23,或者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25,或者开关模块K16和开关模块K21,或者开关模块K16和开关模块K23,或者开关模块K16和开关模块K25。如此,在通过一个绕组进行加热的情况下,结合第一时段的3种开关控制方式和第二时段的9种开关控制方式,一个周期内共存在3×9=27种开关控制方式,主控制器410可以随机或者按照某种规则选择这27种开关控制方式中的一种进行一个绕组下的加热控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情形一至情形三仅仅是以通过尽量控制两个三相绕组中使用同样数量的绕组进行加热为例介绍具体的开关控制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主控制器可以控制两个三相绕组中使用相同或不同数量的绕组进行加热,例如在通过控制第一开关模组中的开关模块K11~K16选中第一三相绕组的三个绕组中的任意多个绕组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第二开关模组中的开关模块K21~K26选中第二三相绕组的三个绕组中的任意多个,如选中第二三相绕组三个绕组中的三个绕组或者两个绕组或者一个绕组。本申请实施例中,全部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共有不少于343种,主控制器可以选择这不少于343种开关控制方式中的任一种执行加热控制,以便采用不同的绕组组合方式进行加热,通过改变绕组合方式的数量,有效提高动力电池组装置中用于加热的高频脉冲电流的可调节范围。应理解,选中不同数量的绕组进行加热的方案可参照上述情形一至情形三的方案直接推导得到,且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列举。
另一个示例中,如果加热模式为先Boost再Buck模式,则主控制器410生成的控制信号用于:在每个周期的前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每个周期的前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每个周期的后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每个周期的后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全部的开关模块关断。换句话说,与先Buck再Boost模式对应的控制方式相比,先Boost再Buck模式的前一时段采用先Buck再Boost模式的后一时段的控制方式,先Boost再Buck模式的后一时段采用先Buck再Boost模式的前一时段的控制方式,具体的控制实现逻辑请直接参照上述图7至图9,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重复赘述。
此外,与先Buck再Boost模式相似的,在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电压大于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电压的情况下,先Buck再Boost模式也存在不少于343种开关控制方式,主控制器可以选择这不少于343种开关控制方式中的任一种执行先Buck再Boost模式下的加热控制,以便采用不同的绕组组合方式进行加热,通过改变绕组合方式的数量,有效提高动力电池组装置中用于加热的高频脉冲电流的可调节范围。
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电压小于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电压的情况下:
一个示例中,如果加热模式为先Boost再Buck模式,则主控制器410生成的控制信号用于:在每个周期的前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每个周期的前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每个周期的后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每个周期的后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全部的开关模块关断。
在上述示例中,一个或多个可以是一个、两个或三个中的任一个。在上述开关控制逻辑中,前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一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一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9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一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两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9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一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三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3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两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一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9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两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两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9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两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三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3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三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一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3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三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两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3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三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三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1种可能,因此前一时段的第一子时段内共存在49种开关控制方式。对应的,后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导通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一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3种可能,导通两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3种可能,导通三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1种可能,因此前一时段的第一子时段内共存在7种开关控制方式。可见,上述加热控制逻辑共存在不少于49×7=343种开关控制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不少于,源自于前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所导通的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一个或多个与前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所导通的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一个或多个也可能不相同,而至于具体不相同的情况存在多少种可能,可参照上述内容推理得到,本申请对此不再一一列举。
为便于更清晰地理解上述加热控制逻辑,下文示例性地以尽量通过两个三相绕组中的相同数量的绕组进行加热为例,介绍加热控制的具体电路实现。
在该示例中,假设前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表示为D1×T1,前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表示为(1-D1)×T1,后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表示为D2×T2,后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表示为(1-D2)×T2,则:
情形一:通过三个绕组进行加热
假设主控制器410根据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确定采用三个绕组进行加热,则图10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通过三个绕组进行加热控制的电路示意图,其中:
图10中(A)示出的是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0中(A)所示,在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开关模块K15、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三极管导通,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关断。该情况下,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分为三路,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1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U1,另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3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V1,再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5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W1,从而储能在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中。之后,电能经过这三个绕组的第二端后流至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从而储能在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中。进而,从绕组U2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22中的三极管流出,从绕组V2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24中的三极管流出,从绕组W2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26中的三极管流出,之后均流入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可见,在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为每个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储能;
图10中(B)示出的是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0中(B)所示,在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三极管导通,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关断。该情况下,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分为三路,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1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U1,另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3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V1,再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5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W1。且,虽然动力电池组V01的电压小于动力电池组V02的电压,但由于绕组U1、绕组V1、绕组W1、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在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已储能,因此,为维持电流的原方向,绕组U1、绕组V1、绕组W1、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会将之前储存的电能放出,绕组放出的电能结合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一起,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21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23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25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动力电池组V02的阳极,并从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流出至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可见,在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动力电池组V01联合每个三相绕组的三个绕组中储存的电能一起为动力电池组V02充电;
图10中(C)示出的是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0中(C)所示,在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三极管导通,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关断。该情况下,动力电池组V02放出的电能分为三路,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21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U2,另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23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V2,再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25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W2,从而储能在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中。之后,电能经由这三个绕组的第二端后流至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从而储能在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中。进而,绕组U1流出的电能通过开关模块K11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出,绕组V1流出的电能通过开关模块K13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出,绕组W1流出的电能通过开关模块K15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出,之后流入动力电池组V01的阳极,通过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流至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可见,在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动力电池组V02放出的电能为动力电池组V01充电,且每个三相绕组的三个绕组中进行了储能;
图10中(D)示出的是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0中(D)所示,在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全部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都关断。该情况下,由于绕组U1、绕组V1、绕组W1、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在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已储能,因此,为维持电流的原方向,绕组U2、绕组V2、绕组W2、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会将之前储存的电能放出,进而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11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13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15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动力电池组V01的阳极,并从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流出,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22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24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26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至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可见,在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每个三相绕组的三个绕组中储存的电能转移至动力电池组V01,继续为动力电池组V01充电。
由此可知,在一个周期的前一时段T1内,电能从电压低的动力电池组V01流向电压高的动力电池组V02,动力电池组装置30工作在Boost模式,而在一个周期的后一时段T2内,电能从电压高的动力电池组V02流向电压低的动力电池组V01,动力电池组装置30工作在Buck模式。可见,在一个周期内,动力电池组装置30中的电流流向发生改变,从而动力电池组装置30中产生高频脉冲电流,该高频脉冲电流流过动力电池组V01和动力电池组V02时,由于动力电池组V01和动力电池组V02的内阻作用而产生焦耳热,利用该焦耳热能有效加热动力电池组V01和动力电池组V02
情形二:通过两个绕组进行加热
假设主控制器410根据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确定采用两个绕组进行加热,则图11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通过两个绕组进行加热控制的电路示意图,其中:
图11中(A)示出的是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1中(A)所示,在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在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选择两个开关模块,在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选择两个开关模块,导通这四个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例如,按照图11中(A)所示意的,当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开关模块K22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时,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分为两路,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1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U1,另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3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V1,从而储能在绕组U1和绕组V1中。之后,电能经过绕组U1和绕组V1的第二端后流至绕组U2和绕组W2,从而储能在绕组U2和绕组W2中。进而,从绕组U2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22中的三极管流出,从绕组W2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26中的三极管流出,之后均流入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可见,在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为每个三相绕组中的两个绕组储能;
图11中(B)示出的是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1中(B)所示,在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在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选择与第一个子时段D1×T1相同的两个开关模块,导通这两个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例如,参照11中(B)所示意的,当导通开关模块K11和开关模块K13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时,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分为两路,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1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U1,另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3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V1。且,虽然动力电池组V01的电压小于动力电池组V02的电压,但由于绕组U1、绕组V1、绕组U2和绕组W2在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已储能,因此,为维持电流的原方向,绕组U1、绕组V1、绕组U2和绕组W2会将之前储存的电能放出,绕组放出的电能结合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一起,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21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23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25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动力电池组V02的阳极,并从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流出至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可见,在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动力电池组V01联合每个三相绕组的两个绕组中所储存的电能一起为动力电池组V02充电;
图11中(C)示出的是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1中(C)所示,在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在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选择两个开关模块,导通这两个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例如,按照图11中(C)所示意的,当导通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时,动力电池组V02放出的电能分为两路,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23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V2,另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25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W2,从而储能在绕组V2和绕组W2中。之后,电能经由绕组V2和绕组W2的第二端后流至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从而储能在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中。进而,绕组U1流出的电能通过开关模块K11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出,绕组V1流出的电能通过开关模块K13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出,绕组W1流出的电能通过开关模块K15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出,之后流入动力电池组V01的阳极,通过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流至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可见,在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动力电池组V02放出的电能通过第二三相绕组中的两个绕组和第一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为动力电池组V01充电,且第二三相绕组中的两个绕组和第一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进行了储能;
图11中(D)示出的是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1中(D)所示,在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关断全部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该情况下,由于绕组U1、绕组V1、绕组W1、绕组V2和绕组W2在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已储能,因此,为维持电流的原方向,绕组V2、绕组W2、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会将之前储存的电能放出,进而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11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13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15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动力电池组V01的阳极,并从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流出,之后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22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24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26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至第二三相绕组。可见,在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第二三相绕组中的两个绕组和第一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所储存的电能转移至动力电池组V01,继续为动力电池组V01充电。
由此可知,上述实现方式能尽量通过每个三相绕组中的两个绕组实现两个动力电池组之间的交替放电,有助于在产生高频脉冲电流以加热动力电池组的同时,降低绕组的使用频率,尽量延长电机的寿命。
应理解,上述图11只是示例性地介绍通过两个绕组进行加热的一种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前一时段T1可以选择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任意两个以及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任意两个,即前一时段T1共存在9种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即: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开关模块K22和开关模块K24,或者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开关模块K22和开关模块K26,或者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或者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5、开关模块K22和开关模块K24,或者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5、开关模块K22和开关模块K26,或者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5、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或者开关模块K13、开关模块K15、开关模块K22和开关模块K24,或者开关模块K13、开关模块K15、开关模块K22和开关模块K26,或者开关模块K13、开关模块K15、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后一时段可以选择导通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任意两个,即后一时段T2共存在3种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即:开关模块K21和开关模块K23,或者开关模块K21和开关模块K25,或者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如此,在通过两个绕组进行加热的情况下,结合第一时段的9种开关控制方式和第二时段的3种开关控制方式,一个周期内共存在9×3=27种开关控制方式,主控制器410可以随机或者按照某种规则选择这27种开关控制方式中的一种进行两个绕组下的加热控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情形三:通过一个绕组进行加热
假设主控制器410根据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确定采用一个绕组进行加热,则图12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通过一个绕组进行加热控制的电路示意图,其中:
图12中(A)示出的是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2中(A)所示,在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在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选择一个开关模块,在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选择对应的一个开关模块,导通这两个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例如,按照图12中(A)所示意的,当导通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24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时,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13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V1,从而储能在绕组V1中。之后,电能经过绕组V1的第二端后流至绕组V2,从而储能在绕组V2中。进而,从绕组V2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24中的三极管流出,之后均流入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可见,在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为每个三相绕组中的一个绕组储能;
图12中(B)示出的是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2中(B)所示,在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在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选择与第一个子时段D1×T1相同的一个开关模块,导通该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例如,参照图12中(B)所示意的,当导通开关模块K13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时,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13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V1。且,绕组V1和绕组V2在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已储能,因此,为维持电流的原方向,绕组V1和绕组V2会将之前储存的电能放出,绕组放出的电能结合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一起,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21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23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25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动力电池组V02的阳极,并从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流出至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可见,在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动力电池组V01联合每个三相绕组的一个绕组中储存的电能一起为动力电池组V02充电;
图12中(C)示出的是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2中(C)所示,在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在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选择一个开关模块,导通该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例如,按照图12中(C)所示意的,当导通开关模块K25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时,动力电池组V02放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25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W2,从而储能在绕组W2中。之后,电能经由绕组W2的第二端后流至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从而储能在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中。进而,绕组U1流出的电能通过开关模块K11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出,绕组V1流出的电能通过开关模块K13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出,绕组W1流出的电能通过开关模块K15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出,之后流入动力电池组V01的阳极,通过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流至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可见,在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动力电池组V02放出的电能通过第二三相绕组中的一个绕组和第一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为动力电池组V01充电,且第二三相绕组中的一个绕组和第一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进行了储能;
图12中(D)示出的是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2中(D)所示,在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关断全部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该情况下,由于绕组W2、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在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已储能,因此,为维持电流的原方向,绕组W2、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会将之前储存的电能放出,进而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11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13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15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动力电池组V01的阳极,并从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流出至第二三相绕组。可见,在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第二三相绕组中的一个绕组和第一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所储存的电能转移至动力电池组V01,继续为动力电池组V01充电。
由此可知,上述实现方式能通过每个三相绕组中的一个绕组实现两个动力电池组之间的交替放电,有助于在产生高频脉冲电流以加热动力电池组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绕组的使用频率,进一步延长电机的寿命。
应理解,上述图12只是示例性地介绍通过一个绕组进行加热的一种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前一时段T1可以选择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任意一个、以及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任意一个,即前一时段T1共存在9种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即:开关模块K11和开关模块K22,或者开关模块K11和开关模块K24,或者开关模块K11和开关模块K26,或者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22,或者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24,或者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26,或者开关模块K15和开关模块K22,或者开关模块K15和开关模块K24,或者开关模块K15和开关模块K26;后一时段可以选择导通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任意一个,即后一时段T2共存在3种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即:开关模块K21,或者开关模块K23,或者开关模块K25。如此,在通过一个绕组进行加热的情况下,结合第一时段的9种开关控制方式和第二时段的3种开关控制方式,一个周期内共存在9×3=27种开关控制方式,主控制器410可以随机或者按照某种规则选择这27种开关控制方式中的一种进行一个绕组下的加热控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情形一至情形三仅仅是以通过尽量控制两个三相绕组中使用同样数量的绕组进行加热为例介绍具体的开关控制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主控制器可以控制两个三相绕组中使用相同或不同数量的绕组进行加热,全部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共有不少于343种,主控制器可以选择这不少于343种开关控制方式中的任一种执行加热控制,以便采用不同的绕组组合方式进行加热,通过改变绕组合方式的数量,有效提高动力电池组装置中用于加热的高频脉冲电流的可调节范围。
另一个示例中,如果加热模式为先Buck再Boost模式,则主控制器410生成的控制信号用于:在每个周期的前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每个周期的前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全部开关模块关断;在每个周期的后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每个周期的后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换句话说,与先Boost再Buck模式对应的控制方式相比,先Buck再Boost模式的前一时段采用先Boost再Buck模式的后一时段的控制方式,先Buck再Boost模式的后一时段采用先Boost再Buck模式的前一时段的控制方式,具体的控制实现逻辑请直接参照上述图10至图12,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重复赘述。
此外,在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电压大于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电压的情况下,与先Boost再Buck模式相似的,先Buck再Boost模式也存在不少于343种开关控制方式,主控制器可以选择这不少于343种开关控制方式中的任一种执行先Buck再Boost模式下的加热控制。
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电压等于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电压的情况下:
在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电压等于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电压的情况下,主控制器410可以按照上述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电压大于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电压的情况执行对应的加热控制逻辑,也可以参照上述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电压小于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电压的情况执行对应的加热控制逻辑,具体不作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二中,通过将两个三相绕组的第二端相连,以及将两个动力电池组的阴极相连,能在两个动力电池组的阴极和两个三相绕组之间构成回路,进而能便于在该回路中生成高频脉冲电流以加热两个动力电池组。
【实施例三】
图13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加热控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示例中,加热控制***包括控制装置40和动力电池组装置30。其中,控制装置40和动力电池组装置30的具体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二,区别在于:实施例二中的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阴极与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阴极相连,而实施例三中的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阳极与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阳极相连。
下面基于图13所示意的加热控制***,分别介绍不同情况下的具体控制逻辑:
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电压大于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电压的情况下:
一个示例中,如果加热模式为先Buck再Boost模式,则主控制器410生成的控制信号用于:在每个周期的前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每个周期的前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全部开关模块关断;在每个周期的后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每个周期的后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
在上述示例中,一个或多个可以是一个、两个或三个中的任一个。在上述开关控制逻辑中,前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一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3种可能,导通两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3种可能,导通三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1种可能,因此前一时段的第一子时段内共存在7种开关控制方式。对应的,后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一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一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9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一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两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9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一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三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3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两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一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9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两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两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9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两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三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3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三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一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3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三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两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3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三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三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1种可能,因此后一时段的第一子时段内共存在49种开关控制方式。可见,上述加热控制逻辑共存在不少于7×49=343种开关控制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不少于,源自于后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所导通的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一个或多个与后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所导通的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一个或多个也可能不相同,而至于具体不相同的情况存在多少种可能,可参照上述内容推理得到,本申请对此不再一一列举。
为便于更清晰地理解上述加热控制逻辑,下文示例性地以尽量通过两个三相绕组中的相同数量的绕组进行加热为例,介绍加热控制的具体电路实现。
在该示例中,假设前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表示为D1×T1,前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表示为(1-D1)×T1,后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表示为D2×T2,后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表示为(1-D2)×T2,则:
情形一:通过三个绕组进行加热
假设主控制器410根据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确定采用三个绕组进行加热,则图14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通过三个绕组进行加热控制的电路示意图,其中:
图14中(A)示出的是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4中(A)所示,在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三极管导通,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关断。该情况下,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流入至动力电池组V02的阳极,之后经过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分为三路,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22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绕组U2,另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24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绕组V2,再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26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绕组W2,从而储能在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中。之后,电能经过这三个绕组的第二端合为一路后流出,分为三路流至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从而储能在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中。之后,从绕组U1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12中的三极管流出,从绕组V1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14中的三极管流出,从绕组W1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16中的三极管流出,之后均流入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可见,在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通过每个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为动力电池组V02充电,且每个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还进行了储能;
图14中(B)示出的是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4中(B)所示,在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全部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都关断。该情况下,由于每个三相绕组中的三相绕组在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已储能,因此当动力电池组V01被隔断后,为维持电流的原方向,每个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会将之前储存的电能放出,进而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11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13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15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出,之后均流入动力电池组V02的阳极,并从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流出,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22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24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26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出至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可见,在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每个三相绕组的三个绕组中储存的电能转移至动力电池组V02,继续为动力电池组V02充电;
图14中(C)示出的是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4中(C)所示,在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开关模块K15、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三极管导通,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关断。该情况下,动力电池组V02放出的电能分为三路,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1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U1,另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3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V1,再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5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W1,从而储能在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中。之后,电能经由这三个绕组的第二端合为一路后流出,分为三路流至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从而储能在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中。之后,绕组U2流出的电能通过开关模块K22中的三极管流出,绕组V2流出的电能通过开关模块K24中的三极管流出,绕组W2流出的电能通过开关模块K26中的三极管流出,之后均流入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可见,在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动力电池组V02放出的电能为每个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储能;
图14中(D)示出的是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4中(D)所示,在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三极管导通,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关断。该情况下,虽然动力电池组V02的电压小于动力电池组V01的电压,但由于绕组U2、绕组V2、绕组W2、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在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已储能,因此,为维持电流的原方向,绕组U2、绕组V2、绕组W2、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会将之前储存的电能放出,绕组放出的电能结合动力电池组V02的阳极放出的电能一起流入至动力电池组V01的阳极。之后,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流出的电能分为三路,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2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至绕组U1,另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4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至绕组V1,再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6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至绕组W1。可见,在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动力电池组V02联合每个三相绕组的三个绕组中储存的电能一起为动力电池组V01充电。
由此可知,在一个周期的前一时段T1内,电能从电压高的动力电池组V01流向电压低的动力电池组V02,动力电池组装置30工作在Buck模式,而在一个周期的后一时段T2内,电能从电压低的动力电池组V02流向电压高的动力电池组V01,动力电池组装置30工作在Boost模式。可见,在一个周期内,动力电池组装置30中的电流流向发生改变,从而动力电池组装置30中产生高频脉冲电流,该高频脉冲电流流过动力电池组V01和动力电池组V02时,由于动力电池组V01和动力电池组V02的内阻作用而产生焦耳热,利用该焦耳热能有效加热动力电池组V01和动力电池组V02
情形二:通过两个绕组进行加热
假设主控制器410根据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确定采用两个绕组进行加热,则图15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通过两个绕组进行加热控制的电路示意图,其中:
图15中(A)示出的是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5中(A)所示,在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在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选择两个开关模块,导通这两个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例如,按照图15中(A)所示意的,当导通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时,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流入至动力电池组V02的阳极,之后经过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分为三路,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22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绕组U2,另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24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绕组V2,再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26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绕组W2,从而储能在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中。之后,电能经过这三个绕组的第二端合为一路后流出,分为两路流至绕组V1和绕组W1,从而储能在绕组V1和绕组W1中。之后,从绕组V1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14中的三极管流出,从绕组W1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16中的三极管流出,之后均流入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可见,在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通过第二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和第一三相绕组中的两个绕组为动力电池组V02充电,且第二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和第一三相绕组中的两个绕组还进行了储能;
图15中(B)示出的是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5中(B)所示,在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全部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都关断。该情况下,由于绕组U2、绕组V2、绕组W2、绕组V1和绕组W1在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已储能,因此当动力电池组V01被隔断后,为维持电流的原方向,绕组U2、绕组V2、绕组W2、绕组V1和绕组W1会将之前储存的电能放出,进而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11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13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15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出,之后均流入动力电池组V02的阳极,并从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流出至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可见,在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第二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和第一三相绕组中的两个绕组中储存的电能转移至动力电池组V02,继续为动力电池组V02充电;
图15中(C)示出的是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5中(C)所示,在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在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选择两个开关模块,以及在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选择两个开关模块,导通这四个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例如,按照图15中(C)所示意的,当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5、开关模块K22和开关模块K24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时,动力电池组V02放出的电能分为两路,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1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U1,另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5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W1,从而储能在绕组U1和绕组W1中。之后,电能经由绕组U1和绕组W1的第二端合为一路后流出,分为两路流至绕组U2和绕组V2,从而储能在绕组U2和绕组V2中。进而,绕组U2流出的电能通过开关模块K22中的三极管流出,绕组V2流出的电能开关模块K24中的三极管流出,之后均流入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可见,在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动力电池组V02放出的电能为每个三相绕组中的两个绕组储能;
图15中(D)示出的是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5中(D)所示,在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在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选择与第一个子时段D2×T2相同的两个开关模块,导通这两个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例如,按照图15中(D)所示意的,当导通开关模块K22和开关模块K24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时,虽然动力电池组V02的电压小于动力电池组V01的电压,但由于绕组U2、绕组V2、绕组U1和绕组W1在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已储能,因此,为维持电流的原方向,绕组U2、绕组V2、绕组U1和绕组W1会将之前储存的电能放出,绕组放出的电能结合动力电池组V02的阳极放出的电能一起流入至动力电池组V01的阳极。之后,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流出的电能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12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14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16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至第一三相绕组。可见,在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动力电池组V02联合每个三相绕组的两个绕组中储存的电能一起为动力电池组V01充电。
由此可知,上述实现方式能尽量通过三相绕组中的两个绕组实现两个动力电池组之间的交替放电,有助于在产生高频脉冲电流以加热动力电池组的同时,降低绕组的使用频率,尽量延长电机的寿命。
应理解,上述图15只是示例性地介绍通过两个绕组进行加热的一种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前一时段T1可以选择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任意两个,即前一时段T1共存在3种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即:开关模块K12和开关模块K14,或者开关模块K12和开关模块K16,或者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后一时段可以选择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任意两个以及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任意两个,即后一时段T2共存在9种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即: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开关模块K22和开关模块K24,或者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开关模块K22和开关模块K26,或者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或者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5、开关模块K22和开关模块K24,或者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5、开关模块K22和开关模块K26,或者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5、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或者开关模块K13、开关模块K15、开关模块K22和开关模块K24,或者开关模块K13、开关模块K15、开关模块K22和开关模块K26,或者开关模块K13、开关模块K15、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如此,在通过两个绕组进行加热的情况下,结合第一时段的3种开关控制方式和第二时段的9种开关控制方式,一个周期内共存在3×9=27种开关控制方式,主控制器410可以随机或者按照某种规则选择这27种开关控制方式中的一种进行两个绕组下的加热控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情形三:通过一个绕组进行加热
假设主控制器410根据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确定采用一个绕组进行加热,则图16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通过一个绕组进行加热控制的电路示意图,其中:
图16中(A)示出的是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6中(A)所示,在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在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选择一个开关模块,导通该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例如,按照图16中(A)所示意的,当导通开关模块K14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时,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流入至动力电池组V02的阳极,之后经过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分为三路,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22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绕组U2,另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24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绕组V2,再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26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绕组W2,从而储能在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中。之后,电能经过这三个绕组的第二端合为一路后流出至绕组V1,从而储能在绕组V1中。之后,从绕组V1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14中的三极管流出至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可见,在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通过第二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和第一三相绕组中的一个绕组为动力电池组V02充电,且第二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和第一三相绕组中的一个绕组还进行了储能;
图16中(B)示出的是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6中(B)所示,在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全部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都关断。该情况下,由于绕组U2、绕组V2、绕组W2和绕组V1在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已储能,因此当动力电池组V01被隔断后,为维持电流的原方向,绕组U2、绕组V2、绕组W2和绕组V1会将之前储存的电能放出,进而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11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13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15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出,之后均流入动力电池组V02的阳极,并从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流出至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可见,在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第二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和第一三相绕组中的一个绕组中储存的电能转移至动力电池组V02,继续为动力电池组V02充电;
图16中(C)示出的是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6中(C)所示,在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在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选择一个开关模块,以及在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选择一个开关模块,导通这两个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例如,按照图16中(C)所示意的,当导通开关模块K11和开关模块K22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时,动力电池组V02放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11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U1,从而储能在绕组U1中。之后,绕组U1流出的电能流至绕组U2,从而储能在绕组U2中。进而,绕组U2流出的电能通过开关模块K22中的三极管流出,之后流入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可见,在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动力电池组V02放出的电能为每个三相绕组中的一个绕组储能;
图16中(D)示出的是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6中(D)所示,在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在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选择与第一个子时段D2×T2相同的一个开关模块,导通该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例如,按照图16中(D)所示意的,当导通开关模块K22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时,虽然动力电池组V02的电压小于动力电池组V01的电压,但由于绕组U2和绕组U1在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已储能,因此,为维持电流的原方向,绕组U2和绕组U1会将之前储存的电能放出,绕组放出的电能结合动力电池组V02的阳极放出的电能一起流入至动力电池组V01的阳极。之后,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流出的电能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12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14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16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至第一三相绕组。可见,在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动力电池组V02联合每个三相绕组的一个绕组中储存的电能一起为动力电池组V01充电。
由此可知,上述实现方式能尽量通过每个三相绕组中的一个绕组实现两个动力电池组之间的交替放电,有助于在产生高频脉冲电流以加热动力电池组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绕组的使用频率,进一步延长电机的寿命。
应理解,上述图16只是示例性地介绍通过一个绕组进行加热的一种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前一时段T1可以选择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任意一个,即前一时段T1共存在3种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即:开关模块K12,或者开关模块K14,或者开关模块K16;后一时段可以选择导通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任意一个以及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任意一个,即后一时段T2共存在9种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即:开关模块K11和开关模块K22,或者开关模块K11和开关模块K24,或者开关模块K11和开关模块K26,或者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22,或者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24,或者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26,或者开关模块K15和开关模块K22,或者开关模块K15和开关模块K24,或者开关模块K15和开关模块K26。如此,在通过一个绕组进行加热的情况下,结合第一时段的3种开关控制方式和第二时段的9种开关控制方式,一个周期内共存在3×9=27种开关控制方式,主控制器410可以随机或者按照某种规则选择这27种开关控制方式中的一种进行一个绕组下的加热控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情形一至情形三仅仅是以通过尽量控制两个三相绕组中使用同样数量的绕组进行加热为例介绍具体的开关控制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主控制器可以控制两个三相绕组中使用相同或不同数量的绕组进行加热,全部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共有不少于343种,主控制器可以选择这不少于343种开关控制方式中的任一种执行加热控制,以便采用不同的绕组组合方式进行加热,通过改变绕组合方式的数量,有效提高动力电池组装置中用于加热的高频脉冲电流的可调节范围。
另一个示例中,如果加热模式为先Boost再Buck模式,则主控制器410生成的控制信号用于:在每个周期的前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开关模块K11、开关模块K13和开关模块K15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每个周期的前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每个周期的后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每个周期的后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全部开关模块关断。换句话说,与先Buck再Boost模式对应的控制方式相比,先Boost再Buck模式的前一时段采用先Buck再Boost模式的后一时段的控制方式,先Boost再Buck模式的后一时段采用先Buck再Boost模式的前一时段的控制方式,具体的控制实现逻辑请直接参照上述图14至图16,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重复赘述。
此外,在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电压大于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电压的情况下,与先Buck再Boost模式相似的,先Boost再Buck模式也存在不少于343种开关控制方式,主控制器可以选择这不少于343种开关控制方式中的任一种执行先Buck再Boost模式下的加热控制,以采用不同的绕组组合方式进行加热,通过改变绕组合方式的数量,有效提高动力电池组装置中用于加热的高频脉冲电流的可调节范围。
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电压小于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电压的情况下:
一个示例中,如果加热模式为先Boost再Buck模式,则主控制器410生成的控制信号用于:在每个周期的前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每个周期的前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每个周期的后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每个周期的后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全部的开关模块关断。
在上述示例中,一个或多个可以是一个、两个或三个中的任一个。在上述开关控制逻辑中,前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一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一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9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一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两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9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一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三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3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两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一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9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两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两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9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两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三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3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三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一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3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三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两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3种可能,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三个开关模块且导通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三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1种可能,因此前一时段的第一子时段内共存在49种开关控制方式。对应的,后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导通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一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3种可能,导通两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3种可能,导通三个开关模块的情况存在1种可能,因此前一时段的第一子时段内共存在7种开关控制方式。可见,上述加热控制逻辑共存在不少于49×7=343种开关控制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不少于,源自于前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所导通的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一个或多个与前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所导通的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一个或多个也可能不相同,而至于具体不相同的情况存在多少种可能,可参照上述内容推理得到,本申请对此不再一一列举。
为便于更清晰地理解上述加热控制逻辑,下文示例性地以尽量通过两个三相绕组中的相同数量的绕组进行加热为例,介绍加热控制的具体电路实现。
在该示例中,假设前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表示为D1×T1,前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表示为(1-D1)×T1,后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表示为D2×T2,后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表示为(1-D2)×T2,则:
情形一:通过三个绕组进行加热
假设主控制器410根据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确定采用三个绕组进行加热,则图17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通过三个绕组进行加热控制的电路示意图,其中:
图17中(A)示出的是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7中(A)所示,在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开关模块K16、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三极管导通,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关断。该情况下,动力电池组V01的阳极放出的电能分为三路,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21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U2,另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23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V2,再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25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W2,从而储能在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中。之后,电能经过这三个绕组的第二端合为一路后,进而分为三路流至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从而储能在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中。进而,从绕组U1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12中的三极管流出,从绕组V1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14中的三极管流出,从绕组W1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16中的三极管流出,之后均流入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可见,在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为每个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储能;
图17中(B)示出的是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7中(B)所示,在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三极管导通,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关断。该情况下,虽然动力电池组V01的电压小于动力电池组V02的电压,但由于绕组U1、绕组V1、绕组W1、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在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已储能,因此,为维持电流的原方向,绕组U1、绕组V1、绕组W1、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会将之前储存的电能放出,绕组放出的电能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12中的三极管、开关模块K14中的三极管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三极管流入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进而结合动力电池组V01的阳极放出的电能一起流出至动力电池组V02的阳极。之后,从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流出的电能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22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24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26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可见,在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动力电池组V01联合每个三相绕组的三个绕组中储存的电能一起为动力电池组V02充电;
图17中(C)示出的是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7中(C)所示,在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三极管导通,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关断。该情况下,动力电池组V02的阳极放出的电能流入至动力电池组V01的阳极,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流出的电能分为三路,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2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绕组U1,另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4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绕组V1,再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6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绕组W1,从而储能在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中。之后,电能经由这三个绕组的第二端合为一路后,分为三路分别流至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从而储能在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中。进而,绕组U2流出的电能通过开关模块K22的三极管流出,绕组V2流出的电能通过开关模块K24的三极管流出,绕组W2流出的电能通过开关模块K26的三极管流出,之后流入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可见,在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动力电池组V02放出的电能为动力电池组V01充电,且每个三相绕组的三个绕组中进行了储能;
图17中(D)示出的是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7中(D)所示,在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全部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都关断。该情况下,由于绕组U1、绕组V1、绕组W1、绕组U2、绕组V2和绕组W2在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已储能,因此,为维持电流的原方向,绕组U2、绕组V2、绕组W2、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会将之前储存的电能放出,进而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21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23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25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动力电池组V01的阳极,并从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流出,之后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12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14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16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至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可见,在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每个三相绕组的三个绕组中储存的电能转移至动力电池组V01,继续为动力电池组V01充电。
由此可知,在一个周期的前一时段T1内,电能从电压低的动力电池组V01流向电压高的动力电池组V02,动力电池组装置30工作在Boost模式,而在一个周期的后一时段T2内,电能从电压高的动力电池组V02流向电压低的动力电池组V01,动力电池组装置30工作在Buck模式。可见,在一个周期内,动力电池组装置30中的电流流向发生改变,从而动力电池组装置30中产生高频脉冲电流,该高频脉冲电流流过动力电池组V01和动力电池组V02时,由于动力电池组V01和动力电池组V02的内阻作用而产生焦耳热,利用该焦耳热能有效加热动力电池组V01和动力电池组V02
情形二:通过两个绕组进行加热
假设主控制器410根据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确定采用两个绕组进行加热,则图18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通过两个绕组进行加热控制的电路示意图,其中:
图18中(A)示出的是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8中(A)所示,在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在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选择两个开关模块,在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选择两个开关模块,导通这四个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例如,按照图18中(A)所示意的,当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开关模块K21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时,动力电池组V01的阳极放出的电能分为两路,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21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U2,另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25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W2,从而储能在绕组U2和绕组W2中。之后,电能经过绕组U2和绕组W2的第二端合为一路后,进而分为两路流至绕组U1和绕组V1,从而储能在绕组U1和绕组V1中。进而,从绕组U1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12中的三极管流出,从绕组V1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14中的三极管流出,之后均流入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可见,在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为每个三相绕组中的两个绕组储能;
图18中(B)示出的是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8中(B)所示,在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在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选择与第一个子时段D1×T1相同的两个开关模块,导通这两个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例如,参照18中(B)所示意的,当导通开关模块K12和开关模块K14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时,虽然动力电池组V01的电压小于动力电池组V02的电压,但由于绕组U1、绕组V1、绕组U2和绕组W2在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已储能,因此,为维持电流的原方向,绕组U1、绕组V1、绕组U2和绕组W2会将之前储存的电能放出,绕组放出的电能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12中的三极管和开关模块K14中的三极管流入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进而结合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一起流出至动力电池组V02的阳极。之后,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流出的电能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22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24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26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至第二三相绕组。可见,在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动力电池组V01联合每个三相绕组的两个绕组中储存的电能一起为动力电池组V02充电;
图18中(C)示出的是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8中(C)所示,在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在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选择两个开关模块,导通这两个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例如,按照图18中(C)所示意的,当导通开关模块K22和开关模块K24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时,动力电池组V02的阳极放出的电能流入至动力电池组V01的阳极,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流出的电能分为三路,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2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绕组U1,另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4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绕组V1,再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6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绕组W1,从而储能在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中。之后,电能经由这三个绕组的第二端合为一路后,分为两路分别流至绕组U2和绕组V2,从而储能在绕组U2和绕组V2中。进而,绕组U2流出的电能通过开关模块K22的三极管流出,绕组V2流出的电能通过开关模块K24的三极管流出,之后流入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可见,在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动力电池组V02放出的电能为动力电池组V01充电,且第一三相绕组的三个绕组和第二三相绕组的两个绕组中进行了储能;
图18中(D)示出的是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8中(D)所示,在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关断全部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该情况下,由于绕组U1、绕组V1、绕组W1、绕组U2和绕组V2在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已储能,因此,为维持电流的原方向,绕组U1、绕组V1、绕组W1、绕组U2和绕组V2会将之前储存的电能放出,进而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21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23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25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动力电池组V01的阳极,并从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流出,之后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12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14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16中的反并联二极管至第一三相绕组。可见,在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第一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和第二三相绕组中的两个绕组所储存的电能转移至动力电池组V01,继续为动力电池组V01充电。
由此可知,上述实现方式能尽量通过每个三相绕组中的两个绕组实现两个动力电池组之间的交替放电,有助于在产生高频脉冲电流以加热动力电池组的同时,降低绕组的使用频率,尽量延长电机的寿命。
应理解,上述图18只是示例性地介绍通过两个绕组进行加热的一种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前一时段T1可以选择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任意两个以及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任意两个,即前一时段T1共存在9种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即: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开关模块K21和开关模块K23,或者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开关模块K21和开关模块K25,或者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或者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6、开关模块K21和开关模块K23,或者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6、开关模块K21和开关模块K25,或者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6、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或者开关模块K14、开关模块K16、开关模块K21和开关模块K23,或者开关模块K14、开关模块K16、开关模块K21和开关模块K25,或者开关模块K14、开关模块K16、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后一时段可以选择导通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任意两个,即后一时段T2共存在3种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即:开关模块K22和开关模块K24,或者开关模块K22和开关模块K26,或者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如此,在通过两个绕组进行加热的情况下,结合第一时段的9种开关控制方式和第二时段的3种开关控制方式,一个周期内共存在9×3=27种开关控制方式,主控制器410可以随机或者按照某种规则选择这27种开关控制方式中的一种进行两个绕组下的加热控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情形三:通过一个绕组进行加热
假设主控制器410根据目标高频脉冲电流确定采用一个绕组进行加热,则图19示例性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通过一个绕组进行加热控制的电路示意图,其中:
图19中(A)示出的是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9中(A)所示,在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在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选择一个开关模块,在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选择一个开关模块,导通这两个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例如,按照图19中(A)所示意的,当导通开关模块K12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时,动力电池组V01的阳极放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25中的三极管流入绕组W2,从而储能在绕组W2中。之后,电能经过绕组W2的第二端后流至绕组U1,从而储能在绕组U1中。进而,从绕组U1中流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12中的三极管流出后,流入至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可见,在前一时段T1的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为每个三相绕组中的一个绕组储能;
图19中(B)示出的是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9中(B)所示,在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在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选择与第一个子时段D1×T1相同的一个开关模块,导通该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例如,参照19中(B)所示意的,当导通开关模块K12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时,虽然动力电池组V01的电压小于动力电池组V02的电压,但由于绕组W2和绕组U1在第一个子时段D1×T1内已储能,因此,为维持电流的原方向,绕组W2和绕组U1会将之前储存的电能放出,绕组放出的电能经由开关模块K12中的三极管流入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进而结合动力电池组V01放出的电能一起流出至动力电池组V02的阳极。之后,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流出的电能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22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24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26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至第二三相绕组。可见,在前一时段T1的第二个子时段(1-D1)×T1内,动力电池组V01联合每个三相绕组的一个绕组中储存的电能一起为动力电池组V02充电;
图19中(C)示出的是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9中(C)所示,在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在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选择一个开关模块,导通该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例如,按照图19中(C)所示意的,当导通开关模块K24中的三极管,并关断其它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时,动力电池组V02的阳极放出的电能流入至动力电池组V01的阳极,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流出的电能分为三路,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2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绕组U1,另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4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绕组V1,再一路经由开关模块K16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绕组W1,从而储能在绕组U1、绕组V1和绕组W1中。之后,电能经由这三个绕组的第二端合为一路后,流至绕组V2,从而储能在绕组V2中。进而,绕组V2流出的电能通过开关模块K24的三极管流出后流入动力电池组V02的阴极。可见,在后一时段T2的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动力电池组V02放出的电能通过第一三相绕组的三个绕组和第二三相绕组的一个绕组为动力电池组V01充电,且第一三相绕组的三个绕组和第二三相绕组的一个绕组中进行了储能;
图19中(D)示出的是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的电路图,参照图19中(D)所示,在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关断全部开关模块中的三极管。该情况下,由于绕组U1、绕组V1、绕组W1和绕组V2在第一个子时段D2×T2内已储能,因此,为维持电流的原方向,绕组U1、绕组V1、绕组W1和绕组V2会将之前储存的电能放出,进而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21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23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25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动力电池组V01的阳极,并从动力电池组V01的阴极流出,之后分别经由开关模块K12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开关模块K14中的反并联二极管和开关模块K16中的反并联二极管流入至第一三相绕组。可见,在后一时段T2的第二个子时段(1-D2)×T2内,第一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和第二三相绕组中的一个绕组所储存的电能转移至动力电池组V01,继续为动力电池组V01充电。
由此可知,上述实现方式能通过每个三相绕组中的一个绕组实现两个动力电池组之间的交替放电,有助于在产生高频脉冲电流以加热动力电池组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绕组的使用频率,进一步延长电机的寿命。
应理解,上述图19只是示例性地介绍通过一个绕组进行加热的一种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前一时段T1可以选择导通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任意一个以及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任意一个,即前一时段T1共存在9种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即:开关模块K12和开关模块K21,或者开关模块K12和开关模块K23,或者开关模块K12和开关模块K25,或者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21,或者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23,或者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25,或者开关模块K16和开关模块K21,或者开关模块K16和开关模块K23,或者开关模块K16和开关模块K25;后一时段可以选择导通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任意一个,即后一时段T2共存在3种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即:开关模块K22,或者开关模块K24,或者开关模块K26。如此,在通过一个绕组进行加热的情况下,结合第一时段的9种开关控制方式和第二时段的3种开关控制方式,一个周期内共存在9×3=27种开关控制方式,主控制器410可以随机或者按照某种规则选择这27种开关控制方式中的一种进行一个绕组下的加热控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情形一至情形三仅仅是以通过尽量控制两个三相绕组中使用同样数量的绕组进行加热为例介绍具体的开关控制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主控制器可以控制两个三相绕组中使用相同或不同数量的绕组进行加热,全部可能的开关控制方式共有不少于343种,主控制器可以选择这不少于343种开关控制方式中的任一种执行加热控制。
另一个示例中,如果加热模式为先Buck再Boost模式,则主控制器410生成的控制信号用于:在每个周期的前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开关模块K22、开关模块K24和开关模块K26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每个周期的前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全部开关模块关断;在每个周期的后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开关模块K21、开关模块K23和开关模块K25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在每个周期的后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开关模块K12、开关模块K14和开关模块K16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换句话说,与先Boost再Buck模式对应的控制方式相比,先Buck再Boost模式的前一时段采用先Boost再Buck模式的后一时段的控制方式,先Buck再Boost模式的后一时段采用先Boost再Buck模式的前一时段的控制方式,具体的控制实现逻辑请直接参照上述图17至图19,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重复赘述。
此外,在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电压大于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电压的情况下,与先Boost再Buck模式相似的,先Buck再Boost模式也存在不少于343种开关控制方式,主控制器可以选择这不少于343种开关控制方式中的任一种执行先Buck再Boost模式下的加热控制。
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电压等于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电压的情况下:
在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电压等于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电压的情况下,主控制器410可以按照上述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电压大于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电压的情况执行对应的加热控制逻辑,也可以参照上述第一动力电池组311的电压小于第二动力电池组321的电压的情况执行对应的加热控制逻辑,具体不作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三中,通过将两个三相绕组的第二端相连,以及将两个动力电池组的阳极相连,能在两个动力电池组的阳极和两个三相绕组之间构成回路,进而能便于在该回路中生成高频脉冲电流以加热两个动力电池组。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只是以IGBT作为开关模块为例进行介绍,在实际操作中,开关模块也可以选择其它带有反并联二极管的模块,相应地控制逻辑可直接参照上述内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加热控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实现如上述控制装置所执行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该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实现如上述控制装置所执行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如上述控制装置所执行的方法。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两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分布式***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池单元和第二电池单元;
所述第一电池单元包括第一动力电池组、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一储能模组,所述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一直流端连接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阳极,所述第一开关模组的第二直流端连接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阴极,所述第一开关模组的交流端连接所述第一储能模组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电池单元包括第二动力电池组、第二开关模组和第二储能模组,所述第二开关模组的第一直流端连接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阳极,所述第二开关模组的第二直流端连接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阴极,所述第二开关模组的交流端连接所述第二储能模组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储能模组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储能模组的第二端相连;
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阳极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阳极相连,或者,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阴极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阴极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储能模组包括第一三相绕组,所述第一三相绕组中三个绕组的第二端相连后构成所述第一储能模组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储能模组包括第二三相绕组,所述第二三相绕组中三个绕组的第二端相连后构成所述第二储能模组的第二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模组包括第一三相整流桥;
所述第一三相绕组中三个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相整流桥的三个交流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关模组包括第二三相整流桥;
所述第二三相绕组中三个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相整流桥的三个交流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相绕组和所述第二三相绕组满足如下条件中的一项:
所述第一三相绕组和所述第二三相绕组为两个三相电机;
所述第一三相绕组和所述第二三相绕组属于一个六相电机;
或者,
所述第一三相绕组和所述第二三相绕组属于一个具有两套独立的三相绕组的电机。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相整流桥和/或所述第二三相整流桥中的整流管为带反并联二极管的开关模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第五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串联,所述第三开关模块和所述第四开关模块串联,所述第五开关模块和所述第六开关模块串联,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非串联节点一端、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相对于所述第四开关模块的非串联节点一端和所述第五开关模块相对于所述第六开关模块的非串联节点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阳极,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非串联节点一端、所述第四开关模块相对于所述第三开关模块的非串联节点一端和所述第六开关模块相对于所述第五开关模块的非串联节点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阴极,且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串联节点、所述第三开关模块和所述第四开关模块的串联节点、所述第五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的串联节点连接所述第一三相绕组中三个绕组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开关模组包括第七开关模块、第八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第十一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七开关模块和所述第八开关模块串联,所述第七开关模块相对于所述第八开关模块的非串联节点一端、所述第九开关模块相对于所述第十开关模块的非串联节点一端和所述第十一开关模块相对于所述第十二开关模块的非串联节点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阳极,所述第八开关模块相对于所述第七开关模块的非串联节点一端、所述第十开关模块相对于所述第九开关模块的非串联节点一端和所述第十二开关模块相对于所述第十一开关模块的非串联节点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阴极,且所述第七开关模块和所述第八开关模块的串联节点、所述第九开关模块和所述第十开关模块的串联节点、所述第十一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的串联节点连接所述第二三相绕组中三个绕组的第一端。
7.一种加热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组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
通过控制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控制第一动力电池组和第二动力电池组交替放电,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组放出的电量为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组充电,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组放出的电量为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组充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其特征在于,第一储能模组和第二储能模组包括电机,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主控制器、电池管理器和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池管理器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组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组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所述第一开关模组、所述第二开关模组、所述第一储能模组和所述第二储能模组连接;
所述电池管理器,用于获取每个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和当前温度;
所述电机控制器,用于获取每个储能模组的工作状态;
所述主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确定各个动力电池组的电量之和足以启动电动汽车,根据所述每个动力电池组的当前温度确定所述每个动力电池组处于低温状态,根据所述每个储能模组的工作状态确定所述每个储能模组未工作后,生成控制信号并发送给所述电机控制器;
所述电机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通过控制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中的各个开关模块的导通和关断,控制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组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组交替放电。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具体用于:
根据环境温度和目标温度的温度差、预设加热时长、以及预设的温度差、加热时长和高频脉冲电流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高频脉冲电流;
当所述目标高频脉冲电流小于第一电流阈值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控制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组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组通过所对应的三相绕组中的一个绕组交替放电;
当所述目标高频脉冲电流不小于所述第一电流阈值且小于第二电流阈值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控制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组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组通过所对应的三相绕组中的两个绕组交替放电;
当所述目标高频脉冲电流不小于所述第二电流阈值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组和第二开关模组,控制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组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组通过所对应的三相绕组中的三个绕组交替放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设的温度差、加热时长和高频脉冲电流的对应关系中所述温度差和预设加热时长对应多个高频脉冲电流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
从所述多个高频脉冲电流中选择所述目标高频脉冲电流;
获取所述第一三相绕组在所述目标高频脉冲电流对应的频率下的第一最大电流、所述第二三相绕组在所述目标高频脉冲电流对应的频率下的第二最大电流、以及所述第一三相绕组和所述第二三相绕组的连接节点对应的第三最大电流;
若所述目标高频脉冲电流大于所述第一最大电流、所述第二最大电流和所述第三最大电流中的最小值,则从所述多个高频脉冲电流中重新选择所述目标高频脉冲电流。
11.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其特征在于,一个交替周期包括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所述第一时段位于所述第二时段之后,或者,所述第一时段位于所述第二时段之前;
在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阴极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阴极相连,且所述第一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第五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模组包括第七开关模块、第八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第十一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的情况下:
若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则所述控制装置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三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五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所述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
在所述第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十二开关模块关断;
在所述第二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四开关模块和所述第六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所述第七开关模块、所述第九开关模块和所述第十一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所述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
在所述第二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所述第七开关模块、所述第九开关模块和所述第十一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所述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
12.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其特征在于,一个交替周期包括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所述第一时段位于所述第二时段之后,或者,所述第一时段位于所述第二时段之前;
在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阴极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阴极相连,且所述第一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第五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模组包括第七开关模块、第八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第十一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的情况下:
若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则所述控制装置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三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五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所述第八开关模块、所述第十开关模块和所述第十二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所述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
在所述第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三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五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所述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
在所述第二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所述第七开关模块、所述第九开关模块和所述第十一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所述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
在所述第二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十二开关模块关断。
13.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其特征在于,一个交替周期包括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所述第一时段位于所述第二时段之后,或者,所述第一时段位于所述第二时段之前;
在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阳极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阳极相连,且所述第一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第五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模组包括第七开关模块、第八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第十一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的情况下:
若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则所述控制装置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四开关模块和所述第六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所述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
在所述第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十二开关模块关断;
在所述第二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三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五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所述第八开关模块、所述第十开关模块和所述第十二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所述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
在所述第二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所述第八开关模块、所述第十开关模块和所述第十二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所述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
14.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其特征在于,一个交替周期包括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所述第一时段位于所述第二时段之后,或者,所述第一时段位于所述第二时段之前;
在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组的阳极和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组的阳极相连,且所述第一开关模组包括第一开关模块、第二开关模块、第三开关模块、第四开关模块、第五开关模块和第六开关模块,所述第二开关模组包括第七开关模块、第八开关模块、第九开关模块、第十开关模块、第十一开关模块和第十二开关模块的情况下:
若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则所述控制装置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四开关模块和所述第六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所述第七开关模块、所述第九开关模块和所述第十一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所述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
在所述第一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四开关模块和所述第六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所述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
在所述第二时段的第一个子时段内,控制所述第八开关模块、所述第十开关模块和所述第十二开关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导通,并控制除所述导通的开关模块以外的其它开关模块关断;
在所述第二时段的第二个子时段内,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十二开关模块关断。
15.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控制***。
CN202210147654.1A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加热控制***及电动汽车 Active CN1145371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7654.1A CN114537164B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加热控制***及电动汽车
CN202310087465.4A CN116080422A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加热控制***及电动汽车
PCT/CN2022/115792 WO2023155413A1 (zh) 2022-02-17 2022-08-30 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加热控制***及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7654.1A CN114537164B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加热控制***及电动汽车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87465.4A Division CN116080422A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加热控制***及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37164A CN114537164A (zh) 2022-05-27
CN114537164B true CN114537164B (zh) 2023-02-03

Family

ID=8167574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87465.4A Pending CN116080422A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加热控制***及电动汽车
CN202210147654.1A Active CN114537164B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加热控制***及电动汽车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87465.4A Pending CN116080422A (zh) 2022-02-17 2022-02-17 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加热控制***及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6080422A (zh)
WO (1) WO20231554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80422A (zh) * 2022-02-17 2023-05-09 华为电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加热控制***及电动汽车
CN115097337A (zh) * 2022-05-31 2022-09-23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自加热模式下荷电状态估算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5123027A (zh) * 2022-06-09 2022-09-3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脉冲加热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46863A2 (en) * 2007-05-07 2010-01-2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of operating propulsion system
CN102470760A (zh) * 2009-07-08 2012-05-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升温控制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车辆以及二次电池升温控制方法
DE102013208324A1 (de) * 2013-05-07 2014-11-13 Robert Bosch Gmbh Energiespeicher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Energiespeichervorrichtung
CN110970672A (zh) * 2019-06-24 2020-04-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加热***的控制***和方法、电池组加热管理***
WO2020125771A1 (zh) * 2018-12-21 2020-06-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控制电路、充放电方法、加热方法及车辆
CN111354998A (zh) * 2018-12-21 2020-06-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温度控制装置
CN111354999A (zh) * 2018-12-21 2020-06-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及其动力电池加热装置与方法
JP2020120566A (ja) * 2019-01-24 2020-08-06 株式会社Soken 電力変換装置
CN111884305A (zh) * 2020-01-10 2020-11-03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动力电池内外部联合加热装置
CN113085659A (zh) * 2021-04-30 2021-07-09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脉冲加热***及加热方法
WO2021244277A1 (zh) * 2020-06-04 2021-12-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CN113939994A (zh) * 2021-06-29 2022-01-14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加热控制方法、装置、油泵电机和热交换***
CN215793298U (zh) * 2021-04-30 2022-02-11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的加热装置及动力电池加热***
CN114050330A (zh) * 2021-10-11 2022-02-15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及供电***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30353B1 (ko) * 2010-01-28 2013-02-0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지 내부 저항을 이용한 저온 성능 개선 전지팩 시스템
US20140285135A1 (en) * 2013-03-22 2014-09-25 Ec Power, Llc Systems for heating a battery and processes thereof
US11041424B2 (en) * 2018-03-21 2021-06-2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erating a gaseous fuel vehicle
CN111347937B (zh) * 2018-12-21 2021-12-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电机控制电路及车辆
CN110015202B (zh) * 2019-03-28 2021-01-22 清华大学 电动汽车电池加热方法
CN112373351B (zh) * 2019-06-24 2022-04-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加热方法
CN113733987B (zh) * 2020-05-29 2023-07-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能量处理装置和方法、车辆
CN112599889B (zh) * 2020-12-14 2022-05-06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自加热控制方法
CN113060048B (zh) * 2021-04-30 2022-06-14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脉冲加热***及其控制方法
CN116080422A (zh) * 2022-02-17 2023-05-09 华为电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加热控制***及电动汽车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46863A2 (en) * 2007-05-07 2010-01-2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of operating propulsion system
CN102470760A (zh) * 2009-07-08 2012-05-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升温控制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车辆以及二次电池升温控制方法
DE102013208324A1 (de) * 2013-05-07 2014-11-13 Robert Bosch Gmbh Energiespeicher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Energiespeichervorrichtung
WO2020125771A1 (zh) * 2018-12-21 2020-06-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控制电路、充放电方法、加热方法及车辆
CN111354998A (zh) * 2018-12-21 2020-06-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温度控制装置
CN111354999A (zh) * 2018-12-21 2020-06-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及其动力电池加热装置与方法
JP2020120566A (ja) * 2019-01-24 2020-08-06 株式会社Soken 電力変換装置
CN110970672A (zh) * 2019-06-24 2020-04-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加热***的控制***和方法、电池组加热管理***
CN111884305A (zh) * 2020-01-10 2020-11-03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动力电池内外部联合加热装置
WO2021244277A1 (zh) * 2020-06-04 2021-12-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能量转换装置及车辆
CN113085659A (zh) * 2021-04-30 2021-07-09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脉冲加热***及加热方法
CN215793298U (zh) * 2021-04-30 2022-02-11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的加热装置及动力电池加热***
CN113939994A (zh) * 2021-06-29 2022-01-14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加热控制方法、装置、油泵电机和热交换***
CN114050330A (zh) * 2021-10-11 2022-02-15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及供电***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hiwu Huang ; Zhiwei Gao ; Yongjie Liu ; Kaifu Guan ; Hongtao Liao ; .A Fast Energy-efficient Pulse Preheating Strategy For Li-ion Battery At Subzero Temperatures.《2020 IEEE Energy Conversion Congress and Exposition (ECCE)》.2020, *
基于开关电容的锂离子电池低温交流加热研究;杨亚宁;《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20190915(第09期);C035-410 *
锂离子电池脉冲频率优化的低温预热;吴晓刚等;《电机与控制学报》;20211130;第25卷(第11期);第57-6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37164A (zh) 2022-05-27
CN116080422A (zh) 2023-05-09
WO2023155413A1 (zh) 2023-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37164B (zh) 一种动力电池组装置、加热控制***及电动汽车
US9493088B2 (en) Electric automobile and integrated control system thereof
Lu et al. Modularized buck-boost+ Cuk converter for high voltage series connected battery cells
Ling et al. Energy bus-based equalization scheme with bi-directional isolated Cuk equalizer for series connected battery strings
EP2804780B1 (en) Electric vehicle running control system
JP2010063353A (ja) 変圧器を用いたセル平衡化システム
EP2701263B1 (en)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that changes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a battery charger
CN105518984A (zh) 电源***
CN102651572A (zh) 一种零时备电***和零时备电方法
CN110676917A (zh) 充电***及充电方法
Khosrogorji et al. A short review on multi-input DC/DC converters topologies
US11984746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de Paula et al. An extensive review of nonisolated DC-DC boost-based converters
Lin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bi-directional power converter for electric bike with charging feature
JP2013027236A (ja) バッテリの充電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の充電システム
WO2023207430A1 (zh) 一种开关装置、电机控制装置及电池加热***
WO2023226364A1 (zh) 一种充电装置及充电控制方法
CN110661316A (zh) 一种电池储能电路的控制方法及其***
Hoque et al. Voltage equalization for series connected lithium-ion battery cells
US11872906B2 (en) Operator-selected operation of electric propulsion system having reconfigurable series/parallel voltage source
Kadlag et al. A novel pulse charger with intelligent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for fast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
US11318855B2 (en) Motor vehicle having an electric machine as a drive machin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DC-DC converter in a motor vehicle
JP2000277167A (ja) 複数のパック電池の充電方法
CN105229891B (zh) 具有多个电化学单池的单池装置以及用于运行其的方法
CN204231264U (zh) 一种离网型光伏发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