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18042A -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空调***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18042A
CN114518042A CN202011308170.8A CN202011308170A CN114518042A CN 114518042 A CN114518042 A CN 114518042A CN 202011308170 A CN202011308170 A CN 202011308170A CN 114518042 A CN114518042 A CN 1145180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tube
length direction
section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0817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18042B (zh
Inventor
赵登基
蒋建龙
高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0817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180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18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180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180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180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4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 F28D1/047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shape of the heat exchangers or of parts thereof, e.g. of their f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8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空调***,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一组件、多个第一换热管、多个第二换热管和多个第一翅片。第一弯曲段的一端与第一集流管相连,第一弯曲段的另一端与第一平直段的一端相连,第一平直段的另一端与第一组件相连,第一弯曲段的部分管段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平直段的长度方向成角度,第二换热管的一端与第一组件相连,第二换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二集流管相连;第一翅片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管的第一平直段相连,该第一翅片的另一端与第二换热管相连,第一平直段与第二换热管相邻设置。该换热器在增加换热流程的同时,减少了换热器工作时不同流程换热管之间的温度差异,有利于提升换热器整体的性能。

Description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空调***。
背景技术
当前技术中多通道换热器在制冷空调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制冷空调***中,换热器的安装面积有限,多通道换热器往往需要增加流程以增加冷媒在换热器中流通的距离来提高换热性能。但是多流程的多通道换热器工作时由于不同流程中的换热管温度差异比较大,不利于换热器整体换热性能的提升。
发明内容
为此,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在增加换热流程的同时,减少了换热器工作时不同流程换热管之间的温度差异,有利于提升换热器整体的性能。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
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
第一组件;
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扁平状,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管和多个第二换热管,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换热管包括第一弯曲段和第一平直段,所述第一弯曲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弯曲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组件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一组件,所述第一弯曲段的部分管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长度方向成角度,
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组件相连,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在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以及
翅片,所述翅片包括第一翅片,在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翅片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第一平直段相连,该所述第一翅片的另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相连,该所述第一平直段、该所述第一翅片与该所述第二换热管在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顺序设置,所述第一翅片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均和第一组件连通,且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在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增加了换热管内冷媒的流程,同时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共用部分翅片,减少了处于不同流程的换热管之间的温度差异,有利于提高换热器整体的换热性能。
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冷媒从第一集流管进入第一换热管,第一翅片连接在相邻的第一换热管的第一平直段和第二换热管之间,且该第一翅片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该第一翅片为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共用的翅片,第二换热管的表面温度高于第一换热管的表面温度,第二换热管的热量通过共用的翅片传递给第一换热管,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与第一换热管相连的翅片表面的结霜,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一件,多个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件相连,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件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在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二件,所述第二件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二件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另一端相连,该第二件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一端相连,每个所述第二件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和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多个所述第二件沿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并列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分为多个第二换热管组,每个第二换热管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组和所述第一换热管在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间隔件,所述间隔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在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宽度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换热管的第一弯曲段与所述间隔件并列设置,至少2个所述间隔件在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相邻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翅片还包括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翅片至少设在在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间隔件之间,和/或所述第二翅片至少设在在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间隔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宽度,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均为圆管,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径,和/或所述第二换热管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数量。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
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
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一件,所述第一件为一个;
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扁平状,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管、多个第二换热管和多个第三换热管,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换热管包括第一弯曲段、第二弯曲段和第一平直段,所述第一弯曲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弯曲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曲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弯曲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件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一件,所述第一弯曲段的部分管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长度方向成角度,所述第二弯曲段的部分管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长度方向成角度,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组件相连,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二组件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多个所述第三换热管沿所述第一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三换热管包括第三弯曲段和第二平直段,所述第三弯曲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件相连,所述第三弯曲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平直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平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组件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件和所述第二组件,所述第三弯曲段的部分管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平直段的长度方向成角度,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三换热管在所述第一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以及
翅片,所述翅片包括第一翅片,在所述第一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翅片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第一平直段相连,所述第一翅片的另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相连,该所述第一平直段、该所述第一翅片与该所述第二换热管在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顺序设置,所述第一翅片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三换热管均和第一组件连通,第三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又均和第二组件连通,且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在第一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进一步增加了换热管内冷媒的流程,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同时处于不同流程的换热管相互共用部分翅片,减少了处于不同流程的换热管之间的温度差异,有利于提高换热器整体的换热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组件包括第三件,所述第三件为一个,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三件相连,多个所述第二平直段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三件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分为多个第二换热管组,每个第二换热管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组、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三换热管在所述第一件的长度方向上顺序布置。
根据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
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
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
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扁平状,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管、多个第二换热管和多个第三换热管,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换热管包括第一弯曲段和第一平直段,所述第一弯曲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弯曲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组件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一组件,所述第一弯曲段的部分管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长度方向成角度,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组件相连,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二组件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多个所述第三换热管沿所述第一组件或所述第二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三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组件相连,所述第三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组件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三换热管在所述第一组件或所述第二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以及
翅片,所述翅片包括第一翅片,在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翅片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第一平直段相连,所述第一翅片的另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相连,该所述第一平直段、该所述第一翅片与该所述第二换热管在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顺序设置,所述第一翅片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由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三换热管均和第一组件连通,第三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又均和第二组件连通,且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在第二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进一步增加了换热管内冷媒的流程,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同时处于不同流程的换热管相互共用部分翅片,减少了处于不同流程的换热管之间的温度差异,有利于提高换热器整体的换热性能。
而且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只有第一平直段和第一弯曲段,第一平直段和第一组件相连,简化了第一换热管的结构,方便第一换热管的加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三换热管在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二件,所述第二件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二件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另一端相连,该第二件与所述第三换热管的一端相连,每个所述第二件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和一个所述第三换热管,多个所述第二件沿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并列布置。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换热器的制冷空调***,所述制冷空调***包括压缩机、节流件和多个换热器,至少一个所述换热器为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所述的换热器。该换热器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空调***中工作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空调***,该换热器作为蒸发器在蒸发工况下工作时,该换热器能够减缓进口处的结霜情况,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空调***,该换热器作为冷凝器在冷凝工况下工作时,增加了换热管内冷媒的流程,有利于能够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空调***可以是热泵制冷空调***,在该热泵制冷空调***中该换热器作为室外换热器,该换热器在该热泵制冷空调***制冷与制热两种模式下使用时分别作为冷凝器和蒸发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空调***也可以包括多个该换热器,多个该换热器在制冷空调***中分别作为蒸发器和冷凝器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一个示例性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换热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换热器的主视示意图,其中,第一集流管未示出。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另一个示例性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换热器的主视示意图,其中,第一集流管未示出。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又一个示例性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换热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7中换热器的主视示意图,其中,第一集流管和第一组件未示出。
图10是图7中换热器的左视示意图,其中,第一集流管和第一组件未示出。
图11是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主视示意图,其中,第一集流管未示出。
图12是图11中换热器的左视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空调***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换热器100;
第一集流管10;第一进出口管11;
第二集流管20;第二进出口管21;
第一组件30;第一件31;第二件32;
换热管40;第一换热管41;第一平直段411;第一弯曲段412;第二弯曲段413;第二换热管42;第三换热管43;第二平直段431;第三弯曲段432;间隔件44;防护件45;
第一翅片51;第二翅片52;
第二组件60;第三件61;
制冷空调***200;
压缩机300;节流件400;室外换热器500,室内换热器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夹具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个方面的实施例的换热器100。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包括第一集流管10、第二集流管20、第一组件30、多个第一换热管41、多个第二换热管42和多个第一翅片51。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第一集流管10包括周壁和由周壁包围形成的主通道(图中未示出),换热器100还包括第一进出口管11和第四件(图中未示出),第一进出口管11与第一集流管10连通。第四件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集流管10内,第四件沿第一集流管10的长度方向(如图1中左右方向)延伸预设距离。主通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四件位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之间,第一流道与第一进出口管11连通,第二流道与第一换热管41连通。第四件设有多个通孔,通孔连通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
如图1-图5所示,第一换热管41和第二换热管42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扁平状。多个第一换热管41沿第一集流管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第一换热管41包括第一弯曲段412和第一平直段411,第一弯曲段412的一端(如图2中第一弯曲段412的下端)与第一集流管10相连,第一弯曲段412的另一端(如图2中第一弯曲段412的上端)与第一平直段411的一端(如图2中第一平直段411的下端)相连,第一平直段411的另一端(如图3中第一平直段411的上端)与第一组件30相连,以连通第一集流管10和第一组件30。第一弯曲段412的部分管段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平直段411的长度方向成角度。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第一弯曲段412相对于第一平直段411向前弯曲,且第一弯曲段412的部分管段为平直段,该平直段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平直段411的长度方向成角度,且该角度小于90°。
由此,第一换热管41通过第一弯曲段412与第一集流管10相连,第一平直段411能够与第二换热管42并列且相邻,便于第一平直段411和第二换热管42之间共用翅片以及通过该共用翅片换热,进而能够将第二换热管42道的热量传递给第一平直段411。
多个第二换热管42沿第二集流管20的长度方向(如图1中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第二换热管42的一端(如图3中第二换热管42的上端)与第一组件30相连,第二换热管42的另一端(如图3中第二换热管42的下端)与第二集流管20相连,以连通第一组件30和第二集流管20。第一换热管41和第二换热管42在第一组件3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间隔布置”应作广义理解。例如,相邻两个第一换热管41之间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换热管42;相邻两个第二换热管42之间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换热管41。
如图1所示,在第一组件30的长度方向(如图1中左右方向)上,第一翅片51的一端(如图1中第一翅片51的左端)与第一换热管41的第一平直段411相连,该第一翅片51的另一端(如图1中第一翅片51的右端)与第二换热管42相连,第一平直段411与第二换热管42相邻设置,该第一翅片51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管41的第一平直段411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两个第二换热管42之间,且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管42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两个第一换热管41之间,第一翅片51连接在相邻的第一平直段411和第二换热管42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两个相邻的第一平直段411之间以及两个相邻的第二换热管42之间也设有第一翅片51。可以理解的是,部分第一翅片51的一端与两个相邻的第一平直段411的一个相连,该第一翅片51的另一端与两个相邻的第一平直段411的另一个相连;部分第一翅片51的一端与两个相邻的第二换热管42的一个相连,该第一翅片51的另一端与两个相邻的第二换热管42的另一个相连。
由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管41和第二换热管42均和第一组件30连通,且第一换热管41和第二换热管42在第一组件30的长度方向上交替布置,增加了换热管40内冷媒的流程,同时不同流程的换热管共用部分第一翅片51,减少了处于不同流程的换热管之间的温度差异,有利于提高换热器整体的换热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通道换热器在制冷空调热泵***中使用时,一般采用集流管水平,扁管(换热管)竖直的放置方式。对于单流程结构的多通道换热器,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在某些工况下,进口蒸发温度低于0℃时,蒸发器进口处的扁管和翅片表面通常会结霜严重。结霜会严重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使换热器的换热能力衰减。
由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管41和第二换热管42均和第一组件30连通,且第一换热管41和第二换热管42在第一组件3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增加了换热管40内冷媒的流程,进而能够提高换热器100作为冷凝器时的换热能力,还增大了冷媒在换热管40内的压降,进而提高了换热器100在蒸发工况下冷媒进口的蒸发温度,从而有助于减缓换热器100冷媒进口处的翅片表面的结霜,有利于保持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在蒸发工况时,冷媒从第一集流管10进入第一换热管41,第一翅片51连接在相邻的第一换热管41的第一平直段411和第二换热管42之间,且该第一翅片51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该第一翅片51为第一换热管41和第二换热管42共用的翅片,第二换热管42的表面温度高于第一换热管41的表面温度,第二换热管42的热量通过共用的翅片传递给第一换热管41,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与第一换热管41相连的翅片表面的结霜,有利于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第一组件30包括第一件31,第一件31为第一中间集流管,多个第一平直段411的另一端均与第一件31相连,多个第二换热管42的一端均与第一件31相连。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组件30还包括端盖,端盖设在第一中间集流管31的左端和右端。冷媒从第一进出口管11进入第一换热管41,第一换热管41内的冷媒在第一中间集流管31汇流后进入第二换热管42,第二换热管42内的冷媒再从第二进出口管21流出;或者,冷媒从第二进出口管21进入第二换热管42,第二换热管42内的冷媒在第一中间集流管31汇流后进入第一换热管41,第一换热管41内的冷媒再从第一进出口管11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集流管10和第二集流管20上下间隔一定距离。且第一换热管41的长度小于第二换热管42的长度,第二换热管42和第二集流管20的连接处与第一换热管41和第一集流管10的连接处不相邻,当换热器100在冷凝工况下工作时,可以减少进入第二换热管42的高温过热冷媒和第一换热管41内的过冷冷媒换热,避免了第二换热管42中高温过热冷媒的热量损失。由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能够减少热量损失。
如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还包括间隔件44,间隔件44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换热管42的长度方向(如图5中上下方向)大体平行。在第一平直段411的宽度方向上,至少部分第一换热管41的第一弯曲段412与间隔件44并列设置,至少2个间隔件44在第一组件30的长度方向上与第二换热管42相邻布置。也就是说,间隔件44在第二换热管42的长度方向上位于第一平直段411和第二集流管20之间。具体地,间隔件44的外周轮廓也大体为扁平状。由此,间隔件44填充在第一平直段411和第二集流管20之间的空隙内,使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便于安装。而且能够避免第一平直段411和第二集流管20之间的空隙在换热器100工作时此处的漏风,可以提高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换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还包括第二翅片52,第二翅片52至少设在在第一组件30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第二换热管42和间隔件44之间,和/或第二翅片52至少设在在第一组件30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间隔件44之间。也就是说,部分第二翅片52的一端(如图5中第二翅片52的左端)与第二换热管42相连,该第二翅片52的另一端(如图5中第二翅片52的右端)与间隔件44相连,该第二换热管42和该间隔件44相邻设置;和/或部分第二翅片52的一端与两个相邻的间隔件44的一个相连,该第二翅片52的另一端与两个相邻的间隔件44的另一个相连。由此,间隔件44通过第二翅片52进行安装定位,而且能够使第一翅片51和第二翅片52布满整个换热器100,能够提高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与空气的换热面积。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中第一换热管41只和第一翅片51接触,第二换热管42还与第二翅片52接触,减少了第一换热管41和第二换热管42之间的换热面积,从而能够减少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管41和第二换热管42在端部的直接热量交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多个第二换热管42分为多个第二换热管42组,每个第二换热管42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管42,第二换热管42组和第一换热管41在第一组件3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也就是说,第一换热管41的数目小于第二换热管42的数目,即第二换热管42的换热面积大于第一换热管41的换热面积。由此,有利于提高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换热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还包括防护件45,防护件45与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最外侧的换热管相连。具体地,防护件45为两个,防护件45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扁平状。一个防护件45在换热器100的最左侧与和其相邻的第二换热管42之间设有第一翅片51,另一个防护件45在换热器100的最右侧与和其相邻的第二换热管42之间设有第一翅片51。由此,防护件45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起到防护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换热管41和第二换热管42在第一组件3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也就是说,一个第二换热管42设置在两个第一换热管41之间,一个第一换热管41设置在两个第二换热管之间。换言之,多个第一换热管41和多个第二换热管42组成多个换热管40组,该换热管40组包括一个第一换热管41和一个第二换热管42,且在该换热管40组中,第一换热管41和第二换热管42在第一组件30的长度方向上以相同的规律交替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组件30包括第二件32,第二件32为多个,且第二件32的横截面的轮廓大体为扁平状。每个第二件32与第一平直段411的另一端相连,该第二件32还与第二换热管42的一端相连。每个第二件32对应一个第一换热管41和一个第二换热管42,多个第二件32沿第一组件30的长度方向并列布置。由此,多个第二件32降低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内容积,从而降低了冷媒充注量,而且相邻的第一换热管41和第二换热管42通过对应的第二件32连通,使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结构紧凑。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件32可以是和第一换热管41和第二换热管42一体的,即第一换热管41和第二换热管42为一根换热管40弯折形成,而第二件32为该换热管40的弯折段。另外,第二件32也可是独立的中间换热管40,第二件32的中部弯折,第二件32的一端向下***第一换热管41的第一平直段411的上端,第二件32的另一端向下***第二换热管42的上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41的宽度和第二换热管42的宽度可以不一致,第二换热管42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一换热管41的宽度,第一集流管10和第二集流管20均为圆管,第二集流管20的内径可以大于第一集流管10的内径。当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在冷凝工况下工作时,进口冷媒处于过热气态,出口冷媒是过冷液态,进口冷媒的体积远大于出口冷媒的体积,此时第二集流管20作为进口管,与换热器冷媒进口相连,第一集流管10为出口管,与换热器冷媒出口相连。由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第二换热管42和第二集流管20的内容积大于第一换热管41和第一集流管10的内容积,有利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的换热性能的提升。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管41的宽度也可以大于第二换热管42的宽度,第一集流管10的内径也可以大于第二集流管20的内径。
下面参考图7-图10描述根据本申请另一个方面的实施例的换热器100。
如图7-图10所示,据本申请实施例换热器100包括第一集流管10、第二集流管20、第一组件30、第二组件60、多个第一换热管41、多个第二换热管42、多个第三换热管43和多个第一翅片51(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翅片51)。
第一集流管10包括周壁和由周壁包围形成的主通道(图中未示出),换热器100还包括第一进出口管11和第四件(图中未示出),第一进出口管11与第一集流管10连通。第四件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集流管10内,第四件沿第一集流管10的长度方向(如图7中左右方向)延伸预设距离。主通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四件位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之间,第一流道与第一进出口管11连通,第二流道与第一换热管41连通。第四件设有多个通孔,通孔连通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
如图7所示,第一组件30包括第一件31,第一件31为第一中间集流管3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组件30还包括端盖,端盖设在第一中间集流管31的左端和右端。
如图7-图10所示,第一换热管41、第二换热管42和第三换热管43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扁平状。多个第一换热管41沿第一集流管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第一换热管41包括第一弯曲段412、第二弯曲段413和第一平直段411。第一弯曲段412的一端(如图8中第一弯曲段412的下端)与第一集流管10相连,第一弯曲段412的另一端(如图8中第一弯曲段412的上端)与第一平直段411的一端(如图8中第一平直段411的下端)相连,第一平直段411的另一端(如图8中第一平直段411的上端)与第二弯曲段413的一端(如图8中第二弯曲段413的下端)相连,第二弯曲段413的另一端(如图8中第二弯曲段413的上端)与第一件31相连,以连通第一集流管10和第一件31。
如图8所示,第一弯曲段412的部分管段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平直段411的长度方向成角度,第二弯曲段413的部分管段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平直段411的长度方向成角度。也就是说,第一弯曲段412相对于第一平直段411向前弯曲,且第一弯曲段412的部分管段为平直段,该平直段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平直段411的长度方向成角度,且该角度小于90°。第二弯曲段413相对于第一平直段411向前弯曲,且第二弯曲段413的部分管段也为平直段,该平直段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平直段411的长度方向成角度,且该角度小于90°。
如图7和图8所示,多个第二换热管42沿第二集流管2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如图7中左右方向)。第二换热管42的一端(如图7中第二换热管42的下端)与第二组件60相连,第二换热管42的另一端(如图7中第二换热管42的上端)与第二集流管20相连,以连通第二组件60和第二集流管20。
如图7和图8所示,多个第三换热管43沿第一件31的长度方向(如图7中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第三换热管43包括第三弯曲段432和第二平直段431。第三弯曲段432的一端(如图8中第三弯曲段432的上端)与第一件31相连,第三弯曲段432的另一端(如图8中第三弯曲段432的下端)与第二平直段431的一端(如图8中第二平直段431的上端)相连,第二平直段431的另一端(如图8中第二平直段431的下端)与第二组件60相连,以连通第一件31和第二组件60。第三弯曲段432的部分管段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平直段431的长度方向成角度。也就是说,第三弯曲段432相对于第二平直段431向前弯曲,且第三弯曲段432的部分管段为平直段,该平直段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平直段431的长度方向成角度,且该角度小于90°
如图7所示,第一换热管41、第二换热管42和第三换热管43在第一件3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间隔布置”应作广义理解。例如,相邻的两个第一换热管41之间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换热管42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三换热管43,相邻的两个第二换热管42之间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换热管41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三换热管43,相邻的两个第三换热管43之间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换热管41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换热管42。
如图7和图8所示,在第一件31的长度方向上,第一翅片51的一端(如图8中第一翅片51的左端)与第一换热管41的第一平直段411相连,第一翅片51的另一端(如图8中第一翅片51的右端)与第二换热管42相连,第一换热管41的第一平直段411与第二换热管42在第一件31的长度方向上相邻设置,该第一翅片51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也就是说,如图7所示,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管41的第一平直段411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两个第二换热管42之间,且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管42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两个第一换热管41之间,第一翅片51连接在相邻的第一平直段411和第二换热管42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相邻的第一换热管41的第一平直段411和第三换热管43的第二平直段431之间、相邻的第二平直段431和第二换热管42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一平直段411之间、两个相邻的第二换热管42之间以及两个相邻的第二平直段431之间也设有第一翅片51。可以理解的是,部分第一翅片51的一端与第一平直段411相连,该第一翅片51的另一端与和该第一平直段411相邻的第二平直段431相连;部分第一翅片51的一端与第二平直段431相连,该第一翅片51的另一端与和该第二平直段431相邻的第二换热管42相连;部分第一翅片51的一端与两个相邻的第一平直段411的一个相连,该第一翅片51的另一端与两个相邻的第一平直段411的另一个相连;部分第一翅片51的一端与两个相邻的第二换热管42的一个相连,该第一翅片51的另一端与两个相邻的第二换热管42的另一个相连;部分第一翅片51的一端与两个相邻的第二平直段431的一个相连,该第一翅片51的另一端与两个相邻的第二平直段431的另一个相连。
由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管41和第三换热管43均和第一件31连通,第三换热管43和第二换热管42又均和第二组件60连通,且第一换热管41、第二换热管42和第二换热管42在第一件31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进一步增加了换热管40内冷媒的流程,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换热器100作为冷凝器时的换热能力,还进一步增大了冷媒在换热管40内的压降,提高了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在蒸发工况下作为蒸发器时,可设置冷媒从第一集流管10进入第一换热管41,第一翅片51连接在相邻的第一换热管41的第一平直段411和第二换热管42之间,且该第一翅片51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该第一翅片51为第一换热管41和第二换热管42共用的翅片,且冷媒流经第三换热管43后才进入第二换热管42,在第一换热管41、第二换热管42和第三换热管43中,第二换热管42的表面温度最高,第二换热管42的热量通过共用的翅片传递给第一换热管41,从而能够减缓与第一换热管41相连的翅片表面的结霜,提高了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还包括防护件45,防护件45与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最外侧的换热管相连。具体地,防护件45为两个,防护件45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扁平状。一个防护件45在换热器100的最左侧与和其相邻的第二换热管42之间设有第一翅片51,另一个防护件45在换热器100的最右侧与和其相邻的第二换热管42之间设有第一翅片51。由此,防护件45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起到防护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9和图10所示,第二组件60包括第三件61,第三件61为第二中间换热管,多个第二换热管42的一端均与第三件61相连,多个第二平直段431的另一端均与第三件61相连。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组件60还包括端盖,端盖设在第二中间集流管61的左端和右端。冷媒从第一进出口管11进入第一换热管41,第一换热管41内的冷媒在第一中间集流管31汇流后进入第三换热管43,第三换热管43内的冷媒在第二中间集流管汇流后进入第二换热管42,第二换热管42内的冷媒再从第二进出口管21流出;或者,冷媒从第二进出口管21进入第二换热管42,第二换热管42内的冷媒在第二中间集流管汇流后进入第三换热管43,第三换热管43内的冷媒在第一中间集流管31汇流后进入第一换热管41,第一换热管41内的冷媒再从第一进出口管11流出。
由此,第三换热管43进一步增加了冷媒的流程,进一步提高了换热器100的换热能力。第三换热管43还进一步增大了冷媒在换热管40内的压降,进一步提高了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集流管20和第一件31上下间隔一定距离。且第一换热管41的长度小于第二换热管42的长度,第二换热管42的顶部与第一换热管41不相邻,减少了第二换热管42的冷媒和第一换热管41的冷媒直接换热。由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能够减少热量损失。
如图7和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还包括间隔件44,间隔件44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换热管42的长度方向(如图9中上下方向)大体平行。在第一平直段411的宽度方向上,至少部分第一换热管41的第二弯曲段413和至少部分第三换热管43的第三弯曲段432与间隔件44并列设置,至少2个间隔件44在第一组件30的长度方向上与第二换热管42相邻布置。也就是说,部分间隔件44在第二换热管42的长度方向上位于第一平直段411和第二集流管20之间,另一部分间隔件44在第二换热管42的长度方向上位于第二平直段431和第二集流管20之间。具体地,间隔件44的外周轮廓也大体为扁平状。由此,间隔件44填充在第一平直段411和第二集流管20之间以及第二平直段431和第二集流管20之间的空隙内,使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便于安装。而且能够避免第一平直段411和第二集流管20之间以及第二平直段431和第二集流管20之间的空隙漏风,可以提高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换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还包括第二翅片52,第二翅片52至少设在在第二集流管20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第二换热管42和间隔件44之间,和/或第二翅片52至少设在在第二集流管20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间隔件44之间。也就是说,部分第二翅片52的一端(如图9中第二翅片52的左端)与第二换热管42相连,该第二翅片52的另一端(如图9中第二翅片52的右端)与间隔件44相连,该第二换热管42和该间隔件44相邻设置;和/或部分第二翅片52的一端与两个相邻的间隔件44的一个相连,该第二翅片52的另一端与两个相邻的间隔件44的另一个相连。由此,间隔件44通过第二翅片52进行安装定位,而且能够使第一翅片51和第二翅片52布满整个换热器100,能够提高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与空气的换热面积。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中第一换热管41和第三换热管43只和第一翅片51接触,第二换热管42还与第二翅片52接触,减少了第一换热管41的端部和第二换热管42的端部之间以及第三换热管43和第二换热管42之间的换热面积,从而有利于提高换热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9所示,多个第二换热管42分为多个第二换热管组,每个第二换热管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管42,第二换热管组、第一换热管41和第三换热管43在第一件31的长度方向上顺序布置。换言之,第二换热管组、第一换热管41和第三换热管43在第一件31的长度方向上按照固定的排列顺序(第二换热管组、第一换热管41、第三换热管43)依次布置。也就是说,第一换热管41的数目和第三换热管43的数目均小于第二换热管42的数目,即第二换热管42的换热面积大于第一换热管41的换热面积。由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可以根据应用配置第一换热管10和第二换热管20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第二换热管42的宽度小于第三换热管43的宽度,第三换热管43的宽度小于第一换热管41的宽度,第一集流管10和第二集流管20均为圆管,第二集流管20的内径小于第一集流管10的内径。由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第二换热管42和第二集流管20的内容积以及第一换热管41和第一集流管10的内容积可以差异化设置,不会影响换热器100的使用,而且能够减少冷媒的充注量。
下面参考图11和图12描述根据本申请又一个方面的实施例的换热器100。
如图11和图12所示,据本申请实施例换热器100包括第一集流管10、第二集流管20、第一组件30、第二组件60、多个第一换热管41、多个第二换热管42、多个第三换热管43和多个第一翅片51(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翅片51)。
第一集流管10包括周壁和由周壁包围形成的主通道(图中未示出),换热器100还包括第一进出口管11和第四件(图中未示出),第一进出口管11与第一集流管10连通。第四件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集流管10内,第四件沿第一集流管10的长度方向(如图11中左右方向)延伸预设距离。主通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四件位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之间,第一流道与第一进出口管11连通,第二流道与第一换热管41连通。第四件设有多个通孔,通孔连通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
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换热管41、第二换热管42和第三换热管43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扁平状。多个第一换热管41沿第一集流管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第一换热管41包括第一弯曲段412和第一平直段411。第一弯曲段412的一端(如图11中第一弯曲段412的下端)与第一集流管10相连,第一弯曲段412的另一端(如图11中第一弯曲段412的上端)与第一平直段411的一端(如图11中第一平直段411的下端)相连,第一平直段411的另一端(如图11中第一平直段411的上端)与第一组件30相连,以连通第一集流管10和第一组件30。
如图12所示,第一弯曲段412的部分管段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平直段411的长度方向成角度。也就是说,第一弯曲段412相对于第一平直段411向前弯曲,且第一弯曲段412的部分管段为平直段,该平直段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平直段411的长度方向成角度,且该角度小于90°。
如图11所示,多个第二换热管42沿第二集流管20的长度方向(如图11中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第二换热管42的一端(如图11中第二换热管42的下端)与第二组件60相连,第二换热管42的另一端(如图11中第二换热管42的上端)与第二集流管20相连,以连通第二组件60和第二集流管20。
如图11所示,多个第三换热管43沿第一组件30或第二组件60的长度方向(如图11中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第三换热管43的一端(如图11中第三弯曲段432的上端)与第一组件30相连,第三换热管43的另一端(如图11中第三弯曲段432的下端)与第二组件60相连,以连通第一组件30和第二组件60。
如图11所示,第一换热管41、第二换热管42和第三换热管43在第一组件30或第二组件6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间隔布置”应作广义理解。例如,相邻的两个第一换热管41之间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换热管42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三换热管43,相邻的两个第二换热管42之间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换热管41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三换热管43,相邻的两个第三换热管43之间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换热管41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换热管42。
如图11所示,在第一组件30的长度方向上,第一翅片51的一端(如图11中第一翅片51的左端)与第一换热管41的第一平直段411相连,第一翅片51的另一端(如图11中第一翅片51的右端)与第二换热管42相连,第一换热管41的第一平直段411与第二换热管42在第一组件30的长度方向上相邻设置,该第一翅片51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也就是说,如图11所示,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管41的第一平直段411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两个第二换热管42之间,且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管42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两个第一换热管41之间,第一翅片51连接在相邻的第一平直段411和第二换热管42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相邻的第一换热管41的第一平直段411和第三换热管43的第二平直段431之间、相邻的第二平直段431和第二换热管42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一平直段411之间、两个相邻的第二换热管42之间以及两个相邻的第二平直段431之间也设有第一翅片51。可以理解的是,部分第一翅片51的一端与第一平直段411相连,该第一翅片51的另一端与和该第一平直段411相邻的第二平直段431相连;部分第一翅片51的一端与第二平直段431相连,该第一翅片51的另一端与和该第二平直段431相邻的第二换热管42相连;部分第一翅片51的一端与两个相邻的第一平直段411的一个相连,该第一翅片51的另一端与两个相邻的第一平直段411的另一个相连;部分第一翅片51的一端与两个相邻的第二换热管42的一个相连,该第一翅片51的另一端与两个相邻的第二换热管42的另一个相连;部分第一翅片51的一端与两个相邻的第二平直段431的一个相连,该第一翅片51的另一端与两个相邻的第二平直段431的另一个相连。
由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管41和第三换热管43均和第一组件30连通,第三换热管43和第二换热管42又均和第二组件60连通,且第一换热管41、第二换热管42和第二换热管42在第二组件6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进一步增加了换热管40内冷媒的流程,增大了冷媒在换热管40内的压降,有利于提高换热器100作为蒸发器使用时冷媒进口的蒸发温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换热器100作为蒸发器时冷媒进口处的翅片表面的结霜,提高了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作为蒸发器使用时,可以设置冷媒从第一集流管10进入第一换热管41,第一翅片51连接在相邻的第一换热管41的第一平直段411和第二换热管42之间,且该第一翅片51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该第一翅片51为第一换热管41和第二换热管42共用的翅片,且冷媒流经第三换热管43后才进入第二换热管42,在第一换热管41、第二换热管42和第三换热管43中,第二换热管42的表面温度最高,第二换热管42的热量通过共用的翅片传递给第一换热管41,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与第一换热管41相连的翅片表面的结霜,提高了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而且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管41只有第一平直段411和第一弯曲段412,第一平直段411和第一组件30相连,简化了第一换热管41的结构,方便第一换热管41的加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还包括防护件45,防护件45与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最外侧的换热管相连。具体地,防护件45为两个,防护件45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扁平状。一个防护件45在换热器100的最左侧与和其相邻的第二换热管42之间设有第一翅片51,另一个防护件45在换热器100的最右侧与和其相邻的第二换热管42之间设有第一翅片51。由此,防护件45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起到防护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二集流管20和第一组件30上下间隔一定距离。且第一换热管41的长度小于第二换热管42的长度,第二换热管42的顶部与第一换热管41不相邻,第二换热管42的端部的高温过热冷媒不会和第一换热管41的端部的过冷冷媒换热。由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热量损失。
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还包括间隔件44,间隔件44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换热管42的长度方向(如图11中上下方向)大体平行。在第一平直段411的宽度方向上,至少部分第一换热管41的第一平直段411和至少部分第三换热管43的第二平直段431与间隔件44并列设置,至少2个间隔件44在第二组件60的长度方向上与第二换热管42相邻布置。也就是说,部分间隔件44在第二换热管42的长度方向上位于第一平直段411和第二集流管20之间,另一部分间隔件44在第二换热管42的长度方向上位于第二平直段431和第二集流管20之间。具体地,间隔件44的外周轮廓也大体为扁平状。由此,间隔件44填充在第一平直段411和第二集流管20之间以及第二平直段431和第二集流管20之间的空隙内,使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便于安装。而且能够避免第一平直段411和第二集流管20之间以及第二平直段431和第二集流管20之间的空隙漏风,可以提高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换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还包括第二翅片52,第二翅片52至少设在在第二集流管20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第二换热管42和间隔件44之间,和/或第二翅片52至少设在在第二集流管20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间隔件44之间。也就是说,部分第二翅片52的一端(如图11中第二翅片52的左端)与第二换热管42相连,该第二翅片52的另一端(如图11中第二翅片52的右端)与间隔件44相连,该第二换热管42和该间隔件44相邻设置;和/或部分第二翅片52的一端与两个相邻的间隔件44的一个相连,该第二翅片52的另一端与两个相邻的间隔件44的另一个相连。由此,间隔件44通过第二翅片52进行安装定位,而且能够使第一翅片51和第二翅片52布满整个换热器100,能够提高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与空气的换热面积。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中第一换热管41和第三换热管43只和第一翅片51接触,第二换热管42还与第二翅片52接触,减少了第一换热管41的端部和第二换热管42的端部之间以及第三换热管43的端部和第二换热管42的端部之间的换热,从而能够减少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热量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9所示,多个第二换热管42分为多个第二换热管组,每个第二换热管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管42,第二换热管组、第一换热管41和第三换热管43在第一件31的长度方向上顺序布置。换言之,第二换热管组、第一换热管41和第三换热管43在第一件31的长度方向上按照固定的排列顺序(第二换热管组、第一换热管41、第三换热管43)依次布置。也就是说,可以设置第一换热管41的数目和第三换热管43的数目均小于第二换热管42的数目,即第二换热管42的换热面积大于第一换热管41的换热面积。由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差异化的换热管数量设置有利于在不同的应用中实现优化的换热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换热管41和第三换热管43在第一组件3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也就是说,两个第一换热管41之间设置一个第三换热管43,两个第三换热管43之间设置一个第一换热管41。换言之,多个第一换热管41和多个第三换热管43组成多个换热管40组,该换热管40组包括一个第一换热管41和一个第三换热管43,且在该换热管40组中,第一换热管41和第三换热管43在第一组件30的长度方向上按照相同的规律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组件30包括第二件32,第二件32为多个,且第二件32的横截面的轮廓大体为扁平状。每个第二件32与第一平直段411的另一端相连,该第二件32还与第三换热管43的一端相连。每个第二件32对应一个第一换热管41和一个第三换热管43,多个第二件32沿第一组件30的长度方向并列布置。由此,多个第二件32降低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内容积,从而降低了冷媒充注量,而且相邻的第一换热管41和第三换热管43通过对应的第二件32连通,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热量损失。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件32可以是和第一换热管41和第三换热管43一体的,即第一换热管41和第三换热管43为一根换热管40弯折形成,而第二件32为该换热管40的弯折段。另外,第二件32也可是独立的中间换热管40,第二件32的中部弯折,第二件32的一端向下***第一换热管41的第一平直段411的上端,第二件32的另一端向下***第三换热管43的上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第二换热管42的宽度小于第一换热管41的宽度,第一集流管10和第二集流管20均为圆管,第二集流管20的内径可以小于第一集流管10的内径。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宽度以及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内径差异化设置,有利减少换热器100中冷媒的充注量。
下面参考附图1-13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空调***。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空调***200包括压缩机300、节流件400和多个换热器,至少一个换热器为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的换热器100。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空调***的多个换热器包括室外换热器400和室内换热器600。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空调***,该换热器100作为蒸发器在蒸发工况下工作时,该换热器100能够减缓进口处的结霜情况,有利于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如图13所示,当该制冷空调***在制冷模式时,该换热器100为室内换热器600,且该换热器100作为蒸发器在蒸发工况下工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空调***,该换热器100作为冷凝器在冷凝工况下工作时,该换热器100增加了换热管40内冷媒的流程,有利于能够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能力。如图13所示,当该制冷空调***在制热模式时,该换热器100为室内换热器600,且该换热器100作为冷凝器在冷凝工况下工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空调***可以是热泵制冷空调***200,如图13所示,该换热器100作为室外换热器500,该换热器100在该热泵制冷空调***制冷与制热两种模式下使用时,分别作为冷凝器和蒸发器。也就是说,在热泵制冷空调***中,该换热器100始终作为室外换热器500。该热泵制冷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该换热器100作为冷凝器使用。该热泵制冷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该换热器100作为蒸发器使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空调***也可以包括多个该换热器100,多个该换热器100在该制冷空调***中分别作为蒸发器和冷凝器使用。也就是说,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空调***的室外换热器500和室内换热器600均为该换热器100,室外换热器500和室内换热器600中的一者作为蒸发器、另一者作为冷凝器。换言之,该热泵制冷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室外换热器500作为冷凝器使用,室内换热器600作为蒸发器使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冷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室外换热器500作为蒸发器使用,室内换热器600作为冷凝器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1-12描述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具体示例性的换热器100。
示例1
如图1-图5所示,换热器100包括第一集流管10、第二集流管20、第一组件30、间隔件44、多个第一换热管41、多个第二换热管42、多个第一翅片51和多个第二翅片52。
第一集流管10包括周壁和由周壁包围形成的主通道,换热器100还包括第一进出口管11和第四件,第一进出口管11与第一集流管10连通。第四件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集流管10内,第四件沿左右方向延伸预设距离。主通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四件位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之间,第一流道与第一进出口管11连通,第二流道与第一换热管41连通。第四件设有多个通孔,通孔连通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
第一组件30包括第一件31和端盖,端盖设在第一中间集流管31的左端和右端。
第一换热管41和第二换热管42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扁平状。多个第一换热管41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第一换热管41包括第一弯曲段412和第一平直段411,第一弯曲段412的下端与第一集流管10相连,第一弯曲段412的上端与第一平直段411的下端相连,第一平直段411的上端与第一件31相连,以连通第一集流管10和第一件31。第一弯曲段412相对于第一平直段411向前弯曲,且第一弯曲段412的部分管段为平直段,该平直段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平直段411的长度方向成角度,且该角度小于90°。
多个第二换热管42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第二换热管42的上端与第一件31相连,第二换热管42的下端与第二集流管20相连,以连通第一件31和第二集流管20。
第二换热管42的宽度小于第一换热管41的宽度,第一集流管10和第二集流管20均为圆管,第二集流管20的内径小于第一集流管10的内径。
多个第一换热管41和多个第二换热管42组成多个换热管40组,该换热管40组包括一个第一换热管41和一个第二换热管42,且在该换热管40组中,第一换热管41在左侧,和第二换热管42在右侧,多个该换热管40组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第一翅片51连接在相邻的第一平直段411和第二换热管42之间。
在两个相邻的第一平直段411之间以及两个相邻的第二换热管42之间也设有第一翅片51。部分第一翅片51的一端与两个相邻的第一平直段411的一个相连,该第一翅片51的另一端与两个相邻的第一平直段411的另一个相连;部分第一翅片51的一端与两个相邻的第二换热管42的一个相连,该第一翅片51的另一端与两个相邻的第二换热管42的另一个相连。
多个第一平直段411的上端均与第一件31相连,多个第二换热管42的上端均与第一件31相连。当换热器100在蒸发工况下作为蒸发器使用时,可以设置冷媒从第一进出口管11进入第一换热管41,第一换热管41内的冷媒在第一中间集流管31汇流后进入第二换热管42,第二换热管42内的冷媒再从第二进出口管21流出。换热器100为冷凝器时,冷媒从第二进出口管21进入第二换热管42,第二换热管42内的冷媒在第一中间集流管31汇流后进入第一换热管41,第一换热管41内的冷媒再从第一进出口管11流出。
第一集流管10位于第二集流管20的上方。且第一换热管41的长度小于第二换热管42的长度,第二换热管42的底部与第一换热管41不相邻。
间隔件44和第二换热管42大体平行,间隔件44的外周轮廓也大体为扁平状。间隔件44位于第一平直段411和第二集流管20之间。间隔件44填充在第一平直段411和第二集流管20之间的空隙内。
部分第二翅片52的左端与第二换热管42相连,该第二翅片52的右端与间隔件44相连,该第二换热管42和该间隔件44相邻设置;另一部分第二翅片52的左端与两个相邻的间隔件44的一个相连,该第二翅片52的右端与两个相邻的间隔件44的另一个相连。
示例2
如图6所示,与示例1不同的是,第一组件30包括多个第二件32,且第二件32的横截面的轮廓大体为扁平状。第二件32是独立的中间换热管40,第二件32的中部弯折,第二件32的一端向下***第一平直段411的上端,第二件32的另一端向下***第二换热管42的上端。
示例3
如图7-图10所示,换热器100包括第一集流管10、第二集流管20、第一组件30、第二组件60、间隔件44、多个第一换热管41、多个第二换热管42、多个第三换热管43、多个第一翅片51和多个第二翅片52。
第一集流管10包括周壁和由周壁包围形成的主通道,换热器100还包括第一进出口管11和第四件,第一进出口管11与第一集流管10连通。第四件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集流管10内,第四件沿左右方向延伸预设距离。主通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四件位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之间,第一流道与第一进出口管11连通,第二流道与第一换热管41连通。第四件设有多个通孔,通孔连通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
第一组件30包括第一件31和端盖,端盖设在第一件31的左端和右端。
第一换热管41、第二换热管42和第三换热管43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扁平状。多个第一换热管41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第一换热管41包括第一弯曲段412、第二弯曲段413和第一平直段411。第一弯曲段412的下端与第一集流管10相连,第一弯曲段412的上端与第一平直段411的下端相连,第一平直段411的上端与第二弯曲段413的下端相连,第二弯曲段413的上端与第一件31相连,以连通第一集流管10和第一件31。
第一弯曲段412相对于第一平直段411向前弯曲,且第一弯曲段412的部分管段为平直段,该平直段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平直段411的长度方向成角度,且该角度小于90°。第二弯曲段413相对于第一平直段411向前弯曲,且第二弯曲段413的部分管段也为平直段,该平直段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平直段411的长度方向成角度,且该角度小于90°。
多个第二换热管42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第二换热管42的下端与第二组件60相连,第二换热管42的上端与第二集流管20相连,以连通第二组件60和第二集流管20。
多个第三换热管43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第三换热管43包括第三弯曲段432和第二平直段431。第三弯曲段432的上端与第一件31相连,第三弯曲段432的下端与第二平直段431的上端相连,第二平直段431的下端与第二组件60相连,以连通第一件31和第二组件60。第三弯曲段432相对于第二平直段431向前弯曲,且第三弯曲段432的部分管段为平直段,该平直段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平直段431的长度方向成角度,且该角度小于90°。
第二换热管42的宽度小于第一换热管41的宽度,第一集流管10和第二集流管20均为圆管,第二集流管20的内径小于第一集流管10的内径。
多个第二换热管42分为多个第二换热管组,每个第二换热管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管42,第二换热管组、第一换热管41和第三换热管43在第一件31的长度方向上顺序布置。
在相邻的第一平直段411和第二换热管42之间、相邻的第一换热管41的第一平直段411和第三换热管43的第二平直段431之间、相邻的第二平直段431和第二换热管42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一平直段411之间、两个相邻的第二换热管42之间以及两个相邻的第二平直段431之间均设有第一翅片51。
第二组件60包括第三件61,多个第二换热管42的下端和多个第二平直段431的下端与第三件61相连。
第二集流管20位于第一件31的上方,且第一换热管41的长度小于第二换热管42的长度,第二换热管42的顶部与第一换热管41不相邻。
间隔件44与第二换热管42大体平行,间隔件44的外周轮廓也大体为扁平状。部分间隔件44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一平直段411和第二集流管20之间,另一部分间隔件44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二平直段431和第二集流管20之间。
部分第二翅片52的左端与第二换热管42相连,该第二翅片52的右端与间隔件44相连,该第二换热管42和该间隔件44相邻设置;部分第二翅片52的一端与两个相邻的间隔件44的一个相连,该第二翅片52的另一端与两个相邻的间隔件44的另一个相连。
示例4,
如图11和图12所示,与示例1不同的是,第一组件30包括多个第二件32,且第二件32的横截面的轮廓大体为扁平状。第二件32是独立的中间换热管40,第二件32的中部弯折,第二件32的一端向下***第一平直段411的上端,第二件32的另一端向下***第二换热管42的上端。
第一换热管41包括包括第一弯曲段412和第一平直段411,第一弯曲段412的下端与第一集流管10相连,第一弯曲段412的上端与第一平直段411的下端相连,第一平直段411的上端与第一件31相连,以连通第一集流管10和第一件31。第一弯曲段412相对于第一平直段411向前弯曲,且第一弯曲段412的部分管段为平直段,该平直段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平直段411的长度方向成角度,且该角度小于90°。
第三换热管43为平直管,第三换热管43的上端与第一件31相连,第三换热管43的下端与第三件61相连,以连通第一件31和第三件61。
示例5
制冷空调***可以是热泵制冷空调***200,该热泵制冷空调***200包括压缩机300、节流件400、室外换热器400和室内换热器600。
室外换热器500和室内换热器600均为上述任一示例中的换热器100。
该热泵制冷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室外换热器500作为冷凝器使用,室内换热器600作为蒸发器使用。该热泵制冷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室外换热器500作为蒸发器使用,室内换热器600作为冷凝器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
第一组件;
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扁平状,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管和多个第二换热管,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换热管包括第一弯曲段和第一平直段,所述第一弯曲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弯曲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组件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一组件,所述第一弯曲段的部分管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长度方向成角度,
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组件相连,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集流管,
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在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以及
翅片,所述翅片包括第一翅片,在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翅片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第一平直段相连,该所述第一翅片的另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相连,该所述第一平直段、该所述第一翅片与该所述第二换热管在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顺序设置,所述第一翅片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一件,多个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件相连,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在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二件,所述第二件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二件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另一端相连,该第二件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一端相连,每个所述第二件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和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多个所述第二件沿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并列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分为多个第二换热管组,每个第二换热管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组和所述第一换热管在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隔件,所述间隔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在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宽度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换热管的第一弯曲段与所述间隔件并列设置,至少2个所述间隔件在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相邻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还包括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翅片至少设在在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间隔件之间,和/或所述第二翅片至少设在在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所述间隔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宽度,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均为圆管,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径,和/或所述第二换热管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数量。
8.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
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一件,所述第一件为一个;
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扁平状,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管、多个第二换热管和多个第三换热管,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换热管包括第一弯曲段、第二弯曲段和第一平直段,所述第一弯曲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弯曲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曲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弯曲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件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一件,所述第一弯曲段的部分管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长度方向成角度,所述第二弯曲段的部分管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长度方向成角度,
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组件相连,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二组件和所述第二集流管,
多个所述第三换热管沿所述第一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三换热管包括第三弯曲段和第二平直段,所述第三弯曲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件相连,所述第三弯曲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平直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平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组件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件和所述第二组件,所述第三弯曲段的部分管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平直段的长度方向成角度,
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三换热管在所述第一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以及
翅片,所述翅片包括第一翅片,在所述第一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翅片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第一平直段相连,所述第一翅片的另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相连,该所述第一平直段、该所述第一翅片与该所述第二换热管在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顺序设置,所述第一翅片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件包括第三件,所述第三件为一个,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三件相连,多个所述第二平直段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三件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分为多个第二换热管组,每个第二换热管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组、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三换热管在所述第一件的长度方向上顺序布置。
1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
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
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扁平状,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第一换热管、多个第二换热管和多个第三换热管,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换热管包括第一弯曲段和第一平直段,所述第一弯曲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弯曲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组件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一组件,所述第一弯曲段的部分管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长度方向成角度,
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组件相连,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二组件和所述第二集流管,
多个所述第三换热管沿所述第一组件或所述第二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三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组件相连,所述第三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组件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
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三换热管在所述第一组件或所述第二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以及
翅片,所述翅片包括第一翅片,在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翅片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第一平直段相连,所述第一翅片的另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相连,该所述第一平直段、该所述第一翅片与该所述第二换热管在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顺序设置,所述第一翅片为多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三换热管在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二件,所述第二件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二件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另一端相连,该第二件与所述第三换热管的一端相连,每个所述第二件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管和一个所述第三换热管,多个所述第二件沿所述第一组件的长度方向并列布置。
13.一种制冷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节流件,多个换热器,
至少一个所述换热器为上述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8或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
CN202011308170.8A 2020-11-19 2020-11-19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空调*** Active CN1145180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08170.8A CN114518042B (zh) 2020-11-19 2020-11-19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08170.8A CN114518042B (zh) 2020-11-19 2020-11-19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空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18042A true CN114518042A (zh) 2022-05-20
CN114518042B CN114518042B (zh) 2024-06-25

Family

ID=81594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08170.8A Active CN114518042B (zh) 2020-11-19 2020-11-19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1804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4685A (zh) * 2013-12-26 2014-03-19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具有该换热器的多制冷***空调
CN106546112A (zh) * 2016-11-04 2017-03-29 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有限公司 蛇形管换热器
CN210532743U (zh) * 2019-08-19 2020-05-15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多制冷***空调机组
CN111829363A (zh) * 2019-10-08 2020-10-27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4685A (zh) * 2013-12-26 2014-03-19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具有该换热器的多制冷***空调
CN106546112A (zh) * 2016-11-04 2017-03-29 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有限公司 蛇形管换热器
CN210532743U (zh) * 2019-08-19 2020-05-15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多制冷***空调机组
CN111829363A (zh) * 2019-10-08 2020-10-27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18042B (zh) 202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15318B2 (en) Flattened tube finned heat exchanger and fabrication method
KR101451057B1 (ko) 열교환기 및 공기 조화기
AU2012208123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AU740183B2 (en) Heat exchanger
KR100265657B1 (ko) 증발기 또는 증발기/응축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110240276A1 (en) Heat exchanger having an inlet distributor and outlet collector
US20090084129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7182127B2 (en) Heat exchanger
CN111928678A (zh) 用于风冷式冷却器的热交换器
CN101568782A (zh) 改进冷凝物去除的热交换器
CN210128532U (zh) 多制冷***空调机组
US20180299205A1 (en) Heat exchanger for residential hvac applications
CN111780459B (zh) 换热器及换热***
CN114518042B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制冷空调***
WO2018040036A1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风冷冰箱
WO2018040037A1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风冷冰箱
CN110094901B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WO2018040034A1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风冷冰箱
CN218065155U (zh) 换热器和换热***
CN221302044U (zh) 箱体式换热器及冷水机组
CN112923442B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2444148A (zh) 换热器
CN113654394A (zh) 换热器
CN116972454A (zh) 一种换热***
JP2012067957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式車両用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