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99225B - 一种变流器用电压源电流源双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流器用电压源电流源双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99225B
CN114499225B CN202210355534.0A CN202210355534A CN114499225B CN 114499225 B CN114499225 B CN 114499225B CN 202210355534 A CN202210355534 A CN 202210355534A CN 114499225 B CN114499225 B CN 1144992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input end
switch
subtracter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555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99225A (zh
Inventor
金猛
王传川
王莉
张玉荣
何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XD Electric Co Ltd
Xian XD High Voltage Apparat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XD Electric Co Ltd
Xian XD High Voltage Apparat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XD Electric Co Ltd, Xian XD High Voltage Apparat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XD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5553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992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99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9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99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92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4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4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4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 H02M5/453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5/458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5/4585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a rectifier with control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流器用电压源电流源双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包括:1)构建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
Figure 227DEST_PATH_IMAGE001
计算模块、虚拟同步环参考电压幅值E计算模块、网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
Figure 249942DEST_PATH_IMAGE002
计算模块及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的d轴分量
Figure 704057DEST_PATH_IMAGE003
及q轴分量
Figure 748237DEST_PATH_IMAGE004
计算模块;2)利用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
Figure 553382DEST_PATH_IMAGE005
计算模块、虚拟同步环参考电压幅值E计算模块、网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
Figure 341209DEST_PATH_IMAGE006
计算模块及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的d轴分量
Figure 180989DEST_PATH_IMAGE007
及q轴分量
Figure 379758DEST_PATH_IMAGE008
计算模块进行永磁风电机组的电流源控制模式及电压源控制模式的切换,该方法能够实现微电网中永磁风电机运行模式的切换。

Description

一种变流器用电压源电流源双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变流器用电压源电流源双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永磁风电机组是目前的主流风电机型,随着风电在微电网中比重的增加,对其运行功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通常情况下,永磁风电机组的控制模式运行于电流源控制模式,机组跟随并网点电压,电流源模式缺乏对微电网***的主动支撑作用,因此风电不能单独作为微电网中的主电源。电压源控制模式是未来风电机组的发展趋势,电压源型模式可以为微电网提供主动支撑,因此电压源型风电机组可以作为微电网中的主电源。当微电网运行于并网模式时,永磁风电机组工作于电流源模式;当微电网运行于离网模式时,可以根据***指令运行在电压源模式或者电流源模式。
以电流源控制切换成电压源控制为例,其将电流源模式中自适应积分控制器输出的幅值作为初始值赋值给电压源模式中自适应积分控制器,以实现切换。
现有技术在切换时将电流源控制模式下自适应积分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初始值赋值给电压源模式中自适应积分控制器,但在积分控制器的输入上等同于硬切换,在风电机组功率输出上会体现为功率波动。
且在该问题上目前只检索到一个专利相关,该相关专利大篇幅着墨于判断电网是否稳定,风机为双馈风电机组,然而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控制模式切换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变流器用电压源电流源双模式切换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微电网中永磁风电机运行模式的切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变流器用电压源电流源双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包括:
1)构建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
Figure 757672DEST_PATH_IMAGE001
计算模块、虚拟同步环参考电压幅值E计算模块、网 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
Figure 707174DEST_PATH_IMAGE002
计算模块及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 参考值的d轴分量
Figure 202877DEST_PATH_IMAGE003
及q轴分量
Figure 59975DEST_PATH_IMAGE004
计算模块;
2)利用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
Figure 19840DEST_PATH_IMAGE001
计算模块、虚拟同步环参考电压幅值E计算模块、网 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
Figure 874664DEST_PATH_IMAGE005
计算模块及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 参考值的d轴分量
Figure 185560DEST_PATH_IMAGE006
及q轴分量
Figure 33299DEST_PATH_IMAGE007
计算模块进行永磁风电机组的电流源控制模式及 电压源控制模式的切换。
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
Figure 847671DEST_PATH_IMAGE001
计算模块包括发电机的定子电压
Figure 138975DEST_PATH_IMAGE008
Figure 671588DEST_PATH_IMAGE009
Figure 808171DEST_PATH_IMAGE010
输入端、坐 标变换模块(1)、第一PI控制器(2)、第一积分模块(3)、第二积分模块(4)、第三积分模块 (5)、第一减法器、第二减法器、第三减法器、第一加法器、第二加法器、第一开关(K0)、第二 开关(K1)、第三开关(K2)、永磁风电机组输出有功功率输入端、永磁风电机组输出功率参考 值输入端、虚拟转动惯量输入端、第一除法器、频率参考值输入端、有功-频率下垂系数计算 模块(17)、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输出端及第一惯性系数输入端;
发电机的定子电压
Figure 742629DEST_PATH_IMAGE011
Figure 204834DEST_PATH_IMAGE012
Figure 959163DEST_PATH_IMAGE013
输入端与坐标变换模块(1)的输入端相连接, 坐标变换模块(1)的q轴分量输出端与第一PI控制器(2)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PI控制器(2) 的输出端与第一积分模块(3)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积分模块(3)的输出端与坐标变换模块 (1)的输入端及第三开关(K2)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
永磁风电机组输出有功功率输入端与永磁风电机组输出功率参考值输入端与第一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加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加法器的输出端及虚拟转动惯量输入端与第一除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除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关(K0)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第一开关(K0)的第二自由端悬空,第一开关(K0)的固定端经第二积分模块(4)与第二加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加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减法器的输入端及第三积分模块(5)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积分模块(5)的输出端与第三开关(K2)的第二自由端相连接,频率参考值输入端与第二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减法器的输出端与有功-频率下垂系数计算模块(17)的输入端相连接,有功-频率下垂系数计算模块(17)的输出端与第一加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积分模块(5)的输出端及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输出端与第三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减法器的输出端及第一惯性系数输入端与第一乘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乘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开关(K1)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第二开关(K1)的第二自由端悬空,第二开关(K1)的固定端与第二加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开关(K1)的固定端与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输出端相连接。
虚拟同步环参考电压幅值E计算模块包括第三加法器、第四减法器、第五减法器、第六减法器、第一数值缓启动器(6)、无功-电压下垂系数计算模块(7)、永磁风电机组输出无功功率参考值输入端、永磁风电机组输出无功功率输入端、第二惯性系数输入端、第二乘法器、第四开关(K3)、第四积分模块(8)、虚拟同步环参考电压幅值输出端、虚拟同步环输出电压幅值输入端、虚拟同步环输出电压基值输入端及第三惯性系数输入端;
永磁风电机组输出无功功率参考值输入端与第三加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加法器的输出端及永磁风电机组输出无功功率输入端与第四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四减法器的输出端及第二惯性系数输入端与第二乘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乘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数值缓启动器(6)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数值缓启动器(6)的输出端与第四开关(K3)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第四开关(K3)的固定端与第四积分模块(8)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四积分模块(8)的输出端与虚拟同步环参考电压幅值输出端及第五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虚拟同步环输出电压幅值输入端与第五减法器的输入端及第六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虚拟同步环输出电压基值输入端与第六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六减法器的输出端与无功-电压下垂系数计算模块(7)的输入端相连接,无功-电压下垂系数计算模块(7)的输出端与第三加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五减法器的输出端及第三惯性系数输入端与第三乘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乘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数值缓启动器(6)的输入端及第四开关(K3)的第二自由端相连接。
网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
Figure 414284DEST_PATH_IMAGE014
计算模块包括虚拟同步环输出参 考电压幅值输出端、变流器输出电压d轴分量输入端、第七减法器、第二数值缓启动器(9)、 第五开关(K4)、第二PI控制器(10)、变流器输出电压q轴分量输入端、虚拟同步环输出角频 率输入端、滤波电容输入端、第四乘法器、第八减法器、第九减法器、第十减法器、第十一减 法器、第六开关(K5)、第三数值缓启动器(11)、第三PI控制器(12)、第七开关(K6)及网侧交 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输出端;
虚拟同步环输出参考电压幅值输出端及变流器输出电压d轴分量输入端与第七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七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数值缓启动器(9)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数值缓启动器(9)的输出端与第五开关(K4)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第五开关(K4)的固定端与第二PI控制器(10)的输入端相连接;
变流器输出电压q轴分量输入端、虚拟同步环输出角频率输入端及滤波电容输入端与第四乘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四乘法器的输出端及第二PI控制器(10)的输出端与第八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八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九减法器的输入端及第七开关(K6)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网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电流参考值输出端与第九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九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数值缓启动器(9)的输入端及第五开关(K4)的第二自由端相连接,第七开关(K6)的固定端与网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输出端相连接;
直流电压输入端及直流电压参考值输入端与第十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十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三数值缓启动器(11)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数值缓启动器(11)的输出端与第六开关(K5)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输出端及第七开关(K6)的第二自由端与第十一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十一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六开关(K5)的第二自由端及第三PI控制器(12)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六开关(K5)的固定端与第三PI控制器(12)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数值缓启动器(11)的输出端与第七开关(K6)的第二自由端相连接,第三PI控制器(12)的输出端与第七开关(K6)的第二自由端相连接。
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电流参考值的q轴分量
Figure 203249DEST_PATH_IMAGE015
计算模块包括变流器输出 电压的q轴分量输入端、第十二减法器、第四数值缓启动器(13)、第八开关(K7)、第四PI控制 器(14)、变流器输出电压d轴分量输入端、虚拟同步环输出角频率输入端、滤波电容输入端、 第五乘法器、第五加法器、第十二减法器、第十三减法器、第九开关(K8)、机侧交流电压控制 环输出电流参考值的q轴分量
Figure 570776DEST_PATH_IMAGE016
输出端、永磁风电机输出无功功率参数值输入端、-2/3 公共连接点三相电压的d轴分量
Figure 77981DEST_PATH_IMAGE017
输入端及第六乘法器;
变流器输出电压的q轴分量输入端与第十二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十二减法 器的输出端与第四数值缓启动器(13)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四数值缓启动器(13)的输出端与 第八开关(K7)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第八开关(K7)的固定端与第四PI控制器(14)的输入端 相连接,变流器输出电压d轴分量输入端、虚拟同步环输出角频率输入端及滤波电容输入端 与第五乘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五乘法器的输出端及第四PI控制器(14)的输出端与第五 加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五加法器的输出端与第十三减法器的输入端及第九开关(K8)的 第一自由端相连接,第九开关(K8)的固定端与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电流参考值的q轴 分量
Figure 618684DEST_PATH_IMAGE018
输出端相连接,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电流参考值的q轴分量
Figure 199838DEST_PATH_IMAGE019
输出端与 第十三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十三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四数值缓启动器(13)的输入端 及第八开关(K7)的第二自由端相连接;
永磁风电机输出无功功率参数值输入端及-2/3公共连接点三相电压的d轴分量
Figure 269425DEST_PATH_IMAGE020
输入端与第六乘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六乘法器的输出端与第八开关(K7)的第二自 由端相连接。
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的d轴分量
Figure 732767DEST_PATH_IMAGE021
计算模块包括直流电压 参考值输入端、直流电压输入端、第十四减法器、第五数值缓启动器(15)、第十开关(K9)、第 五PI控制器(16)、第十一开关(K10)、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的d轴分量
Figure 342740DEST_PATH_IMAGE022
输出端、第十五减法器、永磁风电机输出无功功率参考值输入端、-2/3公共连接点三 相电压的d轴分量
Figure 293248DEST_PATH_IMAGE023
输入端及第七乘法器;
直流电压参考值输入端与直流电压输入端与第十四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十 四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五数值缓启动器(15)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五数值缓启动器(15)的输 出端与第十开关(K9)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第十开关(K9)的固定端与第五PI控制器(16)的 输入端相连接,第五PI控制器(16)的输出端与第十一开关(K10)的第二自由端及第十五减 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的d轴分量
Figure 64895DEST_PATH_IMAGE024
输出端与第 十一开关(K10)的固定端及第十五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十五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四 PI控制器(14)的输入端及第十开关(K9)的第二自由端相连接;
永磁风电机输出无功功率参考值输入端及-2/3公共连接点三相电压的d轴分量
Figure 484375DEST_PATH_IMAGE025
输入端与第七乘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七乘法器的输出端与第十一开关(K10)的第一自 由端相连接。
将第一开关(K0)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第二开关(K1)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第三 开关(K2)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第四开关(K3)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第五开关(K4)中的第 二自由端闭合,第六开关(K5)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第七开关(K6)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第 八开关(K7)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第九开关(K8)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第十开关(K9)中的 第二自由端闭合,第十一开关(K10)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根据此时的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
Figure 632459DEST_PATH_IMAGE001
、虚拟同步环参考电压幅值E、网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
Figure 188205DEST_PATH_IMAGE026
及机侧交流 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的d轴分量
Figure 130754DEST_PATH_IMAGE027
及q轴分量
Figure 771951DEST_PATH_IMAGE028
对永磁风电机进行控制,使 得永磁风电机工作于电流源控制模式下。
将第一开关(K0)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第二开关(K1)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第三 开关(K2)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第四开关(K3)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第五开关(K4)中的第 一自由端闭合,第六开关(K5)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第七开关(K6)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第 八开关(K7)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第九开关(K8)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第十开关(K9)中的 第一端闭合,第十一开关(K10)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根据此时的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
Figure 723726DEST_PATH_IMAGE001
、 虚拟同步环参考电压幅值E、网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
Figure 380317DEST_PATH_IMAGE029
及机侧交流电 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的d轴分量
Figure 759345DEST_PATH_IMAGE030
及q轴分量
Figure 887838DEST_PATH_IMAGE031
对永磁风电机进行控制,使得 永磁风电机工作于电压源控制模式下。
当需要切换至电压源控制模式下时,先对磁风电机组进行角度同步控制,然后再切换至电压源控制模式下。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变流器用电压源电流源双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在具体操作时,先构建 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
Figure 377726DEST_PATH_IMAGE032
计算模块、虚拟同步环参考电压幅值E计算模块、网侧交流电压控制 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
Figure 908064DEST_PATH_IMAGE033
计算模块及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的d轴分量
Figure 457994DEST_PATH_IMAGE034
及q轴分量
Figure 808204DEST_PATH_IMAGE035
计算模块,再根据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
Figure 101782DEST_PATH_IMAGE036
计算模块、虚拟同步环参 考电压幅值E计算模块、网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
Figure 735895DEST_PATH_IMAGE037
计算模块及机侧交 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的d轴分量
Figure 191147DEST_PATH_IMAGE038
及q轴分量
Figure 356549DEST_PATH_IMAGE039
计算模块进行永磁风电 机组的电流源控制模式及电压源控制模式的切换,以实现微电网中永磁风电机运行模式的 切换,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性极强,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能够使永磁风电机组依据***指 令在电流源控制模式与电压源控制模式下往复切换,同时消除永磁风电机组在控制模式切 换时的功率波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永磁风机并网发电主电路图;
图2为永磁风机网侧变换器电压源控制模式控制框图;
图3为永磁风机机侧变换器电流源控制模式控制框图;
图4为有功频率控制环角度同步控制结构框图;
图5为无功电压环切换控制结构框图;
图6为网侧变换器交流电压环d轴控制切换框图;
图7为网侧变换器交流电压环q轴控制切换框图;
图8为机侧变换器模式切换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本发明公开的概念。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公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图1为永磁风机并网发电主电路图,图1中,
Figure 125922DEST_PATH_IMAGE040
分别为变流器输出 三相电压、公共连接点三相电压以及电网三相电压;
Figure 427590DEST_PATH_IMAGE041
Figure 257006DEST_PATH_IMAGE042
分别为电感电流和输出 电流;
Figure 644125DEST_PATH_IMAGE043
为直流电压;
Figure 217189DEST_PATH_IMAGE044
Figure 638943DEST_PATH_IMAGE045
分别为输出滤波电感和滤波电容;
Figure 888527DEST_PATH_IMAGE046
为线路阻抗可以 表示成
Figure 762942DEST_PATH_IMAGE047
Figure 874118DEST_PATH_IMAGE048
分别为经过坐标变换后
Figure 150378DEST_PATH_IMAGE049
的d轴和q轴分量;三相电压
Figure 321597DEST_PATH_IMAGE050
表示发电机的定子电压,
Figure 683308DEST_PATH_IMAGE051
表示变流器输出电流,
Figure 598174DEST_PATH_IMAGE052
为其在dq坐系标下的分量,
Figure 994521DEST_PATH_IMAGE053
表示 变流器输出电压,
Figure 585908DEST_PATH_IMAGE054
为其在dq坐系标下的分量。永磁风电机组的控制策略都可以通 过改变转子侧变换器与网侧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来实现。
对电压源控制方式下的风电机组,风电机组的控制目标是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具体实现方法是改变风电机组的控制策略,从而使其对外表现为电压源特性,风电机组的功率可以随着负荷的波形而做出调整,从而使风电机组具有和传统同步发电机类似的惯量支撑特点,目前的主要实现方式是采用虚拟同步机控制。
图2为永磁风电机组网侧变换器具有电压电流内环电压式虚拟同步机控制结构 图,图2中,P、Q、
Figure 169336DEST_PATH_IMAGE055
Figure 887893DEST_PATH_IMAGE056
分别为永磁风电机组输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其参考值;
Figure 873167DEST_PATH_IMAGE057
为虚拟同步环输出角频率,
Figure 448505DEST_PATH_IMAGE058
为频率参考值;U为输出电压幅值,
Figure 456912DEST_PATH_IMAGE059
为输出电压基值;
Figure 775898DEST_PATH_IMAGE060
为有功-频率下垂系数,
Figure 818940DEST_PATH_IMAGE061
为无功-电压下垂系数;J为虚拟转动惯量,K为惯性系数;
Figure 565179DEST_PATH_IMAGE062
和E分别为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和参考电压幅值;电压电流双闭环中
Figure 578659DEST_PATH_IMAGE063
分别为变流器输出电压的d轴和q轴分量;
Figure 435757DEST_PATH_IMAGE064
分别为电感电流的d轴和q轴分量;
Figure 598885DEST_PATH_IMAGE065
分别为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
Figure 516025DEST_PATH_IMAGE066
Figure 499025DEST_PATH_IMAGE067
分别为控制器输出的电压 参考的dq轴分量;
Figure 159813DEST_PATH_IMAGE068
为***基波角频率;
Figure 177448DEST_PATH_IMAGE069
分别为交流电压 环和电流环的PI参数。
图3为永磁风电机组转子侧电流源控制模式控制框图,图3中,
Figure 265489DEST_PATH_IMAGE070
Figure 985053DEST_PATH_IMAGE071
分别表 示永磁风电机组输出有功无功功率的参考值;
Figure 449532DEST_PATH_IMAGE072
分别为控制器输出的电压参考的 dq轴分量;
Figure 321673DEST_PATH_IMAGE073
为电流环PI系数。
参考图1,本发明所述的变流器用电压源电流源双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包括:
1)构建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
Figure 580616DEST_PATH_IMAGE074
计算模块、虚拟同步环参考电压幅值E计算模块、 网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
Figure 538208DEST_PATH_IMAGE075
计算模块及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 流参考值的d轴分量
Figure 806378DEST_PATH_IMAGE076
及q轴分量
Figure 533026DEST_PATH_IMAGE077
计算模块;
2)利用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
Figure 962870DEST_PATH_IMAGE078
计算模块、虚拟同步环参考电压幅值E计算模块、网 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
Figure 204495DEST_PATH_IMAGE079
计算模块及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 参考值的d轴分量
Figure 197728DEST_PATH_IMAGE080
及q轴分量
Figure 841199DEST_PATH_IMAGE081
计算模块进行永磁风电机组的电流源控制模式 及电压源控制模式的切换。
参考图4,所述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
Figure 645207DEST_PATH_IMAGE078
计算模块包括发电机的定子电压
Figure 374129DEST_PATH_IMAGE082
Figure 921785DEST_PATH_IMAGE083
Figure 419762DEST_PATH_IMAGE084
输入端、坐标变换模块1、第一PI控制器2、第一积分模块3、第二积分模块4、第三积分模 块5、第一减法器、第二减法器、第三减法器、第一加法器、第二加法器、第一开关K0、第二开 关K1、第三开关K2、永磁风电机组输出有功功率输入端、永磁风电机组输出功率参考值输入 端、虚拟转动惯量输入端、第一除法器、频率参考值输入端、有功-频率下垂系数计算模块 17、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输出端及第一惯性系数输入端;
发电机的定子电压
Figure 394671DEST_PATH_IMAGE085
Figure 610889DEST_PATH_IMAGE086
Figure 945924DEST_PATH_IMAGE087
输入端与坐标变换模块1的输入端相连接,坐标 变换模块1的q轴分量输出端与第一PI控制器2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PI控制器2的输出端与 第一积分模块3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积分模块3的输出端与坐标变换模块1的输入端及第 三开关K2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
永磁风电机组输出有功功率输入端与永磁风电机组输出功率参考值输入端与第一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加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加法器的输出端及虚拟转动惯量输入端与第一除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除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关K0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第一开关K0的第二自由端悬空,第一开关K0的固定端经第二积分模块4与第二加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加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减法器的输入端及第三积分模块5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积分模块5的输出端与第三开关K2的第二自由端相连接,频率参考值输入端与第二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减法器的输出端与有功-频率下垂系数计算模块17的输入端相连接,有功-频率下垂系数计算模块17的输出端与第一加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积分模块5的输出端及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输出端与第三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减法器的输出端及第一惯性系数输入端与第一乘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乘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开关K1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第二开关K1的第二自由端悬空,第二开关K1的固定端与第二加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开关K1的固定端与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输出端相连接;
参考图5,虚拟同步环参考电压幅值E计算模块包括第三加法器、第四减法器、第五减法器、第六减法器、第一数值缓启动器6、无功-电压下垂系数计算模块7、永磁风电机组输出无功功率参考值输入端、永磁风电机组输出无功功率输入端、第二惯性系数输入端、第二乘法器、第四开关K3、第四积分模块8、虚拟同步环参考电压幅值输出端、虚拟同步环输出电压幅值输入端、虚拟同步环输出电压基值输入端及第三惯性系数输入端;
永磁风电机组输出无功功率参考值输入端与第三加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加法器的输出端及永磁风电机组输出无功功率输入端与第四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四减法器的输出端及第二惯性系数输入端与第二乘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乘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数值缓启动器6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数值缓启动器6的输出端与第四开关K3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第四开关K3的固定端与第四积分模块8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四积分模块8的输出端与虚拟同步环参考电压幅值输出端及第五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虚拟同步环输出电压幅值输入端与第五减法器的输入端及第六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虚拟同步环输出电压基值输入端与第六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六减法器的输出端与无功-电压下垂系数计算模块7的输入端相连接,无功-电压下垂系数计算模块7的输出端与第三加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五减法器的输出端及第三惯性系数输入端与第三乘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乘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数值缓启动器6的输入端及第四开关K3的第二自由端相连接。
参考图6,网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
Figure 563987DEST_PATH_IMAGE088
计算模块包括虚拟同步 环输出参考电压幅值输出端、变流器输出电压d轴分量输入端、第七减法器、第二数值缓启 动器9、第五开关K4、第二PI控制器10、变流器输出电压q轴分量输入端、虚拟同步环输出角 频率输入端、滤波电容输入端、第四乘法器、第八减法器、第九减法器、第十减法器、第十一 减法器、第六开关K5、第三数值缓启动器11、第三PI控制器12、第七开关K6及网侧交流电压 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输出端;
虚拟同步环输出参考电压幅值输出端及变流器输出电压d轴分量输入端与第七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七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数值缓启动器9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数值缓启动器9的输出端与第五开关K4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第五开关K4的固定端与第二PI控制器10的输入端相连接;
变流器输出电压q轴分量输入端、虚拟同步环输出角频率输入端及滤波电容输入端与第四乘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四乘法器的输出端及第二PI控制器10的输出端与第八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八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九减法器的输入端及第七开关K6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网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电流参考值输出端与第九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九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数值缓启动器9的输入端及第五开关K4的第二自由端相连接,第七开关K6的固定端与网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输出端相连接;
直流电压输入端及直流电压参考值输入端与第十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十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三数值缓启动器11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数值缓启动器11的输出端与第六开关K5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输出端及第七开关K6的第二自由端与第十一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十一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六开关K5的第二自由端及第三PI控制器12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六开关K5的固定端与第三PI控制器12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数值缓启动器11的输出端与第七开关K6的第二自由端相连接,第三PI控制器12的输出端与第七开关K6的第二自由端相连接;
参考图7,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电流参考值的q轴分量
Figure 709798DEST_PATH_IMAGE089
计算模块包括变 流器输出电压的q轴分量输入端、第十二减法器、第四数值缓启动器13、第八开关K7、第四PI 控制器14、变流器输出电压d轴分量输入端、虚拟同步环输出角频率输入端、滤波电容输入 端、第五乘法器、第五加法器、第十二减法器、第十三减法器、第九开关K8、机侧交流电压控 制环输出电流参考值的q轴分量
Figure 413312DEST_PATH_IMAGE090
输出端、永磁风电机输出无功功率参数值输入端、- 2/3公共连接点三相电压的d轴分量
Figure 302770DEST_PATH_IMAGE091
输入端及第六乘法器;
变流器输出电压的q轴分量输入端与第十二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十二减法 器的输出端与第四数值缓启动器13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四数值缓启动器13的输出端与第八 开关K7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第八开关K7的固定端与第四PI控制器14的输入端相连接,变 流器输出电压d轴分量输入端、虚拟同步环输出角频率输入端及滤波电容输入端与第五乘 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五乘法器的输出端及第四PI控制器14的输出端与第五加法器的输 入端相连接,第五加法器的输出端与第十三减法器的输入端及第九开关K8的第一自由端相 连接,第九开关K8的固定端与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电流参考值的q轴分量
Figure 509761DEST_PATH_IMAGE092
输出 端相连接,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电流参考值的q轴分量
Figure 888790DEST_PATH_IMAGE093
输出端与第十三减法器 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十三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四数值缓启动器13的输入端及第八开关K7的 第二自由端相连接;
永磁风电机输出无功功率参数值输入端及-2/3公共连接点三相电压的d轴分量
Figure 17283DEST_PATH_IMAGE094
输入端与第六乘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六乘法器的输出端与第八开关K7的第二自由 端相连接。
参考图8,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的d轴分量
Figure 507170DEST_PATH_IMAGE095
计算模块包括 直流电压参考值输入端、直流电压输入端、第十四减法器、第五数值缓启动器15、第十开关 K9、第五PI控制器16、第十一开关K10、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的d轴分量
Figure 572863DEST_PATH_IMAGE096
输出端、第十五减法器、永磁风电机输出无功功率参考值输入端、-2/3公共连接点三 相电压的d轴分量
Figure 794897DEST_PATH_IMAGE097
输入端及第七乘法器;
直流电压参考值输入端与直流电压输入端与第十四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十 四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五数值缓启动器15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五数值缓启动器15的输出端 与第十开关K9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第十开关K9的固定端与第五PI控制器16的输入端相连 接,第五PI控制器16的输出端与第十一开关K10的第二自由端及第十五减法器的输入端相 连接,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的d轴分量
Figure 473003DEST_PATH_IMAGE098
输出端与第十一开关K10的 固定端及第十五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十五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四PI控制器14的输入 端及第十开关K9的第二自由端相连接;
永磁风电机输出无功功率参考值输入端及-2/3公共连接点三相电压的d轴分量
Figure 704264DEST_PATH_IMAGE099
输入端与第七乘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七乘法器的输出端与第十一开关K10的第一自 由端相连接。
根据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
Figure 885847DEST_PATH_IMAGE100
计算模块、虚拟同步环参考电压幅值E计算模块、网侧 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
Figure 606678DEST_PATH_IMAGE101
计算模块及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 考值的d轴分量
Figure 444184DEST_PATH_IMAGE102
及q轴分量
Figure 275874DEST_PATH_IMAGE103
计算模块进行永磁风电机组的电流源控制模式及电 压源控制模式的切换的具体过程为:
将第一开关K0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第二开关K1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第三开关 K2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第四开关K3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第五开关K4中的第二自由端闭 合,第六开关K5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第七开关K6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第八开关K7中的第 二自由端闭合,第九开关K8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第十开关K9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第十一 开关K10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根据此时的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
Figure 30072DEST_PATH_IMAGE104
、虚拟同步环参考电压幅 值E、网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
Figure 921805DEST_PATH_IMAGE105
及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 考值的d轴分量
Figure 246607DEST_PATH_IMAGE106
及q轴分量
Figure 881987DEST_PATH_IMAGE107
对永磁风电机进行控制,使得永磁风电机工作于 电流源控制模式下;
将第一开关K0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第二开关K1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第三开关 K2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第四开关K3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第五开关K4中的第一自由端闭 合,第六开关K5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第七开关K6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第八开关K7中的第 一自由端闭合,第九开关K8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第十开关K9中的第一端闭合,第十一开关 K10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根据此时的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
Figure 241425DEST_PATH_IMAGE108
、虚拟同步环参考电压幅值E、 网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
Figure 304058DEST_PATH_IMAGE109
及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 的d轴分量
Figure 116157DEST_PATH_IMAGE110
及q轴分量
Figure 289649DEST_PATH_IMAGE111
对永磁风电机进行控制,使得永磁风电机工作于电压源 控制模式下。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首次启动永磁风电机组时,先进行启动角度同步控制,启动前将第一开关K0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将第二开关K1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将第三开关K2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此时可以以电流源控制模式直接启动永磁直驱风机,也可待同步结束后以电压源控制模式启动永磁风机。
另外,由电流源控制模式切换为电压源控制模式时,数值缓启动器进行动作,数值 缓启动器获取相应节点处数值Kn_x,n=3,4,7,9;x=1,2,下标n代表位置编号,下标x代表状 态编号,通过数值缓启动器控制方程
Figure 752860DEST_PATH_IMAGE112
(n=3,4,7,9),完成Kn(n= 3,4,7,9)的切换。其中,
Figure 986395DEST_PATH_IMAGE113
为数值缓启动器的设定步长,
Figure 285790DEST_PATH_IMAGE114
,T为缓启时间。
由电压源控制模式切换为电流源控制模式时,数值缓启动器进行动作,数值缓启 动器获取相应节点处数值Kn_x,n=5;x=1,2,下标n代表位置编号,下标x代表状态编号,通过 数值缓启动器控制方程
Figure 262973DEST_PATH_IMAGE115
,n=5,完成Kn(n=5)的切换,其中,
Figure 128161DEST_PATH_IMAGE116
为数值缓启动器的设定步长,
Figure 470281DEST_PATH_IMAGE117
,T为缓启时间。

Claims (2)

1.一种变流器用电压源电流源双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构建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
Figure 331260DEST_PATH_IMAGE001
计算模块、虚拟同步环参考电压幅值E计算模块、网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
Figure 813057DEST_PATH_IMAGE002
计算模块及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的d轴分量
Figure 429983DEST_PATH_IMAGE003
及q轴分量
Figure 188991DEST_PATH_IMAGE004
计算模块;
2)利用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
Figure 662698DEST_PATH_IMAGE001
计算模块、虚拟同步环参考电压幅值E计算模块、网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
Figure 507157DEST_PATH_IMAGE005
计算模块及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的d轴分量
Figure 724512DEST_PATH_IMAGE006
及q轴分量
Figure 96282DEST_PATH_IMAGE007
计算模块进行永磁风电机组的电流源控制模式及电压源控制模式的切换;
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
Figure 944152DEST_PATH_IMAGE001
计算模块包括发电机的定子电压
Figure 666121DEST_PATH_IMAGE008
Figure 296953DEST_PATH_IMAGE009
Figure 92871DEST_PATH_IMAGE010
输入端、坐标变换模块(1)、第一PI控制器(2)、第一积分模块(3)、第二积分模块(4)、第三积分模块(5)、第一减法器、第二减法器、第三减法器、第一加法器、第二加法器、第一开关(K0)、第二开关(K1)、第三开关(K2)、永磁风电机组输出有功功率输入端、永磁风电机组输出有功功率参考值输入端、第一除法器、频率参考值输入端、有功-频率下垂系数计算模块(17)及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输出端;
发电机的定子电压
Figure 908380DEST_PATH_IMAGE011
Figure 727432DEST_PATH_IMAGE012
Figure 552168DEST_PATH_IMAGE013
输入端与坐标变换模块(1)的输入端相连接,坐标变换模块(1)的q轴分量输出端与第一PI控制器(2)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PI控制器(2)的输出端与第一积分模块(3)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积分模块(3)的输出端与坐标变换模块(1)的输入端及第三开关(K2)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
永磁风电机组输出有功功率输入端与永磁风电机组输出有功功率参考值输入端与第一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加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加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一除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除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关(K0)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第一开关(K0)的第二自由端悬空,第一开关(K0)的固定端经第二积分模块(4)与第二加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加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减法器的输入端及第三积分模块(5)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积分模块(5)的输出端与第三开关(K2)的第二自由端相连接,频率参考值输入端与第二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减法器的输出端与有功-频率下垂系数计算模块(17)的输入端相连接,有功-频率下垂系数计算模块(17)的输出端与第一加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积分模块(5)的输出端及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输出端与第三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一乘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乘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开关(K1)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第二开关(K1)的第二自由端悬空,第二开关(K1)的固定端与第二加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开关(K2)的固定端与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输出端相连接;
虚拟同步环参考电压幅值E计算模块包括第三加法器、第四减法器、第五减法器、第六减法器、第一数值缓启动器(6)、无功-电压下垂系数计算模块(7)、永磁风电机组输出无功功率参考值输入端、永磁风电机组输出无功功率输入端、第二乘法器、第四开关(K3)、第四积分模块(8)、虚拟同步环参考电压幅值输出端、虚拟同步环输出电压幅值输入端及虚拟同步环输出电压基值输入端;
永磁风电机组输出无功功率参考值输入端与第三加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加法器的输出端及永磁风电机组输出无功功率输入端与第四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四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二乘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乘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数值缓启动器(6)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数值缓启动器(6)的输出端与第四开关(K3)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第四开关(K3)的固定端与第四积分模块(8)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四积分模块(8)的输出端与虚拟同步环参考电压幅值输出端及第五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虚拟同步环输出电压幅值输入端与第五减法器的输入端及第六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虚拟同步环输出电压基值输入端与第六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六减法器的输出端与无功-电压下垂系数计算模块(7)的输入端相连接,无功-电压下垂系数计算模块(7)的输出端与第三加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五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三乘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乘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数值缓启动器(6)的输入端及第四开关(K3)的第二自由端相连接;
网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
Figure 140275DEST_PATH_IMAGE014
计算模块包括虚拟同步环输出参考电压幅值输出端、变流器输出电压d轴分量输入端、第七减法器、第二数值缓启动器(9)、第五开关(K4)、第二PI控制器(10)、变流器输出电压q轴分量输入端、虚拟同步环输出角频率输入端、滤波电容输入端、第四乘法器、第八减法器、第九减法器、第十减法器、第十一减法器、第六开关(K5)、第三数值缓启动器(11)、第三PI控制器(12)、第七开关(K6)及网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输出端;
虚拟同步环输出参考电压幅值输出端及变流器输出电压d轴分量输入端与第七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七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数值缓启动器(9)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数值缓启动器(9)的输出端与第五开关(K4)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第五开关(K4)的固定端与第二PI控制器(10)的输入端相连接;
变流器输出电压q轴分量输入端、虚拟同步环输出角频率输入端及滤波电容输入端与第四乘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四乘法器的输出端及第二PI控制器(10)的输出端与第八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八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九减法器的输入端及第七开关(K6)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网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电流参考值输出端与第九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九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数值缓启动器(9)的输入端及第五开关(K4)的第二自由端相连接,第七开关(K6)的固定端与网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输出端相连接;
直流电压输入端及直流电压参考值输入端与第十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十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三数值缓启动器(11)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数值缓启动器(11)的输出端与第六开关(K5)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输出端及第七开关(K6)的第二自由端与第十一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十一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六开关(K5)的第二自由端及第三数值缓启动器(11)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六开关(K5)的固定端与第三PI控制器(12)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三PI控制器(12)的输出端与第七开关(K6)的第二自由端相连接;
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电流参考值的q轴分量
Figure 64369DEST_PATH_IMAGE015
计算模块包括变流器输出电压的q轴分量输入端、第十二减法器、第四数值缓启动器(13)、第八开关(K7)、第四PI控制器(14)、变流器输出电压d轴分量输入端、虚拟同步环输出角频率输入端、滤波电容输入端、第五乘法器、第五加法器、第十三减法器、第九开关(K8)、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电流参考值的q轴分量
Figure 495350DEST_PATH_IMAGE016
输出端、永磁风电机输出无功功率参考值输入端、-2/3公共连接点三相电压的d轴分量
Figure 232100DEST_PATH_IMAGE017
输入端及第六乘法器;
变流器输出电压的q轴分量输入端与第十二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十二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四数值缓启动器(13)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四数值缓启动器(13)的输出端与第八开关(K7)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第八开关(K7)的固定端与第四PI控制器(14)的输入端相连接,变流器输出电压d轴分量输入端、虚拟同步环输出角频率输入端及滤波电容输入端与第五乘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五乘法器的输出端及第四PI控制器(14)的输出端与第五加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五加法器的输出端与第十三减法器的输入端及第九开关(K8)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第九开关(K8)的固定端与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电流参考值的q轴分量
Figure 64927DEST_PATH_IMAGE018
输出端相连接,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电流参考值的q轴分量
Figure 159922DEST_PATH_IMAGE019
输出端与第十三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十三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四数值缓启动器(13)的输入端及第八开关(K7)的第二自由端相连接;
永磁风电机输出无功功参考值输入端及-2/3公共连接点三相电压的d轴分量
Figure 953565DEST_PATH_IMAGE020
输入端与第六乘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六乘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九开关(K8)的第二自由端相连接;
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的d轴分量
Figure 120105DEST_PATH_IMAGE021
计算模块包括直流电压参考值输入端、直流电压输入端、第十四减法器、第五数值缓启动器(15)、第十开关(K9)、第五PI控制器(16)、第十一开关(K10)、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的d轴分量
Figure 417225DEST_PATH_IMAGE022
输出端、第十五减法器、永磁风电机输出有功功率参考值输入端、-2/3公共连接点三相电压的d轴分量
Figure 948700DEST_PATH_IMAGE023
输入端及第七乘法器;
直流电压参考值输入端与直流电压输入端与第十四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十四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五数值缓启动器(15)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五数值缓启动器(15)的输出端与第十开关(K9)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第十开关(K9)的固定端与第五PI控制器(16)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五PI控制器(16)的输出端与第十一开关(K10)的第二自由端及第十五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的d轴分量
Figure 88695DEST_PATH_IMAGE024
输出端与第十一开关(K10)的固定端及第十五减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十五减法器的输出端与第五数值缓启动器(15)的输入端及第十开关(K9)的第二自由端相连接;
永磁风电机输出有功功率参考值输入端及-2/3公共连接点三相电压的d轴分量
Figure 934291DEST_PATH_IMAGE025
输入端与第七乘法器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七乘法器的输出端与第十一开关(K10)的第一自由端相连接;
将第一开关(K0)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第二开关(K1)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第三开关(K2)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第四开关(K3)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第五开关(K4)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第六开关(K5)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第七开关(K6)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第八开关(K7)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第九开关(K8)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第十开关(K9)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第十一开关(K10)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根据此时的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
Figure 476131DEST_PATH_IMAGE001
、虚拟同步环参考电压幅值E、网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
Figure 178507DEST_PATH_IMAGE026
及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的d轴分量
Figure 179699DEST_PATH_IMAGE027
及q轴分量
Figure 688041DEST_PATH_IMAGE028
对永磁风电机进行控制,使得永磁风电机工作于电流源控制模式下;
将第一开关(K0)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第二开关(K1)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第三开关(K2)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第四开关(K3)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第五开关(K4)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第六开关(K5)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第七开关(K6)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第八开关(K7)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第九开关(K8)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第十开关(K9)中的第一自由端闭合,第十一开关(K10)中的第二自由端闭合,根据此时的虚拟同步环输出角度
Figure 959753DEST_PATH_IMAGE001
、虚拟同步环参考电压幅值E、网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
Figure 833032DEST_PATH_IMAGE029
及机侧交流电压控制环输出的电流参考值的d轴分量
Figure 947618DEST_PATH_IMAGE030
及q轴分量
Figure 869438DEST_PATH_IMAGE031
对永磁风电机进行控制,使得永磁风电机工作于电压源控制模式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器用电压源电流源双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需要切换至电压源控制模式下时,先对磁风电机组进行角度同步控制,然后再切换至电压源控制模式下。
CN202210355534.0A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变流器用电压源电流源双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4992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55534.0A CN114499225B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变流器用电压源电流源双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55534.0A CN114499225B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变流器用电压源电流源双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9225A CN114499225A (zh) 2022-05-13
CN114499225B true CN114499225B (zh) 2022-07-08

Family

ID=81487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55534.0A Active CN114499225B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变流器用电压源电流源双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9922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22432A (ja) * 2017-07-17 2019-02-07 陽光電源股▲ふん▼有限公司 インバーター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制御装置、制御システム
CN111431208A (zh) * 2020-04-24 2020-07-17 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风电机组的电压源和电流源双模自适应协调控制方法
CN113938076A (zh) * 2021-11-02 2022-01-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双馈风电机组电压源电流源双模式运行切换控制方法
CN113991730A (zh) * 2021-08-09 2022-01-28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并网逆变器电流源和电压源控制模式切换方法及***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22432A (ja) * 2017-07-17 2019-02-07 陽光電源股▲ふん▼有限公司 インバーター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制御装置、制御システム
CN111431208A (zh) * 2020-04-24 2020-07-17 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风电机组的电压源和电流源双模自适应协调控制方法
CN113991730A (zh) * 2021-08-09 2022-01-28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并网逆变器电流源和电压源控制模式切换方法及***
CN113938076A (zh) * 2021-11-02 2022-01-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双馈风电机组电压源电流源双模式运行切换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弱电网下基于电网阻抗自适应的双模式并网稳定控制策略;李明等;《太阳能学报》;20210731;第42卷(第7期);第86-9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9225A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en et al. Modelling, implementation, and assessment of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in power systems
Liu et al. A hybrid AC/DC microgrid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a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for smooth transient performances
Vijayakumar et al. Operation and closed-loop control of wind-driven stand-alone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s using a single inverter-battery system
Vijayakumar et al. Operation of inverter‐assisted wind‐driven slip‐ring induction generator for stand‐alone power supplies
CN108718097B (zh) 一种适用于虚拟同步发电机低电压穿越的无缝切换***
CN112436545A (zh) 孤岛/并网双模式下提升微电网运行稳定性的控制方法
CN115700957A (zh) 换流器的控制方法和控制***
CN102969958B (zh) 一种mw级笼型异步机启动电路及启动方法
CN107769263B (zh) 基于锁相环同步控制的vsc黑启动装置及黑启动方法
CN114499225B (zh) 一种变流器用电压源电流源双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Liu et al. Review and applications of virtual synchronous machines technologies
CN111355268B (zh) 一种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并网启动控制方法和***
Muttaqi et al. A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technique for soft connection of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based wind turbines to the power grid
CN114865711B (zh) 一种新能源并网逆变器双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及***
Qizhong et al. Comparison of control strategy for double-fed induction generator (DFIG)
CN113937789B (zh) 基于分数阶滤波的电压源型双馈风机前馈阻尼控制方法
CN110401216A (zh) 一种双馈风电机组并网装置
Sharma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DFIG system with wind turbine implementing fuzzy logic controller
CN109842143B (zh) 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互连弱交流***控制方法
Ni et al. Rotor-side converter reconfiguration using four-switch three-phase topology in DFIG-WT for fault-tolerant purpose
Shao et al. Adaptive damping coefficient control of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of microgrid inverter
Shukla et al. A stand-alone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using wound rotor induction machine
Ge et al. Transient power angle control for a droop-controlled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considering fault current limitation
CN111490558A (zh) 一种改进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微电网并离网安全控制方法
Zhang et 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Instantaneous Inrush Current of Brushless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