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64924B - 一种浸润式冷却的动力电池包、浸润式冷却方法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浸润式冷却的动力电池包、浸润式冷却方法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64924B
CN114464924B CN202210381929.8A CN202210381929A CN114464924B CN 114464924 B CN114464924 B CN 114464924B CN 202210381929 A CN202210381929 A CN 202210381929A CN 114464924 B CN114464924 B CN 1144649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battery
bottom plate
liquid
cooling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819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64924A (zh
Inventor
刘峰
陈保国
宋涛
彭月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EV Ener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EV Ener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EV Ener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EV Ener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8192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649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64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4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64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49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8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by thermal insulation or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浸润式冷却的动力电池包、浸润式冷却方法及车辆,所述动力电池包包括电池箱,所述电池箱内并排间隔设置有若干横梁,所述横梁将电池箱内部空间分隔为若干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电池模组;所述电池箱的侧壁由两个相对平行的第一侧壁以及两个相对平行的第二侧壁围成,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互平行;所述横梁的两端与两侧的第一侧壁之间留有空隙,沿两个第一侧壁形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两个第二侧壁上分别设置有靠近所述第一流道的进液口以及靠近所述第二流道的出液口。相比液冷冷却,本发明提出的浸润式冷却***传热路径更短,冷却面积更大,冷却效率更高,在热管理和热失控角度来看可以发挥出更好的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浸润式冷却的动力电池包、浸润式冷却方法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浸润式冷却的动力电池包、浸润式冷却方法及车辆。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现已得到了快速应用和发展。而动力电池整体性能受温度影响显著,高温时,电池活性物质增强,可能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引起热失控进而导致车辆起火***,温差大时,又会形成局部热区,高温处过快衰减,导致电池循环寿命降低。因此,有效控制电池温度进行合理换热是电池热管理***设计的主要关注点。
目前主要采用空气、液体或相变材料进行动力电池热管理***设计。其中,空冷结构制造成本最低和能在电池产生有害气体时进行有效通风,但受限于空气低导热率,尤其在高温环境或电池高电流放电工况下,风冷***无法满足电池***热管理需求,而采用相变材料设计的散热结构复杂和体积增大,不能满足电池包结构紧凑的设计要求,因此,广泛采用液冷结构进行电池高温散热成为整车热管理结构设计主流,有很大发展潜力。
CN210607415U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壳体、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电池模组壳体包括:围设于多个电芯周侧的围框结构,所述围框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端板,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板为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具有流体通道,所述液冷板的端部开设有连通所述流体通道的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其中,所述电池模组壳体还包括:冷却液入口接头和冷却液出口接头,所述冷却液入口的口径大于所述流体通道以呈阶梯状并用于插接所述冷却液入口接头,所述冷却液出口的口径大于所述流体通道以呈阶梯状并用于插接所述冷却液出口接头。
CN213878204U公开了一种冷却结构,包括箱体;液冷板,所述液冷板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并在第一方向上将所述箱体分隔为模组容纳仓和冷却仓,所述模组容纳仓用于容纳电池模组,且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液冷板接触,所述冷却仓用于容纳冷却液,所述冷却仓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却液能够从所述进液口流入所述冷却仓并沿所述液冷板流动然后从所述出液口流出所述冷却仓;多个扰流柱,多个所述扰流柱间隔设置于所述液冷板朝向所述冷却仓的一侧,所述扰流柱用于对所述冷却仓中的所述冷却液进行扰流,所述扰流柱的分布密集程度从所述进液口到所述出液口呈梯度递增变化。
CN209860014U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冷却装置及电池模组,其中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芯体,冷却装置包括电池壳体,每个电池芯体外均套设有一电池壳体,电池壳体内设有冷却腔室,冷却腔室内有冷却液;连接组件,包括与电池芯体一一对应的连接单元,每个电池壳体均***与其对应的连接单元内,每个连接单元上均设有与对应的电池壳体的冷却腔室连通的连通孔,相邻两个连接单元上的连通孔连通。
自然冷却方案冷却效率较低,对于能量密度较高,产热量较大的***,自然冷却不能很好的满足***散热需求。风冷冷却对于***空间需求较高,风冷冷却***温差较大。冷媒直冷技术,由于冷媒自身的特点,冷媒直冷的方案***的温差一般较大。液冷冷却应用较为广泛,技术较为成熟,是目前综合性能较好的方案,但由于传热路径、冷却面积的限制等,液冷技术已经很难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浸润式冷却的动力电池包、浸润式冷却方法及车辆,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模组浸润式的热管理方式,将电池模组整体浸润到冷却***中进行冷却,通过电池箱内的流道结构设计可以控制冷却液循环路径,***内部冷却液在模组发生热失控时可以起到降低模组温度,进而抑制模组热失控蔓延的作用。相比液冷冷却,本发明提出的浸润式冷却***传热路径更短,冷却面积更大,冷却效率更高,在热管理和热失控角度来看可以发挥出更好的冷却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浸润式冷却的动力电池包,所述动力电池包包括电池箱,所述电池箱内并排间隔设置有若干横梁,所述横梁将电池箱内部空间分隔为若干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电池模组。
所述电池箱的侧壁由两个相对平行的第一侧壁以及两个相对平行的第二侧壁围成,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互平行。
所述横梁的两端与两侧的第一侧壁之间留有空隙,沿两个第一侧壁形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两个第二侧壁上分别设置有靠近所述第一流道的进液口以及靠近所述第二流道的出液口,由所述进液口向所述电池箱内持续通入冷却液,冷却液经第一流道分别流入不同的容置腔,对电池模组进行浸润冷却,冷却后经第二流道由出液口排出。
目前动力电池的主流热管理方式是液冷冷却,液冷冷却由于电芯到冷板的传热路径较长,使得整体传热的热阻较大,此外,当电池模组排布不够规则时,液冷板的流道设计很难做到各个位置的模组冷却条件的一致,进而会增加***温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模组浸润式的热管理方式,将电池模组整体浸润到冷却***中进行冷却,通过电池箱内的流道结构设计可以控制冷却液循环路径,***内部冷却液在模组发生热失控时可以起到降低模组温度,进而抑制模组热失控蔓延的作用。相比液冷冷却,本发明提出的浸润式冷却***传热路径更短,冷却面积更大,冷却效率更高,在热管理和热失控角度来看可以发挥出更好的冷却效果。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池箱包括敞口箱体和上盖,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箱体的敞口处。
所述箱体包括箱体底板和沿箱体底板外缘设置的箱体边梁。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由若干第一构件和若干第二构件拼接形成,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均为一体成型的型材结构。
所述第一构件包括所述横梁和第一底板,所述横梁和第一底板相互垂直形成T字形结构;所述第一构件沿所述第一底板的长边一侧并排依次对接形成第一组件。
所述第二构件包括边梁构件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位于所述边梁构件一侧边缘并与所述边梁构件垂直;所述第二构件围绕所述第一组件依次对接,所述边梁构件依次对接围拢形成所述箱体边梁;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一组件的第一底板拼接形成所述箱体底板。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底板的长边一侧并排依次对接后焊接固定形成所述第一组件。
所述第二构件围绕所述第一组件依次对接后,所述第一组件的横梁两端面分别与两侧的第二构件的边梁构件焊接固定。
所述第二构件的边梁构件依次对接围拢后,所述边梁构件的对接处焊接固定形成所述箱体边梁,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一底板的对接处焊接固定形成所述箱体底板。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池模组与上盖之间留有空隙,进入箱体内的冷却液流过所述电池模组顶部。
本发明中,冷却液在电池模组顶部循环流动,当***中有电池模组发生热失控现象时,电池模组顶部的冷却液可以降低电池模组温度,防止空气接触电池模组,进而实现抑制***热失控蔓延的效果。
所述横梁顶面紧贴所述上盖的内侧面,隔绝相邻两个所述容置腔的顶部。
所述上盖的内侧面设置有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与所述横梁顶面的位置对应。
本发明中,电池模组整体浸润到冷却液中,冷却液在电池模组顶部循环流动,通过在上盖设计相应的导流结构来调节冷却液的流动方向,热管理流道设计为并联形式,并联形式***整体流阻较小,通过仿真分析来校正各个支路流量分配。
所述条形凸起与所述横梁顶面之间设置有密封条。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上盖与箱体横梁通过螺栓固定,在箱体横梁上设计相应的固定点,将上盖通过螺栓固定到箱体横梁上,两者固定点的接触面设计密封条以防止冷却液串流,进而实现上盖对箱体内部冷却液的流动方向的控制。
所述上盖的外表面铺设有保温层。
本发明在上盖外部铺设保温层,减小电池***内部冷却液和外部环境的热量交换,减少外部环境热传递到电池包内部。在整个电池***的浸润冷却过程中,冷却液在模组顶部循环流动,上盖起到均流的作用,集合上盖外部保温,达到电池模组均匀冷却的目的。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相邻两个电池模组之间通过铜排连接,使得电池模组之间形成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所述铜排浸润于冷却液中。
本发明对铜排同样采用浸润式冷却方案,对于高压800V电池***,对高压铜排的过流能力要求较高,采用浸润式冷却方案,将高压铜排浸润到冷却液冷中,可以有效降低高压铜排的温度,增加相同过流截面积下铜排的过流能力,进而可以实现在相同过电流能力的情况下,铜排过流截面积减小20%,等效减少铜排20%的体积,从而降低成本。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池箱内部设置有去离子装置和导电离子检测装置,所述去离子装置用于去除冷却液中的导电离子,所述导电离子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冷却液中的导电离子浓度。
所述去离子装置设置于所述电池箱的进液口,所述导电离子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电池箱的出液口。
由于模组、高压铜排整体浸润在冷却液中,如冷却液在使用中绝缘性降低,对***是十分危险的,为了去除冷却液中的导电离子,需在电池箱内安装去离子装置,控制电池箱内的冷却液的离子浓度,保证电绝缘。同时在电池箱内加入导电离子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冷却液的绝缘性,如冷却液绝缘性不满足要求时及时报警,更换新冷却液,以防止发生危险,进而实现控制冷却液导电性的作用。去离子装置安装在***中冷却液的入口位置,导电离子检测装置安装在***中冷却液的出口位置,双重防护实现***内部冷却液的绝缘性。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第一方面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的浸润式冷却方法,所述浸润式冷却方法包括:
通过进液口向电池箱内持续通入冷却液,冷却液经第一流道分别流入不同的容置腔,对电池模组进行浸润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液经第二流道由出液口排出。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冷却液通入过程中,去离子装置去除冷却液中的导电离子,导电离子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冷却液中的导电离子浓度,检测值超出预设值后触发报警。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动力电池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目前动力电池的主流热管理方式是液冷冷却,液冷冷却由于电芯到冷板的传热路径较长,使得整体传热的热阻较大,此外,当电池模组排布不够规则时,液冷板的流道设计很难做到各个位置的模组冷却条件的一致,进而会增加***温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模组浸润式的热管理方式,将电池模组整体浸润到冷却***中进行冷却,通过电池箱内的流道结构设计可以控制冷却液循环路径,***内部冷却液在模组发生热失控时可以起到降低模组温度,进而抑制模组热失控蔓延的作用。相比液冷冷却,本发明提出的浸润式冷却***传热路径更短,冷却面积更大,冷却效率更高,在热管理和热失控角度来看可以发挥出更好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动力电池包的拆解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冷却液流动路径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上盖安装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动力电池包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动力电池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池模组;2-上盖;3-箱体;4-电池***配电盒;5-电池管理***;6-保温层;7-密封条;8-螺栓;9-铜排;10-去离子装置;11-导电离子检测装置;12-横梁;13-第一底板;14-第二底板;15-边梁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浸润式冷却的动力电池包,所述动力电池包如图1所示,包括电池箱,所述电池箱内并排间隔设置有若干横梁12,所述横梁12将电池箱内部空间分隔为若干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电池模组1。
所述电池箱的侧壁由两个相对平行的第一侧壁以及两个相对平行的第二侧壁围成,所述横梁12与所述第二侧壁相互平行。
所述横梁12的两端与两侧的第一侧壁之间留有空隙,沿两个第一侧壁形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两个第二侧壁上分别设置有靠近所述第一流道的进液口以及靠近所述第二流道的出液口,如图2所示,由所述进液口向所述电池箱内持续通入冷却液,冷却液经第一流道分别流入不同的容置腔,对电池模组1进行浸润冷却,冷却后经第二流道由出液口排出。
目前动力电池的主流热管理方式是液冷冷却,液冷冷却由于电芯到冷板的传热路径较长,使得整体传热的热阻较大,此外,当电池模组1排布不够规则时,液冷板的流道设计很难做到各个位置的模组冷却条件的一致,进而会增加***温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模组浸润式的热管理方式,将电池模组1整体浸润到冷却***中进行冷却,通过电池箱内的流道结构设计可以控制冷却液循环路径,***内部冷却液在模组发生热失控时可以起到降低模组温度,进而抑制模组热失控蔓延的作用。相比液冷冷却,本发明提出的浸润式冷却***传热路径更短,冷却面积更大,冷却效率更高,在热管理和热失控角度来看可以发挥出更好的冷却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电池箱内还包括必要的电池***配电盒4(BDU)以及电池管理***5(BMS)。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箱包括敞口箱体3和上盖2,所述上盖2盖设于所述箱体3的敞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3包括箱体底板和沿箱体底板外缘设置的箱体边梁。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3由若干第一构件和若干第二构件拼接形成,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均为一体成型的型材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构件包括所述横梁12和第一底板13,所述横梁12和第一底板13相互垂直形成T字形结构;所述第一构件沿所述第一底板13的长边一侧并排依次对接形成第一组件。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构件包括边梁构件15和第二底板14,所述第二底板14位于所述边梁构件15一侧边缘并与所述边梁构件15垂直;所述第二构件围绕所述第一组件依次对接,所述边梁构件15依次对接围拢形成所述箱体边梁;所述第二底板14与所述第一组件的第一底板13拼接形成所述箱体底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板13的长边一侧并排依次对接后焊接固定形成所述第一组件。
所述第二构件围绕所述第一组件依次对接后,所述第一组件的横梁12两端面分别与两侧的第二构件的边梁构件15焊接固定。
所述第二构件的边梁构件15依次对接围拢后,所述边梁构件15的对接处焊接固定形成所述箱体边梁,所述第二底板14与所述第一底板13的对接处焊接固定形成所述箱体底板。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组1与上盖2之间留有空隙,进入箱体3内的冷却液流过所述电池模组1顶部。
本发明中,冷却液在电池模组1顶部循环流动,当***中有电池模组1发生热失控现象时,电池模组1顶部的冷却液可以降低电池模组1温度,防止空气接触电池模组1,进而实现抑制***热失控蔓延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12顶面紧贴所述上盖2的内侧面,隔绝相邻两个所述容置腔的顶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上盖2的内侧面设置有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与所述横梁12顶面的位置对应。
本发明中,电池模组1整体浸润到冷却液中,冷却液在电池模组1顶部循环流动,通过在上盖2设计相应的导流结构来调节冷却液的流动方向,热管理流道设计为并联形式,并联形式***整体流阻较小,通过仿真分析来校正各个支路流量分配。
进一步地,所述条形凸起与所述横梁12顶面之间设置有密封条7。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上盖2与箱体横梁12通过螺栓8固定,在箱体横梁12上设计相应的固定点,将上盖2通过螺栓8固定到箱体横梁12上,两者固定点的接触面设计密封条7以防止冷却液串流,进而实现上盖2对箱体3内部冷却液的流动方向的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2的外表面铺设有保温层6。
本发明在上盖2外部铺设保温层6,减小电池***内部冷却液和外部环境的热量交换,减少外部环境热传递到电池包内部。在整个电池***的浸润冷却过程中,冷却液在模组顶部循环流动,上盖2起到均流的作用,集合上盖2外部保温,达到电池模组1均匀冷却的目的。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相邻两个电池模组1之间通过铜排9连接,使得电池模组1之间形成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所述铜排9浸润于冷却液中。
本发明对铜排9同样采用浸润式冷却方案,对于高压800V电池***,对高压铜排9的过流能力要求较高,采用浸润式冷却方案,将高压铜排9浸润到冷却液冷中,可以有效降低高压铜排9的温度,增加相同过流截面积下铜排9的过流能力,进而可以实现在相同过电流能力的情况下,铜排9过流截面积减小20%,等效减少铜排20%的体积,从而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电池箱内部设置有去离子装置10和导电离子检测装置11,所述去离子装置10用于去除冷却液中的导电离子,所述导电离子检测装置11用于检测冷却液中的导电离子浓度。
进一步地,所述去离子装置10设置于所述电池箱的进液口,所述导电离子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电池箱的出液口。
由于模组、高压铜排9整体浸润在冷却液中,如冷却液在使用中绝缘性降低,对***是十分危险的,为了去除冷却液中的导电离子,需在电池箱内安装去离子装置10,控制电池箱内的冷却液的离子浓度,保证电绝缘。同时在电池箱内加入导电离子检测装置11,实时检测冷却液的绝缘性,如冷却液绝缘性不满足要求时及时报警,更换新冷却液,以防止发生危险,进而实现控制冷却液导电性的作用。去离子装置安装在***中冷却液的入口位置,导电离子检测装置安装在***中冷却液的出口位置,双重防护实现***内部冷却液的绝缘性。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动力电池包的浸润式冷却方法,所述浸润式冷却方法包括:
通过进液口向电池箱内持续通入冷却液,冷却液经第一流道分别流入不同的容置腔,对电池模组1进行浸润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液经第二流道由出液口排出。
进一步地,在冷却液通入过程中,去离子装置10去除冷却液中的导电离子,导电离子检测装置11实时检测冷却液中的导电离子浓度,检测值超出预设值后触发报警。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动力电池包。
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浸润式冷却的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包括电池箱,所述电池箱内并排间隔设置有若干横梁,所述横梁将电池箱内部空间分隔为若干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电池模组;
所述电池箱的侧壁由两个相对平行的第一侧壁以及两个相对平行的第二侧壁围成,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互平行;
所述横梁的两端与两侧的第一侧壁之间留有空隙,沿两个第一侧壁形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两个第二侧壁上分别设置有靠近所述第一流道的进液口以及靠近所述第二流道的出液口,由所述进液口向所述电池箱内持续通入冷却液,冷却液经第一流道分别流入不同的容置腔,对电池模组进行浸润冷却,冷却后经第二流道由出液口排出;
所述电池模组与上盖之间留有空隙,进入箱体内的冷却液流过所述电池模组顶部;
所述横梁顶面紧贴所述上盖的内侧面,隔绝相邻两个所述容置腔的顶部;
所述电池箱内部设置有去离子装置和导电离子检测装置,所述去离子装置用于去除冷却液中的导电离子,所述导电离子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冷却液中的导电离子浓度;
所述去离子装置设置于所述电池箱的进液口,所述导电离子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电池箱的出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润式冷却的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包括敞口箱体和上盖,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箱体的敞口处;
所述箱体包括箱体底板和沿箱体底板外缘设置的箱体边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浸润式冷却的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由若干第一构件和若干第二构件拼接形成,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均为一体成型的型材结构;
所述第一构件包括所述横梁和第一底板,所述横梁和第一底板相互垂直形成T字形结构;所述第一构件沿所述第一底板的长边一侧并排依次对接形成第一组件;
所述第二构件包括边梁构件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位于所述边梁构件一侧边缘并与所述边梁构件垂直;所述第二构件围绕所述第一组件依次对接,所述边梁构件依次对接围拢形成所述箱体边梁;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一组件的第一底板拼接形成所述箱体底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浸润式冷却的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的长边一侧并排依次对接后焊接固定形成所述第一组件;
所述第二构件围绕所述第一组件依次对接后,所述第一组件的横梁两端面分别与两侧的第二构件的边梁构件焊接固定;
所述第二构件的边梁构件依次对接围拢后,所述边梁构件的对接处焊接固定形成所述箱体边梁,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一底板的对接处焊接固定形成所述箱体底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浸润式冷却的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内侧面设置有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与所述横梁顶面的位置对应;
所述条形凸起与所述横梁顶面之间设置有密封条;
所述上盖的外表面铺设有保温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润式冷却的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电池模组之间通过铜排连接,使得电池模组之间形成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所述铜排浸润于冷却液中。
7.一种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的浸润式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润式冷却方法包括:
通过进液口向电池箱内持续通入冷却液,冷却液经第一流道分别流入不同的容置腔,对电池模组进行浸润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液经第二流道由出液口排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浸润式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冷却液通入过程中,去离子装置去除冷却液中的导电离子,导电离子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冷却液中的导电离子浓度,检测值超出预设值后触发报警。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包。
CN202210381929.8A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浸润式冷却的动力电池包、浸润式冷却方法及车辆 Active CN1144649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1929.8A CN114464924B (zh)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浸润式冷却的动力电池包、浸润式冷却方法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1929.8A CN114464924B (zh)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浸润式冷却的动力电池包、浸润式冷却方法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4924A CN114464924A (zh) 2022-05-10
CN114464924B true CN114464924B (zh) 2022-07-22

Family

ID=81418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81929.8A Active CN114464924B (zh)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浸润式冷却的动力电池包、浸润式冷却方法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649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9086064U (zh) * 2022-11-17 2023-05-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6937008B (zh) * 2023-09-18 2023-12-01 浙江启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冷却装置及电池模组
CN117293446B (zh) * 2023-11-24 2024-02-20 洛阳储变电***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冷却结构及电池模组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938756U (zh) * 2018-03-01 2018-10-02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电池包热管理模组
CN114156560A (zh) * 2021-11-30 2022-03-0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浸没式液冷散热模组及散热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52772B2 (en) * 2011-11-15 2014-10-0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Lithium ion battery cooling system comprising dielectric fluid
CN112103594A (zh) * 2020-09-27 2020-12-18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 一种浸没式液冷电池包
CN113809368A (zh) * 2020-12-30 2021-12-1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绝缘检测方法及燃料电池电堆冷却***
CN215184194U (zh) * 2021-04-28 2021-12-14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
CN114335806A (zh) * 2021-12-31 2022-04-12 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浸没式液冷储能电池箱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938756U (zh) * 2018-03-01 2018-10-02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电池包热管理模组
CN114156560A (zh) * 2021-11-30 2022-03-0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浸没式液冷散热模组及散热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4924A (zh) 2022-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64924B (zh) 一种浸润式冷却的动力电池包、浸润式冷却方法及车辆
US9774065B2 (en) Liquid-cooled battery pack system
RU2636382C9 (ru) Модуль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ой батареи с корпусом модуля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ой батареи и элементами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ой батареи
EP2911233B1 (en) Battery block and battery module having same
KR101597403B1 (ko) 배터리
KR101887713B1 (ko) 리튬 축전지
WO2013171885A1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3996887A (zh) 具备散热能力的电池模块
CN216903105U (zh) 一种方形壳体和方形电池
CN116864861A (zh) 电池包及电子设备
WO2018209776A1 (zh) 电池模组以及动力电池***
CN115000568A (zh) 电芯模组和动力电池总成
CN218827423U (zh) 储能电池用浸没式液冷及蒸发冷电池包
CN109599640B (zh) 一种圆柱形动力电池模组液体热管理方案
CN216648466U (zh) 锂电池***
CN216903127U (zh) 单体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115425322A (zh) 电池包及车辆
KR20230123266A (ko) 절연유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CN108695574A (zh) 电池模组和动力电池
CN219811572U (zh) 电池包
CN219246789U (zh) 一种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8957840U (zh) 一种新型电池***
CN219739049U (zh) 电芯及模组结构
EP4333159A1 (en) Battery cell connecting structure,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N217983488U (zh) 电芯连接结构、电池包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