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3373A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43373A
CN114443373A CN202110963332.XA CN202110963332A CN114443373A CN 114443373 A CN114443373 A CN 114443373A CN 202110963332 A CN202110963332 A CN 202110963332A CN 114443373 A CN114443373 A CN 114443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display
pin
interface
dsi1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633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43373B (zh
Inventor
张立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6333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433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43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33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433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33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02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interconnections or communication control functionality are redundant
    • G06F11/2007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interconnections or communication control functionality are redundant using redundant communication medi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04Coupling between buses
    • G06F13/4022Coupling between buses using switching circuits, e.g. switching matrix, connection or expansion net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63Device-to-bus coupling
    • G06F13/4068Electrical coupling
    • G06F13/4086Bus impedance matching, e.g. termin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06F13/428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 G06F13/4291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on a serial bus, e.g. I2C bus, SPI bus using a clocked protoco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92Details of a display terminals using a flat panel, the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control arrangement of the display terminal and to the interfaces thereto
    • G09G3/2096Details of the interface to the display terminal specific for a flat pane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0002Serial port, e.g. RS232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因MIPI协议异常而导致的显示问题。具体方案为: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和处理器。该处理器包括第一显示屏串行接口和第二显示屏串行接口,第一显示屏串行接口和第二显示屏串行接口分别与显示屏相连。第一显示屏串行接口和显示屏之间的连接支路为第一传输支路,第二显示屏串行接口和显示屏之间的连接支路为第二传输支路。处理器用于使用第一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以及若检测出显示屏满足切换条件,切换使用第二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解决显示问题。显示屏用于接收从第一传输支路或第二传输支路传输的目标图像的数据,并显示目标图像。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带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通常通过***级芯片(Systemon Chip,SOC)按照移动行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协议来控制显示屏进行显示,实现电子设备的屏显功能。
当电子设备出现显示串行接口(Display Serial Interface,DSI)异常、SOC的MIPI 协议控制逻辑异常、MIPI协议时序异常等各类MIPI协议的异常时,显示屏就会出现黑屏、 花屏等屏显问题,无法正常显示画面,影响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目的在于解决因MIPI协议异常而导致的显示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和处理器。处理器包括第一显 示屏串行接口和第二显示屏串行接口,第一显示屏串行接口和第二显示屏串行接口分别与 显示屏相连。其中,第一显示屏串行接口和显示屏之间的连接支路为第一传输支路,第二 显示屏串行接口和显示屏之间的连接支路为第二传输支路。处理器用于,使用第一传输支 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以及若检测出显示屏满足切换条件,,切换使用第二传 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显示屏用于接收从第一传输支路或第二传输支路传 输的目标图像的数据,并显示目标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具有第一传输支路和第二传输支路,因此当处理器检测出 显示屏满足切换条件时(例如显示屏存在显示异常),就可以通过将第一传输支路切换成 第二传输支路,使用第二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的方式,解决显示屏的显 示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用于在显示屏的亮屏时段内,使用第一传输支路传 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以及若检测出显示屏满足切换条件,则在显示屏的亮屏时段 内,切换使用第二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
在显示屏亮屏时段,需要将目标图像显示到显示屏上,因此处理器可以在显示屏的亮 屏时段内,使用第一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直到检测出显示屏满足切换 条件时,再在显示屏的亮屏时段内,切换使用第二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显示屏串行接口上具有多个第一引脚,第二显示屏 串行接口上具有多个第二引脚,显示屏上具有多个第三引脚。其中,多个第三引脚与多个 第一引脚一一对应相连接形成的多个连接支路构成第一传输支路,多个第三引脚与多个第 二引脚一一对应相连接形成的多个连接支路构成所述第二传输支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传输支路的每个连接支路上设置有第一阻抗匹配单 元,第一阻抗匹配单元用于匹配第一阻抗匹配单元所在连接支路上的第一引脚或第三引脚 的阻抗,第二传输支路的每个连接支路上设置有第二阻抗匹配单元,第二阻抗匹配单元用 于匹配第二阻抗匹配单元所在连接支路上的第二引脚或第三引脚的阻抗。
由于第一阻抗匹配单元能够匹配第一阻抗匹配单元所在支路上的第一引脚或第三引 脚的阻抗,因此第一阻抗匹配单元所在的支路上不会出现信号反射的情况,保障了支路上 传输的信号的完整性。同样的,由于第二阻抗匹配单元能够匹配第二阻抗匹配单元所在支 路上的第二引脚或第三引脚的阻抗,因此第二阻抗匹配单元所在的支路上不会出现信号反 射的情况,保障了支路上传输的信号的完整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阻抗匹配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感。其中, 第一电阻的阻值以及所述第一电感的电感值依据第一阻抗匹配单元所在的支路上的第一 引脚或第三引脚阻抗设定。第二阻抗匹配单元,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电感。其中,第二 电阻的阻值以及第二电感的电感值依据所述第二阻抗匹配所在支路上的第二引脚或第三 引脚的阻抗设定。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模拟开关,模拟开关分别与第一显示屏串行接 口、第二显示屏串行接口以及显示屏相连,用于根据控制信号选通第一传输支路或者第二 传输支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模拟开关上还具有第二控制引脚,第二控制引脚用于接 收控制信号。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上具有第一控制引脚,第一控制引脚用于发送控 制信号。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切换条件,包括:显示屏存在显示异常。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在使用第一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 屏之前,还用于:设置第一显示屏串行接口处于输出状态,以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然后 在检测到显示屏显示异常之后,处理器还用于:设置第二显示屏串行接口处于输出状态, 以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用于:在检测到显示屏上电亮屏时,设置第一显 示屏串行接口处于输出状态,或在检测到所述显示屏上电亮屏时,设置第二显示屏串行接 口处于输出状态。
处理器统一在检测到显示屏上电亮屏时,设置显示屏串行接口的状态,以保障处理器 的控制逻辑不混乱。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电子设备包括模拟开关,则处理器执行使用第一传输 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之前,还用于:控制模拟开关选通第一传输支路。处理 器在检测到显示屏显示异常之后,还用于:控制模拟开关选通第二传输支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用于:在检测到显示屏上电亮屏时,控制模拟 开关选通第一传输支路,或在检测到显示屏上电亮屏时,控制模拟开关选通第二传输支路。
处理器统一在检测到显示屏上电亮屏时,设置模拟开关选通状态,以保障处理器的控 制逻辑不混乱。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还用于:在显示屏的灭屏时段,控制第一显示屏 串行接口和第二显示屏串行接口下电。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切换条件,包括:连续检测出显示屏显示异常的次数大 于或等于预设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续检测出显示屏显示异常的次数为:连续检测出显示 屏显示异常的轮询周期的个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还用于:针对每一个轮询周期,若轮询周期检测 出显示屏显示异常,则控制显示屏下电灭屏后重新上电亮屏,并记录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 的次数。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处理器,处理器包括第一显示 屏串行接口和第二显示屏串行接口,第一显示屏串行接口和第二显示屏串行接口分别与显 示屏相连,该显示的控制方法,包括:使用第一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 以使得显示屏显示目标图像。其中,第一传输支路为第一显示屏串行接口和显示屏之间的 连接支路。若检测出显示屏满足切换条件,则使用第二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 示屏,以使得显示屏显示目标图像。其中,第二传输支路为第二显示屏串行接口和显示屏 之间的连接支路。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处理器未检测出显示屏满足切换条件时,使用第一传输支路传输 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而检测出显示屏满足切换条件时(例如显示屏存在显示异常), 则通过使用第二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的方式,解决显示屏的显示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在显示屏亮屏时段,使用第一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 的数据至显示屏,若检测出显示屏满足切换条件,则在显示屏亮屏时段,使用第二传输支 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切换条件,包括显示屏存在显示异常。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使用第一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之 前,还包括:设置第一显示屏串行接口处于输出状态,在检测到显示屏显示异常之后,还包括:设置第二显示屏串行接口处于输出状态,以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检测到显示屏上电亮屏时,设置第一显示屏串行接口处于 输出状态,或在检测到显示屏上电亮屏时,设置第二显示屏串行接口处于输出状态。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显示屏串行接口和第二显示屏串行接口分别通过模 拟开关与显示屏相连,使用第一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之前,还包括:控 制模拟开关选通第一传输支路,在检测到显示屏显示异常之后,还包括:控制模拟开关选 通第二传输支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检测到显示屏上电亮屏时,控制模拟开关选通第一传 输支路,或在检测到显示屏上电亮屏时,控制模拟开关选通第二传输支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还用于:在显示屏的灭屏时段,控制第一显示屏 串行接口和第二显示屏串行接口下电。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切换条件,包括:连续检测出显示屏显示异常的次数大 于或等于预设值。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续检测出显示屏显示异常的次数为:连续检测出显示 屏显示异常的轮询周期的个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针对每一个轮询周期,若轮询周期检测出显示屏显示异 常,则控制显示屏下电灭屏后重新上电亮屏,并记录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中对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或类似语言的描述并不是 暗示在任意的单个实施例中可以实现所有的特点和优点。相反,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特征或 有益效果的描述意味着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特定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有益效果。 因此,本说明书中对于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有益效果的描述并不一定是指相同的实施例。 进而,还可以任何适当的方式组合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无需特定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特定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有 益效果即可实现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没有体现所有实施例的特定实施例中识 别出额外的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手机出现DSI接口损坏异常时显示屏的变化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理器210与显示屏240之间的连接结构关系示意图一;
图2b为图2a中的显示屏上的CLK1-P引脚、DSI1-CLK-P引脚以及DSI2-CLK-P引脚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一;
图2c为图2a中的显示屏上的CLK1-P引脚、DSI1-CLK-P引脚以及DSI2-CLK-P引脚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二;
图3为图2a示出的处理器210与显示屏240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印制电路板布线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602检测出显示屏不存在显示异常时,图2示出的 结构在显示屏亮屏时的信号传输路径图一;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605判断出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大于或 等于10次的情况下,图2示出的结构在显示屏亮屏时的信号传输路径图二;
图5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执行步骤S606的情况下,图2示出的结构在显示屏亮屏 时的信号传输路径图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理器210与显示屏240之间的连接结构关系示意图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702检测出显示屏不存在显示异常时,图4示出的 结构在显示屏亮屏时的信号传输路径图一;
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705判断出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大于或 等于10次的情况下,图4示出的结构在显示屏亮屏时的信号传输路径图二;
图8c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706的情况下,图4示出的结构在显示屏亮屏 时的信号传输路径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说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限定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 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 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为了下述各实施例的描述清楚简洁,首先给出一种显示控制方案的简要介绍:
MIPI是一种移动应用处理器制定的开放标准,定义了各种接口、控制模式、传输模式 等。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带有单个显示屏的电子设备的SOC上,具有一个显示串行接口(Display Serial Interface,DSI),DSI接口属于MIPI接口(即MIPI协议定义的 接口)中的一种。SOC上的这个DSI接口与显示屏相连接。当SOC收到需要显示的图像的 数据时,SOC内的DSI模块会按照MIPI协议所制定的标准,将需要显示的图像的数据转化 成信号,再通过DSI接口输出至显示屏,由显示屏按照接收到的信号来显示图像。
当SOC控制逻辑出现问题、DSI接口损坏等各类MIPI协议的异常出现时,SOC就无法正常的通过DSI接口输出的信号控制显示屏,即无法通过DSI接口成功传输图像数据给显示屏,进而显示屏就无法正常显示画面,出现黑屏、花屏等屏显问题,影响用户对电子设 备的正常使用。例如,如图1所示,图1为手机出现DSI接口损坏异常时显示屏的变化示 意图。手机内SOC的MIPI接口中,包括DSI接口DSI1。DSI1接口的10个引脚直接与显 示屏100的10个引脚相连。其中,DSI1接口上有DSI1-CLK-P引脚、DSI1-CLK-N引脚、 DSI1-DATA0-P引脚、DSI1-DATA0-N引脚、DSI1-DATA1-P引脚、DSI1-DATA1-N引脚、 DSI1-DATA2-P引脚、DSI1-DATA2-N引脚、DSI1-DATA3-P引脚、以及DSI1-DATA3-N引脚。 显示屏100上有CLK1-P引脚、CLK1-N引脚、DATA1-P引脚、DATA1-N引脚、DATA2-P引脚、 DATA2-N引脚、DATA3-P引脚、DATA3-N引脚、DATA4-P引脚、以及DATA4-N引脚。其中 DSI1-CLK-P引脚和DSI1-CLK-N引脚是用于输出时钟差分信号的引脚,CLK1-P引脚和 CLK1-N引脚则是接收时钟差分信号的引脚,而DSI1-DATA0-P引脚、DSI1-DATA0-N引脚、 DSI1-DATA1-P引脚、DSI1-DATA1-N引脚、DSI1-DATA2-P引脚、DSI1-DATA2-N引脚、 DSI1-DATA3-P引脚、以及DSI1-DATA3-N引脚是用于输出数据差分信号的引脚,DATA1-P 引脚、DATA1-N引脚、DATA2-P引脚、DATA2-N引脚、DATA3-P引脚、DATA3-N引脚、DATA4-P 引脚、以及DATA4-N引脚则是用于接收数据差分信号的引脚。当SOC中的MIPI协议正常 时,DSI1接口正常工作,手机可在显示屏上正常显示相册、天气、浏览器、阅读、视频、 设置、计算器、相册以及股票应用。当手机出现了DSI1接口损坏时,手机显示屏上全是 “雪花”,即显示屏出现花屏现象,用户不能在显示屏上看到各类应用,进而无法使用各 类应用,花屏现象影响了用户对手机的正常使用。
而当电子设备由于MIPI协议异常而导致黑屏、花屏等屏显问题时,用户只能够寻求专 业的维修人员的帮助,才能够对电子设备的屏显功能进行修复,电子设备自身无法自动修 复屏显问题,屏显功能可靠性不够高,给用户带来的使用体验较差。
随着折叠屏需求的出现,许多单屏的电子设备中的SOC,为了日后能满足其他双屏电 子设备的折叠屏需求,都会备有两个DSI接口。但单个显示屏仅能由单个DSI接口进行控制, 因此在单屏电子设备的显示场景下,有一个DSI接口会处于闲置状态,不会被使用来控制 显示屏的显示。
介于此,在研发能够解决因MIPI协议异常而导致的屏显问题的过程中,联想到可以 在出现屏显问题时,自动改用在原有的显示控制方案中不被使用的另一个DSI接口,来控 制显示屏的显示,进而解决因MIPI协议异常而导致的屏显问题。基于此研发思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的控制方法,应用于SOC,以解决上述显示控制方案存在的因MIPI协议异常而导致的屏显问题。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的控制方法的SOC可以适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膝上型,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电子设备,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显示屏,能够实现显示 功能。
实施例一
如图2a所示,图2a为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a中包括有处理器210、显示屏240、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感H1、和第二电感H2。处理器210上设置有两 个DSI接口,分别为DSI1接口和DSI2接口。DSI1接口和DSI2接口中的每一个引脚均通 过电阻和电感与显示屏240相连接。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均可以理解为是 SOC。
处理器210主要用于按照程序规定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时间来执行指令,以及对数据进 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处理。处理器210上的DSI1接口和DSI2接口均为DSI接口。DSI1接口和DSI2接口可以是一样的,即DSI2接口中的引脚功能组成、以及引脚数量等均可以 与处理器210上的DSI1接口一致。DSI接口所输出的信号可以通过处理器210中的DSI模 块根据处理器210上层送过来的目标图像的数据,按照MIPI协议生成得到。DSI接口输出 的信号用于控制显示屏240进行显示。其中,DSI模块为处理器210内部的模块,可以用 于实现目标图像的数据的输出。
如图2a所示,处理器210上的DSI1共有10个引脚,具体包括有一对用于输出时钟差分信号的引脚,分别为DSI1-CLK-P引脚,以及DSI1-CLK-N引脚,以及四对用于输出数 据差分信号的引脚,分别为DSI1-DATA0-P引脚、DSI1-DATA0-N引脚、DSI1-DATA1-P引脚、DSI1-DATA1-N引脚、DSI1-DATA2-P引脚、DSI1-DATA2-N引脚、DSI1-DATA3-P引脚、以及DSI1-DATA3-N引脚。其中,DSI1上的引脚的名称除了可以是前述的引脚名称之外,也可 以是其他的名称,本申请实施例对引脚名称不作限制。为了后续描述方便,本申请实施例 中将DSI1上的引脚均称作第一引脚。
同样的,处理器210上的DSI2也共有10个引脚,具体为一对用于输出时钟差分信号的引脚,分别为DSI2-CLK-P引脚,以及DSI2-CLK-N引脚,以及四对用于输出数据差分信 号的引脚,分别为DSI2-DATA0-P引脚、DSI2-DATA0-N引脚、DSI2-DATA1-P引脚、 DSI2-DATA1-N引脚、DSI2-DATA2-P引脚、DSI2-DATA2-N引脚、DSI2-DATA3-P引脚、以及DSI2-DATA3-N引脚。时钟差分信号和数据差分信号用于控制显示屏240进行显示。其中, DSI2上的引脚的名称除了可以是前述的引脚名称之外,也可以是其他的名称,本申请实施 例对引脚名称不作限制。为了后续描述方便,本申请实施例中将DSI2上的引脚均称作第 二引脚。
DSI1中的每一个第一引脚均在DSI2中存在有一个相对应的第二引脚,且具有对应关 系的DSI1中的引脚和DSI2中的引脚所具有的引脚功能都是一致的,具有对应关系的DSI1 中的引脚和DSI2中的引脚连接显示屏240上的同一个引脚。
显示屏240上有10个引脚,具体为一对用于接收时钟差分信号的引脚:CLK1-P引脚和CLK1-N引脚。四对用于接收数据差分信号的引脚:DATA1-P引脚、DATA1-N引脚、DATA2-P引脚、DATA3-P引脚、DATA3-N引脚、DATA4-P引脚以及DATA4-N引脚。其中,显示屏上的 引脚的名称除了可以是前述的引脚名称之外,也可以是其他的名称,本申请实施例对引脚 名称不作限制。为了后续描述方便,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显示屏上的引脚均称作第三引脚。 显示屏24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显示。目标图像的数据以数据差分信号的形式传输 给了显示屏240,显示屏240结合接收到的时钟差分信号和数据差分信号,按照时钟差分 信号所指示的时间控制显示目标图像。
具体的,显示屏240上的CLK1-P引脚分别连接DSI1-CLK-P引脚和DSI2-CLK-P引脚,相交于N1节点。CLK1-P引脚用于接收DSI1中的DSI1-CLK-P引脚所输出的时钟差分信号, 或者接收DSI2中的DSI2-CLK-P引脚输出的时钟差分信号。
CLK1-N引脚分别与DSI1-CLK-N引脚和DSI2-CLK-N引脚相连接,相交于N2节点,CLK1-N 引脚用于接收DSI1中的DSI1-CLK-N引脚输出的时钟差分信号,或者接收DSI2中的DSI2-CLK-N引脚所输出的时钟差分信号。
DATA1-P引脚分别与DSI1-DATA0-P引脚和DSI2-DATA0-P引脚相连接,相交于N3节点。 DATA1-P引脚用于接收DSI1-DATA0-P引脚所输出的数据差分信号,或者,接收 DSI2-DATA0-P引脚输出的数据差分信号。
DATA1-N引脚分别与DSI1-DATA0-N引脚和DSI2-DATA0-N引脚相连接,相交于N4节点。 DATA1-N引脚用于接收DSI1-DATA0-P引脚所输出的数据差分信号,或者,接收 DSI2-DATA0-N引脚输出的数据差分信号。
DATA2-P引脚分别与DSI1-DATA1-P引脚和DSI2-DATA1-P引脚相连接,相交于N5节点。 DATA2-P引脚用于接收DSI1-DATA1-P引脚所输出的数据差分信号,或者,接收 DSI2-DATA1-P引脚输出的数据差分信号。
DATA2-N引脚分别与DSI1-DATA1-N引脚和DSI2-DATA1-N引脚相连接,相交于N6节点。 DATA2-N引脚用于接收DSI1-DATA1-N引脚所输出的数据差分信号,或者,接收 DSI2-DATA1-N引脚输出的数据差分信号。
DATA3-P引脚分别与DSI1-DATA2-P引脚和DSI2-DATA2-P引脚相连接,相交于N7节点。 DATA3-P引脚用于接收DSI1-DATA2-P引脚所输出的数据差分信号,或者,接收 DSI2-DATA2-P引脚输出的数据差分信号。
DATA3-N引脚分别与DSI1-DATA2-N引脚和DSI2-DATA2-N引脚相连接,相交于N8节点。 DATA3-N引脚用于接收DSI1-DATA2-N引脚所输出的数据差分信号,或者,接收 DSI2-DATA2-N引脚输出的数据差分信号。
DATA4-P引脚分别与DSI1-DATA3-P引脚和DSI2-DATA3-P引脚相连接,相交于N9节点。 DATA4-P引脚用于接收DSI1-DATA3-P引脚所输出的数据差分信号,或者,接收 DSI2-DATA3-P引脚输出的数据差分信号。
DATA4-N引脚分别与DSI1-DATA3-N引脚和DSI2-DATA3-N引脚相连接,相交于N10节点。DATA4-N引脚用于接收DSI1-DATA3-N引脚所输出的数据差分信号,或者,接收 DSI2-DATA3-N引脚输出的数据差分信号。
每一个DSI1上的第一引脚与显示屏240上的第三引脚的连接支路上均串联了一个第 一电阻R1和第一电感L1。R1和L1用于在处理器210上的DSI1的引脚和显示屏240上的 引脚之间的连接支路上实现阻抗匹配,以防止DSI1的引脚侧的信号源反射,避免出现显 示屏240接收到的信号不完整的情况。当RI和L1距离DSI1越近,越易于防止DSI1的引 脚侧的信号源反射。当RI越靠近节点,L1越靠近DSI1,且R1与DSI1接口的距离越端, 则越易于防止DSI1的引脚侧的信号源反射。其中,阻抗匹配是指的内阻与所接传输线的 特性阻抗大小相等且相位相同,或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与所接负载阻抗的大小相等且相位相 同。本申请实施例中,当DSI1的第一引脚的内阻与该第一引脚和第三引脚之间的连接支 路上的阻抗(即RI和L1的阻抗)大小相等且相位相同,或DSI1的第一引脚和显示屏240 上的第三引脚之间的连接支路的特性阻抗(即RI和L1的阻抗)与显示屏240的第三引脚 的阻抗的大小相等且相位相同时实现阻抗匹配。
同样的,每一个DSI2的第二引脚与显示屏240上的第三引脚的连接支路上均串联了 一个第二电阻R2和第二电感L2。具体的,通过R2和L2防止DSI2的信号源反射的原理与前述方式DSI1的信号源反射的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R1、R2、L1以及L2的取值可以根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设定。第一距离为DSI1接口与节点之间的距离,第二距离为DSI2接口与节点之间的距离。在不同 的第一距离的取值和不同的第二距离的取值下,若想实现阻抗匹配,可以适应性的调整R1、R2、L1以及L2的取值,而不同的第一距离的取值和不同的第二距离的取值下,R1、R2、 L1以及L2的取值可以通过仿真软件根据显示屏240所接收到的信号的完整性仿真得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对R1、R2、L1、L2、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的取值不做任何限 制。
例如,如图2b所示,以与显示屏上的CLK1-P引脚相连的DSI1-CLK-P引脚和DSI2-CLK-P 引脚为例。当R1和R2都在接近于N1节点的位置,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都等于10毫米时, R1和R2可以均设定为10欧姆,L1和L2可以均设定为27纳亨。其中,第一距离为第一 节点N1与DSI1-CLK-P引脚之间的连接线的长度,等于d11和d12的和。第二距离为第一 节点N1与DSI2-CLK-P引脚之间的连接线的长度,等于d21和d22的和。由图2b可知, 当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相等,且R1和R2均在接近于节点的位置时,R1和R2的阻值可以 设定为相等的,而L1和L2的电感值也可以设定为相等的,以实现阻抗匹配。
又例如,如图2c所示,以与显示屏上的CLK1-P引脚相连的DSI1-CLK-P引脚和DSI2-CLK-P引脚为例。当R1和R2都在接近于节点的位置,而第一距离(即d11与d12的 和)为10毫米,第二距离(即d21和d22的和)为35毫米,则R1和R2可以均为10欧 姆,L1可以为27纳亨,L2可以为15纳亨。由图2c可知,当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不相等、 且R1和R2都在接近于节点的位置时,L1和L2可以设定为不相等的值,RI和R2则可以 设定为相等的值,以实现阻抗匹配。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显示屏240上的引脚数量是与处理器210中的一个DSI接口的 引脚数量可以是一致的。显示屏上的引脚用于接收处理器210上的其中一个DSI接口所输 出的信号。显示屏240上的每一个引脚分别与DSI1中的一个引脚以及DSI2中的一个引脚相连,进而可实现接收相连的DSI1中的引脚所输出的信号或者DSI2中的引脚所输出的信号,显示屏240则通过接收到的所有信号来显示与接收到的信号相对应的图像。与同一个显示屏240上的引脚相连的DSI1中的引脚和DSI2中的引脚具有对应关系,因此,针对显 示屏240上的每一个引脚,无论该显示屏上的引脚接收到的是来自DSI1的信号,还是来 自DSI2的信号,所接收到的信号的功能都是一样的,信号来源的不同并不影响显示屏240 对信号的使用。
在前述的显示控制方案中,显示屏100只会与一个DSI接口相连,仅由一个DSI接口与显示屏100之间的支路所传输的信号,来实现对显示屏100的控制。如果显示屏上与DSI接口之间的支路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出现MIPI协议的异常,导致显示屏100出现屏显问题,那么就无法自动修复屏显问题。而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上有两个DSI接口,因此 显示屏240上的每一个引脚均与一个DSI1中的引脚以及一个DSI2中的引脚相连。当显示 屏240上的引脚与DSI1之间的支路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出现MIPI协议的异常,那么就可 以使用显示屏240与DSI2接口之间的传输支路来传输信号,以实现切换成让DSI2的输出 信号来控制显示屏240的显示,提高电子设备显示功能的可靠性,提升用户在使用电子设 备时的体验。即DSI2其实可以认为是一个备份的DSI接口,用于在DSI1传输信号的过程 中出现异常(即出现MIPI协议异常)时使用。在DSI1与显示屏240之间的传输过程出现 问题,导致黑屏、花屏等屏显问题出现时,很可能是DSI1传输信号给显示屏240的过程 中存在故障导致的,例如DSI1中的引脚损坏,DSI1与显示屏240之间的传输支路出现断 路,因此可以改换为通过DSI2输出的信号去控制显示屏240的显示,即可解决屏显问题, 让显示屏240的显示功能恢复正常。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相较于前述的显示控制方案,仅多 增加了几个电阻和电感,低成本的解决了屏显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10上的DSI1的第一引脚和显示屏240的第三引脚之间的支路上除了可以是串联的R1和电感L1,也可以是其他的能够让DSI的引脚和显示屏240 的引脚之间实现阻抗匹配的元器件,而实现阻抗匹配的元器件在DSI的引脚和显示屏240 的引脚之间的支路上的具体连接方式也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内 容。
可以理解的是,只要处理器210上的DSI1接口上的每一个第一引脚和显示屏240的第三引脚之间的支路上均配置有用于实现阻抗匹配的第一阻抗匹配单元即可,第一阻抗匹配单元内所包括的元器件,以及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不同并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第一阻抗匹配单元用于匹配第一阻抗匹配单元所在支路上的第一引脚或第三引脚的阻抗。同样的,处理器210上的DSI2接口也于DSI1接口一样,只要DSI2接口上的每一个 第一引脚和显示屏240的第三引脚之间的连接支路上均配置有用于实现支路阻抗匹配的第 二阻抗匹配单元即可,第二阻抗匹配单元内所包括的元器件,以及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的不同并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R1和R2可以是阻值相同的电阻,也可以是电阻不相同的电阻。L1和L2也可以是电感值相同的电感,也可以是电感值不相同的电感。可以理解的是,第一 阻抗匹配单元与第二阻抗匹配单元可以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单元,即单元内的元器件组成和结构完全一致,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阻抗匹配单元与第二阻抗匹配单元也可以是不相同的两个单元。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10上的DSI接口与显示屏240之间可以不通过任何的器 件连接,即DSI1接口可以不通过电阻和电感,而是直接与显示屏240连接。同样的,DSI2接口也可以不通过电阻和电感,而是直接与显示屏24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10上的DSI接口可以不止有两个,还可以有两个以上的DSI 接口,而每一个DSI接口与显示屏240之间的连接关系均与图2a示出的DSI2接口与显示屏240之间连接关系一致,即所有DSI接口与显示屏240之间的连接关系都是一致的。当 其中一个DSI接口与显示屏240之间的支路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出现MIPI类异常时,可 以使用其他DSI接口与显示屏240之间的支路来传输信号,以控制显示屏240进行显示, 由于将原本存在异常的DSI接口切换成了其他的DSI接口,因此屏显问题会得到解决,显 示屏240上能正常显示画面。处理器210上的DSI接口的个数越多,那么就意味着可供备 份使用的DSI接口越多,电子设备的显示功能的可靠性就越高。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DSI接口所具有的引脚数量、引脚功能组成可以依据实际电子设 备的需求而定,并不一定要与图2a示出的DSI1接口或者DSI2接口的引脚数量和引脚类型一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DSI接口的引脚名称也可以与图2a中示出的不相同,显示屏240 上的引脚名称也可以与图2a示出的不相同,引脚名称的不同并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的实 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DSI接口上不同引脚的排列顺序可以不与图2a示出的一致,显示 屏240上不同引脚的排列顺序也可以不与图2a示出的一致,即引脚排列顺序的不同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
参阅图3,图3为图2a示出的处理器210与显示屏240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布线图。如图3所示,第一电感L1均布线在靠近DSI1 侧,第二电感L2均布线在靠近DSI2侧,以防止信号源反射。为了进一步防止信号源反射, 将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均布线在靠近节点的位置。具体的,每一个R1的一端均焊 接在第一焊盘,第二端焊接在第二焊盘。每一个R2的一端均焊接在第三焊盘,另一端则 焊接在第二焊盘,因此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之间共用第二焊盘。第二焊盘相当于上 述图2a中的节点的位置。每一个第二焊盘分别于显示屏240相连,以实现传输信号至显 示屏240。通过图3示出的PCB布线,能够防止信号源反射,保障不论是通过DSI1接口向 显示屏240传输信号,还是通过DSI2接口向显示屏240传输信号,最终传输到显示屏240 的信号都会具有完整性,而不会有损耗缺失。
下面将具体结合图4至图8c,阐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显示的控制方法。
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显示的控制方法。为了便于描述,下面以电子 设备为手机为例说明图4示出的显示的控制方法。图4示出的显示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 下步骤:
S401、在显示屏的亮屏时段内,使DSI1接口处于输出状态,且DSI2接口处于高阻无输出状态。
在手机启动时,处理器自动控制在显示屏的亮屏时段内,使DSI1接口处于输出状态, 且DSI2接口处于高阻无输出状态。
当DSI1接口处于输出状态时,DSI1接口能够正常输出处理器所生成的信号,又由图 2a示出的实施例可知,由于DSI1接口与显示屏是相连接的,因此DSI1接口输出的信号能够传输至显示屏,DSI1接口通过传输信号的方式实现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而当DSI2接口处于高阻无输出状态时,虽然DSI2接口也与显示屏相连,但高阻无输出状态下,DSI2接口不能够输出信号,
处理器通过执行步骤S401,实现将接收到的目标图像的数据通过DSI1接口传输至显 示屏,显示屏则使用接收到的目标图像,实现显示该目标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01可以是通过处理器预先配置好了默认的用于传输目标图 像的数据的接口是DSI1接口而实现的(即处理器在实现对显示屏的显示控制时默认使用 的是DSI1接口)。例如,可以是在手机启动运行的时候,已经配置好了需要在显示屏亮屏时,执行使DSI1接口处于输出状态,且DSI2接口处于高阻无输出状态的程序,当手机 启动时,处理器就回执行与配置好的程序,实现在显示屏的亮屏时段内,使DSI1接口处 于输出状态,且DSI2接口处于高阻无输出状态,即实现处理器自动执行步骤S40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401的一种实施方式可以是:处理器在检测到显示屏上 电亮屏时,设置DSI1接口为输出状态,且设置DSI2接口为高阻无输出的状态,实现默认使用DSI1接口控制显示屏进行显示,即实现使用DSI1接口与显示屏之间的连接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其中,目标图像指的是处理器需要控制显示到显示屏上的图像。目标图像的数据,包括:目标图像的数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目标图像的数据还可以包括目标 图像的时钟数据。目标图像的时钟数据用于说明目标图像的显示时序。目标图像的图像数 据可以以数据差分信号的形式传输。目标图像的时钟数据可以以时钟差分信号的形式进行传输。而涉及数据差分信号和时钟差分信号的相关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图2a示出的实施 例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显示屏的亮屏时段内,使DSI1接口处于输出状态,而DSI2接口处于高阻无输出状态, 可以保障显示屏仅受一个DSI接口控制,不会出现显示屏同时受两个DSI接口控制而导致 控制逻辑紊乱的情况。
而手机灭屏时,处理器不需要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即不需要控制显示屏进行显示, 因此无论DSI1接口和DSI2接口处于什么状态,在显示屏的灭屏时段,处理器都不会生成 信号,DSI1接口和DSI2接口都不需要工作。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显示屏灭屏的时段,可处理器可以控制所有DSI接口均下电不工作,以实现低功耗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的亮屏状态可以是由用户触发的,例如用户点击手机显示屏, 用户按下手机的开机键等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的亮屏状态可以是手机自动触发 的,例如手机自动开机触发手机亮屏,手机消息提醒触发手机亮屏显示消息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图像的数据可以是由用户通过显示屏触发后生成并发送到处理 器中的。例如用户在显示屏上点击某个应用,该应用对应的应用界面的数据就会发送到处 理器中,处理器再通过DSI1接口传输给显示屏,由显示屏展示该应用对应的应用界面。 又例如,用户点击应用中的某一个按键,然后处理器会将该按键所触发出的界面的数据通 过DSI1接口传输给显示屏,由显示屏显示该按键所触发的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步骤S401的方式可以是:预配置在给显示屏上电亮屏 时,触发设置DSI1接口为输出状态、且设置DSI2接口为高阻无输出状态。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预配置手机在启动之后设置DSI1接口为输出状态,且设置DSI2接口为高 阻无输出状态,即DSI1接口可以不止在亮屏阶段,而是可以一直处于输出状态,当显示 屏亮屏,处理器需要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时,就可以直接使用处于输出状态的DSI1接口 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还可以预配置显示屏下电灭屏时,控制所有DSI接口均下电, 均不工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还可以预配置显示屏下电灭屏时,触发设置DSI1接口为高阻无输出状态,实现DSI1接口在下电灭屏时不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DSI1接口为输出状态的方式可以是将DSI1接口设置为高速模 式(High Speed,HS)。当DSI1接口为HS模式时,DSI1接口和显示屏之间的传输支路处 于输出状态,DSI1接口能够通过DSI1接口和显示屏之间的传输支路传输信号。设置DSI1 接口为输出状态的方式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内容。同样的,设置 DSI2接口为无输出状态的方式也可以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内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不限制于仅在显示屏亮屏时设置DSI1接口和DSI2接口的状 态,也可以是在手机启动之后,就设置DSI1接口一直处于输出状态,且DSI2接口一直处于高阻无输出状态,实现默认使用DSI1接口控制显示屏进行显示,即实现默认使用DSI1 接口与显示屏之间的连接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申请中执行步骤S401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在亮屏时,默认使用DSI1 接口和显示屏之间的连接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而具体实现该目的的预配置方式的不 同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可以是让处理器在亮屏时,设置DSI1接口处于输出状态, DSI2接口处于高阻无输出状态的方式,也可以是让DSI1接口一直处于输出状态,而DSI2 接口一直处于高阻无输出的方式,实现让处理器在亮屏时能够只使用DSI1接口与显示屏 之间的连接支路传输目标图像数据,实现在亮屏时默认使用DSI1接口传输目标图像的数 据的配置方式的不同并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
进一步的,也可以不限制于仅在显示屏亮屏时段内,使用DSI1接口和显示屏之间的 连接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在其他的需要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的时段,也可以使用DSI1接口和显示屏之间的连接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
S402、按照预设的轮询周期,检测显示屏是否显示异常。
显示异常指的是显示屏显示的画面异常,具体表现为黑屏、花屏等不能够正常显示本 该显示于显示屏上的图像的现象。在手机启动之后,处理器按照预设的轮询周期,检测显 示屏是否显示异常,如果检测到显示屏具有黑屏、花屏等屏显问题,无法正常显示图像, 那么就检测出显示屏显示异常。如果显示屏能够正常显示图像,不存在黑屏、花屏等屏显 问题,则检测出显示屏不处于显示异常的状态。
轮训周期可以认为是检测显示屏是否处于显示异常状态的检测周期。轮训周期的值可 以依据实际使用经验设定,例如可以以5秒为一个轮询周期,即每隔5秒检测一次显示屏 是否显示异常。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显示屏是否显示异常的方式可以是读取显示屏相关的寄存器, 通过判断寄存器的值是否异常来判断出显示屏是否显示异常。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显 示屏是否显示异常的方式可以是处理器通过检测显示屏的反馈信号,来检测显示屏是否显 示异常。如果处理器检测到反馈信号反映出显示屏显示异常,则检测出显示屏显示异常, 如果检测到反馈信号反馈出显示屏显示正,则检测出显示屏没有显示异常。检测显示屏是 否显示异常的实施方式有很多,检测方式的不同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
针对每一个轮询周期,当该轮询周期检测出显示异常时,则认为可能显示屏出现了显 示异常的问题,但不能仅凭单个轮询周期的检测结果来判定显示屏出现了显示异常的问 题,还需要结合多个轮询周期的检测结果进一步确认,因此需要执行步骤S403,进一步核 实显示屏是否确实是显示异常。
如果该轮训周期检测出显示屏没有显示异常,那么就可以肯定在该轮询周期,显示屏 是不存在显示异常的问题的,则结束该轮询周期的流程,不需要再进行任何处理,返回执 行步骤S402,继续在下一个轮询周期时检测显示屏是否显示异常。而DSI1接口和DSI2接 口的配置情况也继续维持原样,即处理器仍然在亮屏时段内,让DSI1接口处于输出状态, 且DSI2接口处于高阻无输出状态。
具体的,参阅图5a,图5a为步骤S402检测出显示屏不存在显示异常时,图2a示出的结构在显示屏亮屏时的信号传输路径图一。其中,图5a中的虚线代表着无法传输信号 的支路,实线箭头的指向代表着正常传输信号时的信号流向。在执行步骤S401之后,如 图5a所示的箭头指向,显示屏240亮屏时,DSI1接口处于输出状态,处理器210将目标 图像的数据按照MIPI协议生成目标图像对应的信号,生成的信号通过DSI1接口输出,然 后通过DSI1接口和显示屏240之间的传输支路,传输到显示屏240中。而DSI2接口处于 高阻无输出状态,DSI2接口与显示屏240之间的传输支路相当于是断路的状态,DSI2接 口与显示屏240之间没有信号传输。由于DSI1接口和显示屏240之间的传输支路能够正 常传输信号,因此目标图像的数据能够从处理器210成功传给显示屏240,显示屏240能 正常显示目标图像,显示屏240不存在显示异常。如图5a所示,当目标图像为应用界面 时,显示屏240正常显示相册、天气、浏览器、阅读、视频、设置、计算器、相册以及股 票的应用界面。
S403、控制显示屏灭屏后重新亮屏。
针对每一个轮询周期,在该轮询周期检测出显示屏显示异常时,控制显示屏下电灭屏, 然后重新上电亮屏,以实现让显示屏复位,即让显示屏相关联的各个引脚、寄存器等恢复 到初始状态,以便在下一个轮询周期进行显示屏是否显示异常的检测时,提高检测结果的 准确性。在下一个轮询周期进行显示屏是否显示异常的检测时,显示屏已经恢复到了初始 状态,因此下一个轮询周期显示屏是重新需要执行的运行逻辑的,下一个轮询周期检测显 示屏是否显示异常的检测结果,不会受到上一个轮询周期的显示屏的运行逻辑干扰。
此外,在个别情况下,检测出显示屏有显示异常可能是处理器的控制逻辑异常、显示 屏显示逻辑异常等运行逻辑上的问题造成的,这类情况下造成的显示异常有可能通过显示 屏复位的方式消除,进而等到下一个轮询周期进行显示屏是否显示异常的检测时,就可能 检测出显示屏没有显示异常,而不需要处理器通过下述的步骤S406来解决显示异常的问 题。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对显示屏进行灭屏后重新亮屏仅是对显示屏进行复位的其中一 种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达到让显示屏复位的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除了使得显示屏进行灭屏后重新亮屏之外,还可以对所有DSI接 口进行复位。即在检测出显示屏显示异常时,还可以控制所有DSI接口下电后重新上电,以达到让所有DSI接口复位的目的,避免上一个轮询周期的DSI接口的状态影响到处理器在下一个轮询周期对显示屏是否显示异常的检测结果,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S404、在检测显示屏是否显示异常的过程中,记录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
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指的是最新连续检测出显示屏显示异常的轮询周期 的个数。例如,当前为第5个轮询周期,第5个轮询周期检测出显示屏显示异常,而在第4个轮询周期时检测出显示屏没有显示异常,因此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为1。 又例如,当前第5个轮询周期检测出显示屏显示异常,且第4个轮询周期和第3个轮询周 期也都检测出显示屏显示异常,第2个轮询周期没有检测出显示异常,因此,最新连续检 测出显示屏显示异常的轮询周期就是第3个轮询周期、第4个轮询周期、以及第5个轮询 周期,因此记录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就是3。又例如,当前第5个轮询周期没 有检测出显示屏显示异常,因此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就是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404的一种实施方式可以是:针对每一个轮询周期,若该轮询周期检测出显示屏显示异常,则将记录的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加一,若该轮询周期检测出显示屏没有显示异常,则将记录的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清零。即根据每一个轮询周期对显示屏的检测结果,更新记录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例如,可以设置一个用于记录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的值K,K的初始值为0,在 检测出显示屏显示异常时,K值加一,在检测出显示屏不存在显示异常时,K值清零,通 过不断更新K值的方式,记录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404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可以是,记录每一个轮询周期 的显示屏是否显示异常的检测结果。针对每一个轮询周期,通过读取当前已记录的每一个 轮询周期的检测结果,统计出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例如,可以是处理器将每 一个轮询周期中对显示屏是否显示异常的检测结果记录在数据库内,然后针对每一个轮询 周期,从该轮询周期的检测结果,逐个向该轮询周期之前的轮询周期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 得到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举例说明,例如数据库中记录了当前轮询周期的检 测结果为显示屏显示异常,而上一个轮询周期的检测结果为显示屏没有显示异常,因此统 计出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为1。
在检测显示屏是否显示异常的过程中,记录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的方式有 很多,包括但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内容。
S405、判断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10次。
在检测显示屏是否显示异常的过程中,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也是不断在变化 的。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大于或等于10次,就说明在执行步骤S403时,在最新的10个连续的轮询周期,都检测出了显示屏显示异常,进而就能确定出当前显示屏确 实存在显示异常,即认为显示屏存在显示异常这一检测结果是可靠的,且显示异常很可能 是由于MIPI协议类的异常而导致的。个别情况下,处理器会存在误检的情况,即可能显 示屏的显示不存在问题,但是处理器检测的过程中检测失误,得出显示屏存在显示异常这 一错误的检测结果,但在显示屏已经进行了复位的情况下,后续几个连续的轮询周期处理 器就不可能还是误检,尤其是连续10个轮询周期都检测出显示异常,就说明显示屏存在 显示异常这一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已经足够高了,而不是处理器的误检导致。并且每一次检 测出显示异常之后,都有通过执行S403进行复位,却依然会检测出显示异常,就说明了 显示异常无法通过显示屏复位的方式解决,即显示异常的问题不是因为个别轮询周期的运 行逻辑出错等问题导致的,而很可能就是MIPI出现问题而导致的。当MIPI协议类的异常 发生时,无法通过显示屏复位的方式修复显示异常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执行步骤S406 的方式,进一步解决显示异常的问题。
参阅图5b,图5b为步骤S405判断出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大于或等于10次的情况下,图2a示出的结构在显示屏亮屏时的信号传输路径图二。其中,图5b中的虚 线代表着无法正常传输信号的支路,实线箭头的指向代表着正常传输信号时的信号流向。 当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大于或等于10次时,可以确定出当前显示屏确实存在显示 异常,且显示异常很可能是由于MIPI协议类的异常而导致的,也就说明了DSI1接口和显 示屏240之间的传输支路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存在异常。
当显示屏亮屏时,处理器执行步骤S401,但DSI1接口和显示屏240之间的传输支路无法正常传输信号,如图5b所示,DSI1上的DSI1-DATA0-N引脚以及DSI1-DATA0-P引脚 与显示屏240之间的传输支路无法正常传输信号,因此显示屏240显示异常,出现花屏现 象。而由于此时在步骤S401的配置下,DSI2接口是处于高阻无输出状态的,因此DSI2接 口与显示屏240之间的传输支路也无法正常传输信号,进而导致显示屏240上无法正常显 示目标图像,步骤S403连续10个轮询周期都检测出了显示异常,显示屏上出现了花屏现 象。其中,DSI1上的DSI1-DATA0-N引脚以及DSI1-DATA0-P引脚与显示屏240之间的传输 支路无法正常传输信号,可以是由于SOC产生的信号有时序问题、DSI1上的DSI1-DATA0-N 引脚以及DSI1-DATA0-P引脚与显示屏240之间的传输支路断开等MIPI协议异常导致的。 其中,显示屏显示异常时,除了可以是图5b示出的表现出了花屏现象,还可以是表现出 黑屏,条纹等等显示异常的现象。导致显示异常的原因,除了可以是图5b示出的DSI1接 口的两个引脚所在支路无法传输信号之外,还可以是DSI1接口异常无法被配置为输出状 态等其他的MIPI协议异常的原因造成的。
如果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还不到10次,即小于10次,就说明还是存在有 处理器误检的可能,因此不需要执行任何操作处理,即返回步骤S405,继续对当前连续检 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做判断,直到判断出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大于或等于10 次时,再执行步骤S406。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06中用于判断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是否大于或 等于的次数,也可以不是10次,而是其他的数值,具体可以依据经验设定。例如,在多 次检测显示屏是否显示异常的实验过程中,发现连续5次得到一样的检测结果的时候,检 测结果的可靠性就足够高,那么在执行步骤S406时,可以是判断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 常的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5次即可。因此,执行步骤S406时,可以是判断当前连续检测 出显示异常的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n,n为正整数,n可人为设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406的方式可以是,通过实时读取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 异常的次数的方式,判断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10次。由于在执行步骤S404的过程中,记录的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会不断发生改变,通过实时 读取当前的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即可判断出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10次。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406的方式可以是,将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 数大于或等于10次作为步骤S406的触发条件存储在处理器中,当没有满足连续检测出显 示异常的次数大于或等于10次的触发条件时,不执行步骤S406,当记录的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大于或等于10次时,即判断出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大于或等于10次时,就满足了触发条件,执行步骤S406。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406的方式可以是,当步骤S404中记录的当前连续检 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发生更新时,再通过读取最新更新的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 的方式,判断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10次。即执行步骤S406时 不需要实时判断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10次,而是仅在步骤S404 所记录的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发生更新时再判断,节省了运行资源。例如,如 果连续N个轮询周期,所记录的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都是0,没有发生变化, 那么就不需要判断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10次。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步骤S402至步骤S405其实是一个确认显示屏是否确实存在显示 异常、且显示异常很可能是由于MIPI协议类的异常而导致的过程。步骤S403至步骤S405的处理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以使得处理器在确定显示异常的检测结果是足够可靠的情况下,再通过执行步骤S406来解决显示异常的问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 在步骤S402检测出显示屏显示异常之后,直接认定步骤S402所得到的检测结果是可靠的, 直接执行步骤S406。
S406、在显示屏的亮屏时段内,使DSI1接口处于高阻无输出状态,且DSI2接口处于输出状态。
其中,由图2a示出的实施例可知,DSI1接口和DSI2接口是两个一样的DSI接口,仅是名称上有区分,因此步骤S406中显示屏亮屏时段内使DSI2接口处于输出状态的原理和过程,与步骤S401中显示屏亮屏时段内,使DSI1接口处于输出状态的原理和过程都是一 样的,只是配置处于输出状态的接口由步骤S401的DSI1接口变为了步骤S402的DSI2接 口。同样的,步骤S406中在显示屏亮屏时段内,让DSI1接口处于高阻无输出状态的原理 和过程,与步骤S401中在显示屏亮屏时段内,让DSI2接口处于高阻无输出状态的原理和 过程也是一样的,只是配置处于高阻无输出状态的接口由原本的DSI2接口更换成了DSI1 接口。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执行步骤S406的方式还可以是,在步骤S405判断出当前连续检 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大于或等于10次之后,控制显示屏下电灭屏后重新上电亮屏,然后触发设置DSI1接口处于高阻无输出状态,且DSI2接口处于输出状态。即在判断出当前连 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大于或等于10次,确定出显示屏确实存在显示异常之后,主动 通过控制显示屏下电后又上电的方式,触发更换显示屏亮屏时段内所使用的传输支路为 DSI2接口和显示屏之间的传输支路,而不需要等到显示屏自动灭屏后被用户触发亮屏了再 进行更换传输支路的操作,快速修复显示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障处理器的运行逻辑能够稳定不紊乱,可以统一在检测到显 示屏上电亮屏时,才对DSI1接口和DSI2接口的状态进行设置,即设置DSI1接口和DSI2接口的状态的时机均在检测到显示屏上电亮屏时,以保障处理器的运行时序不紊乱。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步骤S405判断出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大于 或等于10次之后,直接将DSI1接口设置为高阻无输出状态,且DSI2接口设置为输出状态,以实现在显示屏亮屏时段内,可以使用DSI1接口输出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而 不需要等到显示屏亮屏时,再对DSI1接口和DSI2接口的状态进行设置。
通过步骤S402至步骤S405,确认出显示屏确实存在显示异常,且显示异常很可能是 由MIPI协议类异常造成的,而MIPI协议类异常其实就是当前使用的MIPI接口DSI1与显示屏之间的传输支路过程中发生的异常。而由图2a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 和显示屏之间的传输支路其实有两条,除了有DSI1接口和显示屏240之间的传输支路, 还有DSI2接口和显示屏240之间的传输支路。因此,在DSI1接口和显示屏240之间的传 输支路出现问题,导致显示屏显示异常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更换另一条传输支路,即DSI2 接口和显示屏240之间的传输支路的方式,来解决显示异常的问题。具体的,通过步骤S406 的配置,使得在显示屏亮屏时段内,DSI2接口处于输出状态,DSI1接口处于高阻无输出 状态,由于图2a中的DSI2接口是与显示屏240相连的,因此当DSI2接口处于输出状态 时,能够实现处理器通过DSI2接口和显示屏240之间的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 由于DSI2接口和显示屏240之间的传输支路没有异常,因此更换至DSI2接口和显示屏240 之间的传输支路时,能够成功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显示屏240进而可正常显示目标图像。
具体的,参阅图5c,图5c为执行步骤S406的配置的情况下,图2a示出的结构在显示屏亮屏时的信号传输路径图三。其中,图5c中的虚线代表着无法传输信号的支路,实 线箭头的指向代表着正常传输信号时的信号流向。在步骤S406的配置下,当显示屏亮屏 时,DSI2接口和显示屏240之间的传输支路会正常传输信号,即处理器210的目标图像的 数据通过DSI2接口能够成功传输到显示屏240中,进而显示屏240上可以正常显示图像, 显示屏240的显示恢复正常。如图5c所示,通过DSI2接口和显示屏240之间的传输支路 传输目标图像数据之后,显示屏的显示恢复正常,又可以正常显示相册、天气、浏览器、 阅读、视频、设置、计算器、相册以及股票应用的应用界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步骤S402中检测出显示屏显示异常之后,直接执行 步骤S406,而不需要执行步骤S403至步骤S405,即在首次检测出显示屏显示异常之后,直接使DSI1接口处于高阻无输出状态,且DSI2接口处于输出状态,实现切换成DSI2接 口与显示屏之间的连接支路来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而不需要等到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 次数大于或等于10次时,再使用DSI2接口来输出目标图像的数据,直到手机再次重启之 后,又再次开始重新执行步骤S401,恢复到默认使用DSI1接口与显示屏之间的连接支路 来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的状态,直到检测出显示屏显示异常为止,再切换成使用DSI2接 口与显示屏之间的连接支路来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切换 成使用DSI2接口与显示屏之间的连接支路来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时,记录下使用DSI2接 口来输出目标图像的数据,直到手机重启之后,读取记录,继续按照记录中所使用的DSI 接口来输出目标图像的数据。
进一步的,执行步骤S406时,也可以不限制于仅在显示屏亮屏时段内,使用DSI2接口和显示屏之间的连接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在其他的需要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的时段,也可以使用DSI2接口和显示屏之间的连接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
S407、结束对显示屏是否显示异常的检测。
由于通过步骤S406,已经切换成使用DSI2接口和显示屏之间的传输支路来传输目标 图像的数据了,后续如果再有显示异常的问题,也没有其余的备份的传输支路可更换,因 此没有必要再继续对显示屏是否显示异常进行检测,通过执行步骤S407,可节省处理器的 运行资源。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处理器上有两个以上个DSI接口,即存在有两个以上个能够 用于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的传输支路的话,每两个传输支路之间的使用切换都与图4示出 的DSI1接口所在的传输支路以及DSI2接口所在的传输支路之间的切换类似,可参见,此处不再赘述。
在前述显示控制方案中,由于处理器和显示屏之间,仅有一个DSI接口和显示屏连接 所形成的一条传输支路。因此当出现MIPI协议类异常时,DSI接口和显示屏之间的传输支 路无法成功传输图像数据时,显示屏就会出现显示异常。而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和显 示屏之间,有两条传输支路,分别为第一传输支路和第二传输支路,其中,第一传输支路为DSI1与显示屏之间的连接支路,第二传输支路为DSI2与显示屏之间的传输支路,因此 当检测出显示屏存在显示异常的问题时,就可以通过配置在显示屏的亮屏时段内,DSI1接 口处于高阻无输出状态,且DSI2接口处于输出状态的方式,实现将第一传输支路切换成 第二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进而解决了显示异常的问题。
进一步的,除了可以将检测出显示屏显示异常作为切换条件时,将第一传输支路切换 成第二传输支路,使用第二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还可以是在检测出显 示屏满足其他的切换条件时,切换成使用第二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例 如,显示屏切换条件还可以是显示屏工作时长超过预设时长。
实施例二
参阅图6,图6为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处理器210上设置有两个DSI接口,分别与DSI1和DSI2,DSI1接口和DSI2接口分别与模拟开关相连,模拟开关250则与显示 屏240相连。
其中,图6中的处理器210、处理器210上的DSI1接口和DSI2接口、显示屏240、 以及显示屏240上的引脚均与图2a中的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模拟开关250具有选通传输通道的功能。处理器210向模拟开关240发送的控制信号 EN,用于控制模拟开关240将DSI1接口与显示屏240上建立连接,或者将DSI2接口与显示屏240建立连接。其中,由于单个显示屏240仅能由一个DSI接口控制,因此EN仅控 制模拟开关将处理器210上的其中一个DSI接口与显示屏240相连接,而不会将处理器210 上的所有DSI接口都连接到显示屏240上。其中,EN信号由处理器210生成。
当模拟开关250接收到EN信号用于控制DSI1接口与显示屏240建立传输支路时,模拟开关250会控制仅将DSI1接口上的每一个引脚都连接到显示屏240上,而不将DSI2接 口上的引脚连接到显示屏240上,模拟开关250内部的信号传输流向如图6中模拟开关250 内部的实线所示。当模拟开关250将DSI1接口上的每一个引脚都连接到显示屏240上之 后,DSI1接口输出的信号就会通过模拟开关250传输到显示屏240中,显示屏240根据接 收到的DSI1输出的信号显示图像。
具体的,DSI1接口的DSI1-CLK-P引脚输出的信号通过模拟开关250的CLKAP引脚、CLKP引脚、以及显示屏240上的CLK1-P引脚传输至显示屏240中。DSI1接口的DSI1-CLK-N 引脚输出的信号,通过模拟开关250的CLKAN引脚、CLKN引脚以及显示屏240上的CLK1-N 引脚,传输至显示屏240中。DS11接口的DSI1-DATA0-P引脚输出的信号,通过模拟开关 250的DA1P引脚、D1P引脚、以及显示屏240的DATA1-P引脚,传输至显示屏240中。DSI1 接口的DSI1-DATA0-N引脚输出的信号,通过模拟开关250的DA1N引脚、D1N引脚、以及 显示屏240的DATA1-N引脚,传输至显示屏240中。DSI1接口的DSI1-DATA1-P引脚输出 的信号,通过模拟开关250的DA2P引脚、D2P引脚以及显示屏240的DATA2-P引脚,传输 至显示屏240。DSI1的DSI1-DATA1-N引脚输出的信号,通过模拟开关250的DA2N引脚、 D2N引脚以及显示屏240的DATA2-N引脚。DSI1的DSI1-DATA2-P引脚输出的信号,通过 模拟开关250的DA3P引脚、D3P引脚以及显示屏240的DATA3-P引脚,传输至显示屏240。 DSI1的DSI1-DATA2-N引脚输出的信号,通过模拟开关250的DA3N引脚、D3N引脚以及显 示屏240的DATA3-N引脚,传输至显示屏240。DSI1的DSI1-DATA3-P引脚输出的信号, 通过模拟开关250的DA4P引脚、D4P引脚以及显示屏240的DATA4-P引脚,传输至显示屏 240。DSI1的DSI1-DATA3-N引脚输出的信号,通过模拟开关250的DA4N引脚、D4N引脚 以及显示屏240的DATA4-N引脚,传输至显示屏240。
当模拟开关250接收到用于控制DSI2接口与显示屏240建立传输支路的EN信号时,模拟开关250会控制仅将DSI2接口上的每一个引脚都连接到显示屏240上,而不将DSI1 接口上的引脚连接到显示屏240上,模拟开关250内部的信号传输流向如图6中模拟开关 250内部的虚线所示。当模拟开关250将DSI2接口上的每一个引脚都连接到显示屏240上 之后,DSI2接口输出的信号就会通过模拟开关250传输到显示屏240中,显示屏240根据 接收到的DSI2输出的信号显示图像。DSI2接口的传输信号的过程与DSI1接口的类似,此 处不再赘述。
EN信号实现控制模拟开关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处理器210与模拟开关250默认在EN信号为高电平时,将DSI1接口与显示屏240建立连接,当EN信号为低电平时,则将 DSI2接口与显示屏240建立连接。EN信号控制模拟开关的方式的不同并不影响本申请实 施例的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描述方便,将EN信号称作控制信号,而模拟开关250上用于接收EN信号的引脚称作第一控制引脚,而处理器上的发送EN信号的引脚则称作第二控制引脚。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模拟开关250与DSI接口相连的引脚数量与处理器210上的所 有DSI接口的引脚数量是一致的。模拟开关250在信号输出侧的引脚数量与处理器210的一个DSI接口的引脚数量是一致的,进而能够保证模拟开关250实现选通其中一个DSI接 口与显示屏240连接。
在前述的显示控制方案中,处理器(即SOC)上只有一个DSI接口,显示屏只会与一个DSI接口相连,仅由一个DSI接口与显示屏之间的支路所传输的信号,来实现对显示屏 的控制。如果显示屏上与DSI接口之间的支路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出现MIPI协议的异常, 导致显示屏出现屏显问题,那么就无法自动修复屏显问题。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上有两个DSI接口,当显示屏上的引脚与DSI1之间的支路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出现MIPI协议的异常,那么就可以通过EN信号,控制模拟开关将DSI2接口与显示屏240建立连接,实现使用显示屏与DSI2接口之间的传输支路来传输信号,以实现切换成让DSI2的输出信号来控制显示屏的显示,提高电子设备显示功能的可 靠性,提升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拟开关250可以是MIPI开关芯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模拟开关250上的引脚名称也可以与图6中示出的不相同,引脚 名称的不同并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模拟开关250上的引脚的排列顺序可以不与图6示出的一致,引 脚排列顺序的不同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处理器210上的两个DSI接口无论通过什么方式,都需要与同 一个显示屏240连接,以保障能够在处理器210的控制下实现选择第一传输支路或者第二 传输支路来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240。其中,第一传输支路为将DSI1接口和显示 屏240之间的连接支路,第二传输支路为DSI2接口和显示屏240之间的连接支路。而两个DSI接口与同一个显示屏240的连接方式有很多,两个DSI接口与同一个显示屏240的 连接方式的不同并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
参阅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另一种显示的控制方法,为了便于描述,下面以电子 设备是手机为例说明。图7示出的显示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701、在显示屏的亮屏时段内,使模拟开关连接DSI1接口和显示屏,且使DSI1接口处于输出状态,DSI2接口处于高阻无输出状态。
其中,步骤S701中在显示屏的亮屏时段内,使DSI1接口处于输出状态,DSI2接口处于高阻无输出状态的原理的执行过程与图4中的S401一致,可参见,此处不再赘述。
而在显示屏的亮屏时段内,使模拟开关连接DSI1接口和显示屏的方式可以是在检测 到显示屏上电亮屏时,通过处理器生成一个用于控制模拟开关将DSI1接口和显示屏相连 接的控制信号,控制模拟开关将DSI1接口和显示屏相连,还可以是在手机开启时,就通过控制信号控制模拟开关将DSI1接口和显示屏相连,等到显示屏亮屏时,DSI1接口已经 与显示屏相连接了,且无论显示屏亮屏还是灭屏,都保持DSI1接口和显示屏相连。由于 模拟开关相当于是一个选通开关,因此当DSI1接口和显示屏相连时,DSI2接口就无法与 显示屏相连接了。具体的模拟开关使DSI1接口和显示屏相连接的内容,可参阅图6示出 的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步骤S701,在显示屏亮屏时,不但DSI1接口和显示屏相连接,且DSI1接口处于输出状态,因此处理器能够通过DSI1接口和显示屏之间的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配置DSI2接口的状态。由上述内容可知,步骤S701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在显示屏亮屏时,默认通过DSI1接口和显示屏之间的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而对于图6示出的连接结构而言,若想实现在显示屏亮屏时,可以通过DSI1 接口和显示屏之间的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只需保证在显示屏亮屏时段内,模拟 开关连接了DSI1接口和显示屏,且DSI1接口处于输出状态即可,对于DSI2接口的状态 可不做任何限制。由于显示屏亮屏时段,DSI2接口不会与显示屏连接,因此DSI2接口的 状态并不会对DSI1接口和显示屏之间的传输造成任何影响。但在显示屏亮屏时段内,将 DSI2接口配置为高阻无输出状态,可以起到节省功耗的作用。
而至于显示屏灭屏时段,由于处理器不会在显示屏灭屏时段使用DSI接口,因此显示 屏灭屏时段内DSI1接口和DSI2接口的状态的不同都不会影响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在显 示屏灭屏时段,模拟开关可以一直保持DSI1接口连接显示屏的状态,也可以仅在显示屏亮屏时段内,才让DSI1接口与显示屏相连。
S702、按照预设的轮询周期,检测显示屏是否显示异常。
针对每一个轮询周期,当该轮询周期检测出显示异常时,就执行步骤S703,进一步核 实显示屏是否确实是显示异常。
如果该轮训周期检测出显示屏没有显示异常,那么就可以肯定在该轮询周期,显示屏 是不存在显示异常的问题的,则结束该轮询周期的流程,不需要再进行任何处理,返回执 行步骤S702,继续在下一个轮询周期时检测显示屏是否显示异常。而DSI1接口、DSI2接 口、以及模拟开关的配置情况也继续维持步骤S701的配置。
具体的,参阅图8a,图8a为步骤S702检测出显示屏不存在显示异常时,图6示出的结构在显示屏亮屏时的信号传输路径图一。其中,图8a中的虚线代表着无法传输信号的 支路,实线箭头的指向代表着正常传输信号时的信号流向。在经过步骤S701的配置之后, 如图8a所示的箭头指向,显示屏240亮屏时,DSI1接口处于输出状态,处理器210将目 标图像的数据按照MIPI协议生成目标图像对应的信号,生成的信号通过DSI1接口输出, 然后通过模拟开关250传输到显示屏240中。而模拟开关没有连接DSI2接口和显示屏, 且DSI2处于高阻无输出状态,且模拟开关250并没有建立DSI2接口和显示屏240的连接, 因此DSI2接口与显示屏240之间的传输支路是断路的状态,DSI2接口与显示屏240之间 无法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由于DSI1接口和显示屏240之间的传输支路能够正常传输信 号,因此目标图像的数据能够从处理器210成功传到模拟开关250,再由模拟开关250传 给显示屏240,显示屏240能正常显示目标图像,显示屏240不存在显示异常。如图8a所 示,当目标图像为应用界面时,显示屏240正常显示相册、天气、浏览器、阅读、视频、 设置、计算器、相册以及股票的应用界面。
其中,步骤S702的原理和执行过程与S402是相同的,此处不再赘述。
S703、控制显示屏灭屏后重新亮屏。
其中,步骤S703的原理和执行过程与S403是相同的,此处不再赘述。
S704、在检测显示屏是否显示异常的过程中,记录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
其中,步骤S704的原理和执行过程与S404是相同的,此处不再赘述。
S705、判断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10次。
如果判断出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大于或等于10次,则执行步骤S706。
举例说明,参阅图8b,图8b为步骤S705判断出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大于 或等于10次的情况下,图6示出的结构在显示屏亮屏时的信号传输路径图二。其中,图8b中的虚线代表着无法正常传输信号的支路,实线箭头的指向代表着正常传输信号的流向。当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大于或等于10次时,可以确定出当前显示屏240确实 存在显示异常,且显示异常很可能是由于MIPI协议类的异常而导致的,也就说明了DSI1 接口和显示屏240之间的传输支路存在异常。因此,当显示屏亮屏时,处理器执行在步骤 S701,DSI1接口、模拟开关250、以及显示屏240形成的传输支路无法正常传输信号,即 处理器210的目标图像的数据不能够通过模拟开关250成功传输到显示屏240中。
如图8b所示,DSI1上的DSI1-DATA0-N引脚以及DSI1-DATA0-P引脚与显示屏240之间的传输支路无法正常传输信号,因此显示屏240显示异常,出现花屏现象。而由于此时 在步骤S701的配置下,DSI2接口是处于高阻无输出状态的,且模拟开关250没有建立DSI2 接口与显示屏240连接,因此DSI2接口也无法传输信号,进而导致显示屏240上无法正 常显示目标图像,步骤S703连续10个轮询周期都检测出了显示异常,显示屏上出现了花 屏现象。其中,DSI1上的DSI1-DATA0-N引脚以及DSI1-DATA0-P引脚与显示屏240之间的 传输支路无法正常传输信号,可以是由于SOC产生的信号有时序问题而导致的,也可以是 因为DSI1上的DSI1-DATA0-N引脚以及DSI1-DATA0-P引脚与显示屏240之间的传输支路 断开等MIPI协议异常导致的。显示屏显示异常时,除了可以是图8b示出的表现出了花屏 现象,还可以是表现出黑屏,条纹等等显示异常的现象。导致显示异常的原因,除了可以 是图8b示出的DSI1接口的两个引脚所在支路无法传输信号之外,还可以是DSI1接口异 常无法被配置为输出状态等其他的MIPI协议异常的原因造成的。
如果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还不到10次,即小于10次,则返回步骤S705,继续对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做判断,直到判断出当前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大于或等于10次时,再执行步骤S706。
其中,步骤S705的原理和执行过程与S405是相同的,此处不再赘述。
S706、在显示屏的亮屏时段内,使模拟开关连接DSI2接口和显示屏,且使DSI1接口处于高阻无输出状态,DSI2接口处于输出状态。
其中,显示屏的亮屏时段内使DSI1接口处于高阻无输出状态,且DSI2接口处于输出 状态的原理和执行过程与图4示出的步骤S406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而在显示屏的亮屏时段内,使模拟开关连接DSI2接口和显示屏,与步骤S701中在显 示屏的亮屏时段内,使模拟开关连接DSI1接口和显示屏的原理和执行过程也是类似的,可参见,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参阅图8c,图8c为执行步骤S706的配置的情况下,图6示出的结构在显示屏亮屏时的信号传输路径图三。其中,图8c中的虚线代表着无法传输信号的支路,实线 箭头的指向代表着正常传输信号时的信号流向。在步骤S706的配置下,当显示屏亮屏时,DSI2接口、模拟开关250以及显示屏240所形成的传输支路会正常传输信号,即处理器 210的目标图像的数据通过DSI2接口能够成功传输到显示屏240中,进而显示屏240上可 以正常显示图像,显示屏240的显示恢复正常。如图8c所示,通过DSI2接口和显示屏240 之间的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数据之后,显示屏的显示恢复正常,又可以正常显示相册、 天气、浏览器、阅读、视频、设置、计算器、相册以及股票应用的应用界面。
S707、结束对显示屏是否显示异常的检测。
其中,步骤S707的执行原理和过程与步骤S407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图4至图8c的内容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其实是在检测出显示屏存在显示 异常时,将原本被配置为用于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的第一传输支路,切换为第二传输支路。 其中,第一传输支路为DSI1和显示屏之间的传输支路,第二传输支路为DSI2和显示屏之 间的传输支路。即未检测出显示屏存在显示异常之前,配置第一传输支路来传输目标图像 的数据,在检测出显示屏存在显示异常之后,就将用来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的传输支路由 第一传输支路更换为第二传输支路,实现通过DSI2接口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以消除原本DSI1接口和显示屏之间的传输过程中所存在的MIPI协议类异常的方式,解决显示屏的显示异常的问题。而本申请实施例中,切换传输支路的方式的不同并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确定出显示屏存在显示异常的方式的不同,同样也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
进一步的,除了可以将检测出显示屏显示异常作为将第一传输支路切换成第二传输支 路的切换条件,使用第二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还可以是在检测出显示 屏满足其他的切换条件时,切换成使用第二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例如, 显示屏切换条件还可以是显示屏工作时长超过预设时长。

Claims (17)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屏;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包括第一显示屏串行接口和第二显示屏串行接口,所述第一显示屏串行接口和所述第二显示屏串行接口分别与显示屏相连;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屏串行接口和所述显示屏之间的连接支路为第一传输支路;所述第二显示屏串行接口和所述显示屏之间的连接支路为第二传输支路;
所述处理器用于,使用所述第一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以及若检测出所述显示屏满足切换条件,切换使用第二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
所述显示屏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一传输支路或所述第二传输支路传输的所述目标图像的数据,并显示所述目标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显示屏的亮屏时段内,使用所述第一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以及若检测出所述显示屏满足切换条件,则在所述显示屏的亮屏时段内,切换使用第二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屏串行接口上具有多个第一引脚;所述第二显示屏串行接口上具有多个第二引脚;所述显示屏上具有多个第三引脚;
其中,所述多个第三引脚与所述多个第一引脚一一对应相连接形成的多个连接支路构成所述第一传输支路;所述多个第三引脚与所述多个第二引脚一一对应相连接形成的多个连接支路构成所述第二传输支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支路的每个连接支路上设置有第一阻抗匹配单元,所述第一阻抗匹配单元用于匹配所述第一阻抗匹配单元所在连接支路上的第一引脚或第三引脚的阻抗;所述第二传输支路的每个连接支路上设置有第二阻抗匹配单元,所述第二阻抗匹配单元用于匹配所述第二阻抗匹配单元所在连接支路上的第二引脚或第三引脚的阻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抗匹配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感;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以及所述第一电感的电感值依据所述第一阻抗匹配单元所在的支路上的第一引脚或第三引脚阻抗设定;
所述第二阻抗匹配单元,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电感;其中,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以及所述第二电感的电感值依据所述第二阻抗匹配所在支路上的第二引脚或第三引脚的阻抗设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模拟开关,所述模拟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显示屏串行接口、所述第二显示屏串行接口以及所述显示屏相连,用于根据控制信号选通所述第一传输支路或者所述第二传输支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开关上还具有第二控制引脚,所述第二控制引脚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上具有第一控制引脚;所述第一控制引脚用于发送控制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所述的任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条件,包括:所述显示屏存在显示异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在使用所述第一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之前,还用于:
设置所述第一显示屏串行接口处于输出状态,以传输所述目标图像的数据;
在检测到所述显示屏显示异常之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设置所述第二显示屏串行接口处于输出状态,以传输所述目标图像的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
在检测到所述显示屏上电亮屏时,设置所述第一显示屏串行接口处于输出状态;
或在检测到所述显示屏上电亮屏时,设置所述第二显示屏串行接口处于输出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模拟开关,则所述处理器执行使用第一传输支路传输目标图像的数据至显示屏之前,还用于:
控制所述模拟开关选通所述第一传输支路;
所述处理器在检测到所述显示屏显示异常之后,还用于:
控制所述模拟开关选通所述第二传输支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
在检测到所述显示屏上电亮屏时,控制所述模拟开关选通所述第一传输支路;
或在检测到所述显示屏上电亮屏时,控制所述模拟开关选通所述第二传输支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所述显示屏的灭屏时段,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屏串行接口和所述第二显示屏串行接口下电。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条件,包括:连续检测出所述显示屏显示异常的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检测出所述显示屏显示异常的次数为:
连续检测出所述显示屏显示异常的轮询周期的个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针对每一个所述轮询周期,若所述轮询周期检测出所述显示屏显示异常,则控制所述显示屏下电灭屏后重新上电亮屏,并记录连续检测出显示异常的次数。
CN202110963332.XA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4433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63332.XA CN114443373B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63332.XA CN114443373B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3373A true CN114443373A (zh) 2022-05-06
CN114443373B CN114443373B (zh) 2023-02-03

Family

ID=81362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63332.XA Active CN114443373B (zh) 2021-08-20 2021-08-20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4337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9073A (zh) * 2012-03-08 2012-11-21 无锡博一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Mipi接口液晶屏测试方法
US20140036094A1 (en) * 2012-08-01 2014-02-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specting method thereof
CN107170417A (zh) * 2017-06-15 2017-09-15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中用于从第一芯片切换至第二芯片的装置
CN207474030U (zh) * 2017-11-06 2018-06-08 深圳市彤兴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及计算机
CN108922494A (zh) * 2018-07-20 2018-11-30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感模块故障检测方法、装置、显示屏及空调器
US20190147790A1 (en) * 2017-11-15 2019-05-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riving device and a display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CN113031744A (zh) * 2021-03-29 2021-06-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13132651A (zh) * 2020-01-15 2021-07-16 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和显示控制***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9073A (zh) * 2012-03-08 2012-11-21 无锡博一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Mipi接口液晶屏测试方法
US20140036094A1 (en) * 2012-08-01 2014-02-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specting method thereof
CN107170417A (zh) * 2017-06-15 2017-09-15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中用于从第一芯片切换至第二芯片的装置
CN207474030U (zh) * 2017-11-06 2018-06-08 深圳市彤兴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及计算机
US20190147790A1 (en) * 2017-11-15 2019-05-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riving device and a display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CN108922494A (zh) * 2018-07-20 2018-11-30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感模块故障检测方法、装置、显示屏及空调器
CN113132651A (zh) * 2020-01-15 2021-07-16 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和显示控制***
CN113031744A (zh) * 2021-03-29 2021-06-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3373B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4284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cing hardware states using dynamically reconfigurable test circuits
CN101207408B (zh) 一种用于主备倒换的综合故障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00444145C (zh) Pci express链路的动态重新配置
CN109738750B (zh) 芯片、芯片组件及其测试方法、显示组件
CN103605542A (zh) Fpga配置文件的在线升级装置
US2008005968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ditional Broadcast of Barrier Operations
US7447833B2 (en) Techniques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s in a data storage system using a single IC for both storage device communications and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CN114443373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8897710B (zh) 一种自动切换***管理总线的***
CN102073349A (zh) 一种节省服务器主板的***电路的方法
CN112667483B (zh) 用于服务器主板的内存信息读取装置、方法及服务器
US2007025065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Substituting Redundant Same Address Devices on a Multi-Mastered IIC Bus
US11379396B2 (en) Memory card access module and memory card access method
US20140181496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Processor for Reading Bios
CN113836857A (zh) 电路板导线调整方法及装置
US11308022B2 (en) Support for common motherboard configuration for USB retiming
CN112783814B (zh) 用于多模式pcie扩频的时钟电路、电子装置及其方法
US10340896B1 (en) Electronic system and signal switching circuit
JP2013200616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復旧回路
CN108986853B (zh) 一种存储控制芯片、存储设备及自适应接口方法
WO2024139211A1 (zh) 信号控制电路和信号控制方法
US11984175B2 (en) Automatic mirrored ROM
US1201379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ports of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and attached devices
US20240045826A1 (en) Micro controller unit, oper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US8635488B2 (en) Implementing ultra high availability personality car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