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0857A - 一种场景展示、场景导航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场景展示、场景导航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40857A
CN114440857A CN202210073462.0A CN202210073462A CN114440857A CN 114440857 A CN114440857 A CN 114440857A CN 202210073462 A CN202210073462 A CN 202210073462A CN 114440857 A CN114440857 A CN 114440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ene
target
scene model
simulation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734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燕
叶芊
宋学夫
卢声晓
张卫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ipay Hangzho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7346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408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40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08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场景展示、场景导航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场景展示方法包括:构建候选场景模型,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获取终端发送的目标位置,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其中,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包含所述目标位置;向终端发送对应所述目标场景模型的资源包,以使终端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

Description

一种场景展示、场景导航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场景展示、场景导航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随着各种建筑或设施的建设,人们所处的环境日新月异,如何向用户展示其所处场景以及为用户的出行提供引导,成为重要课题。
有鉴于此,需要更有效和更高效的场景展示或场景导航方案。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场景展示、场景导航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用以解决如何更有效和更高效地进行场景展示或场景导航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第一种场景展示方法,包括:
构建候选场景模型,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
获取终端发送的目标位置,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其中,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包含所述目标位置;
向终端发送对应所述目标场景模型的资源包,以使终端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第二种场景展示方法,包括:
确定目标位置;
向服务器发送所述目标位置,以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其中,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包含所述目标位置;
获取服务器发送的资源包,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场景展示装置,包括:
准备模块,用于构建候选场景模型,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
筛选模块,用于获取终端发送的目标位置,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其中,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包含所述目标位置;
反馈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对应所述目标场景模型的资源包,以使终端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场景展示装置,包括:
定位模块,用于确定目标位置;
请求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所述目标位置,以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其中,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包含所述目标位置;
展示模块,用于获取服务器发送的资源包,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场景展示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第一种或第二种场景展示方法。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种或第二种场景展示方法。
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目标位置确定对应的目标场景模型,基于目标场景模型进行实景模拟展示,能够提高场景展示精确度,提高场景展示效果和效率。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第一种场景导航方法,包括:
构建候选场景模型,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
获取终端发送的起始点和目的点,根据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并确定所述起始点到所述目的点的目标路线;其中,各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叠加空间范围包含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
向终端发送对应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和所述路线的资源包,以使终端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并在所述模拟场景中展示路线导航信息;其中,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所述路线导航信息用于引导按照所述目标路线行进。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第二种场景导航方法,包括:
确定起始点和目的点;
向服务器发送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以使服务器根据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并确定所述起始点到所述目的点的目标路线;其中,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各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叠加空间范围包含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
获取服务器发送的资源包,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并在所述模拟场景中展示路线导航信息;其中,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所述路线导航信息用于引导按照所述目标路线行进。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场景导航装置,包括:
准备模块,用于构建候选场景模型,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
筛选模块,用于获取终端发送的起始点和目的点,根据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并确定所述起始点到所述目的点的目标路线;其中,各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叠加空间范围包含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
反馈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对应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和所述路线的资源包,以使终端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并在所述模拟场景中展示路线导航信息;其中,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所述路线导航信息用于引导按照所述目标路线行进。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场景导航装置,包括:
定位模块,用于确定起始点和目的点;
请求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以使服务器根据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并确定所述起始点到所述目的点的目标路线;其中,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各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叠加空间范围包含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
导航模块,用于获取服务器发送的资源包,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并在所述模拟场景中展示路线导航信息;其中,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所述路线导航信息用于引导按照所述目标路线行进。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场景导航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第一种或第二种场景导航方法。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种或第二种场景导航方法。
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根据起始点和目的点确定对应的目标场景模型,基于目标场景模型进行实景模拟展示和场景导航,能够提高场景展示和场景导航精确度,提高场景展示和场景导航效果和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介绍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实施例可能涉及的部分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说明书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场景展示方法的执行主体示意图。
图2是本说明书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场景展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说明书第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页面示意图。
图4是本说明书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场景展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说明书第二个实施例中的交互示意图。
图6是本说明书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场景模型切换示意图。
图7是本说明书第二个实施例中的一种页面示意图。
图8是本说明书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另一种页面示意图。
图9是本说明书第三个实施例中的场景导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说明书第四个实施例中的场景导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说明书第四个实施例中的一种页面示意图。
图12是本说明书第四个实施例中的元素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13是本说明书第五个实施例中的场景展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说明书第六个实施例中的场景展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说明书第七个实施例中的场景导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说明书第八个实施例中的场景导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清楚、完整地进行描述。显然,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随着各种建筑或设施的建设,人们所处的环境,例如居住环境、出行环境、室内、室外环境等,变得日新月异,如何向用户展示其所处场景,成为重要课题。
本说明书第一个实施例(以下简称“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场景展示方法,实施例一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计算机、pad、电视)或者服务器或者操作***或者应用程序或者场景展示平台或者场景展示***等,即执行主体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使用或者变换执行主体。另外,也可以有第三方应用程序协助所述执行主体执行实施例一。例如图1所示,可以由服务器来执行实施例一中的场景展示方法,并且可以在(用户所持有的)终端上安装(与所述服务器)相对应的应用程序,终端或应用程序与服务器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通过终端或应用程序来进行数据的采集或输入或输出或(向用户)进行页面或信息处理,从而辅助服务器执行实施例一中的场景展示方法。
如图2所示,实施例一提供的场景展示方法包括:
S101:(执行主体)构建候选场景模型,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
实施例一中,实施例一的执行主体可以预先构建一个或多个候选场景模型,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可以对应现实中的预设空间范围,所述预设空间范围可以是室内空间或室外空间。所述预设空间范围是指空间范围可以是预设的,但空间范围的大小或体积并不限定,不同的候选场景模型可以对应不同的预设空间范围。例如有的候选场景模型可以对应一栋楼宇的内部空间范围,有的候选场景模型可以对应商场的某一层的空间范围,有的候选场景模型还可以对应室外某广场的空间范围。实施例一对候选场景模型对应什么样的空间范围不作限定。
实施例一中,构建候选场景模型可以包括:
S1011:确定待构建的场景模型所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
例如要构建某地铁站内空间的场景模型,则可以确定待构建的场景模型所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为该地铁站内空间。
S1013:获取所述待构建的场景模型所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内的实景图片;
例如,可以将待构建的场景模型所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内的实景图片(实景图片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实施例一不作限定)导入实施例一的执行主体,或通过其他设备将待构建的场景模型所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内的实景图片发送至实施例一的执行主体,以便实施例一的执行主体构建场景模型。
沿用上例,可以将上述地铁站内的实景图片导入或发送至实施例一的执行主体,以便实施例一的执行主体获取实景图片。
S1015:根据所述实景图片构建场景模型,将所构建的场景模型作为候选场景模型。
实施例一的执行主体可以基于获取的实景图片构建场景模型,将所构建的场景模型作为候选场景模型。沿用上例,实施例一的执行主体可以基于上述地铁站内的实景图片构建场景模型,将所构建的场景模型作为候选场景模型,候选场景模型对应上述地铁站内空间。
实施例一的执行主体可以构建多个候选场景模型,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一定的预设空间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场景模型也可以由实施例一的执行主体以外的其他设备构建,所述其他设备将各候选场景对应的资源包发送给实施例一的执行主体。实施例一的执行主体可以基于资源包构建或渲染出各个场景模型,并作为候选场景模型。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视为实施例一的执行主体构建候选场景模型。
实施例一中,每个候选场景模型都可以是全景球。
S103:(执行主体)获取终端发送的目标位置,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其中,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包含所述目标位置;
实施例一的执行主体可以获取终端发送的目标位置,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其中,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包含所述目标位置。也就是说,哪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中包含所述目标位置,就将该候选场景模型确定为目标场景模型。
其中,任一个候选场景模型可以具有位置信息,用于表明该候选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位置或坐标,所述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经纬度信息和/或三维坐标信息。所述目标位置也可以是经纬度和/或三维坐标的形式,从而可以根据经纬度和/或三维坐标在内的位置信息,确定哪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包含所述目标位置。
或者,任一个候选场景模型可以具有名称信息,用于表明该候选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名称,例如“XX地铁站”“XXX商场一层”这样的名称。所述目标位置也可以具有名称信息,从而可以将与目标位置名称匹配的预设空间范围对应的候选场景模型,确定为目标场景模型。
S105:(执行主体)向终端发送对应所述目标场景模型的资源包,以使终端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或展示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
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后,实施例一的执行主体可以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资源包,资源包内可以包含目标场景模型的资源数据。实施例一的执行主体可以将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所述资源包发送给所述终端,以使终端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特别的,所述模拟场景可以是360度场景或AR场景,例如图3所示。
其中,AR场景即AR,Augmented Reality,称为虚拟现实,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广泛运用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两种信息互为补充,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
具体的,由于资源包内可以包含目标场景模型的资源数据,终端可以基于资源包渲染出360度场景或AR场景这样的模拟场景,并展示渲染出的模拟场景。
特别的,实施例一的执行主体可以每构建一个候选目标场景,就生成该候选目标场景对应的资源包。
一个具体示例可以是:
用户A身处某楼宇内某层,用户A持有的终端将用户A的位置作为目标位置发送给实施例一的执行主体,实施例一的执行主体确定目标场景模型(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包含所述目标位置,例如目标场景模型是该楼宇内该层空间对应的候选场景模型),并将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资源包发送给用户A持有的终端。用户A持有的终端基于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资源包渲染出模拟场景,并展示渲染出的模拟场景,所展示的模拟场景就用于模拟或展示该楼宇内该层的实景。
实施例一中,根据目标位置确定对应的目标场景模型,基于目标场景模型进行实景模拟展示。由于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就包含目标位置,使得给予目标场景模拟所模拟出的实景或所展示出的实景就是目标位置所处周围环境的实景,从而能够提高场景展示精确度,提高场景展示效果和效率。
实施例一中,由于各候选场景模型(包括目标场景模型)是根据实景图片构建的,故基于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资源包所展示的模拟场景与实景的相似度更高,进一步提高场景展示效果和展示丰富度。
实施例一中,模拟场景可以是360度场景或AR场景,可以进一步提高场景展示效果和展示丰富度,提升用户体验。
本说明书第二个实施例(以下简称“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场景展示方法,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计算机、pad、电视)或者服务器或者操作***或者应用程序或者场景展示平台或者场景展示***等,即执行主体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使用或者变换执行主体。另外,也可以有第三方应用程序协助所述执行主体执行实施例二。例如图1所示,可以由服务器来执行实施例二中的场景展示方法,并且可以在(用户所持有的)终端上安装(与所述服务器)相对应的应用程序,终端或应用程序与服务器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通过终端或应用程序来进行数据的采集或输入或输出或(向用户)进行页面或信息处理,从而辅助服务器执行实施例二中的场景展示方法。
特别的,实施例一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服务器,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
如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二提供的场景展示方法包括:
S202:(执行主体)确定目标位置;
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可以具有位置确定功能,并能够确定目标位置。其中,所述目标位置可以是用户所处位置或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所处位置。例如,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为用户所持有的终端,则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可以将用户的位置确定为目标位置。
实施例二中,确定目标位置可以包括:搜索蓝牙信号,在搜索到的蓝牙信号中确定目标蓝牙信号;根据发送所述目标蓝牙信号的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位置。例如,由于蓝牙信号的覆盖范围一般较小,可以将发送所述目标蓝牙信号的设备的位置信息,作为目标位置。
具体的,可以在各个位置放置蓝牙设备,各个蓝牙设备发出蓝牙信号。每个蓝牙设备可以作为信标或信号基站,其可以广播自身的位置信息,蓝牙设备所广播的位置信息可以作为特征或地标。这样一来,当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进入蓝牙设备的广播范围后,就可以接收到蓝牙设备的蓝牙信号,从而也就可以获取到蓝牙设备所广播的位置信息。可选的,所述蓝牙设备可以是ibeacon设备。
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可能接收到一个蓝牙信号(即接收到一个ibeacon设备的蓝牙信息),则可以将该蓝牙信号作为目标蓝牙信号,获取发送目标蓝牙信号的设备(ibeacon设备)的位置信息,根据发送目标蓝牙信号的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位置。或者,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可能同时接收到多个蓝牙信号(即同时接收到多个ibeacon设备的蓝牙信息),则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可以从这多个蓝牙信号中确定目标蓝牙信息(例如将信号强度最大的蓝牙信号作为目标蓝牙信号;或若多个蓝牙信号强度相同,则随机确定一个蓝牙信号作为目标蓝牙信号),获取发送目标蓝牙信号的设备(ibeacon设备)的位置信息,根据发送目标蓝牙信号的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位置。
实施例二中,放置蓝牙设备的位置可以称为锚点。
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上可以安装或运行目标应用程序,则确定目标位置可以包括:(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判断目标应用程序启动后,再确定目标位置。例如,判断目标应用程序启动后,再如上搜索蓝牙信号,在搜索到的蓝牙信号中确定目标蓝牙信号;根据发送所述目标蓝牙信号的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位置。
实施例二中,用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启动目标应用程序,例如用户可以采用1.1或1.2所述的方式启动目标应用程序(实施例二启动目标应用程序的方式不限于1.1或1.2所述):
1.1、扫描启动目标应用程序
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可以具有摄像头,用户可以使用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的摄像头进行扫描或拍摄。若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执行扫描操作(即用户使用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进行扫描,可以通过“扫一扫”功能进行扫描),则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确定扫描到的图片的特征值,判断扫描到的图片的特征值与预设特征值是否匹配;若匹配,则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启动所述目标应用程序。这种方式下,目标应用程序的后台服务器可以建立所述预设特征值与目标应用程序的对应关系,从而判断扫描到的图片的特征值与预设特征值匹配时,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启动所述目标应用程序;或者,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可以建立所述预设特征值与目标应用程序的对应关系,从而判断扫描到的图片的特征值与预设特征值匹配时,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启动所述目标应用程序。
另外,这种情况下,可以将预设图片放置在各个位置,所述预设图片的特征值与所述预设特征值匹配,以供用户扫描。
1.2、搜索启动目标应用程序
用户可以通过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搜索目标应用程序,并通过鼠标或键盘或手指触摸搜索到的目标应用程序的图标,从而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启动所述目标应用程序。
实施例二中,所述目标应用程序可以是已安装的应用程序或小程序或H5页面的形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
实施例二中的目标应用程序后续可以用于展示模拟场景。
S204:(执行主体)向服务器发送所述目标位置,以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其中,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包含所述目标位置;
确定目标位置后,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可以向服务器发送所述目标位置,以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其中,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包含所述目标位置。
“服务器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其中,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包含所述目标位置”的具体内容可以参照实施例一所述。
即使实施例一的执行主体不是服务器,实施例二中“服务器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其中,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包含所述目标位置”也可以参照实施例一的方式实现。
S206:(执行主体)获取服务器发送的资源包,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
结合实施例一,服务器将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资源包发送给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获取服务器发送的资源包,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例如图3所示。
实施例二中,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可以包括:基于所述资源包进行场景渲染,以生成和展示模拟场景。具体的,可以通过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或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上的应用程序)的插件进行场景渲染,生成全景图层,以生成和展示模拟场景。
实际上,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也可以是所述目标应用程序。即用户启动终端上的目标应用程序后,目标应用程序如上确定目标位置,向服务器发送所述目标位置,以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目标应用程序获取服务器发送的资源包,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例如目标应用程序调用终端的插件进行场景渲染,生成和展示模拟场景。
下文中,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不限于终端或目标应用程序。
实施例二中,所述模拟场景可以是360度场景或AR场景。这样一来,可以根据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的角度变化(例如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为终端,用户旋转终端),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变换所述模拟场景的展示方向,从而模拟场景形成360度旋转效果。
或者,一般情况下,模拟场景展示的是目标位置周围的实景,例如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或用户周围的实景。根据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或用户的位置变化,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可以变换所述模拟场景的展示内容,以使所述模拟场景所模拟的实景中,始终包括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或用户所处位置周围的实景。例如,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是地铁站内空间,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为终端,用户手持终端一开始处于站台层,即目标位置为站台层,则模拟场景为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周围的实景,即站台层的实景。若用户手持终端向地铁站出口行走,则模拟场景随用户的行进路线变化,使得模拟场景所模拟的实景中,始终包括终端所处位置周围的实景。
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可以具有陀螺仪或指南针,根据陀螺仪或指南针的传感数据或指向数据确定角度变化或行进方向或位置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模拟场景模拟的是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只不过限于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屏幕尺寸等原因,模拟场景可以展示的是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周围的实景,并如上,随实施例二的执行主***置的变化,变换模拟场景的内容。
实施例二中,用户也可以对模拟场景进行放大或缩小等操作。
实施例二中,随着用户的行动(即用户动线),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或用户位置可以发生变化,则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可以监测当前所处位置,当位置发生变化时,自动将最新的位置信息作为最新的目标位置发送给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根据所述最新的目标位置,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最新的目标场景模型;所述最新的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包含所述最新的目标位置;获取服务器发送的最新的资源包(最新的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资源包),基于所述最新的资源包展示最新的模拟场景,所述最新的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最新的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例如图6所示,随着用户动线,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接收到的蓝牙信号可能发生改变,从而实施例一的执行主体确定最新的目标蓝牙信号对应的信标(即最新的目标蓝牙信号的发射设备),从而确定最新的目标位置,并向服务器发送最新的目标位置,进而根据用户动线,服务器可能先后将全景球1、全景球2、全景球3、全景球4确定为目标场景模型,从而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所展示的模拟场景也随之变换。
实施例二中,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场景导航服务,说明如下:
展示模拟场景后,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可以在模拟场景中展示推荐地点(即POI),还可以展示推荐地点对应的推荐信息,例如推荐地点是商铺,则推荐信息可以是营销信息或功能信息。若用户选择了所述功能信息,则可以跳转到相应的功能页面。例如图7中,行政服务台和咖啡馆都可以作为推荐地点,还将咖啡馆的优惠信息或点餐功能信息作为推荐信息。若用户选择了点餐功能,则可以跳转到相应的点餐页面。
展示推荐地点后,用户可以选择推荐地点,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可以将被选择的推荐地点作为目的点。或者,展示模拟场景后,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在模拟场景的展示页面中提供地点输入区(例如输入框),将用户所输入的地点作为目的点。在用户输入地点过程中,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可以根据用户已输入的文本提供推荐地点供用户选择,并将用户所选推荐地点作为目的点。例如,若用户输入“1号餐厅”,则将1号餐厅作为目的点。若用户已输入“1号”,则可以将1号餐厅作为推荐地点供用户选择。
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可以确定起始点,例如将上述目标位置作为起始点,或者用户可以选择地点或输入地点,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将用户所选地点或所输入地点作为起始点。若是将目标位置作为起始点,则如上所述,确定起始点可以包括:搜索蓝牙信号,在搜索到的蓝牙信号中确定目标蓝牙信号;根据发送所述目标蓝牙信号的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起始点。
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向服务器发送起始点和目的点,以使服务器根据起始点和目的点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所述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各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叠加空间范围包含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即将各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叠加起来所得到的叠加空间范围中,包含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例如某楼宇有多层,每一层的空间范围对应一个候选场景模型。若起始点位于一层,目的点位于三层,则可以将一层的空间范围对应的候选场景模型、二层的空间范围对应的候选场景模型、三层的空间范围对应的候选场景模型都作为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这三个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分别是一层、二层、三层,这三个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叠加空间范围就是一层至三层,包含了起始点和目的点。若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只有一个,则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包含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
实施例二中,服务器可以确定起始点到目的点的目标路线。
服务器可以将各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和目标路线对应的资源包发送给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获取各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和目标路线对应的资源包,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更新后的模拟场景,并在更新后的模拟场景中展示路线导航信息。其中,更新后的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路线导航信息用于引导按照所述目标路线行进。例如图8所示。
若目标场景模型只有一个,且起始点是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或用户所处位置,则更新后的模拟场景就是展示起始点周围的实景,并随着用户按路线导航信息行进,模拟场景实时变换,始终展示起始点周围的实景,这与上述的“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类似。
若目标场景模型有多个,则目标路线会先后穿过各个目标场景模型,且按照从起始点到目的点的方向,可以对各个目标场景模型进行排序,排序最前的是包含起始点的预设空间范围对应的目标场景模型,排序最后的是包含目的点的预设空间范围对应的目标场景模型。这样一来,展示更新后的模拟场景就可以包括: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监测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或用户的位置,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或用户运动到哪个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内,就基于该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资源数据(资源数据可以包含在各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和目标路线对应的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所展示的模拟场景用于模拟该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也就是说,随着用户的行进,实现了各目标场景模型的切换和所展示的模拟场景的切换。
其中,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可以根据其陀螺仪或指南针的传感数据或指向数据确定用户的行进路线或位置信息,并确定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或用户运动到哪个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内;或者,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蓝牙信号的发射设备的位置确定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或用户的当前位置,并确定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或用户运动到哪个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内。
实施例二中,所述路线导航信息可以具有方向标识和/或文字说明或其他形式的引导信息,例如图8所示。实施例二对路线导航信息的内容或形式不作限定。根据用户的行进,路线导航信息可以适应性变化(例如到了路口提示左转或右转),从而不断为用户提高引导。
实施例二中,若用户行进路线与所述路线导航信息产生偏差,则所述路线导航信息还可以显示路线提示信息。
实施例二中,路线导航信息可以通过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或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上的应用程序)的插件生成。
实施例二中,根据目标位置确定对应的目标场景模型,基于目标场景模型进行实景模拟展示。由于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就包含目标位置,使得给予目标场景模拟所模拟出的实景或所展示出的实景就是目标位置所处周围环境的实景,从而能够提高场景展示精确度,提高场景展示效果和效率。
实施例二中,由于各候选场景模型(包括目标场景模型)是根据实景图片构建的,故基于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资源包所展示的模拟场景与实景的相似度更高,进一步提高场景展示效果和展示丰富度。
实施例二中,模拟场景可以是360度场景或AR场景,可以进一步提高场景展示效果和展示丰富度,提升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中,通过蓝牙设备,例如ibeacon设备,可以确定目标位置,具有实施成本低,用户体验好的特点,也能够在各种室内室外场景下快速部署和大规模部署,进一步提高场景展示效率。
实施例二中,可以将优惠或营销信息等作为推荐信息,通过展示推荐地点和推荐信息,进一步提高功能多样性,为用户提供更多服务,提高场景展示效果和丰富度。
实施例二中,能够在为用户提供模拟场景展示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导航服务,进一步提高功能多样性,提升用户体验。由于所展示的模拟场景具有高精确度和与实景的高相似度,在模拟场景基础上进行导航,能够提高导航精确度,便于用户通过与实景类似的模拟场景快速、精确掌握行进路线,从而提升导航效果和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现有技术中,随着各种建筑或设施的建设,人们所处的环境,例如居住环境、出行环境、室内、室外环境等,变得日新月异,如何向用户展示其所处场景以及为用户的出行提供引导,成为重要课题。
本说明书第三个实施例(以下简称“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场景导航方法,实施例三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计算机、pad、电视)或者服务器或者操作***或者应用程序或者场景导航平台或者场景导航***等,即执行主体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使用或者变换执行主体。另外,也可以有第三方应用程序协助所述执行主体执行实施例三。例如图1所示,可以由服务器来执行实施例三中的场景导航方法,并且可以在(用户所持有的)终端上安装(与所述服务器)相对应的应用程序,终端或应用程序与服务器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通过终端或应用程序来进行数据的采集或输入或输出或(向用户)进行页面或信息处理,从而辅助服务器执行实施例三中的场景导航方法。
如图9所示,实施例三提供的场景导航方法包括:
S301:(执行主体)构建候选场景模型,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
其中,构建候选场景模型可以包括:确定待构建的场景模型所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获取所述待构建的场景模型所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内的实景图片;根据所述实景图片构建场景模型,将所构建的场景模型作为候选场景模型。
具体内容参照实施例一。
S303:(执行主体)获取终端发送的起始点和目的点,根据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并确定所述起始点到所述目的点的目标路线;其中,各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叠加空间范围包含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
实施例二中的服务器可以作为实施例三的执行主体。参照实施例二中对场景导航服务的说明,实施例三的执行主体可以获取终端发送的起始点和目的点,根据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相当于实施例二中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并确定所述起始点到所述目的点的目标路线;其中,各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叠加空间范围包含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
即使实施例三的执行主体不是实施例二中的服务器,实施例三的执行主体“获取终端发送的起始点和目的点,根据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并确定所述起始点到所述目的点的目标路线;其中,各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叠加空间范围包含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也可以参照实施例二中对场景导航服务的说明实现。
S305:(执行主体)向终端发送对应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和所述路线的资源包,以使终端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并在所述模拟场景中展示路线导航信息;其中,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所述路线导航信息用于引导按照所述目标路线行进。
实施例二中的服务器可以作为实施例三的执行主体。参照实施例二中对场景导航服务的说明,实施例三的执行主体可以向终端发送对应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和所述路线的资源包,以使终端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相当于实施例二中更新后的模拟场景),并在所述模拟场景中展示路线导航信息;其中,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所述路线导航信息用于引导按照所述目标路线行进。
实施例三中,构建候选场景模型可以包括:
确定待构建的场景模型所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
获取所述待构建的场景模型所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内的实景图片;
根据所述实景图片构建场景模型,将所构建的场景模型作为候选场景模型。
实施例三中未详尽说明的内容可以参照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
实施例三中,能够在为用户提供模拟场景展示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导航服务,进一步提高功能多样性,提升用户体验。由于所展示的模拟场景具有高精确度和与实景的高相似度,在模拟场景基础上进行导航,能够提高导航精确度,便于用户通过与实景类似的模拟场景快速、精确掌握行进路线,从而提升导航效果和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本说明书第四个实施例(以下简称“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场景导航方法,实施例四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计算机、pad、电视)或者服务器或者操作***或者应用程序或者场景导航平台或者场景导航***等,即执行主体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使用或者变换执行主体。另外,也可以有第三方应用程序协助所述执行主体执行实施例四。例如图1所示,可以由服务器来执行实施例四中的场景导航方法,并且可以在(用户所持有的)终端上安装(与所述服务器)相对应的应用程序,终端或应用程序与服务器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通过终端或应用程序来进行数据的采集或输入或输出或(向用户)进行页面或信息处理,从而辅助服务器执行实施例四中的场景导航方法。
特别的,实施例四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
如图10所示,实施例四提供的场景导航方法包括:
S402:(执行主体)确定起始点和目的点;
实施例四的执行主体可以确定起始点和目的点。其中,确定目的点可以包括:目标应用程序启动后,根据(用户)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操作确定目的点。
目标应用程序的启动方式可以参照实施例二,例如:若(实施例四的执行主体)执行扫描操作,则确定扫描到的图片的特征值;判断扫描到的图片的特征值与预设特征值是否匹配;若是,则启动所述目标应用程序。当然,目标应用程序的后台服务器可以建立所述预设特征值与目标应用程序的对应关系,从而判断扫描到的图片的特征值与预设特征值匹配时,实施例四的执行主体启动所述目标应用程序;或者,实施例四的执行主体可以建立所述预设特征值与目标应用程序的对应关系,从而判断扫描到的图片的特征值与预设特征值匹配时,实施例四的执行主体启动所述目标应用程序。
实施例四中,可以将预设图片放置在各个位置,所述预设图片的特征值与所述预设特征值匹配,以供用户扫描。
根据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操作确定目的点可以包括:通过所述目标应用程序展示地点设置页面,所述地点设置页面用于选择或输入目的点。即实施例四中,目标应用程序启动后,可以先不进行模拟场景展示,而是展示地点设置页面,地点设置页面上具有候选点(或推荐点)或地点输入区,用户可以选择候选点或通过地点输入区输入地点,实施例四的执行主体将通过所述地点设置页面选择或输入的目的点确定为目的点。地点设置页面例如图11所示,“行政服务”“园区餐饮”“休闲娱乐”“楼层电梯”或其他版块下的推荐地点(例如“行政服务台”“IT服务中心”等)都可以作为候选点或推荐点,用户也可以通过输入框输入目的点。同时实施例二的执行主体可以根据用户已输入的文本提供推荐地点供用户选择,并将用户所选推荐地点作为目的点(参照实施例二)。
实施例四的执行主体可以确定起始点,例如将实施例四的执行主体或用户所处位置作为起始点,或者用户可以选择地点或输入地点,实施例四的执行主体将用户所选地点或所输入地点作为起始点。若是将目标位置作为起始点,则确定起始点可以包括:搜索蓝牙信号,在搜索到的蓝牙信号中确定目标蓝牙信号;根据发送所述目标蓝牙信号的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起始点。例如图11所示,可以显示当前位置,并作为起始点。
S404:(执行主体)向服务器发送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以使服务器根据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并确定所述起始点到所述目的点的目标路线;其中,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各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叠加空间范围包含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
具体内容参照实施例三或实施例二。其中,所述服务器可以是实施例三的执行主体。即使实施例三的执行主体不是所述服务器,“向服务器发送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以使服务器根据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并确定所述起始点到所述目的点的目标路线;其中,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各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叠加空间范围包含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也可以参照实施例三实现。
S406:(执行主体)获取服务器发送的资源包,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并在所述模拟场景中展示路线导航信息;其中,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所述路线导航信息用于引导按照所述目标路线行进。
实施例四中,所述模拟场景可以是360度场景或AR场景;
实施例四中,可以根据所述终端的角度变化,变换所述模拟场景的展示方向;或,根据所述终端的位置变化,变换所述模拟场景的展示内容,以使所述模拟场景所模拟的实景中,包括所述终端所处位置周围的实景;具体实现方式参照实施例二。
或,
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可以包括:基于所述资源包中的目标场景模型,展示模拟场景(参照实施例二中“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更新后的模拟场景”);若目标场景模型有多个,则根据所述终端的位置变化,确定终端位置对应的目标场景模型(终端位置对应的目标场景模型即实施例二中“所运动到的预设空间范围对应的目标场景模型”),并基于终端位置对应的目标场景模型展示模拟场景(参照实施例二中“随着用户的行进,实现了各目标场景模型的切换和所展示的模拟场景的切换”)。
实施例四中,用户可以变换起始点或目的点,从而变换导航路线。例如用户重新选择或输入起始点或目的点。故实施例4的执行主体可以在所述模拟场景中展示推荐地点(即使正在导航过程中),将被选择的推荐地点作为最新目的点;或,提供地点输入区(即使正在导航过程中),将输入地点作为最新目的点;实施例四的执行主体确定最新起始点(可以通过用户选择或输入或如上根据蓝牙信号确定最新起始点),向服务器发送所述最新起始点和最新目的点,以使服务器根据所述最新起始点和最新目的点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并确定所述最新起始点到所述最新目的点的最新目标路线;其中,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各所述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叠加空间范围包含所述最新起始点和最新目的点;获取服务器发送的资源包,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更新后的模拟场景,并在所述更新后的模拟场景中展示更新后的路线导航信息;其中,所述更新后的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所述更新后的路线导航信息用于引导按照所述更新后的目标路线行进。具体的实现方式参照实施例二的导航服务说明或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的场景导航实现方式。只不过是将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中的“起始点”替换为“最新起始点”,“目的点”替换为“最新目的点”。
实施例四中未详尽说明的内容可以参照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
如图12所示,通过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可以看出,通过切换锚点(通过变换位置可以搜索到不同蓝牙信号和确定不同蓝牙设备,从而确定不同锚点,实现锚点切换)可以切换多个全景球,每个全景球由若干全景球素材(例如实景图片)组成。通过切换锚点可以选择多个推荐点或兴趣点。通过切换锚点,可以切换多个目的地,每个目的地对应至少一条导航路径,多个目的地也就对应多条导航路径。图12中的“1∶N”代表1对多,“N∶M”代表多对多。
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中的服务器可以是区块链节点,所构建的场景模型可以经区块链节点共识后存储至区块链节点,从而防止场景模型被篡改,提高安全性。
实施例四中,能够在为用户提供模拟场景展示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导航服务,进一步提高功能多样性,提升用户体验。由于所展示的模拟场景具有高精确度和与实景的高相似度,在模拟场景基础上进行导航,能够提高导航精确度,便于用户通过与实景类似的模拟场景快速、精确掌握行进路线,从而提升导航效果和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如图13所示,本说明书第五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场景展示装置,包括:
准备模块501,用于构建候选场景模型,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
筛选模块503,用于获取终端发送的目标位置,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其中,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包含所述目标位置;
反馈模块505,用于向终端发送对应所述目标场景模型的资源包,以使终端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
可选的,构建候选场景模型包括:
确定待构建的场景模型所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
获取所述待构建的场景模型所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内的实景图片;
根据所述实景图片构建场景模型,将所构建的场景模型作为候选场景模型。
如图14所示,本说明书第六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场景展示装置,包括:
定位模块602,用于确定目标位置;
请求模块604,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所述目标位置,以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其中,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包含所述目标位置;
展示模块606,用于获取服务器发送的资源包,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
可选的,确定目标位置包括:
搜索蓝牙信号,在搜索到的蓝牙信号中确定目标蓝牙信号;
根据发送所述目标蓝牙信号的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位置。
可选的,确定目标位置包括:
判断目标应用程序启动后,确定目标位置。
可选的,所述定位模块602,用于若执行扫描操作,则确定扫描到的图片的特征值;
判断扫描到的图片的特征值与预设特征值是否匹配;
若是,则启动所述目标应用程序。
可选的,所述定位模块602,用于建立所述预设特征值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包括:
基于所述资源包进行场景渲染,以生成和展示模拟场景。
可选的,所述装置包括终端;所述模拟场景为360度场景或AR场景;
所述展示模块606,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的角度变化,变换所述模拟场景的展示方向;或,根据所述终端的位置变化,变换所述模拟场景的展示内容,以使所述模拟场景所模拟的实景中,包括所述终端所处位置周围的实景。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导航模块,用于在所述模拟场景中展示推荐地点,将被选择的推荐地点作为目的点;或,提供地点输入区,将输入地点作为目的点;确定起始点,向服务器发送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以使服务器根据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并确定所述起始点到所述目的点的目标路线;其中,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各所述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叠加空间范围包含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获取服务器发送的资源包,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更新后的模拟场景,并在所述更新后的模拟场景中展示路线导航信息;其中,所述更新后的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所述路线导航信息用于引导按照所述目标路线行进。
可选的,确定起始点包括:
搜索蓝牙信号,在搜索到的蓝牙信号中确定目标蓝牙信号;
根据发送所述目标蓝牙信号的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起始点。
如图15所示,本说明书第七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场景导航装置,包括:
准备模块701,用于构建候选场景模型,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
筛选模块703,用于获取终端发送的起始点和目的点,根据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并确定所述起始点到所述目的点的目标路线;其中,各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叠加空间范围包含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
反馈模块705,用于向终端发送对应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和所述路线的资源包,以使终端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并在所述模拟场景中展示路线导航信息;其中,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所述路线导航信息用于引导按照所述目标路线行进。
可选的,构建候选场景模型包括:
确定待构建的场景模型所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
获取所述待构建的场景模型所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内的实景图片;
根据所述实景图片构建场景模型,将所构建的场景模型作为候选场景模型。
如图16所示,本说明书第八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场景导航装置,包括:
定位模块802,用于确定起始点和目的点;
请求模块804,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以使服务器根据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并确定所述起始点到所述目的点的目标路线;其中,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各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叠加空间范围包含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
导航模块806,用于获取服务器发送的资源包,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并在所述模拟场景中展示路线导航信息;其中,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所述路线导航信息用于引导按照所述目标路线行进。
可选的,确定目的点包括:
目标应用程序启动后,根据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操作确定目的点。
可选的,根据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操作确定目的点包括:
通过所述目标应用程序展示地点设置页面,所述地点设置页面用于选择或输入目的点;
将通过所述地点设置页面选择或输入的目的点确定为目的点。
可选的,所述定位模块802,用于若执行扫描操作,则确定扫描到的图片的特征值;
判断扫描到的图片的特征值与预设特征值是否匹配;
若是,则启动所述目标应用程序。
可选的,所述定位模块802,用于建立所述预设特征值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装置包括终端;所述模拟场景为360度场景或AR场景;
所述导航模块806,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的角度变化,变换所述模拟场景的展示方向;或,根据所述终端的位置变化,变换所述模拟场景的展示内容,以使所述模拟场景所模拟的实景中,包括所述终端所处位置周围的实景;
可选的,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包括:
基于所述资源包中的目标场景模型,展示模拟场景;
若目标场景模型有多个,则根据所述终端的位置变化,确定终端位置对应的目标场景模型,并基于终端位置对应的目标场景模型展示模拟场景。
可选的,所述导航模块806,用于在所述模拟场景中展示推荐地点,将被选择的推荐地点作为最新目的点;或,提供地点输入区,将输入地点作为最新目的点;确定最新起始点,向服务器发送所述最新起始点和最新目的点,以使服务器根据所述最新起始点和最新目的点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并确定所述最新起始点到所述最新目的点的最新目标路线;其中,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各所述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叠加空间范围包含所述最新起始点和最新目的点;获取服务器发送的资源包,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更新后的模拟场景,并在所述更新后的模拟场景中展示更新后的路线导航信息;其中,所述更新后的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所述更新后的路线导航信息用于引导按照所述更新后的目标路线行进。
可选的,确定起始点包括:
搜索蓝牙信号,在搜索到的蓝牙信号中确定目标蓝牙信号;
根据发送所述目标蓝牙信号的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起始点。
本说明书第九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场景展示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述的场景展示方法。
本说明书第十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场景导航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述的场景导航方法。
本说明书第十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述的场景展示方法。
本说明书第十二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述的场景导航方法。
上述各实施例可以结合使用,不同实施例之间或同一实施例内的名称相同的模块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模块。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必须按照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设备、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设备、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方法是对应的,因此,装置、设备、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也具有与对应方法类似的有益技术效果,由于上面已经对方法的有益技术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这里不再赘述对应装置、设备、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的有益技术效果。
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用户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辑编译器(logic 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Advanced Boolean 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 Hardware Description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 Language)、HDCal、JHDL(Jav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与Verilog。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
控制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控制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控制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微控制器:ARC 625D、Atmel AT91SAM、Microchip PIC18F26K20以及Silicone Labs C8051F320,存储器控制器还可以被实现为存储器的控制逻辑的一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说明书是参照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式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说明书,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29)

1.一种场景展示方法,包括:
构建候选场景模型,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
获取终端发送的目标位置,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其中,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包含所述目标位置;
向终端发送对应所述目标场景模型的资源包,以使终端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构建候选场景模型包括:
确定待构建的场景模型所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
获取所述待构建的场景模型所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内的实景图片;
根据所述实景图片构建场景模型,将所构建的场景模型作为候选场景模型。
3.一种场景展示方法,包括:
确定目标位置;
向服务器发送所述目标位置,以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其中,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包含所述目标位置;
获取服务器发送的资源包,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确定目标位置包括:
搜索蓝牙信号,在搜索到的蓝牙信号中确定目标蓝牙信号;
根据发送所述目标蓝牙信号的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目标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确定目标位置包括:
判断目标应用程序启动后,确定目标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执行扫描操作,则确定扫描到的图片的特征值;
判断扫描到的图片的特征值与预设特征值是否匹配;
若是,则启动所述目标应用程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建立所述预设特征值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对应关系。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包括:
基于所述资源包进行场景渲染,以生成和展示模拟场景。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模拟场景为360度场景或AR场景;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的角度变化,变换所述模拟场景的展示方向;
或,
根据所述终端的位置变化,变换所述模拟场景的展示内容,以使所述模拟场景所模拟的实景中,包括所述终端所处位置周围的实景。
10.如权利要求3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模拟场景中展示推荐地点,将被选择的推荐地点作为目的点;或,提供地点输入区,将输入地点作为目的点;
确定起始点,向服务器发送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以使服务器根据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并确定所述起始点到所述目的点的目标路线;其中,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各所述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叠加空间范围包含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
获取服务器发送的资源包,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更新后的模拟场景,并在所述更新后的模拟场景中展示路线导航信息;其中,所述更新后的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所述路线导航信息用于引导按照所述目标路线行进。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确定起始点包括:
搜索蓝牙信号,在搜索到的蓝牙信号中确定目标蓝牙信号;
根据发送所述目标蓝牙信号的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起始点。
12.一种场景导航方法,包括:
构建候选场景模型,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
获取终端发送的起始点和目的点,根据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并确定所述起始点到所述目的点的目标路线;其中,各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叠加空间范围包含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
向终端发送对应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和所述路线的资源包,以使终端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并在所述模拟场景中展示路线导航信息;其中,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所述路线导航信息用于引导按照所述目标路线行进。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构建候选场景模型包括:
确定待构建的场景模型所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
获取所述待构建的场景模型所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内的实景图片;
根据所述实景图片构建场景模型,将所构建的场景模型作为候选场景模型。
14.一种场景导航方法,包括:
确定起始点和目的点;
向服务器发送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以使服务器根据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并确定所述起始点到所述目的点的目标路线;其中,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各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叠加空间范围包含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
获取服务器发送的资源包,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并在所述模拟场景中展示路线导航信息;其中,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所述路线导航信息用于引导按照所述目标路线行进。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确定目的点包括:
目标应用程序启动后,根据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操作确定目的点。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根据对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操作确定目的点包括:
通过所述目标应用程序展示地点设置页面,所述地点设置页面用于选择或输入目的点;
将通过所述地点设置页面选择或输入的目的点确定为目的点。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执行扫描操作,则确定扫描到的图片的特征值;
判断扫描到的图片的特征值与预设特征值是否匹配;
若是,则启动所述目标应用程序。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建立所述预设特征值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的对应关系。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模拟场景为360度场景或AR场景;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的角度变化,变换所述模拟场景的展示方向;
或,
根据所述终端的位置变化,变换所述模拟场景的展示内容,以使所述模拟场景所模拟的实景中,包括所述终端所处位置周围的实景;
或,
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包括:
基于所述资源包中的目标场景模型,展示模拟场景;
若目标场景模型有多个,则根据所述终端的位置变化,确定终端位置对应的目标场景模型,并基于终端位置对应的目标场景模型展示模拟场景。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模拟场景中展示推荐地点,将被选择的推荐地点作为最新目的点;或,提供地点输入区,将输入地点作为最新目的点;
确定最新起始点,向服务器发送所述最新起始点和最新目的点,以使服务器根据所述最新起始点和最新目的点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并确定所述最新起始点到所述最新目的点的最新目标路线;其中,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各所述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叠加空间范围包含所述最新起始点和最新目的点;
获取服务器发送的资源包,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更新后的模拟场景,并在所述更新后的模拟场景中展示更新后的路线导航信息;其中,所述更新后的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更新后的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所述更新后的路线导航信息用于引导按照所述更新后的目标路线行进。
21.如权利要求14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确定起始点包括:
搜索蓝牙信号,在搜索到的蓝牙信号中确定目标蓝牙信号;
根据发送所述目标蓝牙信号的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起始点。
22.一种场景展示装置,包括:
准备模块,用于构建候选场景模型,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
筛选模块,用于获取终端发送的目标位置,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其中,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包含所述目标位置;
反馈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对应所述目标场景模型的资源包,以使终端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
23.一种场景展示装置,包括:
定位模块,用于确定目标位置;
请求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所述目标位置,以使服务器根据所述目标位置,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其中,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包含所述目标位置;
展示模块,用于获取服务器发送的资源包,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
24.一种场景导航装置,包括:
准备模块,用于构建候选场景模型,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
筛选模块,用于获取终端发送的起始点和目的点,根据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并确定所述起始点到所述目的点的目标路线;其中,各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叠加空间范围包含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
反馈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对应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和所述路线的资源包,以使终端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并在所述模拟场景中展示路线导航信息;其中,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所述路线导航信息用于引导按照所述目标路线行进。
25.一种场景导航装置,包括:
定位模块,用于确定起始点和目的点;
请求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以使服务器根据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从各候选场景模型中确定目标场景模型,并确定所述起始点到所述目的点的目标路线;其中,每个候选场景模型对应预设空间范围,各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叠加空间范围包含所述起始点和目的点;
导航模块,用于获取服务器发送的资源包,基于所述资源包,展示模拟场景,并在所述模拟场景中展示路线导航信息;其中,所述模拟场景用于模拟所述目标场景模型对应的预设空间范围的实景,所述路线导航信息用于引导按照所述目标路线行进。
26.一种场景展示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或2或权利要求3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场景展示方法。
27.一种场景导航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2或13或权利要求14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场景导航方法。
2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或2或权利要求3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场景展示方法。
2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2或13或权利要求14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场景导航方法。
CN202210073462.0A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场景展示、场景导航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44408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3462.0A CN114440857A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场景展示、场景导航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3462.0A CN114440857A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场景展示、场景导航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0857A true CN114440857A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67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73462.0A Pending CN114440857A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场景展示、场景导航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4085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10866B2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suggested information layers in augmented reality
CA2799443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senting location-based content
US10650598B2 (en) Augmented reality-based information acqui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Nurminen et al. Designing interactions for navigation in 3D mobile maps
Andri et al. Adoption of mobile augmented reality as a campus tour application
CN107656961B (zh)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Rocha et al. Navigation based application with augmented reality and accessibility
JP2014519606A (ja) 短距離において複数の曲がり角を曲がるための支援を備える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Pierdicca et al. Cyberarchaeology: improved way findings for archaeological parks through mobile augmented reality
Nakajima et al. Disaster evacuation guide: Using a massively multiagent server and GPS mobile phones
Sayapogu et al. AR smart navigation system
KR102136855B1 (ko) 거리뷰 제공 방법, 장치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KR20170042039A (ko) 모바일 디바이스를 이용한 증강 현실 기반 가이드 방법
Razak et al. Interactive android-based indoor parking lot vehicle locator using QR-code
CN114440857A (zh) 一种场景展示、场景导航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Iriarte-Solis et al. Mobile Guide to Augmented Reality for Campus of the Autonomous University of Nayarit
Trivedi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ools Available in the Field of Augmented Reality
Daraghmi Augmented Reality Based Mobile App for a University Campus
Pierdicca et al. The integration of an augmented reality module within the Way-Cyberparks app.: the case study of Valletta city
Węgrzyn et al. CityGuideTour Toruń–tourist application using augmented reality
Krogstie et al. 16 Use of Mobile Augmented Reality for Cultural Heritage
Samardzija Mobile augmented reality interactive systems for urban tourism
Daraghmi et al. PseduoEye: An Interactive Augmented Reality Assistant App for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tudents
Wedyan et al. JoGuide: a mobile augmented reality application for locating and describing surrounding sites
Marshall Moving the museum outside its walls: An augmented reality mobile experie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