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0352A - 联供***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联供***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40352A
CN114440352A CN202011218631.2A CN202011218631A CN114440352A CN 114440352 A CN114440352 A CN 114440352A CN 202011218631 A CN202011218631 A CN 202011218631A CN 114440352 A CN114440352 A CN 1144403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ource
temperature
supply system
temperature heat
combined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186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步
柳飞
高文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1863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403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403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03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cold storage bodies, e.g. 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03/00Devices or apparatus used for air treatment
    • F24F2203/02System or Device comprising a heat pump as a subsystem, e.g. combined with humidification/dehumidification, heating, natural energy or with hybrid syste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供***及其控制方法,该联供***包括: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所述高温热源的出水温度大于所述低温热源的出水温度;所述高温热源设置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用于通过第一进水管路与风机换热器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入口用于通过第一回水管路与所述风机换热器的回水口相连通;所述低温热源设置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用于与所述第一回水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出口用于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路相连通;流量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高温热源和所述低温热源之间的流量。本发明能达到速热的采暖效果,进一步还能保证采暖的舒适度和节能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联供***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联供***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我国一些非集中供暖地区对冬季供暖快速增长的需求,目前通常采用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使用热泵两联供满足夏季空调制冷和冬季采暖需求。
对于使用热泵两联供的方案,当冬季气温降低时,热泵的制热能力衰减,而此时采暖负荷需求却非常高,从而导致采暖效果差的问题。
整体上,目前的热泵两联供***还待进一步改进,以优化采暖速率、采暖舒适性、采暖节能性等综合采暖效果,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联供***,其能够保证达到速热的采暖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联供***,所述联供***包括: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所述高温热源的出水温度大于所述低温热源的出水温度;
所述高温热源设置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用于通过第一进水管路与风机换热器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入口用于通过第一回水管路与所述风机换热器的回水口相连通;
所述低温热源设置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用于与所述第一回水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出口用于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路相连通;
流量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高温热源和所述低温热源之间的流量。
进一步的,所述联供***具有第一模式和/或第二模式,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高温热源与所述风机换热器之间形成循环流路;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低温热源与所述风机换热器之间形成循环流路。
进一步的,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用于关断所述高温热源和所述低温热源之间的流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入口通过第一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回水管路的第一位置相连通;所述第二出口通过第二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路的第二位置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流量控制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的水路切换阀。
进一步的,所述水路切换阀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回水管路上,所述第三端口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一端口位于所述第二端口的上游,所述水路切换阀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连通,在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水路切换阀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进水管路上,所述第三端口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一端口位于所述第二端口的上游,所述水路切换阀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连通,在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中,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路的第一部分管路中,所述第一部分管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至所述第一出口之间,或者,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回水管路的第二部分管路中,所述第二部分管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一入口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中,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回水管路的第二部分管路中,所述第二部分管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一入口之间,或者,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路的第一部分管路中,所述第一部分管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至所述第一出口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第三电磁阀、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三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回水管路中的第二部分管路中或者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路中的第一部分管路中,所述第一部分管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至所述第一出口之间,所述第二部分管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一入口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路的第一部分管路中,所述第三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路或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中,所述第一部分管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至所述第一出口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高温热源为:燃气加热装置;所述低温热源为:空气能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联供***还包括,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的出口,用于通过第三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相连接;所述换热装置的入口,用于通过第四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流量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相连接的第三位置,或者设置在第三部分管路上,或者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回水管路相连接的第四位置;所述第三部分管路位于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下述任意一种:设置在所述第三位置或所述第四位置的水路切换阀;设置在所述第三部分管路上的第四电磁阀。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与所述高温热源的第一出口之间设置有单向阀或第五电磁阀。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或第六电磁阀。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三连接管路或所述第四连接管路上设置的单向阀或第七电磁阀。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储能水箱。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还设置有用于旁通所述储能水箱的旁通管路。
进一步的,所述联供***还包括热水水箱,所述高温热源和/或所述低温热源与所述热水水箱连通,用于向所述热水水箱供给热水。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装置包括辐射换热器。
一种联供***的控制方法,所述联供***包括高温热源、低温热源、流量控制装置和风机换热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每个处于工作状态的所述风机换热器所在室内空间的用户设定温度和室内温度,并基于所述用户设定温度和室内温度获取第一温度差值;
基于在每个处于工作状态的所述风机换热器所在室内空间获取的所述第一温度差值,确定所述联供***所在空间的第二温度差值;
当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大于第一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处于第一状态,使高温热源向风机换热器供暖。
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二温度差值不大于第一温差阈值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确定制备相同热量时基于所述高温热源供暖所需的第一供暖费用和基于所述低温热源供暖所需的第二供暖费用;
基于所述第一供暖费用和第二供暖费用判断是否需要将由所述高温热源供暖切换至由所述低温热源供暖。
进一步的,所述高温热源为燃气加热装置,确定所述第一供暖费用包括:
获取所述联供***所在地理区域的气价和所述燃气加热装置的第一能效;
基于所述气价、所述第一能效,确定制备相同热量时所述燃气加热装置所需的第一供暖费用。
进一步的,所述低温热源为空气能装置,所述联供***针对所述空气能装置存储有环境温度、制热负荷与整机能效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供暖费用包括:
获取所述联供***安装位置的室外环境温度、所在地理区域的电价、所需总负荷;
基于所述环境温度、所需总负荷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空气能装置的第二能效;
基于所述电价、第二能效,确定制备相同热量时所述空气能装置所需的第二供暖费用。
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供暖费用大于第二供暖费用时,控制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处于第二状态,由所述低温热源向所述风机换热器供暖。
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供暖费用不大于第二供暖费用时,维持所述高温热源向所述风机换热器供暖。
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二温度差值不大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处于第二状态,由所述低温热源向所述风机换热器供暖。
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大于第一温差阈值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处于第一状态,重新由所述高温热源向所述风机换热器供暖。
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二温度差值不大于第一温差阈值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维持所述高温热源向所述风机换热器供暖。
进一步的,基于所述第一温度差值,控制所述风机换热器的风机转速,所述控制所述风机换热器的风机转速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降低,先不变后降低。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温度差值确定所需负荷;
所述联供***存储有所需负荷与所需总负荷的第二对应关系;
基于所需负荷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所需总负荷;
基于所述所需总负荷的变化调节所述高温热源向所述风机换热器供暖的制热负荷。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温度差值为所述第一温度差值中的最大值或者所述第一温度差值的平均值。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联供***,其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之间设置有流量控制装置,通过改变该流量控制装置的状态,可以实现流体不在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之间串流,从而能够保证联供***的高温热源或低温热源均能够独立、稳定、可控地向风机换热器供热或制冷,从而有利于达到速热、舒适和节能等综合的采暖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发明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发明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发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联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联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联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联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联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六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联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七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联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第八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联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联供***中水路切换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第九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联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第十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联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一种联供***的控制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二种联供***的控制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三种联供***的控制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联供***的控制方法中的部分步骤流程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1、高温热源;11、第一入口;12、第一出口;13、第一进水管路;14、第一回水管路;2、风机换热器;3、低温热源;31、第二入口;32、第二出口;33、第一连接管路;34、第二连接管路;4、水路切换阀;41、第一端口;42、第二端口;43、第三端口;5、单向阀;61、第一电磁阀;62、第二电磁阀;63、第三电磁阀;7、换热装置;71、第三连接管路;72、第四连接管路;74、第四电磁阀;73、第七电磁阀;9、储能水箱;91、水路切换装置;92、旁通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综合参阅图1至图8,本申请说明书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联供***,该联供***可以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高温热源1、低温热源3、风机换热器2、流量控制装置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高温热源1可以为用于实现采暖功能的设备。当然,该高温热源1还可以集成供应生活热水等其他功能。其中,该高温热源1具体实现的功能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适应性集成,本申请在此并不做具体的限定。具体的,该高温热源1可以为燃气加热装置,例如热水器、壁挂炉等。此外,该高温热源1也可以为其他形式,例如太阳能加热装置、电加热装置、空气能加热装置等中的任意一种。在本说明书中,该高温热源1主要以燃气加热装置尤其是壁挂炉为例进行介绍,其他形式可以参考该形式进行相应的等效替换,本申请在此不再展开阐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低温热源3可以为用于实现采暖功能的设备。当然,低温热源3还可以集成制冷、供应生活热水等其他功能。其中,该低温热源3具体实现的功能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适应性集成,本申请在此并不做具体的限定。具体的,该低温热源3可以为空气能装置,例如热泵、空调等。此外,其还可以为其他形式,例如,太阳能加热装置、燃气加热装置、电加热装置等中的任意一种。在本说明书中,该低温热源3主要以空气能装置为例进行介绍,其他形式可以参考该形式进行相应的等效替换,本申请在此不再展开阐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风机换热器2用于将室内空气或室外混合空气进行冷却或加热后送入室内,使室内气温降低或升高,以满足制冷或供暖的需求。具体的,该风机换热器2的形式本申请在此并不做具体的限定,例如该风机换热器2可以为风机盘管的形式。
以风机盘管为例,风机盘管主要包括风机、散热器和换热盘管等。风机盘管工作时主要依靠风机的强制作用,使空气通过换热盘管表面时被加热,因而强化了散热器与空气间的对流换热作用,能够迅速加热房间的空气。
当该风机换热器2作为热源的末端时,有利于室内空间达到速热的采暖效果。特别是该风机换热器2与高温热源1(如壁挂炉)相配合时,更有利于实现速热的采暖效果。相对而言,该高温热源1的出水温度大于该低温热源3的出水温度,当该高温热源1向风机换热器2供热时,两者相配合,能够以更短的时间提升室温,从而达到速热的采暖效果。
具体的,当该高温热源1为燃气加热装置的形式时,该高温热源1的出水温度不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制约,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相应的设定,当用户设置的出水温度较高时,能可靠地保证供暖时的速热效果。当该低温热源3为空气能装置的形式时,该空气能装置与风机换热器2相配合时,利用该空气能装置的节能特点,还可以兼顾到采暖时的节能性。
在本说明书中需要说明的是:该高温热源1和低温热源3的出水温度均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设定,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使用需求,不排除在一些应用场景下,用户将低温热源3的出水温度设定得比高温热源1高的情况,此时,两个热源可以进行相互转换,即原本的高温热源1变为低温热源3,而原本的低温热源3变为高温热源1。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高温热源1设置有第一入口11和第一出口12。第一出口12能通过第一进水管与风机换热器2的进水口相连通,风机换热器2的回水口通过第一回水管路14能与第一入口11相连通,从而和该风机换热器2相配合向用户供暖。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低温热源3设置有第二入口31和第二出口32。第二入口31用于与第一回水管路14相连通,第二出口32用于与第一进水管路13相连通。具体的,该第二入口31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管路33与第一回水管路14的第一位置相连通。该第二出口32可以通过第二连接管路34与第一进水管路13的第二位置相连通。通过第一连接管路33、第二连接管路34以及共用部分第一进水管路13和第一回水管路14建立了低温热源3与风机换热器2之间的连通关系,在管路连接上灵活、简单,管路结构紧凑,成本低,所需占用的用户空间小。
此外,该第二入口31也可以通过三通连接结构与该第一回水管路14相连通,该第二出口32也可以通过三通连接结构与该第一进水管路13相连通。或者,还可以同其他方式建立该第二入口31与该第一回水管路14、该第二出口32与该第一进水管路13的连通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中,流量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高温热源1和低温热源3之间的流量。具体的,通过调节该流量控制装置的状态,能够切换该高温热源1、低温热源3与风机换热器2的连通关系,并且保证高温热源1、低温热源3之间的流体不发生互串(特别是共用的第一进水管路13和第一回水管路14的连通管路不发生流体互串),进而保证单个热源向风机换热器2供热流体的稳定性和控制的精确性。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该流量控制装置在进行控制时,可以用于完全关断高温热源1和低温热源3之间的流量。此外,该流量控制装置可能存在没有完全关断高温热源1和低温热源3之间的流量的情况,即高温热源1和低温热源3之间存在一个不影响高温热源1或低温热源3工作参数的串流流量。在本说明书的实施方式中,主要以该流量控制装置实现流量完全关断的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联供***具有第一模式和/或第二模式。在第一模式下,高温热源1(如壁挂炉)与风机换热器2之间形成循环流路;在第二模式下,低温热源3(如空气能装置)与风机换热器2之间形成循环流路。
具体的,该联供***可以具有至少一种模式,该模式的个数和类型可以根据联供***具体功能的需求进行配置。例如,该联供***可以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在第一模式下,高温热源1(如壁挂炉)向风机换热器2供热时,其可以实现速热采暖功能。在该第一模式下形成的循环流路具体可以为:经过该高温热源1加热的流体通过第一出口12流出,经过第一进水管路13进入风机换热器2进行换热后,通过第一回水管路14、第一入口11流回高温热源1中。在第二模式下,低温热源3(如空气能装置)向风机换热器2供热,其可以实现节能采暖功能或者实现制冷功能等。在该第二模式下形成的循环流量具体可以为:经过该低温热源3加热或冷却的流体通过第二出口32流出,经过第二连接管路34、共用部分第一进水管路13进入风机换热器2进行换热后,通过共用部分第一回水管路14、第一连接管路33、第二入口31流回低温热源3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切换该流量控制装置的状态,可以对应匹配联供***的不同工作模式。该流量控制装置的具体形式可以为三通阀的形式,可以为单向阀5与电磁阀组合的形式,也可以为两个电磁阀相组合的形式。此外,该流量控制装置可以为更多连通接头的阀门形式,或者是多个阀门的组合形式,整体上,该流量控制装置的具体形式可以根据管路连接和联供***的功能需求等进行选取。
以下将结合该流量控制装置的不同形式和不同的设置位置以不同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展开说明。
如图1或图2所示,在第一种实施方式或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流量控制装置可以为设置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水路切换阀4。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9,水路切换阀4可以包括第一端口41、第二端口42和第三端口43,第一端口41和第二端口42分别连接在第一回水管路14上,第三端口43连接在第一连接管路33上,第一端口41位于第二端口42的上游。
水路切换阀4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水路切换阀4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端口41和第二端口42连通,此时,该联供***可以处于第一模式下。在水路切换阀4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端口41和第三端口43连通,此时,该联供***可以处于第二模式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简单的切换该水路切换阀4的状态,即可改变该联供***的工作模式,无须频繁地启停高温热源1、低温热源3,并且当该水路切换阀4位于该第一位置时,在该水路切换阀4切换时,仅通过改变该其端口的连通关系,即可平稳地改变从第一回水管路14中流出的流体流向,实现联供***不同模式的切换。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9,水路切换阀4可以包括第一端口41、第二端口42和第三端口43,第一端口41和第二端口42分别连接在第一进水管路13上,第三端口43连接在第二连接管路34上,第一端口41位于第二端口42的上游。
水路切换阀4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水路切换阀4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端口41和第二端口42连通,此时,该联供***可以处于第一模式下。在水路切换阀4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端口42和第三端口43连通,此时,该联供***可以处于第二模式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简单的切换该水路切换阀4的状态,即可改变该联供***的工作模式,无须频繁地启停高温热源1、低温热源3,并且当该水路切换阀4位于该第二位置时,在该水路切换阀4切换时,仅通过改变该其端口的连通关系,即可选择不同热源与部分第一进水管路13之间的连通关系,从而实现模式的切换。其中,该部分第一进水管路13为第二位置至风机换热器2之间的进水管路。
如图3或图4所示,在第三种实施方式或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电磁阀61、第二电磁阀62。
请参阅图3,第一电磁阀61设置在第二连接管路34中,第二电磁阀62设置在第一进水管路13的第一部分管路中,第一部分管路位于第二位置至第一出口12之间。
在该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电磁阀61和第二电磁阀62的组合可以等效于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的水路切换阀4。当该第一电磁阀61关闭、第二电磁阀62打开时,该联供***处于第一模式下。当该第一电磁阀61打开,第二电磁阀62关闭时,该联供***处于第二模式下。
请参阅图4,第一电磁阀61设置在第一连接管路33中,第二电磁阀62设置在第一回水管路14的第二部分管路中,第二部分管路位于第一位置与第一入口11之间。
在该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电磁阀61和第二电磁阀62的组合可以等效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水路切换阀4。当该第一电磁阀61关闭、第二电磁阀62打开时,该联供***处于第一模式下。当该第一电磁阀61打开,第二电磁阀62关闭时,该联供***处于第二模式下。
如图5至图8所示,在第五种实施方式至第八种实施方式中,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第三电磁阀63、单向阀5。
请参阅图5,在第五种实施方式中,单向阀5设置在第二连接管路34上,第三电磁阀63设置在第一进水管路13中的第一部分管路中,第一部分管路位于第二位置至第一出口12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单向阀5可以设置在第二连接管路34上,使得流体不能通过该第二连接管路34、第二出口32流入该低温热源3中。该第三电磁阀63设置在该第一进水管路13的第一部分管路中,当该第三电磁阀63处于打开状态时,可以先不启动该低温热源3,而由高温热源1向风机换热器2供热。当由高温热源1向风机换热器2供热时,从高温热源1流出的流体由于单向阀5的单向导通作用不会窜流入低温热源3中,此时,该联供***处于第一模式。当该第三电磁阀63处于关闭状态,并启动该低温热源3后,由该低温热源3向该风机换热器2供热。载有低温热源3向风机换热器2供热的情况下,从低温热源3流出的流体,经过与风机换热器2换热后,在返回的低温热源3的过程中,由于该第三电磁阀63处于关闭状态,不会串流入高温热源1中。此时,该联供***处于第二模式。
请参阅图6,在第六种实施方式中,单向阀5设置在第二连接管路34上,第三电磁阀63设置在第一回水管路14中的第二部分管路中。第二部分管路位于第一位置与第一入口11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单向阀5可以设置在第二连接管路34上,使得流体不能通过该第二连接管路34、第二出口32流入该低温热源3中。该第三电磁阀63设置在该第一回水管路14的第二部分管路中,当该第三电磁阀63处于打开状态时,可以先不启动该低温热源3,而由高温热源1向风机换热器2供热。当由高温热源1向风机换热器2供热时,从高温热源1流出的流体由于单向阀5的单向导通作用不会串流入低温热源3中,此时,该联供***处于第一模式。当该第三电磁阀63处于关闭状态,并启动该低温热源3后,由该低温热源3向该风机换热器2供热。在由低温热源3向风机换热器2供热的情况下,从低温热源3流出的流体,经过与风机换热器2换热后,在返回的低温热源3的过程中,由于该第三电磁阀63处于关闭状态,不会串流入高温热源1中。此时,该联供***处于第二模式。
请参阅图7,在第七种实施方式中,单向阀5设置在第一进水管路13的第一部分管路中,第一部分管路位于第二位置至第一出口12之间。第三电磁阀63设置在第一连接管路33。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单向阀5可以设置在第一进水管路13的第一部分管路中,该第一部分管路为在第二位置至第一出口12之间。通过设置该单向阀5,可以使得流体不能通过该第一进水管路13流入该高温热源1中。该第三电磁阀63可以设置在该第一连接管路33中,当该第三电磁阀63处于关闭状态时,该高温热源1向风机换热器2供热,从高温热源1流出的流体由于第三电磁阀63处于关闭状态,不会串流入低温热源3中,此时,该联供***处于第一模式。当该第三电磁阀63处于开启状态时,该高温热源1可以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启动该低温热源3向风机换热器2供热,联供***进入第二模式。
请参阅图8,在第八种实施方式中,单向阀5设置在第一进水管路13的第一部分管路中,第一部分管路位于第二位置至第一出口12之间。第三电磁阀63设置在第二连接管路34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单向阀5可以设置在第一进水管路13的第一部分管路中,该第一部分管路为在第二位置至第一出口12之间。通过设置该单向阀5,可以使得流体不能通过该第一进水管流入该高温热源1中。该第三电磁阀63可以设置在该第二连接管路34中,当该第三电磁阀63处于关闭状态时,该高温热源1向风机换热器2供热,从高温热源1流出的流体由于第三电磁阀63处于关闭状态,不会串入低温热源3中,此时,该联供***处于第一模式。当该第三电磁阀63处于开启状态时,该高温热源1可以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启动该低温热源3向风机换热器2供热,联供***进入第二模式。
基于本说明书中上述多个实施方式的举例说明,还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对流量控制装置的具体组合、位置进行选取和排布。例如,在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基于上述第三种实施方式,可以改变该第二电磁阀62的位置而形成第九种实施方式。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电磁阀61可以设置在第二连接管路34中,而第二电磁阀62设置在第一回水管路14的第二部分管路中,第二部分管路位于第一位置与第一入口11之间。
当第一电磁阀61处于关闭状态,第二电磁阀62处于开启状态,高温热源1用于向风机换热器2供热,此时联供***处于第一模式;当第一电磁阀61处于开启状态,第二电磁阀62处于关闭状态,低温热源3用于向风机换热器2供热,此时联供***处于第二模式。
此外,基于上述第四种实施方式,可以改变第二电磁阀62的位置而形成第十种实施方式。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电磁阀61设置在第一连接管路33中,第二电磁阀62设置在第一进水管路13的第一部分管路中,第一部分管路位于第二位置至第一出口12之间。
当第一电磁阀61处于关闭状态,第二电磁阀62处于开启状态,高温热源1用于向风机换热器2供热,此时联供***处于第一模式;当第一电磁阀61处于开启状态,第二电磁阀62处于关闭状态,低温热源3用于向风机换热器2供热,此时联供***处于第二模式。
本说明书中所提供的联供***,其高温热源1和低温热源3之间设置有流量控制装置,通过改变该流量控制装置的状态,可以实现流体不在高温热源1和低温热源3之间串流,从而能够保证联供***的高温热源1或低温热源3均能够独立、稳定、可控地向风机换热器2供热或制冷,从而有利于达到速热、舒适和节能等综合的采暖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结合参阅图10和图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联供***还可以包括:换热装置7。换热装置7的出口,用于通过第三连接管路71与第一连接管路33相连接;换热装置7的入口,用于通过第四连接管路72与第二连接管路34相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换热装置7根据换热原理的不同,其具体形式不限。具体的,该换热装置7可以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风机换热器、辐射换热器。其中,当该换热装置7为辐射换热器时,该辐射换热器可以为散热片的形式,或者为地暖的形式,或者是两者的集成。在本说明书的实施方式中,该换热装置7主要以地暖的形式进行举例介绍,其他形式可以适应性的进行类比参照,本申请在此并不做展开详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换热装置7可以通过切换管路的通断关系实现与高温热源1或低温热源3相配合,实现各自独立地向用户供暖或提供冷气。此外,通过设置该换热装置7,高温热源1和低温热源3还可以通过自由配对组合的方式择一连通风机换热器2、换热装置7,两者独立供热达到双效速热的技术效果。
为了使得高温热源1和低温热源3独立供热时能够达到较佳的速热效果,风机换热器2的换热效率可以高于换热装置7的换热效率。当该联供***处于第一模式下,高温热源1的向换热效率较高的风机换热器2供热,低温热源3向换热效率较低的换热装置7供热,有利于迅速提高房间温度,达到理想的速热效果。
经过实验验证,在同一个空间内,当联供***通过上述联合供暖模式进行采暖时,例如,在上述联合供暖模式下,同时进行壁挂炉向风机盘管供热和热泵向地暖供热的操作,针对同一空间,空间温度从5℃升温到22℃只需要8.5分钟,而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式进行采暖时,针对前述同一空间,要达到相同的温升,至少需要30分钟。
在本说明书中,主要以上述高温热源1向换热效率高的风机换热器2供热,以低温热源3向换热效率较低的换热装置7供热的方式进行举例说明,对于其他场景,例如,以高温热源1向换热效率较低的风机换热器2供热,以低温热源3向换热效率较高的换热装置7供热时,也达到速热采暖的目的。两者的区别可能在于升温的时间上有略微的差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流量控制装置设置在第三连接管路71与第一连接管路33相连接的第三位置,或者设置在第三部分管路上,或者设置在第一连接管路33与第一回水管路14相连接的第四位置;第三部分管路位于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
具体的,流量控制装置的具体形式可以包括下述任意一种:设置在第三位置或第四位置的水路切换阀4,如图10所示;设置在第三部分管路上的第四电磁阀74,如图11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流量控制装置可以根据其所在位置的不同而设置为不同的形式。其中,当该流量控制装置设置在多个管路连接的节点位置时,该流量控制装置可以为水路切换阀4的形式,当该流量控制装置设置在单个管路中时,其可以为电磁阀的形式。
在一个实施场景下,当该流量控制装置封堵第三部分管路时,以高温热源1和低温热源3同时进行供暖为例,由于通过流量控制装置对第三部分管路进行了封堵,使得该高温热源1向风机换热器2独立供热,该低温热源3向换热装置7独立供热,即两个不同的热源分别独立地向各自的换热器进行供热,管路之间的流体不会存在相互干扰的情况出现,不仅能够达到双效速热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根据换热器制热能力的不同对流量进行适应性控制,有利于更加合理地利用每个热源的特性进行精确调控,从而有利于达到速热、舒适和节能等综合的采暖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连接管路34与低温热源3的第一出口12之间设置有单向阀或第五电磁阀。
当在上述第二连接管路34与低温热源3的第一出口12之间设置有单向阀时,从该高温热源1的第一出口12流出的流体能通过该单向阀向管路中流出;相反的,该单向阀所在管路中的流体反向流动时能被该单向阀截止,无法通过该单向阀流向高温热源1。具体的,利用该单向阀的单向截止特性,可以保证在低温热源3供热时,流体不会串入至高温热源1中。或者,当该单向阀替换为第五电磁阀后,当该第五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下时,该低温热源3与风机换热器2或换热装置7相配合能够实现制冷、采暖。在制冷或采暖过程中,由于该单向阀或第五电磁阀的作用,流体不会串入高温热源1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连接管路34上设置有单向阀或第六电磁阀。
当在第二连接管路34中设置单向阀时,从该低温热源3的第二出口32流出的流体能通过该单向阀向管路中流出,相反的,该第二连接管路34中的流体反向流动时能被该单向阀截止,无法通过该单向阀流入低温热源3。具体的,利用该单向阀的单向截止特性,可以保证在高温热源1供热时,流体不会串入至低温热源3中。或者当该单向阀替换为第六电磁阀后,该第六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下,该高温热源1与风机换热器2或换热装置7相配合能够实现制冷、采暖。在制冷或采暖过程中,由于该单向阀或第六电磁阀的作用,流体不会串入低温热源3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第三连接管路71或第四连接管路72上设置的单向阀或第七电磁阀73。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在低温热源3与风机换热器2相配合进行制冷或供热时,防止有流体流入换热装置7中,在第三连接管路71或第四连接管路72上设置的单向阀或第七电磁阀73。
其中,当该第三连接管路71或第四连接管路72上设置单向阀时,该单向阀允许流体自第四连接管路72流入该换热装置7后从第三连接管路71流出,而不限制反向流体反向流动,这就保证在该低温热源3与风机换热器2配合工作时,流体不会通过该第三连接管路71与第一连接管路33的连接位置后,自第三连接管路71向换热装置7流动。此外,该单向阀也可以替换为第七电磁阀73的形式。当该第七电磁阀73处于关闭状态时,其能够实现阻止流体通过第三连接管路71向换热装置7流动的目的,从而能够防止流体串入换热装置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换热装置7的进水口、出水口位置可以设置分集水器。一般的,分集水器具有开闭流体的功能。此时,该第七电磁阀73的形式可以为分集水器。此外,为了保证流体控制的可靠性,在针对设置有分集水器的场景下,也可以叠加设置单向阀或电磁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连接管路34上还可以设置有储能水箱9。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二进水管中设置储能水箱9,该储能水箱9可以作为该低温热源3的能量储备和补充装置,当该联供***中能量出现富余时,可以将多余的能量存储在该储能水箱9中,当联供***中所需的能量大于低温热源3当前的供应能量时,可以将该储能水箱9中存储的能量释放,填补供需之间的差值。
具体的,储能水箱9可以设置在第二出口32至第二连接管路34与第二进水管路的连接位置之间的进水管中。当该储能水箱9设置在该位置时,其既可以在低温热源3与风机换热器2配合实现供暖或制冷时进行能量的存储或补充,也可以在低温热源3与换热装置7实现供暖或制冷时进行能力的存储或补充。
进一步的,在第二连接管路34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旁通储能水箱9的旁通管路92。
具体的,第二入口31至储能水箱9之间的第二进水管上可以设置有水路切换装置91。水路切换装置9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第二进水管连接,第三端通过旁通管路92连接至第二连接管路34。
当该位置的第二进水管上设置该水路切换装置91,并且该水路切换装置91的第三段通过旁通管路92连接至第二连接管路34时,可以灵活地根据实际使用工况来控制是否接入该储能水箱9。具体的,当第三端与旁通管路92连通,第二端与储能水箱9不连通时,此时从低温热源3中流出的流体通过该旁通管路92供向风机换热器2或换热装置7,该储能水箱9中没有流体经过。当第三端与旁通管路92不连通,而第一端和第二端与储能水箱9连通时,从低温热源3中流出的流体先经过该储能水箱9储能后再供向风机换热器2或换热装置7。
在一个实际的应用场景下,例如当该联供***刚开机时,一般用户期望室内的环境温度能够迅速达到设定温度,此时可以先利用该旁通管路92工作,而短路该储能水箱9;当时室内的环境温度已经达到设定温度,且整个联供***还有富余能量时,此时可以关闭该旁通管路92,连通该储能水箱9进行储能。后续再将该储能水箱9中释放的能量供给风机换热器2或换热装置7,不仅能够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还能够避免机器频繁启停,延长整机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联供***还包括热水水箱,高温热源1和/或低温热源3与热水水箱连通,用于向热水水箱供给热水。
在本实施方式中,高温热源1、低温热源3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置有用于向外供热水的热水口,该热水口可以向用户提供热水。具体的,该热水口可以与热水水箱相连通,通过高温热源1、低温热源3中的至少一个热源加热后的热水可以存储在该热水水箱中。当用户需要使用热水时,可以由该热水水箱向用户供热水。
请结合参阅图12,基于上述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联供***,本申请说明书中还提供一种联供***的控制方法。其中,联供***包括高温热源1、低温热源3、流量控制装置和风机换热器2。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每个处于工作状态的风机换热器2所在室内空间的用户设定温度和室内温度,并基于用户设定温度和室内温度获取第一温度差值;
步骤S12:基于在每个处于工作状态的风机换热器2所在室内空间获取的第一温度差值,确定联供***所在空间的第二温度差值;
步骤S13:当第二温度差值大于第一温差阈值时,控制流量控制装置处于第一状态,使高温热源1向风机换热器2供暖。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联供***除了设置有高温热源1、低温热源3、流量控制装置和风机换热器2等核心部件之外,还可以设置有一些用于实现智能控制的硬件或软件。这部分硬件或软件可以集成在一个控制器中,例如,可以以电路板的形式呈现,当然,也可以集成在某个部件中,具体的,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限定。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主要以控制器的形式进行举例说明。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下,当用户具有制热需求时,可以通过遥控或者是APP设置或者按键等触发方式启动所需供暖房间的风机换热器2,当控制器接收到启动风机换热器2的触发信号后,获取该风机换热器2所在室内空间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即实现获取每个处于工作状态的风机换热器2所在室内空间的室内温度。同时,该控制器还可以获取该风机换热器2在室内空间的用户设定温度。当获取到室内温度和用户设定温度后,可以将两者作差,从而获取第一温度差值。
在获取每个需要供暖的室内空间的第一温度差值后,可以基于该第一温度差值确定联供***所在空间的第二温度差值。其中,第二温度差值可以为第一温度差值中的最大值,或者,该第二温度差值可以为第一温度差值的平均值,或者该第二温度差值可以为基于第一温度差值,代入预设的计算模型后,推导获得的第二温度差值。其中,该预设的计算模型可以为一种自学习模型,或者还可以为其他模型,本申请在此并不做具体的限定。
其中,该联供***的控制器中可以存储有第一温度阈值,在确定该第二温度差值后,可以将该第二温度差值与该第一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假如第二温度差值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表示此时室内空间的供暖需求非常大,此时可以控制流量控制装置处于第一状态,使高温热源1向风机换热器2供暖。其中,该第一温度阈值可以在产品出厂前根据多组实验测得,也可以结合当地的环境和用户的需求进行设定,其数值本申请在此并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该联供***运行时能够实现智能化节能的目的,当第二温度差值不大于第一温差阈值时,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4:确定制备相同热量时基于高温热源1供暖所需的第一供暖费用和基于低温热源3供暖所需的第二供暖费用;
步骤S16:基于第一供暖费用和第二供暖费用判断是否需要将由高温热源1供暖切换至由低温热源3供暖。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高温热源1为燃气加热装置时,确定第一供暖费用包括:
获取联供***所在地理区域的气价和燃气加热装置的第一能效;
基于气价、第一能效,确定制备相同热量时燃气加热装置所需的第一供暖费用。
当低温热源3为空气能装置时,联供***针对空气能装置存储有环境温度、制热负荷与整机能效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第二供暖费用包括:
获取联供***安装位置的室外环境温度、所在地理区域的电价、所需总负荷;
基于环境温度、所需总负荷和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空气能装置的第二能效;
基于电价、第二能效,确定制备相同热量时空气能装置所需的第二供暖费用。
当计算出第一供暖费用和第二供暖费用后,该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62:当第一供暖费用大于第二供暖费用时,控制流量控制装置处于第二状态,由低温热源3向风机换热器2供暖,从而达到节能供暖、低成本供暖的效果。
步骤S161:当第一供暖费用不大于第二供暖费用时,可以维持高温热源1向风机换热器2供暖。此时,随着室内空间温度的升高,可以逐渐降低风机换热器2风机的转速,从而达到节能供暖、低成本供暖的综合采暖效果。
请参阅图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S15:当第二温度差值不大于第一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处于第二状态,由所述低温热源3向所述风机换热器2供暖。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第二温度差值不大于第一温差阈值时控制器不进行前述实施方式中的费用判断,直接控制流量控制装置处于第二状态,由低温热源3向风机换热器2供暖。
具体的,当联供***以低温热源3向风机换热器2供热的第二模式运行一段时间后,通过温度的检测判断,识别出第二温度差值大于第一温差阈值时,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控制流量控制装置处于第一状态,重新由高温热源1向风机换热器2供暖,从而保证用户的采暖需求。
请参阅图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7:当第二温度差值不大于第一温差阈值时,维持高温热源1向风机换热器2供暖。也就是说,当室内空间温度上升后,可能达到了设定的温度条件,需要由高温热源1切换为低温热源3供热,对于这种场景,本申请所提供的联供***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灵活的选择。当用户选择不切换热源时,控制器可以维持高温热源1向风机换热器2供暖。针对该场景,可以基于第一温度差值,控制风机换热器2的风机转速,从而达到节能采暖和降噪舒适采暖的目的。
在具体调控该风机换热器2的风机转速时,当该风机换热器2所在室内空间的温度差值已经较小时,例如达到某个设定值时,可以直接在当前风机转速的基础上,随着第一温度差值的逐步缩小,适应性地降低风机转速。此外,也可以先维持当前的风机转速工作一段时间,确保该风机换热器2所在室内空间的空气温度较为均匀时,再根据第一温度差值的逐步缩小,适应性地降低风机转速。
在其他场景下,当需要基于第一温度差值,控制风机换热器2的风机转速,控制风机换热器2的风机转速也可以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降低,先不变后降低。具体的,调节过程可以参照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再展开赘述。
请参阅图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在高温热源1供热时,该联供***也能保证用户采暖的舒适性,同时实现节能供暖,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基于第一温度差值确定所需负荷;
步骤S22:联供***存储有所需负荷与所需总负荷的第二对应关系;
步骤S23:基于所需负荷和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需总负荷;
步骤S24:基于所需总负荷的变化调节高温热源1向风机换热器2供暖的制热负荷。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上述舒适、节能采暖的目的,可以在高温热源1供热时进行负荷调节。具体的,可以先给予每个室内空间的温度差值确定所需负荷,当确定所需负荷之后,可以将所需负荷代入到所需负荷与所需总负荷的第二对应关系中。其中,该第二对应关系可以为将每个所需负荷进行求和得到所需总负荷的映射关系,也可以为在所需负荷和所需总负荷之间建立的其他映射关系,具体的,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唯一限定。
当确定所需总负荷之后,控制器可以基于该所需总负荷的变化适应性地调节高温热源1向风机换热器2供暖的制热负荷。整体上,该制热负荷随之所需总负荷的减小而减小,随着总负荷的增大而增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照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36)

1.一种联供***,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所述高温热源的出水温度大于所述低温热源的出水温度;
所述高温热源设置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用于通过第一进水管路与风机换热器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入口用于通过第一回水管路与所述风机换热器的回水口相连通;
所述低温热源设置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用于与所述第一回水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二出口用于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路相连通;
流量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高温热源和所述低温热源之间的流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供***,其特征在于,所述联供***具有第一模式和/或第二模式,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高温热源与所述风机换热器之间形成循环流路;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低温热源与所述风机换热器之间形成循环流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供***,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用于关断所述高温热源和所述低温热源之间的流量。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联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口通过第一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回水管路的第一位置相连通;所述第二出口通过第二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路的第二位置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供***,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的水路切换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供***,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切换阀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回水管路上,所述第三端口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一端口位于所述第二端口的上游,所述水路切换阀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连通,在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连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供***,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切换阀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进水管路上,所述第三端口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一端口位于所述第二端口的上游,所述水路切换阀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连通,在所述水路切换阀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连通。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供***,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中,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路的第一部分管路中,所述第一部分管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至所述第一出口之间,或者,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回水管路的第二部分管路中,所述第二部分管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一入口之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中,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回水管路的第二部分管路中,所述第二部分管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一入口之间,或者,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路的第一部分管路中,所述第一部分管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至所述第一出口之间。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供***,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第三电磁阀、单向阀。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联供***,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所述第三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回水管路中的第二部分管路中或者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路中的第一部分管路中,所述第一部分管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至所述第一出口之间,所述第二部分管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一入口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联供***,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路的第一部分管路中,所述第三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路或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中,所述第一部分管路位于所述第二位置至所述第一出口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联供***,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热源为:燃气加热装置;所述低温热源为:空气能装置。
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装置;
所述换热装置的出口,用于通过第三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相连接;
所述换热装置的入口,用于通过第四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相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联供***,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相连接的第三位置,或者设置在第三部分管路上,或者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回水管路相连接的第四位置;所述第三部分管路位于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四位置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联供***,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下述任意一种:
设置在所述第三位置或所述第四位置的水路切换阀;
设置在所述第三部分管路上的第四电磁阀。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联供***,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与所述高温热源的第一出口之间设置有单向阀或第五电磁阀。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联供***,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或第六电磁阀。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联供***,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连接管路或所述第四连接管路上设置的单向阀或第七电磁阀。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联供***,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储能水箱。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联供***,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还设置有用于旁通所述储能水箱的旁通管路。
23.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联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水水箱,所述高温热源和/或所述低温热源与所述热水水箱连通,用于向所述热水水箱供给热水。
2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联供***,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辐射换热器。
25.一种联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联供***包括高温热源、低温热源、流量控制装置和风机换热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每个处于工作状态的所述风机换热器所在室内空间的用户设定温度和室内温度,并基于所述用户设定温度和室内温度获取第一温度差值;
基于在每个处于工作状态的所述风机换热器所在室内空间获取的所述第一温度差值,确定所述联供***所在空间的第二温度差值;
当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大于第一温差阈值时,控制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处于第一状态,使高温热源向风机换热器供暖。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联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温度差值不大于第一温差阈值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确定制备相同热量时基于所述高温热源供暖所需的第一供暖费用和基于所述低温热源供暖所需的第二供暖费用;
基于所述第一供暖费用和第二供暖费用判断是否需要将由所述高温热源供暖切换至由所述低温热源供暖。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联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热源为燃气加热装置,确定所述第一供暖费用包括:
获取所述联供***所在地理区域的气价和所述燃气加热装置的第一能效;
基于所述气价、所述第一能效,确定制备相同热量时所述燃气加热装置所需的第一供暖费用。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联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热源为空气能装置,所述联供***针对所述空气能装置存储有环境温度、制热负荷与整机能效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供暖费用包括:
获取所述联供***安装位置的室外环境温度、所在地理区域的电价、所需总负荷;
基于所述环境温度、所需总负荷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空气能装置的第二能效;
基于所述电价、第二能效,确定制备相同热量时所述空气能装置所需的第二供暖费用。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联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供暖费用大于第二供暖费用时,控制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处于第二状态,由所述低温热源向所述风机换热器供暖。
30.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联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供暖费用不大于第二供暖费用时,维持所述高温热源向所述风机换热器供暖。
31.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联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温度差值不大于所述第一温差阈值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处于第二状态,由所述低温热源向所述风机换热器供暖。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联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温度差值大于第一温差阈值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处于第一状态,重新由所述高温热源向所述风机换热器供暖。
33.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联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温度差值不大于第一温差阈值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维持所述高温热源向所述风机换热器供暖。
34.如权利要求25至33任一所述的联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温度差值,控制所述风机换热器的风机转速,所述控制所述风机换热器的风机转速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降低,先不变后降低。
35.如权利要求25至33任一所述的联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温度差值确定所需负荷;
所述联供***存储有所需负荷与所需总负荷的第二对应关系;
基于所需负荷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所需总负荷;
基于所述所需总负荷的变化调节所述高温热源向所述风机换热器供暖的制热负荷。
36.如权利要求25至33任一所述的联供***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温度差值为所述第一温度差值中的最大值或者所述第一温度差值的平均值。
CN202011218631.2A 2020-11-04 2020-11-04 联供***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44403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8631.2A CN114440352A (zh) 2020-11-04 2020-11-04 联供***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8631.2A CN114440352A (zh) 2020-11-04 2020-11-04 联供***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0352A true CN114440352A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61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18631.2A Pending CN114440352A (zh) 2020-11-04 2020-11-04 联供***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4035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4582A (zh) * 2022-08-02 2022-11-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及其温度控制方法与装置
US11892215B2 (en) 2021-03-01 2024-02-06 A. O. Smith Corporation Heat pump un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ontrol device, heat pump system, and combined supply system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92215B2 (en) 2021-03-01 2024-02-06 A. O. Smith Corporation Heat pump un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ontrol device, heat pump system, and combined supply system
CN115264582A (zh) * 2022-08-02 2022-11-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及其温度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15264582B (zh) * 2022-08-02 2024-05-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及其温度控制方法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43640B (zh) 一种采暖***及其控制方法
CN109059280B (zh) 一种热泵热水***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96490B (zh) 具有恒温热水功能的热水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14440352A (zh) 联供***及其控制方法
CN105890225A (zh) 一种部分热回收型空调冷热水及生活热水联合供应***
CN213421319U (zh) 联供***
CN110207296B (zh) 空调热水两用***及其制热控制方法
CN109945366B (zh) 水多联机组控制方法和空调水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915886B (zh) 一种节能供暖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节能供暖设备
CN102927622B (zh) 一种供热调控装置
CN206929902U (zh) 一种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三联供***
CN213514443U (zh) 水箱组件、供热***
CN111043751A (zh) 热水炉及其控制方法
KR102009297B1 (ko) 인공지능형 히트펌프 보일러 시스템
CN203083015U (zh) 一种供热调控装置
CN202254481U (zh) 空调热水***
CN110553419A (zh) 一种家庭能源智能时空输配***
CN114763946B (zh) 一种空调热水***
CN215951575U9 (zh) 换热***
CN217541083U (zh) 具备零冷水和采暖热水同时使用的采暖炉
CN219550645U (zh) 冷热联供机组
CN116857775A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及空调
CN218884314U (zh) 一种三联供***
CN220355514U (zh) 能源管理***
CN221464014U (zh) 燃气热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