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40288A - 基于热网供回母管串联的管网蓄热***及其调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热网供回母管串联的管网蓄热***及其调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40288A
CN114440288A CN202111626239.6A CN202111626239A CN114440288A CN 114440288 A CN114440288 A CN 114440288A CN 202111626239 A CN202111626239 A CN 202111626239A CN 114440288 A CN114440288 A CN 1144402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 supply
network
hea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262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40288B (zh
Inventor
高新勇
郑立军
金晶
鞠浩然
何晓红
李成磊
吴畅
梁诗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2623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40288B/zh
Priority to EP21944423.9A priority patent/EP4227586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43346 priority patent/WO2023123276A1/zh
Priority to JP2022574448A priority patent/JP7472322B2/ja
Publication of CN114440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02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402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402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1/00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 F24D11/002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water heating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D19/101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using a valve or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D19/101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using a valve or valves
    • F24D19/1036Having differential pressure measurement facil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热网供回母管串联的管网蓄热***及其调控方法,包括供热管网,供热管网包括热网首站、热力站、循环水泵、一次网回水管和一次网供水管,一次网供水管与一次网回水管之间安装有热网水旁路;热网水旁路上设有调节组件,用于调整流经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的流量和压力,利用现有供热管网实现蓄热和放热功能。针对热电联产供热***,充分利用现有庞大供热管网的储热能力,来增加热电联产机组的调峰能力,节省了新建储能装置的巨大投资成本。

Description

基于热网供回母管串联的管网蓄热***及其调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中供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热网供回母管串联的管网蓄热***及其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热电联产作为电力、热力行业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成为世界各国火力发电发展的重要方式,被列入我国重点节能工程和清洁供热主要途径。近年来,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给火力发电带来了严峻的电力调峰形势要求,然而,常规热电联产机组以热定电的运行方式使得火电灵活调节严重受限,致使供热与电力调峰严重冲突。
目前针对热电联产供热***效率低下的常规方案是增加热力储能设备,通过储热技术将机组在负荷较高时把富裕的热量储存起来,调峰困难时利用储热装置对外供热,补充热电联产机组由于发电负荷降低带来的供热能力不足,提高热电联产机组的电力调峰能力。然而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建设投资成本。
现有专利《一种用于热力网蓄放热的平衡调节方法及供热***》(申请号:CN202110294128.3)则是通过利用供热管网进行储热,庞大的供热管网是天然的储热设备,如果利用供热管网进行储热,来增加热电联产机组的调峰能力,则可以节省巨额的建设投资成本,经济性显著。但是,该种技术在供热***的热力站数量过多时,该专利技术需要增加大量的热网水旁路及阀门等相关设施,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建设投资成本,同时调节复杂,难以达到精准供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基于热网供回母管串联的管网蓄热***及调控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热网供回母管串联的管网蓄热***,包括供热管网,所述供热管网包括热网首站、热力站、循环水泵、一次网回水管和一次网供水管,所述热网首站通过所述一次网回水管和所述一次网供水管与所述热力站的一次网侧连通;所述热力站的数量为n,n≥1,所述循环水泵驱动热网水在所述热网首站、所述热力站、所述一次网回水管和所述一次网供水管之间流动,其中,
所述一次网供水管与所述一次网回水管之间安装有热网水旁路;所述热网水旁路上设有调节组件,用于调整流经所述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的流量和压力;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温压流测量仪、减压装置和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一温压流测量仪、所述减压装置和所述第一调节阀沿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热网水旁路上;在所述热网水旁路与所述一次网回水管的连接处的所述一次网回水管的水流方向上游位置设有压力测量仪;
所述热网首站的出水口设有出水调节阀,所述热网首站的进水口设有进水调节阀,所述出水调节阀用于调节热网水的供水流量;所述进水调节阀用于调节热网水的回水流量;
所述热网首站用于在所述供热管网进行蓄热时增加供热量,提高热网水的供水温度和/或供水流量,和,在所述供热管网进行放热时减少供热量,降低热网水的供水温度和/或供水流量;
所述第一调节阀用于在所述供热管网不蓄热与不放热时处于常闭状态使所述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流量为零,在蓄热时可调节地开放使流经所述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流量逐步增加,在放热时可调节地关闭使流经所述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流量逐步减少;
所述减压装置用于将流经所述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降压至与所述压力测量仪的压力度数一致后输送回所述一次网回水管。
优选地,所述热力站与所述一次网供水管连接的进水管路上设有第二调节阀和第二温压流测量仪,所述热力站与所述一次网回水管连接的出水管路上设有第三调节阀和温压测量仪;
所述第二调节阀和所述第三调节阀用于在所述供热管网进行蓄热且所述热网首站提高热网水的供水温度时可调节地关闭使进入所述热力站的热网水流量减少,流经所述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流量增加;以及,在所述供热管网进行放热且所述热网首站降低热网水的供水温度时可调节地开放使进入所述热力站的热网水流量增加,流经所述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流量减少。
优选地,***还包括补水组件,所述补水组件包括一次网补水管、补水泵、第四调节阀和第三温压流测量仪,所述第三温压流测量仪、所述补水泵和所述第四调节阀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一次网补水管上,所述一次网补水管与所述一次网回水管连接;
在所述一次网补水管与所述一次网回水管的连接处的所述一次网回水管的水流方向上游位置设有第四温压流测量仪,所述第四调节阀用于在所述第四温压流测量仪检测到所述一次网回水管中的压力低于设定压力时开启以及在所述第四温压流测量仪检测到所述一次网回水管中的压力不低于设定压力时关闭;
所述热网首站的出水口设有第五温压流测量仪。
优选地,所述热网水旁路设置在第j个热力站处,1≤j≤n,所述压力测量仪设在第j个热力站处的所述一次网回水管上。
优选地,所述热网水旁路设置在第j个热力站处中的j依据下列方法计算所得:
根据所述循环水泵的设计流量G0(单位:t/h)来确定供热管网的最大热网水流量Gr
Gr=G0
根据热电联产机组进行电力调峰时需要的储热量来确定供热管网所需的最小储热量Qmin(单位:GJ);
根据采暖期各所述热力站所需的最大供热负荷Wi(单位:GJ/h,1≤i≤n)与所述供热管网的最大热网供回水温差来确定采暖期各所述热力站所需的最小热网水流量
Figure BDA0003439749660000041
(单位:t/h,1≤i≤n),所述供热管网的热网水的供水温度和热网水的回水温度分别为T01(单位:℃)和T02(单位:℃),
Figure BDA0003439749660000042
根据采暖期各热力站所需的最小热网水流量
Figure BDA0003439749660000043
与供热管网的最大热网水流量Gr来确定采暖期供热管网可用于蓄热的最大热网水流量Gs
Figure BDA0003439749660000044
根据循环水泵的设计扬程H0(单位:m)与采暖期供热管网连接各热力站的不同管段阻力损失来确定j的最大可取值Amax
根据供热管网所需的最小储热量来确定j的最小可取值Bmin
根据如下关系式确定j的最终取值:
当Bmin≥Amax时,j的最终取值为Amax
当Bmin<Amax时,此时若供热管网的散热损失率和漏水损失率可以忽略时,j的最终取值为Amax,若供热管网的散热损失率和漏水损失率不可以忽略时,j的最终取值为Bmin
优选地,根据循环水泵的设计扬程H0(单位:m)与采暖期供热管网连接各热力站的不同管段阻力损失来确定j的最大可取值Amax的计算方式为:
计算连接各热力站的不同管段中热网水流量
Figure BDA0003439749660000051
公式为,
Figure BDA0003439749660000052
计算连接各热力站的不同管段沿程阻力损失Rx(单位:Pa/m),公式为,
Figure BDA0003439749660000053
计算采暖期供热管网的总压降,公式为:
Figure BDA0003439749660000061
进行循环水泵的设计扬程H0与采暖期供热管网的总压降的对比,根据关系式,10×H0≥0.002×Pz,得出j的最大可取值为Amax
其中,循环水泵的设计扬程H0为已知参数,K(单位:m)为供热管网的当量绝对粗糙度,
Figure BDA0003439749660000063
(单位:%)为供热管网的局部阻力当量长度百分比,Li(单位:m,1≤i≤n)为供热管网连接各热力站的管段长度,和Di(单位:m,1≤i≤n)为供热管网连接各热力站的管段直径,ρ(单位:kg/m3)为热网水的密度。
优选地,根据供热管网所需的最小储热量来确定j的最小可取值Bmin的计算方式为:
供热管网的设计储热量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439749660000062
其中,
根据关系式:Qe≥Qmin,得出j的最小值为Bmin,其中,ρ(单位:kg/m3)为热网水的密度,C(单位:J/(kg·℃))为热网水的比热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热网供回母管串联的管网蓄热调控方法,采用上述管网蓄热***,包括如下方法:
所述供热管网不蓄热与不放热时,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处于常闭状态,所述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流量为零,由所述热网首站输出的热网水经过所述一次网供水管输送至所述热力站,而后通过一次网回水管输送回所述热网首站,持续循环;
所述供热管网进行蓄热时,提高所述热网首站的供热量,提高热网水的供水温度和/或供水流量,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可调节地开放,流经所述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流量逐渐增加,所述减压装置将流经所述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进行降压,降至与所述压力测量仪的压力度数一致后,通过所述一次网回水管返回所述热网首站;
所述供热管网进行放热时,减少所述热网首站的供热量,降低热网水的供水温度和/或供水流量,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可调节地关闭,流经所述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流量逐步减少。
优选地,所述热力站与所述一次网供水管连接的进水管路上设有第二调节阀和第二温压流测量仪,所述热力站与所述一次网回水管连接的出水管路上设有第三调节阀和温压测量仪;
所述供热管网进行蓄热时,提高所述热网首站的供热量,提高热网水的供水温度,控制所述第二调节阀和所述第三调节阀可调节地关闭,进入各所述热力站的热网水流量减少,流经所述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流量增加;
所述供热管网进行放热时,减少所述热网首站的供热量,降低热网水的供水温度,控制所述第二调节阀和所述第三调节阀可调节地开放,进入各所述热力站的热网水流量增加,流经所述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流量减少。
优选地,方法还包括补水步骤:
包括补水组件,所述补水组件包括一次网补水管、补水泵、第四调节阀和第三温压流测量仪,所述第三温压流测量仪、所述补水泵和所述第四调节阀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一次网补水管上,所述一次网补水管与所述一次网回水管连接;在所述一次网补水管与所述一次网回水管的连接处的所述一次网回水管的水流方向上游位置设有第四温压流测量仪;
根据所述第四温压流测量仪读取的压力数据,当所述一次网回水管中的压力低于设定压力时,所述第四调节阀开启,所述补水泵对一次网回水管进行补水;当所述一次网回水管中的压力不低于设定压力时,所述第四调节阀关闭,所述补水泵停止补水。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管网蓄热***及调控方法,利用连接在一次网供水管和一次网回水管之间的热网水旁路,在适当的时间改变流经热力站的热网水流量和热网水温度,实现利用管网蓄热的功能。针对热电联产供热***,充分利用现有庞大供热管网的储热能力,来增加热电联产机组的调峰能力,节省了新建储能装置的巨大投资成本;同时,在储热过程中,通过热网水旁路,实现了部分热网水不经过热力站,而直接返回至一次网回水管,减少了供热***的压力损失,有效节约了循环水泵的耗电量;在储放热过程中,通过调节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流量,来保证各个热力站所需的热网水流量,在充分发挥现有供热管网储热能力的同时,还有效保证了各个热力站的供热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管网蓄热***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热网首站;11、第四温压流测量仪;12、第五温压流测量仪;13、出水调节阀;14、进水调节阀;2、热力站;21、第二调节阀;22、第三调节阀;23、第二温压流测量仪;24、温压测量仪;3、循环水泵;4、一次网回水管;41、压力测量仪;5、一次网供水管;6、热网水旁路;61、第一温压流测量仪;62、第一调节阀;63、减压装置;7、一次网补水管;71、补水泵;72、第四调节阀;73、第三温压流测量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热网供回母管串联的管网蓄热***,包括供热管网,热网水在供热管网中流动,供热管网包括热网首站1、热力站2、循环水泵3、一次网回水管4和一次网供水管5,热网首站1通过一次网回水管4和一次网供水管5与热力站2的一次网侧连通;热力站2的数量为n,n≥1,循环水泵3驱动热网水在热网首站1、热力站2、一次网回水管4和一次网供水管5之间流动。
具体的,热网首站1用于提供供热量,循环水泵3用于推动热网水流动,一次网供水管5连接热网首站1与热力站2的进水口,将高压高温的热网水输送至热力站2,一次网回水管4连接热力站2的出水口与热网首站1,将降温降压后的热网水输送回热网首站1,经由循环水泵3加压驱动进入热网首站1加热后再输送至热力站2,由此进行循环。
针对热电联产供热***,庞大的供热管网相当于天然的储热设备,但是当通过提升热网首站1的供水温度来发挥供热管网的蓄热能力时,由于供水温度增加使得热网首站1输出的总热量增加,而热网首站1输出的热网水首先只能经过热力站2换热后再返回至热网首站1,此时热网首站1多供出的热量进入热力站2后,大部分被热力站2吸收后对外供出,而没有储存在供热管网里,致使热力站2过量供热,造成了能源浪费。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管网蓄热***中,一次网供水管5与一次网回水管4之间安装有热网水旁路6;热网水旁路6上设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的主要作用在于,调节流经热网水旁路6的热网水的流量和压力。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热网水旁路6,使得热网首站1输出的多余热量不再经过热力站2,而是通过热网水旁路6输送至一次网回水管4,从而实现热网首站1输出的多余热量储存在一次网供水管5与一次网回水管4,很好地发挥供热管网的蓄热能力。
具体的,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温压流测量仪61、减压装置63和第一调节阀62,第一温压流测量仪61、减压装置63和第一调节阀62沿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热网水旁路6上;第一温压流测量仪61用于检测流入热网水旁路6中的热网水的温度、压力和流量,从而计算通过热网水旁路6的热网水的热量;第一调节阀62用于调节热网水旁路6中的热网水的流量,在不蓄热与不放热时,第一调节阀62处于常闭状态使热网水旁路6的流量为零,在蓄热时,第一调节阀62可调节地开放使流经热网水旁路6的热网水流量增加,在放热时,第一调节阀62可调节地关闭使热网水旁路6的热网水流量减少。第一调节阀62的开度控制方式如下:热网首站1的供热量减去流入各热力站2的热量,就是经过热网水旁路6的热量,根据需要流经热网水旁路6的热量,来调节第一调节阀62的开度,热网首站1的供热量和热力站2所需的热量均为可知参数。在蓄热时,将第一调节阀62的开度调大,使流经热网水旁路6的热网水流量增加,当需要流经热网水旁路6的热网水流量为最大设定值时,可将第一调节阀62完全打开;在放热时,将第一调节阀62的开度调小,若需要将供热管网中存储的热量完全放出,则可将第一调节阀62的开度调至最小,第一调节阀62完全关闭,使流经热网水旁路6的热网水流量减少,直至减少为零;若不需要将供热管网中存储的热量完全放出,则可将第一调节阀62的开度适当调小,使流经热网水旁路6的热网水流量减少至设定值即可。
在热网水旁路6与一次网回水管4连接处的水流方向上游位置设有压力测量仪41,压力测量仪41用于检测一次网回水管4中的热网水的压力,减压装置63用于将流经热网水旁路6的热网水进行降压,使高温高压的热网水的压力降低至与压力测量仪41的压力度数一致,使热网水平稳地输送回一次网回水管4,进而输回热网首站1。减压装置63包括节流减压阀、引射减压器等。
本实施例的管网蓄热调控方法如下:
供热管网不蓄热与不放热时,控制第一调节阀62处于常闭状态,热网水旁路6的流量为零,由热网首站1输出的热网水经过一次网供水管5输送至热力站2,而后通过一次网回水管4输送回热网首站1,持续循环;
供热管网进行蓄热时,提高热网首站1的供热量,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仅提高热网水的供水温度,或,仅提高热网水的供水流量,或,同时提高热网水的供水温度和供水流量;控制第一调节阀62可调节地开放,流经热网水旁路6的热网水流量增加;具体的,若采用仅提高热网水的供水温度的方式来提高热网首站1的供热量,则需减少进入热力站2的热网水流量,提高流经热网水旁路6的热网水流量;若采用仅提高热网水的供水流量的方式来提高热网首站1的供热量,则无需改变进入热力站2的热网水流量,将增加的热网水的供水流量通过热网水旁路6引回热网首站1即可;若同时提高热网水的供水温度和供水流量,则需要减少进入热力站2的热网水流量,提高流经热网水旁路6的热网水流量。
此时流经热网水旁路6的热网水为高温高压,减压装置63将流经热网水旁路6的热网水进行降压,降至与压力测量仪41的压力度数一致后,通过一次网回水管4返回热网首站1。
供热管网进行放热时,减少热网首站1的供热量,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仅降低热网水的供水温度,或,仅降低热网水的供水流量,或,同时降低热网水的供水温度和供水流量;控制第一调节阀62可调节地关闭,流经热网水旁路6的热网水流量减少;具体的,若采用仅降低热网水的供水温度的方式来减少热网首站1的供热量,则需增加进入热力站2的热网水流量,减少流经热网水旁路6的热网水流量,第一调节阀62的开度逐渐减小;若采用仅降低热网水的供水流量的方式来降低热网首站1的供热量,则无需改变进入热力站2的热网水流量,逐步减少流经热网水旁路6的热网水流量,第一调节阀62的开度逐渐减小;若同时减少热网水的供水温度和供水流量,则需要增加进入热力站2的热网水流量,降低流经热网水旁路6的热网水流量,第一调节阀62的开度逐渐减小。
供热管网蓄热指的是,热电机组参与电网调峰需要降低机组出力时,通过增加热电机组的供热抽汽流量来降低机组出力,此时,热电机组增加抽汽流量产生的多余供热负荷利用管网蓄热***储存,由于热电机组增加抽汽流量,热网首站1的供热量增加,若没有设置热网水旁路6,多余热量则会从热力站2输出,造成浪费。
以热网首站1的供热量增加方式为仅提高热网水的供水温度为例,本实施例的管网蓄热***在需要蓄热时,控制第一调节阀62可调节地开放,一次网供水管5中的部分热网水不流经热力站2,而是直接通过热网水旁路6回到一次网回水管4中,另一部分热网水继续流经热力站2,流经热网水旁路6的热网水流量根据热网首站1的总供热量(热量=流量×温差×比热容,下文有相关公式),减去各热力站2的需求热量获得,此时,热网首站1增加的供热量储存在一次网回水管4、热网水旁路6和一次网供水管5之间,与该增加的供热量对应的热网水在一次网回水管4和一次网供水管5内流动,避免浪费。同时,由于热网水的温度提高,热力站2的供热量保持不变。
经过热力站2后的热网水在一次网回水管4中的温度和压力都较低,若热网水旁路6中的高压的热网水直接排入一次网回水管4中,则容易引起压力不均,影响回水效果,增加循环水泵3的负担,因此,本实施例在热网水旁路6上设置减压装置63,利用减压装置63将热网水旁路6中的高压的热网水进行降压,使其压力与位于一次网回水管4与热网水旁路6连接处的一次网回水管4的上游位置的热网水一致,热网水旁路6中的水流可正常排入一次网回水管4中,进而输回热网首站1。
供热管网放热指的是,需要热电机组参与电网调峰需要增加机组出力时,通过减少热电机组的供热抽汽流量来增加机组出力,此时,热电机组减少抽汽流量产生的不足供热负荷需要利用供热管网储热量的释放来满足,以热网首站1的供热量减少方式为仅降低热网水的供水温度为例,热网首站1的供热量减少,热网水的温度降低,控制第一调节阀62可调节地关闭,流经热网水旁路6的热网水流量减少,进入热力站2的热网水流量增加,保证热力站2的供热负荷一直处于平衡。此时,需同时结合热电机组的调峰需求安排和供热管网的蓄热量,来确定是否结束放热程序。若热电机组持续有增加机组出力的调峰需求,直至供热管网存储的热量全部放出后,结束供热管网放热过程,此时热网首站1的总供热量等于各热力站2的需求热量,第一调节阀62完全关闭;若供热管网还存储有蓄热量而热电机组有降低出力的调峰需求,则需要结束供热管网放热过程,而进入蓄热过程,此时增大第一调节阀62的开度,进行新一轮的蓄热程序。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供热管网存储的热量是否完全放出,依据调峰需求,可即时结束放热过程,开始蓄热过程,即放热过程结束时,供热管网中可以还留有蓄热量,也可以将存储的热量完全放出,具体根据调峰需求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三种热网首站改变供热量的调节方式,其中,采用改变热网首站1的热网水的供水温度的调节方式时,需要调节热力站2的热网水流量,因此,热力站2与一次网供水管5连接的进水管路上设有第二调节阀21和第二温压流测量仪23,热力站2与一次网回水管4连接的出水管路上设有第三调节阀22和温压测量仪24,第二调节阀21和第三调节阀22用于调节热力站2的热网水流量的同时,还可以辅助调节流经热网水旁路6的热网水流量。第二温压流测量仪23用于检测进入热力站2的热网水的温度、压力和流量,温压测量仪24用于检测从热力站2出来的热网水的温度和压力。根据热网首站1的总供热量,以及各个热力站2的需求热量,通过调节各热力站2的第二调节阀21和第三调节阀22的开度来控制流入热力站2的热网水流量,第二调节阀21和第三调节阀22为直接调节,热力站2的供热负荷平衡更容易调节。第二调节阀21、第二温压流测量仪23、第三调节阀22和温压测量仪24的数量与热力站2的数量相适配,热力站2的数量为n个,则第二调节阀21、第二温压流测量仪23、第三调节阀22和温压测量仪24的数量也为n个,n大于等于1。
具体的,第二调节阀21和第三调节阀22用于在蓄热时可调节地关闭使进入热力站2的热网水流量减少,流经热网水旁路6的热网水流量增加,在放热时可调节地开放使进入热力站2的热网水流量增加,流经热网水旁路6的热网水流量减少。热力站2的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上分别设置了第二温压流测量仪23和温压测量仪24,可根据热网首站1的总供热量(具体反映在进出热网首站1的热网水的温度和流量)以及各个热力站2的需求热量(具体反映在进出热力站2的热网水的温度和流量)来调节第二调节阀21和第三调节阀22的开度,保证热力站2的供热负荷处于平衡状态。
具体调控方法如下:
供热管网进行蓄热时,提高热网首站1的供热量,提高热网水的温度,控制第二调节阀21和第三调节阀22可调节地关闭,进入各热力站2的热网水流量减少,流经热网水旁路6的热网水流量增加;
供热管网进行放热时,减少热网首站1的供热量,降低热网水的温度,控制第二调节阀21和第三调节阀22可调节地开放,进入各热力站2的热网水流量增加,流经热网水旁路6的热网水流量减少直至为零。
为方便管网蓄热***调控,热网首站1的出水口设有出水调节阀13,用于调节热网水的供水流量,热网首站的进水口设有进水调节阀14,用于调节热网首站的热网水的回水流量,循环水泵3设置在一次网回水管4靠近热网首站1进水口的位置,热网首站1的出水口处还设有第五温压流测量仪12,用于检测从热网首站1出来的热网水的温度、压力和流量,热网首站1的进水口还设有另一个第四温压流测量仪11,用于检测进入热网首站1的热网水的温度、压力和流量。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调节阀均为电动调节阀门,所有的测量仪均为物联网流量计,可以进行测量数据的无线远程传输。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调节阀可调节地开放和可调节地关闭指的是,调节阀的开度在完全打开和完全闭合之间调整;具体的,热力站2的第二调节阀21和第三调节阀22的开度调节,需要根据热力站2需求的热量来调节,从而控制流入各热力站2的热量。热网首站1的供热量减去流入各热力站2的热量,就是流经热网水旁路6的热量,根据需要流经热网水旁路6的热量,来调节第一调节阀62的开度,第一调节阀62可完全打开或部分打开或完全闭合。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管网蓄热***还包括补水组件,补水组件包括一次网补水管7、补水泵71、第四调节阀72和第三温压流测量仪73,第三温压流测量仪73、补水泵71和第四调节阀72沿热网水方向依次设置在一次网补水管7上,一次网补水管7与一次网回水管4连接。在所述一次网补水管7与所述一次网回水管4的连接处的所述一次网回水管4的水流方向上游位置设有第四温压流测量仪11,热网水先经过第四温压流测量仪11检测后,流经一次网回水管4与一次网补水管7的连接处。第四调节阀72用于在第四温压流测量仪11检测到一次网回水管4中的压力低于设定压力时开启以及在第四温压流测量仪11检测到一次网回水管4中的压力不低于设定压力时关闭。
具体补水步骤包括:
根据第四温压流测量仪11读取的压力数据,当一次网回水管4中的压力低于设定压力时,第四调节阀72开启,补水泵71对一次网回水管4进行补水;当一次网回水管4中的压力不低于设定压力时,第四调节阀72关闭,补水泵71停止补水。
上述实施例中,热网水旁路6设置在第j个热力站2处,1≤j≤n,压力测量仪41设在第j个热力站2处的一次网回水管4上,为提高管网蓄热效果,优化热网水旁路6的设置位置,热网水旁路6设置在第j个热力站2处中的j依据下列方法设计:
首先,根据循环水泵的设计流量来确定供热管网的最大热网水流量Gr,循环水泵的设计流量G0(单位:t/h)为已知参数,可知最大热网水流量Gr=G0,再根据热电联产机组进行电力调峰时需要的储热量来确定供热管网所需的最小储热量,供热管网所需的最小储热量Qmin(单位:GJ)为已知参数;
其次,根据高寒期各热力站所需的最大供热负荷Wi(单位:GJ/h,1≤i≤n)与供热管网的最大热网供回水温差来确定高寒期各热力站所需的最小热网水流量
Figure BDA0003439749660000181
(单位:t/h,1≤i≤n);其中,供热管网的热网水的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分别为T01(单位:℃)和T02(单位:℃),为已知的预设参数,实际温度可由第一温压流测量仪和第二温压流测量仪测量获得,并对应调整至预设参数;基于此,最小热网水流量
Figure BDA0003439749660000182
为:
Figure BDA0003439749660000183
然后,根据采暖期各热力站所需的最小热网水流量
Figure BDA0003439749660000184
与供热管网的最大热网水流量Gr来确定采暖期供热管网可用于蓄热的最大热网水流量Gs
Figure BDA0003439749660000185
再者,根据循环水泵的设计扬程H0(单位:m)与采暖期供热管网连接各热力站的不同管段阻力损失来确定j的最大可取值Amax;其中,循环水泵的设计扬程H0(单位:m)、供热管网的当量绝对粗糙度为K(单位:m),供热管网的局部阻力当量长度百分比为
Figure BDA0003439749660000186
(单位:%),供热管网连接各热力站的管段长度和管段直径分别为Li(单位:m)和Di(单位:m)等均为设计时的已知参数;
根据供热管网所需的最小储热量来确定j的最小可取值Bmin
根据如下关系式确定j的最终取值:
当Bmin≥Amax时,j的最终取值为Amax
当Bmin<Amax时,此时若供热管网的散热损失率和漏水损失率可以忽略时,j的最终取值为Amax,若供热管网的散热损失率和漏水损失率不可以忽略时,j的最终取值为Bmin。散热损失率根据各个测量仪测得的热网水参数来计算获得,漏水损失率根据补水组件的补水量来判定。当供热管网的散热损失率和漏水损失率优于行业内的先进水平值时,则供热管网的散热损失率和漏水损失率可以忽略,行业内的先进水平值参照CJJ/T185-2012标准取值时,则漏水损失率按照不应大于0.3%取值,散热损失率按照沿程温降不大于0.1℃/Km来计算取值。
具体的,根据循环水泵的设计扬程H0(单位:m)与采暖期供热管网连接各热力站的不同管段阻力损失来确定j的最大可取值Amax的计算方式为:
计算连接各热力站的不同管段中热网水流量
Figure BDA0003439749660000191
公式为,
Figure BDA0003439749660000192
计算连接各热力站的不同管段沿程阻力损失Rx(单位:Pa/m),公式为,
Figure BDA0003439749660000193
计算采暖期供热管网的总压降,公式为:
Figure BDA0003439749660000201
进行循环水泵的设计扬程H0与采暖期供热管网的总压降的对比,根据关系式,
10×H0≥0.002×Pz
得出j的最大可取值为Amax
其中,循环水泵的设计扬程H0为已知参数,K(单位:m)为供热管网的当量绝对粗糙度,
Figure BDA0003439749660000202
(单位:%)为供热管网的局部阻力当量长度百分比,Li(单位:m,1≤i≤n)为供热管网连接各热力站的管段长度,和Di(单位:m,1≤i≤n)为供热管网连接各热力站的管段直径,ρ(单位:kg/m3)为热网水的密度。
具体的,根据供热管网所需的最小储热量来确定j的最小可取值Bmin的计算方式为:
供热管网的设计储热量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439749660000203
其中,根据关系式:Qe≥Qmin,得出j的最小值为Bmin,其中,ρ(单位:kg/m3)为热网水的密度,C(单位:J/(kg·℃))为热网水的比热容。
基于上述计算方式,获得j的取值,确定热网水旁路6的设置位置,满足管网蓄热的使用要求。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热网供回母管串联的管网蓄热***,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热管网,所述供热管网包括热网首站、热力站、循环水泵、一次网回水管和一次网供水管,所述热网首站通过所述一次网回水管和所述一次网供水管与所述热力站的一次网侧连通;所述热力站的数量为n,n≥1,所述循环水泵驱动热网水在所述热网首站、所述热力站、所述一次网回水管和所述一次网供水管之间流动,其中,
所述一次网供水管与所述一次网回水管之间安装有热网水旁路;所述热网水旁路上设有调节组件,用于调整流经所述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的流量和压力;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温压流测量仪、减压装置和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一温压流测量仪、所述减压装置和所述第一调节阀沿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热网水旁路上;在所述热网水旁路与所述一次网回水管的连接处的所述一次网回水管的水流方向上游位置设有压力测量仪;
所述热网首站的出水口设有出水调节阀,所述热网首站的进水口设有进水调节阀,所述出水调节阀用于调节热网水的供水流量;所述进水调节阀用于调节热网水的回水流量;
所述热网首站用于在所述供热管网进行蓄热时增加供热量,提高热网水的供水温度和/或供水流量,和,在所述供热管网进行放热时减少供热量,降低热网水的供水温度和/或供水流量;
所述第一调节阀用于在所述供热管网不蓄热与不放热时处于常闭状态使所述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流量为零,在蓄热时可调节地开放使流经所述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流量逐步增加,在放热时可调节地关闭使流经所述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流量逐步减少;
所述减压装置用于将流经所述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降压至与所述压力测量仪的压力度数一致后输送回所述一次网回水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网供回母管串联的管网蓄热***,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力站与所述一次网供水管连接的进水管路上设有第二调节阀和第二温压流测量仪,所述热力站与所述一次网回水管连接的出水管路上设有第三调节阀和温压测量仪;
所述第二调节阀和所述第三调节阀用于在所述供热管网进行蓄热且所述热网首站提高热网水的供水温度时可调节地关闭使进入所述热力站的热网水流量减少,流经所述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流量增加;以及,在所述供热管网进行放热且所述热网首站降低热网水的供水温度时可调节地开放使进入所述热力站的热网水流量增加,流经所述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流量减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网供回母管串联的管网蓄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水组件,所述补水组件包括一次网补水管、补水泵、第四调节阀和第三温压流测量仪,所述第三温压流测量仪、所述补水泵和所述第四调节阀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一次网补水管上,所述一次网补水管与所述一次网回水管连接;
在所述一次网补水管与所述一次网回水管的连接处的所述一次网回水管的水流方向上游位置设有第四温压流测量仪,所述第四调节阀用于在所述第四温压流测量仪检测到所述一次网回水管中的压力低于设定压力时开启以及在所述第四温压流测量仪检测到所述一次网回水管中的压力不低于设定压力时关闭;
所述热网首站的出水口设有第五温压流测量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网供回母管串联的管网蓄热***,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网水旁路设置在第j个热力站处,1≤j≤n,所述压力测量仪设在第j个热力站处的所述一次网回水管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热网供回母管串联的管网蓄热***,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网水旁路设置在第j个热力站处中的j依据下列方法计算所得:
根据所述循环水泵的设计流量G0(单位:t/h)来确定供热管网的最大热网水流量Gr
Gr=G0
根据热电联产机组进行电力调峰时需要的储热量来确定供热管网所需的最小储热量Qmin(单位:GJ);
根据采暖期各所述热力站所需的最大供热负荷Wi(单位:GJ/h,1≤i≤n)与所述供热管网的最大热网供回水温差来确定采暖期各所述热力站所需的最小热网水流量
Figure FDA0003439749650000031
(单位:t/h,1≤i≤n),所述供热管网的热网水的供水温度和热网水的回水温度分别为T01(单位:℃)和T02(单位:℃),
Figure FDA0003439749650000032
根据采暖期各热力站所需的最小热网水流量
Figure FDA0003439749650000033
与供热管网的最大热网水流量Gr来确定采暖期供热管网可用于蓄热的最大热网水流量Gs
Figure FDA0003439749650000034
根据循环水泵的设计扬程H0(单位:m)与采暖期供热管网连接各热力站的不同管段阻力损失来确定j的最大可取值Amax
根据供热管网所需的最小储热量来确定j的最小可取值Bmin
根据如下关系式确定j的最终取值:
当Bmin≥Amax时,j的最终取值为Amax
当Bmin<Amax时,此时若供热管网的散热损失率和漏水损失率可以忽略时,j的最终取值为Amax,若供热管网的散热损失率和漏水损失率不可以忽略时,j的最终取值为Bmin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热网供回母管串联的管网蓄热***,其特征在于,
根据循环水泵的设计扬程H0(单位:m)与采暖期供热管网连接各热力站的不同管段阻力损失来确定j的最大可取值Amax的计算方式为:
计算连接各热力站的不同管段中热网水流量
Figure FDA0003439749650000041
公式为,
Figure FDA0003439749650000042
计算连接各热力站的不同管段沿程阻力损失Rx(单位:Pa/m),公式为,
Figure FDA0003439749650000043
计算采暖期供热管网的总压降,公式为:
Figure FDA0003439749650000051
进行循环水泵的设计扬程H0与采暖期供热管网的总压降的对比,根据关系式,10×H0≥0.002×Pz,得出j的最大可取值为Amax
其中,循环水泵的设计扬程H0为已知参数,K(单位:m)为供热管网的当量绝对粗糙度,
Figure FDA0003439749650000052
为供热管网的局部阻力当量长度百分比,Li(单位:m,1≤i≤n)为供热管网连接各热力站的管段长度,和Di(单位:m,1≤i≤n)为供热管网连接各热力站的管段直径,ρ(单位:kg/m3)为热网水的密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热网供回母管串联的管网蓄热***,其特征在于,
根据供热管网所需的最小储热量来确定j的最小可取值Bmin的计算方式为:
供热管网的设计储热量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439749650000053
其中,
根据关系式:Qe≥Qmin,得出j的最小值为Bmin,其中,ρ(单位:kg/m3)为热网水的密度,C(单位:J/(kg·℃))为热网水的比热容。
8.一种基于热网供回母管串联的管网蓄热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的管网蓄热***,包括如下方法:
所述供热管网不蓄热与不放热时,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处于常闭状态,所述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流量为零,由所述热网首站输出的热网水经过所述一次网供水管输送至所述热力站,而后通过所述一次网回水管输送回所述热网首站,持续循环;
所述供热管网进行蓄热时,提高所述热网首站的供热量,提高热网水的供水温度和/或供水流量,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可调节地开放,流经所述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流量逐渐增加,所述减压装置将流经所述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进行降压,降至与所述压力测量仪的压力度数一致后,通过所述一次网回水管返回所述热网首站;
所述供热管网进行放热时,减少所述热网首站的供热量,降低热网水的供水温度和/或供水流量,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可调节地关闭,流经所述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流量逐步减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热网供回母管串联的管网蓄热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力站与所述一次网供水管连接的进水管路上设有第二调节阀和第二温压流测量仪,所述热力站与所述一次网回水管连接的出水管路上设有第三调节阀和温压测量仪;
所述供热管网进行蓄热时,提高所述热网首站的供热量,提高热网水的供水温度,控制所述第二调节阀和所述第三调节阀可调节地关闭,进入各所述热力站的热网水流量减少,流经所述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流量增加;
所述供热管网进行放热时,减少所述热网首站的供热量,降低热网水的供水温度,控制所述第二调节阀和所述第三调节阀可调节地开放,进入各所述热力站的热网水流量增加,流经所述热网水旁路的热网水流量减少。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热网供回母管串联的管网蓄热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水步骤:
包括补水组件,所述补水组件包括一次网补水管、补水泵、第四调节阀和第三温压流测量仪,所述第三温压流测量仪、所述补水泵和所述第四调节阀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一次网补水管上,所述一次网补水管与所述一次网回水管连接;在所述一次网补水管与所述一次网回水管的连接处的所述一次网回水管的水流方向上游位置设有第四温压流测量仪;
根据所述第四温压流测量仪读取的压力数据,当所述一次网回水管中的压力低于设定压力时,所述第四调节阀开启,所述补水泵对一次网回水管进行补水;当所述一次网回水管中的压力不低于设定压力时,所述第四调节阀关闭,所述补水泵停止补水。
CN202111626239.6A 2021-12-28 2021-12-28 基于热网供回母管串联的管网蓄热***及其调控方法 Active CN1144402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6239.6A CN114440288B (zh) 2021-12-28 2021-12-28 基于热网供回母管串联的管网蓄热***及其调控方法
EP21944423.9A EP4227586A4 (en) 2021-12-28 2021-12-30 PIPE NETWORK HEAT STORAGE SYSTEM BASED ON SERIAL CONNECTION OF HEAT SUPPLY NETWORK SUPPLY AND RETURN MANIFOLD PIPES, AND ASSOCIATED REGULATION AND CONTROL METHOD
PCT/CN2021/143346 WO2023123276A1 (zh) 2021-12-28 2021-12-30 基于热网供回母管串联的管网蓄热***及其调控方法
JP2022574448A JP7472322B2 (ja) 2021-12-28 2021-12-30 熱供給網の給水主管と還水主管に直列に接続する配管網の蓄熱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調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6239.6A CN114440288B (zh) 2021-12-28 2021-12-28 基于热网供回母管串联的管网蓄热***及其调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0288A true CN114440288A (zh) 2022-05-06
CN114440288B CN114440288B (zh) 2022-10-28

Family

ID=81365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26239.6A Active CN114440288B (zh) 2021-12-28 2021-12-28 基于热网供回母管串联的管网蓄热***及其调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4028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72072A (zh) * 2023-11-22 2023-12-22 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管网的供水管网的热损失确定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367991A2 (fr) * 1976-10-13 1978-05-12 Multifluid En Perfectionnement aux pompes a chaleur
CN104180418A (zh) * 2014-08-13 2014-12-03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应用于热网的直接蓄热***及其蓄放热方法
CN106894855A (zh) * 2017-04-01 2017-06-27 祝凤娟 一种基于热源端和热网综合调节的热电解耦改造及运行方法
CN111396982A (zh) * 2020-02-26 2020-07-10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热力耦合水力的热网平衡调节方法及供热***
CN113108356A (zh) * 2021-03-19 2021-07-13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热力网蓄放热的平衡调节方法及供热***
DE202021104928U1 (de) * 2020-10-29 2021-09-27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Vorrichtung zur Korrosions- und Kesselsteinschutzforschung eines Wärmenetz-Zirkulationswasser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367991A2 (fr) * 1976-10-13 1978-05-12 Multifluid En Perfectionnement aux pompes a chaleur
CN104180418A (zh) * 2014-08-13 2014-12-03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应用于热网的直接蓄热***及其蓄放热方法
CN106894855A (zh) * 2017-04-01 2017-06-27 祝凤娟 一种基于热源端和热网综合调节的热电解耦改造及运行方法
CN111396982A (zh) * 2020-02-26 2020-07-10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热力耦合水力的热网平衡调节方法及供热***
DE202021104928U1 (de) * 2020-10-29 2021-09-27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Vorrichtung zur Korrosions- und Kesselsteinschutzforschung eines Wärmenetz-Zirkulationswassersystems
CN113108356A (zh) * 2021-03-19 2021-07-13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热力网蓄放热的平衡调节方法及供热***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72072A (zh) * 2023-11-22 2023-12-22 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管网的供水管网的热损失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7272072B (zh) * 2023-11-22 2024-02-20 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管网的供水管网的热损失确定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0288B (zh) 2022-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65623B (zh) 一种集中供暖公共建筑供热节能控制方法
JP5724418B2 (ja) 給湯装置及びその加熱処理実行方法
CN113108356B (zh) 一种用于热力网蓄放热的平衡调节方法及供热***
JP7472322B2 (ja) 熱供給網の給水主管と還水主管に直列に接続する配管網の蓄熱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調整方法
CN114440288B (zh) 基于热网供回母管串联的管网蓄热***及其调控方法
CN110428302B (zh) 一种区域分布式热水共享***及控制方法
CN109237583A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及控制方法
CN206862141U (zh) 一种窑炉循环水***能效控制设备
CN103984999B (zh) 一种工业循环冷却水能量集成优化方法
CN117346202A (zh) 一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蓄热结构及方法
CN107477646A (zh) 一种集中供热管网***
CN114440289B (zh) 基于热网旁路喷射减压的管网蓄热***及其调控方法
CN208952198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
CN217402896U (zh) 基于地源热***的土壤补热组件和地源热***
CN2934974Y (zh) 楼宇太阳能热水装置
CN207035280U (zh) 一种应用于热电联产的蓄能***
CN212108608U (zh) 一种集采暖和生活热水供应于一体的换热站***
CN205919555U (zh) 带有双地埋管群的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供能***
CN104456972A (zh) 一种记忆型智能小型供热锅炉***
CN210951528U (zh) 一种供热平衡控制***
CN209782784U (zh) 地热及挂片混合供热式调节***
CN206843312U (zh) 一种生产双绒面玻璃压延机的冷却水加热恒温装置
CN206488355U (zh) 一种基于温度的全管网自动回水装置
CN204285830U (zh) 一种记忆型智能小型供热锅炉***
CN207180062U (zh) 一种可接燃气的太阳能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