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34901B - 一种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34901B
CN114434901B CN202111516805.8A CN202111516805A CN114434901B CN 114434901 B CN114434901 B CN 114434901B CN 202111516805 A CN202111516805 A CN 202111516805A CN 114434901 B CN114434901 B CN 1144349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fluororesin
copper
clad plate
expan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168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34901A (zh
Inventor
万里鹏
高峰
蔡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1680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349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34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490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3330 priority patent/WO2023109440A1/zh
Priority to TW111147437A priority patent/TWI82847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349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49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aluminium or cop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5/08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resins; comprising acrylic res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5/08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next to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vinyl halide (co)polymers, e.g. PVC, PVDC, PVF, PVD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32B27/32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comprising halogenated polyolefins, e.g. PTF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ing metho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32B37/1018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using only vacu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0012Mechanical treatment, e.g. roughening, deforming, stretc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08Impregn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6Drying; Softening; Cleaning
    • B32B38/164Dr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3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substrate
    • H05K1/05Insulated conductive substrates, e.g. insulated metal substrate
    • H05K1/056Insulated conductive substrates, e.g. insulated metal substrate the metal substrate being covered by an organic insulating lay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insulating support and is thereafter removed from such areas of the surface which are not intended for current conducting or shielding
    • H05K3/022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ecursors of printed circuits, i.e. copper-clad substr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40Symmetrical or sandwich layers, e.g. ABA, ABCBA, ABCCB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0/00Layered product comprising an impregnated, embedded, or bonded layer wherein the layer comprises an impregnation, embedding, or binder material
    • B32B2260/02Composition of the impregnated, bonded or embedded layer
    • B32B2260/021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0/00Layered product comprising an impregnated, embedded, or bonded layer wherein the layer comprises an impregnation, embedding, or binder material
    • B32B2260/04Impregnation, embedding, or binder material
    • B32B2260/046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2/00Composition or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ibres which form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2/10Inorganic fibres
    • B32B2262/101Glass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32Dimensional properties
    • B32B2307/734Dimensional stabil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08PCBs, i.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覆铜板包括基板,在基板相对的两面上设置有第一氟树脂乳液膜,在第一氟树脂乳液背向基板的一面上设置有膨化氟树脂膜,在膨化氟树脂膜背向基板的一面上叠加有铜箔层。使覆铜板的中间层为两面上设置有第一氟树脂乳液膜的基板,其Dk值和Df值较高,而中间层上下两侧为Dk值和Df值偏低、且尺寸稳定性较好的膨化氟树脂膜层,从而获得一种具有高Dk值、低Df值、低胀缩的覆铜板,在提升覆铜板性能的同时,提高了覆铜板的尺寸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路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穿戴、便携只能设备等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例如折叠手机、手表、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其中,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在电子设备中起到了关键的连接作用,而覆铜板(Copper Clad Laminate;CCL)作为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基础板材,其在电子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覆铜板多是以木浆纸或玻纤布等作为增强材料,在其两侧表面上形成氟树脂层,常见的可以为聚四氟乙烯树脂层。例如,覆铜板以玻纤布为基板,聚四氟乙烯树脂成膜后,在玻纤布相对的两侧面上叠合聚四氟乙烯树脂膜,并在聚四氟乙烯树脂膜背向玻纤布的一面上叠合铜箔,然后通过热压合的方式就形成覆铜板。
然而,氟树脂为热塑性材料,形成的覆铜板热膨胀系数较高,且介电常数值较低,介电损耗值较高,使覆铜板的插损较大而影响其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的覆铜板热胀系数较高且介电常数值较低,介电损耗值较高,使覆铜板插损较大而影响其性能的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覆铜板,包括基板、膨化氟树脂膜、第一氟树脂乳液膜和铜箔层;
所述基板相对的两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氟树脂乳液膜;
所述第一氟树脂乳液膜背向所述基板的一面上设置有所述膨化氟树脂膜,所述膨化氟树脂膜具有多个微孔结构;
所述膨化氟树脂膜背向所述基板的一面上设置有所述铜箔层。这样覆铜板的中间层(以基板为中心,基板及其上设置的膜层共同可以作为中间层)为Dk值和Df值较高的膜层,而其中间层上下两侧采用的是Dk值和Df值偏低、且尺寸稳定性较好(Ds值偏低)的膜层。使覆铜板整体具有较高的Dk值和较低的Df值,有效的提升了覆铜板的性能。同时上下两侧两层高尺寸稳定性的膜层,可以有效的减小覆铜板的热胀缩,降低覆铜板的尺寸变形,提升了覆铜板的整体尺寸稳定性。所得到的覆铜板可达到Dk≥2.8,Df≤0.0008(在10GHz的频率测试条件下),Ds≤1000ppm,覆铜板的CTE达到20-25ppm,在提升覆铜板性能的同时,提高了覆铜板的尺寸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膨化氟树脂膜包括膨化基膜和填充膜,所述微孔结构位于所述膨化基膜中;
所述填充膜分别位于所述膨化基膜相对的两面上,且所述填充膜填充所述微孔结构。这样填充膜就能够有效的降低膨化基膜的空隙率,从而降低覆铜板整体的空隙率,从而提升覆铜板的防溶剂性能,进一步保证覆铜板的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填充膜为氟树脂膜,所述氟树脂膜设置在所述膨化基膜上。将氟树脂膜叠加设置在膨化基膜上,覆铜板成型时压合的过程中,使氟树脂膜与膨化基膜压合,氟树脂膜填充至膨化基膜的微孔结构中,操作简单方便,且对膨化基膜具有较好的填充作用,有助于进一步减小覆铜板的尺寸变形。
同时在铜箔层和膨化基膜之间设置有氟树脂膜,有助于提升铜箔层与膨化基膜之间的结合牢度,降低覆铜板的表面变形,进一步提升覆铜板的尺寸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填充膜为第二氟树脂乳液膜。第二氟树脂乳液在膨化基膜上成膜形成第二氟树脂乳液膜的过程中,就会填充至膨化基膜的微孔结构中,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氟树脂膜,所述氟树脂膜设置在所述第二氟树脂乳液膜背向所述膨化基膜的一面上。也即在铜箔层与第二氟树脂乳液膜之间,以及第二氟树脂乳液膜与第一氟树脂乳液膜之间设置有氟树脂膜,有助于提升铜箔层和膨化氟树脂膜之间、第一氟树脂乳液膜和第二氟树脂乳液膜之间的结合力,进而提升覆铜板中各膜层间的结合牢度,进一步降低覆铜板的尺寸变形,提升覆铜板的尺寸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增强件,所述增强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氟树脂乳液膜内。增强件可以是陶瓷、二氧化钛等增强填料,有助于提升第一氟树脂乳液膜的强度,进而有助于提升覆铜板的尺寸稳定性。同时,通过增强件的比例等也可以调节第一氟树脂乳液膜的Dk 值和Df值,以满足覆铜板的高Dk值、低Df值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膨化基膜、所述填充膜、所述第一氟树脂乳液膜的成型材料至少包括:聚四氟乙烯、可熔性聚四氟乙烯或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至少包括玻璃纤维布。玻璃纤维布具有较低成本,且有助于提升覆铜板整体和表层的尺寸稳定性,进而有助于降低覆铜板的尺寸胀缩。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覆铜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基板;
获得第一氟树脂乳液,将所述基板浸入所述第一氟树脂乳液中,以在所述基板相对的两面上形成第一氟树脂乳液膜;
获得膨化氟树脂膜,所述膨化氟树脂膜具有多个微孔结构;
将所述膨化氟树脂膜设置在所述第一氟树脂乳液膜背向所述基板的一面上;
提供铜箔层,将所述铜箔层设置在所述膨化氟树脂膜背向所述基板的一面上;
压合,获得所述覆铜板。
通过上述方法即可得到覆铜板,该覆铜板具有高Dk值、低Df值、低胀缩,在提升覆铜板性能的同时,使覆铜板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进而提升柔性电路板的电性能和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膨化氟树脂膜包括膨化基膜和填充膜,所述微孔结构位于所述膨化基膜中,所述填充膜用于填充所述微孔结构;
所述获得所述膨化树脂膜包括:
获得膨化基膜;
在所述膨化基膜相对的两面上设置填充膜。
这样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覆铜板,填充膜填充至微孔结构内,能够降低覆铜板的空隙率,在提升覆铜板性能的同时,使其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和防溶剂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填充膜为氟树脂膜。方法操作简单,在提升覆铜板性能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且进一步降低覆铜板的空隙率,可以进一步保证覆铜板的防溶剂性能。其该方法操作简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填充膜为第二氟树脂乳液膜;
所述在所述膨化基膜相对的两面上设置填充膜包括:
获得第二氟树脂乳液,将所述膨化基膜浸入所述第二氟树脂乳液中,以在所述膨化基膜相对的两面上形成第二氟树脂乳液膜。方法简单,便于实现,且在提升覆铜板性能的同时,使其具有较好尺寸稳定性和防溶剂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覆铜板还包括氟树脂膜,所述将所述膨化氟树脂膜设置在所述第一氟树脂乳液膜背向所述基板的一面上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供氟树脂膜,将所述氟树脂膜设置在所述第二氟树脂乳液膜背向所述膨化基膜的一面上。
这样通过上述步骤方法就在第二氟树脂乳液膜和铜箔层、以及第二氟树脂乳液膜和第一氟树脂乳液膜之间设置氟树脂膜,氟树脂膜能够提升各膜层之间的结合牢度,进一步降低覆铜板的尺寸变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得第一氟树脂乳液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氟树脂乳液中添加增强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提供铜箔层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铜箔层表面进行粗化处理;
对经粗化处理后的所述铜箔层的表面进行氟化处理。首先对铜箔层进行粗化处理,然后进行氟化处理,可以提升铜箔层表面的含氟量,而使铜箔层表面具有一定的氟,能够提升铜箔层与膨化氟树脂膜之间的结合强度,有助于提升覆铜板整体的尺寸稳定性。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至少包括线路结构和上述任一所述的覆铜板,所述线路结构设置在所述覆铜板上。
通过包括具有高Dk值、低Df值、低胀缩的覆铜板,能够有效的提升柔性电路板的电性能和稳定性能。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包括壳体和上述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覆铜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覆铜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覆铜板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覆铜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覆铜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覆铜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覆铜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覆铜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覆铜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覆铜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覆铜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覆铜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覆铜板;10-基板;20-膨化氟树脂膜;
21-膨化基膜;22-填充膜;22a-第二氟树脂乳液膜;
22b-氟树脂膜;30-第一氟树脂乳液膜;40-铜箔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覆铜板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覆铜板(Copper Clad Laminate;CCL)可以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的基本板材,也叫基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图1中覆铜板100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 Board; FPCB)的基材为例,在覆铜板100上可以设置有线路结构以形成柔性电路板。
其中,该柔性电路板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柔性架构产品中,例如板内跳线、板对板连接以及封装出柔性板等柔性连接场景中。
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触控电视、对讲机、上网本、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固定终端或移动终端。
为保证电子设备的性能,通常对覆铜板形成的柔性电路板的电性能要求会较高,要求其具有较低的插损值,例如保持在0.4dB/inch以内。而柔性电路板的电性能与覆铜板的性能有很大的关联,因此,在获得覆铜板之后会对其性能进行检测衡量,其中,判断的标准主要包括覆铜板的介电常数(Dielectronic Constant;Dk)和覆铜板的介电损耗(Dielectronic Fonstant; Df)。
具体的,介电常数Dk,是指介质在外加电场时会产生感应电荷而削弱电场,介质中的电场减小与原外加电场(真空中)的比值即为相对介电常数,Dk值为衡量电介质极化程度的宏观物理量。Dk值越大,表面束缚电荷的能力越强,电荷越不容易极化,极化电场越弱,材料的绝缘性能越好。
介电损耗Df,是指绝缘材料或电介质在交变电场中,由于介质电导和介质极化的滞后效应,使电介质内流过的电流相量和电压相量之间产生一定的相位差,即形成一定的相角,此相角的正切值即介电损耗Df,Df值越高,介质电导和介质极化滞后效应越明显,电能损耗或信号损失越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尺寸稳定性(Dimensional StabilityProperties;Ds)是指材料在受机械力、热或其他外界条件作用下,其外形尺寸不发生变化的性能。Ds值越小,表明板材的尺寸稳定性越好,其尺寸胀缩越小。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覆铜板的剖面示意图。
目前,覆铜板多是以木浆纸或玻纤布等作为增强基板,在基板两侧表面上设置树脂层,然后覆以铜箔,经热压后形成。其中,覆铜板中较为常用的树脂层材料为氟树脂,如聚四氟乙烯树脂,例如,参见图2所示,相关技术中提出的一种聚四氟乙烯覆铜板,通过将聚四氟乙烯树脂膜2直接设置在玻璃纤维布1上,并在其上覆以铜箔层3,通过热压合得到。
由于聚四氟乙烯材料为热塑性材料,覆铜板的热膨胀系数(Coefficient ofThermal Expansion;CTE)较大,覆铜板会存在热胀缩的问题,影响其尺寸稳定性,因此,热胀缩、介电常数以及介电损耗成为判断氟树脂型覆铜板性能的主要指标。而上述通过热压合直接将聚四氟乙烯树脂压合至玻璃纤维布上得到的覆铜板,其尺寸稳定性较差(Ds值较高),覆铜板的尺寸胀缩较为严重,且电性能调控范围较小,Dk值较低,而Df值较高,使覆铜板的插损较大,覆铜板的整体性能较差。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覆铜板,尺寸胀缩小(热膨胀系数CTE在20-25ppm之间,Ds≤1500ppm),且其Dk值较高(Dk≥3),Df值较低(Df≤0.0008),有效的提高了覆铜板的性能,有助于提升柔性电路板的电性能。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图3为图1中覆铜板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覆铜板100包括基板10,基板10至少包括玻璃纤维布,例如,基板10可以是规格为1080的玻璃纤维布,其公称厚度可以为0.053mm,单位面积质量可以为46.8g/m2。该玻璃纤维布能够有效的提升覆铜板100整体和表层的尺寸稳定性,进而有助于降低覆铜板100的尺寸胀缩。
当然,在一些示例中,基板10也可以是有机纤维布、氟树脂膜层、聚酰亚胺膜层等其他增强材料形成的板材。
覆铜板100还包括有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设置在基板10相对的两面上,具体的,该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可以是将基板10浸入第一氟树脂乳液中,从而在基板10相对的两侧表面上形成的膜层。也就是说,通过浸渍的方式,使第一氟树脂乳液在基板10的表面上成膜,从而在基板10的表面上形成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
由氟树脂乳液在基板10表面成膜形成的氟树脂乳液膜,具有较高的Dk值(例如,Dk=3.7) 和Df值(例如,Df=0.0008),也即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具有较高的Dk值和Df值。
其中,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的成型材料可以为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或者,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的成型材料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含氟树脂,例如,可以是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FA)或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Fluorinated ethylene propylene;FEP)等。
第一氟树脂乳液膜内可以设置有增强件,增强件可以是陶瓷、二氧化钛、锶酸钡等增强填料。具体的,可以在第一氟树脂乳液中加入增强件,第一氟树脂乳液在基板10两侧表面上成膜时,增强件分布在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中,这样有助于提升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的强度,进而有助于提升覆铜板100的尺寸稳定性。同时,通过增强件的比例等也可以调节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的Dk值和Df值,以满足覆铜板100的高Dk值、低Df值需求。
覆铜板100还包括有膨化氟树脂膜20和铜箔层40,膨化氟树脂膜20设置在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背向基板10的一面上。其中,膨化氟树脂膜20是指膜层上形成有多个微孔结构的氟树脂膜,具有预设的空隙率。其多为通过干粉氟树脂加工的方式得到,例如,将干粉氟树脂经过石蜡,全氟辛酸铵等溶剂处理后,经过压延机单/双轴辊压拉伸成一定的空隙率,从而获得膨化氟树脂膜层。
膨化氟树脂膜层具有相对较低的Dk值(例如,其Dk=2.6)和Df值(例如,其Df=0.0003)。且由于膨化氟树脂膜20具有多个微孔结构,其尺寸稳定性较好,其Ds值约等于1500ppm。
在基板10相对的两面上均设置有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参见图3所示,也即基板上设置有两层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可以在两层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背向基板的一面上分别设置有膨化氟树脂膜20,也即覆铜板100包括有两层膨化氟树脂膜20。
其中,膨化氟树脂膜20的Dk值和Df值还可以通过干粉氟树脂的成膜工艺来调整。同时,也可以在膨化氟树脂膜20成膜时,加入填料(如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等无机氧化物填料),也就是说在干粉氟树脂中加入填料,通过调节填料和干粉氟树脂的比例以及成膜工艺,可以实现对膨化氟树脂膜20的空隙率的调整控制,进而调整覆铜板100整体的空隙率,可以保证覆铜板100的空隙率为0%,从而提升覆铜板100的防溶剂性能,保证覆铜板100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膨化氟树脂膜20为单一的氟树脂成膜形成的膜层,并对形成的膜层进行拉伸等膨化以形成微孔结构,如膨化氟树脂膜20为干粉氟树脂直接加工形成的膜层。当然,在一些示例中,膨化氟树脂膜20可以是具有微孔结构的单一氟树脂膜层与其他膜层(如填充膜等)的复合膜。
膨化氟树脂膜20的成型材料可以为聚四氟乙烯,或者,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含氟树脂,如可熔性聚四氟乙烯或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膨化氟树脂膜20的成型材料可以与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的成型材料相同,如膨化氟树脂膜20和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均可以是聚四氟乙烯成膜,或者,两者的成型材料也可以不同。
铜箔层40设置在膨化氟树脂膜20背向基板10的一面上,具体的,在两层膨化氟树脂膜 20背向基板10的一面上分别叠加设置铜箔层40,形成覆铜板100。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覆铜板100,其中间层(以基板10为中心,基板10 及其上设置的膜层可以作为中间层)为Dk值和Df值较高的膜层,而其中间层上下两侧采用的是Dk值和Df值偏低、且尺寸稳定性较好(Ds值偏低)的膜层。使覆铜板100整体具有较高的Dk值和较低的Df值,有效的提升了覆铜板100的性能。同时上下两侧两层高尺寸稳定性的膜层,可以有效的减小覆铜板100的热胀缩,降低覆铜板100的尺寸变形,提升了覆铜板100的整体尺寸稳定性。
下表1中示出了一种示例中覆铜板所包括的膨化氟树脂膜以及第一氟树脂乳液膜的组合方式,下表2示出了一种示例中所得到的覆铜板的性能。其中,膨化氟树脂膜20的组合比例是指,位于基板10上下两侧的两层膨化氟树脂膜20的膜厚度和,例如,单层膨化氟树脂膜 20的厚度为25μm,则组合比例为50μm。相应的,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的组合比例是指,位于基板10上下两侧的两层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的膜厚度和。
表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覆铜板中膜层的性能表
组合 Df Dk 组合比例(μm) 体积比
膨化氟树脂膜 0.0002 2.2 50 50.00%
第一氟树脂乳液膜 0.0008 3.8 50 50.00% 
表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覆铜板的性能表
  Df Dk 厚度
覆铜板 0.0005 3 6mil 
结合表1和表2可知,通过浸渍在基板10表面形成高Dk值和Df值的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作为覆铜板100的中间层,在中间层的上下两侧设置低Dk值和Df值,且尺寸稳定性较好的膨化氟树脂膜20,使覆铜板100可达到Dk≥2.8,Df≤0.0008(在10GHz的频率测试条件下),Ds≤1000ppm,覆铜板100的CTE达到20-25ppm,形成一种具有高Dk值、低Df值、低胀缩的覆铜板100,有效提升覆铜板100的性能,并提高了覆铜板100的尺寸稳定性。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覆铜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覆铜板的制备方法,具体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提供基板。
S102:获得第一氟树脂乳液,将基板浸入第一氟树脂乳液中,以在基板相对的两面上形成第一氟树脂乳液膜。
其中,获得第一氟树脂乳液后,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在第一氟树脂乳液中加入添加剂、增强填料等,然后经过高速搅拌机搅拌,并经过匀质处理后备用。其中,添加剂可以是***、甲醛等有机溶剂。
基板浸入第一氟树脂乳液中,具体的,可以是将备用的第一氟树脂乳液加入上胶机的浸胶槽中,使基板经过浸胶槽,实现基板在第一氟树脂乳液中的浸渍。
其中,在基板的浸渍过程中,可以通过刮胶棍来控制第一氟树脂乳液在基板上浸渍的量,进而控制在基板表面形成的第一氟树脂乳液膜的厚度。
在浸渍完成后,可以将浸渍有第一氟树脂乳液的基板进行烘干,例如,将基板放入烘箱内烘干,以去除添加剂,从而在基板表面上形成第一氟树脂乳液膜。
S103:获得膨化氟树脂膜。
其中,膨化氟树脂膜上具有多个微孔结构,具体的,膨化氟树脂膜成膜方式可以为:将干粉氟树脂经过溶剂处理,然后通过压延机的单/双轴辊压拉伸成膜,可以通过调节其成膜工艺来控制膨化氟树脂膜的空隙率,也即调节膨化氟树脂膜的Dk值和Df值。
其中,该溶剂可以是石蜡,全氟辛酸铵等。
S104:将膨化氟树脂膜设置在第一氟树脂乳液膜背向基板的一面上。
也即,将膨化氟树脂膜叠加至第一氟树脂乳液膜上。其中,每一层第一氟树脂乳液膜背向基板的一面上均设置有膨化氟树脂膜。
S105:提供铜箔层,将铜箔层设置在膨化氟树脂膜背向基板的一面上。
也即在膨化氟树脂膜上叠加铜箔层。其中,在每一层膨化氟树脂膜背向基板的一面上均叠加设置铜箔层。
其中,在提供铜箔层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对铜箔层表面进行粗化处理;
对经粗化处理后的铜箔层的表面进行氟化处理。
首先对铜箔层进行粗化处理,然后进行氟化处理,可以提升铜箔层表面的含氟量,而使铜箔层表面具有一定的氟,能够提升铜箔层与膨化氟树脂膜之间的结合强度,有助于提升覆铜板整体的尺寸稳定性。
S106:压合,获得覆铜板。
其中,压合可以通过真空压机实现,也即将铜箔层、膨化氟树脂膜、第一氟树脂乳液膜和基板按照上述步骤叠加后,通过真空压机,在真空、高压、高温调节下自动压合,然后降温拆板就能够获得覆铜板。
通过上述步骤就能够得到具有Dk值、低Df值、低胀缩的覆铜板,在提升覆铜板性能的同时使其具有较高的尺寸稳定性,进而提升柔性电路板的电性能和稳定性。
实施例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覆铜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膨化氟树脂膜20包括膨化基膜21和填充膜22,也就是说,膨化氟树脂膜20为膨化基膜21与填充膜22的复合膜层。其中,膨化基膜21可以与实施例一中的膨化氟树脂膜20相同,为具有微孔结构的单一氟树脂膜层,具有预设的空隙率。膨化基膜21可以为通过干粉氟树脂加工成膜获得的,膨化氟树基膜具有相对较低的Dk值和Df值,且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
填充膜22可以为任意含氟的膜层,微孔结构位于膨化基膜21中,填充膜22分别位于膨化基膜21相对的两面上,且填充膜22填充微孔结构,这样填充膜22就能够有效的降低膨化基膜21的空隙率,从而降低覆铜板100整体的空隙率,从而提升覆铜板100的防溶剂性能,进一步提高覆铜板100的性能。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覆铜板100,其中间层仍为两面设置有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的基板10,具有较高的Dk值和Df值,在中间层上下两侧设置具有填充膜22的膨化基膜21,保持有较低的Dk值和Df值、以及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同时还具有较低的空隙率。使覆铜板整体具有高Dk值、低Df值、以及低胀缩性能,在提升覆铜板100性能的同时,减小了覆铜板100的尺寸变形,并提升了覆铜板100的防溶剂性能。
其中,填充膜22的成型材料可以为聚四氟乙烯,或者,在一些示例中,填充膜22的成型材料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含氟树脂,例如,填充膜22可以为可熔性聚四氟乙烯或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填充膜22的成型材料可以与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和膨化基膜21的成型材料相同,或者,三者的成型材料也可以不同。
其中,膨化氟树脂膜20与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的组合方式见实施例一的表1,本申请实施例中,所得到的覆铜板100的性能可以达到与实施例一中覆铜板100的性能相同,即覆铜板100的Df值为0.0005,覆铜板100的Dk值为3,覆铜板100的厚度为6mil,而覆铜板100的空隙率为0%。
也就是说,使膨化氟树脂膜20包括膨化基膜21和填充膜22,通过浸渍在基板10表面形成高Dk值和Df值的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作为覆铜板100的中间层,在中间层的上下两侧叠加设置有填充膜22的膨化基膜21,中间层上下两侧膜层仍具有低的Dk值和Df值,且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使覆铜板100可达到Dk≥2.8,Df≤0.0008,Ds≤1000ppm,覆铜板100的CTE达到20-25ppm,且覆铜板100的空隙率为0%。也即该覆铜板100具有高Dk 值、低Df值、低胀缩以及高防溶剂性能。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覆铜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覆铜板的制备方法,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103:获得膨化树脂膜,具体包括:
获得膨化基膜;
在膨化基膜相对的两面上设置填充膜。
这样在压合形成覆铜板时,填充膜会与膨化基膜压合,填充膜填充膨化基膜的微孔结构,从而形成膨化氟树脂膜。
参见图6所示,具体的,覆铜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S201:提供基板。
S202:获得第一氟树脂乳液,将基板浸入第一氟树脂乳液中,以在基板相对的两面上形成第一氟树脂乳液膜。
S203:获得膨化基膜。
其中,膨化基膜的成型方式可以与实施例一中膨化氟树脂膜的成型方式相同,具体参见实施例一,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S204:在膨化基膜相对的两面上设置填充膜。
其中,填充膜可以是先成膜后将膜设置于膨化基膜相对的两面上,或者,填充膜也可以是将膨化基膜浸入乳液中,通过浸渍的方式在填充膜表面上形成填充膜。
S205:将膨化氟树脂膜设置在第一氟树脂乳液膜背向基板的一面上。
也即将两面设置有填充膜的膨化基膜设置在第一氟树脂乳液膜上。
S206:提供铜箔层,将铜箔层设置在膨化氟树脂膜背向基板的一面上。
S207:压合,获得覆铜板。
通过上述步骤能够得到具有Dk值、低Df值、低胀缩的覆铜板,在提升其性能的同时,使其具有较好的防溶剂性能以及尺寸稳定性。
实施例三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覆铜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7所示,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填充膜22为第二氟树脂乳液膜22a,第二氟树脂乳液膜22a可以为膨化基膜21浸入第二氟树脂乳液中,从而在膨化基膜 21表面上形成的膜层。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浸渍的方式,使第二氟树脂乳液在膨化基膜21 的表面上成膜,从而在膨化基膜21上形成第二氟树脂乳液膜22a。
在浸渍、成膜、以及覆铜板100制备的压合过程中,第二氟树脂乳液膜22a会填充至膨化基膜21的微孔结构中,从而减小膨化基膜21的空隙率,也即降低覆铜板100整体的空隙率,提升覆铜板100的防溶剂性能。
其中,第二氟树脂乳液膜22a的成型材料以及成型方式可以与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相同,例如,可以在第二氟树脂乳液中添加增强件,以在第二氟树脂乳液成膜时,使增强件分布在第二氟树脂乳液膜22a中,进一步提升膨化氟树脂膜20的尺寸稳定性。相应的,第二氟树脂乳液中也可以加入添加剂。
当然,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氟树脂乳液中可以不加入增强件,第二氟树脂乳液中也可以减小加入的添加剂量。
其中,膨化氟树脂膜20与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的组合方式见实施例一表1。本申请实施例中,所得到的覆铜板100的性能也能够达到与实施例一中覆铜板100的性能相同,即覆铜板100的Df值为0.0005,覆铜板100的Dk值为3,覆铜板100的厚度为6mil,而覆铜板100的空隙率为0%。
也就是说,使填充膜22为第二氟树脂乳液膜22a,并通过浸渍方式在膨化基膜21表面形成第二氟树脂乳液膜22a以组成膨化氟树脂膜20,使其中间层为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中间层的上下两侧叠加上述的膨化氟树脂膜20,得到的覆铜板100可达到Dk≥2.8,Df≤0.0008, Ds≤1000ppm,覆铜板100的CTE达到20-25ppm,且覆铜板100的空隙率为0%。也即覆铜板100具有高Dk值、低Df值、低胀缩以及高防溶剂性能。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覆铜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覆铜板的制备方法,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204:在膨化基膜相对的两面上设置填充膜,具体包括:
获得第二氟树脂乳液,将膨化基膜浸入第二氟树脂乳液中,以在膨化基膜相对的两面上形成第二氟树脂乳液膜。
其中,在获得第二氟树脂乳液后,可在第一氟树脂乳液中加入添加剂、增强件等,具体的实施方式参见实施例一,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在浸渍时,可以将第二氟树脂乳液加入上胶机的浸胶槽中,使膨化基膜经过浸胶槽,并通过刮胶棍来控制第二氟树脂乳液在膨化基板上浸渍的量,进而控制在膨化基膜表面形成的第二氟树脂乳液膜的厚度。在浸渍完成后,可以将浸渍有第二氟树脂乳液的膨化进行烘干,从而在膨化基膜表面上形成第二氟树脂乳液膜。
参见图8所示,具体的,覆铜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S301:提供基板。
S302:获得第一氟树脂乳液,将基板浸入第一氟树脂乳液中,以在基板相对的两面上形成第一氟树脂乳液膜。
S303:获得膨化基膜。
S304:获得第二氟树脂乳液,将膨化基膜浸入第二氟树脂乳液中,以在膨化基膜相对的两面上形成第二氟树脂乳液膜。
这样膨化基膜和设置在膨化基膜相对两面上的第二氟树脂乳液膜就共同形成了膨化氟树脂膜。
S305:将膨化氟树脂膜设置在第一氟树脂乳液膜背向基板的一面上。
也即将两面形成有第二氟树脂乳液膜的膨化基膜设置在第一氟树脂乳液膜上。
S306:提供铜箔层,将铜箔层设置在膨化氟树脂膜背向基板的一面上。
S307:压合,获得覆铜板。
通过上述步骤能够得到具有Dk值、低Df值、低胀缩的覆铜板,在提升覆铜板性能的同时,使其具有较高的尺寸稳定性和防溶剂性能,进而提升柔性电路板的电性能和稳定性,且方法简单便于实现。
实施例四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覆铜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9所示,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填充膜22为氟树脂膜22b,填充膜22设置在膨化基膜21上,以形成膨化氟树脂膜20,氟树脂膜22b不具有微孔结构,其空隙率为0%。也就是说,填充膜22为单一氟树脂成型的膜层,将氟树脂膜22b叠加设置在膨化基膜21上,覆铜板100成型时压合的过程中,使氟树脂膜22b与膨化基膜21压合后形成膨化氟树脂膜20。
氟树脂膜22b与膨化基膜21压合设置的过程中,氟树脂膜22b填充至膨化基膜21的微孔结构内,从而减小膨化基膜21的空隙率,也即降低覆铜板100整体的空隙率,提升覆铜板 100的防溶剂性能。
而且,填充膜22为氟树脂膜22b,在覆铜板100成型时压合的过程中,使氟树脂膜22b 压合设置在膨化基膜21上,能够有效的提升对膨化基膜21的填充作用,进一步保证覆铜板 100的防溶剂性能。同时在铜箔层40和膨化基膜21之间设置氟树脂膜22b,有助于提升铜箔层40与膨化基膜21之间的结合牢度,降低覆铜板100的表面变形,也即进一步减小覆铜板100的尺寸变形,提升覆铜板100的尺寸稳定性。
应当理解的是,氟树脂膜22b的成膜方式可以是多种,在氟树脂成膜形成氟树脂膜22b 后,将其设置在膨化基膜21上,例如,可以是通过氟树脂乳液成膜形成的氟树脂膜22b,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干粉氟树脂成膜后形成的氟树脂膜22b,或者也可以是氟树脂经其他成膜方式形成的膜层。
其中,膨化氟树脂膜20与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的组合方式见实施例一表1,其中,氟树脂膜22b的厚度可以为2-3μm。本申请实施例中,所得到的覆铜板100的性能也能够与实施例一中覆铜板100的性能相同,即覆铜板100的Df值为0.0005,覆铜板100的Dk值为 3,覆铜板100的厚度为6mil,而覆铜板100的空隙率为0%。
也就是说,使填充膜22为氟树脂膜22b,将氟树脂膜22b直接压设在膨化基膜21上形成膨化氟树脂膜20,使其中间层为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中间层的上下两侧叠加上述的膨化氟树脂膜20,得到的覆铜板100可达到Dk≥2.8,Df≤0.0008,Ds≤1000ppm,覆铜板100的CTE达到20-25ppm,且覆铜板100的空隙率为0%。也即覆铜板100具有高Dk值、低 Df值、低胀缩以及高防溶剂性能。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覆铜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覆铜板的制备方法,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204:在膨化基膜相对的两面上设置填充膜,具体包括:
提供氟树脂膜,将氟树脂膜设置在膨化基膜相对的两面上。
参见图10所示,具体的,覆铜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S401:提供基板。
S402:获得第一氟树脂乳液,将基板浸入第一氟树脂乳液中,以在基板相对的两面上形成第一氟树脂乳液膜。
S403:获得膨化基膜。
S404:提供氟树脂膜,将氟树脂膜设置在膨化基膜相对的两面上。
S405:将膨化氟树脂膜设置在第一氟树脂乳液膜背向基板的一面上。
也即将两面上分别设置有氟树脂膜的膨化基膜设置在第一氟树脂乳液膜上。
S406:提供铜箔层,将铜箔层设置在膨化氟树脂膜背向基板的一面上。
S407:压合,获得覆铜板。
通过上述步骤能够得到具有Dk值、低Df值、低胀缩的覆铜板,在提升其性能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且进一步降低覆铜板的空隙率,可以进一步保证覆铜板的防溶剂性能。其该方法操作简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实施例五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覆铜板的剖面示意图。
参见图11所示,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覆铜板100还包括氟树脂膜 22b,氟树脂膜22b设置在第二氟树脂乳液膜22a背向膨化基膜21的一面上,也就是说,在铜箔层40与第二氟树脂乳液膜22a之间,以及第二氟树脂乳液膜22a与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 之间设置有氟树脂膜22b。氟树脂膜22b的设置有助于提升铜箔层40和膨化氟树脂膜20之间、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和第二氟树脂乳液膜22a之间的结合力,进而提升覆铜板100中各膜层间的结合牢度,进一步降低覆铜板100的尺寸变形,尤其有助于减小覆铜板100表面变形,提升覆铜板100的尺寸稳定性。
其中,可以首先通过浸渍的方式,在膨化基膜21相对的两面上形成第二氟树脂乳液膜 22a,然后在第二氟树脂乳液膜22a背向膨化基膜21的一面上设置氟树脂膜22b。
同样的,在浸渍、成膜、以及覆铜板100制备的压合过程中,第二氟树脂乳液膜22a会填充至膨化基膜21的微孔结构中,减小膨化基膜21的空隙率,降低覆铜板100整体的空隙率,从而提升覆铜板100的防溶剂性能。
其中,氟树脂膜22b的成型方式可以与实施例四中的成型方式相同,相应的,第二氟树脂乳液膜22a的成型方式可以与实施例三中的成型方式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氟树脂膜22b与第二氟树脂乳液膜22a、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和膨化氟树脂膜20的成型材质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相同,或者也可以是其中任几个相同。
膨化氟树脂膜20与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的组合方式见实施例一表1。氟树脂膜22b的厚度可以为2-3μm,本申请实施例中,所得到的覆铜板100的性能可以与实施例一中覆铜板100的性能相同,即覆铜板100的Df值为0.0005,覆铜板100的Dk值为3,覆铜板100 的厚度为6mil,而覆铜板100的空隙率为0%。
也就是说,使填充膜22为第二氟树脂乳液膜22a,第二氟树脂乳液膜22a和膨化基膜21 组成膨化氟树脂膜20,在第二氟树脂乳液膜22a与铜箔层40之间设置氟树脂膜22b,覆铜板 100的中间层为设置有第一氟树脂乳液膜30的基板10,中间层的上下两侧分别叠加氟树脂膜 22b和膨化氟树脂膜20,得到的覆铜板100可达到Dk≥2.8,Df≤0.0008,Ds≤1000ppm,覆铜板100的CTE达到20-25ppm,且覆铜板100的空隙率为0%。也即覆铜板100具有高 Dk值、低Df值、低胀缩以及高防溶剂性能。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覆铜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覆铜板的制备方法,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完成步骤 S305:将膨化氟树脂膜设置在第一氟树脂乳液膜背向基板的一面上后,该方法还包括:
提供氟树脂膜,将氟树脂膜设置在第二氟树脂乳液膜背向膨化基膜的一面上。
也就是说,分别通过浸渍的方式,在基板相对两面形成第一氟树脂乳液膜,在膨化基膜相对两面形成第二氟树脂乳液膜,第二氟树脂乳液膜和膨化基膜共同形成膨化氟树脂膜,将膨化氟树脂膜设置在第一氟树脂乳液膜上,再将氟树脂膜叠设在膨化氟树脂膜的第二氟树脂乳液膜上。
参见图12所示,具体的,覆铜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S501:提供基板。
S502:获得第一氟树脂乳液,将基板浸入第一氟树脂乳液中,以在基板相对的两面上形成第一氟树脂乳液膜。
S503:获得膨化基膜。
S504:获得第二氟树脂乳液,将膨化基膜浸入第二氟树脂乳液中,以在膨化基膜相对的两面上形成第二氟树脂乳液膜。
其中,第二氟树脂乳液膜和膨化基膜共同形成膨化氟树脂膜。
S505:将膨化氟树脂膜设置在第一氟树脂乳液膜背向基板的一面上。
也即将两面形成有第二氟树脂乳液膜的膨化基膜设置在第一氟树脂乳液膜上。
S506:提供氟树脂膜,将氟树脂膜设置在第二氟树脂乳液膜背向膨化基膜的一面上。
S507:提供铜箔层,将铜箔层设置在膨化氟树脂膜背向基板的一面上。
S508:压合,获得覆铜板。
通过上述步骤能够得到具有Dk值、低Df值、低胀缩的覆铜板,在提升其性能的同时,使其具有较好的防溶剂性能,且进一步降低了覆铜板的尺寸变形,可以进一步提升覆铜板的尺寸稳定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覆铜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膨化氟树脂膜、第一氟树脂乳液膜和铜箔层;
所述基板相对的两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氟树脂乳液膜;
所述第一氟树脂乳液膜背向所述基板的一面上设置有所述膨化氟树脂膜,所述膨化氟树脂膜具有多个微孔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氟树脂乳液膜的Dk值和Df值分别高于所述膨化氟树脂膜的Dk值和Df值;
所述膨化氟树脂膜背向所述基板的一面上设置有所述铜箔层;
所述膨化氟树脂膜包括膨化基膜和填充膜,所述微孔结构位于所述膨化基膜中;
所述填充膜分别位于所述膨化基膜相对的两面上,且所述填充膜填充所述微孔结构;
所述填充膜为第二氟树脂乳液膜;
还包括增强件,所述增强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氟树脂乳液膜与所述第二氟树脂乳液膜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铜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氟树脂膜,所述氟树脂膜设置在所述第二氟树脂乳液膜背向所述膨化基膜的一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覆铜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膨化基膜、所述填充膜、所述第一氟树脂乳液膜的成型材料至少包括:聚四氟乙烯、可熔性聚四氟乙烯或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覆铜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至少包括玻璃纤维布。
5.一种覆铜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基板;
获得第一氟树脂乳液,将所述基板浸入所述第一氟树脂乳液中,以在所述基板相对的两面上形成第一氟树脂乳液膜;
获得膨化氟树脂膜,所述膨化氟树脂膜具有多个微孔结构;
将所述膨化氟树脂膜设置在所述第一氟树脂乳液膜背向所述基板的一面上;
其中,所述第一氟树脂乳液膜的Dk值和Df值分别高于所述膨化氟树脂膜的Dk值和Df值;
提供铜箔层,将所述铜箔层设置在所述膨化氟树脂膜背向所述基板的一面上;
压合,获得所述覆铜板;
其中,所述膨化氟树脂膜包括膨化基膜和填充膜,所述微孔结构位于所述膨化基膜中,所述填充膜用于填充所述微孔结构;
所述获得所述膨化树脂膜包括:获得膨化基膜;在所述膨化基膜相对的两面上设置填充膜;
所述填充膜为第二氟树脂乳液膜;
所述在所述膨化基膜相对的两面上设置填充膜包括:获得第二氟树脂乳液,将所述膨化基膜浸入所述第二氟树脂乳液中,以在所述膨化基膜相对的两面上形成第二氟树脂乳液膜;
所述获得第一氟树脂乳液之后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氟树脂乳液中添加增强件;
所述获得第二氟树脂乳液之后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氟树脂乳液中添加增强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铜板还包括氟树脂膜,所述将所述膨化氟树脂膜设置在所述第一氟树脂乳液膜背向所述基板的一面上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供氟树脂膜,将所述氟树脂膜设置在所述第二氟树脂乳液膜背向所述膨化基膜的一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5-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铜箔层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铜箔层表面进行粗化处理;
对经粗化处理后的所述铜箔层的表面进行氟化处理。
8.一种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线路结构和上述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覆铜板,所述线路结构设置在所述覆铜板上。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壳体和上述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CN202111516805.8A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4349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6805.8A CN114434901B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PCT/CN2022/133330 WO2023109440A1 (zh) 2021-12-13 2022-11-21 一种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TW111147437A TWI828470B (zh) 2021-12-13 2022-12-09 覆銅板及其製備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6805.8A CN114434901B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4901A CN114434901A (zh) 2022-05-06
CN114434901B true CN114434901B (zh) 2023-04-04

Family

ID=81362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16805.8A Active CN114434901B (zh) 2021-12-13 2021-12-13 一种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34901B (zh)
TW (1) TWI828470B (zh)
WO (1) WO20231094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4901B (zh) * 2021-12-13 2023-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14941A (ja) * 1984-04-10 1985-10-28 株式会社 潤工社 プリント基板
JPH01225539A (ja) * 1988-03-04 1989-09-08 Junkosha Co Ltd 積層板
CN102260378B (zh) * 2011-05-06 2013-03-20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材料、用其制作的高频电路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JP2016046433A (ja) * 2014-08-25 2016-04-04 住友電工ファイン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プリント配線板用基板
CN108358505B (zh) * 2017-01-26 2021-03-26 上海安缔诺科技有限公司 微波介质陶瓷粉填充氟树脂中间介质层及其制备方法
US10889741B2 (en) * 2018-11-28 2021-01-12 Nan Ya Plastics Corporation Fluorocarbon resin composition and prepreg and copper foil substrate using the same
CN114434901B (zh) * 2021-12-13 2023-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0259A (zh) 2023-08-01
WO2023109440A1 (zh) 2023-06-22
CN114434901A (zh) 2022-05-06
TWI828470B (zh) 2024-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81795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substrate used for printed circuits
CN114434901B (zh) 一种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JPH0722741A (ja) カバーレイフィルム及びカバーレイフィルム被覆回路基板
CN111844976B (zh) 一种聚酰亚胺-氟聚合物绝缘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0558222C (zh) 多层布线板及其制造方法
KR20190058695A (ko) 내장 캐패시터층 형성용 동장 적층판, 다층 프린트 배선판 및 다층 프린트 배선판의 제조 방법
JPH06344503A (ja) 積層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積層板用複合フィルム
JP2016046433A (ja) 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プリント配線板用基板
JP2614190B2 (ja) 多層板用プリプレグ、積層板、多層プリント回路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216841A (ja)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多層金属張積層板
KR100823998B1 (ko) 동박적층판, 인쇄회로기판 및 동박적층판의 제조방법
CN114474878A (zh) 覆铜板及其制造方法
JP4126115B2 (ja) 弗素樹脂積層基板
JP2004214633A (ja) 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818402B2 (ja) 積層板および積層板用混合フィルム
JPH0354875B2 (zh)
JPH02261830A (ja) プリプレグ及び低誘電特性積層板
JP2000022291A (ja) プリント配線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84195B2 (ja) 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
CN218804473U (zh) 一种覆铜板
JPS62176842A (ja) 積層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6344502A (ja) 積層板の製造方法
JPH05102628A (ja) プリント回路用基板
JPH03239389A (ja) プリント回路基板
JP2007165436A (ja) 回路基板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