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02410A - 继电器、包括继电器的装置、包括继电器的负载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包括继电器的装置、包括继电器的负载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02410A
CN114402410A CN202080064742.4A CN202080064742A CN114402410A CN 114402410 A CN114402410 A CN 114402410A CN 202080064742 A CN202080064742 A CN 202080064742A CN 114402410 A CN114402410 A CN 1144024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movable contact
housing
phase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47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近藤丰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tsumi Ryo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tsumi Ry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tsumi Ry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tsumi Ry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402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24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46Contact arrangements for contactors having bridging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6Bases; Casings; Covers having windows; Transparent case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27Testing of circuit interrupters, switches or circuit-breakers
    • G01R31/333Testing of the switching capacity of high-voltage circuit-breakers ; Testing of breaking capacity or related variables, e.g. post arc current or transient recovery voltag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40Testing power suppl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01H50/047Details concerning mounting a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44Magnetic coils or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6Contact spring se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40Testing power supplies
    • G01R31/42AC power suppl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01H2050/049Assembling or mounting multiple relays in one common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01H50/24Parts rotatable or rockable outside coil
    • H01H50/28Parts movable due to bending of a blade spring or re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nd Detecting Electric Faults (AREA)
  • Relay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容易防止不良情况的产生的继电器等。继电器RS具备:固定触点41;可动触点42;可动触点42的复位部件42b;以及外壳46,其将固定触点41、可动触点42及复位部件42b覆盖。外壳46由透明或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继电器RS还具备接盘部42d,该接盘部42d在比复位部件42b更靠上方且比固定触点41更靠下方的位置处对因固定触点41与可动触点42的分离接合而产生的熔渣进行保持。继电器RS还具备:将与固定触点41连接的端子的从外壳46露出的部分覆盖的盖49。当将盖49安装于外壳46时,外壳46的至少一部分未被盖49覆盖而露出。

Description

继电器、包括继电器的装置、包括继电器的负载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等。
背景技术
以往,如专利文献1那样提出了用于向电气部件供电的接通断开控制的继电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257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频繁地进行接通断开控制的继电器容易产生不良情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容易防止不良情况的产生的继电器等。
本发明所涉及的继电器具备:固定触点;可动触点;可动触点的复位部件;以及外壳,其将固定触点、可动触点及复位部件覆盖。外壳由透明或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
在外壳由透明材料或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能够从外壳的外部目视确认可动触点的动作状态等。
通过目视确认外壳的内部的状态,容易判断是否更换为新的继电器等、容易防止继电器的不良情况。
优选地,继电器还具备接盘部,该接盘部在比复位部件更靠上方且比固定触点更靠下方的位置处对因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的分离接合而产生的熔渣进行保持。
因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接触或分离时的电弧产生的熔渣等有可能向下方掉落。
熔渣会妨碍下方的部件的动作,有可能使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的分离接合动作无法正常进行。
由接盘部接受熔渣等而防止其向下方掉落。因而,能够容易维持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的正常的分离接合动作。
进一步优选地,继电器还具备:将与固定触点连接的端子的从外壳露出的部分覆盖的盖。当将盖安装于外壳时,外壳的至少一部分未被盖覆盖而是露出。
由盖将端子覆盖而能够消除端子的金属露出部分,从而能够降低端子之间发生短路的可能性。
另外,优选地,以使得固定触点位于比复位部件更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将外壳的下部安装于水平面上。
在固定部的水平面上且以使得固定触点以及可动触点位于上方的方式安装继电器。
由此,能够使可动触点在难以受到重力的影响的状态下执行规定的动作或者在规定的位置停止。
另外,优选地,在包括继电器的装置中,在包括水平面在内的固定部设置:包括对外壳的内部的振动进行监测的振动传感器的传感器部。
另外,优选地,在外壳设置:包括对外壳的温度进行监测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对外壳的内部的振动进行监测的振动传感器的至少一方的传感器部。
进一步优选地,继电器在断开时处于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不接触的断开状态,在接通时处于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接触的闭合状态。二极管与使得可动触点移动的驱动部件的线圈的端部电连接。
由此,能够使驱动部件的线圈中流通的电流的流向恒定,使得电磁铁的磁极恒定,并使得基于电磁铁的使复位部件靠近的力不发生变化。
另外,在因配线的错误而导致驱动部件的线圈中流通的电流的流向错误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可动触点以与固定触点接触的方式而执行动作。
进一步优选地,在固定触点以及可动触点的一方设置有具有导电性且包括弹性部件的冲击吸收部。借助冲击吸收部而使得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电连接。
通过冲击吸收部的弹性部件的伸缩而能够吸收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接触时的冲击。
另外,能够使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更牢固地维持接触状态(维持闭合状态)。
另外,优选地,在使可动触点移动的驱动部件的线圈的内侧与外侧的至少一方设置有磁轭。
由此,能够提高驱动部件的吸附力。
进一步优选地,负载试验装置具备:电阻器;以及本发明所涉及的继电器,其用于针对电阻器的供电的接通断开控制。
如上,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容易防止不良情况的产生的继电器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负载试验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负载试验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电阻部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从下方观察继电器的立体图。
图5是从侧方观察继电器的立体图。
图6是继电器的主视图。
图7是从前方观察断开状态下的继电器的剖视图。
图8是从前方观察接通状态下的继电器的剖视图。
图9是从侧方观察断开状态下的继电器的剖视图。
图10是从前方观察断开状态下的继电器的剖视图。
图11是从上方观察断开状态下的继电器的剖视图。
图12是从上方观察接通状态下的继电器的剖视图。
图13是使用了透明外壳的断开状态下的继电器的主视图。
图14是使用了透明外壳的断开状态下的继电器的侧视图。
图15是安装有盖的继电器的立体图。
图16是从前方观察安装有盖的继电器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安装有盖的4个U相用继电器和传感器部安装于固定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操作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显示装置设置于操作部的方式的操作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施方式的使用了继电器异常监测的低压的负载试验装置的侧视图。
图21是本实施方式的使用了继电器异常监测的高压的负载试验装置的侧视图。
图22是表示包括紧急停止开关的操作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3是从前方观察断开状态下的带冲击部件的继电器的剖视图。
图24是从前方观察接通状态下的带冲击部件的继电器的剖视图。
图25是使用第1区域由透明的材料构成的外壳的断开状态下的继电器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另外,一个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原则上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实施方式。另外,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可以适当地组合。
负载试验装置1具备冷却风扇10、电阻部20、壳体30、主开关50、操作部60、控制部80,用于进行发电机等电源装置(试验对象电源)的负载试验(参照图1~图22)。
(冷却风扇10)
冷却风扇10为向电阻部20输送冷却风的装置,电阻部20配置于冷却风扇10的上部。
(电阻部20)
在电阻部20设置有1个以上的电阻器组。构成电阻器组的电阻器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棒状,隔开规定的间隔而设置有多个,并与其他电阻器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在负载试验时,向该电阻器组的一部分电阻器或全部电阻器供给来自试验对象电源的电力。
电阻器并不局限于由电热线构成,也可以是蓄电池等能够在内部蓄积电力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如下例子:作为三相交流电源的负载试验用的结构,设置有2个额定容量为5kW的电阻器组(第1电阻器组G1、第2电阻器组G2)以及2个额定容量为10kW的电阻器组(第3电阻器组G3、第4电阻器组G4)的共计4个电阻器组。
各电阻器组设置有:相对于与试验对象电源的R相端子连接的U相用电阻器串联连接的2个电阻器(第1电阻器R1、第2电阻器R2);相对于与试验对象电源的S相端子连接的V相用电阻器串联连接的2个电阻器(第3电阻器R3、第4电阻器R4);相对于与试验对象电源的T相端子连接的W相用电阻器串联连接的2个电阻器(第5电阻器R5、第6电阻器R6)。另外,在第1电阻器R1与第2电阻器R2之间、第3电阻器R3与第4电阻器R4之间、以及第5电阻器R5与第6电阻器R6之间设置有继电器RS。
与后面叙述的第1开关S1~第4开关S4的接通断开操作对应地对继电器RS进行接通断开控制。继电器RS在接通状态时形成为使得电流在对应的电阻器中流通的状态。
继电器RS可以是U相用继电器、V相用继电器以及W相用继电器联动地执行接通断开动作的三联开关,也可以是U相用继电器、V相用继电器以及W相用继电器分别单独地执行接通断开动作的单联开关。
继电器RS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各电阻器组中的第2电阻器R2的一个端子、与将试验对象电源和电阻部20电连接的电缆(试验对象电源电缆)c1中的U相用线UB连接,U相用线UB从与试验对象电源的R相端子连接的U相端子U1延伸。
各电阻器组中的第4电阻器R4的一个端子、与试验对象电源电缆c1中的V相用线VB连接。V相用线VB从与试验对象电源的S相端子连接的V相端子V1延伸。
各电阻器组中的第6电阻器R6的一个端子、与试验对象电源电缆c1中的W相用线WB连接。W相用线WB从与试验对象电源的T相端子连接的W相端子W1延伸。
各电阻器组中的第1电阻器R1的一个端子、第3电阻器R3的一个端子以及第5电阻器R5的一个端子短路。
不过,电阻器组的数量、电阻器组各自的额定电压、电阻器组各自的额定容量、电阻器、继电器的配线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
(壳体30)
壳体30对冷却风扇10、电阻部20、主开关50、操作部60、控制部80的固定控制装置81等构成负载试验装置1的部件且是除了包括移动控制装置82的便携式终端以外的部件进行保持。在壳体30的冷却风扇10的下方的侧面(上游)设置有进气口31,在电阻部20的上方(下游)设置有排气口33。
在进气口31设置有使用时打开且不使用时关闭的进气盖32。在排气口33设置有使用时打开且不使用时关闭的排气盖34。
进气盖32借助与操作部60的接通断开动作联动地执行动作的第1致动器32a而开闭。此外,并不限定于使用第1致动器32a而自动地开闭,也可以是通过手动方式而使进气盖32开闭的方式。
排气盖34借助与操作部60的接通断开动作联动地执行动作的第2致动器34a而开闭。此外,并不限定于使用第2致动器34a而自动地开闭,也可以是通过手动方式而使排气盖34开闭的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进气盖32及排气盖34均由借助铰链的平开门构成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由滑动门等其他门构造构成的方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方式进行了说明:冷却风扇10配置于下方,电阻部20配置于上方,冷却风从下方朝上方流动。
然而,也可以是如下方式:冷却风扇10与电阻部20在水平方向上配置,冷却风在水平方向上流动。
在该情况下,可以将电阻部20的上表面用作后面叙述的固定部48,并在电阻部20的上表面配置继电器RS。
(继电器RS)
继电器RS具有固定触点41、可动触点42、复位部件42b、接盘部42d、分隔壁43、驱动部件45、二极管45c、磁轭45d、外壳46、安装部47、盖49等(参照图4~图17)。
继电器RS优选为如下接通触点类型:在断开时形成为固定触点41与可动触点42不接触的断开状态,在接通时形成为固定触点41与可动触点42接触的闭合状态。
固定触点41由导电性部件构成。
从U相用继电器RS的固定触点41的一方朝外壳46的外部突出的端子(第1端子41a)与第1电阻器R1的另一个端子连接。从U相用继电器RS的固定触点41的另一方朝外壳46的外部突出的端子(第2端子41b)与第2电阻器R2的另一个端子连接。
从V相用继电器RS的固定触点41的一方朝外壳46的外部突出的端子(第1端子41a)与第3电阻器R3的另一个端子连接。从V相用继电器RS的固定触点41的另一方朝外壳46的外部突出的端子(第2端子41b)与第4电阻器R4的另一个端子连接。
从W相用继电器RS的固定触点41的一方朝外壳46的外部突出的端子(第1端子41a)与第5电阻器R5的另一个端子连接。从W相用继电器RS的固定触点41的另一方朝外壳46的外部突出的端子(第2端子41b)与第6电阻器R6的另一个端子连接。
将在第1电阻器R1的另一个端子与继电器RS的第1端子41a之间、第3电阻器R3的另一个端子与继电器RS的第1端子41a之间、以及第5电阻器R5的另一个端子与继电器RS的第1端子41a之间设置的电源电缆定义为第1电源电缆C1a。
将在第2电阻器R2的另一个端子与继电器RS的第2端子41b之间、第4电阻器R4的另一个端子与继电器RS的第2端子41b之间、以及第6电阻器R6的另一个端子与继电器RS的第2端子41b之间设置的电源电缆定义为第2电源电缆C1b。
将固定触点41的一方定义为第1端子41a侧的固定触点41c。
将固定触点41的另一方定义为第2端子41b侧的固定触点41d。
关于继电器RS,为了对方向进行说明,将水平方向(左右方向)设为x方向、将与x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前后方向)设为y方向、且将与x方向及y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下方向)设为z方向而进行说明。
在图4中,将xyz轴各自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分别定义为左侧、前方、上方。
第1端子41a配置于外壳46的x方向左侧。第2端子41b配置于外壳46的x方向右侧。
(可动触点42)
可动触点42由包括线圈的驱动部件45驱动。通过该驱动而进行:使得可动触点42与固定触点41接触的接通状态、和使得可动触点42与固定触点41不接触的断开状态的切换。
可动触点42由导电性部件构成,并保持于可动触点保持部42a。
可动触点保持部42a由非导电性部件(绝缘性部件)构成,并由复位部件42b保持。
复位部件42b由基底部42c保持。
(复位部件42b)
复位部件42b由板簧、螺旋弹簧等复位弹簧构成,并向打开方向施力。
利用复位部件42b的作用力而使得可动触点保持部42a与可动触点42以倾斜的状态位于与固定触点41分离的方向。
可动触点保持部42a的至少与复位部件42b接触的部分、以及复位部件42b的至少与可动触点保持部42a接触的部分的至少一方由附接于磁铁的磁性体构成。
如果电流在驱动部件45的线圈中流通,则复位部件42b因磁力而闭合,可动触点保持部42a与可动触点42以直立状态而与固定触点41接触。
可动触点保持部42a以使得可动触点保持部42a的棒状部分在不与z方向平行而是斜着倾倒的状态(参照图7)以及大体平行于z方向的状态(参照图8)之间变化的方式而移动。
即,可动触点42以及可动触点保持部42a以使得可动触点保持部42a的棒状部分与xz平面所成的角度变化的方式而移动。
(接盘部42d)
可动触点42配置成比复位部件42b更靠z方向上方。
在外壳46的内侧、且是比可动触点42更靠z方向下方并比复位部件42b更靠z方向上方的位置处设置有接盘部42d。
接盘部42d接受由固定触点41与可动触点42分离接合时的电弧产生的熔渣,以使其不会向z方向下方掉落。
接盘部42d安装于外壳46的内壁等。
接盘部42d遮挡:除了在与可动触点保持部42a的移动区域物理性地干涉的区域中设置的孔A1以外的z方向上方的空间与z方向下方的空间。
(设置接盘部42d的效果)
由固定触点41与可动触点42接触或分离时的电弧产生的熔渣等有可能向z方向下方掉落。
如果熔渣到达复位部件42b或驱动部件45,则会妨碍这些部件的动作,有可能导致固定触点41与可动触点42的分离接合动作无法正常进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接盘部42d接受熔渣等,由此防止其向z方向下方掉落。因而,能够容易地维持固定触点41与可动触点42的正常的分离接合动作。
(分隔壁43)
分隔壁43由树脂等非磁性体构成,并设置于可动触点42的z方向下端部的部件(基底部42c)与驱动部件45的z方向上端部之间。
可以省略基底部42c并将复位部件42b直接安装于分隔壁43。
另外,可以省略分隔壁43。
(驱动部件45)
驱动部件45由包括线圈的电磁铁构成,利用磁力使得可动触点42移动。
驱动部件45借助导线(第1控制电缆C2a、第2控制电缆C2b)而与控制部80的固定控制装置81连接。
驱动部件45经由导线(第1控制电缆C2a、第2控制电缆C2b)而接受电力的供给。
驱动部件45利用固定控制装置81执行动作控制(接通状态与断开状态的切换控制)。不过,驱动部件45也可以形成为如下方式:经由导线(第1控制电缆C2a、第2控制电缆C2b)而与操作部60连接。
第1控制电缆C2a与从驱动部件45的线圈的一个端部延伸的第3端子45a连接。
第2控制电缆C2b与从驱动部件45的线圈的另一个端部延伸的第4端子45b连接。
在驱动部件45的线圈的一个端部与第3端子45a之间、以及该线圈的另一个端部与第4端子45b之间的至少一方设置有二极管45c,即,优选地,二极管45c与线圈的端部电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如下例子:在驱动部件45的线圈的一个端部与第3端子45a之间设置有二极管45c(参照图7等)。
(设置二极管45c的效果)
由此,能够使得在驱动部件45的线圈中流通的电流的朝向恒定,使得电磁铁的磁极恒定,并使得基于电磁铁使复位部件42b靠近的力不发生变化。
另外,在由于配线的错误而导致驱动部件45的线圈中流通的电流的朝向错误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可动触点42与固定触点41执行动作而接触。
优选地,在驱动部件45的线圈的内侧与外侧的至少一方设置有由磁性体构成的磁轭(轭铁)45d,以使得磁力得以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如下例子:在驱动部件45的线圈的内侧设置有磁轭45d。
(设置磁轭45d的效果)
由此,能够提高:基于驱动部件45的、可动触点保持部42a的至少与复位部件42b接触的部分、以及复位部件42b的至少与可动触点保持部42a接触的部分中的至少一方的由磁性体构成的部分的吸附力。
(外壳46、安装部47)
外壳46由陶瓷等绝缘性部件构成,具有z方向下端敞开且z方向上端封闭的近似中空筒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近似中空筒形状的具体例,外壳46具有近似中空四棱柱形状。
在外壳46的内侧配置有固定触点41、可动触点42、复位部件42b、接盘部42d、分隔壁43、驱动部件45。
在外壳46的z方向下方设置有边缘部呈凸缘形状的底座46a,在底座46a的z方向下方设置有安装部47。
底座46a和安装部47由金属等一体地构成,将外壳46的z方向下端封闭。
底座46a和外壳46通过粘接或焊接而固定。
在安装部47的侧面切割出螺纹。
在安装部47的下表面设置有第3端子45a和第4端子45b。
在固定触点41与可动触点42接触的区域的周围、即由外壳46与分隔壁43包围的空间、或者由外壳46与底座46a或安装部47包围的空间中,优选填充惰性气体。
惰性气体的填充从在安装部47的z方向下端部设置的孔(未图示)等进行,在填充后将该孔封堵。
外壳46优选由透明材料或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
在此,“透明”是指如下状态的性质:在使光通过的物质的性质中,透射率极高、且能够透过物质而透视看到其对置侧。
因而,在外壳46由透明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如图13和图14所示,可以从外壳46的外部透过外壳46而清楚地透视看到可动触点42等设置于外壳46内部的部件。
此外,图13省略了前表面的端子部分(第1端子41a)。
另外,“具有透光性”是指如下状态的性质:虽然与“透明”同样地具有使光透过的性质,但是,由于透过的光扩散或透过率较低,所以,与“透明”不同,无法透过其材质而清楚地识别对置侧的形状等。
因而,在外壳46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虽然未达到图13和图14所示的程度,但是,可以从外壳46的外部透过外壳46而透视看到可动触点42等设置于外壳46内部的部件。
(将外壳46设为透明等的效果)
在外壳46由透明材料或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可以从外壳46的外部目视确认可动触点42的动作状态以及在接盘部42d的z方向上方存积的熔渣等的量。
通过目视确认外壳46的内部状态,容易判断是否更换为新的继电器RS等、容易防止继电器RS的不良情况。
图13和图14示出了外壳46整体由透明材料或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外壳46的一部分、且是可以看到z方向上方的固定触点41、可动触点42以及接盘部42d的区域(第1区域461)由透明材料或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外壳46的剩余区域(第2区域462)由非透明材料构成(参照图25)。
此外,图25省略了前表面的端子部分(第1端子41a)。
即便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从外壳46的第1区域461的外侧目视确认可动触点42的动作状态、以及在接盘部42d的z方向上方存积的熔渣等的量。
另外,在第1区域461的z方向下端附近安装接盘部42d之后,如果将第2区域462安装于第1区域461,则能够简单地将接盘部42d安装于外壳46的内部。
第1区域461和第2区域462可以通过粘接或焊接而固定,也可以通过螺合而固定。
(盖49)
优选地,在与固定触点41的一方连接的第1端子41a、以及与固定触点41的另一方连接的第2端子41b,设置有将金属部分且是从外壳46露出的部分覆盖的盖49(参照图15~图17)。
盖49由橡胶、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构成。
(设置盖49的效果)
利用盖49将第1端子41a以及第2端子41b覆盖,由此能够消除第1端子41a与第2端子41b的金属露出部分,从而能够降低第1端子41a与第2端子41b发生短路的可能性。
关于盖49,安装于第1端子41a的部分与安装于第2端子41b的部分可以分体构成,也可以一体构成。
不过,为了增加外壳46与外部空气接触的部分、并且能够目视确认外壳46的内部状况(温度变化、内部部件的变化等),优选使盖49不覆盖外壳46的整体而覆盖外壳46的一部分。
在该情况下,当盖49安装于外壳46时,外壳46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外壳46的下半部分等)未被盖49覆盖而露出。
(固定部48)
继电器RS安装于固定部48。
固定部48具有与z方向垂直的水平面,以使得外壳46位于该水平面的z方向上表面的方式安装继电器RS。
当继电器RS向固定部48安装时,底座46a的凸缘形状部分与固定部48的z方向上表面接触,安装部47***于固定部48的孔。
从z方向下方使得螺母(未图示)与安装部47螺合,由此,以底座46a和该螺母在z方向上夹持固定部48的状态将继电器RS安装于固定部48。
固定部48以安装继电器RS的面朝上的状态安装于负载试验装置1。
(继电器RS安装于固定部48的效果)
在固定部48的水平面上、且以使得固定触点41以及可动触点42位于比接盘部42d以及驱动部件45更靠z方向上方的位置的方式安装继电器RS。
由此,能够使可动触点42在难以受到重力的影响的状态下执行规定的动作或者在规定的位置停止。
此外,可以形成为所有继电器RS都安装于1个固定部48的方式。
另外,可以形成为继电器RS分开安装于多个固定部48的方式。
例如,可以考虑如下方式:固定部48由3个固定板构成,U相用的4个继电器RS(第1电阻器组G1用继电器RS、第2电阻器组G2用继电器RS、第3电阻器组G3用继电器RS以及第4电阻器组G4用继电器RS)安装于第1固定板(U相用固定部)(参照图17),V相用的4个继电器RS安装于第2固定板(V相用固定部),W相用的4个继电器RS安装于第3固定板(W相用固定部)。
(固定部48的传感器部48a)
优选传感器部48a设置于固定部48(参照图17)。
传感器部48a对固定部48的振动、即外壳46的内部的振动(基于固定触点41与可动触点42的分离接合的振动)进行监测,并将监测到的与振动相关的信息发送至固定控制装置81等。
传感器部48a具有对固定部48的振动进行检测的振动传感器。
具体而言,传感器部48a检测:在固定触点41和可动触点42的至少一方碳化而使得继电器RS无法正常地执行动作时的、继电器RS的外壳46内部的动作振动、即基于在固定触点41和可动触点42接触时产生的冲击而引起的振动。
该异常动作振动的检测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例如,传感器部48a针对继电器RS的动作振动而预先存储正常时的动作振动、异常时的动作振动,传感器部48a基于振动波形、振动频率等而判断监测到的动作振动是否接近异常时的动作振动。
该异常动作振动的检测可以形成为始终进行的方式,也可以形成为以进行选择开关60b的接通断开操作之后的规定时间(例如2秒)为单位而进行的方式。
在该情况下,传感器部48a的通信部与固定控制装置81进行通信,获取与进行选择开关60b的接通断开操作相关的信息。
传感器部48a具有通信部,传感器部48a的通信部将由传感器部48a获得的信息(检测出异常时的动作振动的信息)发送至固定控制装置81。
在固定部48由多个固定板构成的情况下,设置于各固定板的传感器部48a的识别信息也发送至固定控制装置81。
由此,能够确定:检测出异常时的动作振动的传感器部48a、即发生了异常时的动作振动的继电器RS的固定板。
传感器部48a可以由内置有振动传感器和通信部的RF标签构成,也可以由传感器部48a的振动传感器和通信部独立的部件构成。
在固定控制装置81与传感器部48a的通信部之间、以及移动控制装置82与传感器部48a的通信部之间进行的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单元并不限定于RF标签的通信方式。例如,对于该无线通信单元还可以考虑:在该无线通信单元处于接通状态的期间向外部发送自身的识别信息的单元、即IEEE802.15.1(Bluetooth(注册商标))、IEEE802.11(无线LAN)等。
关于传感器部48a检测出的规定的振动,可以不是在继电器RS未正常地执行动作时检测出的振动,而是在继电器RS正常地执行动作时检测出的振动。
在该情况下,传感器部48a的通信部与固定控制装置81进行通信,获取与进行选择开关60b的接通断开操作相关的信息。
在即便进行了选择开关60b的接通断开操作但传感器部48a也未在此后的规定时间内检测出规定的振动的情况下,判断为继电器RS未正常地执行动作,传感器部48a的通信部将由传感器部48a的振动传感器获得的信息(无法检测出正常时的动作振动的信息)发送至固定控制装置81。
或者,在传感器部48a检测出规定的振动(继电器RS正常执行动作时的振动)的情况下,判断为继电器RS正常地执行动作,通信部49b将由传感器部48a获得的信息(检测到正常时的动作振动的信息)发送至固定控制装置81。
在即便进行了选择开关60b的接通断开操作但固定控制装置81也未接收到继电器正常信息的情况下,判断为对应的继电器RS未正常地执行动作。
另外,传感器部48a并不限定于对规定的振动进行检测而进行继电器RS的异常判断的方式,可以形成为如下方式:对继电器RS执行了动作时的振动进行记录,将与该振动相关的信息经由通信部49b而发送至固定控制装置81。
在该情况下,固定控制装置81基于与该振动相关的信息而判断继电器RS是否正常地执行了动作。
还可以利用控制部80(固定控制装置81)进行继电器RS的异常判断。然而,在该情况下,每当进行选择开关60b的接通断开操作时,从传感器部48a接收继电器正常信息或与该振动相关的信息。因而,控制部80的负荷增大。
如果由传感器部48a进行继电器RS的异常判断,则仅在监测到异常时收到从传感器部48a向控制部80的继电器异常信息。因而,能够抑制控制部80的负荷增大。
(主开关50)
主开关50由真空断路器(VCB:Vacuum Circuit Breaker)等构成。主开关50连接于电阻部20与试验对象电源之间(设置于U相用线UB上、V相用线VB上、W相用线WB上)。当主开关50处于接通状态时,对电阻部20供给来自试验对象电源的电力。当主开关50处于断开状态时,停止从试验对象电源向电阻部20供电。
在负载试验装置1正常地执行动作的期间,使得主开关50形成为接通状态。在控制部80(固定控制装置81)基于由传感器部48a获取到的信息而判断为构成负载试验装置1的继电器RS的某一个未正常地执行动作的情况下(监测到异常的情况下),使得主开关50形成为断开状态,即,进行停止从试验对象电源向电阻部20供电的断开控制。
在断开控制时,可以继续从负载试验装置的驱动用电源(辅机电源)向固定控制装置81以及操作部60供电,但是,停止向冷却风扇10供电。不过,为了充分对电阻部20进行冷却,优选地,在开始停止向电阻部20供电的断开控制之后,经过恒定时间之后(例如,经过5分钟之后)再停止向冷却风扇10供电。
(操作部60)
在操作部60设置有:使得负载试验装置1的电源处于接通状态或处于断开状态的接通断开操作开关60a、以及对负载量进行调整(选择从试验对象电源进行供电的电阻器组)的选择开关60b(第1开关S1~第4开关S4)。
如果对接通断开操作开关60a进行操作而使得负载试验装置1的主电源处于接通状态,则基于经由将负载试验装置的驱动用电源(辅机电源)与冷却风扇10电连接的电缆(辅机电源电缆)c2而从负载试验装置的驱动用电源(辅机电源)供给的电力,第1致动器32a执行动作,进气盖32打开,第2致动器34a执行动作,排气盖34打开。冷却风扇10的风扇旋转,将从进气盖32的开口部(进气口31)获取到的空气送入上方的电阻部20。另外,基于从负载试验装置1的驱动用电源(辅机电源)供给的电力而使得固定控制装置81执行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利用内置的电池使得传感器部48a执行动作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如下方式:基于从负载试验装置1的驱动用电源供给的电力而执行动作。
还可以形成为如下方式:与接通断开操作开关60a分体地设置冷却风扇10用的接通断开开关,在对接通断开操作开关60a进行操作而使得负载试验装置1的主电源处于接通状态的状态下,对该冷却风扇10用的接通断开开关进行操作而使得冷却风扇10的风扇开始旋转。
在负载试验装置1的主电源处于接通状态之后,如果对选择开关60b(第1开关S1~第4开关S4)进行操作而形成为能够对电阻部20通电的状态,则主开关50处于接通状态。另外,与选择了通电的选择开关60b(第1开关S1等)对应的电阻器组的继电器RS处于接通状态,从经由主开关50而连接的试验对象电源向电阻部20中的能够通电的电阻器组供电。
例如,在以使得第1开关S1和第2开关S2处于接通状态并使得第3开关S3和第4开关S4处于断开状态的方式进行操作的情况下,与第1开关S1及第2开关S2对应的额定容量为5kW的第1电阻器组G1及第2电阻器组G2的继电器RS处于接通状态,从试验对象电源向第1电阻器组G1和第2电阻器组G2供电。另外,与第3开关S3及第4开关S4对应的额定容量为10kW的第3电阻器组G3及第4电阻器组G4的继电器RS处于断开状态,不从试验对象电源向第3电阻器组G3和第4电阻器组G4供电。
(继电器异常警告部61)
在操作部60设置有继电器异常警告部61,继电器异常警告部61根据与继电器异常警告部61对应的部件(继电器RS)的状态而进行警告用输出(参照图18)。
继电器异常警告部61具有第1警告部61a~第4警告部61d。
第1警告部61a与第1电阻器组G1的继电器RS对应地设置于第1开关S1的附近。
第2警告部61b与第2电阻器组G2的继电器RS对应地设置于第2开关S2的附近。
第3警告部61c与第3电阻器组G3的继电器RS对应地设置于第3开关S3的附近。
第4警告部61d与第4电阻器组G4的继电器RS对应地设置于第4开关S4的附近。
第1警告部61a具有第1U相警告部61a1、第1V相警告部61a2、第1W相警告部61a3。
第1U相警告部61a1在第1开关S1***作时的第1电阻器组G1的U相用继电器RS的动作振动不正常的情况下点亮以用于警告。
第1U相警告部61a1利用光表示如下情况:基于由安装有第1电阻器组G1的U相用继电器RS的固定部48(第1固定板)的传感器部48a获取到的信息而进行断开控制。
第1V相警告部61a2在第1开关S1***作时的第1电阻器组G1的V相用继电器RS的动作振动不正常的情况下点亮以用于警告。
第1V相警告部61a2利用光表示如下情况:基于由安装有第1电阻器组G1的V相用继电器RS的固定部48(第2固定板)的传感器部48a获取到的信息而进行断开控制。
第1W相警告部61a3在第1开关S1***作时的第1电阻器组G1的W相用继电器RS的动作振动不正常的情况下点亮以用于警告。
第1W相警告部61a3利用光表示如下情况:基于由安装有第1电阻器组G1的W相用继电器RS的固定部48(第3固定板)的传感器部48a获取到的信息而进行断开控制。
第2警告部61b具有第2U相警告部61b1、第2V相警告部61b2、第2W相警告部61b3。
第2U相警告部61b1在第2开关S2***作时的第2电阻器组G2的U相用继电器RS的动作振动不正常的情况下点亮以用于警告。
第2U相警告部61b1利用光表示如下情况:基于由安装有第2电阻器组G2的U相用继电器RS的固定部48(第1固定板)的传感器部48a获取到的信息而进行断开控制。
第2V相警告部61b2在第2开关S2***作时的第2电阻器组G2的V相用继电器RS的动作振动不正常的情况下点亮以用于警告。
第2V相警告部61b2利用光表示如下情况:基于由安装有第2电阻器组G2的V相用继电器RS的固定部48(第2固定板)的传感器部48a获取到的信息而进行断开控制。
第2W相警告部61b3在第2开关S2***作时的第2电阻器组G2的W相用继电器RS的动作振动不正常的情况下点亮以用于警告。
第2W相警告部61b3利用光表示如下情况:基于由安装有第2电阻器组G2的W相用继电器RS的固定部48(第3固定板)的传感器部48a获取到的信息而进行断开控制。
第3警告部61c具有第3U相警告部61c1、第3V相警告部61c2、第3W相警告部61c3。
第3U相警告部61c1在第3开关S3***作时的第3电阻器组G3的U相用继电器RS的动作振动不正常的情况下点亮以用于警告。
第3U相警告部61c1利用光表示如下情况:基于由安装有第3电阻器组G3的U相用继电器RS的固定部48(第1固定板)的传感器部48a获取到的信息而进行断开控制。
第3V相警告部61c2在第3开关S3***作时的第3电阻器组G3的V相用继电器RS的动作振动不正常的情况下点亮以用于警告。
第3V相警告部61c2利用光表示如下情况:基于由安装有第3电阻器组G3的V相用继电器RS的固定部48(第2固定板)的传感器部48a获取到的信息而进行断开控制。
第3W相警告部61c3在第3开关S3***作时的第3电阻器组G3的W相用继电器RS的动作振动不正常的情况下点亮以用于警告。
第3W相警告部61c3利用光表示如下情况:基于由安装有第3电阻器组G3的W相用继电器RS的固定部48(第3固定板)的传感器部48a获取到的信息而进行断开控制。
第4警告部61d具有第4U相警告部61d1、第4V相警告部61d2、第4W相警告部61d3。
第4U相警告部61d1在第4开关S4***作时的第4电阻器组G4的U相用继电器RS的动作振动不正常的情况下点亮以用于警告。
第4U相警告部61d1利用光表示如下情况:基于由安装有第4电阻器组G4的U相用继电器RS的固定部48(第1固定板)的传感器部48a获取到的信息而进行断开控制。
第4V相警告部61d2在第4开关S4***作时的第4电阻器组G4的V相用继电器RS的动作振动不正常的情况下点亮以用于警告。
第4V相警告部61d2利用光表示如下情况:基于由安装有第4电阻器组G4的V相用继电器RS的固定部48(第2固定板)的传感器部48a获取到的信息而进行断开控制。
第4W相警告部61d3在第4开关S4***作时的第4电阻器组G4的W相用继电器RS的动作振动不正常的情况下点亮以用于警告。
第4W相警告部61d3利用光表示如下情况:基于由安装有第4电阻器组G4的W相用继电器RS的固定部48(第3固定板)的传感器部48a获取到的信息而进行断开控制。
例如,在对第1开关S1进行了操作时第1电阻器组G1的V相用继电器RS的动作振动不正常的情况下,第1警告部61a中的第1V相用警告部61a2点亮以用于警告。此时,第1V相警告部61a2利用光表示如下情况:基于由安装有第1电阻器组G1的V相用继电器RS的固定部48(第2固定板)的传感器部48a获取到的信息而进行断开控制。
继电器异常警告部61均可以形成为如下方式:除了警告用的点亮(例如,以红色点亮)以外,还可以在正常动作中以不同的颜色点亮(例如,以绿色点亮)。
(控制部80)
控制部80包括固定控制装置81。
固定控制装置81是固定于对电阻部20进行保持的壳体30的内部等的控制装置。
固定控制装置81是对继电器RS、冷却风扇10、主开关50等负载试验装置1的各部分进行控制的装置。固定控制装置81特别是在利用传感器部48a监测到与选择开关60b(第1开关S1~第4开关S4)对应的电阻器组的继电器RS的动作状况之后,进行主开关50的断开控制(从试验对象电源向电阻部20的供电的断开控制)。
即,固定控制装置81基于由传感器部48a获取到的信息而进行断开控制。
固定控制装置81基于来自传感器部48a的继电器异常信息而使主开关50处于断开状态,停止从试验对象电源向负载试验装置1的电阻部20供电。另外,固定控制装置81进行“开关操作时的继电器RS的动作不正常”的主旨的警告。
具体而言,如果接收到来自安装于固定部48的传感器部48a的继电器异常信息,则固定控制装置81确定:固定部48中的由传感器部48a监测到异常振动的固定部、和选择开关60b中的在即将监测到异常振动之前进行了接通断开操作的开关。
在第1固定板的传感器部48a监测到异常振动且在即将监测到异常振动之前对第3开关S3进行了接通断开操作的情况下,固定控制装置81判断为:与第3开关S3对应的继电器RS且是U相用的继电器异常。
固定控制装置81使继电器异常警告部61中的与确定的继电器RS对应的继电器异常警告部点亮。
即,固定控制装置81基于来自传感器部48a的继电器异常信息和选择开关60b的动作状态而确定未正常地执行动作的继电器RS,并进行停止从试验对象电源向电阻部20供电的断开控制。
作为“开关操作时的继电器RS的动作不正常”的主旨的警告的例子,可以考虑如下方式:使操作部60中的设置于第1开关S1~第4开关S4附近的继电器异常警告部61中的、与产生不良情况的可能性较高的继电器RS对应的继电器异常警告部点亮。
另外,可以形成为如下方式:在操作部60等设置能够进行文字显示的显示装置70,例如,对“(与第1开关对应的第1电阻器组的V相用继电器不正常,所以)请确认与第1开关对应的继电器(第1电阻器组的V相用继电器)。”这样的消息进行显示(参照图19)。
(设置传感器部48a的效果)
在由安装有U相用继电器RS的固定部48的传感器部48a监测到异常振动的情况下,可知U相用继电器RS存在异常。在由安装有V相用继电器RS的固定部48的传感器部48a监测到异常振动的情况下,可知V相用继电器RS存在异常。在由安装有W相用继电器RS的固定部48的传感器部48a监测到异常振动的情况下,可知W相用继电器RS存在异常。
另外,还能够确定在即将监测到异常振动之前进行了接通断开操作的选择开关60b,所以,还能够具体地确定哪个继电器RS存在异常。
在本实施方式中,无需将用于对继电器RS的异常进行监测的部件(传感器部48a)设置于U相用线UB等试验对象电源与电阻部20之间的电力供给线上。
因而,不会使针对电阻部的电力供给线的配线变得复杂,能够简单地监测负载试验装置1的继电器RS的异常。
此外,传感器部48a的通信部可以形成为以无线方式与控制部80进行通信的形式,也可以形成为以有线方式与控制部80进行通信的形式。
在以无线方式与控制部80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不考虑配线,仅将传感器部48a安装于固定部48便能够进行继电器RS的异常监测。
特别地,在传感器部48a内置有对传感器部48a的各部分进行驱动的电池的情况下,既不需要用于向传感器部48a发送控制信号的电缆,也不需要用于向传感器部48a供电的电缆。
因而,能够简单地将传感器部48a设置于电阻器R与继电器RS之间实施了复杂配线的区域。
(向便携式终端的发送)
另外,从传感器部48a发送继电器异常信息的对象的控制部80并不限定于在对电阻部20进行保持的壳体30固定的控制装置(固定控制装置81),还可以是便携式终端等的控制装置(移动控制装置82)。
在该情况下,传感器部48a和移动控制装置82构成负载试验装置1的继电器异常监测***。
在从传感器部48a向包括移动控制装置82的便携式终端发送继电器异常信息的情况下,该便携式终端的显示部作为继电器异常警告部61而发挥功能,并对与监测到异常的继电器RS相关的信息进行显示。
例如,可以考虑如下方式:与显示装置70相同,使携式终端的显示部显示如下消息:“(与第1开关对应的第1电阻器组的V相用继电器不正常,所以)请确认与第1开关对应的继电器(第1电阻器组的V相用继电器)。”。
此外,控制部80可以形成为仅具有固定控制装置81以及移动控制装置82的一方的方式,也可以形成为具有固定控制装置81以及移动控制装置82的双方的方式。
可以形成为如下方式:在控制部80不具有固定控制装置81而仅具有移动控制装置82的情况下,与继电器RS的异常监测对应地进行警告输出,但是不进行断开控制。
另外,可以形成为如下方式:即便在控制部80具有固定控制装置81的情况下,也与继电器RS的异常监测对应地进行警告输出,但是不进行断开控制。
例如,传感器部48a针对继电器RS的动作振动而预先记录正常时的动作振动、异常时的动作振动、正常时和异常时的中间的动作振动,传感器部48a基于振动波形、振动频率等而判断监测到的动作振动是接近于异常时的动作振动、还是接近于中间的动作振动、还是接近于正常时的动作振动,由此进行异常动作振动的检测。
在监测到的动作振动是接近于异常时的动作振动的情况下,进行警告输出与断开控制的双方,在监测到的动作振动是接近于中间的动作振动的情况下,不进行断开控制而进行警告输出。
(负载试验装置的具体例)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负载试验装置1可以应用于图20所示那样的与低压的电源对应的低压用负载试验装置,还可以用于图21所示那样的与高压的电源对应的高压用负载试验装置。
不过,还存在进气盖32及排气盖34的至少一方被省略、且进气口31及排气口33的至少一方始终打开的负载试验装置1。在该情况下,省略了第1致动器32a及第2致动器34a的至少一方(参照图20)。
另外,警告可以形成为使用光的输出以便使用者目视确认的方式,也可以是语音输出的方式,还可以是使用双方的警告方式。
(紧急停止开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监测到负载试验装置1的各部分的异常时进行断开控制的方式。
然而,当负载试验装置1进行警告输出而负载试验装置1不进行自动断开控制时等,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操作而进行断开控制。
在该情况下,操作部60具有紧急停止开关63(参照图22)。
如果由使用者对紧急停止开关63进行操作,则固定控制装置81使主开关50处于断开状态、且停止从试验对象电源向电阻部20供电。
此时,固定控制装置81继续从辅机电源向固定控制装置81以及操作部60供电、且停止向冷却风扇10供电。不过,为了充分对电阻部20进行冷却,优选地,在开始停止向电阻部20供电的断开控制之后,经过恒定时间之后(例如,经过5分钟后)再停止向冷却风扇10供电。
(冲击吸收部44)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固定触点41与可动触点42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还可以形成为如下方式:在固定触点41与可动触点42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具有导电性且包括弹性部件的冲击吸收部44,借助冲击吸收部44而使得固定触点41和可动触点42电连接(参照图23、图24)。
图23和图24示出了如下例子:在固定触点41安装有包括由弹簧构成的弹性部件的冲击吸收部44。
(设置冲击吸收部44的效果)
在该情况下,通过冲击吸收部44的弹性部件的伸缩而能够吸收固定触点41与可动触点42接触时的冲击。
另外,利用冲击吸收部44的弹性部件的作用力而施加使得可动触点42与固定触点41分离的力,利用驱动部件45的线圈的磁力而施加使得可动触点42接近固定触点41的力。
利用这样的彼此的相反方向的力,能够使固定触点41与可动触点42更牢固地维持接触状态(维持闭合状态)。
(传感器部48a的应用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如下例子进行了说明:在安装有继电器RS的固定部48安装有传感器部48a。
然而,传感器部48a可以形成为直接安装于继电器RS的外壳46的方式。
在该情况下,传感器部48a的传感器不仅进行基于振动的异常监测,还可以进行基于温度的异常监测、基于声音的异常监测等。
在该情况下,传感器部48a的传感器包括:对外壳46的温度进行监测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对外壳46的内部的振动(基于固定触点41与可动触点42的分离接合而产生的振动)进行监测的振动传感器的至少一方。
作为基于温度的异常监测,例如,可以考虑如下方式:在外壳46的表面的温度超过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继电器RS异常。
作为基于声音的异常监测,例如,可以考虑如下方式:在通过驱动部件45的接通断开控制而使得可动触点42移动时的声音与正常时的声音不同的情况下,判断为继电器RS异常。
(面向负载试验装置1以外的应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如下例子进行了说明:继电器RS用于针对负载试验装置1的电阻器的供电的接通断开控制。
然而,继电器RS可以用于针对其他装置的接通断开控制。
特别地,即便设置接盘部42d、设置冲击吸收部44、设置二极管45c、设置磁轭45d、使外壳46形成为透明等、在水平面上配置继电器RS、设置传感器部48a等也用于其他装置(包括继电器RS的装置)的接通断开控制,也能够获得与用于负载试验装置1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虽然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给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而实施,可以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和主旨中,同样也包含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 负载试验装置
10 冷却风扇
20 电阻部
30 壳体
31 进气口
32 进气盖
32a 第1致动器
33 排气口
34 排气盖
34a 第2致动器
41 固定触点
41a、41b 第1端子、第2端子
41c 第1端子侧的固定触点
41d 第2端子侧的固定触点
42 可动触点
42a 可动触点保持部
42b 复位部件
42c 基底部
42d 接盘部
43 分隔壁
44 冲击吸收部
45 驱动部件(线圈)
45a、45b 第3端子、第4端子
45c 二极管
45d 磁轭
46 外壳
461 第1区域
462 第2区域
46a 底座
47 安装部
48 固定部
48a 传感器部
49 盖
50 主开关
60 操作部
60a 接通断开操作开关
60b 选择开关
61 继电器异常警告部
61a~61d 第1警告部~第4警告部
61a1~61d1 第1U相警告部~第4U相警告部
61a2~61d2 第1V相警告部~第4V相警告部
61a3~61d3 第1W相警告部~第4W相警告部
63 紧急停止开关
70 显示装置
80 控制部
81 固定控制装置
82 移动控制装置
A1 在与可动触点保持部的移动区域物理性地干涉的区域设置的孔
c1 试验对象电源电缆
C1a 第1电源电缆
C1b 第2电源电缆
c2 辅机电源电缆
C2a 第1控制电缆
C2b 第2控制电缆
G1~G4 第1电阻器组~第4电阻器组
R1~R6 第1电阻器~第6电阻器
RS 继电器
S1~S4 第1开关~第4开关
U1 U相端子
UB U相用线
V1 V相端子
VB V相用线
W1 W相端子
WB W相用线

Claims (10)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继电器具备:
固定触点;
可动触点;
所述可动触点的复位部件;以及
外壳,其将所述固定触点、所述可动触点以及所述复位部件覆盖,
所述外壳由透明或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继电器还具备接盘部,该接盘部在比所述复位部件更靠上方且比所述固定触点更靠下方的位置处对因所述固定触点与所述可动触点的分离接合而产生的熔渣进行保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继电器还具备:将与所述固定触点连接的端子的从所述外壳露出的部分覆盖的盖,
当将所述盖安装于所述外壳时,所述外壳的至少一部分未被所述盖覆盖而露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以使得所述固定触点位于比所述复位部件更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将所述外壳的下部安装于水平面上。
5.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包括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
在包括所述水平面在内的固定部设置有:包括对所述外壳的内部的振动进行监测的振动传感器的传感器部。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设置有:包括对所述外壳的温度进行监测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对所述外壳的内部的振动进行监测的振动传感器的至少一方的传感器部。
7.根据权利要求1~3和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继电器在断开时处于所述固定触点与所述可动触点不接触的断开状态,在接通时处于所述固定触点与所述可动触点接触的闭合状态,
二极管与使得所述可动触点移动的驱动部件的线圈的端部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3和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触点与所述可动触点的一方设置有具有导电性且包括弹性部件的冲击吸收部,
借助所述冲击吸收部而使所述固定触点与所述可动触点进行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3和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在使得所述可动触点移动的驱动部件的线圈的内侧与外侧的至少一方设置有磁轭。
10.一种负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试验装置具备:
电阻器;以及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用于针对所述电阻器的供电的接通断开控制。
CN202080064742.4A 2019-09-17 2020-08-05 继电器、包括继电器的装置、包括继电器的负载试验装置 Pending CN1144024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68087 2019-09-17
JP2019-168087 2019-09-17
PCT/JP2020/029976 WO2021053988A1 (ja) 2019-09-17 2020-08-05 リレー、リレーを含む装置、リレーを含む負荷試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2410A true CN114402410A (zh) 2022-04-26

Family

ID=74883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4742.4A Pending CN114402410A (zh) 2019-09-17 2020-08-05 继电器、包括继电器的装置、包括继电器的负载试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033512A1 (zh)
JP (2) JP6925093B1 (zh)
CN (1) CN114402410A (zh)
WO (1) WO20210539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80820B1 (ja) 2022-12-14 2023-11-15 三菱電機ビ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異常検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35490A (en) * 1978-09-05 1980-03-12 Nippon Electric Co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H11273528A (ja) * 1998-03-24 1999-10-08 Hiroshi Oshikawa 振動感知機能付電磁リレー
KR100627432B1 (ko) * 2004-06-28 2006-09-25 타이코에이엠피 주식회사 릴레이의 접속장치
JP4241607B2 (ja) 2004-12-22 2009-03-18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電磁リレー
JP5265264B2 (ja) * 2008-07-18 2013-08-14 株式会社辰巳菱機 乾式負荷試験装置
JP5902072B2 (ja) * 2012-09-05 2016-04-13 Idec株式会社 電磁リレー
WO2018211574A1 (ja) * 2017-05-16 2018-11-22 株式会社辰巳菱機 負荷システム、負荷試験装置、及び通信端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54590A1 (en) 2022-08-11
JP6925093B1 (ja) 2021-08-25
TW202119446A (zh) 2021-05-16
JPWO2021053988A1 (ja) 2021-09-30
WO2021053988A1 (ja) 2021-03-25
JP2021166211A (ja) 2021-10-14
EP4033512A1 (en) 2022-07-27
JP7239207B2 (ja)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88376C (en) Load testing apparatus
ES2458938T3 (es) Módulo de mando y protección de un aparato interruptor
JPS60158515A (ja) 開閉器の運転能力制御装置
CN114402410A (zh) 继电器、包括继电器的装置、包括继电器的负载试验装置
CN210166469U (zh) 一种继电器状态监视装置
US8842407B2 (en) Medium voltage circuit breaker
US12027331B2 (en) Relay, apparatus including relay, and load tes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relay
JP7076804B2 (ja) 負荷試験装置
TWI845752B (zh) 繼電器、包含繼電器之裝置、包含繼電器之負載測試裝置
BRPI0721896B1 (pt) Dispositivo de comutação eletromagnético que tem uma pluralidade de áreas graduadas uma em relação à outra
US10290439B2 (en) Permanent magnet assembly for an arc driver assembly and switching device
CN105759205A (zh) 断路器机械特性及驱动机构线圈电流在线监测装置
CN108496235B (zh) 接地故障电路中断器(gfci)***及方法
KR20180109061A (ko) 파워 접촉기 및 파워 접촉기의 기능 테스트 방법
KR20080002426U (ko) 전자접촉기의 고장 표시장치
CN109390180A (zh) 真空接触器
CN208596209U (zh) 一种家用继电器检测装置
SE526326C2 (sv) Skyddad pumpstation för bränslepåfyllning
US3902170A (en) Fault indicator for electrical circuits
US20190170824A1 (en) Device for Measuring a Condition of an Electric Switch, Electric Switch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a Condition of an Electric Switch
KR200342993Y1 (ko) 차단기 동작코일의 단선유무 감지회로
JP4686155B2 (ja) 開閉器の操作電源装置
JP4228143B2 (ja) 電磁操作式開閉装置
JP2018033210A (ja) 電路遮断装置および太陽光発電監視システム
JP2002513268A (ja) 電子式トリップ装置とパラメータ設定阻止手段とを備えた遮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