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4906A - 密封垫 - Google Patents

密封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4906A
CN114364906A CN202080063166.1A CN202080063166A CN114364906A CN 114364906 A CN114364906 A CN 114364906A CN 202080063166 A CN202080063166 A CN 202080063166A CN 114364906 A CN114364906 A CN 1143649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pheral surface
gasket
inner peripheral
shaft member
se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31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秋山明弘
内山正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o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 Corp filed Critical No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364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49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0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 F16J15/0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 F16J15/10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with non-metallic packing
    • F16J15/1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with non-metallic packing with metal reinforcement or covering
    • F16J15/121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with non-metallic packing with metal reinforcement or covering with metal reinforc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0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 F16J15/0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 F16J15/10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with non-metallic packing
    • F16J15/104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with non-metallic packing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asket Sea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组装于环状间隙的密封垫。提供一种密封垫(1),该密封垫从轴构件(200)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于环状间隙(G),该环状间隙(G)位于壳体(100)与至少一部分***于壳体(100)内的轴构件(200)之间。密封垫(1)包含:***于壳体(100)且固定于壳体(100)的筒状的主体部(10);以及从主体部(10)的内周面(14)延伸且与轴构件(200)的外周面(201a)抵接的密封部(20)。密封部(20)由突条形成,该突条在主体部(10)的内周面(14)的***方向的中间的部位遍及周向的整体延伸且向径向内侧突出。

Description

密封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壳体与***于壳体内的轴构件之间的环状间隙进行密封的密封垫。
背景技术
密封垫作为对相互不产生相对移动而静止的2个构件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装配于机动车等各种领域的机械。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第二构件(以下称为壳体)与***于壳体内的第一构件(以下称为轴构件)之间的环状间隙***的密封垫。这样的密封垫通过与壳体中的供轴构件***的部分的内周面以及轴构件的外周面紧贴而发挥密封功能,也被称为内外径密封件。并且,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密封垫具有***于壳体内的圆筒状的密封垫主体部(以下称为主体部)和从主体部的内周面延伸且与轴构件的外周面接触的环状唇部(以下称为密封部)。该密封部具有与主体部的内周面连接的基端部和与轴构件的外周面接触的前端部,并形成为从基端部越朝向前端部越缩径的锥筒状。该密封部具有相对于轴构件的外周面分别向大体同一方向倾斜的内侧的倾斜面与外侧的倾斜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320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内外径密封型的密封垫由与轴构件的外周面接触的密封部作为整体形成为锥筒状的所谓的唇型构成,具有在向壳体与轴构件之间的环状间隙***时容易产生变形的结构。因此,当该密封垫向环状间隙***而进行组装(装配)时,例如密封部变形为不期望的形状,其结果,密封部(例如密封部的顶部)有可能不位于期望的密封面而从密封面脱落。其结果,例如在组装后密封垫变形为不期望的形状的情况下,作业者等需要重新进行组装作业。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密封垫中,可寻求用于防止在向环状间隙的组装作业中密封部从不期望的密封面脱落的措施。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组装于环状间隙的密封垫。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ー个侧面,提供一种密封垫,该密封垫从轴构件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于环状间隙,该环状间隙位于壳体与至少一部分***壳体内的轴构件之间。该密封垫包含:筒状的主体部,***于壳体并固定于壳体;和密封部,从主体部的内周面延伸且与轴构件的外周面抵接。密封部由突条形成,所述突条在主体部的内周面中的***方向的中间的部位遍及周向整体延伸且向径向内侧突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侧面,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组装至环状间隙的密封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密封垫的剖视图。
图2是上述密封垫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上述密封垫的组装前以及组装后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4是上述密封垫的参考的密封垫(参考密封垫)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上述密封垫的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上述密封垫的另一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上述密封垫的又一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包括图6的变形例的特征以及图7的变形例的特征两者的密封垫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具有槽部的密封垫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密封垫1的剖视图,图2是密封垫1的局部放大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以及图2中,用双点划线示出密封垫1的装配对象的机械的一部分,为了图面的简略化,密封垫1以装配前(也就是弹性变形前)的状态示出。
[密封垫的概要以及装配对象]
密封垫1在机动车、自动两轮车、普通产业机械之类的各种各样的机械中,装配于相互不产生相对移动而静止的2个构件(100、200)之间的环状间隙G,为了防止上述机械内的流体的流出而使用。2个构件是指壳体100与轴构件200。例如,在壳体100形成有具有圆形剖面的轴孔101,在该轴孔101***有圆柱状的轴构件200。作为密封垫1的装配对象的机械的一例,可以举出机动车的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无级变速器)用的油泵。该油泵具有壳体100以及轴构件200,在轴孔101与轴构件200之间设有环状间隙G。壳体100以及轴构件200在轴构件200的轴线X的延伸方向以及绕轴线X的旋转方向上相互不产生相对移动而静止。
这样,密封垫1是***于壳体100与至少一部分***于壳体100内的轴构件200之间的环状间隙G的部件,是所谓的内外径密封型的密封部件。通过将密封垫1***于环状间隙G而装配于上述机械,从而划定上述机械的内部空间S1。该内部空间S1与作为密封垫1的密封对象的流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油)所存在的区域连通,并以与大气区域S2的连通被密封垫1切断的方式构成。内部空间S1内的压力在CVT工作时等比大气区域S2的压力高。
图1中示出壳体100中的包含轴孔101的一端侧的开口的部分,轴孔101的一端在壳体100的一端面102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构件200的一端部位于该轴孔101的一端侧的部分(也就是说,轴孔101中的壳体100的一端面102侧的部分),轴构件200使其轴线X与轴孔101的孔中心大体对齐地***于轴孔101。虽未特别限定,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构件200的一端部具有小径部201以及大径部202,并形成为台阶状,该大径部202位于比小径部201靠轴构件200的另一端部侧且具有比小径部201的外径大的外径。轴构件200的小径部201的前端面(也就是说,轴构件200的一端面)位于比壳体100的一端面102略靠近内部空间S1侧。并且,轴构件200的大径部202的外径设定为比轴孔101的内径略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00与轴构件200之间的环状间隙G形成于壳体100的轴孔101的内周面中的一端面102侧的部分与轴构件200的一端部处的小径部201的外周面201a之间。并且,密封垫1从轴构件200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于该环状间隙G。也就是说,密封垫1的向环状间隙G的***方向V1与轴构件200的轴线X平行。并且,密封垫1中的***方向V1上的前端侧的端面(后述的主体部10的前端面11以及加强环30的向内凸缘部32的端面32a)与轴构件200的大径部202中的小径部201侧的圆环状端面203相对,密封垫1的在***方向V1上的后侧的端面(后述的主体部10的后端面12)朝向与圆环状端面203相反一侧。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垫1经由壳体100的一端面102中的由轴孔101的一端侧的开口形成的***口而***于壳体100内。虽未特别限定,但是更详细地说,密封垫1从壳体100的一端面102中的由轴孔101的一端侧的开口形成的上述***口***,此后,在该状态下,轴构件200的小径部201从密封垫1中的在***方向V1上的前端侧(后述的主体部10的前端面11侧以及加强环30的向内凸缘部32的端面32a侧)***至密封垫1内。其结果,密封垫1成为***于环状间隙G的状态。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垫1的***方向V1与轴构件200的***方向V2相互朝向相反。换言之,密封垫1从大气侧***于壳体100的轴孔101内,轴构件200从机内侧***于壳体100的轴孔101内。
[密封垫的概略结构]
密封垫1构成为包含筒状的主体部10以及密封部20。主体部10与密封部20一体成型,为由弹性材料形成的部件。作为弹性材料,使用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之类的材料。
主体部10是***于壳体100内并固定于壳体100的部分,形成为大体圆筒状。
主体部10的在***方向V1上的前端侧的端面即前端面11(换言之,最先***于环状间隙G的端面)和主体部10的在***方向V1上的后侧的端面即后端面12相互平行且沿相对于轴线X正交的方向延伸。
主体部10的前端面11与轴构件200的大径部202的圆环状端面203相对,形成为平坦的圆环状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密封垫1的向环状间隙G的***深度(例如,壳体100的一端面102与主体部10的前端面11之间的轴线X延伸方向上的距离),以在主体部10的前端面11与大径部202的圆环状端面203之间空有间隙的方式设定。前述的内部空间S1由前端面11、圆环状端面203、轴孔101的内周面以及轴构件200的小径部201的外周面201a划定。
主体部10的后端面12朝向与圆环状端面203相反一侧,并形成为平坦的圆环状的面。
主体部10的外周面13由与轴线X平行延伸的圆筒面形成,主体部10的外径设定为比轴孔101的内径略大。在密封垫1已***于环状间隙G的状态下,主体部10产生弹性变形,且其外周面13与轴孔101的内周面紧贴。其结果,主体部10固定于壳体100。
在主体部10的内周面14如后所述突出设置有密封部20。该主体部10的内周面14中的除密封部20的突出设置区域以外的部分的内径设定得比轴构件200的小径部201的外径大。
密封部20为从主体部10的内周面14延伸且与轴构件200(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小径部201)的外周面201a抵接的部分。也就是说,轴构件200的外周面201a为密封面。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密封部20的形成位置以及形状后文详述。
在密封垫1已***于环状间隙G的状态下,密封部20产生弹性变形且包含密封部20的前端部(后述的密封部20的顶部21)的部分与小径部201的外周面201a紧贴,并且如前所述主体部10的外周面13与轴孔101的内周面紧贴。如此,构成对壳体100的轴孔101的内周面(换言之壳体100的内周面)与轴构件200的小径部201的外周面201a之间的环状间隙G进行密封的所谓的内外径密封型的密封垫1。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10与密封部20的一体成型品的内部埋设有加强环30。加强环30为主要对主体部10进行加强支承的构件,位于主体部10内。换言之,主体部10大体沿着加强环30延伸并粘合于加强环30的表面而安装。加强环30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型。作为金属材料,使用选自不锈钢、SPCC、SPHC之类的板状的材料群的规定的材料。
加强环30例如具有大体L字状的剖面并绕轴线X形成为环状。加强环30包含圆筒部31以及向内凸缘部32,这些部位(31、32)一体成型。
圆筒部31形成为圆筒状,该圆筒部31在主体部10的外周面13与内周面14之间,且位于主体部10的前端面11与后端面12的外侧端面部12a之间。详细地说,圆筒部31在主体部10内设于靠近外周面13侧的位置。
向内凸缘部32为从圆筒部31的主体部10的前端面11侧的端部起大体朝向径向内侧延伸至主体部10的内周面14的跟前为止的凸缘状(圆环状)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向内凸缘部32的厚度方向上的位于主体部10的前端面11侧的端面32a例如在内部空间S1露出。并且,向内凸缘部32的端面32a与主体部10的前端面11协作从而构成密封垫1的在***方向V1上的前端侧的端面。需要说明的是,凸缘部32的前端面11侧的端面32a也可以不在内部空间S1露出。
[密封垫的详细结构]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密封垫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密封部20由在主体部10的内周面14的***方向V1的中间的部位遍及周向整体延伸且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条形成。“突条”是指从平坦的面***且细长地伸展的实心的部分,是所谓的凸筋。也就是说,由突条形成的凸筋型的密封部20具有与形成为锥筒状的所谓的唇型的现有密封部完全不同的形状。
具体而言,密封部20构成为包含顶部21、第一倾斜面22以及第二倾斜面23,作为整体形成为圆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20具有在径向内侧具有顶部21的大体山形的剖面,并遍及主体部10的周向(绕轴线X)的整体细长地伸展。为使密封垫1以规定的过盈量发生弹性变形,密封部20的内径设定为比轴构件200的小径部201的外径小。
顶部21为与轴构件200的小径部201的外周面201a抵接的部分,也是***的山顶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顶部21平滑地弯曲,从而将第一倾斜面22与第二倾斜面23之间平滑地连接。
第一倾斜面22为大体山形剖面的密封部20中的主体部10的前端面11侧(也就是说,密封部20的在***方向V1上的前端侧)的斜面。换言之,第一倾斜面22以从顶部21越朝向前端面11侧越沿径向远离轴构件200的小径部201的外周面201a的方式倾斜。
第二倾斜面23为密封部20中的主体部10的后端面12侧(也就是说,密封部20的在***方向V1上的后侧)的斜面。换言之,第二倾斜面23以从顶部21越朝向后端面12侧越沿径向远离小径部201的外周面201a的方式倾斜。
如此,密封部20具有实心的大体山形的剖面。详细地说,突条的密封部20具有实心的剖面,该剖面具有在轴线X的延伸方向上分别向顶部21的两侧扩展的斜面(第一倾斜面22以及第二倾斜面23),且突条的密封部20以顶部21为中心在轴线X的延伸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因此,当突条的密封部20与容易产生弹性变形而不稳定的现有的唇型的密封部进行比较时,具有形状比较稳定且相对于主体部10比较稳定地支承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方内周面部14a相对于前方内周面部14b位于径向的内侧,该后方内周面部14a是主体部10的内周面14中的比密封部20在***方向V1上靠后方(后端面12侧)的部分,该前方内周面部14b是主体部10的内周面14中的比密封部20在***方向V1上靠前方(前端面11侧)的部位。也就是说,后方内周面部14a的内径比前方内周面部14b的内径小。在本实施方式中,后方内周面部14a以及前方内周面部14b由相互平行地延伸且相对于轴构件200(小径部201)的外周面201a平行地延伸的圆筒面形成。并且,后方内周面部14a与顶部21之间通过第二倾斜面23连接,顶部21与前方内周面部14b之间通过第一倾斜面22连接。后方内周面部14a与第二倾斜面23的连接部分平滑地弯曲,前方内周面部14b与第一倾斜面22的连接部分也平滑地弯曲。
接下来,关于密封垫1***于环状间隙G进行组装时的状态,参照图3进行说明。图3是用于关于密封垫1的弹性变形进行说明的概念图,图3的(a)示出密封垫1的组装前(装配前)的状态,图3的(b)示出密封垫1的组装后(装配后)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的(b)所示的状态下,内部空间S1的压力与大气区域S2的压力为相同程度。另外,为了图面的简略化,省略加强环30的图示。
作业者等为了将密封垫1***于壳体100的轴孔101内进行组装,使密封垫1的主体部10的前端面11与轴构件200的圆环状端面203相对。此时,密封垫1的主体部10的前端面11位于壳体100的一端面102中的由轴孔101的一端侧开口形成的***口的附近。在该状态下,密封垫1被省略了图示的夹具从轴构件200的一端侧(图中为上侧)朝向另一端侧(图中为下侧)按压。由此,如图3的(a)中用实线示出的密封垫1那样,密封垫1如空心箭头所示以从轴构件200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的***方向V1***于壳体100的轴孔101内。
在向轴孔101内***时,先***(压入)密封垫1的主体部10的前端面11侧的部分。此时,主体部10开始弹性变形为与轴孔101的内周面相符的形状,并且主体部10的外周面13沿着轴孔101的内周面滑动。并且,密封垫1最终***至被夹具决定的规定的***深度为止。另一方面,主体部10的内周面14(详细地说为前方内周面部14b)与轴构件200的外周面201a不产生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密封垫1如图3的(a)所示***至规定的***深度后,轴构件200被省略了图示的夹具如双点划线所示那样以与密封垫1的***方向V1相反的***方向V2按压而开始***。当轴构件200进一步***时,如图3的(a)中虚线所示,小径部201的前端面侧的以R形状倒角的角部与密封部20的第一倾斜面22抵接。并且,从如图3的(a)中虚线所示的状态,当轴构件200进一步深入***时,密封垫1的密封部20开始产生弹性变形。详细地说,在该***的过程中,密封部20的第一倾斜面22的与小径部201的接触部位C的位置逐渐地接近顶部21侧。其结果,越***轴构件200,密封部20的向径向外侧的过盈量(压缩量)越增加,密封部20以向径向外侧逐渐被压扁并且向后端面12侧(在***方向V1上的后侧)歪斜的方式被按压,从而包含密封部20的部分弹性变形为扁平。密封部20的向径向外侧的过盈量增加到密封部20的顶部21到达至小径部201的外周面201a的位置为止。在密封部20的顶部21到达至小径部201的外周面201a的位置(密封面的位置)后,轴构件200进一步深入***。并且,如图3的(b)所示,轴构件200最终***至被夹具决定的位置。由此,完成密封垫1向环状间隙G的组装。在该密封部20的弹性变形的过程中,密封垫1的密封部20与所谓的O型环同样地大体向径向外侧压缩并弹性变形为扁平,密封部20以大体期望的位置范围(密封面)及形状与轴构件200的外周面201a紧贴。
另外,在密封垫1的组装过程(详细地说,轴构件200的***的过程)中,轴构件200的***所需的***载荷的大小在从***初始阶段逐渐变高且在达到规定的最大***载荷之后,逐渐降低至规定的中间值。在***所需的***载荷的大小降低至规定的中间值之后,即使***深度加深,***所需的***载荷的大小也不产生变化而大体固定为中间值。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密封垫1,密封部20由突条形成,是所谓的凸筋型,因此当与容易产生弹性变形而不稳定的现有的唇型的密封部进行比较时,具有形状比较稳定且相对于主体部10比较稳定地支承的结构。因此,在密封部20的弹性变形的过程中,密封部20以大体期望的位置范围(密封面)以及形状与轴构件200的外周面201a紧贴。因此,密封部20的顶部21可靠地与期望的密封面(也就是轴构件200的外周面201a)抵接,其结果,可靠地防止密封部20的顶部21从密封面脱落。并且,能够减少或消除现有的具有唇型密封部的密封垫可能引起的组装作业的重新进行,能够减少组装作业的工时。如此,提供能够容易地组装至环状间隙G的密封垫1。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10内埋设有加强环30。由此,主体部10被稳定地支承,其结果,密封部20的支承稳定,密封部20的弹性变形也稳定。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密封部20的顶部21从密封面脱落,且有效地减少组装作业的工时。
此处,图4是用于与本实施方式的密封垫1进行比较的参考的密封垫Z的局部剖视图。在参考的密封垫Z中,仅其密封部20’的形状与密封垫1的密封部20不同。在参考的密封垫Z中,密封部20’与现有的相同为锥筒状的唇型。并且,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密封垫Z的***方向V1与轴构件200的***方向V2相互朝向相反的情况下,当考虑该参考的密封垫Z的组装时的轴构件200的***时,需要以锥筒状的密封部20’的前端部朝向轴构件200的***方向V2的前端侧、也就是朝向图4中的上侧的方式配置密封垫Z。其结果,在CVT工作时等中,当内部空间S1的压力比大气区域S2的压力高时,在该参考的密封垫Z中,由于内部空间S1的压力,密封部20的整体能够向远离轴构件200的外周面201a的方向(图中虚线箭头所示的方向)产生变形。并且,当该变形过度进行而密封部20的前端部与外周面201a完全分离时,有可能内部空间S1内的密封对象的流体吹出至大气区域S2而漏出。也就是说,在采用唇型的密封部20’的情况下,在组装密封垫时,有上下的方向性,在组装方向(***方向)上受到制约,其结果,可能产生上述的吹出问题。这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密封垫1中,由于采用凸筋型的密封部20,因此基本不存在组装时的上下的方向性,而且因轴线X的延伸方向的力(也就是说内部空间S1的压力)的作用而引起的弹性变形极小。其结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密封垫1,能够有效地防止发生因内部空间S1的压力而引起的上述吹出现象。
[变形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20的顶部21虽然设为弯曲的面,但不限于此。例如,虽省略图示,但是密封部20的顶部21也可以由相对于轴构件200的外周面201a平行地伸展且平坦的面形成。由此,能够确保密封部20中的与轴构件200的外周面201a接触的区域在轴线X方向上的宽度(也就是说,密封宽度)足够大,能够提高密封性能。另外,通过调整该密封宽度,能够容易地微调整密封性能、最大***载荷。
此处,密封垫1的密封部20是其自身的形状比较稳定的突条(也就是说凸筋型),因此当与现有的唇型的密封部20进行比较时,存在用于将密封垫1向环状间隙G***的最大***载荷比为唇型的情况的最大***载荷高的情况。关于该方面,在以下的图5至图9所示的变形例的密封垫1中,实施以下详述的措施,也就是,在主体部10中的***方向V1的后侧的部分设有刚性低的弱点部。
详细地说,在图5所示的变形例的密封垫1中,主体部10的内周面14中的后方内周面部14a相对于主体部10的内周面14中的前方内周面部14b位于径向的外侧,并且后方内周面部14a形成为大径的圆锥面而相对于前方内周面部14b不平行。这样,在如图5所示的密封垫1中,主体部10的***方向V1的后侧的部分向径向外侧大幅凹陷,该部分作为弱点部发挥功能。也就是说,该大幅凹陷的部分具有减少用于将密封垫1***至环状间隙G的最大***载荷的功能。另外,在图5中,第二倾斜面23虽然在中途弯曲,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整体直线地延伸。并且,如图6所示,密封部20的顶部21可以由相对于轴构件200的外周面201a平行地伸展且平坦的面形成。由此,能够提高密封性能。
在如图7所示的变形例的密封垫1中,与图5以及图6同样,主体部10的内周面14中的后方内周面部14a相对于主体部10的内周面14中的前方内周面部14b位于径向的外侧。并且,该密封垫1中,后方内周面部14a以及前方内周面部14b相互平行地伸展且相对于轴构件200的外周面201a平行。也就是说,在图7所示的密封垫1中,使主体部10的在***方向V1上的后侧的部分向径向外侧大幅凹陷,从而使后方内周面部14a形成为大径的圆筒面,由此在主体部10的***方向V1的后侧的部分设有刚性低的弱点部。
另外,在如图8所示的变形例的密封垫1中,包括图6的变形例的特征与图7的变形例的特征两者。即,在图8的密封垫1中,与图6相同,密封部20的顶部21由相对于轴构件200的外周面201a平行地伸展且平坦的面形成。进一步,在图8的密封垫1中,与图7相同,后方内周面部14a以及前方内周面部14b为相互平行地伸展且相对于轴构件200的外周面201a平行的圆筒面,后方内周面部14a具有比前方内周面部14b相对大的直径。在这样的方式中,通过由平坦面形成的密封部20的顶部21实现密封性能的提高,并且通过具有比前方内周面部14b相对大的直径的后方内周面部14a能够实现减少将密封垫1向环状间隙G***时的最大***载荷。
在如图9所示的变形例的密封垫1中,通过在主体部10的后端面12形成槽部15,从而在主体部10的***方向V1的后侧的部分设有刚性低的弱点部。详细地说,在图9所示的密封垫1中,后端面12由径向的外侧端面部12a以及径向的内侧端面部12b形成。外侧端面部12a以及内侧端面部12b分别形成为平坦的圆环状的面。在外侧端面部12a与内侧端面部12b之间形成有台阶差,内侧端面部12b靠近前端面11侧。也可以将作为主体部10的后端面12的外侧端面部12a以及内侧端面部12b的整体称为后端面部。并且,槽部15是位于主体部10的外周面13与主体部10的内周面14(详细地说后方内周面部14a)之间且在后端面12遍及周向整体凹陷的部分。具体地说,槽部15形成于后端面(后端面部)12中的外侧端面部12a与内侧端面部12b之间的边界部分(台阶差部分)。
如此,在图5至图9所示的密封垫1中,主体部10的***方向V1的后侧的部分的刚性被有意地设定得低。因此,在轴构件200的***过程中,主体部10中的包含大幅凹陷的部分(参照图5至图8)、槽部15(参照图9)的部分作为弱点部发挥功能而弹性变形为扁平,从而基于密封部20自身的弹性变形的从密封部20作用于轴构件200的外周面201a的反作用力的大小降低。因此,在密封部20的顶部21大体到达小径部201的外周面201a的位置后,主体部10的***方向V1的后侧的部分对密封部20的支承力减弱。详细地说,对密封部20中的包含第二倾斜面23的部分进行支承的主体部10的***方向V1的后侧的部分的支承力(刚性)减弱。因此,在轴构件200的***过程中,从密封部20作用于轴构件200的外周面201a的反作用力的大小降低,轴构件200的***过程时的最大***载荷比图1至图3所示不具有弱点部的情况的最大***载荷低。其结果,能够设定与唇型的密封部的情况同等程度的最大***载荷。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图9所示的变形例的密封垫1中,也可以是,后方内周面部14a相对于前方内周面部14b位于径向的外侧,并在该后方内周面部14a与加强环30的圆筒部31的内周面之间设有槽部15。由此,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最大***载荷。另外,如图9所示的密封垫1中,虽然在后端面12形成有台阶差部分,但也可以不形成该台阶差部分。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在密封垫1***于壳体100的轴孔101的状态下,通过轴构件200***于密封垫1内,从而密封垫1***于壳体100与轴构件200之间的环状间隙G,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轴构件200***于壳体100的轴孔101的状态下,将密封垫1***于环状间隙G。该情况下的将密封垫1***于环状间隙G时的最大***载荷与关于轴构件200的上述最大***载荷实质相同。另外,密封垫1的***方向V1与轴构件200的***方向V2可以相同。
在上述的说明中,密封垫1为具有加强环30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不具有加强环30。在该情况下,与加强环30相当的部分例如能够由与主体部10相同材料的构件与主体部10一体成型。另外,作为密封垫1的装配对象的机械不限于CVT,只要是在壳体与至少一部分***于壳体内的轴构件之间形成有环状间隙且需要对该环状间隙进行密封的机械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进行了一些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变形例,能够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进行各种变形以及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对于使密封垫向环状间隙的组装变得容易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 密封垫
10 主体部
12 主体部的后端面
14 主体部的内周面
14a 后方内周面部
14b 前方内周面部
15 槽部
20 密封部
21 密封部的顶部
100 壳体
200 轴构件
201a 轴构件的外周面
G 环状间隙
V ***方向

Claims (6)

1.一种密封垫,从轴构件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于环状间隙,所述环状间隙位于壳体与至少一部分***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轴构件之间,其中,
所述密封垫包含:
筒状的主体部,***于所述壳体内且固定于所述壳体;以及
密封部,从所述主体部的内周面延伸且与所述轴构件的外周面抵接,
所述密封部由突条形成,所述突条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内周面的***方向的中间的部位遍及周向整体延伸且向径向内侧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垫,其中,
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方向的后端面形成有环状的槽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垫,其中,
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内周面中的比所述密封部在所述***方向上靠后方的部分即后方内周面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内周面中的比所述密封部在所述***方向上靠前方的部位即前方内周面部位于径向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垫,其中,
所述密封部的顶部由相对于所述轴构件的所述外周面平行地伸展且平坦的面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垫,其中,
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内周面中的比所述密封部在所述***方向上靠后方的部分即后方内周面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内周面中的比所述密封部在所述***方向上靠前方的部位即前方内周面部位于径向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垫,其中,
所述密封部的顶部由相对于所述轴构件的所述外周面平行地伸展且平坦的面形成,
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内周面中的比所述密封部在所述***方向上靠后方的部分即后方内周面部以及靠前方的部分即前方内周面部是相互平行地伸展且相对于所述轴构件的所述外周面平行的圆筒面,所述后方内周面部具有比所述前方内周面部相对大的直径。
CN202080063166.1A 2019-10-21 2020-07-30 密封垫 Pending CN1143649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91731 2019-10-21
JP2019191731 2019-10-21
PCT/JP2020/029312 WO2021079585A1 (ja) 2019-10-21 2020-07-30 ガスケ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4906A true CN114364906A (zh) 2022-04-15

Family

ID=75619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3166.1A Pending CN114364906A (zh) 2019-10-21 2020-07-30 密封垫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33689A1 (zh)
JP (2) JP7301149B2 (zh)
CN (1) CN114364906A (zh)
WO (1) WO20210795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70938B2 (ja) * 2020-04-23 2022-11-14 Nok株式会社 ガスケットの装着構造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6816U (zh) * 1975-07-02 1977-01-18
JPS614092U (ja) * 1983-10-28 1986-01-11 ポンタ−ム−ソン・エス・ア− 鋳鉄管用環状密封パツキン
JPS61129984U (zh) * 1985-11-27 1986-08-14
JPH0735272A (ja) * 1993-07-16 1995-02-07 Cosmo Koki Co Ltd 可撓性の管継手
JP2001082650A (ja) * 1999-09-17 2001-03-30 Sekisui Chem Co Ltd パッキング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受口構造
JP2002188768A (ja) * 2000-12-20 2002-07-05 Sekisui Chem Co Ltd 管継手
JP2015197176A (ja) * 2014-04-01 2015-11-09 Nok株式会社 シール部材及び配管継手構造
CN105705842A (zh) * 2013-11-07 2016-06-22 Nok株式会社 垫圈及密封结构
CN107002879A (zh) * 2014-11-05 2017-08-01 哈金森公司 快速流体输送联接件的复合材料密封件及该类型的联接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45338C2 (de) * 1982-12-08 1985-10-31 Fa. Carl Freudenberg, 6940 Weinheim Dichtung
JPH074957U (ja) * 1993-06-21 1995-01-24 株式会社エム・エス・ジャパン 環状パッキン
JPH11270686A (ja) * 1998-03-19 1999-10-05 Kubota Corp 管継手用弾性シール材
DE19917006A1 (de) * 1999-04-15 2000-10-19 Mannesmann Sachs Ag Zylinder für eine hydraulische Anlage
JP2001021042A (ja) * 1999-07-07 2001-01-26 Riken Corp メカニカル式管継手
JP2007232317A (ja) * 2006-03-03 2007-09-13 Izumi Food Machinery Co Ltd セラミックス管と管板とのシール構造
JP4836870B2 (ja) * 2007-05-31 2011-12-14 株式会社クボタ 管継手のシール材およびこのシール材を用いた管継手
JP2014035008A (ja) * 2012-08-08 2014-02-24 Sankei Seisakusho:Kk 接続管挿入構造
JP6317593B2 (ja) * 2014-02-12 2018-04-25 Nok株式会社 密封装置
WO2017135352A1 (ja) * 2016-02-02 2017-08-1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転がり軸受用の密封部材、及び、転がり軸受装置
JP6785313B2 (ja) * 2016-10-04 2020-11-1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マスタシリンダ
JP6994746B2 (ja) 2017-02-13 2022-01-14 内山工業株式会社 ガスケット及び密封構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6816U (zh) * 1975-07-02 1977-01-18
JPS614092U (ja) * 1983-10-28 1986-01-11 ポンタ−ム−ソン・エス・ア− 鋳鉄管用環状密封パツキン
JPS61129984U (zh) * 1985-11-27 1986-08-14
JPH0735272A (ja) * 1993-07-16 1995-02-07 Cosmo Koki Co Ltd 可撓性の管継手
JP2001082650A (ja) * 1999-09-17 2001-03-30 Sekisui Chem Co Ltd パッキング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受口構造
JP2002188768A (ja) * 2000-12-20 2002-07-05 Sekisui Chem Co Ltd 管継手
CN105705842A (zh) * 2013-11-07 2016-06-22 Nok株式会社 垫圈及密封结构
JP2015197176A (ja) * 2014-04-01 2015-11-09 Nok株式会社 シール部材及び配管継手構造
CN107002879A (zh) * 2014-11-05 2017-08-01 哈金森公司 快速流体输送联接件的复合材料密封件及该类型的联接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33689A1 (en) 2022-10-20
JPWO2021079585A1 (zh) 2021-04-29
WO2021079585A1 (ja) 2021-04-29
JP2023075322A (ja) 2023-05-30
JP7301149B2 (ja)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12660B2 (en) Gasket
JP5045869B2 (ja) リップタイプシール
US7942423B2 (en) Lip type seal
JP5692504B2 (ja) ガスケット
US5056799A (en) Lip seal device
US20150354703A1 (en) Lip seal with inversion prevention feature
US6565096B2 (en) Lip type seal
EP1760371B1 (en) Sealing device
EP1701033B1 (en) Combustion gas seal for fuel injection valve
JP2023075322A (ja) ガスケット
EP3760901B1 (en) Sealing structure
US20220128147A1 (en) Positive/Negative Pressure Gasket
JP4745944B2 (ja) シール部材
WO2021014842A1 (ja) 密封構造
JP4092548B2 (ja) バルブステムシール
JP3150858B2 (ja) オイルシ−ル
JP2017089803A (ja) 密封装置
JP2017137971A (ja) 密封装置
JPH09229203A (ja) 密封装置
JPH0737860U (ja) 車両用オイルタンクとオイルポンプとの接続部のシール構造
JPH0564572U (ja) 密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