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3440B - 一种终端设备以及出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设备以及出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3440B
CN114363440B CN202111442021.5A CN202111442021A CN114363440B CN 114363440 B CN114363440 B CN 114363440B CN 202111442021 A CN202111442021 A CN 202111442021A CN 114363440 B CN114363440 B CN 1143634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cavity
chamber
hole
displ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420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63440A (zh
Inventor
尹帮实
杨帆
马冬
薛康乐
严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363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3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63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34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04M1/035Improving th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by means of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housing, e.g. ribs, walls, resonating chambers or cav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04R1/028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erforming functions other than acoustics, e.g. electric cand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8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1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or for use in hand-held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PDA's,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5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in visual displaying devices, e.g. televisions, computer displays, lapto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以及出音装置,其中终端设备包括壳体,壳体的表面设置有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端部形成有凹槽,壳体内部设置有摄像模组,且沿垂直于显示模组的方向,摄像模组与凹槽相对设置,壳体上设置有穿孔,壳体内部且位于显示模组下方设置有出音器,与出音器连通设置有至少一个音腔,至少一个音腔中的任一音腔同时与出音器以及穿孔连通,至少一个音腔中的任一音腔用于将出音器发出的声音导向至穿孔,以经由穿孔将出音器发出的声音散出,本申请出音装置能够提高屏幕屏占比同时提升导音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设备以及出音装置
本申请是2018年09月30日所提出的申请号为201880061378.9、发明名称为《一种终端设备以及出音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以及出音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当前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发展趋势下,终端设备可实现的功能不断扩展,消费者对于终端设备不再仅仅满足于通话的需求,对于显示方面的诉求也在不断提高。从数字按键的功能机到电阻屏、电容屏的终端设备,显示模组尺寸也发展到5.5英寸,甚至更大,大屏终端设备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现有的终端设备可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的顶部区域100设置有多个器件,如前置摄像头孔101、听筒孔102、环境感光器、接近光传感器以及前置闪光灯104等,而终端设备内部,且位于所述听筒孔102向手机内部的下方设置有听筒本体105,具体的,所述听筒本体105设置在终端设备的壳体和显示模组106之间所形成的区域内,因听筒本体105以及位于所述顶部区域 100内的各器件均具有相当的体积,则使得终端设备的非显示区域,即顶部区域100的面积较大,无法有效的提高屏占比。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以及可以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出音装置,其用于在提高屏占比同时,提升导音效果。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显示模组,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摄像模组,且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所述摄像模组与所述凹槽相对设置,且所述摄像模组的摄像头位于所述凹槽内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穿孔,且沿平行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所述穿孔与所述凹槽的槽口相对设置,所述壳体内部且位于所述显示模组下方设置有出音器,与所述出音器连通设置有至少一个音腔,所述至少一个音腔中的任一音腔同时与所述出音器以及所述穿孔连通,所述至少一个音腔中的任一音腔用于将所述出音器发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穿孔,以经由所述穿孔将所述出音器发出的声音散出。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在终端设备内部的有限空间内设置至少一个与所述出音器连通的音腔,可将出音器所发出的声音传导至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穿孔处,以有效的提升了对出音器进行导音的效果,保障了从穿孔处所散出的声音的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上,所述出音器和所述穿孔之间的重合面积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所述预设值为大于或等于零的数值。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内部包括有出音装置,所述出音装置包括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设置所述出音器,所述出音装置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音腔,且所述出音器和所述第一容纳腔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使得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出音器之间过盈配合。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音器和所述出音装置之间形成有第一音腔,且所述第一音腔设置在所述出音器的正上方,所述第一音腔用于将所述出音器所发出的声音导出,所述出音装置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音腔,且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所述第二音腔与所述穿孔位置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音腔用于将所述第一音腔导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穿孔。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音腔和所述第二音腔相连通。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音腔和所述第二音腔之间设置有第三音腔,所述第三音腔同时与所述第一音腔和所述第二音腔相连通,所述第三音腔用于将所述第一音腔导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第二音腔。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音装置内部设置有第四音腔,所述第四音腔的外周壁凹设有第二容纳凹腔,所述第二容纳凹腔用于固定所述摄像模组,所述第四音腔同时与所述第一音腔和所述第二音腔相连通,所述第四音腔用于将所述第一音腔导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第二音腔。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音装置内部还包括有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用于容纳设置所述摄像模组,所述出音装置的底部设置有第五音腔,所述第五音腔和所述第三容纳腔之间形成有第六音腔,且所述第五音腔同时与所述第一音腔和所述第六音腔连通,所述第三容纳腔和所述出音装置之间还形成有第七音腔,所述第七音腔同时与所述第二音腔、所述第五音腔以及所述第六音腔相连通,所述第七音腔用于将所述第五音腔和所述第六音腔导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第二音腔。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出音装置,所述出音装置设置于终端设备内部,所述终端设备设置有终端壳体,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且位于所述显示模组下方设置有出音器,与所述出音器连通设置有至少一个音腔,所述至少一个音腔中的任一音腔同时与所述出音器以及穿孔连通,所述穿孔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至少一个音腔中的任一音腔用于将所述出音器发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穿孔,以经由所述穿孔将所述出音器发出的声音散出。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所述出音器和所述穿孔之间的重合面积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所述预设值为大于或等于零的数值。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音装置包括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设置所述出音器,且所述出音器和所述第一容纳腔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使得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出音器之间过盈配合。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音器和所述出音装置之间形成有第一音腔,且所述第一音腔设置在所述出音器的正上方,所述第一音腔用于将所述出音器所发出的声音导出,所述出音装置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音腔,且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所述第二音腔与所述穿孔位置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音腔用于将所述第一音腔导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穿孔。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音腔和所述第二音腔相连通。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音腔和所述第二音腔之间设置有第三音腔,所述第三音腔同时与所述第一音腔和所述第二音腔相连通,所述第三音腔用于将所述第一音腔导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第二音腔。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音装置内部设置有第四音腔,所述第四音腔的外周壁凹设有第二容纳凹腔,所述第二容纳凹腔用于固定摄像模组,所述显示模组的端部形成有凹槽,且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所述摄像模组与所述凹槽相对设置,且所述摄像模组的摄像头位于所述凹槽内部,所述第四音腔同时与所述第一音腔和所述第二音腔相连通,所述第四音腔用于将所述第一音腔导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第二音腔。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音装置内部还包括有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用于容纳设置所述摄像模组,所述出音装置的底部设置有第五音腔,所述第五音腔和所述第三容纳腔之间形成有第六音腔,且所述第五音腔同时与所述第一音腔和所述第六音腔连通,所述第三容纳腔和所述出音装置之间还形成有第七音腔,所述第七音腔同时与所述第二音腔、所述第五音腔以及所述第六音腔相连通,所述第七音腔用于将所述第五音腔和所述第六音腔导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第二音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实施例内部器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实施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实施例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实施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一种实施例***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实施例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实施例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实施例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一种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局部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9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0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局部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局部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出音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实施例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实施例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9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实施例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0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实施例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提升屏占比的终端设备,以下结合图2所示首先对终端设备的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其中,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实施例正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壳体200,本实施例对所述壳体20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只要所述壳体200为终端的机框,可以是后壳、前壳、中框、或者三者中任几种组合形成的支撑结构,壳体200内部空间可以安装能够使得终端设备正常运行的各种器件,以下结合图3所示对壳体200的内部所安装的各种器件进行示例性说明:
如图3所示,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单元301、通信单元302、存储单元303、射频电路304等组件。
具体的,这些组件通过一条或多条总线进行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终端设备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它既可以是总线形结构,也可以是星型结构,还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任何移动或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移动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以及媒体播放器等。
其中,与所述处理器单元301连接设置有显示模组201以及出音器207;具体的,参见图2 所示,所述壳体200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所述显示模组201。
本实施例对所述显示模组201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以所述显示模组201为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201也可为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hin filmtransistor,TFT),或所述显示模组201可为拼接专用液晶屏(splice liquid crystaldisplay,SLCD),或所述显示模组201可以是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 等。
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出音器207可为喇叭。
所述处理器单元301,用于运行相应的代码,对接收信息进行处理,以生成并输出相应的界面,以使所述显示模组201能够对相应的界面进行显示。
举例来说,所述处理器单元301可以仅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也可以是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及通信单元中的控制芯片(例如基带芯片)的组合。
所述存储单元303,用于存储代码和数据,代码供处理器单元301运行。
所述通信单元302,用于建立通信信道,使终端设备通过所述通信信道以连接至远程服务器,并从所述远程服务器下媒体数据。
所述射频电路304,用于信息收发或通话过程中接收和发送信号。例如,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单元301处理;另外,将设计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
电源309,用于给终端设备的不同部件进行供电以维持其运行。作为一般性理解,所述电源309可以是内置的电池。
以下,对本申请所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屏占比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为例,本实施例以所述显示模组201为LCD为例,则所述显示模组201上具有有效显示区域(active area,AA)202,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AA区202为在所述显示模组201通电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进行图形显示的区域。
本实施例所示的屏占比是指:终端设备的所述AA区202的面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面板的面积之间的比值。
本实施例所示的终端设备的面板为所述壳体200所具有的四个边框所围成区域,可见,本实施例所示的终端设备的面板的面积为所述壳体200用于安装所述显示模组201的端面的面积,也即所述终端设备的面板的面积为所述终端设备正面的面积。
可见,所述终端设备的面板用于设置所述显示模组201以及接近光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前置闪光灯、指纹传感器等器件。
以下对本申请所示的终端设备具体是如何提高终端设备的屏占比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因终端设备的非显示区域,即顶部区域100的存在,则降低了显示模组的面积,从而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屏占比,而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提升所述显示模组201的面积,则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显示模组201的顶部与位于所述壳体200的顶部的边框之间可以抵持设置。
可见,本实施例所示的终端设备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无需设置如图1所示的顶部区域100 或大大缩小顶部区域100面积,从而使得本实施例所示的终端设备提高了显示模组的面积,提高了终端设备的屏占比,进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以下对本实施例所示的终端设备在不设置所述顶部区域100的情况下,是如何设置所述出音器207的进行说明:继续参见图2所示,沿所述显示模组201的延伸方向,所述显示模组201 的端部形成有凹槽203。
具体可参见图4所示,所述凹槽203沿垂直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方向,贯穿所述显示模组201 的端部设置,且所述凹槽203的槽口朝向位于所述壳体200顶部的边框设置。
结合图3所示,所述壳体200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处理器单元301连接的数码相机(digital still camera,DSC,也称数字静物摄像机)320,当然,数码相机也可以成为摄像模组、包括摄像头的摄像单元等,本实施例对所述摄像模组320不做限定,只要位于所述终端设备内部的所述摄像模组能够利用电子传感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即可。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摄像模组的摄像头204用于将光线输入至所述摄像模组320,以使所述摄像模组320能够通过成像元件将光线转换为能够成像的数字信号。
为使得所述终端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摄像头204进行图像拍摄,则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 201的方向,所述摄像头204与所述凹槽203相对设置,从而使得所述摄像头204的所述摄像头 204能够经由所述凹槽203所形成的镂空区域露出,以使所述摄像头204能够进行图像拍摄。
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200上设置有穿孔205。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穿孔205为贯穿所述壳体200前端的外观开孔,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穿孔205可呈长条形结构,又如,所述穿孔205呈环形结构,又如,所述穿孔205呈圆形结构等,本实施例对所述穿孔205所呈现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
以图6所示为例,本实施例以所述穿孔205呈长条形结构,且所述穿孔205的两侧沿所述终端设备的中心线相对称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以使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穿孔205的设置方式,使得用户在使用所述终端设备时,所述穿孔205能够正对用户的耳朵设置,可提高所述穿孔205 所散出的声音的效果,而且能够使得用户通过均匀排列的所述穿孔205听到更为均衡的声效。
所述壳体200内部且位于所述显示模组201下方设置有出音装置,所述出音装置包括出音器、至少一个音腔以及包括有多个听筒孔206的听筒孔组。
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听筒孔组的外部形状与所述穿孔205的形状相匹配,以使所述听筒孔组能够插设于所述穿孔205内部设置,以使所述听筒孔组经由所述穿孔205露出。
本实施例对各所述听筒孔206的形状不做限定,例如,各听筒孔206可呈圆形、或呈椭圆形、或呈方形、或呈不规则形状等。
具体的,所述音腔用于将所述出音器所发出的声音导向至位于所述穿孔205内部的所述听筒孔组,以使所述听筒孔组能够将所述出音器所发出的声音散出。
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终端设备,因所述出音器位于所述显示模组201下方设置,从而使得在沿平行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上,所述出音器与所述显示模组201相错设置,避免了出音器占用终端设备的面板面积,以提升了所述显示模组的面积,进而有效的提高了终端设备的屏占比。
为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出音装置,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对所述出音装置的几种结构进行说明,需明确的是,本实施例对所述出音装置结构的说明为可选的示例,不做限定,只要所述出音装置位于所述显示模组201下方,且能够将出音器所发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听筒孔组即可。
所述出音装置第一种可选的结构为:结合图7至图8所示,本种设置方式所示的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201的方向,所述出音装置701与所述穿孔205之间的重合面积等于零,即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201的方向,所述出音装置701与所述穿孔205相互错开设置,且本种设置方式所示沿所述终端设备的横向方向,所述出音装置701与所述摄像头204并列设置。
所述出音装置701的整体结构可参见图9所示,且结合图6和图9所示可知,所述出音装置 701的端部与壳体200的目标边框602抵持设置,所述目标边框602为所述壳体200所包括的四个边框中设置有所述穿孔205的边框。
以下结合图10所示对所述出音装置701的内部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所述出音装置701包括腔体主体1000,所述腔体主体1000内部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001,所述腔体主体1000和所述第一容纳腔1001的结构也可参见图11所示。
所述第一容纳腔1001用于容纳设置所述出音器1002,所述第一容纳腔1001和所述出音器1002之间套设固定有密封件1003,即所述密封件1003可套设于所述出音器1002的外周壁设置,以使在所述出音器1002插设固定于所述所述第一容纳腔1001内部时,通过所述密封件1003,使得所述第一容纳腔1001和所述出音器1002之间过盈配合,从而避免所述出音器1002从所述第一容纳腔1001内部脱离,有效的提升了所述出音装置701结构的稳固。
继续如图10所示,所述腔体主体1000的表面覆盖设置有上盖1004,具体的,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201的方向,所述上盖1004与所述穿孔205位置相对处设置有穿槽1005,且所述穿槽1005与所述腔体主体1000内部连通设置。
与所述穿槽1005位置相对处设置有出音件1006,本种设置方式所示的所述出音件1006沿垂直于所述腔体主体1000的方向贯穿设置有用于导音的导音通孔,所述导音通孔远离所述腔体主体1000的端面设置有所述听筒孔组1012,所述听筒孔组1012穿过位于所述壳体200的所述目标边框602上的所述穿孔205设置,以使所述听筒孔组1012经由所述穿孔205露出。
本种设置方式所示的所述导音通孔与所述穿槽1005位置相对设置,以使所述导音通孔与所述穿槽1005相连通设置,使得所述出音件1006能够将所述出音装置701导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听筒孔组1012。
本种设置方式所示的所述腔体主体1000的外周壁凹设有第二容纳凹腔1009,所述第二容纳凹腔1009用于插设固定所述摄像模组320,且使得所述摄像模组320的摄像头1010露出。
为保障从所述出音装置701导出的声音不外泄,则所述穿槽1005和所述出音件1006之间还设置有密封胶件1008。
本种设置方式对所述密封胶件1008的具体材质不做限定,只要所述密封胶件1008具有粘合作用即可,具体的,所述密封胶件1008所具有的通孔1007分别与所述穿槽1005以及所述导音通孔的形状相匹配设置,以使在所述出音件1006粘合在所述密封胶件1008的第一侧面上,所述出音装置701粘合在所述密封胶件1008的第二侧面上,从而将所述出音件1006粘合固定在所述出音件1006上,以使所述穿槽1005通过所述密封胶件1008所具有的通孔1007与所述导音通孔连通,进而使得所述出音件1006所发出的声音依次经由所述出音装置701内所包括的至少一个音腔、所述穿槽1005、所述通孔1007以及所述导音通孔导向至所述听筒孔组1012。
因本种设置方式设置有所述密封胶件1008,有效的避免因所述出音件1006和所述上盖 1004连接不牢固,导致所述出音装置701所导出的声音泄漏至所述终端设备内部的情况,通过所述密封胶件1008实现了对从所述出音装置701传导出的声音进行密封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对本种设置方式所示的出音装置701内部的音腔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需明确的是,本种设置方式对所述音腔结构的说明为可选的示例,不做限定,只要通过所述音腔能够将所述出音器所发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穿槽1005即可:
首先请结合图11至图13所示,图11为出音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2为出音装置内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即图12所示为在将所述上盖1004从所述出音装置上去掉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所述出音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本种设置方式所示的在所述出音器1002和所述上盖1004之间形成有第一音腔1101。
为更好的说明本种设置方式所示的所述第一音腔1101的结构,则结合图14所示进行示例性说明,其中,图14为设置有第一音腔1101的所述出音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3和图14所示可知,所述第一音腔1101设置在所述出音器1002的正上方。
本种设置方式所示的所述第一音腔1101能够将所述出音器1002所发出的声音导出,为实现将所述出音器1002所发出的声音导出至所述穿槽1005,则继续结合图13所示,本种设置方式所示的所述第一容纳腔1001的周壁沿远离所述出音器1002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卡持臂1102,所述卡持臂1102用于将所述出音器1002卡持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纳腔1001内部。
所述卡持臂1102和所述出音装置的顶部之间内凹以形成有第三音腔1103。
所述第三音腔1103的结构也可参见图15所示,其中,图15为设置有所述第一音腔1101和所述第三音腔1103的所述出音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3和图15所示可知,本种设置方式所示的所述第一音腔1101和所述第三音腔1103 之间通过所述卡持臂1102和所述上盖1004之间的间隙相互连通。
本种设置方式所示的所述第一音腔1101将所述出音器1002所发出的声音导出后,以将声音导向至所述第三音腔1103内。
以下结合图13和图16所示,本种设置方式所示的所述出音装置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音腔 1104,且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所述第二音腔1104与所述听筒孔组1012相对设置,以使所述第二音腔1104与所述听筒孔组1012相互连通设置,以使所述第二音腔1104能够将声音导向至所述听筒孔组1012。
以下结合图13至图16所示对所述出音装置内部的声音的流向进行说明:
首先,所述出音器1002所发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第一音腔1101;
随后,所述第一音腔1101将导通至所述第一音腔1101内部的声音传导至与所述第一音腔 1101连通的所述第三音腔1103;
随后,所述第三音腔1103将导通至所述第三音腔1103内部的声音传导至与所述第三音腔 1103连通的第二音腔1104;
最后,所述第二音腔1104将导通至所述第二音腔1104内部的声音依次经由所述穿槽1005、所述通孔1007以及所述导音通孔导向至所述听筒孔组1012。
可见,通过本种设置方式所示的所述出音装置,能够将所述出音器1002所发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听筒孔组1012,以使用户经由所述听筒孔组1012能够听到所述听筒孔组1012所散出的声音。
而且本实施例所示的各音腔的腔壁的厚度可为0.01毫米至1毫米之间的任一数值,且本实施例所示可对各音腔的转角位置均进行了倒角处理,使得本实施例所示的出音装置内部由各音腔连通形成的声音通路更加的平滑,有效的减少了声音在声音通路中进行流通可能发生的反射等,提升了经由所述穿孔所散发的声音的效果以及流畅度。
采用本种设置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因将所述出音装置设置在终端设备的显示模组的下方,即所述出音装置不占用所述显示模组的面积,则所述出音装置不会影响终端设备的屏占比,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终端设备的屏占比,而且所述出音装置可呈一体化设置,则在对终端设备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可将所述出音装置整体安装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内部,有效的提高了终端设备的装配效率以及终端设备结构的稳定性。因本种方式将所述出音装置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下方,则可使得只将必须具有透光需求的器件设置在终端设备的面板上,提升了对终端设备的面板的利用效率。
而且通过对出音装置内部的多个音腔结构能够在出音装置内部有限的空间内,将出音器所发出的声音传导至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穿孔处,以有效的提升了对出音器进行导音的效果,保障了从穿孔处所散出的声音的效果。
所述出音装置第二种可选的结构为:所述出音装置第二种结构与上述所示的所述出音装置第一种结构的区别在于,如图17所示,所述出音装置内部,与所述第一音腔1101连通设置有第四音腔1701,具体的,所述第四音腔1701的外周壁形成有所述有第二容纳凹腔1009以固定所述摄像头1010。
本种设置方式所示的第一音腔1101、所述第二音腔1104、所述第三音腔1103的具体说明请详见上述所示的所述出音装置第一种结构的说明,具体不做赘述。
以下结合图17所示对所述出音装置内部的声音的流向进行说明:
首先,所述出音器1002所发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第一音腔1101;随后,所述第一音腔1101 将导通至所述第一音腔1101内部的声音同时传导至与所述第一音腔1101连通的所述第三音腔 1103以及所述第四音腔1701;随后,所述第三音腔1103以及所述第四音腔1701将声音传导至所述第二音腔1104;最后,所述第二音腔1104将导通至所述第二音腔1104内部的声音依次经由所述穿槽1005、所述通孔1007以及所述导音通孔导向至所述听筒孔组1012。
可见,通过本种设置方式所示的所述出音装置,能够将所述出音器1002所发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听筒孔组1012,以使用户经由所述听筒孔组1012能够听到所述听筒孔组1012所散出的声音。
所述出音装置第三种可选的结构为: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出音装置的结构可参见图18所示,所述出音装置第三种结构与上述所示的所述出音装置第一种结构的区别在于,如图18所示,为降低所述出音装置的体积,则相对于所述出音装置的第一种结构所示,本种设置方式不设置所述第三音腔1103,即在本种方式中,所述第一音腔1101直接与所述第二音腔1104相连通。
所述第一音腔1101、所述第二音腔1104、所述第三音腔1103的具体说明请详见上述所示的所述出音装置第一种结构的说明,具体不做赘述。
以下对所述出音装置内部的声音的流向进行说明:首先,所述出音器1002所发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第一音腔1101;随后,所述第一音腔1101将导通至所述第一音腔1101内部的声音传导至与所述第一音腔1101连通的所述第二音腔1104;最后,所述第二音腔1104将导通至所述第二音腔1104内部的声音依次经由所述穿槽1005、所述通孔1007以及所述导音通孔导向至所述听筒孔组1012。
所述出音装置第四种可选的结构为:本种设置方式所示的所述出音装置的具体结构可参见上述任一种结构所示,具体不做赘述,所述出音装置相对于上述所示的所述出音装置构的区别在于,所述出音装置的设置位置不同;如图19和图20所示,本种设置方式所示的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201的方向,所述出音装置701与所述穿孔205之间的重合面积大于零,即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201的方向,所述出音装置701与所述穿孔205之间至少部分重合。
本种设置方式对所述出音装置701与所述穿孔205之间重合的面积的大小不做限定。
本种设置方式所示的所述出音装置701内部音腔的结构可参见上述任一种所示,具体不做赘述,只要所述出音装置701所包括的音腔能够将所述出音器所发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穿孔 205即可。
所述出音装置第五种可选的结构为:如图21和图22所示,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201的方向,所述出音装置701与所述穿孔205相互错开设置,即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201的方向,所述出音装置701与所述穿孔205之间的重合面积等于零,且沿所述终端设备的横向方向,所述出音装置701与所述摄像头204排列设置。
对本种设置方式中所述出音装置701所包括的音腔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只要所述音腔能够将所述出音器所发出的声音传导至所述穿孔205即可。
所述出音装置第六种可选的结构为:本种设置方式中,结合图23至图24所示,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201的方向,所述出音装置2300与所述穿孔205之间的重合面积大于零,即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201的方向,所述出音装置2300与所述穿孔205至少部分重合设置。
所述出音装置2300内部设置有出音器以及摄像头。
具体的,本种结构所示的出音装置的整体结构请参见图25至图26所示;所述出音装置包括腔体主体2301,所述腔体主体2301内部的结构可参见图27至图29所示:所述腔体主体2301 内部包括有第一容纳腔2302,所述第一容纳腔2302用于容纳设置出音器2303,所述第一容纳腔2302设置所述出音器2303的具体说明,也可参见所述出音装置的第一种方式的说明,具体在本种设置方式中,不做赘述。
继续结合图30和图31所示,本种设置方式在所述腔体主体2301内部还设置有第三容纳腔 2304,沿所述终端设备的横向方向,所述第一容纳腔2302与所述第三容纳腔2304并列设置。本种设置方式中的所述第三容纳腔2304用于插设固定摄像模组320。
以下对本种设置方式所提供的出音装置2300内所包括的音腔的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具体的,参见图32至图34所示,将图32左边所示的结构图通过剖面线L1进行剖面以形成图32右边所示的结构图,图34为将图33所示的结构图通过剖面线L2进行剖面以形成的结构图。
本种设置方式所示的在所述出音器2303的正上方和所述腔体主体2301之间形成有第一音腔2306。
所述第一音腔2306的具体结构也可参见图35所示,其中,图35为设置有所述第一音腔2306 的出音装置230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本种设置方式所示的所述第一容纳腔2302的周壁沿远离所述出音器2303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卡持臂2307,所述卡持臂2307用于将所述述出音器2303卡持固定在所述第一容纳腔2302内部。
可结合图36所示,所述卡持臂2307和所述出音装置的顶部之间内凹以形成有第三音腔 2308。
可见,本种设置方式中,所述第一音腔2306和所述第三音腔2308之间通过所述卡持臂2307 和所述出音装置的顶部之间的间隙相互连通。
本种设置方式所示的所述第一音腔2306将所述出音器2303所发出的声音导出后,以将声音导向至所述第三音腔2308内。
进一步结合图32至图34所示,本种设置方式所示的所述出音装置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音腔 2309,且所述第二音腔2309设置在所述第三音腔2308的正上方设置,所述第二音腔2309的具体结构也可参见图37所示,其中,图37为设置有所述第二音腔2309的所述出音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所述第二音腔2309与所述听筒孔组2310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音腔2309与所述听筒孔组 2310相互连通设置,以使所述第二音腔2309能够将声音导向至所述听筒孔组2310。
继续参见图32至图34以及图38所示,其中,图38为将图33所示的结构图通过剖面线L4进行剖面以形成的结构图。
所述出音装置2300的底部设置有第五音腔2311,所述第五音腔2311的具体结构也可参见图39所示,图39为设置有所述第五音腔2311的所述出音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继续结合图40所示,其中,图40为将图33所示的结构图通过剖面线L3进行剖面以形成的结构图。
所述第五音腔2311和所述第三容纳腔2304之间形成有第六音腔2312,所述第六音腔2312 的具体结构也可参见图41所示,其中,图41为设置有所述第六音腔2312的所述出音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可见,所述第五音腔2311同时与所述第一音腔2306和所述第六音腔2312连通。
参见图42至图44所示,其中,图42为将图33所示的结构图通过剖面线L5进行剖面以形成的结构图,将图44左边所示的结构图通过剖面线L6进行剖面以形成图44右边所示的结构图。
所述第三容纳腔2304和所述出音装置之间还形成有第七音腔2313,所述第七音腔2313同时与所述第二音腔2309、所述第五音腔以及所述第六音腔相连通,所述第七音腔用于将所述第五音腔2311和所述第六音腔2312导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第二音腔2309。
以下对出音装置的本种设置方式的声音流向进行说明:本种设置方式在所述出音装置内部存在有两路的声音流向;一路声音流向为:首先,所述出音器2303所发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第一音腔2306;随后,所述第一音腔2306将导通至所述第一音腔2306内部的声音传导至与所述第一音腔2306连通的所述第三音腔2308;随后,所述第三音腔2308将导通至所述第三音腔2308内部的声音传导至与所述第三音腔2308连通的第二音腔2309。
另一路声音流向为:首先,所述出音器2303所发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第五音腔2311;随后,所述第五音腔2311将导通至所述第五音腔2311内的声音传导至与所述第五音腔2311连通的所述第六音腔2312;随后,所述第六音腔2312将导通至所述第六音腔2312内的声音传导至与所述第六音腔2312连通的所述第七音腔2313;随后,所述第七音腔2313将导通至所述第七音腔2313内部的声音传导至与所述第七音腔2313连通的第二音腔2309。
可见,本种方式中,所述第二音腔2309能够接收到所述第三音腔2308以及所述第七音腔 2313所传导的声音,进而使得所述第二音腔2309能够将两路声音导向至听筒孔组2310。
以下对所述出音装置具体是如何将所述第二音腔2309所传导的声音导向至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面板上的穿孔上的进行说明:参见图30和图31所示,贯穿所述腔体主体2301的上盖3102 设置有穿槽3103,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201的方向,所述穿槽3103与所述穿孔205位置相对设置,且所述穿槽3103与所述第二音腔2309相连通设置;与所述穿槽3103连接设置有导音件 3104,所述导音件3104包括沿垂直于所述出音装置2300的方向,相互连通的第一导音腔口3105 和第二导音腔口3106,所述第一导音腔口3105和所述第二导音腔口3106之间形成有导音腔 3107,且所述导音腔3107的高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本实施例对所述预设值的具体数值不做限定。
具体的,所述第一导音腔口3105与所述穿槽3103连接设置,所述第二导音腔口3106连接设置有出音件3108;贯穿所述出音件3108设置有所述听筒孔组2310,所述听筒孔组2310的具体说明请详见上述所示,具体在本种设置方式中不做赘述。
可见,在所述出音器2303所发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第二音腔2309后,声音的流通方向为依次经由所述穿槽3103、所述第一导音腔口3105、所述导音腔3107、所述第二导音腔口3106 以及出音件3108的所述听筒孔组2310,则使得用户通过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面板上的插设于所述穿孔内的所述听筒孔组2310听到所述出音器2303所发出的声音。
可见,通过本种设置方式的说明,所述出音装置能够将所述出音器所发出的声音通过两路流向进行传导,以使两路声音均能够导向至所述穿孔以散出,可见,采用本种设置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所述出音器所发出的声音传导至所述穿孔的效率以及效果。而且通过所述导音件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提升音腔与穿孔之间的连通面积,从而有效的提升了穿孔处所散出的声音的效果。
以下对上述所示的任一种所述出音装置是如何设置目标器件进行示例性说明,其中,所述目标器件为设置在终端设备的面板上的器件,具体器件类型可以例如,所述目标器件可为接近光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前置闪光灯以及指纹传感器中的任一件。
可选的,结合图44以及图45所示,在听筒孔组4403插设于穿孔4402内部时,所述听筒孔组4403和所述穿孔4402之间可形成有第一间隙,则本种方式中可将所述目标器件4401设置在所述穿孔4402和所述听筒孔组4403之间所形成的所述第一间隙内部。
本种方式以图45和图46所示为例,以所述第一间隙位于所述听筒孔组4403和所述穿孔 4402之间,且位于所述穿孔4402的右侧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还可选的,所述第一间隙可位于所述听筒孔组4403和所述穿孔4402之间,且位于所述穿孔4402的左侧,还可选的,所述第一间隙可位于所述听筒孔组4403和所述穿孔4402之间,且位于所述穿孔4402的上侧,还可选的,所述第一间隙可位于所述听筒孔组4403和所述穿孔4402之间,且位于所述穿孔4402的下侧。
对所述穿孔4402以及所述听筒孔组4403的具体说明,可参见上述所示,具体不做赘述。
可选的,结合图47以及图48所示为例,所述凹槽4404和所述穿孔4402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4405,则本种方式中可将所述目标器件4401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隙4405中的任意位置,例如,参见图47以及图48所示,将所述目标器件4401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隙4405的左侧,又如,参见图49以及图50为例,将所述目标器件4401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隙4405的右侧,又如,将所述目标器件4401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隙4405的中间位置等。
可选的,结合图51以及图52所示为例,壳体5100的目标边框5101上设置有容纳孔5103;其中,所述目标边框5101为所述壳体5100所包括的四个边框中设置有所述穿孔4402的边框。
本种方式对所述容纳孔5103位于所述目标边框5101上的具***置不做限定,即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容纳孔5103可位于所述目标边框5101上的任意位置,具体不做限定。
在本种方式中,可将所述目标器件4401设置在所述容纳孔5103中,即所述容纳孔5103的形状与所述目标器件4401的形状相匹配,以使所述容纳孔5103能够将所述目标器件4401固定在所述容纳孔5103内。
通过上述对设置所述目标器件的方式的说明可知,本实施例所示的终端设备能够在终端设备的面板上的有限的空间上对所述目标器件进行设置,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所述终端设备的面板的利用效率。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摄像模组和出音装置,所述本体包括壳体和显示模组,所述出音装置、所述摄像模组位于所述本体中,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穿孔;
所述出音装置包括音腔,所述出音装置内容纳有出音器,所述音腔与所述出音器以及所述穿孔连通,所述音腔用于将所述出音器发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穿孔,以经由所述穿孔将所述出音器发出的声音散出,且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平面方向,所述摄像模组与所述出音器错开设置;所述出音器和所述出音装置之间形成有第一音腔,所述出音装置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音腔;
所述出音装置内部设置有第四音腔,所述第四音腔的外周壁形成有第二容纳凹腔,所述第二容纳凹腔用于容纳所述摄像模组,所述第四音腔同时与所述第一音腔和所述第二音腔相连通,所述第四音腔用于将所述第一音腔导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第二音腔;或,
所述出音装置内部还包括有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用于容纳设置所述摄像模组,所述出音装置的底部设置有第五音腔,所述第五音腔和所述第三容纳腔之间形成有第六音腔,且所述第五音腔同时与所述第一音腔和所述第六音腔连通,所述第三容纳腔和所述出音装置之间还形成有第七音腔,所述第七音腔同时与所述第二音腔、所述第五音腔以及所述第六音腔相连通,所述第七音腔用于将所述第五音腔和所述第六音腔导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第二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所述出音器和所述穿孔之间的重合面积等于预设值,所述预设值为大于或等于零的数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装置包括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出音器,所述出音器和所述第一容纳腔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使得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出音器之间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位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出音装置的端部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所述穿孔的边框抵持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腔设置在所述出音器的正上方,所述第一音腔用于将所述出音器所发出的声音导出,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所述第二音腔与所述穿孔位置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音腔用于将所述第一音腔导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穿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的端部形成有凹槽,所述摄像模组与所述凹槽相对设置,且所述摄像模组的摄像头穿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部分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穿孔。
8.一种出音装置,所述出音装置设置于终端设备内部,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本体和位于所述本体中的摄像模组,所述本体包括壳体和显示模组,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装置位于所述本体中,所述出音装置包括音腔,所述出音装置内容纳有出音器,所述音腔与所述出音器以及所述穿孔连通,所述音腔用于将所述出音器发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穿孔,以经由所述穿孔将所述出音器发出的声音散出,且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平面方向,所述摄像模组与所述出音器错开设置;所述出音器和所述出音装置之间形成有第一音腔,所述出音装置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音腔;
所述出音装置内部设置有第四音腔,所述第四音腔的外周壁形成第二容纳凹腔,所述第二容纳凹腔用于容纳摄像模组,所述显示模组的端部形成有凹槽,所述摄像模组与所述凹槽相对设置,所述第四音腔同时与所述第一音腔和所述第二音腔相连通,所述第四音腔用于将所述第一音腔导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第二音腔;或,
所述出音装置内部还包括有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用于容纳摄像模组,所述出音装置的底部设置有第五音腔,所述第五音腔和所述第三容纳腔之间形成有第六音腔,且所述第五音腔同时与所述第一音腔和所述第六音腔连通,所述第三容纳腔和所述出音装置之间还形成有第七音腔,所述第七音腔同时与所述第二音腔、所述第五音腔以及所述第六音腔相连通,所述第七音腔用于将所述第五音腔和所述第六音腔导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第二音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所述出音器和所述穿孔之间的重合面积等于预设值,所述预设值为大于或等于零的数值。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出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装置包括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出音器,所述出音器和所述第一容纳腔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使得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出音器之间过盈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出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位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出音装置的端部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所述穿孔的边框抵持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出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腔设置在所述出音器的正上方,所述第一音腔用于将所述出音器所发出的声音导出,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所述第二音腔与所述穿孔位置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音腔用于将所述第一音腔导出的声音导向至所述穿孔。
CN202111442021.5A 2017-09-30 2018-09-30 一种终端设备以及出音装置 Active CN1143634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18934 2017-09-30
CN2017109189347 2017-09-30
CN2018105269154 2018-05-29
CN201810526915 2018-05-29
PCT/CN2018/108928 WO2019062997A1 (zh) 2017-09-30 2018-09-30 一种终端设备以及出音装置
CN201880061378.9A CN111480330B (zh) 2017-09-30 2018-09-30 一种终端设备以及出音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1378.9A Division CN111480330B (zh) 2017-09-30 2018-09-30 一种终端设备以及出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3440A CN114363440A (zh) 2022-04-15
CN114363440B true CN114363440B (zh) 2023-03-28

Family

ID=6590091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42021.5A Active CN114363440B (zh) 2017-09-30 2018-09-30 一种终端设备以及出音装置
CN201880061378.9A Active CN111480330B (zh) 2017-09-30 2018-09-30 一种终端设备以及出音装置
CN202111444860.0A Pending CN114363441A (zh) 2017-09-30 2018-09-30 一种终端设备以及出音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1378.9A Active CN111480330B (zh) 2017-09-30 2018-09-30 一种终端设备以及出音装置
CN202111444860.0A Pending CN114363441A (zh) 2017-09-30 2018-09-30 一种终端设备以及出音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28543B2 (zh)
EP (1) EP3681134B1 (zh)
CN (3) CN114363440B (zh)
WO (1) WO20190629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8797A (zh) * 2021-03-17 2022-09-2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1222A (zh) * 2012-11-20 2014-06-04 安谷通信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全屏显示功能的手机
CN105721636A (zh) * 2016-01-28 2016-06-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05622861U (zh) * 2016-03-28 2016-10-0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以及便携式设备
CN106708201A (zh) * 2017-03-07 2017-05-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
CN107124490A (zh) * 2017-06-14 2017-09-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78215B1 (ko) * 2012-12-17 2019-05-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단말기
US9479861B2 (en) * 2014-06-26 2016-10-25 Anthony Allen BISSET Compact wideband bass and midrange horn-loaded speaker system
CN104954519B (zh) * 2015-07-03 2017-08-29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智能手机
KR102434865B1 (ko) 2015-11-27 2022-08-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롤러블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5611007A (zh) 2016-01-28 2016-05-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5827915B (zh) 2016-04-22 2019-09-03 上海青橙实业有限公司 摄像头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101950A (zh) * 2016-07-11 2016-11-09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6331963A (zh) * 2016-10-08 2017-01-11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发声装置及手机
CN106603774A (zh) 2016-11-30 2017-04-2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听筒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453722A (zh) 2016-11-30 2017-02-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听筒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713549A (zh) 2017-01-09 2017-05-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6850891A (zh) 2017-02-20 2017-06-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06657485B (zh) * 2017-03-07 2020-05-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7145192B (zh) 2017-04-27 2021-0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1222A (zh) * 2012-11-20 2014-06-04 安谷通信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全屏显示功能的手机
CN105721636A (zh) * 2016-01-28 2016-06-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05622861U (zh) * 2016-03-28 2016-10-0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以及便携式设备
CN106708201A (zh) * 2017-03-07 2017-05-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
CN107124490A (zh) * 2017-06-14 2017-09-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52706A1 (en) 2020-08-06
US11528543B2 (en) 2022-12-13
EP3681134A1 (en) 2020-07-15
CN111480330A (zh) 2020-07-31
CN111480330B (zh) 2021-12-03
WO2019062997A1 (zh) 2019-04-04
EP3681134B1 (en) 2023-03-22
CN114363441A (zh) 2022-04-15
EP3681134A4 (en) 2020-10-07
CN114363440A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49972B2 (en) Mobile phone and slave machine
US8190021B2 (en) Smart phone with lens
CN107734092A (zh) 移动终端
CN108429831B (zh) 电子设备
KR102544906B1 (ko) 전자 기기,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어셈블리 및 커버 플레이트
CN112788166B (zh) 电子设备
CN112003970A (zh) 终端设备
CN114363440B (zh) 一种终端设备以及出音装置
US2021013618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front shell thereof
CN115225746B (zh) 电子设备
EP3930296B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iddle frame
CN112930672A (zh) 移动终端
CN112153185B (zh) 一种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KR100663490B1 (ko) 안테나 실장 공간을 이용하는 휴대 단말기의 스피커 장치
WO2020014817A1 (zh) 电子设备及其导光件
CN112930673B (zh) 移动终端
CN111711719B (zh)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7793224A (zh) 电子设备
WO2024011991A1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20200177717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image acquisition module
WO2020014815A1 (zh) 电子设备
WO2019206007A1 (zh) 移动终端
CN115022754A (zh)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N116527799A (zh) 出音组件和终端
CN111491053A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