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1291A - 直流变换装置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直流变换装置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1291A
CN114301291A CN202111556171.9A CN202111556171A CN114301291A CN 114301291 A CN114301291 A CN 114301291A CN 202111556171 A CN202111556171 A CN 202111556171A CN 114301291 A CN114301291 A CN 1143012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tube
switching tube
inductor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561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01291B (zh
Inventor
陈海飞
陈威龙
赵晨
黄金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hua Data Co Ltd
Zhangzhou Kehu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hua Data Co Ltd
Zhangzhou Kehu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hua Data Co Ltd, Zhangzhou Kehua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hua Dat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5617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1291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11155617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43012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1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12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01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12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电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直流变换装置及控制方法,上述装置: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及第三开关;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及第三开关管串联连接在正直流母线和负直流母线之间;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的交点连接;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的交点连接,第一电感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开关与电池正极连接;第二电感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开关与电池负极连接;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或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N线连接。本发明将平衡桥和降压电路合二为一,通过开关实现不同电路拓扑之间的转换,大大降低了电路的复杂度。

Description

直流变换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流变换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不间断电源)是一种能量供给装置,用于为电力电子设备提供不间断的电力供给。
现有技术中,由于电池没有N线,电池正负极对于N线可能存在偏压,进而引起直流母线电压不均衡。因此,UPS通常还需要设置平衡桥用于均压。当电池充电时,直流母线通过降压电路为电池充电。当电池放电时,电池通过升压电路及平衡桥为直流母线供电,电路结构繁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变换装置及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和直流母线之间需设置平衡桥和直流变换电路,电路结构繁杂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直流变换装置,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及第三开关;
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正直流母线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及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
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及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与负直流母线连接;
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第三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池的负极连接;
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或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N线连接;
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正直流母线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及N线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负直流母线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直流变换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直流变换装置;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则上述方法包括:
当电池充电时,控制第一开关及第三开关闭合,并控制第二开关断开;
当电池放电时,控制第一开关及第三开关断开,控制第二开关闭合,并控制第二开关管与第三开关管的开关状态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又一种直流变换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直流变换装置;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连接,则上述方法包括:
当电池充电时,控制第一开关及第三开关闭合,并控制第二开关断开;
当电池放电时,控制第一开关及第三开关断开,控制第二开关闭合,并控制第一开关管与第二开关管的开关状态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直流变换控制方法的步骤或第三方面提供的直流变换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源,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直流变换装置及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的控制终端;
控制终端分别与直流变换装置中的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第一开关的控制端、第二开关的控制端及第三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变换装置及控制方法,上述装置: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及第三开关;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及第三开关管串联连接在正直流母线和负直流母线之间;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的交点连接;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的交点连接,第一电感的第二端通过第一开关与电池正极连接;第二电感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开关与电池负极连接;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或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N线连接。本发明实施例将平衡桥和降压电路合二为一,通过开关实现不同电路拓扑之间的转换,大大降低了电路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变换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直流变换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直流变换装置对应的一种电路拓扑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直流变换装置对应的又一种电路拓扑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变换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直流变换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流变换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直流变换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变换装置,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及第三开关K3;
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与正直流母线BUS+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及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
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及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第二端与负直流母线BUS-连接;
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K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K1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池的正极BAT+连接;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与第三开关K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K3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池的负极BAT-连接;
第二开关K2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或第二开关K2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K2的第二端与N线连接;
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正直流母线BUS+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及N线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负直流母线BUS-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开关K1和第三开关K3闭合,第二开关K2断开,第一开关管Q1和第三开关管Q3为开关管,第二开关管Q2用于续流,形成充电电路,用于为电池充电,参考图3。第一开关K1和第三开关K3断开,第二开关K2闭合,第二开关管Q2与第三开关管Q3控制同步,作为一个开关管使用,形成平衡桥电路,参考图4;或第一开关管Q1与第二开关管Q2控制同步,作为一个开关管使用,形成平衡桥电路,用于平衡正负母线电压。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三个开关将平衡桥和降压电路合二为一,通过开关实现两种电路拓扑之间的转换,大大降低了电路的复杂度,减少了器件数量,提高了器件的利用率,降低了装置的失效率,同时降低了成本。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单向DCDC模块;
单向DCDC模块的正输入端与电池的正极BAT+连接,单向DCDC模块的负输入端与电池的负极BAT-连接,单向DCDC模块的正输出端与正直流母线BUS+连接,单向DCDC模块的负输出端与负直流母线BUS-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设置有单向DCDC模块,用于实现电池为直流母线供电,与上述充电电路互补,实现电池与直流母线之间的电能转换。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及第三开关K3均为继电器。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和第三开关管Q3均可以为NMOS。
参考图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直流变换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直流变换装置;第二开关K2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则上述方法包括:
S101:当电池充电时,控制第一开关K1及第三开关K3闭合,并控制第二开关K2断开;
S102:当电池放电时,控制第一开关K1及第三开关K3断开,控制第二开关K2闭合,并控制第二开关管Q2与第三开关管Q3的开关状态相同。
当电池充电时,控制第一开关K1和第三开关K3闭合,第二开关K2断开,将电路切换为充电电路拓扑,参考图3,由直流母线进行直流电压变换后为电池充电。
当电池放电时,控制第一开关K1和第三开关K3断开,第二开关K2闭合,将电路切换为平衡桥拓扑,第二开关管Q2与第三开关管Q3的开关状态相同,参考图4,通过平衡桥平衡正负母线的电压。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103:当电池放电时,获取正负母线的之间的压差,并根据正负母线之间的压差确定上桥臂占空比调节量和下桥臂开关管调节量;根据上桥臂占空比调节量对第一开关管Q1的驱动脉冲的占空比进行调节,并根据下桥臂开关管调节量对第二开关管Q2及第三开关管Q3的驱动脉冲的占空比进行调节。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电池放电时,电路切换为平衡桥拓扑,第一开关管Q1为上桥臂,第二开关管Q2和第三开关管Q3形成下桥臂,第二开关管Q2和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逻辑相同,同开同关,根据正负母线之间的压差,控制三个开关管,实现正负母线的电压均衡。例如,当正母线电压偏高时,控制上桥臂开关管导通,下桥臂开关管断开;反之,当负母线电压偏高时,控制上桥臂开关管断开,下桥臂开关管导通。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104:当电池充电时,重复执行第一变压控制的步骤,直至充电完成;
其中,第一变压控制的步骤包括:控制第一开关管Q1和第三开关管Q3同时导通,控制第二开关管Q2断开,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控制第一开关管Q1和第三开关管Q3断开,控制第二开关管Q2导通,并持续第二预设时间。
当电池充电时,电路切换为充电电路拓扑,参考图3,控制第一开关管Q1和第三开关管Q3同时导通,第二开关管Q2断开,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储能;然后控制第一开关管Q1和第三开关管Q3断开,第二开关管Q2导通,第二开关管Q2续流,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释放能量,实现直流电压变换,为电池充电。
参考图6,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直流变换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直流变换装置;第二开关K2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连接,则上述方法包括:
S201:当电池充电时,控制第一开关K1及第三开关K3闭合,并控制第二开关K2断开;
S202:当电池放电时,控制第一开关K1及第三开关K3断开,控制第二开关K2闭合,并控制第一开关管Q1与第二开关管Q2的开关状态相同。
同上,当电池充电时,控制第一开关K1和第三开关K3闭合,第二开关K2断开,将电路切换为充电电路拓扑,由直流母线进行直流电压变换后为电池充电。
当电池放电时,控制第一开关K1和第三开关K3断开,第二开关K2闭合,第一开关管Q1与第二开关管Q2的开关状态相同,将电路切换为平衡桥拓扑,通过平衡桥平衡正负母线电压。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203:当电池放电时,获取正负母线的之间的压差,并根据正负母线之间的压差确定上桥臂占空比调节量和下桥臂开关管调节量;根据上桥臂占空比调节量对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的驱动脉冲的占空比进行调节,并根据下桥臂开关管调节量对第三开关管Q3的驱动脉冲的占空比进行调节。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204:当电池充电时,重复执行第二变压控制的步骤,直至充电完成;
其中,第二变压控制的步骤包括:控制第一开关管Q1和第三开关管Q3同时导通,控制第二开关管Q2断开,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控制第一开关管Q1和第三开关管Q3断开,控制第二开关管Q2导通,并持续第二预设时间。
控制逻辑同上,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参考图7,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直流变换控制装置,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直流变换装置;第二开关K2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则上述装置包括:
第一开关K1控制模块21,用于当电池充电时,控制第一开关K1及第三开关K3闭合,并控制第二开关K2断开;
第二开关K2控制模块22,当电池放电时,控制第一开关K1及第三开关K3断开,控制第二开关K2闭合,并控制第二开关管Q2与第三开关管Q3的开关状态相同。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开关管Q1控制模块23,用于当电池放电时,获取正负母线的之间的压差,并根据正负母线之间的压差确定上桥臂占空比调节量和下桥臂开关管调节量;根据上桥臂占空比调节量对第一开关管Q1的驱动脉冲的占空比进行调节,并根据下桥臂开关管调节量对第二开关管Q2及第三开关管Q3的驱动脉冲的占空比进行调节。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开关管Q2控制模块24,用于当电池充电时,重复执行第一变压控制的步骤,直至充电完成;其中,第一变压控制的步骤包括:控制第一开关管Q1和第三开关管Q3同时导通,控制第二开关管Q2断开,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控制第一开关管Q1和第三开关管Q3断开,控制第二开关管Q2导通,并持续第二预设时间。
参考图8,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直流变换控制装置,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直流变换装置;第二开关K2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连接,则上述装置包括:
第三开关K3控制模块31,用于当电池充电时,控制第一开关K1及第三开关K3闭合,并控制第二开关K2断开;
第四开关控制模块32,用于当电池放电时,控制第一开关K1及第三开关K3断开,控制第二开关K2闭合,并控制第一开关管Q1与第二开关管Q2的开关状态相同。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三开关管Q3控制模块33,用于当电池放电时,获取正负母线的之间的压差,并根据正负母线之间的压差确定上桥臂占空比调节量和下桥臂开关管调节量;根据上桥臂占空比调节量对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的驱动脉冲的占空比进行调节,并根据下桥臂开关管调节量对第三开关管Q3的驱动脉冲的占空比进行调节。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四开关管控制模块34,用于当电池充电时,重复执行第二变压控制的步骤,直至充电完成;其中,第二变压控制的步骤包括:控制第一开关管Q1和第三开关管Q3同时导通,控制第二开关管Q2断开,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控制第一开关管Q1和第三开关管Q3断开,控制第二开关管Q2导通,并持续第二预设时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控制终端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装置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终端的示意框图。如图9所示,该实施例的控制终端4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存储器41以及存储在存储器41中并可在处理器4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42。处理器40执行计算机程序42时实现上述各个直流变换控制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5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2,或图6中所示的步骤S201至S202。或者,处理器40执行计算机程序42时实现上述直流变换控制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7所示模块21至22的功能,或图8所示模块31至32的功能。
示例性地,计算机程序42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存储器41中,并由处理器4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42在控制终端4中的执行过程。例如,计算机程序42可以被分割成第一开关K1控制模块21和第二开关K2控制模块22。
第一开关K1控制模块21,用于当电池充电时,控制第一开关K1及第三开关K3闭合,并控制第二开关K2断开;
第二开关K2控制模块22,当电池放电时,控制第一开关K1及第三开关K3断开,控制第二开关K2闭合,并控制第二开关管Q2与第三开关管Q3的开关状态相同。
又例如,计算机程序42可以被分割成第三开关K3控制模块31和第四开关控制模块32。
第三开关K3控制模块31,用于当电池充电时,控制第一开关K1及第三开关K3闭合,并控制第二开关K2断开;
第四开关控制模块32,用于当电池放电时,控制第一开关K1及第三开关K3断开,控制第二开关K2闭合,并控制第一开关管Q1与第二开关管Q2的开关状态相同。
其它模块或者单元在此不再赘述。
控制终端4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40、存储器4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仅仅是控制终端的一个示例,并不构成对控制终端4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控制终端4还可以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处理器4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41可以是控制终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控制终端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41也可以是控制终端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控制终端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41还可以既包括控制终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4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42以及控制终端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存储器4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控制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控制终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对应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源,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直流变换装置及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终端;
控制终端分别与直流变换装置中的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第一开关K1的控制端、第二开关K2的控制端及第三开关K3的控制端连接。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直流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及第三开关;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正直流母线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与负直流母线连接;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电池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或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N线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正直流母线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及所述N线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负直流母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单向DCDC模块;
所述单向DCDC模块的正输入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单向DCDC模块的负输入端与所述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单向DCDC模块的正输出端与所述正直流母线连接,所述单向DCDC模块的负输出端与所述负直流母线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及所述第三开关均为继电器。
4.一种直流变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直流变换装置;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则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电池充电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及所述第三开关闭合,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断开;
当所述电池放电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及所述第三开关断开,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闭合,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开关状态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变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电池放电时,获取正负母线的之间的压差,并根据所述正负母线之间的压差确定上桥臂占空比调节量和下桥臂开关管调节量;根据所述上桥臂占空比调节量对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驱动脉冲的占空比进行调节,并根据所述下桥臂开关管调节量对所述第二开关管及所述第三开关管的驱动脉冲的占空比进行调节。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直流变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电池充电时,重复执行第一变压控制的步骤,直至充电完成;
其中,所述第一变压控制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三开关管同时导通,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断开,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三开关管断开,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导通,并持续第二预设时间。
7.一种直流变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直流变换装置;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连接,则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电池充电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及所述第三开关闭合,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断开;
当所述电池放电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及所述第三开关断开,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闭合,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开关状态相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流变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电池放电时,获取正负母线的之间的压差,并根据所述正负母线之间的压差确定上桥臂占空比调节量和下桥臂开关管调节量;根据所述上桥臂占空比调节量对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驱动脉冲的占空比进行调节,并根据所述下桥臂开关管调节量对所述第三开关管的驱动脉冲的占空比进行调节。
9.一种控制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直流变换控制方法的步骤或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8任一项所述的直流变换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直流变换装置及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终端;
所述控制终端分别与所述直流变换装置中的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第一开关的控制端、第二开关的控制端及第三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CN202111556171.9A 2021-12-17 直流变换装置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3012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6171.9A CN114301291B (zh) 2021-12-17 直流变换装置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6171.9A CN114301291B (zh) 2021-12-17 直流变换装置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1291A true CN114301291A (zh) 2022-04-08
CN114301291B CN114301291B (zh) 2024-07-26

Family

ID=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0006A (zh) * 2012-05-18 2012-10-03 深圳市健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平衡桥臂的双电源供电***
CN102710007A (zh) * 2012-05-18 2012-10-03 深圳市健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平衡桥臂的双电源供电***
CN104638692A (zh) * 2013-11-08 2015-05-20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不间断电源的蓄电池组挂接电路以及不间断电源
US20170353126A1 (en) * 2015-08-13 2017-12-07 Xiamen Kehua Hengsheng Co., Ltd. Three-phase boost rectifier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an 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CN111416511A (zh) * 2020-04-26 2020-07-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Dc-dc变换电路、储能柜及其热接入控制方法
CN111478408A (zh) * 2020-05-22 2020-07-31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桥臂拓扑装置、控制方法、以及不间断电源***
CN113691105A (zh) * 2021-07-28 2021-11-23 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平衡桥均压控制方法及电源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0006A (zh) * 2012-05-18 2012-10-03 深圳市健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平衡桥臂的双电源供电***
CN102710007A (zh) * 2012-05-18 2012-10-03 深圳市健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平衡桥臂的双电源供电***
CN104638692A (zh) * 2013-11-08 2015-05-20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不间断电源的蓄电池组挂接电路以及不间断电源
US20170353126A1 (en) * 2015-08-13 2017-12-07 Xiamen Kehua Hengsheng Co., Ltd. Three-phase boost rectifier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an 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CN111416511A (zh) * 2020-04-26 2020-07-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Dc-dc变换电路、储能柜及其热接入控制方法
CN111478408A (zh) * 2020-05-22 2020-07-31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桥臂拓扑装置、控制方法、以及不间断电源***
CN113691105A (zh) * 2021-07-28 2021-11-23 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平衡桥均压控制方法及电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87055B (zh) 一种充电电路、***、方法及终端
CN102315671B (zh) 电池组电池均衡器***
EP3242389B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for sub-module controller of mmc converter
CN110800183B (zh) 多节电芯的充电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21012647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harge control of a battery array
CN110994689A (zh) 并网切换至离网的方法、***及储能变流器
CN111049172B (zh) 离网切换至并网的方法、***及储能变流器
US9768682B2 (en) Switched capacitors with inverted break-before-make without external filtering load capacitor
CN101090203A (zh) 在线式不间断ups***
CN104821827A (zh) 改进的模数转换器和操作模数转换器的方法
CN114268220B (zh) 一种三电平变换电路及其启动方法、电子设备
CN106033908B (zh) 一种电源电路及其工作方法、电子设备
CN108565928B (zh) 一种充电***及充电***控制方法
CN116995714B (zh) 储能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5553241A (zh) 电源管理装置、电子设备和控制方法
CN114301291B (zh) 直流变换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4301291A (zh) 直流变换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2332526B (zh) 蓄电池储能***及其控制方法
CN115296532A (zh) 一种升压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EP4156451A1 (en) System compatible circuit,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and system compatible method
CN110892603A (zh) 电池控制电路、电池和无人机
US10056763B2 (en) Autonomous battery charging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s
CN113595374B (zh) 一种功率变换器的主动放电方法和控制器
CN114899906A (zh) 电池***的控制电路装置及电池管理***
CN115173698A (zh) 一种升压电路及升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