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8782A - 用于风门旋转驱动器的轴容纳件和风门旋转驱动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风门旋转驱动器的轴容纳件和风门旋转驱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78782A
CN114278782A CN202111158297.0A CN202111158297A CN114278782A CN 114278782 A CN114278782 A CN 114278782A CN 202111158297 A CN202111158297 A CN 202111158297A CN 114278782 A CN114278782 A CN 1142787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bracket
pulling
receptacle
shaft recepta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582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78782B (zh
Inventor
伊藤英希
C·格罗森巴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Schweiz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Schweiz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Schweiz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Schweiz AG
Publication of CN114278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8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787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87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06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 F16D1/08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with clamping hub; with hub and longitudinal key
    • F16D1/0847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with clamping hub; with hub and longitudinal key with radial clamping due to a radial scre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00Friction-grip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02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 F16B2/06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external, i.e. with contracting action
    • F16B2/12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external, i.e. with contracting action using sliding jaw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风门旋转驱动器的轴容纳件(10)和一种具有这种轴容纳件的风门旋转驱动器,该轴容纳件包括能够相反地且分别朝着轴(30)的方向运动的在牵拉侧和挤压侧的组件(12、14、16),并且在所述牵拉侧具有牵拉支架(12)以作为能运动的组件,其中,为了使得所述牵拉支架能运动,所述牵拉支架的螺纹与螺母(18)的螺纹相嵌合,其中,所述牵拉支架在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中具有所述螺纹,并且所述螺纹在那里在所述牵拉支架上部部分的下侧面处开始,并在所述牵拉支架上部部分的上侧面的下方终止,并且其中,由于所述螺纹在所述牵拉支架上部部分的上侧面的下方终止,所以在所述牵拉支架上部部分的上侧面上保留有环绕的环形间隙(50)。

Description

用于风门旋转驱动器的轴容纳件和风门旋转驱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涉及一种伺服驱动机构,以及具体地涉及在建筑物中用于供暖、通风或者制冷的设备内的风门或类似物的伺服驱动机构(风门旋转驱动器)。采用风门旋转驱动器形式的伺服驱动机构本身是已知的。
背景技术
风门旋转驱动器包括:驱动机构,通常是电动机;用于传力配合地且形状配合地接触风门的轴的器具(轴容纳件);以及可选地在驱动机构与轴容纳件之间的传动装置。
轴容纳件本身是已知的,例如从US 6,505,991或者US 2009/005282 A1中已知。申请人以产品名称GS MK2提供自己的轴容纳件。
在风门旋转驱动器的轴容纳件情况下,重要的是——特别是在风门的圆形轴情况下——传力配合地且形状配合地机械地接触风门轴,该接触一方面是可承载的并且另一方面对于扭矩传递来说足够牢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轴容纳件,通过该轴容纳件能够实现特别可承载地传力配合且形状配合地固定在轴上。
该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轴容纳件得以实现。该轴容纳件被指定和设计用于固定在风门或类似物——即在建筑物中用于供暖、通风或者制冷的设备内的装置——的轴上。为了固定在轴上,轴容纳件包括能够相反地运动的组件。这些组件能够相反地运动,其方式为,它们沿相反的方向能够分别朝着被轴容纳件接纳的轴的方向运动,即沿相反的方向能够分别朝着应该将轴容纳件固定于其上的轴的方向运动。为了区分,能够相反地运动的组件称为牵拉侧的组件和挤压侧的组件。所述或者每个牵拉侧的组件能够沿着第一方向朝着轴表面的方向运动。所述或者每个挤压侧的组件能够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朝着轴表面的方向运动。能够相反地运动的组件于是要么是轴容纳件的挤压侧的一部分,要么是轴容纳件的牵拉侧的一部分。
在这里提出的轴容纳件中规定,轴容纳件在牵拉侧具有作为能运动的组件的牵拉支架,其中,为了使得牵拉支架能运动,牵拉支架的螺纹(内螺纹)与螺母的螺纹(外螺纹)嵌合。牵拉支架中的螺纹在下文中有时简称为牵拉支架螺纹。牵拉支架在为了区分而称为牵拉支架上部部分的区域内具有牵拉支架螺纹,并且在那里,牵拉支架螺纹在牵拉支架上部部分的下侧面上开始,并在牵拉支架上部部分的上侧面的下方终止。由于牵拉支架螺纹在牵拉支架上部部分的上侧面的下方终止,所以在牵拉支架上部部分的上侧面,相距螺母的邻接的表面、即相距邻接的外螺纹保留有环绕的环形间隙。
这种环形间隙的优点尤其在于,所述环形间隙避免了在没有环形间隙的情况下有待预期的、应力在牵拉支架上部部分中集中于被狭窄地界定的区域内的情况。由此避免或者至少显著降低了超过载荷上限的风险。因此,牵拉支架也能够由可承载性较小且较便宜的材料制成,并且例如是烧结金属件。形状配合和传力配合的固定因此能够采用可承载性足够的方式和方法借助由相对便宜的材料制成的牵拉支架来实现。
在轴容纳件的一个特殊实施方式中规定,轴容纳件在牵拉侧或在挤压侧或者在牵拉侧和挤压侧具有至少两个可相互组合的组件。因此,轴容纳件在牵拉侧和/或在挤压侧至少是两部分的结构。在固定轴时,至少两个组件之一与轴表面接触。该组件称为靠近轴的组件。至少两个组件中的另一组件确保能够朝着被轴容纳件接纳的轴的方向运动并且在固定轴时与靠近轴的组件的表面接触。该另一组件称为远离轴的组件,以区别于靠近轴的组件。
对于挤压侧的两部分式设计——如在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中就是这种情况——至少两个挤压侧的组件是被称为螺栓和挤压支架的两个组件。挤压支架是靠近轴的组件,并且螺栓是远离轴的组件。在至少两个可相互组合的组件中,一个组件(远离轴的组件;在挤压侧例如为螺栓)确保能够朝着被轴容纳件接纳的轴的方向运动,另一个组件(靠近轴的组件;在挤压侧例如为挤压支架)在把轴容纳件固定于相应的轴上时参与借助轴容纳件对轴的形状配合和传力配合的固定。所述后一个组件仅仅参与这种固定,因为该组件本身是轴容纳件的挤压侧的或者牵拉侧的一部分,并且实际的固定是在牵拉侧和挤压侧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
在此提出的轴容纳件的一个特殊性在于,(在牵拉侧或挤压侧的)至少两个可相互组合的组件(远离轴的组件、靠近轴的组件)在组合状态下围成一间隙。
在组合的且无载荷的状态下由靠近轴的和远离轴的组件围成的间隙的优点在于,在靠近轴的组件(在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中,这是挤压支架)之内的载荷分布更好,该组件优选由烧结材料制成并且直接贴靠在轴表面上。由于该间隙,靠近轴的组件能够朝着远离轴的组件的方向弹性变形。在这种情况下,间隙的净宽变小并且间隙也能够消失。弹性变形在靠近轴的组件中引起拉应力和压应力。由于该间隙,特别是在由烧结材料来制造靠近轴的组件时原则上关键的拉应力大面积地分布。原则上不那么关键的压应力主要出现在否则会有拉应力起作用的点上,在超过载荷上限时,该拉应力会导致贴靠在轴表面上的组件断裂。
靠近轴的组件的弹性变形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在弹性变形的组件的表面与轴表面之间的由于弹性变形产生的面积更大的形状配合。即使参与形状配合的面的扩大有时可能仅是最小程度的,也认为改善了形状配合,进而也改善了传力配合。
此处提出的创新的又一个优点来自至少在一侧(压力和/或牵拉侧)对那里的组件(靠近轴的和远离轴的组件)的两部分式设计。对于在挤压侧的两部分式设计,所述至少两个组件是作为远离轴的组件的螺栓和作为靠近轴的组件的挤压支架。两个组件能够可松开地相互组合,并且在轴容纳件的准备好使用的状态下可松开地相互组合。这种可松开的可组合性有利地允许在必要时更换所述靠近轴的组件,即例如挤压支架。靠近轴的组件能够——作为磨损件——进行更换,例如如果在其表面(以下称为挤压支架接触面)上所设置的结构在多次和/或长期使用之后减退的话。
在轴容纳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可相互组合并且围成间隙的组件——靠近轴的组件、远离轴的组件——具有彼此面对的凸出的表面和凹入的表面,即这些组件之一具有凸出的下侧面,另一组件具有凹入的上侧面。在这种情况下,在形状配合和传力配合地固定轴时贴靠在轴表面上的组件——即靠近轴的组件——具有面向另一组件(远离轴的组件)的凸出的下侧面。在借助轴容纳件固定轴时,这种造型引起所述靠近轴的组件的由该造型决定的弹性变形,进而在靠近轴的组件中引起拉应力和压应力的上述分布。
在轴容纳件的又一实施方式中,在形状配合和传力配合地固定轴时贴靠在轴表面上的组件——靠近轴的组件——具有V形的接触面,并且在固定轴时,一方面产生V形的接触面在轴表面上的接触位置,并且另一方面产生在贴靠于轴表面上的组件的凸出的下侧面(靠近轴的组件的凸出的下侧面)与另一个组件的凹入的上侧面(远离轴的组件的凹入的上侧面)之间的接触位置。通过使得在V形的接触面上的接触位置之间的间距小于在彼此相向的凸出和凹入的表面的接触位置的每一个内端之间的间距,引起了在固定时出现的在原则上关键的拉力大面积地分布在靠近轴的组件中。
导致拉力在靠近轴的组件中的这种大面积的分布的另一个条件能够用两个角度的开口宽度来表示,并且相应地针对在此提出类型的轴容纳件优选地规定,在两条切线(即在贴靠于轴表面上的组件(靠近轴的组件)的凸出的下侧面的边缘点的区域内所布置的两条切线)之间的角度的开口宽度小于在跟随同一组件(靠近轴的组件)的V形的接触面的两条切线(即至少在V形的接触面的外边缘点处贴靠于该接触面上的切线)之间的角度的开口宽度。
在此提出的轴容纳件优选被考虑应用在风门旋转驱动器中,并且作为风门旋转驱动器的一部分。于是将轴容纳件固定在风门或类似物——在任何情况下在建筑物中的用于供暖、通风或者制冷的设施中的装置——的轴上。由于所述固定,风门旋转驱动器所包括的驱动器间接地作用到所固定的轴上并引起轴的旋转。相应的风门或类似物随后被打开或关闭或至少被带到另一位置中。
本发明的有利设计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在此所使用的在权利要求书之内的引用关系表示通过相应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对参照的权利要求的主题予以进一步改进。这些引用关系不应被理解为放弃对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或者特征组合实现独立、客观的保护。此外,关于对权利要求的设计和在进一步具体限定从属权利要求中的特征时的描述,需要假设这样的限制不存在于相应的前面的权利要求以及所讨论的装置的更一般的实施方式中。因此,说明书中对从属权利要求的方面的任何引用即使没有特别指明也应被明确地理解为对可选特征的描述。
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相互对应的对象或者元件在所有图中都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实施例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确切地说,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也完全可以补充和修改,该补充和修改尤其是下述这些情况:例如通过组合或者修改各个与一般的或者特殊的说明书部分相结合地所描述的、以及包含在权利要求书和/或附图中的特征或者方法步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针对解决所述任务能得到这些情况,并通过可组合的特征得到新的主题。
附图说明
图1以分解图示出了轴容纳件;
图2以剖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的轴容纳件;
图3示出了根据图1的轴容纳件的各个组件,即螺栓和挤压支架;
图4示出了用于提及螺栓和挤压支架的各个基本特征的标记;
图5和图6以与图2中相同的剖切面或者另一剖切面示出了根据图1的轴容纳件;
图7示出了带有图6中的所述另一剖切面的剖视图的放大图;以及,
图8和图9示出了根据图1的轴容纳件的另一组件,即牵拉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的视图示范性地并且以分解图的方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轴容纳件10的一个实施方式。轴容纳件10也能够称为轴固定件或者轴适配器,或者用英文被称为“shaftadapter”。这些或者类似的术语是同义词。在此和在下文中,使用术语轴容纳件10。
轴容纳件10本身基本上是已知的,并且被指定用于固定在可旋转的轴30(图2)上,特别是在建筑物中用于供暖、通风或者制冷的设备内的风门或者类似物的轴。被指定用于固定在风门或类似物的这种轴30上的轴容纳件10是用作风门旋转驱动器的装置的一部分,或者被认为是这种装置的一部分。
如图1中的视图所示,这里提出的这种类型的轴容纳件10包括多个部分,这些部分随后有时单独地或者统一地称为组件,即牵拉支架12、挤压支架14和以下简称为螺栓16的V型头螺栓以及螺母18(套筒螺母)。螺母18以本身基本上已知的方式在端侧具有用于操纵所述螺母的形状配合元件。作为在端侧的形状配合元件,在这里示范性地示出了能通过套筒扳手等来接触的六角头。此外,螺母18沿着杆区段以同样本身基本上已知的方式具有外螺纹和内螺纹。牵拉支架12的相应的螺纹(内螺纹;牵拉支架螺纹)在螺母18的外螺纹上延伸。螺栓16的相应的螺纹(外螺纹)在螺母18的内螺纹中延伸。牵拉支架12的带有内螺纹/牵拉支架螺纹的区域——仅用于区别目的并且未参照以后的安装位置——称为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
所有前述组件(牵拉支架12、挤压支架14、螺栓16和螺母18)在轴容纳件10的可用状态下都处于轴容纳件10的壳体20中,确切的方式为,螺母18(通过相应的螺纹)一方面与牵拉支架12嵌合,另一方面与螺栓16嵌合,并且挤压支架14安置在螺栓16的头部侧的端部上(在自由的端部上)。壳体20同样是轴容纳件10的组件。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挤压支架14沿着有待借助轴容纳件予以固定的轴30的轴向方向与壳体20所允许的一样宽。由于该宽度,产生了朝向有待固定的轴30的相对大的表面,该表面在轴30被固定时至少部分地用作形状配合面。该表面例如被构造为具有平行肋的带肋/带齿的表面的形式。这些肋沿着有待借助轴容纳件来固定的轴30的纵向轴线的方向(即沿着挤压支架14的前述宽度的方向)延伸。于是也产生了各个肋的比较长的长度。这些长度在轴表面上产生了大面积的支撑和良好的力/载荷分布。
壳体20具有柱形***部24,其在外表面上分段地带齿。通过该***部24,风门旋转驱动器(未示出)等的驱动器(也未示出)的旋转运动以本身已知的方式传递到轴容纳件10上。这在轴容纳件10固定于轴30(图2)上的情况下引起轴30的相应的旋转,进而例如引起风门(也未示出)等的打开。
牵拉支架12例如是烧结金属件。螺栓16例如为金属车削件,而挤压支架14能够由烧结材料制成。作为烧结材料,例如考虑钢粉-镍合金。牵拉支架12优选在朝向有待固定的轴30的表面上具有与上面针对挤压支架14所解释的那样类似的结构,即特别是具有平行肋的带肋/带齿的表面。
挤压支架14在其材料特性范围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弹性变形。即使具有相对复杂的轮廓和/或表面结构,由烧结材料构成的组件也能够廉价且相对容易地制造。众所周知,烧结材料能够较好地吸收压应力,而拉应力则更为关键。作为壳体20的材料,例如考虑锌压铸件,特别是借助所谓的Zamak合金而成的压铸件。
图2中的视图以剖视图并且以相互组合状态示出了上述组件(牵拉支架12、挤压支架14、螺栓16、螺母18和壳体20)。剖切面沿着螺母18的中心纵向轴线延伸。为了如此接纳牵拉支架12、挤压支架14、螺栓16和螺母18,壳体20具有相应的开口,即第一开口和相对置的第二开口,这些组件的总和能够穿过该第一开口导入到壳体20中,螺母18的自由的端部穿过该第二开口从壳体20中伸出来,并且在那里允许接触用于操纵螺母18的形状配合元件。在那里,这些组件(牵拉支架12、挤压支架14、螺栓16、螺母18)在相互组合的状态下借助卡环(也参见图1)22被固定在壳体20中。
将这些组件接纳在壳体20中,这引起一方面将牵拉支架12以及另一方面将挤压支架14和螺栓16分别防转动地安置(在操纵螺母18的情况下防转动地安置)在壳体20中。防转动的安置的产生方式为,壳体20形状配合地或者至少基本上形状配合地接纳这些组件。在这方面,参考图1中的视图。至少牵拉支架12的和挤压支架14的利用该视图沿着纸面的竖直轴线方向测得的尺寸大约对应于壳体20中的开口的沿着同一方向测得的宽度。于是在转动螺母18时,壳体20中的牵拉支架12和挤压支架14(及螺栓16随着挤压支架14)不能一起转动,而是沿着螺母18的螺纹产生了平移的运动以代替转动,。
由于防转动的安置,对螺母18的操纵(转动运动)——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引起一方面牵拉支架12的以及另一方面螺栓16和挤压支架14的组合的相反的运动。一方面牵拉支架12以及另一方面螺栓16和挤压支架14相应地被称为轴容纳件10的在牵拉侧或者挤压侧的组件。
相反的运动是沿着由螺母18的纵向轴线所限定的轴线的相反的运动。在操纵螺母18时——在图2的视图中借助在螺母18的头部侧的端部上方的圆形箭头示出——牵拉支架12(或者这个或者每个在牵拉侧的组件)朝着螺母18的头部侧的形状配合元件的方向运动,并且挤压支架14和螺栓16(或者这个或者每个在挤压侧的组件)的组合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两种运动在图2的视图中借助旁侧的箭头示出。在该视图中向下朝向的箭头表示挤压支架14和螺栓16的运动。该箭头用字母“D”(代表挤压支架,Druckbügel)标出。在该视图中向上朝向的箭头表示牵拉支架12的运动,并且用字母“Z”(代表牵拉支架,Zugbügel)标出。
牵拉支架12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具有O形,并且包围用于轴30的开口。在图2的视图中示出了安置在轴30上的轴容纳件10,并且相应地,所述轴位于牵拉支架12中的该开口内,并且被牵拉支架12和挤压支架14围住。通过对螺母18的操纵及由此引起的在牵拉侧和挤压侧的组件的相反的运动,轴容纳件10被固定在轴30上。在如此操纵螺母18的背景下,在牵拉支架12侧的大致V形的接触面32以及在挤压支架14侧的同样大致V形的接触面34与轴30的表面(轴表面)的区段相接触。在牵拉支架12侧的大致V形的接触面32位于牵拉支架12的朝着牵拉支架螺纹的轴向方向相对置的端部上。牵拉支架12的该区域称为牵拉支架下部部分12''——根据将所述相对置的端部称为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并且仅用于区分,即未参照可能的以后的安装位置。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也可以称为牵拉支架轭,因为它将牵拉支架12的两个旁侧的区段彼此连接起来。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所述牵拉支架轭)和牵拉支架下部部分12''与牵拉支架12的分别邻接的区段一体地连接。
在拧紧螺母18时,在牵拉支架下部部分12''的区域中基本上V形的接触面32和在挤压支架14侧的同样基本上V形的接触面34与轴表面的接触,引起传力配合地且形状配合地将轴容纳件10固定在轴30上。轴容纳件10因此具有牵拉侧以及挤压侧,牵拉侧带有牵拉支架12和那里的接触面32,挤压侧带有螺栓16和挤压支架14及其接触面34;轴容纳件10的牵拉侧的及挤压侧的组件形成它们的牵拉侧或者挤压侧。
两个前述接触面32、34在下文中为了区分而被称为牵拉支架接触面32和挤压支架接触面34。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接触面32、34具有已提到的带齿的/带肋的表面,其中,这种表面结构的突出的***(肋)沿着有待接纳的轴30的纵向轴线的方向定向。
轴容纳件10在轴30上的固定的可承载性随着尽可能大面积的形状配合而增加。通过使两个接触面32、34的表面适配于有待接触的轴30的直径,能够原则上增大形状配合面。于是,产生圆弧形的表面以代替基本上V形的表面。然而,借助圆弧形的表面通过接触面32、34的整个表面只能包纳具有相应的直径的轴30。因此,具有这种接触面32、34的轴容纳件10仅适用于分别恰好一种轴直径,并且对于其他轴直径需要具有相应不同的圆弧形表面的接触面32、34。相比之下,具有基本上V形的表面的接触面32、34(牵拉侧的接触面,牵拉支架接触面32;挤压侧的接触面,挤压支架接触面34)确保了一种并且同一种轴容纳件10可用于不同的轴直径。
V形的接触面32、34除了承受在轴容纳件10固定于轴30上时作用的挤压载荷外,还由于V形而承受不可忽视的拉应力,即具有横向于挤压载荷的力方向的力方向的拉应力。在此,在呈载荷的尤其是挤压载荷的形式的力作用与呈应力的尤其是拉应力的形式的力作用之间进行区分。载荷从外部(在此通过轴表面和在轴上的固定)进入相应的部件。挤压载荷导致弹性变形,并且由于这种变形——进而由于这种变形所基于的挤压载荷——在所述部件的内部产生了应力即拉应力。拉应力是由于相应的V形的接触面32、34的两侧中的每一侧贴靠在轴表面的区段上而产生的。在此,相应的接触面32、34的形成V形的两个表面在一定程度上彼此分开地且向外地受到挤压。于是产生了从V形的中心点开始并且沿相反方向作用的拉应力。该拉应力在达到载荷上限时导致相应的组件的断裂,即例如导致挤压支架14的断裂。
为了减小这种应力,并且尤其是为了避免组件断裂,至少在一侧——在牵拉侧和/或挤压侧——首先规定轴容纳件10的相反地运动的组件的至少一个两部分式设计。在此处提出的实施方式中,这种两部分式设计(至少两个部件/两个组件)在挤压侧被给出,其方式为,螺栓16在那里用作第一部件(第一组件;远离轴的组件),并且与螺栓16组合的挤压支架14用作第二部件(第二组件;靠近轴的组件)。图3中的视图单个地并且以彼此分离的状态示出了轴容纳件10的这两个组件(挤压支架14、螺栓16),即没有轴容纳件10的其余组件。
基于所示的实施方式和在挤压侧的那里的两部分式设计来继续进行下面的描述。在此应始终注意,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在挤压侧所给出的两部分式设计(至少两个部分)替代地或者附加地也能够在牵拉侧所给出。在这方面,下文中特别是每当提到挤压支架14(靠近轴的组件)和螺栓16(远离轴的组件)时,都能够理解为在牵拉侧的相应的两部分式设计,其形式例如为作为远离轴的组件的基本上O形的拉力框架和拉力框架内部部件(两个部件)以代替一体式的牵拉支架12,该拉力框架内部部分可与拉力框架组合并且形成牵拉侧的接触面且相应地用作靠近轴的组件。
轴容纳件10的可共同沿相同方向运动的组件(靠近轴的和远离轴的组件)——在所示实施方式中为挤压支架14和螺栓16——能够可松开地可相互连接,并且在轴容纳件10的能使用的状态下可松开地相互连接。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挤压支架14(靠近轴的组件)可松开地安置在螺栓16(远离轴的组件)上,并且在导入到壳体20中的状态下在所安置的位置也借助于壳体20保持在螺栓16上。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为此而夹子式地设计挤压支架14,其中,夹子式的设计在于,挤压支架14在旁侧具有连接到中间件上的臂40。借助于这些旁侧的臂40,挤压支架14在安置于螺栓16上的状态下包围螺栓16的被指定用于保持挤压支架14的扩大的区段(螺栓头)。这些旁侧的臂40的长度和它们在螺栓头上的作用位置如此选择,使得即使在螺栓16沿螺母18最大程度地下降的情况下,作用点也不会进入直至壳体20中的开口的区域内,所述开口被指定用于轴30的穿透。于是,即使在螺栓16最大程度地下降的情况下,挤压支架14也不会从壳体20中掉出。
为了安置在螺栓16上,挤压支架14例如以其旁侧的臂40沿着横向于螺栓16的纵向轴线的运动方向被推动超过螺栓头。附加地或者替代地,也能够通过卡锁在螺栓头上而将挤压支架14安置在螺栓16上。于是,挤压支架14的旁侧的臂40和螺栓头具有相应的、基本上本身已知的用于卡锁连接的轮廓(在分别相对置的表面中的卡锁凸出部和卡锁凸出部接纳部)。
为了减小拉应力,特别是为了避免组件断裂,在上面已引入了至少两部分式的在牵拉侧和/或挤压侧的设计。优选地、但以原则上可选的方式附加地规定,在轴容纳件10的、挤压侧或者牵拉侧的彼此连接的每两个组件之间,即在相应的靠近轴的与远离轴的组件之间,至少在无载荷状态下,在这两个组件的彼此相向的面区段之间保留一间距。在不放弃很大程度上的通用性的情况下,基于所示出的实施方式和在那里在轴容纳件10的、挤压侧或者牵拉侧的彼此连接的每两个组件之间的间距来继续进行后续说明。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这两个组件是挤压支架14(靠近轴的组件)和螺栓16(远离轴的组件),并且挤压支架14和螺栓16例如相互组合,其方式为,把挤压支架14安置在螺栓16上。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相应地在这两个组件的彼此相向的面部分之间存在前述间距。通常,在相应的靠近轴的与远离轴的组件之间存在该间距。挤压支架14的相关面是挤压支架14的下侧面或者内侧面42,并且在下文中被称为挤压支架下侧面42(挤压支架内侧面),并且挤压支架下侧面42包括在安置于螺栓16上的状态下面对螺栓16的面,而没有旁侧的臂40的内侧的面。螺栓16的相关面是其上侧面或者内侧面44,并且相应地被称为螺栓上侧面44(螺栓内侧面),并且包括螺栓16的面向挤压支架下侧面42的面。
一方面术语“挤压支架下侧面42”和“挤压支架内侧面”以及另一方面术语“螺栓上侧面44”和“螺栓内侧面”分别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可相应地替换。然而,描述是基于术语“挤压支架下侧面42”以及“螺栓上侧面44”继续进行的。
挤压支架下侧面42与螺栓上侧面44之间的至少在无载荷状态下保留的间距以下简称为间隙46(见图2;参考线至少终止于——与周围组件的尺寸相比较窄的——间隙46的位置的区域中)。
挤压支架下侧面42凸出地弯拱,而螺栓上侧面44凹入地弯拱。通过这种形状,螺栓上侧面44以挤压支架的挤压支架下侧面42基本上形状配合地接纳挤压支架14(在考虑到在无载荷状态下剩下的间隙46的情况下)。一般而言,靠近轴的与远离轴的组件14、16具有面向彼此的凸出的和凹入的表面42、44,即靠近轴的组件14具有凸出的下侧面42并且远离轴的组件16具有凹入的上侧面44,并且这两个表面42、44夹成了间隙46。
在图3的视图中——以及也在图4中的视图中——也能够在那里的示意性地简化的视图中看到,挤压支架下侧面42的和螺栓上侧面44的半径(至少在相应的顶点的区域中的半径)不相同。
为了更好地理解后续的描述,假定圆弧形的挤压支架下侧面42和同样圆弧形的螺栓上侧面44。于是能够参考相应的(假想的)完整圆的半径。然而,圆弧形的挤压支架下侧面42和同样圆弧形的螺栓上侧面44只是特殊的、尽管优选的实施方式。原则上,也可考虑用于挤压支架下侧面42和螺栓上侧面44的椭圆形的或者抛物线形的轮廓。于是,对于这样的轮廓,在挤压支架下侧面42和螺栓上侧面44的顶点的区域中绘制的圆的半径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方面,上面是这样表述的:“半径(至少在相应的顶点的区域内的半径)”。在假设圆弧形挤压支架下侧面42和同样圆弧形的螺栓上侧面44的情况下能够简单地说是相应的半径(即相应的完整圆的半径)以代替这种“完整形式”的描述,。因为也可考虑椭圆形或者抛物线形的轮廓来代替圆弧形的轮廓,所以在每次提到半径时,不仅要注意相应的完整圆的半径,还要注意在相应的轮廓的顶点的区域中绘制的圆的半径。
挤压支架下侧面42的半径(至少挤压支架下侧面42的在那里的顶点的区域内的半径)大于螺栓上侧面44的半径(至少螺栓上侧面44的在那里的顶点的区域内的半径)。由于半径的这种差异,在挤压支架14安置于螺栓16上时,在无载荷状态下,保留了上述间隙46(也参见图4)。该间隙46(间隙46的在无载荷状态下的净宽度)在挤压支架下侧面42和螺栓上侧面44的彼此相对置的顶点的区域中最大。
图4中的视图示出了挤压支架14,其处于安置在螺栓16上的配置中并与轴30的表面的区段相接触,即比如在把完整的轴容纳件10(图2)固定在轴30上时产生的接触。在该视图中,为了便于参考,将表征轴容纳件10的优选的尽管可选的实施方式的各个特征用大写字母表示:
在固定轴30时,在轴表面与挤压支架14之间,即在一方面所述轴表面与另一方面所述挤压支架接触面34之间产生接触。字母A表示挤压支架14在轴表面上的接触位置(基本上线形的接触位置,其走向横向于图4的附图平面并且沿着该方向越过整个挤压支架接触面34)之间的间距,且表示这些接触位置之间的路径。在固定轴30时,挤压载荷在该路径的外点处(沿螺栓16的轴向方向;横向于轴30的中心纵向轴线)作用到挤压支架14上。
在固定轴30时,还在挤压支架下侧面42(图3)与螺栓上侧面44(图3)之间产生接触。字母B表示在挤压支架下侧面42和螺栓上侧面44的接触位置的每个内端之间的间距,且表示这些接触位置之间的路径。这些接触位置从螺栓上侧面44的外端延伸到与其相比在内部更远处位于螺栓上侧面44上的区域。因此,这里存在平面的接触位置(该接触位置也横向于图4的附图平面延伸,并沿着该方向越过整个螺栓上侧面44)。沿着这条路径并且朝着双箭头的两个方向,在固定轴30时拉应力在那里的螺栓头的区域中作用到螺栓16上。此外,当轴30固定在该路径的外点上时,挤压载荷(沿螺栓16的轴向)作用到螺栓头上。这里,在固定轴30时,在挤压支架14的位于轴表面上的接触位置处进入到挤压支架14中的挤压载荷被传递到螺栓头上。
字母C表示在挤压支架下侧面42的边缘点的区域中置于挤压支架下侧面42上的两条假想切线之间的角度的开口宽度。
字母D表示在跟随挤压支架接触面34(图2)的V形轮廓的两条假想切线之间的角度的开口宽度。
根据这里提出的方案优选地规定,距离B(在挤压支架下侧面42与螺栓上侧面44之间的接触位置的内端之间的间距)的长度总是大于距离A(在挤压支架14与轴表面之间的接触位置之间的间距)的长度:B>A。
当固定轴30时,该长度比导致挤压支架14的弹性变形,所述弹性变形减小了间隙46的宽度。挤压支架14于是在固定轴30时以其挤压支架下侧面42朝着螺栓上侧面44的方向弹性地变形。这导致在挤压支架14中的沿着挤压支架下侧面42分布的拉应力(由于挤压支架下侧面42的半径较大,拉应力分布到较大的面上,并且拉应力不集中在被狭窄地界定的区域中)。同时,弹性变形在挤压支架14中沿着挤压支架接触面34产生压应力,能够认为该压应力集中在挤压支架14的用字母X表示的区域中。
如果对于路径A的边缘点和那里的在挤压支架14与轴表面之间的接触位置假定了线形的接触位置,则这表示如下情况:在挤压支架接触面34的表面带齿/带肋时,在两侧各有一个肋贴靠在轴表面上。这是一个理想的现象,并且在实践中完全可能有多个分别相邻的肋靠置在轴表面上。于是,对于在挤压支架14与轴表面之间的接触位置之间的间距,总是外接触位置很关键。在这方面,于是字母A表示在挤压支架14的位于轴表面上的外接触位置之间的间距,并且表示在这些外接触位置之间的路径。然而,描述是基于理想的现象和简单的线形的接触位置继续进行的。
附加于或者替代于导致上述长度比(B>A)的造型,根据这里提出的方案优选地规定,角度C(由于挤压支架下侧面42的几何形状而产生的角度)始终小于角度D(由于挤压支架接触面34的几何形状而产生的角度):C<D。角度C例如在80°的范围内,例如在80°±40°的范围内,特别是在80°±10°的范围内。角度D例如在120°的范围内。已表明,这对于固定不同的轴直径来说是实用的。
该长度比(B>A)和/或该角度比(C<D)以相对简单的方式导致:对轴30的固定导致挤压支架14的弹性变形(如上所述)。由于变形引起的在挤压支架14中的拉应力分布到挤压支架下侧面42上,即分布到挤压支架下侧面42的处于由字母B表示的路径的边缘点之间的区段上。由于挤压支架14中的拉应力沿着其挤压支架下侧面42的这种分布,该拉应力在每个位置都小于载荷极限。
总结:在固定轴30时,在挤压支架接触面34上,在用字母A表示的路径的端点处(在那里,轴表面贴靠在挤压支架接触面34上)产生挤压载荷。由于在固定轴30时导致的、挤压支架14的弹性变形,在挤压支架14中产生压应力,该压应力集中在标有字母X的点的区域中。此外在固定轴30时,在挤压支架14中在其挤压支架下侧面42的区域内并且沿着挤压支架下侧面42产生了在用字母B表示的路径的端点之间分布的拉应力;所述拉应力分布到挤压支架下侧面42的面的由用字母B表示的路径的端点围成的部分上。
如果没有间隙46和上述的弹性变形,当轴30固定时,就会有最大的拉应力将作用到挤压支架14的用字母X表示的区域上。此时,可以认为由于弹性变形产生的压应力集中在这一点上。压应力对于烧结件——就像挤压支架14的情况一样——来说并不重要。拉应力作用在挤压支架下侧面42上,并且由于拉应力的比较大面积的分布,所以在正常应用场景中不用担心会超过载荷极限。
如果没有间隙46或者没有间隙46以及没有挤压支架下侧面42和螺栓上侧面44的特殊造型(凸出或者凹入;C<D),当轴30固定时在V形挤压支架接触面34的两侧就会产生分别朝着不同的方向的拉应力,该拉应力在超过载荷上限时在V形的挤压支架接触面34的两条边腿的相遇区域中(图4:点X)导致挤压支架14断裂。
图5和图6中的视图以两个并排放置的剖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的轴容纳件10。在图5的视图中,以如图2中那样的截面(第一截面)示出了轴容纳件10。在图6的视图中,以另一个截面示出了轴容纳件10。该另一截面垂直于第一截面且包含螺栓16的纵向轴线(或者螺母18的纵向轴线)。
图7中的视图示出了来自图6中的剖视图的放大的局部图,且在那里示出了轴容纳件10的特殊的方面,即环绕的环形间隙50。该局部图包括具有螺母18的外螺纹和内螺纹的区域,且一方面包括牵拉支架12(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的相应的螺纹区段,另一方面包括螺栓16的相应的螺纹区段。这些螺纹区段与螺母18的外螺纹或者内螺纹嵌合。
借助旁侧的尺寸箭头突出显示了该区域中的不同尺寸。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的高度(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的下侧面和上侧面之间的间距;牵拉支架上部部分高度)用字母H表示。螺母18的设有外螺纹的杆区段的长度(高度)用字母J表示。在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与螺母18之间的接触区域——即牵拉支架螺纹和螺母18的外螺纹彼此嵌合的所在区域——在图7的视图中用字母K表示。
牵拉支架螺纹(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中的内螺纹)、进而所述与螺母18的外螺纹的上述接触区域K在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的在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的下侧面上的侧面开始,并在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的上侧面的下方终止。该接触区域K的沿螺母18的杆区段的高度用字母M表示。
接触区域K在一定程度上沿着螺母18的轴向方向延伸;因此涉及柱套形的形状配合(柱套形的螺纹接触)。该接触区域K的高度M小于牵拉支架上部部分的高度H(M<H)。由于这种高度差异,在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的上侧面上保留着环绕的环形间隙50(也参见图2),该上侧面面向螺母18的形状配合元件。
在固定轴30时,不同的载荷作用到牵拉支架12上,并且尤其是作用到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上。在图8的视图中,在固定轴30时引起的、牵拉支架12的主要变形方向借助那里的方块箭头示出。在环形间隙50的上端区域中,由于这些变形方向,在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中产生从螺纹孔开始在两侧向外指向的应力。在牵拉支架12没有环形间隙50的情况下,当超过载荷上限时,这有时会导致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中的裂纹。这种裂纹从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的向外朝向的表面开始,并且朝着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中的螺纹孔的方向延伸。
由于环形间隙50,在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中由于上述变形产生的应力的位置与在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中的其它应力(即在固定轴30时由于牵拉支架12与螺栓16之间的螺纹连接而产生的应力)的位置分开。如果没有环形间隙50,这些应力就会集中到一个被狭窄地界定的区域上,即集中在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的向外朝向的表面的区域中。环形间隙50避免了这种集中。
由于借助环形间隙50避免在固定轴30时作用的应力集中到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的被狭窄地界定的区域上,牵拉支架12能够由一种相对便宜的材料制成,其例如是烧结金属件。由烧结材料制成的部件不仅相对便宜,而且也允许相对复杂的轮廓和/或表面结构。
例如,在由烧结材料制成的牵拉支架12的情况下,在基本上V形的接触面32的区域中的表面结构能够随着牵拉支架12的制造在牵拉支架下部部分12''的区域内直接引入其表面中。此外,由烧结材料制造牵拉支架12的方式也允许着眼于壳体20的更强的载荷能力和/或牵拉支架12本身的更强的载荷能力。
关于壳体20的更强的载荷能力,规定牵拉支架12在至少一个大表面(横向于借助轴容纳件10所固定的轴30的纵向轴线的表面)中、特别是在两个大表面中具有一个环绕的倒棱52(在从大表面到邻接的侧面的过渡处的斜面或者半径)或者多个环绕的倒棱52。所述环绕的倒棱52允许在壳体20中的用作角部加强件的材料增厚。如果没有这种角部加强件,则由于倒棱52,在壳体20与导入到壳体20中的牵拉支架12之间就会留有由相应的倒棱52和相对置的壳体区段所夹成的中间腔。前述的角部加强件在壳体20中恰恰占据了或者至少基本上占据了该中间腔。利用角部加强件,壳体20还在倒棱52的区域内形状配合地容纳牵拉支架12。角部加强件位于壳体20的两个壁区段分别彼此对接的所在区域中。该区域中的角部加强件在那些否则会有比较严重的断裂风险的位置处加强壳体20。
关于牵拉支架12的更强的载荷能力,规定所述牵拉支架在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及那里的牵拉支架螺纹的区域内具有材料加厚部54,以下称为牵拉支架加厚部54以便区分。牵拉支架加厚部54与牵拉支架12一体式地连接,并加强了所述孔的周围的带有牵拉支架螺纹的边缘,并且特别是补偿由于环形间隙50导致的在该区域中的材料损失。
图9中的视图示出了具有侧向倒棱52和牵拉支架加厚部54的牵拉支架12。为了容纳具有牵拉支架加厚部54的牵拉支架12,壳体20具有凸起部20'(图2)。
尽管已具体地通过实施例详细地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于是不被所公开的一个或者多个例子所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中推导出其他变型方案,而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此提交的说明书的上述各个方面因此能够简要概括如下:提出用于风门旋转驱动器的轴容纳件10和具有这种轴容纳件10的风门旋转驱动器。轴容纳件10包括组件12、14、16,这些组件能够相反地并且分别朝着被轴容纳件10接纳的轴30的方向运动。这些组件是轴容纳件10的牵拉侧或者挤压侧的一部分。在牵拉侧和/或挤压侧,轴容纳件1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具有至少两个可相互组合的组件14、16,其中的一个组件——靠近轴的组件——在把轴容纳件10固定于轴30上时与轴表面接触并且借助轴容纳件10参与对轴30的形状配合和传力配合的固定,并且另一个组件——远离轴的组件——确保能够朝着被轴容纳件10接纳的轴30的方向运动,其中,牵拉侧或者挤压侧的可相互组合的组件14、16——即靠近轴的和远离轴的组件——在组合状态下围成间隙46,即在一方面凸出地弯拱的表面与另一方面凹入地弯拱的表面之间的间隙46。轴容纳件10在牵拉侧具有牵拉支架12作为可移动的组件,并且为了使得牵拉支架12能够运动,牵拉支架12的螺纹(牵拉支架螺纹)与螺母18的螺纹嵌合。牵拉支架12在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中具有牵拉支架螺纹,并且牵拉支架螺纹在那里在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的下侧面处开始,并且在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的上侧面的下方终止。由于牵拉支架螺纹在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的上侧面的下方终止,所以在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的上侧面上相对于被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所包夹的螺母18保留有环绕的环形间隙50。
附图标记列表
10 轴容纳件
12 牵拉支架
12' 牵拉支架上部部分
12" 牵拉支架下部部分
14 挤压支架
16 螺栓
18 螺母
20 壳体
20' 凸起部
22 卡环
24 柱形***部(在壳体上)
30 轴
32 接触面,牵拉支架接触面
34 接触面,挤压支架接触面
40 (旁侧的)臂(在挤压支架上)
42 下侧面,挤压支架下侧面
44 上侧面,螺栓上侧面
46 间隙
50 环形间隙
52 倒棱
54 牵拉支架加厚部
A 在挤压支架的接触位置与轴表面之间的间距
B 在挤压支架下侧面的接触位置的内端与螺栓上侧面之间的间距
C 在置于挤压支架下侧面上的两条切线之间的角度的开口宽度
D 在跟随挤压支架接触面的轮廓的两条切线之间的角度的开口宽度
H 牵拉支架上部部分的高度
J 螺母上的外螺纹的长度
K 在牵拉支架上部部分与螺母之间的接触区域
M 接触区域K的高度

Claims (13)

1.用于固定在轴(30)上的轴容纳件(10),包括能够相反地且分别朝着被所述轴容纳件(10)所容纳的轴(30)的方向运动的组件(12、14、16),
- 其中,能够相反地运动的所述组件(12、14、16)是所述轴容纳件(10)的牵拉侧或者挤压侧的一部分,
- 其中,所述轴容纳件(10)在所述牵拉侧具有牵拉支架(12)以作为能运动的组件,
- 其中,为了使得所述牵拉支架(12)能运动,所述牵拉支架(12)的螺纹与螺母(18)的螺纹相嵌合,
- 其中,所述牵拉支架(12)在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中具有所述螺纹,并且所述螺纹在那里在所述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的下侧面处开始,并在所述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的上侧面的下方终止,并且
- 其中,由于所述螺纹在所述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的上侧面的下方终止,所以在所述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的上侧面上保留有环绕的环形间隙(5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容纳件(10),
- 其中,所述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中的所述螺纹的沿着所述螺母(18)的轴向方向所测得的高度,小于所述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的同样沿着所述螺母(18)的轴向方向所测得的高度,并且
- 其中,由于这种高度差异,在所述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的上侧面上保留有所述环绕的环形间隙(5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容纳件(10),所述牵拉支架(12)在所述牵拉支架上部部分(12')的和那里的螺纹的区域中具有材料加厚部以作为牵拉支架加厚部(54)。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轴容纳件(10),其中,所述牵拉支架(12)在所述牵拉支架的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大表面内在到邻接的侧面去的过渡处具有倒棱(52)。
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轴容纳件(10),
- 其中,所述轴容纳件(10)在所述牵拉侧和/或挤压侧具有至少两个可相互组合的组件(14、16),其中的一个组件在把所述轴容纳件(10)固定于所述轴(30)上时参与借助所述轴容纳件(10)对所述轴(30)的形状配合和传力配合的固定,并且另一个组件确保能够朝着被所述轴容纳件(10)所容纳的轴(30)的方向运动,并且
- 其中,在牵拉侧或者挤压侧的可相互组合的组件(14、16)在组合状态下围成一间隙(4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容纳件(10),
- 其中,可相互组合并且围成所述间隙(46)的组件(14、16)具有彼此面对的凸出的和凹入的表面(42、44),即这些组件之一(14)具有凸出的下侧面(42)并且另一组件(16)具有凹入的上侧面(44),
- 其中,在形状配合和传力配合地固定所述轴(30)时贴靠在轴表面上的组件(14)具有面向所述另一组件(16)的凸出的下侧面(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容纳件(10),
- 其中,在形状配合和传力配合地固定所述轴(30)时贴靠在所述轴表面上的组件(14)具有V形的接触面(34),
- 其中,在固定轴(30)时,一方面产生所述V形的接触面(34)在所述轴表面上的接触位置,并且另一方面产生在贴靠于所述轴表面上的组件(14)的凸出的下侧面与所述另一组件(16)的凹入的上侧面之间的接触位置,
- 其中,在所述V形的接触面(34)上的接触位置之间的间距小于在面向彼此的凸出和凹入的表面(42、44)的接触位置的每一个内端之间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容纳件(10),其中,在两条切线——即在贴靠于所述轴表面上的组件(14)的凸出的下侧面(42)的边缘点的区域内的两条切线——之间的角度的开口宽度小于在跟随所述V形的接触面(34)的两条切线之间的角度的开口宽度。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轴容纳件(10),
- 其包括作为组件的牵拉支架(12)、挤压支架(14)、螺栓(16)、螺母(18)和壳体(20),
- 其中,牵拉支架(12)、挤压支架(14)、螺栓(16)和螺母(18)在相互组合的配置中装入到所述壳体(20)中并固定在所述壳体(20)中,
- 其中,挤压支架(14)和螺栓(16)用作挤压侧的可相互组合的组件(14、16),它们在组合状态下围成一间隙(46),并且
- 其中,在借助所述轴容纳件(10)固定轴(30)时,所述挤压支架(14)以挤压支架接触面(34)贴靠在所述轴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轴容纳件(10),
- 其中,所述螺栓(16)具有凹入的螺栓上侧面(44),并且所述挤压支架(14)具有凸出的挤压支架下侧面(42),
- 其中,所述螺栓(16)以其凹入的螺栓上侧面(44)接纳带有所述挤压支架的凸出的挤压支架下侧面(42)的挤压支架(14),并且
- 其中,在所述螺栓上侧面(44)与所述挤压支架下侧面(42)之间保留着所述间隙(46),在组合状态下挤压支架(14)和螺栓(16)包围所述间隙(46)。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轴容纳件(10)
- 并带有V形的挤压支架接触面(34),
- 其中,在固定轴(30)时,一方面产生V形的所述挤压支架接触面(34)在所述轴表面上的接触位置,并且另一方面产生在凸出的所述挤压支架下侧面(42)与凹入的所述螺栓上侧面(44)之间的接触位置,
- 其中,在所述挤压支架接触面(34)上的接触位置之间的间距小于在所述挤压支架下侧面(42)和所述螺栓上侧面(44)的接触位置的每一个内端之间的间距。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轴容纳件(10),其中,在置于所述挤压支架下侧面(42)的边缘点的区域中的两条切线之间的角度的开口宽度,小于在跟随V形的所述挤压支架接触面(34)的两条切线之间的角度的开口宽度。
13.风门旋转驱动器,具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轴容纳件(10)。
CN202111158297.0A 2020-10-01 2021-09-30 用于风门旋转驱动器的轴容纳件和风门旋转驱动器 Active CN1142787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0199506.5 2020-10-01
EP20199506 2020-10-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8782A true CN114278782A (zh) 2022-04-05
CN114278782B CN114278782B (zh) 2024-06-18

Family

ID=72717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58297.0A Active CN114278782B (zh) 2020-10-01 2021-09-30 用于风门旋转驱动器的轴容纳件和风门旋转驱动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06987A1 (zh)
EP (1) EP3978770B1 (zh)
CN (1) CN114278782B (zh)
DK (1) DK3978770T3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8781A (zh) * 2020-10-01 2022-04-05 西门子瑞士有限公司 用于风门旋转驱动器的轴容纳件和风门旋转驱动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4970A (en) * 1994-05-06 1996-08-13 Landis & Gyr Technology Innovation Ag Apparatus for the attachment of an axle
CH692711A5 (de) * 1997-10-17 2002-09-30 Sauter Ag Einrichtung zur Befestigung eines Achskörpers.
US6505991B2 (en) * 2001-03-21 2003-01-1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elf-centering shaft adapter
GB0401735D0 (en) * 2000-02-03 2004-03-03 Nsk Ltd Holding clip for providing temporary support for a shaft during installation into a yoke
US20090052982A1 (en) * 2007-08-22 2009-02-2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elf-centering shaft adapter for actuators
DE102013000850A1 (de) * 2013-01-21 2014-07-24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Kupplungsanordnung zur kraftschlüssigen Verbindung einer Welle mit der Kupplungsanordnung
CN114278781A (zh) * 2020-10-01 2022-04-05 西门子瑞士有限公司 用于风门旋转驱动器的轴容纳件和风门旋转驱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1996A (en) * 1885-02-10 Pitman for mowing-machines
US98656A (en) * 1870-01-11 Improvement in screws and nuts for clamps
US2428688A (en) * 1943-10-19 1947-10-07 Stischer Morris Chuck
US4354399A (en) * 1978-11-29 1982-10-19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Handle bar fixing device for a bicycle
US7073755B2 (en) * 2003-06-30 2006-07-11 Thomas & Betts International, Inc. Fast screw pipe clamp
CN101952607B (zh) * 2008-01-21 2012-10-17 爱瑞柯国际公司 工字梁地震抗摇支撑夹具
US20180073528A1 (en) * 2016-09-13 2018-03-15 Pryor Products, Inc. Compact support clamp with spring assembly
US10738808B2 (en) * 2017-12-27 2020-08-11 Pryor Products, Inc. Compact support clamp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4970A (en) * 1994-05-06 1996-08-13 Landis & Gyr Technology Innovation Ag Apparatus for the attachment of an axle
CH692711A5 (de) * 1997-10-17 2002-09-30 Sauter Ag Einrichtung zur Befestigung eines Achskörpers.
GB0401735D0 (en) * 2000-02-03 2004-03-03 Nsk Ltd Holding clip for providing temporary support for a shaft during installation into a yoke
US6505991B2 (en) * 2001-03-21 2003-01-1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elf-centering shaft adapter
US20090052982A1 (en) * 2007-08-22 2009-02-2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elf-centering shaft adapter for actuators
DE102013000850A1 (de) * 2013-01-21 2014-07-24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Kupplungsanordnung zur kraftschlüssigen Verbindung einer Welle mit der Kupplungsanordnung
CN114278781A (zh) * 2020-10-01 2022-04-05 西门子瑞士有限公司 用于风门旋转驱动器的轴容纳件和风门旋转驱动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8781A (zh) * 2020-10-01 2022-04-05 西门子瑞士有限公司 用于风门旋转驱动器的轴容纳件和风门旋转驱动器
CN114278781B (zh) * 2020-10-01 2024-06-18 西门子瑞士有限公司 用于风门旋转驱动器的轴容纳件和风门旋转驱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78770B1 (de) 2024-01-31
EP3978770A1 (de) 2022-04-06
CN114278782B (zh) 2024-06-18
US20220106987A1 (en) 2022-04-07
DK3978770T3 (da) 2024-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85040A1 (en) Tool for holding or guiding a receiving part for connecting a shank of a bone anchoring element to a rod
EP2353747B1 (en) Guide and retention assembly for a die set
CN114278782A (zh) 用于风门旋转驱动器的轴容纳件和风门旋转驱动器
US20090069853A1 (en) Surgical retaining screw
CN114278781A (zh) 用于风门旋转驱动器的轴容纳件和风门旋转驱动器
US20190040893A1 (en) Blind Rivet Nut for the Connection of Two Components
US10190619B2 (en) Sealing nut
EP2095782A1 (en) Buffer type vertebral pedicle screw
WO2005074823A1 (en) Bone fixation apparatus
US10738829B2 (en) Wire race bearing
KR102334719B1 (ko) 방진너트세트
AU2010294622B2 (en) Load ring having an axial securing element
US11719323B2 (en) Worm drive
CN111911512A (zh) 锚固装置
US3881401A (en) Fluid power cylinder with spring locking clip for threaded end cap and body cylinder
JP3920917B2 (ja) 液圧シリンダーのガイド装置
US9856892B2 (en) Cylinder having a floating piston, swivel cap, and lubricated rod
US20150204368A1 (en) Indicating washer
CN108775251B (zh) 锚索卸压器
JP6959282B2 (ja) シールリング装着用器具
EP2828539B1 (en) Self-aligning miniature ball bearings with press-fit and self-clinching capabilities
CN115264024B (zh) 半轴齿轮弧形止推垫片压缩装置
GB2186832A (en) Device for connecting a handle to a pot or the like
CN214845877U (zh) 一种光纤切割刀压盖的轴向安装定位机构
CN220744918U (zh) 一种收线锁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