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0943A - 基站装置、中继装置以及通信***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中继装置以及通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70943A
CN114270943A CN201980099469.6A CN201980099469A CN114270943A CN 114270943 A CN114270943 A CN 114270943A CN 201980099469 A CN201980099469 A CN 201980099469A CN 114270943 A CN114270943 A CN 1142709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ata
relay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94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太田好明
武智龙一
河崎义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270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09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中的基站装置,该通信***具有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对所述终端装置与所述基站装置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该基站装置包括:在所述终端装置使用作为与所述基站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方式的第1无线通信方式和作为与所述中继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方式的第2无线通信方式的双方来实施无线通信的情况下,该控制部能够在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中的汇聚层中汇聚所述无线通信并进行数据通信控制;以及收发部,其对于以所述第2无线通信方式收发的数据,即使在所述中继装置以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或所述第2无线通信方式的任意一个无线通信方式中继到所述基站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识别所述数据所属的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的承载并进行收发。

Description

基站装置、中继装置以及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装置、中继装置以及通信***。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网络中,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或电话)的通信量占据网络资源的大半。另外,移动终端使用的通信量今后也有扩大的倾向。
另一方面,随着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服务(例如,交通***、智能仪表、装置等的监视***)的展开,要求应对具有多种要求条件的服务。因此,在第5代移动通信(5G或NR(New Radio))的通信标准中,除了4G(第4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技术(例如,非专利文献1-11)以外,还要求实现更高数据速率化、大容量化、低延迟化的技术。另外,关于第5代通信标准,在3GPP的工作部会(例如,TSG-RAN WG1、TSG-RAN WG2等)中进行了技术研究,在2017年末提出了标准规格书的初版(非专利文献12-40)。
如上所述,为了应对多种多样的服务,在5G中,设想被分类为eMBB(EnhancedMobile Broad Band)、Massive 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以及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的多种使用情况的支持。
在4G(第4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技术中,规定了LTE-WLAN aggregation和LTE/WLANRadio Level Integration with IPsec Tunnel(非专利文献5)。LTE-WLAN aggregation或LTE/WLAN Radio Level Integration with IPsec Tunnel是能够使用LTE的通信网和WLAN的通信网进行通信的技术。例如,在LTE-WLAN aggregation中,对设定在Split LWABearer(***LWA承载)的信号进行基站的PDCP层(对应于Split LWA Bearer的PDCP层)的处理后,进行RLC层(例如,LTE的通信网)或LWAAP层(例如,WLAN的通信网)的任意处理。在进行了RLC层的处理的情况下,进行MAC层的处理,在进行了LWAAP层的处理的情况下,进行WLAN层的处理。
关于5G的技术,记载在以下的现有技术文献中。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133 V16.0.0(2018-12)
非专利文献2:3GPP TS36.211 V15.5.0(2019-03)
非专利文献3:3GPP TS36.212 V15.5.0(2019-03)
非专利文献4:3GPP TS36.213 V15.5.0(2019-03)
非专利文献5:3GPP TS36.214 V15.3.0(2018-09)
非专利文献6:3GPP TS36.300 V15.5.0(2019-03)
非专利文献7:3GPP TS36.321 V15.5.0(2019-03)
非专利文献8:3GPP TS36.322 V15.1.0(2018-07)
非专利文献9:3GPP TS36.323 V15.3.0(2019-03)
非专利文献10:3GPP TS36.331 V15.5.1(2019-04)
非专利文献11:3GPP TS36.413 V15.5.0(2019-03)
非专利文献12:3GPP TS36.423 V15.5.0(2019-03)
非专利文献13:3GPP TS36.425 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14:3GPP TS37.340 V15.5.0(2019-03)
非专利文献15:3GPP TS38.201 V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16:3GPP TS38.202 V15.4.0(2018-12)
非专利文献17:3GPP TS38.211 V15.5.0(2019-03)
非专利文献18:3GPP TS38.212 V15.5.0(2019-03)
非专利文献19:3GPP TS38.213 V15.5.0(2019-03)
非专利文献20:3GPP TS38.214 V15.5.0(2019-03)
非专利文献21:3GPP TS38.215 V15.5.0(2019-03)
非专利文献22:3GPP TS38.300 V15.5.0(2019-03)
非专利文献23:3GPP TS38.321 V15.5.0(2019-03)
非专利文献24:3GPP TS38.322 V15.5.0(2019-03)
非专利文献25:3GPP TS38.323 V15.5.0(2019-03)
非专利文献26:3GPP TS37.324 V15.1.0(2018-09)
非专利文献27:3GPP TS38.331 V15.5.1(2019-04)
非专利文献28:3GPP TS38.401 V15.5.0(2019-03)
非专利文献29:3GPP TS38.410 V15.2.0(2018-12)
非专利文献30:3GPP TS38.413 V15.3.0(2019-03)
非专利文献31:3GPP TS38.420 V15.2.0(2018-12)
非专利文献32:3GPP TS38.423 V15.3.0(2019-03)
非专利文献33:3GPP TS38.470 V15.5.0(2019-03)
非专利文献34:3GPP TS38.473 V15.5.0(2019-03)
非专利文献35:3GPP TR23.501 V16.1.0(2019-06)
非专利文献36:3GPP TR38.801 V14.0.0(2017-03)
非专利文献37:3GPP TR38.802 V14.2.0(2017-09)
非专利文献38:3GPP TR38.803 V14.2.0(2017-09)
非专利文献39:3GPP TR38.804 V14.0.0(2017-03)
非专利文献40:3GPP TR38.900 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41:3GPP TR38.912 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42:3GPP TR38.913 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43:3GPP TR38.889 V16.0.0(2018-12)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另一方面,在5G中,没有与4G中的LTE-WLAN aggregation或LTE/WLAN RadioLevel Integration with IPsec Tunnel类似的明确的规定。
终端装置为了在5G中实现IoT服务,例如有时进行DC Duplication(复制),多次发送复制的相同数据。在该情况下,终端装置例如为了提高数据的到达概率而使用不同的路径来发送数据。如果假设这样的情况,则在5G中,需要规定使用了多个路径的通信标准。多个路径例如是从终端装置直接以无线方式连接基站装置(gNB)的路径和在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之间经由中继装置(通信装置)的路径。
因此,在5G中,提供对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的通信进行中继的基站装置、中继装置以及通信***。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一种通信***中的基站装置,该通信***具有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对所述终端装置与所述基站装置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该基站装置具有:控制部,在所述终端装置使用第1无线通信方式和第2无线通信方式双方来实施无线通信的情况下,该控制部能够在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中的汇聚层中汇聚所述无线通信,进行数据通信控制,其中,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是所述终端装置与所述基站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方式,所述第2无线通信方式是所述终端装置与所述中继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方式;以及收发部,即使在对于以所述第2无线通信方式收发的数据,所述中继装置以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或所述第2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任意无线通信方式中继到所述基站装置的情况下,该收发部也能够识别所述数据所属的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的承载而进行收发。
发明效果
根据一个公开,在5G中,能够对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的通信进行中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无线通信***1的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通信***11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表示中继装置300的结构例的图。
图4是表示基站装置200的结构例的图。
图5是表示终端装置100的结构例的图。
图6是表示DC Duplication中的数据发送(模式1)的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图6的通信***的协议栈的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DC Duplication中的数据发送(模式2)的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图8的通信***的协议栈的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DC Duplication中的数据发送(模式3)的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通信***的协议栈的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向终端装置100发送NACK的序列1的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向终端装置100发送ACK的序列2的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伴随无线资源的分配的序列3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的课题及实施例是一例,并不限定本申请的权利范围。特别是,即使记载的表现不同,只要在技术上等同,则即使是不同的表现也能够应用本申请的技术,并不限定权利范围。
[第1实施方式]
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无线通信***1的例子的图。无线通信***1具有终端装置10、基站装置20以及中继装置30。
终端装置10例如在向基站装置20或经由基站装置20向其他通信装置发送数据时,有时复制要发送的数据,使用多个路径发送复制后的数据。多个路径例如包括与基站装置20直接无线连接的路径、无线连接的中继装置30向基站装置20中继传输数据的路径等。
终端装置10和基站装置20以第1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通信C1)。而且,终端装置10和基站装置20以第1无线通信方式收发第1数据D1。
另外,终端装置10和中继装置30以第2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通信C2)。然后,终端装置10和中继装置30以第2无线通信方式收发第2数据D2。另外,第2无线通信方式不限于无线或有线,也可以是接口。
中继装置30和基站装置20以第1无线通信方式或第2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通信C3)。然后,中继装置30和基站装置20以第1无线通信方式或第2无线通信方式收发第2数据D2。
终端装置10在与基站装置20进行无线通信时,有时使用与基站装置20直接进行无线连接的通信C1、经由中继装置30进行通信的通信C2及通信C3这两者。此时,终端装置10发送的第1数据D1和第2数据D2例如可以是被复制的相同数据。
中继装置30使用通信C2以及通信C3,对终端装置10与基站装置20之间的无线通信进行中继。
基站装置20具有控制部21和收发部22。在终端装置10使用通信C1、通信C2以及通信C3双方来实施数据的发送(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收发部22经由通信C1接收第1数据D1,经由通信C3接收第2数据D2。第1数据D1是以第1无线通信方式发送的数据,是与第1无线通信方式对应(依据)的数据。另一方面,第2数据D2是以第1无线通信方式或第2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任一个发送的数据,是与第1无线通信方式或第2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任一个对应(依据)的数据。收发部22无论通过哪个无线通信方式发送第2数据D2,均能够识别各个数据在第1无线通信方式中的承载(S1)。
在第2数据D2是通过第2无线通信方式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基站装置20例如通过将终端装置10或中继装置30等通信对方的装置的识别符和各个承载相关联地进行管理等,能够将第1数据D1和第2数据D2分别识别为不同的承载。
另一方面,例如在第2数据D2是通过第1通信方式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第1数据D1和第2数据D2是从相同的终端装置10通过相同的无线通信方式发送的数据,所以基站装置20通过进行处理S1,将它们分别识别为不同的承载。
无论第2数据D2以哪种无线通信方式被发送,控制部21均能够通过在第1无线通信方式中对各个数据汇聚无线通信的层(汇聚层)来汇聚无线通信(S2)。
例如在第2数据D2是通过第2无线通信方式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基站装置20通过进行处理S2,使第2数据D2通过第1通信方式的汇聚层汇聚。基站装置20将与作为第1通信装置的终端装置10的通信和与作为第2通信装置的中继装置30的通信视为与相同通信装置的通信来进行通信。基站装置20实际上通过不同的通信路径(通信C1和通信C3)与不同的通信装置(终端装置10和中继装置30)进行多个(此时为2个)通信,但将该多个通信视为与1个终端装置(例如终端装置10)进行的1个通信。即,基站装置200可以将中继装置30视为与终端装置10的通信中的中继站,将与中继装置30的通信识别为与终端装置10的通信。
在第1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基站装置20是与5G对应的基站装置的情况下,基站装置20能够应对5G中的终端装置10的数据在其他路径上的同时发送。
[第2实施方式]
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无线通信***的结构例>
图2是表示通信***11的结构例的图。通信***11具有终端装置(通信装置)100、基站装置200、中继装置(通信装置)以及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400。通信***11例如是进行依据5G的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基站装置200例如是gNodeB(gNB)。另外,终端装置100是与基站装置200或者经由基站装置200与其他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装置,例如是智能手机、平板终端等移动通信终端。另外,终端装置100例如也可以是设置于工厂的作业用机械、无人行驶汽车等。并且,终端装置100是能够进行依据IoT服务的无线通信(例如,与URLLC对应)的通信装置。
终端装置100例如向IP网络400上的其他通信装置发送数据。终端装置100例如有时执行DC Duplication(复制发送、同时发送),向其他通信装置发送数据。
DC Duplication是例如在发生了URLLC数据的发送契机时,复制数据,使用多个路径发送数据的数据发送方式。终端装置100在DC Duplication中通过多个路径发送数据,从而提高数据到达目的地的概率,实现高可靠性。此外,基站装置200将通过多个路径接收到的数据中最先接收到的数据转发到目的地,从而能够以更短时间将数据发送到目的地,实现低延迟。
终端装置100在DC Duplication中例如复制要发送的数据。然后,终端装置100经由与基站装置200直接连接的无线通信,向基站装置200发送复制后的数据的一方(路径R1)。进而,终端装置100经由中继装置300向基站装置200发送复制后的另一方数据(路径R2-1)。基站装置200从路径R1或路径R2-2的任一方接收数据时,将数据送出到IP网络400,将数据发送到目的地的通信装置。
终端装置100和中继装置300之间的通信可以是接口。例如,中继装置300可以是外部终端装置或软件狗型终端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装置100和中继装置300例如可以是连接到笔记本PC等的计算机的通信终端。
<中继装置的结构例>
图3是表示中继装置300的结构例的图。中继装置300是对终端装置100与基站装置200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通信装置。中继装置300例如由与Wi-Fi等近距离无线通信对应的中继装置(WLAN(WirelessLAN)Termination:WT)。
中继装置300具有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310、存储装置320、DRAM(DynamicRandom Access Memory)等存储器330、RF(RadioFrequency)电路350-1,2。
存储装置320是存储程序、数据的闪存、HDD(HardDisk Drive)或者SSD(SolidState Drive)等辅助存储装置。存储装置320存储中继传输程序321。
存储器330是加载存储在存储装置320中的程序的区域。存储器330还用作程序存储数据的区域。
RF电路350-1,2是与终端装置100和基站装置200无线连接的装置。
RF电路350-1例如是与Wi-Fi对应的无线装置,与终端装置100无线连接。RF电路350-1具有与对应的无线协议相应的天线351-1。
RF电路350-2例如是与NR对应的无线装置,与基站装置200无线连接。RF电路350-2具有与对应的无线协议相应的天线351-2。另外,RF电路350-2只要是对应于与基站装置200无线连接的协议的无线装置即可,也可以是对应于NR以外的无线装置。
CPU310是将存储在存储装置320中的程序加载到存储器330中,执行加载的程序,实现各处理的处理器或计算机。
CPU310通过执行中继传输程序321来构建终端间通信部和基站间通信部,进行中继传输控制处理。中继传输控制处理是中继传输并控制终端装置100与基站装置200之间的通信的处理。
CPU310通过执行中继传输程序321所具有的通信控制模块3211,构建终端间通信部、基站间通信部中继部以及转换部,进行通信控制处理。通信控制处理是控制向基站装置200发送从终端装置100接收到的数据,或者向终端装置100发送从基站装置200接收到的数据的中继传输的处理。
CPU310通过执行中继传输程序321所具有的终端侧通信模块3212,构建终端间通信部、基站间通信部中继部以及转换部,进行终端侧通信处理。终端侧通信处理是执行与终端装置100的无线连接、数据收发的处理。
CPU310通过执行中继传输程序321所具有的基站侧通信模块3213,构建终端间通信部、基站间通信部中继部以及转换部,进行基站侧通信处理。基站侧通信处理是执行与基站装置200的无线连接、数据收发的处理。
<基站装置200的结构例>
图4是表示基站装置200的结构例的图。基站装置200例如是与中继装置300和终端装置100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装置。基站装置200具有CPU210、存储装置220、DRAM等存储器230、NIC(NetworkInterface Card)240、RF电路250-1,2。
存储装置220是存储程序或数据的闪存、HDD或SSD等辅助存储装置。存储装置220存储通信控制程序221和数据收发程序222。
存储器230是用于加载存储在存储装置220中的程序的区域。存储器230还用作程序存储数据的区域。
RF电路250-1,2是与终端装置100和中继装置300无线连接的装置。
RF电路250-1例如是与NR对应的无线装置,与终端装置100无线连接。RF电路250-1具有与对应的无线协议相应的天线251-1。
RF电路250-2例如是与Wi-Fi对应的无线装置,与中继装置300无线连接。RF电路250-2具有与对应的无线协议相应的天线251-2。此外,RF电路250-2只要是与无线连接于中继装置300的协议对应的无线装置即可,也可以是与Wi-Fi以外对应的无线装置。例如,如果与中继装置300的无线连接的协议对应于NR,则RF电路250-2对应于NR。
CPU210是将存储在存储装置220中的程序加载到存储器230中,执行加载的程序,实现各处理的处理器或计算机。
CPU210通过执行通信控制程序221,构建收发部及控制部,进行通信控制处理。通信控制处理是对与终端装置100直接连接的通信和经由中继装置300中继的通信进行控制的处理。
CPU210通过执行通信控制程序221具有的Duplication控制模块2211,构建控制部以及收发部,进行Duplication控制处理。Duplication控制处理是控制对于通过多个路径接收到的相同数据的控制,或控制对于发送源装置的ACK/NACK的发送的处理。
CPU210通过执行数据收发程序222,构建收发部,进行数据收发处理。数据收发处理是在终端装置100与中继装置300之间的通信中进行数据收发的处理。
<终端装置100的结构例>
图5是表示终端装置100的结构例的图。终端装置100是与中继装置300和基站装置200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装置。
终端装置100具有CPU110、存储器120、DRAM等存储器130、RF电路150-1,2。
存储装置120是存储程序或数据的闪存、HDD或SSD等辅助存储装置。存储器120存储通信程序121。
存储器130是加载存储装置120中存储的程序的区域。存储器130还用作程序存储数据的区域。
RF电路150-1,2是与中继装置300和基站装置200无线连接的装置。
RF电路150-1例如是与Wi-Fi对应的无线装置,与中继装置300无线连接。RF电路150-1具有与对应的无线协议相应的天线151-1。
RF电路150-2例如是与NR对应的无线装置,与基站装置200无线连接。RF电路150-2具有与对应的无线协议相应的天线151-2。
CPU110是将存储装置120中存储的程序载入存储器130,执行载入的程序,实现各处理的处理器或计算机。
CPU110通过执行通信程序121,构建第1通信部和第2通信部,进行通信处理。通信处理是控制与中继装置300和基站装置200的通信的处理。
CPU110通过执行通信程序121所具有的Duplication模块1211,来构建第1通信部和第2通信部,进行Duplication处理。Duplication处理是执行DC Duplication的处理,是复制数据,或者向中继装置300以及基站装置200发送复制后的数据的处理。
<DC Duplication中的数据发送>
以下,示出DC Duplication中的数据发送处理的例子。另外,数据发送处理的例子有模式1至模式3这3种,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1数据发送处理>
<1.1模式1>
图6是表示DC Duplication中的数据发送(模式1)的例子的图。终端装置100例如在发生URLLC数据的发送契机时,进行基于DC Duplication的数据发送。终端装置100在DCDuplication中使用2个路径(路径R11和路径R12-1)发送数据。
终端装置100在路径R11中与基站装置200进行对应于NR的无线通信。路径R11中的NR例如具有使用毫米波(mmWAVE)的无线通信、切换波束方向来发送的Beam Sweeping(波束扫描)功能等。终端装置100使用路径R11向基站装置200发送数据。
在路径R11的数据通信中,基站装置200和终端装置100相互支持依照NR的层(分层),收发数据。基站装置200以及终端装置100在路径R11中支持的层例如包括作为层1的PHY(PHYsical)层、作为层2的MAC(MediumAccess Control)层、RLC(RadioLink Control)层以及PDCP(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等。
另一方面,终端装置100在路径R12-1中与中继装置300进行与Wi-Fi(WLAN)对应的无线通信。终端装置100和中继装置300在路径R12-1中,例如按照由IEEE(Instituteof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标准化的标准进行通信。另外,终端装置100例如使用与LWAAP(LTE-WLAN.Aggregation Adaptation Protocol)或者类似于LWAAP的NR对应的隧道协议,将PDCP数据转换为能够在Wi-Fi上发送的数据。此外,例如,中继装置300使用LWAAP将接收到的数据转换为可通过NR发送的数据。
此外,关于终端装置100与中继装置300之间的通信,例如也可以是基于LTE的通信、基于WCDMA(注册商标)的通信、与蓝牙(注册商标)对应的通信等WLAN以外的通信。
中继装置300通过路径R12-1接收数据时,使用路径R12-2向基站装置200发送数据。由此,中继装置300将终端装置100发送的数据中继给基站装置200。
中继装置300例如将NR的PDCP数据转换为能够以LWAAP通过Wi-Fi发送的数据,并使用路径R12-2向基站装置200发送数据。另外,中继装置300也可以在路径12-1中以Wi-Fi方式接收数据时,不将接收到的数据转换为PDCP数据,而通过路径R12-2以Wi-Fi方式向基站装置200传输数据。在这种情况下,中继装置300可以不对应于LWAAP。
基站装置200经由路径R11和路径R12-2分别接收数据。基站装置200例如将之前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IP网络400,向目的地发送数据。基站装置200例如丢弃不发送的数据。
例如,在终端装置100是设置在工厂内的作业用装置的情况下,目的地是对工厂内的作业用装置的运转状况进行管理以及分析,并对作业用装置进行控制的工厂管理控制***(Auto-FactoryController)500。
图7是表示图6的通信***的协议栈的例子的图。在以后的附图中,UE表示终端装置100、WT表示中继装置300,gNB表示基站装置200。
基站装置200和终端装置100支持NR中的PDCP层、RLC层、MAC层、PHY层。此外,基站装置200和终端装置100为了对应于WLAN,支持LWAAP(层、功能)、802.11x(IEEE标准,x是标准号)、PHY层(与WLAN的层1相当的物理层)。进而,基站装置200以及终端装置100分别具有Duplication层(Duplication功能),支持DC Duplication中的复制后的数据的发送、复制后的数据的接收。
中继装置300为了对终端装置100和基站装置200的WLAN中的通信进行中继,对应于LWAAP、802.11x、PHY层。中继装置300例如通过Xw接口与基站装置200连接。
基站装置200在Duplication层中处理通过NR从终端装置100接收到的PDCP数据和通过LWAAP处理通过WLAN从中继装置300接收到的数据而获得的数据,从而在PDCP层中汇聚分组。
由此,中继装置300能够在5G中对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
<1.2模式2>
图8是表示DC Duplication中的数据发送(模式2)的例子的图。终端装置100例如在发生URLLC数据的发送契机时,进行基于DC Duplication的数据发送。终端装置100在DCDuplication中使用2个路径(路径R21和路径R22-1)发送数据。
终端装置100在路径R21中与基站装置200进行对应于NR的无线通信。在经由路径R21的数据通信中,基站装置200以及终端装置100相互支持NR中的层,收发数据。基站装置200以及终端装置100在路径R11中支持的层例如包括PHY层、MAC层、RLC层以及PDCP层。
另一方面,终端装置100在路径R22-1中与中继装置300进行与Wi-Fi对应的无线连接。中继装置300使用LWAAP例如将接收到的数据转换为能够以NR发送的数据。
当经由路径R22-1接收数据时,中继装置300使用路径R22-2向基站装置200发送数据。由此,中继装置300将终端装置100发送的数据中继给基站装置200。
中继装置300例如使用与NR对应的路径R22-2向基站装置200发送PDCP数据。另外,路径R22-2中的NR可以是与路径R21中的NR相同的频段,也可以是不同的频段。中继装置300例如进行网络共享(tethering),作为终端装置100和基站装置200的中继站进行动作。
基站装置200经由路径R11和路径R12-2分别接收数据。基站装置200例如将之前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IP网络400,向目的地发送数据。基站装置200例如丢弃不发送的数据。
另外,基站装置200在NR中从相同终端装置100接收相同数据(例如,序列号相同)。换言之,基站装置200从NR的2个承载(Bearer1,Bearer2)从相同用户接收相同数据。基站装置200为了解决该双重接收,在多个承载之间共享PDCP层的处理。
图9是表示图8的通信***的协议栈的例子的图。基站装置200和终端装置100支持NR中的PDCP层、RLC层、MAC层、PHY层。因对应于WLAN,终端装置100支持LWAAP、802.11x和WLAN的PHY层。进而,基站装置200以及终端装置100分别具有Duplication层(Duplication功能),支持DC Duplication中的复制后的数据的发送、复制后的数据的接收。
中继装置300因对终端装置100的WLAN中的通信进行中继,对应于LWAAP、802.11x、WLAN的PHY层。此外,由于中继装置300通过NR与基站装置200中继通信,所以支持NR中的PDCP层、RLC层、MAC层、PHY层。中继装置300例如通过Uu接口与基站装置200连接。
基站装置200在Duplication层中处理通过NR从终端装置100接收到的PDCP数据和通过LWAAP处理通过WLAN从中继装置300接收到的数据而获得的数据,从而在PDCP层中汇聚分组。
基站装置200和终端装置100可以共享用于与中继装置300之间的收发数据的PDCP层(图9中的虚线部)和用于与终端装置100或基站装置200之间的收发数据的PDCP层。此外,基站装置200也可以将用于与中继装置300的数据收发的RLC层、MAC层、PHY层(NR)和与终端装置100的通信中的RLC层、MAC层、PHY层(NR)共享。
<1.3模式3>
图10是表示DC Duplication中的数据发送(模式3)的例子的图。终端装置100以及中继装置300在路径R31、路径R32-1以及路径R32-2中的处理与图8所示的路径R21、路径R22-1、路径R3-2中的处理相同。
基站装置200在NR中从相同终端装置100接收相同数据。换言之,基站装置200从NR的2个承载中从相同用户接收相同数据。基站装置200为了解决该双重接收,在承载间控制2个数据的控制层(控制功能:control)。
图11是表示图10的通信***的协议栈的例子的图。基站装置200和终端装置100支持NR中的PDCP层、RLC层、MAC层、PHY层。因对应于支持WLAN,终端装置100支持LWAAP、802.11x和WLAN的PHY层。此外,基站装置200以及终端装置100分别具有控制层(控制功能:control),解决DC Duplication中相同数据的多承载的收发。
中继装置300因对终端装置100的WLAN中的通信进行中继,所以对应于LWAAP、802.11x、WLAN的PHY层。此外,由于中继装置300通过NR与基站装置200中继通信,所以支持NR中的PDCP层、RLC层、MAC层、PHY层。中继装置300例如通过Uu接口与基站装置200连接。
基站装置200在控制层中处理通过NR从终端装置100接收到的PDCP数据和通过LWAAP对通过WLAN从中继装置300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而获得的数据,从而在PDCP层中汇聚分组。
另外,基站装置200也可以将用于与中继装置300的数据收发的PDCP层、RLC层、MAC层、PHY层(NR)和与终端装置100的通信中的PDCP层、RLC层、MAC层、PHY层(NR)共享。
<2.数据发送序列>
以下说明数据发送序列。数据发送序列说明肯定响应(ACK:acknowledgement)以及否定响应(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的回复的有无、以及进行调度请求的情况等3个序列。在以下的序列中,同样记载WLAN中的无线区间和NR中的无线区间,将WLAN和NR中的相当于肯定响应的消息表示为ACK,将相当于否定响应的消息表示为NACK。
<2.1序列1>
图12是表示向终端装置100发送NACK的序列1的例子的图。终端装置100在进行DCDuplication时,复制数据。以后,将复制后的数据分别表示为URLLC1、URLLC2。终端装置100向基站装置200发送URLLC1(S11)。
基站装置200对接收到的URLLC1进行解码等处理(S12)。
并且,终端装置100向中继装置300发送URLLC2(S13)。
当没有错误地接收到URLLC2时,中继装置300向终端装置100发送ACK(S14)。然后,中继装置300执行中继处理(RelayProcessing),向基站装置200发送URLLC2(S16)。
当没有错误地接收到URLLC2时,基站装置200向中继装置300发送ACK(S17)。然后,基站装置200向IP网络400发送URLLC2(未图示)。此外,基站装置200向终端装置100发送NACK(S18)。
终端装置100在接收到NACK时,进行URLLC1的重发(S19)。然后,基站装置200在没有错误地接收到URLLC1时,向终端装置100发送ACK(S20)。
基站装置200可以在没有错误地从终端装置100或中继装置300接收数据时,向IP网络400发送数据而不等待从另一装置接收数据。基站装置200可以向IP网络400发送从终端装置100或中继装置300接收的数据。
<2.2序列2>
图13是表示向终端装置100发送ACK的序列2的例子的图。处理S31至处理S36与图11中的处理S21至处理26相同。
基站装置200在没有错误地接收到URLLC2时,向中继装置300发送ACK(S37)。然后,基站装置200向IP网络400发送URLLC2(未图示)。进而,基站装置200向终端装置100发送ACK(S38)。在这种情况下,与序列1不同,终端装置100不重发URLLC1。
另外,基站装置200向终端装置100发送ACK的时机例如可以是在处理S31中识别出没有错误地接收到URLLC1的时机。
<2.3序列3>
图14是表示伴随无线资源的分配的序列3的例子的图。终端装置100在进行DCDuplication时,复制数据。
终端装置100对基站装置200发送用于请求分配无线资源的SR(SchedulingRequest)。然后,终端装置100向中继装置300发送URLLC1(S52)。
中继装置300中继装置300在没有错误地接收到URLLC2时,向终端装置100发送ACK(S53)。
基站装置200在接收到SR时(S51),分配无线资源,向终端装置100发送包含与所分配的无线资源有关的信息的消息即UL_grant(授权)(S54)。
端装置100在接收到UL_grant时(S54),使用被分配的无线资源对基站装置200发送URLLC2(S55)。
基站装置200在接收到URLLC2时,执行PUSCH中的处理(S56)。
中继装置300执行中继处理(RelayProcessing),向基站装置200发送URLLC1(S58)。
基站装置200在没有错误地接收到URLLC1时,向中继装置300发送ACK(S59)。然后,基站装置200向IP网络400发送URLLC1(未图示)。此外,基站装置200向终端装置100发送NACK(S60)。
以后,处理S61及处理S62与图11中的处理S19及处理S20相同。
[其他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也可以组合。此外,第2实施方式中的数据发送处理的模式和序列的模式也可以分别组合。此外,在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记载了从终端装置100(或10)向基站装置200(或20)的方向(上行方向)的数据发送。但是,第1和第2实施方式也可以适用于反向(下行方向)的数据发送。在下行方向的情况下,例如基站装置200(或20)接收从IP网络400发送到终端装置100(或10)的数据并进行复制,通过2个路径发送复制后的数据。终端装置100(或10)例如对最先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符号说明
1:无线通信***
10:终端装置
20:基站装置
21:控制部
22:收发部
30:中继装置
11:通信***
100:终端装置
200:基站装置
300:中继装置
110:CPU
120:存储装置
121:通信程序
130:存储器
150-1:RF电路
150-2:RF电路
151-1:天线
151-2:天线
210:CPU
220:存储装置
221:通信控制程序
222:数据收发程序
230:存储器
250-1:RF电路
250-2:RF电路
251-1:天线
251-2:天线
310:CPU
320:存储装置
321:中继传输程序
330:存储器
350-1:RF电路
350-2:RF电路
351-1:天线
351-2:天线
400:IP网络。

Claims (9)

1.一种通信***中的基站装置,该通信***具有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对所述终端装置与所述基站装置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
该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控制部,在所述终端装置使用第1无线通信方式和第2无线通信方式双方来实施无线通信的情况下,该控制部能够在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中的汇聚层中汇聚所述无线通信,进行数据通信控制,其中,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是所述终端装置与所述基站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方式,所述第2无线通信方式是所述终端装置与所述中继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方式;及
收发部,即使在对于以所述第2无线通信方式收发的数据,所述中继装置以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或所述第2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任意无线通信方式向所述基站装置进行中继的情况下,该收发部也能够识别所述数据所属的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的承载,并进行收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在所述中继装置以所述第2无线通信方式对所述基站装置中继数据的情况下,
所述收发部将以所述第2无线通信方式接收到的数据转换为以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接收的数据,识别所述转换后的数据所属的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的承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在所述中继装置以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对所述基站装置中继数据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部将以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接收到的2个数据在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中的汇聚层的处理在所述2个数据各自的承载间共享。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在所述中继装置以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对所述基站装置中继数据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部对于以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接收到的2个数据分别实施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中的汇聚层的处理,根据所述实施的各个处理结果,将所述2个数据的各个承载作为1个承载来进行所述数据通信控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包括依据第5代移动通信的通信标准的无线通信方式,
所述第2无线通信方式包括依据WLAN即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标准的无线通信方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的汇聚层包括PDCP层即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
7.一种通信***中的中继装置,该通信***具有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对所述终端装置与所述基站装置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
该中继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终端间通信部,其使用第1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终端装置进行通信;及
基站间通信部,其使用第2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基站装置进行通信,其中,该第2无线通信方式是所述终端装置与所述基站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方式。
8.一种通信***中的中继装置,该通信***具有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对所述终端装置与所述基站装置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
该中继装置具有:
终端间通信部,其使用第1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终端装置进行通信;及
基站间通信部,其使用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9.一种通信***,其具有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对所述终端装置与所述基站装置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该通信***的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装置具有:
使用第1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第1通信部;及
使用第2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中继装置进行通信的第2通信部,
所述中继装置具有:
转换部,在与所述基站装置的通信中使用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的情况下,该转换部将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到的数据转换为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的数据,将从所述基站装置接收到的数据转换为所述第2无线通信方式;及
中继部,其对所述基站装置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
所述基站装置具有:
控制部,在使用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和所述第2无线通信方式双方来实施无线通信的情况下,该控制部能够在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中的汇聚层中汇聚所述无线通信,进行数据通信控制;及
收发部,即使在对于以所述第2无线通信方式收发的数据,所述中继装置以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或所述第2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任意无线通信方式对所述基站装置进行中继的情况下,该收发部也能够识别所述数据所属的所述第1无线通信方式的承载,并进行收发。
CN201980099469.6A 2019-08-20 2019-08-20 基站装置、中继装置以及通信*** Pending CN1142709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32468 WO2021033268A1 (ja) 2019-08-20 2019-08-20 基地局装置、中継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0943A true CN114270943A (zh) 2022-04-01

Family

ID=74660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9469.6A Pending CN114270943A (zh) 2019-08-20 2019-08-20 基站装置、中继装置以及通信***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59655A1 (zh)
JP (1) JP7401794B2 (zh)
CN (1) CN114270943A (zh)
WO (1) WO2021033268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60731A1 (ja) * 2005-11-25 2007-05-31 Fujitsu Limited 携帯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携帯通信方法
CN105393633A (zh) * 2013-07-17 2016-03-0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中继网络的多频带管理
CN105766030A (zh) * 2013-11-27 2016-07-13 索尼公司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信息处理设备
CN109937610A (zh) * 2016-11-22 2019-06-25 索尼公司 基站和终端设备
CN109982300A (zh) * 2019-03-28 2019-07-05 重庆邮电大学 NB-IoT中基于D2D通信的用户设备上行链路能量消耗最小化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58353B2 (en) 2009-08-13 2013-06-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nk aggregation in a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167626A (zh) * 2011-12-15 2013-06-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Wifi网络桥接器、基于wifi的通信方法及***
US9585048B2 (en) * 2013-10-30 2017-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aggregating data from WWAN and WLAN
US20150305041A1 (en) * 2014-04-16 2015-10-2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ervice using radio resource aggregation
US10142799B2 (en) 2014-08-19 2018-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asting traffic using multi-connectivity
WO2016163032A1 (ja) 2015-04-10 2016-10-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および処理方法
WO2017170164A1 (ja) 2016-04-01 2017-10-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プロセッサ、及びユーザ装置
US10869223B2 (en) 2018-02-13 2020-12-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operation upon packet duplication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in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345938A1 (en) * 2019-06-14 2022-10-27 Apple Inc. Mutual Anchoring and Traffic Distribution in a Converged RAN Integrating NR and Wi-Fi Acces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60731A1 (ja) * 2005-11-25 2007-05-31 Fujitsu Limited 携帯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携帯通信方法
CN105393633A (zh) * 2013-07-17 2016-03-0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中继网络的多频带管理
CN105766030A (zh) * 2013-11-27 2016-07-13 索尼公司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信息处理设备
CN109937610A (zh) * 2016-11-22 2019-06-25 索尼公司 基站和终端设备
CN109982300A (zh) * 2019-03-28 2019-07-05 重庆邮电大学 NB-IoT中基于D2D通信的用户设备上行链路能量消耗最小化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01794B2 (ja) 2023-12-20
JPWO2021033268A1 (zh) 2021-02-25
US20220159655A1 (en) 2022-05-19
WO2021033268A1 (ja) 2021-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77703B2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fronthaul interface, method for performing access for a U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handover for a UE, data forwarding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WO2020103641A1 (zh)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及装置
RU2713442C1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ключения сот
US11291059B2 (en) Methods,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for sidelink identification
US11924823B2 (en) Multi-link device association and reassociation
US1096612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loss of data packets
US20220209825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multi-ap joint re-transmission
WO2019019133A1 (zh) 命令指示方法及装置、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11684856B (zh) 5g nr***中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
WO2021249327A1 (zh) 一种建立中继承载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US11683678B2 (en) Discovery frames and group addressed frames transmission
WO2018127985A1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20164441A1 (zh) 无线通信***中的切换方法、装置及***
US20230199877A1 (en) Operation method of sidelink relay, and sidelink relay therefor
CN109644101B (zh) 承载配置方法及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16266940A (zh) 多路径的传输方法和用户设备
US20210298123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control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JP7401794B2 (ja) 基地局装置、中継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24046294A1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3002987A1 (ja) 通信制御方法
WO202324674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3010355A1 (zh) 一种移动性控制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
WO2023131091A1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3011111A1 (zh) 路由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3000177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