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0648A - 马达驱动电路 - Google Patents

马达驱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70648A
CN114270648A CN202080059027.1A CN202080059027A CN114270648A CN 114270648 A CN114270648 A CN 114270648A CN 202080059027 A CN202080059027 A CN 202080059027A CN 114270648 A CN114270648 A CN 1142706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voltage
power supply
terminal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590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70648B (zh
Inventor
青山宏文
上田贵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 L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 L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 Lex Corp filed Critical Hi L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270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0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70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706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9/00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motors, appropriate for both AC and DC motors
    • H02P29/02Providing protection against overload without automatic interruption of supp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Direct Current Motors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马达驱动电路具备:马达;向马达供给电力的电池;被供给电池电压并与马达连接的电力供给布线;第五FET,在被施加电压时连接电力供给布线,在未被施加电压时断开电力供给布线;马达驱动器,控制马达的驱动,并且能够向第五FET施加电压;电压施加布线,连接马达驱动器和第五FET;以及检测电路,能够检测在马达产生的反向电压及与电力供给布线连接的电池的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在电力供给布线未连接有电池时,当检测到马达的反向电压时,切断通过电压施加布线施加于第五FET的电压,通过使用该马达驱动电路,即使在马达的驱动电路未连接有电池时在马达产生反向电压,也能够抑制反向电压向电力供给路径的电池连接部侧的输出。

Description

马达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马达等致动器的驱动电路,有构成为具备与电池的正极端子连接的电源端子并将电池作为电源进行动作的驱动电路。
在利用来自电池的电力进行动作的驱动电路中,在电池的负极端子与驱动电路的电源端子连接的电池的反向连接时,为了防止电流从驱动电路侧向电源端子侧流动,进行如下设置,在连接电源端子和驱动电路的电力供给路径上设置FET(Field effecttransistor:场效应晶体管)(参照专利文献1)。
这样,在电力供给路径上设置有FET的驱动电路中,在电池正常连接的情况下,在FET的栅极与源极之间产生电位差,FET导通,由此成为连接有电力供给路径的状态,能够从电池向驱动电路供给电力。
另一方面,在驱动电路反向连接有电池的情况下,FET的栅极和源极被保持为相同电位,FET截止,由此成为电力供给路径被断开的状态,阻止电流在电力供给路径中从驱动电路侧朝向电源端子侧流动。在电源端子连接有致动器的驱动电路以外的电子控制装置,通过阻止电流朝向电源端子侧流动,能够抑制对其他的电子控制装置的动作造成影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823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驱动电路是用于驱动马达的驱动电路的情况下,在马达的起动时及停止时在马达产生反向电压。例如在驱动电路未连接有电池的情况下,若在马达产生反向电压,则产生的反电动势施加于FET的栅极,从而FET导通。若FET导通,则成为连接有电力供给路径的状态,马达的反向电压朝向电源端子侧输出,有可能对其他的电子控制装置的动作造成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的驱动电路,即使在马达产生反向电压,也能够抑制产生的反向电压向电力供给路径的电池连接部侧输出。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解决上述课题的马达驱动电路具有以下的特征。
即,本发明的马达驱动电路具备:马达;电池,向所述马达供给电力;电力供给路径,被供给所述电池的电池电压,并与所述马达连接;电力供给切换单元,设置在所述电力供给路径上,在被施加电压时连接所述电力供给路径,在未被施加电压时断开所述电力供给路径;控制部,该控制部包括:驱动控制部,与所述马达连接,控制所述马达的驱动;及电压施加部,与所述电力供给切换单元连接,能够向所述电力供给切换单元施加电压;电压施加路径,连接所述控制部和所述电力供给切换单元;及检测电路,设置在所述电压施加路径上,能够检测在所述马达产生的反向电压,所述检测电路在检测到所述马达的反向电压时,切断通过所述电压施加路径施加到所述电力供给切换单元的电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马达产生反向电压的情况下,不会向电力供给切换单元施加电压,因此通过电力供给切换单元断开电力供给路径,产生的反向电压不会向电力供给路径的电池连接部侧输出。由此,能够抑制对与电力供给路径连接的其他电子控制装置的动作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马达驱动电路的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具备马达驱动电路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3是马达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开闭体驱动部及马达驱动装置的概略结构]
图1~图3所示的马达驱动电路3是本发明的马达驱动电路的一个实施方式,设置于车辆10。车辆10具备具有开口部11a的车身11、作为开闭车身11的开口部11a的开闭体的后门12、开闭驱动后门12的开闭体驱动部20,马达驱动电路3设置于开闭体驱动部20。马达驱动电路3具有作为用于开闭驱动后门12的驱动源的马达30。
开口部11a位于车身11的后部。后门12的上端部经由铰链可转动地被支承于车身11,后门12通过以上端部为中心转动,能够在封闭开口部11a的关闭位置(在图2中用实线记载的位置)和打开开口部11a的打开位置(在图2中用双点划线记载的位置)之间移动。开闭体驱动部20可以设置于例如车辆10的后部的左右两端部,但也可以仅设置于左右一侧的端部。
此外,马达驱动电路3中的马达30的用途不限于用于开闭驱动车辆10的后门12的驱动源,例如,也可以用作用于开闭驱动设置于店铺及车库等结构物的卷帘门、推拉门以及铰链门等的驱动源以及用于开闭驱动便器的便盖的驱动源。而且,马达30可以用作使作为驱动对象的物品及结构物转动或沿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斜向移动的各种驱动装置的驱动源。
开闭体驱动部20具有主体筒部21、滑动筒部22以及马达驱动电路3。
主体筒部21的一端部侧可转动地支承于车辆10,另一端部侧开口。滑动筒部22以能够相对于主体筒部21向长度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于主体筒部21的另一端部侧。滑动筒部22通过相对于主体筒部21向长度方向滑动,能够相对于主体筒部21进退。
在主体筒部21的内部配置有可绕轴旋转地被支承的主轴(未图示)以及旋转驱动所述主轴的马达30。在滑动筒部2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于滑动筒部22且螺合所述主轴的主轴螺母(未图示)。
通过所述主轴由马达30旋转驱动,所述主轴螺母沿着主体筒部21的长度方向移动。由此,滑动筒部22相对于主体筒部21进退移动。在该情况下,可构成为,例如当马达30向正反旋转方向的一个方向旋转时,收纳于主体筒部21的内部的滑动筒部22从主体筒部21的开口前进,当马达30向正反旋转方向的另一方向旋转时,滑动筒部22向主体筒部21的内部后退。
这样,通过滑动筒部22相对于主体筒部21进退移动,与滑动筒部22从主体筒部21前进的长度对应地,后门12向开闭开口部11a的方向移动。具体而言,当滑动筒部22从主体筒部21向前进的方向移动时,后门12向打开开口部11a的方向移动,当滑动筒部22相对于主体筒部21向缩退的方向移动时,后门12向关闭开口部11a的方向移动。即,马达30通过驱动来对驱动对象(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后门12)进行驱动。
车辆10具有作为直流电源的电池6,马达30由通过电池6驱动的直流马达构成。但是,马达30也可以由通过交流电源驱动的交流马达构成。
[马达驱动电路的结构]
如图3所示,马达驱动电路3具备马达30、向马达30供给电力的电池6、被供给电池6的电池电压的电力供给布线51、被供给比电池6的电池电压低电位的电压的接地布线52、作为控制马达30的驱动的驱动控制部的马达驱动器81。马达30具有第一端子30a和第二端子30b。电力供给布线51的一端部具有与电池6的正极端子连接的电源端子VB1,电力供给路径51的另一端部与马达30连接。电力供给布线51是电力供给路径的一例。接地布线52是接地路径的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接地。
马达驱动电路3具有第一FET31、第二FET32、第三FET33、第四FET34以及第五FET35。第一FET31、第二FET32、第三FET33、第四FET34以及第五FET35分别是N沟道型的MOSFET。
第一FET31连接在电力供给布线51与马达30的第一端子30a之间。即,电力供给布线51和马达30的第一端子30a经由第一FET31连接。在该情况下,第一FET31的第一漏极31D与电力供给布线51连接,第一FET31的第一源极31S与马达30的第一端子30a连接。第一FET31是第一开关单元的一例。第一FET31具有阴极与第五FET35侧连接且阳极与马达30侧连接的第一寄生二极管D1。
第二FET32连接在马达30的第二端子30b与接地布线52之间。即,马达30的第二端子30b和接地布线52经由第二FET32连接。在该情况下,第二FET32的第二漏极32D与马达30的第二端子30b连接,第二FET32的第二源极32S与接地布线52连接。第二FET32是第二开关单元的一例。第二FET32具有阴极与马达30侧连接且阳极与接地布线52侧连接的第二寄生二极管D2。
第三FET33连接在电力供给布线51与马达30的第二端子30b之间。即,电力供给布线51和马达30的第二端子30b经由第三FET33连接。在该情况下,第三FET33的第三漏极33D与电力供给布线51连接,第三FET33的第三源极33S与马达30的第二端子30b连接。第三FET33是第三开关单元的一例。第三FET33具有阴极与第五FET35侧连接且阳极与马达30侧连接的第三寄生二极管D3。
第四FET34连接在马达30的第一端子30a与接地布线52之间。即,马达30的第一端子30a和接地布线52经由第四FET34连接。在该情况下,第四FET34的第四漏极34D与马达30的第一端子30a连接,第四FET34的第四源极34S与接地布线52连接。第四FET34是第四开关单元的一例。第四FET34具有阴极与马达30侧连接且阳极与接地布线52侧连接的第四寄生二极管D4。
第五FET35设置在电力供给布线51上。具体而言,连接在电力供给布线51上的电源端子VB1与第一FET31及第三FET33之间。在该情况下,第五FET35的第五源极35S与电源端子VB1侧的电力供给布线51连接,第五FET35的第五漏极35D与第一FET31及第三FET33侧的电力供给布线51连接。第五FET35是电力供给切换单元的一例。第五FET35具有阴极与第一FET31及第三FET33侧连接且阳极与电源端子VB1侧连接的第五寄生二极管D5。
马达驱动器81具有第一端子81a、第二端子81b、第三端子81c、第四端子81d、第五端子81e、第六端子81f。
第一端子81a与第一FET31的第一栅极31G连接,马达驱动器81构成为能够从第一端子81a对第一栅极31G施加比第一FET31的阈值电压大的电压。第一FET31在从马达驱动器81的第一端子81a对第一栅极31G施加比阈值电压大的电压时导通,成为第一漏极31D与第一源极31S连接的状态。另一方面,第一FET31在未从马达驱动器81的第一端子81a对第一栅极31G施加电压时截止,成为第一漏极31D与第一源极31S断开的状态。
第二端子81b与第二FET32的第二栅极32G连接,马达驱动器81构成为能够从第二端子81b对第二栅极32G施加比第二FET32的阈值电压大的电压。第二FET32在从马达驱动器81的第二端子81b对第二栅极32G施加比阈值电压大的电压时导通,成为第二漏极32D与第二源极32S连接的状态。另一方面,第二FET32在未从马达驱动器81的第二端子81b对第二栅极32G施加电压时截止,成为第二漏极32D与第二源极32S断开的状态。
第三端子81c与第三FET33的第三栅极33G连接,马达驱动器81构成为能够从第三端子81c对第三栅极33G施加比第三FET33的阈值电压大的电压。第三FET33在从马达驱动器81的第三端子81c对第三栅极33G施加比阈值电压大的电压时导通,成为第三漏极33D与第三源极33S连接的状态。另一方面,第三FET33在未从马达驱动器81的第三端子81c对第三栅极33G施加电压时截止,成为第三漏极33D与第三源极33S断开的状态。
第四端子81d与第四FET34的第四栅极34G连接,马达驱动器81构成为能够从第四端子81d对第四栅极34G施加比第四FET34的阈值电压大的电压。第四FET34在从马达驱动器81的第四端子81d对第四栅极34G施加比阈值电压大的电压时导通,成为第四漏极34D与第四源极34S连接的状态。另一方面,第四FET34在未从马达驱动器81的第四端子81d对第四栅极34G施加电压时截止,成为第四漏极34D与第四源极34S断开的状态。
在马达驱动电路3中,由第一FET31、第二FET32、第三FET33以及第四FET34构成用于驱动马达30的电桥电路BC。电桥电路BC是用于驱动马达的电桥电路的一例。
马达驱动电路3具有连接第五端子81e和第五FET35的第五栅极35G的电压施加布线53,马达驱动器81构成为能够从第五端子81e通过电压施加布线53对第三栅极33G施加比第五FET35的阈值电压大的电压。
第五FET35在从马达驱动器81的第五端子81e对第五栅极35G施加比阈值电压大的电压时导通,成为第五漏极35D与第五源极35S连接的状态。另一方面,第五FET35在未从马达驱动器81的第五端子81e对第五栅极35G施加电压时截止,成为第五漏极35D与第五源极35S断开的状态。
马达驱动电路3具有连接布线54。连接布线54的一端与电力供给布线51连接,另一端与第六端子81f连接。连接布线54的一端连接在电力供给布线51上的第五FET35与电桥电路BC的第一FET31及第三FET33之间。在电力供给布线51上的电桥电路BC的第五FET35与第一FET31及第三FET33之间,连接有被供给用于驱动马达驱动器81的驱动电压的驱动端子VM1。驱动端子VM1通过连接布线54与马达驱动器81的第六端子81f连接。驱动端子VM1是控制部驱动端子的一例。连接布线54是连接路径的一例。马达驱动电路3具有对电力供给切换单元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部。
马达驱动电路3具有连接在第五FET35的第五栅极35G与第五源极35S之间的短路用晶体管37。在短路用晶体管37与第五源极35S之间连接有二极管38。短路用晶体管37是NPN型晶体管,基极B接地,集电极C与第五栅极35G连接,发射极E与第五源极35S连接。短路用晶体管37在基极B的电压比发射极E的电压高规定值以上时导通,在基极B的电压不比发射极E的电压高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截止。二极管38的阴极与第五源极35S侧连接,阳极与第五栅极35G侧连接。
在电源端子VB1连接有电池6的正极端子的情况下,或在电源端子VB1未连接有电池6的情况下,短路用晶体管37的基极B的电压不会比发射极E的电压高规定值以上,短路用晶体管37成为截止的状态。在短路用晶体管37截止的状态下,集电极C与发射极E断开,在第五FET35的第五栅极35G与第五源极35S之间不流通电流。
另一方面,在电源端子VB1连接有电池6的负极端子的情况下,短路用晶体管37的基极B的电压比发射极E的电压高规定值以上,短路用晶体管37成为导通的状态。在短路用晶体管37导通的状态下,集电极C与发射极E导通,第五FET35的第五栅极35G与第五源极35S短路。在该情况下,由于在第五栅极35G与第五源极35S之间连接有二极管38,因此虽然电流从第五栅极35G向第五源极35S流动,但电流不从第五源极35S向第五栅极35G流动。
马达驱动电路3具有检测电路7。检测电路7设置在电压施加布线53上,具有第一晶体管71和第二晶体管72。第一晶体管71是第一电路的一例,第二晶体管72是第二电路的一例。检测电路7也可以构成为设置有检测与电力供给路径连接的电池的电池电压的检测部。
第一晶体管71是NPN型晶体管,第一基极B1与反向电压输入端子VM2连接,第一集电极C1与电压施加布线53连接,第一发射极E1接地。第一基极B1是第一晶体管的第一输入端子的一例,第一集电极C1是第一晶体管的第一输出端子的一例,第一发射极E1是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接地端子的一例。反向电压输入端子VM2是被输入在马达30产生的反向电压的端子。
第一晶体管71在马达30的反向电压经由反向电压输入端子VM2被输入到第一基极B1时导通,第一集电极C1与第一发射极E1导通。通过第一集电极C1与第一发射极E1导通,电压施加布线53被接地。另外,第一晶体管71在马达30的反向电压未被输入到第一基极B1时截止,第一集电极C1与第一发射极E1断开。在第一集电极C1与第一发射极E1断开的状态下,电压施加布线53不被接地。
第二晶体管72是NPN型晶体管,第二基极B2与电池电压输入端子VB2连接,第二集电极C2与第一晶体管71的第一基极B1连接,第二发射极E2接地。第二基极B2是第二晶体管的第二输入端子的一例,第二集电极C2是第二晶体管的第二输出端子的一例,第二发射极E2是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接地端子的一例。
电池电压输入端子VB2是被输入电池6的电池电压的端子。此外,在电池电压输入端子VB2,在电池6的正极端子与电源端子VB1连接时,被输入电池电压,在电池6的正极端子不与电源端子VB1连接时,不被输入电池电压。
第二晶体管72在电池6的电池电压经由电池电压输入端子VB2输入到第二基极B2时导通,第二集电极C2与第二发射极E2导通,第一晶体管71的第一基极B1被接地。在第一基极B1接地的状态下,即使在马达30的反向电压被施加到反向电压输入端子VM2的情况下,也会阻碍对第一晶体管71的反向电压的输入,第一晶体管71维持截止状态。
第二晶体管72在电池电压未输入到第二基极B2时截止,第二集电极C2与第二发射极E2断开。在第二集电极C2与第二发射极E2断开的状态下,第一晶体管71的第一基极B1不被接地,允许施加到反向电压输入端子VM2的马达30的反向电压对第一基极B1的输入。
马达驱动电路3具有控制车辆10的各部分的动作的多个ECU(Electronic 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82、83。ECU82、83连接在电力供给布线51上的电源端子VB1与第五FET35之间。ECU82、83能够构成为控制车辆10的发动机、变速器、制动器、电动车窗以及各种仪表等的动作。
[马达驱动电路的动作]
在这样构成的马达驱动电路3中,在电池6的正极端子与电源端子VB1连接而向电力供给布线51供给电池电压的通常时,从马达驱动器81的第五端子81e向第五FET35的第五栅极35G施加将电池电压升压的升压电压。在该情况下,由于向检测电路7中的电池电压输入端子VB2输入电池电压而第一晶体管71截止,并且短路用晶体管37截止,因此允许将从第五端子81e输出的所述升压电压通过电压施加布线53而施加到第五栅极35G。
所述升压电压比第五FET35的阈值电压高,当所述升压电压施加到第五栅极35G时,第五FET35导通,能够将来自电池6的电力供给到马达30。
在该状态下,若从马达驱动器81的第一端子81a及第二端子81b输出对第一栅极31G及第二栅极32G的施加电压,而第一FET31及第二FET32导通,并且第三FET33及第四FET34被保持为截止的状态,则从第一FET31通过马达30向第二FET32流通电流,马达30向正转方向旋转。
另一方面,若从马达驱动器81的第三端子83a及第四端子84b输出对第三栅极33G及第四栅极34G的施加电压,而第三FET33及第四FET34导通,并且第一FET31及第二FET32被保持为截止的状态,则从第三FET33通过马达30向第四FET34流通电流,马达30向反转方向旋转。
另外,在电源端子VB1连接有电池6的负极端子的电池6的反向连接时,由于短路用晶体管37导通而使第五FET35的第五栅极35G与第五源极35S短路,因此不会对第五FET35的第五栅极35G施加比阈值电压大的电压,第五FET35截止。
在此,在马达30,在起动时及停止时产生反向电压,但与马达30连接的第一FET31的第一寄生二极管D1及第三FET33的第三寄生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五FET35侧连接,因此产生的反向电压通过第一寄生二极管D1及第三寄生二极管D3而输入到电力供给布线51。
但是,第五FET35截止,第五FET35的第五寄生二极管D5的阳极与电源端子VB1侧连接,因此输入到电力供给布线51的反向电压不会输出到比第五FET35靠电源端子VB1侧。由此,马达30的反向电压不会施加到连接在电力供给布线51上的电源端子VB1与第五FET35之间的ECU82、83,能够抑制对ECU82、83的动作造成影响。
另外,在电源端子VB1未连接有电池6时,当在马达30产生反向电压时,产生的反向电压通过第一寄生二极管D1及第三寄生二极管D3输入到电力供给布线51。输入到电力供给布线51的反向电压通过连接布线54及第六端子81f输入到马达驱动器81,输入到马达驱动器81的反向电压进一步从第五端子81e输出到电压施加布线53。
在该情况下,当输出到电压施加布线53的反向电压被施加到第五FET35的第五栅极35G时,由于反向电压比第五FET35的阈值电压大,因此第五FET35导通而输出到电力供给布线51的反向电压被施加到ECU82、83。
但是,在电源端子VB1未连接电池6时,在马达30产生反向电压的情况下,在第二晶体管72截止的状态下反向电压输入到反向电压输入端子VM2,因此反向电压从反向电压输入端子VM2输入到第一基极B1而第一晶体管71导通。当第一晶体管71导通时,电压施加布线53被接地,输出到电压施加布线53的反向电压不会施加到第五FET35的第五栅极35G。
即,在电力供给布线51未连接电池6时,当由检测电路7检测到马达30的反向电压时,通过电压施加布线53施加到第五FET35的第五栅极35G的反向电压被切断,第五FET35截止。由此,通过第五FET35断开电力供给布线51,从而输出到电力供给布线51的反向电压不会输出到ECU82、83,抑制对ECU82、83的动作造成影响。
这样,检测电路7的第一晶体管71构成为,在马达30的反向电压被输入时,切断向第五FET35施加的电压,在马达30的反向电压未被输入时,允许向第五FET35的电压的施加。而且,检测电路7的第二晶体管72构成为,在电池30的电池电压被输入时,阻碍对第一晶体管71的反向电压的输入,在电池30的电池电压未被输入时,允许对第一晶体管71的反向电压的输入。
因此,在电力供给布线51未连接电池6时,通过第二晶体管72允许对第一晶体管71的反向电压的输入,在该状态下在马达30产生反向电压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晶体管71切断向第五FET35施加的电压。由此,通过第五FET35断开电力供给布线51,反向电压不会向电力供给布线51的比第五FET35靠电源端子VB1侧输出。
另外,检测电路7由第一晶体管71和第二晶体管72构成,因此能够使检测电路7成为简单的电路结构。
另外,马达驱动电路3具有:具有第一FET31、第二FET32、第三FET33以及第四FET34且用于驱动马达30的电桥电路BC;以及驱动端子VM1,设置在电力供给布线51上的第五FET35与电桥电路BC之间,且被供给马达驱动器81的驱动电压。
在这样的结构中,若马达驱动器81与第五FET35通过电压施加布线53连接,则在由电桥电路BC驱动的在马达30产生的反向电压通过连接布线54、马达驱动器81以及电压施加布线53施加到第五FET35。
但是,在电力供给布线51未连接电池6的状态下在马达30产生反向电压的情况下,由于电压被检测电路7切断,因此不会对第五FET35施加反向电压。由此,由第五FET35断开电力供给布线51,产生的反向电压不会向电力供给布线51的电源端子VB1侧输出,能够抑制对与电力供给布线51连接的ECU82、83的动作造成影响。
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马达30是用于开闭车辆10的后门12的驱动源。因此,在电力供给布线51未连接电池6的状态下在马达30产生反向电压的情况下,产生的反向电压不会向电力供给布线51的电源端子VB1侧输出,能够抑制对作为与电力供给布线51连接的其他的车载设备的控制装置的ECU82、83的动作造成影响。
此外,构成电桥电路BC的第一FET31、第二FET32、第三FET33以及第四FET34也可以由物理的继电器开关构成。在该情况下,优选在各继电器开关一并设置与第一寄生二极管D1、第二寄生二极管D2、第三寄生二极管D3以及第四寄生二极管D4相同的二极管。通过在继电器开关一并设置二极管,在马达30产生反向电压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二极管释放由马达30的反向电压引起的电流,从而抑制在继电器开关产生破损。
另外,在车辆10中,作为以马达30为驱动源的开闭体,除了后门12以外,还能够应用行李箱盖、发动机罩、天窗、滑动门、车门后视镜、风扇相关或者设置于车门的窗玻璃等。
标号说明
1开闭体开闭装置;
3马达驱动电路;
6马达;
7检测电路;
10车辆;
11车身;
11a开口部;
12后门;
20开闭体驱动部;
21主体筒部;
22滑动筒部;
30马达;
30a第一端子;
30b第二端子;
31第一FET;
31D第一漏极;
31G第一栅极;
31S第一源极;
32第二FET;
32D第二漏极;
32G第二栅极;
32S第二源极;
33第三FET;
33D第三漏极;
33G第三栅极;
33S第三源极;
34第四FET;
34D第四漏极;
34G第四栅极;
34S第四源极;
35第五FET;
35D第五漏极;
35G第五栅极;
35S第五源极;
37短路用晶体管;
38二极管;
51电力供给布线;
52接地布线;
53电压施加布线;
54连接路径;
71第一晶体管;
72第二晶体管;
81马达驱动器;
81a第一端子;
81b第二端子;
81c第三端子;
81d第四端子;
81e第五端子;
81f第六端子;
82、83ECU;
BC电桥电路;
B基极;
C集电极;
E发射极;
B基极;
C1第一集电极;
E1第一发射极;
B2第二基极;
C2第二集电极;
E2第二发射极;
D1第一寄生二极管;
D2第二寄生二极管;
D3第三寄生二极管;
D4第四寄生二极管;
D5第五寄生二极管;
VB1电源端子;
VB2电池电压输入端子;
VM1驱动端子;
VM2反向电压输入端子。

Claims (5)

1.一种马达驱动电路,具备:
马达;
电池,向所述马达供给电力;
电力供给路径,被供给所述电池的电池电压,并与所述马达连接;
电力供给切换单元,设置在所述电力供给路径上,在被施加电压时连接所述电力供给路径,在未被施加电压时断开所述电力供给路径;
控制部,该控制部包括:驱动控制部,与所述马达连接,控制所述马达的驱动;及电压施加部,与所述电力供给切换单元连接,能够向所述电力供给切换单元施加电压;
电压施加路径,连接所述控制部和所述电力供给切换单元;及
检测电路,设置在所述电压施加路径上,能够检测在所述马达产生的反向电压,
所述检测电路在检测到所述马达的反向电压时,切断通过所述电压施加路径施加到所述电力供给切换单元的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驱动电路,其中,
所述检测电路具有:
第一电路,在所述马达的反向电压被输入时,切断向所述电力供给切换单元施加的电压,在所述马达的反向电压未被输入时,允许向所述电力供给切换单元的电压的施加;及
第二电路,在所述电池的电池电压被输入时,阻碍对所述第一电路的所述反向电压的输入,在所述电池的电池电压未被输入时,允许对所述第一电路的所述反向电压的输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驱动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电路是第一晶体管,该第一晶体管具有:第一输入端子,被输入所述马达的反向电压;第一输出端子,与所述电力供给路径连接;及被接地的第一接地端子,
所述第二电路是第二晶体管,该第二晶体管具有:第二输入端子,被输入所述电池的电池电压;第二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所述第一输入端子连接;及被接地的第二接地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驱动电路,其中,
所述马达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
所述马达驱动电路具备:
接地路径,被供给比所述电池电压低电位的电压;
电桥电路,具有设置在所述电力供给路径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的第一开关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接地路径之间的第二开关单元、设置在所述电力供给路径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第三开关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接地路径之间的第四开关单元,并用于驱动所述马达;
控制部驱动端子,设置在所述电力供给路径中的所述电力供给切换单元与所述电桥电路之间,被供给所述控制部的驱动电压;及
连接路径,连接所述控制部驱动端子和所述控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驱动电路,其中,
所述马达是用于开闭车辆的后门的驱动源。
CN202080059027.1A 2019-08-30 2020-08-28 马达驱动电路 Active CN1142706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8634 2019-08-30
JP2019158634A JP7237777B2 (ja) 2019-08-30 2019-08-30 モータ駆動回路
PCT/JP2020/032496 WO2021039937A1 (ja) 2019-08-30 2020-08-28 モータ駆動回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0648A true CN114270648A (zh) 2022-04-01
CN114270648B CN114270648B (zh) 2024-06-25

Family

ID=74684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59027.1A Active CN114270648B (zh) 2019-08-30 2020-08-28 马达驱动电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37777B2 (zh)
CN (1) CN114270648B (zh)
WO (1) WO2021039937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8901A (ja) * 1994-04-12 1995-10-31 Meidensha Corp 電気車両の制御装置
JP2010114957A (ja) * 2008-11-04 2010-05-20 Jtekt Corp モータ駆動回路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3223371A (ja) * 2012-04-18 2013-10-28 Denso Corp 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14093908A (ja) * 2012-11-06 2014-05-19 Asmo Co Ltd モータ制御装置
JP2014172491A (ja) * 2013-03-08 2014-09-22 Jtekt Corp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7017813A (ja) * 2015-06-29 2017-01-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回路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7968612A (zh) * 2016-10-18 2018-04-27 Trw有限公司 马达驱动电路
JP2019127715A (ja) * 2018-01-23 2019-08-0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開閉体制御装置及び車両用開閉体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8901A (ja) * 1994-04-12 1995-10-31 Meidensha Corp 電気車両の制御装置
JP2010114957A (ja) * 2008-11-04 2010-05-20 Jtekt Corp モータ駆動回路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3223371A (ja) * 2012-04-18 2013-10-28 Denso Corp 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14093908A (ja) * 2012-11-06 2014-05-19 Asmo Co Ltd モータ制御装置
JP2014172491A (ja) * 2013-03-08 2014-09-22 Jtekt Corp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7017813A (ja) * 2015-06-29 2017-01-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回路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7968612A (zh) * 2016-10-18 2018-04-27 Trw有限公司 马达驱动电路
JP2019127715A (ja) * 2018-01-23 2019-08-0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開閉体制御装置及び車両用開閉体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70648B (zh) 2024-06-25
JP2021040371A (ja) 2021-03-11
JP7237777B2 (ja) 2023-03-13
WO2021039937A1 (ja) 2021-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64485B2 (en) Switch driving circuit, inverter apparatus and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US9887650B2 (en) Inverter device and power steering device
US6522034B1 (en) Switching circuit and multi-voltage level power supply unit employing the same
US7046050B1 (en) High side NFET gate driving circuit
US9438148B2 (en) Motor drive device
WO2016093314A1 (ja) ワイパ制御装置
JP4018077B2 (ja) 電力用スイッチのためのバッテリ逆接続の保護回路
KR101157851B1 (ko) 승압형 스위칭 레귤레이터
CN114270648B (zh) 马达驱动电路
JP2015165745A (ja) 電源供給回路
JP4228960B2 (ja) 負荷駆動装置及び負荷駆動装置の高電圧印加試験方法
US20020130631A1 (en) Device for disconnecting a neutral point of a motor
JPH048587B2 (zh)
JP7272220B2 (ja) 開閉体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030001534A1 (en) Electrical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controlling an electromotor in a motor vehicle
JP7310591B2 (ja) 駆動装置
JP2017201089A (ja) パワーウインドシステム
CN113597719A (zh) 负载驱动装置
JP7413860B2 (ja) 給電制御装置
JP7349069B2 (ja) 駆動装置
KR200164557Y1 (ko) 자동차도어자동개폐회로
JP2013009244A (ja) 半導体素子制御装置
KR20160019733A (ko) 전자식 릴레이를 이용하여 모터를 구동하기 위한 장치
JP2021055285A (ja) 開閉体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180585A (ja) 昇圧回路、モータ駆動装置及び昇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