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8118A - 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8118A
CN114258118A CN202111415132.7A CN202111415132A CN114258118A CN 114258118 A CN114258118 A CN 114258118A CN 202111415132 A CN202111415132 A CN 202111415132A CN 114258118 A CN114258118 A CN 1142581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gth information
data frame
terminal
time
downlink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151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58118B (zh
Inventor
陶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1513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81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58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8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581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81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89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 H04L27/2692Link with other circuits, i.e. special connections between 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and other circuits for achieving synchronisation with preamble design, i.e. with negotiation of the synchronisation sequence with transmitter or sequence linked to the algorithm used at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56Frame synchronisation, e.g. packet synchronisation,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witching point detection or subframe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4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ltering transmission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所述通信方法包括:终端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帧;终端接收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帧,第二下行数据帧包括第一前导码,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由中继设备根据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与第一时间长度信息确定,第一时间长度信息为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加上第二时间长度信息;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为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或为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减去第二时间长度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能在保障终端省电的情况下,确保终端能够通过长前导码唤醒,并且在脉冲时隙收到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帧。

Description

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810549999.3,申请日为2018年05月31日,发明名称为《基于中继设备的通信、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以及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数字家庭、定位导航、物流管理、安保***等多个领域。其中,LoRa是物联网中一种基于扩频技术的超远距离传输方案,具有传输距离远、低功耗、多节点和低成本等特性。
现有的数据传输方法中,LoRa网络中通常包括终端、基站和服务器。
LoRa终端的工作模式包括:Class B模式。一般情况下,Class B模式终端的上行信号直接被基站所接收,基站的下行信号也会直接被Class B模式终端所接收。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基站和Class B模式终端的信号由于衰减而无法相互到达对方。例如,Class B模式终端被安装在地下,信号强度会衰减,使得基站和Class B模式终端之间无法通信。基站与ClassB模式终端之前无法收到对端数据的另一个原因是部署距离过远,导致数据无法正常接收。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以及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包括:
终端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帧,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帧包括第四前导码以及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帧,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帧为中继设备根据基站所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帧所发送的数据帧,包括第一前导码,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帧包括第二前导码;其中,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不小于所述第二前导码的长度信息,所述第二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不大于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由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与第一时间长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信息为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加上第二时间长度信息;若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信息,则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为所述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若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信息,则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为第三时间长度信息,所述第三时间长度信息为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减去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装置,包括:
位于终端的第一上行数据帧发送模块,用于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帧,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帧包括第四前导码以及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
位于所述终端的第一下行数据帧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帧,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帧中继设备根据基站所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帧所发送的数据帧,包括第一前导码,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帧包括第二前导码;其中,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不小于所述第二前导码的长度信息,所述第二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不大于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由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与第一时间长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信息为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加上第二时间长度信息;若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信息,则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为所述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若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信息,则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为第三时间长度信息,所述第三时间长度信息为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减去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帧,中继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下行数据帧向终端发送第二下行数据帧。第二下行数据帧可以包括第一前导码,第一前导码为长前导码。中继设备可以通过在第二下行数据帧中设置长前导码的方式,来唤醒终端,在保障终端省电的情况下,确保终端能够通过长前导码唤醒,并且在脉冲时隙收到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一种基于中继设备的通信方法实施例一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实施例一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种基于中继设备的通信方法实施例二的步骤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实施例二的步骤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的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LoRa网络包括终端节点、基站节点(Gateway)和服务器。终端具有LoRa网络连接能力,并接入该LoRa网络。根据该LoRa网络所部署的应用场景的不同,该终端可以包括不同的电子设备,比如,在该LoRa网络应用于城市管理中时,该终端可以包括智能电表;在该LoRa网络应用于数字家庭中时,该终端可以包括各种智能家电等等。
终端的工作模式包括:ClassA模式、Class B模式、Class C模式。
ClassA模式的终端采用ALOHA协议按需上报数据。在每次上行后都会紧跟两个短暂的下行接收窗口,以此实现双向传输。这种操作是较为省电的。
Class B模式的终端允许更多的接收窗口,Class B的终端可以在ClassA终端随机上行后的接收窗口之外,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开启接收窗口,该窗口称为脉冲时隙(Ping-slot)。服务器在该接收窗口发送的下行数据帧称之为脉冲帧(Ping帧)。为了让终端可以在指定时间打开接收窗口,终端需要从基站接收时间同步的信标帧。这样服务器也就可以获知终端设备的所有接收窗口的时刻。
Class C模式的终端基本是一直打开着接收窗口,只在发送时短暂关闭。Class C的终端会比ClassA和Class B更加耗电。
基站,在LoRa网络中又称为网关(Gateway)或者集中器,具有无线连接汇聚功能,包括终端提供接入LoRa网络的入口,对来自服务器或终端的数据进行转发,实现该终端与该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互。当然,基站也能够与处于该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内的其它基站通过传输无线帧的方式进行数据交互。
服务器可以包括一个服务器或者服务器集群,用于根据从基站或终端获取到的数据进行服务处理,以及对该基站或该终端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核心构思之一在于,在终端和基站之间设置Class B模式中继设备,通过Class B模式LoRa中继设备建立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中继设备也可以按照LoRa协议选用ClassA模式、Class B模式、Class C模式中的一种。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设备采用Class B模式,相比于采用Class C模式,可以使得中继设备更加省电。
以下从中继设备的角度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终端入网后的通信过程。参照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基于中继设备的通信方法实施例一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中继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帧,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帧包括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设备运行在Class B模式,终端也运行在Class B模式。
终端通过中继设备入网后,可以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帧,该第一上行数据帧可以包括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该第一上行数据帧可以包括脉冲时隙信息请求(PingSlotInfoReq)命令。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可以包含在脉冲时隙信息请求命令中。第一周期是指运行在Class B模式的终端与基站约定,在可预见的时间由基站下发第一下行数据帧的周期。基站按照第一周期,周期性打开时间窗口,在该时间窗口发送第一下行数据帧,该时间窗口称为脉冲时隙(Ping-Slot)。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长度信息可以为时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上行数据帧还可以包括第一模式标识;所述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模式标识确定所述终端运行在第一模式。
第一模式标识是指Class B模式标识,中继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上行数据帧后,可以根据第一模式标识确定终端运行在第一模式。第一模式标识(Class B模式标识)为帧头(FHDR)的帧控制字节(FCtrl)中的一个比特标识。如果ClassB标识的值置1,则表示终端为第一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01可以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从休眠状态按第三周期周期性唤醒,在唤醒时检测是否有第四前导码;若检测到第四前导码,则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四前导码是长前导码,长前导码是相对标准前导码而言的,标准前导码是按LoRaWAN协议规定的标准格式的前导码。长前导码是指在相同的扩频因子下,符号数比标准前导码要多的前导码。例如在扩频因子为10时,符号数(Symbol)个数大于252。长前导码可以用来唤醒中继设备。同样的,长前导码也可以用来唤醒终端。
前导码的长度可以包括时长。标准前导码包含的符号数目是固定的,总时长较短。
为了节省耗电量,运行在Class B模式的中继设备和运行在Class B模式的终端可以进入间歇性的休眠状态。第三周期是指终端定时唤醒,并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帧的周期。终端可以按照第三周期周期性唤醒,在唤醒时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帧。中继设备也可以按照第三周期周期性唤醒,在唤醒时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帧。第三周期的长度可以根据中继设备需要节省电量的实际需求来确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前导码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三周期的长度。
第四前导码的一个目的是激活休眠的无线接收者。比如接收者的休眠周期是4秒,那第四前导码的长度至少要有4秒。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只有第一上行数据帧中包含第四前导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信标帧,所述第一信标帧用于时间校正处理。
对于运行在Class B模式的终端,需要通过信标Beacon帧与基站进行时间同步。首先基站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信标帧,第一信标帧中包含第一同步时间信息。中继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信标帧之后,可以采用第一时间信息对中继设备自身的***时间进行校正。
具体的,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信标帧的步骤可以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从休眠状态按照第二周期周期性唤醒,在唤醒时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信标帧。
第二周期是指运行在Class B模式的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接发信标帧的周期。基站会按照第二周期周期性发送第一信标帧,中继设备可以从休眠状态按照第二周期周期性唤醒,在唤醒时接收第一信标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上行数据帧,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帧包含第二前导码;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下行数据帧;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三下行数据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上行数据帧,向基站发送第二上行数据帧。第一上行数据帧可以包括第四前导码,中继设备可以将第一上行数据帧中的第四前导码替换为第二前导码,得到第二上行数据帧。第二前导码是指标准前导码,因此第四前导码的长度要比第二前导码的长度长。
基站在接收到第二上行数据帧后,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三下行数据帧;中继设备可以以第一模式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三下行数据帧;然后中继设备可以以第一模式向终端发送第三下行数据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在每发送一个第一上行数据帧之后,都会打开两个时间窗口,包括第一接收窗口(RX1,Reception Window)和第二接收窗口(RX2,ReceptionWindow)。
具体的,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上行数据帧的步骤可以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判断所述终端是否在预置的第一信息集合中;若所述终端在预置的第一信息集合中,则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帧。
第一信息集合中记录有多个终端的终端标识,终端标识可以是终端扩展唯一标识符(Device ExtendedUnique Identifier,DevEUI)。第一信息集合也可以是第一白名单。中继设备从第二上行数据帧中提取出终端标识,然后在第一信息集合中查找是否有与提取出的终端标识匹配的终端标识,若第一信息集合中有与提取出的终端标识匹配的终端标识,则判断允许将该终端的第二上行数据帧发送至基站。中继设备可以通过带外的方式获取第一信息集合。带外方式可以是中继设备在出厂时预置的方式。中继设备可以在出厂的时候,预置第一信息集合。
具体的,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下行数据帧的可以步骤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在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帧之后的第一接收窗口内,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下行数据帧。
具体的,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三下行数据帧的步骤可以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在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帧之后的第二接收窗口内,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三下行数据帧。
步骤102,所述中继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帧,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帧包括第二前导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下行数据帧是指基站在可预见的时间窗口下发的下行数据帧,称为脉冲帧(Ping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02可以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从休眠状态按照所述第一周期周期性唤醒,在唤醒时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帧。
第一周期即基站下发第一下行数据帧的周期。
步骤103,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和第一时间长度信息确定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信息为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加上第二时间长度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周期可以是脉冲时隙周期(Ping-Slot Periodicity)。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为该终端的一个脉冲时隙的开始时间到下一个脉冲时隙的开始时间之间的长度信息。
第一时间长度信息为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加上一个脉冲时隙的长度信息的总和。
第三前导码是长前导码。第三前导码可以是中继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二下行数据帧中所使用到的默认长前导码。例如,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可以设置为2秒。
第二时间长度信息可以是一个脉冲时隙(Ping-Slot)的长度信息。例如,如果脉冲时隙的长度信息设置为30毫秒,则第一时间长度信息为2秒30毫秒,即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和脉冲时隙长度信息的总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中继设备获取预置的第三前导码。
中继设备预置有第三前导码。中继设备可以通过带外的方式获取第三前导码。带外方式可以是中继设备在出厂时预置的方式。中继设备可以在出厂的时候,预置第三前导码信息。
步骤104,若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信息,则所述中继设备设置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为所述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
第一前导码是长前导码,是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帧中的前导码。
如果脉冲时隙周期的长度信息大于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加上一个脉冲时隙的长度信息的总和,则表示第二下行数据帧的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可以设置为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而且此设置不会导致占用脉冲时隙时长的情况。这样可以保障终端既可以通过长前导码来唤醒,又可以保证脉冲时隙(Ping-Slot)不会被前导码所占用。保证终端可以在省电模式下的休眠状态准确地唤醒并且接受下行数据帧。
可选地,当脉冲时隙周期的长度信息大于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加上一个脉冲时隙的长度信息的总和时,中继设备也可以将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设置为大于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的一个值。但是第一前导码设置的长度信息必须确保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加上脉冲时隙的长度信息的总和不大于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
步骤105,若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信息,则所述中继设备设置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为第三时间长度信息,所述第三时间长度信息为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减去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信息;
具体的,如果脉冲时隙周期的长度信息不大于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加上一个脉冲时隙的长度信息的总和,说明如果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设置为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时,会占用脉冲时隙的时长。因此,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如果脉冲时隙周期的长度信息不大于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加上一个脉冲时隙的时间总和时,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可设置为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减去脉冲时隙的长度信息。这样可以保障第一前导码设置的长度不会占用脉冲时隙的时长,确保终端能够通过脉冲时隙收到第二下行数据帧。
举例说明,第二时间长度信息为脉冲时隙的长度信息,可选的,脉冲时隙的时长信息可以设置为30ms。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为2s。因此,第一时间长度信息为2.03s(2s+30ms)。
若第一周期的长度大于2.03s,则将第一前导码的长度设置为2s;若第一周期的长度不大于2.03s,则将第一前导码的长度设置为第一周期的长度减去30ms。
步骤106,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下行数据帧;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帧包括所述第一前导码;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不小于所述第二前导码的长度信息;所述第二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不大于所述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帧,中继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下行数据帧向终端发送第二下行数据帧。第二下行数据帧可以包括第一前导码,第一前导码为长前导码。中继设备可以通过在第二下行数据帧中设置长前导码的方式,来唤醒终端,在保障终端省电的情况下,确保终端能够通过长前导码唤醒,并且在脉冲时隙收到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帧。
以下从终端的角度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入网后的通信过程。参照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实施例一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终端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帧,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帧包括第四前导码以及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设备运行在Class B模式,终端也运行在Class B模式。
终端通过中继设备入网后,可以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帧,该第一上行数据帧可以包括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第一周期是指运行在Class B模式的终端与基站约定,在可预见的时间由基站下发第一下行数据帧的周期。基站按照第一周期,周期性打开时间窗口,在该时间窗口发送第一下行数据帧,该时间窗口称为脉冲时隙(Ping-Slot)。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长度信息可以为时长。
第四前导码是长前导码。长前导码是相对标准前导码而言的,标准前导码是按LoRaWAN协议规定的标准格式的前导码。长前导码是指在相同的扩频因子下,符号数比标准前导码要多的前导码。例如在扩频因子为10时,符号数(Symbol)个数大于252。长前导码可以用来唤醒中继设备。同样的,长前导码也可以用来唤醒终端。
步骤202,所述终端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帧,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帧包括第一前导码;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由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与第一时间长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信息为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加上第二时间长度信息;若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信息,则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为所述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若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信息,则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为第三时间长度信息,所述第三时间长度信息为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减去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信息。
第一前导码是长前导码,是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帧中的前导码。第一周期可以是脉冲时隙周期(Ping-Slot Periodicity)。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为该终端的一个脉冲时隙的开始时间到下一个脉冲时隙的开始时间之间的长度信息。第一时间长度信息为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加上一个脉冲时隙的长度信息的总和。
第二时间长度信息可以是一个脉冲时隙(Ping-Slot)的长度信息。
第三前导码是长前导码,第三前导码可以是中继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二下行数据帧中所使用到的默认长前导码。
如果脉冲时隙周期的长度信息大于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加上一个脉冲时隙的长度信息的总和,则表示第二下行数据帧的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可以设置为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而且此设置不会导致占用脉冲时隙时长的情况。这样可以保障终端既可以通过长前导码来唤醒,又可以保证脉冲时隙(Ping-Slot)不会被前导码所占用。保证终端可以在省电模式下的休眠状态准确地唤醒并且接受下行数据。
可选地,当脉冲时隙周期的长度信息大于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加上一个脉冲时隙的长度信息的总和时,中继设备也可以将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设置为大于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的一个值。但是第一前导码设置的长度信息必须确保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加上脉冲时隙的长度信息的总和不大于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
如果脉冲时隙周期的长度信息不大于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加上一个脉冲时隙的长度信息的总和时,说明如果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设置为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时,会占用脉冲时隙的时长。因此,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如果脉冲时隙周期的长度信息不大于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加上一个脉冲时隙的时间总和时,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可设置为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减去脉冲时隙的长度信息。这样可以保障第一前导码设置的长度不会占用脉冲时隙的时长,确保终端能够通过脉冲时隙收到第二下行数据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02可以包括:
所述终端从休眠状态按照第一周期周期性唤醒,在唤醒时检测是否存在有第一前导码;若检测到第一前导码,则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终端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三下行数据帧。
中继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上行数据帧,向基站发送第二上行数据帧。第一上行数据帧可以包括第四前导码。中继设备可以将第一上行数据帧中的第四前导码替换为第二前导码,得到第二上行数据帧。基站在收到第二上行数据帧后,生成第三下行数据帧,然后基站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三下行数据帧。最后中继设备将第三下行数据帧发送给终端。
具体的,所述终端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三下行数据帧的步骤包括:
所述终端在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帧之后的第二接收窗口(RX2 ReceptionWindow)内,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三下行数据帧。
终端在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帧之后打开两个接收窗口,包括第一接收窗口(RX1ReceptionWindow)和第二接收窗口。基站会在终端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帧之后的第一接收窗口,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三下行数据帧。中继设备会在终端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帧之后的第二接收窗口,向终端发送第三下行数据帧。
中继设备可以通过两个接收窗口,依次接收基站的第三下行数据帧以及把第三下行数据帧发送给终端,可以尽量利用LoRaWAN协议规定的原有标准和设计,获得尽量大的兼容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帧,中继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下行数据帧向终端发送第二下行数据帧。第二下行数据帧包括第一前导码,第一前导码为长前导码。中继设备可以通过在第二下行数据帧中设置长前导码的方式,来唤醒终端,在保障终端省电的情况下,确保终端能够通过长前导码唤醒,并且在脉冲时隙收到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帧。
以上两个实施例分别从中继设备和终端的角度介绍了,中继设备在接收到基站的第一下行数据帧后,可以向终端发送包括长前导码的第二下行数据帧的方案。
以下从中继设备的角度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终端入网后的通信过程。参照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基于中继设备的通信方法实施例二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中继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信标帧,所述第一信标帧包括第一同步时间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设备运行在Class B模式,终端也运行在Class B模式。
在终端通过中继设备入网后,基站可以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信标帧,第一信标帧包括第一同步时间信息。第一同步时间信息可以是基站发送第一信标帧时的时间戳。中继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同步时间信息校正自身的***时间。具体地,校正自身的***时钟的具体步骤是,将自身的***时钟替换为信标帧中的同步时间;即中继设备将自身的***时钟,替换为第一信标帧中的第一同步时间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长度信息可以为时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01可以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从休眠状态按照第二周期周期性唤醒,在唤醒时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信标帧;
第二周期是指运行在Class B模式的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接发信标帧的周期。基站会按照第二周期周期性发送第一信标帧,中继设备可以从休眠状态按照第二周期周期性唤醒,在唤醒时接收第一信标帧。
步骤302,所述中继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标帧并经过第五时间长度信息后,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信标帧;所述第二信标帧包括第二同步时间信息,所述第二同步时间信息为所述第一同步时间信息加上第四时间长度信息,所述第五时间长度信息为第四时间长度信息减去信标帧传输时长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信标帧后,可以将第一信标帧中的第一同步时间信息修改为第二同步时间信息,得到第二信标帧。第二同步时间信息可以是第一同步时间加上第四时间长度信息。第四时间长度信息可以是一个延迟时间。该延迟时间具体是指中继设备在开始接收信标帧时刻起到开始向终端发送信标帧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偏移量。此时间偏移量可以称作第一时间偏移量,此第一时间偏移量的取值可以是信标帧预留时间(Beacon_Reserved)到信标帧周期时间(Beacon_Period)之间任意一个固定的时间值。例如,信标帧预留时间可以是2.12秒,信标帧周期时间可以是128秒。此时,第一时间偏移量可以取值为10秒,40秒等。总之,第一时间偏移量的取值需要在2.12秒到128秒之间。
由于终端在接收到信标帧时的读取到的时间同步信息期望是原同步信息加上第四时间长度信息,为了对齐时间,中继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标帧并经过第五时间长度信息后,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信标帧。第五时间长度信息也可以是一个延迟时间,第五时间长度信息为第四时间长度信息减去信标帧传输时长信息。
例如,第四时间长度信息为10s,第五时间长度信息为(10s-信标帧传输时长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标帧,由所述终端从休眠状态按照第二周期周期性唤醒时接收;所述中继设备的唤醒时刻与所述终端的唤醒时刻相差所述第五时间长度信息。
中继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信标帧并经过第五时间长度信息的时间延时后,才向终端发送第二信标帧。因此,终端按照第二周期周期性唤醒的时刻,可以与中继设备按照第二周期周期性唤醒的时刻相差第五时间长度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帧,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帧包含第四前导码;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上行数据帧,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帧包含第二前导码,所述第二前导码不大于所述第四前导码;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下行数据帧;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三下行数据帧。
中继设备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帧后,将第一上行数据帧的第四前导码替换为第二前导码,得到第二上行数据帧,中继设备将第二上行数据帧发送至基站。基站在接收到第二上行数据帧后,生成第三下行数据帧,然后基站将第三下行数据帧发送给中继设备,第三下行数据帧中包括第二前导码。中继设备在接收到第三下行数据帧后,将第三下行数据帧发送给终端。
具体的,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帧的步骤可以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从休眠状态按第三周期周期性唤醒,在唤醒时检测是否有第四前导码;若检测到第四前导码,则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帧。
为了节省耗电量,运行在Class B模式的中继设备和运行在Class B模式的终端可以进入间歇性的休眠状态。终端可以按照第三周期周期性唤醒,在唤醒时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帧。中继设备也可以按照第三周期周期性唤醒,在唤醒时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帧。第三周期的长度可以根据中继设备需要节省电量的实际需求来确定。
具体的,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上行数据帧的步骤可以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判断所述终端是否在预置第一信息集合中;若所述终端在预置第一信息集合中,则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帧。
第一信息集合中记录有多个终端的终端标识,终端标识可以是终端扩展唯一标识符(Device ExtendedUnique Identifier,DevEUI)。第一信息集合也可以是第一白名单。中继设备从第二上行数据帧中提取出终端标识,然后在第一信息集合中查找是否有与提取出的终端标识匹配的终端标识,若第一信息集合中有与提取出的终端标识匹配的终端标识,则判断允许将该终端的第二上行数据帧发送至基站。中继设备可以通过带外的方式获取第一信息集合。带外方式可以是中继设备在出厂时预置的方式。中继设备可以在出厂的时候,预置第一信息集合。
具体的,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下行数据帧的步骤可以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在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帧之后的第一接收窗口内,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三下行数据帧;
具体的,所述中继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三下行数据帧的步骤可以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在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帧之后的第二接收窗口内,将所述第三下行数据帧发送至所述终端。
终端在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帧之后打开两个接收窗口,包括第一接收窗口和第二接收窗口。基站会在终端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帧之后的第一接收窗口,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三下行数据帧。中继设备会在终端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帧之后的第二接收窗口,向终端发送第三下行数据帧。
步骤303,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下行数据帧是指基站在可预见的时间窗口下发的下行数据帧,称为Ping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03可以包括:
所述中继设备从休眠状态按照第一周期周期性唤醒,在唤醒时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帧;
第一周期是指运行在Class B模式的终端与基站约定,在可预见的时间由基站下发第一下行数据帧的周期。第一周期可以是脉冲时隙周期(Ping-Slot Periodicity)。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为该终端的一个脉冲时隙的开始时间到下一个脉冲时隙的开始时间之间的长度信息。
基站可以按照第一周期周期性打开时间窗口,在该时间窗口发送第一下行数据帧,该时间窗口称为脉冲时隙(Ping-Slot)。中继设备可以按照第一周期周期性打开时间窗口,在该时间窗口接收第一下行数据帧。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可以设置在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帧中,中继设备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帧后,可以提取出其中的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也可以设置在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数据帧中,基站在在接收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数据帧后,可以提取出其中的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第一上行数据帧可以携带脉冲时隙信息请求(PingSlotInfoReq)命令。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可以包含在脉冲时隙信息请求命令中。脉冲时隙信息请求可以在第一上行数据帧的帧头格式中的Fopts字段上。
步骤304,所述中继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帧并经过所述第四时间长度信息后,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帧。
由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帧,由所述终端从休眠状态按照所述第一周期周期性唤醒时接收;所述中继设备的唤醒时刻与所述终端的唤醒时刻相差所述第四时间长度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下行数据帧,并经过第四时间长度信息的时间延时后,才向终端发送第一下行数据帧。因此,终端按照第一周期周期性唤醒的时刻,可以与中继设备按照第一周期周期性唤醒的时刻相差第四时间长度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第一信标帧并经过第五时间长度信息的延时后,才向终端发送第二信标帧。通过引入时间延迟,可以有效分散基站发送第一信标帧以及中继设备发送第二信标帧的时间,避免基站与中继设备同一时间发送信标帧所产生的干扰或者冲突问题,
中继设备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帧并经过第四时间长度信息的延时后,才向终端发送第一下行数据帧。通过引入时间延迟,可以同时解决中继设备无法同时收发数据帧的问题。
以下从终端的角度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入网后的通信过程。参照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实施例二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终端接收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标帧,所述第二信标帧由所述中继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信标帧并经过第五时间长度信息后发送;所述第一信标帧包括第一同步时间信息,所述第二信标帧包括第二同步时间信息,所述第二同步时间信息为所述第一同步时间信息加上第四时间长度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设备运行在Class B模式,终端也运行在Class B模式。
在终端通过中继设备入网后,基站可以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信标帧,第一信标帧包括第一同步时间信息,中继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同步时间信息校正自身的***时间。中继设备可以将第一信标帧中的第一同步时间信息修改为第二同步时间信息,得到第二信标帧。终端可以根据第二信标帧中的第二同步时间信息校正自身的***时钟。具体地,校正自身的***时钟的具体步骤是,将自身的***时钟替换为信标帧中的同步时间;即终端将自身的***时钟,替换为第二信标帧中的第二同步时间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长度信息可以为时长。
第二同步时间信息可以是第一同步时间加上第四时间长度信息。第四时间长度信息可以是一个延迟时间。该延迟时间具体是指中继设备在开始接收信标帧时刻起到开始向终端发送信标帧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偏移量。此时间偏移量可以称作第一时间偏移量,此第一时间偏移量的取值可以是信标帧预留时间(Beacon_Reserved)到信标帧周期时间(Beacon_Period)之间任意一个固定的时间值。例如,信标帧预留时间可以是2.12秒,信标帧周期时间可以是128秒。此时,第一时间偏移量可以取值为10秒,40秒等。总之,第一时间偏移量的取值需要在2.12秒到128秒之间。
由于终端在接收到信标帧时的读取到的时间同步信息期望是原同步信息加上第四时间长度信息,为了对齐时间,中继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标帧并经过第五时间长度信息后,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信标帧。第五时间长度信息也可以是一个延迟时间,第五时间长度信息为第四时间长度信息减去信标帧传输时长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步骤401可以包括:
所述终端从休眠状态按照第二周期周期性唤醒,在唤醒时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标帧。
第二周期是指运行在Class B模式的终端与基站约定的,接发信标帧的周期。基站会按照第二周期周期性发送第一信标帧,中继设备可以从休眠状态按照第二周期周期性唤醒,在唤醒时接收第一信标帧。
中继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信标帧并经过第五时间长度信息的时间延时后,才向终端发送第二信标帧。因此,终端按照第二周期周期性唤醒的时刻,可以与中继设备按照第二周期周期性唤醒的时刻相差第五时间长度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帧,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帧包含第四前导码;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三下行数据帧;所述第三下行数据帧由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数据帧生成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帧包含第二前导码,所述第二前导码不大于所述第四前导码,所述第二上行数据帧由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帧生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节省耗电量,运行在Class B模式的中继设备和运行在Class B模式的终端可以进入间歇性的休眠状态。终端可以按照第三周期周期性唤醒,在唤醒时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帧。中继设备也可以按照第三周期周期性唤醒,在唤醒时接收第一上行数据帧。第三周期的长度可以根据中继设备需要节省电量的实际需求来确定。
中继设备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帧后,将第一上行数据帧的第四前导码替换为第二前导码,得到第二上行数据帧,中继设备将第二上行数据帧发送至基站。基站在接收到第二上行数据帧后,生成第三下行数据帧,然后基站将第三下行数据帧发送给中继设备,第三下行数据帧中包括第二前导码。中继设备在接收到第三下行数据帧后,将第三下行数据帧发送给终端。
具体的,所述终端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三下行数据帧的步骤可以包括:
所述终端在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帧之后的第二接收窗口内,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三下行数据帧。
终端在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帧之后打开两个接收窗口,包括第一接收窗口和第二接收窗口。基站会在终端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帧之后的第一接收窗口,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三下行数据帧。中继设备会在终端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帧之后的第二接收窗口,向终端发送第三下行数据帧。
步骤402,所述终端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帧;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帧由所述基站发送至所述中继设备,由所述中继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帧并经过第四时间长度信息后发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下行数据帧是指基站在可预见的时间窗口下发的下行数据帧,称为脉冲帧(Ping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步骤402可以包括:
所述终端从休眠状态按照第一周期周期性唤醒,在唤醒时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帧;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帧由所述基站发送,由所述中继设备从休眠状态按照所述第一周期周期性唤醒时接收;所述中继设备的唤醒时刻与所述终端的唤醒时刻相差所述第四时间长度信息。
第一周期是指运行在Class B模式的终端与基站约定,在可预见的时间由基站下发第一下行数据帧的周期。第一周期可以是脉冲时隙周期(Ping-Slot Periodicity)。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为该终端的一个脉冲时隙的开始时间到下一个脉冲时隙的开始时间之间的长度信息。
基站可以按照第一周期周期性打开时间窗口,在该时间窗口发送第一下行数据帧,该时间窗口称为脉冲时隙(Ping-Slot)。中继设备可以按照第一周期周期性打开时间窗口,在该时间窗口接收第一下行数据帧。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可以设置在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帧中,中继设备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帧后,可以提取出其中的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也可以设置在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数据帧中,基站在在接收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上行数据帧后,可以提取出其中的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第一上行数据帧可以携带脉冲时隙信息请求(PingSlotInfoReq)命令。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可以包含在脉冲时隙信息请求命令中。脉冲时隙信息请求可以在第一上行数据帧的帧头格式中的Fopts字段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下行数据帧,并经过第四时间长度信息的时间延时后,才向终端发送第一下行数据帧。因此,终端按照第一周期周期性唤醒的时刻,可以与中继设备按照第一周期周期性唤醒的时刻相差第四时间长度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第一信标帧并经过第五时间长度信息的延时后,才向终端发送第二信标帧。通过引入时间延迟,可以有效分散基站发送第一信标帧以及中继设备发送第二信标帧的时间,避免基站与中继设备同一时间发送信标帧所产生的干扰或者冲突问题,
中继设备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帧并经过第四时间长度信息的延时后,才向终端发送第一下行数据帧。通过引入时间延迟,可以同时解决中继设备无法同时收发数据帧的问题。
以上两个实施例分别从中继设备和终端的角度介绍了,中继设备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第一信标帧并经过第五时间长度信息的延时后,才向终端发送第二信标帧。中继设备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帧并经过第四时间长度信息的延时后,才向终端发送第一下行数据帧的方案。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通过一个例子对中继设备向终端发送带长前导码的下行数据帧的方案加以说明:参照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流程图。
1、终端通过正常模式入网;
2、终端通过正常模式入网失败;
3、中继设备被终端发送的带长前导码的第一入网请求帧唤醒,并接收该第一入网请求帧;
4、中继设备检查自身的第二白名单,如果该终端在第二白名单内,则将带长前导码的第一入网请求帧转换成带标准前导码的第二入网请求帧,并将标准前导码的第二入网请求帧转发给基站,第二白名单用于判断是否允许转发该终端的入网请求帧;
5、中继设备接收基站的入网响应帧(Join-Accept),并且更新第一白名单,第一白名单用于判断是否允许转发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帧;
6、中继通过第二接收窗口向终端发送入网响应帧;
7、中继设备接收到终端发送的带长前导码(第四前导码)的第一上行数据帧,第一上行数据帧中携带脉冲时隙周期信息以及ClassB标识,脉冲时隙周期信息可以携带在脉冲时隙信息请求(PingslotInfoReq)当中,中继分析上行数据帧中的脉冲时隙周期信息以及ClassB标识,识别出终端切换到ClassB模式;
8、中继设备检查自身的第一白名单,如果该终端在第一白名单内,则将带长前导码的第一上行数据帧转换成带标准前导码(第二前导码)的第二上行数据帧,并将带标准前导码第二上行数据帧转发给基站;
9、中继设备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第一信标帧;
10、中继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带标准前导码的第一下行数据帧(脉冲帧);
11、中继设备为此第一下行数据帧加上长前导码(第一前导码),生成第二下行数据帧;第二下行数据帧长前导码的长度由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数据帧中携带的脉冲时隙周期决定,假定默认长前导码的长度为2秒,脉冲时隙的长度为30毫秒,如果脉冲时隙周期大于2秒30毫秒,则第二下行数据帧长前导码长度可以为2秒(第三前导码,默认长前导码值);如果脉冲时隙周期不大于2秒30毫秒,则第二下行数据帧长前导码的长度可以为脉冲时隙周期减去30毫秒(脉冲时隙的长度);中继设备向终端发送携带有长前导码的第二下行数据帧;终端被长前导码唤醒,并且接收第二下行数据帧。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通过一个例子对延时转发信标帧和延时转发下行数据帧的方案加以说明:
参照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流程图。
1、终端通过正常模式入网;
2、终端通过正常模式入网失败;
3、中继设备被终端发送的带长前导码的第一入网请求帧唤醒,并接收该第一入网请求帧;
4、中继设备检查自身的第二白名单,如果该终端在第二白名单内,则将带长前导码的第一入网请求帧转换成带标准前导码的第二入网请求帧,将成带标准前导码的第二入网请求帧转发给基站,第二白名单用于判断是否允许转发该终端的入网请求帧;
5、中继设备接收基站的入网响应帧(Join-Accept),并且更新第一白名单,第一白名单用于判断是否允许转发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帧;
6、中继设备通过第二接收窗口向终端发送入网响应帧;
7、中继设备接收到终端发送的带长前导码(第四前导码)的第一上行数据帧,第一上行数据帧中携带脉冲时隙周期信息以及ClassB标识,脉冲时隙周期信息可以携带在脉冲时隙信息请求(PingslotInfoReq)当中,中继设备分析上行数据帧中的脉冲时隙周期信息以及ClassB标识,识别出终端切换到ClassB模式;
8、中继设备检查自身的第一白名单,如果该终端在第一白名单内,则将带长前导码的上行数据帧转换成带标准前导码(第二前导码)的第二上行数据帧,并将带标准前导码第二上行数据帧转发给基站;
9、中继设备根据LoRaWAN协议规定的周期性的时间(T1),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信标帧;
10、中继设备在T1之后的一个时刻T1x(例如T1+第一时间偏移量-信标帧传输时长)向终端发送第二信标帧,第二信标帧中包含的同步时间为(T1+第一时间偏移量)秒。第一时间偏移量可以取值为10秒。终端在T1x接收此第二信标帧,并根据第二信标帧中的同步时间更新自身的***时钟;
11、中继设备根据LoRaWAN协议规定的周期性的时间(T2),接收基站发送的带标准前导码的第一下行数据帧(脉冲帧);
12、中继设备在T2之后的一个时刻T2x(例如T2+第一时间偏移量)向终端发送的带标准前导码的第一下行数据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申请实施例所必须的。
参照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位于终端的第一上行数据帧发送模块701,用于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帧,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帧包括第四前导码以及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
位于所述终端的第一下行数据帧接收模块702,用于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帧;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帧为中继设备根据基站所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帧所发送的数据帧,包括第一前导码,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帧包括第二前导码;其中,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不小于所述第二前导码的长度信息,所述第二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不大于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由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与第一时间长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信息为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加上第二时间长度信息;若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信息,则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为所述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若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信息,则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为第三时间长度信息,所述第三时间长度信息为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减去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终端的第二下行数据帧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三下行数据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帧接收模块702可以包括:
第一唤醒检测子模块,用于从休眠状态按照第一周期周期性唤醒,在唤醒时检测是否存在有第一前导码;
第一下行数据帧接收子模块,用于若检测到第一前导码,则接收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帧接收模块可以包括:
第二下行数据帧接收子模块,用于在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帧之后的第二接收窗口内,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三下行数据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通信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以及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帧,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帧包括第四前导码以及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帧,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帧为中继设备根据基站所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帧所发送的数据帧,包括第一前导码,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帧包括第二前导码;其中,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不小于所述第二前导码的长度信息,所述第二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不大于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由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与第一时间长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信息为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加上第二时间长度信息;若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信息,则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为所述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若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信息,则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为第三时间长度信息,所述第三时间长度信息为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减去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三下行数据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帧的步骤包括:
所述终端从休眠状态按照第一周期周期性唤醒,在唤醒时检测是否存在有第一前导码;
若检测到第一前导码,则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三下行数据帧的步骤包括:
所述终端在发送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帧之后的第二接收窗口内,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三下行数据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终端接收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标帧,所述第二信标帧由所述中继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信标帧并经过第五时间长度信息后发送;所述第一信标帧包括第一同步时间信息,所述第二信标帧包括第二同步时间信息,所述第二同步时间信息为所述第一同步时间信息加上第四时间长度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接收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标帧的步骤包括:
所述终端从休眠状态按照第二周期周期性唤醒,在唤醒时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标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帧;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帧由所述基站发送至所述中继设备,由所述中继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帧并经过第四时间长度信息后发送。
8.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于终端的第一上行数据帧发送模块,用于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上行数据帧,所述第一上行数据帧包括第四前导码以及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
位于所述终端的第一下行数据帧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下行数据帧,所述第二下行数据帧为中继设备根据基站所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帧所发送的数据帧,包括第一前导码,所述第一下行数据帧包括第二前导码;其中,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不小于所述第二前导码的长度信息,所述第二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不大于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由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与第一时间长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信息为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加上第二时间长度信息;若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信息,则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为所述第三前导码的长度信息;若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不大于所述第一时间长度信息,则所述第一前导码的长度信息为第三时间长度信息,所述第三时间长度信息为所述第一周期的长度信息减去所述第二时间长度信息。
9.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
其上存储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当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任一项方法。
10.一个或多个机器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任一项通信方法。
CN202111415132.7A 2018-05-31 2018-05-31 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42581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5132.7A CN114258118B (zh) 2018-05-31 2018-05-31 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5132.7A CN114258118B (zh) 2018-05-31 2018-05-31 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201810549999.3A CN110557805B (zh) 2018-05-31 2018-05-31 基于中继设备的通信、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49999.3A Division CN110557805B (zh) 2018-05-31 2018-05-31 基于中继设备的通信、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8118A true CN114258118A (zh) 2022-03-29
CN114258118B CN114258118B (zh) 2023-11-03

Family

ID=6869539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17109.1A Active CN114258119B (zh) 2018-05-31 2018-05-31 基于中继设备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201810549999.3A Active CN110557805B (zh) 2018-05-31 2018-05-31 基于中继设备的通信、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202111415132.7A Active CN114258118B (zh) 2018-05-31 2018-05-31 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17109.1A Active CN114258119B (zh) 2018-05-31 2018-05-31 基于中继设备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201810549999.3A Active CN110557805B (zh) 2018-05-31 2018-05-31 基于中继设备的通信、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31502B2 (zh)
CN (3) CN114258119B (zh)
TW (1) TWI795537B (zh)
WO (1) WO20192323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59818B2 (ja) * 2018-11-28 2022-10-2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11412471B2 (en) * 2020-04-20 2022-08-09 AR & NS Investment, LLC Repeater device with slave mode
CN113543289B (zh) * 2020-04-22 2023-12-15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与动态调整唤醒时间的方法
CN112118584B (zh) * 2020-11-23 2021-02-19 翱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关、LoRa网络***、网关运行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3891366B (zh) * 2021-10-15 2024-02-0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继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07255A (zh) * 2021-11-11 2022-02-0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基站节能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1047A (zh) * 2006-07-18 2008-0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中继基站进行通信的方法及***
US20090176492A1 (en) * 2008-01-03 2009-07-09 Tae Soo Kwon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relay
CN101512965A (zh) * 2005-12-13 2009-08-1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移动通信***中使用中继站的通信方法
CN102067712A (zh) * 2008-06-23 2011-05-18 法国电信公司 通信信号传送方法
US20130010680A1 (en) * 2007-08-24 2013-01-10 Nimal Senarath Power control at a relay st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3190164A (zh) * 2010-11-04 2013-07-03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建立端对端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US20140153463A1 (en) * 2011-04-15 2014-06-05 Minyoung Park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channel access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4040914A (zh) * 2012-11-12 2014-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网络***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140341106A1 (en) * 2011-12-22 2014-11-20 Kyocera Corporation Radio relay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cessor
CN107105488A (zh) * 2017-06-26 2017-08-29 东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lora通信的抄表中继器控制方法及抄表中继器
CN107959575A (zh) * 2016-10-14 2018-04-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唤醒帧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98057B1 (ko) * 2008-08-22 2015-03-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릴레이 시스템을 지원하기 위한 프리엠블 전송방법
US8411647B2 (en) * 2009-04-24 2013-04-0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Random access system for using multi-carrier structur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54207B (zh) * 2010-04-16 2012-11-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高速无线个域网中信标帧中继的方法
CN103828468B (zh) * 2011-07-08 2018-02-23 英特尔公司 用于无线信道接入的无线装置和方法
GB2493784B (en) * 2011-08-19 2016-04-20 Sca Ipla Holding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EP3852466A1 (en) * 2012-01-25 2021-07-21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Cell group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with timing advance groups
GB2501081B (en) * 2012-04-11 2017-08-30 Sca Ipla Holding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02946631B (zh) * 2012-11-23 2016-05-0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信标帧同步和通信异步的mac层节点调度方法
CN104038977B (zh) * 2014-05-19 2018-01-16 汕头市高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及其中的传输设备传输数据帧的装置
WO2016048075A1 (ko) * 2014-09-25 2016-03-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대 장치 단말의 인접 셀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641234B2 (en) * 2015-04-24 2017-05-02 Newracom, Inc. Preamble and payload for high efficiency (HE) transmission
US10397796B2 (en) * 2015-07-08 2019-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Over-the-air signaling for an increased reuse factor in a shar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WO2017132849A1 (en) * 2016-02-03 2017-08-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wireless device, a first access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US10341994B2 (en) * 2016-03-25 2019-07-02 Nokia Of America Corporation Autonomous wireless transmissions
EP3433968B1 (en) 2016-04-01 2022-04-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rs switching, transmission, and enhancements
US10142073B2 (en) * 2016-08-05 2018-11-27 Panasonic Corpor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7769834B (zh) * 2017-09-30 2020-05-19 中兴克拉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LoRaWAN物联网信号中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2965A (zh) * 2005-12-13 2009-08-1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移动通信***中使用中继站的通信方法
CN101111047A (zh) * 2006-07-18 2008-0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中继基站进行通信的方法及***
US20130010680A1 (en) * 2007-08-24 2013-01-10 Nimal Senarath Power control at a relay st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090176492A1 (en) * 2008-01-03 2009-07-09 Tae Soo Kwon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relay
CN102067712A (zh) * 2008-06-23 2011-05-18 法国电信公司 通信信号传送方法
CN103190164A (zh) * 2010-11-04 2013-07-03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建立端对端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US20140153463A1 (en) * 2011-04-15 2014-06-05 Minyoung Park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channel acces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140341106A1 (en) * 2011-12-22 2014-11-20 Kyocera Corporation Radio relay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cessor
CN104040914A (zh) * 2012-11-12 2014-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网络***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7959575A (zh) * 2016-10-14 2018-04-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唤醒帧的方法和设备
CN107105488A (zh) * 2017-06-26 2017-08-29 东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lora通信的抄表中继器控制方法及抄表中继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严小强;李星;: "基于LoRa功耗及其响应速度设计研究", 电子质量, no. 09 *
孙曼;张乃谦;金立标;余少波;: "基于LoRa标准的MAC层协议研究", 电视技术, no. 1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72820A1 (en) 2019-12-05
CN114258118B (zh) 2023-11-03
CN114258119A (zh) 2022-03-29
CN110557805A (zh) 2019-12-10
TW202005464A (zh) 2020-01-16
US10931502B2 (en) 2021-02-23
WO2019232326A1 (en) 2019-12-05
TWI795537B (zh) 2023-03-11
CN110557805B (zh) 2022-05-27
CN114258119B (zh) 2023-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57805B (zh) 基于中继设备的通信、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US11917507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etween internet of vehicles devices
US959167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achine initial access procedure for machine to machine communication
JP7462766B2 (ja) サイドリンク通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CN109842919B (zh) 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终端的入网方法和装置
CN110557184B (zh) 一种基于中继设备的通信、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JP7440645B2 (ja) サイドリンク通信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JP4005783B2 (ja) 間欠通信方法及び間欠通信装置
US11502692B2 (en) Server data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3015507A1 (zh) 省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JP4512115B2 (ja) 間欠通信方法、通信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2202741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sidelink transmission
CN111988774B (zh) 一种通信网络中信标帧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1050401B (zh) 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1050357B (zh) 一种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4616870B (zh) 非连续接收周期期间的唤醒信令
CN117081713A (zh) 定位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998536A (zh) 信息传输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