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3141B - 负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负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3141B
CN114253141B CN202011014164.1A CN202011014164A CN114253141B CN 114253141 B CN114253141 B CN 114253141B CN 202011014164 A CN202011014164 A CN 202011014164A CN 114253141 B CN114253141 B CN 1142531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branch
control
control instruction
cont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141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53141A (zh
Inventor
黄灿武
游延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1416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31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53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3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53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31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42Domotique, domestic, home control, automation, smart hou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控制指令;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根据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采用匹配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其中,所述匹配的工作模式包括: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通断装置相应开启或关闭的常规模式;保持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常闭,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的无线模式;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通断装置向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瞬断信号的回弹模式。

Description

负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负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智能化家居是信息化社会的趋势,现有的智能家居设备,一般都采用远程控制技术,将所有的智能家居设备通过智能开关接入同一个网关或路由器,来实现联网功能以进行远程控制,所述智能开关的自身按键同时也支持用户线下手动操作开启或断开。
然而,随着家居设备的不断升级,可供用户选择的各类品牌的智能家居设备或非智能家居设备的选择也越来越多,而目前已知的对家居设备实现统一智能控制的智能开关往往都是采用统一品牌才能使用,尤其是在同时包括智能家居设备和非智能家居设备的情况下,无法实现统一的智能控制,大大限制了用户选择,影响用户智能体验。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兼容性强、控制方式更加灵活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
获取控制指令;
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根据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采用匹配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
其中,所述匹配的工作模式包括: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通断装置相应开启或关闭的常规模式;保持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常闭,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的无线模式;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通断装置向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瞬断信号的回弹模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负载设备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控制指令;
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根据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采用匹配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
其中,所述匹配的工作模式包括: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通断装置相应开启或关闭的常规模式;保持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常闭,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的无线模式;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通断装置向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瞬断信号的回弹模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负载设备控制***,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及与所述电子设备通信连接的多路负载支路;其中,所述多路负载支路包括如下至少之二:负载类型为非智能负载的第一负载支路、负载类型为目标智能负载的第二负载支路、负载类型为非目标智能负载的第三负载支路;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分别控制所述多路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相应开启或关闭。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可以连接不同负载类型的一路或多路负载支路,根据不同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负载类型分别设置对应的工作模式,当接收到对某一路或多路的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确定与对应负载支路匹配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电子设备可以兼容不同负载类型的多路负载设备,采用多种工作模式分别对不同负载类型的多路负载设备独立控制或同时统一控制,控制方式更加灵活,提升用户智能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负载设备控制***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负载设备控制***的可选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物联网***的可选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无线模式的物联网***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常规模式或回弹模式的物联网***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负载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负载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一可选的具体示例中负载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多工作模式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负载设备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的实现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包括通断装置、处理器13、存储器(未图示)及本地按键。
所述电子设备10可用于对应控制一个或多个负载支路,每一负载支路分别包括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其中,不同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可以是非智能负载设备、指定品牌的目标智能负载设备、或指定品牌之外的其它任意品牌的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的本地按键的数量可以与负载支路的数量一一对应,也可以是大于所述负载支路的数量,所述通断装置可以分别与本地按键的对应。如本申请实施例中,负载支路包括第一负载支路31、第二负载支路32及第三负载支路33。所述第一负载支路31对应包括一个或多个非智能负载设备,所述第二负载支路32包括一个或多个目标智能负载设备,所述第三负载支路33包括一个或多个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所述电子设备10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负载支路31对应的第一本地按键111、与所述第二负载支路32对应的第二本地按键112、及与所述第三负载支路33对应的第三本地按键113;通断装置包括与第一本地按键111对应的第一通断装置121、与第二本地按键112对应的第二通断装置122及与第三本地按键对应的第三通断装置123。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13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执行相关的控制动作。电子设备对负载设备进行开启或关闭控制时,可以通过操作本地按键开启或关闭负载设备或通过终端设备20远程操作开启或关闭负载设备,处理器13根据检测到的对本地按键的操作、或接收到的终端设备20发出的指令(具体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实现,图中未示出),获取到对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根据所述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采用匹配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其中,不同负载类型的负载支路分别与不同工作模式对应,所述匹配的工作模式包括: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通断装置相应开启或关闭的常规模式;保持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常闭,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的无线模式;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通断装置向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瞬断信号的回弹模式。
所述处理器13可以是包括模数转换器(ADC,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的主控制器,如微控制单元(MCU,Microcontroller Unit)。所述电子设备10可以是各类开关、插座类产品,所述通断装置为所述电子设备10实现闭合或断开的关键元器件,如通断装置在一典型的实施例中可以为继电器。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10为智能开关。多个负载支路分别与所述智能开关的多个本地按键一一对应串联连接在控制回路中。请参阅图2,为所述智能开关对应控制三路负载支路的电路示意图。所述本地按键可以分别为弹性机械开关,通过操作本地按键开启或关闭负载设备可以是,处理器13对弹性机械开关进行检测,在检测到对弹性机械开关的按压操作的情况下,当对应的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状态为开启状态时,则处理器13根据所述按压操作获取到关闭控制指令,基于所述关闭控制指令,根据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采用匹配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所述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关闭;在检测到对弹性机械开关的按压操作的情况下,当对应的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的当前状态为关闭状态时,则处理器13根据所述按压操作获取到开启控制指令,基于所述开启控制指令,根据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采用匹配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所述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开启。可选的,所述弹性机械开关还可以是旋钮式开关,操作本地按键开启或关闭负载设备也可以是,检测到对弹性机械开关的旋钮操作。通过终端设备20远程操作开启或关闭负载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20上安装有远程控制负载设备的应用程序客户端,终端设备20检测对应用程序的控制界面中开启按键或关闭按键的触控操作,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相应向所述智能开关的处理器13发送控制指令。
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可以连接不同负载类型的一路或多路负载支路,根据不同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负载类型分别设置对应的工作模式,当接收到对某一路或多路的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确定与对应负载支路匹配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从而电子设备可以兼容不同负载类型的多路负载设备,采用多种工作模式分别对不同负载类型的多路负载设备独立控制或同时统一控制,控制方式更加灵活,提升用户智能体验。
图3是由电子设备与网关53、电子设备54、路由器55、服务器52、终端设备51等组成的物联网***的可选示意图。其中,终端设备51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其他具有网络连接功能的智能通信设备。服务器52可以是网络接入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云服务器等。可选的,网关53可以为基于ZigBee协议搭建,电子设备54可以是预先加入网关53中的设备,例如,电子设备54可以是网关53出厂时网关所归属套件中的设备;也可以是后续通过用户操作连接至网关53中的设备。
可选的,终端设备51中安装了可以对智能家居进行管理的客户端,所述客户端可以是应用程序客户端(如手机APP),也可以是网页客户端,在此不作限定。APP中可以包括配置界面,首先在APP上添加至少一个网关,添加其它的子设备(传感器、智能开关)时,点击APP配置界面中的添加子设备按钮,并在配置界面选择该子设备需要接入的网关,可添加进该网关对应的ZigBee网络,与其它添加入的子设备以及网关一起组成ZigBee局域网络。可选的,电子设备54可以基于ZigBee协议与网关53建立网络连接,从而加入到ZigBee网络中。
网关53以及终端设备51均与路由器55连接,并通过路由器55接入到以太网中,路由器55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通信连接方式接入服务器。例如,网关53以及终端设备51可以将获取的信息存储到服务器52中。可选的,终端设备51还可以通过2G/3G/4G/5G、WiFi等与服务器52建立网络连接,从而可以获取服务器52下发的数据。
物联网***可以通过所述电子设备54,根据负载支路中不同负载类型,采用匹配的工作模式实现对所属局域网范围内或与其相应连接不同负载类型的物联网负载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所称自动化(或者自动化联动)为在网关或者连接到网关的子设备之间构建的联动应用。自动化通常包括触发条件和执行动作,自动化中的物联网负载设备可以包括触发设备和受控设备,两者可以通过网关进行通信连接,当触发设备满足触发条件时,网关控制受控设备执行相应的执行动作。触发设备可以是各种传感器例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门窗传感器或烟雾传感器等,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通过本地按键处的压力传感器检测用户的按压操作,可视为触发设备。受控设备可以是各种开关、插座、电灯、红外发射装置或摄像头装置等,如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的通断装置实现对负载设备的开闭控制,可视为受控设备;或所述负载设备根据控制指令完成开启或关闭动作,可视为受控设备。触发设备和受控设备可以是同一个设备。在一可选的典型应用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开关,所述负载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灯具、自动窗帘、空调等智能家居产品。
可选的,如图3所示的局域网路径表示终端设备51、路由器55、网关53和电子设备54在同一局域网络中,广域网路径表示电子设备54、网关53、路由器55和服务器52在同一广域网络中。其中,当所述终端设备51与路由器55和网关53在同一局域网络中时,终端设备51可通过如图3所示的局域网路径与网关53以及连接至网关53的电子设备54进行交互;也可以通过如图3所示的广域网路径与网关53以及连接至网关53的电子设备54进行交互。所述终端设备51、电子设备54及与负载设备均在同一网关下,终端设备51对负载设备进行控制的通信路径可以包括:路径一:终端设备51与网关53通信、电子设备54与网关53通信;路径二:终端设备51与网关53通信、负载设备与网关通信;路径三:终端设备51直接与电子设备54通信;路径四:电子设备54直接与负载设备通信。当终端设备51与路由器55和网关53不在同一局域网络中时,终端设备51可以通过如图3所示的广域网路径与网关53以及连接至网关53的电子设备54进行交互。
不同的工作模式下,由于负载设备的负载类型不同,当所述终端设备51与路由器55和网关53在同一局域网络中时,物联网***中终端设备51对负载设备进行控制的通信路径不同。
请参阅图4,为无线模式下的物联网***的可选示意图,负载类型2是指指定品牌的目标智能负载设备。其中,终端设备51对负载设备进行控制的通信路径可以包括:路径一:终端设备51与网关53通信、电子设备54与网关53通信;路径二:终端设备51直接与电子设备54通信;路径三:电子设备54直接与负载设备通信。电子设备54根据控制指令向对应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发送无线指令,从而控制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
请参阅图5,为常规模式或回弹模式下的物联网***的可选示意图,负载类型1是指非智能负载设备,负载类型1不具有与外部无线通信的模块,负载类型3是指除指定品牌之外的其他品牌智能负载,也即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对于该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其可通过检测供电线路中的电压变化,识别电压的有效变化做出对应的响应,例如,电压如果降为0V后又在预设时间内恢复正常,则响应该有效变化进行开灯或者关灯操作。其中,终端设备51对负载设备进行控制的通信路径可以包括:路径一:终端设备51与网关53通信、电子设备54与网关53通信;路径二:终端设备51直接与电子设备54通信。电子设备54根据控制指令控制通断装置的触点动作,进而控制对应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
请参阅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S101、S105,具体介绍如下:
S101,获取控制指令。
电子设备获取控制指令可以是,电子设备检测用户对本地按键的操作,根据检测到的操作获取用于控制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控制指令;或终端设备对应用程序的控制界面中开启按键或关闭按键的触控操作进行检测,根据所述触控操作向电子设备相应发送开启或关闭控制指令,电子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控制指令。
其中,本地按键可以是机械式按压按键、机械式旋钮按键、回弹式触控按键等不同类型,相应地,对本体按键的操作相应可以是,对机械式按压按键的按压操作、对机械式旋钮按键的旋钮操作及对回弹式触控按键的触控操作等。
S105,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根据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采用匹配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
其中,所述匹配的工作模式包括: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通断装置相应开启或关闭的常规模式;保持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常闭,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的无线模式;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通断装置向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瞬断信号的回弹模式。
电子设备可以分别连接一路或多路负载支路,每一负载支路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其中,不同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的负载类型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多个本地按键,所述负载支路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本地按键分别一一对应,所述控制指令可以是,基于对其中一本地按键的操作所检测到的对与所述本地按键关联的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进行控制的控制指令。以电子设备包括本地按键1、本地按键2及本地按键3,所述负载支路包括第一负载支路、第二负载支路和第三负载支路为例,其中,本地按键1与第一负载支路对应,本地按键2与第二负载支路对应,本地按键3与第三负载支路对应,电子设备检测到对本地按键1的操作,相应获取到针对第一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进行控制的控制指令。可选的,终端设备的客户端中设有电子设备控制界面,所述电子设备控制界面针对每一路负载支路分别设有相应的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指令也可以是,终端设备根据对其中一控制按键的操作,获取到对与所述控制按键关联的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进行控制的控制指令发送给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以所述负载支路包括第一负载支路、第二负载支路和第三负载支路,终端设备的客户端中的控制按键包括控制按键1、控制按键2及控制按键3为例,其中,控制按键1与第一负载支路对应,控制按键2与第二负载支路对应,控制按键3与第三负载支路对应,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对控制按键2的触控操作,获取到对与所述控制按键2关联的第二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进行控制的控制指令发送给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二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进行控制的控制指令。
其中,不同负载类型的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方式不同,电子设备根据不同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负载类型,分别设定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以负载类型包括非智能负载、目标智能负载及非目标智能负载为例,针对非智能负载的负载设备,电子设备对其进行控制的工作模式为常规模式,电子设备获取到针对负载类型为非智能负载的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则采用常规模式控制所述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针对目标智能负载设备,电子设备对其进行控制的工作模式为无线模式,电子设备获取到针对负载类型为目标智能负载的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则采用无线模式控制所述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针对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电子设备对其进行控制的工作模式为回弹模式,电子设备获取到针对负载类型为非目标智能负载的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则采用回弹模式控制所述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对应连接一路或者多路负载支路,每一负载支路可以包括不同负载类型的负载设备,电子设备根据不同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负载类型分别设置对应的工作模式,当接收到对某一路或多路的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确定与对应负载支路匹配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从而电子设备可以兼容不同负载类型的多路负载设备,采用多种工作模式分别对不同负载类型的多路负载设备独立控制或同时统一控制,控制方式更加灵活,提升用户智能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S105,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根据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采用匹配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包括:
S1051,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在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为非智能负载的情况下确定匹配的工作模式为常规模式;
S1052,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以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以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关闭。
非智能负载是指传统的由机械式开关控制开启或关闭的负载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的负载支路中,其中至少一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为非智能负载设备。电子设备接收到针对负载设备为非智能负载的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控制指令,确定对应负载支路匹配的工作模式为常规模式,则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与所述负载支路连接的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以控制所述负载支路中非智能负载设备开启,或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与所述负载支路连接的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以控制所述负载支路中非智能负载设备关闭。例如,非智能负载设备为灯,则在常规模式下,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与所述负载支路连接的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灯发亮;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与所述负载支路连接的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灯熄灭。
可选的,S105之前,还包括:
S103,判断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
上述实施例中,针对负载类型为非智能负载的负载支路,电子设备获取到控制指令后,通过控制与所述负载支路连接的通断装置的闭合或断开,从而模拟传统的机械式开关的闭合或断开,以实现对负载类型为非智能负载的负载支路的自动化控制。
可选的,S101,获取控制指令,包括:
接收终端设备基于电子设备控制界面发送的控制指令;或,
对本地按键的操作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到的对所述本地按键的操作形成控制指令。
电子设备针对负载类型为非智能负载的负载支路进行控制的控制指令,可以是通过接收终端设备基于电子设备控制界面发送而获得,也可以是通过检测对本地按键的操作而获得。其中,电子设备控制界面中包括分别对电子设备对应连接的多路负载支路进行控制的控制按键,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对所述控制按键的触控操作,相应获取到与该控制按键对应的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控制界面还包括显示与电子设备对应连接的多路负载支路的当前状态信息,所述当前状态信息可以是指示灯的点亮或熄灭状态信息,也可以是直接表示负载支路当前开启或关闭的文字信息。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对负载设备进行控制之前,可以根据所述负载支路的当前状态信息知晓将要发出的控制指令对所述负载支路的目标控制结果为开启还是关闭,如当负载支路的当前状态信息为开启状态时,则当前控制指令对所述负载支路的目标控制结果为切换至关闭,当所述负载支路的当前状态信息为关闭状态时,则当前控制指令对所述负载支路的目标控制结果为切换至开启。
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分别对电子设备对应连接的多路负载支路进行控制的多个本地按键,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对所述本地按键的触控操作,相应获取到与该本地按键对应的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的本地按键还包括用于指示对应连接的负载支路的当前状态的指示灯,用户通过操作本地按键对负载设备进行控制之前,可以根据指示灯知晓将要发出的控制指令对所述负载支路的目标控制结果为开启还是关闭。
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通过设置用于控制非智能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常规模式,且根据负载设备的不同负载类型分别形成可分别独立控制的不同负载支路,从而可以实现对非智能负载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兼容不同负载类型的负载设备的智能控制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S105,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根据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采用匹配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包括:
S1053,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在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为目标智能负载的情况下确定匹配的工作模式为无线模式;
S1054,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在此过程中,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始终闭合。
其中,目标智能负载是指能够直接与电子设备、及与终端设备通信连接的智能设备,如与所述电子设备同品牌的智能负载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的负载支路中,其中至少一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为目标智能负载设备。电子设备接收到针对负载设备为目标智能负载的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控制指令,确定对应负载支路匹配的工作模式为无线模式,则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以控制所述负载支路中目标智能设备开启或关闭。
可选的,可将对目标智能负载设备进行控制的控制指令与通断装置的触点的控制相互独立,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可以处于常闭状态,以保持负载设备处于持续的受控状态。其中,所述在此过程中,是指电子设备获取到控制指令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目标负载设备进行控制直至得到对所述目标负载设备的控制结果的过程。所述在此过程的确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以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目标负载设备相应开启或关闭成功为例,所述在此过程中是指,电子设备获取到控制指令后,向所述目标负载设备发送控制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目标负载设备相应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所述目标负载设备根据所述无线指令相应完成开启或者关闭的动作的过程。第二方面,以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目标负载设备相应开启或者关闭失败为例,包括三种情况:情况1、所述在此过程中是指,电子设备获取到控制指令后,向所述目标负载设备发送控制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目标负载设备相应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目标负载设备根据所述无线指令未成功地完成相应开启或者关闭的动作的过程;情况2、若目标负载设备根据所述无线指令未成功地完成相应开启或者关闭的动作的控制结果之前,还包括按预设要求重复多次向所述目标负载设备发送无线指令,多次发送无线指令而使得所述目标负载设备成功地完成相应开启或关闭的动作则所述在此过程中是指,电子设备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多次向所述目标负载设备发送控制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目标负载设备相应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直至所述目标负载设备根据所述多次无线指令相应完成开启或者关闭的动作的过程;或情况3,若目标负载设备根据所述无线指令未成功地完成相应开启或者关闭的动作的控制结果之前,还包括按预设要求重复多次向所述目标负载设备发送无线指令,多次发送无线指令仍未使得所述目标负载设备成功地完成相应开启或关闭的动作,则所述在此过程中是指,电子设备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多次向所述目标负载设备发送控制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目标负载设备相应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而目标负载设备根据所述多次无线指令均未能成功地完成相应开启或者关闭的动作的过程。针对第二方面的情况3,在所述在此过程之后,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
上述实施例中,针对负载类型为目标智能负载的负载支路,电子设备获取到控制指令后,可以通过向所述负载支路直接发送控制目标智能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以实现对负载类型为目标智能负载的负载支路的自动化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包括:
检测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的当前状态,在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切换至闭合,再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
电子设备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检测通断装置的触点是否闭合,若当前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负载设备处于供电状态,从而处于受控状态;在确定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的情况下,则控制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以确保所述目标负载设备处于供电、受控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根据控制指令对负载支路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通过检测通断装置的触点的状态,在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的情况下,首先控制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以避免电子设备的通断装置断开,导致所述目标负载设备的供电切断而处于离线状态的情况下,仍可以实现对目标负载设备的远程控制。电子设备通过判断通断装置的触点当前是否闭合,以确保后续对负载设备的控制步骤能够执行。
可选的,电子设备的通断装置的触点是否闭合,也可以是电子设备根据内部所存储的通断装置的触点当前状态进行确定、通断装置主动向电子设备发送能够表征触点的当前状态的信息等方式进行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S101,所述获取控制指令,包括:
接收终端设备基于负载控制界面发送的控制指令;或,
接收终端设备基于电子设备控制界面发送的控制指令;或,
对本地按键的操作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到的对所述本地按键的操作形成控制指令。
所述电子设备针对负载类型为目标智能负载的负载支路进行控制的控制指令,可以是通过接收终端设备基于负载控制界面发送而获得,或是接收终端设备基于电子设备控制界面发送而获得,还可以是通过检测对本地按键的操作而获得。也就是说,针对负载类型为目标智能负载的控制,终端设备上有至少两个控制界面,其一为负载控制界面,例如,智能灯的控制界面;其二为电子设备控制界面,例如,智能开关的控制界面。
其中,负载控制界面中包括对目标智能负载设备进行控制的操作按键,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操作按键直接对目标智能负载设备进行控制。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对负载控制界面中操作按键的触控操作,则获取到对所述目标智能设备所在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电子设备。
电子设备控制界面中可以包括分别对电子设备对应连接的多路负载支路进行控制的控制按键,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对控制按键的触控操作,则获取到与该控制按键对应的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控制界面还包括显示与电子设备对应连接的多路负载支路的当前状态信息,所述当前状态信息可以是指示灯的点亮或熄灭状态信息,也可以是直接表示负载支路当前开启或关闭的文字信息。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对负载设备进行控制之前,可以根据所述负载支路的当前状态信息知晓将要发出的控制指令对所述负载支路的目标控制结果为开启还是关闭,如当负载支路的当前状态信息为开启状态时,则当前控制指令对所述负载支路的目标控制结果为切换至关闭,当所述负载支路的当前状态信息为关闭状态时,则当前控制指令对所述负载支路的目标控制结果为切换至开启。
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分别对电子设备对应连接的多路负载支路进行控制的多个本地按键,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对所述本地按键的触控操作,相应获取到与该本地按键对应的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的本地按键还包括用于指示对应连接的负载支路的当前状态的指示灯,用户通过操作本地按键对负载设备进行控制之前,可以根据指示灯知晓将要发出的控制指令对所述负载支路的目标控制结果为开启还是关闭。
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通过设置用于控制目标智能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模式,采用无线模式实现对目标智能负载设备所在负载支路的自动化控制,电子设备可以根据负载设备的不同负载类型分别形成可分别独立控制的不同负载支路,从而可以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兼容不同负载类型的负载设备的智能控制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包括:
根据所述控制指令,获取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
根据所述当前工作状态,生成与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相反的无线指令,将所述无线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进行发送。
其中,控制指令可以是指终端设备根据用户对负载控制界面中的操作按键的操作而向电子设备发送的用于控制目标智能负载的指令,也可以是指电子设备根据用户对电子设备控制界面中的控制按键的操作而向电子设备发送的用于控制目标智能负载的指令,或者是电子设备根据用户对本地按键的操作获取到的指令。可选的,本地按键可以为弹性机械开关,或终端设备上的操作按键和控制按键可以均为单控制按键,用户每按压一次本地按键、或每触控一次所述操作按键或所述控制按键则获取到一次控制指令,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控制指令后,根据目标智能负载设备的当前的工作状态生成与所述负载设备当前的工作状态相反的无线指令。如,电子设备接收到针对目标智能负载所在的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时,根据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为开启,则生成用于控制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关闭的无线指令。
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智能确定控制指令为开启指令或关闭指令,可以减少对负载设备进行控制的按键数量,简化控制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之后,包括:
判断所述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根据所述无线指令执行对应的动作是否成功;
在所述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执行对应的动作失败,且当前失败次数在设定范围内的情况下,返回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的步骤。
电子设备判断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根据所述无线指令执行对应的动作是否成功,若所述负载设备执行对应的动作失败、且当前失败次数在设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则返回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的步骤,如此往复循环,通过对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执行动作的情况进行监控,并在执行不成功且不成功次数未超出设定范围的情况下进行重复控制,可以提升对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控制的准确性。通过对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执行动作失败的次数进行记录,并设定失败次数在设定范围内作为对目标负载设备执行动作不成功的情况下进行重复控制的条件之一,可避免循环次数过多或发生错误的情况下一直循环,可以确保对负载设备控制的准确性的同时、提升控制效率。
以设定范围为三次为例,电子设备判断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根据无线指令执行对应的动作是否成功,若不成功,则记录当前失败次数为一次,并返回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的步骤,向所述负载设备再次发送控制所述负载设备相应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电子设备再次判断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根据所述无线指令执行对应的动作是否成功,若仍然不成功,则记录当前失败次数为二次,并再次返回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的步骤,向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再次发送控制所述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如此往复循环,直至电子设备判断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根据所述无线指令执行对应的动作成功、或者至当前失败次数超出三次。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执行对应的动作失败,且当前失败次数超过设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再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通断装置发送触点断开的指令,控制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
电子设备判断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根据所述无线指令执行对应的动作是否成功,若所述目标负载设备执行对应的动作失败、且失败次数未超出设定范围的情况下,则返回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的步骤,如此往复循环,通过对负载设备执行动作的情况进行监控,并在执行不成功的情况下进行重复控制,可以提升对负载设备控制的准确性。通过对负载设备执行动作失败的次数进行记录,并设定失败次数在设定范围内作对目标负载设备执行动作不成功的情况下进行重复控制的条件之一,可避免循环次数过多或发生错误的情况下一直循环,当负载设备执行对应的动作失败的次数超过设定范围的情况下,则控制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切断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供电,此时,若当前向所述负载设备的控制指令为关闭控制指令,通过控制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从而达到了关闭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控制目标;若向所述负载设备的控制指令为开启控制指令,通过断开通断装置的触点可以将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当前状态统一重设为关闭状态,相当于自动修复错误,确保电子设备根据下一个控制指令对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进行控制时能够准确有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在所述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执行对应的动作失败,且当前失败次数超过设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根据对本地按键的操作形成触发指令,控制所述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
物联网***中,根据电子设备基于控制指令对目标智能负载设备进行控制的通信路径不同,可以分为无线模式1和无线模式2。在无线模式1下,电子设备向对应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发送无线指令是从电子设备直接向负载支路中对应的负载设备发送,而不经过网关发送;在无线模式2下,电子设备向对应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发送无线指令是从电子设备通过网关转发到负载设备,其中,网关可以在本地存储电子设备中不同负载支路与负载设备的映射关系,当电子设备根据控制指令向网关发送控制对应负载支路的无线指令后,由网关根据本地存储的负载支路与负载设备之间的映射关系,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控制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在无线模式1或无线模式2下,当负载设备处于离线状态的情况下,电子设备根据用户对本地按键的操作形成的触发指令,控制与对应负载支路连接的通断装置闭合,此时,在负载设备端,若负载设备处于通电状态,则负载设备相应开启,若负载设备处于不通电状态,则负载设备忽略触发指令,维持当前的任意状态。
上述实施中,电子设备通过对负载设备执行动作失败的次数进行记录,当负载设备执行对应的动作失败的次数超过设定范围的情况下,根据用户对本地按键的操作形成触发指令控制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从而将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重设为受控状态,确保电子设备根据下一个控制指令对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进行控制时能够准确有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S105,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根据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采用匹配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包括:
S1055,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在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为非目标智能负载的情况下确定匹配的工作模式为回弹模式;
S1056,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预设时间后再闭合,基于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动作形成瞬断信号向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发送。
其中,非目标智能负载是指能够与网关通信的除目标智能负载之外的其它智能负载,如与所述电子设备品牌不同的其它品牌智能负载。电子设备包括的负载支路中,其中至少一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为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电子设备接收到针对负载设备为非目标智能负载的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控制指令,确定对应负载支路匹配的工作模式为回弹模式,则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预设时间后再闭合,基于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动作形成瞬断信号向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发送,以控制所述负载支路中非目标智能设备开启或关闭。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预设时间后再闭合,从而基于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动作形成瞬断信号,瞬断信号的产生可等同于回弹式机械按键被按压后所形成的脉冲信号,通过形成瞬断信号向对应负载支路中的非目标智能负载发送,以控制负载设备根据当前状态向相反状态切换。所述预设时间可以预设设置,也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进行预先配置,如预设时间的初始值可以为500ms,用户可以在终端设备的电子设备控制界面中修改所述预设时间。
上述实施例中,针对负载类型为非目标智能负载的负载支路,电子设备获取到控制指令后,通过控制与对应负载支路连接的通断装置的触点先断开预设时间后再闭合,根据通断装置的触点动作而形成瞬断信号,通断装置的触点处于常闭状态,电子设备根据控制指令控制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的期间内,对应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通过检测电源信号而检测到低电平的脉冲信号,将该脉冲信号作为瞬断信号而获取到切换当前状态的指令,以实现对负载类型为目标智能负载的负载支路的自动化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预设时间后再闭合之后,还包括:
保持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在所述预设时间之外的其它时间内始终闭合。
电子设备的通断装置的触点在所述预设时间之外的其它时间内均保持闭合状态,一方面,与所述通断装置对应的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可以始终保持在通电受控状态,另一方面,有利于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根据断开动作所形成的低电平而获得脉冲信号作为切换当前状态的指令,提高控制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回弹模式下,S101,获取控制指令,包括:
接收终端设备基于电子设备控制界面发送的控制指令;或,
对本地按键的操作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到的对所述本地按键的操作形成控制指令。
电子设备针对负载类型为非目标智能负载的负载支路进行控制的控制指令,可以是通过接收终端设备基于电子设备控制界面发送而获得,也可以是通过检测对本地按键的操作而获得。针对负载类型为非目标智能负载的控制,终端设备上具有电子设备控制界面,例如,具有智能开关的控制界面。其中,电子设备控制界面中包括分别对电子设备对应连接的多路负载支路进行控制的控制按键,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对所述控制按键的触控操作时,相应获取到与该控制按键对应的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控制界面还包括显示与电子设备对应连接的多路负载支路的当前状态信息,所述当前状态信息可以是指示灯的点亮或熄灭状态信息,也可以是直接表示负载支路当前开启或关闭的文字信息。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对负载设备进行控制之前,可以根据所述负载支路的当前状态信息知晓将要发出的控制指令对所述负载支路的目标控制结果为开启还是关闭,如当负载支路的当前状态信息为开启状态时,则当前控制指令对所述负载支路的目标控制结果为切换至关闭,当所述负载支路的当前状态信息为关闭状态时,则当前控制指令对所述负载支路的目标控制结果为切换至开启。
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分别对电子设备对应连接的多路负载支路进行控制的多个本地按键,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对所述本地按键的触控操作,相应获取到与该本地按键对应的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的本地按键还包括用于指示对应连接的负载支路的当前状态的指示灯,用户通过操作本地按键对负载设备进行控制之前,可以根据指示灯知晓将要发出的控制指令对所述负载支路的目标控制结果为开启还是关闭。
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通过设置用于控制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回弹模式,且根据负载设备的不同负载类型分别形成可分别独立控制的不同负载支路,从而可以实现对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兼容不同负载类型的负载设备的智能控制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根据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采用匹配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包括:
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根据关联的多个负载支路对应的负载类型,分别确定所述多个负载支路中,负载类型为非智能负载的第一负载支路匹配的工作模式为常规模式,负载类型为目标智能负载的第二负载支路匹配的工作模式为无线模式,负载类型为非目标智能负载的第三负载支路的工作模式为回弹模式;
根据所述控制指令采用常规模式控制所述第一负载支路中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
根据所述控制指令采用无线模式控制所述第二负载支路中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
根据所述控制指令采用回弹模式控制所述第三负载支路中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
其中,电子设备包括多路控制,每一路负载支路中包含的负载设备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且不同负载支路中包含的负载设备的负载类型可以相同或者不同。电子设备接收到控制指令可以是针对于其中一路负载支路控制对应的负载设备。如,电子设备包括三个本地按键,第一本地按键对应的第一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为非智能负载设备1、非智能负载设备2;第二本地按键对应的第二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为目标智能负载设备3;第三本地按键对应的第三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为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4、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5和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6。电子设备可以根据对第三本地按键的按压操作,获取与第三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当前状态相反的开启或关闭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与所述第三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触点先断开预设后再闭合形成瞬断信号,第三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检测到瞬断信号而切换当前状态,也即,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4、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5和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6根据控制指令而从当前的开启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或从当前的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
可选的,电子设备接收到控制指令也可以是针对于多路负载支路统一控制对应的负载设备。电子设备接收到控制指令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多路负载支路统一发送控制指令。如,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本地按键,与所述本地按键关联的负载支路包括并联的三条负载支路,第一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为非智能负载设备1、非智能负载设备2;第二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为目标智能负载设备3;第三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为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4、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5和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6。电子设备可以根据对所述本地按键的触控操作,获取控制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控制指令,其中,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采用常规模式控制所述第一负载支路,控制与所述第一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或断开,以控制所述第一负载支路中非智能负载设备1、非智能负载设备2开启或关闭;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采用无线模式控制所述第二负载支路,在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的情况下先控制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在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发送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二负载支路中目标智能负载设备3开启或关闭;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采用回弹模式控制所述第三负载支路,控制与所述第一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触点先断开预设时间后再闭合,形成瞬断信号,第三负载支路中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4、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5和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6检测到瞬断信号后分别切换当前状态。
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连接多路负载支路,通过多路负载支路分别控制不同负载类型的负载设备,并针对每一路不同负载类型的负载设备分别设置不同的工作模式,多路负载支路可以分别独立控制,也可以统一控制,多种工作模式共存,使得控制方式更为灵活。
可选的,可以预先设置对电子设备的本地按键施加不同的预设操作与不同控制指令相对应。如,以本地按键为按压式机械按键为例,可以预先设置对本地按键施加单次触控操作与用于控制与该本地按键对应的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相对应。电子设备检测到对其中一本地按键施加单次触控操作的情况下,则相应获取到用于控制对应的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控制指令;可以预先设置对本地按键施加双次触控操作与用于统一控制多路负载支路关闭的控制指令相对应,在电子设备检测到对其中任一本地按键施加双次触控操作的情况下,则相应获得到用于控制所有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关闭的控制指令,根据所述双次触控操作控制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以切断所有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供电。
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应用程序的控制界面提供不同控制按键,用户可以触控或点击不同控制按键而发出对应的控制指令,如终端设备通过应用程序的电子设备控制界面提供用于分别控制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独立控制按键,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对某一负载支路对应的控制按键的触控操作时,则向电子设备发送用于控制所述对应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如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应用程序的电子设备控制界面提供用于统一控制多个负载支路的控制按键,当终端设备检测到用户对该控制按键的触控操作时,则向电子设备发送同时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控制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S103,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根据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采用匹配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执行动作后的当前状态,并将所述当前状态上报至云端。
其中,不同工作模式下获取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执行动作后的当前状态的方式不同,也即,不同负载类型的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当前状态的确定方式不同。电子设备获取所述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执行动作后的当前状态,并将所述当前状态上报至云端,可便于在终端设备的电子设备控制界面中准确显示各路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当前状态,方便用户对负载设备进行控制前及时知晓负载设备的当前状态,从而知晓下一次控制的目标控制状态。
可选的,针对负载类型为非智能负载的第一负载支路,在常规模式下,电子设备根据与所述第一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触点的当前状态,来确定所述第一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当前状态;针对负载类型为目标智能负载的第二负载支路,在无线模式下,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所述第二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执行动作前的在先状态和执行动作后返回的响应指令,来确定所述第二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当前状态,或者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第二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执行动作上主动上报的状态,来确定所述第二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当前状态;针对负载类型为非目标智能负载的第三负载支路,在回弹模式下,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所述第二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执行动作前的在先状态和当前控制指令,来确定所三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当前状态。
为了能够对本申请所提供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具有更加整体的理解,请参阅图8,以电子设备为智能开关,所述智能开关包含的通断装置为继电器,其中,所述智能开关包括三个本地按键,每一本地按键与一路负载支路对应为例,对所述负载设备控制方法示例性说明如下:
S11,终端设备获取负载支路的配置信息,每一所述负载支路的配置信息包括对应关联的负载设备以及关联的本地按键;
其中,同一路负载支路中包含的负载设备的负载类型相同,不同负载支路中包含的负载设备的负载类型不同,负载设备的负载类型包括:
类型一:非智能负载,也即传统机械负载类型;
类型二:目标智能负载,也即能够与智能开关通信且基于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直接受控的智能负载类型,如与智能开关同品牌的负载;
类型三:非目标智能负载,也即除目标智能负载之外的其它智能负载,如与智能开关不同品牌的其它智能负载。
S12,智能开关获取终端设备配置后的负载支路信息,形成负载支路与负载设备的对应关系、及根据每一负载支路与负载设备的负载类型形成负载支路与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
其中,工作模式包括常规模式、无线模式和回弹模式;
请参阅图9,在常规模式下,智能开关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对应负载支路的继电器打开或闭合;如①所示,经过S11的配置,智能开关的本地按键1与包含有非智能负载的第一负载支路对应,所述第一负载支路对应的工作模式为常规模式,用户可以手动控制智能开关的本地按键1,从而可以控制智能开关的继电器的触点打开或闭合;用户也可以通过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中对智能开关进行控制的控制界面发出控制指令,智能开关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可以控制智能开关的继电器的触点打开或闭合。其中,针对非智能负载,仅能通过智能开关的MCU,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其自身的继电器的开启或闭合来控制第一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开启或关闭。
在无线模式下,智能开关根据控制指令向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发送控制其开启或闭合的无线指令;如②所示,经过S11的配置,智能开关的本地按键2与包含有目标智能负载的第二负载支路对应,所述第二负载支路对应的工作模式为无线模式,用户可以手动控制智能开关的本地按键2,从而控制智能开关向第二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发送控制其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用户也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应用程序中对智能开关进行控制的控制界面发出控制指令,智能开关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第二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发送控制其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其中,智能开关与第二负载支路对应的继电器可以保持常闭状态,使得对应关联的负载设备保持通电受控状态;智能开关和对应关联的负载设备在同一个ZigBee网关下,双方之间可无线通信;智能开关根据控制指令而直接控制第二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而不是对智能开关的继电器进行控制。在无线模式下,智能开关的指示灯状态与负载设备保持对应,在出现智能开关对负载设备控制产生错误,如无法正常关闭负载的情况可以控制继电器断开,实现对负载设备的强行关。针对目标智能负载,由于目标智能负载可以通过自身的MCU和通讯模块与电子设备的MCU进行通信,智能开关的MCU可以根据控制指令直接向第二负载支路中的目标智能负载设备的MCU发送无线指令,由目标智能负载设备的MCU控制其自身继电器的闭合或断开而控制所述目标智能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
在回弹模式下,智能开关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对应负载支路的继电器先断开预设时间后再闭合,以形成瞬断信号,所述负载支路根据所述瞬断信号而开启或关闭;如③所示,经过S11的配置,智能开关的本地按键3与包含有非目标智能负载的第三负载支路对应,所述第三负载支路对应的工作模式为回弹模式,用户可以手动控制智能开关的本地按键3,从而控制智能开关控制第三负载支路的继电器先断开预设时间后闭合,第三负载支路根据继电器动作而获取到控制负载设备开启或闭合的指令;用户也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应用程序中对智能开关进行控制的控制界面发出控制指令,智能开关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第三负载支路的继电器先断开预设时间后闭合,第三负载支路根据继电器动作而获取到控制负载设备开启或闭合的指令。其中,第三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是通过检测电源信号产生了低电平的脉冲信号时来切换开关状态;电子设备通过控制继电器的触点动作来形成等同于机械式开关被按压后回弹所形成的开关控制指令,实现对非目标智能负载设备的控制;智能开关的第三负载支路的继电器除了脉冲信号产生期间,其余时候均处于闭合状态;脉冲信号的脉冲信号宽度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进行配置。针对非目标智能负载,由于非目标智能负载的MCU与智能开关的MCU之间不具备通过无线通讯模块直接通信功能,智能开关的MCU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其自身的继电器先断开预设时间后再闭合而形成瞬断信号,瞬断信号类似于与回弹式机械开关的一次开关按压信号,供第三负载支路中的非目标智能设备的MCU检测到该瞬断信号后控制自身的继电器闭合或断开,从而控制所述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
S13,智能开关获取针对任一负载支路进行控制的控制指令,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根据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采用匹配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
不同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类型不同,电子设备对不同类型的负载设备进行控制采用的工作模式不同。物联网***针对不同工作模式可采用不同通信路径实现对相应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的控制。针对常规模式,采用的通信路径主要包括智能开关与网关之间通信,在常规模式下,对应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在入网后的在线状态、或不入网的离线状态下通信路径均不受影响。针对无线模式,根据通信路径的不同可以分为无线模式1和无线模式2,无线模式1采用的通信路径主要包括智能开关与网关通信、负载设备与网关通信、以及智能开关与负载设备通信,所述无线模式2采用的通信路径主要包括智能开关与网关通信、负载设备与网关通信。在无线模式1下,对应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在未入网的离线状态时,智能开关获取到控制指令后,可以采用智能开关与负载设备之间的通信路径控制对应负载支路的继电器闭合;在无线模式2下,对应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在未入网的离线状态时,智能开关获取到控制指令后,智能开关与网关通信、网关与负载设备通信,由网关根据本地保存的负载支路与负载设备的映射关系控制对应负载支路的继电器闭合。针对回弹模式,智能开关根据控制指令控制继电器动作而形成瞬断信号,负载支路根据瞬断信号控制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因此对应负载支路中负载设备在入网后的在线状态、或未入网的离线状态下对负载设备的控制不受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智能开关可兼容不同类型负载设备的多路负载支路,并采用不同工作模式分别对相应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进行相应控制,智能开关通过多工作模式共存,通过根据负载支路中不同负载类型进行多工作模式切换,使得智能开关既能对传统负载设备进行控制,也可以对各种智能负载设备进行控制,控制方式更为灵活。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负载设备控制装置,请参阅图1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负载设备控制装置可以采用处理器实施。该负载设备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211,用于获取控制指令;控制模块212,用于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根据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采用匹配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其中,所述匹配的工作模式包括: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通断装置相应开启或关闭的常规模式;保持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常闭,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的无线模式;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通断装置向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瞬断信号的回弹模式。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212,用于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在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为非智能负载的情况下确定匹配的工作模式为常规模式;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以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以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关闭。
可选的,所述获取模块211,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基于电子设备控制界面发送的控制指令;或,对本地按键的操作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到的对所述本地按键的操作形成控制指令。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212,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在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为目标智能负载的情况下确定匹配的工作模式为无线模式;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在此过程中,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始终闭合。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212,还用于检测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的当前状态,在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切换至闭合,再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
可选的,所述获取模块211,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基于负载控制界面发送的控制指令;或,接收终端设备基于电子设备控制界面发送的控制指令;或,对本地按键的操作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到的对所述本地按键的操作形成控制指令。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212,还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获取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根据所述当前工作状态,生成与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相反的无线指令,将所述无线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进行发送。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212,还用于判断所述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根据所述无线指令执行对应的动作是否成功;在所述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执行对应的动作失败,且当前失败次数在设定范围内的情况下,返回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212,还用于在所述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执行对应的动作失败,且当前失败次数超过设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再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通断装置发送触点断开的指令,控制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212,还用于在所述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执行对应的动作失败,且当前失败次数超过设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根据对本地按键的操作形成的触发指令,控制所述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212,用于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在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为非目标智能负载的情况下确定匹配的工作模式为回弹模式;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预设时间后再闭合,基于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动作形成瞬断信号向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发送。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212,还用于保持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在所述预设时间之外的其它时间内始终闭合。
可选的,所述获取模块211,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基于电子设备控制界面发送的控制指令;或,对本地按键的操作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到的对所述本地按键的操作形成控制指令。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212,用于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根据关联的多个负载支路对应的负载类型,分别确定所述多个负载支路中,负载类型为非智能负载的第一负载支路匹配的工作模式为常规模式,负载类型为目标智能负载的第二负载支路匹配的工作模式为无线模式,负载类型为非目标智能负载的第三负载支路的工作模式为回弹模式;根据所述控制指令采用常规模式控制所述第一负载支路中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根据所述控制指令采用无线模式控制所述第二负载支路中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根据所述控制指令采用回弹模式控制所述第三负载支路中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负载设备控制装置,通过设置多工作模式分别对负载类型不同的多路负载支路进行控制的过程中,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可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负载设备控制装置与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请参阅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的一个可选的硬件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10包括处理器22及存储器21,存储器21内用于存储各种类别的数据以支持负载设备控制装置的操作,且存储有用于实现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的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开关、智能插座等用于实现其所在回路导通或断开控制的电子产品。
请参阅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2所示,该电子设备为智能开关64。其中,智能开关64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64a(ProcessingUnits,CPU)(处理器64a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1400的存储器64b,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1500或数据1400的存储介质1600(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海量存储设备)、继电器J和机械开关K。其中,处理器64a分别与继电器J、机械开关K、存储器64b和存储介质1600连接;存储器64b和存储介质1600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介质1600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服务器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处理器64a可以设置为与存储介质1600通信,在开关64上执行存储介质160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
机械开关K在按压时,处理器64a会接收到被按压的信号指令,继电器J是一个受控开关,与处理器64a的控制端连接,处理器64a可通过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继电器J的开启和闭合,继电器J连接在主电路中,主电路连接电源以及被控设备,电源可以是市电220V。
智能开关64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内置电源1000,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100,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1200,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1300,例如WindowsserverTM,MacOS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等等。
输入输出接口1200可以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1400。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开关64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输入输出接口1200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Interface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输入输出接口1200可以为射频(Radio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2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智能开关64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智能开关64还可包括比图12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2所示不同的配置。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负载设备控制***,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所述的电子设备及与所述电子设备通信连接的多路负载支路;其中,所述多路负载支路包括如下至少之二:负载类型为非智能负载的第一负载支路、负载类型为目标智能负载的第二负载支路、负载类型为非目标智能负载的第三负载支路;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分别控制所述多路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相应开启或关闭。
其中,所述负载设备控制***还包括网关,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负载支路中的负载设备通过网关建立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负载设备控制***还包括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根据用户的操作向所述电子设备和/或负载设备发送控制指令。
上述负载设备控制***中,所述电子设备用于实现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工作模式配置方法以及开关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之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控制指令;
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根据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采用匹配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其中所述负载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非智能负载、目标智能负载、非目标智能负载;不同负载类型对应不同的工作模式,其中目标智能负载指示指定品牌的目标智能负载设备,非目标智能负载指示除所述指定品牌之外的其他品牌智能负载;
其中,所述匹配的工作模式包括: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通断装置相应开启或关闭的常规模式;保持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常闭,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的无线模式;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通断装置向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瞬断信号的回弹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根据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采用匹配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对应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包括:
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在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为非智能负载的情况下确定匹配的工作模式为常规模式;
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以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以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关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控制指令包括:
接收终端设备基于电子设备控制界面发送的控制指令;或,
对本地按键的操作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到的对所述本地按键的操作形成控制指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根据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采用匹配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对应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包括:
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在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为目标智能负载的情况下确定匹配的工作模式为无线模式;
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在此过程中,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始终闭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包括:
检测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的当前状态,在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切换至闭合,再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控制指令,包括:
接收终端设备基于负载控制界面发送的控制指令;或,
接收终端设备基于电子设备控制界面发送的控制指令;或,
对本地按键的操作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到的对所述本地按键的操作形成控制指令。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包括:
根据所述控制指令,获取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
根据所述当前工作状态,生成与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相反的无线指令,将所述无线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进行发送。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之后,包括:
判断所述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根据所述无线指令执行对应的动作是否成功;
在所述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执行对应的动作失败,且当前失败次数在设定范围内的情况下,返回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的步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执行对应的动作失败,且当前失败次数超过设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再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所述通断装置发送触点断开的指令,控制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负载支路的负载设备执行对应的动作失败,且当前失败次数超过设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根据对本地按键的操作形成的触发指令,控制所述负载支路对应的通断装置的触点闭合。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根据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采用匹配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包括:
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在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为非目标智能负载的情况下确定匹配的工作模式为回弹模式;
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预设时间后再闭合,基于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动作形成瞬断信号向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发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断开预设时间后再闭合之后,还包括:
保持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在所述预设时间之外的其它时间内始终闭合。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控制指令,包括:
接收终端设备基于电子设备控制界面发送的控制指令;或,
对本地按键的操作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到的对所述本地按键的操作形成控制指令。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根据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采用匹配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包括:
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根据关联的多个负载支路对应的负载类型,分别确定所述多个负载支路中,负载类型为非智能负载的第一负载支路匹配的工作模式为常规模式,负载类型为目标智能负载的第二负载支路匹配的工作模式为无线模式,负载类型为非目标智能负载的第三负载支路的工作模式为回弹模式;
根据所述控制指令采用常规模式控制所述第一负载支路中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
根据所述控制指令采用无线模式控制所述第二负载支路中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
根据所述控制指令采用回弹模式控制所述第三负载支路中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
15.一种负载设备控制装置,其特征正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控制指令;
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根据对应负载支路的负载类型采用匹配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其中所述负载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非智能负载、目标智能负载、非目标智能负载;不同负载类型对应不同的工作模式,其中目标智能负载指示指定品牌的目标智能负载设备,非目标智能负载指示除所述指定品牌之外的其他品牌的智能负载;
其中,所述匹配的工作模式包括: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通断装置相应开启或关闭的常规模式;保持所述通断装置的触点常闭,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向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无线指令的无线模式;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通断装置向负载支路发送控制所述负载支路的一个或多个负载设备开启或关闭的瞬断信号的回弹模式。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
17.一种负载设备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及与所述电子设备通信连接的多路负载支路;其中,所述多路负载支路包括如下至少之二:负载类型为非智能负载的第一负载支路、负载类型为目标智能负载的第二负载支路、负载类型为非目标智能负载的第三负载支路;
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分别控制所述多路负载支路的一个或者多个负载设备相应开启或关闭。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设备控制方法。
CN202011014164.1A 2020-09-24 2020-09-24 负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2531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14164.1A CN114253141B (zh) 2020-09-24 2020-09-24 负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14164.1A CN114253141B (zh) 2020-09-24 2020-09-24 负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3141A CN114253141A (zh) 2022-03-29
CN114253141B true CN114253141B (zh) 2024-05-03

Family

ID=80789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14164.1A Active CN114253141B (zh) 2020-09-24 2020-09-24 负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5314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88859A (ja) * 2008-05-27 2009-12-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家電認識システム
CN101697245A (zh) * 2009-09-30 2010-04-2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家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336504A (zh) * 2013-06-25 2013-10-02 孙利 一种家庭控制***
CN105487389A (zh) * 2015-11-17 2016-04-1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控制智能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05634134A (zh) * 2016-02-16 2016-06-01 尹登庆 基于快速交流开关的输电控制一体化智慧***
CN106292323A (zh) * 2016-09-20 2017-01-04 深圳广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将开关面板配置成多功能控制面板的***及方法
CN106843883A (zh) * 2017-01-22 2017-06-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widget的显示装置、***及方法
CN110888902A (zh) * 2019-11-18 2020-03-17 北京蓦然认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控制配置的方法、***
CN111610724A (zh) * 2020-07-10 2020-09-01 广州博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28276A (ko) * 2011-09-09 2013-03-19 주식회사 팬택 모드 전환 기능을 가지는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구동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88859A (ja) * 2008-05-27 2009-12-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家電認識システム
CN101697245A (zh) * 2009-09-30 2010-04-2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家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336504A (zh) * 2013-06-25 2013-10-02 孙利 一种家庭控制***
CN105487389A (zh) * 2015-11-17 2016-04-1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控制智能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05634134A (zh) * 2016-02-16 2016-06-01 尹登庆 基于快速交流开关的输电控制一体化智慧***
CN106292323A (zh) * 2016-09-20 2017-01-04 深圳广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将开关面板配置成多功能控制面板的***及方法
CN106843883A (zh) * 2017-01-22 2017-06-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widget的显示装置、***及方法
CN110888902A (zh) * 2019-11-18 2020-03-17 北京蓦然认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控制配置的方法、***
CN111610724A (zh) * 2020-07-10 2020-09-01 广州博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3141A (zh)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52676B (zh) 一种智能家居远程控制***及控制方法
CN204719514U (zh) 能够实现条件控制方式的智能家居***
CN109753034B (zh)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P2350749A2 (en) Controller system
CN105431891A (zh) 照明控制器
CN109901478A (zh) 家电设备的联网控制方法、模块、控制终端、终端及介质
CN204719436U (zh) 能够实现后台控制服务的智能家居***
CN112511392B (zh) 智能家居网络Combo设备网关选择方法及控制***
CN109100950A (zh)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智能家居***
CN111830841A (zh) 一种智能设备的联动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833219B (zh) 智能家居***、智能网关及其控制方法
EP2056530A1 (en) Saving electricity information home electric network and saving electricity controlling method
CN114253141B (zh) 负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415346A (zh) 一种控制方法、开关、电器设备及控制***
CN105527848A (zh) 通信设备及对该通信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
CN105093941A (zh) 条件控制的基于智能家居***及其条件配置和控制方法
CN104852227A (zh) 一种智能插座和控制***
CN205353622U (zh) 一种智能家居远程控制***
US2010007411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Wireless Radio-Frequency Network Using a Gateway Device
CN107643692B (zh) 能效管理***及方法
CN114900846A (zh) 设备显示状态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53143A (zh) 负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42824A (zh) 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路由器、无线网状网络***及介质
CN211557600U (zh) 双控开关和双控控制***
CN208384393U (zh) 一种开关、电器设备及控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