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45472A - 接入方法、共享载波基站、用户设备及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接入方法、共享载波基站、用户设备及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45472A
CN114245472A CN202010940314.5A CN202010940314A CN114245472A CN 114245472 A CN114245472 A CN 114245472A CN 202010940314 A CN202010940314 A CN 202010940314A CN 114245472 A CN114245472 A CN 1142454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random access
carrier base
shared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403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45472B (zh
Inventor
赵晓垠
谢伟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4031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45472B/zh
Priority to EP21865543.9A priority patent/EP4195858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90595 priority patent/WO2022052482A1/zh
Priority to JP2023515838A priority patent/JP2023541600A/ja
Publication of CN114245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54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45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454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接入方法、共享载波基站、用户设备及记录介质。在共享载波基站中用户设备接入的方法,共享载波基站的载波由两个以上运营商进行共享,共享载波基站的上行的链路包括上行链路即UL和补充上行链路即SUL,方法包括:共享载波基站向用户设备广播与用户设备针对运营商的归属对应起来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以及用于计算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参数值;共享载波基站响应于来自用户设备的随机接入请求,向用户设备广播利用基于参数值计算出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后的随机接入响应;以及共享载波基站响应于来自用户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即RRC连接请求,与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Description

接入方法、共享载波基站、用户设备及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入方法、共享载波基站、用户设备及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5G)共享网络的主流方案为多个运营商共享一个物理基站,物理机站将数据回传到各个运营商各自独立建设的核心网。
按照载波共享方式对共享网络进行划分,可分为共享载波和独立载波两种方式。其中,独立载波指虽然各方运营商共享基站设备,但仍仅能使用各方运营商自己的频率,即频率不共享;共享载波指各方运营商将其所有频率共享出来,共同使用。例如,两家运营商共用一个小区(一个载波),同时广播两个PLMN号。
5G新空口(New Radio,NR)中引入上下行解耦的设计可在一个小区中配置多个上行的载波(链路),其中包括上行链路(UL)和补充上行链路(SUL),SUL可以是现有LTE上行载波,这样可以有效提升上行覆盖范围。SUL往往是现有LTE上行载波,频段比NR频段低,从而改善边缘用户上行传输性能。在共享载波中,两家运营商可分别采用各自的非共享上行载波来作为SUL。
发明内容
在共享载波下,不同运营商SUL采用各自非共享载波,不同运营商SUL载波覆盖不尽相同,原有业务也不同。由于两家运营商的SUL载波不是共享载波,且有时属于不同频段,覆盖不尽相同,往往还有其他原有业务在此频段,所以需要在SUL初始接入的阶段设置不同的接入策略。在随机接入响应阶段,不同运营商用户监听基站发的用RA-RNTI加扰的DCIformat 1_0,目前协议中RA-RNTI的计算公式只能区分SUL载波和非SUL载波,无法区分SUL载波中的不同运营商载波。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问题而提出,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初共享载波基站中用户设备接入方法、共享载波基站、用户设备及记录介质,能够在共享载波上下行解耦时实现为不同运营商设置不同的SUL接入策略,针对不同运营商,标识独立的随机响应资源。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发明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的基本理解。但是,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发明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用来确定本发明的关键性部分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用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关于本发明的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给出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共享载波基站中用户设备接入的方法,所述共享载波基站的载波由两个以上运营商进行共享,所述共享载波基站的上行的链路包括上行链路即UL和补充上行链路即SUL,所述方法包括:所述共享载波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广播与所述用户设备针对运营商的归属对应起来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以及用于计算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参数值;所述共享载波基站响应于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随机接入请求,向所述用户设备广播利用基于所述参数值计算出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后的随机接入响应;以及所述共享载波基站响应于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即RRC连接请求,与所述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共享载波基站,所述共享载波基站的载波由两个以上运营商进行共享,所述共享载波基站的上行的链路包括上行链路即UL和补充上行链路即SUL,所述共享载波基站包括收发装置和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共享载波基站利用所述收发装置向所述用户设备广播与所述用户设备针对运营商的归属对应起来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以及用于计算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参数值,所述共享载波基站通过所述收发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随机接入请求,并利用所述收发装置向所述用户设备广播由所述控制装置利用基于所述参数值计算出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后的随机接入响应,所述共享载波基站响应于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即RRC连接请求,与所述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共享载波基站中用户设备接入的方法,所述共享载波基站的载波由两个以上运营商进行共享,所述共享载波基站的上行的链路包括上行链路即UL和补充上行链路即SUL,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接收由所述共享载波基站广播的与所述用户设备针对运营商的归属所对应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以及用于计算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参数值;所述用户设备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测量,将测量得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与从所述共享载波基站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来确定在上行链路上还是在补充上行链路上发送随机接入请求;所述用户设备监听来自所述共享基站的随机接入响应,利用接收到的所述参数值计算出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所述随机接入响应进行解扰;以及所述用户设备根据解扰出的接入信息与所述共享载波基站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共享载波基站的用户设备,所述共享载波基站的载波由两个以上运营商进行共享,所述共享载波基站的上行的链路包括上行链路即UL和补充上行链路即SUL,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包括:收发模块,接收由所述共享载波基站广播的与所述用户设备针对运营商的归属所对应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以及用于计算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参数值;测量模块,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测量;确定模块,将测量得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与从所述共享载波基站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来确定在上行链路上还是在补充上行链路上发送随机接入请求;监听解扰模块,监听来自所述共享基站的随机接入响应,利用接收到的所述参数值计算出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所述随机接入响应进行解扰;以及控制模块,根据解扰出的接入信息与所述共享载波基站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所述记录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根据上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在共享载波上下行解耦时实现为不同运营商设置不同的SUL接入策略,针对不同运营商标识独立的随机响应资源,由此,既提高了不同运营商的SUL载波承载的灵活性、差异性,又保证了不同运营商随机响应资源的独立性、唯一性。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共享载波基站的一个示意性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在单一运营商的基站中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UL/SUL载波的示意性的覆盖范围。
图3示出了在由两个运营商共享的共享载波基站中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UL/SUL载波的示意性的覆盖范围。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在共享载波基站中用户设备接入的方法。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共享载波基站3的示意性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在共享载波基站中用户设备接入的方法。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共享载波基站的用户设备的示意性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示出了共享载波基站的一个示意性的示意图。
在图1中,A运营商和B运营商共享无线网络、共享载波,各自独立建设承载网和核心网。A运营商的a用户和B运营商的b用户通过共享网络的共享载波接入无线网络,无线网络区分不同运营商的用户数据后分别回传到各自的核心网,将a用户的数据回传到A运营商的核心网,将b用户的数据回传到B运营商核心网。
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标准的无线接入网共享(RAN Sharing)技术中,两个以上运营商可以共享无线接入网络,共享包括基带、射频和天线等的无线接入网络设备。两个以上运营商可以分别使用同一个基站下的不同载波,也可以共享基站的载波。当两个以上运营商共享相同的载波时,基站可以在广播消息SIB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信息块)中通知多个运营商的移动网络ID,即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络)ID。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广播消息SIB1,根据广播消息中的PLMN ID进行网络选择,将所选择的网络的PLMN ID(PLMN标识)上报给基站。
图2示出了在单一运营商的基站中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UL/SUL载波的示意性的覆盖范围。
5G标准新空口NR在从1GHz以下直到100GHz的宽频率范围内操作。在高频覆盖将是一问题。减轻这种情况的一个方式是引入补充上行链路(SUL)载波,其主要由改进在相对高频带部署的NR的上行链路覆盖促动(motivate)。SUL载波被部署在低频区域,例如,在LTE频带。以这种方式,NR频带的上行链路覆盖可以是与LTE中的上行链路覆盖可比拟的。SUL载波和NR UL/DL(下行链路)载波在同一个小区中。在这种情况下,SUL载波更像是属于单独的UL配置。UE可维持两个UL配置,但是UE可仅使一个UL配置保持活动(active)。图2图示了NR UL载波和SUL载波之间的覆盖差异。与SUL载波相比,NR UL载波覆盖更小的范围。
在图2的图中,用实线表示运营商的UL载波的覆盖范围,用虚线表示运营商的SUL载波的覆盖范围。由于SUL载波被部署在较低频区域,所以SUL载波的覆盖范围较UL载波的覆盖范围更大。
图3示出了在由两个运营商共享的共享载波基站中用户设备接入网络的例示性的UL/SUL载波的示意性的覆盖范围。
在图3的图中例示了由两个运营商(即运营商A和运营商B)共享基站的例子。在图3中,用实线表示共享载波基站3的UL载波的覆盖范围,用虚线表示运营商A的SUL载波的覆盖范围,用双点划线表示运营商B的SUL载波的覆盖范围。由于运营商A和运营商B的SUL载波都被部署在比共享UL载波的频率更的区域,所以运营商A和运营商B的SUL载波的覆盖范围较UL载波的覆盖范围更大。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在共享载波基站中用户设备接入的方法。
共享载波基站3的载波由两个以上运营商进行共享,共享载波基站的上行的链路包括上行链路即UL和补充上行链路即SUL。
在步骤S401中,共享载波基站3向用户设备UE广播与用户设备UE针对运营商的归属(即用户设备UE属于哪个运营商,在一个实施例中为用户设备UE属于运营商A还是属于运营商B)对应起来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即RSRP)阈值以及用于计算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即RA-RNTI)的参数值ul_plmn_id。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阈值是用于由用户设备UE判断是进行UL还是SUL接入的阈值。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由两个运营商共享基站的情况下,针对运营商A的用户设备UE_A广播用于由用户设备UE_A判定自身进行UL还是SUL接入的RSRP_A以及用于计算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的参数值ul_plmn_id_A;针对运营商B的用户设备UE_B广播用于由用户设备UE_B判定自身进行UL还是SUL接入的RSRP_B以及用于计算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的参数值ul_plmn_id_B
在步骤S403中,共享载波基站3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UE的随机接入请求。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401。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405。
在步骤S405中,共享载波基站3响应于来自用户设备UE的随机接入请求,向用户设备UE广播利用基于参数值ul_plmn_id计算出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加扰后的随机接入响应。
接着在步骤S407中,判断是否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UE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请求,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401。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409。
在步骤S409中,共享载波基站3响应于来自用户设备UE的RRC连接请求,与用户设备UE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由此完成用户设备UE的随机接入过程。
在图4中示出了步骤S401和步骤S405的次序,但是并不限于此,步骤S401和步骤S405也可以是独立进行的。例如,步骤S401可以以规定的周期进行,步骤S405可以是以由共享载波基站3接收到用户设备UE的随机接入请求为触发而进行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共享载波基站3还在步骤S402中广播指令来通知用户设备UE进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步骤S402可以是以规定的周期进行的,也可以是在步骤S401之后进行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设备UE针对运营商的归属是通过PLMN标识来识别的,共享载波基站3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阈值以及参数值ul_plmn_id与对应的PLMN标识一起向用户设备UE广播。例如,将包含RSRP_A以及参数值ul_plmn_id_A与对应的PLMN标识plmn_A的数据包向用户设备UE广播,将包含RSRP_B以及参数值ul_plmn_id_B与对应的PLMN标识plmn_B的数据包向用户设备UE广播。应当理解,用户设备UE针对运营商的归属的确定方式并不限于此,可以使用任意的其他方式来确定用户设备UE的归属。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将用于计算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参数值设为ul_plmn_id时,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通过下式求出:
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n×ul_plmn_id,
其中,s_id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第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索引;t_id是***帧中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f_id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在频域的索引;ul_carrier_id在用户设备UE选用上行链路时为0,在用户设备UE选用补充上行链路时为1;n为正整数,ul_plmn_id为非负整数且对于不同的运营商对应的ul_plmn_id互相不同,0≤s_id<14,0≤t_id<80,0≤f_id<8。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参数ul_plmn_id可以分配1个比特或2个比特,在1个比特的情况下可以容纳两个运营商,即分别为0和1;在2个比特的情况下可以容纳四个运营商,即分别为00、01、10和11。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共享载波基站3的示意性的框图。
共享载波基站3的载波由两个以上运营商进行共享,共享载波基站3的上行的链路包括上行链路即UL和补充上行链路即SUL。共享载波基站3包括收发装置51和控制装置52。收发装置51对信号进行基带和射频处理,然后通过射频馈线送到天线上进行发射。
共享载波基站3利用收发装置51向用户设备UE广播与用户设备UE针对运营商的归属对应起来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即RSRP)阈值以及用于计算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即RA-RNTI)的参数值ul_plmn_id。
共享载波基站3通过收发装置51接收来自用户设备UE的随机接入请求,并利用收发装置51向用户设备UE广播由控制装置52利用基于参数值ul_plmn_id计算出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加扰后的随机接入响应。
共享载波基站3响应于来自用户设备UE的无线资源控制(即RRC)连接请求,与用户设备UE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共享载波基站3还利用收发装置51通知用户设备UE进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测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设备UE针对运营商的归属是通过PLMN标识来识别的,共享载波基站3通过收发装置51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阈值以及参数值ul_plmn_id与对应的PLMN标识一起向用户设备UE广播。例如,将包含RSRP_A以及参数值ul_plmn_id_A与对应的PLMN标识plmn_A的数据包向用户设备UE广播,将包含RSRP_B以及参数值ul_plmn_id_B与对应的PLMN标识plmn_B的数据包向用户设备UE广播。用户设备UE针对运营商的归属的确定方式并不限于此,可以使用任意的其他方式来确定用户设备UE的归属。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将用于计算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参数值设为ul_plmn_id时,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通过下式求出:
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n×ul_plmn_id,
其中,s_id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第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索引;t_id是***帧中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f_id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在频域的索引;ul_carrier_id在用户设备UE选用上行链路时为0,在用户设备UE选用补充上行链路时为1;n为正整数,ul_plmn_id为非负整数且对于不同的运营商对应的ul_plmn_id互相不同,0≤s_id<14,0≤t_id<80,0≤f_id<8。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参数ul_plmn_id可以分配1个比特或2个比特,在1个比特的情况下可以容纳两个运营商,即分别为0和1;在2个比特的情况下可以容纳四个运营商,即分别为00、01、10和11。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在共享载波基站中用户设备接入的方法。共享载波基站3的载波由两个以上运营商进行共享,共享载波基站3的上行的链路包括上行链路即UL和补充上行链路即SUL。
如图6所示,在步骤S601中,用户设备UE接收由共享载波基站3广播的与本用户设备针对运营商的归属所对应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阈值以及用于计算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的参数值ul_plmn_id。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阈值是用于由用户设备UE判断是进行UL还是SUL接入的阈值。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用户设备UE为运营商A的用户设备UE_A的情况下,用户设备UE_A仅接收由共享载波基站3广播的由用户设备UE_A判定自身进行UL还是SUL接入的RSRP_A以及用于计算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的参数值ul_plmn_id_A;在用户设备UE为运营商B的用户设备UE_B的情况下,用户设备UE_B仅接收由共享载波基站3广播的由用户设备UE_B判定自身进行UL还是SUL接入的RSRP_B以及用于计算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的参数值ul_plmn_id_B。
接着,在步骤S603中,用户设备UE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测量,将测量得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与从共享载波基站3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来确定在上行链路上还是在补充上行链路上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接着,在步骤S605中,用户设备UE监听来自共享基站3的随机接入响应,利用接收到的参数值ul_plmn_id计算出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对所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响应进行解扰。
接着,在步骤S607中,用户设备UE根据解扰出的接入信息与共享载波基站3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由此完成用户设备UE的随机接入过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设备UE响应于来自共享载波基站3的指令,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测量。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设备UE响应于接收到从共享载波基站3广播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阈值以及参数值ul_plmn_id,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测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设备UE针对运营商的归属是通过PLMN标识来识别的,用户设备UE从共享载波基站3接收与自身的PLMN标识对应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阈值以及参数值ul_plmn_id。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测量得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大于等于从共享载波基站3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阈值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在上行链路UL发送随机接入请求;在测量得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小于从共享载波基站3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阈值的情况下,用户设备UE在补充上行链路SUL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将用于计算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参数值设为ul_plmn_id时,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通过下式求出:
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n×ul_plmn_id,
其中,s_id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第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索引;t_id是***帧中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f_id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在频域的索引;ul_carrier_id在用户设备UE选用上行链路时为0,在用户设备UE选用补充上行链路时为1;n为正整数,ul_plmn_id为非负整数且对于不同的运营商对应的ul_plmn_id互相不同,0≤s_id<14,0≤t_id<80,0≤f_id<8。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共享载波基站的用户设备的示意性的结构框图。共享载波基站3的载波由两个以上运营商进行共享,共享载波基站3的上行的链路包括上行链路即UL和补充上行链路即SUL。
用户设备7包括收发模块71、测量模块72、确定模块73、监听解扰模块74以及控制模块75。
收发模块71接收由共享载波基站3广播的与用户设备7(即UE)针对运营商的归属所对应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RSRP以及用于计算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的参数值。测量模块72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测量。确定模块73将测量得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与从共享载波基站3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来确定在上行链路上还是在补充上行链路上发送随机接入请求。监听解扰模块74,监听来自共享基站3的随机接入响应,利用接收到的参数值ul_plmn_id计算出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对随机接入响应进行解扰。控制模块75根据解扰出的接入信息与共享载波基站3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设备7的测量模块72响应于收发模块71接收到来自共享载波基站3的指令,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测量。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设备7的测量模块72响应于接收到从共享载波基站3广播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阈值以及参数值ul_plmn_id,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测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设备3针对运营商的归属是通过PLMN标识来识别的,用户设备3从共享载波基站3接收与自身的PLMN标识对应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阈值以及参数值ul_plmn_id。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测量得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大于等于从共享载波基站3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阈值的情况下,用户设备7在上行链路UL发送随机接入请求;在测量得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小于从共享载波基站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阈值的情况下,用户设备7在补充上行链路SUL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将用于计算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参数值设为ul_plmn_id时,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通过下式求出:
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n×ul_plmn_id,
其中,s_id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第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索引;t_id是***帧中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f_id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在频域的索引;ul_carrier_id在用户设备UE选用上行链路时为0,在用户设备UE选用补充上行链路时为1;n为正整数,ul_plmn_id为非负整数且对于不同的运营商对应的ul_plmn_id互相不同,0≤s_id<14,0≤t_id<80,0≤f_id<8。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不同运营商的5G共享载波上下行解耦时,两家运营商分别采用各自的非共享上行载波来作为补充上行载波的情况,以此有效提升上行覆盖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在共享载波上下行解耦时实现为不同运营商设置不同的SUL接入策略,针对不同运营商,标识独立的随机响应资源,由此,既提高了不同运营商的SUL载波承载的灵活性、差异性,又保证了不同运营商随机响应资源的独立性、唯一性。
应当理解,本说明书中“实施例”或类似表达方式的引用是指结合该实施例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系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具体实施例中。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及类似表达方式的用语的出现未必指相同的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本发明被实施为一***、装置、方法或作为计算机程序产品的计算机可读媒体(例如非瞬态存储介质)。因此,本发明可以实施为各种形式,例如完全的硬件实施例、完全的软件实施例(包括固件、常驻软件、微程序代码等),或者也可实施为软件与硬件的实施形式,在以下会被称为“电路”、“模块”或“***”。此外,本发明也可以任何有形的媒体形式实施为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具有计算机可使用程序代码存储于其上。
本发明的相关叙述参照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及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来进行说明。可以理解每一个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每一个块,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块的任何组合,可以使用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供通用型计算机或特殊计算机的处理器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所组成的机器来执行,而指令经由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处理以便实施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说明的功能或操作。
在附图中显示根据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实施的架构、功能及操作的流程图及框图。因此,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块可表示一模块、区段、或部分的程序代码,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可执行指令,以实施指定的逻辑功能。另外应当注意,在某些其它的实施例中,块所述的功能可以不按图中所示的顺序进行。举例来说,两个图示相连接的块事实上也可以同时执行,或根据所涉及的功能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按图标相反的顺序执行。此外还需注意,每个框图和/或流程图的块,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块的组合,可藉由基于专用硬件的***来实施,或者藉由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执行特定的功能或操作。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21)

1.一种在共享载波基站中用户设备接入的方法,所述共享载波基站的载波由两个以上运营商进行共享,所述共享载波基站的上行的链路包括上行链路即UL和补充上行链路即SUL,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共享载波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广播与所述用户设备针对运营商的归属对应起来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以及用于计算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参数值;
所述共享载波基站响应于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随机接入请求,向所述用户设备广播利用基于所述参数值计算出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后的随机接入响应;以及
所述共享载波基站响应于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即RRC连接请求,与所述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共享载波基站通知所述用户设备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测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用户设备针对运营商的归属是通过公共陆地移动网络即PLMN标识来识别的,所述共享载波基站将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以及所述参数值与对应的所述PLMN标识一起向所述用户设备广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将用于计算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参数值设为ul_plmn_id时,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通过下式求出:
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n×ul_plmn_id,
其中,s_id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t_id是***帧中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f_id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在频域的索引;ul_carrier_id在所述用户设备选用上行链路时为0,在所述用户设备选用补充上行链路时为1;n为正整数,ul_plmn_id为非负整数且对于不同的运营商对应的ul_plmn_id互相不同,0≤s_id<14,0≤t_id<80,0≤f_id<8。
5.一种共享载波基站,所述共享载波基站的载波由两个以上运营商进行共享,所述共享载波基站的上行的链路包括上行链路即UL和补充上行链路即SUL,所述共享载波基站包括收发装置和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共享载波基站利用所述收发装置向所述用户设备广播与所述用户设备针对运营商的归属对应起来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以及用于计算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参数值,
所述共享载波基站通过所述收发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随机接入请求,并利用所述收发装置向所述用户设备广播由所述控制装置利用基于所述参数值计算出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后的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共享载波基站响应于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即RRC连接请求,与所述用户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共享载波基站,其中,
所述共享载波基站通过所述收发装置通知所述用户设备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测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共享载波基站,其中,
所述用户设备针对运营商的归属是通过公共陆地移动网络即PLMN标识来识别的,所述共享载波基站通过所述收发装置将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以及所述参数值与对应的所述PLMN标识一起向所述用户设备广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共享载波基站,其中,
在将用于计算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参数值设为ul_plmn_id时,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通过下式求出:
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n×ul_plmn_id,
其中,s_id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t_id是***帧中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f_id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在频域的索引;ul_carrier_id在所述用户设备选用上行链路时为0,在所述用户设备选用补充上行链路时为1;n为正整数,ul_plmn_id为非负整数且对于不同的运营商对应的ul_plmn_id互相不同,0≤s_id<14,0≤t_id<80,0≤f_id<8。
9.一种在共享载波基站中用户设备接入的方法,所述共享载波基站的载波由两个以上运营商进行共享,所述共享载波基站的上行的链路包括上行链路即UL和补充上行链路即SUL,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由所述共享载波基站广播的与所述用户设备针对运营商的归属所对应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以及用于计算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参数值;
所述用户设备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测量,将测量得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与从所述共享载波基站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来确定在上行链路上还是在补充上行链路上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所述用户设备监听来自所述共享基站的随机接入响应,利用接收到的所述参数值计算出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所述随机接入响应进行解扰;以及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解扰出的接入信息与所述共享载波基站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用户设备响应于来自所述共享载波基站的指令,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测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用户设备响应于接收到从所述共享载波基站广播的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以及所述参数值,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测量。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用户设备针对运营商的归属是通过公共陆地移动网络即PLMN标识来识别的,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共享载波基站接收与自身的PLMN标识对应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以及所述参数值。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测量得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大于等于从所述共享载波基站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用户设备在上行链路上发送随机接入请求;在测量得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小于从所述共享载波基站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用户设备在补充上行链路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
在将用于计算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参数值设为ul_plmn_id时,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通过下式求出:
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n×ul_plmn_id,
其中,s_id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t_id是***帧中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f_id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在频域的索引;ul_carrier_id在所述用户设备选用上行链路时为0,在所述用户设备选用补充上行链路时为1;n为正整数,ul_plmn_id为非负整数且对于不同的运营商对应的ul_plmn_id互相不同,0≤s_id<14,0≤t_id<80,0≤f_id<8。
15.一种用于共享载波基站的用户设备,所述共享载波基站的载波由两个以上运营商进行共享,所述共享载波基站的上行的链路包括上行链路即UL和补充上行链路即SUL,其中,
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接收由所述共享载波基站广播的与所述用户设备针对运营商的归属所对应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以及用于计算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参数值;
测量模块,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测量;
确定模块,将测量得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与从所述共享载波基站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来确定在上行链路上还是在补充上行链路上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监听解扰模块,监听来自所述共享基站的随机接入响应,利用接收到的所述参数值计算出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所述随机接入响应进行解扰;以及
控制模块,根据解扰出的接入信息与所述共享载波基站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
所述用户设备响应于来自所述共享载波基站的指令,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测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
所述用户设备响应于接收到从所述共享载波基站广播的所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以及所述参数值,对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进行测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
所述用户设备针对运营商的归属是通过公共陆地移动网络即PLMN标识来识别的,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共享载波基站接收与自身的PLMN标识对应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以及所述参数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
在测量得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大于等于从所述共享载波基站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用户设备在上行链路上发送随机接入请求;在测量得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小于从所述共享载波基站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用户设备在补充上行链路上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
在将用于计算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参数值设为ul_plmn_id时,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通过下式求出:
RA-RNTI=1+s_id+14×t_id+14×80×f_id+14×80×8×ul_carrier_id+n×ul_plmn_id,
其中,s_id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个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索引;t_id是***帧中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个时隙的索引;f_id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所在频域的索引;ul_carrier_id在所述用户设备选用上行链路时为0,在所述用户设备选用补充上行链路时为1;n为正整数,ul_plmn_id为非负整数且对于不同的运营商对应的ul_plmn_id互相不同,0≤s_id<14,0≤t_id<80,0≤f_id<8。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所述记录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4和9—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940314.5A 2020-09-09 2020-09-09 接入方法、共享载波基站、用户设备及记录介质 Active CN1142454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0314.5A CN114245472B (zh) 2020-09-09 2020-09-09 接入方法、共享载波基站、用户设备及记录介质
EP21865543.9A EP4195858A4 (en) 2020-09-09 2021-04-28 ACCESS METHOD, BASE STATION WITH COMMON CARRIER, USER DEVICE AND RECORDING MEDIUM
PCT/CN2021/090595 WO2022052482A1 (zh) 2020-09-09 2021-04-28 接入方法、共享载波基站、用户设备及记录介质
JP2023515838A JP2023541600A (ja) 2020-09-09 2021-04-28 ユーザ機器アクセス方法、共有キャリア基地局、ユーザ機器、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録媒体、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40314.5A CN114245472B (zh) 2020-09-09 2020-09-09 接入方法、共享载波基站、用户设备及记录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45472A true CN114245472A (zh) 2022-03-25
CN114245472B CN114245472B (zh) 2024-03-15

Family

ID=80630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40314.5A Active CN114245472B (zh) 2020-09-09 2020-09-09 接入方法、共享载波基站、用户设备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195858A4 (zh)
JP (1) JP2023541600A (zh)
CN (1) CN114245472B (zh)
WO (1) WO202205248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11724A (zh) * 2022-11-22 2023-03-1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12578A1 (en) * 2014-07-25 2016-01-28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system and circuitry for estimating an occupancy level of a shared channel
US20190254074A1 (en) * 2018-02-15 2019-08-1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Random Access Using Supplemental Uplink
WO2019241235A1 (en) * 2018-06-11 2019-12-19 Ofinno, Llc Base station network sharing configuration
US20200015236A1 (en) * 2018-07-05 2020-01-09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resource selection i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unlicensed (nr-u) cel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031586A (zh) * 2019-11-26 2020-04-17 京信通信***(中国)有限公司 通信基站共享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385906A (zh) * 2018-12-29 2020-07-0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03689B1 (ko) * 2017-04-01 2023-11-1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네트워크 노드 및 사용자 장치
EP3528540B1 (en) * 2018-02-17 2024-04-03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Supplemental uplink selection us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12578A1 (en) * 2014-07-25 2016-01-28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system and circuitry for estimating an occupancy level of a shared channel
CN106537972A (zh) * 2014-07-25 2017-03-22 索尼公司 用于估计共享信道的占用水平的方法、移动通信装置、***及电路
US20190254074A1 (en) * 2018-02-15 2019-08-1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Random Access Using Supplemental Uplink
WO2019241235A1 (en) * 2018-06-11 2019-12-19 Ofinno, Llc Base station network sharing configuration
US20200015236A1 (en) * 2018-07-05 2020-01-09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resource selection i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unlicensed (nr-u) cel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385906A (zh) * 2018-12-29 2020-07-0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1031586A (zh) * 2019-11-26 2020-04-17 京信通信***(中国)有限公司 通信基站共享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11724A (zh) * 2022-11-22 2023-03-1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811724B (zh) * 2022-11-22 2024-04-0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541600A (ja) 2023-10-03
CN114245472B (zh) 2024-03-15
WO2022052482A1 (zh) 2022-03-17
EP4195858A4 (en) 2024-01-31
EP4195858A1 (en) 2023-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15852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enhanc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KR102008650B1 (ko) 강화된 허가 보조 액세스를 위한 주기적 및 비주기적 csi 리포팅 절차들
EP2443887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ponent carrier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874308B2 (ja) 無線通信機器における受信品質の決定
JP7387438B2 (ja) Crs帯域幅シグナリング
RU2628110C2 (ru) Способ канало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 полосе свободного диапазона частот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его
CN107409300B (zh) 频率间lte-d发现
US8811351B2 (en) Method for measur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on a downlink multi-carri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JP2020503712A (ja) 低いピーク対平均電力比を有する復調基準信号および粒度を伴う割振り情報
WO2019028850A1 (en) METHODS OF TRANSMITTING MULTIPLE SS BLOCKS AND MEASURING RRM IN A BROADBAND CARRIER
CA3047410C (en) Reference signal placement within different subbands of the same ofdm symbol
US20240022925A1 (en) L1/l2-centric mobility - neighbour cell measurements
CN109196924B (zh) 跨多个尝试的rach组合
EP3914027B1 (en) Initial access procedure using preconfigured resources
EP3284286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network coexistence
US20230345285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453288A (zh) 一种测量配置方法及装置
JP7086967B2 (ja)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チャネルMsg2を介した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チャネルMsg3リソース持続時間の指示
CN111034331A (zh) 具有改进的可靠性性能的nprach
US20190028914A1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a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and a Reporting
CN114245472B (zh) 接入方法、共享载波基站、用户设备及记录介质
CN10666468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330814A (zh) 用于随机接入中的测量报告的窄带选择
CN116548032A (zh) 信道占用信息多接入报告
EP4319335A1 (en) User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