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4901B - 光伏***、逆变器及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伏***、逆变器及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4901B
CN114204901B CN202111438393.0A CN202111438393A CN114204901B CN 114204901 B CN114204901 B CN 114204901B CN 202111438393 A CN202111438393 A CN 202111438393A CN 114204901 B CN114204901 B CN 1142049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verter
voltage
power
circuit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383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04901A (zh
Inventor
徐志武
顾桂磊
姚晓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3839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049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04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4901A/zh
Priority to US17/994,632 priority patent/US20230170844A1/en
Priority to EP22210092.7A priority patent/EP4187738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049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49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2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DC/AC inverter means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itself, e.g. AC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4Balancing the load in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66Regulating electric power
    • G05F1/67Regulating electric power to the maximum power available from a generator, e.g. from solar cel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02J2300/26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involvin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control for photovoltaic sou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逆变器及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光伏***包括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以及逆变器。其中,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光伏组件,输出端用于通过直流母线连接逆变器的输入端,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交流电网。在逆变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逆变器调整自身的母线电压从第一电压上升至第二电压。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母线电压从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三电压,第三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压。采用本申请,可保证母线电压在逆变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前后的差距减小,从而可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的稳定性,适用性强。

Description

光伏***、逆变器及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逆变器及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逆变器主要是根据自身的工作状态控制母线电压。当逆变器的工作状态发生变化后,母线电压也随之大幅度变化。该方式导致当逆变器的工作状态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之间切换时,逆变器的稳定性变差,例如容易受交流电网波动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逆变器及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可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的稳定性,适用性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该光伏***包括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以及逆变器。其中,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光伏组件,输出端用于通过直流母线连接逆变器的输入端,逆变器的输出端与交流电网相连。在逆变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逆变器调整自身的母线电压从第一电压上升至第二电压。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母线电压从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三电压,第三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压。进而通过对母线电压的短时调整,保证母线电压在逆变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前后的差距减小,以使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不因逆变器工作状态的变化而大幅度变化,从而可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的稳定性,适用性强。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相互串联后通过直流母线连接逆变器的输入端,逆变器包括DC/AC电路,DC/AC电路的输入端与逆变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一电压是由逆变器根据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得到,第二电压是由逆变器根据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控制得到。可以理解的,逆变器可通过设置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第一电压,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为第二电压,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以及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的方式,使逆变器的工作状态受外部因素影响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保证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从第一电压上升至第二电压。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逆变器调整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为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并根据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调整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其中,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可以理解的,通过调整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与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一致的方式,可保证逆变器的母线从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一电压,进而保证逆变器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后,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始终控制在第一电压,从而可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的稳定性,适用性强。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一时间间隔后,逆变器还调整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第四电压,并根据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调整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第四电压小于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电压大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且第三电压与电压峰值之间的第一差值小于第一差值阈值。进而可避免母线电压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之间的差值过大的情况,从而可有效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以及转换效率,进而提高光伏***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适用性强。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电压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之间的第一差值大于第二差值阈值,第二差值阈值小于第一差值阈值。进而可有效避免由于母线电压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之间的差值过小导致逆变器无法正常输出正弦交流电的情况,从而可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的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该光伏***包括逆变器,逆变器包括DC/DC电路和DC/AC电路,逆变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光伏组件,DC/DC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直流母线连接DC/AC电路的输入端,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交流电网。在逆变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逆变器调整自身的母线电压从第一电压上升至第二电压。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母线电压从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三电压,第三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压。进而通过对母线电压的短时调整,保证母线电压在逆变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前后的差距减小,以使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不因逆变器工作状态的变化而大幅度变化,从而可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的稳定性,适用性强。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压是由逆变器根据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得到;第二电压是由逆变器根据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控制得到。可以理解的,逆变器可通过设置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第一电压,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为第二电压,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以及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的方式,使逆变器的工作状态受外部因素影响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保证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从第一电压上升至第二电压。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逆变器调整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为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并根据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调整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其中,逆变器在限功率状态下母线电压为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可以理解的,通过调整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与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一致的方式,可保证逆变器的母线从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一电压,进而保证逆变器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后,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始终控制在第一电压,从而可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的稳定性,适用性强。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电压大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且第三电压与电压峰值之间的第一差值小于第一差值阈值。进而可避免母线电压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之间的差值过大的情况,从而可有效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以及转换效率,进而提高光伏***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适用性强。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电压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之间的第一差值大于第二差值阈值,第二差值阈值小于第一差值阈值。进而可有效避免由于母线电压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之间的差值过小导致逆变器无法正常输出正弦交流电的情况,从而可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的稳定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该光伏***包括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以及逆变器,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光伏组件,输出端用于通过直流母线连接逆变器的输入端,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交流电网。在逆变器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逆变器调整自身的母线电压从第五电压下降至第六电压。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母线电压从所述第六电压上升至第七电压,第七电压大于或者等于第五电压。进而可通过对母线电压的短时调整,保证母线电压在逆变器在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前后的差距减小,以使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不因逆变器工作状态的变化而大幅度变化,从而可有效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适用性强。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相互串联后通过直流母线连接逆变器的输入端,逆变器包括DC/AC电路,DC/AC电路的输入端与逆变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五电压是由逆变器根据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控制得到,第六电压是由逆变器根据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得到。可以理解,逆变器可通过设置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第六电压,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为第五电压,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以及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的方式,使逆变器的工作状态受外部因素影响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保证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从第五电压下降至第六电压。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逆变器调整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并根据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调整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其中,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可以理解的,在确定逆变器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通过调整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与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一致的方式,可保证逆变器的母线从第六电压上升至第五电压,进而保证逆变器在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后,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始终控制在第五电压,从而可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的稳定性,适用性强。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逆变器还调整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为第八电压,并根据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调整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第八电压大于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伏***,该光伏***包括逆变器,逆变器包括DC/DC电路和DC/AC电路,逆变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光伏组件,DC/DC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直流母线连接DC/AC电路的输入端,逆变器的输出端与交流电网相连。在逆变器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逆变器调整自身的母线电压从第五电压下降至第六电压。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母线电压从所述第六电压上升至第七电压,第七电压大于或者等于第五电压。进而可通过对母线电压的短时调整,保证母线电压在逆变器在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前后的差距减小,以使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不因逆变器工作状态的变化而大幅度变化,从而可有效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适用性强。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五电压是由逆变器根据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控制得到,第六电压是由逆变器根据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得到。可以理解的,逆变器可通过设置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第六电压,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为第五电压,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以及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的方式,使逆变器的工作状态受外部因素影响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保证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从第五电压下降至第六电压。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逆变器调整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并根据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调整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其中,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可以理解的,通过调整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与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一致的方式,可保证逆变器的母线从第六电压上升至第五电压,进而保证逆变器在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后,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始终控制在第五电压,从而可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的稳定性,适用性强。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逆变器还调整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为第八电压,并根据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调整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第八电压大于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七电压大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且第四电压与电压峰值之间的第二差值小于第三差值阈值。进而可避免母线电压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之间的差值过大的情况,从而可有效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以及转换效率,进而提高光伏***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适用性强。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七电压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之间的第二差值大于第四差值阈值,第四差值阈值小于第三差值阈值。进而可有效避免由于母线电压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之间的差值过小导致逆变器无法正常输出正弦交流电的情况,从而可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的稳定性。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逆变器,该逆变器的输入端通过直流母线连接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输出端连接交流电网。在逆变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逆变器调整自身的母线电压从第一电压上升至第二电压,其中,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逆变器执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来最大化输出功率,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逆变器主动限制输出功率。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母线电压从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三电压,其中,第三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压。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相互串联后通过直流母线连接逆变器的输入端,逆变器包括DC/AC电路,DC/AC电路的输入端与逆变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一电压是由逆变器根据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得到,第二电压是由逆变器根据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控制得到。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逆变器调整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为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并根据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调整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从而保证母线电压从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一电压,其中,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逆变器,该逆变器包括DC/DC电路和DC/AC电路,逆变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光伏组件,DC/DC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直流母线连接DC/AC电路的输入端,逆变器的输出端与交流电网相连。在逆变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逆变器调整自身的母线电压从第一电压上升至第二电压,其中,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逆变器执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来最大化输出功率,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逆变器主动限制输出功率。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母线电压从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三电压,其中,第三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压。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压是由逆变器根据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得到,第二电压是由逆变器根据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控制得到。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逆变器调整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为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并根据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调整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从而保证母线电压从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一电压,其中,逆变器在限功率状态下母线电压为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逆变器,该逆变器的输入端通过直流母线连接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输出端连接交流电网。在逆变器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逆变器调整自身的母线电压从第五电压下降至第六电压,其中,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逆变器执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来最大化输出功率,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逆变器主动限制输出功率。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母线电压从第六电压上升至第七电压,其中,第七电压大于或者等于第五电压。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相互串联后通过直流母线连接逆变器的输入端,逆变器包括DC/AC电路,DC/AC电路的输入端与逆变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五电压是由逆变器根据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控制得到,第六电压是由逆变器根据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得到。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逆变器调整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并根据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调整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以保证母线电压从第六电压上升至第五电压,其中,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逆变器,该逆变器包括DC/DC电路和DC/AC电路,逆变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光伏组件,DC/DC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直流母线连接DC/AC电路的输入端,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交流电网。在逆变器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逆变器调整自身的母线电压从第五电压下降至第六电压,其中,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逆变器执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来最大化输出功率,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逆变器主动限制输出功率。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母线电压从第六电压上升至第七电压,其中,第七电压大于或者等于第五电压。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五电压是由逆变器根据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控制得到,第六电压是由逆变器根据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得到。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逆变器调整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并根据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调整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以保证母线电压从第六电压上升至第五电压,其中,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其中,逆变器的输入端通过直流母线连接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输出端连接交流电网。该方法包括:在逆变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调整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从第一电压上升至第二电压,其中,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逆变器执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来最大化输出功率,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逆变器主动限制输出功率。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所述母线电压从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三电压,其中,第三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压。
结合第九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相互串联后通过直流母线连接逆变器的输入端,逆变器包括DC/AC电路,DC/AC电路的输入端与逆变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一电压是由逆变器根据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得到,第二电压是由逆变器根据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控制得到。
结合第九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调整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为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并根据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调整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以保证母线电压从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一电压,其中,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其中,逆变器包括DC/DC电路和DC/AC电路,逆变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光伏组件,DC/DC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直流母线连接DC/AC电路的输入端,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交流电网。该方法包括:在逆变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调整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从第一电压上升至第二电压,其中,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逆变器执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来最大化输出功率,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逆变器主动限制输出功率。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所述母线电压从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三电压,其中,第三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压。
结合第十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压是由逆变器根据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得到,第二电压是由逆变器根据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控制得到。
结合第十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调整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为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并根据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调整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以保证母线电压从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一电压,其中,逆变器在限功率状态下母线电压为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其中,逆变器的输入端通过直流母线连接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输出端连接交流电网。该方法包括:在逆变器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调整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从第五电压下降至第六电压,其中,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逆变器执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来最大化输出功率,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逆变器主动限制输出功率。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母线电压从第六电压上升至所述第七电压,其中,第七电压大于或者等于第五电压。
结合第十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相互串联后通过直流母线连接逆变器的输入端,逆变器包括DC/AC电路,DC/AC电路的输入端与逆变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五电压是由逆变器根据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控制得到,第六电压是由逆变器根据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得到。
结合第十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调整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并根据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调整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以保证母线电压从第六电压上升至第五电压,其中,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其中,逆变器包括DC/DC电路和DC/AC电路,逆变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光伏组件,DC/DC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直流母线连接DC/AC电路的输入端,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交流电网。该方法包括:在逆变器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调整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从第五电压下降至第六电压,其中,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逆变器执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来最大化输出功率,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逆变器主动限制输出功率。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母线电压从第六电压上升至所述第七电压,其中,第七电压大于或者等于第五电压。
结合第十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五电压是由逆变器根据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控制得到,第六电压是由逆变器根据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得到。
结合第十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调整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并根据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调整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以保证母线电压从第六电压上升至第五电压,其中,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上述多个方面的实现和有益效果可互相参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逆变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过程中母线电压的一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逆变器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过程中母线电压的一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逆变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过程中母线电压的另一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逆变器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过程中母线电压的另一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的光伏***可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比如,光伏供电场景、光储混合供电场景等。其中,光伏供电场景中,供电电源为光伏组件;光储混合供电场景中,供电电源包括光伏组件和储能电池组串。下面以光伏供电场景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在光伏供电场景下,光伏***可以包括光伏组件、DC/DC变换器和逆变器。其中,光伏组件连接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连接逆变器的输入端,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至交流电网或者家用设备。可选的,这里与DC/DC变换器输入端相连的光伏组件的数量还可以是多个,多个光伏组件可串联和/或并联后与DC/DC变换器相连。在光伏***开始运行后,DC/DC变换器可将与其输入端相连的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经过直流变换成电压为预设值的直流电,并将该直流电输出至逆变器,逆变器将DC/DC转换器输出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进而实现对交流电网或者交流负载(如家用设备)等多种类型的用电设备进行供电。由于光伏***中的逆变器可通过对母线电压的短时调整,保证逆变器的母线电压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和限功率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后能够快速恢复,以使母线电压不受逆变器11工作状态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的稳定性,适用性强。
上述只是对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的应用场景进行示例,而非穷举,本申请不对应用场景进行限制。
下面结合图2至图9对本申请提供的光伏***和逆变器的工作原理进行示例说明。
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的一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光伏***1包括DC/DC变换器121、…、DC/DC变换器12n以及逆变器11,其中,n为正整数。DC/DC变换器121的输入端连接光伏组件1001、…、DC/DC变换器12n的输入端连接光伏组件100n,DC/DC变换器121的输出端、…、DC/DC变换器12n的输出端相互串联后形成的两端通过直流母线连接逆变器11的输入端i11+、i11-,逆变器11的输出端o111、o112、o113与交流电网相连。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描述,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逆变器11包括DC/AC电路111和控制器112,DC/AC电路111的输入端i111+、i111-分别连接逆变器11的输入端i11+、i11-,DC/AC电路111的输出端o1111、o1112、o1113分别连接逆变器11的输出端o111、o112、o113。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在逆变器11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调整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即直流母线处的电压)从第一电压上升至第二电压。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一时间间隔后,调整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三电压,其中,第三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压,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逆变器11执行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来最大化输出功率,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逆变器11主动限制输出功率。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在光伏***1开始工作后,逆变器11执行MPPT来最大化自身的输出功率,此时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则控制器112根据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控制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也即控制目标是使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达到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为第二电压;同时,控制器112根据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达到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第一电压。由于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时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也即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时母线电压为第一电压。其中,第一电压V1=Vg*1.4142+45,第二电压V2=Vg*1.4142+75,Vg为交流电网的电压有效值。在交流电网为单相电网的情况下,Vg=230Vac,V1≈370V,V2≈400V;在交流电网为三相电网的情况下,Vg=400Vac,V1≈611V,V2≈641V。下面以交流电网为单相电网为例进行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在逆变器11的工作过程中,逆变器11受外部因素(包括外部光照的变化、是否接收到限功率指令等)的影响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母线电压的决定权随着逆变器11工作状态的变化在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与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之间变化。其中,逆变器11的工作状态包括限功率工作状态和非限功率工作状态,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逆变器11主动限制输出功率,例如光伏功率大于逆变器11最大输出功率,或是逆变器11接受功率调度限制输出功率等。示例性的,逆变器11由于阴天情况导致光伏组件输出的功率不足而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则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逆变器11由于太阳光照充足情况导致光伏组件输出的功率变大而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则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为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
之后,逆变器11受外部因素影响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如控制器112接收到限功率指令后,根据该限功率指令主动限制逆变器11的输出功率,从而导致逆变器11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由于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时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即第一电压370V),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时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为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即第二电压400V),因此在逆变器11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一电压370V上升至第二电压400V。
之后,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控制器13调整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三电压,其中,第三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压,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的时间间隔所对应的时长一般约几百毫秒至几秒。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控制器112调整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为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即第一电压370V),并向上述n个DC/DC变换器中的各个DC/DC变换器发送电压调节指令。各个DC/DC变换器根据各自接收到的电压调节指令中携带的输出电压参考值调节各自的输出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达到370V,其中,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之和为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由于逆变器11在限功率状态下母线电压为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因此可通过对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的调整使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二电压400V下降至第三电压370V。可以理解的,通过对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短时控制,保证母线电压在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和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前后保持在同一电压,以使母线电压不受逆变器11工作状态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逆变器1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1的稳定性,适用性强。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控制器112调整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为第三电压,第三电压小于第一电压370V,如365V,并向上述n个DC/DC变换器中的各个DC/DC变换器发送电压调节指令。各个DC/DC变换器根据各自接收到的电压调节指令中携带的输出电压参考值调节各自的输出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达到365V,其中,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之和为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由于逆变器11在限功率状态下母线电压为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因此可通过对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的调整使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二电压400V下降至第三电压365V。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过小无法正常输出正弦交流电的情况,一般会设置第三电压大于340V。可以理解的,通过对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短时控制,保证母线电压在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和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前后的差距减小,以使母线电压不受逆变器11工作状态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逆变器1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1的稳定性。进一步地,通常情况下,母线电压略大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时逆变器11的转换效率最高,因此还可提高逆变器11的转换效率,降低逆变器11的损耗,适用性更强。
与此同时,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控制器112还调整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第四电压V4=Vg*1.4142+15≈340V,并根据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通过控制DC/AC电路111中各个开关管的工作状态(导通或者关断)调整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达到340V。其中,第四电压V4小于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即第一电压V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电压大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且第三电压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之间的第一差值小于第一差值阈值。可以理解的,通常情况下,母线电压略大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时逆变器的转换效率最高;母线电压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之间的差值越大,逆变器的转换效率越低。在本申请中逆变器11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后,通过短时调整使母线电压控制在第三电压,由于第三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压V1,可有效减小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时母线电压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之间的差值,进而可有效提高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时的转换效率。
进一步地,第三电压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之间的第一差值还大于第二差值阈值,第二差值阈值小于第一差值阈值。这里第一差值阈值的取值只要满足可提高逆变器11的转换效率,第二差值阈值的取值只要满足逆变器11可正常工作即可。可以理解的,逆变器11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后,母线电压始终控制在第三电压,第三电压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之间的第一差值大于第二差值阈值,因此可避免第一差值过小时,逆变器11在交流电网发生波动时容易受到影响,导致逆变器11无法正常向交流电网输出正弦波的交流电的情况,从而可提高逆变器1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1的稳定性。
为了方便理解,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逆变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过程中母线电压的一示意图。如图4所示,BUS为母线电压。T0≤Time<T1时,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控制器112设置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为第二电压400V,以及设置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第一电压370V。控制器112根据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控制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也即控制目标是使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达到400V,同时,根据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达到370V。由于T0≤Time<T1时,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因此该时间段内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370V。
Time=T1时,逆变器11由于外部因素(如接收到限功率指令)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由于逆变器11的输出功率小于逆变器11的输入功率,因此母线电压开始从370V上升至400V。
T1<Time<T2时,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因此,该时间段内母线电压为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400V。这里,T1<Time<T2对应的时间间隔ΔT为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的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时长,一般约几百毫秒至几秒,且该时间间隔小于时间间隔阈值。
Time=T2时,控制器112将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从第二电压400V调整为第三电压370V,以及将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从第一电压370V调整为第四电压340V。并根据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调整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也即控制目标是使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达到370V;以及根据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调整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达到340V。由于逆变器11在T2时刻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因此该时刻下调整后的母线电压为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370V。
T2<Time≤T3时,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该时间段内母线电压为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370V。
本实施例中,逆变器11可通过对母线电压的短时调整,保证母线电压在逆变器11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前后的差距减小,以使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不因逆变器11工作状态的变化而大幅度变化,从而可有效提高逆变器1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1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此外,由于母线电压控制在第三电压,第三电压包括满足并网需求(即母线电压大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的最小电压的情况,因此不仅可提高逆变器11的转换效率,还可以降低逆变器11中的开关器件和母线电容(位于直线母线之间的电容)的电压应力,进而降低逆变器11的损耗以及内部开关器件的热应力,进一步提高了逆变器11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再进一步提高了光伏***1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适用性强。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在逆变器11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逆变器11调整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五电压下降至第六电压。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一时间间隔后,调整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六电压上升至第七电压,其中,第七电压大于或者等于第五电压,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逆变器11执行MPPT来最大化输出功率,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逆变器11主动限制输出功率。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在光伏***1开始工作后,逆变器11根据接收到的限功率指令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则控制器112根据逆变器11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控制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也即控制目标是使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达到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逆变器11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为第五电压;同时,控制器112根据逆变器11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达到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第六电压。由于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时母线电压为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也即逆变器11在限功率工作状态时母线电压为第五电压。其中,第五电压V5=Vg*1.4142+45,第六电压V6=Vg*1.4142+15,Vg为交流电网的电压有效值。在交流电网为单相电网的情况下,Vg=230Vac,V5≈370V,V6≈340V;在交流电网为三相电网的情况下,Vg=400Vac,V5≈611V,V6≈581V。下面以交流电网为单相电网为例进行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在逆变器11的工作过程中,逆变器11受外部因素(包括外部光照的变化、是否接收到限功率指令等)的影响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母线电压的决定权随着逆变器11工作状态的变化在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和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之间变化。
之后,逆变器11受外部因素影响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如逆变器11由于阴天情况导致光伏组件输出的功率不足而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从而导致逆变器11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由于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时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为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即第五电压370V),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时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即第六电压340V),因此在逆变器11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五电压370V下降至第六电压340V。
之后,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控制器13调整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六电压上升至第七电压,其中,第七电压大于或者等于第五电压,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的时间间隔所对应的时长一般约几百毫秒至几秒。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控制器112调整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逆变器11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即第五电压370V),并根据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通过控制DC/AC电路111中各个开关管的工作状态(导通或者关断)调整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达到370V。由于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因此可通过对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的调整使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六电压340V上升至第七电压370V。可以理解的,通过对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短时控制,保证母线电压在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和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前后保持在同一电压,以使母线电压不受逆变器11工作状态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逆变器1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1的稳定性,适用性强。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控制器112调整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第七电压,第七电压大于第五电压370V,如375V,并根据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通过控制DC/AC电路111中各个开关管的工作状态(导通或者关断)调整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达到375V。由于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因此可通过对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的调整使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六电压340V上升至第七电压375V。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之间的差值过大导致逆变器11的转换效率过低的情况,一般会设置第七电压大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且第七电压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之间的第二差值小于第三差值阈值。可以理解的,通过对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短时控制,保证母线电压在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和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前后的差距减小,以使母线电压不受逆变器11工作状态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逆变器1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1的稳定性。
与此同时,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控制器112还调整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为第八电压V8=Vg*1.4142+75≈400V,并通过向各个DC/DC变换器发送电压调节指令的方式,控制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达到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400V。其中,第八电压V8大于逆变器11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即第五电压V5)。
需要说明的是,第七电压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之间的第二差值还大于第四差值阈值,第四差值阈值小于第三差值阈值。因此可避免第二差值过小时,逆变器11在交流电网发生波动时容易受到影响,导致逆变器11无法正常向交流电网输出正弦波的交流电的情况,从而可提高逆变器1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1的稳定性。
为了方便理解,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逆变器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过程中母线电压的一示意图。如图5所示,BUS为母线电压。T4≤Time<T5时,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控制器112设置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为第五电压370V,以及设置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第六电压340V。控制器112根据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控制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也即控制目标是使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达到370V,同时,根据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达到340V。由于T4≤Time<T5时,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因此该时间段内母线电压为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370V。
Time=T5时,逆变器11由于外部因素(如太阳光照强度变强)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由于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时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因此母线电压开始从370V下降至340V。
T5<Time<T6时,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因此,该时间段内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340V。这里,T5<Time<T6对应的时间间隔ΔT为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的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时长,一般约几百毫秒至几秒,且该时间间隔小于时间间隔阈值。
Time=T6时,控制器112将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从第五电压370V调整为第八电压400V,以及将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从第六电压340V调整为第七电压370V。并根据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调整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也即控制目标是使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达到400V;以及根据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调整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达到370V。由于逆变器11在T6时刻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因此该时刻下调整后的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出电压370V。
T6<Time≤T7时,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该时间段内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370V。
本实施例中,逆变器11可通过对母线电压的短时调整,保证母线电压在逆变器11在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前后的差距减小,以使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不因逆变器工作状态的变化而大幅度变化,从而可有效提高逆变器1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1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适用性强。
可以理解的,逆变器11通过对母线电压的短时控制,保证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在限功率工作状态和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后能够快速恢复,以减少逆变器11工作状态变化对母线电压的影响,从而提高逆变器1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1的稳定性,适用性强。
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光伏***1包括逆变器11,逆变器11的输入端i11+、i11-用于连接相互串联的光伏组件1001、光伏组件1002、…、光伏组件100n,n为正整数。逆变器11的三个输出端o111、o112和o113连接交流电网。逆变器11包括DC/DC电路113、DC/AC电路111和控制器112,其中,i11+和i11-分别与DC/DC电路113的正输入端i113+和负输入端i113-相连,DC/DC电路113的正输出端o113+和负输出端o113-通过直流母线分别与DC/AC电路111的正输入端i111+和负输入端i111-相连,DC/AC电路111的三个输出端o1111、o1112和o1113分别与o111、o112和o113相连。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在逆变器11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逆变器11调整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一电压上升至第二电压。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一时间间隔后,调整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三电压,其中,第三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压,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逆变器11执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来最大化输出功率,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逆变器11主动限制输出功率。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在光伏***1开始工作后,逆变器11执行MPPT来最大化自身的输出功率,此时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则控制器112根据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控制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达到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为第二电压;同时,控制器112根据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达到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第一电压。由于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时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也即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时母线电压为第一电压。其中,第一电压V1=Vg*1.4142+45,第二电压V2=Vg*1.4142+75,Vg为交流电网的电压有效值。在交流电网为单相电网的情况下,Vg=230Vac,V1≈370V,V2≈400V;在交流电网为三相电网的情况下,Vg=400Vac,V1≈611V,V2≈641V。下面以交流电网为单相电网为例进行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在逆变器11的工作过程中,逆变器11受外部因素(包括外部光照的变化、是否接收到限功率指令等)的影响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母线电压的决定权随着逆变器11工作状态的变化在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和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之间变化。其中,逆变器11的工作状态包括限功率工作状态和非限功率工作状态,非限功率工作状态指的是逆变器执行MPPT来最大化输出功率,限功率工作状态指的是逆变器主动限制输出功率,例如光伏功率大于逆变器最大输出功率,或是逆变器接受功率调度限制输出功率等。示例性的,逆变器11由于阴天情况导致各光伏组件输出的总功率不足而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则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逆变器11由于太阳光照充足情况导致各光伏组件输出的总功率变大而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则母线电压为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
之后,逆变器11受外部因素影响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如控制器112接收到限功率指令后,根据该限功率指令主动限制逆变器11的输出功率,从而导致逆变器11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由于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时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即第一电压370V),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时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为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即第二电压400V),因此在逆变器11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一电压370V上升至第二电压400V。
之后,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控制器112调整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三电压,其中,第三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压,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的时间间隔所对应的时长一般约几百毫秒至几秒。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控制器112调整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为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即第一电压370V),并根据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通过控制DC/DC电路113中各个开关管的工作状态(导通或者关断)调整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达到370V。由于逆变器11在限功率状态下母线电压为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因此可通过对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的调整使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二电压400V下降至第三电压370V。可以理解的,通过对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短时控制,保证母线电压在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和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前后保持在同一电压,以使母线电压不受逆变器11工作状态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逆变器1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1的稳定性,适用性强。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控制器112调整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为第三电压,第三电压小于第一电压370V,如360V,并根据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通过控制DC/DC电路113中各个开关管的工作状态(导通或者关断)调整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达到360V。由于逆变器11在限功率状态下母线电压为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因此可通过对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的调整使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二电压400V下降至第三电压360V。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过小无法正常输出正弦交流电的情况,一般会设置第三电压大于340V。可以理解的,通过对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短时控制,保证母线电压在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和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前后的差距减小,以使母线电压不受逆变器11工作状态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逆变器1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1的稳定性。进一步地,通常情况下,母线电压略大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时逆变器11的转换效率最高,因此还可提高逆变器11的转换效率,降低逆变器11的损耗,适用性更强。
与此同时,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控制器112还调整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第四电压V4=Vg*1.4142+15≈340V,并根据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通过控制DC/AC电路111中各个开关管的工作状态(导通或者关断)调整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达到340V。其中,第四电压V4小于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即第一电压V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电压大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且第三电压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之间的第一差值小于第一差值阈值。具体的,在交流电网为单相电网的情况下,Vg=230Vac,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约为325Vac;在交流电网为三相电网的情况下,Vg=400Vac,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约为565Vac。
可以理解的,通常情况下,母线电压略大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时逆变器的转换效率最高;母线电压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之间的差值越大,逆变器的转换效率越低。在本申请中逆变器11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后,通过短时调整使母线电压控制在第三电压,由于第三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压V1,可有效减小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时母线电压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之间的差值,进而可有效提高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时的转换效率。
进一步地,第三电压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之间的第一差值还大于第二差值阈值,第二差值阈值小于第一差值阈值。这里第一差值阈值的取值只要满足可提高逆变器11的转换效率,第二差值阈值的取值只要满足逆变器11可正常工作即可,示例性的,在交流电网为单相电网的情况下,第一差值阈值可以为70,第二差值阈值可以为20。
可以理解的,逆变器11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后,母线电压始终控制在第三电压,第三电压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之间的第一差值大于第二差值阈值,因此可避免第一差值过小时,逆变器11在交流电网发生波动时容易受到影响,导致逆变器11无法正常向交流电网输出正弦波的交流电的情况,从而可提高逆变器1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1的稳定性。
为了方便理解,请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逆变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过程中母线电压的另一示意图。如图7所示,BUS为母线电压。T0’≤Time<T1’时,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控制器112设置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为第二电压400V,以及设置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第一电压370V。控制器112根据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控制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达到400V,同时,根据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达到370V。由于T0’≤Time<T1’时,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因此该时间段内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370V。
Time=T1’时,逆变器11由于外部因素(如接收到限功率指令)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由于逆变器11的输出功率小于逆变器11的输入功率,因此母线电压开始从370V上升至400V。
T1’<Time<T2’时,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因此,该时间段内母线电压为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400V。这里,T1’<Time<T2’对应的时间间隔ΔT’为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的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时长,一般约几百毫秒至几秒,且该时间间隔小于时间间隔阈值。
Time=T2’时,控制器112将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从第二电压400V调整为第三电压370V,以及将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从第一电压370V调整为第四电压340V。并根据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调整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达到370V;以及根据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调整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达到340V。由于逆变器11在T2时刻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因此该时刻下调整后的母线电压为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370V。
T2’<Time≤T3’时,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该时间段内母线电压为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370V。
本实施例中,逆变器11可通过对母线电压的短时调整,保证母线电压在逆变器11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前后的差距减小,以使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不因逆变器工作状态的变化而大幅度变化,从而可有效提高逆变器1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1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此外,由于母线电压控制在第三电压,第三电压包括满足并网需求(即母线电压大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的最小电压的情况,因此不仅可以提高逆变器11的转换效率,还可以降低逆变器11中的开关器件和母线电容的电压应力,进而降低逆变器11的损耗以及内部开关器件的热应力,进一步提高了逆变器11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再进一步提高了光伏***1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适用性强。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在逆变器11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逆变器11调整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五电压下降至第六电压。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一时间间隔后,调整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六电压上升至第七电压,其中,第七电压大于或者等于第五电压,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逆变器11执行MPPT来最大化输出功率,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逆变器11主动限制输出功率。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在光伏***1开始工作后,逆变器11根据接收到的限功率指令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则控制器112根据逆变器11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控制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达到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逆变器11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为第五电压;同时,控制器112根据逆变器11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达到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第六电压。由于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时母线电压为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也即逆变器11在限功率工作状态时母线电压为第五电压。其中,第五电压V5=Vg*1.4142+45,第六电压V6=Vg*1.4142+15,Vg为交流电网的电压有效值。在交流电网为单相电网的情况下,Vg=230Vac,V5≈370V,V6≈340V;在交流电网为三相电网的情况下,Vg=400Vac,V5≈611V,V6≈581V。下面以交流电网为单相电网为例进行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在逆变器11的工作过程中,逆变器11受外部因素(包括外部光照的变化、是否接收到限功率指令等)的影响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母线电压的决定权随着逆变器11工作状态的变化在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和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之间变化。
之后,逆变器11受外部因素影响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如逆变器11由于阴天情况导致光伏组件输出的功率不足而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从而导致逆变器11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由于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时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为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即第五电压370V),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时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即第六电压340V),因此在逆变器11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五电压370V下降至第六电压340V。
之后,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控制器112调整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六电压上升至第七电压,其中,第七电压大于或者等于第五电压,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的时间间隔所对应的时长一般约几百毫秒至几秒。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控制器112调整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逆变器11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即第五电压370V),并根据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通过控制DC/AC电路111中各个开关管的工作状态(导通或者关断)调整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达到370V。由于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因此可通过对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的调整使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六电压340V上升至第七电压370V。可以理解的,通过对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短时控制,保证母线电压在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和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前后保持在同一电压,以使母线电压不受逆变器11工作状态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逆变器1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1的稳定性,适用性强。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控制器112调整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第七电压,第七电压大于第五电压370V,如375V,并根据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通过控制DC/AC电路111中各个开关管的工作状态(导通或者关断)调整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达到375V。由于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因此可通过对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的调整使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六电压340V上升至第七电压375V。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之间的差值过大导致逆变器11的转换效率过低的情况,一般会设置第七电压大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且第七电压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之间的第二差值小于第三差值阈值。可以理解的,通过对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短时控制,保证母线电压在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和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前后的差距减小,以使母线电压不受逆变器11工作状态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逆变器1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1的稳定性。
与此同时,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控制器112还调整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为第八电压V8=Vg*1.4142+75≈400V,并根据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通过控制DC/DC电路113中各个开关管的工作状态(导通或者关断)调整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DC电路112的输出电压达到400V。其中,第八电压V8大于逆变器11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即第五电压V5)。
需要说明的是,第七电压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之间的第二差值还大于第四差值阈值,第四差值阈值小于第三差值阈值,可有效避免由于母线电压与交流电网的电压峰值之间的差值过小导致逆变器11无法正常输出正弦交流电的情况,从而可提高逆变器1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1的稳定性。
为了方便理解,请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逆变器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过程中母线电压的另一示意图。如图8所示,BUS为母线电压。T4’≤Time<T5’时,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控制器112设置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为第五电压370V,以及设置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第六电压340V。控制器112根据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控制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达到370V,同时,根据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达到340V。由于T4’≤Time<T5’时,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因此该时间段内母线电压为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370V。
Time=T5’时,逆变器11由于外部因素(如太阳光照强度变强)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由于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时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因此母线电压开始从370V下降至340V。
T5’<Time<T6’时,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因此,该时间段内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340V。这里,T5’<Time<T6’对应的时间间隔ΔT为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的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时长,一般约几百毫秒至几秒,且该时间间隔小于时间间隔阈值。
Time=T6’时,控制器112将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从第五电压370V调整为第八电压400V,以及将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从第六电压340V调整为第七电压370V。并根据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调整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达到400V;以及根据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调整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达到370V。由于逆变器11在T6时刻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因此该时刻下调整后的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出电压370V。
T6’<Time≤T7’时,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该时间段内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370V。
本实施例中,逆变器11可通过对母线电压的短时调整,保证母线电压在逆变器11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前后的差距减小,以使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不因逆变器工作状态的变化而大幅度变化,从而可有效提高逆变器1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1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适用性强。
可以理解的,逆变器11通过对母线电压的短时控制,保证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在限功率工作状态和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后能够快速恢复,以减少逆变器11工作状态变化对母线电压的影响,从而提高逆变器11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1的稳定性,适用性强。
进一步地,图6所示的光伏***1中还可包括DC/DC变换器,详情请参见图9所示的光伏***。如图9所示,光伏***1还包括DC/DC变换器121、…、DC/DC变换器12n,n为正整数。其中,DC/DC变换器121的输入端与光伏组件1001相连、…、DC/DC变换器12n的输入端与光伏组件100n相连;DC/DC变换器121的输出端、…、DC/DC变换器12n的输出端相互串联后,再由DC/DC变换器121的正输出端连接逆变器11的正输入端i11+,DC/DC变换器12n的负输出端连接逆变器11的负输入端i11-。可以理解,图9所示的光伏***1和逆变器11的工作原理与图6所示的光伏***1和逆变器11的工作原理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0,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适用于图2、图3、图6和图9所示的光伏***1中的控制器112。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可包括步骤:
S101,在逆变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调整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从第一电压上升至第二电压。
其中,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逆变器执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来最大化输出功率,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逆变器主动限制输出功率。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逆变器位于图2、图3所述的光伏***的情况下,在光伏***1开始工作后,逆变器11执行MPPT来最大化自身的输出功率,此时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则控制器112根据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控制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也即控制目标是使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达到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为第二电压;同时,控制器112根据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达到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第一电压。由于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时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也即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时母线电压为第一电压。
之后,逆变器11受外部因素影响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由于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时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即第一电压),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时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为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即第二电压),因此在逆变器11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一电压上升至第二电压。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逆变器位于图6、图9所述的光伏***的情况下,在光伏***1开始工作后,逆变器11执行MPPT来最大化自身的输出功率,此时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则控制器112根据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控制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达到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为第二电压;同时,控制器112根据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达到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第一电压。由于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时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也即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时母线电压为第一电压。
之后,逆变器11受外部因素影响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由于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时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即第一电压),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时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为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即第二电压),因此在逆变器11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一电压上升至第二电压。
S102,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母线电压从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三电压。
其中,第三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压,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的时间间隔所对应的时长一般约几百毫秒至几秒。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逆变器位于图2、图3所述的光伏***的情况下,控制器112调整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为第三电压,并向上述n个DC/DC变换器中的各个DC/DC变换器发送电压调节指令。各个DC/DC变换器根据各自接收到的电压调节指令中携带的输出电压参考值调节各自的输出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达到第三电压,其中,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之和为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由于逆变器11在限功率状态下母线电压为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因此可通过对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的调整使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三电压。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逆变器位于图6、图9所述的光伏***的情况下,控制器112调整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为第三电压,并根据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通过控制DC/DC电路113中各个开关管的工作状态(导通或者关断)调整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达到第三电压。由于逆变器11在限功率状态下母线电压为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因此可通过对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的调整使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三电压。
具体实现中,本申请提供的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中逆变器所执行的更多操作可参见图2、图3、图6和图9所示的光伏***1中的控制器112所执行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逆变器可通过对母线电压的短时调整,保证母线电压在逆变器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前后的差距减小,以使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不因逆变器工作状态的变化而大幅度变化,从而可有效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此外,由于母线电压控制在第三电压,第三电压包括满足并网需求的最小电压的情况,因此不仅可提高逆变器的转换效率,还可以降低逆变器中的开关器件和母线电容的电压应力,进而降低逆变器的损耗以及内部开关器件的热应力,进一步提高了逆变器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再进一步提高了光伏***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适用性强。
参见图11,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适用于图2、图3、图6和图9所示的光伏***1中的控制器112。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可包括步骤:
S201,在逆变器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调整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从第五电压下降至第六电压。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逆变器位于图2、图3所述的光伏***的情况下,在光伏***1开始工作后,逆变器11根据接收到的限功率指令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则控制器112根据逆变器11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控制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也即控制目标是使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达到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逆变器11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为第五电压;同时,控制器112根据逆变器11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达到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第六电压。由于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时母线电压为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也即逆变器11在限功率工作状态时母线电压为第五电压。
之后,逆变器11受外部因素影响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由于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时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为上述n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即第五电压),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时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即第六电压),因此在逆变器11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五电压下降至第六电压。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逆变器位于图6、图9所述的光伏***的情况下,在光伏***1开始工作后,逆变器11根据接收到的限功率指令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则控制器112根据逆变器11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控制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达到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逆变器11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为第五电压;同时,控制器112根据逆变器11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达到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第六电压。由于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时母线电压为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也即逆变器11在限功率工作状态时母线电压为第五电压。
之后,逆变器11受外部因素影响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由于逆变器11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时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为DC/DC电路113的输出电压(即第五电压),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时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即第六电压),因此在逆变器11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五电压下降至第六电压。
S202,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母线电压从第六电压上升至第七电压。
其中,第七电压大于或者等于第五电压,逆变器11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的时间间隔所对应的时长一般约几百毫秒至几秒。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12调整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第七电压,并根据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参考值,通过控制DC/AC电路111中各个开关管的工作状态(导通或者关断)调整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也即控制目标是使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达到第七电压。由于逆变器11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因此可通过对DC/AC电路111的输入电压的调整使逆变器11的母线电压从第六电压上升至第七电压。
具体实现中,本申请提供的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中逆变器所执行的更多操作可参见图2、图3、图6和图9所示的光伏***1中的控制器112所执行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逆变器可通过对母线电压的短时调整,保证母线电压在逆变器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前后的差距减小,以使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不因逆变器工作状态的变化而大幅度变化,从而可有效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光伏***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适用性强。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1)

1.一种光伏***,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包括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以及逆变器,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光伏组件,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用于通过直流母线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交流电网,其中:
所述逆变器,用于在所述逆变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从第一电压上升至第二电压,其中,所述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逆变器执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来最大化输出功率,所述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逆变器主动限制输出功率;
所述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所述母线电压从所述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三电压,其中,所述第三电压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相互串联后通过所述母线电压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所述逆变器包括DC/AC电路,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
所述第一电压是由所述逆变器根据所述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得到,所述第二电压是由所述逆变器根据所述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控制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用于调整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为所述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调整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其中,所述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伏***,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还用于调整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第四电压,并根据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调整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所述第四电压小于所述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
5.一种光伏***,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包括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包括DC/DC电路和DC/AC电路,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光伏组件,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直流母线连接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端,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交流电网,其中:
所述逆变器,用于在所述逆变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从第一电压上升至第二电压,其中,所述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逆变器执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来最大化输出功率,所述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逆变器主动限制输出功率;
所述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所述母线电压从所述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三电压,其中,所述第三电压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是由所述逆变器根据所述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得到,所述第二电压是由所述逆变器根据所述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控制得到。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光伏***,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用于调整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为所述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并根据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调整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其中,所述逆变器在限功率状态下母线电压为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
8.一种光伏***,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包括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以及逆变器,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光伏组件,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用于通过直流母线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交流电网,其中:
所述逆变器,用于在所述逆变器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从第五电压下降至第六电压,其中,所述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逆变器执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来最大化输出功率,所述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逆变器主动限制输出功率;
所述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所述母线电压从所述第六电压上升至第七电压,其中,所述第七电压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五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相互串联后通过所述直流母线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所述逆变器包括DC/AC电路,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
所述第五电压是由所述逆变器根据所述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控制得到,所述第六电压是由所述逆变器根据所述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得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用于调整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所述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并根据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调整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其中,所述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还用于调整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为第八电压,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调整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所述第八电压大于所述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
12.一种光伏***,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包括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包括DC/DC电路和DC/AC电路,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光伏组件,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直流母线连接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端,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交流电网,其中:
所述逆变器,用于在所述逆变器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从第五电压下降至第六电压,其中,所述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逆变器执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来最大化输出功率,所述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逆变器主动限制输出功率;
所述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所述母线电压从所述第六电压上升至第七电压,其中,所述第七电压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五电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电压是由所述逆变器根据所述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控制得到,所述第六电压是由所述逆变器根据所述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控制得到。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光伏***,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用于调整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所述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并根据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调整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其中,所述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还用于调整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为第八电压,并根据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调整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所述第八电压大于所述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
16.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通过直流母线连接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交流电网,其中:
所述逆变器,用于在所述逆变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从第一电压上升至第二电压,其中,所述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逆变器执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来最大化输出功率,所述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逆变器主动限制输出功率;
所述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所述母线电压从所述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三电压,其中,所述第三电压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电压。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相互串联后通过所述直流母线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所述逆变器包括DC/AC电路,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
所述逆变器用于调整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为所述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调整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其中,所述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
18.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包括DC/DC电路和DC/AC电路,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光伏组件,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直流母线连接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端,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交流电网,其中:
所述逆变器,用于在所述逆变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从第一电压上升至第二电压,其中,所述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逆变器执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来最大化输出功率,所述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逆变器主动限制输出功率;
所述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所述母线电压从所述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三电压,其中,所述第三电压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电压。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用于调整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为所述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并根据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调整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其中,所述逆变器在限功率状态下母线电压为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
20.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通过直流母线连接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交流电网,其中:
所述逆变器,用于在所述逆变器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从第五电压下降至第六电压,其中,所述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逆变器执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来最大化输出功率,所述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逆变器主动限制输出功率;
所述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所述母线电压从所述第六电压上升至第七电压,其中,所述第七电压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五电压。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相互串联后通过所述直流母线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所述逆变器包括DC/AC电路,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
所述逆变器用于调整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所述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并根据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调整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其中,所述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
22.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包括DC/DC电路和DC/AC电路,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光伏组件,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直流母线连接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端,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交流电网,其中:
所述逆变器,用于在所述逆变器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从第五电压下降至第六电压,其中,所述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逆变器执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来最大化输出功率,所述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逆变器主动限制输出功率;
所述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运行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所述母线电压从所述第六电压上升至第七电压,其中,所述第七电压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五电压。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用于调整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所述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并根据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调整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其中,所述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所述DC/AC的输入电压。
24.一种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通过直流母线连接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交流电网,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逆变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从第一电压上升至第二电压,其中,所述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逆变器执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来最大化输出功率,所述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逆变器主动限制输出功率;
所述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所述母线电压从所述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三电压,其中,所述第三电压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电压。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相互串联后通过所述直流母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所述逆变器包括DC/AC电路,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
所述调整所述母线电压从所述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三电压,包括:
调整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为所述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调整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其中,所述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总和。
26.一种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包括DC/DC电路和DC/AC电路,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光伏组件,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直流母线连接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端,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交流电网,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逆变器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从第一电压上升至第二电压,其中,所述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逆变器执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来最大化输出功率,所述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逆变器主动限制输出功率;
所述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所述母线电压从所述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三电压,其中,所述第三电压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电压。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母线电压从所述第二电压下降至第三电压,包括:
调整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为所述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并根据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调整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其中,所述逆变器在限功率状态下母线电压为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
28.一种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通过直流母线连接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交流电网,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逆变器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从第五电压下降至第六电压,其中,所述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逆变器执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来最大化输出功率,所述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逆变器主动限制输出功率;
所述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所述母线电压从所述第六电压上升至第七电压,其中,所述第七电压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五电压。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相互串联后通过所述直流母线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所述逆变器包括DC/AC电路,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
所述调整所述母线电压从所述第六电压上升至所述第七电压,包括:
调整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所述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至少一个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参考值总和,并根据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调整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其中,所述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
30.一种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包括DC/DC电路和DC/AC电路,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光伏组件,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直流母线连接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端,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交流电网,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逆变器从限功率工作状态切换至非限功率工作状态的情况下,调整所述逆变器的母线电压从第五电压下降至第六电压,其中,所述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逆变器执行最大功率点跟踪来最大化输出功率,所述逆变器处于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逆变器主动限制输出功率;
所述逆变器处于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一时间间隔后,调整所述母线电压从所述第六电压上升至第七电压,其中,所述第七电压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五电压。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母线电压从所述第六电压上升至所述第七电压,包括:
调整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为所述逆变器在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所述DC/DC电路的输出电压参考值,并根据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参考值调整所述DC/AC电路的输入电压,其中,所述逆变器在非限功率工作状态下母线电压为所述DC/AC的输入电压。
CN202111438393.0A 2021-11-29 2021-11-29 光伏***、逆变器及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2049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8393.0A CN114204901B (zh) 2021-11-29 2021-11-29 光伏***、逆变器及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
US17/994,632 US20230170844A1 (en) 2021-11-29 2022-11-28 Photovoltaic system, inverter, and bus voltage control method for inverter
EP22210092.7A EP4187738A1 (en) 2021-11-29 2022-11-29 Photovoltaic system, inverter, and bus voltage control method for invert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8393.0A CN114204901B (zh) 2021-11-29 2021-11-29 光伏***、逆变器及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4901A CN114204901A (zh) 2022-03-18
CN114204901B true CN114204901B (zh) 2023-09-12

Family

ID=80649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38393.0A Active CN114204901B (zh) 2021-11-29 2021-11-29 光伏***、逆变器及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70844A1 (zh)
EP (1) EP4187738A1 (zh)
CN (1) CN1142049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2072B (zh) * 2022-09-16 2022-12-23 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逆变管应力的方法、装置及逆变器
CN116316795A (zh) * 2022-11-18 2023-06-23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光伏逆变器及其功率调节方法以及光伏***
US11726517B1 (en) * 2023-03-01 2023-08-15 8Me Nova,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timizing loading of solar inverters
CN116760107B (zh) * 2023-08-16 2023-12-12 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逆变器的超配限载方法、***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7694A (zh) * 2011-06-07 2014-02-19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株式会社 太阳能发电***的运行控制装置
CN104967112A (zh) * 2015-06-26 2015-10-07 上海电力学院 光储式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直流微网协调控制方法
CN106684902A (zh) * 2017-01-16 2017-05-17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柔性直流电网的换流站及多换流站协调控制方法
CN107147145A (zh) * 2017-06-09 2017-09-08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三电平dc‑dc变换器的风储双极性直流微电网及控制方法
CN108258718A (zh) * 2016-12-29 2018-07-06 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 逆变器、集散式汇流箱、限功率控制***和方法
CN108777494A (zh) * 2018-08-10 2018-11-09 国网冀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集散式光储充电***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93717A (zh) * 2020-02-24 2020-06-16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储直流耦合***的控制方法及***
CN111555335A (zh) * 2020-06-04 2020-08-18 南京工程学院 基于主从控制的自储能多端背靠背柔直***协调控制方法
CN113612232A (zh) * 2021-08-18 2021-11-05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应用于对称桥式调压装置的最大功率点盲估计方法及***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98388B2 (ja) * 2007-10-15 2014-05-21 エーエムピーティー, エルエルシー 高効率太陽光電力のためのシステム
US8810068B2 (en) * 2009-04-17 2014-08-19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ver-voltage protection of a photovoltaic system with distributed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WO2012162570A1 (en) * 2011-05-24 2012-11-29 Cameron D Kevi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and managing demand/response between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s, grid power, and loads
JP5856028B2 (ja) * 2012-08-29 2016-02-09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7065289B2 (ja) * 2018-07-10 2022-05-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変換回路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3452074B (zh) * 2021-06-29 2024-04-09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7694A (zh) * 2011-06-07 2014-02-19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株式会社 太阳能发电***的运行控制装置
CN104967112A (zh) * 2015-06-26 2015-10-07 上海电力学院 光储式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直流微网协调控制方法
CN108258718A (zh) * 2016-12-29 2018-07-06 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 逆变器、集散式汇流箱、限功率控制***和方法
CN106684902A (zh) * 2017-01-16 2017-05-17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柔性直流电网的换流站及多换流站协调控制方法
CN107147145A (zh) * 2017-06-09 2017-09-08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三电平dc‑dc变换器的风储双极性直流微电网及控制方法
CN108777494A (zh) * 2018-08-10 2018-11-09 国网冀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集散式光储充电***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93717A (zh) * 2020-02-24 2020-06-16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储直流耦合***的控制方法及***
CN111555335A (zh) * 2020-06-04 2020-08-18 南京工程学院 基于主从控制的自储能多端背靠背柔直***协调控制方法
CN113612232A (zh) * 2021-08-18 2021-11-05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应用于对称桥式调压装置的最大功率点盲估计方法及***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无需互联通信的直流微电网实时功率协调控制策略;欧阳丽;周丽红;何海斌;;电网技术(第12期);3449-345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70844A1 (en) 2023-06-01
CN114204901A (zh) 2022-03-18
EP4187738A1 (en) 2023-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04901B (zh) 光伏***、逆变器及逆变器的母线电压控制方法
US10811900B2 (e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apparatus
JP5880778B2 (ja)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EP2365606A1 (en) A battery system
EP3454464B1 (en) Method for regulating output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voltaic module and direct current/direct current converter
JP5541982B2 (ja) 直流配電システム
JP2013138530A (ja) 太陽電池発電システム
AU2013206703A1 (en) Power converter module, photovoltaic system with power converter modul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photovoltaic system
US10374434B2 (en)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CN109638882B (zh) 光伏***
CN105680477B (zh)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降额控制***及方法
CN112075004A (zh) 用于太阳能领域的dc功率转换和传输的***和方法
CN115085245A (zh) 光伏储能***及其适用的控制方法
Schonberger et al. Autonomous load shedding in a nanogrid using DC bus signalling
CN104135225A (zh) 光伏逆变器及空调器
EP3316467A2 (en) Power system for multiple power sources
US20240055973A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WO2021019814A1 (ja)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発電システム
CN113746170A (zh) 一种储能***及其离网过载保护方法
KR101065247B1 (ko) 태양광 발전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00034607A (ko) 하이브리드 전력 공급 장치
KR20080092745A (ko) 가변 승압비를 갖는 고주파 트랜스를 이용한 계통 연계형인버터 시스템
CN220172915U (zh) 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WO2013098844A2 (en) Grid tie inverter
EP3301800A1 (en) A power converter system for connection to an electric power distribution gri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