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2276A - 基于三相交流线缆的磁场能量收集装置和能量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三相交流线缆的磁场能量收集装置和能量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2276A
CN114172276A CN202111516667.3A CN202111516667A CN114172276A CN 114172276 A CN114172276 A CN 114172276A CN 202111516667 A CN202111516667 A CN 202111516667A CN 114172276 A CN114172276 A CN 1141722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energy
output
storage battery
magnetic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166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72276B (zh
Inventor
李臻
王康达
何志祝
宋战胜
王龙龙
郑熠
曹凌霄
任慧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51666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722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72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22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722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22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02J7/04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6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20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场能量收集装置和能量管理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通有交变电流的三相交流电缆的磁场能量收集装置,其应用于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包括蓄电池(1)、电机控制器(2)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4);电机控制器(2)与三相永磁同步电机(4)之间的三相交流线缆上设有磁场能量收集装置,所述磁场能量收集装置用于将磁场能量转变为电能,所述装置包括感应线圈(3)、控制开关(10)和电源管理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的设计允许所述磁场能量收集装置有三种工作状态,根据能量转化装置输出能量的多少实时且自动地进行工作状态的转换,在复杂多变的车辆行驶工况下保证向用电器稳定供电,同时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Description

基于三相交流线缆的磁场能量收集装置和能量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场能量收集装置和能量管理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通有交变电流的三相交流电缆的磁场能量收集装置和能量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已经成为了汽车的发展方向。汽车发展已经踏上了“新四化”的进程,纯电动汽车都配备了高电压的动力电池包作为整车能量来源,其主要作用是为汽车的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提供运行能源。然而,动力电池是整车唯一的能量来源,汽车所用的每一个传感器节点均需要取用动力电池的能量,这一过程需要使用复杂的DC/DC转换器将动力电池高达上百伏的电压转变为车辆用电器或传感器所用的低压电,并且智能网联汽车用到的传感器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这使得布线十分繁杂,降低了电气***的可靠性、增加了布线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电池的负荷、降低了车辆的续航里程。但是目前电动网联智能车辆的研发主要集中在软件、传感和安全方面,在挖掘能量高效利用潜力方面成果有限。
因此,研发一种新型的车载供电装置,对实现电动车辆自主感知设备或传感器的绿色运行有极大帮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三相交流线缆的磁场能量收集装置和能量管理方法,所述装置和能量管理方法针对电动汽车车载低功耗用电器,为传感器的供电问题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且低花费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三相交流线缆的磁场能量收集装置,应用于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包括蓄电池1、电机控制器2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4;
其中,蓄电池1与电机控制器2连接,电机控制器2与三相永磁同步电机4通过三相交流线缆连接;蓄电池1输出直流电到电机控制器2,电机控制器2进行直流/交流变换后,通过三相交流线缆向三相永磁同步电机4输出三相交流电;
电机控制器2与三相永磁同步电机4之间的三相交流线缆上设有磁场能量收集装置,所述磁场能量收集装置用于将磁场能量转变为电能,所述装置包括感应线圈3、控制开关10和电源管理电路;
单个感应线圈3包括铁芯7和缠绕在铁芯7上的绕组6,以穿心安装的形式固定在三相交流线缆上;
绕组6为沿同一方向缠绕在铁芯7上的多匝铜质漆包线,且留有所述铜质漆包线的两端抽头;绕组6的两端抽头通过控制开关10连接到电源管理电路,使感应线圈3输出的电能输入到电源管理电路;
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冲击保护模块、三相整流模块、变压器、滤波模块、电源切换模块、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储能电池和输出端口;
感应线圈3输出的电能经过冲击保护模块、三相整流模块、变压器和滤波模块后,变为直流电分别与电源切换模块和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连接,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与储能电池连接,用于为储能电池充电,储能电池的电能或感应线圈3经电路变换后的直流电均经电源切换模块从输出端口输出;
设定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充电开启电压阈值高于滤波模块输出额定电压值;滤波模块输出额定电压时,由于额定电压低于充电开启电压阈值,故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不开启充电;当滤波模块输出电压达到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开启电压阈值,开始为储能电池充电;
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包括P沟道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1、M2和两只二极管D1、D2,其中,M1的栅极和M2的源极分别连接至电压U的正极,D1的阳极和M2的栅极分别连接至M1的漏极,D2的阳极连接至M2的漏极,储能电池的正极连接至M1的源极,D1的阴极以及D2的阴极作为输出直流量的正极连接至输出端口,电压U的负极和储能电池负极相连,作为输出直流量的负极连接至输出端口;
电压U为感应线圈3输出电能在滤波模块输出的直流量;电压U和储能电池电压通过P沟道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1、M2构成的电路进行比较,电压更高者能向输出端口输出。
每根三相交流线缆上各设置一个感应线圈3,三个位于不同三相交流线缆上的感应线圈3以星形接法连接,沿三相交流线缆长度方向设置一套或多套,每三个感应线圈3设置一个控制开关10;
每组绕组6包括2个抽头,每组绕组6的2个抽头分别通过第一接线端子连接到控制开关10的一端,控制开关1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接线端子连接到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入端口,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出端口通过第三接线端子连接到电力负载。
所述磁场能量收集装置还包括封装盒5,封装盒5用于容纳控制开关10、接线端子和电源管理电路;控制开关10嵌入在封装盒5前侧面,封装盒5的左侧面和后侧面开有通风散热窗口,前侧面和后侧面开有接线窗口。
绕组6的直径为0.3mm。
所述铁芯7的材料为硅钢。
单个感应线圈3的铁芯7具有整体式“O”形结构、开气隙的“O”形结构或剖开的“C”形结构。
所述储能电池选用聚合物锂电池。
一种基于所述的磁场能量收集装置的能量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穿心安装的形式将感应线圈3固定在三相交流线缆上,在三相交流线缆上至少安装一组星形连接的感应线圈3,所述一组感应线圈3为三个,分别位于三根三相交流线缆上,每组绕组6包括2个抽头,每组绕组6的2个抽头分别通过第一接线端子连接到控制开关10的一端,控制开关1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接线端子连接到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入端口,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出端口通过第三接线端子连接到电力负载;
三相交流线缆周围的时变磁场通过电磁感应在感应线圈3的绕组6中产生交变电流,经过电源管理电路变为直流电后驱动电力负载;
2)根据车辆的运行工况,星形连接的感应线圈3输出能量由低到高对应所述磁场能量收集装置的三种供能状态:
状态一:储能电池输出电能;
状态二:感应线圈输出电能;
状态三:感应线圈输出电能同时为储能电池充电;
三种状态由电源管理电路自动切换,以使在汽车各种工况下,装置都能稳定向负载提供电能;
2.1)通过电源切换电路实现状态一和状态二之间的切换;
电源切换电路,包括P沟道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1、M2和两只二极管D1、D2,M1的栅极和M2的源极分别连接至电压U的正极,D1的阳极和M2的栅极分别连接至M1的漏极,D2的阳极连接至M2的漏极,储能电池的正极连接至M1的源极,D1的阴极以及D2的阴极作为输出直流量的正极连接至输出端口,电压U的负极和储能电池负极相连,作为输出直流量的负极连接至输出端口;
电压U为感应线圈3输出电能在滤波模块输出的直流量;电压U和储能电池电压通过P沟道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1、M2构成的电路进行比较来实现电源的切换;当电压U的正极高于储能电池电压时,M1的源极和漏极之间截止,储能电池无法通过M1输出电流;M2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导通,电压U的正极通过M2、D2输出电流;当电压U低于储能电池电压时,M1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导通,储能电池通过M1、D1输出电流;M2的源极和漏极之间截止,电压U的正极无法通过M2输出电流;因此,电压更高者能向输出端口输出;D1、D2用于防止电流倒灌;
2.2)通过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实现状态二和状态三之间的切换;
设定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充电开启电压阈值高于滤波模块输出额定电压值;滤波模块输出额定电压时,由于额定电压低于充电开启电压阈值,故此时感应线圈3输出的电能只供给末端负载,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不开启充电;滤波模块输出电压达到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开启电压阈值,此时感应线圈3输出的电能在供给末端负载的同时,开始为储能电池充电。
步骤1中,所述电力负载为车载传感器或其他低功耗电力负载。
步骤2.2中,设定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充电开启电压阈值高于滤波模块输出额定电压值1~2V。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能量转化装置收集三相交流线缆在周围空间辐射的磁场能量并且通过恰当的连接方式大大提高了所述磁场能量收集装置的输出功率,使得所述装置有潜力驱动更多类型的车载用电设备或传感器。
电源管理电路的设计允许所述磁场能量收集装置有三种工作状态,根据能量转化装置输出能量的多少实时且自动地进行工作状态的转换,在复杂多变的车辆行驶工况下保证向用电器稳定供电,同时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相较于传统的电池供电方式,这一技术是针对电动汽车车载低功耗用电器(传感器)供电问题的一种节能环保且低花费的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磁场能量收集装置及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感应线圈3的示意图。
图3为封装盒5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封装盒5内部接线示意图。
图5为电源管理电路框图。
图6为电源切换模块原理图。
图7为电源管理电路内的能量流逻辑框图。
附图标记:
1、蓄电池 2、电机控制器
3、感应线圈 4、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5、封装盒 6、绕组
7、铁芯 10、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此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三相交流线缆的磁场能量收集装置,应用于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包括蓄电池1、电机控制器2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4;
其中,蓄电池1与电机控制器2连接,电机控制器2与三相永磁同步电机4通过三相交流线缆连接。蓄电池1输出直流电到电机控制器2,电机控制器2进行直流/交流变换后,通过三相交流线缆向三相永磁同步电机4输出三相交流电。
电机控制器2与三相永磁同步电机4之间的三相交流线缆上设有磁场能量收集装置,所述磁场能量收集装置用于将磁场能量转变为电能,所述装置包括感应线圈3、控制开关10、电源管理电路和封装盒5。
如图2所示,单个感应线圈3包括铁芯7和缠绕在铁芯7上的绕组6,以穿心安装的形式固定在三相交流线缆上。
绕组6为一根优选直径为0.3mm沿同一方向缠绕在铁芯7上的多匝铜质漆包线,且留有所述铜质漆包线的两端抽头。所述铁芯7的材料为硅钢。绕组6的两端抽头通过控制开关10连接到电源管理电路,使感应线圈3输出的电能输入到电源管理电路。
每根三相交流线缆上各设置一个感应线圈3,三个位于不同三相交流线缆上的感应线圈3以星形接法连接,沿三相交流线缆长度方向设置一套或多套,每三个感应线圈3设置一个控制开关10。单个感应线圈3的铁芯7具有整体式“O”形结构、开气隙的“O”形结构或剖开的“C”形结构。
如图3所示,封装盒5用于容纳控制开关10、接线端子和电源管理电路。控制开关10嵌入在封装盒5前侧面,封装盒5的左侧面和后侧面开有通风散热窗口,前侧面和后侧面开有接线窗口。封装盒5对布置在其内的器件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如图4所示,每组绕组6包括2个抽头,每组绕组6的2个抽头分别通过第一接线端子连接到控制开关10的一端,控制开关1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接线端子连接到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入端口,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出端口通过第三接线端子连接到电力负载。
星形连接的感应线圈3的每组绕组6设置一个控制开关10,根据后端用电器所需功率不同,通过控制开关10改变接入电源管理电路的星形连接感应线圈3的数量,实现功率匹配。控制开关10向第二接线端子侧闭合后,该感应线圈3开始向电源管理电路输入电能;控制开关向第一接线端子侧闭合后,该感应线圈3不向电源管理电路输出电能。
控制开关10是三路双掷开关,九个接线点通过上述接线方法连接,具有以下特征:
A、星形连接感应线圈3的绕组6的抽头直接与第一接线端子连接,便于装置的拆卸与组合。
B、控制开关10向第二接线端子侧闭合,使星形连接的感应线圈3的绕组6的抽头和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由于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入端口是对称负载,所以不设中性线。
C、控制开关10向第一接线端子侧闭合,使星形连接的感应线圈3的绕组6的抽头和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入端断开连接,且使每个绕组6的两抽头短接,防止感应线圈二次侧处于开路状态而有产生高电压的潜在危险。
电源管理电路装于封装盒5内,如图5所示。
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冲击保护模块、三相整流模块、变压器、滤波模块、电源切换模块、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储能电池和输出端口。
在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中,感应线圈3输出的电能经过冲击保护模块、三相整流模块、变压器和滤波模块后变为直流电分别与电源切换模块和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连接,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与储能电池连接,用于为储能电池充电。储能电池的电能或感应线圈3经电路变换后的直流电电均经电源切换模块从输出端口输出。
如果三相交流线缆中通有交变电流,电缆周围的时变磁场通过电磁感应在感应线圈3的绕组6中产生交变电流。经过电源管理电路变为直流电后驱动车载传感器。在汽车加速、爬坡等工况下,三相永磁同步电机4的三相交流线缆中的电流较大,此时三相交流线缆周围时变磁场强度较高,感应线圈3输出的过剩电能存储在储能电池中,即便三相永磁同步电机4停止运行也可以由储能电池维持车载电力设备的工作。因此,感应线圈3和储能电池的组合供能方式有利于车载设备的持续运行。
根据车辆的运行工况,星形连接的感应线圈3输出能量由低到高对应所述磁场能量收集装置的三种供能状态:
状态一:储能电池输出电能;
状态二:感应线圈输出电能;
状态三:感应线圈输出电能同时为储能电池充电。
三种状态由电源管理电路自动切换,以使在汽车各种工况下,装置都能稳定向负载提供电能。
所述储能电池,作为磁场能量收集装置的备用能量源,用以在感应线圈3输出能量不足时驱动电力负载。
优选地,所述储能电池选用聚合物锂电池。
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用于为储能电池充电。
图7为电源管理电路内的能量流逻辑框图。
所述电源切换电路,用以实现感应线圈输出能量或储能电池输出能量这两种状态的自动切换。
如图6所示,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包括P沟道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1、M2和两只二极管D1、D2,其中,M1的栅极和M2的源极分别连接至电压U的正极,D1的阳极和M2的栅极分别连接至M1的漏极,D2的阳极连接至M2的漏极,储能电池的正极连接至M1的源极,D1的阴极以及D2的阴极作为输出直流量的正极连接至输出端口,电压U的负极和储能电池负极相连,作为输出直流量的负极连接至输出端口。
电压U为感应线圈3输出电能在滤波模块输出的直流量。电压U和储能电池电压通过P沟道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1、M2构成的电路进行比较,电压更高者能向输出端口输出;二极管D1、D2用于防止电流倒灌。从而实现状态一和状态二之间的切换。
设定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的充电开启电压阈值高于滤波模块输出额定电压值1~2V。滤波模块输出额定电压时,由于额定电压低于充电开启电压阈值,故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不开启充电;感应线圈3输出能量富余时,滤波模块输出电压上升,直至达到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开启电压阈值,开始为储能电池充电。实现状态二和状态三之间的切换。
一种基于磁场能量收集装置的能量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穿心安装的形式将感应线圈3固定在三相交流线缆上。在三相交流线缆上至少安装一组星形连接的感应线圈3,所述一组感应线圈3为三个,分别位于三根三相交流线缆上,。每组绕组6包括2个抽头,每组绕组6的2个抽头分别通过第一接线端子连接到控制开关10的一端,控制开关1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接线端子连接到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入端口,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出端口通过第三接线端子连接到电力负载。
三相交流线缆周围的时变磁场通过电磁感应在感应线圈3的绕组6中产生交变电流,经过电源管理电路变为直流电后驱动电力负载。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电力负载为车载传感器或其他低功耗电力负载。
2、根据车辆的运行工况,星形连接的感应线圈3输出能量由低到高对应所述磁场能量收集装置的三种供能状态:
状态一:储能电池输出电能;
状态二:感应线圈输出电能;
状态三:感应线圈输出电能同时为储能电池充电。
三种状态由电源管理电路自动切换,以使在汽车各种工况下,装置都能稳定向负载提供电能。
2.1通过电源切换电路实现状态一和状态二之间的切换。
电源切换电路,包括P沟道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1、M2和两只二极管D1、D2,M1的栅极和M2的源极分别连接至电压U的正极,D1的阳极和M2的栅极分别连接至M1的漏极,D2的阳极连接至M2的漏极,储能电池的正极连接至M1的源极,D1的阴极以及D2的阴极作为输出直流量的正极连接至输出端口,电压U的负极和储能电池负极相连,作为输出直流量的负极连接至输出端口。
电压为感应线圈3输出电能在滤波模块输出的直流量。电压U和储能电池电压通过P沟道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1、M2构成的电路进行比较来实现电源的切换。当电压U高于储能电池电压时,M1的源极和漏极之间截止,储能电池无法通过M1输出电流;M2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导通,电压U的正极通过M2、D2输出电流。当电压U低于储能电池电压时,M1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导通,储能电池通过M1、D1输出电流;M2的源极和漏极之间截止,电压U的正极无法通过M2输出电流。因此,电压更高者能向后端输出;D1、D2用于防止电流倒灌。
2.2通过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实现状态二和状态三之间的切换。
设定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充电开启电压阈值高于滤波模块输出额定电压值1~2V。滤波模块输出额定电压时,由于额定电压低于充电开启电压阈值,故此时感应线圈3输出的电能只供给末端负载,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不开启充电;感应线圈3输出能量富余时,滤波模块输出电压上升,直至达到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开启电压阈值,此时感应线圈3输出的电能在供给末端负载的同时,开始为储能电池充电。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三相交流线缆的磁场能量收集装置,应用于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包括蓄电池(1)、电机控制器(2)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4);
其中,蓄电池(1)与电机控制器(2)连接,电机控制器(2)与三相永磁同步电机(4)通过三相交流线缆连接;蓄电池(1)输出直流电到电机控制器(2),电机控制器(2)进行直流/交流变换后,通过三相交流线缆向三相永磁同步电机(4)输出三相交流电;
其特征在于:
电机控制器(2)与三相永磁同步电机(4)之间的三相交流线缆上设有磁场能量收集装置,所述磁场能量收集装置用于将磁场能量转变为电能,所述装置包括感应线圈(3)、控制开关(10)和电源管理电路;
单个感应线圈(3)包括铁芯(7)和缠绕在铁芯(7)上的绕组(6),以穿心安装的形式固定在三相交流线缆上;
绕组(6)为沿同一方向缠绕在铁芯(7)上的多匝铜质漆包线,且留有所述铜质漆包线的两端抽头;绕组(6)的两端抽头通过控制开关(10)连接到电源管理电路,使感应线圈(3)输出的电能输入到电源管理电路;
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冲击保护模块、三相整流模块、变压器、滤波模块、电源切换模块、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储能电池和输出端口;
感应线圈(3)输出的电能经过冲击保护模块、三相整流模块、变压器和滤波模块后,变为直流电分别与电源切换模块和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连接,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与储能电池连接,用于为储能电池充电,储能电池的电能或感应线圈(3)经电路变换后的直流电均经电源切换模块从输出端口输出;
设定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充电开启电压阈值高于滤波模块输出额定电压值;滤波模块输出额定电压时,由于额定电压低于充电开启电压阈值,故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不开启充电;当滤波模块输出电压达到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开启电压阈值,开始为储能电池充电;
所述电源切换电路,包括P沟道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1、M2和两只二极管D1、D2,其中,M1的栅极和M2的源极分别连接至电压U的正极,D1的阳极和M2的栅极分别连接至M1的漏极,D2的阳极连接至M2的漏极,储能电池的正极连接至M1的源极,D1的阴极以及D2的阴极作为输出直流量的正极连接至输出端口,电压U的负极和储能电池负极相连,作为输出直流量的负极连接至输出端口;
电压U为感应线圈(3)输出电能在滤波模块输出的直流量;电压U和储能电池电压通过P沟道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1、M2构成的电路进行比较,电压更高者能向输出端口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相交流线缆的磁场能量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三相交流线缆上各设置一个感应线圈(3),三个位于不同三相交流线缆上的感应线圈(3)以星形接法连接,沿三相交流线缆长度方向设置一套或多套,每三个感应线圈(3)设置一个控制开关(10);
每组绕组(6)包括2个抽头,每组绕组(6)的2个抽头分别通过第一接线端子连接到控制开关(10)的一端,控制开关(1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接线端子连接到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入端口,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出端口通过第三接线端子连接到电力负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相交流线缆的磁场能量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场能量收集装置还包括封装盒(5),封装盒(5)用于容纳控制开关(10)、接线端子和电源管理电路;控制开关(10)嵌入在封装盒(5)前侧面,封装盒(5)的左侧面和后侧面开有通风散热窗口,前侧面和后侧面开有接线窗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相交流线缆的磁场能量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绕组(6)的直径为0.3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相交流线缆的磁场能量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7)的材料为硅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相交流线缆的磁场能量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感应线圈(3)的铁芯(7)具有整体式“O”形结构、开气隙的“O”形结构或剖开的“C”形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相交流线缆的磁场能量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池选用聚合物锂电池。
8.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7所述的磁场能量收集装置的能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穿心安装的形式将感应线圈(3)固定在三相交流线缆上,在三相交流线缆上至少安装一组星形连接的感应线圈(3),所述一组感应线圈(3)为三个,分别位于三根三相交流线缆上,每组绕组(6)包括2个抽头,每组绕组(6)的2个抽头分别通过第一接线端子连接到控制开关(10)的一端,控制开关(1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接线端子连接到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入端口,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出端口通过第三接线端子连接到电力负载;
三相交流线缆周围的时变磁场通过电磁感应在感应线圈(3)的绕组(6)中产生交变电流,经过电源管理电路变为直流电后驱动电力负载;
2)根据车辆的运行工况,星形连接的感应线圈(3)输出能量由低到高对应所述磁场能量收集装置的三种供能状态:
状态一:储能电池输出电能;
状态二:感应线圈输出电能;
状态三:感应线圈输出电能同时为储能电池充电;
三种状态由电源管理电路自动切换,以使在汽车各种工况下,装置都能稳定向负载提供电能;
2.1)通过电源切换电路实现状态一和状态二之间的切换;
电源切换电路,包括P沟道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1、M2和两只二极管D1、D2,M1的栅极和M2的源极分别连接至电压U的正极,D1的阳极和M2的栅极分别连接至M1的漏极,D2的阳极连接至M2的漏极,储能电池的正极连接至M1的源极,D1的阴极以及D2的阴极作为输出直流量的正极连接至输出端口,电压U的负极和储能电池负极相连,作为输出直流量的负极连接至输出端口;
电压U为感应线圈(3)输出电能在滤波模块输出的直流量;电压U和储能电池电压通过P沟道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1、M2构成的电路进行比较来实现电源的切换;当电压U高于储能电池电压时,M1的源极和漏极之间截止,储能电池无法通过M1输出电流;M2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导通,电压U的正极通过M2、D2输出电流;当电压U低于储能电池电压时,M1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导通,储能电池通过M1、D1输出电流;M2的源极和漏极之间截止,电压U的正极无法通过M2输出电流;因此,电压更高者能向输出端口输出;D1、D2用于防止电流倒灌;
2.2)通过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实现状态二和状态三之间的切换;
设定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充电开启电压阈值高于滤波模块输出额定电压值;滤波模块输出额定电压时,由于额定电压低于充电开启电压阈值,故此时感应线圈(3)输出的电能只供给末端负载,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不开启充电;滤波模块输出电压达到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开启电压阈值,此时感应线圈(3)输出的电能在供给末端负载的同时,开始为储能电池充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能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电力负载为车载传感器或其他低功耗电力负载。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能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2)中,设定降压型电池充电管理模块充电开启电压阈值高于滤波模块输出额定电压值1~2V。
CN202111516667.3A 2021-12-07 2021-12-07 基于三相交流线缆的磁场能量收集装置和能量管理方法 Active CN1141722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6667.3A CN114172276B (zh) 2021-12-07 2021-12-07 基于三相交流线缆的磁场能量收集装置和能量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6667.3A CN114172276B (zh) 2021-12-07 2021-12-07 基于三相交流线缆的磁场能量收集装置和能量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2276A true CN114172276A (zh) 2022-03-11
CN114172276B CN114172276B (zh) 2023-09-15

Family

ID=80486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16667.3A Active CN114172276B (zh) 2021-12-07 2021-12-07 基于三相交流线缆的磁场能量收集装置和能量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7227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40347A (zh) * 2022-03-21 2022-07-1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能源与信息融合式振动信号诊断传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8090A (zh) * 2012-04-16 2012-08-15 江苏大学 一种收集交流母线周边磁场能量的测温无线节点电源
CN108539833A (zh) * 2018-05-04 2018-09-14 南通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用开绕组永磁电驱重构型车载充电***
CA2977937A1 (en) * 2017-09-01 2019-03-01 Mitchell B. Miller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power generating devise utilizing low impedance for increased electric current production and reduced consumption
CN110492578A (zh) * 2019-08-30 2019-11-22 上海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用车载充电与驱动一体化装置
WO2020073145A1 (zh) * 2018-10-10 2020-04-16 青岛大学 单级三相高增益升压型三端口集成逆变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8090A (zh) * 2012-04-16 2012-08-15 江苏大学 一种收集交流母线周边磁场能量的测温无线节点电源
CA2977937A1 (en) * 2017-09-01 2019-03-01 Mitchell B. Miller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power generating devise utilizing low impedance for increased electric current production and reduced consumption
CN108539833A (zh) * 2018-05-04 2018-09-14 南通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用开绕组永磁电驱重构型车载充电***
WO2020073145A1 (zh) * 2018-10-10 2020-04-16 青岛大学 单级三相高增益升压型三端口集成逆变器
CN110492578A (zh) * 2019-08-30 2019-11-22 上海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用车载充电与驱动一体化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40347A (zh) * 2022-03-21 2022-07-1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能源与信息融合式振动信号诊断传感***
CN114740347B (zh) * 2022-03-21 2023-02-28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能源与信息融合式振动信号诊断传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2276B (zh) 2023-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2214B (zh) 电动车辆的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9845021B2 (en) On-vehicle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US9077052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harging an energy storage device
US8963482B2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ly powered vehicl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900072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harging
CN103079867B (zh) 用于为电动车的可充电电池充电的***
CN101803142B (zh) 车辆的充电控制装置以及车辆
CN110525246A (zh) 用于对车辆电池充电的电力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3251231U (zh) 用于由电池运行的车辆的驱动***
EP2855192A1 (en) Electr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a battery
JP2010213560A (ja) 電気自動車用充電システム
KR20120021092A (ko) 플러그인 하이브리드 자동차의 충전장치 및 방법
CN103085676B (zh) 增程式电动汽车发电***
CN103180162A (zh) 供电装置和具备该供电装置的车辆以及供电方法
CN111231726A (zh) 一种移动充电桩的控制方法及电路
KR101974506B1 (ko) 전기 자동차의 하이브리드 충전 시스템
CN103178590A (zh) 用于电力驱动汽车的插电式电池充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172276B (zh) 基于三相交流线缆的磁场能量收集装置和能量管理方法
CN110461641A (zh) 用于车辆的充电电路装置以及用于充电电路装置的方法
CN112550072B (zh) 用于电驱动车辆的能量***
CN106059229A (zh) 异步发电***和列车
EP2919371B1 (en) Power source device
JP2013027236A (ja) バッテリの充電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の充電システム
US11888417B2 (en) Energy conversion apparatus, motor, power system, and vehicle
CN217048340U (zh) 车辆供电装置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