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539A - 终端,网络,以及通信*** - Google Patents

终端,网络,以及通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539A
CN1141539A CN96108412A CN96108412A CN1141539A CN 1141539 A CN1141539 A CN 1141539A CN 96108412 A CN96108412 A CN 96108412A CN 96108412 A CN96108412 A CN 96108412A CN 1141539 A CN1141539 A CN 11415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forward error
error recovery
radio channel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08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753C (zh
Inventor
冈岛一郎
前原昭宏
平田升一
小林胜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Inc filed Critical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1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5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75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5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7Ground-based stations employing pulse modulation, e.g. pulse code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6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在传送信号的长度满足预定条件但并不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的情况下,以及在该传输信号的长度不满足该预定条件情况下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传输一个传送信号、由于这种方案,对误差敏感的长信号,能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对于传输短的传送信号,能防止一无线电通道传输数据能力的浪费。

Description

终端,网络,以及通信***
本发明涉及通过一无线电通道进行通信的一个终端,一个网络,以及一个通信***。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个移动站,一个基站,一个网络,以及一个通信***,其中,根据通信条件,传送信号是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的。
在一个移动通信***中,由于接收信号电平波动(衰减),而这种波动当移动站移动时是易于发生的,因此一个无线电通道的线路质量会随时随地发生变化。当线路质量良好时,在移动站和网络间传送的信号将不产生误差。但是,当线路质量变坏时,信号经常产生误差。为通过校正那些误差以获得线路的更高的可靠性,在移动通信***中使用前向误差校正(FEC)和/或自动重复请求(ARQ)。在该前向误差校正技术中,信号发送器侧将用于校正误差的数据附加到发送的信号上。接收器侧参照用于校正的那些数据校正在该信号中的误差。具有不同误差校正能力的各种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方法为人们所熟悉。通常,校正能力越大,用于校正误差所要求的数据量也越大,结果,无线电通道的信号传送的能力下降。
在普通的移动通信***中,即使无线电通道的线路质量不高,也选择保证传送信号有足够可靠性的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方法,并且通常使用这样选择的前向校正编码方法。但是,这种普通的技术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即使在线路质量恢复之后,由于使用同样的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技术,无线电通道的信号传送能力将多少被浪费掉。
此外,根据信号类型,移动通信***通常要求不同类型的传输可靠性。例如,那些用于通信控制的信号,要求其可靠性高于其他信号,以便准确地控制通信。在普通的移动通信***中,当在单个无线电通道中传送多于一个类型的信号时,对于要求更高可靠性的某些信号(一信号足够)包括在上述多于一个类型的信号中的情况,有规则地经常使用该误差校正编码通过该无线电通道传送。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由于并不要求更高可靠性的那些信号也要受到误差校正编码处理,则一无线电通道的信号传送能力将多少被浪费掉。
此外,在该移动通信***中,各种不同长度的信号通过该无线电通道。信号的长度越长对线路质量的变化越敏感。这样,传送的可靠性下降。在该普通的移动通信***中,一般使用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技术在该无线电通道进行信号通信是针对长度长的那些信号的,以便得到更高的可靠性。但是,在这种普通的方法中,由于该前向误差编码技术甚至用到长度短的那些信号,而对于这些信号不必进行前向误差校正编码处理就得到足够的可靠性,则一无线电通道的信号传送能力将多少被浪费掉。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个移动站,一个网络和一个通信***,其中,根据传送信号的类型或长度,通过判断是否应该执行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能够使一个无线通道的信号转送能力,因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而下降最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个终端和一个通信***,其中,当接收到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一个信号时,一个传送信号能有效地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下列操作和功能。
在由权利要求1定义的终端中,传送信号在其长度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因此,即使线路质量稳定但也经常对误差敏感的长信号能够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相反,对于传送信号不满足该预定条件的情况,传送的信号不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因此,在传送短传送信号的情况下,能防止无线电通道传送数据能力的浪费。
在由权利要求2定义的终端中,在传送信号的类型满足预定条件情况下,该传送信号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传送。在其类型不满足该预定条件下,传送信号不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因此,能够按这样一种方式进行适当的选择,即,例如,为了效率的原因,不重要的信号不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而重要的信号在传送前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以便提高传送的成功概率。
在由权利要求3定义的终端中,进行判断接收的信号是否按前向误差格式进行编码,因此仅当该判断结果被确认时,该接收信号的前向误差校正代码被进行编码。因此,即使对于不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的信号目前同另外的信号相混合,该混合的信号也能顺利地加以对付。
在由权利要求4定义的终端中,在接收信号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的情况下对接收信号的前向误差校正代码进行解码。同样,对于最后一次接收的信号是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的情况,传送信号是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的,然后发送出去。因此,有可能按照同对方通信相匹配的方式执行信号的传送。对于最后一次接收的信号不是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的情况,则能够传送该传送信号,不管它是否经受过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因此,对于线路质量好的情况,能够防止由于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而浪费传送能力。
在由权利要求5定义的终端中,在接收信号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的情况下对接收信号的前向误差校正代码进行解码。对于最后一次通过无线电通道接收的信号是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的情况,该接收信号是在当接收到该信号起通过-预定间隔之后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的。对于最后一次通过无线电通道接收的信号不是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的情况,以及对于由于当已通过该无线电通道接收到最后一次的信号时一预定间隔已经超过的情况,则能够传送该传送的信号,不管它是否经受过前向误差校正编码处理。对于完全没有收到信号的情况,在通过一预定间隔之后,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将停止。由此,能防止传送能力的浪费。
按照权利要求6定义的终端,与权利要求5的情况相反,传送信号通常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但是,当从对方终端接收该信号时,并不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恰好对于一预定时间,该传送信号不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这样的安排适合应用于线路质量通常不好但偶尔变化的情况。即,由于对于来自对方终端的信号未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的情况,线路质量被判断为良好,则为了提高通信效率恰好对于一预定时间传送的信号未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对于其他的情况,信号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然后传送。
按照权利要求7定义的终端,移动站判断传送的信号是否应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
按照权利要求8定义的网络,至少该网络中的一个基站判断传送的信号是否应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
在由权利要求9定义的通信***中,根据传送信号的长度或类型,基站判断传送信号是否应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对于从该基站接收的信号是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的情况,移动站解调该接收信号的前向误差校正代码。
在由权利要求10定义的通信***中,根据信号的长度和类型,基站判断传送信号是否应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在由接收到该信号时起通过的一预定时间之后,移动站解调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的传送信号。对于最后一次通过该无线电通道接收的信号未按前向误差较正格式编码的情况,以及对于由于最后一次从无线电通道接收信号要经过一预定时间的情况,不管传送的信号是否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它都将被传送。
在由权利要求11定义的通信***中,根据信号的长度或类型,至少一个移动站判断传送信号是否应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对于从该移动站接收的信号是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的情况,基站解调接收信号的前向误差校正代码。
在由权利要求12定义的通信***中,根据信号的长度或类型,至少在网络中的一个移动站判断传送信号是否应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对于最后一次通过无线电通道接收到的信号是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的情况,在由接收到该信号时起通过的一预定时间之后,基站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对传送信号进行编码。对于最后一次通过无线电通道接收到的信号未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的情况,以及对于由于最后一次从无线电通道接收信号要经过一预定时间的情况,不管传送的信号是否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它都将被传送。由于以上配置,通信的频段范围能防止因过分或无意使用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而造成浪费。
在由权利要求13定义的通信***中,根据信号长度或信号类型,基站判断传送信号是否应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与权利要求11和12的情况相反,移动站通常根据传送信号执行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以及对于从对方站接收的信号未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的情况,恰好相对于一预定的时间,移动站不执行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
在由权利要求14定义的通信***中,根据信号长度或信号类型,移动站判断传送信号是否应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与权利要求11和12的情况相反,基站通常根据传送信号执行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以及对于从对方站接收的信号未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的情况,恰好相对于一预定时间,基站不执行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进行判断关于根据信号类型是否应执行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于是,只有要求更高可靠性的那些信号能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此外,按照本发明,由于进行了判断关于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是否应根据信号的长度来执行,因此,只有具有信号长度长的、对误差敏感的传送信号能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再者,由于进行判断关于当知道了接收的信号是否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时,是否应执行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所以能按一种好的平衡方式满足高可靠性和高传输效率的要求。这样,按照本发明,无线电通道的信号传输能力的浪费能由于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而减少,且并不损失对信号传输要求的更高的可靠性。
图1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一种通信***的结构的方块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发送部分12的结构的方块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接收部分24的结构的方块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2中的发送部分12的传输控制单元101的操作流程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接收部分24的接收信号控制单元201的操作流程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2中的移动站10的结构的方块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2中的传输控制单元101的操作流程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3中的移动站10的结构的方块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3中的接收信号控制单元201的操作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3中的接收信号控制单元101的操作流程图。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实施例1)
图1表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通信***的基本结构。该通信***包括具有多个基站20(图1中说明两个基站20)和多个移动站10(图1中说明三个移动站)的一个网络30。每个移动站10包括用于处理输出入信号的信号处理器16,用于处理由该信号处理器16产生的发送信号的发送部分12,用于处理接收信号并将其传送到信号处理器16的接收部分14。每个基站和移动站那样包括用于处理输出入信号的信号处理器26,用于处理由该信号处理器26产生的发送信号的发送部分22,以及用于处理接收信号并将其传送到信号处理器26的接收部分24。
在该实施例中,发送部分12和22作出关于是否应根据传送信号的长度(信号长度)执行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的决定。接收部分14和24检测接收信号是否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以及对于接收信号是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的情况对接收信号的前向误差校正代码进行解码。
图2表示每个移动站10中的发送部分12的详细的基本方块图。在图2中,信号长度测量装置102测量传送信号的长度。在该情况中,信号长度测量装置102参照包含在传送信号中的信号长度数据检测信号长度,该信号长度数据表示传送信号的长度,并且由信号处理器16的一个处理操作,例如被配置在该传送信号的标题部分。对于传送信号不包含信号长度数据的情况,信号长度测量装置102可被配置来实际地测量该传送信号的长度。由于用来处理传送信号的信号处理器16在处理传送信号的时间能识别传送信号的长度,这样经识别的信号长度可以传送到信号长度测量装置102。
传输信号控制单元101根据由信号长度测量装置102检测的信号长度作出关于传送信号是否应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的决定。人们了解以下列举的关系存在于信号长度与传输成功率之间;
          P=(1-E)L……………(1)这里P是一个信号的传输成功概率,L是信号的长度,而E是一信号的每单位长度的误差率。如果要求的传输成功率用Pth表示,按下列方程有可能得到满足所要求的传输成功率的信号长度Lth。
      Lth=logPth/log(1-E)………(2)
于是人们知道,对于其信号长度大于Lth的信号应当在传送之前进行足够程度的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这是因为可能得不到要求的传输成功概率,而对于信号长度等于或小于Lth的信号应直接发送而不经受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这是因为能得到要求的传输成功概率,如果该信号是这样的话。至于本实施例的传输信号控制单元101,首先设置对应要求的传输成功概率Pth的参考信号长度Lth。这样,该传输信号控制装置101将由信号长度测量装置102检测的信号长度同该参考信号长度相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断关于是否应当进行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
当传输信号控制单元101判断应进行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时,前向误差校正编码装置103对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的传送信号进行编码。信号发送器105将来自传输信号控制单元101或前向误差校正编码装置103的传送信号发送到无线电通道。由于每个基站20的信号发送器22的基本结构与信号发送器部分12的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3是基站20的信号接收器部分24的方块图。在图3中,信号接收器204接收来自无线电通道的信号。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检测器202检测由信号接收器204接收的信号,是否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了编码。接收信号控制单元201根据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检测器202的判断结果判断关于接收的信号是否应按前向误差校正代码进行解码。当接收信号控制单元201的判断被确认时,前向误差校正解码装置203对接收信号的前向误差校正代码进行解码。信号处理器26处理来自接收信号控制单元201或前向误差校正解码装置203的接收信号。信号接收部分14的基本结构与信号接收部分24的相同。
现在将描述这种结构的实施例的操作。图4是表示移动站10的信号发送部分12的操作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以后简化为S)31中,信号发送部分12的传输信号控制单元101监视由信号处理器16产生的传送信号。当产生传送信号时,传输信号控制单元101参照由信号测量装置102(S32)检测的信号长度并进行判断关于该信号长度是否大于一预定参考值(S31)。如果判断结果在此被确认(S33),传送信号被送到前向误差校正编码装置103,以便得到传送信号更高的可靠性(S34)。因此,前向误差校正编码装置103执行对传送信号的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并通过使用信号发送器105将其传送到无线电通道。
另一方面,对于信号长度等于或小于该预定参考值的情况,传输信号控制单元101将传输信号直接传送到信号发送器105,因此传输信号被传送到无线电通道(S34)。由于基站20的信号发送部分22与信号发送部分12相同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5表示信号接收部分24的操作过程。信号接收部分24的接收信号控制单元201监视信号接收器204(S41)。当信号接收器204接收到一信号时,导致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检测器202检测接收到的信号是否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S42)。如果接收的信号被进行了编码,该接收的信号被传送到前向误差校正解码装置203(S44)。之后,前向误差校正解码装置203对接收信号的前向误差校正代码进行解码并将其传送到信号处理器26。如果接收到的信号未被编码,则接收的信号直接传送到该信号处理器26。至此描述的过程是基站20的信号接收过程。移动站10的信号接收部分14操作过程与信号接收部分24的相同。
根据该实施例,由于进行了判断关于在传输期间是否应按照连续地检测传送信号的信号长度进行前向误差校正编码,那些误差率较低的传送信号未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由于这个原因,能防止无线电通道上传送数据能力的浪费。
根据迄今进行的说明,移动站10的信号发送部分和信号接收部分的基本结构和基站20的信号发送部分和信号接收部分相同,而各自的信号发送部分根据通信条件(信号长度)由该信号发送部分对发送信号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然而,只有基站或者移动站的信号发送部分能根据信号长度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对发送信号进行编码。(实施例2)
在该实施例中,移动站10和基站20的信号发送部分进行判断关于传送信号是否应根据传送信号的类型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例如,要求较高可靠性的通信控制信号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而其他的要求可靠性较低的传送信号不进行编码。
另一方面,信号接收部分如上述实施例那样检测接收的信号是否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如果检测结果肯定,执行前向误差校正解码操作。
图6表示移动站10的信号发送部分12的基本方块图。在该方块图中,虽然未提供像在图2中所示结构的信号长度测量装置102,但其余结构与图2中所示结构基本相同。
图7表示本实施例的信号发送部分的传输信号控制单元101的操作过程。传输信号控制单元101监视从信号处理器16传送的信号(S91)。根据该传送信号的产生,进行判断关于该传送信号的类型(S92)。如果该传送信号的类型要求一个预定的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则该传送信号被传递到前向误差校正编码装置103(S93)。
在该实施例中,那些要求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的信号被进行下列判断:
(1)用于控制线路的控制信号要求较高的传输成功概率,因此应经受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
(2)所有由用户用于信息传输的信号中,对其不进行自动重复请求的那些信息信号(即,对其不进行证实关于传输成功概率以及只进行一次传输的那些信号)要求十分高的传输成功概率,而因此应当经受前向误差校正编码处理。
(3)所有由用户用于数据传输的信号中,对其进行自动重复请求的那些数据信号(即,它们可被重复地传输一预定次数或直到它们能被良好地进行传输为止的那些数据信号)不要求绝对高的传输成功概率,而因此不必经受前向误差校正编码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信号的类型被分为三种,并根据该信号的类别判断前向误差校正编码处理的必要性。这里,例如,信号的类别按如下所述进行检测。
按照在信号处理器16中的信号处理过程,赖于信号类型,执行的过程不同。因此,通过识别对该信号的执行的过程,能检测该信号的类别。之后相应检测结果,信号处理器16将一个鉴别数据附加到传送的信号上,并将其传送到传输信号控制单元101。在这种情况下,鉴别数据例如被附加到该传送信号的标题部分。传输信号控制单元101根据附加到标题部分或类似部分的鉴别数据识别信号的类型,并进行判断关于是否根据该信号的类别进行前向误差校正编码处理。
由于信号处理器16通常识别产生了什么样的信号类型,因此不要求专门用于检测信号类型的过程。除了用于传送信号任务之外,信号处理器16能输出一个指示信号类型的鉴别数据到传输信号控制单元101。
如果传送信号的类型要求预定的前向误差校正编码处理,则该传送信号被传送到前向误差校正编码装置103(S93),在那里传送信号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然后通过信号发送器105传送到无线电通道。另一方面,如果在S92中判断不要求前向误差校正编码处理,则该传送信号被直接传送到信号发送器105,并传送到无线电通道(S94)。
由于移动站10的信号接收部分14和基站20的信号接收部分24的操作过程与实施例1的信号接收部分的相同,因此略其说明。或移动站10,亦或基站20都能进行判断关于传送信号是否应根据传送信号类型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而其他的移动站10或20根据接收信号是否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对传送信号进行编码。(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站10按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格式对传送信号进行编码恰好是相对于在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的接收信号之后的一预定时间间隔。
图8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移动站10的功能的方块图。除提供表示在实施例2的图2中的结构之外,该移动站10的信号发送部分12包括一个用于记预定时间的记时器110,由于通信***的总的结构,以及基站20的运行结构与实施例1的相同,因此略其说明。
现在将描述本实施例的有特色的操作。图9是表示移动站10的接收信号控制单元201的操作的流程图。首先通过使用接收信号控制单元201判断信号接收器204是否接收到一个信号(S71)。当判断接收到一信号时,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检测器202指示是否检测接收信号的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格式。如果接收信号被编码,该接收信号被传送到前向误差校正解码装置203(S73)。之后该前向误差校正解码装置203对该接收信号的前向误差校正代码解码,并将该解码的信号传送到信号处理器16。一旦该接收信号被传送到前向误差校正解码装置203,就判断记时器110是否处操作状态(S74)。如果记时器110处其停止状态,侧它开始起动(S76)。相反,如果记时器110处操作状态,则恢复所计数值(S75)。按此方式,当接收到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的信号时,该记数器110开始启动时间或恢复所计时间(即,启动计数)。
另一方面,如果接收到的信号未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则接收到的信号被传送到信号处理器16(S78),而记时器110停止。
现在将参照图10描述发送信号控制单元101的操作。当产生发送信号时,发送信号控制单元101监视由信号处理器16产生的信号(S81),并提供记时器110状态(S82)。如果记时器110处操作状态,发送信号被传送到前向误差校正编码装置103。然后,前向误差校正装置103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该信号,并通过信号发送器105将其传送到无线电通道。另一方面,如果记时器110处其停止状态,该信号直接从信号发送器105传送到无线电通道。
这里,记时器110的状态通过图9中所示的过程进行控制,但是对于甚至对于在接收到编码信号之后的一预定时间间隔,记时器110仍保持操作状态(见S75和S76)。因此,在图10的传送过程中,在最后一次接收到编码信号之后的一预定时间间隔之内,传送信号还是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在通过该预定时间之后,或者当接收到未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的编码信号时,将停止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对传送信号进行编码的过程。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甚至当接收到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的信号时,编码过程只是在通过由记时器计数的时间之后才停止。因此,不进行过度的编码,从而防止无线电通道的传输数据能力的浪费。
应当指出,移动站10和基站20能具有相同的发送和接收功能。如对于实施例1和2的情况那样,一个终端(移动站10或基站20)可以进行判断关于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是否应根据传送信号类型和长度来进行,而另外终端(基站20或移动站10)进行判断关于传送信号是否应该根据接收信号是否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来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其他)
(1)在实施例1中,能进行以下修改,由于信号长度对误差率有密切关系,并且可以预先准备表示信号长度和与该信号长度有关的各种条件或其他类似的东西之间的关系的图表,由此能进行判断关于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是否应该根据从图表成类似东西得到的条件是否能满足而进行。
(2)可以按不同的方法结合实施例1-4来构成一个通信***。例如有可能根据传送信号类型的一个或多个参数以及传送信号的长度去进行判断关于该传送信号是否应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同样,线路质量可以加入该参数。此外,用于该装置中的参考值,操作值以及在图表上的各种数值可以从通信的另一方接收。
(3)在实施例3中,传送信号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恰好相对于在收到一前向误差校正编码信号之后的一预定时间。另外可能的是该传送信号用一般规则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而相对于当从对方终端接收的信号未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时的一预定时间间隔不执行这种编码。
此类结构适合用于线路质量通常不好但有时出现好的场合。即,当对方终端执行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而线路质量能被判断为好的时候。因此为提高通信效率,对于一预定时间间隔,传送的信号不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而对于所有其他情况,传送信号在传输之前经受前向误差校正编码处理。
同样可能的是不使用记时器进行判断关于传送信号是否应根据接收信号是否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而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
如上所述,在很多方法用于确定传送信号是否应根据接收信号是否按上述方式编码而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重要的是多数合适的方法是根据通信通道的状态,所要求的传输成功概率等进选择。
(4)作为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的一个例子,可以应用例如熟悉的BCH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Reed-Solomon前向误差校正编码操作等等。

Claims (14)

1.一种用于通过一无线电通道进行通信的终端包括:
信号处理装置,用于产生传送信号;
前向误差校正编码装置,用于在传送信号的长度满足预定条件情况下,对由所说处理装置产生的传送信号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
第一传输装置,用于通过所说无线电通道传输由所说前向误差校正编码装置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的传送信号;以及
第二传输装置,用于在传送信号的长度不满足预定条件情况下,通过所说无线电通道传输由所说信号处理装置产生的传送信号。
2.一种用于通过-无线电通道进行通信的终端包括:
信号处理装置,用于产生传送信号;
前向误差校正编码装置,用于在传送信号的类型满足预定条件情况下,对由所说信号处理装置产生的传送信号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进行编码;
第一传输装置,用于通过所说无线电通道传输由所说误差校正编码装置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的传送信号;以及
第二传输装置,用于在传送信号的类型不满足预定条件情况下,通过无线电通道传输由所说信号处理装置产生的传送信号。
3.一种用于通过-无线电通道进行通信的终端包括:
判断装置,用于判断通过所说无线电通道接收的信号是否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以及
前向误差校正解码装置,用于在接收信号是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情况下对接收信号的前向误差校正代码进行解码。
4.一种用于通过-无线电通道进行通信的终端包括:
判断装置,用于判断通过所说无线电通道接收的信号是否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
误差校正解码装置,用于在接收信号是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情况下,对该接收信号的前向误差校正代码解码;
信号处理装置,用于产生传送信号;
第一传输装置,用于在最后一次通过所说无线电通道接收的信号是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的情况下,通过所说无线电通道,传输由所说信号处理装置产生的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的信号;以及
第二传输装置,用于在最后一次通过所说无线电通道接收的信号未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的情况下,通过所说无线电通道传输由所说信号处理装置产生的传送信号。
5.一种用于通过一无线电通道进行通信的终端包括:
判断装置,用于判断通过所说无线电通道接收的信号是否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
前向误差校正解码装置,用于在接收信号是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情况下对接收信号的前向误差校正代码解码;
信号处理装置,用于产生传送信号;
第一传输装置,用于在接收信号是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情况下,在从由所说无线电通道最后一次接收到信号时起经过一预定间隔之后,通过所说无线电通道传输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的传送信号;以及
第二传输装置,用于在接收信号未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情况下,在从由所说无线电通道最后一次接收到信号时起经过一预定间隔之后,通过所说无线电通道传输由所说信号处理装置产生的传送信号。
6.一种用于通过一无线电通道进行通信的终端包括:
判断装置,用于判断从所说无线电通道接收的信号是否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
前向误差校正解码装置,用于在接收信号是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的情况下对接收信号的前向误差校正代码解码;
信号处理装置,用于产生传送信号;
第一传输装置,用于在接收信号未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情况下,在从由所说无线电通道最后一次接收到信号时起经过一预定间隔之后,通过所说无线电通道传输传送信号;以及
第二传输装置,用于在接收信号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情况下,在从由所说无线电通道最后一次接收到信号时起经过一预定间隔之后,通过所说无线电通道传输由所说信号处理装置产生的传送信号。
7.一种按权利要求1-6之一的权利要求的终端,其中,所说终端是一个移动站,用于通过一无线电通道进行通信。
8.一种具有基站的网络用于通过一无线电通道进行通信,至少所说基站中之一个站是由权利要求1-6中之一个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所说终端。
9.一种具有基站和移动站的通信***,用于通过一无线电通道进行通信,
至少所说基站中的一个站是由权利要求1,2,4,5和6中的一个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所说终端,
用于同所说基站通信的所说移动站包括:
判断装置,用于判断从所说无线电通道接收的信号是否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以及
前向误差校正解码装置,用于在接收信号是按一种误差格式编码的情况下对接收信号的前向误差校正代码解码。
10.按权利要求9的一种通信***,其中,用于至少同一个基站通信的所说移动站还包括:
信号处理装置,用于产生传送信号;
第一传输装置,用于在接收信号是接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情况下,在从由所说无线电通道最后一次接收到信号时起经过一预定间隔内传输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的传送信号;以及
第二传输装置,用于在由所说无线电通道最后一次接收到的接收信号未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情况下,以及在由于该信号已最后一次由所说无线电通道接收时,已经超过了一预定间隔的情况下,通过所说无线电通道传输由所说信号处理装置产生的传送信号。
11.一种具有基站和移动站的通信***,用于通过一无线电通道进行通信,其中:
至少所说基站之一个站是由权利要求1,2,4,5和6之一个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所说终端,
用于同所说移动站通信的所说基站包括:
判断装置,用于判断通过所说无线电通道接收的信号是否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以及
前向误差校正解码装置,用于在接收信号是按一种误差格式编码情况下对接收信号的前向误差校正代码解码。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通信***,其中,同所说至少一个移动站通信的所说基站还包括:
信号处理装置,用于产生传送信号;
第一传输装置,用于在接收信号是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情况下,在从当由所说无线电通道最后一次接收到信号时起的一预定间隔内传输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的传送信号;以及
第二传输装置,用于在由所说无线电通道最后一次接收的信号未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的情况下,以及在由于当该信号已最后一次由所说无线电通道接收时,一预定间隔已经超过的情况下,通过所说无线电通道传输由所说信号处理器产生的传送信号。
13.一种具有基站和移动站的通信***,用于通过一无线电通道进行通信,其中:
至少所说基站之一个站是由权利要求1,2,4,5和6之一个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所说终端,
至少所说移动站之一个站包括:
判断装置,用于判断从所说无线电通道接收的信号是否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
前向误差校正解码装置,用于在接收信号是按一种误差格式编码的情况下对接收信号的前向误差校正代码解码;
信号处理装置,用于产生传送信号;
第一传输装置,用于在接收信号未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情况下,在经过从由所说无线通道最后一次接收到信号的时间之后通过所说无线电通道传输该传送信号;以及
第二传输装置,用于在由所说无线电通道最后一次接收的信号是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的情况下,以及在由于该信号已最后一次由所说无线电通道接收时,一预定间隔已经超过的情况下,通过所说无线电通道传输由所说信号处理装置产生的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的传输信号。
14.一种具有基站和移动站的通信***,用于通过一无线电通道进行通信,其中:
至少所说移动站之一站是由权利要求1,2,4,5和6之一个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所说终端,
至少所说基站之一个站包括:
判断装置,用于判断从所说无线电通道接收的信号是否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
前向误差校正解码装置,用于在接收信号是按一种误差格式编码情况下,对接收信号的前向误差校正代码解码;
信号处理装置,用于产生传送信号;
第一传输装置,用于在接收信号未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情况下,在经过从当由所说无线电通道最后一次接收到信号时起的一预定时间间隔之后通过所说无线电通道传输该传送信号;以及
第二传输装置,用于在所说无线电通道最后一次接收的信号是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编码的情况下,以及在由于该信号最后一次由所说无线电通道接收时,一预定间隔已经过去的情况下,通过所说无线电通道传输由所说信号处理装置产生的按前向误差校正格式的传送信号。
CN96108412A 1995-05-19 1996-05-18 站,网络,以及通信*** Expired - Lifetime CN109675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167795 1995-05-19
JP121677/95 1995-05-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539A true CN1141539A (zh) 1997-01-29
CN1096753C CN1096753C (zh) 2002-12-18

Family

ID=14817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08412A Expired - Lifetime CN1096753C (zh) 1995-05-19 1996-05-18 站,网络,以及通信***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5721742A (zh)
EP (1) EP0743764B1 (zh)
KR (1) KR100224386B1 (zh)
CN (1) CN1096753C (zh)
CA (1) CA2175394C (zh)
DE (1) DE69629242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28469A1 (de) * 1997-07-03 1999-01-07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Codierung digitaler Daten
EP0996248A1 (en) 1998-10-21 2000-04-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RQ protocol with packet-based reliability level setting
US6724737B1 (en) 1999-06-17 2004-04-20 Lockheed Martin Global Tele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a terminal and satellite and method therefore
US6430394B1 (en) 1999-06-17 2002-08-06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a terminal and satellite and method therefore
AU2003288498A1 (en) * 2002-12-16 2004-07-09 Passave Ltd. Method of ethernet frame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initialization and auto-negotiation
EP1528702B1 (en) * 2003-11-03 2008-01-23 Broadcom Corporation FE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decoding with dynamic parameters
US7966488B2 (en) * 2004-01-30 2011-06-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 P. Methods and systems that use information about encrypted data packets to determine an order for sending the data packets
US8737219B2 (en) * 2004-01-30 2014-05-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s and systems that use information about data packets to determine an order for sending the data packets
US7861132B1 (en) * 2004-11-19 2010-12-28 The Directv Group, Inc. Adaptive error correction
TW200638335A (en) * 2005-04-13 2006-11-01 Dolby Lab Licensing Corp Audio metadata verification
JP2013051565A (ja) 2011-08-31 2013-03-14 Brother Ind Ltd 通信端末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US10911134B1 (en) * 2019-12-31 2021-02-02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 and scalable VSAT real-time monitoring (VRTM)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78443A (en) * 1959-01-22 1963-02-19 Alan C Rose Compound error correction system
US3496549A (en) * 1966-04-20 1970-02-17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Channel monitor for error control
US3506961A (en) * 1966-08-15 1970-04-14 American Computer Commun Adaptively coded data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H04196733A (ja) * 1990-11-27 1992-07-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制御データ伝送装置
CA2129418A1 (en) * 1993-10-04 1995-04-05 Mahendra Patel Data-driven autorating for use in data communications
US5761223A (en) * 1994-07-21 1998-06-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rror correct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629242D1 (de) 2003-09-04
DE69629242T2 (de) 2004-04-22
KR960043599A (ko) 1996-12-23
EP0743764A2 (en) 1996-11-20
EP0743764A3 (en) 1999-11-17
CA2175394A1 (en) 1996-11-20
CN1096753C (zh) 2002-12-18
KR100224386B1 (ko) 1999-10-15
EP0743764B1 (en) 2003-07-30
US5721742A (en) 1998-02-24
CA2175394C (en) 2001-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753C (zh) 站,网络,以及通信***
RU2005129102A (ru) Эффективные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запроса повторения
CN1049551C (zh) 可靠的消息通信***
CN1182738C (zh) 用于增加通信效率的通信***和方法
CN1162996C (zh) 用于移动通信***的数据速率检测设备和方法
RU2369019C2 (ru) Эффективное обнаружение фактов ошибочной интерпретации сообщений о подтверждении приема (аск) как сообщений о неподтверждении приема (nack)
CN1157018C (zh) 通信***与传输站
CN1335002A (zh) 在冗余度增量通信***中可以对数据块进行合并的信令方法
CN1351438A (zh) 具有混合式自动重发请求的分组数据传送方法
CN1277767A (zh) 双向arq设备和方法
RU2006123443A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еспечения эффективной структуры канал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109408C (zh) 移动通信***中的用于语音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JP2005510902A5 (zh)
CN1742503A (zh) 接收装置与接收方法
CN101044710A (zh) 对无线通信***中的上行链路短长度数据进行格式化和编码的方法
CN1214828A (zh) 在自动重复请求***中恢复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RU2010130186A (ru) Сигнализация по каналу управления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общего поля сигнализации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формата и версии избыточности
CN1248364A (zh) 自动重复请求数据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515094A (zh) 用于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01127B (zh) 对传输信息做校验和编码的设备和方法
US20110214032A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ata reception method, mobile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1097418A2 (en) Receiver for tim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 without explicit time slot assignment
CN101394222A (zh) 一种高效的识别用户标识符的方法及装置
CN1734952A (zh) 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和移动通信方法
CN1113512C (zh) 有选择地将消息数据的分组传输给远程通信台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21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