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44934B - 集流构件及其制造方法、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电池模块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集流构件及其制造方法、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电池模块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44934B
CN114144934B CN201980098700.XA CN201980098700A CN114144934B CN 114144934 B CN114144934 B CN 114144934B CN 201980098700 A CN201980098700 A CN 201980098700A CN 114144934 B CN114144934 B CN 1141449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
notch
current collecting
collecting member
b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87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44934A (zh
Inventor
王良诣
何润泳
秦峰
章华
陈亮美
王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144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4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44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449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01M50/557Plate-shaped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66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f assembling casings with l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48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M50/56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by fixing means, e.g. screws, rivets or bol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流构件及其制造方法、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电池模块和装置。二次电池的集流构件包括端子连接部、过渡部和极耳连接部。所述端子连接部垂直于高度方向。所述过渡部连接于所述端子连接部并弯折至所述端子连接部沿所述高度方向的一侧,且所述过渡部和所述端子连接部的连接处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倾斜。所述极耳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过渡部且相对于所述过渡部弯折,且所述过渡部和所述极耳连接部的连接处平行于所述长度方向。所述极耳连接部至少部分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沿所述高度方向,所述极耳连接部位于所述过渡部远离所述端子连接部的一侧。

Description

集流构件及其制造方法、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电池模块和 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流构件及其制造方法、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电池模块和装置。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如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装置。近年来,为了应对环境问题,汽油价格问题,以及能量存储问题,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已经快速扩展到油电混动车辆、轮船以及能量存储***等。
二次电池包括壳体、电极组件、电极端子和集流构件,电极组件收容于壳体内,集流构件连接电极端子和电极组件。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流构件及其制造方法、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电池模块和装置,其能实现电极端子和电极组件的连接,降低集流构件与电极组件的装配难度,改善过流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的集流构件。二次电池的集流构件包括端子连接部、过渡部和极耳连接部。所述端子连接部垂直于高度方向。所述过渡部连接于所述端子连接部并弯折至所述端子连接部沿所述高度方向的一侧,且所述过渡部和所述端子连接部的连接处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方向相对于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倾斜。所述极耳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过渡部且相对于所述过渡部弯折,且所述过渡部和所述极耳连接部的连接处平行于所述长度方向。所述极耳连接部至少部分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沿所述高度方向,所述极耳连接部位于所述过渡部远离所述端子连接部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端子连接部的两端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在垂直于所述高度方向的平面上,沿所述宽度方向,所述极耳连接部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边缘的投影和所述第二边缘的投影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部包括第一弯折部、转接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转接部位于所述端子连接部沿所述高度方向的下侧,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于所述端子连接部和所述转接部之间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于所述极耳连接部和所述转接部之间且平行于所述长度方向。在垂直于所述高度方向的平面上,沿所述宽度方向,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边缘的投影和所述第二边缘的投影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部平行于所述端子连接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流构件具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具有第一子缺口和第二子缺口,且所述第一子缺口和所述第二子缺口连通。所述第一子缺口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极耳连接部的一侧,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宽度方向的夹角为α,所述端子连接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为L,所述第一弯折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小于L/cosα。所述第二子缺口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一侧。沿所述长度方向,所述极耳连接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宽度方向的夹角为40-5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流构件还具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极耳连接部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子连接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为所述集流构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子连接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等于所述极耳连接部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二次电池包括顶盖组件、电极组件、壳体以及前述的集流构件。所述电极组件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基体部和极耳,所述极耳从所述基体部沿所述长度方向的端部延伸。所述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和电极端子,所述顶盖板连接与所述壳体,所述电极端子设置于所述顶盖板。所述集流构件的端子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电极端子,所述集流构件的所述极耳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极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耳设置于所述极耳连接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一侧。所述极耳连接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所述第二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过渡部之间,且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朝远离所述极耳的方向倾斜。在垂直于所述高度方向的平面内,所述第一部分的投影与所述过渡部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极耳包括固定部和凸部,所述固定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凸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且位于所述固定部的靠近所述过渡部的一侧。沿所述宽度方向,所述凸部的尺寸大于所述固定部的尺寸;在所述高度方向上,所述凸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过渡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耳连接部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过渡部之间,且所述第三部分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在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的平面内,所述第三部分的投影与所述凸部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子连接部具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电极端子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下绝缘件,所述下绝缘件设置于所述顶盖板并将所述顶盖板和所述集流构件隔开。所述下绝缘件具有凸起,所述凸起***所述第二通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块,其包括如上所述的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为多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装置,其包括主体以及如上所述的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为多个且设置于所述主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集流构件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提供金属板,所述金属板包括在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和第二长边;在所述金属板上的第一长边开设第一缺口;在开设所述第一缺口的区域弯折所述金属板,并形成端子连接部、沿所述高度方向与所述端子连接部部分重叠的平板部、连接所述端子连接部和所述平板部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沿相对于长度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倾斜的第一方向延伸;在弯折所述金属板后,所述第一缺口至少形成连通的第一子缺口和第二子缺口,所述第一子缺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子缺口的至少部分开设于所述平板部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一侧;在开设所述第二子缺口的区域沿所述高度方向弯折所述平板部,弯折后形成位于所述端子连接部沿所述高度方向的下侧的转接部、垂直于转接部的极耳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转接部和极耳连接部之间且平行于所述长度方向的第二弯折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流构件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金属板上的第二长边开设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分别位于所述金属板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在开设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之后,再在开设所述第一缺口的区域弯折所述金属板;在弯折所述金属板并形成第一弯折部之后,所述第二缺口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极耳连接部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流构件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形成所述极耳连接部之后,弯折所述极耳连接部,以形成垂直于所述转接部的第一部分、平行于所述第一部分且连接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第三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并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倾斜的第二部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提供根据如上所述的集流构件的制造方法所制出的集流构件;将所述集流构件的端子连接部连接于顶盖组件的电极端子,将所述集流构件的极耳连接部连接于电极组件的极耳;将电极组件放入壳体内,然后将所述顶盖组件的顶盖板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申请提供的集流构件能够连接电极端子和电极组件,实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本申请的集流构件的弯折结构可以使极耳连接部的至少部分垂直于宽度方向,极耳无需弯折就可以直接贴合在极耳连接部的垂直于宽度方向的部分,从而降低装配难度。同时,极耳可以层叠在极耳连接部上,从而极耳与极耳连接部的连接面积,提高极耳连接部与极耳的连接强度,改善过流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电池模块的示意图。
图3为二次电池的剖视图。
图4为二次电池的分解图。
图5为二次电池的一示意图,其中壳体省略。
图6为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在与集流构件装配之前的示意图。
图7为电极组件与集流构件装配之后的示意图。
图8为二次电池的集流构件的一实施例的一示意图。
图9为图8的集流构件的俯视图。
图10为图8的集流构件的另一示意图。
图11为用于形成图8的集流构件的板材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板材在第一次弯折后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板材在第二次弯折后的示意图。
图14为二次电池的集流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集流构件的俯视图。
图16为用于形成图14的集流构件的板材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集流构件 2电极组件
11端子连接部 21基体部
111第一边缘 22极耳
112第二边缘 221固定部
113第一通孔 222凸部
114第二通孔 3壳体
12过渡部 4顶盖组件
121第一弯折部 41顶盖板
122转接部 42电极端子
123第二弯折部 43下绝缘件
13极耳连接部 431凸起
131第一部分 1000二次电池
132第二部分 D第一方向
133第三部分 X长度方向
14第一缺口 Y宽度方向
141第一子缺口 Z高度方向
142第二子缺口
15第二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以上(包括两个);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所述“垂直”不仅包括绝对垂直,也包括了工程上常规认知的垂直,其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所述“平行”仅包括绝对平行,也包括了工程上常规认知的平行,其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其包括主体以及二次电池1000,二次电池1000为多个且设置于所述主体。参照图1,所述装置可为轮船、车辆等。所述车辆为新能源汽车,其可以为纯电动汽车,也可以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车辆的主体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二次电池1000电连接,由二次电池1000提供电能,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车辆的主体上的车轮连接,从而驱动汽车行进。在一些实施例中,二次电池1000为锂离子电池。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块,参照图2,电池模块包括多个二次电池1000,所述多个二次电池1000依次排列。电池模块还可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收容并固定所述多个二次电池1000。
参照图3和图4,二次电池包括集流构件1、电极组件2、壳体3以及顶盖组件4。
电极组件2是二次电池实现充放电功能的核心构件。电极组件2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隔膜将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隔开。
电极组件2可为卷绕式结构。具体地,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均为一个,且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为带状结构。将正极极片、隔膜和负极极片依次层叠并卷绕两圈以上以形成电极组件2。在制备电极组件2时,电极组件2可先卷绕成中空的柱形结构,卷绕后再压平为扁平状。
可替代地,电极组件2也可为叠片式结构。具体地,正极极片设置为多个,负极极片设置为多个,所述多个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交替层叠,隔膜将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隔开。
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涂覆于正极集流体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集流体可为铝箔,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三元材料、锰酸锂或磷酸铁锂。正极集流体包括正极涂覆区和正极空白区,正极涂覆区的表面涂覆有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空白区的表面未涂覆正极活性物质层。
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涂覆于负极集流体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集流体可为铜箔,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石墨或硅。负极集流体包括负极涂覆区和负极空白区,负极涂覆区的表面涂覆有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空白区的表面未涂覆负极活性物质层。
从电极组件2的外形来看,参照图4,电极组件2包括基体部21和极耳22,极耳22从基体部21沿长度方向X的端部延伸。极耳22可为两个,分别从基体部21沿长度方向X的两端延伸。所述两个极耳22分别为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其中,基体部21包括隔膜、正极涂覆区和负极涂覆区,正极极耳包括正极空白区,负极极耳包括负极空白区。
参照图6,极耳22为多层结构,具体地,各极耳22包括多个沿宽度方向Y层叠的极耳层。
壳体3可具有六面体形状或其它形状。壳体3内部形成收容腔,以容纳电极组件2和电解液。壳体3沿高度方向Z的一端形成开口,而电极组件2可经由所述开口放置到壳体3的收容腔。壳体3可由导电金属的材料制成,优选地,壳体3由铝或铝合金制成。
顶盖组件4包括顶盖板41和电极端子42,顶盖板41连接与壳体3,电极端子42设置于顶盖板41。顶盖板41的形状与壳体3的开口相匹配,顶盖板41可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到壳体3,覆盖壳体3的开口,从而实现壳体3的密封。电极端子42为两个,即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正极端子电连接于正极极耳,负极端子电连接于负极极耳。
集流构件1为两个,一个连接正极端子和正极极耳,另一个连接负极端子和负极极耳。
下面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集流构件。
参照图4至图10,本申请的集流构件1包括端子连接部11、过渡部12和极耳连接部13。
端子连接部11垂直于高度方向Z。端子连接部11可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连接到电极端子42。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子连接部11为平板状,也就是说,在高度方向Z上,端子连接部11具有均匀的厚度。
过渡部12连接于端子连接部11并弯折至端子连接部11沿高度方向Z的一侧。在本申请中,过渡部12弯折至端子连接部11沿高度方向Z远离顶盖组件4的一侧。过渡部12和端子连接部11的连接处沿第一方向D延伸,且第一方向D相对于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倾斜。
在本申请中,二次电池沿长度方向X的尺寸大于二次电池沿宽度方向Y的尺寸。
极耳连接部13连接于过渡部12且相对于过渡部12弯折,且过渡部12和极耳连接部13的连接处平行于长度方向X。沿高度方向Z,极耳连接部13位于过渡部12远离端子连接部11的一侧。极耳连接部13可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到极耳22。
极耳连接部13至少部分垂直于宽度方向Y。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耳连接部13为板状且平行于长度方向X。
本申请的集流构件1可通过弯折金属板成型。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流构件1可按照下述步骤成型:
参照图11,提供一个长条形的金属板,所述金属板沿长度方向X的尺寸大于其沿宽度方向Y的尺寸;
弯折所述金属板,并形成端子连接部11和平板部,所述平板部与端子连接部11在高度方向Z上部分重叠。其中,所述金属板的弯折处相对于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倾斜;
沿高度方向Z向下弯折所述平板部,弯折后形成过渡部12和极耳连接部13。其中,极耳连接部13垂直于端子连接部11,过渡部12连接端子连接部11和极耳连接部13之间,且过渡部12与极耳连接部13的连接处平行于长度方向X。
在装配电极组件2和集流构件1之前,极耳22大体平行于长度方向X。如果极耳连接部13垂直于长度方向X,那么在装配电极组件2和集流构件1时,只能弯折极耳22,或者将极耳22的远离基体部21的端部连接到极耳连接部13。弯折极耳22会增加工序,降低装配效率。另外,极耳22为金属箔片,所以极耳22的各极耳层的厚度较小,将各极耳层的端部连接到极耳连接部13,会导致连接强度低,过流面积小。
而本申请的集流构件1的弯折结构可以使极耳连接部13的至少部分垂直于宽度方向Y,极耳22无需弯折就可以直接贴合在极耳连接部13的垂直于宽度方向Y的部分,从而降低装配难度。同时,极耳22的多个极耳层可以层叠在极耳连接部13上,从而增大各极耳层与极耳连接部13的连接面积,提高极耳连接部13与极耳22的连接强度,改善过流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在宽度方向Y上,端子连接部11的两端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111和第二边缘112。第一边缘111和第二边缘112平行于长度方向X。在垂直于高度方向Z的平面上,沿宽度方向Y,极耳连接部13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边缘111的投影和第二边缘112的投影之间。这样可以减小极耳连接部13在宽度方向Y上额外占用的空间,降低集流构件1在宽度方向Y上的最大尺寸,减小集流构件1在壳体3内占用的空间,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至图10,过渡部12包括第一弯折部121、转接部122和第二弯折部123,转接部122位于端子连接部11沿高度方向Z的下侧,第一弯折部121连接于端子连接部11和转接部122之间且平行于第一方向D,第二弯折部123连接于极耳连接部13和转接部122之间且平行于长度方向X。第一弯折部121和第二弯折部123分别在集流构件1的两次弯折过程中形成,且第一弯折部121的外表面和第二弯折部123的外表面大体为弧形。
在垂直于高度方向Z的平面上,沿宽度方向Y,第二弯折部123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边缘111的投影和第二边缘112的投影之间。这样可以减小过渡部12在宽度方向Y上额外占用的空间,降低集流构件1在宽度方向Y上的最大尺寸,减小集流构件1在壳体3内占用的空间,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转接部122位于第二弯折部123沿宽度方向Y的内侧。在垂直于高度方向Z的平面上,沿宽度方向Y,转接部122位于第一边缘111的投影和第二边缘112的投影之间。也就是说,转接部122不会在宽度方向Y上额外占用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部122平行于端子连接部11。这样可以减小转接部122和端子连接部11之间的间隙,降低集流构件1在高度方向Z上的尺寸。进一步优选地,转接部122与端子连接部11接触;在充放电的过程中,电流可以经由转接部122直接传输到端子连接部11,从而增大过渡部12与端子连接部11之间的过流面积,提高集流构件1的过流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至图10,集流构件1具有第一缺口14,第一缺口14具有第一子缺口141和第二子缺口142,且第一子缺口141和第二子缺口142连通。
第一子缺口141位于第一弯折部121沿第一方向D靠近极耳连接部13的一侧,第一方向D与宽度方向Y的夹角为α,端子连接部11沿宽度方向Y的尺寸为L,第一弯折部121沿第一方向D的尺寸小于L/cosα。通过开设第一子缺口141,可以减小第一弯折部121沿第一方向D的尺寸,以使第一弯折部121沿第一方向D靠近极耳连接部13的端部向内收缩。第一弯折部121沿第一方向D靠近极耳连接部13的端部直接影响到第二弯折部123在宽度方向Y上的位置,当第一弯折部121沿第一方向D靠近极耳连接部13的端部向内收缩时,可以减小第二弯折部123和极耳连接部13在宽度方向Y上额外占用的空间。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121和极耳连接部13不会在宽度方向Y上额外占用的空间。换句话说,在垂直于高度方向Z的平面上,沿宽度方向Y,第二弯折部123的投影和极耳连接部13的投影均不会超出第一边缘111的投影和第二边缘112的投影。
第二子缺口142位于第二弯折部123沿长度方向X的一侧。沿长度方向X,极耳连接部13的尺寸大于第二弯折部123的尺寸。通过开设第二子缺口142,可以减小第二弯折部123的尺寸,降低第二弯折部123的弯折难度,避免第二弯折部123在弯折过程中与第一弯折部121干涉。
第一方向D与宽度方向Y的夹角α为40-50度。优选地,第一方向D与宽度方向Y的夹角α为45度,这样,参照图13,当集流构件1弯折成型后,可以使极耳连接部13大体平行于高度方向Z,避免极耳连接部13相对于高度方向Z倾斜,降低极耳连接部13占用的空间。当然,由于工艺误差的原因,第一方向D与宽度方向Y的夹角α为45±5度。
下面简述另一些实施例的集流构件1的制造方法。具体地,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参照图11,提供金属板,所述金属板沿长度方向X的尺寸大于其沿宽度方向Y的尺寸,且所述金属板包括在宽度方向Y上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和第二长边。
在金属板的第一长边开设第一缺口14。第一缺口14可通过冲切等方式形成,第一缺口14可为矩形、梯形、三角形、半圆形等形状。
参照图12,在开设第一缺口14的区域弯折金属板,并形成端子连接部11、平板部和第一弯折部121,其中,平板部沿高度方向Z与端子连接部11部分重叠,第一弯折部121连接端子连接部11和平板部,且第一弯折部121沿相对于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倾斜的第一方向D延伸。
在弯折金属板后,第一缺口14至少形成连通的第一子缺口141和第二子缺口142。第一子缺口141开设于第一弯折部121,也就是说,第一子缺口141开设于第一弯折部121沿第一方向D的一侧。第二子缺口142开设于平板部,也就是说,第二子缺口142位于平板部的部分区域沿长度方向X的一侧。
在开设第二子缺口142的区域沿高度方向Z弯折平板部,弯折后形成转接部122、极耳连接部13和第二弯折部123。其中,转接部122位于端子连接部11沿高度方向Z的下侧,极耳连接部13垂直于转接部122,第二弯折部123连接于转接部122和极耳连接部13之间且平行于长度方向X。
在本申请中,通过开设第一缺口14,可以在集流构件1弯折成型后,减小过渡部12和极耳连接部13在宽度方向Y上额外占用的空间,降低集流构件1在宽度方向Y上的最大尺寸,节省集流构件1在壳体3内占用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4和图15,集流构件1还具有第二缺口15,第二缺口15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弯折部121沿第一方向D远离极耳连接部13的一侧。
通过开设第二缺口15,可以减小第一弯折部121沿第一方向D的尺寸,以使第一弯折部121沿第一方向D远离极耳连接部13的端部向内收缩。当第一弯折部121沿第一方向D远离极耳连接部13的端部向内收缩时,可以减小第一弯折部121在宽度方向Y上额外占用的空间。
端子连接部11在宽度方向Y上的最大尺寸为集流构件1在宽度方向Y上的最大尺寸。换句话说,在垂直于高度方向Z的平面上,沿宽度方向Y,过渡部12的投影和极耳连接部13的投影均不超出第一边缘111的投影和第二边缘112的投影。此时,过渡部12和极耳连接部13不会在宽度方向Y上额外地占用空间,从而减小集流构件1在壳体3内占用的空间,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下面简述又一些实施例的集流构件1的制造方法。具体地,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参照图11,提供金属板,所述金属板沿长度方向X的尺寸大于其沿宽度方向Y的尺寸,且所述金属板包括在宽度方向Y上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和第二长边。
在金属板的第一长边开设第一缺口14,在金属板的第二长边开设第二缺口15。第一缺口14和第二缺口15可在同一个冲切工序中形成,也可分别在两个冲切工序形成。
参照图12,在开设第一缺口14的区域弯折金属板,并形成端子连接部11、平板部和第一弯折部121,其中,平板部沿高度方向Z与端子连接部11部分重叠,第一弯折部121连接端子连接部11和平板部,且第一弯折部121沿相对于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倾斜的第一方向D延伸。
在弯折金属板后,第一缺口14至少形成连通的第一子缺口141和第二子缺口142。第一子缺口141开设于第一弯折部121,也就是说,第一子缺口141开设于第一弯折部121沿第一方向D的一侧。第二子缺口142开设于平板部,也就是说,第二子缺口142位于平板部的部分区域沿长度方向X的一侧。第二缺口15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弯折部121沿第一方向D远离极耳连接部13的一侧。
在开设第二子缺口142的区域沿高度方向Z弯折平板部,弯折后形成转接部122、极耳连接部13和第二弯折部123。其中,转接部122位于端子连接部11沿高度方向Z的下侧,极耳连接部13垂直于转接部122,第二弯折部123连接于转接部122和极耳连接部13之间且平行于长度方向X。
端子连接部11沿宽度方向Y的尺寸等于极耳连接部13沿长度方向X的尺寸。此时,本申请的集流构件1可由一个等宽度的金属板,经过冲切缺口、弯折等工序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至图7,极耳22设置于极耳连接部13沿宽度方向Y的一侧。
极耳连接部13包括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第一部分131垂直于宽度方向Y,第二部分132连接于第一部分131和过渡部12之间,且第二部分132相对于第一部分131朝远离极耳22的方向倾斜。在垂直于高度方向Z的平面内,第一部分131的投影与过渡部12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极耳22包括固定部221和凸部222,固定部221连接于第一部分131,凸部222连接于固定部221且位于固定部221的靠近过渡部12的一侧。固定部221可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到第一部分131。
参照图6,极耳22为多层结构,极耳22的多个极耳层沿高度方向Z的中部区域收拢在一起并连接到第一部分131,所述收拢在一起的中部区域形成固定部221。极耳22的多个极耳层沿高度方向Z的端部区域形成凸部222。
极耳22的多个极耳层沿高度方向Z的端部区域并未收拢,因此,沿宽度方向Y,凸部222的尺寸大于固定部221的尺寸。
第二部分132相对于第一部分131朝远离极耳22的方向倾斜,所以第二部分132可以为凸部222预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容纳具有较大尺寸的凸部222。此时,在高度方向Z上,凸部222的一部分位于第二部分132和过渡部12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耳连接部13还包括第三部分133,第三部分133连接于第二部分132和过渡部12之间,且第三部分133垂直于宽度方向Y。在垂直于宽度方向Y的平面内,第三部分133的投影与凸部222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通过设置第三部分133,可以增大第二部分132相对于第一部分131倾斜的程度,为凸部222预留出更多的空间。
参照图13和图8,在形成平板状的极耳连接部13之后,通过两次弯折极耳连接部13,可以形成垂直于转接部122的第一部分131、平行于第一部分131且连接于第二弯折部123的第三部分133、连接第一部分131和第三部分133并相对于第一部分131倾斜的第二部分132。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至图8,端子连接部11具有第一通孔113和第二通孔114,第一通孔113和第二通孔114沿长度方向X布置。
顶盖板41具有端子孔,第一通孔113设置于所述端子孔的下侧。电极端子42具有法兰部和延伸部,所述法兰部从下侧支撑所述端子连接部11,所述延伸部从所述法兰部延伸、穿过第一通孔113和端子孔并延伸到顶盖板的外侧。
顶盖组件4还包括下绝缘件43,下绝缘件43设置于顶盖板41并将顶盖板41和集流构件1隔开。下绝缘件43具有凸起431,凸起431***第二通孔114。凸起431可以避免集流构件1沿着电极端子42转动。
参照图11-13,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集流构件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提供金属板,所述金属板包括在宽度方向Y上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和第二长边;
在金属板上的第一长边开设第一缺口14;
在开设第一缺口14的区域弯折金属板,并形成端子连接部11、沿高度方向Z与端子连接部11部分重叠的平板部、连接端子连接部11和平板部的第一弯折部121,第一弯折部121沿相对于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倾斜的第一方向D延伸;
在弯折金属板后,第一缺口14至少形成连通的第一子缺口141和第二子缺口142,第一子缺口141开设于第一弯折部121沿所述第一方向D的一侧,第二子缺口142的至少部分开设于平板部的沿所述长度方向X的一侧;
在开设第二子缺口142的区域沿高度方向Z弯折平板部,弯折后形成位于端子连接部11沿高度方向Z的下侧的转接部122、垂直于转接部122的极耳连接部13、连接于转接部122和极耳连接部13之间且平行于长度方向X的第二弯折部123。
在本申请中,通过开设第一缺口14,可以在集流构件1弯折成型后,减小过渡部12和极耳连接部13在宽度方向Y上额外占用的空间,降低集流构件1在宽度方向Y上的最大尺寸,节省集流构件1在壳体3内占用的空间。
本申请的集流构件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金属板上的第二长边开设第二缺口15,第一缺口14和第二缺口15分别位于所述金属板沿宽度方向Y的两侧;在开设第一缺口14和第二缺口15之后,再在开设所述第一缺口14的区域弯折所述金属板;在弯折所述金属板并形成第一弯折部121之后,所述第二缺口15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121沿所述第一方向D远离所述极耳连接部13的一侧。
通过开设第二缺口15,可以减小第一弯折部121沿第一方向D的尺寸,以使第一弯折部121沿第一方向D远离极耳连接部13的端部向内收缩。当第一弯折部121沿第一方向D远离极耳连接部13的端部向内收缩时,可以减小第一弯折部121在宽度方向Y上额外占用的空间。
本申请的集流构件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形成所述极耳连接部13之后,弯折所述极耳连接部13,以形成垂直于所述转接部122的第一部分131、平行于所述第一部分131且连接于所述第二弯折部123的第三部分133、连接所述第一部分131和所述第三部分133并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131倾斜的第二部分132。
弯折后的极耳连接部13,可以为凸部222预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容纳具有较大尺寸的凸部222。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提供前述的集流构件的制造方法所制出的集流构件1;
将集流构件1的端子连接部11连接于顶盖组件4的电极端子42,将集流构件1的极耳连接部13连接于电极组件2的极耳22;
将电极组件2放入壳体3内,然后将顶盖组件4的顶盖板41与壳体3密封连接。

Claims (19)

1.一种二次电池的集流构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连接部(11)、过渡部(12)和极耳连接部(13);
所述端子连接部(11)垂直于高度方向(Z);
所述过渡部(12)连接于所述端子连接部(11)并弯折至所述端子连接部(11)沿所述高度方向(Z)的一侧,且所述过渡部(12)和所述端子连接部(11)的连接处沿第一方向(D)延伸,且所述第一方向(D)相对于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倾斜;
所述极耳连接部(13)连接于所述过渡部(12)且相对于所述过渡部(12)弯折,且所述过渡部(12)和所述极耳连接部(13)的连接处平行于所述长度方向(X);
所述极耳连接部(13)至少部分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Y);
沿所述高度方向(Z),所述极耳连接部(13)位于所述过渡部(12)远离所述端子连接部(11)的一侧;
所述过渡部(12)包括第一弯折部(121)、转接部(122)和第二弯折部(123),所述转接部(122)位于所述端子连接部(11)沿所述高度方向(Z)的下侧,所述第一弯折部(121)连接于所述端子连接部(11)和所述转接部(122)之间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D),所述第二弯折部(123)连接于所述极耳连接部(13)和所述转接部(122)之间且平行于所述长度方向(X);
所述集流构件(1)具有第一缺口(14),所述第一缺口(14)具有第一子缺口(141)和第二子缺口(142),且所述第一子缺口(141)和所述第二子缺口(142)连通;
所述第一子缺口(141)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121)沿所述第一方向(D)靠近所述极耳连接部(13)的一侧,所述第二子缺口(142)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123)沿所述长度方向(X)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构件(1),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宽度方向(Y)上,所述端子连接部(11)的两端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111)和第二边缘(112);
在垂直于所述高度方向(Z)的平面上,沿所述宽度方向(Y),所述极耳连接部(13)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边缘(111)的投影和所述第二边缘(112)的投影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构件(1),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高度方向(Z)的平面上,沿所述宽度方向(Y),所述第二弯折部(123)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边缘(111)的投影和所述第二边缘(112)的投影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流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122)平行于所述端子连接部(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流构件(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D)与所述宽度方向(Y)的夹角为α,所述端子连接部(11)沿所述宽度方向(Y)的尺寸为L,所述第一弯折部(121)沿所述第一方向(D)的尺寸小于L/cosα;
沿所述长度方向(X),所述极耳连接部(13)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弯折部(123)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流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D)与所述宽度方向(Y)的夹角为40-50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流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构件(1)还具有第二缺口(15),所述第二缺口(15)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121)沿所述第一方向(D)远离所述极耳连接部(13)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集流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连接部(11)在所述宽度方向(Y)上的最大尺寸为所述集流构件(1)在所述宽度方向(Y)上的最大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集流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连接部(11)沿所述宽度方向(Y)的尺寸等于所述极耳连接部(13)沿所述长度方向(X)的尺寸。
10.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组件(4)、电极组件(2)、壳体(3)以及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流构件(1);
所述电极组件(2)收容于所述壳体(3)内,且所述电极组件(2)包括基体部(21)和极耳(22),所述极耳(22)从所述基体部(21)沿所述长度方向(X)的端部延伸;
所述顶盖组件(4)包括顶盖板(41)和电极端子(42),所述顶盖板(41)连接与所述壳体(3),所述电极端子(42)设置于所述顶盖板(41);
所述集流构件(1)的端子连接部(11)连接于所述电极端子(42),所述集流构件(1)的所述极耳连接部(13)连接于所述极耳(2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极耳(22)设置于所述极耳连接部(13)沿所述宽度方向(Y)的一侧;
所述极耳连接部(13)包括第一部分(131)和第二部分(132),所述第一部分(131)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Y),所述第二部分(132)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131)和所述过渡部(12)之间,且所述第二部分(132)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131)朝远离所述极耳(22)的方向倾斜;
在垂直于所述高度方向(Z)的平面内,所述第一部分(131)的投影与所述过渡部(12)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所述极耳(22)包括固定部(221)和凸部(222),所述固定部(221)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131),所述凸部(222)连接于所述固定部(221)且位于所述固定部(221)的靠近所述过渡部(12)的一侧;
沿所述宽度方向(Y),所述凸部(222)的尺寸大于所述固定部(221)的尺寸;在所述高度方向(Z)上,所述凸部(222)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部分(132)和所述过渡部(12)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极耳连接部(13)包括第三部分(133),所述第三部分(133)连接于所述第二部分(132)和所述过渡部(12)之间,且所述第三部分(133)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Y);
在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Y)的平面内,所述第三部分(133)的投影与所述凸部(222)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连接部(11)具有第一通孔(113)和第二通孔(114),所述第一通孔(113)和所述第二通孔(114)沿所述长度方向(X)布置;
所述电极端子(4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3);
所述顶盖组件(4)还包括下绝缘件(43),所述下绝缘件(43)设置于所述顶盖板(41)并将所述顶盖板(41)和所述集流构件(1)隔开;
所述下绝缘件(43)具有凸起(431),所述凸起(431)***所述第二通孔(114)。
14.一种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为多个。
15.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为多个且设置于所述主体。
16.一种集流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金属板,所述金属板包括在宽度方向(Y)上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和第二长边;
在所述金属板上的第一长边开设第一缺口(14);
在开设所述第一缺口(14)的区域弯折所述金属板,并形成端子连接部(11)、沿高度方向(Z)与所述端子连接部(11)部分重叠的平板部、连接所述端子连接部(11)和所述平板部的第一弯折部(121),所述第一弯折部(121)沿相对于长度方向(X)和所述宽度方向(Y)倾斜的第一方向(D)延伸;
在弯折所述金属板后,所述第一缺口(14)至少形成连通的第一子缺口(141)和第二子缺口(142),所述第一子缺口(141)开设于所述第一弯折部(121)沿所述第一方向(D)的一侧,所述第二子缺口(142)的至少部分开设于所述平板部的沿所述长度方向(X)的一侧;
在开设所述第二子缺口(142)的区域沿所述高度方向(Z)弯折所述平板部,弯折后形成位于所述端子连接部(11)沿所述高度方向(Z)的下侧的转接部(122)、垂直于转接部(122)的极耳连接部(13)、连接于所述转接部(122)和极耳连接部(13)之间且平行于所述长度方向(X)的第二弯折部(123)。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金属板上的第二长边开设第二缺口(15),所述第一缺口(14)和第二缺口(15)分别位于所述金属板沿所述宽度方向(Y)的两侧;
在开设所述第一缺口(14)和所述第二缺口(15)之后,再在开设所述第一缺口(14)的区域弯折所述金属板;在弯折所述金属板并形成第一弯折部(121)之后,所述第二缺口(15)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121)沿所述第一方向(D)远离所述极耳连接部(13)的一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形成所述极耳连接部(13)之后,弯折所述极耳连接部(13),以形成垂直于所述转接部(122)的第一部分(131)、平行于所述第一部分(131)且连接于所述第二弯折部(123)的第三部分(133)、连接所述第一部分(131)和所述第三部分(133)并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131)倾斜的第二部分(132)。
19.一种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制造方法所制出的集流构件(1);
将所述集流构件(1)的端子连接部(11)连接于顶盖组件(4)的电极端子(42),将所述集流构件(1)的极耳连接部(13)连接于电极组件(2)的极耳(22);
将电极组件(2)放入壳体(3)内,然后将所述顶盖组件(4)的顶盖板(41)与所述壳体(3)密封连接。
CN201980098700.XA 2019-12-03 2019-12-03 集流构件及其制造方法、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电池模块和装置 Active CN1141449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122647 WO2021108980A1 (zh) 2019-12-03 2019-12-03 集流构件及其制造方法、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电池模块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4934A CN114144934A (zh) 2022-03-04
CN114144934B true CN114144934B (zh) 2024-03-15

Family

ID=76221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8700.XA Active CN114144934B (zh) 2019-12-03 2019-12-03 集流构件及其制造方法、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电池模块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85465A1 (zh)
EP (1) EP3926751B1 (zh)
JP (1) JP7411087B2 (zh)
CN (1) CN114144934B (zh)
WO (1) WO20211089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8215A1 (zh) * 2022-11-07 2024-05-1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壳体、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82043A (ja) * 2011-03-02 2012-09-20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バスバー
CN103123960A (zh) * 2011-11-17 2013-05-29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集电体、蓄电元件以及集电体的制造方法
KR20140124247A (ko) * 2013-04-16 2014-10-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CN207068966U (zh) * 2017-06-23 2018-03-02 潍坊力神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软连接构件
KR20180076146A (ko) * 2016-12-27 2018-07-05 주식회사 유라코퍼레이션 버스바 어셈블리의 연결 구조
CN207801088U (zh) * 2018-01-31 2018-08-3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汇流排以及电池模组
CN208507745U (zh) * 2018-07-13 2019-02-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22782A (en) * 1972-04-06 1976-01-28 Alkaline Batteries Ltd Alkaline electric cells
KR101049833B1 (ko) * 2009-06-23 2011-07-15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JP5656592B2 (ja) * 2010-12-06 2015-01-2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JP5690844B2 (ja) * 2010-12-09 2015-03-2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US20140023913A1 (en) * 2012-07-17 2014-01-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smatic secondary battery
JP6733175B2 (ja) 2015-12-28 2020-07-2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US11289746B2 (en) * 2016-05-03 2022-03-29 Bosch Battery Systems Llc Cooling arrangement for an energy storage device
JP6870316B2 (ja) 2016-12-21 2021-05-1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角形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571487B1 (ko) * 2017-08-31 2023-08-2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및 그 조립 방법
CN208014793U (zh) * 2018-01-16 2018-10-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构件和充电电池
CN209675387U (zh) * 2019-05-10 2019-11-22 昆山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电极防护套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82043A (ja) * 2011-03-02 2012-09-20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バスバー
CN103123960A (zh) * 2011-11-17 2013-05-29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集电体、蓄电元件以及集电体的制造方法
KR20140124247A (ko) * 2013-04-16 2014-10-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20180076146A (ko) * 2016-12-27 2018-07-05 주식회사 유라코퍼레이션 버스바 어셈블리의 연결 구조
CN207068966U (zh) * 2017-06-23 2018-03-02 潍坊力神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软连接构件
CN207801088U (zh) * 2018-01-31 2018-08-3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汇流排以及电池模组
CN208507745U (zh) * 2018-07-13 2019-02-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44934A (zh) 2022-03-04
EP3926751A4 (en) 2022-04-27
US20220085465A1 (en) 2022-03-17
JP2023504667A (ja) 2023-02-06
EP3926751A1 (en) 2021-12-22
JP7411087B2 (ja) 2024-01-10
EP3926751B1 (en) 2023-06-14
WO2021108980A1 (zh) 2021-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81095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having current collecting plates coupled with uncoated regions of electrodes
EP2816638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211629211U (zh)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
EP2453500B1 (en) A rechargeable battery, method of assembling a rechargeably battery, and a rechargeable battery module
KR101223518B1 (ko) 이차 전지
US20050221178A1 (en) Electrode package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US20220223984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US9269984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using the same
CN113966562B (zh) 可再充电电池
KR101275785B1 (ko) 이차 전지
CN112956061A (zh) 二次电池
CN218414641U (zh) 端盖组件、电池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5644564U (zh) 极片组件、电池及电子设备
US9017850B2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14144934B (zh) 集流构件及其制造方法、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电池模块和装置
KR100277638B1 (ko) 전극 조립체 제조방법과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 전극 조립체를 이용한 전지
CN109643821A (zh) 电极组件以及包括该电极组件的可再充电电池
CN114361732B (zh)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KR101256061B1 (ko) 이차 전지
CN217009504U (zh) 电池
WO2024037361A1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WO2024016272A1 (zh)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EP4145597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US20240154251A1 (en) Current collecting component,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 device
KR100382067B1 (ko) 리튬 이차전지와 이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