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4706A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4706A
CN114124706A CN202210096898.1A CN202210096898A CN114124706A CN 114124706 A CN114124706 A CN 114124706A CN 202210096898 A CN202210096898 A CN 202210096898A CN 114124706 A CN114124706 A CN 1141247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node
node
branch
information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968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24706B (zh
Inventor
王洲
杜昊宸
徐彦卿
何家骥
韩亚
庞立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uanbang Kaiyuan Intelligent System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uanbang Kaiyuan Intelligent System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uanbang Kaiyuan Intelligent System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uanbang Kaiyuan Intelligent System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9689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247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24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47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247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47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5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involving simulating, designing, planning or modelling of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7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for predicting network behaviou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6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该方法包括:分支节点确定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和/或在第一时间段内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分支节点发送第一信息。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及时上报碳消耗功率和/碳消耗量。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
背景技术
全球变暖是人类的行为给地球气候变化造成的后果。“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随着人类的活动,全球变暖也在改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手段,一是碳封存,主要由土壤、森林和海洋等天然碳汇吸收储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具体的,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碳封存;二是碳抵消,通过投资开发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清洁技术,减少一个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抵消另一个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二氧化碳抵消量的计算单位可以是二氧化碳当量吨数。
因此,如何实现对上述碳排放量和碳抵消量进行统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用以实现对碳排放量和碳抵消量进行统计。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分支节点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和/或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所述分支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及时上报碳消耗功率和/碳消耗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分支节点对应的碳消耗量时,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对应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所述结束时间与所述起始时间之差为所述第一时间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分支节点确定第一信息时,所述分支节点获取所述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功率;所述分支节点根据所述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将所述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功率转换为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
采用上述设计,可以实现将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功率转换为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分支节点确定第一信息时,所述分支节点获取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所述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量;所述分支节点根据所述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将所述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量转换为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
采用上述设计,可以实现将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量转换为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为电能、氢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纳米转换能、化石燃料和核能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在所述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为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纳米转换能和核能中的至少一种时,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或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为负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分支节点向中心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之前,所述分支节点检测到预设事件,所述预设事件为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大于第一阈值,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大于第二阈值,所述分支节点的碳储量大于第三阈值,和所述分支节点的碳储量小于第四阈值,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所述第四阈值。
采用上述设计,可以实现及时上报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分支节点向中心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之前,所述分支节点从所述中心节点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分支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支节点向中心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所述分支节点根据预设周期向所述中心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所述预设周期的时长为所述第一时间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分支节点的设备类型。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中心节点接收N个分支节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信息,其中,第i个分支节点对应的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和/或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为所述N个分支节点中的任意一个分支节点,N为正整数,i为取遍从1至N的正整数;所述中心节点根据所述N个分支节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信息确定碳消耗统计结果;所述中心节点向数据中心发送所述碳消耗统计结果。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中心节点及时获得各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和/或碳消耗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在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对应的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对应的碳消耗量时,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对应的第一信息还包括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对应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所述结束时间与所述起始时间之差为所述第一时间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对应的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为电能、氢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纳米转换能、化石燃料和核能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中心节点接收N个分支节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信息之前,所述中心节点广播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N个分支节点分别发送对应的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对应的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设备类型;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中心节点根据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设备类型判断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和/或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是否为真值。
采用上述设计可以实现中心节点判断分支节点上报的第一信息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在所述中心节点确定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和/或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不是真值时,所述中心节点向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重传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对应的第一信息。
采用上述设计可以实现分支节点重传第一信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为分支节点或具有分支节点的功能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和/或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分支节点对应的碳消耗量时,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对应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所述结束时间与所述起始时间之差为所述第一时间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确定第一信息时,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功率;根据所述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将所述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功率转换为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确定第一信息时,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所述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量;根据所述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将所述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量转换为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为电能、氢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纳米转换能、化石燃料和核能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在所述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为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纳米转换能和核能中的至少一种时,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或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为负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向中心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之前,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检测到预设事件,所述预设事件为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大于第一阈值,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大于第二阈值,所述分支节点的碳储量大于第三阈值,和所述分支节点的碳储量小于第四阈值,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所述第四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向中心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之前,所述收发单元,用于从所述中心节点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分支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根据预设周期向所述中心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所述预设周期的时长为所述第一时间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分支节点的设备类型。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为中心节点或具有中心节点的功能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接收N个分支节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信息,其中,第i个分支节点对应的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和/或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为所述N个分支节点中的任意一个分支节点,N为正整数,i为取遍从1至N的正整数;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N个分支节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信息确定碳消耗统计结果;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向数据中心发送所述碳消耗统计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对应的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对应的碳消耗量时,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对应的第一信息还包括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对应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所述结束时间与所述起始时间之差为所述第一时间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对应的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为电能、氢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纳米转换能、化石燃料和核能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接收N个分支节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信息之前,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广播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N个分支节点分别发送对应的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对应的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设备类型;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设备类型判断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和/或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是否为真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确定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和/或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不是真值时,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向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重传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对应的第一信息。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设计。该装置可以是能够执行上述方法对应的功能的芯片或电路,或者是包括该芯片或电路的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以及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其中存储器所存储的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使该装置或者安装有该装置的设备执行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其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者,如果该装置为芯片或电路,则通信接口可以是该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例如输入/输出管脚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相应的功能单元,分别用于实现以上方法中的步骤。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装置上运行时,执行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装置上运行时,执行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所述***包括至少一分支节点和至少一个中心节点,其中,所述分支节点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所述中心节点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另外,第三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不同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概述流程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概述流程图之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应用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新应用场景的出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其中,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技术概念进行说明:
1、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
节能减排术语,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碳达峰
节能减排术语,是指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
2、能源预测:
预测未来一段时间能源消耗的情况,具体可以包括功率和消耗总量等。
3、蜂窝网络(cellular network)又称移动网络(mobile network)
是一种移动通信硬件架构,分为模拟蜂窝网络和数字蜂窝网络。由于构成网络覆盖的各通信基地台的信号覆盖呈六边形,从而使整个网络像一个蜂窝而得名。常见的蜂窝网络类型有: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网络、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网络、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网络、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个人数字蜂窝(personal digital cellular,PDC)、全入网通信***技术(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TACS)、高级移动电话***(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AMPS)、***移动通信技术(4th-Generation,4G)网络、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网络等。
蜂窝网络的组成主要有以下三部分:移动站,基站子***,网络子***。移动站就是我们的网络终端设备,比如手机或者一些蜂窝工控设备 。基站子***包括我们日常见到的移动基站(大铁塔)、无线收发设备、专用网络(一般是光纤)、无数的数字设备等。我们可以把基站子***看作是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之间的转换器。
4、无线局域网
是指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构成可以互相通信和实现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无线局域网本质的特点是不再使用通信电缆将计算机与网络连接起来,而是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从而使网络的构建和终端的移动更加灵活。常见的无线局域网类型有:无线通信技术(WiFi)等。
它是一种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它利用射频(radio frequency,RF)的技术,使用电磁波,取代旧式碍手碍脚的双绞铜线(coaxial)所构成的局域网络,在空中进行通信连接,使得无线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架构让用户透过它,达到“信息随身化、便利走天下”的理想境界。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起步于1997年。当年的6月,第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802. 11正式颁布实施,为无线局域网技术提供了统一标准,但当时的传输速率只有1~2 Mbit/s。随后,IEEE又开始制定新的WLAN标准,分别取名为IEEE802.11a和IEEE802. 11b。IEEE802 llb标准首先于1999年9月正式颁布,其速率为11Mbit/s。经过改进的IEEE802.11a标准,在2001年年底才正式颁布,它的传输速率可达到54Mbit/s,几乎是IEEE802.llb标准的5倍。尽管如此,WLAN的应用并未真正开始,因为整个WLAN应用环境并不成熟。
WLAN的真正发展是从2003年3月因特尔(Intel)第一次推出带有WLAN无线网卡芯片模块的迅驰处理器开始的。尽管当时的无线网络环境还非常不成熟,最为发达的美国也不例外。但是由于Intel的捆绑销售,加上迅驰芯片的高性能、低功耗等非常明显的优点,使得许多无线网络服务商看到了商机,同时11 Mbit/s的接入速率在一般的小型局域网也可进行一些日常应用,于是各国的无线网络服务商开始在公共场所(如机场、宾馆、咖啡厅等)提供访问热点,实际上就是布置一些无线访问点(access point,AP),方便移动商务人士无线上网。
经过了两年多的发展,基于IEEE802. llb标准的无线网络产品和应用已相当成熟,但毕竟11 Mbit/s的接入速率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网络的应用需求。
在2003年6月,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和多次改进,一种兼容原来的IEEE802. llb标准,同时也可提供54 Mbit/s接入速率的新标准IEEE802. 11g在IEEE的努力下正式发布了。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802. 11n(***)和802. 11ac(第五代)标准,它们既可以工作在2.4 GHz频段也可以工作在5 GHz频段上,传输速率可达600 Mbit/s(理论值)。但严格来说只有支持802.11ac的才是真正5G,现来在说支持2.4 G和5G双频的路由器其实很多都是只支持***无线标准,也就是802.11n的双频,而真正支持ac5 G的路由最便宜的都要四五百元甚至上千元。
5、互联网通信协议第四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IPv4)
网际协议开发过程中的第四个修订版本,也是此协议第一个被广泛部署的版本。IPv4是互联网的核心,也是使用最广泛的网际协议版本。IPv4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操作在使用分组交换的链路层(如以太网)上。此协议会尽最大努力交付数据包,即它不保证任何数据包均能送达目的地,也不保证所有数据包均按照正确的顺序无重复地到达。
6、互联网通信协议第六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
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设计的用于替代IPv4的下一代IP协议,其地址数量号称可以为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编上一个地址。
7、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
AI处理器也被称为AI加速器或计算卡,即深度学习处理器,是指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的大量计算任务的模块(其他非计算任务仍由CPU负责)。AI的许多数据处理涉及矩阵乘法和加法。大量并行工作的GPU提供了一种廉价的方法,但缺点是更高的功率。具有内置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DSP)模块和本地存储器的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更节能,但它们通常更昂贵。AI处理器,通俗讲就是指通过深度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的机制来学习、判断、决策。
8、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门学科。专门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
它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
机器学习有下面几种定义:
(1)机器学习是一门人工智能的科学,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工智能,特别是如何在经验学习中改善具体算法的性能。
(2)机器学习是对能通过经验自动改进的计算机算法的研究。
(3)机器学习是用数据或以往的经验,以此优化计算机程序的性能标准。
9、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指多层的人工神经网络和训练它的方法。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是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它被引入机器学习使其更接近于最初的目标——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是学习样本数据的内在规律和表示层次,这些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对诸如文字,图像和声音等数据的解释有很大的帮助。它的最终目标是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具有分析学习能力,能够识别文字、图像和声音等数据。深度学习是一个复杂的机器学习算法,在语音和图像识别方面取得的效果,远远超过先前相关技术。
深度学习在搜索技术,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多媒体学习,语音,推荐和个性化技术,以及其他相关领域都取得了很多成果。深度学习使机器模仿视听和思考等人类的活动,解决了很多复杂的模式识别难题,使得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
深度学习是一类模式分析方法的统称,就具体研究内容而言,主要涉及三类方法:
(1)基于卷积运算的神经网络***,即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networks,CNN)。
(2)基于多层神经元的自编码神经网络,包括自编码(auto encoder)以及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稀疏编码两类(sparse coding)。
(3)以多层自编码神经网络的方式进行预训练,进而结合鉴别信息进一步优化神经网络权值的深度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s,DBN)。
通过多层处理,逐渐将初始的“低层”特征表示转化为“高层”特征表示后,用“简单模型”即可完成复杂的分类等学习任务。由此可将深度学习理解为进行“特征学习”(feature learning)或“表示学习”(representation learning)。
以往在机器学习用于现实任务时,描述样本的特征通常需由人类专家来设计,这成为“特征工程”(feature engineering)。众所周知,特征的好坏对泛化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人类专家设计出好特征也并非易事;特征学习(表征学习)则通过机器学习技术自身来产生好特征,这使机器学习向“全自动数据分析”又前进了一步。
近年来,研究人员也逐渐将这几类方法结合起来,如对原本是以有监督学习为基础的卷积神经网络结合自编码神经网络进行无监督的预训练,进而利用鉴别信息微调网络参数形成的卷积深度置信网络。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相比,深度学习方法预设了更多的模型参数,因此模型训练难度更大,根据统计学习的一般规律知道,模型参数越多,需要参与训练的数据量也越大。
由于计算机计算能力有限和相关技术的限制,可用于分析的数据量太小,深度学习在模式分析中并没有表现出优异的识别性能。自从2006年, Hinton等提出快速计算受限玻耳兹曼机(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RBM)网络权值及偏差的CD-K算法以后,RBM就成了增加神经网络深度的有力工具,导致后面使用广泛的DBN(由 Hinton等开发并已被微软等公司用于语音识别中)等深度网络的出现。与此同时,稀疏编码等由于能自动从数据中提取特征也被应用于深度学习中。基于局部数据区域的卷积神经网络方法今年来也被大量研究。
10、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
作为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核心,是信息处理、程序运行的最终执行单元。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现代计算机的基础。在该体系结构下,程序和数据统一存储,指令和数据需要从同一存储空间存取,经由同一总线传输,无法重叠执行。根据冯诺依曼体系,CPU的工作分为以下 5 个阶段:取指令阶段、指令译码阶段、执行指令阶段、访存取数和结果写回。
中央处理器是电子计算机的主要设备之一,电脑中的核心配件。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CPU是计算机中负责读取指令,对指令译码并执行指令的核心部件。中央处理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控制器、运算器,其中还包括高速缓冲存储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的总线。电子计算机三大核心部件就是CPU、内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中央处理器的功效主要为处理指令、执行操作、控制时间、处理数据。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中,CPU是对计算机的所有硬件资源(如存储器、输入输出单元)进行控制调配、执行通用运算的核心硬件单元。CPU是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核心。计算机***中所有软件层的操作,最终都将通过指令集映射为CPU的操作。
11、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
又称显示核心、视觉处理器、显示芯片,是一种专门在个人电脑、工作站、游戏机和一些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上做图像和图形相关运算工作的微处理器。
GPU使显卡减少了对CPU的依赖,并进行部分原本CPU的工作,尤其是在3D图形处理时GPU所采用的核心技术有硬件几何转换和光照处理(transforming & lighting,T&L)、立方环境材质贴图和顶点混合、纹理压缩和凹凸映射贴图、双重纹理四像素256位渲染引擎等,而硬件T&L技术可以说是GPU的标志。
12、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
是一种专门在设备上做人工神经网络相关运算工作的微处理器。
13、***集成(system integration)
通常是指将软件、硬件与通信技术组合起来为用户解决信息处理问题的业务,集成的各个分离部分原本就是一个个独立的***,集成后的整体的各部分之间能彼此有机地和协调地工作,以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集成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方式,是近年来国际信息服务业中发展势头最猛的一个行业。***集成的本质就是最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一个大型的综合计算机网络***,***集成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的集成,以及不同厂家产品选型,搭配的集成,***集成所要达到的目标为整体性能最优,即所有部件和成分合在一起后不但能工作,而且全***是低成本的、高效率的、性能匀称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的***,为了达到此目标,***集成商的优劣是至关重要的。
每一个***集成厂商对***集成的概念都有自己的理解,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按照用户的需求,对众多的技术和产品合理地选择最佳配置的各种软件和硬件产品与资源,形成完整的、能够解决客户具体应用需求的集成方案,使***的整体性能最优,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在实现上具有可行性,在使用上具有灵活性,在发展上具有可扩展性,在投资上具有受益性。***集成已经成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提供整套设备、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代名词。
所谓***集成,就是在纵向持续深化、横向不断整合的基础上,为客户在产品级上提供个技术标准匹配、技术接口完整、技术装备合理、工程造价经济的解决方案,所形成的***应是先进的、开放的、资源共享的。
广义上讲,***集成包括人员的集成、组织机构的集成、设备的集成、***软件的集成、应用软件的集成和管理方法的集成等多方面的工作。狭义上讲,***集成就是***平台的集成。***集成应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集成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之间的互联和互操作性问题,它是一个多厂商、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体系结构。这需要解决各类设备、子***间的接口、协议、***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建筑环境施工配合、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相关的一切面向集成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该***包括至少一个中心节点和至少一个分支节点。其中,中心节点和分支节点之间通过有线网络和或无线网络连接。所述***还可以包括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与中心节点之间通过有线网络和或无线网络连接。
示例性地,中心节点和分支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自定义规范的组网方式,也可以为标准化网络,例如,IPv4,IPv6,蜂窝网络(5G、4G、3G、2G等)、无线局域网(WiFi等)。
例如,如图1所示的***包括数据中心,中心节点和分支节点。其中,中心节点2下设3个分支节点,可以理解的是,其他中心节点也下设多个分支节点,图1中未画出。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为举例,不作为本申请的限定,本申请不限定中心节点和分支节点的数量,一般地,数据中心可以针对每个预设区域设置一个或多个,具体区域范围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中,数据中心可以包括大型计算机设备,例如包括多台服务器,中心节点可以部署于家用电表内,例如,中心节点可以以一个芯片的形式内置于家用电表,或者作为一个独立设备能够与家用电表进行通信,分支节点可以部署于各个家庭用电设备,例如电脑,电视机或洗衣机等,例如,分支节点可以以一个芯片的形式内置于家庭用电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中,数据中心可以包括大型计算机设备,例如包括多台服务器,中心节点可以部署于一个企业用于记录碳消耗的设备内,分支节点可以部署于该企业的各种生产工具。
此外,分支节点还可以下设多级子分支节点,如图2所示,此时的分支节点可以用于实现中心节点的功能。
在***供电之后,完成***内各个设备之间的联网,高层数据中心、中心节点和分支节点进入运行状态。
其中,中心节点可以具备储能或供能、实时监测能源消耗以及归总计算功能,分支节点可以具备储能或供能和实时监测能源消耗功能。
为了实现对碳排放量和碳抵消量进行统计,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如图3和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下文示出的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执行主体可以为分支节点或分支节点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或者执行主体可以为中心节点或中心节点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下文中仅以分支节点或中心节点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0:分支节点确定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和/或在第一时间段内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
其中,在第一信息包括分支节点对应的碳消耗量时,第一信息还包括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对应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其中,结束时间与起始时间之差为第一时间段。例如,第一时间段为1个小时,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对应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分别18:00和19:00。
其中,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为电能、氢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纳米转换能、化石燃料和核能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在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为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纳米转换能和核能中的至少一种时,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或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为负值。
其中,在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为电能、氢能和核能中的至少一种时,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或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为正值或负值。
其中,碳消耗功率为负值,表示碳抵消功率大于碳排放功率。
碳消耗功率为正值,表示碳抵消功率小于碳排放功率。
碳消耗量为负值,表示碳抵消量大于碳排放量。
碳消耗量为正值,表示碳抵消量小于碳排放量。
示例性地,分支节点确定第一信息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方法:
其中,在第一信息包括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时,分支节点可以首先获取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功率,然后分支节点根据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将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功率转换为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其中,能源消耗功率的基本单位为瓦特W=J/s。
所述碳消耗功率,可有如下定义:
定义方式一:根据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量(即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功率)确定等量的碳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释放的能量所对应的重量数,作为碳消耗功率。碳消耗功率的计量单位为w/cg,其中c为碳元素标称。举例如下,当单位时间1s内消耗的能量为1J时,其能源消耗功率为1w,对应的碳消耗功率为1/32800 w/cg。其中,1g碳粉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2.8kJ,12g碳粉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并放出热量393.6kJ,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 (g)=CO 2 (g);
定义方式二:根据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量(即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功率)确定等量的碳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释放的能量所对应的摩尔数,作为碳消耗功率。碳消耗功率的计量单位为w/cmol,其中c为碳元素标称。举例如下,当单位时间1s内消耗的能量为1J时,其能源消耗功率为1w,对应的碳消耗功率为1/393500 w/cmol。其中,1mol的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热量Q=393.51kJ。
示例性地,由于各个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不同,为了便于各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分支节点还可以将首先将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功率表征为一种等效能源消耗功率,例如电能消耗功率,然后再进一步将等效能源消耗功率转换为碳消耗功率。
在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时间段内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时,分支节点可以首先获取在第一时间段内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量,然后分支节点根据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将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量转换为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能源消耗量的基本单位为焦耳J。
所述碳消耗量,可有如下定义:
定义方式一:根据第一时间段内消耗的能量(即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量)确定等量的碳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释放的能量所对应的重量数,作为第一时间段内的碳消耗量。碳消耗量的计量单位为J/cg,其中c为碳元素标称。举例如下,当第一时间段为1s,在第一时间段内消耗的能量为1J时,对应的在1s内的碳消耗量为1/32800 J/cg。其中,1g碳粉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2.8kJ,12g碳粉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并放出393.6kJ热量。
定义方式二:根据第一时间段内消耗的能量(即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量)确定等量的碳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释放的能量所对应的摩尔数,作为第一时间段内的碳消耗量。碳消耗量的计量单位为J/cmol,其中c为碳元素标称。举例如下,当第一时间段为1s,在第一时间段内消耗的能量为1J时,对应的在1s内的碳消耗量为1/393500 J/cmol。其中,1mol的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热量Q=393.51kJ。
需要注意的是,碳消耗功率与碳消耗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碳消耗功率等于碳消耗量与第一时间段的比值。
示例性地,由于各个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不同,为了便于各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分支节点可以首先将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量表征为一种等效能源消耗量,例如电能消耗量,然后再进一步将等效能源消耗量转换为碳消耗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息还包括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
步骤310:分支节点发送第一信息。
示例性地,分支节点可以向中心节点发送第一信息。分支节点还可以向其他分支节点发送第一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分支节点向中心节点发送第一信息之前,若分支节点检测到预设事件,分支节点发送第一信息,其中,预设事件为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大于第一阈值,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大于第二阈值,分支节点的碳储量大于第三阈值,或者分支节点的碳储量小于第四阈值,第三阈值大于第四阈值。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可以根据经验值确定,本申请对获取以及配置上述阈值的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例如,分支节点为某户家庭的电热水器,每晚21:00至22:00为该户家庭的电热水器集中使用时间,分支节点根据21:00至22:00的电能消耗量确定21:00至22:00的碳消耗量,若某晚21:00至22:00的碳消耗量大于第二阈值,分支节点向中心节点上报该晚21:00至22:00的碳消耗量,以及该碳消耗量的起始时间为21:00,该碳消耗量的结束时间为22:00。
又例如,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为风能,若该分支节点存储的风能所对应的碳储量大于第三阈值,则表明碳储量较高,有可能很快到达碳储量的最大值,如不及时使用可能存在风能的浪费。若该分支节点存储的风能所对应的碳储量小于第三阈值,则表明碳储量较低,可能需要从外界获取其他能源以供分支节点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分支节点向中心节点发送第一信息之前,分支节点从中心节点接收第二信息,第二信息指示分支节点发送第一信息。示例性地,第二信息可以由广播消息携带,或者中心节点确定分支节点超过预设时长未上报第一信息,中心节点可以向分支节点发送第二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支节点还可以根据预设周期向中心节点发送第一信息,例如,预设周期的时长为第一时间段。
此外,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分支节点的设备类型。例如,分支节点为电脑,或分支节点为热水器等。
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0:中心节点接收N个分支节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信息。
其中,第i个分支节点对应的第一信息包括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和/或在第一时间段内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第i个分支节点为N个分支节点中的任意一个分支节点,N为正整数,i为取遍从1至N的正整数。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中心节点2下设分支节点1、分支节点2和分支节点3,分支节点1可以向中心节点2发送分支节点1对应的第一信息,分支节点1对应的第一信息包括分支节点1的碳消耗功率和/或在第一时间段内分支节点1的碳消耗量。同理,分支节点2可以向中心节点2发送分支节点2对应的第一信息,分支节点3可以向中心节点2发送分支节点3对应的第一信息。
此外,若分支节点1还向分支节点2发送分支节点1对应的第一信息,则分支节点2可以向中心节点2发送分支节点1对应的第一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i个分支节点对应的第一信息包括第i个分支节点的设备类型。中心节点可以根据第i个分支节点的设备类型判断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和/或在第一时间段内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是否为真值。在中心节点确定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和/或在第一时间段内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不是真值时,中心节点向第i个分支节点发送第三信息,第三信息指示第i个分支节点重传第i个分支节点对应的第一信息。
例如,中心节点可以根据第i个分支节点的设备类型确定第i个分支节点的设备类型对应的额定碳消耗功率,若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小于该额定碳消耗功率,则中心节点可以判断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可能有误,或者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不是真值。
此外,为了避免中心节点从分支节点接收到的分支节点对应的第一信息存在偶发性的收发错误,中心节点可以根据针对同一个分支节点的多个第一信息,确定该分支节点对应的第一信息。
例如,中心节点2下设分支节点1、分支节点2和分支节点3,除了分支节点1可以向中心节点2发送分支节点1对应的第一信息,若分支节点1还向分支节点2发送分支节点1对应的第一信息,则分支节点2可以向中心节点2发送分支节点1对应的第一信息。若分支节点1还向分支节点3发送分支节点1对应的第一信息,则分支节点3可以向中心节点2发送分支节点1对应的第一信息。
此时,中心节点2获得3个分支节点1对应的第一信息,若其中存在收发错误的分支节点1对应的第一信息,则中心节点2可以根据其他的分支节点1对应的第一信息确定正确的分支节点1对应的第一信息,进而可以避免由于偶发性收发错误导致的分支节点1对应的第一信息出现问题的情况。
步骤410:中心节点根据N个分支节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信息确定碳消耗统计结果。
例如,碳消耗统计结果可以包括各个时间段N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的总和,或加权和,或者各个时间段N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的平均值。
又例如,碳消耗统计结果可以包括各个时间段N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的总和,或加权和,或者各个时间段N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的平均值。
步骤420:中心节点向数据中心发送碳消耗统计结果。
示例性地,中心节点向实时或周期性向数据中心发送碳消耗统计结果。
数据中心可以根据收集到的各个中心节点的碳消耗统计结果,确定全网碳消耗情况,实现碳消耗数据的实时获取和监测。
此外,中心节点还可以向其他中心节点发送碳消耗统计结果。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一种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该装置500包括:收发单元510和处理单元520,收发单元51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处理单元520用于对装置5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收发单元510用于支持装置500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可选地,装置5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装置5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可选地,所述装置500中各个单元可以是通过软件来实现。
可选地,处理单元520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单元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收发单元510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其中,该通信接口是统称,在具体实现中,该通信接口可以包括多个接口,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
当装置500为分支节点或分支节点中的芯片时,装置500中的处理单元520可以支持装置5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分支节点的动作,例如,处理单元520可以支持装置500执行图3中的步骤300。
收发单元510可以支持装置500与中心节点或其他分支节点之间的通信,例如,收发单元510可以支持装置500执行图3中的步骤310。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520,用于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和/或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所述收发单元510,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500可对应于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分支节点,并且装置500中的各个单元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分支节点的方法的相应步骤,因此也可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有益效果,为了简洁,这里不作赘述。
当装置500为中心节点或中心节点中的芯片时,装置500中的处理单元520可以支持装置5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中心节点的动作。例如,处理单元520可以支持装置500执行图4中的步骤410。
收发单元510可以支持装置500与分支节点或数据中心之间的通信,例如,收发单元510可以支持装置500执行图4中的步骤400、步骤420。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单元510,用于接收N个分支节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信息,其中,第i个分支节点对应的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和/或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为所述N个分支节点中的任意一个分支节点,N为正整数,i为取遍从1至N的正整数;所述处理单元520,用于根据所述N个分支节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信息确定碳消耗统计结果;所述收发单元510,用于向数据中心发送所述碳消耗统计结果。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500可对应于前述方法实施例中中心节点,并且装置500中的各个单元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中心节点的方法的相应步骤,因此也可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有益效果,为了简洁,这里不作赘述。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600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600包括:处理器601。
当装置600为分支节点或分支节点中的芯片时,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处理器601用于调用接口执行以下动作:
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和/或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应理解,所述装置600还可用于执行前文实施例中分支节点侧的其他步骤和/或操作,为了简洁,这里不作赘述。
当装置600为中心节点或中心节点中的芯片时,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处理器601用于调用接口执行以下动作:
接收N个分支节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信息,其中,第i个分支节点对应的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和/或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为所述N个分支节点中的任意一个分支节点,N为正整数,i为取遍从1至N的正整数;根据所述N个分支节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信息确定碳消耗统计结果;向数据中心发送所述碳消耗统计结果。
应理解,所述装置600还可用于执行前文实施例中中心节点侧的其他步骤和/或操作,为了简洁,这里不作赘述。
应理解,所述处理器601可以调用接口执行上述收发动作,其中,调用的接口可以是逻辑接口或物理接口,对此不作限定。可选地,物理接口可以通过收发器实现。可选地,所述装置600还包括收发器603。
可选地,所述装置600还包括存储器602,存储器602中可以存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程序代码,以便于处理器601调用。
具体地,若所述装置600包括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和收发器603,则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和收发器603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和收发器603可以通过芯片实现,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和收发器603可以是在同一个芯片中实现,也可能分别在不同的芯片实现,或者其中任意两个功能组合在一个芯片中实现。该存储器602可以存储程序代码,处理器601调用存储器602存储的程序代码,以实现装置600的相应功能。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或者由处理器实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还可以是***芯片(system on chip,SoC),还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or 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编号“第一”、“第二”…仅仅为了区分不同的对象,比如为了区分不同的参数信息或者消息,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构成限制,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上述各个过程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或序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还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中出现的类似于“项目包括如下中的一项或多项:A,B,以及C”表述的含义,如无特别说明,通常是指该项目可以为如下中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A和A;A,A和A;A,A和B;A,A和C,A,B和B;A,C和C;B和B,B,B和B,B,B和C,C和C;C,C和C,以及其他A,B和C的组合。以上是以A,B和C共3个元素进行举例来说明该项目的可选用条目,当表达为“项目包括如下中至少一种:A,B,……,以及X”时,即表达中具有更多元素时,那么该项目可以适用的条目也可以按照前述规则获得。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Figure 37853DEST_PATH_IMAGE001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 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 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 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 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 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9)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支节点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和/或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
所述分支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分支节点对应的碳消耗量时,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对应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所述结束时间与所述起始时间之差为所述第一时间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支节点确定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分支节点获取所述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功率;
所述分支节点根据所述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将所述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功率转换为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支节点确定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分支节点获取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所述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量;
所述分支节点根据所述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将所述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量转换为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为电能、氢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纳米转换能、化石燃料和核能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在所述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为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纳米转换能和核能中的至少一种时,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或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为负值。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支节点向中心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分支节点检测到预设事件,所述预设事件为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大于第一阈值,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大于第二阈值,所述分支节点的碳储量大于第三阈值,和所述分支节点的碳储量小于第四阈值,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所述第四阈值。
8.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支节点向中心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分支节点从所述中心节点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分支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9.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节点向中心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分支节点根据预设周期向所述中心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所述预设周期的时长为所述第一时间段。
10.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分支节点的设备类型。
1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心节点接收N个分支节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信息,其中,第i个分支节点对应的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和/或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为所述N个分支节点中的任意一个分支节点,N为正整数,i为取遍从1至N的正整数;
所述中心节点根据所述N个分支节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信息确定碳消耗统计结果;
所述中心节点向数据中心发送所述碳消耗统计结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对应的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对应的碳消耗量时,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对应的第一信息还包括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对应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所述结束时间与所述起始时间之差为所述第一时间段。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对应的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为电能、氢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纳米转换能、化石燃料和核能中的至少一种。
14.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中心节点接收N个分支节点分别对应的第一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中心节点广播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N个分支节点分别发送对应的第一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对应的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设备类型;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心节点根据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设备类型判断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和/或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是否为真值。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中心节点确定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和/或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不是真值时,所述中心节点向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指示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重传所述第i个分支节点对应的第一信息。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1-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包括至少一个分支节点、至少一个中心节点以及数据中心;所述中心节点和所述分支节点之间通过有线网络和或无线网络连接;其中,所述分支节点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中心节点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096898.1A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 Active CN1141247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6898.1A CN114124706B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96898.1A CN114124706B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4706A true CN114124706A (zh) 2022-03-01
CN114124706B CN114124706B (zh) 2022-06-28

Family

ID=80361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96898.1A Active CN114124706B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2470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66310U (zh) * 2013-05-21 2013-12-25 马慧 一种能够显示碳足迹消耗量/流量的装置
CN104735129A (zh) * 2015-02-09 2015-06-24 河南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及云计算平台的纺织业实时碳核算***
US20180067089A1 (en) * 2016-09-06 2018-03-08 Tsinghua University System for measuring carbon emission in power system
CN112633780A (zh) * 2021-03-04 2021-04-09 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基于气候链处理碳资源的方法、相关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950401A (zh) * 2019-12-10 2021-06-11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 管理工厂资源消耗的方法、设备、和***
CN113361847A (zh) * 2021-03-29 2021-09-07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碳耗指数算法
CN113557539A (zh) * 2019-03-07 2021-10-26 绿行技术有限公司 将物理移动转换为碳单位的方法和***
CN113962468A (zh) * 2021-10-29 2022-01-21 杭州青橄榄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用能监控统计能源消耗碳排放管理方法及***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66310U (zh) * 2013-05-21 2013-12-25 马慧 一种能够显示碳足迹消耗量/流量的装置
CN104735129A (zh) * 2015-02-09 2015-06-24 河南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及云计算平台的纺织业实时碳核算***
US20180067089A1 (en) * 2016-09-06 2018-03-08 Tsinghua University System for measuring carbon emission in power system
CN113557539A (zh) * 2019-03-07 2021-10-26 绿行技术有限公司 将物理移动转换为碳单位的方法和***
CN112950401A (zh) * 2019-12-10 2021-06-11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 管理工厂资源消耗的方法、设备、和***
CN112633780A (zh) * 2021-03-04 2021-04-09 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基于气候链处理碳资源的方法、相关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361847A (zh) * 2021-03-29 2021-09-07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碳耗指数算法
CN113962468A (zh) * 2021-10-29 2022-01-21 杭州青橄榄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用能监控统计能源消耗碳排放管理方法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4706B (zh) 202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ou et al. Edge intelligence: Paving the last mil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th edge computing
Wang et al. Research on power Internet of Things architecture for smart grid demand
Lv et al. Infrastructure monitoring and operation for smart cities based on IoT system
Rui et al. Architecture desig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Zhang et al. Overlapping community deep exploring-based relay selection method toward multi-hop D2D communication
CN101309297B (zh) 基于多媒体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多类型家居控制方法
CN101719933A (zh) 一种支持语义的面向全生命周期的制造网格资源服务组合方法
CN107330589A (zh) 卫星网络协调风险的定量化评估方法及***
CN104092753B (zh) 基于无线中继***的物联网信息处理与融合方法及其***
Chen et al. [Retracted] The Construction of a Smart City Energy Efficiency Management System Oriented to the Mobile Data Aggrega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US20200286012A1 (en) Model application method, management method, system and server
CN114124706B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
Guo et al. Investigation of architecture, key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strategy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Li et al. A surve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in China
CN113377656A (zh) 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众测推荐方法
CN107665362B (zh) 用于实现机器人聊天的训练方法、预测答案的方法及装置
Yang et al. Vehicle text data compression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d on maximum entropy neural network and optimized huffman encoding algorithms
CN114124730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
Li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Hu [Retracted]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Corridor of Tourist Attractions Based on Sensor Network
Yu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ve development model of intelligent media under the coverage of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Mitola Cognitive radio architecture evolution: annals of telecommunications
Yu et al. Architecture, Integrated Gateway Desig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High Concurrency Access of Power Internet of Things
Araujo et al. Cognitiv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ramework for green communications design
Liu et al. Traceability and management method of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Zhou

Inventor after: Zhang Xiaozhou

Inventor after: Du Haochen

Inventor after: Xu Yanqing

Inventor after: He Jiaji

Inventor after: Han Ya

Inventor after: Pang Lichen

Inventor after: Wang Chunxiang

Inventor after: Wang Yu

Inventor after: Zhu H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Zhou

Inventor before: Du Haochen

Inventor before: Xu Yanqing

Inventor before: He Jiaji

Inventor before: Han Ya

Inventor before: Pang Liche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Zhou

Inventor after: Zhang Xiaozhou

Inventor after: Du Haochen

Inventor after: Xu Yanqing

Inventor after: He Jiaji

Inventor after: Han Ya

Inventor after: Pang Lichen

Inventor after: Wang Chunxiang

Inventor after: Wang Jue

Inventor after: Zhu H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Zhou

Inventor before: Zhang Xiaozhou

Inventor before: Du Haochen

Inventor before: Xu Yanqing

Inventor before: He Jiaji

Inventor before: Han Ya

Inventor before: Pang Lichen

Inventor before: Wang Chunxi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Yu

Inventor before: Zhu 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