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22199A - p型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p型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22199A
CN114122199A CN202110884946.9A CN202110884946A CN114122199A CN 114122199 A CN114122199 A CN 114122199A CN 202110884946 A CN202110884946 A CN 202110884946A CN 114122199 A CN114122199 A CN 1141221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entration
group 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layer
iii nitr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849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永田贤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Gos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122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221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05Processes
    • H01L33/0062Processes for devices with an active region comprising only III-V compounds
    • H01L33/0066Processes for devices with an active region comprising only III-V compounds with a substrate not being a III-V compound
    • H01L33/007Processes for devices with an active region comprising only III-V compounds with a substrate not being a III-V compound comprising nitride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1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carrier transport control structure, e.g. highly-doped semiconductor layer or current-blocking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包含Al作为必需构成要素的p型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制造方法。使包含Al作为必需构成要素的p型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提高。通过MOCVD法在发光层(13)上形成由掺杂Mg的AlGaN构成的电子阻挡层(14)。这里,电子阻挡层(14)以p型化的热处理前的H浓度与Mg浓度之比H/Mg成为50~100%的方式形成。H/Mg可以通过电子阻挡层(14)的生长温度、V/III比、Mg浓度等来控制。

Description

p型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Al作为必需构成要素的p型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由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构成的紫外线发光的发光元件中,在发光层上形成由p-AlGaN构成的电子阻挡层,防止电子扩散到p侧从而实现发光效率的提高。
在非专利文献1中表明了在图2和图3中GaN、AlN中的H+、H-的形成能的边界(形成能相对于费米能级的最大值)位于距离AlN的导带2.5eV附近,GaN与H+、H-的形成能的边界位置(距离导带0.5eV)大不相同。另外,表明了在Mg被掺入到GaN、AlN中时,形成Mg-H的情况比Mg单质的形成能低,因此容易被掺入到第III族位点。
在非专利文献2中表明了,对于GaN,在Mg浓度为3×1019cm-3以下的情况下,Mg浓度与H浓度相等,形成Mg-H的复合物。形成Mg-H的复合物后通过热处理使H从GaN中脱离,可以得到p型。表明了净的受主浓度等于通过热处理而脱离的H浓度。另一方面,表明了在Mg浓度为3×1019cm-3以上的情况下,Mg浓度与H浓度不相等,一部分形成Mg-H的复合物,剩余可能形成Mg单质或Mg簇。另外,未观察到由热处理而引起的H的脱离。因此,表明了通过由过量掺杂的Mg产生的Mg2N3、氮空位而补偿载流子,不能得到高载流子浓度。
在非专利文献3中提到了通过控制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费米能级来抑制各种缺陷的可能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08,156403(2012)
非专利文献2:APPLIED PHYSICS LETTERS 98,213505(2011)
非专利文献3: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20,185704(2016)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紫外线发光元件的输出,需要提高p-AlGaN的载流子浓度。另外,如果能够实现不使用由p-GaN构成的接触层的深紫外线发光元件,则可以抑制p层的光吸收,可以使在将GaN用于p层的情况下的光提取效率从7%左右理论上提高到80%。但是,在AlGaN中Mg活化能高,受主被补偿到氮空位,因此难以提高p-AlGaN的载流子浓度,对于p-AlGaN与金属的接触也困难。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以Al为必需构成要素的掺杂Mg的p型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
发明人为了提高p-AlGaN的载流子浓度而重复地研究,结果发现在AlGaN中与GaN不同,Mg浓度与H浓度不相等。即,在GaN中生成Mg与H的键Mg-H,Mg容易进入Ga位点,由此可以实现载流子浓度的提高,但是可知在AlGaN中H浓度比Mg浓度低,Mg-H变少,因此载流子浓度不提高。而且发明人发现,通过抑制氮空位的产生而使H浓度与Mg浓度之比接近100%,由此可以提高载流子浓度并降低电阻。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的上述发现而完成的。
本发明是一种p型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Al为必需构成要素的掺杂Mg的p型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制造方法中,在p型化的热处理前,以晶体中的H浓度与Mg浓度之比成为50~100%的方式形成掺杂Mg的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
以Al为必需构成要素的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为AlN、AlGaN、AlInN或AlGaInN。
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生长温度优选为1100℃以上。
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V/III比优选为2000~10000。
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Mg浓度优选为1×1018~2×1020/cm3。进一步优选为7×1018~7×1019/cm3
CL(阴极发光)光谱中的3~3.8eV的峰强度与4.37~4.6eV的峰强度之比优选为3以下。4.37~4.6eV的峰表示由第III族位点的Mg引起的跃迁,3~3.8eV的峰表示从由第V族空位引起的缺陷能级的跃迁。
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生长压力优选为10~60kPa。
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C浓度优选为1×1017/cm3以下。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高以Al为必需构成要素的掺杂Mg的p型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可以实现低电阻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发光元件的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H/Mg与生长温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3是表示H/Mg与V/III比的关系的图表。
图4是表示H/Mg与峰强度比的关系的图表。
图5是表示发光元件的输出P0与V/III比的关系的图表。
图6是表示发光元件的正向电压Vf与V/III比的关系的图表。
图7是表示H/Mg与Mg浓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8是表示H浓度与Mg浓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9是表示C浓度与生长温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10是表示C浓度与生长压力的关系的图表。
图11是表示C浓度与V/III比的关系的图表。
符号说明
10:基板
11:缓冲层
12:n接触层
13:发光层
14:电子阻挡层
15:p接触层
16:透明电极
17:p电极
18:n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发光元件的构成的图。是倒装型的紫外线发光元件,具有基板10、缓冲层11、n接触层12、发光层13、电子阻挡层14、p接触层15、透明电极16、p电极17和n电极18。
(各层的构成)
首先,对实施例1的发光元件的各层的构成进行说明。
基板10是由蓝宝石构成的生长基板。基板10的厚度例如为900μm。除蓝宝石以外,也可以使用AlN、Si、SiC、ZnO等。
缓冲层11位于基板10上。缓冲层11为依次层叠有核层、低温缓冲层、高温缓冲层这3层的结构。核层由在低温下生长的未掺杂的AlN构成,是成为晶体生长的晶核的层。核层的厚度例如为10nm。低温缓冲层是由在比核层更高温下生长的未掺杂的AlN构成的层。低温缓冲层的厚度例如为0.3μm。高温缓冲层是由在比低温缓冲层更高温下生长的未掺杂的AlN构成的层。高温缓冲层的厚度例如为2.7μm。通过设置这样的缓冲层11,可以减少AlN的贯穿位错的密度。
n接触层12位于缓冲层11上。n接触层12由n-AlxGayN(其中x+y=1)构成。Si浓度优选为1×1019~5×1019/cm3。这是因为可以兼顾实施例1的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提高和低电阻化。作为n接触层12的构成的一个例子,Al组成100x摩尔%(以下,组成是指摩尔%(AlN摩尔%)。x为组成比)为62摩尔%,厚度为1.3μm,Si浓度为2×1019/cm3
发光层13位于n接触层12上。发光层13是阱层为两层的MQW结构。即,是依次层叠有第1势垒层、第1阱层、第2势垒层、第2阱层、第3势垒层的结构。第1阱层和第2阱层由n-AlxGayN(其中x+y=1)构成。其Al组成根据期望的发光波长来设定。例如波长为210~360nm,特别为250~300nm。第1势垒层、第2势垒层和第3势垒层由Al组成比第1阱层和第2阱层高的n-Alx1Gay1N(其中x1+y1=1,x≤x1)构成。作为第1阱层和第2阱层的构成的一个例子,Al组成为40摩尔%,厚度为2.4nm,Si浓度为9×1018/cm3。作为第1势垒层和第2势垒层的构成的一个例子,Al组成为55摩尔%,厚度为11nm,Si浓度为9×1018/cm3。作为第3势垒层的构成的一个例子,Al组成为55摩尔%,厚度为4nm,Si浓度为5×1018/cm3
电子阻挡层14位于发光层13上。电子阻挡层14由Al组成比第3势垒层高的掺杂Mg的p-AlGaN构成。通过电子阻挡层14而抑制电子扩散到p接触层15侧。电子阻挡层14不需要是单层,可以由多个层构成。例如,可以是交替地重复层叠Al组成不同的2层而成的构成。另外,也可以是使Al组成从第3势垒层向p接触层15倾斜的构成。
电子阻挡层14的优选的构成如下。Al组成为60~90摩尔%,厚度为10~50nm,Mg浓度为7×1018~1×1020/cm3,载流子浓度为1×1016~1×1017/cm3。作为一个例子,Al组成为80摩尔%,厚度为25nm,Mg浓度为5×1019/cm3
p接触层15位于电子阻挡层14上。p接触层15是依次层叠有第一p接触层15A和第二p接触层15B的结构。第一p接触层15A由掺杂Mg的p-AlGaN构成,第二p接触层15B由掺杂Mg的p-GaN构成。第一p接触层15A的Al组成小于电子阻挡层14的Al组成且以不吸收发光波长的光的方式来设定。通过将p接触层15制成这样的2层构成,从而抑制由p接触层15引起的光吸收,提高光输出。以往由于不能提高p-AlGaN的载流子浓度,所以难以将p接触层15制成这样的构成。但是,根据后述的方法能够形成载流子浓度高的p-AlGaN,因此可以采用这样的p接触层15的构成。
第一p接触层15A的优选的构成如下。Al组成为60~90摩尔%,厚度为10~50nm,Mg浓度为7×1018~1×1020/cm3,载流子浓度为1×1016~1×1017/cm3。作为一个例子,Al组成为50摩尔%,厚度为50nm,Mg浓度为5×1019/cm3
第二p接触层15B的优选的构成如下。厚度为10~30nm,Mg浓度为1×1020~6×1020/cm3。作为一个例子,厚度为18nm,Mg浓度为4×1020/cm3
在p接触层15表面的一部分区域设置有槽。槽是贯穿p接触层15和发光层13而到达n接触层的深度。该槽用于设置n电极18。
透明电极16位于p接触层15上。透明电极16的材料例如为IZO、ITO、ICO、ZnO、MgZnO等透明导电性氧化物。这里所说的透明是指可见光波长区域的透射率高。作为一个例子,使用膜厚为2nm的薄膜ITO。
p电极17位于透明电极16上。p电极17为Rh、Ni/Al、Pd/Al、Pd/Al/Au、Ni/Au、Al等。作为一个例子,使用Al。
n电极18位于在槽的底面露出的n接触层12上。n电极18为Ti/Al/Ni、V/Al/Ni、V/Al/Ru等。
以上,对于实施例1的发光元件,由p-AlGaN构成的电子阻挡层14和第一p接触层15A的载流子浓度高,降低电阻。另外,由GaN构成的第二p接触层15B的厚度薄,因此从发光层13辐射的光的吸收少。因此,根据实施例1的发光元件,可以提高光输出,可以降低正向电压。
(关于发光元件的制造工序)
接下来,对实施例1的发光元件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在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晶体生长中使用MOCVD法,使用氨作为氮源,使用三甲基镓或三乙基镓作为Ga源,使用三甲基铝作为Al源。另外,使用硅烷作为n型掺杂剂气体,使用双(环戊二烯基)镁作为p型掺杂剂气体。另外,使用氢气、氮气作为载气。
首先,准备由蓝宝石构成的基板10。然后,在基板10上形成缓冲层11。缓冲层11的形成首先通过MOCVD法形成由AlN构成的核层。生长温度例如为880℃。接着,通过MOCVD法在核层上依次形成由AlN构成的低温缓冲层、高温缓冲层。
接下来,通过MOCVD法在缓冲层11上形成由n-AlGaN构成的n接触层12。
接下来,通过MOCVD法在n接触层12上形成发光层13。发光层13的形成通过依次层叠第1势垒层、第1阱层、第2势垒层、第2阱层、第3势垒层来形成。
接下来,通过MOCVD法在发光层13上形成由掺杂Mg的AlGaN构成的电子阻挡层14。这里,电子阻挡层14以p型化的热处理前的H浓度(个数/cm3)与Mg浓度(个数/cm3)之比H/Mg成为50~100%(H/Mg×100%,以下H/Mg同样地以%表示)的方式来形成。更优选的H/Mg的范围为70~100%,进一步优选为80~100%。将H/Mg设为这样的范围的理由如下。
在GaN中,H+、H-的形成能的边界接近导带,容易形成H+。因此容易形成Mg与H的键Mg-H,Mg容易进入Ga位点,由此可以提高载流子浓度。另一方面,发明人发现在AlGaN中,在p型化的热处理前H浓度比Mg浓度低。如果H浓度低于Mg浓度,则p-AlGaN的载流子浓度变低。认为其理由如下。AlGaN的H+、H-的形成能的边界(形成能相对于费米能级的最大值)接近价带。因此,电子相对于H的导带的跃迁能量变大,因此不易形成H+。由于不易形成H+,所以由AlGaN中的氮缺陷引起的施主的影响变大,比起H+、H-的形成能的边界,费米能级位于更接近导带的一侧。由于费米能级接近导带,进一步阻碍了H+的形成。从这些理由可认为在AlGaN中生长的晶体中的H浓度低于Mg浓度。其结果是不易形成Mg-H,Mg不易进入Ga位点,载流子浓度不提高。
因此,在实施例1中,在p型化的热处理前将晶体中的H/Mg设为50~100%,使H浓度接近Mg浓度。如果这样,则可以使AlGaN的费米能级接近价带,可以减少AlGaN中的氮缺陷。于是,在AlGaN中容易形成H+,可以增加Mg与H的键即Mg-H,Mg容易被掺入到受主位点。其结果可以提高AlGaN的载流子浓度。
H/Mg可以通过电子阻挡层14的生长温度、V/III比、Mg浓度等来控制。例如,通过将生长温度、V/III比、Mg浓度设为以下的范围,可以将H/Mg控制在50~100%。
生长温度为1100℃以上。生长温度的上限只要为AlGaN不蒸发的范围即可,例如为1400℃以下。更优选为125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300℃以上。
V/III比为2000~10000。更优选为3000~9000,进一步优选为4000~8000。
Mg浓度为1×1018~2×1020/cm3。在掺杂了多于2×1020/cm3的Mg的情况下,第III族(Al和Ga)和第V族(N)的排列反转,发生极性反转。在发生极性反转的情况下,容易掺入C、O等杂质,使电气特性劣化。进一步优选为7×1018~7×1019/cm3
另外,H/Mg也可以通过CL光谱的峰强度比来控制。具体而言,如果使3~3.8eV的峰强度与4.37~4.6eV的峰强度之比为3以下,则可以使H/Mg为50~100%。应予说明,4.37~4.6eV的峰表示由第III族位点的Mg引起的跃迁,3~3.8eV的峰表示从由第V族空位引起的缺陷能级的跃迁。CL光谱优选为充分低温、例如10K以下的值。
生长压力优选为10~60kPa。这是因为在AlGaN的情况下,如果生长压力高,则Al和NH3发生寄生反应,无法顺利生长。另外,为了将C浓度控制在后述的范围,也优选将生长压力设为上述范围。
C浓度优选为1×1017/cm3以下。C置换第V族位点的N,进行像施主一样的动作,补偿受主。因此,认为费米能级向导带侧移动,成为阻碍H+形成的重要因素。即,C浓度被认为是载流子补偿重要因素,如果C浓度高,则H/Mg减少。C浓度越低越好,下限不特别规定,但是1×1016/cm3左右为背景水平。生长温度越高,V/III比越高,生长压力越高,越可以降低C浓度。例如,通过将生长温度设为1050~1300℃、V/III比设为1000~10000、生长压力设为10~60kPa,可以将C浓度控制在1×1017/cm3以下。应予说明,认为由C浓度引起的载流子补偿的强度弱于由第V族空位引起的载流子补偿。
接下来,通过MOCVD法在电子阻挡层14上形成p接触层15。p接触层15的形成通过依次层叠由掺杂Mg的AlGaN构成的第一p接触层15A、由掺杂Mg的GaN构成的第二p接触层15B来形成。这里,第一p接触层15A与电子阻挡层14同样地以H/Mg成为50~100%的方式来形成。由此可以提高第一p接触层15A的载流子浓度。
然后,在氮气氛下进行热处理,由此进行电子阻挡层14和p接触层15的p型化。由于使p型化的热处理前的H/Mg为50~100%,所以可以使得p型化的热处理后的电子阻挡层14、第一p接触层15A的载流子浓度为高于以往的制造方法的值。
接下来,对p接触层15表面的规定区域进行干式蚀刻,形成到达n接触层12的深度的槽。
接下来,在p接触层15上形成透明电极16。接下来,在透明电极16上形成p电极17,在露出于槽的底面的n接触层12上形成n电极。透明电极16、p电极17和n电极18通过溅射、蒸镀等来形成。通过以上方式制造实施例1的发光元件。
接下来,对与实施例1相关的各种实验例进行说明。
(实验1)
制作在由蓝宝石构成的基板上依次层叠由AlN构成的缓冲层、未掺杂的AlGaN、掺杂Mg的p-AlGaN而得的试样,通过二次离子质谱法(SIMS)测定p-AlGaN的H浓度、Mg浓度、C浓度、H/Mg,通过CL光谱测定由第V族空位和第III族位点Mg引起的跃迁。
图2是表示H/Mg与p-AlGaN的生长温度的关系的图表。p-AlxGa1-xN的Al组成100x为35摩尔%、60摩尔%、80摩尔%、100摩尔%(即AlN)这4种。应予说明,该生长温度为利用热电偶测定基板而得的值,基板表面温度比测定的生长温度低80~100℃。如图2所示,可知生长温度越高,H/Mg越高,越接近100%。
图3是表示H/Mg与形成p-AlGaN时的V/III比的关系的图表。p-AlGaN的Al组成为35摩尔%、50摩尔%、85摩尔%。如图3所示,可知V/III比越高,H/Mg越高,越接近100%。另外,从图3可以推测,如果V/III比为2000~10000,则可以使H/Mg为50%以上。另外,从图2、3可以推测,Al组成在20摩尔%~40摩尔%或70摩尔%~90摩尔%的范围内可以进一步提高H/Mg。认为Al组成在50摩尔%附近不易提高H/Mg,这与AlGaN中的缺陷或位错密度有关。在AlGaN层的Al组成高的情况下,与基底的AlN层的晶格匹配性不大,很少发生失配位错。另一方面,在AlGaN层的Al组成低的情况下,在AlGaN生长开始时经常发生失配位错,但是随着生长膜厚增加,失配位错彼此重叠并减少。因此,认为在作为中间组成的Al组成50摩尔%附近,H/Mg不易提高。
图4是表示H/Mg与峰强度比的关系的图表。峰强度比表示AlGaN的第V族空位的量,为Al组成50摩尔%的p-AlGaN的CL光谱中的3~3.8eV的峰强度与4.37~4.6eV的峰强度之比。4.37~4.6eV的峰表示由第III族位点的Mg(MgIII)引起的跃迁,3~3.8eV的峰表示从由第V族空位(VN)引起的缺陷能级的跃迁。如图4所示,可知随着峰强度比变小,H/Mg增加,如果峰强度比为3以下,则可以使H/Mg为50%以上。
图7是表示H/Mg与Mg浓度的关系的图表,图8是表示H浓度与Mg浓度的关系的图表。如图7所示,可知有Mg浓度越高,H/Mg越高的倾向。另外,如图8所示,可知直到Mg浓度为2×1019/cm3附近,随着Mg浓度的增加,H浓度大致以线性增加,但是如果超过2×1019/cm3,则H浓度饱和。如果考虑该结果和实际设备中实用的Mg浓度,则认为Mg浓度最佳为7×1018~7×1019/cm3的范围。
图9是表示C浓度与生长温度的关系的图表,图10是表示C浓度与生长压力的关系的图表,图11是表示C浓度与V/III比的关系的图表。如图9所示,可知生长温度越高,C浓度越降低。另外,如图10所示,可知生长压力越高,C浓度越降低。另外,如图11所示,可知V/III比越高,C浓度越降低。这样,可知C浓度可以通过生长温度、生长压力、V/III比来控制,可以控制在1×1017/cm3以下。
(实验2)
改变形成电子阻挡层14和第一p接触层15A时的V/III比来制作实施例1的发光元件,测定输出P0和正向电压Vf。
图5是表示发光元件的输出P0与V/III比的关系的图表。如图5所示,V/III比越大,输出P0越高,特别是V/III比在2000以上,输出P0的提高大。如图3所示,由于V/III比的提高而H/Mg变大,认为电子阻挡层14和第一p接触层15A的载流子浓度提高,因此输出P0提高。
图6是表示发光元件的正向电压Vf与V/III比的关系的图表。如图6所示,V/III比越大,正向电压Vf越少,确认了由电子阻挡层14和第一p接触层15A的载流子浓度提高引起的低电阻化。
(变形例)
实施例1实现了p-AlGaN的载流子浓度提高,但是本发明不仅适用于AlGaN,还适用于AlN、AlInN、AlGaInN。即,只要是以Al为必需构成要素的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就都适用。另外,本发明只要以Al为必需构成要素,则Al组成的值不受限,但如果Al组成为20摩尔%~40摩尔%或70摩尔%~90摩尔%,则H/Mg更容易提高,载流子浓度的提高也更容易。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紫外线发光元件的制造,特别适于波长为250~300nm的情况。

Claims (10)

1.一种p型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Al为必需构成要素的掺杂Mg的p型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制造方法中,
在p型化的热处理前,以晶体中的H浓度与Mg浓度之比成为50~100%的方式形成掺杂Mg的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型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生长温度为110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型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V/III比为2000~1000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型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V/III比为2000~1000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p型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Mg浓度为1×1018~2×1020/cm3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p型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Mg浓度为7×1018~7×1019/cm3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p型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Al组成为20%~40%或70%~90%。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p型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CL光谱中的3~3.8eV的峰强度与4.37~4.6eV的峰强度之比为3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p型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生长压力为10~60kPa。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p型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C浓度为1×1017/cm3以下。
CN202110884946.9A 2020-08-25 2021-08-03 p型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41221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2146 2020-08-25
JP2020142146A JP7484572B2 (ja) 2020-08-25 2020-08-25 p型III族窒化物半導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22199A true CN114122199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440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84946.9A Pending CN114122199A (zh) 2020-08-25 2021-08-03 p型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84572B2 (zh)
CN (1) CN11412219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64345A (ja) * 2002-03-11 2003-09-19 Sharp Corp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JP2007165515A (ja) * 2005-12-13 2007-06-28 Showa Denko Kk 窒化ガリウム系化合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WO2016143653A1 (ja) * 2015-03-06 2016-09-15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Iii族窒化物積層体、及び該積層体を有する発光素子
CN107210339A (zh) * 2015-02-05 2017-09-26 同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元件和其制造方法
JP2020098908A (ja) * 2018-12-14 2020-06-25 Dowa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33227B2 (ja) 2003-11-04 2006-10-11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III族窒化物p型半導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JP5046324B2 (ja) 2007-02-01 2012-10-10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MgドープIII族窒化物半導体のP型導電性向上方法およびP型III族窒化物半導体の製造方法
JP6356530B2 (ja) 2014-08-08 2018-07-11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017172A (ja) 2015-06-30 2017-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面発光レーザ、レーザアレイ、固体レーザ、情報取得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レーザアレイの製造方法
JP2017028076A (ja) 2015-07-22 2017-02-02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Iii族窒化物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6379265B1 (ja) 2017-09-12 2018-08-22 日機装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64345A (ja) * 2002-03-11 2003-09-19 Sharp Corp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JP2007165515A (ja) * 2005-12-13 2007-06-28 Showa Denko Kk 窒化ガリウム系化合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CN107210339A (zh) * 2015-02-05 2017-09-26 同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元件和其制造方法
CN109980057A (zh) * 2015-02-05 2019-07-05 同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元件和其制造方法
WO2016143653A1 (ja) * 2015-03-06 2016-09-15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Iii族窒化物積層体、及び該積層体を有する発光素子
JP2020098908A (ja) * 2018-12-14 2020-06-25 Dowa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84572B2 (ja) 2024-05-16
JP2022037808A (ja) 2022-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24769B2 (en) Group 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09980057B (zh) 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元件和其制造方法
CN111164768B (zh) 深紫外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TWI659547B (zh) 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
CN101262037B (zh) 氮化物半导体发光装置
WO2011077473A1 (ja)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841385A (zh) 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JP2010028072A (ja)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US9196786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7004744A (zh) 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和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
JP6323782B2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TWI585993B (zh) Nitride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5974980B2 (ja)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CN114122199A (zh) p型第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制造方法
KR100850780B1 (ko) 질화물계 반도체 발광소자의 제조방법
US20150263220A1 (en)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3330586A (zh) 深紫外发光元件用反射电极的制造方法、深紫外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及深紫外发光元件
US8367529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a semiconductor
US20230420603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element
JP2007201145A (ja) n型III族窒化物系化合物半導体層の成長方法
JP2022110973A (ja) 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発光素子の水素の抜き出し方法
JP2003051613A (ja) 窒化ガリウム系化合物半導体及び素子の製造方法
JP6103268B2 (ja) 窒化物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89013A (ja) AlGaN系化合物半導体のp型活性化方法
JP2021197531A (ja) 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