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10534A - 反光组件、反射式光源装置和灯具 - Google Patents

反光组件、反射式光源装置和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10534A
CN114110534A CN202010879653.7A CN202010879653A CN114110534A CN 114110534 A CN114110534 A CN 114110534A CN 202010879653 A CN202010879653 A CN 202010879653A CN 114110534 A CN114110534 A CN 1141105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wall
light
end point
light source
refle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796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敏
尼尔斯·雅各·伍德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87965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10534A/zh
Priority to AU2021333711A priority patent/AU2021333711B2/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10704 priority patent/WO2022042249A1/zh
Priority to EP21860089.8A priority patent/EP4187147A4/en
Priority to US18/043,147 priority patent/US11971165B2/en
Publication of CN114110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05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7/10Constru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7/04Optical desig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05/00Planar light sources
    • F21Y2105/10Planar light sources comprising a two-dimensional array of point-like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 F21Y2105/14Planar light sources comprising a two-dimensional array of point-like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overall shape of the two-dimensional array
    • F21Y2105/16Planar light sources comprising a two-dimensional array of point-like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overall shape of the two-dimensional array square or rectangular, e.g. for light pa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光组件、一种反射式光源装置和一种灯具。所述反光组件包括侧壁部。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围成一反射腔。所述反射腔具有在相反两端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在第一参考平面内,第一参考直线在第一开口内的第一交点处与所述第一参考平面垂直相交。连接所述第一末端点与所述第二末端点的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第一参考平面的与所述第一开口重叠的部分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连接所述第三末端点与所述第四末端点的第二直线段与所述第一参考平面的与所述第一开口重叠的部分之间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小于第二夹角。

Description

反光组件、反射式光源装置和灯具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反光组件、一种反射式光源装置和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泛光灯被广泛应用于公路隧道照明、机场港口照明、市政工程照明、城市景观照明、户外广告照明、体育场馆照明、厂房仓库照明等各大室内外照明领域。由于这些用途均要求光线均匀分布在广泛区域,且应尽量避免多余的、不需要的刺眼干扰光线,因此配光均匀度以及防眩光性能成为评判泛光灯优劣的主要评判标准。除此之外,泛光灯的调试便捷性、安装简易性,以及光效,也是泛光灯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光组件,包括侧壁部。所述侧壁部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彼此相对,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彼此相对,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围成一反射腔,所述反射腔具有在相反两端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在第一参考平面内,第一参考直线在第一开口内的第一交点处与所述第一参考平面垂直相交。在所述反光组件的与所述第一参考直线共平面且与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相交的第一截面上,所述第一侧壁的面对所述反射腔的内表面具有在所述第一参考平面上的第一末端点和与所述第一末端点相反的第二末端点,所述第二侧壁的面对所述反射腔的内表面具有在所述第一参考平面上的第三末端点和与所述第三末端点相反的第四末端点。连接所述第一末端点与所述第二末端点的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第一参考平面的与所述第一开口重叠的部分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连接所述第三末端点与所述第四末端点的第二直线段与所述第一参考平面的与所述第一开口重叠的部分之间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小于第二夹角。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夹角在大于等于30度小于等于120度的范围。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夹角与第一夹角的差值大于等于20度。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参考直线相交。
在一个示例中,在所述反光组件的与所述第一参考直线共平面且与所述第三侧壁以及所述第四侧壁相交的第二截面上,所述第三侧壁的面对所述反射腔的内表面具有在所述第一参考平面上的第五末端点和与所述第五末端点相反的第六末端点,所述第四侧壁的面对所述反射腔的内表面具有在所述第一参考平面上的第七末端点和与所述第七末端点相反的第八末端点。连接所述第五末端点与所述第六末端点的第三直线段与所述第一参考平面的与所述第一开口重叠的部分之间的夹角为第三夹角,连接所述第七末端点与所述第八末端点的第四直线段与所述第一参考平面的与所述第一开口重叠的部分之间夹角为第四夹角。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夹角、所述第三夹角和所述第四夹角中的至少一个是可调的。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至少之一的所述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为远离所述反射腔凸出的凹曲面。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凹曲面为光滑曲面。
在一个示例中,在所述反光组件的与所述第一参考直线共平面且与所述第三侧壁以及所述第四侧壁相交的第二截面上,所述第三侧壁的面对所述反射腔的内表面具有在所述第一参考平面上的第五末端点和与所述第五末端点相反的第六末端点,所述第四侧壁的面对所述反射腔的内表面具有在所述第一参考平面上的第七末端点和与所述第七末端点相反的第八末端点。在所述第二截面上,所述第五末端点比所述第六末端点更靠近所述第一参考直线,所述第七末端点比所述第八末端点更靠近所述第一参考直线。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至少之一的所述内表面整体为光滑表面。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内表面邻近所述第三侧壁的部分和所述第三侧壁的所述内表面邻近所述第二侧壁的部分均位于第一光滑曲面内;和/或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内表面邻近所述第四侧壁的部分与所述第四侧壁的所述内表面邻近所述第二侧壁的部分均位于第二光滑曲面内。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内表面具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反射腔突出的凸起部。
在一个示例中,在所述第一截面上,所述凸起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直线段的面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反光组件还包括透光板,邻近所述第二开口且遮盖所述第二开口。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至少之一的远离所述反射腔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为平面。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直线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直线段的长度。
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射式光源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反光组件;以及与至少一个上述反光组件结合的光源组件,包括有效发光部分。所述光源组件的发光中心线方向与所述第一参考直线的一延伸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参考直线与所述光源组件的有效发光部分相交。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线路板和安装在所述线路板上的至少一个发光器件,所述至少一个所述反光组件结合到所述线路板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发光器件一一对应地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反光组件的所述反射腔内。
在一个示例中,在所述第一截面上,在连接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第二末端点和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第四末端点的直线段平行于所述第一参考平面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第二末端点在所述第一参考直线的所述延伸方向上与所述有效发光部分的最靠近所述第一末端点的边缘部分重叠。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经过所述反射腔后在第二参考平面上形成一照明区域,所述第二参考平面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反光组件的相反于所述光源组件的一侧,所述照明区域具有至少一对彼此平行的边缘。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照明区域的形状实质为矩形或者正方形。
在一个示例中,在所述第一截面上,所述第一侧壁构造为将来自所述光源组件的一发光点的第一光线反射成为第二光线,所述第二光线在所述反射腔之外与参考线相交,所述参考线为经过所述发光点和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第四末端点的直线。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反光组件的所述第一侧壁和与所述光源组件的所述有效发光部分构造为相对彼此可转动。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光源组件的有效发光部分具有条形形状。
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灯具,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反射式光源装置;以及灯罩本体,提供至少一个安装部,以一一对应安装所述至少一个反射式光源装置。
在一个示例中,每个所述光源安装部构造为以至少两种不同方位安装对应的所述反射式光源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光源装置的从下方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光源装置的从后下方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光源装置的从下往上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光源装置在沿图3所示的虚线AA的第一截面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光源装置包括的反光组件在第一截面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的上半部分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光源装置的后侧壁位于第一位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的下半部分为参考平面上的第一照明区域的平面示意图,图6中示出了来自光源组件的光线被反光组件反射至参考平面以形成第一照明区域的部分光路示意图;
图7的上半部分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光源装置的后侧壁位于第二位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的下半部分为参考平面上的第二照明区域的平面示意图,图7中示出了来自光源组件的光线被反光组件反射至参考平面以形成第二照明区域的部分光路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光源装置在参考平面上形成第一照明区域和第二照明区域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的反射式光源装置在第二截面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光源装置中的光源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反光组件的从上往下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光源装置在第一截面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来自光源组件的光线的部分光路;以及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连接”并不限制为是直接连接,也包括通过中间构件的间接连接,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通篇相似或相同的参考标记指示相似或相同的元件/对象。
本公开中,两个直线要素“平行”并不是限制该两个直线/平面要素必须严格平行,而是允许该两个直线/平面要素的平行程度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彼此平行的两个直线/平面要素之间的夹角小于2°。本公开中,两个直线要素“垂直”并不是限制该两个直线/平面要素之间的夹角必须严格等于90°,而是允许该两个直线/平面要素的平行程度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彼此垂直的两个直线要素之间的夹角可以在88°至92°的范围。
目前市场上的泛光灯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目前市售泛光灯普遍配光不均匀,被照区域中心亮,四周暗,离光源距离近处亮,离光源距离远处暗,且被照范围小,光束范围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由于泛光灯配光不均匀,为了使需要照明的区域整体都能达到照明要求,当多灯组合照明时,则需进行精确的预先模拟以及安装现场方向调试,甚至通过增加灯具数量使得被照区域各点都能达到照明要求,程序繁琐,耗时耗力,成本增加,且被照区域光强不均匀,严重影响照明效果。
2、目前市售泛光灯普遍存在严重的光溢出问题。除了需要照射的区域,不需要的或溢出的光若射向四周,可能会对周围房屋造成光污染;若射向上方的天空中,会导致霞光。霞光是光污染的一种,会破坏黑夜的天空,而且可能损害人类及动物的健康。并且当光线并不是照射至预定目标时,便会浪费能量。
3、目前市售泛光灯大都被安装在高处,设计为光源直接面向被照区域。在被照区域内,光源是直接肉眼可见的。这种设计导致的眩光不但会造成视觉上的不适应感,而且强烈的眩光还会干扰视觉,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视觉干扰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比如路灯发出的眩光,可能会导致驾驶员无法看清前方路况而引发事故,而足球场上灯光的眩光会导致球员无法看清足球位置而失利。
4、目前市售泛光灯只有一个固定的发光角度,此角度取决于其应用的反光杯、反光罩或透镜的设计。不同应用场合需要不同的发光角度,因此灯具生产厂家和分销商若想缩短交货期,就必须就各种不同的发光角度需求预先备好产品库存。由于发光角度需求繁多,产品库存会占用相当大的资金,且光源升级换代速度很快,准备的库存如无法及时销售就可能成为淘汰产品。而对于不备库存的不常用发光角度的产品,灯具厂家生产时也常由于数量少而造成反光杯、反光罩或透镜生产或订货困难。
5、目前市售泛光灯安装不便。泛光灯多被安装在高处或灯杆上,安装时需要高空作业。在进行现场调试时,由于市售泛光灯配光不均匀、角度单一、方向单一,安装人员需要在处在高空的安装支架上多次调试泛光灯的悬挂方向和角度,且由于灯杆位置以及安装支架的限制,有的方向可能无法照射到,而为了达到照明要求,则必须增加新的灯杆或调整安装支架的方向,这就使得工程量大增。
6、目前市售的应用反光杯或反光罩的泛光灯光效普遍不高。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光组件、一种反射式光源装置和一种灯具,使得灯照射范围更广,光效更高,配光更均匀,其射出的光束范围比传统泛光灯广,且呈一亮度均匀的形状(例如,矩形),使得多灯拼接大范围区域照明时既防止了产生低亮度缝隙,也避免了重叠的高亮度区域。本公开实施例的反光组件、反射式光源装置和灯具还截断了无用的光溢出,提高了能效,杜绝了有害眩光产生,并且可以预先或在安装现场调节发光角度,且可以不受灯杆和支架的限制,多方向、多角度组合实现360度无死角照明,使得泛光灯安装变得灵活简便。
图1和2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光源装置的从下往上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光源装置的从下往上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光源装置在图3示出虚线AA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光源装置中的反光组件在对应于虚线AA处的第一截面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至5,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光源装置RS包括:彼此结合的光源组件S和反光组件R。
反光组件R包括的第一侧壁(后侧壁)2、第二侧壁(前侧壁)3、第三侧壁(左侧壁)4-1和第四侧壁(右侧壁)4-2。第一侧壁2和第二侧壁3彼此相对,第三侧壁4-1和第四侧壁4-2彼此相对。第一侧壁2、第二侧壁3、第三侧壁4-1和第四侧壁4-2围成反射腔C。第一侧壁2、第二侧壁3、第三侧壁4-1和第四侧壁4-2中相邻的两个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中间构件连接。例如,第一侧壁2、第二侧壁3、第三侧壁4-1和第四侧壁4-2每个都是连续的。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壁3、第三侧壁4-1和第四侧壁4-2形成为一个整体,第一侧壁2可转动连接到该整体。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在另一示例中,第一侧壁2的一部分可以与第二侧壁3、第三侧壁4-1和第四侧壁4-2形成为一个整体,而第一侧壁2的另一部分可转动连接到该整体。在另一示例中,第一侧壁2、第二侧壁3、第三侧壁4-1和第四侧壁4-2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部分可转动连接到第一侧壁2、第二侧壁3、第三侧壁4-1和第四侧壁4-2的至少另一个。在又一示例中,第一侧壁2、第二侧壁3、第三侧壁4-1和第四侧壁4-2一体形成且不可相对于彼此转动。
反射腔C具有在上端的第一开口V1和在下端的第二开口V2。反射腔C在上端的第一开口V1和下端的第二开口V2通往外部。第一开口V1例如由第一侧壁2、第二侧壁3、第三侧壁4-1和第四侧壁4-2的面对反射腔C的内表面的上端边缘限定;第二开口V2例如由第一侧壁2、第二侧壁3、第三侧壁4-1和第四侧壁4-2的面对反射腔C的内表面的下端边缘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V1例如位于参考平面P1(即,第一参考平面的示例)内;也就是,限定第一开口V1的第一侧壁2、第二侧壁3、第三侧壁4-1和第四侧壁4-2的每个的内表面的上端边缘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参考平面P1内。第二开口V2例如位于参考平面P2(即,第二参考平面的示例)内;也就是,限定第二开口V2的第一侧壁2、第二侧壁3、第三侧壁4-1和第四侧壁4-2的每个的内表面的下端边缘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参考平面P2内。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反射腔C构造为将发光器件1发出的进入反射腔C的内部的光反射穿过第二开口V2进入反射腔C的外部。这里,反射腔C的内部和外部是以参考平面P1和P2为界限的。具体的,在反射腔C在参考平面P1和P2之间的空间部分为反射腔C的内部,除此内部之外的空间部分为反射腔C的外部。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2是可转动的,故参考平面P2的位置也会随着第一侧壁2的位置而变化。这里,参考平面P1和P2都是虚拟的平面,用于说明和限定相关结构和空间的位置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组件S包括线路板7和安装在线路板7上的发光器件1。反光组件R的上端表面例如位于参考平面P1内,该上端表面例如构造为承载线路板7,使得光源组件S和反光组件R结合在一起时,线路板7支撑在反光组件R的上端表面上。例如在光源组件S安装在反光组件R的顶部之后,发光器件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反射腔C内能够朝反射腔C发射光线。
光源组件S例如具有一发光中心线方向。光源组件S的发光中心线方向为发光器件1的发光中心线方向,例如图4和5中直线R1向下的方向。发光器件1发出的光线在该发光中心线方向上的强度基本上为最大值。例如,在第一截面上,该发光中心线方向例如还位于光源组件S发出的所有光线的实质中心位置。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发光器件1为发光二极管(LED)器件,光源组件S的发光中心线方向例如为发光器件1的发光法向。该方向例如垂直于LED器件1的发光层的有效发光部分。例如,在图1至5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发光中心线方向例如实质垂直于线路板1和参考平面P1。这里,不限制光源组件S的类型。
第一参考直线R1在第一开口V1内的第一交点处与参考平面P1垂直相交。这里,第一参考直线R1为虚拟的直线,用于说明相关构件的位置和尺寸关系。第一参考直线R1可在相反的两个延伸方向上无限延伸。第一参考直线R1的一延伸方向与发光中心线方向相同。例如,第一参考直线R1与光源组件S的有效发光部分相交。这里,并不限制第一参考直线R1与光源组件S的有效发光部分相交的位置。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参考直线R1与光源装置S的有效发光部分的中心相交。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一参考直线R1与光源组件S的有效发光部分的边缘相交。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参考直线R1与光源组件S的有效发光部分相交且与后侧壁2相交。也就是,在第一参考直线R1的延伸方向上,后侧壁2至少与光源组件S的有效发光部分至少部分重叠。
例如,第一侧壁2为位于LED器件1的后侧的后侧壁2,其面对反射腔C的内表面例如为远离所述反射腔C凸出的第一凹曲面。第一凹曲面例如为后反光面。例如,第一凹曲面为光滑曲面或多段平面组成的曲面。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在另一示例中,位于LED器件1的后侧的后侧壁2的面对反射腔C的内表面可以整体为平面,或一部分为平面另一部分为曲面。
后侧壁2是可转动的,后反光面例如能够向下延伸至LED器件1正下方,以截断LED器件1射向正下方和后下方的至少部分眩光,且将LED器件1向正下方和向后下方照射至后反光面的光线反射至前方从而提高照明区域的光照均匀度。
例如,第二侧壁3为位于LED器件1的前侧的前侧壁3,其面对反射腔C内表面例如为远离所述反射腔C凸出的第二凹曲面。例如,第二曲面为光滑曲面或多段平面组成的曲面。例如第二曲面构造为能够截断光源射向前方的眩光。第二凹曲面例如为前挡光面或前反光面。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在另一示例中,第一凹曲面和第二凹曲面的至少之一为光滑曲面;在又一示例中,后侧壁2和前侧壁3的至少之一的面对反射腔C的内表面可以整体为平面,或一部分为平面另一部分为曲面。
例如,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的形状和尺寸均不相同。参见图3和4,在沿虚线AA的第一截面上,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与LED器件1的发光中心线方向的夹角也不同。
第三侧壁4-1和第四侧壁4-2例如分别为左侧壁4-1和右侧壁4-2,其分别置于LED器件1的左侧和右侧,以截断LED器件1向左右方向的眩光。左侧壁4-1和右侧壁4-2的面对反射腔C内表面均例如整体为平面或者光滑曲面,或多段平面组成的曲面。左侧壁4-1和右侧壁4-2的面对反射腔C内表面分别为左反光面和右反光面,例如将LED器件1照射至其上的光线反射至侧前方。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光源装置RS的出光方向可以与LED器件1正对的方向不同。
各个挡光面或反光面与光源出光方向的夹角例如可精心设计,例如,使得前挡光面或前发光面尽量不阻挡LED器件1直接射向照明区域或被后反光面或左右两侧反光面反射至照明区域的光线,以提高光效。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设计为后反光面和/或左右两侧反光面和/或前挡光面或前反光面对光源的发出的光线的反射角度和反射路径可以调节,从而调节反射式光源装置的发光角度,这是通过调节后反光面和/或左右两侧反光面和/或前挡光面或前反光面与光源的发光中心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实现的。例如,可以设计为后反光面与光源的发光中心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可调,或左右两侧反光面与光源的发光中心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可调,或前挡光面或前反光面与光源的发光中心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可调,也可以设计为后反光面、左右两侧反光面、前挡光面或前反光面中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与光源的发光中心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均可单独调节。本实施例选取后反光面与发光中心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调节的设计加以说明。
目前市面上用于泛光灯照明的光源基本都是节能的发光二极管光源(LED),而发光二级管的发光角度多在100度至160度之间。如果前挡光面与LED的发光法向之间的夹角足够大,则并不会阻挡绝LED发出地大部分的射向照明区域的光线,而只会截断大约总光通量的3%的向前水平方向和前上方溢出的光线。但如果前挡光面应用反光材料,做成前反光面,则可以将接受到的光线向前下方反射至需要照射的区域,从而减少材料对这3%光通量的吸收,进一步提高光效。而通过测算,如果该前反光面设计为凹曲面,或多段平面组成的凹面,则其反射路径更有助于配光均匀。
本公开实施例的反射式光源装置RS中,后侧壁2、前侧壁3以及左右两侧壁4-1和4-2可以各自为独立部分,也可以一体化,即设计为一个整体,还可以就其中的一些部分进行一体化,而其他部分为独立部分。后侧壁、前侧壁以及左右侧壁的材料可以选用金属材料、塑料(镀金属反光膜)、反光塑料、反光贴膜或反光涂层,或多种材料相结合。一体化设计某些部分时,例如,如图1至5所示,前侧壁以及左右两侧壁为一个整体,各侧壁交界处更平滑,从而能提高配光均匀度,也更利于生产装配。本公开实施例的反射式光源装置RS中,后侧壁、前侧壁以及左右两侧壁一起合围成一个矩形或正方形的出光口,即为反射腔C的第二开口V2。
例如,本公开实施例的反射式光源装置RS中,光源装置S设置于反光组件顶部,LED器件1位于沿后反光面的一长条形区域内,光源可以为多个点光源排列成的单排或多排长条形点阵。该长条形区域的长边位于或靠近后反光面,短边位于或靠近左右两侧反光面。在本实施例中,LED器件1为两排发光二极管组成的长条形点阵,如图1和8所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反射式光源装置RS中,LED器件1的发光角度例如在100度至160度之间,且LED器件1发出的光线最强的部分是在光源面向的正前方,而本公开实施例的反射式光源装置RS中的LED器件1设置在顶部,朝下照射,因此在反射腔C中,LED器件1的正下方是光线最强的部分。
这里,第一截面与第一参考直线R1共平面且与后侧壁2以及前侧壁3相交。参见图4,在第一截面上,后侧壁2的面对反射腔C的内表面(即,后反光面)具有在参考平面P1上的第一末端点E1和相反于第一末端点E1的第二末端点E2;第二侧壁3的面对反射腔C的内表面(即,前反光面/前挡光面)具有在参考平面P1上的第三末端点E3和相反于第三末端点E3的第四末端点E4。
在第一截面上,连接后侧壁2的内表面的第一末端点E1和第二末端点E2的第一直线段的长度小于连接前侧壁3的内表面的第三末端点E3和第四末端点E4的第二直线段的长度。例如,第一直线段的长度小于第二直线段的长度。注意,这里的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均为虚拟的参考线段(图4和5中用虚线示出),用来说明相关构件的位置和尺寸关系。
例如,第一直线段与第一参考平面P1的与第一开口V1重叠的部分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1。第二直线段与第一参考平面P1的与第一开口V1重叠的部分之间夹角为第二夹角α2。第一夹角α1小于第二夹角α1。
例如,所述第一夹角在大于等于30度小于等于120度的范围。
例如,所述第二夹角与第一夹角的差值大于等于20度。
在第一截面上,后侧壁2的第二末端点E2在垂直于发光中心线方向的参考平面RP上的正交投影比前侧壁3的第四末端点E4在参考平面RP上的正交投影更靠近光源组件S的有效发光部分在参考平面上的正交投影。例如,在图4中,后侧壁2的第二末端点E2在参考平面RP上的正交投影与位于光源组件的有效发光部分在参考平面RP上的正交投影的远离后侧壁的边缘重叠,而前侧壁2的第四末端点E4在参考平面RP上的正交投影位于光源组件的有效发光部分在参考平面RP上的正交投影之外朝前侧较远的位置。图4中后侧壁2在发光中心线方向上覆盖光源组件的全部有效发光部分。
注意,这里的参考平面RP是一虚拟平面,用于说明反光组件和光源组件的相关构件的位置和尺寸关系。参考平面例如平行于反光组件的参考平面P1和/或参考平面P2。这里,光源组件的有效发光部分在参考平面RP上的正交投影所占据的区域也可以称为参考区域RA。参考区域RA为一个参考平面上的一个虚拟区域,其大小形状均与光源组件的有效发光部分在参考平面RP上的正交投影相同,且参考区域RA与光源组件的有效发光部分在参考平面RP上的正交投影的位置完全重合。
这里,光源组件的有效发光部分是指光源组件发出的光在离开光源组件之前照亮的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后侧壁2例如转动到在发光中心线方向上仅覆盖一部分的光源组件的有效发光部分的位置。在此情况下,后侧壁2的内表面的第二末端点E2在参考平面上的正交投影可能位于参考区域RA之中或者参考区域RA的靠近后侧壁的边缘上。
在本实施例中,后侧壁2例如还可转动到在发光中心线方向上完全不覆盖光源组件的有效发光部分的位置。在此情况下,后侧壁2的内表面的第二末端点E2在参考平面上的正交投影位于参考区域之外朝后侧的位置。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并不限制后侧壁2和前侧壁3在发光中心线方向上覆盖光源组件的有效发光部分的程度。后侧壁2比前侧壁3更靠近光源组件的有效发光部分的正下方的不对称设计可实现对于来自光源组件的光线出射反射腔的方向的调整,使得被照明区域具有较高的亮度均匀性。
如图1至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反射式光源装置RS中,后侧壁2与光源组件的发光中心线方向之间夹角的调节可以通过角度调节装置。
参见图1至5,角度调节装置可包括转动轴或铰链5和卡槽6。后侧壁2围绕靠近LED器件1的一端的转动轴或铰链5转动,并由设在第二开口V2(即,出光口)一端的卡槽6固定后侧壁2的位置。卡槽6可设置多个卡槽位,当后侧壁2转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后侧壁2靠近出光口V2的一端会滑入卡槽中的某个卡槽位里,由此后侧壁2与光源组件的发光中心线方向之间的夹角被锁定。通过调节后侧壁2与光源组件的发光中心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调节后反光面对光源发射出的光线的反射角度和反射路径。
角度调节装置还可以应用于左侧壁、右侧壁或前侧壁与光源组件的发光中心线方向之间夹角的调节。例如,后侧壁、左右两侧壁、前侧壁中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与光源组件的发光中心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均可应用该角度调节装置分别调节。
在另一的示例中,角度调节装置还可包括但不限于:由齿轮代替卡槽对夹角进行调节和固定,或由电机控制各个侧壁的转动和定位。应用电机的益处是,调节可以由手动变为自动,甚至可以结合遥控器而变为遥控。各个侧壁与光源组件的发光中心线方向之间夹角的调节还可以由以上提及的多种方式结合实现。这种至少一个侧壁对光源发射出的光线的反射角度和反射路径可以调节的设计,可以增加整灯的通用性,从而降低灯具生产厂家和分销商的生产及备货成本,同时也缩短了交货期。
在又一实施例中,反光组件的各个侧壁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例如,四个侧壁一体成型;光源组件S例如可转动的安装到第一开口V1附近。这样,也可以实现各个侧壁与光源组件的发光中心线方向之间的夹角的调节。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制所述夹角的调节方式。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示例中,第一侧壁2构造为能够在光源组件S的发光中心线方向上覆盖光源组件S的有效发光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且第二侧壁3构造为在发光中心线方向上完全不覆盖光源组件S的有效发光部分。这样,可以更好地截断发光装置射向后方和正下方的光线产生的眩光,并且获得亮度均匀性更好的照明区域。
例如,第一侧壁2可构造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图6中,上半部分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光源装置RS的后侧壁位于第一位置的截面示意图,下半部分为参考平面RP上的第一照明区域的平面图,其中示出了来自光源组件的光线被反光组件反射至参考平面以形成第一照明区域的部分光路示意图;图7中,上半部分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光源装置RS的后侧壁位于第二位置的截面示意图,下半部分为参考平面上的第二照明区域的平面图,其中示出了来自光源组件的光线被反光组件反射至参考平面以形成第二照明区域的部分光路示意图。
在图6和图7中,为了视图的清楚性和简洁性,将LED器件1的有效发光部分的一个发光点示出为在LED器件1的正下方,从而示例从该发光点发出的光线的光路情况。
参见图6,在第一截面上,在连接后侧壁2的第二末端点E2与前侧壁3的第四末端端E4的直线段平行于所述参考平面P1的情况下,后侧壁2的第二末端点E2在发光中心线方向上与LED器件1的有效发光部分的最靠近第一末端点E1的边缘重叠。这样,既可以有效截断发光装置射向后方的光线产生的眩光,又可以有效的减少光线经由后侧壁反射至前侧壁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这里,并不限制连接后侧壁2的第二末端点E2与前侧壁3的第四末端点E4的直线段与参考平面P1的关系,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两者可以并不平行。
参见图6,当后侧壁2处于第一位置时,在光源组件S的发光中心线方向上,后侧壁2的第二末端点E2与LED器件1的有效发光部分的最靠近第一末端点E1的边缘重叠。利用后反光面2,LED器件1发出的具有较大光强的光线被后反光面反射而改变路径,向前方射去,使得在出光更加均匀。此外,直接射向后方的大部分光线也被后侧壁遮挡从而截断了可能产生的眩光。
参见图7,当后侧壁2处于第二位置时,在光源组件S的发光中心线方向上,后侧壁2的第二末端点E2与LED器件1的有效发光部分的最远离后侧壁2的边缘重叠。此时,在发光中心线方向上,后侧壁2完全覆盖LED器件1的有效发光部分。相比于后侧壁2处于图6所示的第一位置的情况,当后侧壁2处于第二位置时,LED器件1向正下方发出的具有较大光强的光线会被后反光面更多地反射而改变路径,向前方射去,使得在出光更加均匀。此外,直接射向后方和正下方的大部分光线被后侧壁遮挡从而截断了可能产生的眩光。
参见图6,来自LED器件1的光从所述反射腔C出射后在参考平面RP上形成第一照明区域M1。参见图7,来自LED器件1的光从所述反射腔C出射后在参考平面RP上形成第二照明区域M2。第一和第二照明区域M1和M2具有彼此连接的第一边缘G1、第二边缘G2、第三边缘G3和第四边缘G4。后侧壁2、前侧壁3、左侧壁4-1和右侧壁4-2分别构造为限定第一边缘G1、第二边缘G2、第三边缘G3和第四边缘G4的位置。在图6中,第一照明区域M1例如具有正方形形状;在图7中,第二照明区域M2例如具有长方形形状。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并不限制第一和第二照明区域M1和M2的具体形状。例如,第一和第二照明区域M1和M2可以是具有倒圆顶角的矩形、平行四边形等。
例如,后侧壁2和前侧壁3的下端边缘均具有直线形状且彼此平行。
例如,左侧壁4-1的下端边缘和右侧壁4-2的下端边缘均具有直线形状且彼此平行。
在另一示例中,参考平面RP上的照明区域的第一边缘G1和第二边缘G2是彼此平行的直线,第三边缘G3和第四边缘G4不平行。
由于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光源装置RS在参考平面RP上形成的照明区域具有至少一对彼此平行的边缘从而有利于将多个这样的光源装置以阵列形式组合从而形成基本无缝对接且亮度均匀的更大的照明区域。
继续参照图7,后侧壁2构造为将来自光源组件S的发光点的第一光线L1反射成为第二光线L2,第二光线L2在反射腔C之外的第二交点处与第二参考直线R2相交。在第一截面上,第二参考直线R2为经过发光点以及前侧壁3的第四末端点E4的直线。这里,第二参考直线R2是虚拟的直线,用于描述相关构件的位置和尺寸关系。在图7中,第二光线L2和第二参考直线R2的第二交点邻近第二侧壁3的第四末端点E4。在此情况下,后侧壁2能够通过第二光线L2使得照明区域的第二边缘G2位于更靠前的位置,从而扩大照明区域的范围。
参见图8,在另一示例中,在后侧壁2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来自光源组件S的发光点的第一光线L1经由后侧壁2反射为第二光线L2之后在较远离前侧壁3的第四末端点E4的位置处与第二参考直线R2相交。图8中的参考平面RP相比于图7中的参考平面RP更远离反射式光源装置RS,因此,由于光线L2与第二参考直线R2相交而导致第二照明区域M2比对应的第一照明区域M1增大的效果体现的更加明显。实际上,参考平面RP可对应于地面,反射式光源装置RS与参考平面RP之间的距离可进一步增大,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光源装置RS中,通过调节后侧壁2的位置可以实现对照明区域的范围大小的有效控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光线L2的产生并不限于在后侧壁2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在后侧壁2位于其他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来自光源的光线反射成与第二参考直线在反射腔之外相交的光线。
例如,本公开实施例的反射式光源装置中,后反光面的凹曲面或多段平面组成的凹面的曲率以及该后反光面与前挡光面或前反光面之间的夹角可以精心设计为尽可能多地只让光线在后反光面上进行一次光反射,尽量避免后反光面将光线反射至前挡光面或前反光面,或左右两侧反光面,以减少二次反射,从而提高光效。本公开实施例的反射式光源装置中,左右两侧反光面之间的距离由靠近光源的一端向反光组件的出光口一端逐渐变大,左右两侧反光面之间的夹角以及左右两侧反光面若为曲面或多段平面组成的曲面时的曲率可以精心设计为尽量避免光线在左右两侧反光面间进行二次反射或被反射至其他反光面,从而进一步提高光效。通过这种设计,本公开实施例的反光组件可以把光效提高约8%。
图9为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的反射式光源装置在第二截面上的结构示意图。这里,第二截面与第一截面相交。例如,第二截面与第一截面彼此垂直。这里,第二截面与第一参考直线R1共平面且与第三侧壁4-1以及第四侧壁4-2相交。
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光源装置中,例如,参见图9,左侧壁4-1和右侧壁4-2的面对反射腔C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为平面。
参见图9,在第二截面上,左侧壁4-1的面对所述反射腔的内表面具有在第一参考平面P1上的第五末端点E5和与第五末端点E5相反的第六末端点E6。右侧壁4-2的面对所述反射腔的内表面具有在第一参考平面上的第七末端点E7和与第七末端点E7相反的第八末端点E8。
在第二截面上,连接左侧壁4-1的内表面的第五末端点E5和第六末端点E6的第三直线段与第一参考平面P1的与第一开口V1重叠的部分之间的夹角为第三夹角α3;连接右侧壁4-2的内表面的第七末端点E7和第八末端点E8的第四直线段与第一参考平面P1的与第一开口V1重叠的部分之间的夹角为第四夹角α4。注意,这里的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均为虚拟的参考线段,用来说明相关构件的位置和尺寸关系。
例如,第一夹角α1、第二夹角α2、第三夹角α3和第四夹角α4中的至少一个是可调的。
例如,在第二截面上,第五末端点E5比第六末端点E6更靠近第一参考直线R1,第七末端点E7比第八末端点E8更靠近第一参考直线R1。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后侧壁2、前侧壁3、左侧壁4-1和右侧壁4-2的至少一个的内表面整体为光滑表面。例如,后侧壁2、前侧壁3、左侧壁4-1和右侧壁4-2每个的内表面整体为光滑表面。光滑表面可以是光滑平面、光滑曲面或者两者的组合。这里,“光滑”是指没有明显的尖锐棱线和尖角。
返回参见图3,前侧壁3的内表面邻近左侧壁4-1的部分和左侧壁4-1的内表面邻近前侧壁3的部分均位于第一光滑曲面Z1内;且前侧壁3的内表面邻近右侧壁4-2的部分与右侧壁4-2的内表面邻近前侧壁3的部分均位于第二光滑曲面Z2内。在另一示例中,前侧壁3的内表面邻近左侧壁4-1的部分与左侧壁4-1的内表面邻近前侧壁3的部分均位于第一光滑曲面Z1内;而前侧壁3的内表面邻近右侧壁4-2的部分与右侧壁4-2的内表面邻近前侧壁3的部分在交界处形成一棱线。在又一示例中,前侧壁3的内表面邻近左侧壁4-1的部分与左侧壁4-1的内表面邻近前侧壁3的部分在交界处形成一棱线;而前侧壁3的内表面邻近右侧壁4-2的部分与右侧壁4-2的内表面邻近前侧壁3的部分均位于第二光滑曲面Z2内。在平行于第一参考平面的截面上,第一光滑曲面Z1和第二光滑曲面Z2例如为光滑曲线。尽管图1-3中示出了第一光滑曲面Z1和第二光滑曲面Z2的边界,但是这并不是指该边界位置处具有明显的尖锐棱线;第一光滑曲面Z1和第二光滑曲面Z2与前侧壁3、左侧壁4-1和右侧壁4-2的内表面的对应部分光滑连接。本实施例中,用第一光滑曲面Z1和第二光滑曲面Z2替代对应交界位置处可能出现的棱线,可有利于提升被其反射光线从反射腔出射的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前侧壁3的内表面邻近左侧壁4-1的部分与左侧壁4-1的内表面邻近前侧壁3的部分直接连接;前侧壁3的内表面邻近右侧壁4-2的部分与右侧壁4-2的内表面邻近前侧壁3的部分直接连接。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在另一示例中,前侧壁3的内表面邻近左侧壁4-1的部分与左侧壁4-1的内表面邻近前侧壁3的部分之间可存在缝隙;前侧壁3的内表面邻近右侧壁4-2的部分与右侧壁4-2的内表面邻近前侧壁3的部分之间可存在缝隙。
本公开实施例的反射式光源装置RS的中,光源组件R的发光器件1可以采用LED光源分立器件,如发光二极管,特别是大功率发光二极管,也可以应用LED集成光源,如集成LED灯珠,还可以应用COB光源。参见图10和11,当使用这些发光器件时,发光器件1通常会被安装在线路板7上,线路板的材质可以为铜基板、铝基板、FR-4环氧玻璃布层压板、陶瓷基板等等。当发光器件1被安装在线路板上时,反光组件R顶部开口V1用以设置发光器件1,线路板覆盖在开口V1上方或置于开口V1区域内。线路板7可以和反光组件合为一体而随反光组件方位改变而改变方位。例如,该线路板不超出反光组件水平方向截面的边界,不会阻碍多个单独的反光组件之间的无缝拼接组合。
例如,后侧壁、前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的至少之一的远离反射腔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为平面;例如,后侧壁、前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的至少之一的远离反射腔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垂直于第一参考平面。例如,左侧壁和右侧壁的远离反射腔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彼此平行。例如,后侧壁和前侧壁的远离反射腔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彼此平行。例如,左侧壁和右侧壁的远离反射腔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垂直于后侧壁和前侧壁的远离反射腔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本公开实施例的反射式光源装置RS的反光组件R的后侧壁、前侧壁以及左右两侧壁共同组成了反光组件的主体。为了便于将反光组件R与灯体安装至一起,本公开实施例的反光组件还可以包含主体定位孔8,参见图1,以便于螺丝穿过该主体定位孔8将反射式光源装置固定于灯罩本体上。
本公开实施例的反射式光源装置RS的光源组件S的线路板上还可以包含线路板定位孔X,螺丝可以先穿过主体定位孔8,再穿过线路板定位孔X,而将反光组件R连同线路板7和发光器件1固定到灯罩本体上。
本公开实施例的反射式光源装置RS的反光组件R还可以包含定位栓9,参见图2和图5。定位栓9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线路板7的厚度,可以对应***线路板的定位孔X用以精准地将反光组件主体与线路板嵌合。该定位栓9可以由反光组件主体的形成定位孔8的侧壁延伸出来,***线路板定位孔9中。
本公开实施例的反射式光源装置RS中,还可以通过插销、插片、夹片或锁片将反光组件主体和线路板固定到灯体上。
本公开实施例的反射式光源装置RS中,反光组件主体上还可以有开口10,方便焊接在线路版上的电线或插头通过。开口可以在一个侧壁部,也可以在多个侧壁部上;开口10可以为较小的开槽,也可以为较大面积挖空。
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反射式光源装置RS中,还可以包括邻近出光口V2且覆盖出光口V2的透光板11,例如玻璃板11,用以保护反射式光源装置RS内部结构不被污染和不利干扰。这里,并不限制透光板11的具体材料。
对于图12所示的反射式光源装置RS中的反光组件,除了前侧壁3的面对反射腔C的内表面的形状不同以及多了一个透光板11之外,其他部分的特征与可与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反光组件R相同。
在图12中,前侧壁3的朝向所述反射腔C的内表面具有一个朝向所述反射腔C突出的凸起部12。凸起部12位于前侧壁3的内表面的第三末端点E3和第四末端点E4之间。
在图12所示的截面上,所述凸起部1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前侧壁3的第三末端E3与第四末端E4之间的第二直线段的靠近侧壁部2的一侧。前侧壁3的第三末端点E3与第四末端E4之间的第二直线段与凸起部12相交。这里,前侧壁3的第三末端点E3与第四末端点E4之间的第二直线段为虚拟的参考线,如图12中的虚线所示,用于描述相关构件的位置和尺寸关系。
玻璃板11本身可能会将一部分光线反射至前反光面,这些被反射的光线被形成有一个凸起部12的双凹曲面设计的前反光面反射,则能将玻璃板11反射回前反光面的光线再次反射至需要照射的区域内,参见图12中的箭头所示光路。例如,每个凹面可以是由许多重复单元组成,该重复单元可以为多边形平面或者凹坑,例如类似于高尔夫球面或者履带面。
尽管以上实施例中,一个光源组件S和一个反光组件R对应安装形成一个反射式光源装置RS,但是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制光源组件S和发光组件R组合的数量关系。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灯具LT,参见图13,包括灯罩本体20和安装到灯罩本体20的四个反射式光源装置RS。这里,每个反射式光源装置RS包括一个光源组件S和四个反光装置R。每个光源组件S包括一个线路板和安装在电路板7上的四个发光器件,四个反光组件R一一对应于四个发光器件1与电路板7结合。
每个反射式光源装置RS例如均可以至少两种安装方位安装到灯罩本体20。例如,参见图13,灯罩本体20基本平行于地面,四个反射式光源装置RS均以第一方位安装于灯罩本体20。这样,从灯具LT出射的光线朝向灯具的前下方射去,例如在灯具LT的正下方偏前的位置形成矩形的照明区域。四个反射式光源装置RS也可均以第二方位安装于灯罩本体20。这样,从灯具LT出射的光线朝向灯具的左下方射去,例如在灯具LT的正下方偏左的位置形成矩形的照明区域。四个反射式光源装置RS也可均以第三方位安装于灯罩本体20。这样,从灯具LT出射的光线朝向灯具的右下方射去,例如在灯具LT的正下方偏右的位置形成矩形的照明区域。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四个反射式光源装置也可分别处于不同的安装方位。因此,本公开的灯具可以在不改变灯罩本体的安装位置的情况下,仅通过调整反射式光源装置的安装方位或者单独调整各个反光组件的后侧壁则可以实现对于照明区域的位置和范围的精准调控。
由于本公开实施例的反射式光源装置设计为光源面向下照射,而出光方向为斜向出光,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反射式光源装置可以在水平方向360度旋转,这就使得在不改变灯罩本体安装基座和灯罩本体的安装方位的情况下,仅仅通过水平旋转反光组件或者反射式光源装置,就能调整反射式光源装置的出光方向,从而改变灯具的出光方向。并且,多个单独的反射式光源装置还可以灵活拼接组合成一个大的反射式光源装置,安装在一个大的灯罩本体内,其中每个单独的反射式光源装置都可以在水平方向360度旋转而设置成各自不同的出光方向,同时结合对光源发射出的光线的反射角度和反射路径可以调节的功能,每个单独的反射式光源装置都可以调节成各自不同的发光角度,这使得组合而成的大的反射式光源装置的出光方向和发光角度可以被灵活组合,从而在不改变灯罩本体安装基座和灯罩本体安装方位的情况下,整个灯具可以向四周任意方向照射或向四周全方位照射,甚至可以任意调制各方向上的光强配比和照射范围以达到特定的整体照明要求,这使得整灯不再受到灯杆和安装支架的限制,解决了市售泛光灯安装不便的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反光组件的前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的至少之一的远离所述反射腔的外表面为平面。例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反光组件的外表面在水平方向截面(例如平行于参考平面RP的截面)上可以为矩形,特别是可以为正方形,这样更有利于将多个反光组件无缝地拼接组合成一个大的反光组件,尤其是当设计为正方形时,反光组件在水平方向的旋转(每次旋转90度)并不会改变反光组件在灯体安装基座的占位,因此不论反光组件朝哪个方向出光,其安装位置都一样,这极大提高了反光组件的安装兼容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反光组件、反射式发光装置和灯具,除了以上说明的优点之外,还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在后侧壁位于第二位置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光源装置的发光器件的正下方是几乎无法用肉眼直接观测到光源,光源是隐藏于后侧壁的遮蔽之下的。而由于后侧壁、左右侧臂以及前侧壁将光源的侧面360度完全围住,因此在反光的任何方向的侧下方,都无法用肉眼观测到光源。即使在被照明区域内观测本公开实施例的反射式光源装置,在很多角度也无法观测到光源,进入眼睛的是光源被反光面反射后的光线,由于光源射出的最强光线会被后反光面反射至一个较大区域,因此这种反射光线的光强远比直视光源小得多。而即使在被照区域的某个特定角度能观测到光源,也不会直视到光源的正前方,而只能看到光源的侧面,因此也不太刺眼。综上所述,这种设计避免了光源直接暴露在视野中而导致的眩光,从而提高了照明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避免了诸如路灯发出的眩光导致驾驶员无法看清前方路况而引发事故或足球场上灯光的眩光导致球员无法看清足球位置而失利等严重后果的发生。
第二,当采用传统泛光灯光源面向照明区域的设计时,若泛光灯从高处斜向往下照射,则距离光源较近处,同样光强的光线会分布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而距离光源较远处,同样光强的光线会分布在一个相对较大的范围内,这就导致了配光不均匀。而本公开实施例中,光源面向正下照射,而出光方向为斜向出光,得益于后反光面精心设计的凹曲面或多段平面组成的凹面,照射至后反光面的光线会被后反光面反射而改变路径向前方射去,从而和光源发出的不经反射而直接照向前方被照区域的光线混合,光源正前方发出的光强最大的部分光线被后反光面反射到较远的前方,对距离反射式光源装置较远的前方的光线给予了弥补,形成了配光均匀的前方照明区域。由于后反光面和前挡光面或前反光面相对于光源出光方向的不对称设计,与该两者交界的左右两侧反光面也会相应地将接受到的光线向侧前方反射,共同参与了前方照明区域内的配光,进一步提高了配光均匀度。
第三,光源朝下照射,加上后反光面、前挡光面或前反光面及左右两侧反光面的组合应用,可以有效截断光源向上方和四周水平方向溢出的眩光,从而避免了不需要的或溢出的光射向周围而造成对周围房屋的光污染或射向上方的天空中而导致霞光,也确保了光线照射至预定目标之内的区域,避免了光污染,也节约了能量。
第四,由于本公开实施例的反射式光源装置中,的后反光面、前挡光面或前反光面以及左右两侧反光面一起合围成一个矩形或正方形的出光口,各面均对光线有截断作用,加上各面与光源出光方向的夹角和/或各面曲率的精确设计,结合光源长条形的点阵排列,可以使本公开实施例的反射式光源装置射向被照明区域(比如地面的指定区域)的光束范围比传统泛光灯广,且呈一亮度均匀的矩形,在该矩形光束范围内任何一点的光强都不会偏离平均值太远。这使得多灯拼接大范围区域照明时既防止了产生低亮度缝隙,也避免了重叠的高亮度区域,从而使多灯组合照明的设计和安装变得非常简单。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反光组件、反射式发光装置和灯具最大程度地解决了泛光灯配光不均匀的问题,避免了光溢出,杜绝了眩光产生,提高了产品通用性,简化了安装,且提高了光效。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反光组件、反射式发光装置和灯具除了能应用于泛光灯,还可以推广至射灯、洗墙灯等多领域。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25)

1.一种反光组件,包括:
侧壁部,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其中,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彼此相对,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彼此相对,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围成一反射腔,所述反射腔具有在相反两端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在第一参考平面内,第一参考直线在第一开口内的第一交点处与所述第一参考平面垂直相交,
在所述反光组件的与所述第一参考直线共平面且与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相交的第一截面上,所述第一侧壁的面对所述反射腔的内表面具有在所述第一参考平面上的第一末端点和与所述第一末端点相反的第二末端点,所述第二侧壁的面对所述反射腔的内表面具有在所述第一参考平面上的第三末端点和与所述第三末端点相反的第四末端点,
连接所述第一末端点与所述第二末端点的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第一参考平面的与所述第一开口重叠的部分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连接所述第三末端点与所述第四末端点的第二直线段与所述第一参考平面的与所述第一开口重叠的部分之间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小于第二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夹角在大于等于30度小于等于120度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夹角与第一夹角的差值大于等于2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参考直线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组件,其中,在所述反光组件的与所述第一参考直线共平面且与所述第三侧壁以及所述第四侧壁相交的第二截面上,所述第三侧壁的面对所述反射腔的内表面具有在所述第一参考平面上的第五末端点和与所述第五末端点相反的第六末端点,所述第四侧壁的面对所述反射腔的内表面具有在所述第一参考平面上的第七末端点和与所述第七末端点相反的第八末端点,
连接所述第五末端点与所述第六末端点的第三直线段与所述第一参考平面的与所述第一开口重叠的部分之间的夹角为第三夹角,连接所述第七末端点与所述第八末端点的第四直线段与所述第一参考平面的与所述第一开口重叠的部分之间夹角为第四夹角,
其中,所述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夹角、所述第三夹角和所述第四夹角中的至少一个是可调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至少之一的所述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为远离所述反射腔凸出的凹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光组件,其中,所述凹曲面为光滑曲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组件,其中,
在所述反光组件的与所述第一参考直线共平面且与所述第三侧壁以及所述第四侧壁相交的第二截面上,所述第三侧壁的面对所述反射腔的内表面具有在所述第一参考平面上的第五末端点和与所述第五末端点相反的第六末端点,所述第四侧壁的面对所述反射腔的内表面具有在所述第一参考平面上的第七末端点和与所述第七末端点相反的第八末端点,
在所述第二截面上,所述第五末端点比所述第六末端点更靠近所述第一参考直线,所述第七末端点比所述第八末端点更靠近所述第一参考直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至少之一的所述内表面整体为光滑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光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内表面邻近所述第三侧壁的部分和所述第三侧壁的所述内表面邻近所述第二侧壁的部分均位于第一光滑曲面内;和/或
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内表面邻近所述第四侧壁的部分与所述第四侧壁的所述内表面邻近所述第二侧壁的部分均位于第二光滑曲面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内表面具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反射腔突出的凸起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反光组件,其中,在所述第一截面上,所述凸起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直线段的面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反光组件,还包括透光板,邻近所述第二开口且遮盖所述第二开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至少之一的远离所述反射腔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为平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直线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直线段的长度。
16.一种反射式光源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光组件;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反光组件结合的光源组件,包括有效发光部分,
其中,所述光源组件的发光中心线方向与所述第一参考直线的一延伸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参考直线与所述光源组件的有效发光部分相交。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反射式光源装置,其中,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线路板和安装在所述线路板上的至少一个发光器件,所述至少一个所述反光组件结合到所述线路板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发光器件一一对应地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反光组件的所述反射腔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反射式光源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截面上,在连接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第二末端点和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第四末端点的直线段平行于所述第一参考平面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第二末端点在所述第一参考直线的所述延伸方向上与所述有效发光部分的最靠近所述第一末端点的边缘部分重叠。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反射式光源装置,其中,
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经过所述反射腔后在第二参考平面上形成一照明区域,所述第二参考平面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反光组件的相反于所述光源组件的一侧,所述照明区域具有至少一对彼此平行的边缘。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反射式光源装置,其中,
所述照明区域的形状实质为矩形或者正方形。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反射式光源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截面上,所述第一侧壁构造为将来自所述光源组件的一发光点的第一光线反射成为第二光线,所述第二光线在所述反射腔之外与参考线相交,所述参考线为经过所述发光点和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第四末端点的直线。
22.根据权利要求16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式光源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反光组件的所述第一侧壁和与所述光源组件的所述有效发光部分构造为相对彼此可转动。
23.根据权利要求16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式光源装置,其中,所述光源组件的有效发光部分具有条形形状。
24.一种灯具,包括:
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6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式光源装置;以及
灯罩本体,提供至少一个安装部,以一一对应安装所述至少一个反射式光源装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灯具,其中,每个所述光源安装部构造为以至少两种不同方位安装对应的所述反射式光源装置。
CN202010879653.7A 2020-08-27 2020-08-27 反光组件、反射式光源装置和灯具 Pending CN1141105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9653.7A CN114110534A (zh) 2020-08-27 2020-08-27 反光组件、反射式光源装置和灯具
AU2021333711A AU2021333711B2 (en) 2020-08-27 2021-08-05 Light reflection assembly, reflectiv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amp
PCT/CN2021/110704 WO2022042249A1 (zh) 2020-08-27 2021-08-05 反光组件、反射式光源装置和灯具
EP21860089.8A EP4187147A4 (en) 2020-08-27 2021-08-05 LIGHT REFLECTION ASSEMBLY, REFLECTIV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AMP
US18/043,147 US11971165B2 (en) 2020-08-27 2021-08-05 Light reflection assembly, reflectiv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amp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9653.7A CN114110534A (zh) 2020-08-27 2020-08-27 反光组件、反射式光源装置和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0534A true CN114110534A (zh) 2022-03-01

Family

ID=80374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79653.7A Pending CN114110534A (zh) 2020-08-27 2020-08-27 反光组件、反射式光源装置和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10534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69026A1 (en) * 1996-10-18 1998-04-30 Walter Wadey & Co. Pty. Ltd. Flood light or luminaire construction
US6227685B1 (en) * 1996-10-11 2001-05-08 Mcdermott Kevin Electronic wide angle lighting device
CN102840545A (zh) * 2011-06-22 2012-12-26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反光杯及泛光灯
CN103574329A (zh) * 2012-07-31 2014-02-12 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灯具及其反光组件
US20150103522A1 (en) * 2013-10-12 2015-04-16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Light source module
CN104948940A (zh) * 2014-03-27 2015-09-30 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Led灯具及其偏光反射器
CN205716478U (zh) * 2016-04-22 2016-11-23 深圳市丰源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卡扣式反光杯的led支架发光组件
CN208566574U (zh) * 2018-08-31 2019-03-01 美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反光杯、反光杯组件和灯具
CN208901228U (zh) * 2018-11-19 2019-05-24 安徽世纪金元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led泛光灯的反光组件
CN110762482A (zh) * 2019-10-15 2020-02-07 深圳星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线光源分体式反光组件及其灯具
CN212273922U (zh) * 2020-08-27 2021-01-01 邓敏 反光组件、反射式光源装置和灯具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7685B1 (en) * 1996-10-11 2001-05-08 Mcdermott Kevin Electronic wide angle lighting device
CA2269026A1 (en) * 1996-10-18 1998-04-30 Walter Wadey & Co. Pty. Ltd. Flood light or luminaire construction
CN102840545A (zh) * 2011-06-22 2012-12-26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反光杯及泛光灯
CN103574329A (zh) * 2012-07-31 2014-02-12 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灯具及其反光组件
US20150103522A1 (en) * 2013-10-12 2015-04-16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Light source module
CN104948940A (zh) * 2014-03-27 2015-09-30 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Led灯具及其偏光反射器
CN205716478U (zh) * 2016-04-22 2016-11-23 深圳市丰源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卡扣式反光杯的led支架发光组件
CN208566574U (zh) * 2018-08-31 2019-03-01 美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反光杯、反光杯组件和灯具
CN208901228U (zh) * 2018-11-19 2019-05-24 安徽世纪金元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led泛光灯的反光组件
CN110762482A (zh) * 2019-10-15 2020-02-07 深圳星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线光源分体式反光组件及其灯具
CN212273922U (zh) * 2020-08-27 2021-01-01 邓敏 反光组件、反射式光源装置和灯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74908B2 (en) LED device for wide beam generation
EP2458269B1 (en) Light fixtures
US7794119B2 (en) Solid state optical system
US20200224856A1 (en) Downwardly directing spatial lighting system
RU2562041C2 (ru) Светоизлуч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ветильник
KR101325142B1 (ko) 임의배광이 가능한 엘이디 조명장치
CN212273922U (zh) 反光组件、反射式光源装置和灯具
US20170232694A1 (en) Lighting optics for luminaires
CN1054194C (zh) 灯具
KR102200073B1 (ko) 조명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조명 장치
CN114110534A (zh) 反光组件、反射式光源装置和灯具
US11971165B2 (en) Light reflection assembly, reflectiv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amp
US10801698B2 (en) High visual comfort road and urban LED lighting
JP5723985B2 (ja) 特に道路照明のための最適化放射を備えた照明モジュール
KR102388733B1 (ko) 휘도와 조도가 개선된 구조의 일체형 렌즈와 반사부재를 갖는 엘이디 조명장치
CN220792920U (zh) 照明灯具
KR102389794B1 (ko) 휘도와 조도가 개선된 구조의 렌즈와 반사부재를 갖는 엘이디 조명장치
AU2011254053B2 (en) An improved LED device for wide beam generation
CN118049621A (zh) 具有对称光源的间接照明装置
KR101694746B1 (ko) 발광다이오드용 조명렌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6745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