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72197A - 导管 - Google Patents

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2197A
CN114072197A CN202080038717.9A CN202080038717A CN114072197A CN 114072197 A CN114072197 A CN 114072197A CN 202080038717 A CN202080038717 A CN 202080038717A CN 114072197 A CN114072197 A CN 1140721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eter
vessel
combination
opening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387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巴里·多伊尔
拉克伦·凯尔西
卡洛琳·谢尔韦尔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lverton Holdings Pt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lverton Holdings Pt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AU20199017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AU2019901780A0/en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lverton Holdings Pty Ltd filed Critical Shelverton Holdings Pt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072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21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68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e.g. shape, atraumatic tip, curved tip or tip structure
    • A61M25/007Side holes, e.g. their profiles or arrangements; Provisions to keep side holes unblock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21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 A61M25/002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by the form of the lumen, e.g. cross-section, variable diame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54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with regions for increasing flexibi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68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e.g. shape, atraumatic tip, curved tip or tip struc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74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e.g. openable, closable, expandable or deformable
    • A61M25/0075Valve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8Strength or flex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025/006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having a special surface topography or special surface properties, e.g. roughened or knurled surfa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68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e.g. shape, atraumatic tip, curved tip or tip structure
    • A61M2025/0073Tip designed for influencing the flow or the flow velocity of the fluid, e.g. inserts for twisted or vortex flow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8Strength or flex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 A61M2025/0081Soft ti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02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materials
    • A61M2205/0216Materials providing elastic properties, e.g. for facilitating deformation and avoid break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02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materials
    • A61M2205/0238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materials the material being a coating or protective lay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58Means for facilitating use, e.g. by people with impaired vision
    • A61M2205/583Means for facilitating use, e.g. by people with impaired vision by visual feedba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09Making of catheters or other medical or surgical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45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multi-layered, e.g. co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5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with embedded materials for reinforcement, e.g. wires, coils, braid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对象血管的导管,该导管包括在配置为连接到中心部的近端和配置为***对象的血管的远端之间延伸的细长主体,该主体具有在远端的尖端部分,尖端部分具有外部锥形轮廓并且包括出口和从近端延伸到出口的内腔。内腔成角度,从而以偏离导管的轴线的角度引导来自出口的流,和/或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包括比导管的其他部分更软的血管接触部分。

Description

导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管,并且在一个示例中涉及一种外周静脉内导管(PIVC)或中线导管,用于向患者施用静脉内流体、血液制品和药物,或抽吸血液或流体以进行采样。在另一个示例中,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血液动力学监测和血样抽吸的动脉导管。
背景技术
本说明书中对任何先前出版物(或从其衍生的信息)或任何已知事项的引用,不是也不应被视为承认或认可或任何形式的暗示先前出版物(或从其衍生的信息)或已知事项构成本说明书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的一部分。
外周静脉内导管(PIVC)或动脉导管或管路(“A形管路”)是在医院或护理机构内提供患者护理的重要工具。70%的住院患者使用PIVC来注射静脉内(IV)药物、液体、营养和血液制品,PIVC可以挽救生命。动脉导管通常用于血液动力学监测和血样抽吸。
传统的PIVC和A形管路包括通常由聚合物(例如聚氨酯)制成的中空管,该中空管从******到患者的血管中。导管通常具有光滑的疏水表面和终止于具有流体出口的尖端部分的单个内腔。
目前,多达30%-40%的PIVC因阻塞、静脉炎、浸润、感染和移位等原因失效,而多达35%的外周动脉管路因纤维蛋白形成和导致血栓的血液成分的微聚集而失效。A形管路的一个基本要求是通畅以允许充分的血液动力学监测。
图1中示出了用于***患者的血管10中的现有技术导管100(PIVC或A形管路)的一个示例,其中导管100示出为原地位于血管10(其可以是静脉或动脉)内。
在该示例中,导管100包括开口管110,开口管110在连接到中心部120的近端111和限定允许流体2流入/流出管110的开口的远端112之间延伸。
管110限定单个内腔,并包括终止于远端112的开口的短的外部锥形尖端部分113。远端开口112在尖端113处的直径通常与管110的直径相同。导管100可用于将流体注射到患者的血管10中或用于抽吸或抽取血液以进行采样。
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这种传统的现有技术导管的缺点。
第一个问题在于导管100和尖端113与血管壁12之间的干扰的可能性。通常,在使用中,导管100和尖端113将接触或拖曳抵靠血管壁12的内层的部分A(称为血管内膜12a)。衬在这种血管内膜上的是一层敏感的内皮细胞(内皮)。这可能会导致血管壁受损,包括通过摩擦腐蚀内皮和血管内膜12a,进而导致静脉炎或浸润。静脉炎涉及血管壁的炎症或刺激,而浸润涉及导管完全穿透或刺穿血管壁的可能性。
静脉炎也可能是由于流体流出通常集中在血管壁的小区域的事实。从尖端113喷射到血管壁12a上的流体的力引起剪切应力。剪切应力会损害内皮细胞并导致静脉炎(炎症)。不断地在同一位置从导管排出到血管内膜上的刺激物(例如静脉注射药物)也可能导致炎症。
图1所示类型的传统单腔导管也易于血栓性闭塞,由此在导管的尖端内部、周围或在尖端处形成血栓,从而阻止流体流入/流出导管。在使用传统的单腔导管抽吸血液或流体期间也可能产生闭塞。导管尖端靠近血管内膜和抽吸负压的组合可能会产生类似抽吸的效果,导致导管尖端处的球阀闭塞。
例如用于血液动力学监测的外周动脉导管也可能被纤维蛋白形成和微血栓部分阻塞。
现有技术的导管通常还具有光滑的疏水表面,其吸引可导致微生物感染的生物膜,特别是如果生物膜脱落并进入血流。
现有PIVC和动脉导管的最后一个缺点涉及由于流出物被引导到血管内壁12a上而施加在血管壁上的剪切力,这可能导致壁损伤或刺激。通常,当流体从预充式注射器注入导管时,流入压力是恒定的。
正是针对这种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和困难,开发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宽泛的形式中,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寻求提供一种用于***对象的血管中的导管,该导管包括:细长主体,其在配置为连接到中心部的近端和被配置为***对象的血管中的远端之间延伸,所述主体具有:在远端的尖端部分,尖端部分具有外部锥形轮廓并且包括一个出口;以及,从近端延伸到出口的内腔,其中:内腔倾斜以将流以偏离导管轴线的角度从出口引导出来;和/或,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包括比导管的其他部分更软的血管接触部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内腔以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个倾斜:不对称地;使得在尖端部分的相对侧上的内腔壁不同地倾斜;使得尖端部分一侧的壁与细长主体中的管腔基本对齐,并且尖端部分的相对侧上的壁相对于细长主体中的内腔成角度;在尖端部分;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使内腔朝向出口变窄;并且,具有弯曲的轮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尖端部分中的内腔以相对于导管的轴线的角度设置,该角度为以下至少之一:大于1°;大于2°;大于5°;大于10°;小于15°;以及,小于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外部锥形轮廓是以下中的至少一个:不对称;与导管的轴线偏移一定角度;以及,使得出口偏离导管的轴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内腔的角度被配置为:以偏离导管轴线的角度引导来自出口的流;以及朝向血管的中心引导流;和,引导流远离血管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血管接触部分被配置为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在与血管接触时至少部分地变形;以及,将负载分布在血管的表面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血管接触部分是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由与主体的其他部分不同的材料制成;以及,应用于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血管接触部分由聚氨酯制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血管接触部分具有以下中至少一个的肖氏硬度:小于50A;小于40A;小于30A;小于20A;以及,小于10A。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非血管接触部分具有以下中至少一个的肖氏硬度:大于50A;大于40A;大于30A;大于20A;以及,大于10A。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非血管接触部分与血管接触部分的硬度之比为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大于0.01:1;大于0.05:1;大于0.1:1;以及大于0.5: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血管接触部分的设置为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在主体的下侧;以及,在尖端部分的后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主体包括:从近端延伸第一长度的第一部分;从第一部分的端部到尖端部分延伸第二长度的第二部分,并且其中第二部分包括血管接触部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的长度为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导管长度的至少30%;导管长度的至少40%;导管长度的至少50%;导管长度的至少60%;以及,导管长度的至少6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主体包括延伸穿过主体的至少一个开口。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被配置为允许流体流入或流出主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开口设置在包含血管接触部分的主体的一侧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开口进行配置,使得离开至少一个开口的流体进入血管和血管接触部分之间的区域,从而实现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帮助缓冲血管壁;以及减少导管附近区域中的血流停滞。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开口设置在主体与包含血管接触部分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开口进行配置,使得离开该至少一个开口的流体被引导:朝向血管的中心;和/或,远离血管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开口被配置为沿基本平行于血管内血流方向的方向引导经由开口离开导管的流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开口设置在尖端部分的后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主体包括:从近端延伸第一长度的第一部分;从第一部分的一个端部到尖端部分延伸第二长度的第二部分,并且其中第二部分包括延伸穿过主体的至少一个开口。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被配置成在使用中完全定位在血管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开口是自闭塞开口,可在静止关闭位置和强制打开位置之间操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自闭塞开口是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十字形狭缝;U形狭缝;I形缝隙;弯曲的狭缝。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个时,多个自闭塞开口处于强制打开位置:内部压力大于外部压力;以及,外部压力大于内部压力。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导管主体由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制成:柔性材料;氟化乙烯丙烯(FEP);聚四氟乙烯(PTFE);硅树脂;以及,聚氨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尖端向较窄的远端逐渐变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窄远端的直径为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小于主体直径的90%;小于主体直径的80%;小于主体直径的50%;主体直径的40%至10%之间;大约为主体直径的30%;以及,大约为主体直径的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导管包括构造成辅助导管在血管内定向的特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导管的近端连接到中心部,并且这些特征用于控制导管相对于中心部的定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特征包括视觉标记,所述视觉标记:靠近近端提供;和/或,设置在第一部分上,其中视觉标记指示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导管应该接触血管的一侧;导管应该背离血管的一侧;血管接触部分的位置;内腔角度的方向。
在一个宽泛的形式中,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试图提供一种用于***患者血管中的导管,该导管包括在用于连接到中心部的近端和在其尖端部分处的远端之间延伸的细长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圆周壁并且包括从近端延伸第一长度并限定壁的封闭部分的第一部分和从第一部分的端部朝向尖端部分延伸第二长度的第二部分,限定壁的至少部分开放的部分的第二部分具有多个自闭塞开口,这些开口被布置成允许流体流入或流出主体的第二部分,其中自闭塞开口可在静止关闭位置和强制打开位置之间操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尖端向较窄的远端逐渐变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窄远端的直径为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小于主体直径的90%;小于主体直径的80%;小于主体直径的50%;主体直径的40%至10%之间;大约为主体直径的30%;以及,大约为主体直径的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自闭塞开口是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十字形狭缝;V形狭缝;U形狭缝;I形缝隙;弯曲的狭缝。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由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制成:柔性材料;氟化乙烯丙烯(FEP);聚四氟乙烯(PTFE);硅树脂;以及,聚氨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个时,多个自闭塞开口处于强制打开位置:内部压力大于外部压力;以及,外部压力大于内部压力。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宽泛形式和它们各自的特征可以结合和/或独立使用,并且对单独的宽泛形式的引用并不旨在进行限制。此外,应当理解,该方法的特征可以使用该***或装置来执行,并且该***或装置的特征可以使用该方法来实现。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和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在患者血管内原位定位的现有技术导管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用于***患者血管中的导管的第一示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是用于***患者血管中的导管的第二示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是***血管并用于将流体输送到血流中的导管的另一示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A是***血管并用于将流体输送到血流中的导管的另一示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B是沿图5A的线A-A'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流体从导管外流到血管中;
图6是导管的另一示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7A是导管的另一示例的示意性侧视透视图;
图7B是图7A的导管的示意性端视图;
图7C是图7A的导管的示意性内部端视图;
图7D是图7A的导管端部的示意性特写视图;
图7E是图7A的导管端部的示意性透视内部视图;
图7F是图7A的导管端部的第二示意性透视内部视图;
图8A是示出了保持图7A的导管的静脉开放的流体流动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8B是示出传统导管在保持静脉开放流体流动期间盐水扩散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8C是示出图7A的导管在保持静脉开放流体流动期间盐水扩散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8D是示出在保持静脉开放流体流动期间传统导管周围血流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8E是示出在保持静脉开放的流体流动期间图7A的导管周围的血流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9A是示出图7A的导管的冲洗流体流动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9B是示出传统导管在冲洗流体流动期间盐水扩散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9C是示出图7A的导管在冲洗流体流动期间盐水扩散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9D是示出传统导管在冲洗流体流动期间流体速度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9E是示出图7A的导管在冲洗流体流动期间的流体速度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9F是示出传统导管在冲洗流体流动期间剪切应力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9G是示出图7A的导管在冲洗流体流动期间的剪切应力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斜坡尺寸和血管内的剪切应力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1是用于***患者血管中的导管尖端的示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2是用于***患者血管中的导管的第六示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3是用于***患者血管中的导管的第七示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4A至14E是用于***患者血管中的导管的第八示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5是用于***患者血管的导管的第九示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6是用于***患者血管的导管的第十示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7是用于***患者血管的导管的第十一示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图2描述用于***患者血管的导管200的示例。
应当理解,如本文所用,术语导管是指用于***患者血管的一系列医疗装置,包括用于给患者递送静脉内(IV)流体(例如药物、营养物等)或抽吸用于采样的血液或流体的外周静脉内导管(PIVC)或中线导管、用于抽吸血液和血液动力学监测的动脉导管,以及其他类型的导管(例如肾动静脉瘘(AVF)导管、中心静脉导管等)。
中线导管(通常长度为7.5cm至20cm)在肘前窝附近***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肱静脉。导管尖端不超过上臂中的远端腋静脉。
在该示例中,导管200包括细长主体210,细长主体210在用于连接到中心部220的近端211和在其尖端部分213处的远端212之间延伸,主体210具有周向壁215并且包括从近端211延伸第一长度L1并限定壁的封闭部分的第一部分214和从第一部分214的端部朝向尖端部分213延伸第二长度L2的第二部分216,第二部分216限定了壁215的至少部分开放的部分,具有多个开口230,这些开口230被布置成允许流体流入和流出主体210的第二部分216。
上述布置提供了许多优点。
通过在导管的一部分中的周向壁中提供多个开口,除了设置在导管远端处的流体出口之外,流体还被允许从围绕圆周的多个位置处进入/离开导管。因此,流体流出不会集中在血管壁的血管内膜上的一个点,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炎症或静脉炎的可能性。此外,因为流体能够围绕主体的圆周离开导管,所以在冲洗程序期间的至少一些示例中,作用在导管主体上的力可能导致导管在血管内基本上集中,确保主体与血管内膜间隔开,从而防止拖拽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或血管壁糜烂和浸润的可能性。
由于尖端处的流体出口之外的导管主体中的多个替代流体进入/排出点,导管尖端处的血栓性闭塞也被消除了。因此,上述布置特别适合与保持静脉通畅(TKVO)协议和/或间歇冲洗结合使用。由于流体能够通过多个开口进入导管同时绕过尖端处的流体入口/出口,因此也消除了抽吸时的球阀闭塞。
导管主体中的多个开口进一步用于减小主体的表面积,这减小了能够在其上形成生物膜的面积。此外,主体中的开口为流体流提供了替代导管,导致施加在远端流出区域212处的血管壁上的流出剪切应力降低,同时还降低了生物膜移入血流的风险。剪切应力的减少是有益的,因为它限制了对血管壁的刺激和任何潜在的炎症反应。
进一步的益处在于由于在导管主体中提供多个流体进入/排出点而减少流出或流入阻力,这改善了脉动的动脉波形的传输。
从以上和剩余的描述中显而易见的是,导管的居中并不是必需的,并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能希望导管接触血管壁。然而,开口仍然可以提供益处,例如提供替代的流体进入/离开点等。
还将注意到,上述布置包括尖端区域213中的开口230.1。然而,在尖端区域213中包括开口230.1不是必要的,并且在一些情况下优选的是,仅在尖端部分213的后面包括第二部分216中的开口。
现在将描述多个进一步的特征。
在一个示例中,多个开口以矩阵或网状构成布置。在这样的布置中,导管主体的第二部分的周向壁可以形成网状(web)、网格状(mesh)或格状结构,其提供高刚性,确保壁的结构完整性,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壁的表面积,从而导致生物膜的积聚减少。矩阵结构可以具有波浪状图案,其有规律地重复促进围绕导管主体的周向的均匀的流体流入/流出。矩阵或网状结构通常是细网格,以确保引导针(introducer needle)不能轻易地通过多个开口中的任何一个突出。
在另一个示例中,多个开口为椭圆形并且在主体的伸长方向上延伸。多个开口可包括具有基本相同长度的开口或具有不同长度的开口。椭圆形开口可有助于减小主体的第二部分的表面积。
在其他示例中,多个开口可以根据它们在第二部分上的位置而具有不同的尺寸。例如,多个开口可以包括在第二部分的第一侧上的第一布置的开口和在第二部分的相对的第二侧上的第二布置的开口,在第一侧上的开口大于在第二侧上的开口。在一些示例中,第一侧上的开口的直径可以是第二侧上的开口的直径的1.5到2倍。
多个开口可以将主体的第二部分的表面积减小30-40%、40-50%、50-60%、60-70%和70-80%。更具体地,表面积可以减小30-35%、35-40%、40-45%、45-50%、50-55%、55-60%、60-65%、65-70%、70-75%和75-80%。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长度与第二长度之比大约在0.5到2的范围内。换言之,第一长度大约在导管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并且第二长度大约是总长度的三分之二到三分之一。这种配置允许第一长度变化,以适应可变的患者体型和血管深度。此外,这还确保在主体的大部分上提供多个开口,同时保持从主体的近端延伸的封闭的实心部分,从而防止从导管出来的流体回溯。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部分包括尖端部分,然而这不是必需的,并且尖端部分可以具有封闭的周向壁,或者替代地可以具有独立于设置在第二部分中的开口布置的开口。在一个优选示例中,第二部分设置在尖端区域的后方,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尖端区域中的开口。
通常,周向壁限定内表面和外表面,并且内表面和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部分被纹理化或粗糙化,以在使用中减少生物膜对主体的粘附。可以施加任何合适形式的微纹理或表面粗糙度,以降低主体的聚合物表面的光滑度。在一些示例中,尖端部分的表面可以以类似的方式被纹理化或粗糙化。
在一些示例中,抗菌涂层被施加到周向壁的至少一部分以减少生物膜粘附。合适的涂层可以是浸油的聚二甲基硅氧烷(iPDMS)。
通常在使用中,当导管***血管并且流体流出处于恒定速率时,作用在主体上的力可能导致在主体和血管内壁之间保持一个间距。在一个示例中,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基本上集中在血管内。实际上,在导管主体和血管壁之间提供了“流体垫”,从而防止导管尖端在血管内膜上拖曳并对其造成损坏。从而避免组织糜烂和刺激,减少静脉炎和浸润的可能性。然而,这不是必需的,并且在其他示例中,导管可以被配置为在使用中接触血管壁。
在另一个广泛形式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患者血管中的导管,该导管包括在用于附接到中心部的近端和在其尖端部分处的远端之间延伸的细长主体,该主体具有周向壁并且包括限定壁的至少部分开放部分的部分,该部分具有多个开口,这些开口布置成允许流体从主体流出到血管中,使得在使用中,当导管***到血管中并且流体流出处于恒定速率时,作用在主体上的力使得在主体和血管内壁之间保持一个间距。
在又一个更广泛的形式中,提供了一种导管组件,包括用于***到患者的血管中的导管管子(catheter tube),该导管管子具有细长主体,该细长主体在近端和处于其尖端部分的远端之间延伸,主体具有周向壁并且包括从近端延伸第一长度并限定壁的封闭部分的第一部分和从第一部分的端部朝向尖端部分延伸第二长度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限定了壁的至少部分开放的部分,具有布置成允许流体流入和流出主体的第二部分的多个开口。该组件还包括连接到导管管子的近端的中心部;以及通过导管管子***的引导针,其具有突出超过软管的远端以穿透血管壁的边缘。
通常,导管组件还包括导丝,该导丝延伸穿过引导针的内腔,用于将导管管子引导到血管中。这可以实现使用改进的塞丁格(Seldinger)技术将导管正确放置在血管内。或者,可以使用传统的塞丁格技术通过单独的导管将导丝引入血管中。
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多个开口呈椭圆形且长度基本相同,而长度Ll约为主体总长度的三分之一,长度L2约为主体总长度的三分之二。
现在将参照图3描述用于***患者血管中的导管300的第二示例。导管300包括细长主体310,该细长主体310从可连接到中心部220的近端311延伸到远端312,在远端312处在其尖端部分313中设置有流体出口。主体310包括第一部分314和第二部分316,第一部分314是封闭部分,第二部分316限定至少部分开放的部分,在其周向壁部分315中具有多个开口330、332、334。在该示例中,多个开口330、332、334为椭圆形,被配置为在主体310的伸长方向上延伸并且包括不同长度的开口。
在该示例中,主体310的周向壁315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被纹理化或粗糙化(由交叉影线表示),以减少生物膜对主体的粘附。
在另一个示例中,用于***对象的血管中的导管包括内腔,该内腔成角度以将来自出口的流以偏离导管的轴线的角度引导。现在将参考图4描述这种布置的一个示例。
在该示例中,导管400包括细长主体410,该细长主体410在被配置为连接到中心部420的近端411和被配置为***到对象的血管中的远端412之间延伸。主体还包括位于远端412的尖端部分413,该尖端部分具有内部和外部锥形轮廓,并且包括出口417。内腔418从近端411延伸到出口417。
在该示例中,内腔418至少在尖端部分413中成角度,以便以偏离导管的轴线A的角度引导来自出口417的流体流,如箭头F所示。具体地,在一个示例中,内腔的倾斜部分限定斜坡418.1,其与导管相对侧上的内腔的内部锥度相比成更大的角度。在这种布置中,导管400可以设置为与血管壁12接触,其中斜坡418.1定向为引导离开导管的流体远离血管壁12,朝向血管的中心。这降低了血管壁上的流体压力和应力,特别是剪切应力,从而有助于减少血管壁的炎症或刺激。
因此应当理解,在该示例中,通过引导流出,这允许导管与血管壁接触,同时仍然获得减少血管壁上的应力的益处。
现在将描述成角度的内腔的多个另外的特征。
内腔的倾斜部分可仅设置在包括锥形外轮廓的导管主体410的尖端部分413中,但可另外延伸到尖端部分后方的主体410的至少一部分中,取决于优选的实现。
该角度可被定义为内腔锥形的一部分,其允许内腔朝向出口417变窄,这可有助于保持内腔中的流体压力。在一个示例中,内腔不对称地倾斜,这可以帮助确保流体被导向血管的中心,并且在一个示例中导致出口417偏离轴线A并且可选地相对于轴线A成角度。然而,这不是必需的,可以使用其他配置。
在一个示例中,在尖端部分的相对侧上的内腔的壁不同地倾斜,因此例如在尖端部分的一侧上的内腔向内逐渐变细到不同的程度,从而产生倾斜的内表面,以从而将流出物引向血管的中心。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尖端部分一侧的壁与细长主体中的内腔基本对齐,并且尖端部分的相对侧上的壁相对于细长主体中的内腔成角度,并且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这种布置的示例。
此外,内腔的成角度部分可以是直的,但这不是必需的,并且可以替代地使用弯曲的轮廓。
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尖端区域中的内腔410和尖端的外表面具有相似的互补轮廓,这意味着导管的壁厚在整个主体410上是相似的。在这种情况下,尖端区域可以具有不对称的外部锥形轮廓,成与导管的轴线偏移的角度和/或布置成使得出口从导管的轴线偏移。然而,应当理解这不是必需的,或者,可以使用导管壁厚度沿着导管主体410的长度的变化来实现内腔的成角度。
在一个示例中,尖端部分中的内腔以相对于导管的轴线的角度设置,该角度大于1°、大于2°、大于5°、大于10°、小于15°或小于20°,但可以理解,也可以使用其他角度。
在另一个示例中,用于***对象的血管中的导管包括比导管的其他部分更软的血管接触部分。
现在将参考图5A和图5B描述这种布置的示例。
在该示例中,导管500包括细长主体510,该细长主体510在被配置为连接到中心部520的近端511和被配置为***到对象的血管中的远端512之间延伸。主体还包括在远端512处的尖端部分513,该尖端部分具有外部锥形轮廓并包括出口517。内腔518从近端511延伸到出口517。
在该示例中,导管主体510包括比导管的其他部分更软的血管接触部分510.1。在这点上,血管接触部分510.1进行布置,使得这将优先于导管的其他部分接触血管壁12,这通常通过使导管的下半部分成为血管接触部分来实现。导管的这部分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成,或者由已经被不同处理和/或涂覆的材料制成,使得血管接触部分在与血管壁12接触时会变形,如图5B所示。这会分散负载,从而减少血管表面上的力和压力,这有助于减少血管壁的炎症或刺激。尽管如此,导管主体510的其余部分提供足够的刚度以允许以正常方式使用导管,特别是保持导管的整体形状,并在***血管期间支撑导管,允许导管以基本正常的方式使用。
该布置的另一个好处是在紧邻导管的区域中的停滞减少。就这一点而言,对于传统的圆形导管来说,在显著区域中,在导管和血管壁之间存在小的间距。随着该区域的流动减少,这会导致停滞,进而导致凝血、血栓形成或闭塞。相反,在当前的布置中,小间距区域被最小化,进而最小化可能发生停滞的体积。
现在将描述血管接触部分的多个进一步特征。
在一个示例中,血管接触部分由与主体的其他部分不同的材料制成,这可以使用双挤压或其他类似的制造工艺来实现。然而,这不是必需的,并且在另一个示例中,血管接触部分可以是施加到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层。在一个示例中,血管接触部分由聚氨酯制成,但是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其他合适的材料。
在一个示例中,血管接触部分具有小于50A、小于40A、小于30A、小于20A或小于10A的肖氏硬度。在该示例中,导管主体的非血管接触部分具有大于50A、大于40A、大于30A、大于20A和大于10A中的至少一个的肖氏硬度。然而,应该理解的是,血管接触材料可以具有比导管主体的非血管接触部分低的任何刚度范围。在另一个示例中,非血管接触部分与血管接触部分的硬度比(包括材料刚度或其他总力学性能,例如杨氏模量)大于0.01:1,大于0.05:1,大于0.1:1或大于0.5:1。
通常,血管接触部分设置在主体的下侧上,至少在尖端部分的后面,并且可选地延伸到尖端部分中。在一个特定示例中,导管主体510包括从近端511延伸第一长度的第一部分514和从第一部分514的端部到尖端部分513延伸第二长度的第二部分516,其中血管接触部分510.1设置在第二部分516中。
应当理解,上述成角度的内腔和血管接触部分可以结合使用,可选地与如前所述的开口一起使用。这种布置的一个示例如图6所示。
在该示例中,导管600包括在近端(未示出)和远端612之间延伸的细长主体610。主体包括在远端612处的尖端部分613,尖端部分具有外部锥形轮廓并包括出口617。内腔618从近端延伸到出口617。
在该示例中,仅示出了导管主体的第二部分616,其从第一部分(未示出)的端部延伸到尖端部分613。血管接触部分610.1设置在第二部分616的下侧,而内腔618包括呈角度的斜坡618.1,在该示例中,其延伸穿过第二部分616和尖端部分613。还如图所示,开口630设置在第二部分616中,允许通过导管主体610的侧壁流入和/或流出。虽然仅示出了单个开口,但是应当理解可以提供多个开口,并且单个开口仅用于说明性目的。
因此将理解,上述布置提供了先前针对各个概念描述的益处的组合。然而,在该示例中,开口630不用于使导管在血管内居中,而是用于促进流动并防止血液停滞和凝固。
现在将描述多个另外的特征。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部分被配置为完全容纳在血管内,而第一部分通常仅在血管中延伸一个最小长度。这确保了导管的不包括血管接触部分的部分不与血管内壁接触。在一个示例中,第二部分的长度为导管长度的至少30%、导管长度的至少40%、导管长度的至少50%、导管长度的至少60%和导管长度的至少65%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个示例中,开口630设置在包含血管接触部分610.1的主体的一侧上,并且可选地可以形成血管接触部分610.1的一部分。将开口630定位在血管接触部分610.1附近或其中,这允许将开口构造成使离开开口630的流体进入血管和血管接触部分之间的区域,这可以帮助缓冲血管壁和/或防止导管附近区域中的血流的停滞。
然而,这不是必需的,或者,开口可以设置在与包含血管接触部分的一侧相对的主体的一侧上,例如以引导流动远离血管壁和/或朝向血管的中心。
也可以打开开口,以在大致平行于血管内血流方向的方向上经由开口引导离开导管的流体,这也减少了血管的流动搅动。
在一个示例中,开口630设置在尖端部分613的后方,并且可选地设置在导管主体610的第二部分616中。如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的,在一个示例中,开口是自闭塞开口,可在静止关闭位置和强制打开位置之间操作。
当提供侧向开口630时,尖端朝向较窄的远端逐渐变细,使得内腔也逐渐变细,从而保持内腔中的压力,以促进通过侧向开口的流动。在一个示例中,窄远端的直径小于主体直径的90%,小于主体直径的80%,小于主体直径的50%,介于主体直径的40%至10%,约主体直径的30%或约主体直径的20%,尽管可以根据优选实现方案使用其他尺寸。
在进一步的示例中,出口617也可以是自关闭的,这可以用于通过侧向开口630促进增加的流动。在这点上,出口617可以被配置为保持关闭,直到内腔中达到更高的压力,使得侧向开口优先于出口617打开。在另一个示例中,出口可能被配置为仅打开以允许***导丝或针,使得所有流出都经由侧向开口,并且其中出口617仅用于使导管的***更容易。
在一个示例中,多个自闭塞开口为十字形狭缝、U形狭缝、V形狭缝、I形狭缝、弯曲狭缝或其他合适形状或构造的狭缝。
导管的第二部分通常由柔性材料、硅树脂、氟化乙烯丙烯(FEP)、聚四氟乙烯(PTFE)和/或聚氨酯中的一个或多个制成,这取决于所需的特性,尤其是其是否将用作血管接触部分。
在一个示例中,当内部压力大于外部压力时或者当外部压力大于内部压力时,多个自闭塞开口处于强制打开位置。
在上述示例中,导管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帮助导管在血管内定向的特征。具体地,这可用于确保导管在血管内定向,使得血管接触部分与血管接触(与导管主体的其他部分相反)和/或确保成角度的内腔引导流体远离血管壁。
在一个示例中,导管被耦合到中心部,并且这些特征用于控制导管相对于中心部的取向,例如通过具有以特定取向将中心部与导管接合的耦合机构,从而中心部可以被用于将导管在血管内定向。
在另一个示例中,特征可以包括在近端附近和/或在第一部分上提供的视觉标记。在这种情况下,视觉标记可以指示应该接触血管的导管一侧、应该远离血管的导管一侧、血管接触部分的位置或内腔的角度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理解,在***之前或之后,可以对导管进行目视检查,以确保正确定位导管。
现在将参考图7A至图7F描述导管的另一个具体示例。
在该示例中,导管包括在近端(未示出)和远端712之间延伸的细长主体710。主体包括在远端712处的尖端部分713,尖端部分具有外部锥形轮廓并且包括出口717。内腔从近端延伸到出口717。
在该示例中,仅示出了导管主体的第二部分716,其从第一部分(未示出)的端部延伸至尖端部分713。血管接触部分710.1设置在第二部分717的下侧上,而内腔包括成角度的斜坡718.1,在该示例中,其延伸穿过尖端部分713并且可选地穿过第二部分的一些或全部。
还如图所示,开口730设置在第二部分716中,允许通过导管主体710的侧壁流入和/或流出,开口成角度以大致平行于血流方向引导沿血管的流动。
现在将参考图8和图9更详细地描述这种布置的操作。
在这点上,血栓形成的易感性通常由三个考虑因素引起,即血液停滞、内皮损伤和血凝过快。血液停滞是缓慢移动的停滞血液,是由套管阻塞血液并导致再循环血流区域(即停滞)引起。内皮损伤是由摩擦静脉内层的重要内皮细胞的套管的摩擦力和输注盐水的力引起的,而血凝过快是患者特异性因素,其与人的血液和可能使他们的血液更容易凝结的其他方面相关。
上述导管专门布置,以解决血液停滞和内皮损伤,特别是通过防止停滞、减少导管与血管之间的接触效果以及进入血管的流体的流出。
在这方面,成角度的内腔718.1将流体(例如盐水)引导到移动的血流中,从而减少流动对血管壁的影响,而由较软材料形成的血管接触部分允许装置顺应血管,因此既减少了血管上的力,也减少了可能促进停滞的传统圆形横截面导管下方的面积。
在使用中,该装置通常在TKVO(保持静脉畅通)或冲洗期间使用。
TKVO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做法,涉及使用连续输注盐水来“保持静脉畅通”,从而套管不会凝结。TKVO速率为5-50ml/h,在一些传统导管中不足以保持“畅通的尖端”(即盐水良好的流出尖端)。相比之下,图7A至图7F的上述导管在40ml/h下工作良好,并且流动的示例如图8A所示,其突出显示了通过出口717和开口730的足够的流体流动,以确保血液在套管周围移动并减少滞血量。
图8B和图8C示出了来自传统导管和图7A至图7F的上述导管的流出的比较。在该示例中,图7A至图7F的导管在TKVO下导致盐水的类似扩散,但流出流从成角度的内腔718.1向上成角度,减少对血管的干扰。
图8D和图8E示出了传统导管和图7A至图7F的上述导管周围的血流的比较。在该示例中,图7A至图7F的导管通过导管和血管之间的增加的接触表面积(这减少了可能发生停滞的区域)和经由促进血液流动的开口730的流出的组合,导致了导管周围改善的流动并减少了停滞。
尽管有这些好处,但对高或低剪切应力没有重大影响,这意味着图7A至图7F的导管没有明显的缺点。
冲洗是全天每隔一定时间注入一定量的盐水(例如3-10ml)以清洗血液套管的做法,这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做法并且包括在临床指南中。没有规定要遵循的输注速度,但一般来说可以使用5毫升注射器,5毫升将在几秒钟内输注。然而,这种输注速率会影响流体动力学,从而影响剪切应力和内皮损伤。
使用科学文献中经常使用的1ml/s的冲洗速率对冲洗进行建模,并且图7A至图7F的导管的所得流量的示例如图9A所示。
图9B和图9C示出了来自传统导管和图7A至图7F的上述导管的盐水扩散的比较。在该示例中,图7A至图7F的导管在冲洗期间导致盐水的类似扩散,但是从成角度的内腔718.1向上成角度的流减少了对血管的干扰。
图9D和图9E示出了来自传统导管和图7A至图7F的上述导管的冲洗期间流速的比较。在该示例中,图7A至图7F的导管由于与传统导管相比减小的流出直径而导致增加的流速,但具有防止血管壁破裂的角度。
图9F和图9G示出了传统导管和图7A至图7F的上述导管在冲洗期间剪切应力的比较。在该示例中,图7A至图7F的导管导致壁剪切应力的显著降低,从而减少血管的炎症和刺激。例如,与传统导管(图9F和图9G)相比,在图7A到图7F的导管中,尖端区域附近的血管壁上的剪切应力降低了50%。
当进行冲洗时,套管将与TKVO或冲洗后零输注一起使用。如果使用零输注,则在冲洗后血液会爬回到套管中。图7A到图7F的导管改变了设备周围流动的血液的轮廓,并导致套管周围的停滞量减少,而不管TKVO或零输注,但在零输注时,血液可以流入套管,并且孔允许更多的血液进入。
因此,应当理解,这导致改进的导管,其减少了与血管炎症和血液停滞相关的问题。
进行进一步的测试以评估尖端内腔壁的内部锥形的理想角度,并且建模结果显示在图10中。这是针对图11中所示的尖端布置执行的。
在该示例中,尖端包括与导管的细长部分中的内腔对齐的上壁。与32000μm的导管总长度相比,尖端的长度为1600μm,但应理解,这些值仅用于示例目的,在实践中可能会使用不同的长度,例如取决于优选的实施方案和/或预期用途。导管的主要的细长主体也具有800μm的内腔直径和1100μm的外径。试验了不同的斜坡高度R,如图10所示,选择的最佳斜坡高度为125μm,导致斜坡角度约为4.5°。基于这些尺寸,这导致内腔的出口直径为675μm,尖端的外部出口直径为825μm。与对照PIVC相比,这种布置实现了剪切应力60%的降低(12.7v5.1Pa),并有效地引导注入的流体远离静脉壁并进入流动的静脉血中。
如前所述,导管可以与开口结合使用,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这些的进一步示例。
现在将参考图12描述用于***患者血管中的导管1200的另一示例。
在图12的示例中,导管1200包括细长主体1210,该细长主体1210从可连接到中心部220的近端1211延伸到其尖端部分1213处的远端1212,其中也可以设置流体出口。主体1210包括第一部分1214和第二部分1216,第一部分1214是封闭部分,第二部分1216限定至少部分开放的部分,在其周向壁部分具有多个开口1230。
根据前面的示例,第一部分1214的长度大约是主体1210总长度的三分之二,而尖端部分1213和第二部分1216的组合长度大约是主体1210的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尽管这些长度之比可以根据导管1200的预期用途而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开口1230被定义为圆孔,但是应当理解,可以使用任何合适形状的开口1230。多个开口1230可以排列成阵列或任何其他重复图案,相邻开口之间具有规则间距。开口1230可根据它们在导管上的定位而具有不同的尺寸。具体地,在该示例中,多个开口1230包括跨第二部分1216的第一侧的相对较大的孔的第一布置和在第二部分1216的相对的第二侧上的相对较小的孔的第二布置。
在使用中,导管1200可以被***到患者的血管中,使得具有相对较大孔的第一侧将向上定向,具有相对较小孔的第二侧将向下定向。以此方式,孔的不同尺寸可用于解释在重力影响下通过第一侧和第二侧的流量的变化。例如,与被***的导管1200的向上定向(即顶)侧相比,可以预期更大的流通过被***的导管1200的向下定向(即底)侧,这可能导致围绕被***的导管1200的周向的不均匀流动,使得***的导管1200可能不会在血管内适当地集中。然而,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在***的导管1200的底部使用较小的孔和在***的导管1200的顶部使用较大的孔来抵消,从而改变相对流动比例,从而有助于将***的导管1200在血管内适当地集中,尽管如前所述,可能不需要集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1216的第一侧上的孔的直径可以是第二部分1216的第二侧上的孔的直径的1.5至2倍。在使用标准20G的导管尺寸(具有约1.1毫米的外径和约0.9毫米的内径)的一个特定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1216的第一侧上的较大孔可具有约0.4毫米的直径,而第二部分1216的第二侧上的较小孔可具有约0.25毫米的直径。应当理解,孔的尺寸可以根据导管1200的规格和具体应用而变化。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使用和布置多于两个不同尺寸的孔,使得孔的尺寸从第一侧逐渐过渡到第二侧。这些不同尺寸孔的布置在相邻孔之间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间距。应当理解的是,类似的尺寸变化可以应用于按照前面的示例以矩阵或网状构成布置的开口的构造。
根据前面的示例,第二部分1216终止于实心且窄锥形的尖端部分1213的开始处。第一部分1214的内周向壁和外周向壁与实心尖端部分1213一起被微纹理化或粗糙化(由交叉影线表示)。
现在将参考图13描述用于***患者血管中的导管1300的第七示例。
在图13的示例中,导管1300包括细长主体1312,该细长主体1312从可连接到中心部220的近端1311延伸到其尖端部分1313处的远端1312,其中也可以设置流体出口。主体1310包括第一部分1314和第二部分1316,第一部分1314是封闭的部分,第二部分1316限定了一个部分,该部分在其周向壁部分具有多个自闭塞开口1330。
根据前面的示例,第一部分1314的长度大约是主体1310总长度的三分之二,而尖端部分1313和第二部分1316的组合长度大约是主体1310的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尽管这些长度的比例可以根据导管1300的预期用途而变化。
在该示例中,第二部分1316是柔性材料,例如硅树脂或聚氨酯。第二部分1316终止于尖端部分1313的起点,因此位于锥形尖端部分1313的后方。
在这种情况下,自闭塞开口1330被定义为狭缝,但应当理解,可以使用任何合适形状的自闭塞开口1330。多个自闭塞开口1330可以以阵列或任何其他重复图案布置,相邻开口之间具有规则间距。自闭塞开口1330可根据它们在导管上的定位而具有不同的尺寸。特别地,在该示例中,多个自闭塞开口1330包括多个十字形狭缝。自闭塞开口1330具有静止关闭位置和强制打开位置。
在使用中,除了尖端部分1313中的流体出口之外,流体还通过多个自闭塞开口1330离开导管1300。在该示例中,尖端部分中的流体出口的直径小于主体1310和/或第二部分1316的内径。较小的出口导致导管的内部压力增加,并产生比导管1300的外部压力更大的内部压力。从而流体迫使多个自闭塞开口1330打开并离开导管1300。
类似地,在抽吸的示例中,当外部压力大于导管1300的内部压力时,流体迫使多个自闭塞开口1330打开并进入导管1300。
在一个示例中,尖端部分中的流体出口的直径可以小于主体直径的50%。更具体地,它可以在主体直径的40%和10%之间。在一个示例中,尖端部分中的流体出口的直径约为主体直径的30%。在另一示例中,尖端部分中的流体出口的直径大约为主体直径的20%。在使用标准20G导管尺寸(具有约1.1mm的外径和约0.9mm的内径)的一种特定实施方式中,尖端部分中的流体出口可具有0.1mm和0.4mm之间或约0.2mm或约0.3mm的直径。在一个示例中,导管主体的直径在0.4mm到2mm之间,并且自闭塞开口被迫打开,开口直径在0.01mm到1.0mm之间,或在0.05mm到0.5mm之间,或在0.11mm到0.2mm之间。
现在将参考图14A至图14E描述用于***患者血管中的导管1400的第八示例。应当理解,图14A至图14E的示例大体上类似于图13的示例,除了各个第二部分的具体布置的差异。在图14A至图14E的示例中,多个自闭塞开口1430包括多个U形或V形狭缝。应当理解,U形或V形狭缝的其他取向也可能是合适的。
现在将参考图15描述用于***患者血管的导管1500的第九示例。应当理解,图15的示例与图13的示例大体相似,除了各个第二部分的具体布置的差异。在图15的示例中,多个自闭塞开口1530包括多个I形狭缝。
现在将参考图16描述用于***患者血管的导管1600的第十示例。应当理解,图16的示例与图13的示例大体相似,除了各个第二部分的具体布置的差异。在图16的示例中,多个自闭塞开口1630包括多个弯曲狭缝。
应当理解,多个自闭塞开口可以是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形式。在图17的示例中,导管1700具有可变尺寸的U形狭缝和弯曲狭缝的混合,以形成多个自闭塞开口1730。还应当理解,自闭塞开口可以以行列形式布置在第二部分中或随机分散在第二部分中。
上述布置提供了许多优点。
通过在导管的一部分中的周向壁中提供多个自闭塞开口,由于除了尖端的流体出口外的在导管主体中的多个替代的流体进入/离开点,消除了导管尖端处的血栓性闭塞。在上述布置中,当没有液体/静脉注射药物或血液制品被输注或当以TKVO速率使用时,自闭塞开口处于静止关闭位置,因为内部压力将不足以克服外部压力。这防止在未覆盖的开口上形成血液成分或微血栓,导致第二部分中的闭塞。
应当理解,上述特征可以应用于具有各种导管规格尺寸和长度的导管,并且特定特征的尺寸和比例可以基于任何给定导管的尺寸并考虑导管的预期用途来选择。例如,如果需要,包括多个开口的第二部分可以比前面示例中所示的更长或更短,而开口的尺寸和尖端部分中的流体出口的直径可以根据导管规格尺寸和其他要求而变化。
还应当理解,图中描绘的特征不一定按比例示出。例如,为了更好的理解,可以放大或缩小特定特征的相对尺寸。类似地,可以使用简化的形状在图中表示特征或使用阴影等指示特征,以避免不必要地使视图复杂化。
因此,应当理解,在至少一个示例中,上述PIVC、中线或动脉导管可以消除或减少导管“拖拽”、闭塞、静脉炎、浸润、生物膜粘附、剪切应力、流出阻力和纤维蛋白沉积。
贯穿本说明书和随后的权利要求书,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词语“包括”和变体将被理解为暗示包括所陈述的整数或整数组或步骤,但不排除任何其他整数或整数组。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许多变化和修改将变得显而易见。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都应该被认为落入本发明之前描述的广泛出现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39)

1.一种用于***对象的血管中的导管,所述导管包括:
a)细长主体,其在配置为连接到中心部的近端和配置为***对象的血管的远端之间延伸,所述主体具有:
b)在远端处的尖端部分,尖端部分具有外部锥形轮廓并包括出口;和,
c)内腔,其从近端延伸到出口,其中至少地:
i)内腔成角度,从而以偏离导管轴线的角度引导来自出口的流;和,
ii)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包括比导管的其他部分更软的血管接触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中内腔按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成角度:
a)不对称;
b)使得在尖端部分的相对侧上的内腔的壁不同地成角度;
c)使得尖端部分一侧的壁与细长主体中的内腔基本对齐,并且尖端部分的相对侧上的壁相对于细长主体中的内腔成角度;
d)在尖端部分中;
e)在主体的至少一部分中;
f)使内腔朝向出口变窄;和,
g)具有弯曲的轮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其中至少:
a)尖端部分中的内腔相对于导管的轴线以一个角度设置,该角度是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i)大于1°;
ii)大于2°;
iii)大于5°;
iv)大于10°;
v)小于15°;和,
vi)小于20°;以及,
b)尖端部分中的内腔壁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导管的轴线以一个角度设置,所述角度是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i)大于1°;
ii)大于2°;
iii)约4.5°;和,
iv)小于1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外部锥形轮廓是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a)不对称;
b)与导管轴线偏移一定角度;和,
c)使得出口偏离导管的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内腔的角度被配置为:
a)以偏离导管轴线的角度引导来自出口的流;
b)朝向血管的中心引导流;和,
c)引导流远离血管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血管接触部分被配置为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a)与血管接触时至少部分地变形;和,
b)将载荷分布在血管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血管接触部分是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a)由与主体的其他部分不同的材料制成;和,
b)施加到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层。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血管接触部分由聚氨酯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血管接触部分具有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的肖氏硬度:
a)小于50A;
b)小于40A;
c)小于30A;
d)小于20A;和,
e)小于10A。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非血管接触部分具有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的肖氏硬度:
a)大于50A;
b)大于40A;
c)大于30A;
d)大于20A;和,
e)大于10A。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非血管接触部分与血管接触部分的硬度之比为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a)大于0.01:1;
b)大于0.05:1;
c)大于0.1:1;和
d)大于0.5:1。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血管接触部分按以下中的至少一个设置:
a)在主体的下侧;和,
b)在尖端部分的后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主体包括:
a)从近端延伸第一长度的第一部分;
b)从第一部分的端部到尖端部分延伸第二长度的第二部分,并且其中第二部分包括血管接触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管,其中第二部分的长度为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a)导管长度的至少30%;
b)导管长度的至少40%;
c)导管长度的至少50%;
d)导管长度的至少60%;和,
e)导管长度的至少65%。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主体包括延伸穿过主体的至少一个开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被配置为允许流体流入主体或从主体流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设置在主体的包含血管接触部分的一侧上。
18. 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进行配置,使得离开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的流体进入血管和血管接触部分之间的区域,从而实现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a)协助缓冲血管壁;和
b)减少导管附近的区域中的血流停滞。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至少一个开口设置在主体的与包含血管接触部分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至少一个开口进行配置,使离开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的流体按照以下至少一种方式被引导:
a)朝向血管的中心;和,
b)远离血管壁。
21.根据权利要求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至少一个开口被配置为在基本上平行于血管内的血流方向的方向上引导经由开口离开导管的流体。
22.根据权利要求15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至少一个开口设置在尖端部分的后方。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主体包括:
a)从近端延伸第一长度的第一部分;
b)第二部分,其从第一部分的端部到尖端部分延伸第二长度,并且其中第二部分包括延伸穿过主体的至少一个开口。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导管,其中第二部分被配置为在使用中完全定位在血管内。
25.根据权利要求15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至少一个开口是自闭塞开口,可在静止关闭位置和强制打开位置之间操作。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导管,其中多个自闭塞开口是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a)十字形狭缝;
b)U形狭缝;
c)I形狭缝;
d)弯曲的狭缝。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导管,其中当以下至少一种情况发生时,多个自闭塞开口处于强制打开位置:
a)内部压力大于外部压力;和,
b)外部压力大于内部压力。
28.根据权利要求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导管主体由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制成:
a)柔性材料;
b)氟化乙烯丙烯(FEP);
c)聚四氟乙烯(PTFE);
d)硅树脂;和,
e)聚氨酯。
29.根据权利要求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尖端朝向较窄的远端逐渐变细。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导管,其中窄远端的直径为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a)小于主体直径的90%;
b)小于主体直径的80%;
c)小于主体直径的50%;
d)主体直径的40%至10%之间;
e)约主体直径的30%;和,
f)约主体直径的20%。
31.根据权利要求1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导管包括构造成辅助导管在血管内定向的特征。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导管,其中导管的近端连接到中心部,并且所述特征用于控制导管相对于中心部的取向。
33.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特征包括视觉标记,视觉标记具有以下至少一种设置:
a)靠近近端设置;和,
b)设置在第一部分上,其中视觉标记指示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i)应接触血管的导管一侧;
ii)导管应背离血管的一侧;
iii)血管接触部分的位置;
iv)内腔角度的方向。
34.一种用于***患者血管的导管,所述导管包括在用于连接到中心部的近端和在其尖端部分的远端之间延伸的细长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周向壁并且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从近端延伸第一长度并限定壁的封闭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的端部朝向尖端部分延伸第二长度,第二部分限定壁的至少部分开放的部分,壁具有多个自闭塞开口,其布置成允许流体流入主体的第二部分或从主体的第二部分流出,其中自闭塞开口可在静止关闭位置和强制打开位置之间操作。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导管,其中尖端向较窄的远端逐渐变细。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导管,其中窄远端的直径为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a)小于主体直径的90%;
b)小于主体直径的80%;
c)小于主体直径的50%;
d)主体直径的40%至10%之间;
e)约主体直径的30%;和,
f)约主体直径的20%。
37.根据权利要求34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多个自闭塞开口是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a)十字形狭缝;
b)V形狭缝;
c)U形狭缝;
d)I形狭缝;
e)弯曲的狭缝。
38.根据权利要求34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第二部分由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制成:
a)柔性材料;
b)氟化乙烯丙烯(FEP);
c)聚四氟乙烯(PTFE);
d)硅树脂;和,
e)聚氨酯。
39.根据权利要求34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当处于以下中的至少一种情况时,多个自闭塞开口处于强制打开位置:
a)内部压力大于外部压力;和,
b)外部压力大于内部压力。
CN202080038717.9A 2019-05-24 2020-05-21 导管 Pending CN1140721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U2019901780A AU2019901780A0 (en) 2019-05-24 Catheter
AU2019901780 2019-05-24
PCT/AU2020/050497 WO2020237286A1 (en) 2019-05-24 2020-05-21 Cathet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2197A true CN114072197A (zh) 2022-02-18

Family

ID=73552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38717.9A Pending CN114072197A (zh) 2019-05-24 2020-05-21 导管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23716A1 (zh)
EP (1) EP3976158A4 (zh)
CN (1) CN114072197A (zh)
AU (1) AU2020285468B2 (zh)
CA (1) CA3140215A1 (zh)
WO (1) WO20202372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9551A2 (en) * 2021-09-09 2023-03-16 Wayne State University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to reduce cellular deposition, and hydrocephalus shunt failur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19170A (en) * 1993-02-01 1999-07-06 Mentor Corporation Urinary catheter
WO2013103864A1 (en) * 2012-01-05 2013-07-11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Split and side-ported catheter devices
CN104203330A (zh) * 2012-04-06 2014-12-10 C·R·巴德股份有限公司 导管的远侧阀门
WO2015077560A1 (en) * 2013-11-21 2015-05-28 C.R. Bard, Inc. Catheter assembly including a multi-lumen configuration
WO2017074674A1 (en) * 2015-10-28 2017-05-04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Catheter adapter with distal inner diameter curvature providing kink resistance
CN107913445A (zh) * 2016-10-05 2018-04-17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具有非对称末端的导管
CN109715241A (zh) * 2016-07-29 2019-05-03 谢尔韦尔托控股公司 改进的导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3958B1 (en) * 1998-07-27 2001-09-25 Acist Medical Systems, Inc. Catheter having flow diffusing tip
US20050182352A1 (en) * 2004-02-12 2005-08-18 Dimatteo Kristian Dialysis catheter tip
US8382708B2 (en) * 2005-01-26 2013-02-26 Mayser, Llc Zero-pressure balloon catheter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catheter
US8317773B2 (en) * 2006-11-07 2012-11-27 Angio Dynamics, Inc. Catheter with open faced sloped end portion
US20090187143A1 (en) * 2008-01-18 2009-07-23 Ev3 Inc. Angled tip catheter
US20190030290A1 (en) * 2017-07-28 2019-01-31 Aaron Ginster Vascular Access Needle for Guidewire Insertio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19170A (en) * 1993-02-01 1999-07-06 Mentor Corporation Urinary catheter
WO2013103864A1 (en) * 2012-01-05 2013-07-11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Split and side-ported catheter devices
CN104203330A (zh) * 2012-04-06 2014-12-10 C·R·巴德股份有限公司 导管的远侧阀门
WO2015077560A1 (en) * 2013-11-21 2015-05-28 C.R. Bard, Inc. Catheter assembly including a multi-lumen configuration
WO2017074674A1 (en) * 2015-10-28 2017-05-04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Catheter adapter with distal inner diameter curvature providing kink resistance
CN109715241A (zh) * 2016-07-29 2019-05-03 谢尔韦尔托控股公司 改进的导管
CN107913445A (zh) * 2016-10-05 2018-04-17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具有非对称末端的导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23716A1 (en) 2022-10-13
EP3976158A1 (en) 2022-04-06
WO2020237286A1 (en) 2020-12-03
AU2020285468B2 (en) 2021-07-15
EP3976158A4 (en) 2023-07-05
AU2020285468A1 (en) 2021-03-18
CA3140215A1 (en) 2020-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01527A1 (en) Catheter with an asymmetric tip
US7413564B2 (en) Slit valve catheters
US940297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increase rigidity and snag-resistance of catheter tip
JP6169490B2 (ja) カテーテル穴配列効率を改善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8251975B2 (en) Catheter and tunneling device therefor
US7048680B2 (en) Multilumen catheter for minimizing limb ischemia
US20070073271A1 (en) Catheter for diagnostic imaging and therapeutic procedures
US5324276A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hibiting intravascular device associated infection
US20100256487A1 (en) Micro central line vascular access catheter and method of use
JP2011502583A (ja) 三重管腔端を含むカテーテル組立体
US20190160255A1 (en) Improved catheter
CN114072197A (zh) 导管
CN114007684A (zh) 用于高流量的具有双和针锁件的可植入血管接入端口
WO2001091830A1 (en) Implantable fluid delivery system
Ives Catheter design and materials
RU143488U1 (ru) Внутрисосудистый многопросветный антимикробный катетер из термопластичного полиуретана
KR20060109860A (ko) 치료제의 균일 운송을 위한 카테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