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0203B -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0203B
CN113990203B CN202111389158.9A CN202111389158A CN113990203B CN 113990203 B CN113990203 B CN 113990203B CN 202111389158 A CN202111389158 A CN 202111389158A CN 113990203 B CN113990203 B CN 1139902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able
display panel
flexible display
sub
flexi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891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90203A (zh
Inventor
成亚鹏
冯子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8915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90203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4317 priority patent/WO2023087389A1/zh
Priority to US17/621,240 priority patent/US20240032227A1/en
Publication of CN113990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02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902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02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26Hing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06F1/16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the display being foldable up to the back of the other housing with a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e.g. by 360° rotation over the axis defined by the rear edge of the base enclo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该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主体;以及支撑层,设置在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一侧,支撑层包括相邻的第一可弯折部和第二可弯折部,第一可弯折部包括依次远离第二可弯折部的第一可弯折子部和第二可弯折子部,第二可弯折部包括依次远离第一可弯折部的第三可弯折子部和第四可弯折子部,第一可弯折子部、第二可弯折子部、第三可弯折子部和第四可弯折子部均设有开孔;其中,当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处于第一弯折状态或第二弯折状态时,设有开口的第一可弯折子部、第二可弯折子部、第三可弯折子部和第四可弯折子部可以分别对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柔性部进行支撑。

Description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可折叠显示设备已成为显示行业的一大发展方向,其中,为了解决可折叠显示设备折叠前后机构表面与柔性屏尺寸不匹配的问题,通常在内折叠显示设备的折叠机构中设计支撑板避让机构,利用支撑板的避让动作为折叠状态的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留出足够的容置空间,并且使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在弯折区形成“水滴型”;在外折叠显示机构中,需要使弯折机构与柔性显示面板主体接触的表面始终保持匹配,达到既不对柔性屏产生拉扯也不产生挤压的效果。
然而,在现有设计中,当可折叠电子装置在内折或外折时,由于其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弯折半径并不相同,因此在可折叠电子装置内折或外折时,参与弯曲的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面积并不相同,其中,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在内折时的弯折半径通常小于其外折时的弯折半径,这就导致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在外折后其柔性部会有拱起的可能,进而造成柔性显示面板内折时其屏幕存在挤压破损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用于缓解现有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中的不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包括:
柔性显示面板主体;以及
支撑层,设置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一侧,所述支撑层包括相邻的第一可弯折部和第二可弯折部,所述第一可弯折部包括依次远离所述第二可弯折部的第一可弯折子部和第二可弯折子部,所述第二可弯折部包括依次远离所述第一可弯折部的第三可弯折子部和第四可弯折子部,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和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均设有开孔;
其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处于第一弯折状态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包括弯折的第一柔性部和位于所述第一柔性部的相对两端的第二部和第三部,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和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相对设置并分别支撑所述第一柔性部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和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相对设置并支撑所述第二部和所述第三部;
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处于第二弯折状态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包括弯折的第二柔性部,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和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支撑所述第二柔性部的一端,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和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支撑所述第二柔性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柔性部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一柔性部的弯折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柔性部位于所述第二柔性部的边界内。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如上述的柔性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主体;以及支撑层,设置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一侧,所述支撑层包括相邻的第一可弯折部和第二可弯折部,所述第一可弯折部包括依次远离第二可弯折部的第一可弯折子部和第二可弯折子部,所述第二可弯折部包括依次远离所述第一可弯折部的第三可弯折子部和第四可弯折子部,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和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均设有开孔;其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处于弯折状态时,设有所述开口的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和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可以分别对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柔性部进行支撑,使用户在触控时不会感受到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机构段差;同时,通过所述支撑层的设计,可避免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在外折后出现明显拱起而导致其内折时存在挤压破损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在第一视角下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在第二视角下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支撑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在展平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支撑层在第一弯折区的截面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在第一弯折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在第二弯折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多种形态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可弯折子部和第三可弯折子部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铰链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方式对本申请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的特征进行说明。
请结合图1~图4;其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在第一视角下的***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在第二视角下的***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支撑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在展平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前框结构40、支撑层80、壳体10以及铰链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所述铰链20容纳在所述壳体10中并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可以分别为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可以配置成用于承载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所述铰链20包括弯折部21、位于所述弯折部21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壳体11对应设置的第一支撑部22、位于所述弯折部21另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壳体12对应设置的第二支撑部23,所述第一支撑部22的一侧和所述弯折部21的一侧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22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壳体11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23的一侧和所述弯折部21的另一侧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23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壳体12可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中,且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所述第二壳体12和所述铰链20的一侧,所述支撑层80设置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和所述铰链20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在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部2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3的前侧之间形成约180°角的状态,使得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处于平坦状态,且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展平状态可以指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处于完全展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包括但不限于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图中未画出)、显示功能层(图中未画出)、触控功能层(图中未画出)、超薄玻璃(Ultra-ThinGlass,UTG)(图中未画出)以及柔性盖板(图中未画出);其中,为了保证超薄玻璃的可折叠性,所述超薄玻璃对应弯折区的厚度一般小于70um;所述柔性盖板包括透明高分子材料,具备良好光学特性以及抗磨损的特性,从而起到保护屏幕的作用,优选地,所述柔性盖板可选自玻璃盖板(CoverGlass,CG)、3D盖板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具体地,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还包括但不限于位于所述衬底远离所述显示功能层一侧的金属铜层、压敏胶层、白乳胶层、泡沫橡胶层以及散热膜层;其中,所述支撑层80可以为位于所述衬底远离所述显示功能层一侧的任意一层,也可以是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和所述铰链20之间的单独膜层,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所述支撑层80位于所述散热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距离说明,其中,所述支撑层8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SUS)。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80包括相邻的第一可弯折部81和第二可弯折部82,具体地,所述支撑层80包括至少一第一弯折区801和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区801两侧的非弯折区802,所述第一弯折区801包括沿一弯折中心线呈对称弯折的第一可弯折部81和第二可弯折部82。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支撑层80包括至少一第一弯折区801和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区801两侧的非弯折区802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80整面均可设置为可弯折结构。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支撑层在第一弯折区的截面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弯折部81包括依次远离所述第二可弯折部82的第一可弯折子部811和第二可弯折子部812,所述第二可弯折部82包括依次远离所述第一可弯折部81的第三可弯折子部821和第四可弯折子部822,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811、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812、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821和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822均设有开孔83。
其中,所述开孔83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长条形、菱形、椭圆形以及圆形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所述开孔83的形状为长条形,且所述开口的相对两端的轮廓形状呈半圆弧形状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
具体地,请结合图5、图6A以及图6B;其中,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在第一弯折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在第二弯折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处于第一弯折状态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包括处于弯折状态的第一柔性部310和位于所述第一柔性部310的相对两端的第二部32和第三部33,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811和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821相对设置并分别支撑所述第一柔性部310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812和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822相对设置并支撑所述第二部32和所述第三部3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弯折状态包括但不限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处于完全内折的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2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3的前侧之间形成约0°角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处于第二弯折状态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包括处于弯折状态的第二柔性部320,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811和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812支撑所述第二柔性部320的一端,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821和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822支撑所述第二柔性部320的另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柔性部320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一柔性部310的弯折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柔性部310位于所述第二柔性部320的边界内;具体地,所述第二弯折状态包括但不限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处于完全外折的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2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3的前侧之间形成约360°角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所述第一弯折状态为完全内折的状态,所述第二弯折状态为完全外折的状态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
请结合图7,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多种形态的示意图。
其中,图7a为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在第一弯折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b为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处于第一过渡弯曲状态的示意图、图7c为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在展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d为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处于第二过渡弯曲状态的示意图、图7e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在第二弯折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在第一弯折状态、及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处于第一过渡弯曲状态时,所述第一柔性部310处于弯折状态,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在第二弯折状态、及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处于第二过渡弯曲状态时,所述第二柔性部320处于弯折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处于第一弯折状态时,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811和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821相对设置并分别支撑所述第一柔性部310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812和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822相对设置并支撑所述第二部32和所述第三部33,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处于第二弯折状态时,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811和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812支撑所述第二柔性部320的一端,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821和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822支撑所述第二柔性部320的另一端,从而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无论折叠任意角度时,所述支撑层80均能对其提供支撑作用,增大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稳定性和抗压性,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811的开孔83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812的开孔83密度,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821的开孔83密度大于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822的开孔83密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及的开孔83密度是指所述支撑层80的单位区域面积内的开孔83面积之和占单位区域面积的比值,例如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811的开孔83密度为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811的开孔83面积与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811所占区域的面积的比值。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6A和图6B所示,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分别处于第一弯折状态和第二弯折状态时,其弯折半径并不相同,具体地,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处于第一弯折状态时的弯折半径小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处于第二弯折状态时的弯折半径,其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第一弯折状态时,所述第一柔性部310发生弯折,此时,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811和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821相对设置并分别支撑所述第一柔性部310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812和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822相对设置并支撑所述第二部32和所述第三部33,由于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811和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821处的所述开孔83密度较大,可以有效提升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的弯曲性能。
同时,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处于第二弯折状态时,所述第二柔性部320发生弯折,此时,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811和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812支撑所述第二柔性部320的一端,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821和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822支撑所述第二柔性部320的另一端,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处于第二弯折状态时,其弯折半径较大,所述第二柔性部320弯折时的膜材变形程度小于所述柔性部310弯折时的膜材变形程度,因此尽管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812的开孔83密度和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822的开孔83密度均较小,但依然可以实现弯折;并且,由于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812的开孔83密度和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822的开孔83密度均较小,因此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812和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822具有较好的挺性性,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由图7e所示状态切换至图7c所示状态时,可将所述第二柔性部320“拉回”至与所述铰链20接触面相贴附的位置,进而可有效避免现有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由图7c所示状态切换至图7a所示状态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在外折后出现明显拱起而导致其内折时存在挤压破损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Y1,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811的开孔83密度和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812的开孔83密度均逐渐减小,沿第二方向Y2,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821的开孔83密度和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822的开孔83密度均逐渐减小,具体地,沿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811指向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812的方向,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811的开孔83密度和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812的开孔83密度均逐渐减小;沿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821指向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822的方向,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821的开孔83密度和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822的开孔83密度均逐渐减小,其中,如附图4所示,第一方向为Y1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Y2方向,所述第一方向Y1与所述第二方向Y2相反。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沿所述第一方向Y1,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811的开孔83密度和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812的开孔83密度均逐渐减小,沿所述第二方向Y2,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821的开孔83密度和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822的开孔83密度均逐渐减小,从而可有效调整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在不同弯折区的弯折半径,优化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的弯折半径,增大其设计空间。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开孔83沿第三方向X形成一开孔组(图中未标记),沿所述第一方向Y1和所述第二方向Y2,多个所述开孔组呈行分布,其中,位于相邻所述开孔组的所述开孔83之间错位布置,所述第三方向X与所述第一方向Y1和所述第二方向Y2垂直,具体地,所述第三方向X为所述弯折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如附图4所示,第三方向X为Y方向。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开孔83沿第三方向X形成一开孔组,其中,位于相邻所述开孔组的所述开孔83之间错位布置,从而有利于分散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在弯折时的弯折应力。
优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Y1,相邻两行的多个所述开孔83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沿所述第二方向Y2,相邻两行的多个所述开孔83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从而有利于降低所述支撑层80在弯折时的弯折应力。
具体地,请结合图5和图8;其中,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可弯折子部和第三可弯折子部的截面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三方向X,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811内所述开孔8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812内所述开孔83的长度,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821内所述开孔8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822内所述开孔83的长度;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811内相邻两所述开孔83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812内相邻两所述开孔83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821内相邻两所述开孔83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822内相邻两所述开孔83之间的间距。
其中,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811包括第一可弯折分部8111、及位于所述第一可弯折分部8111和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812之间的第一可弯折过渡部8112,沿所述第一方向Y1,所述第一可弯折分部8111的所述开孔83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可弯折过渡部8112的所述开孔83的长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821包括第二可弯折分部8211、及位于所述第二可弯折分部8211和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822之间的第二可弯折过渡部8212,沿所述第二方向Y2,所述第二可弯折分部8211的所述开孔83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可弯折过渡部8212的所述开孔83的长度逐渐减小。
具体地,沿所述第三方向X,所述第一可弯折分部8111内所述开孔83的长为第一长度L1,相邻两所述开孔83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S1;所述第一可弯折过渡部8112内所述开孔83的长为第一长度L2,相邻两所述开孔83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S2;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812内所述开孔83的长度为第三长度L3,相邻两所述开孔83之间的间距为第三间距S3;所述第二可弯折分部8211内所述开孔83的长为第四长度L4,相邻两所述开孔83之间的间距为第四间距S4;所述第二可弯折过渡部8212内所述开孔83的长为第五长度L5,相邻两所述开孔83之间的间距为第五间距S5;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822内所述开孔83的长度为第六长度L6,相邻两所述开孔83之间的间距为第六间距S6。
其中,所述第一长度L1的大小与所述第四长度L4的大小相等,所述第一间距S1的大小与所述第四间距S3的大小相等,所述第二长度L2的大小与所述第五长度L5的大小相等,所述第二间距S2的大小与所述第五间距S5的大小相等,所述第三长度L3的大小与所述第六长度L6的大小相等,所述第六间距S1的大小与所述第六间距S3的大小相等。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长度L1大于所述第二长度L2,所述第二长度L2大于所述第三长度L3,所述第一间距S1小于所述第二间距S2,所述第二间距S2小于所述第三间距S3,从而降低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812内所述开孔83的密度,使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811内所述开孔83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812内所述开孔83的密度,以增加所述第一可弯折过渡部8112处的所述支撑层80材料强度,有利于改善所述第一可弯折过渡部8112的应力集中现象;同时,通过设置所述第四长度L4大于所述第五长度L5,所述第五长度L5大于所述第六长度L6,所述第四间距S4小于所述第五间距S5,所述第五间距S5小于所述第六间距S6,从而降低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822内所述开孔83的密度,使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821内所述开孔83的密度大于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822内所述开孔83的密度,以增加所述第二可弯折过渡部8212处的所述支撑层80材料强度,有利于改善所述第二可弯折过渡部8212的应力集中现象。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三方向X,所述第一可弯折分部8111内相邻两所述开孔83之间的间距S1相等,所述第一可弯折过渡部8112内相邻两所述开孔83之间的间距S2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可弯折分部8211内相邻两所述开孔83之间的间距S3相等,所述第二可弯折过渡部8212内相邻两所述开孔83之间的间距S4逐渐增大,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可弯折过渡部8112内相邻两所述开孔83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可弯折过渡部8212内相邻两所述开孔83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从而有利于降低所述支撑层80在弯折时的弯折应力;同时,采用上述设计,也能使得所述支撑层80在所述第一弯折区801的弯折半径达到最优。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可以通过改变所述第一长度L1的大小、所述第二长度L2的大小、所述第三长度L3的大小、所述第四长度L4的大小、所述第五长度L5的大小、所述第六长度L6的大小、所述第一间距S1的大小、所述第二间距S2的大小、所述第三间距S3的大小、所述第四间距S4的大小、所述第五间距S5的大小以及所述第六间距S6的大小,从而改变所述第一可弯折分部8111、所述第一可弯折过渡部8112、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812、所述第二可弯折分部8211、所述第二可弯折过渡部8212以及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822内的所述开孔83的密度,因此本实施例对上述长度的大小、及间距的大小均不做具体限制。
优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Y1,相邻两所述开孔组的多个所述开孔83重叠区域的宽度逐渐减小;沿所述第二方向Y2,相邻两行的多个所述开孔83重叠区域的宽度逐渐减小。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Y1,在所述第一可弯折分部8111中,相邻两所述开孔组的多个所述开孔83重叠区域的宽度为第一重叠宽度W1,且沿所述第一方向Y1,所述第一重叠宽度W1的大小不变,在所述第一可弯折过渡部8112中,相邻两所述开孔组的多个所述开孔83重叠区域的宽度为第二重叠宽度W2,且沿所述第一方向Y1,所述第二重叠宽度W2的大小逐渐减小,在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812中,相邻两所述开孔组的多个所述开孔83重叠区域的宽度为第三重叠宽度W3,且沿所述第一方向Y1,所述第三重叠宽度W3的大小逐渐减小;沿所述第二方向Y2,在所述第二可弯折分部8211中,相邻两所述开孔组的多个所述开孔83重叠区域的宽度为第四重叠宽度W4,且沿所述第二方向Y2,所述第四重叠宽度W4的大小不变,在所述第二可弯折过渡部8212中,相邻两所述开孔组的多个所述开孔83重叠区域的宽度为第五重叠宽度W5,且沿所述第二方向Y2,所述第五重叠宽度W5的大小逐渐减小,在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822中,相邻两所述开孔组的多个所述开孔83重叠区域的宽度为第六重叠宽度W6,且沿所述第二方向Y2,所述第六重叠宽度W6的大小逐渐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沿所述第一方向Y1,相邻两行的多个所述开孔83重叠区域的宽度逐渐减小;沿所述第二方向Y2,相邻两行的多个所述开孔83重叠区域的宽度逐渐减小,从而更有利于分散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在弯折时的弯折应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一重叠宽度W1、所述第二重叠宽度W2、所述第三重叠宽度W3、所述第四重叠宽度W4、所述第五重叠宽度W5以及所述第六重叠宽度W6的大小均不做具体限制。
请结合图1、图6A、图6B以及图9;其中,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铰链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处于所述第一弯折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均远离所述弯折部21;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处于所述第二弯折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均靠近所述弯折部21;其中,所述第一柔性部310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二柔性部320的曲率半径。
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部22包括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弯折部21一侧的第一支撑板221和第一运动机构222,所述第一运动机构222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21、所述第一运动机构2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以驱动所述第一壳体11远离或靠近所述弯折部21,所述第二支撑部23包括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弯折部21另一侧的第二支撑板231和第二运动机构232,所述第二运动机构232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31、所述第二运动机构2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12,以驱动所述第二壳体12远离或靠近所述弯折部21。
具体地,所述第一运动机构222沿第一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弯折部21的一侧,所述第二运动机构232与所述第一运动机构222相对设置,并沿第二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弯折部21的另一侧,其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处于折叠状态,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均远离或靠近所述弯折部21。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运动机构222沿第一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弯折部21的一侧,所述第二运动机构232沿第二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弯折部21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运动机构222和所述第二运动机构232相对设置,其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处于折叠状态,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均远离或靠近所述弯折部21,有利于使所述铰链20在内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部2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3形成楔形,为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在折叠状态下留出更大的容纳空间;同时,当所述铰链20在外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均靠近所述弯折部21,从而使所述壳体10的尺寸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的尺寸保持匹配,进而避免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裸露在外而受到损伤。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21包括固定支架211,所述第一运动机构22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211,所述第一运动机构22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21,所述第二运动机构23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与所述固定支架211,所述第二运动机构23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31。
所述第一运动机构222包括第一传动机构2221和第一滑板2222,所述第二运动机构232包括第二传动机构2321和第二滑板2322,其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2221沿所述第一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弯折部21,所述第一传动机构2221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板2222,以驱动所述第一滑板2222远离或靠近所述弯折部21,所述第一滑板222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所述第二传动机构2321沿所述第二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弯折部21,所述第二传动机构2321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板2322,以驱动所述第二滑板2322远离或靠近所述弯折部21,所述第二滑板232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12。
具体地,所述第一传动机构2221包括第一传动件22211、第一滑块22212和第一摆杆22213,所述第二传动机构2321包括第二传动件23211、第二滑块23212和第二摆杆23213。
其中,第一传动件2221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支架211,第一传动件22211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滑块22212的一端,第一滑块22212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一摆杆22213,第一摆杆22213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撑板221,第一摆杆22213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一滑板2222,第一滑板222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
第二传动件2321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支架211,第二传动件23211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滑块23212的一端,第二滑块23212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二摆杆23213,第二摆杆23213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支撑板231,第二摆杆23213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二滑板2322,第二滑板232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12。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221沿第三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弯折部21,所述第一滑板2222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21上,所述第二支撑板231沿第四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弯折部21,所述第二滑板2322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31上。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板221设有第一滑槽(图中未标记),所述第二支撑板231设有第二滑槽(图中未标记);其中,所述第一滑块22212可滑动地收容于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块23212可滑动地收容于所述第二滑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铰链20还包括沿第五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弯折部21的第一转动机构24,沿第六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弯折部21的第二转动机构25;所述第一转动机构24包括第一转动件241、第二转动件242、第三传动件243和第一联动固定件244,所述第二转动机构25包括第三转动件251、第四转动件252、第四传动件253和第二联动固定件254。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三轴线和所述第五轴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轴线、所述第四轴线和所述第六轴线相互平行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件241沿所述第五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弯折部21,所述第三传动件243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件241上,所述第二转动件242沿所述第三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传动件243,所述第一联动固定件244套设于所述第二转动件242上,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21;所述第三转动件251沿所述第六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弯折部21,所述第四传动件253套设于所述第三转动件251上,所述第四转动件252沿所述第六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四传动件253,所述第二联动固定件254套设于所述第四转动件252上,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31。具体地,所述第三传动件243具有第一齿轮部(图中未标记),所述第四传动件253具有第二齿轮部(图中未标记),所述第一联动固定件244具有第三齿轮部(图中未标记),所述第二联动固定件254具有第四齿轮部(图中未标记);其中,所述第一齿轮部与所述第二齿轮部啮合,所述第三齿轮部与所述第四齿轮部啮合。
所述铰链20还包括固定块26,所述第一转动件241和所述第三转动件251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块26,所述固定块26的相对侧设有齿条,所述第一联动固定件244具有第五齿轮部(图中未标记),所述第二联动固定件254设有第六齿轮部(图中未标记),所述第五齿轮部和所述第六齿轮部分别与所述齿条啮合。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铰链20还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转动机构和第四转动机构、及相对设置的第五转动机构以及第六转动机构,其结构与啮合关系与上述第一转动机构24和所述第二转动机构25相同,本实施例对此不在赘叙。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二轴线、所述第三轴线、所述第四轴线、所述第五轴线以及所述第六轴线均可以实虚拟轴或者实体轴,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另外,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所述铰链20仅用于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本实施例对所述铰链20的种类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2221还包括第一固定件22214,所述第二传动机构2321还包括第二固定件23214,所述第一摆杆22213设有第三滑槽(图中未标记),所述第二摆杆23213设有第四滑槽(图中未标记),所述第一固定件22214穿过所述第三滑槽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22212,所述第二固定件23214穿过所述第五滑槽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2321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固定件22214和所述第二固定件23214包括但不限于轴销。
所述第一传动机构2221还包括第三固定件(图中未标记),所述第二传动机构2321还包括第四固定件(图中未标记),所述第一滑板2222设有第五滑槽(图中未标记),所述第二滑板2322设有第六滑槽(图中未标记),所述第三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五滑槽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摆杆22213,所述第四固定件穿过所述第六滑槽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摆杆2321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三固定件和所述第四固定件包括但不限于凸起结构。
具体地,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处于折叠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件241和所述第三转动件251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块26,所述固定块26的相对侧设有齿条,所述第五齿轮部和所述第六齿轮部分别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齿轮部与所述第二齿轮部啮合,所述第三齿轮部与所述第四齿轮部啮合,从而使所述铰链20保持对称旋转,其中,所述第一传动件22211推动所述第一滑块22212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二传动件23211推动所述第二滑块23212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一滑块22212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22214推动所述第一摆杆22213转动第一角度,所述第二滑块23212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23214推动所述第二摆杆23213转动第二角度,且所述第一角度的大小和所述第二角度的大小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摆杆22213通过所述第三固定件推动所述第一滑板2222在所述第一支撑板221内滑动,以驱动所述第一壳体11远离或靠近所述弯折部21,所述第二摆杆23213通过所述第四固定件推动所述第二滑板2322在所述第二支撑板231内滑动,以驱动所述第二壳体12远离或靠近所述弯折部21,从而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壳体10的尺寸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的尺寸保持匹配,进而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在弯折过程中不会受到较大的拉扯或挤压。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层80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一侧的辅助支撑层90,所述辅助支撑层90设置在所述支撑层80和所述铰链20结构之间,所述辅助支撑层90至少覆盖所述第一支撑部22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支撑部22和所述弯折部21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支撑部23与所述弯折部21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23与所述第二壳体12的连接处。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支撑层9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不锈钢、弹簧钢片以及钛合金,可以是整面金属板,也可以采用金属网格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上述厚度范围以及材料的种类均不做具体限制。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22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连接处具有第一缝隙,所述第一支撑部22和所述弯折部21的连接处具有第二缝隙,所述第二支撑部23与所述固定机构的连接处具有第三缝隙,所述第二支撑部23与所述第二壳体12的连接处具有第四缝隙。
所述辅助支撑层9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辅助支撑层91和第二辅助支撑层92,所述第一辅助支撑层91和所述第二辅助支撑层92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三弯折区对应设置;具体地,所述第一间隙的内壁在所述弯折部21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弯折部21的边界范围内。
其中,所述第一辅助支撑层91至少覆盖所述第一缝隙和所述第二缝隙,所述第二辅助支撑层92至少覆盖所述第三缝隙和所述第四缝隙,从而掩盖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处于展平状态时,其下方所述第一壳体11、所述第一支撑部22、所述弯折部21、所述第二支撑部23以及所述第二壳体12各连接处的段差,进而提升用户体验感。
同时,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处于第一弯折状态时,所述第一辅助支撑层91和所述第二辅助支撑层92对设置并分别支撑所述第一柔性部310的相对两端,同时,所述第一辅助支撑层91和所述第二辅助支撑层92支撑所述第二部32和所述第三部33;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处于第二弯折状态时,所述第一辅助支撑层91和所述第二辅助支撑层92对设置并分别支撑所述第二柔性部320的相对两端,从而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进行弯折时,所述第一辅助支撑层91和所述第二辅助支撑层92对所述第一柔性部310或所述第二柔性部320起到保护作用;并且,由于所述第一辅助支撑层91和所述第二辅助支撑层92间隔设置,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进行弯折时,所述第一辅助支撑层91和所述第二辅助支撑层92对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内部膜层应力影响较小。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弯折部21对应设置的后盖27,所述后盖27与所述弯折部21连接;其中,所述后盖27位于所述铰链20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的一侧,所述防尘塞50的主体部51与所述后盖27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框结构40包括与第一壳体11连接的第一前框部401、与第一支撑部22连接的第二前框部402、与第二支撑部23连接的第三前框部403、以及与第二壳体12连接的第四前框部404。本申请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可在其折叠成任意角度时对柔性显示面板30的侧边、及壳体10与铰链20间的间隙提供封装,进而避免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裸露在外而受到损伤。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出光面侧边上的软质条60,所述软质条60设置在所述前框结构40和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之间,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前框部401和所述第四前框部404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软质条60由柔性材料制作,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过程中,所述软质条60随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进行弯曲,从而进一步阻挡外界杂质进入显示装置内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侧面且与所述弯折部21对应设置的防尘塞50;所述防尘塞50包括第三滑轨(图中未标记),所述软质条6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三滑轨内,且所述软质条60与所述防尘塞50滑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防尘塞50包括主体部51和钩体部52,所述主体部51对应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的侧面设置,所述钩体部52设置于所述软质条60的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的一侧,且所述第三滑轨开设于所述主体部51和所述钩体部52的连接处;进一步地,所述防尘塞50的主体部51与所述后盖27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遮挡机构70,所述遮挡机构70设置在所述铰链20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的一侧且覆盖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遮挡机构70用于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时对所述铰链20进行遮挡和保护。
其中,所述遮挡机构70包括:覆盖所述铰链20的弹性遮挡件71、位于所述弹性遮挡件71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壳体11固定连接的第一遮挡件72、位于所述弹性遮挡件71另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壳体12固定连接的第二遮挡件73,其中,所述弹性遮挡件71与所述铰链20连接,所述第一遮挡件72朝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的表面和所述第二遮挡件73朝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的表面共面,以形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的支撑平面。
所述弹性遮挡件71的两侧和中部存在硬材质,其他部分由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能力的软材质构成。所述底部遮挡件两侧由硬材质形成的部分可以通过螺丝锁付的方式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2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3的背面,并且可以随同所述第一支撑部2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3进行折叠或展开运动。
所述弹性遮挡件71中间的由硬材质形成的部分可以通过粘胶等方式固定连接于弯折部21的背面。所述第一遮挡件72与所述第二遮挡件73以及所述弹性遮挡件71共同组成对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的背部进行遮挡的部件,所述第一遮挡件72与所述第二遮挡件73可以分别遮挡所述弹性遮挡件71的两端;其中,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进行内折或外折时,所述弹性遮挡件71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遮挡件72和所述第二遮挡件73滑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触控笔100,触控笔100可以对柔性显示面板主体30进行点按触控。所述第二壳体12上设置有笔槽121,在不使用该触控笔100时,触控笔100可收容于所述笔槽121内。在需要使用该触控笔100时,可从笔槽121内将触控笔取出。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此不在重复说明。
在具体应用时,所述电子装置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头盔、台式机电脑、智能电视或者数码相机等设备的显示屏。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显示面板主体;以及
支撑层,设置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一侧,所述支撑层包括相邻的第一可弯折部和第二可弯折部,所述第一可弯折部包括依次远离所述第二可弯折部的第一可弯折子部和第二可弯折子部,所述第二可弯折部包括依次远离所述第一可弯折部的第三可弯折子部和第四可弯折子部,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和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均设有开孔;
其中,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处于第一弯折状态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包括弯折的第一柔性部和位于所述第一柔性部的相对两端的第二部和第三部,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和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相对设置并分别支撑所述第一柔性部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和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相对设置并支撑所述第二部和所述第三部;
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处于第二弯折状态时,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包括弯折的第二柔性部,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和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支撑所述第二柔性部的一端,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和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支撑所述第二柔性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柔性部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一柔性部的弯折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柔性部位于所述第二柔性部的边界内;
其中,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铰链,所述铰链容纳在所述壳体中并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所述铰链包括:弯折部、位于所述弯折部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壳体对应设置的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弯折部另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壳体对应设置的第二支撑部;
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弯折部一侧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运动机构,所述第一运动机构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弯折部另一侧的第二支撑板和第二运动机构,所述第二运动机构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
所述弯折部包括固定支架,所述第一运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一滑板,所述第二运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机构和第二滑板;其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沿第一轴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传动机构沿第二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的开孔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的开孔密度,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的开孔密度大于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的开孔密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的开孔密度和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的开孔密度均逐渐减小;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的开孔密度和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的开孔密度均逐渐减小;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指向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指向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的方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开孔沿第三方向形成一开孔组,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多个所述开孔组呈行分布,其中,位于相邻所述开孔组的所述开孔之间错位布置,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内所述开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内所述开孔的长度,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内所述开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内所述开孔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内相邻两所述开孔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内相邻两所述开孔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内相邻两所述开孔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内相邻两所述开孔之间的间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弯折子部包括第一可弯折分部、及位于所述第一可弯折分部和所述第二可弯折子部之间的第一可弯折过渡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可弯折分部的所述开孔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可弯折过渡部的所述开孔的长度逐渐减小;
所述第三可弯折子部包括第二可弯折分部、及位于所述第二可弯折分部和所述第四可弯折子部之间的第二可弯折过渡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可弯折分部的所述开孔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可弯折过渡部的所述开孔的长度逐渐减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可弯折分部内相邻两所述开孔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一可弯折过渡部内相邻两所述开孔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可弯折分部内相邻两所述开孔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二可弯折过渡部内相邻两所述开孔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且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铰链的一侧,所述支撑层设置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和所述铰链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处于所述第一弯折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远离所述弯折部;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处于所述第二弯折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靠近所述弯折部;
其中,所述第一柔性部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二柔性部的曲率半径。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层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一侧的辅助支撑层,所述辅助支撑层设置在所述支撑层和所述铰链结构之间,所述辅助支撑层至少覆盖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弯折部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弯折部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处。
12.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
CN202111389158.9A 2021-11-22 2021-11-22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139902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9158.9A CN113990203B (zh) 2021-11-22 2021-11-22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PCT/CN2021/134317 WO2023087389A1 (zh) 2021-11-22 2021-11-30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US17/621,240 US20240032227A1 (en) 2021-11-22 2021-11-30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9158.9A CN113990203B (zh) 2021-11-22 2021-11-22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0203A CN113990203A (zh) 2022-01-28
CN113990203B true CN113990203B (zh) 2023-01-10

Family

ID=79749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89158.9A Active CN113990203B (zh) 2021-11-22 2021-11-22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32227A1 (zh)
CN (1) CN113990203B (zh)
WO (1) WO20230873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43462B (zh) * 2022-04-27 2023-1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980638A (zh) * 2022-05-16 2022-08-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支撑板、壳体组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5817A (zh) * 2017-08-25 2017-11-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CN110992828A (zh) * 2019-11-28 2020-04-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柔性显示装置的支撑基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2927625A (zh) * 2021-03-27 2021-06-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板及折叠显示装置
CN112991959A (zh) * 2021-03-31 2021-06-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3299195A (zh) * 2021-06-02 2021-08-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56889B1 (ko) * 2017-11-01 2022-10-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프레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유닛
CN108922408B (zh) * 2018-09-19 2024-02-2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支撑装置及可折叠柔性显示装置
CN113053238A (zh) * 2019-12-27 2021-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和可折叠设备
CN111064833B (zh) * 2020-01-17 2021-02-1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CN214476073U (zh) * 2020-12-01 2021-10-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3129752A (zh) * 2021-04-15 2021-07-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板及折叠显示屏
CN113241011B (zh) * 2021-06-02 2022-05-3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装置
CN113202857B (zh) * 2021-07-05 2021-12-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3593416B (zh) * 2021-08-04 2023-02-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5817A (zh) * 2017-08-25 2017-11-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CN110992828A (zh) * 2019-11-28 2020-04-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柔性显示装置的支撑基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2927625A (zh) * 2021-03-27 2021-06-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板及折叠显示装置
CN112991959A (zh) * 2021-03-31 2021-06-1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3299195A (zh) * 2021-06-02 2021-08-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0203A (zh) 2022-01-28
US20240032227A1 (en) 2024-01-25
WO2023087389A1 (zh) 2023-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90203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09658826B (zh) 柔性屏和电子设备
US1105486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dustproof structure
CN112150921B (zh) 折叠显示装置
US8125759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TWI487462B (zh) 可攜式電腦
KR100878504B1 (ko) 이중 모니터
US9400523B2 (en) Information device
JPH07225636A (ja) 電子的装置
CN113534893B (zh) 折叠式电子装置
CN220094325U (zh) 用于测试显示构件的夹具和显示装置
CN112037658B (zh) 柔性显示装置
WO2020125392A1 (zh) 外柔性屏移动终端铰链及外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12160978A (zh) 内折机构及显示装置
CN114079679A (zh) 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3990202A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JP5623727B2 (ja) 端末装置
CN215890763U (zh)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5064066A (zh)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6997122B (zh) 一种门板组件、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9039963U (zh) 用于柔性显示屏的支撑件、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US20120106050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2509473B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11937390B2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WO2023087390A1 (zh) 折叠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