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39017A - 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39017A
CN113939017A CN202010603886.4A CN202010603886A CN113939017A CN 113939017 A CN113939017 A CN 113939017A CN 202010603886 A CN202010603886 A CN 202010603886A CN 113939017 A CN113939017 A CN 1139390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initial
value
radiation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038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勇
孙铭扬
张健
王银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0388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3901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1867 priority patent/WO202200179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939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390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包括: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所述基站分别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和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以及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基站的下倾角;所述基站确定在预设范围内的对空波束集;对于所述对空波束集中的任一波束A,若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所述基站调整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以得到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通过上述手段,可达到波束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自适应调整的目的。

Description

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019年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组织的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orld Radiocommunication Conference,WRC)19会议定义了对5G高频段新的条款:为避免基站对同步在轨卫星的干扰,需要24.24~27.5GHz频段基站的最大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ffective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EIRP)<30dBW/200MHz带宽/波束。
EIRP也称为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quivalent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EIRP),它的定义是:为无线电发射机供给天线的功率与在给定方向上天线绝对增益的乘积。
现有技术通过硬件阵子排列方式降低对某个方向位置的EIRP能量。其中,波束形状与物理天线阵列的排布相关(例如阵子间的水平间距,垂直间距,以及阵子个数),现有技术中通过改变物理天线阵列排布方式,达到降低对空栅瓣的EIRP。然而其仅能抑制栅瓣不能抑制主瓣,按照通常天线设计方案,在天线下倾角<8度时,存在主瓣波束EIRP能量超过WRC19的风险;且主瓣和栅瓣的抑制能力由硬件决定,不能自适应调整,如不能根据倾角变化进行调整。
电磁场(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EMF)功率控制:为避免电磁场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需要控制基站辐射到人体的总发射功率。现有技术中通过在空间中划分不同栅格,然后对每个栅格按照固定周期统计总发射功率,如果发射功率超过一定门限,则对超过门限的栅格进行降功率。然而,EMF功率控制对应的约束是对地覆盖,不能解决WRC19约束对空栅瓣能量;且EMF需要通过离线工具导入基站工参,不支持在线自动计算,存在人工测量误差的可能性比较大,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可以实现有效全向辐射功率的自适应控制。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控制方法,包括: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所述测量请求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测量并发送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和位置信息;所述基站分别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和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以及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基站的下倾角;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基站的下倾角确定在预设范围内的对空波束集;对于所述对空波束集中的任一波束A,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A的初始波束天线增益和初始发射功率得到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若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大于预设阈值,则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预设阈值、所述波束A的初始波束天线增益和初始发射功率调整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以得到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本方案基于用户设备的测量结果,可以实现在波束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超出预设阈值时,调整波束的天线增益和/或波束的发射功率,使得调整后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不超出预设阈值。通过上述手段,来达到波束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自适应调整的目的。
另一方面,本方案通过用户设备上报测量消息,使得基站能够通过算法自动实现下倾角的测量,减少了人工测量输入的成本。
本方案能够根据基站不同倾角,自适应的进行EIRP控制;其中在满足EIRP门限的同时,对地面用户的覆盖性能降低到最小。且,本方案可精细化实现每个波束的单独控制,最小控制精度达到0.1dBm。
上述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是坐标,经纬度等,也可以是栅格信息等。
其中,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不大于所述预设阈值。
其中,所述基站向M个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测量请求,M为正整数,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以及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基站的下倾角,包括: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M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以及波束电平值确定所述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到达角;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以及波束电平值确定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参考波束ID,并根据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参考波束ID确定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参考波束ID对应的角度;所述基站根据所述M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到达角以及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参考波束ID对应的角度,得到M个所述基站的初始下倾角;所述基站根据所述M个初始下倾角确定所述基站的下倾角。
其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预设阈值、所述波束A的初始波束天线增益和初始发射功率调整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以得到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包括:所述基站获取第一数值,其中,所述第一数值为所述预设阈值与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的差值;所述基站调整所述波束A的初始波束天线增益,以得到所述波束A的参考波束天线增益,其中,所述参考波束天线增益小于所述初始波束天线增益;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初始波束天线增益与所述参考波束天线增益获取第二数值;若所述第二数值不小于所述第一数值,则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A的参考波束天线增益和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若所述第二数值小于所述第一数值,则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波束A的初始发射功率确定所述波束A的参考发射功率;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A的参考波束天线增益和参考发射功率得到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控制装置,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所述测量请求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测量并发送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和位置信息;接收模块,用于分别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和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装置的位置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以及位置信息确定所述装置的下倾角;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装置的下倾角确定在预设范围内的对空波束集;获取模块,用于对于所述对空波束集中的任一波束A,根据所述波束A的初始波束天线增益和初始发射功率得到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调整模块,用于若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大于预设阈值,则根据所述预设阈值、所述波束A的初始波束天线增益和初始发射功率调整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以得到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其中,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不大于所述预设阈值。
其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向M个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测量请求,M为正整数,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装置的位置信息、所述M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以及波束电平值确定所述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到达角;根据所述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以及波束电平值确定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参考波束ID,并根据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参考波束ID确定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参考波束ID对应的角度;根据所述M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到达角以及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参考波束ID对应的角度,得到M个所述装置的初始下倾角;根据所述M个初始下倾角确定所述装置的下倾角。
其中,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获取第一数值,其中,所述第一数值为所述预设阈值与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的差值;调整所述波束A的初始波束天线增益,以得到所述波束A的参考波束天线增益,其中,所述参考波束天线增益小于所述初始波束天线增益;根据所述初始波束天线增益与所述参考波束天线增益获取第二数值;若所述第二数值不小于所述第一数值,则根据所述波束A的参考波束天线增益和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所述装置还包括:若所述第二数值小于所述第一数值,则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波束A的初始发射功率确定所述波束A的参考发射功率;根据所述波束A的参考波束天线增益和参考发射功率得到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控制方法。例如所述控制装置可以是芯片(如基带芯片,或通信芯片等)或者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上述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所述装置执行上述控制方法中相应的功能。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所述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可选的,所述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用于支持所述装置与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可以包括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动作的单元模块。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装置,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收发装置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控制所述收发装置进行信息的接收和发送;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其中,所述收发装置可以为收发器、收发电路或输入输出接口。当所述控制装置为芯片时,所述收发装置为收发电路或输入输出接口。
当所述控制装置为芯片时,发送单元可以是输出单元,比如输出电路或者通信接口;接收单元可以是输入单元,比如输入电路或者通信接口。当所述控制装置为网络设备时,发送单元可以是发射器或发射机;接收单元可以是接收器或接收机。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第二方面所述的装置、第三方面所述的控制装置、第四方面所述的计算机存储介质或者第五方面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均用于执行第一方面中任一所提供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对应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用到的附图进行介绍。
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控制的场景示意图;
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波束到达角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下倾角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用波束展宽的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参照图1a所述,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控制场景示意图。如图1a所示,其中,虚线框内的为未进行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控制之前基站发出的波束示意,此时波束有部分朝向天空方向,有部分朝向地面方向。其中,在进行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控制之后,如图中未在虚线框内的波束示意,波束集中在朝向地面的方向。采用该控制手段,可以提高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下面将介绍本方案的具体实施。
参照图1b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控制有效全向辐射功率的方法包括步骤101-105,具体如下:
101、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所述测量请求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测量并发送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和位置信息;
其中,基站可向多个用户设备如手机发送测量请求,如基站向M个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测量请求,M为正整数,该测量请求用于指示所述M个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用户设备分别测量并向基站发送所述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以及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
具体地,基站发送CSI测量控制消息(CSI-ReportConfig->reportQuantity->cri-RSRP),通知UE进行波束ID以及波束电平值的测量;UE测量完毕后,通过PUSCH或者PUCCH信道中上报测量结果,基站在对应的信道位置解析结果。
上述每个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是每个用户设备所处的经纬度等。
102、所述基站分别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和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以及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基站的下倾角;
其中,基站分别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和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以及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基站的下倾角。
当多用户设备时,上述M个用户设备分别测量后,并向基站发送所述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以及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位置。基站根据接收到的上述信息以及该基站的位置进而确定该基站的下倾角。
具体地,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基站的位置、所述M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以及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位置确定所述基站的下倾角,包括1021-1024,具体如下:
1021、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基站的位置、所述M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的位置以及波束电平值确定所述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到达角;
其中,每个天线阵子接收某一方向信号,各天线阵子间会产生信号相位差φ,根据相位差以及天线阵子间距d,即可算出UE与天线之间角度,即为波束到达角θ;如图2所示,其中,基站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到达角,
φ=d×sinθ;
其中,φ为相位差,可由基站测得;d为基站天线硬件固定值;θ为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到达角。
进一步地,在获取上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到达角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M个用户设备是否是LOS用户。
其中,LOS用户即lineofsight,无线信号的视线传输。即视距条件下,无线信号无遮挡地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直线传播。
可通过如下方法进行确定:
首先获取各用户设备的路损;
然后确认所述用户设备的路损与理论路损之间的差值是否小于预设值;
若小于预设值,则确定该用户设备是LOS用户。
其中,用户设备的路损=发射功率+发射天线增益+接收天线增益-波束电平值;
理论路损=32.4+20*log(d)+20*log(f),其中,d表示基站的位置和用户设备的位置之间的3D距离(m),通过两点的经纬度和高度即可计算两点的距离。其中,基站经纬度和高度可通过GPS获取。f表示频点(GHz)。上述预设值如可以是1db。
1022、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以及波束电平值确定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参考波束ID,并根据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参考波束ID确定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参考波束ID对应的角度;
该参考波束可以是最优波束。
其中,基站通过UE上报的测量结果,选择天线方向图垂直面上电平值最优的CSI波束ID1和次优的波束ID2,同时通过插值,计算出实际使用的最优波束ID。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560172150000051
其中,基站预存最优收发波束表,如表2所示,其用于确定UE的发射波束ID对以及角度α;其中,最优收发波束表是基于已知终端的波束方向图以及基站波束方向图计算得出,并提前保存在基站中。其还可以是进行实时计算获取得到,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表2
Figure BDA0002560172150000061
1023、所述基站根据所述M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到达角以及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参考波束ID对应的角度,得到M个所述基站的初始下倾角;
其中,基站通过波束到达角即AOA到达角+接收UE最强波束ID的仰角计算下倾角β,其中,β=90°-α-θ;如图3所示。
其中,α是假设UE是垂直放置时波束ID对应的角度(针对UE的每个波束对应的角度需提前存入到基站中);如测量时不为垂直角度,则加上相应的倾斜角度delta值。
1024、所述基站根据所述M个初始下倾角确定所述基站的下倾角。
其中,为减少由于单独UE产生的误差,基站的下倾角测量可采用多个UE测量如3个以上,然后再取下倾角的平均值。该手段使得测量结果更加精准。
103、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基站的下倾角确定在预设范围内的对空波束集;
该预设范围如可以是WRC19要求的角度范围:指向同步卫星+/-7.5度范围内,其还可以是其他任意预设范围。
基站测量到下倾角后,可根据预存在基站中的波束表,获取所有信道落在对卫星干扰的角度范围内的干扰波束集合。
基站的天线硬件以及波束赋形权值,可确定其波束波束形状以及垂直面的指向。同时结合已确定的下倾角,可获取每个波束在垂直面的实际指向角度。
通过基于基站所处的不同纬度与仰角的约束范围之间的关系,可判断基站其部署的纬度下对卫星干扰的角度,则该角度(仰角)范围内的波束天线增益大于0的所有波束,视为存在潜在干扰的波束。
例如基站位于北纬31度,则需要存在潜在干扰的波束垂直指向范围(仰角)为0~65度。
104、对于所述对空波束集中的任一波束A,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A的初始波束天线增益和初始发射功率得到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其中,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单位:dBm)=波束天线增益(单位:dBi)+波束发射功率(单位:dBm)。
105、若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大于预设阈值,则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预设阈值、所述波束A的初始波束天线增益和初始发射功率调整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以得到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其中,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不大于所述预设阈值。
其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预设阈值、所述波束A的初始波束天线增益和初始发射功率调整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以得到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包括:
所述基站获取第一数值,其中,所述第一数值为所述预设阈值与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的差值;
所述基站调整所述波束A的初始波束天线增益,以得到所述波束A的参考波束天线增益,其中,所述参考波束天线增益小于所述初始波束天线增益;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初始波束天线增益与所述参考波束天线增益获取第二数值;
若所述第二数值不小于所述第一数值,则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A的参考波束天线增益和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上述第一数值可以是所述预设阈值与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的差值。
所述基站通过调整所述波束A的波束天线增益,然后根据所述初始波束天线增益与所述参考波束天线增益获取第二数值,该第二数值可以是所述初始波束天线增益与所述参考波束天线增益的差值。所述基站确认所述第二数值是否不小于所述第一数值;若所述第二数值不小于所述第一数值,则所述基站停止调整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若所述第二数值小于所述第一数值,则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波束A的初始发射功率确定所述波束A的参考发射功率;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A的参考波束天线增益和参考发射功率得到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其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A的参考发射功率发射所述波束A。
其中,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波束A的初始发射功率确定所述波束A的参考发射功率,如可以是所述基站获取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二数值的差值,然后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差值与所述波束A的初始发射功率来确定所述波束A的参考发射功率,所述波束A的初始发射功率减去所述差值可得到所述波束A的参考发射功率。上述差值为正数。如,SSB/CSIRS/TRS/PDCCH/PDSCH每个信道都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控制,生成需要降功率的干扰波束集合,作为后续进行波束级EIRP控制的输入。
其中,在进行发射功率调整时,可包括:对静态波束的发射功率的调整以及对动态波束的发射功率的调整。其中,静态波束特指SSB、TRS、CSI信道波束,根据基站配置确定的波束,不随着环境以及UE移动变化。动态波束特指PDCCH、PDSCH信道波束,这类除了根据基站不同配置存在变化,同时根据UE测量的信道环境会实时变化。
其中,基站可将每个时隙计算出来的降功率值发送给基带,基带再传递给AAU的功放模块,执行功率自适应控制的回退值。上述负责每个波束降功率计算、权值计算、下倾角计算过程的可以是BBU。其中,AAU可负责执行发射功率、波束发射的过程等。
也就是说,本方案在波束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超出预设阈值时,优先调整波束的天线增益,若调整后不超出所述预设阈值,则停止调整。若调整后仍超出所述预设阈值,则调整所述波束的发射功率。通过上述手段,来达到波束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自适应调整的目的。
本方案基于用户设备的测量结果,可以实现在波束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超出预设阈值时,调整波束的天线增益和/或波束的发射功率,使得调整后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不超出预设阈值。通过上述手段,来达到波束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自适应调整的目的。
另一方面,本方案通过用户设备上报测量消息,使得基站能够通过算法自动实现下倾角的测量,减少了人工测量输入的成本。
本方案能够根据基站不同倾角,自适应的进行EIRP控制;其中在满足EIRP门限的同时,对地面用户的覆盖性能降低到最小。且,本方案可精细化实现每个波束的单独控制,最小控制精度达到0.1dBm。
下面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降低波束天线增益的方式。
其中,按照波束级、分信道、分主栅瓣进行波束天线增益控制,如按照如下表3的实现组合,达到降低对空EIRP目标。
表3
Figure BDA0002560172150000081
基站可确认所述波束A对应的角度是否对应栅瓣;若是,则所述基站根据如表3所示的技术实现2和技术实现1的方式确定所述波束A的参考波束天线增益。其中,2&1表示支持2种技术,按照先后顺序执行,如先执行技术实现2,如果计算不满足EIRP门限要求,再执行技术实现1。
若所述波束A对应的角度对应为主瓣,若所述基站确定该波束为静态波束,则根据技术实现1的方式确定所述波束A的参考波束天线增益;若所述基站确定该波束为动态波束,则根据技术实现1和技术实现3的方式确定所述波束A的参考波束天线增益。
其中,技术实现1是指采用波束展宽的方式降低天线增益。如图4所示,在发射波束时关闭部分TRX阵面可达到展宽波束的目的。展宽可实现降低波束天线增益的目的,从而间接降低EIRP(例如垂直展宽1倍,波束增益降低3dB)。
技术实现2是指采用静态波束迫零的方式降低天线增益。如当计算得出对空角度的天线增益+调度功率超过WRC19门限后,则可通过抑制该波束的对空角度的天线增益(静态波束迫零),间接降低总EIRP。其中,静态波束迫零方法是通过调幅调相对消算法,找到一个对消方向图函数,在指定方向上形成零陷。
其中,阵元权值在峰值波束权值an的基础上增益一个抑制量pn,如下所示:
wn=an+pn
wn表示最终天线增益,an表示基础天线增益,pn表示对消函数。
通过对消算法后的天线方向图增益:
天线方向图增益
Figure BDA0002560172150000082
其中,N表示TRX个数,u表示阵子间距相对波长倍数,u=d/λ,d为阵子间距,λ表示波长。
技术实现3是指采用动态波束迫零的方式降低天线增益。与技术实现2相似,也是在某一方向上迫零,不同点在于通过UE实时上报的测量值(主要指UE PMI/SRS测量反馈的权值)进行波束迫零,该方式更能匹配信道环境的变化。
其中,PMI测量流程包括:
Step1:基站通过CSI测量控制消息(CSI-ReportConfig->reportQuantity->cri-RI-PMI-CQI)通知UE进行测量;
Step2:UE通过CSI测量后在PUSCH信道中上报测量结果;
Step3:基站根据PUSCH解析测量结果进行PMI的权值选择;
Step4:按照每个波束使用的权值,然后再按照技术实现2静态波束迫零进行迫零运算。
对于SRS测量流程可包括:
Step1:基站通过空口信元指示UE在某一位置(相关测量参数SRS-Config)发送SRS符号;
Step2:UE按照基站指示位置发送信号;
Step3:基站测量这些位置的SRS符号的实时信道质量,获取信道估计矩阵;并通过奇异值SVD分解获取波束赋形权值;
Step4:再按照技术实现2静态波束迫零进行迫零运算。
本方案可通过波束展宽、静态波束迫零和动态波束迫零技术,可以精准对每个波束进行天线增益控制,从而间接控制EIRP,并且精度可以达到0.1dBm。通过波束级精准天线增益控制,达到有效控制EIRP的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控制装置,如图5所示,其包括发送模块501、接收模块502、确定模块503、判断模块504和调整模块505,具体如下:
发送模块501,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所述测量请求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测量并发送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和位置信息;
接收模块502,用于分别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和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装置的位置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以及位置信息确定所述装置的下倾角;
确定模块503,用于根据所述装置的下倾角确定在预设范围内的对空波束集;
获取模块504,用于对于所述对空波束集中的任一波束A,根据所述波束A的初始波束天线增益和初始发射功率得到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调整模块505,用于若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大于预设阈值,则根据所述预设阈值、所述波束A的初始波束天线增益和初始发射功率调整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以得到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其中,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不大于所述预设阈值。
其中,所述发送模块501,具体用于向M个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测量请求,M为正整数,所述接收模块50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装置的位置信息、所述M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以及波束电平值确定所述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到达角;
根据所述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以及波束电平值确定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参考波束ID,并根据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参考波束ID确定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参考波束ID对应的角度;
根据所述M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到达角以及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参考波束ID对应的角度,得到M个所述装置的初始下倾角;
根据所述M个初始下倾角确定所述装置的下倾角。
所述调整模块505,具体用于:
获取第一数值,其中,所述第一数值为所述预设阈值与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的差值;
调整所述波束A的初始波束天线增益,以得到所述波束A的参考波束天线增益,其中,所述参考波束天线增益小于所述初始波束天线增益;
根据所述初始波束天线增益与所述参考波束天线增益获取第二数值;
若所述第二数值不小于所述第一数值,则根据所述波束A的参考波束天线增益和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其中,若所述第二数值小于所述第一数值,则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波束A的初始发射功率确定所述波束A的参考发射功率;
根据所述波束A的参考波束天线增益和参考发射功率得到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参照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的同一构思,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装置600,该通信装置可应用于上述图1b所示的控制方法中。该控制装置600包括:
发送单元61,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所述测量请求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测量并发送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和位置信息。
接收单元62,用于分别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和位置信息。
处理单元63,用于根据所述装置的位置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以及位置信息确定所述装置的下倾角;根据所述装置的下倾角确定在预设范围内的对空波束集;对于所述对空波束集中的任一波束A,根据所述波束A的初始波束天线增益和初始发射功率得到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若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大于预设阈值,则根据所述预设阈值、所述波束A的初始波束天线增益和初始发射功率调整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以得到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用于执行上述控制方法。上述控制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
可选的,控制装置在具体实现时可以是芯片或者集成电路。
可选的,当上述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通过软件来实现时,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当程序被执行时,使得通信装置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
可选的,上述存储器可以是物理上独立的单元,也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可选的,当上述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通过软件实现时,控制装置也可以只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程序的存储器位于控制装置之外,处理器通过电路/电线与存储器连接,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
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个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个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所述测量请求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测量并发送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和位置信息;
所述基站分别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和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以及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基站的下倾角;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基站的下倾角确定在预设范围内的对空波束集;
对于所述对空波束集中的任一波束A,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A的初始波束天线增益和初始发射功率得到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若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大于预设阈值,则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预设阈值、所述波束A的初始波束天线增益和初始发射功率调整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以得到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不大于所述预设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向M个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测量请求,M为正整数,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以及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基站的下倾角,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基站的位置信息、所述M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以及波束电平值确定所述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到达角;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以及波束电平值确定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参考波束ID,并根据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参考波束ID确定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参考波束ID对应的角度;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M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到达角以及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参考波束ID对应的角度,得到M个所述基站的初始下倾角;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M个初始下倾角确定所述基站的下倾角。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预设阈值、所述波束A的初始波束天线增益和初始发射功率调整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以得到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包括:
所述基站获取第一数值,其中,所述第一数值为所述预设阈值与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的差值;
所述基站调整所述波束A的初始波束天线增益,以得到所述波束A的参考波束天线增益,其中,所述参考波束天线增益小于所述初始波束天线增益;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初始波束天线增益与所述参考波束天线增益获取第二数值;
若所述第二数值不小于所述第一数值,则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A的参考波束天线增益和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数值小于所述第一数值,则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波束A的初始发射功率确定所述波束A的参考发射功率;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波束A的参考波束天线增益和参考发射功率得到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6.一种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测量请求,所述测量请求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测量并发送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和位置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分别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和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装置的位置信息、所述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波束电平值以及位置信息确定所述装置的下倾角;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装置的下倾角确定在预设范围内的对空波束集;
获取模块,用于对于所述对空波束集中的任一波束A,根据所述波束A的初始波束天线增益和初始发射功率得到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调整模块,用于若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大于预设阈值,则根据所述预设阈值、所述波束A的初始波束天线增益和初始发射功率调整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以得到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不大于所述预设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向M个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测量请求,M为正整数,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装置的位置信息、所述M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以及波束电平值确定所述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到达角;
根据所述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ID以及波束电平值确定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参考波束ID,并根据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参考波束ID确定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参考波束ID对应的角度;
根据所述M个用户设备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波束到达角以及所述每个用户设备的参考波束ID对应的角度,得到M个所述装置的初始下倾角;
根据所述M个初始下倾角确定所述装置的下倾角。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第一数值,其中,所述第一数值为所述预设阈值与所述波束A的初始有效全向辐射功率的差值;
调整所述波束A的初始波束天线增益,以得到所述波束A的参考波束天线增益,其中,所述参考波束天线增益小于所述初始波束天线增益;
根据所述初始波束天线增益与所述参考波束天线增益获取第二数值;
若所述第二数值不小于所述第一数值,则根据所述波束A的参考波束天线增益和所述初始发射功率得到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数值小于所述第一数值,则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波束A的初始发射功率确定所述波束A的参考发射功率;
根据所述波束A的参考波束天线增益和参考发射功率得到所述波束A的目标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11.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装置,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收发装置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控制所述收发装置进行信息的接收和发送;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603886.4A 2020-06-29 2020-06-29 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9390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3886.4A CN113939017A (zh) 2020-06-29 2020-06-29 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CT/CN2021/101867 WO2022001793A1 (zh) 2020-06-29 2021-06-23 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3886.4A CN113939017A (zh) 2020-06-29 2020-06-29 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39017A true CN113939017A (zh) 2022-01-14

Family

ID=79272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03886.4A Pending CN113939017A (zh) 2020-06-29 2020-06-29 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39017A (zh)
WO (1) WO20220017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0338B (zh) * 2022-04-14 2024-02-0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单小区多用户场景下的波束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6033442A (zh) * 2022-12-16 2023-04-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地面对空基站相控阵天线自适应调整方法及地面平台
CN117879726B (zh) * 2024-01-11 2024-07-19 东莞市仁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向天线的多频切换调整方法及***
CN118050894B (zh) * 2024-04-16 2024-06-28 上海频准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反射模块的控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8345B (zh) * 2013-03-28 2019-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波束赋形的方法及装置
US20160044609A1 (en) * 2014-08-07 2016-02-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orting user equipment transmission power headroom (uph) of a secondary uplink carrier
WO2016054819A1 (zh) * 2014-10-11 2016-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信号的方法、装置和***
CN109842926B (zh) * 2017-11-27 2021-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装置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01793A1 (zh) 2022-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8225B (zh) 具有波束指示之波束管理方法及其裝置
CN113939017A (zh) 有效全向辐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792270B (zh) 网络节点和用于确定将要针对至少第一用户设备发射的波束的方法
US9991587B1 (en) Satellite beamforming
KR101822369B1 (ko) 고용량 하이브리드 지상/위성 셀룰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US2019005233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ne-of-sight antenna array
CN110235421B (zh) 用于mimo***中的接收波束控制的方法和控制器以及无线电单元和基站
US20170289917A1 (en) Dynamic time division duplex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0498427B2 (en) Methods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10892815B2 (en) EVM requirement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P3360263A1 (en) Techniques to reduce radiated power for mimo wireless systems
US8971816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assisting in direction adjustment of a directional antenna
JP6514131B2 (ja) 基地局制御装置、基地局制御方法及び基地局制御システム
US11095362B2 (en)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in radio systems
EP3827526A1 (en) Precise beam forming based on user equipment location
KR20020013813A (ko) 무선 데이터 어플리케이션들을 위한 적응성 안테나 방식에기초한 위치 확인
US20240154646A1 (en) Multi-Adaptive Phase-Changing Device Communications
CN112787695B (zh) 一种波束宽度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580338A (zh)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900493B (zh) 一种发射信号的方法、装置和***
CN109661029B (zh) 确定通信设备位置的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230262617A1 (en) Dual connectivity (dc) power control
CN112788612A (zh) 一种波束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US11540146B2 (en) Active antenna array dithering to improve scanning efficiency and reduce beam indices
US20210337397A1 (en) Beam sel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