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3611B - 一种呼叫转移***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呼叫转移***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23611B
CN113923611B CN202010655362.XA CN202010655362A CN113923611B CN 113923611 B CN113923611 B CN 113923611B CN 202010655362 A CN202010655362 A CN 202010655362A CN 113923611 B CN113923611 B CN 1139236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etooth
terminal
wearable device
mobile phone
incoming c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553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23611A (zh
Inventor
解冬
罗飞
谭郑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5536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236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23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3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23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36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呼叫转移***和相关装置,包括:第一终端和蓝牙设备进行配对和蓝牙连接后,在蓝牙设备关闭蜂窝通信功能之前,蓝牙设备获取第一终端的电话号码,请求网络设备将呼入蓝牙设备的来电转移到第一终端上。此时若有用户呼叫蓝牙设备的电话号码,网络设备将该呼叫转移到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可以接收到该呼入,第一终端输出来电提醒。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在蓝牙连接期间穿戴设备关闭了蜂窝通信功能,节约了穿戴设备的功耗;一方面蓝牙设备在关闭了蜂窝通信功能之后,第一终端可以接收到呼入蓝牙设备的电话号码的来电,能够避免蓝牙设备的电话号码无法接通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呼叫转移***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叫转移***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最近两年全球eSIM生态***的长足发展,智能穿戴设备逐渐摆脱作为手机附属终端的尴尬定位,目前在eSIM和蓝牙技术的加持下,智能穿戴设备既可以作为独立终端单独存在,又可以和其它设备轻松实现万物互联。目前的穿戴市场被Watch OS和Wear OS两大操作***垄断,由于Watch OS不开源,除苹果外的穿戴厂商多为穿戴产品搭载Wear OS或者基于Wear OS做深度定制。
由于智能穿戴设备对便携性要求很高,设备体积受到限制,因此电池容量和续航能力会有很大的制约。各穿戴厂商为了实现长续航,在某些场景下会通过关闭modem达到省电的目的。例如,在智能穿戴设备通过蓝牙连接手机时,智能穿戴设备modem的射频模块会被强制关机,关机后穿戴设备无法以独立号码接收来电,如果有用户拨打独立号码,会提示用户穿戴设备已关机或者无法接通,此时的智能穿戴设备只能沦为手机的附属终端存在,通过蓝牙接收呼叫手机的来电。
因此,如何解决智能穿戴设备与手机通过蓝牙连接时,穿戴设备的号码收不到来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正在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叫转移***及相关装置,可以解决智能穿戴设备与手机通过蓝牙连接时,穿戴设备的号码收不到来电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呼叫转移***,包括:第一终端和蓝牙设备;其中,当第一终端携带有具有第一号码的SIM卡或者eSIM卡模块,蓝牙设备携带有具有第二号码的SIM卡或者eSIM卡模块时;也即是说,第一终端和蓝牙设备均具有蜂窝通信功能。
第一终端,用于与蓝牙设备建立蓝牙连接;
第一终端,还用于发送第一号码给蓝牙设备;
蓝牙设备,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网络设备将针对第二号码的来电,转移至第一号码上;其中,第一号码与第二号码不同;
蓝牙设备,还用于关闭蜂窝通信功能;其中关闭蜂窝移动通信模块,即无法执行蜂窝通信。实现的方式可以是不为modem的射频模块供电,还可以是不为modem供电,等等。还可以是让modem休眠(低功耗),modem休眠后,电子设备200脱离网络服务例如语音、数据通话等。
第一终端还用于接收针对第二号码的来电,输出第一来电提醒消息。此时,呼入第二号码的来电会转移到第一号码上,第一终端接收到该来电,输出来电提醒。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蓝牙设备进行配对和蓝牙连接后,在蓝牙设备关闭蜂窝通信功能之前,蓝牙设备获取第一终端的电话号码,请求网络设备将呼入蓝牙设备的来电转移到第一终端上。此时若有用户呼叫蓝牙设备的电话号码,网络设备将该呼叫转移到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可以接收到该呼入,第一终端输出来电提醒。一方面在蓝牙连接期间穿戴设备关闭了蜂窝通信功能,节约了穿戴设备的功耗;一方面蓝牙设备在关闭了蜂窝通信功能之后,第一终端还是可以接收到呼入蓝牙设备的电话号码的来电。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还用于:接收针对第一号码的来电,输出第二来电提醒消息;第一终端还用于:响应于第一号码的来电,通过蓝牙发送第一指令到蓝牙设备,第一指令用于指示蓝牙设备输出第三来电提醒消息。也即是说,第一终端接收到针对第一号码的来电,蓝牙设备可以通过与第一终端的蓝牙连接,同步接收到呼入第一终端的第一号码的来电。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第一终端,还用于:响应于第二号码的来电,通过蓝牙发送第二指令到蓝牙设备,第二指令用于指示蓝牙设备输出第四来电提醒消息。也即是说,若有用户呼叫蓝牙设备的电话号码,网络设备将该呼叫转移到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响应于该呼入,第一终端输出来电提醒并通过蓝牙同步到蓝牙设备,从而蓝牙设备输出来电提醒。一方面在蓝牙连接期间穿戴设备关闭了蜂窝通信功能,节约了穿戴设备的功耗;一方面蓝牙设备在关闭了蜂窝通信功能之后,还是可以通过与第一终端的蓝牙连接,同步接收到呼入蓝牙设备的电话号码的来电。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还用于:在发送第一号码给蓝牙设备之前,发送第一终端的第二标识给蓝牙设备;蓝牙设备,还用于当第二标识和蓝牙设备的第一标识相同,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请求,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获取第一号码。这种实现方式,通过增加对第一终端的第二标识的验证,确定第一终端是否是可信任的设备,蓝牙设备只对可信任的设备/用户(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相同)进行呼叫转移,提高了本方案的安全性。
可选的,蓝牙设备,还用于在与第一终端建立蓝牙连接之前,与第二终端建立蓝牙连接;蓝牙设备还用于获取第二终端的第三标识;蓝牙设备将第三标识确定为蓝牙设备的第一标识。在这种实现方式中,蓝牙设备默认首次连接的第二终端为可信任的设备,记录并保存第二终端的第三标识,将第三标识确定为蓝牙设备的第一标识。当蓝牙设备之后与第一终端建立蓝牙连接时,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二标识,通过增加对第一终端的第二标识的验证,确定是否能够进行呼叫转移,蓝牙设备只对可信任的设备/用户(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相同)进行呼叫转移,提高了本方案的安全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还用于:在发送第一号码给蓝牙设备之前,接收第一操作;第一终端,具体用于:响应于第一操作,发送第一终端的第一号码给蓝牙设备。其中第一操作可以为针对于第一终端的用户操作,例如在第一终端发送第一号码给蓝牙设备之前,在显示屏上显示提示信息,提示用户选择是否支持发送第一号码给蓝牙设备。若用户选择支持,则响应于该操作,第一终端发送第一号码给蓝牙设备。这种方式,为用户提供了自主选择权,提高了本方案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可选的,第一终端,还用于:在发送第一号码给蓝牙设备之前,在第一界面中显示第一控件,第一控件用于触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号码;第一终端,具体用于:接收第一操作,第一操作为针对于第一控件的用户操作。这种实现方式,在第一终端和蓝牙设备进行蓝牙连接之后,可以在第一终端中的第一界面对蓝牙设备进行配置。第一界面中包括开启第一终端向蓝牙设备发送第一号码的控件,若用户选择开启该控件,则响应于该操作,第一终端发送第一号码给蓝牙设备。这种方式,为用户提供了自主配置的选项,提高了本方案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对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号码,第一号码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号码的任一个。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蓝牙设备对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号码,第二号码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号码的任一个。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蓝牙设备,还用于在关闭蜂窝通信功能之后,与第一终端断开蓝牙连接;蓝牙设备,还用于开启蜂窝通信功能。此时蓝牙设备可以独立接收针对于第二号码的来电。
可选的,蓝牙设备,还用于在开启蜂窝通信功能之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请求,第三请求用于请求网络设备取消将针对第二号码的来电,转移至第一号码上。此时蓝牙设备可以独立接收针对于第二号码的来电,第一终端无法接收到针对于第二号码的来电。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呼叫转移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蓝牙设备。该方法具体可包括:蓝牙设备与第一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其中,第一终端携带有具有第一号码的SIM卡或者eSIM卡模块,蓝牙设备携带有具有第二号码的SIM卡或者eSIM卡模块;蓝牙设备通过蓝牙获取第一号码;蓝牙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网络设备将针对第二号码的来电,转移至第一号码上;其中,第一号码与第二号码不同;蓝牙设备关闭蜂窝通信功能。
实施第二方面的方法,蓝牙设备和第一终端均具有蜂窝通信功能,蓝牙设备和第一终端进行配对和蓝牙连接后,在蓝牙设备关闭蜂窝通信功能之前,蓝牙设备获取第一终端的电话号码,请求网络设备将呼入蓝牙设备的来电转移到第一终端上。此时若有用户呼叫蓝牙设备的电话号码,网络设备将该呼叫转移到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可以接收到该呼入,第一终端输出来电提醒。一方面在蓝牙连接期间穿戴设备关闭了蜂窝通信功能,节约了穿戴设备的功耗;一方面蓝牙设备在关闭了蜂窝通信功能之后,第一终端还是可以接收到呼入蓝牙设备的电话号码的来电。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蓝牙设备关闭蜂窝通信功能之后,还包括:蓝牙设备接收第一终端响应于第一号码的来电发送的第一指令;蓝牙设备根据第一指令输出第三来电提醒消息。也即是说,蓝牙设备可以通过与第一终端的蓝牙连接,同步接收到呼入第一终端的第一号码的来电。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蓝牙设备关闭蜂窝通信功能之后,还包括:蓝牙设备接收第一终端响应于第二号码的来电发送的第二指令;蓝牙设备根据第二指令输出第四来电提醒消息。也即是说,若有用户呼叫蓝牙设备的电话号码,网络设备将该呼叫转移到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响应于该呼入,蓝牙设备可以通过与第一终端的蓝牙连接,同步接收到呼入第一终端的第二号码的来电。一方面在蓝牙连接期间穿戴设备关闭了蜂窝通信功能,节约了穿戴设备的功耗;一方面蓝牙设备在关闭了蜂窝通信功能之后,还是可以通过与第一终端的蓝牙连接,同步接收到呼入蓝牙设备的电话号码的来电。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蓝牙设备通过蓝牙获取第一号码之前,还包括:蓝牙设备通过蓝牙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二标识;当第二标识和蓝牙设备的第一标识相同,蓝牙设备请求获取第一号码。这种实现方式,通过增加对第一终端的第二标识的验证,确定第一终端是否是可信任的设备,蓝牙设备只对可信任的设备/用户(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相同)进行呼叫转移,提高了本方案的安全性。
可选的,蓝牙设备与第一终端建立蓝牙连接之前,还包括:蓝牙设备与第二终端建立蓝牙连接;蓝牙设备通过蓝牙获取第二终端的第三标识;蓝牙设备将第三标识确定为蓝牙设备的第二标识。在这种实现方式中,蓝牙设备默认首次连接的第二终端为可信任的设备,记录并保存第二终端的第三标识,将第三标识确定为蓝牙设备的第一标识。当蓝牙设备之后与第一终端建立蓝牙连接时,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二标识,通过增加对第一终端的第二标识的验证,确定是否能够进行呼叫转移,蓝牙设备只对可信任的设备/用户(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相同)进行呼叫转移,提高了本方案的安全性。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对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号码,第一号码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号码的任一个。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蓝牙设备对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号码,第二号码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号码的任一个。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蓝牙设备关闭蜂窝通信功能之后,还包括:蓝牙设备与第一终端断开蓝牙连接;蓝牙设备开启蜂窝通信功能。此时蓝牙设备可以独立接收针对于第二号码的来电。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蓝牙设备开启蜂窝通信功能之后,还包括:蓝牙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请求,第三请求用于请求网络设备取消将针对第二号码的来电,转移至第一号码上。此时蓝牙设备可以独立接收针对于第二号码的来电,第一终端无法接收到针对于第二号码的来电。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呼叫转移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与蓝牙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第一终端携带有具有第一号码的SIM卡或者eSIM卡模块,蓝牙设备携带有具有第二号码的SIM卡或者eSIM卡模块;第一终端接收第一操作;第一终端响应于第一操作,发送第一号码给蓝牙设备;第一号码用于网络设备将针对第二号码的来电,转移至第一终端上,其中,第一号码与第二号码不同;当第一终端接收到针对于第二号码的来电,输出第一来电提醒消息。
实施第三方面的方法,第一终端和蓝牙设备进行配对和蓝牙连接后,第一终端接收到第一操作,向蓝牙设备发送第一号码。其中第一操作可以为针对于第一终端的用户操作,例如在第一终端发送第一号码给蓝牙设备之前,在显示屏上显示提示信息,提示用户选择是否支持发送第一号码给蓝牙设备。若用户选择支持,则响应于该操作(第一操作),第一终端发送第一号码给蓝牙设备。这种方式,为用户提供了自主选择权,提高了本方案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第一号码用于网络设备将针对第二号码的来电,转移至第一终端上。此时若有用户呼叫蓝牙设备的电话号码(第二号码),网络设备将该呼叫转移到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可以接收到该呼入,第一终端输出来电提醒。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接收第一操作,具体包括:第一终端在第一界面中显示第一控件,第一控件用于触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号码;第一终端接收第一操作,第一操作为针对于第一控件的用户操作。这种实现方式,在第一终端和蓝牙设备进行蓝牙连接之后,可以在第一终端中的第一界面对蓝牙设备进行配置。第一界面中包括开启第一终端向蓝牙设备发送第一号码的控件,若用户选择开启该控件,则响应于该操作,第一终端发送第一号码给蓝牙设备。这种方式,为用户提供了自主配置的选项,提高了本方案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发送第一号码给蓝牙设备之前,还包括:第一终端发送第一终端的第二标识给蓝牙设备;第一终端发送第一号码给蓝牙设备,具体包括:第一终端接收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蓝牙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相同;第一终端根据第二请求发送第一终端的第一号码给蓝牙设备。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对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号码,第一号码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号码的任一个。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蓝牙设备对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号码,第二号码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号码的任一个。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显示屏;存储器、显示屏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调用该计算机指令以使得电子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施例中执行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呼叫转移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呼叫转移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电子设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生成或处理上述呼叫转移方法中所涉及的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数据发送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件架构示意图;
图3-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场景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的***架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呼叫转移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8A-图8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呼叫转移方法的应用界面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呼叫转移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呼叫转移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呼叫转移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尽地描述。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文本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首先介绍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提供的示例性电子设备100。
图1示出了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
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电子设备100的效率。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
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
电子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电子设备1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modem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当modem的射频模块被关闭(停止为射频模块供电),电子设备100无法接收基站发送的来电信号。应用处理器AP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194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移动通信模块1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示例性地,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包括蓝牙模块、Wi-Fi模块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所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beidou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quasi-zenith satellite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块160中包括的蓝牙(BT)模块、WLAN模块可以发射信号来探测或扫描电子设备100附近设备,使得电子设备100可以使用蓝牙或WLAN等无线通信技术发现附近设备,并与附近设备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并通过上述连接分享数据至附近设备。其中,蓝牙(BT)模块可以提供包括经典蓝牙(蓝牙2.1)或蓝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energy,BLE)中一项或多项蓝牙通信的解决方案。WLAN模块可以提供包括Wi-Fi direct、Wi-Fi LAN或Wi-Fi softAP中一项或多项WLAN通信的解决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提供的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可使得电子设备可以与网络中的设备(如服务器)通信,无线通信模块160提供的WLAN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也可使得电子设备可以与网络中的设备(如服务器)通信,并可以通过网络中的该设备(如服务器)与云端设备通信。这样,电子设备便可以发现云端设备、传输数据至云端设备。
电子设备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94中显示有***当前输出的界面内容。例如,界面内容为即时通讯应用提供的界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ISP用于处理摄像头193反馈的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头193中。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1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照片、视频等数据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耳机接口1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
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确定电子设备100的运动姿态。气压传感器180C用于测量气压。磁传感器180D包括霍尔传感器。电子设备100可以利用磁传感器180D检测翻盖皮套的开合。加速度传感器180E可检测电子设备100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距离传感器180F,用于测量距离。接近光传感器180G可以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检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环境光传感器180L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指纹传感器180H用于采集指纹。温度传感器180J用于检测温度。
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面板”。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该触摸触控操作是指用户手部、手肘、触控笔等接触显示屏194的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
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振动信号。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191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
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电子设备100的接触和分离。电子设备100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SIM卡接口195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195可以同时***多张卡。所述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电子设备100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电子设备100中,不能和电子设备100分离。
电子设备100的软件***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申请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为例,示例性说明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框图。
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库,以及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
如图2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音乐,视频,短信息等应用程序。
本申请中,应用程序层还可新增浮窗启动组件(floating launcher),用于在上述提及的悬浮窗口中作为默认的显示应用,并提供给用户进入其他应用的入口。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如图2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window manager),内容提供器,视图***,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活动管理器(activity manager)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显示屏,截取显示屏等。
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所述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
视图***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电子设备100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207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显示屏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电子设备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的调度和管理。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
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
2D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
图2所示的软件***涉及到使用显示图形界面能力的应用呈现(如图库,文件管理器),以及应用框架层提供WLAN服务、蓝牙服务,以及内核和底层提供WLAN蓝牙能力和基本通信协议。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膝上型、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虚拟现实设备、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手,又称为掌上电脑)、便携式互联网设备、音乐播放器、数据存储设备、相机或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头戴式设备(HMD)、电子衣物、电子手镯、电子项链、电子配件、电子文身和智能镜子)等等。
目前在eSIM和蓝牙技术的加持下,智能穿戴设备逐渐摆脱作为手机附属终端的尴尬定位,智能穿戴设备既可以作为独立终端单独存在,又可以和其它设备轻松实现万物互联。下面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调制调解器Modem模块、应用处理器AP模块以及蓝牙芯片模块,具体分析本申请实施例对应的应用场景以及可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应用场景一,智能穿戴设备具有独立的电话号码(支持插SIM卡或者支持独立eSIM)。在未连接蓝牙的情况下,智能穿戴设备可以作为独立设备发起和接收通话。在智能穿戴设备通过蓝牙连接手机时,智能穿戴设备中Modem的射频模块会被强制关机(智能穿戴设备不再为modem的射频模块供电),关机后智能穿戴设备无法以独立号码接收来电,如果有用户拨打智能穿戴设备的独立号码,会提示关机或者无法接通。此时的智能穿戴设备只能沦为手机的附属终端存在,通过蓝牙接收呼叫手机的来电。
如图3所示,手机和穿戴设备通过蓝牙芯片进行蓝牙连接,蓝牙连接成功后,穿戴设备为了节约功耗,AP会给Modem下发关闭射频模块的指令。Modem的射频模块关闭后,射频模块无法收发消息,穿戴设备的SIM卡或者eSIM卡所有对外业务无法正常使用。如果有用户呼叫手机的电话号码,呼叫命令会通过蓝牙同步到穿戴设备,穿戴设备和手机会同步输出来电提醒;如果有用户呼叫穿戴设备的独立号码,由于Modem已关机,穿戴设备接收不到此来电,网络侧会给主叫用户播放提示音:“您拨打的用户已关机……”;
可以看出,手机和穿戴设备通过蓝牙连接,会导致穿戴设备中Modem的射频模块关闭,如果此时有用户呼叫穿戴设备SIM***码或者eSIM卡绑定的号码时,由于射频模块关闭,穿戴设备无法收到来电。在整个蓝牙连接期间穿戴设备的独立号码无法使用,严重限制了穿戴设备的使用场景。
应用场景二,智能穿戴设备与手机A开通一号双终端业务,即智能穿戴设备的esim中写入手机A的电话号码,当有来电呼入该电话号码,智能穿戴设备与手机A共同响应。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用户可以使用手机B通过蓝牙与该智能穿戴设备连接。当智能穿戴设备通过蓝牙与手机B配对并连接时,智能穿戴设备中Modem的射频模块会被关闭,开通一号双终端业务的穿戴设备无法收到呼叫所绑定号码的来电,此时的智能穿戴设备只能作为手机B的附属终端存在,通过蓝牙接收呼叫手机B的来电。
如图4所示,手机A通过穿戴设备APP开通一号双终端业务到智能穿戴设备,穿戴设备eSIM写入手机A的手机号码。目前的快速连接新手机技术,支持使用其他手机连接智能穿戴设备。如果用户使用手机B通过蓝牙连接该穿戴设备,AP会给Modem下发关闭射频模块的指令。Modem的射频模块关闭后,穿戴设备的一号双终端业务无法正常使用;如果有其它用户呼叫手机B号码,呼叫命令会通过蓝牙同步到穿戴设备,穿戴设备显示手机B的来电;如果有用户呼叫穿戴设备的eSIM号码(一号双终端),由于Modem已关机,智能穿戴设备接收不到来电,只有依赖手机A接收该路呼叫。
可以看出,当用户拥有多部手机(例如两部手机,分别为手机A和手机B)的情况下,如果与穿戴设备蓝牙连接的手机不是一号双终端业务绑定的手机,即手机A与穿戴设备开通一号双终端业务,手机B与穿戴设备蓝牙连接。当手机A不在用户身边或者已经关机,穿戴设备也接收不到手机A中的来电,穿戴设备的一号双终端业务无法使用,严重限制了穿戴设备的使用场景。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设计了一种呼叫转移的方法,能够解决具有电话号码的穿戴设备与手机通过蓝牙连接时,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收不到来电的问题;以及穿戴设备与一个手机开通一号双终端业务,与其他手机通过蓝牙连接时,穿戴设备的一号双终端号码收不到来电的问题。
首先对本申请提供的***架构进行介绍,图5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呼叫转移***的***架构图。
如图5所示,呼叫转移***可包括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200、网络设备300以及网络400。在呼叫转移***中的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200、网络设备300可以通过网络400来彼此连接。在这一点上,网络400意味着在诸如电子设备和服务器的相互节点的每个之间的信息交换可用连接结构。
电子设备100和电子设备200可以是具有通信功能的各类电子设备中的一个。例如,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持设备,诸如智能手机或智能平板,而电子设备200可以是可穿戴设备,诸如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在下文中,将示例性的以电子设备100是手机,电子设备200是智能手表来进行描述。
电子设备100和电子设备200可以拥有独立的电话号码,因此,电子设备100与电子设备200可以独立地与其他电子设备运行呼叫或交换消息。例如对于智能手表来说,当智能手表支持插SIM卡,或者智能手表的esim芯片开通一个独立的号码对外通信,则智能手表可以作为独立设备支持语音、短信、数据业务。
电子设备100和电子设备200也可以具有同一电话号码,电子设备100和电子设备200无论主叫或是被叫对外均呈现同一号码。例如对于智能手表来说,智能手表的esim中可以写入手机的电话号码,智能手表作为手机的附属设备与手机共用一个电话号码,当有来电呼入手机的电话号码时,手机和智能手表共同响应,可以理解,智能手表和智能手机所使用的数据流量以及语音时长、短信数据等可以计为该同一号码所累积使用的数据流量以及语音时长、短信数据。
电子设备100与电子设备200可以通过相互配对来使用。配对方法可以包括各种方法,如蓝牙(blue tooth,BT),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和WiFi直连。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蓝牙的配对将作为示例被描述。
网络设备300可以表示由通信运营商管理的服务器,可以建立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实现设备间的通信。并且可以从电子设备100或电子设备200接收以电子设备100作为目标的呼叫转移请求,执行呼叫转移(例如,当网络设备300接收到针对电子设备200的来电,将该来电转移到电子设备100)。
网络设备300可以使用关于电子设备100与电子设备200的信息以便执行呼叫转移。例如,网络设备300可以读取配备在电子设备100与电子设备200中的SIM卡的信息。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SIM卡可以包括标识信息,例如移动国家代码(MCC)、移动网络代码(MNC)和组标识符(GID)。其中,MCC可以用于识别使用电子设备所在的国家;MNC可以用于识别在所识别的国家中的特定网络;GID可用于识别在具有相同的MCC和MNC的电子设备当中的特定电子设备的组。因此,网络设备300可通过使用在电子设备100与电子设备200的每个的SIM卡中包括的MCC、MNC和GID的至少一个来确定电子设备100与电子设备200是否是作为彼此的呼叫转移目标的电子设备。
同样,当网络设备300从电子设备100或电子设备200接收呼叫转移释放请求时,响应于此,网络设备300可释放电子设备100与电子设备200之间的呼叫转移。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结合图6,对本申请实施例所适用的电子设备200内部模块及功能进行介绍。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200可包括:处理器102、存储器103、无线通信模块104、电源开关105和移动通信模块106。这些部件可以通过总线连接。其中:
处理器102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实现中,处理器102可主要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其中,控制器主要负责指令译码,并为指令对应的操作发出控制信号。运算器主要负责执行定点或浮点算数运算操作、移位操作以及逻辑操作等,也可以执行地址运算和转换。寄存器主要负责保存指令执行过程中临时存放的寄存器操作数和中间操作结果等。具体实现中,处理器102的硬件架构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架构、MIPS架构、ARM架构或者NP架构等等。
存储器103与处理器102耦合,用于存储各种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具体实现中,存储器103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的存储器,并且也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存储器103可以存储操作***,例如uCOS、VxWorks、RTLinux等嵌入式操作***。存储器103还可以存储通信程序,该通信程序可用于与电子设备100,一个或多个服务器,或附加设备进行通信。
无线通信模块104可以包括蓝牙(BT)通信模块104A、WLAN通信模块104B中的一项或多项。
在一些实施例中,蓝牙(BT)通信模块、WLAN通信模块中的一项或多项可以监听到其他设备(如电子设备100)发射的信号,如探测请求、扫描信号等等,并可以发送响应信号,如探测响应、扫描响应等,使得其他设备(如电子设备100)可以发现电子设备200,并与其他设备(如电子设备100)建立无线通信连接,通过蓝牙或WLAN中的一种或多种无线通信技术与其他设备(如电子设备100)进行通信。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蓝牙(BT)通信模块、WLAN通信模块中的一项或多项也可以发射信号,如广播蓝牙信号、信标信号,使得其他设备(如电子设备100)可以发现电子设备200,并与其他设备(如电子设备100)建立无线通信连接,通过蓝牙或WLAN中的一种或多种无线通信技术与其他设备(如电子设备100)进行通信。
无线通信模块104还可以包括蜂窝移动通信模块(未示出)。蜂窝移动通信模块可以通过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与其他设备(如服务器)进行通信。
电源开关105可用于控制电源向电子设备200的供电。
移动通信模块106可以执行蜂窝通信和/或数据通信。例如,移动通信模块106可以包括用于执行蜂窝通信的电路交换模块(“CS”模块)和用于执行数据通信的分组交换模块(“PS”模块)。本申请中,移动通信模块106包括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射频模块),射频芯片可以用于射频收发、频率合成和功率放大,基带芯片可以用于信号处理和协议处理。其中,基带芯片具体可以包括CPU处理器、信道编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调制解调器modem和接口模块。穿戴设备通过射频模块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然后传送至modem进行解调。其中,为了实现低功耗,移动通信模块201中的射频模块(本申请中又称为modem的射频模块)可以处于关闭状态,即不为射频模块供电。当modem的射频模块处于关闭状态,电子设备200无法独立地与其他电子设备实现呼叫。
在本申请中,关闭蜂窝通信功能,即无法执行蜂窝通信。实现的方式可以是不为射频模块供电,还可以是不为modem供电,等等。关闭蜂窝通信功能,还可以是让modem休眠(低功耗),modem休眠后,电子设备200脱离网络服务例如语音、数据通话等。可以理解的,电子设备200在关闭蜂窝通信功能的情况下,电子设备200还可以通过蓝牙或WLAN中的一种或多种无线通信技术与其他设备(如电子设备100)进行通信。
SIM卡接口107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SIM卡接口107,或从SIM卡接口107拔出,实现和电子设备100的接触和分离。电子设备200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SIM卡接口107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107可以同时***多张卡。所述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SIM卡接口107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107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电子设备200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电子设备200中,不能和电子设备200分离。
无线通信模块104可以连接电子设备200与电子设备100以执行通信。其中,通信方式可以是包括蓝牙、WiFi直连和射频识别(RFID)等至少一种的短距离通信。本申请中,使用蓝牙的配对将作为示例被描述。
此后,通过使用蓝牙将电子设备200连接电子设备100的情况会作为示例进行描述。因为BT在距离方面受到限制,所以在电子设备100与电子设备200彼此相距大于预定(或阈值)距离时,蓝牙连接可能中断或以其它方式释放。此外,即使当电子设备100与电子设备200在预定距离之内时,蓝牙连接也可能根据网络状态或来自建筑物或结构的干扰而被释放。
处理器102可以参考与图1所示的处理器110相同或相似的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02可基于(或响应于检测到)指定的条件而产生用于请求呼叫转移的信号。另外,处理器102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04向网络设备300发送所产生的用于请求呼叫转移的信号。其中,上述用于请求呼叫转移的信号可以直接从电子设备200发送到网络设备300,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100发送到网络设备300。
可选的,电子设备200可以进一步包括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可用于电子设备200与其他通信设备,例如电子设备或其他网络设备。具体的,通信接口可以是5G通信接口,也可以是未来新空口的通信接口。不限于无线通信接口,电子设备200还可以配置有有线的通信接口来支持有线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102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的,处理器102可用于调用存储于存储器103中的程序,例如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呼叫转移方法在电子设备200侧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
需要说明的,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200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200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这里不作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也可以称为蓝牙设备。
下面结合上述图5的网络架构,以电子设备100是手机,电子设备200是穿戴设备,网络设备300是运营商服务器为例,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呼叫转移方法。本申请中,穿戴设备包括具有独立的电话号码和不具有独立的电话号码两种情况。针对穿戴设备的两种情况,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呼叫转移方法分别进行介绍。
如图7所示,图7示例性的示出了在穿戴设备具有独立的电话号码的情况下,穿戴设备与手机连接时的方法流程。
步骤S101:手机和穿戴设备进行配对。
步骤S102:手机和穿戴设备进行蓝牙连接。
当手机与穿戴设备未配对时,在手机打开蓝牙功能后,手机可以向周围发送查询请求(inquiry request)。当穿戴设备进入查询扫描(inquiry scan)状态时,穿戴设备可以扫描到手机发送的查询请求。在扫描到手机的查询请求后,穿戴设备可以返回查询响应(inquiry response)给手机。这时,手机可以在蓝牙设备界面上显示出穿戴设备的设备选项。当用户选择穿戴设备的设备选项后,手机可以发送寻呼请求(page request)给穿戴设备。穿戴设备可以以固定的周期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窗口内以某个跳频频率监听手机的寻呼请求,在监听到手机的寻呼请求后,穿戴设备可以在下一个时间槽发送从设备寻呼响应(salve page response)给手机。手机在接收到穿戴设备的从设备寻呼响应后,可以在下一个时间槽发送主设备寻呼响应(master page response)给穿戴设备。之后,穿戴设备和手机便可以进入连接状态,建立起ACL链路连接,并完成配对。手机与穿戴设备完成配对后,可以基于手机与穿戴设备所支持的蓝牙能力,建立起用于传输数据的连接(例如,基于音/视频分发传输协议(audio/video distribution transport protocol,AVDTP)的连接、基于免提规格(Hands-freeProfile,HFP)的传输语音数据的连接)。
其中,手机与穿戴设备之间的配对可以是链路管理协议(link manger protocol,LMP)配对,也可以是安全简单(secure simple pairing,SSP)配对,还可以是其他非标准配对方法。手机与穿戴设备之间配对完成后,可以创建出共享秘钥:链路秘钥(link key)。该链路秘钥(link key)可用于彼此认证设备并加密交换的数据。
当手机与穿戴设备已配对过时,手机与穿戴设备都保存有双方共享的链路秘钥(link key)或者MAC地址等信息,无需执行步骤S101,直接执行步骤S102。在手机打开蓝牙功能,且穿戴设备开机时,穿戴设备可以主动发送寻呼请求给手机。手机可以以固定的周期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窗口内以某个跳频频率监听穿戴设备的寻呼请求,在监听到穿戴设备的寻呼请求后,手机可以在下一个时间槽发送从设备寻呼响应(salve page response)给穿戴设备。穿戴设备在接收到手机的从设备寻呼响应后,可以在下一个时间槽发送主设备寻呼响应(master page response)给手机。之后,手机与穿戴设备便可以进入连接状态,建立起ACL链路连接,并完成链路秘钥的认证。手机与穿戴设备完成认证后,可以基于手机与穿戴设备所支持的蓝牙能力,建立起用于传输音频数据的连接(例如,基于音/视频分发传输协议(audio/video distribution transport protocol,AVDTP)的连接、基于免提规格(Hands-freeProfile,HFP)的连接)。
其中,蓝牙连接是本申请示例性的一种通信方式,手机和穿戴设备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WiFi直连、射频识别(RFID)等其他短距离通信。
具体的,图8A示例性的示出了手机与穿戴设备进行配对连接的应用界面。如图8A的左侧附图所示,图8A的左侧附图包括状态栏201和显示界面20,其中状态栏201可包括:移动通信信号(又可称为蜂窝信号)的一个或多个信号强度指示符203、无线高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信号的一个或多个信号强度指示符207,蓝牙指示符208,电池状态指示符209、时间指示符211。当电子设备的蓝牙模块为开启状态(即电子设备为蓝牙模块进行供电)时,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上显示蓝牙指示符208。
显示界面20陈列了多个应用图标。其中,显示界面202中包括运动健康205的应用图标。运动健康205用于对穿戴设备进行管理和交互,包括功能管理、权限管理等等。当电子设备检测到作用于运动健康205的应用图标的用户操作206,电子设备显示如图8A的右侧附图所示的应用界面30。
参考图8A的右侧附图,图8A的右侧附图示出了一种可能的智能穿戴应用提供的应用界面30。运动健康205的应用界面30如图8A的右侧附图所示,该应用界面30可以包括:显示区301、功能栏302以及导航栏303。其中,
显示区301中显示手机的已配对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设备,例如设备栏1031和设备栏1032。设备栏1031中的设备为华为手表1,华为手表1为已连接设备,表示手机与华为手表1当前处于连接状态,当前电量为67%。设备栏1031中的设备为华为耳机1,华为耳机1为未连接设备,表示手机与华为耳机1当前处于未连接状态,但手机与华为耳机1为已配对设备。当手机检测到针对于设备栏1032的显示区域中的用户操作(例如点击操作),响应于该操作,手机与华为耳机1进行连接。可选的,连接成功后,设备栏1032中的“未连接”转换为“已连接”。
当手机检测到针对于设备栏1031的显示区域中的用户操作,响应于该操作,可以进入对华为手表1的具体配置界面,对华为手表1进行详细的配置。
其中,手机可以同时与华为手表1和华为耳机1进行蓝牙连接,显示区301中可以显示两个已连接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同时与多个华为耳机进行蓝牙连接,例如,手机与华为耳机1以及华为耳机2进行同时连接,显示区301中显示两个已连接的华为耳机。
显示区301中还包括控件1033。控件1033用于添加设备,当手机检测到针对于控件1033的用户操作,响应于该操作,手机显示包括多个可添加设备的设备列表,用户在设备列表中选择想要添加的设备,成功添加的设备显示在显示区301中。
功能栏302,用于提供不同的功能界面,包括健康302A、运动302B、发现302C、设备302D以及我的302E。图8A的右侧附图中设备302D的图标被标记,用于提示用户当前的功能界面为设备302D的界面。其中,健康302A的功能界面可以用于提供健康信息(例如心率、血压等);运动302B的功能界面可以用于提供运动信息(例如步数、里程等);发现302C的功能界面可以用于提供该穿戴设备APP的联网信息(例如推荐的运动方案);设备302D的功能界面可以用于提供穿戴设备信息(例如手机与穿戴设备的连接情况);我的302E的功能界面可以用于提供用户信息(例如当前登录的用户账号)。
导航栏303可包括但不限于下述的一个或多个按键:返回按键、主界面(Homescreen)按键、设置按键、菜单按键等***导航键。当检测到用户点击返回按键时,手机可显示当前页面的上一个页面。当检测到用户点击主界面按键时,手机可显示主界面。当检测到用户点击设置按键时,手机可显示用户自主设置的功能列表。当检测到用户点击菜单按键时,手机可显示该穿戴设备APP提供的功能列表。各导航键的命名还可以为其他,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不限于虚拟按键,导航栏104中的各导航键也可以实现为物理按键。
可以理解的是,图8A仅仅示例性示出了手机上穿戴设备APP的应用界面,不应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穿戴设备APP用于对穿戴设备进行管理和交互,包括功能管理、权限管理等等。
蓝牙连接成功后,穿戴设备和手机可以进行信息交互。此时穿戴设备可以同步手机的部分功能信息,例如穿戴设备可以同步输出手机中的通知提醒(例如来电提醒、新消息提醒等),穿戴设备可以获取手机中的音频文件进行播放。
步骤S103:穿戴设备通过蓝牙获取手机的电话号码。
手机和穿戴设备蓝牙连接成功后,或者在手机和穿戴设备蓝牙连接的过程中,穿戴设备通过蓝牙获取手机的电话号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通过穿戴设备APP与穿戴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在穿戴设备APP中,用户使用华为账号登录该穿戴设备APP。可以认为在该穿戴设备APP中的已连接的穿戴设备都是可信任的设备,例如图8A中的华为手表1。手机与华为手表1建立蓝牙连接后,手机通过蓝牙向华为手表1提供手机的电话号码,华为手表1获取手机的电话号码。
可选的,穿戴设备APP侧的服务器保存有手机的电话号码,手机通过穿戴设备APP与穿戴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后,穿戴设备APP侧的服务器向穿戴设备提供手机的电话号码,穿戴设备获取手机的电话号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和穿戴设备蓝牙连接成功后,或者在手机和穿戴设备蓝牙连接的过程中,穿戴设备向手机发送获取手机的电话号码的请求消息,手机接收到该请求消息后,向穿戴设备发送手机的电话号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请求消息可以称为第二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和穿戴设备蓝牙连接成功后,或者在手机和穿戴设备蓝牙连接的过程中,穿戴设备向手机发送获取手机的电话号码的请求消息,手机接收到该请求消息后,在显示屏上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是否允许穿戴设备获取手机的电话号码。当手机检测到允许穿戴设备获取手机的电话号码的用户操作,则手机向穿戴设备发送手机的电话号码。如图8B所示,图8B中示例性的示出了提示框60,提示用户“是否允许华为手表1获取本设备的电话号码,以开通呼叫转移业务”;当手机检测到针对于该提示框的“同意”控件的用户操作,华为手表1获取手机的电话号码。当手机检测到针对于该提示框的“拒绝”控件的用户操作,华为手表1不执行下列步骤S104和步骤S105,执行步骤S106。这种实施方式,手机通过输出提示信息,为用户提供是否允许穿戴设备获取手机的电话号码的选择,提高了本方案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针对于该提示框的“同意”控件的用户操作,可以称为第一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和穿戴设备蓝牙连接成功后,由于穿戴设备是支持蜂窝移动通信的设备,则在手机侧对穿戴设备进行配置时,手机侧提供是否支持穿戴设备获取手机的电话号码的选项供用户选择,若手机检测到支持穿戴设备获取手机的电话号码,则穿戴设备可以获取手机的电话号码。具体的,手机直接向穿戴设备发送手机的电话号码,或者穿戴设备向手机发送获取手机的电话号码的请求消息,手机根据该请求消息向穿戴设备发送手机的电话号码;若手机检测到不支持穿戴设备获取手机的电话号码,穿戴设备不能获取手机的电话号码,此时穿戴设备不执行下列步骤S104和步骤S105,执行步骤S106。
举例来说,如图8A的右侧附图所示,手机和华为手表1完成蓝牙连接,当手机检测到针对于设备栏1031的显示区域中的用户操作,响应于该操作,可以进入针对于华为手表1的配置界面,对华为手表1进行详细的配置。如图8C所示,图8C示例性的示出了华为手表1的配置界面50,该配置界面50中包括多个功能设置选项,例如表盘市场、音乐、消息通知、设备通知等等。由于华为手表1是支持蜂窝移动通信的设备,则在配置界面50中还包括控件501,控件501可以描述为开关,当控件501中的圆圈在左边时,表示关闭;当控件501中的圆圈在右边时,表示开启;其中,关闭状态和开启状态可以通过单击操作进行切换。图8C中控件501中圆圈在左边,表示手机不支持华为手表1获取手机的电话号码,此时,华为手表1不执行下列步骤S104和步骤S105。若手机检测到针对控件501的用户操作,控件501的圆圈转换到右边,则手机向华为手表1发送电话号码。这种实施方式,手机通过提供开关控件,为用户提供是否允许穿戴设备获取手机的电话号码的选择,提高了本方案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配置界面50可以称为第一界面,控件501可以称为第一控件,针对于控件501的用户操作,可以称为第一操作。
步骤S104:穿戴设备向运营商服务器发送呼叫转移请求。
当穿戴设备获取到手机的电话号码后,向运营商服务器发送呼叫转移请求。该呼叫转移请求可以包括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和手机的电话号码,用于请求将呼入穿戴设备的来电转移到手机上。
可选的,该呼叫转移请求包括任意可以指示穿戴设备和手机的标识,例如穿戴设备和手机的SIM卡的信息。其中,SIM卡可以包括标识信息,例如移动国家代码(MCC)、移动网络代码(MNC)和组标识符(GID)。其中,MCC可以用于识别使用电子设备所在的国家;MNC可以用于识别在所识别的国家中的特定网络;GID可用于识别在具有相同的MCC和MNC的电子设备当中的特定电子设备的组。因此,运营商服务器可通过使用在穿戴设备与手机的每个的SIM卡中包括的MCC、MNC和GID的至少一个来确定穿戴设备与手机是否是作为彼此的呼叫转移目标的电子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穿戴设备向运营商服务器发送呼叫转移请求之前,穿戴设备向手机确认是否支持呼叫转移的消息,手机接收到该消息后,在显示屏上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是否支持呼叫转移。当手机检测到支持呼叫转移的用户操作,则手机向穿戴设备发送支持呼叫转移的指令,穿戴设备接收到该指令后,向运营商服务器发送呼叫转移请求。这种实施方式,手机通过输出提示信息,为用户提供是否需要开通呼叫转移业务的选择,提高了本方案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穿戴设备向运营商服务器发送呼叫转移请求之前,手机向穿戴设备发送支持呼叫转移的指令,穿戴设备接收到该指令,向运营商服务器发送呼叫转移请求。由于穿戴设备是支持蜂窝移动通信的设备,则在手机侧对穿戴设备进行配置时,手机侧可以提供是否支持呼叫转移的选项供用户选择。当手机检测到在该选项中用户选择支持呼叫转移业务,则手机向穿戴设备发送支持呼叫转移的指令,穿戴设备接收到该指令,向运营商服务器发送呼叫转移请求。此时,当手机检测到在该选项中用户选择不支持呼叫转移业务,则手机向穿戴设备发送不支持呼叫转移的指令,穿戴设备接收到该指令,向运营商服务器发送取消呼叫转移请求。这种实施方式,手机通过提供开关控件,为用户提供是否支持呼叫转移的选择,提高了本方案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可选的,在穿戴设备向运营商服务器发送呼叫转移请求之前,穿戴设备向手机确认是否支持呼叫转移,手机向穿戴设备发送支持呼叫转移的指令,穿戴设备接收到该指令后,向运营商服务器发送呼叫转移请求。
步骤S105:运营商服务器完成呼叫转移。
运营商服务器接收到呼叫转移请求后,呼叫转移请求包括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和手机的电话号码,运营商服务器将呼入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的来电转移到手机的电话号码上。这样一来,当运营商服务器接收到呼入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的来电时,运营商服务器将该呼入转移到手机中,手机接收到该呼入,输出来电提醒并通过蓝牙同步到穿戴设备上。
可选的,呼叫转移请求包括任意可以唯一指示穿戴设备和手机的标识,例如穿戴设备和手机的SIM卡的信息,运营商服务器通过SIM卡的信息查表确定出穿戴设备和手机,将呼入穿戴设备的来电转移到手机上。
步骤S106:穿戴设备关闭蜂窝通信功能。
运营商服务器完成呼叫转移后,穿戴设备检测到运营商服务器完成了呼叫转移请求,关闭蜂窝通信功能。当穿戴设备的蜂窝通信功能处于关闭状态,穿戴设备无法独立地与其他电子设备实现呼叫。即无法执行蜂窝通信。实现的方式可以是不为modem的射频模块供电,还可以是不为modem供电,等等。
具体的,穿戴设备的蜂窝通信模块包括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射频模块),射频芯片可以用于射频收发、频率合成和功率放大,基带芯片可以用于信号处理和协议处理。其中,基带芯片具体可以包括CPU处理器、信道编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调制解调器modem和接口模块。穿戴设备通过射频模块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然后传送至modem进行解调。
运营商服务器完成呼叫转移后,穿戴设备关闭射频芯片,即不给射频芯片供电,穿戴设备无法接收基站发送的来电信号,即无法独立地与其他电子设备实现呼叫。由于穿戴设备与手机之间完成了呼叫转移业务,则针对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的来电会转移到手机的电话号码上,解决了穿戴设备在蓝牙连接的期间,关闭射频模块从而接收不到来电的问题。
可选的,运营商服务器完成呼叫转移后,穿戴设备关闭基带芯片中的调制解调器,即不给基带芯片中的调制解调器供电,穿戴设备无法对来电信号进行处理。
可选的,运营商服务器完成呼叫转移后,穿戴设备的AP给基带芯片发送power off指令,使modem处于休眠状态(低功耗),当modem在休眠状态,穿戴设备脱离网络服务例如语音、数据通话等。
上述过程为在穿戴设备都具有独立的电话号码的情况下,穿戴设备与手机完成配对以及蓝牙连接的过程,穿戴设备获取手机的电话号码,请求运营商服务器将呼入穿戴设备的来电转移到手机的电话号码上。然后关闭蜂窝通信功能,节约穿戴设备的功耗。
在穿戴设备关闭了蜂窝通信功能之后,如步骤S107:运营商服务器接收到呼入穿戴设备/手机的来电。步骤S108:运营商服务器将该来电呼入到手机。步骤S109:手机接收到来电,输出来电提醒。步骤S110:手机通过蓝牙同步呼叫穿戴设备。步骤S111:穿戴设备输出来电提醒。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03和步骤S104之间还可以包括步骤S103A:判断手机的电话号码与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是否相同。若不同,则执行步骤S104;若相同,则执行步骤S106。
上述实施例,当手机和穿戴设备断开蓝牙连接,穿戴设备开启蜂窝通信功能,穿戴设备的AP给基带芯片发送power on指令,该指令用于激活协议栈,穿戴设备注册网络以便获取网络服务例如语音等。然后穿戴设备向运营商发送取消呼叫转移请求,运营商服务器响应于该请求,取消穿戴设备和手机之间的呼叫转移。此时当运营商服务器接收到呼入穿戴设备的来电,运营商服务器将该来电呼入到穿戴设备,穿戴设备输出来电提醒。其中,手机也可称为第一终端,穿戴设备也可称为蓝牙设备,手机的电话号码也可称为第一号码,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也可称为第二号码。呼叫转移请求也可称为第一请求,取消呼叫转移请求也可称为第三请求。
这种实现方式,穿戴设备与手机进行配对和蓝牙连接后,在穿戴设备关闭蜂窝通信功能之前,穿戴设备获取手机的电话号码,请求运营商服务器将呼入穿戴设备的来电转移到手机的电话号码上,然后关闭蜂窝通信功能。此时若有用户呼叫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运营商服务器将该呼叫转移到手机上,手机接收到该呼叫,手机输出来电提醒并同步到穿戴设备,穿戴设备输出来电提醒。一方面在蓝牙连接期间穿戴设备关闭了蜂窝通信功能,节约了穿戴设备的功耗;一方面穿戴设备关闭了蜂窝通信功能之后,穿戴设备可以通过与手机的蓝牙连接,同步接收到呼入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的来电。
针对于上述图7所提供的穿戴设备与手机连接时的方法流程,图9示例性的示出了在穿戴设备不具有独立的电话号码的情况下,穿戴设备与手机连接时的方法流程。穿戴设备不具有独立的电话号码,穿戴设备可以作为手机的附属设备,与手机共用一个电话号码。这种情况下,手机和穿戴设备的连接过程包括首次连接和非首次连接两个阶段,这里的首次连接指的是在穿戴设备的esim中写入手机的电话号码的连接过程,通常来说是穿戴设备第一次与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举例来说,穿戴设备在没有与其他设备建立过连接的情况下,穿戴设备第一次与手机A建立连接,在esim卡中写入手机A的电话号码,该次连接为首次连接;下一次与手机B第一次连接则不是首次连接。
如图9所示,步骤S201-步骤S204为首次连接的方法流程,步骤S207-步骤S208为非首次连接的方法流程。需要说明的是,穿戴设备在首次连接之前,穿戴设备没有电话号码,不具有独立通话的能力。此时穿戴设备蜂窝通信功能是处于没有激活的状态。
步骤S201:手机A和穿戴设备进行配对。步骤S202:手机A和穿戴设备进行蓝牙连接。
上述步骤S201和步骤S202的具体操作可以参考步骤S101和步骤S102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203:手机A向运营商服务器发送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运营商服务器在穿戴设备的esim中写入手机A的电话号码。
在手机和穿戴设备进行蓝牙连接成功后,当手机检测到与穿戴设备开通一号双终端业务的用户操作,向运营商发送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包括手机A的电话号码,用于请求运营商服务器在穿戴设备的esim中写入手机A的电话号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手机A和穿戴设备进行配对的过程中,手机A会给出“开通一号双终端业务”选项,当手机检A测到针对于该选项的用户操作,手机A向运营商服务器发送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运营商服务器在穿戴设备的esim中写入手机A的电话号码。
可选的,如果用户在首次配对时跳过了“开通一号双终端业务”步骤,用户在手机A与手表配对连接后,可随时通过手机A中穿戴设备APP的用户界面,点击“开通一号双终端业务”进入线上业务受理页面,请求运营商服务器在穿戴设备的esim中写入手机A的电话号码。
步骤S204:运营商服务器在esim卡中写入手机的电话号码。
运营商服务器接收到手机A发送的请求消息后,在穿戴设备的esim卡中写入手机A的电话号码,即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和手机A的电话号码为同一个号码。此时穿戴设备蜂窝通信功能被激活,但由于此时穿戴设备是蓝牙连接状态,所以蜂窝通信功能并不会开启(穿戴设备此时不给modem的射频模块或modem供电)。当手机A和穿戴设备断开蓝牙连接,穿戴设备开启蜂窝通信功能。
步骤S205:手机A和穿戴设备断开蓝牙连接。步骤S206:穿戴设备开启蜂窝通信功能。此时手机具有电话号码,可以接收和呼出来电。
步骤S207:手机B和穿戴设备进行配对。步骤S208:手机B和穿戴设备进行蓝牙连接。步骤S209:通过蓝牙获取手机B的电话号码。
上述步骤S207-步骤S209的具体操作可以参考步骤S101-步骤S103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210:穿戴设备判断手机B的电话号码是否与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相同。
穿戴设备通过蓝牙获取手机B的电话号码后,判断获取的电话号码是否与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相同。若是,则直接执行步骤S213:穿戴设备关闭蜂窝通信功能。若不是,则执行步骤S211:穿戴设备向运营商发送呼叫转移请求。步骤S212:运营商完成呼叫转移。步骤S213:穿戴设备关闭蜂窝通信功能。其中步骤S211-步骤S213的具体操作可以参考步骤S104-步骤S106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在穿戴设备关闭了蜂窝通信功能之后,可以参考步骤S107-步骤S111,若有用户呼叫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手机接收到来电信号,输出来电提醒并同步到穿戴设备,穿戴设备输出来电提醒。
上述实施例,当手机B和穿戴设备断开蓝牙连接,穿戴设备开启蜂窝通信功能。穿戴设备向运营商发送取消呼叫转移请求,运营商服务器响应于该请求,取消穿戴设备和手机B之间的呼叫转移。此时当运营商服务器接收到呼入穿戴设备的来电,运营商服务器将该来电呼入到穿戴设备,穿戴设备输出来电提醒。其中,手机B也可称为第一终端,手机A也可称为第二终端,穿戴设备也可称为蓝牙设备,手机B的电话号码也可称为第一号码,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也可称为第二号码。呼叫转移请求也可称为第一请求,取消呼叫转移请求也可称为第三请求。
这种实现方式,穿戴设备与手机进行配对和蓝牙连接,穿戴设备通过蓝牙获取手机的电话号码,判断获取的电话号码与自身的电话号码是不是相同,若相同则关闭蜂窝通信功能;若不同则请求运营商服务器将呼入穿戴设备的来电转移到手机的电话号码上,然后关闭蜂窝通信功能。若有用户呼叫手机/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手机输出来电提醒并同步到穿戴设备,穿戴设备输出来电提醒。一方面在蓝牙连接期间穿戴设备关闭了蜂窝通信功能,节约了穿戴设备的功耗;一方面穿戴设备关闭了蜂窝通信功能之后,穿戴设备可以通过与手机的蓝牙连接,同步接收到呼入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的来电。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呼叫转移方法,如图10所示,图10示例性的示出了在穿戴设备具有独立的电话号码的情况下,穿戴设备与手机连接时的方法流程。其中,手机和穿戴设备的连接过程包括首次连接和非首次连接两个阶段,这里的首次连接指的是穿戴设备第一次与其他设备建立蓝牙连接,而与其他设备无关。举例来说,穿戴设备在没有与其他设备建立过连接的情况下,第一次与手机A建立连接为首次连接,下一次与手机B第一次连接则不是首次连接。
如图10所示,步骤S301-步骤S306为首次连接的方法流程,步骤S309-步骤S316为非首次连接的方法流程。
步骤S301:手机A和穿戴设备进行配对。步骤S302:手机A和穿戴设备进行蓝牙连接。
上述步骤S301和步骤S302的具体操作可以参考步骤S101和步骤S102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303:穿戴设备通过蓝牙获取手机A的第一标识和电话号码。
手机A和穿戴设备蓝牙连接成功后,或者在手机A和穿戴设备蓝牙连接的过程中,穿戴设备通过蓝牙获取手机A的第一标识和电话号码。举例来说,第一标识可以是华为账号,用户使用华为账号登录穿戴设备APP与手机A进行配对连接,手机A和穿戴设备配对连接成功后,穿戴设备获取并记录该华为账号。可选的,第一标识还可以是手机ID。其中第一标识可以唯一标识一个手机或用户。
一个穿戴设备只保存一个标识,穿戴设备通常将首次连接时获取的第一标识保存为自身的标识,穿戴设备的标识一般来说不会改变。举例来说,穿戴设备首次连接手机A,获取并保存手机A中的华为账号为自身的标识。当穿戴设备与手机B连接时,手机B和穿戴设备通过蓝牙进行连接,穿戴设备可以同步手机B的部分功能信息,但穿戴设备的标识不会改变为手机B中的华为账号。
其中,穿戴设备通过蓝牙获取手机A的电话号码的描述可以参考步骤S103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304:穿戴设备向运营商服务器发送呼叫转移请求。步骤S305:运营商服务器完成呼叫转移。步骤S306:穿戴设备关闭蜂窝通信功能。其中步骤S304-步骤S306的具体操作可以参考步骤S104-步骤S106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307:穿戴设备和手机A断开蓝牙连接。步骤S308:穿戴设备开启蜂窝通信功能。穿戴设备向运营商发送取消呼叫转移请求,运营商服务器响应于该请求,取消穿戴设备和手机之间的呼叫转移。此时当运营商服务器接收到呼入穿戴设备的来电,运营商服务器将该来电呼入到穿戴设备,穿戴设备输出来电提醒。
当手机再次与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步骤S309:手机B和穿戴设备进行配对。步骤S310:手机B和穿戴设备进行蓝牙连接。其中步骤S309和步骤S310的具体操作可以参考步骤S101和步骤S102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311:通过蓝牙获取手机B的第二标识。
手机B和穿戴设备蓝牙连接成功后,或者在手机B和穿戴设备蓝牙连接的过程中,穿戴设备通过蓝牙获取手机B的第二标识。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是同类型的标识。当第一标识为华为账号,则第二标识也为华为账号;当第一标识为手机ID,第二标识也为手机ID;当第一标识为登录穿戴设备APP的登录账号,则第二标识也为登录穿戴设备APP的登录账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B和穿戴设备蓝牙连接成功后,由于穿戴设备是支持蜂窝移动通信的设备,则在手机B侧对穿戴设备进行配置时,手机B侧提供是否支持呼叫转移的选项供用户选择,若手机检测到支持呼叫转移业务,则穿戴设备可以获取手机B的第二标识;若手机检测到不支持呼叫转移业务,则穿戴设备不能获取手机B的第二标识,此时穿戴设备不执行下列步骤S312-步骤S315,执行步骤S316。
步骤S312:穿戴设备判断第二标识是否与第一标识相同。
如果不相同,则判定为不可信任的用户,穿戴设备直接执行步骤S316:穿戴设备关闭蜂窝通信功能。如果相同,则判定为可信任的用户;在可信任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313:通过蓝牙获取手机B的电话号码。步骤S314:穿戴设备向运营商发送呼叫转移请求。步骤S315:运营商服务器完成呼叫转移。步骤S316:穿戴设备关闭蜂窝通信功能。
其中步骤S313-步骤S316的具体操作可以参考步骤S103和步骤S106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步骤S313至步骤S314之间还包括步骤S313A:判断手机B的电话号码是否与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相同。若不同,则执行步骤S314;若相同,则执行步骤S316。
上述实施例,当手机B和穿戴设备断开蓝牙连接,穿戴设备开启蜂窝通信功能。穿戴设备向运营商发送取消呼叫转移请求,运营商服务器响应于该请求,取消穿戴设备和手机B之间的呼叫转移。此时当运营商服务器接收到呼入穿戴设备的来电,运营商服务器将该来电呼入到穿戴设备,穿戴设备输出来电提醒。其中,手机B也可称为第一终端,手机A也可称为第二终端,穿戴设备也可称为蓝牙设备,手机B的电话号码也可称为第一号码,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也可称为第二号码。呼叫转移请求也可称为第一请求,取消呼叫转移请求也可称为第三请求。
这种实现方式,穿戴设备默认首次连接的手机A为可信任的设备,记录并保存手机A的第一标识,当穿戴设备之后与手机B建立蓝牙连接时,获取手机B的第二标识,通过增加对手机B的第二标识的验证,确定是否能够进行呼叫转移,穿戴设备只对可信任的设备/用户(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相同)进行呼叫转移,提高了本方案的安全性。
针对于上述图10所提供的穿戴设备与手机连接时的方法流程,图11示例性的示出了在穿戴设备不具有独立的电话号码的情况下,穿戴设备与手机连接时的方法流程。手机和穿戴设备的连接过程包括首次连接和非首次连接两个阶段,这里的首次连接指的是在穿戴设备的esim中写入手机的电话号码的连接过程,通常来说是穿戴设备第一次与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举例来说,穿戴设备在没有与其他设备建立过连接的情况下,穿戴设备第一次与手机A建立连接,在esim卡中写入手机A的电话号码,该次连接为首次连接;下一次与手机B第一次连接则不是首次连接。
步骤S401-步骤S404可以参考上述图9中步骤S201-步骤S204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405:穿戴设备获取并记录手机A的第一标识。
手机A和穿戴设备蓝牙连接成功后,或者在手机A和穿戴设备蓝牙连接的过程中,穿戴设备通过蓝牙获取手机A的第一标识。举例来说,第一标识可以是华为账号,用户使用华为账号登录穿戴设备APP与手机A进行配对连接,手机A和穿戴设备配对连接成功后,穿戴设备获取并记录该华为账号。第一标识还可以是手机ID。其中第一标识可以唯一标识一个手机或用户。
一个穿戴设备只保存一个标识,穿戴设备通常将首次连接时获取的第一标识保存为自身的标识,穿戴设备的标识一般来说不会改变。举例来说,穿戴设备首次连接手机A,获取并保存手机A中的华为账号为自身的标识。当穿戴设备与手机B连接时,手机B和穿戴设备通过蓝牙进行连接,穿戴设备可以同步手机B的部分功能信息,但穿戴设备的标识不会改变为手机B中的华为账号。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穿戴设备首次与手机A进行配对并开通一号双终端业务,穿戴设备获取手机A的第一标识,并保存该第一标识。下一次手机C与穿戴设备配对时,若手机C检测到开通一号双终端业务的用户操作,手机C向运营商发送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手机C与穿戴设备开通一号双终端业务。运营商在esim卡中重新写入手机C的电话号码,当手机C与穿戴设备完成一号双终端业务,穿戴设备获取手机C的标识,穿戴设备保存该手机C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手机C再次与穿戴设备开通一号双终端业务,然后穿戴设备记录手机C的标识的过程也满足步骤S401-步骤S405的方法流程。
上述过程为在手机A和穿戴设备开通一号双终端业务的情况下,穿戴设备完成蓝牙连接并且配对的过程,穿戴设备和手机A共用一个电话号码,穿戴设备获取手机A的第一标识,将手机A的第一标识记录并保存。然后关闭蜂窝通信功能,节约穿戴设备的功耗。
相比于上述图9中的方法流程,步骤S406-步骤S409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205-步骤S208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410:通过蓝牙获取手机B的第二标识。
手机B和穿戴设备蓝牙连接成功后,或者在手机B和穿戴设备蓝牙连接的过程中,穿戴设备通过蓝牙获取手机B的第二标识。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是同类型的标识。当第一标识为华为账号,则第二标识也为华为账号;当第一标识为手机ID,第二标识也为手机ID;当第一标识为登录穿戴设备APP的登录账号,则第二标识也为登录穿戴设备APP的登录账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B和穿戴设备蓝牙连接成功后,由于穿戴设备是支持蜂窝移动通信的设备,则在手机B侧对穿戴设备进行配置时,手机B侧提供是否支持呼叫转移的选项供用户选择,若手机检测到支持呼叫转移业务,则穿戴设备可以获取手机B的第二标识;若手机检测到不支持呼叫转移业务,则穿戴设备不能获取手机B的第二标识,此时穿戴设备不执行下列步骤S411-步骤S415,执行步骤S416。
步骤S411:穿戴设备判断第二标识是否与第一标识相同。
穿戴设备通过蓝牙获取手机B的第二标识后,判断第二标识是否与第一标识相同。
如果不相同,则判定为不可信任的用户,穿戴设备直接执行上述步骤S416:穿戴设备关闭蜂窝通信功能。
如果相同,则判定为可信任的用户;在可信任的情况下,执行上述步骤S412:通过蓝牙获取手机B的电话号码。步骤S413:判断手机B的电话号码是否与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相同。若是,则直接执行步骤S416。若否,则执行步骤S414:穿戴设备向运营商发送呼叫转移请求。步骤S415:运营商服务器完成呼叫转移。步骤S416:穿戴设备关闭蜂窝通信功能。
其中步骤S412-步骤S416的具体操作可以参考步骤S209和步骤S213中的相关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这种实现方式,穿戴设备记录并保存首次连接时的电子设备的第一标识,当穿戴设备之后与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时,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二标识,电子设备的第二标识的验证,确定是否能够进行呼叫转移,穿戴设备只对可信任的设备/用户(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相同)进行呼叫转移,提高了方案的安全性。在手机A与穿戴设备为一号双终端的情况下,当穿戴设备与手机B蓝牙连接并配对时,通过增加对账户名的验证,防止穿戴设备将自己的电话号码设置呼叫转移至手机B的电话号码中,导致手机B能够接收到手机A的来电的情况。也即是说,若有用户呼叫手机B的电话号码,手机B输出来电提醒并同步到穿戴设备,穿戴设备输出来电提醒;若有用户呼叫手机A的电话号码,穿戴设备不输出来电提醒。提高了方案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穿戴设备和手机的蓝牙断开连接时,穿戴设备会再次开启蜂窝通信功能,蜂窝通信功能开启后穿戴设备主动设置取消到手机号码的呼叫转移。具体来说,穿戴设备向运营商发送呼叫转移取消请求,该呼叫转移取消请求包括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和手机的电话号码。运营商服务器取消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和手机的电话号码之间的呼叫转移业务。其中,手机B也可称为第一终端,手机A也可称为第二终端,穿戴设备也可称为蓝牙设备,手机B的电话号码也可称为第一号码,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也可称为第二号码。呼叫转移请求也可称为第一请求,取消呼叫转移请求也可称为第三请求。
结合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手机不止一个电话号码,可以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话号码。例如对于支持双卡双待的手机来说,该手机具有两个电话号码。那么在步骤S209(或步骤S412)中,穿戴设备通过蓝牙获取手机B的电话号码,包括获取手机B的两个电话号码。步骤S210(或步骤S413)中判断手机B的电话号码是否与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相同,包括判断获取的电话号码中任意一个电话号码是否与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相同。
如果手机B中的任意一个电话号码与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为同一号码,则不进行呼叫转移操作设置,直接执行步骤S213。如果手机B中所有电话号码与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均不相同,则穿戴设备主动设置呼叫转移至当前手机B的任意一个电话号码中。
具体的,步骤S211(或步骤S414)中穿戴设备向运营商服务器发送呼叫转移请求,该呼叫转移请求包括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和手机B的其中一个电话号码。运营商服务器将针对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的呼入转移到手机B的该电话号码上。其中,该电话号码可以是手机B的多个电话号码中的主号码。当主号码的运营商信号不好时,可以将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的呼入转移到手机B的其他电话号码上。
同理,在步骤S103(或步骤S313)中,穿戴设备通过蓝牙获取手机(或手机B)的电话号码,包括获取手机(或手机B)的两个电话号码。步骤S104(或步骤S314)中的呼叫转移请求包括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和手机(或手机B)的其中一个电话号码。运营商服务器将针对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的呼入转移到手机(或手机B)的该电话号码上。
结合上述实施例,在本申请的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穿戴设备不止一个电话号码,可以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话号码。那么在步骤S210(或步骤S413)中判断手机B的电话号码是否与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相同,包括判断获取的电话号码是否与穿戴设备的任意一个电话号码相同。
如果手机B的电话号码与穿戴设备中任意一个电话号码相同,则不进行呼叫转移操作设置,直接执行步骤S213。如果手机B中电话号码与穿戴设备所有的电话号码均不相同,则穿戴设备主动设置呼叫转移至当前手机B的电话号码中。
可选的,如果手机B的电话号码与穿戴设备中任意一个电话号码相同,则穿戴设备将其他电话号码的设置呼叫转移到手机B的电话号码中。举例来说,手机B的电话号码为号码1,穿戴设备的电话号码为号码1和号码2。手机B和穿戴设备通过蓝牙连接,穿戴设备获取手机B的电话号码为号码1,则穿戴设备向运营商发送呼叫转移请求,该呼叫转移请求包括号码2和号码1。运营商服务器将针对号码2的呼入转移到号码1上。
可选的,步骤S211(或步骤S104、步骤S314、步骤S414)中穿戴设备向运营商服务器发送呼叫转移请求,该呼叫转移请求包括穿戴设备的其中一个电话号码和手机B的电话号码。运营商服务器将针对穿戴设备的该电话号码的呼入转移到手机B的电话号码上。可选的,该呼叫转移请求包括穿戴设备的所有电话号码和手机B的电话号码。运营商服务器将针对穿戴设备所有的电话号码的呼入转移到手机B的电话号码上。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芯片***4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1、接口电路402,处理器401和接口电路402相连。
处理器4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4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4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接口电路402可以完成数据、指令或者信息的发送或者接收,处理器401可以利用接口电路402接收的数据、指令或者其它信息,进行加工,可以将加工完成信息通过接口电路402发送出去。
可选的,芯片***还包括存储器403,存储器403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操作指令和数据。存储器403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
可选的,存储器403存储了可执行软件模块或者数据结构,处理器403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存储的操作指令(该操作指令可存储在操作***中),执行相应的操作。
可选的,芯片***可以使用在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电子设备或网络设备中。可选的,接口电路402用于执行图7-图1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网络设备等的接收和发送的步骤。处理器401用于执行图7-图1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网络设备等处理的步骤。存储器403用于存储图7-图1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网络设备等的数据和指令。
需要说明的,处理器1301、接口电路1302各自对应的功能既可以通过硬件设计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设计来实现,还可以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这里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功能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还可以包括任何可以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得通过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流程或功能。上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电子设备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申请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7)

1.一种呼叫转移***,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端和蓝牙设备;其中,
当所述第一终端携带有具有第一号码的SIM卡或者eSIM卡模块,所述蓝牙设备携带有具有第二号码的SIM卡或者eSIM卡模块时;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与所述蓝牙设备建立蓝牙连接;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在与所述蓝牙设备建立蓝牙连接之后,发送所述第一号码给所述蓝牙设备;
所述蓝牙设备,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将针对所述第二号码的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一号码上;其中,所述第一号码与所述第二号码不同;
所述蓝牙设备,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之后,关闭蜂窝通信功能;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在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二号码的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一号码之后,接收针对所述第二号码的来电,输出第一来电提醒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
接收针对所述第一号码的来电,输出第二来电提醒消息;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号码的来电,通过蓝牙发送第一指令到所述蓝牙设备,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蓝牙设备输出第三来电提醒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
响应于所述第二号码的来电,通过蓝牙发送第二指令到所述蓝牙设备,所述第二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蓝牙设备输出第四来电提醒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在发送所述第一号码给所述蓝牙设备之前,发送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标识给所述蓝牙设备;
所述蓝牙设备,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标识和所述蓝牙设备的第一标识相同,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获取所述第一号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设备,还用于在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蓝牙连接之前,与第二终端建立蓝牙连接;
所述蓝牙设备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三标识;
所述蓝牙设备将所述第三标识确定为所述蓝牙设备的第一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在发送所述第一号码给所述蓝牙设备之前,接收第一操作;
所述第一终端,具体用于:
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发送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号码给所述蓝牙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在发送所述第一号码给所述蓝牙设备之前,在第一界面中显示第一控件,所述第一控件用于触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号码;
所述第一终端,具体用于:
接收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为针对于所述第一控件的用户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对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号码,所述第一号码包括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号码的任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设备对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号码,所述第二号码包括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号码的任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设备,还用于在关闭蜂窝通信功能之后,与所述第一终端断开蓝牙连接;
所述蓝牙设备,还用于开启蜂窝通信功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设备,还用于在开启蜂窝通信功能之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请求,所述第三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取消将针对所述第二号码的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一号码上。
12.一种呼叫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蓝牙设备与第一终端建立蓝牙连接,所述第一终端携带有具有第一号码的SIM卡或者eSIM卡模块,所述蓝牙设备携带有具有第二号码的SIM卡或者eSIM卡模块;
所述蓝牙设备获取所述第一号码;
所述蓝牙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将针对所述第二号码的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一号码上;其中,所述第一号码与所述第二号码不同;
所述蓝牙设备关闭蜂窝通信功能;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支持呼叫转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设备关闭蜂窝通信功能之后,还包括:
所述蓝牙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响应于所述第一号码的来电发送的第一指令;
所述蓝牙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令输出第三来电提醒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设备关闭蜂窝通信功能之后,还包括:
所述蓝牙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响应于所述第二号码的来电发送的第二指令;
所述蓝牙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指令输出第四来电提醒消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设备通过蓝牙获取所述第一号码之前,还包括:
所述蓝牙设备通过蓝牙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标识;
当所述第二标识和所述蓝牙设备的第一标识相同,所述蓝牙设备请求获取所述第一号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蓝牙连接之前,还包括:
所述蓝牙设备与第二终端建立蓝牙连接;
所述蓝牙设备通过蓝牙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三标识;
所述蓝牙设备将所述第三标识确定为所述蓝牙设备的第一标识。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对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号码,所述第一号码包括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号码的任一个。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设备对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号码,所述第二号码包括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号码的任一个。
19.根据权利要求12-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设备关闭蜂窝通信功能之后,还包括:
所述蓝牙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断开蓝牙连接;
所述蓝牙设备开启蜂窝通信功能。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设备开启蜂窝通信功能之后,还包括:
所述蓝牙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请求,所述第三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取消将针对所述第二号码的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一号码上。
21.一种呼叫转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与蓝牙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所述第一终端携带有具有第一号码的SIM卡或者eSIM卡模块,所述蓝牙设备携带有具有第二号码的eSIM卡模块;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第一操作;
所述第一终端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发送所述第一号码给所述蓝牙设备;所述第一号码用于网络设备将针对所述第二号码的来电,转移至所述第一终端上;其中,所述蓝牙设备用于在接收所述第一号码之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网络设备将针对所述第二号码的来电转移到所述第一号码上,所述第一号码与所述第二号码不同;
当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蓝牙设备关闭蜂窝通信功能之后,接收到针对于所述第二号码的来电,输出第一来电提醒消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第一操作,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一界面中显示第一控件,所述第一控件用于触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号码;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为针对于所述第一控件的用户操作。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号码给所述蓝牙设备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二标识给所述蓝牙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号码给所述蓝牙设备,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所述蓝牙设备的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相同;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二请求发送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号码给所述蓝牙设备。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对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号码,所述第一号码包括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号码的任一个。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设备对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号码,所述第二号码包括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号码的任一个。
2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触控屏,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多个应用程序,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2至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2至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655362.XA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呼叫转移***及相关装置 Active CN1139236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5362.XA CN113923611B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呼叫转移***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55362.XA CN113923611B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呼叫转移***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3611A CN113923611A (zh) 2022-01-11
CN113923611B true CN113923611B (zh) 2023-05-23

Family

ID=79231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55362.XA Active CN113923611B (zh) 2020-07-09 2020-07-09 一种呼叫转移***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236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09225A (zh) * 2022-02-28 2023-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电子设备、网络设备及***
CN114916054A (zh) * 2022-05-19 2022-08-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6055612B (zh) * 2022-08-10 2023-10-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来电流转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5209514B (zh) * 2022-09-16 2023-02-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蜂窝通信功能的关闭方法及相关电子设备
CN116390042A (zh) * 2022-09-30 2023-07-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蜂窝通信能力接续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2084A (zh) * 2003-01-29 2004-08-18 艾威梯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手机来电定向呼叫转移的方法
CN105764021A (zh) * 2016-02-02 2016-07-1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通话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2084A (zh) * 2003-01-29 2004-08-18 艾威梯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手机来电定向呼叫转移的方法
CN105764021A (zh) * 2016-02-02 2016-07-1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通话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3611A (zh)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23611B (zh) 一种呼叫转移***及相关装置
WO2021036809A1 (zh) 一种sim模块的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EP3958533B1 (en) Method for access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terminal
CN111405681B (zh) Wi-Fi Aware的建链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77190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1844119B2 (en) Bluetooth pairing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US20230054451A1 (en)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602686B (zh) 一种使用远程sim模块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1052204A1 (zh) 基于通讯录的设备发现方法、音视频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887926B (zh) 一种呼叫方法及装置
CN114499587B (zh) 音频同步的通信方法、***、无线耳机、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240073978A1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link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4079892A (zh) 蓝牙通信方法、可穿戴设备及***
CN114928831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873678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472861B (zh)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5087134B (zh) 一种蓝牙连接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6033592B (zh) 蜂窝通信功能的使用方法和装置
CN118264709A (zh) 服务发现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255154A (zh) 来电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6264600A (zh) 来电提醒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73317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7295040A (zh) 一种消息发送方法、电子设备及通信***
CN114980045A (zh) 蓝牙连接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