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21245A - 线圈组件 - Google Patents

线圈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21245A
CN113921245A CN202110157337.3A CN202110157337A CN113921245A CN 113921245 A CN113921245 A CN 113921245A CN 202110157337 A CN202110157337 A CN 202110157337A CN 113921245 A CN113921245 A CN 1139212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coil
wound
turns
coi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573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灿
李东焕
李东珍
朴祥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921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212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5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of cylindric geometry and coil wound along its longitudinal axis, i.e. rod or drum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06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 or spacing of turns of the winding(s), e.g. to produce desired self-resonan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9/00Fixed transformers or mutual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9/04Transformers or mutual inductances suitable for handling frequencies considerably beyond the audio r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95Windings disposed upon ring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3Insulation between winding turns, between wind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2017/048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encapsulating core, e.g. made of resin and magnetic pow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芯部以及缠绕在所述芯部上以形成一匝或更多匝的第一线圈部和第二线圈部。所述芯部包括第一芯部、第二芯部和第三芯部,所述第一线圈部缠绕在所述第一芯部上,所述第二线圈部缠绕在所述第二芯部上,所述第三芯部位于所述第一芯部与所述第二芯部之间,并且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缠绕在所述第三芯部上以彼此叠置。

Description

线圈组件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7月10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20-0085404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被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线圈组件。
背景技术
电感器(作为线圈组件)是在电子装置中与电阻器和电容器一起使用的代表性无源电子组件。
随着电子装置已经越来越小并且在性能方面变得越来越好,电子装置中使用的电子组件的数量不断增加并且尺寸不断小型化。
因此,对于用于减小组件的安装面积的耦合线圈组件的需求不断增大。为了在相同尺寸内增大组件的效率,可通过增大互感来增大耦合系数,或者可通过增大漏感来适当地减小耦合系数。例如,有必要根据本领域的需要通过适当地修改耦合电感器的线圈部的形状调节上述互感和漏感来适当地调节耦合系数。
作为示例,作为用于在不增大组件厚度的情况下调节耦合系数的方法,存在以双线(bifilar)形状缠绕使得多个相邻导体彼此叠置的情况。
发明内容
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其中线圈部之间的互感可有效地控制的耦合电感器结构的线圈组件。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包括芯部以及缠绕在所述芯部上以形成一匝或更多匝的第一线圈部和第二线圈部。所述芯部包括第一芯部、第二芯部和第三芯部,所述第一线圈部缠绕在所述第一芯部上,所述第二线圈部缠绕在所述第二芯部上,所述第三芯部位于所述第一芯部与所述第二芯部之间,并且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缠绕在所述第三芯部上以彼此叠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包括:芯部;以及第一线圈部和第二线圈部,形成缠绕在所述芯部上的一匝或更多匝。所述芯部包括第一芯部、第二芯部和第三芯部,所述第一线圈部缠绕在所述第一芯部上,所述第二线圈部缠绕在所述第二芯部上,所述第三芯部位于所述第一芯部和所述第二芯部之间,并且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在所述第三芯部上相对于彼此缠绕为双线线圈。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包括:芯部,所述芯部具有第一芯部、第二芯部和第三芯部,所述第三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芯部与所述第二芯部之间,使得所述第一芯部、所述第三芯部和所述第二芯部是相连的;第一线圈部,缠绕所述第一芯部和所述第三芯部,并且具有缠绕所述第一芯部的第一端以及缠绕所述第三芯部的靠近所述第二芯部的区段的第二端;第二线圈部,缠绕所述第二芯部和所述第三芯部,并且具有缠绕所述第二芯部的第一端以及缠绕所述第三芯部的靠近所述第一芯部的区段的第二端,以与缠绕所述第三芯部的所述第一线圈部的至少一部分叠置。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构思的以上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被更清楚地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示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的图1的线圈组件的示图;
图3是与图2对应的根据实施例的变型示例的示图;以及
图4是与图2对应的根据实施例的另一变型示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的全面理解。然而,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物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是明显的。在此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并且不限于在此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是明显的改变。此外,为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是公知的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在此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在此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在此描述的示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将充分地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传达本公开的范围。
在此,应注意的是,关于实施例或示例的术语“可”的使用(例如,关于实施例或示例可包括什么或实现什么)意味着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实现这样的特征的实施例或示例,而所有实施例和示例不限于此。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另外,在整个说明书中,术语“在……上”意指基于重力方向定位在目标部分的上方或下方,而不必然意指定位在上方。
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中的任意一项和任意两项或更多项的任意组合。
尽管可在此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在此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为了易于描述,在此可使用诸如“上方”、“上面”、“下方”和“下面”的空间相对术语,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相对术语意在除了包含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翻转附图中的装置,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在“上方”或“上面”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在“下方”或“下面”。因此,术语“上方”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将对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对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在此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在此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以以在获得对本公开的公开内容的理解之后将明显的各种方式组合。此外,尽管在此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构造,但在获得对本公开的公开内容的理解之后将明显的其他构造也是可行的。
附图可不按比例绘制,并且为了清楚、说明和方便,可夸大附图中的元件的相对大小、比例和描绘。
由于为了便于描述而任意地示出了附图中所示的各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因此本公开不必然限于附图的图示。
在附图中,X方向可被定义为长度方向,Y方向可被定义为宽度方向,并且Z方向可被定义为厚度方向。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实施例的线圈组件,并且在参照附图的描述中,相同或对应的组件指定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它们的重复的描述。
在电子装置中使用各种类型的电子组件,并且可在电子组件之间适当地使用各种类型的线圈组件以去除噪声等。
例如,电子装置中的线圈组件可用作功率电感器、高频电感器(HF电感器)、普通磁珠、高频磁珠(GHz磁珠)、共模滤波器等。
缠绕线圈组件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示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的图1的线圈组件的示图。
图3是与图2对应的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变型示例的示图。
图4是与图2对应的根据实施例的另一变型示例的示图。
参照图1至图4,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线圈组件1000可包括芯部100以及线圈部200(包括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
芯部100形成根据本实施例的线圈组件1000的外型,并且可按照形成闭环的环形形状形成。
芯部100包括:第一芯部110,稍后将描述的第一线圈部210缠绕在第一芯部110上;第二芯部120,第二线圈部220缠绕在第二芯部120上;以及第三芯部130,第三芯部130设置在第一芯部110与第二芯部120之间,并且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彼此相邻地缠绕在第三芯部130上以彼此叠置。第三芯部130可设置在第一芯部110与第二芯部120之间,使得第一芯部110、第三芯部130和第二芯部120可以是相连的。例如,第一芯部110、第二芯部120和第三芯部130可以为四边形(例如,矩形)环形形状的三条边,其中,第一芯部110和第二芯部120彼此相对,第三芯部130设置在第一芯部110和第二芯部120之间并分别连接到第一芯部110和第二芯部120。
芯部100可包括磁性材料和绝缘树脂。具体地,芯部100可通过堆叠一个或更多个包括绝缘树脂和分散在绝缘树脂中的磁性材料的磁性片来形成。除了磁性材料分散在绝缘树脂中的结构之外,芯部100还可具有不同的结构。例如,芯部100可利用诸如铁氧体的磁性材料形成。
磁性材料可以是铁氧体或磁性金属粉末。
铁氧体可以是例如Mg-Zn基尖晶石型铁氧体、Mn-Zn基尖晶石型铁氧体、Mn-Mg基尖晶石型铁氧体、Cu-Zn基尖晶石型铁氧体、Mg-Mn-Sr基尖晶石型铁氧体、Ni-Zn基尖晶石型铁氧体、Ba-Zn基六方晶系铁氧体、Ba-Mg基六方晶系铁氧体、Ba-Ni基六方晶系铁氧体、Ba-Co基六方晶系铁氧体、Ba-Ni-Co基六方晶系铁氧体以及Y基石榴石型铁氧体和Li基铁氧体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磁性金属粉末可包括铁(Fe)、硅(Si)、铬(Cr)、钴(Co)、钼(Mo)、铝(Al)、铌(Nb)、铜(Cu)、镍(Ni)和它们的合金中的至少一种。例如,磁性金属粉末可以是纯铁粉末、Fe-Si合金粉末、Fe-Si-Al合金粉末、Fe-Ni合金粉末、Fe-Ni-Mo合金粉末、Fe-Ni-Mo-Cu合金粉末、Fe-Co合金粉末、Fe-Ni-Co合金粉末、Fe-Cr合金粉末、Fe-Cr-Si合金粉末、Fe-Si-Cu-Nb合金粉末、Fe-Ni-Cr合金粉末和Fe-Cr-Al合金粉末中的一种或更多种。
磁性金属粉末可以是非晶的或结晶的。例如,磁性金属粉末可以是Fe-Si-B-Cr基非晶合金粉末,但不限于此。
铁氧体和磁性金属粉末均可具有平均直径为约0.1μm至30μm的颗粒,但不限于此。
芯部100可包括分散在绝缘树脂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磁性材料。在这种情况下,磁性材料是不同类型意味着分散在绝缘树脂中的磁性材料通过平均直径、成分、结晶度和形状中的任一者彼此区分开。
绝缘树脂可包括但不限于单独或作为混合物的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液晶聚合物等。
线圈部200缠绕在芯部100上以表现出线圈组件的特性。例如,当本实施例的线圈组件1000用作功率电感器时,线圈部200可通过将电场存储为磁场并保持输出电压而用于使电子装置的功率稳定。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可通过以螺旋形状缠绕诸如铜导体的金属导体来形成。如稍后所述,绝缘层(未示出)可设置在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多匝中的每匝的表面上。
线圈部200包括在芯部100上缠绕以形成一匝或更多匝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缠绕在第三芯部13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可缠绕为双线绕组。在该实施例中,双线绕组是指包括两个相邻的绝缘导体的绕组。作为上述双线绕组的示例,缠绕在第三芯部13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可彼此叠置和/或可交替地设置。根据示例,缠绕第三芯部130的第一线圈部210的匝数可等于缠绕第三芯部130的第二线圈部220的匝数。
参照图2,缠绕在第三芯部13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总匝数可与缠绕在第一芯部11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的匝数或缠绕在第二芯部120上的第二线圈部220的匝数相同。下面的表1示出了:通过在长度为2.5mm、宽度为2.5mm且厚度为0.5mm的线圈组件中将线圈部200的截面积(例如,线圈部200的每匝的与其轴线延伸所沿的方向垂直的截面的面积)形成为80μm×80μm并将芯部100的截面积(例如,第一芯部110的沿着X方向-Z方向截取的截面的面积)形成为300μm×300μm而测量的耦合系数。例如,上述线圈组件形成为使得第一芯部11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的匝数、第二芯部120上的第二线圈部220的匝数以及第三芯部13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总匝数彼此相同,然后测量耦合系数(k)值。
[表1]
实验示例 自感 互感 耦合系数(k)
1 0.0806μH -0.0393μH -0.488
查看表1中的实验结果,当第三芯部13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总匝数与第一芯部11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芯部120上的第二线圈部220中的每者的匝数相同时,可看出耦合系数的绝对值接近约0.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在单个线圈组件中形成线圈部叠置的区域,可在不增大组件的尺寸的情况下调节耦合系数。
参照图3,缠绕在第三芯部13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总匝数可大于缠绕在第一芯部11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的匝数。另外,缠绕在第三芯部13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总匝数可大于缠绕在第二芯部120上的第二线圈部220的匝数。另外,缠绕在第一芯部11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的匝数与缠绕在第二芯部120上的第二线圈部220的匝数可相同(如图3所示)或不同。
参照图3,缠绕在第三芯部13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相应匝(相邻匝)之间的间隔距离可小于形成在第一芯部11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的匝之间的间隔距离。另外,缠绕在第三芯部13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相应匝之间的间隔距离可小于形成在第二芯部120上的第二线圈部220的相应匝之间的间隔距离。例如,由于缠绕在第三芯部13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总匝数增大,因此缠绕在第三芯部13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相应匝之间的间隔距离可根据上述匝数增大的程度而减小。该构造不必然限于此,例如,即使在缠绕于第三芯部13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总匝数增大的情况下,缠绕在第三芯部13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相应匝之间的间隔距离也可不减小。
此外,参照图4,缠绕在第三芯部13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总匝数可小于缠绕在第一芯部11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的匝数。另外,缠绕在第三芯部13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总匝数可小于缠绕在第一芯部11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的匝数。另外,缠绕在第一芯部11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的匝数与缠绕在第二芯部120上的第二线圈部220的匝数可相同(如图4所示)或不同。
参照图4,缠绕在第三芯部13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相邻匝之间的间隔距离可大于形成在第一芯部11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的相邻匝之间的间隔距离。另外,缠绕在第三芯部13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相邻匝之间的间隔距离可大于形成在第二芯部120上的第二线圈部220的相邻匝之间的间隔距离。例如,由于缠绕在第三芯部13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总匝数减小,因此缠绕在第三芯部13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匝数之间的间隔距离可根据上述减小而增大。该构造不必然限于此,例如,即使在缠绕在第三芯部13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总匝数减小的情况下,缠绕在第三芯部13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相邻匝之间的间隔距离也可不增大。
参照图2,第一线圈部210具有缠绕第三芯部130的一端211以及延伸到第一芯部110的另一端212,以从一端211沿第一方向形成匝。
第二线圈部220具有缠绕在第三芯部130上的一端221以及延伸到第二芯部120的另一端222,以从一端221沿第二方向形成匝。例如,分别作为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旋转方向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彼此相反。
第一线圈部210的一端211设置在第二线圈部220的一端221与另一端222之间,并且第二线圈部220的一端221可设置在第一线圈部210的一端211与另一端212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可沿相同方向缠绕或者可沿不同方向缠绕。在这些情况下,当缠绕在第三芯部13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匝数增大时,第一线圈部210与第二线圈部220之间的互感增大,并且耦合系数可增大。
另一方面,当缠绕在第三芯部13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匝数减小时,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之间的互感减小,导致耦合系数减小。例如,通过增大或减小缠绕在第三芯部13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匝数,可容易地调节线圈组件的耦合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参照图2,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可沿不同方向缠绕。在这种情况下,由第一线圈部210在第三芯部130内部形成的磁通量的方向和由第二线圈部220在第三芯部130内部形成的磁通量的方向彼此相反,从而抵消磁通量。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当缠绕在第三芯部13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匝数增大时,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之间的互感增大,因此耦合系数增大。相反,当缠绕在第三芯部130上的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匝数减小时,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之间的互感减小,因此耦合系数减小。
在现有技术的耦合电感器的情况下,利用上线圈部与下线圈部之间的厚度来调整耦合系数,但是存在在减小线圈部厚度方面有限制的问题以及当线圈部之间的距离增大时组件的尺寸增大的问题。在本公开的该实施例的情况下,通过在单个线圈部中形成各个线圈部叠置的区域,可调整耦合系数,而不增大具有相对空间余量的X-Y平面上的组件的尺寸。
绝缘层(未示出)可沿着线圈部210和220的表面设置。绝缘层(未示出)用于保护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匝并使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的匝绝缘,并且可包括已知的绝缘材料(诸如,聚对二甲苯)。可使用包括在绝缘层(未示出)中的任何绝缘材料,并且不受特别的限制。绝缘层(未示出)可通过诸如气相沉积的方法形成,但不限于此。
第二实施例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线圈组件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不同之处在于,线圈部200通过镀覆形成。因此,在描述本实施例时,将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线圈部200。对于本实施例的其余构造,可照原样应用第一实施例中的描述。
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可利用种子层和形成在种子层上的至少一个镀层形成。
例如,当通过对芯部100的一个表面镀覆来形成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时,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可包括诸如无电镀层等的种子层以及电镀层。在这种情况下,电镀层可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多层结构的电镀层可形成为具有其中一个电镀层被另一电镀层覆盖的共形膜结构,或者可形成为具有其中另一电镀层仅堆叠在一个电镀层的一个表面上的形状。第一线圈部210和第二线圈部220可利用诸如铜(Cu)、铝(Al)、银(Ag)、锡(Sn)、金(Au)、镍(Ni)、铅(Pb)和钛(Ti)或它们的合金的导电材料形成,但其材料不限于此
如上所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通过以双线形状缠绕使得多个相邻的导体彼此叠置,可在不增大组件的厚度的情况下将耦合系数调节到所需值。
尽管本公开包括具体示例,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明显的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这些示例中做出形式上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在此描述的示例将仅被认为是描述性的意义,而不是出于限制的目的。每个示例中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将被认为是可适用于其他示例中的类似特征或方面。如果所描述的技术被执行为具有不同的顺序,和/或如果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描述的***、架构、装置或电路中的组件,和/或用其他组件或它们的等同物替换或补充描述的***、架构、装置或电路中的组件,则可以获得合适的结果。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由具体实施方式限定,而是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并且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所有变型将被解释为包括在本公开中。

Claims (20)

1.一种线圈组件,包括:
芯部;以及
第一线圈部和第二线圈部,缠绕在所述芯部上以形成一匝或更多匝,
其中,所述芯部包括第一芯部、第二芯部和第三芯部,所述第一线圈部缠绕在所述第一芯部上,所述第二线圈部缠绕在所述第二芯部上,所述第三芯部位于所述第一芯部与所述第二芯部之间,并且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缠绕在所述第三芯部上以彼此叠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缠绕在所述第三芯部上的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彼此交替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缠绕在所述第三芯部上的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的总匝数与缠绕在所述第一芯部上的所述第一线圈部的匝数和/或者缠绕在所述第二芯部上的所述第二线圈部的匝数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缠绕在所述第三芯部上的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的总匝数大于缠绕在所述第一芯部上的所述第一线圈部的匝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缠绕在所述第三芯部上的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的总匝数大于缠绕在所述第二芯部上的所述第二线圈部的匝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缠绕在所述第三芯部上的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的总匝数小于缠绕在所述第一芯部上的所述第一线圈部的匝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缠绕在所述第三芯部上的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的总匝数小于缠绕在所述第二芯部上的所述第二线圈部的匝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部具有缠绕在所述第三芯部上的一端以及从所述第一线圈部的所述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一芯部的另一端,以沿第一方向形成匝,并且所述第二线圈部具有缠绕在所述第三芯部上的一端以及从所述第二线圈部的所述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二芯部的另一端,以沿第二方向形成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彼此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部的所述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线圈部的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并且
所述第二线圈部的所述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线圈部的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缠绕在所述第三芯部上的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的相邻匝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缠绕在所述第一芯部上的所述第一线圈部的相邻匝之间的间隔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6或7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缠绕在所述第三芯部上的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的相邻匝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缠绕在所述第一芯部上的所述第一线圈部的相邻匝之间的间隔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芯部构成闭环。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包括涂覆有绝缘层的铜导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包括镀层。
16.一种线圈组件,包括:
芯部;以及
第一线圈部和第二线圈部,形成缠绕在所述芯部上的一匝或更多匝,
其中,所述芯部包括第一芯部、第二芯部和第三芯部,所述第一线圈部缠绕在所述第一芯部上,所述第二线圈部缠绕在所述第二芯部上,所述第三芯部位于所述第一芯部和所述第二芯部之间,并且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在所述第三芯部上相对于彼此缠绕为双线线圈。
17.一种线圈组件,包括:
芯部,所述芯部具有第一芯部、第二芯部和第三芯部,所述第三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芯部与所述第二芯部之间,使得所述第一芯部、所述第三芯部和所述第二芯部是相连的;
第一线圈部,缠绕所述第一芯部和所述第三芯部,并且具有缠绕所述第一芯部的第一端以及缠绕所述第三芯部的靠近所述第二芯部的区段的第二端;
第二线圈部,缠绕所述第二芯部和所述第三芯部,并且具有缠绕所述第二芯部的第一端以及缠绕所述第三芯部的靠近所述第一芯部的区段的第二端,以与缠绕所述第三芯部的所述第一线圈部的至少一部分叠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缠绕所述第三芯部的所述第一线圈部的匝数等于缠绕所述第三芯部的所述第二线圈部的匝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芯部、所述第二芯部和所述第三芯部为四边形环形形状的三条边,
其中,所述第一芯部和所述第二芯部彼此相对,所述第三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芯部和所述第二芯部之间并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芯部和所述第二芯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部围绕所述第一芯部和所述第三芯部的缠绕方向与所述第二线圈部围绕所述第二芯部和所述第三芯部的缠绕方向相同或相反。
CN202110157337.3A 2020-07-10 2021-02-04 线圈组件 Pending CN1139212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85404A KR20220007318A (ko) 2020-07-10 2020-07-10 코일 부품
KR10-2020-0085404 2020-07-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21245A true CN113921245A (zh) 2022-01-11

Family

ID=79172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57337.3A Pending CN113921245A (zh) 2020-07-10 2021-02-04 线圈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220007318A (zh)
CN (1) CN113921245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50268B2 (ja) 2000-05-10 2009-10-21 Fdk株式会社 チョークコイ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13270A1 (en) 2022-01-13
KR20220007318A (ko) 2022-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41659B2 (ja) 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629365B2 (en) Inductor array component and board for mounting the same
CN110047645B (zh) 电感器
CN113161123A (zh) 线圈组件
CN111696758B (zh) 线圈组件
KR102148317B1 (ko) 코일 부품
KR102188451B1 (ko) 코일 부품
JP7362269B2 (ja) インダクタ
CN113921245A (zh) 线圈组件
US12073971B2 (en) Coil component
US11728089B2 (en) Coil component
KR102429686B1 (ko) 코일 부품
US20170032886A1 (en) Coil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2117078A (zh) 线圈电子组件
US20220013282A1 (en) Coil component
US11881346B2 (en) Coil electronic component
US20180033541A1 (en) Coil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20013280A1 (en) Coil component
US20230170134A1 (en) Coil component
JP7219641B2 (ja) インダクタ
JP2023098673A (ja) 磁性粒子及び磁性部品
CN118398353A (zh) 线圈组件
JP2023098660A (ja) 磁性粒子及び磁性部品
CN117012494A (zh) 线圈组件
CN116313369A (zh) 线圈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