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05565B - 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5565B
CN113905565B CN202111211976.XA CN202111211976A CN113905565B CN 113905565 B CN113905565 B CN 113905565B CN 202111211976 A CN202111211976 A CN 202111211976A CN 113905565 B CN113905565 B CN 1139055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phase
phase change
change medium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119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05565A (zh
Inventor
叶万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1197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055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05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556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3726 priority patent/WO202306580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055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55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包括盖板和安装于盖板的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一管道、以及动态功能件,第一腔体内填充有处于第一相的相变介质,当相变介质由于受热相变为第二相并从第一腔体进入第一管道时,动态功能件在处于第二相的相变介质的驱动下发生形态改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第一腔体对应于电子设备的发热元件设置,当发热元件发热时,第一腔体内的相变介质可以将热量进行扩散,运动过程中的相变介质还可以对动态功能件做功,驱动动态功能件改变形态,使得一部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消耗掉,不仅可以快速的散热,也可以实现外壳的动态效果。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外壳组件和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消费性电子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电子设备的电源或者其他电子器件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带来电子设备的整体温度升高,当温度急剧升高时,存在自燃风险。现在的一些电子设备在温度升高后都会自动采取部分降低功耗的措施,这导致电子设备的运行效率下降,导致电子设备变得卡顿;同时用户握持电子设备时会有烫手情形。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以改善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包括盖板和安装于盖板的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第一管道、以及与第一管道连通的动态功能件,第一腔体内填充有处于第一相的相变介质,当相变介质由于受热相变为第二相并从第一腔体进入第一管道时,动态功能件在处于第二相的相变介质的驱动下发生形态改变。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壳组件,包括中框、前壳以及上述的壳体,前壳装配于中框,壳体装配于中框,且与前壳位于中框的相背的两侧。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外壳组件和发热组件,发热组件设置于外壳组件内,且第一腔体与发热组件对应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第一腔体可以对应于电子设备的发热元件设置,当发热元件发热时,第一腔体内的相变介质可以将热量从发热元件区域带到其他区域进行扩散,通过设置动态功能件,在散热组件工作过程中,运动过程中的相变介质还可以对动态功能件做功,驱动动态功能件改变形态,使得一部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消耗掉,不仅可以快速的散热,降低电子设备的温度,也可以实现外壳的动态效果,提供不同的人机交互方式。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壳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组件中动态功能件在发生一种形态改变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组件中动态功能件在发生另一种形态改变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壳体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纹理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壳体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消费者在面对琳琅满目的移动终端产品时,不仅需要考虑产品的功能是否满足自身需求,产品的外观也是左右消费者是否选购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随着移动终端的迭代,各品牌的移动终端外形逐渐趋于同质化,外观辨识度较差,并且,移动终端在出厂之后,其颜色以及图案通常是固定不变的,长时间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用户通常只能通过安装保护壳来实现外观改变,但安装保护壳后,电子设备的厚度、重量等都会显著的增加,握持手感会变差。
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散热通常通过在中框内贴石墨导热片实现,这种散热方式的散热效率较低,且虽然石墨导热片可以将发热区域的热量带走,但不能快速的将热量散失,电子设备的整体温度上升仍会较快。
基于此,本申请的发明人提出了本申请各实施例的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以期改善上述缺陷。以下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申请的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包括外壳组件110以及发热组件(图未示出),其中发热组件位于外壳组件110内,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显示屏120、主板、电池140、前置摄像头130等。主板、电池140设置于外壳组件110内,前置摄像头130设置于电子设备10的设置显示屏120的一侧。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参阅图2,其中显示屏120装配于前壳112,显示屏120可以采用LCD(Liquid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信息,LCD屏可以为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屏幕或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屏幕或SLCD(Splice LiquidCrystal Display,拼接专用液晶显示)屏幕。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20可以采用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电激光显示)屏用于显示信息,OLED屏可以为AMOLED(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屏幕或Super AMOLED(Super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超级主动驱动式有机发光二极体)屏幕或Super AMOLED Plus(Super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Plus,魔丽屏)屏幕,此处不再赘述。
发热组件例如可以是芯片、电池140、主板等中的一者或多者,在此不做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以及图3, 外壳组件110包括中框111、前壳112以及壳体200,中框111包括中板1111和边框1112,边框1112围设于中板1111的边缘,边框1112突出于中板1111,并且边框1112在中板1111的相背的两侧均突出于中板1111。前壳112和壳体113分别装配于中板1111的相背的两侧,且前壳112和壳体200均与边框1112装配固定;壳体200与中框111以及前壳112共同形成容纳腔,容纳腔内可以设置主板、摄像头130、天线、处理器等各类元器件。
本实施例中,参阅图4,壳体200包括盖板210和散热组件230,盖板210具有相背的内表面202和外表面203,外表面203可以外露作为电子设备100的部分外观面,内表面202朝向容纳腔102,内表面202和外表面203大致呈相互平行的结构。盖板210可以是透明盖板210,使得从外表面203一侧可以观看到内表面202一侧的动态,例如盖板210可以是玻璃材质或者其他透光材质。盖板210也可以是部分透明材质,仅在对应于散热组件230的部分设置透明窗口。
盖板210为大致的矩形板体,盖板210的边缘可以设置一定的弧度,以使电子设备具备更好的握持手感。盖板210可以包括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以及相对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其中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连接于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之间,第一边缘、第三边缘、第二边缘以及第四边缘首尾连接形成盖板210的外边缘,其中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可以是沿盖板21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可以是沿盖板210的宽度方式设置的。
盖板210还可以开设摄像头安装孔201,用于安装电子设备的后置摄像头,摄像头安装孔201可以贯穿盖板210,且摄像头安装孔201可以是矩形孔或者圆孔等,在此不做限定。
散热组件230设置于盖板210,具体而言,散热组件230设置于盖板210的内表面202,并可以与电池140、芯片、主板等发热组件直接贴合,或者通过导热材料与电池140、芯片、主板等发热组件贴合,以实现热量传导,导热材料例如可以是导热硅胶、石墨片、热管等。在电子设备10的使用过程中,发热组件会产生较多热量,因此发热组件所在区域温度上升会更快,尤其是电子设备10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热组件所在区域的温度很高,出现烫手情形。
参阅图5至图7,散热组件230包括第一腔体231、第二腔体232、第一管道233以及与第一管道233连通的动态功能件235,其中,第一腔体231和第二腔体232可以间隔设置,并分别设置于散热组件230的不同位置,以使得第一腔体231和第二腔体232可以与不同的元件对应。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231可以对应于电子设备内的一种或多种发热组件设置,即第一腔体231位于发热组件所在区域,作为蒸发腔,发热组件例如可以包括电池140、芯片、主板中的至少一者。第二腔体232可以对应于电子设备内的非发热组件设置,非发热组件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产热量较少或者不发热的元器件,例如中框111。即第二腔体232位于电子设备10的非发热组件所在区域,作为冷凝腔。
第一腔体231内填充有处于第一相的相变介质(图未示出),相变介质是指在受热后可以发生相变的介质,例如水、乙醇等,其在常温下为第一相,第一相为液相,受热后相变为第二相,第二相为气相。本实施例中,相变介质可以是氟化液,其是一种含氟液体,沸点可以是40-45℃之间,氟化液作为相变介质的好处在于其沸点低,在40-45℃的温度下即可以相变气化,因此应用于电子设备时,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相变,利于快速的将热量带走,提高散热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腔体232内也可以填充有相变介质,在此不做限定。为了加快第二腔体232进行冷凝散热的速率,第二腔体232可以被配置成一任意形状的腔体,为了增大散热面积,可以将第二腔体232设置成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形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腔体231和第二腔体232通过第一管道233连通,第一腔体231内的相变介质可以经由第一管道233进入第二腔体232,第二腔体232内的相变介质也可以经由第一管道233回到第一腔体231内。具体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231可以与一发热组件对应设置,第二腔体232可以与一非发热组件对应设置,当第一腔体231内的相变介质受热后气化,气化后的相变介质可以进入第一管道233,并随第一管道233进入第二腔体232内,由于第二腔体232的位置对应于电子设备的非发热组件处,温度相对更低,因此气化后的相变介质进入第二腔体232后变冷冷凝,重新相变为液态,当第一腔体231对应的发热组件区域发热量减小后,液化后的相变介质在可以重新经由第一管道233流回到第一腔体231内,在此过程中,部分热量被从第一腔体231对应的发热组件所在区域带往第二腔体232对应的非发热组件区域,进行散失,散热效率提高,发热组件所在区域的温度降低得更快。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231可以与一发热组件对应设置,第二腔体232可以与另一发热组件对应设置,当第一腔体231对应的发热组件发热,第二腔体232对应的发热组件不发热时,第一腔体231内的相变介质受热后气化,气化后的相变介质可以进入第一管道233,并随第一管道233进入第二腔体232内,由于第二腔体232对应的发热组件处,温度相对更低,因此气化后的相变介质进入第二腔体232后变冷冷凝,重新相变为液态。当第二腔体232对应的发热组件发热,第一腔体231对应的发热组件不发热时,第二腔体232内的相变介质可以再次相变气化,并经由第一管道233流回到第一腔体231内,并在第一腔体231重新凝结。
动态功能件235与第一管道233连通,当处于第二相的相变介质(也即是气化后的相变介质)进入第一管道233内后,处于第二相的相变介质可以驱动动态功能件235发生形态改变,从盖板210的外表面203一侧可以目视到动态功能件235的形态变化,使得电子设备10的壳体200具有动态化的视觉效果,同时可以作为一种人机交互的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动态功能件235的形态改变,可以是指动态功能件235自身发生形变、位移等变化,或者发生相对运动等。
在整个散热循环过程中,相变介质从液态气化为气态,再由气态液化为液态,热量从第一腔体231所在区域转移至第二腔体232所在区域,并在第二腔体232所在区域自然向外散失,当发热组件产生的热量较多时,第二腔体232所在区域不能快速的向外散失,此时也会导致整个电子设备10的温度快速上升。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动态功能件235,在动态功能件235发生形态改变的过程中,处于第二相的相变介质携带的热量的一部分转变为机械能,对动态功能件235做功,这部分热量因做功而消耗。因此可以加快热量的散失过程,提高散热效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动态功能件235可以是一液体管236,液体管236的一端连通第一管道233,另一端封闭,液体管236内填充有液体标记物2361,液体标记物2361可以是带有颜色的液体,例如红色液体、绿色液体、蓝色液体等,其中液体可以是水。液体标记物2361也可以是设置有标记点的液体,例如液体中掺杂有带颜色的标记球,标记球可以是红外、蓝色等各种颜色。液体标记物2361的作用是可以供用户目视到动态功能件235的运动轨迹或者形态变化,实现动态化的展示以及人机交互。
当处于第二相的相变介质进入第一管道233时,如图6所示,第一管道233内的气压增大,使得液体管236内的液体标记物2361发生移动,朝向液体管236的封闭端方向运动。在一个更为具体的实施例中,液体标记物2361可以不填充满液体管236,液体管236的封闭端可以形成一段空腔,空腔内填充空气或者其他气体,当第一管道233内的气压大于空腔内的气压时,液体标记物2361即会发生移动,形态发生变化。且在第一腔体231内的相变介质未发生气化时,空腔内的气压可以等于第一管道233内的气压,实现压力平衡,此时液体标记物2361不发生移动。
为了提高液体标记物2361形态变化过程的视觉冲击力,可以通过延长液体标记物2361的长度,这样当液体标记物2361发生形态变化时,液体标记物2361的移动过程(即形态变化过程)会更显著,动态变化效果更好。同时这种实施方式,推动液体标记物2361运动过程中所消耗的热量更大,可以提高散热效果。具体地,液体管236可以被配置为螺旋状,螺旋状的液体管236可以位于同一平面,螺旋状的液体管236设置方式不仅有利于合理布置液体管236的位置,避开电子设备内的其他元件,同时可以大幅延长液体管236的长度。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液体管236也可以被配置为其他任意形式,在此不做限定。
当第一腔体231所在区域对应的温度逐渐降低,相变介质不再进入第一管道233,已进入第一管道233内的相变介质在第二腔体232处冷凝液化后,第一管道233内的气压逐渐降低,此时空腔内的气压大于第一管道233的气压,如图7所示,液体标记物2361朝向第一管道233方向移动,此时空腔内的气压逐渐降低,当空腔内的气压与第一管道233的气压相等时,达到平衡,液体标记物2361不再移动。用户可以通过观察液体标记物2361的移动过程,获知电子设备10的散热状态。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壳体200,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根据动态功能件235的形态变化,进行相应的操作。仅作为一种示例,在一种应用场景下,当用户观察到动态功能件235发生形态变化,表明此时电子设备10的温度上升较快,发热量较大,用户可以手动关闭部分不使用的后台应用程序,以降低处理器负载,或者用户可以将电子设备10置于温度较低的环境进行散热。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参阅图8,散热组件230还可以包括第二管道234,第一腔体231和第二腔体232通过第一管道233以及第二管道234连通,第一管道233和第二管道234为彼此独立的管道,第一腔体231内的相变介质可以经由第一管道233进入第二腔体232,第二腔体232内的相变介质可以经由第二管道234回到第一腔体231内,以形成相变介质的流动回路。其中相变介质的流动可以是单向流动的,即相变介质从第一腔体231进入第二腔体232,仅能通过第一管道233实现,相变介质从第二腔体232流回第一腔体231,仅能通过第二管道234实现。通过设置第二管道234,可以使得第一腔体231内的相变介质在由第一相转变为第二相的同时,第二腔体232内的相变介质可以同时由第二相转变为第一相,并经过第二管道234回流至第一腔体231,形成实时的相变散热循环,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由于相变介质气化进入第一管道233内后,第一管道233的温度上升较为明显,因此第二管道234可以设置于远离第一管道233的位置,以提高隔离度,使得第二管道234内的处于第一相的相变介质不会受到第一管道233的高温影响,导致第二管道234内的液态相变介质重新气化。更为具体的,第一管道233和第二管道234可以分别邻近于盖板210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设置,使得第一管道233和第二管道234具有更大的间距。此时可以将动态功能件235设置于第一管道233和第二管道234之间。当然,第一管道233和第二管道234也可以分别邻近于盖板210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设置。
同时,为了控制第一腔体231内的相变介质仅在气化后进入第一管道233,以及控制第二腔体232内的相变介质冷凝液化后再进入第二管道234,散热组件230还包括第一阀门238和第二阀门239,第一阀门238设置于第一管道233上,第二阀门239设置于第二管道234上,其中第一阀门238可以仅在第一腔体231内的相变介质气化后打开,第二阀门239可以仅在第二腔体232内的相变介质液化后打开,这样可以避免相变介质在第一管道233和第二管道234内频繁流动,产生声音。其中第一阀门238位于第一腔体231以及动态功能件235之间,具体地第一阀门238设置在第一腔体231的出口与第一管道233和动态功能件235的连通口之间;当第一阀门238处于关闭状态时,相变介质无法与动态功能件235接触。
第一阀门238和第二阀门239可以是电磁阀,且可以与电子设备的主板电性连接,由主板上集成的处理器控制打开或关闭。本实施例中,第一阀门238和第二阀门239均可以是单向压力阀,单向压力阀可以控制第一管道233或第二管道234内的相变介质单向流动。具体地,第一阀门238控制第一管道233中的相变介质仅能从第一腔体231一侧向第二腔体232一侧单向流动,第二阀门239控制第二管道234中的相变介质仅能从第二腔体232一侧向第一腔体231一侧单向流动。同时,由于第一阀门238和第二阀门239均为压力阀,其在外部压力大于预设阈值时可以自动开启,在外部压力小于预设阈值时可以自动关闭,因此第一阀门238和第二阀门239可以自行控制开启或关闭,无需设置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阀门238和第二阀门239开启或关闭。
仅作为一种示例,当相变介质由于第一腔体231与第二腔体232的受热不均进入第一管道233时,第一管道233内的蒸气压逐渐增大,当第一管道233内的蒸气压大于等于预设阈值时,第一阀门238自动打开,此时气化的相变介质与动态功能件235接触,动态功能件235在相变介质的驱动下形态发生改变。气化的相变介质还进入第二腔体232内,并在第二腔体232内冷凝液化,重新形成液态的相变介质。由于第二管道234连通第二腔体232,因此与第一管道233也是连通的,第一管道233内的蒸气压与第二管道234内的气压相等。当第二管道234内的气压大于等于第二阀门239的预设压力值时,第二阀门239自动打开,此时液化后的相变介质可以经由第二管道234回到第一腔体231内,形成相变介质的流动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仅设置第一阀门238和第二阀门239中的一者,在此不做限定。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参阅图9,为了提高作为冷凝腔的第二腔体232的冷凝速度,第二腔体232可以包括多根彼此连通的散热流道2321,每根散热流道2321可以设置成一根或多根毛细管结构,这样可以增加相变介质与第二腔体232的接触面积,实现快速冷凝的目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200,散热组件230不仅可以将热量从电子设备内的高温区域传导至低温区域,同时热量在传导过程中,对动态功能件235做功,使得动态功能件235发生形态改变,丰富用户与电子设备10之间的交互形式,提高用户体验。同时由于动态功能件235做功过程中消耗一部分热量,因此热量的散失更加快速,有利于散热。
动态功能件235也可以被配置为其他形式,例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动态功能件235包括叶轮237,叶轮237的至少部分叶片位于相变介质的移动路径上,叶轮237可以转动安装于第一管道233内,当相变介质由于第一腔体231与第二腔体232的受热不均进入第一管道233时,处于第二相的相变介质驱动叶轮237转动,使得叶轮237的形态发生改变。具体地,叶轮237包括转轴和叶片,叶片为多个,多个叶片均匀分布于转轴的周向上,转轴转动安装于散热组件230,且转轴的轴线方向大致与盖板210的内表面202相互垂直。在此过程中,气化的相变介质携带的热量的一部分对叶轮237做功,转变为叶轮237的机械能,起到散热作用。用户可以从盖板210一侧目视到叶轮237的转动,进而丰富人机交互方式。
作为另一种设置方式,为了增大视觉感受,可以将叶轮237设置得更大一些,便于用户观察。此时,散热组件230还可以设置一安装腔240,安装腔240用于供叶轮237设置,且使得叶轮237可以转动。安装腔240连通第一管道233,叶轮237设置于安装腔240内,以使得相变介质由于第一腔体231与第二腔体232的受热不均进入第一管道233时,叶轮237在相变介质的驱动下转动,发生形态改变。作为一种方式,叶轮237的叶片可以部分的伸入第一管道233内,以更直接的与进入第一管道233内的相变介质接触传热。
为了便于用户观察,叶轮237的叶片上可以设置标记物,标记物可以是带有颜色的物体或者颜色标记,当叶轮237转动时,标记物随叶轮237一起转动,使得用户能够观察到动态化的叶轮237的风车状转动轨迹,进一步丰富人机交互方式。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标记物可以仅设置于其中的部分叶片,也可以设置于全部叶片上,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电子设备内部的其他元件不外露,盖板210可以包括邻接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与动态功能件235对应,第二区域为盖板210的除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第二区域可以设置成磨砂形式或者其他遮光形式,使得内部的各类元器件不外露。
在另一种方式中,参阅图11,壳体200还包括第一纹理层250,第一纹理层250设置于盖板210的表面,散热组件230设置于第一纹理层250的远离盖板210的表面,第一纹理层250可以是具有纹理的涂层,其可以透过光线,动态功能件235可以透过第一纹理层250显现于盖板210的外表面203。此时第一纹理层250可以遮盖电子设备内部的部分元器件,同时第一纹理层250还可以起到对盖板210的美观作用。第一纹理层250可以覆盖盖板210的整个内表面202,也可以仅覆盖盖板210的部分内表面202,在此不做限定。第一纹理层250可以通过粘胶粘接的方式与盖板210结合,或者也可以通过镭雕、电镀等方式形成于盖板210上,在此不做限定。
散热组件230可以是一平面膜形结构,例如散热组件230可以由两层相对的平面膜2301形成,且两层平面膜2301的边缘连接形成内部的第一腔体231、第二腔体232以及第一管道233、第二管道234、安装腔240等各类结构。散热组件230也可以是由两层金属板通过封边焊接后形成的,在此均不做限定。
在一个更为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纹理层250为半透膜层,其仅可供少量光线透过,第一纹理层250设置有透光区域251以及非透光区域252,动态功能件235与透光区域251对应,动态功能件235可以从透光区域251显现于盖板210的外表面203。第一腔体231、第二腔体232、第一管道233、第二管道234等可以设置于与非透光区域252对应的位置,这样从盖板210的外表面无法观察到这类结构。
进一步地,参阅图13,外壳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纹理层270,第二纹理层270设置于散热组件230的远离第一纹理层250的表面,第二纹理层270可以不设置透光区域251,这样可以使得电子设备内部被全部遮光,各类元器件无法外露,但动态功能件235仍能通过透光区域251显现于盖板210的外表面203,不影响动态功能件235与用户之间的人机交互过程。第二纹理层270可以覆盖散热组件230的整个表面,也可以仅覆盖散热组件230的部分表面,在此不做限定。第二纹理层270可以通过粘胶粘接的方式与散热组件230结合,或者也可以通过镭雕、电镀等方式形成于散热组件230上,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提供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同时由于散热组件230在进行散热循环的过程中,将部分的热能转化为了动态功能件235的机械能,因此可以更快速的将热量进行散失,可以提高散热效率。
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10可以为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例如,基于iPhone TM,基于Android TM的电话),便携式游戏设备(例如Nintendo DS TM,PlayStation Portable TM,Gameboy Advance TM,iPhone TM)、膝上型电脑、PDA、便携式互联网设备、音乐播放器以及数据存储设备,其他手持设备以及诸如手表、耳机、吊坠、耳机等,电子设备10还可以为其他的可穿戴设备(例如,诸如电子眼镜、电子衣服、电子手镯、电子项链、电子纹身、电子设备或智能手表的头戴式设备(HMD))。
电子设备还10可以是多个电子设备10中的任何一个,多个电子设备10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其他无线通信设备、个人数字助理、音频播放器、其他媒体播放器、音乐记录器、录像机、照相机、其他媒体记录器、收音机、医疗设备、车辆运输仪器、计算器、可编程遥控器、寻呼机、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打印机、上网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1或MPEG-2)音频层3(MP3)播放器,便携式医疗设备以及数码相机及其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和安装于所述盖板的散热组件,所述盖板包括可透光的第一区域,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以及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的动态功能件,所述第一腔体内填充有处于第一相的相变介质,所述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以供处于所述第一相的所述相变介质从所述第二腔体回流到所述第一腔体,当所述相变介质由于受热相变为第二相并从所述第一腔体进入所述第一管道时,所述动态功能件在处于第二相的所述相变介质的驱动下发生形态改变,所述动态功能件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以使所述动态功能件的形态变化可透过所述第一区域被观察,所述第一相为液相,所述第二相为气相,所述动态功能件包括液体管,所述液体管被配置为螺旋状,所述液体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道,另一端封闭,所述液体管内填充有液体标记物,当处于第二相的所述相变介质进入所述第一管道时,驱动所述液体标记物在所述液体管内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动态功能件的连通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为单向压力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所述第二阀门用于控制进入所述第二腔体内的相变介质经所述第二管道回流至所述第一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门为单向压力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为蒸发腔,所述第二腔体为冷凝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包括多根彼此连通的散热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纹理层,所述第一纹理层设置于所述盖板的表面,所述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纹理层的远离所述盖板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纹理层设置有透光区域,所述动态功能件与所述透光区域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二纹理层,所述第二纹理层设置于所述散热组件的远离所述第一纹理层的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介质为氟化液。
12.一种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框;
前壳,所述前壳装配于所述中框;以及
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壳体,所述壳体装配于所述中框,且与所述前壳位于所述中框的相背的两侧。
13.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外壳组件;以及
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组件内,且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发热组件对应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芯片、主板、电池中的至少一者。
CN202111211976.XA 2021-10-18 2021-10-18 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9055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1976.XA CN113905565B (zh) 2021-10-18 2021-10-18 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PCT/CN2022/113726 WO2023065804A1 (zh) 2021-10-18 2022-08-19 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1976.XA CN113905565B (zh) 2021-10-18 2021-10-18 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5565A CN113905565A (zh) 2022-01-07
CN113905565B true CN113905565B (zh) 2023-11-10

Family

ID=79192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11976.XA Active CN113905565B (zh) 2021-10-18 2021-10-18 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05565B (zh)
WO (1) WO20230658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5565B (zh) * 2021-10-18 2023-11-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06428U (ja) * 2004-07-07 2005-01-06 環宇科技事業有限公司 放熱装置
CN1697925A (zh) * 2002-08-15 2005-11-16 麦莫斯弗罗有限公司 微液体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JP2010171943A (ja) * 2009-11-30 2010-08-05 Taruno Kazuo 多機能新技術携帯電話
CN101820934A (zh) * 2007-10-10 2010-09-0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药液分配装置
JP2012067613A (ja) * 2010-09-21 2012-04-05 Seiko Epson Corp 冷却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05578840A (zh) * 2015-07-31 2016-05-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7535077A (zh) * 2015-09-01 2018-01-02 戴尔产品有限公司 包括热管的无线功率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08377634A (zh) * 2018-04-25 2018-08-07 四川大学 基于相变热能转换的散热***及方法
CN110167325A (zh) * 2019-06-24 2019-08-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174016A (zh) * 2018-02-06 2019-08-27 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手机app控制毛细芯压力的方法
CN209552871U (zh) * 2018-12-29 2019-10-29 贺迈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相变蓄热新能源车暖风***
CN209911936U (zh) * 2019-07-11 2020-01-07 深圳市尊行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无线光电鼠标
CN112153837A (zh) * 2020-09-04 2020-12-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CN113365470A (zh) * 2021-05-12 2021-09-07 普元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检修的可升降式高效散热的电控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5565B (zh) * 2021-10-18 2023-11-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7925A (zh) * 2002-08-15 2005-11-16 麦莫斯弗罗有限公司 微液体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JP3106428U (ja) * 2004-07-07 2005-01-06 環宇科技事業有限公司 放熱装置
CN101820934A (zh) * 2007-10-10 2010-09-0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药液分配装置
JP2010171943A (ja) * 2009-11-30 2010-08-05 Taruno Kazuo 多機能新技術携帯電話
JP2012067613A (ja) * 2010-09-21 2012-04-05 Seiko Epson Corp 冷却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05578840A (zh) * 2015-07-31 2016-05-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7535077A (zh) * 2015-09-01 2018-01-02 戴尔产品有限公司 包括热管的无线功率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10174016A (zh) * 2018-02-06 2019-08-27 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手机app控制毛细芯压力的方法
CN108377634A (zh) * 2018-04-25 2018-08-07 四川大学 基于相变热能转换的散热***及方法
CN209552871U (zh) * 2018-12-29 2019-10-29 贺迈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相变蓄热新能源车暖风***
CN110167325A (zh) * 2019-06-24 2019-08-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9911936U (zh) * 2019-07-11 2020-01-07 深圳市尊行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无线光电鼠标
CN112153837A (zh) * 2020-09-04 2020-12-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CN113365470A (zh) * 2021-05-12 2021-09-07 普元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检修的可升降式高效散热的电控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65804A1 (zh) 2023-04-27
CN113905565A (zh) 2022-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en et al. Technology advances in flexible displays and substrates
CN113905565B (zh) 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WO2017045369A1 (zh) 一种手表
CN107179631B (zh) 一种显示装置
KR101724621B1 (ko) 방열 점착제, 이를 이용한 방열 시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자기기
CN103442110B (zh) 移动终端的配件
TWI460495B (zh) 顯示模組
US20230413481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element,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9817106A (zh) 显示装置
CN209120267U (zh) 散热手机壳
CN114245639B (zh) 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06671784U (zh) 智能手表
CN109960317A (zh) 电子装置
CN114340262A (zh) 壳体、外壳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06298836B (zh) 一种显示器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US20220300048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CN207070513U (zh) 壳体及具有该壳体的电子装置
CN209860959U (zh) 一种双屏显示及辅助触控的移动终端
CN204697157U (zh) 一种运动相机的散热结构
JP2004179675A (ja) 電子機器筐体及びそれに用いる熱伝導パス部材
CN220755306U (zh) 电子设备
CN103687429A (zh) 一种底座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9151199U (zh) 一种手机散热结构
CN209104821U (zh) 高效散热移动电源
WO2020237518A1 (zh) 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