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9527B - 一种试验模型表面温度的修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试验模型表面温度的修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9527B
CN113899527B CN202111477526.5A CN202111477526A CN113899527B CN 113899527 B CN113899527 B CN 113899527B CN 202111477526 A CN202111477526 A CN 202111477526A CN 113899527 B CN113899527 B CN 1138995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point
point
effe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7752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99527A (zh
Inventor
冉林
赵照
熊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w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Low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w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iled Critical Low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of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11147752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995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99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95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995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95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8Aerodynamic mode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3/0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erodynamic tes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风洞试验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试验模型表面温度的修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每个测温点的温度值,若所述测温点的温度因子不小于预设参数,则所述测温点为失效测温点;若所述测温点的温度因子小于预设参数,则所述测温点为有效测温点;所述温度因子为预设时长内所述测温点温度值的稳定程度:将参考测温点的温度值作为所述失效测温点的修正温度;所述参考测温点为有效测温区中与所述失效测温点的相对距离相同的测温点,所述相对距离为所述测温点在测温方向上与所述测温方向所在的直线与前缘线角点之间的距离。本发明提供试验模型表面温度的修正方法能够准确测量防除冰部件表面温度,提高防除冰试验效率和精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试验模型表面温度的修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洞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试验模型表面温度的修正方法。
背景技术
飞行器部件结冰会破坏飞行器的气动外形,导致空气动力学特性下降,是飞行安全事故中较为瞩目的危险源之一。飞行器部件防除冰验证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考核部件防除冰特性,目前主要依靠结冰风洞来完成。其中,热气防除冰主要通过将飞行器发动机产生的热气引入防除冰区域,电热防除冰主要通过通电加热作用与相应部件的防除冰区域,使部件的表面温度保持或快速达到零度以上。因此,防除冰部件表面温度的变化是反映热气、电热防除冰效果的关键指标,也是防除冰手段改进以及模型设计优化的主要依据。在结冰风洞热气、电热防除冰试验中,如何准确测量防除冰部件的表面温度是试验的关键点。
基于结冰风洞的防除冰验证试验,防除冰部件面临着极端试验环境,如:高风速、高湿度、水滴撞击、变密度、温度骤变、热源高温等,这些极端的试验环境为温度测量带来巨大挑战。同时,极端试验环境会对小部分传感器造成损坏,导致对应的测温点数据丢失或失效,从而导致温度分布的准确性降低,进而无法对防除冰试验进行准确的测量和验证,影响了防除冰试验的进程,降低了试验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1. 现有技术中结冰风洞热气、电热防除冰试验中,如何准确测量防除冰部件的表面温度;
2. 现有技术中结冰风洞热气、电热防除冰试验中,防除冰部件面临着极端试验环境,而极端试验环境经常会导致传感器受到损坏,进而影响了温度分布测量的准确性,影响了防除冰试验的进程,降低了试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测量防除冰部件表面温度,提高防除冰试验效率和精确性的试验模型表面温度的修正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试验模型表面温度的修正方法,所述试验模型上沿所述试验模型的前缘线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测温区,所述测温区的延伸方向为测温方向,所述测温方向所在的直线与所述前缘线相交,每个测温区沿所述测温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测温点,不同测温区上所述测温点在布置方向上与前缘线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布置方向为与所述前缘线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每个测温点的温度值,若所述测温点的温度因子不小于预设参数,则所述测温点为失效测温点;若所述测温点的温度因子小于预设参数,则所述测温点为有效测温点;所述温度因子为预设时长内所述测温点温度值的稳定程度;
步骤S20:将参考测温点的温度值作为所述失效测温点的修正温度;所述参考测温点为有效测温区中与所述失效测温点的相对距离相同的测温点,所述相对距离为所述测温点在测温方向上与所述测温方向所在的直线与前缘线交点之间的距离;
所述有效测温区通过失效测温区中的共同有效测温点和其他测温区中的共同有效测温点获得,所述共同有效测温点为所述失效测温区和所述其他测温区中的相对距离相同且均为有效测温点的测温点,所述其他测温区为除失效测温区之外的测温区,所述失效测温区为所述失效测温点所在的测温区。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因子为每个测温点在预设时长内温度值的标准差或方差。
进一步的,所述有效测温区为其他测温区中有效测温点数量最多的测温区。
进一步的,所述有效测温区为平均温差因子最小的测温区,所述平均温差因子为有效温差因子的平均值,所述有效温差因子为所述失效测温区和所述其他测温区中所有共同有效测温点的相对稳定程度。
进一步的,所述有效温差因子为其他测温区中共同有效测温点的温度值与失效测温区中共同有效测温点的平均温度值的标准差。
进一步的,当参考测温点为有效测温点时,则将参考测温点的温度值作为所述失效测温点的温度值;当参考测温点为失效测温点时,则对有效测温区中所有的有效测温点进行数据拟合,得到参考测温点的温度值,再将参考测温点的温度值作为所述失效测温点的温度值。
综上所述,本发明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1. 本发明通过在试验模型表面设置多个测温区,并在每个测温区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测温点,且不同测温区上测温点在布置方向上与前缘线之间的距离相同,为失效测温点的温度修正提供了前提条件,使得通过除失效测温点所在测温区之外的其他测温区中相应测温点的温度值修正失效测温点的温度值成为可能,从而避免了由于少数失效测温点带来的反复检验、替换等降低试验效率的工序,提高了结冰风洞中温度测量试验的效率,同时保证了试验结果的精确性;
2. 本发明通过判断温度因子与预设参数的大小,判断测温点是否失效,高效且及时的得到失效测温点,以便于后续对测温点进行修理、更换、修正等处理,有效避免了失效测温点带来的温度测量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了防除冰试验的效率;
3. 本发明通过将参考测温点的温度值作为所述失效测温点的修正温度,且参考测温点为有效测温区中与所述失效测温点的相对距离相同的测温点,实现了失效测温点温度值的修正,且修正温度更加接近于实际值,提高了结冰风洞中温度测量试验的效率,保证了试验结果的精确性;
4. 本发明通过失效测温区中的共同有效测温点和其他测温区中的共同有效测温点确定有效测温区,通过共同有效测温点对其他测温区进行优选,得到与失效测温区的温度变化趋势或失效测温点的温度值更加接近的测温区作为有效测温区,进而将有效测温区中失效测温点对应位置的测温点的温度作为所述失效测温点的修正温度,进一步保证了失效测温点的修正温度的精确性,确保了防除冰部件表面温度的准确测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中试验模型表面温度的修正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试验模型表面温度的测量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试验模型表面温度的测量装置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发明中试验模型表面温度的测量装置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发明中试验模型表面测温点有效性的示意图。
其中,100、试验模型,110、前缘部,111、测温点,112、前缘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说明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是例子,用来实施本发明的不同特征。以下特定例子所描述的元件和排列方式,仅用来精简的表达本发明,其仅作为例子,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垂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试验模型表面温度的修正方法,所述试验模型100上沿所述试验模型100的前缘线112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测温区,所述测温区的延伸方向为测温方向,所述测温方向所在的直线与所述前缘线相交,每个测温区沿所述测温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测温点,不同测温区上所述测温点在布置方向上与前缘线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布置方向为与所述前缘线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每个测温点的温度值,若所述测温点的温度因子不小于预设参数,则所述测温点为失效测温点;若所述测温点的温度因子小于预设参数,则所述测温点为有效测温点;所述温度因子为预设时长内所述测温点温度值的稳定程度;
步骤S20:将参考测温点的温度值作为所述失效测温点的修正温度;所述参考测温点为有效测温区中与所述失效测温点的相对距离相同的测温点,所述相对距离为所述测温点在测温方向上与所述测温方向所在的直线与前缘线交点之间的距离;
所述有效测温区通过失效测温区中的共同有效测温点和其他测温区中的共同有效测温点获得,所述共同有效测温点为所述失效测温区和所述其他测温区中的相对距离相同且均为有效测温点的测温点,所述其他测温区为除失效测温区之外的测温区,所述失效测温区为所述失效测温点所在的测温区。
如图2所示,不同测温区上,所述测温点111在布置方向
Figure 57227DEST_PATH_IMAGE001
上与前缘线112之间的距离相同,即
Figure 594519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s 1,i 为第一测温点x 1,i 在布置方向
Figure 264535DEST_PATH_IMAGE001
上与前缘线112之间的距离,s 2,i 为第一测温点x 2,i 在布置方向
Figure 254488DEST_PATH_IMAGE001
上与前缘线112之间的距离,所述布置方向
Figure 238624DEST_PATH_IMAGE001
与所述前缘线112的延伸方向垂直。
如图3所示,A 1 A 2 A 3 分别为设置在试验模型100表面的第一测温区、第二测温区和第三测温区;第一测温区A 1 、第二测温区A 2 和第三测温区A 3 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测温区A 1 的延伸方向、第二测温区A 2 的延伸方向和第三测温区A 3 延伸方向相均为测温方向
Figure 755056DEST_PATH_IMAGE003
,所述测温方向
Figure 736919DEST_PATH_IMAGE003
与所述翼型部110的前缘线112相交设置;
第一测温区A 1 、第二测温区A 2 和第三测温区A 3 分别沿测温方向
Figure 338801DEST_PATH_IMAGE003
依次设置有第一测温点x 1,i 、第二测温点x 2,i 、第三测温点x 3,i 。其中,i为同一测温区中测温点的序号,i为整数且i=1、2、3、...、nn为测温区中测温点的总个数。具体的,测温区中测温点的总个数的数量根据试验需求设置,每个测温区中测温点的总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如图4所示,第一测温区A 1 包括第一目标测温层L 1 g和第一相邻测温层L 1a ,第二测温区A 2 包括第二目标测温层L 2 g和第二相邻测温层L 2a ,第三测温区A 3 包括第三目标测温层L 3 g和第三相邻测温层L 3a ;第一测温区A 1 、第二测温区A 2 和第三测温区A 3 相互平行设置,第一测温区A 1 的延伸方向、第二测温区A 2 的延伸方向和第三测温区A 3 延伸方向相均为测温方向
Figure 126629DEST_PATH_IMAGE003
,所述测温方向
Figure 871468DEST_PATH_IMAGE003
与所述翼型部110的前缘线112相交设置。
第一目标测温层L 1 g、第一相邻测温层L 1a 、第二目标测温层L 2 g、第二相邻测温层L 2a 、第三目标测温层L 3 g、第三相邻测温层L 3a 分别沿测温方向
Figure 148866DEST_PATH_IMAGE003
依次设置有第一测温点x 1,i 、第二测温点x 2,i 、第三测温点x 3,i 。其中,i为同一测温区中测温点的序号,i为整数且i=1、2、3、...、nn为测温区中测温点的总个数。具体的,测温区中测温点的总个数的数量根据试验需求设置,每个测温区中测温点的总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一测温区A 1 中测温点序号为奇数的测温点位于第一目标测温层L 1 g,即测温点序号为奇数的测温点作为目标测温点,测温点序号为偶数的测温点位于第一相邻测温层L 1 a,即测温点序号为偶数的测温点作为相邻测温点;第二测温区A 2 、第三测温区A 3 中,目标测温点与相邻测温点可与第一测温区A 1 中测温点序号对应关系一致。同理,也可将测温点序号为偶数的测温点作为目标测温点,测温点序号为奇数的测温点作为相邻测温点。
所述目标测温点和所述相邻测温点沿测温方向
Figure 847832DEST_PATH_IMAGE003
插空设置,即目标测温点在垂直于测温方向
Figure 439350DEST_PATH_IMAGE003
上位置位于相邻两个相邻测温点之间,或者,相邻测温点在垂直于测温方向
Figure 664795DEST_PATH_IMAGE003
上位置位于相邻两个目标测温点之间,如相邻测温点x 1,2 在垂直于测温方向
Figure 722881DEST_PATH_IMAGE003
上位置位于相邻两个相邻测温点x 1,1 x 1,3 之间。
对测温区进行编号,记为r;对测温点进行编号,记为i;将第r号测温区中第i号测温点记为
Figure 299356DEST_PATH_IMAGE004
,将第r号测温区中第i号测温点
Figure 366669DEST_PATH_IMAGE004
的温度因子记为
Figure 446620DEST_PATH_IMAGE005
。若温度因子
Figure 439722DEST_PATH_IMAGE005
不小于预设参数,则判断测温点
Figure 237914DEST_PATH_IMAGE004
为失效测温点,将失效测温点记为
Figure 374497DEST_PATH_IMAGE006
;若温度因子
Figure 184321DEST_PATH_IMAGE005
小于预设参数,则判断测温点
Figure 974423DEST_PATH_IMAGE007
为有效测温点,将有效测温点记为
Figure 869697DEST_PATH_IMAGE008
;其中,ri均为整数且r≧2、i≧2,
Figure 137868DEST_PATH_IMAGE006
为失效测温点,
Figure 831892DEST_PATH_IMAGE008
为有效测温点,如图5所示。
失效测温点所在的测温区为失效测温区,将失效测温区记为
Figure 792895DEST_PATH_IMAGE009
;将失效测温区以外的其他测温区记为
Figure 503362DEST_PATH_IMAGE010
。其他测温区
Figure 450589DEST_PATH_IMAGE010
与失效测温区
Figure 890798DEST_PATH_IMAGE009
中均为有效测温点的测温点为共同有效测温点,如图5所示,当失效测温点为xb 1,i ,失效测温区为第一测温区A 1 ,其他测温区为第二测温区A 2 时,第二测温区A 2 与第一测温区
Figure 632489DEST_PATH_IMAGE009
中均为有效测温点的测温点为当除ii+1以外的测温点,当i=5时,即第二测温区A 2 中的共同有效测温点为除xe 2,i xb 2,i+1 以外的测温点,和第一测温区A 1 中的共同有效测温点为除xb 2,i xe 2,i+1 以外的测温点。
有效测温区通过失效测温区中的共同有效测温点和其他测温区中的共同有效测温点获得,将有效测温区记为
Figure 95831DEST_PATH_IMAGE011
R为其他测温区的序号,R为整数且R≠r,参考测温点记为xr,参考测温点xr为有效测温区
Figure 705804DEST_PATH_IMAGE011
中与失效测温点xb 1,i 的相对距离相同的测温点,如:当失效测温点xb 1,i 为第一测温点x 1,i ,有效测温区
Figure 875885DEST_PATH_IMAGE011
为第二测温区A 2 时,参考测温点为第二测温点x 2,i ,则将第二测温点x 2,i 的温度值作为第一测温点x 1,i 的修正温度。
t时点时测温点
Figure 913112DEST_PATH_IMAGE004
的温度值记为
Figure 863750DEST_PATH_IMAGE012
,所述温度因子为预设时长n内温度值
Figure 651315DEST_PATH_IMAGE012
的稳定程度,其中,t为时点,1≦tnn为最终时长。
通过在试验模型表面设置多个测温区,并在每个测温区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测温点,且不同测温区上测温点在布置方向上与前缘线之间的距离相同,为失效测温点的温度修正提供了前提条件,使得通过除失效测温点所在测温区之外的其他测温区中相应测温点的温度值修正失效测温点的温度值成为可能,从而避免了由于少数失效测温点带来的反复检验、替换等降低试验效率的工序,提高了结冰风洞中温度测量试验的效率,同时保证了试验结果的精确性;
通过判断温度因子与预设参数的大小,判断测温点是否失效,高效且及时的得到失效测温点,以便于后续对测温点进行修理、更换、修正等处理,有效避免了失效测温点带来的温度测量不准确的问题,提高了防除冰试验的效率;
通过将参考测温点的温度值作为所述失效测温点的修正温度,且参考测温点为有效测温区中与所述失效测温点的相对距离相同的测温点,实现了失效测温点温度值的修正,且修正温度更加接近于实际值,提高了结冰风洞中温度测量试验的效率,保证了试验结果的精确性;
防除冰试验中,通常防除冰部件的供热分布是均匀的,那么第一测温区A 1 、第二测温区A 2 和第三测温区A 3 中相对位置相同的测温点的温度值可相互参考。通过失效测温区中的共同有效测温点和其他测温区中的共同有效测温点确定有效测温区,通过共同有效测温点对其他测温区进行优选,得到与失效测温区的温度变化趋势或失效测温点的温度值更加接近的测温区作为有效测温区,进而将有效测温区中失效测温点对应位置的测温点的温度作为所述失效测温点的修正温度,进一步保证了失效测温点的修正温度的精确性,确保了防除冰部件表面温度的准确测量。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因子为每个测温点在预设时长内温度值的标准差或方差。
温度因子
Figure 800537DEST_PATH_IMAGE013
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149610DEST_PATH_IMAGE014
,其中,
Figure 118703DEST_PATH_IMAGE015
为第r个测温区中第i个测温点在预设时长n内的平均温度。
平均温度
Figure 273741DEST_PATH_IMAGE015
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152835DEST_PATH_IMAGE016
进一步的,所述有效测温区为其他测温区中有效测温点数量最多的测温区。
如图5所示,当对第一测温区A 1 中的失效测温点xb 1,i 进行修正时,第二测温区A 2 和第三测温区A 3 均为其他测温区,而有效测温区则是第二测温区A 2 、第三测温区A 3 中有效测温点xe数量最多的测温区,即当第二测温区A 2 中有效测温点xe数量为n-1,第三测温区A 3 中有效测温点xe数量为n-2时,将第二测温区A 2 作为有效测温区。
进一步的,所述有效测温区为平均温差因子最小的测温区,所述平均温差因子为有效温差因子的平均值,所述有效温差因子为所述失效测温区和所述其他测温区中所有共同有效测温点的相对稳定程度。
将平均温差因子记为
Figure 531864DEST_PATH_IMAGE017
,平均温差因子
Figure 863619DEST_PATH_IMAGE017
最小的测温区记为
Figure 619085DEST_PATH_IMAGE018
。将平均温差因子
Figure 851221DEST_PATH_IMAGE017
最小的测温区
Figure 932310DEST_PATH_IMAGE018
作为有效测温区
Figure 751361DEST_PATH_IMAGE019
;平均温差因子
Figure 44939DEST_PATH_IMAGE017
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633047DEST_PATH_IMAGE020
,其中,
Figure 822719DEST_PATH_IMAGE021
为有效温差因子。有效温差因子
Figure 253701DEST_PATH_IMAGE022
为失效测温区
Figure 491915DEST_PATH_IMAGE009
和所述其他测温区
Figure 59163DEST_PATH_IMAGE010
中所有共同有效测温点的相对稳定程度。相对稳定程度为同一时长内失效测温区
Figure 419737DEST_PATH_IMAGE009
的所有共同有效测温点的温度值与其他测温区
Figure 711916DEST_PATH_IMAGE010
中所有共同有效测温点的温度值的离散程度,相对稳定程度越高,则其他测温区
Figure 612876DEST_PATH_IMAGE010
中各测温点的温度值或温度变化趋势与失效测温区
Figure 175575DEST_PATH_IMAGE009
中各温度点的温度值或温度变化趋势越接近。
其他测温区的序号R与测温区序号r相对应,即当其他测温区为第二测温区A 2 时,r=2,R=2。
进一步的,所述有效温差因子为其他测温区中共同有效测温点的温度值与失效测温区中共同有效测温点的平均温度值的标准差。
将有效温差因子记为
Figure 707051DEST_PATH_IMAGE021
,有效温差因子
Figure 847045DEST_PATH_IMAGE023
,其中,I为共同有效测温点的序号,I为整数且I≠i
Figure 692641DEST_PATH_IMAGE024
为其他测温区中共同有效测温点在时点t的温度值,
Figure 234481DEST_PATH_IMAGE025
为失效测温区中共同有效测温点在预设时长内的平均温度。
失效测温区中共同有效测温点的平均温度
Figure 936858DEST_PATH_IMAGE025
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439514DEST_PATH_IMAGE026
,其中,
Figure 682277DEST_PATH_IMAGE027
为失效测温区中共同有效测温点在时点t的温度值。
共同有效测温点的序号I与测温点序号i相对应,即当测温点x 1,3 x 2,3 分别为失效测温层(第一测温层A 1 )中其他测温层(第二测温区A 2 )的共同测温点时,i=3,I=3。此时,平均温度
Figure 718104DEST_PATH_IMAGE025
为失效测温点x 1,3 的平均温度,同时,当预设时长为30s时,n=30s,t=1s、2s、3s、...、30s,即
Figure 591382DEST_PATH_IMAGE028
当其他测温层为第二测温区A 2 时,即R=2,失效测温点x 1,3 的有效温差因子为
Figure 705968DEST_PATH_IMAGE029
,失效测温点x 1,3 的平均温差因子
Figure 627788DEST_PATH_IMAGE030
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144220DEST_PATH_IMAGE031
,从而得到其他测温层为第二测温区A 2 时失效测温点x 1,3 的平均温差因子
Figure 188399DEST_PATH_IMAGE032
采用相同方式计算得到,当其他测温层为第三测温区A 3 时失效测温点x 1,3 的平均温差因子
Figure 665648DEST_PATH_IMAGE033
,比较
Figure 250213DEST_PATH_IMAGE032
Figure 762097DEST_PATH_IMAGE033
。若
Figure 773916DEST_PATH_IMAGE034
,则第三测温区A 3 为平均温差因子
Figure 800777DEST_PATH_IMAGE035
最小的测温区
Figure 562935DEST_PATH_IMAGE036
,第三测温区A 3 为有效测温区
Figure 53959DEST_PATH_IMAGE037
;若
Figure 112045DEST_PATH_IMAGE038
,则第二测温区A 2 为平均温差因子
Figure 891782DEST_PATH_IMAGE035
最小的测温区
Figure 818150DEST_PATH_IMAGE036
,第二测温区A 2 为有效测温区
Figure 39047DEST_PATH_IMAGE037
;若
Figure 658247DEST_PATH_IMAGE039
,则第三测温区A 3 或第二测温区A 2 为平均温差因子
Figure 331805DEST_PATH_IMAGE035
最小的测温区
Figure 999547DEST_PATH_IMAGE036
,有效测温区
Figure 465163DEST_PATH_IMAGE037
为第三测温区A 3 或第二测温区A 2 为中任意一层。
进一步的,当参考测温点为有效测温点时,则将参考测温点的温度值作为所述失效测温点的温度值;当参考测温点为失效测温点时,则对有效测温区中所有的有效测温点进行数据拟合,得到参考测温点的温度值,再将参考测温点的温度值作为所述失效测温点的温度值。
如图5所示,当失效测温点xb 1,i 的序号i=5时,有效测温区
Figure 629166DEST_PATH_IMAGE037
为第二测温区A 2 时,第二测温区A 2 中第5个测温点x 2,5 为参考测温点xr。当参考测温点xr为有效测温点xe 2,5 时,则将有效测温点xe 2,5 的温度值
Figure 852337DEST_PATH_IMAGE040
作为失效测温点xb 1,i 的修正温度
Figure 386086DEST_PATH_IMAGE041
有效测温区
Figure 581575DEST_PATH_IMAGE037
为第三测温区A 3 时,第三测温区A 3 中第5个测温点x 3,5 为参考测温点xr。参考测温点xr为失效测温点xb 3,5 时,则对第三测温区A 3 中所有有效测温点(除xb 3,5 xb 3,n-2 时之外的测温点)进行数据拟合,绘制温度分布曲线,利用第三测温区A 3 中所有有效测温点的温度,得到相对距离-温度变化的规律关系,从而得到失效测温点xb 3,5 的修正温度
Figure 276999DEST_PATH_IMAGE042
,将失效测温点xb 3,5 的温度值
Figure 253045DEST_PATH_IMAGE042
作为失效测温点xb 1,i 的修正温度
Figure 200273DEST_PATH_IMAGE04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试验模型表面温度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模型上沿所述试验模型的前缘线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测温区,所述测温区的延伸方向为测温方向,所述测温方向所在的直线与所述前缘线相交,每个测温区沿所述测温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测温点,不同测温区上所述测温点在布置方向上与前缘线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布置方向为与所述前缘线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每个测温点的温度值,若所述测温点的温度因子不小于预设参数,则所述测温点为失效测温点;若所述测温点的温度因子小于预设参数,则所述测温点为有效测温点;所述温度因子为预设时长内所述测温点温度值的稳定程度;
步骤S20:将参考测温点的温度值作为所述失效测温点的修正温度;所述参考测温点为有效测温区中与所述失效测温点的相对距离相同的测温点,所述相对距离为所述测温点在测温方向上与所述测温方向所在的直线与前缘线交点之间的距离;
所述有效测温区通过失效测温区中的共同有效测温点和其他测温区中的共同有效测温点获得,所述共同有效测温点为所述失效测温区和所述其他测温区中的相对距离相同且均为有效测温点的测温点,所述其他测温区为除失效测温区之外的测温区,所述失效测温区为所述失效测温点所在的测温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验模型表面温度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因子为每个测温点在预设时长内温度值的标准差或方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验模型表面温度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测温区为其他测温区中有效测温点数量最多的测温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验模型表面温度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测温区为平均温差因子最小的测温区,所述平均温差因子为有效温差因子的平均值,所述有效温差因子为所述失效测温区和所述其他测温区中所有共同有效测温点的相对稳定程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试验模型表面温度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温差因子为其他测温区中共同有效测温点的温度值与失效测温区中共同有效测温点的平均温度值的标准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验模型表面温度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参考测温点为有效测温点时,则将参考测温点的温度值作为所述失效测温点的温度值;当参考测温点为失效测温点时,则对有效测温区中所有的有效测温点进行数据拟合,得到参考测温点的温度值,再将参考测温点的温度值作为所述失效测温点的温度值。
CN202111477526.5A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试验模型表面温度的修正方法 Active CN1138995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7526.5A CN113899527B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试验模型表面温度的修正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7526.5A CN113899527B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试验模型表面温度的修正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9527A CN113899527A (zh) 2022-01-07
CN113899527B true CN113899527B (zh) 2022-03-01

Family

ID=79195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77526.5A Active CN113899527B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试验模型表面温度的修正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995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95039B (zh) * 2023-09-11 2023-11-17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结冰云雾伪颗粒图像识别及特征参数测量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64029A (en) * 1949-06-02 1951-01-02 Wingfoot Corp Radiation type thermometric device
JPH11223563A (ja) * 1998-02-04 1999-08-17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環境状態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JP2001272280A (ja) * 2000-03-24 2001-10-05 Fenwall Controls Of Japan Ltd 温度測定板
JP2012230022A (ja) * 2011-04-27 2012-11-22 Tokyo Electron Ltd 温度校正装置及び温度校正方法
CN103674324A (zh) * 2013-10-23 2014-03-2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离体组织消融温度场测定及数据处理***
CN106155171A (zh) * 2016-07-30 2016-11-23 合肥芯福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 线性温度系数补偿的带隙电压基准电路
CN107832494A (zh) * 2017-10-13 2018-03-2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超声速飞行器前缘流‑热‑固一体化计算方法
JP2019032326A (ja) * 2017-08-09 2019-02-28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温度検知装置
CN109661348A (zh) * 2016-08-22 2019-04-19 挪威科技大学 结冰控制***
CN111504595A (zh) * 2020-03-31 2020-08-07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高速列车模型在声学风洞内的表面声载荷测量方法
CN112197932A (zh) * 2020-12-07 2021-01-08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飞机防除冰试验模型表面温度修正方法及测量方法
CN113188781A (zh) * 2021-04-25 2021-07-30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航空发动机叶片疲劳试验中对转子温度场进行修正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39036B2 (en) * 2003-11-04 2005-09-06 Certainteed Corporation Temperature-expansion indicator for siding panels
JP2008304425A (ja) * 2007-06-11 2008-12-18 Yokogawa Electric Corp 温度測定装置
CN109060135A (zh) * 2018-06-05 2018-12-21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涡轮叶片的辐射测温***及基于反射补偿的涡轮叶片辐射测温方法
KR102634916B1 (ko) * 2019-08-29 2024-02-06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온도 추정 모델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온도 추정 모델이 적용된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
CN111637974A (zh) * 2020-05-29 2020-09-08 深圳市康贝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测温装置和测温方法
CN111947882B (zh) * 2020-09-14 2024-03-29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瞬态热流传感器及其测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664029A (en) * 1949-06-02 1951-01-02 Wingfoot Corp Radiation type thermometric device
JPH11223563A (ja) * 1998-02-04 1999-08-17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環境状態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JP2001272280A (ja) * 2000-03-24 2001-10-05 Fenwall Controls Of Japan Ltd 温度測定板
JP2012230022A (ja) * 2011-04-27 2012-11-22 Tokyo Electron Ltd 温度校正装置及び温度校正方法
CN103674324A (zh) * 2013-10-23 2014-03-2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离体组织消融温度场测定及数据处理***
CN106155171A (zh) * 2016-07-30 2016-11-23 合肥芯福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 线性温度系数补偿的带隙电压基准电路
CN109661348A (zh) * 2016-08-22 2019-04-19 挪威科技大学 结冰控制***
JP2019032326A (ja) * 2017-08-09 2019-02-28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温度検知装置
CN107832494A (zh) * 2017-10-13 2018-03-2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超声速飞行器前缘流‑热‑固一体化计算方法
CN111504595A (zh) * 2020-03-31 2020-08-07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高速列车模型在声学风洞内的表面声载荷测量方法
CN112197932A (zh) * 2020-12-07 2021-01-08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飞机防除冰试验模型表面温度修正方法及测量方法
CN113188781A (zh) * 2021-04-25 2021-07-30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航空发动机叶片疲劳试验中对转子温度场进行修正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librating and evalusting reanalyses surface temperature bias by topographic correction";T Zhao, C Fu;《International Meeting on Statistical》;20070831;全文 *
"基于CFD的民机翼身整流罩气动外形优化方法研究";吕培培;《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I辑》;20110715(第7(2011)期);全文 *
"结冰风洞热气供气***气体温度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张平涛 等;《第十七届中国航空测控技术年会论文集》;2020110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9527A (zh) 2022-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1671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distribution of heat flux and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on the surface of a cooled component used in a hig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CN113899527B (zh) 一种试验模型表面温度的修正方法
EP318145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ircraft ice detection within a zone of non-detection
JP4795885B2 (ja) ターボ機械ブレードの検査
US4902139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heated or cooled component
RU2693340C9 (ru) Система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состояния воздушного фильтра, в частности для двигателей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состояния воздушного фильтра, машиночитаемый носитель, двигатель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наземн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CN112197932B (zh) 一种飞机防除冰试验模型表面温度修正方法及测量方法
CN113188781B (zh) 航空发动机叶片疲劳试验中对转子温度场进行修正的方法
CN113884219B (zh) 一种表面温度的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
US7620507B2 (en) Impedance-estimation methods, modeling methods,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impedance-modeling devices, and estimated-impedance monitoring systems
CN103562714A (zh) 磁特性测定方法以及磁特性测定装置
JP2015527589A (ja) 排ガス質量流量センサを再校正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BRPI1101439A2 (pt) método para detectar a degradação do desempenho de um sensor em um aparelho de medição angular de fluxo; método implementado em computador; e produto de programa de computador contendo meio de usar o computador com lógica de controle armazenada no mesmo para detectar a degradação do desempenho do sensor em um aparelho de medição angular de fluxo fluido
CN106441472A (zh) 一种恒功率型热式气体流量计温度漂移抑制方法
CN105021313B (zh) 聚乙烯压力管道热熔焊机温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US2007005017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roat areas of gas turbine engine nozzle assemblies
US20130064268A1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at least two temperature sensors of a turbomachine
US5000037A (en) Gau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2556917B (zh) 一种利用测压装置进行测压的方法
CN107014283B (zh) 用于监测构件应变的***和方法
CN104596657A (zh) 一种压气机进出口温度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12033681A (zh) 一种加力燃烧室出口温度误差修正的方法
CN103984804A (zh) 一种基于试飞数据的飞机迎角修正方法
CN103019334A (zh) 服务器
CN116498505A (zh) 一种风机叶片覆冰监测传感器布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