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47748A - 一种多联机***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联机***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47748A
CN113847748A CN202110937910.2A CN202110937910A CN113847748A CN 113847748 A CN113847748 A CN 113847748A CN 202110937910 A CN202110937910 A CN 202110937910A CN 113847748 A CN113847748 A CN 1138477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heat exchanger
temperature
superheat degree
ai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3791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升航
刘家豪
刘红艳
周逢杭
叶梓健
张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093791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4774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47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77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5/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 F25B5/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arranged in parall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25B41/24Arrangement of shut-off valves for disconnecting a part of the refrigerant cycle, e.g. an outdoor par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多联机***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多联机***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冷凝器的一端通过第一管路能连通至压缩机的排气端、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能分别连通至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均能通过第三管路连通至压缩机的吸气端;多联机***还包括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第四管路能连通至压缩机的排气端、另一端能连通至第一换热器的一端和第二换热器的一端,第五管路能分别连通至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和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第五管路的另一端能连通至第二管路上。根据本公开可实现一机对多个冷库内机进行控制,不同内机独立运行,可实现制冷、化霜同时运行,控制精度大为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多联机***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多联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联机***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中的中小型冷库多为一拖一的安装方式。实际小型冷库如饭店、酒店等往往需要不同库温的冷库用于冷冻和保鲜等。根据实际往往需要多台机组来控制不同库房的温度。采用多台机组控制不同库房的温度会导致结构复杂,控制不精准的问题,而且单位容积制冷量减少,导致对库房的冷却效果降低。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多制冷设备采用多台机组来进行分别控制,而导致能耗高,制冷效果差,控制精度低,且结构复杂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公开研究设计出一种多联机***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公开内容
因此,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多制冷设备采用多台机组来进行分别控制,而导致控制精度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多联机***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多联机***,其包括:
压缩机、冷凝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冷凝器的一端通过第一管路能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能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均能通过第三管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
所述多联机***还包括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所述第四管路的一端能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另一端能连通至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所述第五管路的一端能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所述第五管路的另一端能连通至所述第二管路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所述第四管路通过第六管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且所述第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化霜控制阀;所述第四管路还通过第七管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且所述第七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化霜控制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管路通过第八管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三管路通过第九管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
所述第五管路能与所述第八管路连通,且在所述第五管路与所述第八管路连通处设置有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五管路能与所述第九管路连通,且在所述第五管路与所述第九管路连通处设置有第二三通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十管路和第十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通过第十管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且所述第十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制冷控制阀;所述第二管路通过第十一管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且所述第十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制冷控制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十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十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只允许制冷剂朝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方向流动;所述第七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只允许制冷剂朝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方向流动;所述第八管路上设置有第四单向阀,只允许制冷剂从所述第一换热器流出;所述第九管路上设置有第五单向阀,只允许制冷剂从所述第二换热器流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三换热器、第十二管路、第十三管路和第十四管路,所述第四管路通过第十二管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连通,且所述第十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化霜控制阀;
所述第二管路通过第十三管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连通,且所述第十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制冷控制阀;
所述第三管路通过第十四管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五管路能与所述第十四管路连通,且在所述第五管路与所述第十四管路连通处设置有第三三通阀;
所述第十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十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只允许制冷剂朝所述第三换热器的方向流动;所述第十四管路上设置有第六单向阀,只允许制冷剂从所述第三换热器流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八管路上的第一出口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冷媒温度;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冷媒温度能够计算出冷媒的第一过热度,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能够被控制根据所述第一过热度进行调节,当第一过热度>第一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当第一过热度≤第一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减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九管路上的第二出口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冷媒温度;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冷媒温度能够计算出冷媒的第二过热度,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能够被控制根据所述第二过热度进行调节,当第二过热度>第二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当第二过热度≤第二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减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十四管路上的第三出口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出口冷媒温度;通过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出口冷媒温度能够计算出冷媒的第三过热度,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能够被控制根据所述第三过热度进行调节,当第三过热度>第三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当第三过热度≤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减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能够检测冷库内的实际库温T库温的第四温度传感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风侧的第一送风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第一送风温度T送风1
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调节速率能够被控制根据|T送风1-T库温|的大小而进行调节:|T送风1-T库温|>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调节速率增大; |T送风1-T库温|<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调节速率减小,其中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风侧的第二送风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第二送风温度T送风2,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调节速率能够被控制根据|T送风2-T库温|的大小而进行调节:|T送风2-T库温|>第三预设值,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调节速率增大;|T送风2-T库温|<第四预设值,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调节速率减小,其中第三预设值≥第四预设值>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出风侧的第三送风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第三送风温度T送风3;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调节速率能够被控制根据|T送风3-T库温|的大小而进行调节:|T送风3-T库温|>第五预设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调节速率增大;|T送风3-T库温|<第六预设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调节速率减小,其中第五预设值≥第六预设值>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能够驱动气流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并换热,所述第一风机的频率根据实际库温T2和目标库温T1 的差值进行控制,第一风机可运行的最大风机频率为Fh,最小频率为Fl,机组实际运行频率为Fn;
Fn=Fl+κ(Fh-Fl)
其中κ为:风机频率比例系数。
当T2>T1时,
Figure RE-GDA0003337902340000041
当T2≤T1时,κ=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能够驱动气流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并换热,所述第二风机的频率根据实际库温T2和目标库温T1 的差值进行控制,第二风机可运行的最大风机频率为Fh,最小频率为Fl,机组实际运行频率为Fn;
Fn=Fl+κ(Fh-Fl)
其中κ为:风机频率比例系数。
当T2>T1时,
Figure RE-GDA0003337902340000042
当T2≤T1时,κ=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三风机,所述第三风机能够驱动气流流经所述第三换热器并换热,所述第三风机的频率根据实际库温T2和目标库温T1 的差值进行控制,第三风机可运行的最大风机频率为Fh,最小频率为Fl,机组实际运行频率为Fn;
Fn=Fl+κ(Fh-Fl)
其中κ为:风机频率比例系数。
当T2>T1时,
Figure RE-GDA0003337902340000043
当T2≤T1时,κ=0。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项多联机***的控制方法,其包括:检测步骤,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温度;
判断步骤,判断所述第一换热器或所述第二换热器是否需要化霜;
控制步骤,当所述第一换热器需要除霜时,控制所述第四管路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换热器连通,同时控制所述第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同时控制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管路连通;
当所述第二换热器需要除霜时,控制所述第四管路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连通,同时控制所述第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同时控制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管路连通;
当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制冷时,控制所述第四管路关闭,所述第五管路关闭,同时控制所述第二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三管路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第一节流装置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所述第一换热器出口的出口冷媒温度,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处冷媒的第一过热度,并与第一目标过热度进行比较;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所述第一过热度与所述第一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关系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大小;当第一过热度>第一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当第一过热度≤第一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减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第二节流装置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所述第二换热器出口的出口冷媒温度,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处冷媒的第二过热度,并与第二目标过热度进行比较;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所述第一过热度与所述第二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关系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大小;当第二过热度>第二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当第二过热度≤第二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减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第三换热器和第三节流装置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所述第三换热器出口的出口冷媒温度,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处冷媒的第三过热度,并与第三目标过热度进行比较;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所述第三过热度与所述第三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关系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大小;当第三过热度>第三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当第三过热度≤第三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减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第一节流装置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所述第一换热器出风侧的空气温度T送风1,还能检测冷库内的实际库温T库温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T送风1-T库温|;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T送风1-T库温|的大小调节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调节速率:|T送风1-T库温|>第一预设值,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调节速率增大;|T送风1-T库温|<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调节速率减小,其中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第二节流装置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所述第二换热器出风侧的空气温度T送风2,还能检测冷库内的实际库温T库温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T送风2-T库温|;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T送风2-T库温|的大小调节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调节速率:|T送风2-T库温|>第三预设值,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调节速率增大;|T送风2-T库温|<第四预设值,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调节速率减小,其中第三预设值>第四预设值>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第三换热器和第三节流装置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所述第三换热器出风侧的空气温度T送风3,还能检测冷库内的实际库温T库温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T送风3-T库温|;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T送风3-T库温|的大小调节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调节速率:|T送风3-T库温|>第五预设值,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调节速率增大;|T送风3-T库温|<第六预设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调节速率减小,其中第五预设值>第六预设值>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第一风机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冷库内的实际库温T2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T2-T1,其中T1为目标库温;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T2-T1的大小调节所述第一风机的频率大小:所述第一风机运行的最大风机频率为Fh,最小频率为Fl,机组实际运行频率为 Fn;
Fn=Fl+κ(Fh-Fl);
其中κ为:第一风机频率比例系数;
当T2>T1时,
Figure RE-GDA0003337902340000071
当T2≤T1时,κ=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第二风机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冷库内的实际库温T2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T2-T1,其中T1为目标库温;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T2-T1的大小调节所述第二风机的频率大小:所述第二风机运行的最大风机频率为Fh,最小频率为Fl,机组实际运行频率为 Fn;
Fn=Fl+κ(Fh-Fl);
其中κ为:第二风机频率比例系数;
当T2>T1时,
Figure RE-GDA0003337902340000072
当T2≤T1时,κ=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第三风机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冷库内的实际库温T2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T2-T1,其中T1为目标库温;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T2-T1的大小调节所述第三风机的频率大小:所述第三风机运行的最大风机频率为Fh,最小频率为Fl,机组实际运行频率为 Fn;
Fn=Fl+κ(Fh-Fl);
其中κ为:第三风机频率比例系数;
当T2>T1时,
Figure RE-GDA0003337902340000081
当T2≤T1时,κ=0。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任一项所述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多联机***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公开通过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的设置能够使得压缩机、冷凝器和第一和第二换热器能够形成制冷循环回路,能够分别和同时对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进行制冷作用,并且通过第四管路能够将压缩机排气连通至第一换热器或第二换热器,以对需要化霜的换热器提供热量以进行有效化霜,第五管路能够将经过化霜后的冷媒导出至冷凝器相连的第二管路,并进入不需要化霜的换热器中以进行蒸发制冷,从而能够对需要化霜的换热器进行化霜,不需化霜的换热器仍然制冷,可实现一机对多个冷库内机进行控制,不同内机独立运行,可实现制冷、化霜同时运行,相比于多台机组对多制冷剂进行分别控制的方案而言,本方案一台机组实现对多个冷库内机实现制冷或化霜的效果,控制精度大为提高;并且由于化霜的换热器与冷凝器并联,还能够使得该部分制冷剂还能用到不需进行化霜的换热器进行蒸发制冷,从而相比于现有的旁通化霜而言(化完霜直接回压缩机),有效利用了冷凝热,能够有效提高制冷量,提高了制冷能力和制冷效果。
2.本公开还通过将节流装置的开度由换热器出口的冷媒过热度进行控制,如果冷媒进入压缩机前过热度过高,会产生无效过热,此时冷媒的质量流量小,导致单位容积制冷量低,进一步导致循环制冷量低,***的能效低,此时需要控制增大节流装置的开度以提高制冷剂流量,从而增大单位容积制冷量,减小过热度;若过热度过低则可能会导致压缩机吸气带液严重,则会损坏压缩机,因此此时需要减小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减小制冷剂流量,提升吸气过热度,防止吸气带液;因此本公开的节流装置的开度控制形式能够在保证对压缩机不会存在吸气带液的情况下能尽可能地提高单位容积制冷量,提高***的循环制冷量,提高***的能效;
3.本公开还通过送风温度与实际库温之间的温差来实时调节节流装置的调节速率,能够使得进入换热器中的制冷剂流量根据上述温差而被快速调节,从而使得库温(环境温度)被快速地调节,当T送风和实际库温T库温的差值温差较大时,说明实际的库温与目标库温相差较远,所以此时换热温差较大,机组吸气状态影响较大,所以需要快速调节,而当温差较小时则调节节流装置的速率减小,使得能够使得库温能够精确地达到送风温度,保证机组正常过热度,实现对室内环境的快速控温,保证库温精准稳定的控制。
4.本公开还通过将风机的频率由实际库温与目标库温之间的温差来进行控制,能够根据冷库内目标库温和实际库温温差进行动态调节,保证库温稳定,不会因为冷库到达目标库温后,风机继续高频运行导致的库温下降过多,保证库温精度,实现冷库快速稳定降温,进一步提高对库温的控制精度和稳定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多联机***的***结构图;
图2是本公开的多联机***的控制流程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压缩机;2、冷凝器;31、第一换热器;32、第二换热器;33、第三换热器;41、第一截止阀;51、第一化霜控制阀(即化霜电磁阀1);52、第二化霜控制阀(即化霜电磁阀2);53、第三化霜控制阀(即化霜电磁阀3);61、第一三通阀;62、第二三通阀;63、第三三通阀;71、第一制冷控制阀(即制冷电磁阀1);72、第二制冷控制阀(即制冷电磁阀2);73、第三制冷控制阀(即制冷电磁阀3);81、第一节流装置;82、第二节流装置;83、第三节流装置;91、第一单向阀;92、第二单向阀;93、第三单向阀;94、第四单向阀;95、第五单向阀;96、第六单向阀;10a、第一出口温度传感器;10b、第二出口温度传感器;10c、第三出口温度传感器;11a、第一送风温度传感器; 11b、第二送风温度传感器;11c、第三送风温度传感器;12a、第一风机;12b、第二风机;12c、第三风机;101、第一管路;102、第二管路;103、第三管路; 104、第四管路;105、第五管路;106、第六管路;107、第七管路;108、第八管路;109、第九管路;110、第十管路;111、第十一管路;112、第十二管路;113、第十三管路;114、第十四管路;A、冷库一;B、冷库二;C、冷库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多联机***,其包括:
压缩机1、冷凝器2、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所述冷凝器2的一端通过第一管路101能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102 能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一端(从图中看为第一换热器的左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一端(从图中看为第二换热器的左端),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另一端(从图中看为第一换热器的右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另一端(从图中看为第二换热器的右端)均能通过第三管路103连通至所述压缩机 1的吸气端;
所述多联机***还包括第四管路104和第五管路105,所述第四管路104 的一端能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另一端能连通至所述第一换热器31 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一端,所述第五管路105的一端能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另一端,所述第五管路105 的另一端能连通至所述第二管路102上。
本公开通过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的设置能够使得压缩机、冷凝器和第一和第二换热器能够形成制冷循环回路,能够分别和同时对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进行制冷作用,并且通过第四管路能够将压缩机排气连通至第一换热器或第二换热器,以对需要化霜的换热器提供热量以进行有效化霜,第五管路能够将经过化霜后的冷媒导出至冷凝器相连的第二管路,并进入不需要化霜的换热器中以进行蒸发制冷,从而能够对需要化霜的换热器进行化霜,不需化霜的换热器仍然制冷,可实现一机对多个冷库内机进行控制,不同内机独立运行,可实现制冷、化霜同时运行,相比于多台机组对多制冷剂进行分别控制的方案而言,本方案一台机组实现对多个冷库内机实现制冷或化霜的效果,控制精度大为提高;并且由于化霜的换热器与冷凝器并联,还能够使得该部分制冷剂还能用到不需进行化霜的换热器进行蒸发制冷,从而相比于现有的旁通化霜而言(化完霜直接回压缩机),有效利用了冷凝热,能够有效提高制冷量,提高了制冷能力和制冷效果。
本公开旨在基于实际使用中的小型冷库中常见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冷库制冷***,实现一台机组可控制不同独立的***,从而实现不同库温的需求。具体的原理图见图1。
①冷库制冷模式:
以冷库一A为例,叙述机组制冷模式下运行方式:用户根据需要,各个冷库可设定相应的目标库温T1,在制冷模式下,冷库制冷***中的第一制冷控制阀(优选电磁阀)打开,此时第一化霜控制阀51(优选电磁阀)关闭,冷媒进过冷库一的第一制冷控制阀后,经过第一节流装置(电子膨胀阀)节流,进入到第一换热器中进行换热,在制冷模式下,冷媒流出换热器后,经过冷库一内的第一三通阀61,再进过汇总后进入到汽分,最后进入压缩机压缩。冷库二 B和冷库三C的控制方式与冷库一A的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管路104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41;所述第四管路104通过第六管路106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1连通,且所述第六管路106 上设置有第一化霜控制阀51(化霜只是一个定义,即其为通用控制阀,下同);所述第四管路104还通过第七管路107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2连通,且所述第七管路107上设置有第二化霜控制阀52。这是本公开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第四管路上的第一截止阀能够控制该路是否接通,接通时能够将压缩机排气的冷媒的部分导入需要化霜的换热器中以进行化霜;第六管路上设置的第一化霜控制阀能够在第一换热器需要化霜时控制该第一化霜控制阀打开,在第一换热器不需化霜时关闭该第一化霜控制阀;同样地第七管路上设置的第二化霜控制阀能够在第二换热器需要化霜时控制该第二化霜控制阀打开,在第二换热器不需化霜时关闭该第二化霜控制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管路103通过第八管路108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三管路103通过第九管路109与所述第二换热器 32的另一端连通;
所述第五管路105能与所述第八管路108连通,且在所述第五管路105与所述第八管路108连通处设置有第一三通阀61,所述第五管路105能与所述第九管路109连通,且在所述第五管路105与所述第九管路109连通处设置有第二三通阀62。
这是本公开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通过第八管路能够将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至第三管路以连通回压缩机的吸气端,通过第九管路能够将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连通至第三管路以连通回压缩机的吸气端;通过第五管路与第八管路上连通位置设置的第一三通阀能够在第一换热器需要化霜时控制第一三通阀使得第八管路与第五管路连通,以将化霜后的冷媒通过第五管路导回第二管路;通过第五管路与第九管路上连通位置设置的第二三通阀能够在第二换热器需要化霜时控制第二三通阀使得第九管路与第五管路连通,以将化霜后的冷媒通过第五管路导回第二管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十管路110和第十一管路111,所述第二管路102通过第十管路110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1连通,且所述第十管路110上设置有第一制冷控制阀71(制冷只是一个定义,即其为通用控制阀,下同);所述第二管路102通过第十一管路111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2连通,且所述第十一管路111上设置有第二制冷控制阀72。本公开还通过第十管路能够将第二管路与第一换热器连通,通过第一制冷控制控制其连通与否,连通时使得第一换热器制冷;通过第十一管路能够将第二管路与第二换热器连通,通过第二制冷控制控制其连通与否,连通时使得第二换热器制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十管路110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81,所述第十一管路111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82。本公开还通过第一节流装置能够控制进入第一换热器中进行蒸发制冷的制冷剂的流量大小,通过第二节流装置能够控制进入第二换热器中进行蒸发制冷的制冷剂的流量大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管路106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91,只允许制冷剂朝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方向流动;所述第七管路107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92,只允许制冷剂朝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方向流动;所述第八管路108上设置有第四单向阀94,只允许制冷剂从所述第一换热器31流出;所述第九管路109上设置有第五单向阀95,只允许制冷剂从所述第二换热器32流出。
本公开通过第六管路上的第一单向阀能够控制压缩机排气只能朝第一换热器的方向流通,防止第一换热器的冷媒朝第四管路流通;通过第七管路上的第二单向阀能够控制压缩机排气只能朝第二换热器的方向流通,防止第二换热器的冷媒朝第四管路流通;通过第八管路上设置的第四单向阀能够控制第一换热器的冷媒只能朝第三管路或第五管路流出,防止从换热器化霜后进入第五管路中的冷媒逆向进入其他的换热器,而导致制冷剂管路无法正常的流动;通过第九管路上设置的第五单向阀能够控制第二换热器的冷媒只能朝第三管路或第五管路流出,防止从换热器化霜后进入第五管路中的冷媒逆向进入其他的换热器,而导致制冷剂管路无法正常的流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三换热器33、第十二管路112、第十三管路 113和第十四管路114,所述第四管路104通过第十二管路112与所述第三换热器33连通,且所述第十二管路112上设置有第三化霜控制阀53;
所述第二管路102通过第十三管路113与所述第三换热器33连通,且所述第十三管路113上设置有第三制冷控制阀73;
所述第三管路103通过第十四管路114与所述第三换热器33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五管路105能与所述第十四管路114连通,且在所述第五管路105 与所述第十四管路114连通处设置有第三三通阀63;
所述第十三管路113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83。
本公开还通过第三换热器的设置能够增加实现制冷的冷库装置,以增加实现制冷的终端;通过第三化霜控制阀能够控制第三换热器化霜与否,第三制冷控制阀能够控制第三换热器制冷与否,第三三通阀能够控制经过第三换热器的制冷剂经过第三三通阀流至第五管路中;第三节流装置能够对进入第三换热器中的制冷剂流量大小进行控制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十二管路112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93,只允许制冷剂朝所述第三换热器33的方向流动;所述第十四管路114上设置有第六单向阀96,只允许制冷剂从所述第三换热器33流出。通过第十二管路上的第三单向阀能够控制压缩机排气只能朝第三换热器的方向流通,防止第三换热器的冷媒朝第四管路流通;通过第十四管路上设置的第六单向阀能够控制第三换热器的冷媒只能朝第三管路或第五管路流出,防止从换热器化霜后进入第五管路中的冷媒逆向进入其他的换热器,而导致制冷剂管路无法正常的流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八管路108上的第一出口温度传感器10a,能够检测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出口冷媒温度;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 31的出口冷媒温度能够计算出冷媒的第一过热度,所述第一节流装置81的开度能够被控制根据所述第一过热度进行调节,当第一过热度>第一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当第一过热度≤第一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减小。
本公开还通过将节流装置的开度由换热器出口的冷媒过热度进行控制,如果冷媒进入压缩机前过热度过高,会产生无效过热,此时冷媒的质量流量小,导致单位容积制冷量低,进一步导致循环制冷量低,***的能效低,此时需要控制增大节流装置的开度以提高制冷剂流量,从而增大单位容积制冷量,减小过热度;若过热度过低则可能会导致压缩机吸气带液严重,则会损坏压缩机,因此此时需要减小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减小制冷剂流量,提升吸气过热度,防止吸气带液;因此本公开的节流装置的开度控制形式能够在保证对压缩机不会存在吸气带液的情况下能尽可能地提高单位容积制冷量,提高***的循环制冷量,提高***的能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九管路109上的第二出口温度传感器10b,能够检测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出口冷媒温度;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 32的出口冷媒温度能够计算出冷媒的第二过热度,所述第二节流装置82的开度能够被控制根据所述第二过热度进行调节,当第二过热度>第二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当第二过热度≤第二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减小。本公开还通过将节流装置的开度由换热器出口的冷媒过热度进行控制,如果冷媒进入压缩机前过热度过高,会产生无效过热,此时冷媒的质量流量小,导致单位容积制冷量低,进一步导致循环制冷量低,***的能效低,此时需要控制增大节流装置的开度以提高制冷剂流量,从而增大单位容积制冷量,减小过热度;若过热度过低则可能会导致压缩机吸气带液严重,则会损坏压缩机,因此此时需要减小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减小制冷剂流量,提升吸气过热度,防止吸气带液;因此本公开的节流装置的开度控制形式能够在保证对压缩机不会存在吸气带液的情况下能尽可能地提高单位容积制冷量,提高***的循环制冷量,提高***的能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十四管路114上的第三出口温度传感器10c,能够检测所述第三换热器33的出口冷媒温度;通过所述第三换热器33的出口冷媒温度能够计算出冷媒的第三过热度,所述第三节流装置83的开度能够被控制根据所述第三过热度进行调节,当第三过热度>第三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当第三过热度≤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减小。
本公开还通过将节流装置的开度由换热器出口的冷媒过热度进行控制,如果冷媒进入压缩机前过热度过高,会产生无效过热,此时冷媒的质量流量小,导致单位容积制冷量低,进一步导致循环制冷量低,***的能效低,此时需要控制增大节流装置的开度以提高制冷剂流量,从而增大单位容积制冷量,减小过热度;若过热度过低则可能会导致压缩机吸气带液严重,则会损坏压缩机,因此此时需要减小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减小制冷剂流量,提升吸气过热度,防止吸气带液;因此本公开的节流装置的开度控制形式能够在保证对压缩机不会存在吸气带液的情况下能尽可能地提高单位容积制冷量,提高***的循环制冷量,提高***的能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能够检测冷库内的实际库温T库温的第四温度传感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出风侧的第一送风温度传感器11a,能够检测第一送风温度T送风1
所述第一节流装置81的开度调节速率能够被控制根据|T送风1-T库温|的大小而进行调节:|T送风1-T库温|>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一节流装置81的开度调节速率增大;|T送风1-T库温|<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一节流装置81的开度调节速率减小,其中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0。
本公开还通过送风温度与实际库温之间的温差来实时调节节流装置的调节速率,能够使得进入换热器中的制冷剂流量根据上述温差而被快速调节,从而使得库温(环境温度)被快速地调节,当T送风和实际库温T库温的差值温差较大时,说明实际的库温与目标库温相差较远,所以此时换热温差较大,机组吸气状态影响较大,所以需要快速调节,而当温差较小时则调节节流装置的速率减小,使得能够使得库温能够精确地达到送风温度,保证机组正常过热度,实现对室内环境的快速控温,保证库温精准稳定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出风侧的第二送风温度传感器11b,能够检测第二送风温度T送风2,所述第二节流装置82的开度调节速率能够被控制根据|T送风2-T库温|的大小而进行调节:|T送风2-T库温|>第三预设值,所述第二节流装置82的开度调节速率增大;|T送风2-T库温|<第四预设值,所述第二节流装置82的开度调节速率减小,其中第三预设值≥第四预设值>0。
本公开还通过送风温度与实际库温之间的温差来实时调节节流装置的调节速率,能够使得进入换热器中的制冷剂流量根据上述温差而被快速调节,从而使得库温(环境温度)被快速地调节,当T送风和实际库温T库温的差值温差较大时,说明实际的库温与目标库温相差较远,所以此时换热温差较大,机组吸气状态影响较大,所以需要快速调节,而当温差较小时则调节节流装置的速率减小,使得能够使得库温能够精确地达到送风温度,保证机组正常过热度,实现对室内环境的快速控温,保证库温精准稳定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换热器33的出风侧的第三送风温度传感器11c,能够检测第三送风温度T送风3;所述第三节流装置83的开度调节速率能够被控制根据|T送风3-T库温|的大小而进行调节:|T送风3-T库温|>第五预设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83的开度调节速率增大;|T送风3-T库温|<第六预设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83的开度调节速率减小,其中第五预设值≥第六预设值>0。
本公开还通过送风温度与实际库温之间的温差来实时调节节流装置的调节速率,能够使得进入换热器中的制冷剂流量根据上述温差而被快速调节,从而使得库温(环境温度)被快速地调节,当T送风和实际库温T库温的差值温差较大时,说明实际的库温与目标库温相差较远,所以此时换热温差较大,机组吸气状态影响较大,所以需要快速调节,而当温差较小时则调节节流装置的速率减小,使得能够使得库温能够精确地达到送风温度,保证机组正常过热度,实现对室内环境的快速控温,保证库温精准稳定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风机12a,所述第一风机12a能够驱动气流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31并换热,所述第一风机12a的频率根据实际库温T2 和目标库温T1的差值进行控制,第一风机可运行的最大风机频率为Fh,最小频率为Fl,机组实际运行频率为Fn。
Fn=Fl+κ(Fh-Fl)
其中κ为:风机频率比例系数。
当T2>T1时,
Figure RE-GDA0003337902340000161
当T2≤T1时,κ=0。
本公开还通过将风机的频率由实际库温与目标库温之间的温差来进行控制,能够根据冷库内目标库温和实际库温温差进行动态调节,保证库温稳定,不会因为冷库到达目标库温后,风机继续高频运行导致的库温下降过多,保证库温精度,实现冷库快速稳定降温,进一步提高对库温的控制精度和稳定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风机12b,所述第二风机12b能够驱动气流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32并换热,所述第二风机12b的频率根据实际库温T2 和目标库温T1的差值进行控制,第二风机可运行的最大风机频率为Fh,最小频率为Fl,机组实际运行频率为Fn。
Fn=Fl+κ(Fh-Fl)
其中κ为:风机频率比例系数;
当T2>T1时,
Figure RE-GDA0003337902340000162
当T2≤T1时,κ=0。
本公开还通过将风机的频率由实际库温与目标库温之间的温差来进行控制,能够根据冷库内目标库温和实际库温温差进行动态调节,保证库温稳定,不会因为冷库到达目标库温后,风机继续高频运行导致的库温下降过多,保证库温精度,实现冷库快速稳定降温,进一步提高对库温的控制精度和稳定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三风机12c,所述第三风机12c能够驱动气流流经所述第三换热器33并换热,所述第三风机12c的频率根据实际库温T2 和目标库温T1的差值进行控制,第三风机可运行的最大风机频率为Fh,最小频率为Fl,机组实际运行频率为Fn;
Fn=Fl+κ(Fh-Fl)
其中κ为:风机频率比例系数;
当T2>T1时,
Figure RE-GDA0003337902340000171
当T2≤T1时,κ=0。
本公开还通过将风机的频率由实际库温与目标库温之间的温差来进行控制,能够根据冷库内目标库温和实际库温温差进行动态调节,保证库温稳定,不会因为冷库到达目标库温后,风机继续高频运行导致的库温下降过多,保证库温精度,实现冷库快速稳定降温,进一步提高对库温的控制精度和稳定的控制。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项多联机***的控制方法,其包括:检测步骤,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换热器31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温度;
判断步骤,判断所述第一换热器31或所述第二换热器32是否需要化霜;
控制步骤,当所述第一换热器31需要除霜时,控制所述第四管路104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换热器31连通,同时控制所述第五管路10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1连通,同时控制所述第二管路102 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管路 103连通;
当所述第二换热器32需要除霜时,控制所述第四管路104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32连通,同时控制所述第五管路 10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2连通,同时控制所述第二管路102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管路103连通;
当所述第一换热器31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2均制冷时,控制所述第四管路 104关闭,所述第五管路105关闭,同时控制所述第二管路102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三管路103连通。
本公开通过上述控制方法能够将压缩机排气连通至第一换热器或第二换热器,以对需要化霜的换热器提供热量以进行有效化霜,第五管路能够将经过化霜后的冷媒导出至冷凝器相连的第二管路,并进入不需要化霜的换热器中以进行蒸发制冷,从而能够对需要化霜的换热器进行化霜,不需化霜的换热器仍然制冷,可实现一机对多个冷库内机进行控制,不同内机独立运行,可实现制冷、化霜同时运行,相比于多台机组对多制冷剂进行分别控制的方案而言,本方案一台机组实现对多个冷库内机实现制冷或化霜的效果,控制精度大为提高;并且由于化霜的换热器与冷凝器并联,还能够使得该部分制冷剂还能用到不需进行化霜的换热器进行蒸发制冷,从而相比于现有的旁通化霜而言(化完霜直接回压缩机),有效利用了冷凝热,能够有效提高制冷量,提高了制冷能力和制冷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第一节流装置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所述第一换热器31出口的出口冷媒温度,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出口处冷媒的第一过热度,并与第一目标过热度进行比较;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所述第一过热度与所述第一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关系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大小;当第一过热度>第一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当第一过热度≤第一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减小。
本公开还通过将节流装置的开度由换热器出口的冷媒过热度进行控制,如果冷媒进入压缩机前过热度过高,会产生无效过热,此时冷媒的质量流量小,导致单位容积制冷量低,进一步导致循环制冷量低,***的能效低,此时需要控制增大节流装置的开度以提高制冷剂流量,从而增大单位容积制冷量,减小过热度;若过热度过低则可能会导致压缩机吸气带液严重,则会损坏压缩机,因此此时需要减小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减小制冷剂流量,提升吸气过热度,防止吸气带液;因此本公开的节流装置的开度控制形式能够在保证对压缩机不会存在吸气带液的情况下能尽可能地提高单位容积制冷量,提高***的循环制冷量,提高***的能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第二节流装置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所述第二换热器32出口的出口冷媒温度,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出口处冷媒的第二过热度,并与第二目标过热度进行比较;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所述第一过热度与所述第二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关系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大小;当第二过热度>第二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当第二过热度≤第二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减小。
本公开还通过将节流装置的开度由换热器出口的冷媒过热度进行控制,如果冷媒进入压缩机前过热度过高,会产生无效过热,此时冷媒的质量流量小,导致单位容积制冷量低,进一步导致循环制冷量低,***的能效低,此时需要控制增大节流装置的开度以提高制冷剂流量,从而增大单位容积制冷量,减小过热度;若过热度过低则可能会导致压缩机吸气带液严重,则会损坏压缩机,因此此时需要减小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减小制冷剂流量,提升吸气过热度,防止吸气带液;因此本公开的节流装置的开度控制形式能够在保证对压缩机不会存在吸气带液的情况下能尽可能地提高单位容积制冷量,提高***的循环制冷量,提高***的能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第三换热器和第三节流装置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所述第三换热器33出口的出口冷媒温度,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所述第三换热器33的出口处冷媒的第三过热度,并与第三目标过热度进行比较;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所述第三过热度与所述第三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关系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大小;当第三过热度>第三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当第三过热度≤第三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减小。
本公开还通过将节流装置的开度由换热器出口的冷媒过热度进行控制,如果冷媒进入压缩机前过热度过高,会产生无效过热,此时冷媒的质量流量小,导致单位容积制冷量低,进一步导致循环制冷量低,***的能效低,此时需要控制增大节流装置的开度以提高制冷剂流量,从而增大单位容积制冷量,减小过热度;若过热度过低则可能会导致压缩机吸气带液严重,则会损坏压缩机,因此此时需要减小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减小制冷剂流量,提升吸气过热度,防止吸气带液;因此本公开的节流装置的开度控制形式能够在保证对压缩机不会存在吸气带液的情况下能尽可能地提高单位容积制冷量,提高***的循环制冷量,提高***的能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第一节流装置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所述第一换热器31出风侧的空气温度T送风1,还能检测冷库内的实际库温T库温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T送风1-T库温|;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T送风1-T库温|的大小调节所述第一节流装置81的开度调节速率:|T送风1-T库温|>第一预设值,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81的开度调节速率增大;|T送风1-T库温|<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一节流装置81的开度调节速率减小,其中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0。
本公开还通过送风温度与实际库温之间的温差来实时调节节流装置的调节速率,能够使得进入换热器中的制冷剂流量根据上述温差而被快速调节,从而使得库温(环境温度)被快速地调节,当T送风和实际库温T库温的差值温差较大时,说明实际的库温与目标库温相差较远,所以此时换热温差较大,机组吸气状态影响较大,所以需要快速调节,而当温差较小时则调节节流装置的速率减小,使得能够使得库温能够精确地达到送风温度,保证机组正常过热度,实现对室内环境的快速控温,保证库温精准稳定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第二节流装置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所述第二换热器32出风侧的空气温度T送风2,还能检测冷库内的实际库温T库温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T送风2-T库温|;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T送风2-T库温|的大小调节所述第二节流装置82的开度调节速率:|T送风2-T库温|>第三预设值,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82的开度调节速率增大;|T送风2-T库温|<第四预设值,所述第二节流装置82的开度调节速率减小,其中第三预设值>第四预设值>0。
本公开还通过送风温度与实际库温之间的温差来实时调节节流装置的调节速率,能够使得进入换热器中的制冷剂流量根据上述温差而被快速调节,从而使得库温(环境温度)被快速地调节,当T送风和实际库温T库温的差值温差较大时,说明实际的库温与目标库温相差较远,所以此时换热温差较大,机组吸气状态影响较大,所以需要快速调节,而当温差较小时则调节节流装置的速率减小,使得能够使得库温能够精确地达到送风温度,保证机组正常过热度,实现对室内环境的快速控温,保证库温精准稳定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第三换热器和第三节流装置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所述第三换热器33出风侧的空气温度T送风3,还能检测冷库内的实际库温T库温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T送风3-T库温|;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T送风3-T库温|的大小调节所述第三节流装置83的开度调节速率:|T送风3-T库温|>第五预设值,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83的开度调节速率增大;|T送风3-T库温|<第六预设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83的开度调节速率减小,其中第五预设值>第六预设值>0。
本公开还通过送风温度与实际库温之间的温差来实时调节节流装置的调节速率,能够使得进入换热器中的制冷剂流量根据上述温差而被快速调节,从而使得库温(环境温度)被快速地调节,当T送风和实际库温T库温的差值温差较大时,说明实际的库温与目标库温相差较远,所以此时换热温差较大,机组吸气状态影响较大,所以需要快速调节,而当温差较小时则调节节流装置的速率减小,使得能够使得库温能够精确地达到送风温度,保证机组正常过热度,实现对室内环境的快速控温,保证库温精准稳定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第一风机12a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冷库内的实际库温T2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T2-T1,其中T1为目标库温;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T2-T1的大小调节所述第一风机12a的频率大小:所述第一风机运行的最大风机频率为Fh,最小频率为Fl,机组实际运行频率为Fn;
Fn=Fl+κ(Fh-Fl);
其中κ为:第一风机频率比例系数;
当T2>T1时,
Figure RE-GDA0003337902340000211
当T2≤T1时,κ=0。
本公开还通过将风机的频率由实际库温与目标库温之间的温差来进行控制,能够根据冷库内目标库温和实际库温温差进行动态调节,保证库温稳定,不会因为冷库到达目标库温后,风机继续高频运行导致的库温下降过多,保证库温精度,实现冷库快速稳定降温,进一步提高对库温的控制精度和稳定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第二风机12b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冷库内的实际库温T2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T2-T1,其中T1为目标库温;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T2-T1的大小调节所述第二风机12b的频率大小:所述第二风机运行的最大风机频率为Fh,最小频率为Fl,机组实际运行频率为Fn;
Fn=Fl+κ(Fh-Fl);
其中κ为:第二风机频率比例系数;
当T2>T1时,
Figure RE-GDA0003337902340000221
当T2≤T1时,κ=0。
本公开还通过将风机的频率由实际库温与目标库温之间的温差来进行控制,能够根据冷库内目标库温和实际库温温差进行动态调节,保证库温稳定,不会因为冷库到达目标库温后,风机继续高频运行导致的库温下降过多,保证库温精度,实现冷库快速稳定降温,进一步提高对库温的控制精度和稳定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包括第三风机12c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冷库内的实际库温T2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T2-T1,其中T1为目标库温;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T2-T1的大小调节所述第三风机12c的频率大小:所述第三风机运行的最大风机频率为Fh,最小频率为Fl,机组实际运行频率为Fn;
Fn=Fl+κ(Fh-Fl);
其中κ为:第三风机频率比例系数;
当T2>T1时,
Figure RE-GDA0003337902340000222
当T2≤T1时,κ=0。
本公开还通过将风机的频率由实际库温与目标库温之间的温差来进行控制,能够根据冷库内目标库温和实际库温温差进行动态调节,保证库温稳定,不会因为冷库到达目标库温后,风机继续高频运行导致的库温下降过多,保证库温精度,实现冷库快速稳定降温,进一步提高对库温的控制精度和稳定的控制。
冷媒流经换热器后汇总流入汽分后进入压缩机。制冷模式下主要部件的控制方式如下:
(1)制冷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式:
在每个冷风机的出口处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制冷电子膨胀阀会根据冷媒流出风机的气体过热度进行调节。当实际过热度>目标过热度,电子膨胀阀根据自身调节速度开大阀的开度;当实际过热度≤目标过热度,电子膨胀阀根据自身调节速度关小阀的开度。
电子膨胀阀调节速率,根据送风温度T送风和实际库温T库温的差值来进行实时调节。在冷风机刚启动过程中,T库温-T送风两者的差值较大,随着制冷过程的进行温差逐步缩小,电子膨胀阀调节速率逐步降低。
此外机组会记录开机时外环和内环温度,当电子膨胀阀调节速率降低到一定值后,机组会记录此时电子膨胀阀开度及上下波动的范围,保证机组在下次开机遇到相同的工况时进行快速调节,使库温稳定。
(2)冷风机控制方式:(保证库温精度)
每个冷库内的风机采用变频风机进行控制,风机频率根据实际库温T2和目标库温T1的差值进行控制,风机可运行的最大风机频率为Fh,最小频率为 Fl,机组实际运行频率为Fn。
Fn=Fl+κ(Fh-Fl)
其中κ为:风机频率比例系数。
当T2>T1时,
Figure RE-GDA0003337902340000231
当T2≤T1时,κ=0
②冷库化霜模式:
每个冷库在达到化霜进入条件后,会进入化霜模式,已冷库一为例,此时制冷电磁阀关闭,化霜电磁阀(第一化霜控制阀)打开,机组经过压缩机排气后,进过油分,直接通过热气截止阀和化霜电磁阀,进入到冷库一内的换热器进行化霜,最后流出换热器,此时三通阀直接和外机冷凝器出口连通,此时冷库一内的换热器相当于和外机的冷凝器并联,从而对冷库一内的换热器进行化霜。同时可以为之***内的压力平衡。
主路电子膨胀阀主要根据压缩机进气口的冷媒状态进行调节,调节方式和制冷电子膨胀阀的调节方式一致,不同的是根据***同不同位置的冷媒状态进行调节。制冷电磁阀根据的是每个冷风机出口处冷媒的状态进行调节。
主路电子膨胀阀和各个冷库内的电子膨胀阀控制方式相同;主路电子膨胀阀主要是保证在冷媒流经各个冷库汇总后保证压缩机吸气状态稳定。和各个分路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一致;不同的是主路电子膨胀阀保证冷媒在进入压缩机前的冷媒状态;尔分路电子膨胀阀是保证各部分冷风机出口冷媒的状态。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任一项所述控制方法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28)

1.一种多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1)、冷凝器(2)、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所述冷凝器(2)的一端通过第一管路(101)能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102)能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一端,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另一端均能通过第三管路(103)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端;
所述多联机***还包括第四管路(104)和第五管路(105),所述第四管路(104)的一端能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另一端能连通至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一端,所述第五管路(105)的一端能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另一端,所述第五管路(105)的另一端能连通至所述第二管路(10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管路(104)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41);所述第四管路(104)通过第六管路(106)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1)连通,且所述第六管路(106)上设置有第一化霜控制阀(51);所述第四管路(104)还通过第七管路(107)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2)连通,且所述第七管路(107)上设置有第二化霜控制阀(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管路(103)通过第八管路(108)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三管路(103)通过第九管路(109)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另一端连通;
所述第五管路(105)能与所述第八管路(108)连通,且在所述第五管路(105)与所述第八管路(108)连通处设置有第一三通阀(61),所述第五管路(105)能与所述第九管路(109)连通,且在所述第五管路(105)与所述第九管路(109)连通处设置有第二三通阀(6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十管路(110)和第十一管路(111),所述第二管路(102)通过第十管路(110)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1)连通,且所述第十管路(110)上设置有第一制冷控制阀(71);所述第二管路(102)通过第十一管路(111)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2)连通,且所述第十一管路(111)上设置有第二制冷控制阀(7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十管路(110)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81),所述第十一管路(111)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8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六管路(106)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91),只允许制冷剂朝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方向流动;所述第七管路(107)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92),只允许制冷剂朝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方向流动;所述第八管路(108)上设置有第四单向阀(94),只允许制冷剂从所述第一换热器(31)流出;所述第九管路(109)上设置有第五单向阀(95),只允许制冷剂从所述第二换热器(32)流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三换热器(33)、第十二管路(112)、第十三管路(113)和第十四管路(114),所述第四管路(104)通过第十二管路(112)与所述第三换热器(33)连通,且所述第十二管路(112)上设置有第三化霜控制阀(53);
所述第二管路(102)通过第十三管路(113)与所述第三换热器(33)连通,且所述第十三管路(113)上设置有第三制冷控制阀(73);
所述第三管路(103)通过第十四管路(114)与所述第三换热器(33)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五管路(105)能与所述第十四管路(114)连通,且在所述第五管路(105)与所述第十四管路(114)连通处设置有第三三通阀(63);
所述第十三管路(113)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8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十二管路(112)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93),只允许制冷剂朝所述第三换热器(33)的方向流动;所述第十四管路(114)上设置有第六单向阀(96),只允许制冷剂从所述第三换热器(33)流出。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八管路(108)上的第一出口温度传感器(10a),能够检测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出口冷媒温度;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出口冷媒温度能够计算出冷媒的第一过热度,所述第一节流装置(81)的开度能够被控制根据所述第一过热度进行调节,当第一过热度>第一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当第一过热度≤第一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九管路(109)上的第二出口温度传感器(10b),能够检测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出口冷媒温度;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出口冷媒温度能够计算出冷媒的第二过热度,所述第二节流装置(82)的开度能够被控制根据所述第二过热度进行调节,当第二过热度>第二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当第二过热度≤第二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减小。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十四管路(114)上的第三出口温度传感器(10c),能够检测所述第三换热器(33)的出口冷媒温度;通过所述第三换热器(33)的出口冷媒温度能够计算出冷媒的第三过热度,所述第三节流装置(83)的开度能够被控制根据所述第三过热度进行调节,当第三过热度>第三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当第三过热度≤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减小。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能够检测冷库内的实际库温T库温的第四温度传感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出风侧的第一送风温度传感器(11a),能够检测第一送风温度T送风1
所述第一节流装置(81)的开度调节速率能够被控制根据|T送风1-T库温|的大小而进行调节:|T送风1-T库温|>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一节流装置(81)的开度调节速率增大;|T送风1-T库温|<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一节流装置(81)的开度调节速率减小,其中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0。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出风侧的第二送风温度传感器(11b),能够检测第二送风温度T送风2,所述第二节流装置(82)的开度调节速率能够被控制根据|T送风2-T库温|的大小而进行调节:|T送风2-T库温|>第三预设值,所述第二节流装置(82)的开度调节速率增大;|T送风2-T库温|<第四预设值,所述第二节流装置(82)的开度调节速率减小,其中第三预设值≥第四预设值>0。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换热器(33)的出风侧的第三送风温度传感器(11c),能够检测第三送风温度T送风3;所述第三节流装置(83)的开度调节速率能够被控制根据|T送风3-T库温|的大小而进行调节:|T送风3-T库温|>第五预设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83)的开度调节速率增大;|T送风3-T库温|<第六预设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83)的开度调节速率减小,其中第五预设值≥第六预设值>0。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风机(12a),所述第一风机(12a)能够驱动气流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31)并换热,所述第一风机(12a)的频率根据实际库温T2和目标库温T1的差值进行控制,第一风机可运行的最大风机频率为Fh,最小频率为Fl,机组实际运行频率为Fn;
Fn=Fl+κ(Fh-Fl)
其中κ为:风机频率比例系数;
当T2>T1时,
Figure FDA0003213555060000041
当T2≤T1时,κ=0。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风机(12b),所述第二风机(12b)能够驱动气流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32)并换热,所述第二风机(12b)的频率根据实际库温T2和目标库温T1的差值进行控制,第二风机可运行的最大风机频率为Fh,最小频率为Fl,机组实际运行频率为Fn;
Fn=Fl+κ(Fh-Fl)
其中κ为:风机频率比例系数;
当T2>T1时,
Figure FDA0003213555060000042
当T2≤T1时,κ=0。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联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三风机(12c),所述第三风机(12c)能够驱动气流流经所述第三换热器(33)并换热,所述第三风机(12c)的频率根据实际库温T2和目标库温T1的差值进行控制,第三风机可运行的最大风机频率为Fh,最小频率为Fl,机组实际运行频率为Fn;
Fn=Fl+κ(Fh-Fl)
其中κ为:风机频率比例系数;
当T2>T1时,
Figure FDA0003213555060000043
当T2≤T1时,κ=0。
18.一种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多联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步骤,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换热器(31)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温度;
判断步骤,判断所述第一换热器(31)或所述第二换热器(32)是否需要化霜;
控制步骤,当所述第一换热器(31)需要除霜时,控制所述第四管路(104)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换热器(31)连通,同时控制所述第五管路(10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1)连通,同时控制所述第二管路(102)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管路(103)连通;
当所述第二换热器(32)需要除霜时,控制所述第四管路(104)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端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32)连通,同时控制所述第五管路(10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2)连通,同时控制所述第二管路(102)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管路(103)连通;
当所述第一换热器(31)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2)均制冷时,控制所述第四管路(104)关闭,所述第五管路(105)关闭,同时控制所述第二管路(102)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三管路(103)连通。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包括第一节流装置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所述第一换热器(31)出口的出口冷媒温度,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出口处冷媒的第一过热度,并与第一目标过热度进行比较;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所述第一过热度与所述第一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关系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大小;当第一过热度>第一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当第一过热度≤第一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的开度减小。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包括第二节流装置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所述第二换热器(32)出口的出口冷媒温度,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出口处冷媒的第二过热度,并与第二目标过热度进行比较;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所述第一过热度与所述第二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关系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大小;当第二过热度>第二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当第二过热度≤第二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减小。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包括第三换热器和第三节流装置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所述第三换热器(33)出口的出口冷媒温度,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所述第三换热器(33)的出口处冷媒的第三过热度,并与第三目标过热度进行比较;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所述第三过热度与所述第三目标过热度之间的关系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大小;当第三过热度>第三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增大,当第三过热度≤第三目标过热度,则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的开度减小。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包括第一节流装置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所述第一换热器(31)出风侧的空气温度T送风1,还能检测冷库内的实际库温T库温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T送风1-T库温|;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T送风1-T库温|的大小调节所述第一节流装置(81)的开度调节速率:|T送风1-T库温|>第一预设值,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81)的开度调节速率增大;|T送风1-T库温|<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一节流装置(81)的开度调节速率减小,其中第一预设值≥第二预设值>0。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包括第二节流装置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所述第二换热器(32)出风侧的空气温度T送风2,还能检测冷库内的实际库温T库温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T送风2-T库温|;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T送风2-T库温|的大小调节所述第二节流装置(82)的开度调节速率:|T送风2-T库温|>第三预设值,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82)的开度调节速率增大;|T送风2-T库温|<第四预设值,所述第二节流装置(82)的开度调节速率减小,其中第三预设值>第四预设值>0。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包括第三换热器和第三节流装置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所述第三换热器(33)出风侧的空气温度T送风3,还能检测冷库内的实际库温T库温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T送风3-T库温|;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T送风3-T库温|的大小调节所述第三节流装置(83)的开度调节速率:|T送风3-T库温|>第五预设值,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83)的开度调节速率增大;|T送风3-T库温|<第六预设值,所述第三节流装置(83)的开度调节速率减小,其中第五预设值>第六预设值>0。
2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包括第一风机(12a)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冷库内的实际库温T2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T2-T1,其中T1为目标库温;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T2-T1的大小调节所述第一风机(12a)的频率大小:所述第一风机运行的最大风机频率为Fh,最小频率为Fl,机组实际运行频率为Fn;
Fn=Fl+κ(Fh-Fl);
其中κ为:第一风机频率比例系数;
当T2>T1时,
Figure FDA0003213555060000071
当T2≤T1时,κ=0。
26.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包括第二风机(12b)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冷库内的实际库温T2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T2-T1,其中T1为目标库温;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T2-T1的大小调节所述第二风机(12b)的频率大小:所述第二风机运行的最大风机频率为Fh,最小频率为Fl,机组实际运行频率为Fn;
Fn=Fl+κ(Fh-Fl);
其中κ为:第二风机频率比例系数;
当T2>T1时,
Figure FDA0003213555060000072
当T2≤T1时,κ=0。
27.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包括第三风机(12c)时:
所述检测步骤,还能检测冷库内的实际库温T2
所述判断步骤,还能计算T2-T1,其中T1为目标库温;
所述控制步骤,还能根据T2-T1的大小调节所述第三风机(12c)的频率大小:所述第三风机运行的最大风机频率为Fh,最小频率为Fl,机组实际运行频率为Fn;
Fn=Fl+κ(Fh-Fl);
其中κ为:第三风机频率比例系数;
当T2>T1时,
Figure FDA0003213555060000081
当T2≤T1时,κ=0。
28.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27中任一项所述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110937910.2A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多联机***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8477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37910.2A CN113847748A (zh)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多联机***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37910.2A CN113847748A (zh)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多联机***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7748A true CN113847748A (zh) 2021-12-28

Family

ID=78975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37910.2A Pending CN113847748A (zh)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多联机***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4774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3394A (zh) * 2022-07-25 2022-10-14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以及空调器自清洁控制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68924B1 (ko) * 2013-04-04 2013-05-29 (주)미래비엠 듀얼 증발기를 활용한 복합 냉각 장치
CN103335439A (zh) * 2013-07-18 2013-10-02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冷***
CN105928059A (zh) * 2016-04-25 2016-09-0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及其制热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
KR20170087677A (ko) * 2016-01-21 2017-07-31 김주옥 냉장 쇼케이스 컨트롤 시스템
CN109642754A (zh) * 2016-09-06 2019-04-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CN110173861A (zh) * 2019-05-31 2019-08-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运行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9326129U (zh) * 2018-11-07 2019-08-30 山东神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制冷***
CN112762580A (zh) * 2020-12-31 2021-05-07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68924B1 (ko) * 2013-04-04 2013-05-29 (주)미래비엠 듀얼 증발기를 활용한 복합 냉각 장치
CN103335439A (zh) * 2013-07-18 2013-10-02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制冷***
KR20170087677A (ko) * 2016-01-21 2017-07-31 김주옥 냉장 쇼케이스 컨트롤 시스템
CN105928059A (zh) * 2016-04-25 2016-09-0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及其制热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
CN109642754A (zh) * 2016-09-06 2019-04-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CN209326129U (zh) * 2018-11-07 2019-08-30 山东神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制冷***
CN110173861A (zh) * 2019-05-31 2019-08-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运行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62580A (zh) * 2020-12-31 2021-05-07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3394A (zh) * 2022-07-25 2022-10-14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以及空调器自清洁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7408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control of economizer circuit flow for optimum performance
DK2737265T3 (en)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LOGIC
US7997092B2 (en) Refrigerant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operating at or near zero load
CN111854200B (zh) 一种冷柜设备、制冷***及其控制方法
US9982927B2 (en) Refrigerato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7990579B (zh) 制冷***、具有该制冷***的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02472543A (zh) 制冷剂控制***和方法
CN111854204B (zh) 一种冷柜设备、制冷***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25940B (zh) 一种双级压缩补气空调***的补气控制方法
KR102370565B1 (ko) 냉장고
CN109869941B (zh) 热泵***、吸气过热度及气液分离器积液蒸发控制方法
CN112268379A (zh) 热泵***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CN104197444A (zh) 空调器和冷藏箱一体机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114110978B (zh) 空调***、控制方法以及空调机组
CN112325494A (zh) 一种制冷剂循环***及其控制方法
CN113847748A (zh) 一种多联机***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7024013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2008533428A (ja) 遷臨界蒸気圧縮システムの高圧側圧力調整
CN210374250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12665226A (zh) 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1121352A (zh) 一种减少漏热的连续融霜制冷控制***
JP2008138979A (ja) 冷凍装置
CN210512224U (zh) 一种制冷剂循环***
CN111854202B (zh) 一种冷柜设备、制冷***及其控制方法
CN111854201B (zh) 一种冷柜设备、制冷***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