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1101A - 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1101A
CN113831101A CN202111162456.4A CN202111162456A CN113831101A CN 113831101 A CN113831101 A CN 113831101A CN 202111162456 A CN202111162456 A CN 202111162456A CN 113831101 A CN113831101 A CN 1138311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opped carbon
carbon fiber
sio
geopolymer
fiber reinforc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624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敏
仰宗宝
欧蔓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116245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311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31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11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34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cold phosphate binders
    • C04B28/34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cold phosphate binders the phosphate binder being present in the starting composition as a mixture of free acid and one or more reactive 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4/00Us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as fillers, e.g. pigm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4/02Granular materials, e.g. microballoons
    • C04B14/04Silica-rich materials; Silicates
    • C04B14/06Quartz; Sand
    • C04B14/062Microsilica, e.g. colloïdal silic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4/00Us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as fillers, e.g. pigm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4/02Granular materials, e.g. microballoons
    • C04B14/30Oxides other than silica
    • C04B14/303Alumin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0/00Use of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C04B14/00 - C04B18/00 and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grain distribution; Treatment of material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groups C04B14/00 - C04B18/00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xpanding or defibrillating materials
    • C04B20/02Treatment
    • C04B20/023Chemical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1/00After-treatment of mortar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or ceramic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1/45Coating or impregnating, e.g. injection in masonry, partial coating of green or fired ceramics, organic coating compositions for adhering together two concrete elements
    • C04B41/46Coating or impregnating, e.g. injection in masonry, partial coating of green or fired ceramics, organic coating compositions for adhering together two concrete elements with organic materials
    • C04B41/49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to-metal or carbon-to-silicon linkages ; Organo-clay compounds; Organo-silicates, i.e. ortho- or polysilicic acid esters ; Organo-phosphorus compounds; Organo-inorganic complexes
    • C04B41/4905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to-metal or carbon-to-silicon linkages ; Organo-clay compounds; Organo-silicates, i.e. ortho- or polysilicic acid esters ; Organo-phosphorus compounds; Organo-inorganic complexes containing silicon
    • C04B41/495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to-metal or carbon-to-silicon linkages ; Organo-clay compounds; Organo-silicates, i.e. ortho- or polysilicic acid esters ; Organo-phosphorus compounds; Organo-inorganic complexes containing silicon applied to the substrate as oligomers or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1/00After-treatment of mortar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or ceramic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1/60After-treatment of mortar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or ceramic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of only artificial stone
    • C04B41/61Coating or impregnation
    • C04B41/62Coating or impregnation with organic materials
    • C04B41/64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to-metal of carbon-to-silicon linkag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Fibers (AREA)
  • Chem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制备SiO2‑Al2O3溶胶前驱体,将前驱体制成凝胶并干燥,将干燥后凝胶煅烧制得SiO2‑Al2O3活性粉体;将预处理后的短切碳纤维与SiO2‑Al2O3活性粉体混合球磨后烘干制得含短切碳纤维的SiO2‑Al2O3复合粉体;将含短切碳纤维的SiO2‑Al2O3复合粉体加入磷酸溶液混匀;注模固化;脱模养护;用硅树脂溶液表面处理。制得的复合材料由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和分散于磷酸基地质聚合物中的短切碳纤维构成。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具有超高延性、吸水率低、耐高温、低成本等优点,其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耐高温的纤维增强无机聚合物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超高延性和耐热性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地质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环保耐高温无机聚合物材料,由于其具有优异的化学与高温稳定性、良好的热物理特性,以及极大的比表面积,加之原料来源广泛和制备能耗成本较低等优势,因此,被广泛用于土木建筑施工的粘结剂、航空航天的防隔热层和电子封装材料等。
地质聚合物按照激发形式可分为碱激活地质聚合物和酸激活地质聚合物,相较于酸激活地质聚合物而言,碱激活地质聚合物的初始研究较早,发展较迅速,且应用更成熟,其研究与发展也相对较为完善。而酸基地质聚合物由于其发现与研究起步时间均较迟,所以其发展也相对较为缓慢,其相比较于碱激活地质聚合物在某些方面更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例如,难以风化开裂,无需蒸汽养护,以及具有更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高温性能、更小的介电损耗等,因此,也在更多领域被更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目前,已有的酸激活地质聚合物研究中心主要是针对磷酸激活的地质聚合物(简称磷酸基地质聚合物,phosphate-basedgeopolymer,PBG)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关于磷酸基地质聚合物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近5年~10年,已有的文献研究表明,磷酸基地质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并不理想,尤其是在弯曲和断裂性能等方面,其弯曲强度一般在5MPa~10MPa,断裂韧性仅为1.0MPa·m1/2~2.0MPa·m1/2。正因如此,较差的力学性能极大限制了磷酸基地质聚合物作为结构材料的应用范围及其前景。尤其是在机械冲击荷载和循环荷载等对结构材料力学性能要求较高的环境下的应用时,必须对其进行补强增韧处理,如何快速制备出性能优异、工艺简单的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是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力学性能强,耐高温、成本低且环保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SiO2-Al2O3溶胶前驱体:将SiO2溶胶和Al2O3溶胶混合,加入稳定剂混匀,得到SiO2-Al2O3溶胶前驱体,Al2O3与SiO2的摩尔比为0.25~1∶1;
(2)凝胶干燥:将步骤(1)得到的SiO2-Al2O3溶胶前驱体进行保温使之形成凝胶,待凝胶固化后,继续升高温度以干燥凝胶;
(3)煅烧:将步骤(2)干燥后的凝胶进行煅烧,以除去凝胶中的有机活性成分及结晶水,得到SiO2-Al2O3活性粉体;
(4)短切碳纤维的预处理:将短切碳纤维置于真空条件下进行热处理,以移除碳纤维表面的有机胶,然后用硝酸溶液或双氧水浸渍活化,过滤,烘干,得到预处理后的短切碳纤维;
(5)制备含短切碳纤维的SiO2-Al2O3复合粉体:将步骤(4)中预处理后的短切碳纤维和步骤(3)制得的SiO2-Al2O3活性粉体混合球磨,待球磨结束后将所得球磨浆料烘干,得到含短切碳纤维的SiO2-Al2O3复合粉体;
(6)制备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前驱体浆料:将步骤(5)含短切碳纤维的SiO2-Al2O3复合粉体和磷酸溶液混合成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前驱体浆料,所述含短切碳纤维的SiO2-Al2O3复合粉体中的SiO2与所述磷酸溶液中的H3PO4的摩尔比为0.7~1.5∶1;
(7)注模固化:将步骤(6)制得的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前驱体浆料倒入模具中,静置,固化;
(8)脱模养护:将步骤(7)固化完全后的短切碳纤维增强地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进行脱模、保温养护;
(9)表面处理:将步骤(8)脱模养护后的复合材料放入硅树脂溶液中进行浸渍,浸渍结束后取出晾干,进行交联反应,以使复合材料表面疏水化,得到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
上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SiO2-Al2O3溶胶前驱体的固含量为25wt%~45wt%,所述SiO2-Al2O3溶胶前驱体的溶胶粒子尺寸≤30mm,SiO2溶胶粒子的粒径为20nm~30nm,Al2O3溶胶粒子的粒径为10nm~30nm。
上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稳定剂为聚乙二醇,所述聚乙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为200、400或600,所述聚乙二醇与所述SiO2-Al2O3溶胶前驱体的质量比为5~8∶100。
上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保温的温度为60℃~80℃,所述保温的时间为12h~24h;所述干燥凝胶的温度为100℃~150℃,所述干燥凝胶的时间为2h~6h。
上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煅烧的温度为400℃~800℃,所述煅烧的时间为3h~5h。
上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短切碳纤维的长度为5mm~15mm,所述短切碳纤维的直径为5μm~7μm。
上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热处理温度为1400℃~1800℃,所述热处理的时长为1h~2h,所述热处理在真空环境中进行,所述真空环境的真空度0~10Pa。
上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硝酸溶液为浓硝酸,所述浓硝酸的浓度为8mol/L~10mol/L,所述浸渍活化的时间为5h~10h。
上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烘干的温度为60℃~80℃,所述烘干的时间为10h~12h。
上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步骤(5)中,所述球磨的介质为酒精,所述球磨的时间为5min~6min,所述球磨的转速为100r/min。
上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步骤(5)中,所述烘干的温度为60℃~70℃,所述烘干的时间为12h~24h。
上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步骤(6)中,所述磷酸溶液的浓度为6mol/L~14mol/L。
上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步骤(7)中,所述静置的时间为2h~3h,所述固化的温度为40℃~80℃,所述固化的时间为24h~48h。
上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步骤(8)中,所述保温养护的温度为60℃~80℃,所述保温养护的时间为7天~28天。
上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步骤(9)中,所述硅树脂为低发泡型疏水性硅树脂,所述低发泡型疏水性硅树脂包括SR249系列低发泡型疏水性硅树脂和/或MK系列低发泡型疏水性硅树脂,所述硅树脂溶液的溶剂为酒精,所述硅树脂溶液的浓度为5wt%~10wt%。
上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步骤(9)中,所述浸渍为大气压下浸渍,所述浸渍的时间为4h~6h,所述晾干的时间为12h~24h。
上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步骤(9)中,所述交联反应的温度为100℃~150℃,所述交联反应的时间为2h~6h。
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
上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优选的,所述复合材料由短切碳纤维和磷酸基地质聚合物构成,所述磷酸基地质聚合物为基体,所述短切碳纤维为增强体,所述短切碳纤维分散于所述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基体中。
上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优选的,所述复合材料中短切碳纤维的含量按体积分数计为1%~15%。
上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优选的,所述磷酸基地质聚合物由Al2O3、SiO2和磷酸制得,所述Al2O3与SiO2的摩尔比为0.25~1∶1,所述SiO2与磷酸中的PO4 3+的摩尔比为0.7~1.5∶1。
上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优选的,所述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孔隙率为2%~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首次将短切碳纤维与磷酸基地质聚合物进行协同增效,获得一种力学性能优良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利用短切碳纤维提供优良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在提高弯曲及断裂韧性方面,克服了原有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差的缺点。通过将短切碳纤维均匀的引入磷酸基地质聚合物中,充分利用短切碳纤维的侨联作用,有效减少养护过程中因环境变化而导致的基体开裂现象。
2、本发明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通过使用粒径为20nm~30nm的SiO2溶胶和粒径为10nm~30nm的Al2O3溶胶,可以获得超高活性的前驱体SiO2-Al2O3粉末,且通过调节SiO2溶胶、Al2O3溶胶和H3PO4之间的配比,可以实现基体组分中Si、P、Al各原子组成和结构组成的大范围调节,从而获得具有不同的热学和力学性能的磷酸基地质聚合物。
3、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使用短时间低速球磨分散短切碳纤维的方法,可以尽量的减小碳纤维分散的机械损伤,充分保证短切碳纤维在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均匀性,从而也能够有效的保证力学性能上优异的均一性。
4、由于碳纤维与磷酸基地质聚合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化学惰性(即二者之间并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纤维表面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非常微弱,因而复合材料的基体与纤维将无法有效传递和承担载荷,导致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大幅度下降。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通过浸渍具有一定强氧化性的活化剂(如浓硝酸、双氧水等)对纤维表面进行活化,能够有效的增加碳纤维表面的C=O数量与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纤维表面与磷酸基地质聚合物的润湿性,从而很好的改善碳纤维与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提高了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液相浸渍活化的方法避免了在空气中高温氧化等活化方法对纤维带来的力学性能损伤。
5、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减少养护完全后因材料本身吸水导致的力、热各方面性能的不稳定变化,通过采用浓度为5wt%~10wt%的硅树脂进行后续的大气压浸渍,可使表面形成约几十个纳米厚度的有机树脂涂层,有效解决了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因存放带来的环境和时间效应问题,并且由于有机树脂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因此也能够对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起进一步提高的作用。
总之,本发明从高活性前驱体粉末合成,纤维活化、纤维分散、注模养护等方面着手,提供了一套完善而又简单的制备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由于碳纤维本身的优异性能在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基体中得到充分发挥,因而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实物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短切碳纤维分散的SiO2-Al2O3复合粉体的电子显微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不同温度煅烧活化后的铝硅凝胶粉末的XRD物相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下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材料和仪器均为市售。
实施例1:
一种本发明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SiO2-Al2O3溶胶前驱体:将SiO2溶胶和Al2O3溶胶混合,SiO2溶胶粒子的粒径为20nm~30nm,Al2O3溶胶粒子的粒径为10nm~30nm,制备固相含量为30wt%、溶胶粒子尺寸≤30mm的电子级SiO2-Al2O3溶胶,加入PEG400(数均分子量为400的聚乙二醇),得到细粒径、高固相含量且稳定的SiO2-Al2O3溶胶前驱体,其中SiO2与Al2O3的摩尔之比为1∶0.5,PEG400与SiO2-Al2O3溶胶前驱体的质量之比为1∶20。
(2)凝胶干燥:将步骤(1)所制得的SiO2-Al2O3溶胶前驱体移至烘箱中在60℃保温12h,使之形成均匀凝胶,待凝胶固化后继续升高温度至120℃保温4h,进一步移除凝胶中的自由水。
(3)煅烧:将步骤(2)中干燥后的胶凝移至马弗炉中750℃进行煅烧4h,以除去凝胶中的少量有机活性剂以及结晶水,得到均匀纯净的SiO2-Al2O3活性粉体。
(4)短切碳纤维的预处理:将长度为7mm,直径为5~7μm的短切碳纤维置于1400℃,真空条件下热处理1h,真空度为5Pa,以移除短切碳纤维表面有机胶,然后将短切碳纤维浸渍在10mol/L的浓硝酸中8h,待浸泡结束将短切碳纤维滤出,进一步低温烘干,低温烘干的温度为60℃,时间为10h。
(5)制备含短切碳纤维的SiO2-Al2O3复合粉体:将步骤(4)中预处理后的短切碳纤维与步骤(3)所形成的SiO2-Al2O3活性粉末共同置于球磨罐中,并以酒精作为球磨介质球磨5min,球磨转速为100r/min,待球磨结束后将浆料取出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60℃,烘干时间为12h,获得具有高活性且短切碳纤维均匀分散的地质聚合物前驱体SiO2-Al2O3复合粉体,如图3所示。
由于碳纤维对水溶剂呈现出较差的润湿性,如果在球磨过程中采用水溶剂进行碳纤维的分散,将导致碳纤维在地质聚合物中的分散不均匀,进而导致地质聚合物在性能上离散性较大。采用酒精作为分散介质,使用短时间低速球磨分散短切碳纤维的方法,可以尽量的减小碳纤维分散的机械损伤,充分保证短切碳纤维在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均匀性,从而也能够有效的保证力学性能上优异的均一性。
(6)制备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前驱体浆料:将85wt%浓磷酸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mol/L,按粉体中SiO2与H3PO4摩尔比为4∶5的比例,将步骤(5)所制得的含短切碳纤维的SiO2-Al2O3复合粉体加入稀释后的磷酸溶液,然后进行搅拌5min形成均匀且流动性较好的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前驱体浆料。
(7)注模固化:将步骤(6)形成的浆料倒入预先固定好的模具中,然后在室温条件下静置2h,待浆料流动充分后放入烘箱中进行固化,固化温度为60℃,固化时间为24h。
(8)脱模养护:将步骤(7)中固化完全后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的地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进行脱模后,进一步放置于烘箱中60℃养护7天、28天,以提高力学性能。
(9)表面处理:将步骤(8)脱模养护结束后的复合材料进一步放入浓度为6wt%的SR249硅树脂酒精溶液中,于普通大气压下浸渍4h,取出后晾干15h,然后进一步移至烘箱中,保持120℃进行交联反应,时长为3h,得到短切碳纤维增强的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
表面处理是为了使复合材料表面疏水化,避免因后期存放吸水而带来的性能波动。
上述本实施例制备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由短切碳纤维和磷酸基地质聚合物构成,磷酸基地质聚合物为基体,短切碳纤维为增强体,短切碳纤维分散于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基体中。该复合材料中,短切碳纤维含量按体积分数计为10%,磷酸基地质聚合物由Al2O3、SiO2和磷酸制得,Al2O3与SiO2的摩尔比为0.5∶1,SiO2与磷酸中的PO4 3 +的摩尔比为0.8∶1,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孔隙率为5.3%。
按照上述工艺步骤,不加短切碳纤维,制备未经短切碳纤维增强的普通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经检测,未经短切碳纤维增强的普通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经28天保养后的弯曲强度仅为9.3MPa,最大应变率仅为0.13%。而本实施例所得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经7天养护后弯曲强度为11.4MPa,最大应变率为1.8%,28天养护后弯曲强度为14.7MPa,最大应变率为2.2%,其应变率在短切碳纤维的作用下提高了一个数量级。经1000℃高温惰性气氛中热处理1h后,该复合材料强度(弯曲强度)保留率不降反升,达到36.7MPa。
图2为本实施例制得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实物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地质聚合物固化过程中的线收缩与现有研究相比,明显减小,且由于纤维的侨联作用,收缩时未产生明显裂纹;此外,由图中可看出碳纤维均匀分散于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
图3为本实施例中短切碳纤维分散的SiO2-Al2O3复合粉体的电子显微镜照片,从图中可以看出经过以酒精为分散剂低速短时球磨干燥后,短切碳纤维均匀完整的分散在前驱体粉末中,由于酒精对短切碳纤维和基体均有较高的润湿性,以及球磨混料的优势,有效避免了短切碳纤维的部分团聚而导致的性能和结构不均匀的问题。
图4为本实施例中不同温度煅烧活化后的铝硅凝胶粉末的XRD物相谱图,如图所示,对本实施例步骤(3)制得的SiO2-Al2O3活性粉体进行XRD检测:采用D8 Advance型X射线衍射仪分析凝胶粉末(摩尔比例对应YAG晶相)的相组成。测试条件为:CuKα射线,管电流40mA,管电压40KV,2θ=15~90°,扫描速度4°/min。检测结果参见图4,由图可知:图谱呈现“馒头”峰特征,没有出现尖锐的SiO2或Al2O3特征衍射峰,表明经750℃干燥后的SiO2-Al2O3凝胶粉末为典型的无定形状态,无定形的状态具有高表面能,可以进一步提高聚合过程中的反应活性,降低反应温度。
实施例2:
一种本发明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SiO2-Al2O3溶胶前驱体:通过粒子粒径为20nm~30nm的SiO2溶胶和粒子粒径为10nm~30nm的Al2O3溶胶混合制备固相含量为35wt%,溶胶粒子尺寸≤30mm的电子级SiO2-Al2O3溶胶,加入PEG600(数均分子量为600的聚乙二醇),得到细粒径、高固相含量且稳定的SiO2-Al2O3前驱体,其中SiO2与Al2O3的摩尔之比为20∶13,PEG600与SiO2-Al2O3溶胶前驱体的质量之比为1∶16。
(2)凝胶干燥:将步骤(1)所制得的SiO2-Al2O3溶胶前驱体移至烘箱中在60℃保温15h,使之形成均匀凝胶,待凝胶固化后继续升高温度至120℃保温4h,进一步移除凝胶中的自由水。
(3)煅烧:将步骤(2)中干燥后的胶凝移至马弗炉中700℃进行煅烧4h,以除去凝胶中的少量有机活性剂以及结晶水,得到均匀纯净的SiO2-Al2O3活性粉体。
(4)短切碳纤维的预处理:将长度为9mm,直径为5~7μm的短切碳纤维置于1600℃的真空条件下热处理1h,真空度为1Pa,以移除碳纤维表面有机胶,然后将短切碳纤维浸渍在10mol/L的浓硝酸中5h,待浸泡结束将短切碳纤维滤出,进一步低温烘干,低温烘干的温度为70℃,时间为12h。
(5)制备含碳纤维的SiO2-Al2O3复合粉体:将步骤(4)中预处理后的短切碳纤维与步骤(3)所形成的SiO2-Al2O3活性前驱体粉末共同置于球磨罐中,并以酒精作为球磨介质球磨5min,球磨转速为100r/min,待球磨结束后将浆料取出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60℃,烘干时间为18h,获得具有高活性且短切碳纤维均匀分散的地质聚合物前驱体SiO2-Al2O3复合粉体。
(6)制备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前驱体浆料:将85wt%浓磷酸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2mol/L,按粉体中SiO2与H3PO4摩尔比为1∶1的比例,将步骤(5)所制得的含碳纤维SiO2-Al2O3活性粉体加入稀释后的磷酸溶液,然后进行搅拌5min形成均匀且流动性较好的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前驱体浆料。
(7)注模固化:将步骤(6)形成的浆料倒入预先固定好的模具中,然后在室温条件下静置2h,待浆料流动充分后放入烘箱中进行固化,固化温度为80℃,固化时间为36h。
(8)脱模养护:将步骤(7)中固化完全后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的地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进行脱模后,进一步放置于烘箱中60℃养护7天和28天,以提高力学性能。
(9)表面处理:将步骤(8)脱模养护结束后的复合材料进一步放入浓度为5wt%的SR249硅树脂酒精溶液中,于普通大气压下浸渍6h,取出后晾干20h,然后进一步移至烘箱中,保持120℃进行交联反应,时长为3h,得到短切碳纤维增强的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
表面处理是为了使复合材料表面疏水化,避免因后期存放吸水而带来的性能波动。
上述本实施例制备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由短切碳纤维和磷酸基地质聚合物构成,所述磷酸基地质聚合物为基体,所述短切碳纤维为增强体,所述短切碳纤维分散于所述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基体中。该复合材料中,短切碳纤维含量按体积分数计为12%,磷酸基地质聚合物由Al2O3、SiO2和磷酸制得,Al2O3与SiO2的摩尔比为0.75∶1,SiO2与磷酸中的PO4 3+的摩尔比为1∶1,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孔隙率为5.0%。
经检测本实施例所得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经7天养护后的弯曲强度为12.8MPa,最大应变率为2.0%,28天养护后的弯曲强度为15.3MPa,最大应变率为2.5%。经1000℃高温惰性气氛中热处理1h后,该复合材料强度(弯曲强度)保留率不降反升,达到45.5MPa。
实施例3:
一种本发明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SiO2-Al2O3溶胶前驱体:通过粒子粒径为20nm~30nm的SiO2溶胶和粒子粒径为10nm~30nm的Al2O3溶胶混合制得固相含量为35wt%,溶胶粒子尺寸≤30mm的电子级SiO2-Al2O3溶胶作为前驱体,加入PEG600(分子量为600的聚乙二醇),得到细粒径、高固相含量且稳定的SiO2-Al2O3溶胶前驱体,其中SiO2与Al2O3摩尔之比为1∶1,PEG600与SiO2-Al2O3溶胶前驱体的质量之比为1∶14。
(2)凝胶干燥:将步骤(1)所制得的SiO2-Al2O3溶胶前驱体移至烘箱中在60℃保温15h,使之形成均匀凝胶,待凝胶固化后继续升高温度至120℃保温4h,进一步移除凝胶中的自由水。
(3)煅烧:将步骤(2)中干燥后的胶凝移至马弗炉中700℃进行煅烧4h,以除去凝胶中的少量有机活性剂以及结晶水,得到均匀纯净的SiO2-Al2O3活性粉体。
(4)短切碳纤维的预处理:将长度为12mm,直径为5~7μm的短切碳纤维置于1800℃的真空条件下热处理1h,真空度为0.1Pa,以移除短切碳纤维表面有机胶,然后将短切碳纤维浸渍在10mol/L的浓硝酸中5h,待浸泡结束将短切碳纤维滤出,进一步低温烘干,低温烘干的温度为80℃,时间为12h。
(5)制备含短切碳纤维的SiO2-Al2O3复合粉体:将步骤(4)中预处理后的短切碳纤维与步骤(3)所形成的SiO2-Al2O3活性粉末共同置于球磨罐中,并以酒精作为球磨介质球磨5min,球磨转速为100r/min,待球磨结束后将浆料取出进行60℃烘干,烘干时间为24h,获得具有高活性且短切碳纤维均匀分散的地质聚合物前驱体SiO2-Al2O3复合粉末。
(6)制备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前驱体浆料:将85wt%浓磷酸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mol/L,按粉体中SiO2与H3PO4摩尔比为1∶1的比例,将步骤(5)所制得的含短切碳纤维的SiO2-Al2O3活性粉体加入稀释后的磷酸溶液,然后进行搅拌5min形成均匀且流动性较好的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前驱体浆料。
(7)注模固化:将步骤(6)形成的浆料倒入预先固定好的模具中,然后在室温条件下静置2h,待浆料流动充分后放入烘箱中进行固化,固化温度为80℃,固化时间为36h。
(8)脱模养护:将步骤(7)中固化完全后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的地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进行脱模后,进一步放置于烘箱中60℃养护7天、28天,以提高力学性能。
(9)表面处理:将步骤(8)脱模养护结束后的复合材料进一步放入浓度为7wt%的SR249硅树脂酒精溶液中,于普通大气压下浸渍6h,取出后晾干20h,然后进一步移至烘箱中,保持120℃进行交联反应,时长为3h,得到短切碳纤维增强的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
表面处理是为了使复合材料表面疏水化,避免因后期存放吸水而带来的性能波动。
上述本实施例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由短切碳纤维和磷酸基地质聚合物构成,所述磷酸基地质聚合物为基体,所述短切碳纤维为增强体,所述短切碳纤维分散于所述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基体中。该复合材料中,短切碳纤维含量按体积分数计为15%,磷酸基地质聚合物由Al2O3、SiO2和磷酸制得,Al2O3与SiO2的摩尔比为1∶1,SiO2与磷酸中的PO4 3+的摩尔比为1∶1,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孔隙率为6.4%。
经检测,本实施例所得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经7天养护后的弯曲强度为12.2MPa,最大应变率为2.3%,28天养护后的弯曲强度为15.8MPa,最大应变率为3.0%。经1000℃高温惰性气氛中热处理1h后,该复合材料强度(弯曲强度)保留率不降反升,达到41.2MPa。
由实施例1至3可知,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高力学强度、超长应变和优异的耐高温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立足磷酸基地质聚合物的特点、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短切碳纤维、磷酸基地质聚合物二者的优势,提供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这一新型材料体系,并形成了能够获得优良性能的制备方法。
在制备方法上,首先通过添加PEG400、PEG600或PEG800添加剂,获得了分散均匀且稳定的SiO2-Al2O3复合溶胶,为复合材料制备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障,然后采用固相含量为25wt%~45wt%的SiO2-Al2O3复合溶胶(胶体粒径≤30mm)为初始原料,在历经低温煅烧和低速球磨混合后,获得了具有超高活性且短切碳纤维均匀弥散其中的铝硅前驱体粉末。该超高活性粉末在室温条件下即可与磷酸发生聚合反应形成短切碳纤维增强的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经简单的低温(60℃)养护7天即可获得较高的弯曲强度和超长的应变。该方法相比较未经短切碳纤维增强的磷酸基地质聚合物材料弯曲强度显著提升,尤其是应变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相应的断裂延性也提高了数10倍。同时对比钢纤维、石英纤维和玄武岩纤维,本发明选用的短切碳纤维,具有非常高的物理和化学热稳定性,能有效避免在聚合过程中磷酸对纤维的化学损伤,因而使得补强增韧效果大大提升。而钢纤维等传统纤维增强的混凝土无机胶凝复合材料在温度超过300℃以上,无论是纤维还是基体均开始出现明显的失效行为,本发明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经1400℃~1800℃高温惰性气氛中热处理1h后,强度保留率不降反升,达到36.7MPa~45.5MPa。由此可见,本发明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不但力学性能突出,耐高温性能也极其显著。
另外,通过采用光学显微镜观测了本发明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在前驱体粉末中短切碳纤维的分散情况,如图3所示,可以看到,实施例1中经过以酒精为分散剂低速短时球磨干燥后,短切碳纤维均匀完整的分散在前驱体粉末中,由于酒精对短切碳纤维和基体均有较高的润湿性,以及球磨混料的优势,有效避免了短切碳纤维的部分团聚而导致的性能和结构不均匀的问题。因此,本发明采用的以酒精为分散剂低速短时球磨的方法,即保证了短切碳纤维在基体中的分散均匀性,又有效减少了对短切碳纤维带来的损伤,保证了短切碳纤维性能能够充分发挥。
本发明采用真空去除短切碳纤维表面胶,然后再采用硝酸浸泡活化短切碳纤维表面的方式以提高短切碳纤维与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出短切碳纤维的侨联效果,大幅度提高了磷酸基地质聚合物本身的力学性能。
最后,本发明所用溶胶中,SiO2-Al2O3为无定形态,又为纳米尺度,其表面能很高,因而具有非常高的反应活性。即使在寻常室温条件下也能完成聚合反应,达到较高的强度。同时,相较于高岭土等地质聚合物前驱体粉末而言,通过SiO2-Al2O3溶胶制备过程中Si原子与Al原子组分的调节与控制,可以得到任意化学组成比的SiO2-Al2O3前驱体活性粉末,能够对磷酸基地质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和耐高温性能等进行有效调控并获得各型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技术方案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SiO2-Al2O3溶胶前驱体:将SiO2溶胶和Al2O3溶胶混合,加入稳定剂混匀,得到SiO2-Al2O3溶胶前驱体,Al2O3与SiO2的摩尔比为0.25~1∶1;
(2)凝胶干燥:将步骤(1)得到的SiO2-Al2O3溶胶前驱体进行保温使之形成凝胶,待凝胶固化后,继续升高温度以干燥凝胶;
(3)煅烧:将步骤(2)干燥后的凝胶进行煅烧,以除去凝胶中的有机活性成分及结晶水,得到SiO2-Al2O3活性粉体;
(4)短切碳纤维的预处理:将短切碳纤维置于真空条件下进行热处理,以移除碳纤维表面的有机胶,然后用硝酸溶液或双氧水浸渍活化,过滤,烘干,得到预处理后的短切碳纤维;
(5)制备含短切碳纤维的SiO2-Al2O3复合粉体:将步骤(4)中预处理后的短切碳纤维和步骤(3)制得的SiO2-Al2O3活性粉体混合球磨,待球磨结束后将所得球磨浆料烘干,得到含短切碳纤维的SiO2-Al2O3复合粉体;
(6)制备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前驱体浆料:将步骤(5)含短切碳纤维的SiO2-Al2O3复合粉体和磷酸溶液混合成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前驱体浆料,所述含短切碳纤维的SiO2-Al2O3复合粉体中的SiO2与所述磷酸溶液中的H3PO4的摩尔比为0.7~1.5∶1;
(7)注模固化:将步骤(6)制得的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前驱体浆料倒入模具中,静置,固化;
(8)脱模养护:将步骤(7)固化完全后的短切碳纤维增强地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进行脱模、保温养护;
(9)表面处理:将步骤(8)脱模养护后的复合材料放入硅树脂溶液中进行浸渍,浸渍结束后取出晾干,进行交联反应,以使复合材料表面疏水化,得到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SiO2-Al2O3溶胶前驱体的固含量为25wt%~45wt%,所述SiO2-Al2O3溶胶前驱体的溶胶粒子尺寸≤30mm,SiO2溶胶粒子的粒径为20nm~30nm,Al2O3溶胶粒子的粒径为10nm~30nm;
和/或,步骤(1)中,所述稳定剂为聚乙二醇,所述聚乙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为200、400或600,所述聚乙二醇与所述SiO2-Al2O3溶胶前驱体的质量比为5~8∶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保温的温度为60℃~80℃,所述保温的时间为12h~24h;所述干燥凝胶的温度为100℃~150℃,所述干燥凝胶的时间为2h~6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煅烧的温度为400℃~800℃,所述煅烧的时间为3h~5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短切碳纤维的长度为5mm~15mm,所述短切碳纤维的直径为5μm~7μm;
和/或,步骤(4)中,所述热处理温度为1400℃~1800℃,所述热处理的时长为1h~2h,所述热处理在真空环境中进行,所述真空环境的真空度0~10Pa;
和/或,步骤(4)中,所述硝酸溶液为浓硝酸,所述浓硝酸的浓度为8mol/L~10mol/L,所述浸渍活化的时间为5h~10h;
和/或,步骤(4)中,所述烘干的温度为60℃~80℃,所述烘干的时间为10h~12h。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球磨的介质为酒精,所述球磨的时间为5min~6min,所述球磨的转速为100r/min;和/或,所述烘干的温度为60℃~70℃,所述烘干的时间为12h~24h。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磷酸溶液的浓度为6mol/L~14mol/L;
和/或,步骤(7)中,所述静置的时间为2h~3h,所述固化的温度为40℃~80℃,所述固化的时间为24h~48h。
和/或,步骤(8)中,所述保温养护的温度为60℃~80℃,所述保温养护的时间为7天~28天。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9)中,所述硅树脂为低发泡型疏水性硅树脂,所述低发泡型疏水性硅树脂包括SR249系列低发泡型疏水性硅树脂和/或MK系列低发泡型疏水性硅树脂,所述硅树脂溶液的溶剂为酒精,所述硅树脂溶液的浓度为5wt%~10wt%;
和/或,步骤(9)中,所述浸渍为大气压下浸渍,所述浸渍的时间为4h~6h,所述晾干的时间为12h~24h;
和/或,步骤(9)中,所述交联反应的温度为100℃~150℃,所述交联反应的时间为2h~6h。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由短切碳纤维和磷酸基地质聚合物构成,所述磷酸基地质聚合物为基体,所述短切碳纤维为增强体,所述短切碳纤维分散于所述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基体中,所述复合材料中短切碳纤维的含量按体积分数计为1%~15%,所述磷酸基地质聚合物由Al2O3、SiO2和磷酸制得,所述Al2O3与SiO2的摩尔比为0.25~1∶1,所述SiO2与磷酸中的PO4 3+的摩尔比为0.7~1.5∶1,所述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孔隙率为2%~10%。
CN202111162456.4A 2021-09-30 2021-09-30 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38311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2456.4A CN113831101A (zh) 2021-09-30 2021-09-30 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2456.4A CN113831101A (zh) 2021-09-30 2021-09-30 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1101A true CN113831101A (zh) 2021-12-24

Family

ID=78967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2456.4A Pending CN113831101A (zh) 2021-09-30 2021-09-30 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3110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9286A (zh) * 2021-12-27 2022-04-29 武汉大学 一种超疏水磷酸基地质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4988912A (zh) * 2022-07-13 2022-09-02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冷弯薄壁型钢填充用地聚合物泡沫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组织: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 纤维复合材料》", 31 December 2017,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
孙酣经等: "《化工新材料产品及应用手册》", 31 January 2002, 中国石化出版社 *
尹邦跃主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李树尘等: "《材料工艺学》", 30 September 2000,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河流等: ""Al2O3•nSiO2-mH3PO4磷酸基地质聚合物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人工晶体学报>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9286A (zh) * 2021-12-27 2022-04-29 武汉大学 一种超疏水磷酸基地质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4988912A (zh) * 2022-07-13 2022-09-02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冷弯薄壁型钢填充用地聚合物泡沫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53616B (zh) 原位生长SiC纳米线增强C/Si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31101A (zh) 短切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56082B (zh) 反应烧结制备单晶碳化硅纳米纤维/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11690158B (zh) 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优化的方法
CN106866148A (zh) SiC纳米线原位增强的SiCf/Si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57632B (zh) 一种ZrC/SiC复相陶瓷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94674B (zh) 一种碳纤维增韧石英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892582A (zh) 一种炭纤维增强纳米孔炭隔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774072B (zh) 一种刚性隔热瓦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78278A (zh) 一种通过修饰前驱体来调控碳化硅热导率的方法
CN111807810A (zh) 一种纳米线/硅铝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734720A (zh) 一种提高碳化硅纤维强度和模量的制备方法
CN107722595B (zh) 一种纤维-石墨烯-热塑性聚芳醚多尺度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838153A (zh) 莫来石纤维增强硅酸镁陶瓷基复合材料成型方法
CN110304932B (zh) 一种具有HfB2界面的Cf/Si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800837B (zh) 连续碳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16729A (zh) 一种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增韧氧化铝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33018B (zh) 一种碳化硅陶瓷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31102B (zh) 连续玄武岩纤维增强磷酸基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73110B (zh) 一种碱激发粉煤灰转化的碳纳米管/白榴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417683A (zh) 一种氧化物连续长丝增强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788697A (zh) 一种缠绕工艺适用陶瓷先驱体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77402B (zh) 轻质多孔ZrO2纤维骨架基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4527300B2 (ja) 高密度SiC繊維強化型SiC複合材料の製造方法
CN106083209A (zh) 一种微结构构造中间层界面Mullite/硅酸钇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2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