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08547A - 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08547A
CN113808547A CN202111128046.8A CN202111128046A CN113808547A CN 113808547 A CN113808547 A CN 113808547A CN 202111128046 A CN202111128046 A CN 202111128046A CN 113808547 A CN113808547 A CN 1138085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light emitting
contro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2804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08547B (zh
Inventor
卢马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2804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085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08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85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085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85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3Improving th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uniformity across the scre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数据写入模块、发光模块以及发光控制模块。其中,发光模块包括正负极反向排列的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本申请通过设置发光控制模块,可通过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分别控制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交替发光,提升各发光模块之间的发光亮度均匀性,从而提升显示面板的品味。

Description

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Mini LED(Mini Light-Emitting Diode,迷你发光二极管)、Micro LED(MicroLight-Emitting Diode,微米发光二极管)显示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展示出较好的显示特性,如高对比度、高色域、高响应速度、广视角等,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高性能显示领域中。但是,Mini LED、Micro LED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且目前Micro LED巨量转移的成熟度、可靠性较低、成本较高,应用于大尺寸难度极大,对其未来发展存在负面影响。
因此,Nano LED(Nano Light-Emitting Diode,纳米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应运而生。但是,由于每一像素均包括大量的Nano LED,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各像素之间发光亮度均匀的驱动电路,仍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以提升各发光模块之间的发光亮度均匀性。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其包括:
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以及漏极串接于第一电源信号与第二电源信号构成的发光回路;
数据写入模块,所述数据写入模块接入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并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在所述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数据信号写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
发光模块,所述发光模块包括至少一第一发光器件和至少一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负极均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正极均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
发光控制模块,所述发光控制模块接入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二电源电压,并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二节点,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交替发光。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和存储电容;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所述扫描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接入所述数据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者、所述存储电容的一端以及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电性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接入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电源电压,并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发光;
第二发光控制模块,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接入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电源电压,并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发光。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者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均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者接入所述第二电源信号;
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
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电性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者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均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者接入所述第二电源信号。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还包括感测模块,所述感测模块接入感测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并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所述感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和所述感测信号的控制下侦测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测模块包括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接入所述感测信号,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者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者电性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保持反相;
在一帧显示画面内,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电位至少切换一次。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均为纳米发光二极管。
相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
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用于提供数据信号;
扫描线,所述扫描线用于提供扫描信号;
第一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用于提供第一控制信号;
第二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用于提供第二控制信号;
第三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线用于提供第三控制信号;以及
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所述发光器件驱动电路与所述数据线、所述扫描线、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线连接。
相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数据写入模块、发光模块以及发光控制模块。其中,发光模块包括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且第一发光器件的正负极(P极和N极)和第二发光器件的正负极排列方向相反。本申请通过设置发光控制模块,可通过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分别控制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交替发光,提升各发光模块之间的发光亮度均匀性,从而提升背光模组的发光亮度均匀性,以及提升显示面板的品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的一种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中的发光模块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的时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显示面板沿XX’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和“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采用的晶体管可以为薄膜晶体管或场效应管或其他特性相同的器件,由于这里采用的晶体管的源极、漏极是对称的,所以其源极、漏极是可以互换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区分晶体管除栅极之外的两极,将其中一极称为源极,另一极称为漏极。按附图中的形态规定开关晶体管的中间端为栅极、信号输入端为源极、输出端为漏极。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所采用的晶体管可以包括P型晶体管和/或N型晶体管两种,其中,P型晶体管在栅极为低电平时导通,在栅极为高电平时截止,N型晶体管为在栅极为高电平时导通,在栅极为低电平时截止。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以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的第一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光器件驱动电路100,其包括驱动晶体管TD、数据写入模块101、发光模块102以及发光控制模块103。
其中,驱动晶体管TD的源极以及漏极串接于第一电源信号VDD与第二电源信号VSS构成的发光回路。
数据写入模块101接入扫描信号GA和数据信号DA,并电性连接于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数据写入模块101用于在扫描信号GA的控制下,将数据信号DA写入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
发光模块102包括至少一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至少一第二发光器件LED2。第一发光器件LED1的正极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的负极均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A。第一发光器件LED1的负极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的正极均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B。
发光控制模块103接入第一控制信号EM1、第二控制信号EM2以及第二电源电压VSS,并电性连接于驱动晶体管TD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第一节点A以及第二节点B。发光控制模块103用于在第一控制信号EM1和第二控制信号EM2的控制下控制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交替发光。
在本申请提供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100中,发光模块102包括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其中,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反向排列。也即,第一发光器件LED1的正负极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的正负极反向。由于无法保证在不同发光模块102中,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的比例均相同。因此,本申请通过设置发光控制模块103,并通过第一控制信号EM1和第二控制信号EM2控制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交替发光,从而提升各发光模块102之间的发光亮度均匀性。
进一步的,本申请提供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100还包括感测模块105。感测模块105接入感测信号SE和第三控制信号EM3,并电性连接于驱动晶体管TD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感测模块105用于在第三控制信号EM3和感测信号SE的控制下侦测驱动晶体管TD的阈值电压。
具体的,感测模块105主要用于侦测驱动晶体管TD的阈值电压偏移。感测模块105在非显示阶段工作。也即,感测模块105在发光器件驱动电路100的发光阶段是不工作的。可以理解为,在显示器不需要显示的时候(例如在显示器关机阶段,延长一段时间用于侦测)进行侦测,然后将侦测结果存储于显示***。当发光器件驱动电路100再次开始进入工作时,会把之前侦测到的数据反馈到显示***,进行从而进行阈值电压补偿。
本申请通过在发光器件驱动电路100中增设感测模块105,可以对驱动晶体管TD的阈值电压偏移进行补偿,从而避免因驱动晶体管TD阈值电压偏移导致的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的亮度衰减。
进一步的,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的第二结构示意图。与图1所示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发光控制模块103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模块1031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1032。
第一发光控制模块1031接入第一控制信号EM1和第二电源电压VSS,并电性连接于驱动晶体管TD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第一节点A以及第二节点B。第一发光控制模块1031用于在第一控制信号EM1的控制下控制第一发光器件LED1发光。
第二发光控制模块1032接入第二控制信号EM2和第二电源电压VSS,并电性连接于驱动晶体管TD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第一节点A以及第二节点B。第二发光控制模块1032用于在第二控制信号EM2的控制下控制第二发光器件LED2发光。
本申请设置第一发光控制模块1031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1032。可通过第一控制信号EM1控制第一发光控制模块1031,以及通过第二控制信号EM2控制第二发光控制模块1032,从而分别控制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发光,提升各发光模块102之间的发光亮度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的电路示意图。结合图2、图3所示,在本申请中,数据写入模块101包括第一晶体管T1和存储电容Cst。
具体的,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接入扫描信号GA。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接入数据信号DA。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者、存储电容Cst的一端以及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电性连接。存储电容Cst的另一端与驱动晶体管TD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电性连接。当然,可以理解地,数据写入模块101还可以采用多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串联形成。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控制模块1031包括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接入第一控制信号EM1。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与驱动晶体管TD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电性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者与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均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A。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B。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者接入第二电源信号VSS。当然,可以理解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1031还可以包括多个串联设置的晶体管,其可以均由第一控制信号EM1控制,也可以由多个控制信号分别控制。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发光控制模块1032包括第四晶体管T4和第五晶体管T5。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接入第二控制信号EM2。第四晶体管T4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与驱动晶体管TD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电性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者与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均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B。第五晶体管T5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A。第五晶体管T5的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者接入第二电源信号VSS。当然,可以理解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1032还可以包括多个串联设置的晶体管,其可以均由第二控制信号EM2控制,也可以由多个控制信号分别控制。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感测模块105包括第六晶体管T6。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接入第三控制信号EM3。第六晶体管T6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接入感测信号SE。第六晶体管T6的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者与驱动晶体管TD的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者电性连接。当然,可以理解地,感测模块105还可以采用多个晶体管串联形成。
在本申请中,发光模块102包括至少一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至少一第二发光器件LED2。具体的,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均为纳米发光二极管。
其中,在每一发光模块102中,第一发光器件LED1可以设置为1颗-1000颗,第二发光器件LED2可以设置为1颗-1000颗。比如,第一发光器件LED1可以设置为1颗,第二发光器件LED2可以设置为1颗;第一发光器件LED1可以设置为100颗,第二发光器件LED2可以设置为100颗;第一发光器件LED1可以设置为500颗,第二发光器件LED2可以设置为600颗;第一发光器件LED1可以设置为1000颗,第二发光器件LED2可以设置为1000颗等。
其中,在每一发光模块102中,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的颗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每一发光模块102中,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可以按照一定规律交替排列,也可以根据实际排列。
具体的,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发光模块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以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交替排列为例进行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由图4可知,第一发光器件LED1包括绝缘保护层11以及设置在绝缘保护层11上的发光层12。发光层12的两端分别为P掺杂区(正极)和N掺杂区(负极)。第一发光器件LED1的制成工艺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此外,第二发光器件LED2与第一发光器件LED1的区别仅在于正负极方向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中,通常采用喷墨打印(Ink jet print)工艺将Nano LED打印到薄膜晶体管基板上。由于Nano LED无法100%朝某个方向对齐,会产生Nano LED正负极方向相反的排序。如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因此,本申请设置第一发光控制模块1031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1032、可分别控制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发光。如此,若采用50%-50%的交替发光,可以保证无论发光模块102中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的排序数量比例偏差多少,均可以使最终发光总量为100%。由此,可以改善由于发光模块102中存在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的比例不同导致的不同发光模块102发光不均匀的问题,从而提升Nano LED显示器的显示品味。
在本申请中,第一电源信号VDD和第二电源信号VSS均用于输出一预设电压值。此外,在本申请中,第一电源信号VDD的电位大于第二电源信号VSS的电位。具体的,第二电源信号VSS的电位可以为接地端的电位。当然,可以理解地,第二电源信号VSS的电位还可以为其它。
在本申请中,驱动晶体管TD、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以及第六晶体管T6可以为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或非晶硅薄膜晶体管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此外,本申请提供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100中的晶体管还可以是P型晶体管或N型晶体管。进一步的,可以设置本申请提供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100中的晶体管为同一种类型的晶体管,从而避免不同类型的晶体管之间的差异性对发光器件驱动电路100造成的影响。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均以驱动晶体管TD、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以及第六晶体管T6为N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的时序图。扫描信号GA、数据信号DA、第一控制信号EM1以及第二控制信号EM2相组合先后对应于数据写入阶段t1以及发光阶段t2。也即,在一帧时间内,本申请提供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100的驱动控制时序包括数据写入阶段t1以及发光阶段t2。
在数据写入阶段t1,扫描信号GA有低电位转变为高电位,第一晶体管T1打开。数据信号DA向存储电容Cst充电。此时,数据信号DA的电位通过第一晶体管T1写入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驱动晶体管TD打开。第一电源信号VDD的电位经驱动晶体管TD的源极流向驱动晶体管TD的漏极。存储电容Cst用于稳定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的电位。
与此同时,在数据写入阶段t1,由于第一控制信号EM1和第二控制信号EM2均为低电位,使得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以及第五晶体管T5均关闭。
在发光阶段t2,首先,第一控制信号EM1为高电位。第二晶体管T2打开。第一电源信号VDD的电位经第二晶体管T2写入第一节点A。由于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A,第三晶体管T3打开。则第一电源信号VDD、驱动晶体管TD、第二晶体管T2、第一发光器件LED1、第三晶体管T3以及第二电源信号VSS构成一通路,第一发光器件LED1正常发光。
与此同时,第一控制信号EM2为低电位。第四晶体管T4和第五晶体管T5关闭。由于第二发光器件LED2的正极接入低电压信号,负极接入高电压信号。因此,第二发光器件LED2处于非发光状态。
然后,第二控制信号EM2由低电位转变为高电位。第四晶体管T4打开。第一电源信号VDD的电位经第四晶体管T4写入第二节点B。由于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B,第五晶体管T5打开。则第一电源信号VDD、驱动晶体管TD、第四晶体管T4、第二发光器件LED2、第五晶体管T5以及第二电源信号VSS构成一通路,第二发光器件LED2正常发光。
与此同时,第二控制信号EM1由高电位转变为低电位。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关闭。由于第二发光器件LED2的正极接入低电压信号,负极接入高电压信号。因此,第二发光器件LED2处于非发光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在发光阶段t2,第一控制信号EM1和第二控制信号EM2保持反相,一方面使得发光模块102中的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均能发光。另一方面,使得第一发光控制模块1031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1032轮流工作,从而延长发光器件驱动电路100的寿命。
进一步的,在一帧显示画面内,第一控制信号EM1和第二控制信号EM2的电位至少切换一次。从而保证在一帧范围内,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最少分别亮一次。若需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轮流发光多次,需要多次切换第一控制信号EM1和第二控制信号EM2的电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帧显示画面内,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的发光次数以及发光时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通过调整第一控制信号EM1和第二控制信号EM2的电位以及占空比实现。比如,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可以采用50%-50%的交替发光,以保证无论发光模块102中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二发光器件LED2的排序数量比例偏差多少,均可以使最终发光总量为100%。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也可以采用30%-70%的交替发光,具体可根据发光模块102中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二发光器件LED2的排序数量比例以及发光亮度的要求进行设定。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200,其包括扫描线21、数据线22、第一控制信号线23、第二控制信号线24、第三控制信号线25以及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100。其中,扫描线21用于提供扫描信号。数据线22用于提供数据信号。第一控制信号线23用于提供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线24用于提供第二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线25用于提供第三控制信号。发光器件驱动电路100分别与扫描线21、数据线22、第一控制信号线23、第二控制信号线24以及第三控制信号线25连接。发光器件驱动电路100具体可参照以上对该发光器件驱动电路的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300,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301,每一像素单元301均包括以上所述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100,具体可参照以上对该发光器件驱动电路100的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具体的,请同时参阅图3、图7以及参阅图8,图8为图7中的显示面板沿XX’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像素单元301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
其中,每一子像素中包含大量的Nano LED。Nano LED的P-N电极(正负极)与基板上的电极连接。大量的Nano LED包括反向排列的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图7示出的显示面板300的剖面图仅以第一发光器件LED1为例进行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具体的,显示面板300包括驱动基板31、发光功能层32、光转换功能层33以及封装层34。驱动基板31包括基板311、层间介质层312、第一钝化层313以及第二钝化层314。驱动基板31上还设有发光器件的驱动电路,图7仅示出发光器件的驱动电路的部分结构,如第二晶体管T2。发光功能层32包括像素电极321、第一挡墙322、桥接线323。相邻第一挡墙322之间设有第一发光器件LED1(第二发光器件LED2未示出)。光转换功能层33包括第二挡墙331和量子点转换层。量子点转换层包括红色量子点转换层332以及绿色量子点转换层333。第二挡墙331和第一挡墙322一一对应设置。
具体的,第一发光器件LED1的正极与第一节点A连接,也即与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连接。第一发光器件LED1的N极通过像素电极321与第二电源信号VSS连接。其中,第一发光器件LED1外侧为一层绝缘保护层。绝缘保护层中设有开口(图中未示出),以暴露出第一发光器件LED1的P极和N极。第一发光器件LED1的P极和N极分别通过桥接线323实现与驱动基板31侧电路的连接。
其中,第一发光器件LED1发射蓝光。在红色子像素中,第一发光器件LED1发出的蓝光通过照射红色量子点转换层332,发射出红光。在绿色子像素中,第一发光器件LED1发出的蓝光通过照射绿色量子点转换层333,发射出红绿。在蓝色子像素中,第一发光器件LED1的上方未设置量子点转换层,直接由第一发光器件LED1发出蓝光。
当然,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也可通过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直接发射红光、绿光以及蓝光,从而省去量子点转换层的设置。
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计第一发光器件LED1和第二发光器件LED2发射长波长的光,比如红光。然后通过激发上转换纳米颗粒实现绿光和蓝光的发射。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300,采用Nano LED显示像素,并利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进行驱动,可以提升各像素单元301之间的发光亮度均匀性,从而提升显示面板300的品味。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以及漏极串接于第一电源信号与第二电源信号构成的发光回路;
数据写入模块,所述数据写入模块接入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并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在所述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数据信号写入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
发光模块,所述发光模块包括至少一第一发光器件和至少一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负极均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正极均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
发光控制模块,所述发光控制模块接入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二电源电压,并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二节点,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交替发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和存储电容;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所述扫描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接入所述数据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者、所述存储电容的一端以及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接入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电源电压,并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发光;
第二发光控制模块,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接入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电源电压,并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发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者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均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者接入所述第二电源信号;
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
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电性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者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均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者接入所述第二电源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还包括感测模块,所述感测模块接入感测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并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所述感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和所述感测信号的控制下侦测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模块包括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一者接入所述感测信号,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者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中的另一者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保持反相;
在一帧显示画面内,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电位至少切换一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均为纳米发光二极管。
9.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用于提供数据信号;
扫描线,所述扫描线用于提供扫描信号;
第一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用于提供第一控制信号;
第二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用于提供第二控制信号;
第三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线用于提供第三控制信号;以及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所述发光器件驱动电路与所述数据线、所述扫描线、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线连接。
10.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均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
CN202111128046.8A 2021-09-26 2021-09-26 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 Active CN1138085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8046.8A CN113808547B (zh) 2021-09-26 2021-09-26 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8046.8A CN113808547B (zh) 2021-09-26 2021-09-26 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8547A true CN113808547A (zh) 2021-12-17
CN113808547B CN113808547B (zh) 2023-06-27

Family

ID=78896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28046.8A Active CN113808547B (zh) 2021-09-26 2021-09-26 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0854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3103A (zh) * 2021-12-20 2022-03-1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
CN115376472A (zh) * 2022-09-29 2022-11-2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3173453A1 (zh) * 2022-03-15 2023-09-21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像素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44520Y (zh) * 2006-12-12 2008-04-02 王欣 二线二路灯串控制器
CN201243394Y (zh) * 2008-08-21 2009-05-20 咸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装置的控制电路
CN103366682A (zh) * 2013-07-25 2013-10-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驱动oled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5185321A (zh) * 2015-10-27 2015-12-2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Amoled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CN106991967A (zh) * 2017-05-27 2017-07-2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修复方法与显示装置
CN109427301A (zh) * 2018-05-09 2019-03-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和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0278638A (zh) * 2019-07-24 2019-09-24 深圳市安托山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pwm信号控制led光源交替式发光***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44520Y (zh) * 2006-12-12 2008-04-02 王欣 二线二路灯串控制器
CN201243394Y (zh) * 2008-08-21 2009-05-20 咸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装置的控制电路
CN103366682A (zh) * 2013-07-25 2013-10-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驱动oled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5185321A (zh) * 2015-10-27 2015-12-2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Amoled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CN106991967A (zh) * 2017-05-27 2017-07-2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修复方法与显示装置
CN109427301A (zh) * 2018-05-09 2019-03-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和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0278638A (zh) * 2019-07-24 2019-09-24 深圳市安托山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pwm信号控制led光源交替式发光***及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3103A (zh) * 2021-12-20 2022-03-1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
WO2023173453A1 (zh) * 2022-03-15 2023-09-21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像素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5376472A (zh) * 2022-09-29 2022-11-2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376472B (zh) * 2022-09-29 2023-09-1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8547B (zh) 202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08547B (zh) 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
US10565934B2 (en) Drive compensation circuit,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10021261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
US10629124B2 (en) Pixel driving circuit, pixel driving method,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CN108538245B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430372B2 (en) Pixel circuit,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554240B (zh) 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2033594B2 (en) Backlight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CN101093640B (zh) 双扫描显示装置
CN111564138B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100068074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WO2021195974A1 (zh) 显示基板及其测试方法
CN11165358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090109149A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US2024007130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pixel driving circuit
US20220189395A1 (en)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WO2022252508A1 (zh)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基板
CN111613660B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03092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7808633B (zh)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400538B (zh) 电子装置
CN100448050C (zh) 每个单元中包括肖克莱二极管的双稳态有机电致发光板
JPH10171375A (ja) 表示装置
US12039921B1 (en) Display device
CN111179775B (zh) 一种微型micro LED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