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92424A - 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下的多车道换道方法及*** - Google Patents

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下的多车道换道方法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92424A
CN113792424A CN202111040304.7A CN202111040304A CN113792424A CN 113792424 A CN113792424 A CN 113792424A CN 202111040304 A CN202111040304 A CN 202111040304A CN 113792424 A CN113792424 A CN 1137924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lane
traffic flow
automatic driving
vehic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403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92424B (zh
Inventor
陈博奎
王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choo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choo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choo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choo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04030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924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92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924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924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924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9Arrangements for giving variable traffic instructions
    • G08G1/0962Arrangements for giving variable traffic instructions having an indicator mounted inside the vehicle, e.g. giving voice messages
    • G08G1/0967Systems involving transmission of highway information, e.g. weather, speed limits
    • G08G1/096708Systems involving transmission of highway information, e.g. weather, speed limits where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might be used to generate an automatic action on the vehicle control
    • G08G1/096725Systems involving transmission of highway information, e.g. weather, speed limits where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might be used to generate an automatic action on the vehicle control where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generates an automatic action on the vehicle contro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2Reliability analysis or reliability optimisation; Failure analysis, e.g. worst case scenario performanc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方法及***,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交通流模型;S2、在安全性原则和行车时间原则下制定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规则;S3、通过微观仿真获得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的微观仿真基本图并分析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的动力学特征之间的关系;S4、给出所述动力学特征之间解析表达式并进行仿真验证。本发明可以满足分析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的车辆密度区间以及换道提升的车辆通行效率的需求,对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的交通特性研究及自动驾驶车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Description

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下的多车道换道方法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 流下的多车道换道方法及***。
背景技术
自动驾驶车在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自动驾驶车之间 可以通过相互通信、相互协调,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情况。其次,自动 驾驶车可以减少人为干扰因素,提高城市交通安全系数。第三,自动驾驶车通常 使用清洁能源,可以促进节能减排。
现阶段研究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需要以下两方面技术:
一方面,需要建立考虑自动驾驶车特性的异质交通流模型。即使自动驾驶车 发展迅猛,但是它的普及并非一步到位。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统计预 测报告,到2025年,自动驾驶汽车的渗透率为12.9%,预计到2035年,自动驾 驶汽车的渗透率为24.8%。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自动驾驶车和人工驾 驶车会同时在交通网络中运行,因此研究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的交通特性就尤 为重要。同时,目前自动驾驶车的行车数据非常少。
另一方面,需要建立符合实际场景的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模 型。由于实际道路是一个存在换道和多车道的复杂场景,我们需要对这些复杂场 景下的交通流特征和演化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车辆换道的车辆密度区间以及 换道提升的车辆通行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下的多车道换 道方法及***以满足分析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的车辆密度区间以 及换道提升的车辆通行效率的需求。
本发明为达上述目的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交通流模型;
S2、在安全性原则和行车时间原则下制定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 规则;
S3、通过微观仿真获得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的微观仿真基本图 并分析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的动力学特征之间的关系;
S4、给出所述动力学特征之间解析表达式并进行仿真验证。
进一步地:
步骤S1中,所述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交通流模型是在NaSch交通 流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自动驾驶车的跟车行为并将单一车辆类型扩展到自动驾驶 车和人工驾驶车的混合车流后得到的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NaSch交通 流模型。
进一步地:
所述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NaSch交通流模型包括速度更新规则:
如果该车辆是人工驾驶车辆,则根据所述NaSch交通流模型,vi(t)表示第i 辆车在t时刻的速度,vmax表示最大车速,di(t)表示第i辆车在t时刻与第i+1辆 车之间的车距,速度更新公式如下:
vi(t+1)=min{vi(t)+1,vmax,di(t)} (1)
考虑随机慢化概率q后,人工驾驶车则有q的概率在速度更新后进行减速: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021
如果该车辆是自动驾驶车辆,并能够最多收集前面k辆车的信息,vi(t)表示 第i辆车在t时刻的速度,vmax表示最大车速,di(t)表示第i辆车在t时刻与第i+1 辆车之间的车距,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022
表示第i+1辆车收集的前方k-1辆车运动状态而 形成的虚拟速度,则第i辆车速度更新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023
假如前一辆车也是自动驾驶车辆,则第i+1辆车虚拟速度如下: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031
假如前一辆车为人工驾驶车,则第i+1辆车虚拟速度如下: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032
进一步地:
所述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NaSch交通流模型还包括位置更新规则:
xi(t+1)=xi(t)+vi(t+1) (6)
其中xi(t)表示第i辆车在t时刻的位置。
进一步地:
步骤S2中,所述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规则包括:
两车道换道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di(t)<vi(t) (7)
di,otherfront(t)>di(t) (8)
di,otherback(t)>dsafe (9)
其中di(t)表示第i辆车在t时刻与第i+1辆车之间的车距;di,otherfront(t)表示 在t时刻第i辆车与另一个车道的前车之间的车距;di,otherback(t)表示在t时刻第i 辆车与另一个车道的后车之间车距;dsafe表示安全车距;
进一步地:
所述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规则还包括:
三车道左车道换道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di(t)<vi(t) (10)
di,otherfront(t)>di(t) (11)
di,otherback(t)>dsafe (12)
其中di(t)表示左车道第i辆车在t时刻与同车道前方第i+1辆车之间的车距;di,otherfront(t)表示在t时刻第i辆车与中间车道的前车之间的车距;di,otherback(t) 表示在t时刻第i辆车与中间车道的后车之间车距;
同时,在左车道换道时,还需要判断右车道的车辆是否会进入同一个元胞中, 若也满足换道条件而要进入同一个元胞,则左车道和右车道的车辆各有50%的概 率进入中间车道,若左车道换道,则右车道不换道,反之,相同。
进一步地:
步骤S3中,所述动力学特征包括车辆密度、自动驾驶车比例、自动驾驶车 可探测度、最大车速、随机慢化概率和车流量。
进一步地:
步骤S4中,所述解析表达式是当车道中的车流为异质交通流时,对自动驾 驶车的分布进行初始化,在初始化分布下给出的。
进一步地:
步骤S4中,所述仿真验证是通过解析表达式图像和所述微观仿真基本图进 行对比来验证解析表达式的正确性。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使用上述的方法 进行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 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 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建立了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模型,可以模拟未来城市交 通网络中的道路通行状况,相比于传统的换道规则,本发明将自动驾驶车之间的 通信(跟车特性)考虑在内,更符合实际情况;
本发明使用微观仿真技术对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的动力学特征进行了仿 真分析,对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的交通特性研究及自动驾驶车的推广应用具有 重要意义;
本发明提供的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可实现自动驾驶车异 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方法的步骤关系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两车道换道模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三车道模型左车道换道模型 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三车道模型中间车道换道模 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三车道模型右车道换道模型 示意图;
图6A-6F是本发明实施例在不同自动驾驶车比例下两车道原模型与换道模 型的流密基本图对比;
图7A-7F是本发明实施例在不同随机慢化概率下两车道原模型与换道模型 的流密基本图对比;
图8A-8J是本发明实施例在不同自动驾驶车可探测度下两车道原模型与换 道模型的流密基本图对比;
图9A-9F是本发明实施例在不同自动驾驶车比例下三车道原模型与换道模 型的流密基本图对比。
图10A-10F是本发明实施例在不同随机慢化概率下三车道原模型与换道模 型的流密基本图对比;
图11A-11J是本发明实施例在不同自动驾驶车可探测度下三车道原模型与 换道模型的流密基本图对比;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在不考虑随机慢化概率下,无拥堵时人工驾驶车流运 行理论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在不考虑随机慢化概率下,拥堵时人工驾驶车流运行 理论图;
图14A-14D是本发明实施例在不考虑随机慢化概率下,人工驾驶车流理论 解与仿真解的流密基本图对比;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在不考虑随机慢化概率下,无拥堵时自动驾驶车流运 行理论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在不考虑随机慢化概率下,拥堵时自动驾驶车流运行 理论图;
图17A-17D是本发明实施例在不考虑随机慢化概率下,自动驾驶车流理论 解与仿真解的流密基本图对比;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在考虑随机慢化概率下,无拥堵时人工驾驶车流运行 理论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在考虑随机慢化概率下,拥堵时人工驾驶车流运行理 论图;
图20A-20D是本发明实施例在考虑随机慢化概率下,人工驾驶车流理论解 与仿真解的流密基本图对比;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在不考虑随机慢化概率下,无拥堵时异质驾驶车流运 行理论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在不考虑随机慢化概率下,且自动驾驶车占率0.2,拥 堵时异质驾驶车流运行理论图;
图23A-23D是本发明实施例在不考虑随机慢化概率下,且自动驾驶车占率 0.2,异质驾驶车流理论解与仿真解的流密基本图对比;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不考虑随机慢化概率下,且自动驾驶车占率0.8,拥 堵时异质驾驶车流运行理论图;
图25A-25D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不考虑随机慢化概率下,且自动驾驶车占率 0.8,异质驾驶车流流理论解与仿真解的流密基本图对比;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考虑随机慢化概率下,无拥堵时异质驾驶车流运行 理论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考虑随机慢化概率下,且自动驾驶车占率0.2,拥堵 时异质驾驶车流运行理论图;
图28A-28D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考虑随机慢化概率下,且自动驾驶车占率0.2, 异质驾驶车流流理论解与仿真解的流密基本图对比;
图2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考虑随机慢化概率下,且自动驾驶车占率0.8,拥堵 时异质驾驶车流运行理论图;
图30A-30D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考虑随机慢化概率下,且自动驾驶车占率0.8, 异质驾驶车流流理论解与仿真解的流密基本图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 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左”、“右”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 此,限定有“第一”、“第二”“左”、“右”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 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方法,首先建立一种基于 元胞自动机微观仿真的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的多车道交通流仿真模型;然后在 考虑安全性原则和行车时间原则下,制定关于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的多车道换 道规则。该方法考虑了自动驾驶车的跟车特性,能够研究不同的自动驾驶车比例、 自动驾驶车可探测度、车辆密度、随机慢化概率对车道的交通流的影响,并通过 平均车流量来衡量当前车道的通行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微观仿真的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 多车道换道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至4:
步骤1、建立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NaSch (Nagel-Schreckenberg)交通流模型。该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NaSch交 通流模型的规则如下:
(一)速度更新
如果该车辆是人工驾驶车辆,则根据所述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 NaSch交通流模型,vi(t)表示第i辆车在t时刻的速度,vmax表示最大车速,di(t) 表示第i辆车在t时刻与第i+1辆车之间的车距,速度更新公式如下:
vi(t+1)=min{vi(t)+1,vmax,di(t)} (1)
考虑随机慢化概率q后,人工驾驶车则有q的概率在速度更新后进行减速: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081
如果该车辆是自动驾驶车辆,并能够最多收集前面k辆车的信息,vi(t)表示 第i辆车在t时刻的速度,vmax表示最大车速,di(t)表示第i辆车在t时刻与第i+1 辆车之间的车距,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082
表示第i+1辆车收集的前方k-1辆车运动状态而 形成的虚拟速度。则第i辆车速度更新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083
假如前一辆车也是自动驾驶车辆,则第i+1辆车虚拟速度如下: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084
假如前一辆车为人工驾驶车,则第i+1辆车虚拟速度如下: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085
(二)位置更新
位置更新公式如下:
xi(t+1)=xi(t)+vi(t+1) (6)
其中xi(t)表示第i辆车在t时刻的位置。
在所述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NaSch交通流模型的规则中,自动驾 驶车可探测度代表自动驾驶车最多可以探测前方k辆车的行驶状态,若前方为人 工驾驶车,则前方的车辆信息就不能继续探测。在这个自动驾驶车规则下,就会 形成自动驾驶车行车编队,最多以k+1辆车的编队形式在车道中行驶。
步骤2、在考虑安全性原则和行车时间原则下,制定关于自动驾驶车异质交 通流的多车道换道规则。
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中的车辆需要同时满足车辆换道的安全性原则和行 车时间原则才可以换道。在当前车辆发生拥堵时,需要判断当前车辆与另一个车 道的前车之间的距离是否满足行车时间原则,同时需要判断当前车辆与另一个车 道的后车之间的距离是否满足安全性原则。
(一)两车道换道
两车道换道规则的车道图如图2所示,其中di(t)表示第i辆车在t时刻与第i+ 1辆车之间的车距;di,otherfront(t)表示在t时刻第i辆车与另一个车道的前车之间 的车距;di,otherback(t)表示在t时刻第i辆车与另一个车道的后车之间车距;dsafe表示安全车距。
车辆换道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di(t)<vi(t) (7)
di,otherfront(t)>di(t) (8)
di,otherback(t)>dsafe (9)
di(t)<vi(t)表示在t时刻第i辆车发生拥堵情况;di,otherfront(t)>di(t)表示 在t时刻第i辆车与另一个车道的前车之间的车距要大于当前车道该车辆与前车 的车距;di,otherback(t)>dsafe表示在t时刻第i辆车与另一个车道的后车之间车距 大于安全车距。当满足以上条件时,该车辆可以换道。
(二)三车道换道
三车道左车道换道规则的车道图如图3所示,其中di(t)表示左车道第i辆车 在t时刻与第i+1辆车之间的车距;di,otherfront(t)表示在t时刻第i辆车与中间车 道的前车之间的车距;di,otherback(t)表示在t时刻第i辆车与中间车道的后车之间 车距。
同样的,三车道左车道换道也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di(t)<vi(t) (10)
di,otherfront(t)>di(t) (11)
di,otherback(t)>dsafe (12)
同时,在左车道换道时,还需要判断右车道的车辆是否会进入同一个元胞中, 若也满足换道条件而要进入同一个元胞,则左车道和右车道的车辆各有50%的概 率进入中间车道,若左车道换道,则右车道不换道,反之,相同。
三车道中间车道换道规则的车道图如图4所示,中间车道的车辆先与左车道 进行比较,判断是否满足换道条件,再与右车道的车辆进行比较,判断是否满足 换道条件。若只有左车道满足换道条件,则中间车道的车辆换到左车道。若只有 右车道满足换道条件,则中间车道的车辆换到右车道。若两边都满足换道规则, 则需要判断di,leftfront(t)和di,rightfront(t)的大小,若di,leftfront(t)>di,rightfront(t), 则中间车道的车辆换到左车道;若di,leftfront(t)<di,rightfront(t),则中间车道的 车辆换到右车道;若di,leftfront(t)=di,rightfront(t),则各有50%的概率换道,若 换到左车道,则不换到右车道,若换到右车道,则不换到左车道。
三车道右车道换道规则的车道图如图5所示,其换道规则与左车道的换道规 则相同。
步骤3、通过微观仿真,利用交通流基本图分析在多车道换道情况下,车辆 密度、自动驾驶车比例、自动驾驶车可探测度、最大车速、随机慢化概率和车流 量之间的关系。
(一)两车道换道微观仿真基本图
在两车道换道情况下,对不同的车辆密度的封闭环道模型进行微观仿真。不 同自动驾驶车比例r下两车道换道微观仿真基本图(“流-密”图)如图6A-6F所 示,在全为自动驾驶车时,换道对提高车流量没有效果。在不全为自动驾驶车时, 自动驾驶车比例越小,换道对提高车流量的效果越明显,且在接近临界车辆密度 时换道才会提高车流量。
不同人工驾驶车随机慢化概率q下两车道换道微观仿真基本图(“流-密”图) 如图7A-7F所示,除了随机慢化概率为1的情况,人工驾驶车的随机慢化概率 越大,换道对提高车流量的效果越明显。
不同自动驾驶车可探测度下两车道换道微观仿真基本图(“流-密”图)如 图8A-8JB所示,可视度k的数值代表可探测度的大小,在自动驾驶车可视度k 小于10时,随着k的增加,换道对提高车流量的效果越明显;在自动驾驶车可视 度k大于10时,随着k的增加,换道对提高车流量的效果无明显变化。
(二)三车道换道微观仿真基本图
在三车道换道情况下,对不同的车辆密度的封闭环道模型进行微观仿真。不 同自动驾驶车比例r下三车道换道微观仿真基本图(“流-密”图)如图9A-9F 所示,在全为自动驾驶车时,换道对提高车流量没有效果;在不全为自动驾驶车 时,自动驾驶车比例越小,换道对提高车流量的效果越明显,且在接近临界车辆 密度时换道才会提高车流量。
不同人工驾驶车随机慢化概率q下三车道换道微观仿真基本图(“流-密”图) 如图10A-10F所示,在随机慢化概率为1的情况下,换道对提高车流量没有效 果;在随机慢化概率小于1的情况下,人工驾驶车的随机慢化概率越大,换道对 提高车流量的效果越好。同时,随着随机慢化概率的变大,三车道换道对提高车 流量的效果比两车道更明显。
不同自动驾驶车可探测度下三车道换道微观仿真基本图(“流-密”图)如 图11A-11J所示,可视度k的数值代表可探测度的大小,可视度k小于10时,随 着自动驾驶车可视度k的增加,换道对提高车流量的效果越明显,同时三车道换 道对提高车流量的效果比两车道明显。当可视度k大于10时,随着k的增加,换 道对提高车流量的效果无明显变化。
通过仿真实验,结果显示,在所述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NaSch交 通流模型中,在接近临界车辆密度的一段区间内,换道方法可以提升平均车流量。 车辆密度过小时换道不影响车流量,车辆密度过大时基本不存在换道行为。同时, 三车道换道的效率比两车道换道的效率更高。
步骤4、给出车辆密度、自动驾驶车比例、自动驾驶车可视度、最大车速、 随机慢化概率和车流量之间通用的解析表达式,并通过解析表达式图像和步骤3 中得到的微观仿真基本图(“流-密”图)进行对比来验证解析表达式的正确性。
当车道中的车流分别为人工驾驶车道、自动驾驶车道时给出通用的解析表达 式;当车道中的车流为异质交通流时对自动驾驶车的分布进行初始化,在初始化 分布下给出异质交通流基本图的解析表达式。通过解析表达式图像和仿真结果基 本图进行对比来验证解析表达式的正确性。
(一)同质交通流
同质交通流分为人工驾驶车流和自动驾驶车流。对于人工驾驶车需要考虑随 机慢化概率,不存在跟车行为;对于自动驾驶车流,不存在随机慢化概率,存在 跟车行为。
·不考虑随机慢化概率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111
人工驾驶车流
当车辆密度较小时,每辆车以最大速度vmax行驶。当车道无拥堵时,人工驾 驶车流运行的仿真图如图12所示。
根据所述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NaSch交通流模型理论,其理论关 系如下所示:
F=vmaxρ (13)
其中F为车辆流量,ρ为车辆密度。
当车辆密度较大时,则会产生拥堵,每辆车的速度为v。当车道发生拥堵时, 人工驾驶车流运行的仿真图如图13所示。
从图13可知,车辆密度ρ与速度v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121
根据所述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NaSch交通流模型理论,其理论关 系如下所示:
F=vρ=1-ρ (15)
如图14A-14D所示,通过元胞自动机微观仿真,验证了不考虑随机慢化下 不同最大车速(vmax=1,5,10,20)的人工车流“流-密”解析表达式的正确性。 其中“·”为仿真解,“-”为理论解,可以发现仿真解都落在理论解上,说明 该理论证明正确。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123
自动驾驶车流
当车辆密度较小时,每辆车以最大速度vmax行驶。当车道无拥堵时,自动驾 驶车流运行的仿真图如图15所示,其中k表示自动驾驶车可视度,k+1则为最 大跟车长度。
根据所述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NaSch交通流模型理论,其理论关 系如下所示:
F=vmaxρ (16)
其中F为车辆流量,ρ为车辆密度。
当车辆密度较大时,则会产生拥堵,每辆车的速度为v。当车道发生拥堵时, 自动驾驶车流运行的仿真图如图16所示。
从上图可知,车辆密度ρ与速度v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122
根据所述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NaSch交通流模型理论,其理论关 系如下所示:
F=vρ=k+1-(k+1)ρ (18)
如图17A-17D所示,通过元胞自动机微观仿真,验证了不同最大车速(vmax= 1,5,10,20)的自动驾驶车流“流-密”解析表达式的正确性。其中“·”为仿真 解,“-”为理论解,可以发现仿真解都落在理论解上,说明该理论证明正确。
·考虑随机慢化概率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132
人工驾驶车流
假设人工驾驶车的随机慢化概率q为0.25。当车辆密度较小时,每辆车以最 大速度vmax行驶,但是会有比例q的车辆减速,用E(F)表示多次实验后的车流量 的均值,当车道无拥堵时,人工驾驶车流运行的仿真图如图18所示。
根据所述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NaSch交通流模型理论,其理论关 系如下所示:
E(F)=(vmax-q)ρ (19)
其中ρ为车辆密度。
当车辆密度较大时,则会产生拥堵,每辆车的速度为v。当车道发生拥堵时, 人工驾驶车流运行的仿真图如图19所示。
从上图可知,车辆密度ρ与速度v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131
根据所述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NaSch交通流模型理论,其理论关 系如下所示:
E(F)=vρ-q=1-ρ-q+ρq (21)
如图20A-20D所示,通过元胞自动机微观仿真,验证了考虑随机慢化下不 同最大车速(vmax=1,5,10,20)的人工车流“流-密”解析表达式的正确性。其 中“·”为仿真解,“-”为理论解,可以发现仿真解都落在理论解均值附近, 说明该理论证明正确。
(二)异质交通流
异质交通流是人工驾驶车和自动驾驶车混合的车流。对于人工驾驶车需要考 虑随机慢化概率,不存在跟车行为;对于自动驾驶车流,不存在随机慢化概率, 存在跟车行为。对异质交通流的“流-密”解析表达式进行推导时,需要先确定 车辆的分布情况。在本次研究中,假设自动驾驶车的比例为r,以十辆车作为一 个循环,其中,车队中前面会有10(1-r)辆人工驾驶车,车队中后面会有10r 辆自动驾驶车。
·不考虑随机慢化概率
当车辆密度较小时,每辆车以最大速度vmax行驶。当车道无拥堵时,异质交 通流运行的仿真图如图21所示,其中l表示车队中后车的自动驾驶车车队长度。
根据所述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NaSch交通流模型理论,其理论关 系如下所示:
F=vmaxρ (22)
其中F为车辆流量,ρ为车辆密度。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141
当k≥l时(r=0.2)
以自动驾驶车比例为0.2为例,当车辆密度较大时,则会产生拥堵,每辆车 的速度为v。当车道发生拥堵时,且k≥l时,异质交通流运行的仿真图如图22 所示。
从上图可知,车辆密度ρ与速度v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142
根据所述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NaSch交通流模型理论,其理论关 系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143
如图23A-23D所示,通过元胞自动机微观仿真,验证了不考虑随机慢化下, 且k≥l时,不同最大车速(vmax=1,5,10,20)的异质交通流“流-密”解析表达 式的正确性。其中“·”为仿真解,“-”为理论解,可以发现仿真解都落在理 论解上,说明该理论证明正确。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144
当k<l时(r=0.8)
以自动驾驶车比例为0.8为例,当车辆密度较大时,则会产生拥堵,每辆车 的速度为v。当车道发生拥堵时,且k<l时,异质交通流运行的仿真图如图24 所示。
从图24可知,车辆密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145
根据所述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NaSch交通流模型理论,其理论关 系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151
如图25A-25D所示,通过元胞自动机微观仿真,验证了不考虑随机慢化下, 且k<l时,不同最大车速(vmax=1,5,10,20)的异质交通流“流-密”解析表达 式的正确性。其中“·”为仿真解,“-”为理论解,可以发现仿真解都落在理 论解上,说明该理论证明正确。
·考虑随机慢化概率
假设人工驾驶车的随机慢化概率q为0.25。当车辆密度较小时,每辆车以最 大速度vmax行驶,但是人工驾驶车会有比例q的车辆减速,而自动驾驶车不减速。 因此平均速度可以表示为:
vaverage=rvmax+(1-r)[q(vmax-1)+(1-q)v]=vmax-q+qr (27)
用E(F)表示多次实验后的车流量的均值,当车道无拥堵时,异质交通流运行 的仿真图如图26所示。
根据所述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NaSch交通流模型理论,其理论关 系如下所示:
E(F)=vaverageρ=(vmax-q+qr)ρ (28)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152
当k≥l时(r=0.2)
当车辆密度较大时,则会产生拥堵,每辆车的速度为v。当车道发生拥堵时, 且k≥l时,异质交通流运行的仿真图如图27所示。
从图27可知,车辆密度ρ与速度v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153
根据所述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NaSch交通流模型理论,其理论关 系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154
通过元胞自动机微观仿真,图28A-28D验证了考虑随机慢化下,且k≥l时, 不同最大车速(vmax=1,5,10,20)的异质交通流“流-密”解析表达式的正确性。 其中“·”为仿真解,“-”为理论解,可以发现仿真解都落在理论解上,说明 该理论证明正确。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161
当k<l时(r=0.8)
当车辆密度较大时,则会产生拥堵,每辆车的速度为v。当车道发生拥堵时, 且k<l时,异质交通流运行的仿真图如图29所示。
从上图可知,车辆密度ρ与速度v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162
根据所述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NaSch交通流模型理论,其理论关 系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249016670000163
如图30A-30D所示,通过元胞自动机微观仿真,验证了不考虑随机慢化下, 且k<l时,不同最大车速(vmax=1,5,10,20)的异质交通流“流-密”解析表达 式的正确性。其中“·”为仿真解,“-”为理论解,可以发现仿真解都落在理 论解上,说明该理论证明正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使用自动驾 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方法进行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
本发明的背景部分可以包含关于本发明的问题或环境的背景信息,而不一定 是描述现有技术。因此,在背景技术部分中包含的内容并不是申请人对现有技术 的承认。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 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 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交通流模型;
S2、在安全性原则和行车时间原则下制定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规则;
S3、通过微观仿真获得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的微观仿真基本图并分析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的动力学特征之间的关系;
S4、给出所述动力学特征之间解析表达式并进行仿真验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交通流模型是在NaSch交通流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自动驾驶车的跟车行为并将单一车辆类型扩展到自动驾驶车和人工驾驶车的混合车流后得到的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NaSch交通流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NaSch交通流模型包括速度更新规则:
如果该车辆是人工驾驶车辆,则根据所述NaSch交通流模型,vi(t)表示第i辆车在t时刻的速度,vmax表示最大车速,di(t)表示第i辆车在t时刻与第i+1辆车之间的车距,速度更新公式如下:
vi(t+1)=min{vi(t)+1,vmax,di(t)} (1)
考虑随机慢化概率q后,人工驾驶车则有q的概率在速度更新后进行减速:
Figure FDA0003249016660000011
如果该车辆是自动驾驶车辆,并能够最多收集前面k辆车的信息,vi(t)表示第i辆车在t时刻的速度,vmax表示最大车速,di(t)表示第i辆车在t时刻与第i+1辆车之间的车距,
Figure FDA0003249016660000012
表示第i+1辆车收集的前方k-1辆车运动状态而形成的虚拟速度,则第i辆车速度更新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249016660000013
假如前一辆车也是自动驾驶车辆,则第i+1辆车虚拟速度如下:
Figure FDA0003249016660000021
假如前一辆车为人工驾驶车,则第i+1辆车虚拟速度如下:
Figure FDA00032490166600000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NaSch交通流模型还包括位置更新规则:
xi(t+1)=xi(t)+vi(t+1) (6)
其中xi(t)表示第i辆车在t时刻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规则包括:
两车道换道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di(t)<vi(t) (7)
di,otherfront(t)>di(t) (8)
di,otherback(t)>dsafe (9)
其中di(t)表示第i辆车在t时刻与第i+1辆车之间的车距;di,otherfront(t)表示在t时刻第i辆车与另一个车道的前车之间的车距;di,otherback(t)表示在t时刻第i辆车与另一个车道的后车之间车距;dsafe表示安全车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规则还包括:
三车道左车道换道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di(t)<vi(t) (10)
di,otherfront(t)>di(t) (11)
di,otherback(t)>dsafe (12)
其中di(t)表示左车道第i辆车在t时刻与同车道前方第i+1辆车之间的车距;di,otherfront(t)表示在t时刻第i辆车与中间车道的前车之间的车距;di,otherback(t)表示在t时刻第i辆车与中间车道的后车之间车距;
同时,在左车道换道时,还需要判断右车道的车辆是否会进入同一个元胞中,若也满足换道条件而要进入同一个元胞,则左车道和右车道的车辆各有50%的概率进入中间车道,若左车道换道,则右车道不换道,反之,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动力学特征包括车辆密度、自动驾驶车比例、自动驾驶车可探测度、最大车速、随机慢化概率和车流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解析表达式是当车道中的车流为异质交通流时,对自动驾驶车的分布进行初始化,在初始化分布下给出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仿真验证是通过解析表达式图像和所述微观仿真基本图进行对比来验证解析表达式的正确性。
10.一种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行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多车道换道。
CN202111040304.7A 2021-09-06 2021-09-06 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下的多车道换道方法及*** Active CN1137924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0304.7A CN113792424B (zh) 2021-09-06 2021-09-06 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下的多车道换道方法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0304.7A CN113792424B (zh) 2021-09-06 2021-09-06 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下的多车道换道方法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92424A true CN113792424A (zh) 2021-12-14
CN113792424B CN113792424B (zh) 2024-01-19

Family

ID=79182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40304.7A Active CN113792424B (zh) 2021-09-06 2021-09-06 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下的多车道换道方法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9242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7768A (zh) * 2022-08-30 2022-12-09 北京理工大学 考虑相关随机速度转换率的交通流模型的动力学分析方法
CN115952641A (zh) * 2022-10-13 2023-04-11 宁波大学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双车道自动-手动驾驶车辆交通流仿真方法
CN116884225A (zh) * 2023-09-05 2023-10-13 天津大学 评估自动驾驶车辆比例对交通效率影响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43486A1 (en) * 2007-07-27 2009-02-12 Chaowei Yang Near Real-time Traffic Routing
CN103593535A (zh) * 2013-11-22 2014-02-19 南京洛普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尺度融合的城市交通复杂自适应网络平行仿真***及方法
CN109002595A (zh) * 2018-06-27 2018-12-14 东南大学 模拟动态换道行为的双车道元胞自动机微观交通仿真方法
CN110472271A (zh) * 2019-07-01 2019-11-1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微观交通仿真的非机动车道混合交通流模型构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43486A1 (en) * 2007-07-27 2009-02-12 Chaowei Yang Near Real-time Traffic Routing
CN103593535A (zh) * 2013-11-22 2014-02-19 南京洛普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尺度融合的城市交通复杂自适应网络平行仿真***及方法
CN109002595A (zh) * 2018-06-27 2018-12-14 东南大学 模拟动态换道行为的双车道元胞自动机微观交通仿真方法
CN110472271A (zh) * 2019-07-01 2019-11-1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微观交通仿真的非机动车道混合交通流模型构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OKUI CHEN等: "A future 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 with mixed autonomous vehicles and human-driven vehicles", 《INFORMATION SCIENCES》, vol. 529, pages 1 - 6 *
吴登辉: "基于STCA模型的智能网联车辆换道规则研究", 《交通与信息化》, pages 1 - 3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7768A (zh) * 2022-08-30 2022-12-09 北京理工大学 考虑相关随机速度转换率的交通流模型的动力学分析方法
CN115457768B (zh) * 2022-08-30 2023-09-22 北京理工大学 考虑相关随机速度转换率的交通流模型的动力学分析方法
CN115952641A (zh) * 2022-10-13 2023-04-11 宁波大学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双车道自动-手动驾驶车辆交通流仿真方法
CN115952641B (zh) * 2022-10-13 2023-10-24 宁波大学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双车道自动-手动驾驶车辆交通流仿真方法
CN116884225A (zh) * 2023-09-05 2023-10-13 天津大学 评估自动驾驶车辆比例对交通效率影响的方法及装置
CN116884225B (zh) * 2023-09-05 2023-12-26 天津大学 评估自动驾驶车辆比例对交通效率影响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92424B (zh) 2024-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64078B (zh) 基于自动驾驶车辆队列的道路合流区协作汇入控制方法
CN113792424A (zh) 自动驾驶车异质交通流下的多车道换道方法及***
CN113781806B (zh) 一种用于智能网联环境下的混合交通流通行方法
CN110562258B (zh) 一种车辆自动换道决策的方法、车载设备和存储介质
Coppola et al. An Integrated Simulation Environment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GLOSA services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Qi et al. Coordinated intersection signal design for mixed traffic flow of human-driven and 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s
Dong et al. Predictive energy-efficient driving strategy design of connected electric vehicle among multiple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Mavromatis et al. On urban traffic flow benefits of 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
CN104809895A (zh) 相邻交叉口的干道协调控制模型及其优化方法
WO2022052856A1 (zh) 基于交通工具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及存储介质
CN115565390B (zh) 智能网联汽车多车道队列通行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02600B (zh) 基于复杂网络沙堆模型的城市路网机理关联规划方法
Ma et al. Adaptive optimization of traffic signal timing via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CN115099002A (zh) 一种面向混合交通环境的交通流微观模型优化方法
Zhang et al. Modeling mixed traffic flow at crosswalks in microsimulations using cellular automata
Malik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traffic congestion based on SUMO
Hua et 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approaching behaviors to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based on risk quantification
Shao et al. Optimal eco-approach control with traffic prediction for connected vehicles
WO2021258847A1 (zh) 一种驾驶决策方法、装置及芯片
Ivanchev et al. System-level optimization of longitudinal acceleration of autonomous vehicles in mixed traffic
Haut et al. A macroscopic traffic model for road networks with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capacity drop phenomenon at the junctions
Ye et al. Prediction-based eco-approach and departure strategy in congested urban traffic
Torris Eco-Driving of 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 (CAVs)
Liu et al. From cellular automation to renormalization: Looking into how smart cars enhance the roads capacity
Mello et al. Optimizing range and efficiency in autonomous evs: The role of the time horiz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