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4415A - 一种建立中继承载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立中继承载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84415A
CN113784415A CN202010517697.5A CN202010517697A CN113784415A CN 113784415 A CN113784415 A CN 113784415A CN 202010517697 A CN202010517697 A CN 202010517697A CN 113784415 A CN113784415 A CN 1137844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terminal
link
configuration
rl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176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强
李翔宇
王君
彭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1769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8441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8560 priority patent/WO2021249327A1/zh
Priority to EP21822654.6A priority patent/EP4152828A4/en
Publication of CN113784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4415A/zh
Priority to US18/062,275 priority patent/US20230098258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建立中继承载的方法及通信装置,适用于V2X、车联网、智能网联车、辅助驾驶等领域,用于建立中继承载,从而中继设备可以通过中继承载传递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建立中继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的第一参数集合;进一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第一配置消息包括中继RLC承载对应的第二参数集合;中继设备基于从第一终端接收的第一参数集合和从网络设备获取的第二参数集合建立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第一链路为中继设备至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从而可以实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中继设备进行数据的传递,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建立中继承载。

Description

一种建立中继承载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立中继承载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是未来智能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联网通信是指通过装载在车上的传感器、车载终端等设备为车辆用户提供车辆信息,并通过各种通信技术实现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边基础设施、车与网络之间的相互通信。
在V2X中包含两种通信模式,即通过PC5接口的通信模式和通过Uu接口的通信模式。其中,Uu接口是网络设备与终端之间的通信接口,PC5接口是V2X终端之间直连通信接口。V2X中终端之间的直连通信(通过PC5接口通信)的链路也被定义为侧行链路或侧链(sidelink,SL)。当终端与终端之间通过sidelink进行通信时,车联网中的车辆节点具有移动迅速,网络拓扑变化快等特点,这些特点可能导致通信链路不稳定,甚至产生中断,从而导致终端与终端之间通过sidelink通信受限。为解决此问题,当前,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国际标准化组织讨论在终端与终端之间引入中继设备(relay),即可以通过中继设备转发两个终端之间的数据。
两个终端通过中继设备通信时,存在发送侧终端,接收侧终端和中继设备。发送侧终端与接收侧终端可以通过中继设备进行数据、信令的传递。目前标准中讨论的中继实现方式包括基于数据链路层(Layer 2)的中继方式。基于L2的中继方式中,请参阅如图1所示的用户面的协议栈,用户面的数据是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以下进行中继转发,对于此种中继方式尚在讨论阶段当中,如何建立中继承载,通过中继承载对两个终端之间的数据进行转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立中继承载的方法及通信装置,该方法应用于通信***,该通信***包括网络设备,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及中继设备;中继设备位于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中继设备与基站通信连接;第一终端可以为发送端设备,第二终端可以为接收端设备,中继设备至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为第一链路,第一终端至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为第二链路;基于数据链路层的中继方式中,用户面的数据是在PDCP层以下进行中继转发,中继设备需要建立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及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中继设备可以从第一终端获取到建立中继RLC承载所需要的一部分参数,从网络设备获取到的建立中继RLC承载所需要的另一部分参数,中继设备基于从第一终端获取到的部分参数和从网络设备获取到的部分参数建立中继RLC承载,从而可以实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通过中继设备进行数据的传递。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立中继承载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中继设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指示消息,该指示消息包括用于建立中继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该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参数集合,该第一参数集合为接收侧和发送侧需要理解一致的参数集合;例如,该第一参数集合对应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则该第一参数集合为第一终端、中继设备和第二终端需要理解一致的参数;并且,中继设备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第一配置消息包括中继RLC承载对应的第二参数集合,该第二参数集合为发送侧参数的集合;中继设备根据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二参数集合建立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从而可以实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通过中继设备进行数据的传递;本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基于从第一终端获取到的部分参数和从网络设备获取到的部分参数建立中继RLC承载,并且中继设备和第二终端需要理解一致(或都适用)的中继RLC承载的配置参数由第一终端一并确定下来,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对应的配置参数会很好的适配,更好的保证业务数据的转发。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指示消息还包括该中继RLC承载对应的第一QoS信息集合;中继设备还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以请求该第二参数集合;该第一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中继RLC承载的标识及目标QoS信息集合;其中,该第二终端的标识用于告知网络设备所请求的第二参数集合为第二链路对应的参数集合;目标QoS信息集合与第一QoS信息集合具有关联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目标QoS信息,该目标QoS信息可以反应中继RLC承载传输的业务数据时延、可靠性、吞吐率、丢包率等QoS参数,从而中继设备可以从网络设备获取根据该目标QoS信息为中继RLC承载配置的第二参数集合。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参数集合包括第一链路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第二链路对应的第二配置参数集合;该第一配置参数集合为中继设备和第二终端需要理解一致的参数,第二配置参数集合为第一终端和中继设备需要理解一致的参数;第一配置参数集合中所包含的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集合中所包含的配置参数相同,每个配置参数对应的参数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进一步的,中继设备可以根据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第二参数集合建立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并根据第二配置参数集合建立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该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为单向RLC承载,即第一终端可以通过该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向中继设备发送数据,中继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将该数据传递给第二终端。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参数集合可以为一个集合,该第一参数集合对应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即该第一参数集合为第一终端、中继设备和第二终端均理解一致的RLC配置参数;例如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以RLC SN长度为例,该RLC SN长度为12bit,既指示第一链路对应的RLC SN长度为12bit,又指示第一链路对应的RLC SN长度为12bit;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一个集合中的配置参数同时指示两个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的配置参数。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第二配置参数集合为相同参数配置集;第一配置参数集合中所包含的配置参数及参数值和第二配置参数集合中所包含的配置参数及参数值相同;例如,第一配置参数集合中的RLC SN长度为12bit,第二配置参数集合中的RLC SN长度为12bit;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两个配置参数集分别指示第一链路对应的RLC承载的配置参数和第二链路对应的RLC承载的配置参数。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中继设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建立DRB的配置消息,并向第二终端转发该用于建立无线数据承载DRB的配置消息,用于转发该配置消息的中继承载可以是预配置的;用于建立DRB的配置消息包括DRB的标识,服务数据适配SDAP层的配置信息,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的配置信息及RLC层的配置信息;其中,中继RLC承载包括中继RLC实体与DRB的对应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终端确定用于建立DRB的配置消息并将该配置消息告知第二终端,可以使得第二终端根据该配置消息建立DRB,从而可以实现中继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二终端转发数据,第二终端通过第一链路的DRB接收该数据。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为双向RLC承载;中继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消息,第二配置消息包括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相应的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及中继RLC承载的标识;中继设备可以基于中继RLC承载的标识将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关联到中继RLC承载;中继设备根据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建立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该中继RLC承载为双向承载,从而使得中继设备可以通过第二链路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中继设备还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第二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中继RLC承载的标识及目标QoS信息集合;其中,该第一终端的标识用于告知网络设备所要请求的发送侧参数为中继设备至第一终端方向上的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并且中继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目标QoS信息集合,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目标QoS信息集合向中继设备反馈第二链路对应的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中继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建立第一链路对应的双向RLC承载,从而使得中继设备可以通过第二链路对应的双向RLC承载向第一终端反馈数据。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QoS信息集合为一个集合,该集合指示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传输数据所对应的QoS信息集合;如以时延为例,第一QoS信息集合中的时延为10ms,表明第一终端至第二终端数据传输的时延要求是10ms;目标QoS信息集合可以为第一QoS信息集合,可以理解的是,中继设备直接将从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一QoS信息集合作为目标QoS信息集合上报为网络设备;或者,该目标QoS信息集合为中继设备根据第一QoS信息集合确定的一个信息集合,例如,中继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终端至第二终端数据传输的时延要求是10ms,确定出中继设备至第二终端数据传输的时延要求是5ms;中继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目标QoS信息集合,中继设备可以从网络设备获取到用于建立中继RLC承载的第二参数集合。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QoS信息集合包括两个集合,即该两个集合为第一信息集合和第二信息集合,第一信息集合为中继设备通过第一链路传输数据时对应的QoS信息集合;例如,以时延为例,中继设备通过第一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二终端的时延要求是5ms;第二信息集合为第一终端通过第二链路传输数据时对应的QoS信息集合;例如,第一终端通过第二链路传输数据至中继设备对应的时延要求为5ms;目标QoS信息集合可以为中继设备根据第二信息集合确定的信息集合,例如,中继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终端通过第二链路传输数据至中继设备对应的时延要求,确定出中继设备通过第一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二终端的时延要求;或者,目标QoS信息集合为第一QoS信息集合中的第一信息集合,即中继设备直接将第一信息集合作为目标QoS信息集合上报给网络设备,中继设备从网络设备获取用于建立中继RLC承载的第二参数集合,中继设备建立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立中继承载的方法,包括:中继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第一配置消息包括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的目标参数集合;然后中继设备根据目标参数集合建立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第一链路用于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本实施例中,中继设备接收网络设备为中继设备配置的用于建立中继RLC承载的目标参数集合,由于中继设备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传输需要由中继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分配资源,因此由网络设备确定第一链路对应的配置参数较为合适,可以避免由第一终端确定该中继RLC承载的配置参数对基站调度带来的额外的复杂度,中继设备可以根据该目标参数集合建立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从而实现中继设备对两个终端之间的数据进行转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参数集合包括第一链路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第一发送侧参数集合,该第一配置参数集合为中继设备和第二终端需要理解一致的参数的集合;第一链路对应的第一发送侧参数集合中所包含的参数均是仅与发送侧相关的参数,例如,控制轮询(polling)重传的定时器时长T-PollRetransmit,控制触发polling的参数pollPDU等;中继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链路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第一链路对应的第一发送侧参数集合建立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从而实现中继设备对两个终端之间的数据进行转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继设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指示消息,指示消息包括用于建立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中继RLC承载的标识、中继RLC承载所关联的无线数据承载DRB的标识及第二配置参数集合;中继RLC承载包括中继RLC实体与DRB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二配置参数集合为第二链路对应的配置参数,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配置参数集合为第一终端和中继设备需要理解一致的参数的集合;中继设备可以根据从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二配置参数集合建立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从而中继设备可以通过该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并通过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传递给第二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指示消息包括第一服务质量QoS信息集合;在中继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之前,中继设备还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以请求该目标参数集合;第一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中继RLC承载的标识及目标QoS信息集合;其中,该第二终端的标识用于告知网络设备所请求的目标参数集合为第二链路对应的参数集合,目标QoS信息集合与第一QoS信息集合具有关联关系;目标QoS信息集合与目标参数集合具有对应关系;本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目标QoS信息,该目标QoS信息可以反应中继RLC承载传输的业务数据时延、可靠性、吞吐率、丢包率等QoS参数,以使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目标QoS信息为中继RLC承载配置目标参数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可以为双向RLC承载;中继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消息,第二配置消息包括第二链路对应的双向RLC承载相应的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中继设备根据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和第二配置参数集合建立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该中继RLC承载为双向RLC承载,可以实现中继设备通过该双向RLC承载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又可以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继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以请求第二链路对应的双向RLC承载相应的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第二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中继RLC承载的标识及目标QoS信息集合;其中,该第一终端的标识用于告知网络设备所要请求的发送侧参数为中继设备至第一终端方向上的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并且中继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目标QoS信息集合,网络设备可以向中继设备反馈第二链路对应的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该目标QoS信息集合与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具有对应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是网络设备配置的,并且中继设备上报了目标QoS信息集合,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目标QoS信息集合为中继设备配置该第二链路对应的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中继设备可以根据第二配置参数集合和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建立第一链路对应的双向RLC承载,从而使得中继设备可以通过第二链路对应的双向RLC承载向第一终端反馈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继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DRB对应的RLC承载的配置信息,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配置参数集合、DRB的标识及RLC承载的标识;中继设备将从网络设备获取到的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发送给第二终端,可以使得第二终端基于DRB的标识及RLC承载的标识将该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关联到该RLC承载上,第一配置参数集合用于第二终端建立DRB承载,从而使得第二终端可以根据建立的DRB承载接收中继设备传递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继设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建立DRB的配置信息,并将该用于建立DRB的配置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其中,用于建立DRB的配置信息包括DRB的标识,服务数据适配SDAP层的配置信息,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的配置信息,中继RLC承载包括中继RLC实体与DRB的对应关系;该中继设备可以转发第一终端发送给第二终端的用于建立DRB的配置信息,用于转发该用于建立DRB的配置信息的中继RLC承载可以是预配置的;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终端确定的建立DRB的配置信息并将该配置信息告知第二终端,可以使得第二终端根据该配置信息建立DRB,从而可以实现中继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第二终端转发数据,第二终端通过DRB接收该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继设备可以向第一终端发送该第一配置参数集合,然后由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该第一配置参数集合,第一终端可以通过中继设备将该第一配置参数集合转发给第二终端,该用于转发的中继RLC承载是预先配置好的,以节省中继设备与第二终端之间的信令消息的数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立中继承载的方法,包括:第一终端确定用于建立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参数集合;第一终端向中继设备发送该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本实施例中,中继设备可以基于第一终端确定的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建立中继RLC承载,从而实现中继设备通过中继RLC承载传递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集合可以包括两个集合,该两个集合为第一链路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第二链路对应的第二配置参数集合;该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可以理解为中继设备和第二终端均理解一致的参数的集合,第二配置参数集合可以理解为第一终端和中继设备均理解一致的参数的集合;该第一配置参数集合用于中继设备建立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第二配置参数集合用于中继设备建立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参数集合可以为一个集合,该第一参数集合对应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即该第一参数集合为第一终端、中继设备和第二终端均需要理解一致的RLC配置参数的集合;例如,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以RLC SN长度为例,该RLC SN长度为12bit,既指示第一链路对应的RLC SN长度为12bit,又指示第一链路对应的RLC SN长度为12bit;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一个集合中的配置参数同时指示两个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的配置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第二配置参数集合为相同配置参数集;第一配置参数集合中所包含的配置参数及参数值和第二配置参数集合中所包含的配置参数及参数值相同,例如,第一配置参数集合中的RLC SN长度为12bit,第二配置参数集合中的RLC SN长度为12bit;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两个配置参数集分别指示第一链路对应的RLC承载的配置参数和第二链路对应的RLC承载的配置参数;第一终端可以将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的配置参数和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的配置参数都一起确定下来,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对应的配置参数会很好的适配,更好的保证业务数据的转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参数集合对应第二链路,即第一参数集合为第一终端和中继设备均理解一致的参数;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也可以仅确定第二链路对应的用于建立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继设备可以从第一终端获取到第二链路对应的用于建立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并根据该第二链路对应的用于建立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建立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QoS信息集合,第一QoS信息集合为一个集合,第一QoS信息集合为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传输数据所对应的QoS信息集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通过一个集合确定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都适应的QoS信息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QoS信息集合也可以包括两个集合,该两个集合包括第一信息集合和第二信息集合,第一信息集合为中继设备通过第一链路传输数据时对应的QoS信息集合;例如,以时延为例,中继设备通过第一链路传输数据至第二终端的时延要求是5ms;第二信息集合为第一终端通过第二链路传输数据时对应的QoS信息集合,例如第一终端通过第二链路传输数据至中继设备对应的时延要求为5ms;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确定两个集合,即可以分别确定出第一链路对应的QoS信息集合和第二链路对应的QoS信息集合。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继设备所执行的功能,或者,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三方面第一终端所执行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至少一个存储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装置执上述第三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装置执上述第三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指令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装置执上述第三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中继设备及第二终端用户面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建立中继承载的一个实施例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建立中继承载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建立中继承载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通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通信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中出现的术语“和/或”,可以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模块,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
为了方便理解,首先对本申请中涉及的词语进行说明:
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承载(bearer):网络设备(如基站)可以对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B)关联的一个RLC实体和对应的逻辑信道进行配置,无线承载可以是(无线数据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或无线信令承载(sigaling radiobearer,SRB),通常将无线承载关联的一个RLC实体和对应的逻辑信道称之为RLC承载;其中,RLC承载的配置参数包括:RLC实体配置,逻辑信道标识(logical channel identifier,LCID),逻辑信道配置,及关联的无线承载的标识。对于sidelink接口,网络设备可以对DRB关联的一个RLC实体和逻辑信道进行配置,将sidelink无线承载关联的一个RLC实体和逻辑信道称之为sidelink RLC承载。
第一链路:中继设备至第二终端(接收侧终端)之间的链路。
第二链路:第一终端(发送侧终端)至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
发送侧和接收侧都适用(Tx&Rx common)的配置参数:为了保证接收侧和发送侧通信,接收侧和发送侧需要理解一致的参数,如Tx&Rx common的RLC配置参数包括RLC模式(mode),RLC序列号长度(sequence number,SN)等。发送侧和接收侧是相对概念,如针对第二链路,第一终端是发送侧,中继设备是接收侧,发送侧和接收侧需要理解一致的参数即为第一终端和中继设备理解一致的参数。针对第一链路,中继设备是发送侧,第二终端是接收侧,Tx&Rx common的配置参数为中继设备和第二终端需要理解一致的参数。针对第一终端至第二终端整条链路,Tx&Rx common的配置参数为第一终端,中继设备和第二终端都需要保持理解一致的参数。若第一终端通过中继设备转发数据给第二终端,Tx&Rx common的配置参数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需要理解一致的参数,例如是Tx&Rx Common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的相关配置参数,具体的可以包括PDCPSN长度,健壮性包头压缩(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RoHC)配置等。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将“Tx&Rx common”也简写成“common”。
双向RLC承载:通过双向RLC承载,既能发送数据,又可以接收数据。如针对第二链路,若第二链路对应RLC承载为双向RLC承载,则第一终端可以向中继设备发送数据,又可以接收中继设备发送的数据(或中继设备可以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
单向RLC承载:数据流向为发送端设备至接收端设备的方向,针对发送端,通过单向RLC承载仅能发送数据。针对接收端,通过该单向RLC承载仅能接收数据。如第二链路对应RLC承载为单向RLC承载,则第一终端可以向中继设备发送数据,但是中继设备不能通过该单向RLC承载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
发送侧(Tx only)参数:仅与发送侧相关的参数。如针对第一链路,中继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时,中继设备为发送侧,Tx only参数对应为中继设备配置的参数。例如RLC承载的Tx only参数,包括但不限定于控制轮询(polling)重传的定时器时长T-PollRetransmit,控制触发polling的参数pollPDU,pollByte,RLC AM模式下最大允许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request,ARQ)重传次数等。
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信息:可以包括PC5服务质量标识(PC5quality of service identifier,PQI),PC5 QoS流标识(PC5 quality of service flowidentifier,PFI),逻辑信道优先级,或其他能够反应RLC承载传输的业务数据时延、可靠性、吞吐率、丢包率等QoS参数中的至少一项。
中继RLC承载的标识:用于区分RLC承载。中继RLC承载的标识可以是中继RLC承载的索引号。例如,该索引号可以是1,3,5,7等;或者该中继RLC承载对应的LCID;或者该标识为根据中继RLC承载的数量按照顺序确定的索引的隐式表示。例如,第一终端共指示了5个中继RLC承载,则该5个中继RLC承载对应索引号分别为0,1,2,3,4等。
终端的标识:可以是层2的目的ID(destination layer-2ID),标识一个特定的单播接收侧终端。或者该标识也可以是中继设备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中继通信分配的一个标识,如local ID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立中继承载的方法及通信装置,该方法应用于通信***,该通信***包括但不限定于***(4th generation,4G)通信***,5G通信***,6G通信***,多种通信***融合的***,或者未来演进的通信***。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新空口(new radio,NR)***,以及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相关的通信***等,以及其他此类通信***。
请参阅图2所示,该通信***包括网络设备201,第一终端202,第二终端203及中继设备204。本申请可应用于侧行(sidelink)单播通信的应用场景。中继设备204位于网络设备201(如gNB或eNB)的覆盖范围内,中继设备204与基站通信连接。对于第一终端202和第二终端203是否位于该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并不限定,如第一终端202和第二终端203可以位于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内;也可以位于不同基站的覆盖范围内;或者一个位于该基站覆盖范围内,另一个位于该基站覆盖范围以外(out-of-coverage);或者两个终端位于该基站的覆盖范围以外(out-of-coverage)。第一终端202可以为发送端设备,第二终端203可以为接收端设备,中继设备204至第二终端203之间的链路为第一链路,第一终端202至中继设备204之间的链路为第二链路;基于L2的中继方式中,用户面的数据是在PDCP层以下进行中继转发,中继设备204需要建立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及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中继设备204可以从第一终端202获取到建立中继RLC承载所需要的部分参数,从网络设备201获取到的建立中继RLC承载所需要的部分参数,中继设备204基于从第一终端202获取到的部分参数和从网络设备201获取到的部分参数建立中继RLC承载,从而可以实现第一终端202和第二终端203可以通过中继设备204进行数据的传递。
本申请中,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LTE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NR中的基站(gNodeB或gNB)或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ivingpoint/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3GPP后续演进的基站。基站可以是: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小站,中继站,或,气球站等。多个基站可以支持上述提及的同一种技术的网络,也可以支持上述提及的不同技术的网络。基站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共站或非共站的TRP。网络设备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以下以网络设备为基站为例进行说明。
终端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终端有时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设备,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terminal,MT),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机器终端、UE代理或UE装置等。本申请中,终端尤指能够进行sidelink通信的设备,如车载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终端、辅助驾驶中的终端、或者能进行V2X通信的手持终端、手机等。本申请的终端可以是作为一个或多个部件或者单元而内置于车辆的车载模块、车载模组、车载部件、车载芯片或者车载单元。
中继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路测单元,或者也可以是无线中继节点(或中继站)。其中,该终端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手持终端、可穿戴设备,车载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终端、辅助驾驶中的终端,该终端有时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UE、接入终端设备,MS、MT,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机器终端、UE代理或UE装置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中继设备执行的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是中继设备,或者中继设备中的处理器,芯片或芯片***;涉及第一终端执行的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第一终端,或者第一终端中的处理器,芯片或芯片***。
请参阅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立中继承载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以第一终端为发送端,第二终端为接收端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确定对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都适用的Tx&Rx common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第一终端将中继RLC承载有对应关系的QoS信息发送给中继设备;然后中继设备将中继RLC承载和QoS信息的映射关系上报给网络设备,请求网络设备配置中继RLC承载相应的Tx only参数;中继设备基于Tx&Rx common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和中继RLC承载相应的Tx only参数这两部分配置信息建立对应的中继RLC承载。
步骤301、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用于建立SL-DRB(本文也称为“DRB”)的配置信息,用于建立DRB的配置信息包括DRB的标识、服务数据适配SDAP层的配置信息、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的配置信息及RLC层的配置信息。中继RLC承载包括中继RLC实体与DRB的对应关系。中继设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建立DRB的配置信息,并将该用于建立DRB的配置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从而使得第二终端可以根据所述DRB的配置信息建立DRB。
本步骤中,该第一终端确定的建立DRB的配置信息用于第二终端建立DRB。第一终端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将需要建立的SL-DRB的配置信息告知给第二终端,该消息可以为侧链RRC连接重配置消息(RRC ReconfigurationSidelink)。其中,DRB的标识可以为DRB的索引,SDAP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QoS flow到DRB的映射关系。PDCP的配置信息包括Tx&Rx Common的PDCP配置信息(如PDCP SN长度,RoHC配置),RLC的配置信息包括Tx&Rx Common的RLC配置(如RLC mode,RLC SN长度),LCID等。该消息通过中继设备转发给第二终端,中转该消息的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可以是协议预定义好,或预配置的。
示例性的,本步骤中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用于建立DRB的配置信息的目的是为了第二终端建立DRB,与步骤302没有直接的关联,因此步骤301的时序并没有限定,步骤301可以在步骤302之后的任意位置执行。
步骤302、第一终端确定用于建立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参数集合。
可选的,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中继RLC承载的标识。
第一参数集合可以包括common的RLC配置参数(如包括RLC模式,RLC SN长度等)。本实施例中,由第一终端确定第一链路对应的common的RLC配置参数和第二链路对应的common的RLC配置参数。也可以理解为,由第一终端确定对中继设备和第二终端都适用(Tx&Rx common)的RLC配置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参数集合为一个集合,该第一参数集合中包含配置参数及该配置参数对应的参数值,该第一参数集合中的配置参数及对应的参数值对于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均适用。例如,配置参数以RLC SN长度为例,RLC SN长度为12bit,则表示第二链路对应的RLC SN长度为12bit,第一链路对应的RLC SN长度也为12bit。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参数集合中可以包含两个配置参数集合,第一参数集合包括第一链路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第二链路对应的第二配置参数集合。第一配置参数集合中所包含的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集合中所包含的配置参数相同,每个配置参数对应的参数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第二配置参数集合均包含RLC模式和RLC SN长度,第一配置参数集合中的RLC SN长度为12bit,第二配置参数集合中RLC SN长度为15bit。或者,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第二配置参数集合中的配置参数和配置参数的参数值均相同,即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第二配置参数集合为相同配置参数集,如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第二配置参数集合中的RLC SN长度均为12bit。
步骤303、中继设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指示建立中继RLC承载的指示消息。指示消息中包括每个要建立的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每个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参数集合。
第一参数集合参阅上述步骤302中的说明进行理解,此处不赘述。
中继RLC承载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具体的数量并不限定,根据待传输的业务数据而确定。
可选的,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中继RLC承载的标识。
可选的,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该中继RLC承载对应的第一QoS信息集合。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第一QoS信息集合可以是一个集合。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QoS信息集合可以为第一终端映射到该中继RLC承载进行数据传输所对应的QoS信息集合,该第一QoS信息集合对应第二链路和第一链路,如以该第一QoS信息集合中的时延参数为例,若时延为10ms,则表示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经过第二链路和第一链路传输至第二终端的时延为10ms。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QoS信息集合可以包括两个信息集合,即第一信息集合和第二信息集合。其中,第一信息集合对应第一链路,即第一信息集合为中继设备通过第一链路传输数据时对应的QoS信息集合。第二信息集合对应第二链路,第二信息集合为第一终端通过第二链路传输数据时对应的QoS信息集合。如以该QoS信息集合中的时延参数为例,第一信息集合中的时延为5ms,第二信息集合中的时延为5ms。
可选的,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该中继RLC承载对应的LCID。
可选的,指示消息中还可以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1)第二终端的标识,该第二终端的标识用于让中继设备识别出是需要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建立对应的中继RLC承载。
2)指示字段(如relay_config_indication),该指示字段用于告知中继设备,该指示消息所携带的配置信息是用于建立中继RLC承载的信息。
中继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该条指示消息后,基于该指示消息本身,或该指示消息中携带的配置信息,或指示消息中携带的指示字段,确定需要建立中继RLC承载。
步骤304、中继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网络设备为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配置相应的第二参数集合(即第一发送侧参数集合)。第一请求消息包括中继RLC承载关联的信息。
可选的,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中继RLC承载的标识和/或第二终端的标识。其中,其中,该第二终端的标识用于告知网络设备所请求的第二参数集合为第二链路对应的参数集合。
可选的,该中继RLC承载关联的信息包括目标QoS信息集合。目标QoS信息集合与第一QoS信息集合具有关联关系;目标QoS信息集合与中继RLC承载具有对应关系。
目标QoS信息集合可以具有以下几种实现方式:一、若第一QoS信息集合为一个集合:1)、该目标QoS信息集合可以为第一QoS信息集合。2)、目标QoS信息集合可以为根据第一QoS信息集合确定的信息集合。如第一QoS信息集合中的时延为10ms(第一终端至第二终端的时延为10ms),中继设备可以自行确定第一链路的时延是5ms,目标QoS信息集合中的时延为5ms,该目标QoS信息集合对应第一链路对应的QoS信息。二、若第一QoS信息集合包括两个集合(即第一信息集合和第二信息集合):目标QoS信息集合可以为第一信息集合(即该第一链路对应的QoS信息)。
示例性的,目标QoS信息集合与中继RLC承载对应的Tx only参数具有对应关系,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目标QoS信息集合为中继设备配置中继RLC承载相应的第一发送侧参数集合(Tx only参数的集合)。
可选的,中继RLC承载关联的信息还可以包括RLC模式(mode)。
可选的,中继RLC承载关联的信息还可以包括中继RLC承载对应的LCID。
可选的,通过该第一请求消息直接将上述步骤303中的指示消息中的内容上报至网络设备,或者,该第一请求消息可以直接将该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上报至网络设备。
可选的,在第一请求消息中包括一个发送侧参数配置的指示字段(如relay_TxConfig_Request),该指示字段用于指示:请求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相应的第一发送侧参数集合(Tx only参数的集合)。
网络设备接收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基于该第一请求消息本身或者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信息,或者该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指示字段,确定需要为中继设备配置中继RLC承载对应的Tx only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304为可选步骤,可以不执行,而直接执行步骤305,即中继设备无需向网络设备发送请求,中继设备可以直接接收网络设备为中继设备预先配置的用于建立中继RLC承载的第一配置消息。
步骤305、中继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第一配置消息包括中继RLC承载对应的第二参数集合。
该第二参数集合包括第一发送侧参数集合(Tx only参数的集合)。第一发送侧参数集合包括但不限定于控制polling重传的定时器时长T-PollRetransmit,控制触发polling的参数pollPDU,pollByte,RLC AM模式下最大允许ARQ重传次数等。
可选的,该第一配置消息包括中继RLC承载的标识。
中继设备可以基于本步骤中的中继RLC承载的标识以及步骤304中的中继RLC承载的标识,将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一发送侧参数集合(Tx only参数)关联到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第一发送侧参数集合对应第一链路。
可选的,第一配置消息还可以包括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LCH)的配置信息,LCH的配置信息包括:LCH的优先级,控制执行(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LCP)的相关参数(如逻辑信道优先级,优先比特速率(prioritized bit rate,PBR),令牌桶尺寸持续时间(bucket size duration,BSD)等),是否使能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HARQ)反馈,与该LCH关联的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资源,所属的逻辑信道组(logical channel group,LCG)中的至少一个。
步骤306、中继设备根据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二参数集合建立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
若第一参数集合为一个集合,中继设备根据第一参数集合(Tx&Rx common的RLC配置参数)对应的接收侧参数建立第二链路对应的单向RLC承载,并根据第一参数集合和从网络设备接收到的中继RLC承载相应的第一发送侧参数集合(Tx only参数)建立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
若第一参数集合包括两个集合,即第一参数集合包括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第二配置参数集合,则中继设备根据从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从网络设备接收到的第二参数集合建立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根据第二配置参数集合建立第二链路对应的单向RLC承载,从而使得中继设备可以将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传递给第二终端。
步骤307、中继设备向第一终端反馈一条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用于告知第一终端已建立中继RLC承载。
该响应消息中可以包含中继RLC承载的标识,该标识用于终端识别哪些中继RLC承载已建立。
可选的,上述步骤306中建立了第二链路对应的单向RLC承载,当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为用于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的双向RLC承载时,即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二链路向中继设备发送数据,中继设备也可以通过第二链路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在步骤306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30a(图中未示)和步骤30b(图中未示)。
步骤30a、中继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相应的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Tx only参数的集合)。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对应第二链路,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及双向RLC承载关联的信息。其中,该第一终端的标识用于告知网络设备请求的第二发送侧参数对应第二链路;双向RLC承载关联的信息包括目标QoS信息集合,目标QoS信息集合与中继RLC承载具有对应关系。
目标QoS信息集合可以具有以下几种实现方式:一、若第一QoS信息集合为一个集合:1)该目标QoS信息集合可以为第一QoS信息集合。2)目标QoS信息集合可以为根据第一QoS信息集合确定的信息集合。二、若第一QoS信息集合包括两个集合(即第一信息集合和第二信息集合):目标QoS信息集合为第二信息集合(即该第二链路对应的QoS信息)。
可选的,双向RLC承载关联的信息包括中继RLC承载的标识。
可选的,该双向RLC承载关联的信息还可以包括RLC mode,和/或,双向中继RLC承载对应的LCID。
可选的,在第二请求消息中包括一个发送侧参数配置的指示字段(如relay_TxConfig_Request),该指示字段用于指示中继设备向网络设备请求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相应的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Tx only参数)。
网络设备接收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消息,基于该第二请求消息本身,或该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信息,或者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指示字段,网络设备确定需要为中继设备配置这些中继RLC承载对应的Tx only参数。
中继设备将目标QoS信息集合上报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目标QoS信息集合为中继设备配置第二链路对应的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
步骤30b、中继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消息,第二配置消息包括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相应的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
可选的,第二配置消息还可以包括中继RLC承载的标识,中继设备可以根据该中继RLC承载的标识将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关联到中继RLC承载。
可选的,第二配置消息还包括LCH的配置信息,LCH的配置信息包括:LCH的优先级,LCP的相关参数(如逻辑信道优先级,PBR,BSD等),是否使能HARQ反馈,与该LCH关联的SR资源,所属的LCG等。
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包括但不限于:T-PollRetransmit,pollPDU,pollByte,RLCAM模式下最大允许ARQ重传次数等。
当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为双向承载时,在步骤306中,中继设备根据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建立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
若第一参数集合为一个集合,中继设备根据第一参数集合(Tx&Rx common的RLC配置参数)对应的接收侧参数和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建立第二链路对应的双向中继RLC承载。
若第一参数集合包括两个集合,即第一参数集合包括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第二配置参数集合,则中继设备根据第二配置参数集合和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建立第二链路对应的双向RLC承载,从而使得中继设备可以通过第二链路对应的双向RLC承载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过程是以第一终端通过中继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这一方向为例进行说明,实际上第二终端通过中继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时也可以建立对应的中继RLC承载,可同样采用上述步骤,只是各步骤的执行主体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如在步骤302中,第二终端确定用于建立RLC承载的配置信息。步骤303中,第二终端向中继设备发送指示消息。步骤304中,中继设备向第二终端反馈一条响应消息。步骤301中,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用于建立DRB的配置信息。
上述各步骤的时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步骤301的时序并不限定;步骤30a和步骤304可以在一条消息中,如第一请求消息中,该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一链路对应的第一发送侧参数集合和第二链路对应的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步骤30b和步骤305可以在一条配置消息中。如第一配置消息中包含第一链路对应的第一发送侧参数集合和第二链路对应的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步骤307为可选步骤,可以不执行。步骤30a和步骤30b也是可选步骤,可以不执行,例如,当第一终端只需要建立单向RLC承载,则步骤30a和步骤30b可以不执行。
本实施例中,中继设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指示消息,该指示消息包括用于建立中继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中继RLC承载的标识和第一参数集合。第一参数集合为发送侧和接收侧都适用(Tx&Rx common)的配置参数,第一参数集合对应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该Tx&Rx common的配置参数为中继设备和第二终端需要理解一致的参数。中继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第一配置消息包括中继RLC承载的标识,及中继RLC承载对应的第二参数集合。第二参数集合包括第一链路对应的第一发送侧参数集合,中继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二参数集合建立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从而使得中继设备可以转发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确定对中继设备和第二终端都适用的Tx&Rx Common的中继RLC承载的配置参数,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的配置参数和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的配置参数都一并确定下来,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对应的配置参数会很好的适配,通过中继RLC承载更好的保证业务数据的转发。
请参阅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立中继承载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图3对应的实施例的主要区别点如下:1)、在上述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确定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对应的Tx&Rx common的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即第一终端确定中继设备和第二终端需要理解一致的中继RLC承载的配置参数;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仅确定第二链路对应的Tx&Rx common的RLC配置参数(也可以称为第二配置参数集合),而第一链路对应的Tx&Rx common的RLC配置参数是由中继设备从网络设备获取的。2)、在上述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建立DRB的配置信息中包含RLC层的配置信息;而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建立DRB的配置信息中不包含RLC层的配置信息。
步骤401、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用于建立DRB的配置信息,该用于建立DRB的配置信息是中继设备转发给第二终端的。即中继设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建立DRB的配置信息,并将该配置信息转发给第二终端。
用于建立DRB的配置信息包括DRB的标识、服务数据适配SDAP层的配置信息及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的配置信息,但是不包含RLC层的配置信息和LCH的配置信息。DRB的标识可以为DRB的索引号。
中继设备中转该消息的中继RLC bearer配置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或预配置的。
本步骤中与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1的区别在于:步骤301中,用于建立DRB的配置信息包含对RLC层的配置信息。本步骤中,用于建立DRB的配置信息不包含对RLC层的配置信息。
本步骤请参阅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301进行理解,此处不赘述。
示例性的,本步骤中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用于建立DRB的配置信息的目的是用于第二终端建立DRB,与步骤402没有直接的关联,因此步骤401的时序并没有限定,步骤401可以在步骤402之后的任意位置执行。
步骤402、第一终端确定用于建立中继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二链路对应的第二配置参数集合。
本步骤与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302的区别在于:步骤302中,第一终端确定第一参数集合,该第一参数集合对应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即第一终端确定了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都适用的Tx&Rx common的RLC配置参数。本步骤中,第一终端仅确定第二配置参数集合,即第一终端仅确定第二链路对应的Tx&Rx common的RLC配置参数。
可选的,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该中继RLC承载的标识。
步骤403、中继设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指示消息,指示消息包括用于建立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中继RLC承载的标识、中继RLC承载所关联的DRB的标识,及第二链路对应的第二配置参数集合。
本步骤与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303的区别在于:步骤303中,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不包含中继RLC承载所关联的无线数据承载DRB的标识;而本步骤中,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包含中继RLC承载所关联的DRB的标识。
由于在步骤401中,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用于建立DRB的配置信息中不包含RLC层的配置信息,因此就不包含DRB与RLC实体的对应的关系。由此,中继RLC承载所关联的DRB的标识的作用为:当中继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DRB对应的RLC承载配置信息时,需要将该DRB的标识发送给第二终端,从而使得第二终端可以根据DRB的标识将中继设备指示的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关联到对应的DRB上。
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该中继RLC承载对应的第一QoS信息集合。
可选的,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该中继RLC承载对应的LCID。
可选的,该指示消息还可以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和/或指示字段。
本步骤中关于第一QoS信息集合、中继RLC承载的标识、第二终端的标识、指示字段(relay_config_indication)的理解请参阅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303进行理解,此处不赘述。
步骤404、中继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以请求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的目标参数集合。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及中继RLC承载关联的信息。其中,该第二终端的标识用于告知网络设备该目标参数集合对应第一链路。该中继RLC承载关联的信息可以包括目标QoS信息集合,目标QoS信息集合与第一QoS信息集合具有关联关系;目标QoS信息集合与中继RLC承载具有对应关系。关于目标QoS信息集合可以参阅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304进行理解,此处不赘述。
目标参数集合包括第一链路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第一链路对应的第一发送侧参数集合(Tx only参数)。
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确定了第二链路对应的第二配置参数集合(即Tx&Rxcommon的RLC配置参数),第一链路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即Tx&Rx common的RLC配置参数)需要从网络设备获取。
可选的,第一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中继RLC承载的标识。
可选的,中继RLC承载关联的信息还可以包括RLC模式(mode)。
可选的,中继RLC承载关联的信息还可以包括中继RLC承载对应的LCID。
可选的,在第一请求消息中可以包括一个发送侧参数配置的指示字段(如relay_TxALLConfig_Request),该指示字段用于指示:中继设备请求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的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第一发送侧参数集合(Tx only参数)。网络设备接收到中继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基于该第一请求消息本身或者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信息,或者该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指示字段,确定需要为中继设备配置中继RLC承载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第一发送侧参数集合。
本步骤与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304的区别点在于:步骤304中,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配置相应的第一发送侧参数集合。而本实施例中,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一链路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第一发送侧参数集合。
步骤405、中继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第一配置消息包括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的目标参数集合。
目标参数集合包括第一链路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第一发送侧参数集合。
可选的,该第一配置消息包括中继RLC承载的标识。中继设备基于本步骤中的中继RLC承载的标识以及步骤404中的中继RLC承载的标识,将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第一发送侧参数集合关联到第一链路对应中继RLC承载。
可选的,第一配置消息中可以还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此时,中继设备可以基于第二终端的标识和中继RLC承载的标识,确定网络设备配置的目标参数集合是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
可选的,第一配置消息还可以包括LCH的配置信息,关于LCH的配置信息的理解请参阅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305进行理解,此处不赘述。
本步骤中关于第一发送侧参数集合的理解请参阅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305进行理解,此处不赘述。
步骤406、根据目标参数集合建立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
中继设备根据从网络设备接收到的目标参数集合建立第一链路对应的单向RLC承载,并根据从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二配置参数集合建立第二链路对应的单向RLC承载,从而使得中继设备可以将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传递给第二终端。
步骤407、中继设备向第一终端反馈一条响应消息,响应消息用于告知第一终端已建立中继RLC承载。
可选的,响应消息中包含中继RLC承载的标识和/或DRB的标识,该中继RLC承载的标识和/或DRB的标识用于告知第一终端已经建立了哪些中继RLC承载。
步骤408、中继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三配置消息,该第三配置消息包括第一配置参数集合、DRB的标识及RLC承载的标识。
可选的,DRB对应的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还可以包含LCID。
中继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DRB对应的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的目的是:指示第二终端建立DRB。第二终端基于DRB的标识(如可以为DRB的索引号),将中继设备指示的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关联到对应的DRB上。第二终端可以基于第一终端指示的SDAP的配置信息,PDCP的配置信息以及中继设备指示的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建立对应的DRB。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图4对应的实施例中,中继RLC承载是以单向RLC承载为例,若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为用于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的双向RLC承载,即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二链路向中继设备发送数据,中继设备也可以通过第二链路向第一终端反馈数据,则在步骤406之前,还可以包括如下可选步骤40a(图中未示)和步骤40b(图中未示):
步骤40a、中继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链路对应的双向RLC承载相应的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第二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的标识、中继RLC承载的标识及目标QoS信息集合。目标QoS信息集合与中继RLC承载具有对应关系。
本步骤请结合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a进行理解,此处不赘述。
步骤40b、中继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消息,第二配置消息包括第二链路对应的双向RLC承载相应的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
本步骤请结合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b进行理解,此处不赘述。
在步骤406中,中继设备根据从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二配置参数集合和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建立第一链路对应的双向的中继RLC承载。从而使得中继设备可以通过第二链路向第一终端反馈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过程是以第一终端通过中继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数据这一方向为例进行说明,实际上第二终端通过中继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数据时也可以建立对应的中继RLC承载,可同样采用上述步骤,只是各步骤的执行实体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如在步骤402中,第二终端确定用于建立RLC承载的配置信息;步骤403中,第二终端向中继设备发送指示消息。步骤404中,中继设备向第二终端反馈一条响应消息。步骤401中,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用于建立DRB的配置信息。
上述各步骤的时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步骤401的时序并不限定;步骤40a和步骤404可以在一条请求中。步骤40b和步骤405可以在一条配置消息中。步骤407为可选步骤,可以不执行。步骤408可以在步骤405之后的任意位置执行。步骤40a和步骤40b也是可选步骤,可以不执行。例如当第一终端只需要建立单向RLC承载,则步骤40a和步骤40b可以不执行。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请参阅图5所示,步骤408也可以为:中继设备将DRB对应的RLC承载的配置消息(包括第一配置参数集合、DRB的标识及RLC承载的标识)发送给第一终端。步骤409、第一终端将该配置信息进一步发送给第二终端。可选的,步骤409和步骤401可以为一条消息,即第一终端在接收到中继设备发送的DRB对应的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后才执行步骤401,利用消息(如RRC reconfiguration sidelink消息)将需要建立的DRB的配置消息告知给第二终端。DRB的配置消息包括上述步骤401中携带的用于建立DRB的配置信息,以及步骤408中携带的DRB对应的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仅确定第二链路对应的Tx&Rx common的RLC配置参数(第二配置参数集合),中继设备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二配置参数集合,中继设备从网络设备获取目标参数集合,目标参数集合包括第一链路对应的Tx&Rx common的RLC配置参数和第一发送侧参数集合。由于中继设备和第二终端之间的传输需要由中继设备连接的网络设备(如基站)分配资源,因此由网络设备确定第一链路对应的common的RLC配置参数较为合适,可以避免由第一终端确定该common的RLC配置参数对基站调度带来的额外的复杂度。中继设备基于从第一终端接收第二配置参数集合建立第二链路的中继RLC承载,中继设备根据目标参数集合建立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从而使得中继设备通过中继RLC承载可以转发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303和步骤301和图4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403和步骤401,第一终端和中继设备都是通过PC5-RRC消息交互的,这就需要当中继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消息时,区分哪些消息是需要直接转发给第二终端的,哪些是需要递交给自身的RRC层进行解析和处理的。一种实现方式是,这两类PC5-RRC消息所使用的LCID不同,例如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交互的PC5-RRC消息(需要中继设备转发的PC5-RRC消息)采用第一LCID(如A,B,C)等。第一终端和中继设备之间直接交互的PC5-RRC消息(需要递交给自身的RRC层进行解析和处理的PC5-RRC消息)采用第二LCID(如A’,B’,C’)等。其中第一LCID(如A,B,C)和第二LCID(如A’,B’,C’)可以是协议预定义,或者预配置好的。中继设备通过识别第一LCID和第二LCID,即可确定对相应PC5-RRC的处理方式。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同一个中继RLC承载,中继设备接收到的指示消息中携带的中继RLC承载的标识和中继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的中继RLC承载的标识用于指示同一个中继RLC承载,但是表示方式可能不同。该中继RLC承载的标识以索引号为例。如在步骤303(或步骤403)和步骤304(或步骤404)中,针对一个SL-DRB对应的中继RLC承载,步骤304(或步骤404)中指示消息中携带的中继RLC承载索引号和步骤304(或步骤404)的请求中携带的RLC bearer索引号可以不同。例如,对于一个SL-DRB对应的中继RLC承载,步骤303(或步骤403)中指示消息中携带的RLC bearer索引号为“1”,在步骤304(或步骤404)中请求消息中中继设备上报给网络设备的RLC bearer索引号为“2”。中继设备只需要确定第一终端指示的中继RLC承载索引号和上报给网络设备的RLC bearer索引号的对应关系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调整各个步骤的顺序进行实施,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应理解,执行图示中的部分步骤或调整步骤的顺序进行具体实施,均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相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给出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相应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相应的模块。模块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或者是软件和硬件结合。
参阅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60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可以是中继设备,或者也可以是支持中继设备实现上述方法的芯片、芯片***、或处理器等,该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中继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可以是终端,或者也可以是支持终端实现上述方法的芯片、芯片***、或处理器等,该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所执行的方法,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装置6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01,所述处理器601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可以实现一定的控制功能。所述处理器6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装置(如,基站、基带芯片,终端、终端芯片,DU或CU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处理器601也可以存有指令和/或数据603,所述指令和/或数据603可以被所述处理器运行,使得所述装置6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
在另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处理器601中可以包括用于实现接收和发送功能的收发单元。例如该收发单元可以是收发电路,或者是接口,或者是接口电路。用于实现接收和发送功能的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是分开的,也可以集成在一起。上述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用于代码/数据的读写,或者,上述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用于信号的传输或传递。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装置600可以包括电路,所述电路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或接收或者通信的功能。
可选的,所述装置6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602,其上可以存有指令604,所述指令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被运行,使得所述装置6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存储器中还可以存储有数据。可选的,处理器中也可以存储指令和/或数据。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可选的,所述装置6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605和/或天线606。所述处理器601可以称为处理单元,对所述装置600进行控制。所述收发器605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收发电路、收发装置或收发模块等,用于实现收发功能。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600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图3-图5中中继设备所执行的方法。或者,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600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图3-图5中第一终端所执行的方法。
如图7所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700。该装置700可以包括:处理模块702(或称为处理单元)。可选的,还可以包括收发模块701(或称为收发单元)和/或存储模块703(或称为存储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如图7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可能由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来实现,或者由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来实现;或者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收发器实现;或者由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所述处理器、存储器、收发器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
所述装置具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中继设备的功能,比如,所述装置包括中继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中继设备涉及步骤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means),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means)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还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详细可进一步参考前述对应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或者,所述装置具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第一终端的功能,比如,所述装置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终端涉及步骤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means),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means)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还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详细可进一步参考前述对应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装置700中各个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图3-图5中中继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700可包括:处理模块702和收发模块701。
收发模块70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指示消息,指示消息包括用于建立中继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参数集合;
收发模块701,还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第一配置消息包括中继RLC承载对应的第二参数集合;
处理模块702,用于根据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二参数集合建立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第一链路为中继设备至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第一链路用于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进一步的,收发模块701用于执行图3对应的步骤303,步骤304、步骤305、步骤307、步骤30a、步骤30b。具体请参阅上述图3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步骤303,步骤304、步骤305、步骤307、步骤30a、步骤30b中的描述,此处不赘述。处理模块702用于执行图3对应的步骤306。具体请参阅上述图3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步骤306,此处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
收发模块701,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第一配置消息包括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的目标参数集合;
处理模块702,用于根据目标参数集合建立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第一链路为中继设备至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第一链路用于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进一步的,收发模块701用于执行图4和图5对应的步骤403、步骤404、步骤405、步骤407、步骤408、步骤40a、步骤40b,步骤409。具体请参阅上述图4和图5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步骤403、步骤404、步骤405、步骤407、步骤408、步骤40a、步骤40b和步骤409中的描述,此处不赘述。处理模块702用于执行图4和图5对应的步骤406。具体请参阅上述图4和图5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步骤406,此处不赘述。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700中各个模块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图3-图5中第一终端所执行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种通信装置700可包括:处理模块702和收发模块701。
处理模块702,用于确定用于建立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参数集合;
收发模块701,用于向中继设备发送用于建立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进一步的,处理模块702用于执行图3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02,图4和图5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402,具体请参阅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赘述。收发模块701用于执行上述图3中的步骤301和步骤303,图4和图5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步骤401和403,具体请参阅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本申请中对于使用单数表示的元素旨在用于表示“一个或多个”,而并非表示“一个且仅一个”,除非有特别说明。本申请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至少一个”旨在用于表示“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旨在用于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当…时”、“若”以及“如果”均指在某种客观情况下装置会做出相应的处理,并非是限定时间,且也不要求装置实现时一定要有判断的动作,也不意味着存在其它限定。
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所称的“参数集合”,可以理解为一组参数,或者可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参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该装置为终端内的芯片时,芯片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例如可以是处理器,所述通信单元例如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可执行存储单元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终端内的芯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项的无线通信方法。可选地,所述存储单元为所述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等,所述存储单元还可以是所述终端内的位于所述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其中,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第一方面无线通信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7)

1.一种建立中继承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指示消息,所述指示消息包括用于建立中继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的第一参数集合;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所述第一配置消息包括所述中继RLC承载对应的第二参数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二参数集合建立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所述第一链路为中继设备至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一链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消息还包括第一服务质量QoS信息集合;所述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以请求所述中继RLC承载的第一配置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目标QoS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目标QoS信息集合与所述第一QoS信息集合具有关联关系;所述目标QoS信息集合与所述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具有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所述第一链路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第二链路对应的第二配置参数集合,所述第二链路为所述第一终端至所述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二参数集合建立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二参数集合建立所述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根据所述第二配置参数集合建立所述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二配置参数集合为同一配置参数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建立无线数据承载DRB的配置消息,所述用于建立DRB的配置消息包括所述DRB的标识,服务数据适配SDAP层的配置信息,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的配置信息及RLC层的配置信息,所述中继RLC承载包括中继RLC实体与DRB的对应关系;
向所述第二终端转发所述用于建立无线数据承载DRB的配置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消息,所述第二配置消息包括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相应的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所述第二链路为第一终端至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建立所述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所述中继RLC承载为双向RLC承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以请求所述第二链路对应的所述中继RLC承载相应的所述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目标QoS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目标QoS信息集合与所述第二链路对应的所述中继RLC承载具有对应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QoS信息集合为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传输数据所对应的QoS信息集合;所述目标QoS信息集合为所述第一QoS信息集合;或者,所述目标QoS信息集合为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一QoS信息集合确定的信息集合。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QoS信息集合包括第一信息集合和第二信息集合,所述第一信息集合为所述中继设备通过第一链路传输数据时对应的QoS信息集合,所述第二信息集合为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传输数据时对应的QoS信息集合;所述目标QoS信息集合为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集合确定的信息集合;或者,所述目标QoS信息集合为所述第一信息集合。
10.一种建立中继承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所述第一配置消息包括第一链路对应的所述中继RLC承载的目标参数集合;
根据所述目标参数集合建立所述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所述第一链路为中继设备至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一链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参数集合包括所述第一链路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链路对应的第一发送侧参数集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指示消息,所述指示消息包括用于建立所述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所述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中继RLC承载的标识、所述中继RLC承载所关联的无线数据承载DRB的标识及第二配置参数集合;所述中继RLC承载包括中继RLC实体与所述DRB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配置参数集合为第二链路对应的配置参数,所述第二链路为第一终端至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
根据所述第二配置参数集合建立所述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消息包括第一服务质量QoS信息集合;所述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以请求所述中继RLC承载的目标参数集合;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包括目标QoS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目标QoS信息集合与所述第一QoS信息集合具有关联关系;所述目标QoS信息集合与所述第一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具有对应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消息,所述第二配置消息包括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相应的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所述中继RLC承载为双向RLC承载;
根据所述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二配置参数集合建立所述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以请求所述第二链路对应的所述双向RLC承载相应的第二发送侧参数集合;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包括目标QoS信息集合;其中,所述目标QoS信息集合与所述第二链路对应的中继RLC承载具有对应关系。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DRB对应的RLC承载的配置消息,所述RLC承载的配置消息包括所述第一配置参数集合、所述DRB的标识及所述RLC承载的标识。
17.根据权利要求1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建立DRB的配置消息,所述用于建立DRB的配置消息包括所述DRB的标识,服务数据适配SDAP层的配置信息,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的配置信息;
向所述第二终端转发所述用于建立无线数据承载DRB的配置消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配置参数集合;所述第一配置参数集合由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
19.一种建立中继承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用于建立所述中继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的配置信息,所述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中继RLC承载的标识及第一参数集合;
向中继设备发送所述中继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第一链路对应的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第二链路对应的第二配置参数集合,所述第一链路为所述中继设备至第二终端之间的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第一终端至所述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二配置参数集合为同一配置参数集。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对应第二链路,所述第二链路为第一终端至中继设备之间的链路。
23.根据权利要求19-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QoS信息集合,所述第一QoS信息集合为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传输数据所对应的QoS信息集合。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QoS信息集合包括第一信息集合和第二信息集合,所述第一信息集合为所述中继设备通过第一链路传输数据时对应的QoS信息集合,所述第二信息集合为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传输数据时对应的QoS信息集合。
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至少一个存储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装置执行10-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装置执行19-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10-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19-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指令以执行10-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指令以执行19-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517697.5A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建立中继承载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Pending CN1137844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7697.5A CN113784415A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建立中继承载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PCT/CN2021/098560 WO2021249327A1 (zh) 2020-06-09 2021-06-07 一种建立中继承载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EP21822654.6A EP4152828A4 (en) 2020-06-09 2021-06-07 RELAY SUPPORT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18/062,275 US20230098258A1 (en) 2020-06-09 2022-12-06 Relay bearer establish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7697.5A CN113784415A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建立中继承载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4415A true CN113784415A (zh) 2021-12-10

Family

ID=78834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17697.5A Pending CN113784415A (zh) 2020-06-09 2020-06-09 一种建立中继承载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98258A1 (zh)
EP (1) EP4152828A4 (zh)
CN (1) CN113784415A (zh)
WO (1) WO202124932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410215A1 (en) * 2020-06-29 2021-12-30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 data radio bearer establish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3241559A1 (zh) * 2022-06-15 2023-1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QoS参数分割方法、装置、通信设备、通信***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27615A1 (zh) * 2022-08-04 2024-0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82130A1 (en) * 2020-12-04 2022-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using multi-connected repeater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24065675A1 (en) * 2022-09-30 2024-04-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asuring performance of end-to-end communication paths in ue-to-ue relay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7472A (zh) * 2016-08-12 2018-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直通***的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
WO2019059638A1 (ko) * 2017-09-22 2019-03-28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릴레이 노드의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19160282A1 (ko) * 2018-02-14 2019-08-22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릴레이 노드에서 상향링크 사용자 데이터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0972103A (zh) * 2018-09-28 2020-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2512A (zh) * 2015-04-09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承载控制方法和装置
JP6731488B2 (ja) * 2016-03-30 2020-07-29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中継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CN108809897A (zh) * 2017-04-28 2018-1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发现及中继转发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831075A (zh) * 2018-08-10 2020-0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0602801B (zh) * 2019-08-09 2022-04-05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21146999A1 (en) * 2020-01-22 2021-07-29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sidelink relay channel establishmen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7472A (zh) * 2016-08-12 2018-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直通***的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
WO2019059638A1 (ko) * 2017-09-22 2019-03-28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릴레이 노드의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19160282A1 (ko) * 2018-02-14 2019-08-22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릴레이 노드에서 상향링크 사용자 데이터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0972103A (zh) * 2018-09-28 2020-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410215A1 (en) * 2020-06-29 2021-12-30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 data radio bearer establish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3241559A1 (zh) * 2022-06-15 2023-1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QoS参数分割方法、装置、通信设备、通信***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27615A1 (zh) * 2022-08-04 2024-0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52828A4 (en) 2023-11-29
US20230098258A1 (en) 2023-03-30
WO2021249327A1 (zh) 2021-12-16
EP4152828A1 (en) 2023-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29244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lay transmission
EP4152828A1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relay beare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11153931B2 (e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EP3952398B1 (en) Radio bearer configu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EP3301874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evant device
US20230189091A1 (en) Iab nod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9547168A (zh)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3546254A (zh) 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及其基站与移动装置
CN111756495A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EP3664535A1 (en) Method for acquiring data radio bearer identifier and base station
TWI804984B (zh) 用於第2層ue到網絡中繼的連接建立方法與設備
CN107251605B (zh) 有效可靠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装置
WO2022110168A1 (zh) 通信配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836220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US20220217749A1 (en) Sidelink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JP2021518997A (ja) 5g nr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送信のための方法
EP3637896B1 (en)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17201689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
CN112243270A (zh) 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7101675B6 (ja) 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WO2022042948A1 (en) Early pdcch / cg activation based on survival time
CN116349259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20174565A1 (en)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exchanging sidelink information
CN116114212A (zh) 一种辅助信息的配置方法及通信装置
US10263742B2 (en) Coordinate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