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3705A - 密钥的零知识证明方法、验证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密钥的零知识证明方法、验证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83705A
CN113783705A CN202111341758.8A CN202111341758A CN113783705A CN 113783705 A CN113783705 A CN 113783705A CN 202111341758 A CN202111341758 A CN 202111341758A CN 113783705 A CN113783705 A CN 1137837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ification
data
public key
digital
digital abstr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417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伟
刘加瑞
白兴伟
沈传宝
吴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y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y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y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y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4175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837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83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37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18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using proof of knowledge, e.g. Fiat-Shamir, GQ, Schnorr, ornon-interactive zero-knowledge proofs
    • H04L9/3221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using proof of knowledge, e.g. Fiat-Shamir, GQ, Schnorr, ornon-interactive zero-knowledge proofs interactive zero-knowledge proof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16Key establishment, i.e. cryptographic processes or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whereby a shared secret becomes available to two or more parties, for subsequent use
    • H04L9/0819Key transport or distribution, i.e. key establishment techniques where one party creates or otherwise obtains a secret value, and securely transfers it to the other(s)
    • H04L9/0825Key transport or distribution, i.e. key establishment techniques where one party creates or otherwise obtains a secret value, and securely transfers it to the other(s) using asymmetric-key encryption or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 e.g. key signature or public key certific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钥的零知识证明方法、验证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验证端使用本地存储的公钥对预设私钥验证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发送给证明端;证明端使用本地存储的私钥对第一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二数据,基于第二数据和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生成第一数字摘要,并向验证端发送第一数字摘要;验证端基于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和预设私钥验证数据,生成第二数字摘要;验证端根据第一数字摘要和第二数字摘要,确定私钥验证结果。以此方式,可以保证加密密钥的安全,进而提高了密钥验证过程中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密钥的零知识证明方法、验证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密钥证明领域,尤其涉及密钥的零知识证明领域。
背景技术
在多服务器的数据交互场景中,为了保证数据安全,通常会使用非对称密钥进行数据加密。当密钥生成以后,在某些场景下,需要对生成的密钥进行验证,以保证沟通双方的密钥的一致性。
但在对已生成的密钥进行有效性验证时,往往会导致密钥泄露。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密钥的零知识证明方法、验证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密钥的零知识证明方法,该方法包括:
验证端使用本地存储的公钥对预设私钥验证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发送给证明端;
证明端使用本地存储的私钥对第一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二数据,基于第二数据和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生成第一数字摘要,并向验证端发送第一数字摘要;
验证端基于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和预设私钥验证数据,生成第二数字摘要;
验证端根据第一数字摘要和第二数字摘要,确定私钥验证结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验证端根据第一数字摘要和第二数字摘要,确定私钥验证结果,包括:
当第一数字摘要和第二数字摘要相同时,私钥验证结果为验证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与证明端本地存储的私钥属于同一对密钥;
当第一数字摘要和第二数字摘要不相同时,私钥验证结果为验证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与证明端本地存储的私钥不属于同一对密钥;
验证端将私钥验证结果发送给证明端。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在验证端使用本地存储的公钥对预设私钥验证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发送给证明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验证端基于本地存储的公钥对预设公钥验证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三数据;
验证端基于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和第三数据,生成第三数字摘要;
验证端将预设公钥验证数据发送给证明端;
证明端使用本地存储的公钥对预设公钥验证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四数据,基于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和第四数据生成第四数字摘要,并向验证端发送第四数字摘要;
验证端根据第三数字摘要和第四数字摘要,确定公钥验证结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验证端根据第三数字摘要和第四数字摘要,确定公钥验证结果,包括:
当第三数字摘要和第四数字摘要相同时,公钥验证结果为验证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与证明端本地存储的公钥相同;
当第三数字摘要和第四数字摘要不相同时,公钥验证结果为验证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与证明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不相同;
验证端将公钥验证结果发送给证明端。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验证端基于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和第一数据,生成第五数字摘要;
证明端使用本地存储的公钥对第二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五数据,基于第五数据和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生成第六数字摘要,并向验证端发送第六数字摘要;
验证端根据第五数字摘要和第六数字摘要,确定公钥验证结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验证端根据第五数字摘要和第六数字摘要,确定公钥验证结果,包括:
当第五数字摘要和第六数字摘要相同时,公钥验证结果为验证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与证明端本地存储的公钥相同;
当第五数字摘要和第六数字摘要不相同时,公钥验证结果为验证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与证明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不相同;
验证端将公钥验证结果发送给证明端。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验证端的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与证明端的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的算法逻辑以及配置参数相同。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第三设备端基于预设密钥生成算法生成包括公钥和私钥的密钥对,并将密钥对发送给验证端和证明端,或,验证端基于预设密钥生成算法生成包括公钥和私钥的密钥对,并将密钥对发送给证明端。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验证端,该验证端包括:
加密模块,用于使用本地存储的公钥对预设私钥验证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发送给证明端,以用于证明端使用本地存储的私钥对第一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二数据,基于第二数据和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生成第一数字摘要,并向验证端发送第一数字摘要;
数字摘要生成模块,用于基于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和预设私钥验证数据,生成第二数字摘要;
验证结果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数字摘要和第二数字摘要,确定私钥验证结果。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以上所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密钥的零知识证明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以上所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密钥的零知识证明方法。
本公开提供的密钥的零知识证明方法、验证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验证端通过使用本地存储的公钥对预设私钥验证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发送给证明端;证明端使用本地存储的私钥对第一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二数据,基于第二数据和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生成第一数字摘要,并向验证端发送第一数字摘要;验证端基于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和预设私钥验证数据,生成第二数字摘要;验证端根据第一数字摘要和第二数字摘要,确定私钥验证结果。因为在验证过程中,验证端和证明端所持有的密钥没有在网上传输,都保存在彼此的内部,而且传输的内容是验证样本的数字摘要,是不可逆的,从而保证加密密钥的安全,进而提高了密钥验证过程中的安全性。
应当理解,发明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图1示出了一种本公开实施例的密钥的零知识证明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2示出了一种本公开实施例的验证端的框图;
图3示出了能够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全部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多服务器的数据交互场景中,为了保证数据安全,通常会使用非对称密钥进行数据加密。为了实现对密钥对的管理,一般会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需求:
1)非对称密钥生成算法,如ECDH或ECDHE。
2)密钥验证算法,即当密钥生成以后,在某些场景下,需要对生成的密钥进行验证,以保证沟通双方的密钥的一致性。
3)基于非对称密钥的加解密算法,如RSA等。
非对称加密是指通过某算法生成一对解密(kp,kq),其中为kp为公开密钥,所有人可以获取使用,而kq为私钥,只能为解密者个人使用,是需要保密的信息。通过公开的算法f,可以利用kp将原文t加密得到m,而在解密时必需使用密钥kq,才能重新得到原文t。
零知识证明是指P获得了秘密S后,向V证明,但是同时又***露秘密的过程。
数字摘要是指从任意长度的消息中抽取一个固定长度的指纹消息的过程,这个指纹消息满足唯一性、不可逆性、易于计算等特性,从而可以通过使用这个数字摘要,来确认原数据是否被修改。
因为密钥必需在使用时重新生成,而且需要对已有的密钥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例如当B方获得A方的私钥(kq)后,在某些情况下(比如A与B失去联接)需要重新验证明B所持有的kq与A所持有的是同一个私钥。在常规的验证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密码本身比对的方式完成验证,这个过程会导致密码泄露。因此现有的验证过程中,会存在密钥泄露的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的验证过程中,存在密钥泄露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密钥的零知识证明方法、验证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验证端使用本地存储的公钥对预设私钥验证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发送给证明端;之后证明端使用本地存储的私钥对第一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二数据,基于第二数据和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生成第一数字摘要,并向验证端发送第一数字摘要;然后验证端基于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和预设私钥验证数据,生成第二数字摘要;验证端根据第一数字摘要和第二数字摘要,确定私钥验证结果。因为在验证过程中,验证端和证明端所持有的密钥没有在网上传输,都保存在彼此的内部,而且传输的内容是验证样本的数字摘要,是不可逆的,从而保证加密密钥的安全,进而提高了密钥验证过程中的安全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钥的零知识证明方法的交互示意图,如图1所示,密钥的零知识证明方法可以包括:
S101:验证端使用本地存储的公钥对预设私钥验证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发送给证明端。
其中,该预设私钥验证数据具体可以是特定的字符串。
S102:证明端使用本地存储的私钥对第一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二数据,基于第二数据和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生成第一数字摘要,并向验证端发送第一数字摘要。
S103:验证端基于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和预设私钥验证数据,生成第二数字摘要。
S104:验证端根据第一数字摘要和第二数字摘要,确定私钥验证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S101-S104的过程中,验证端是指用来验证证明端私钥是否被修改的一端,证明端是指被验证的一端。因为在S101-S104的证明过程中,验证端和证明端所持有的密钥没有在网上传输,都保存在彼此的内部,而且传输的内容是验证样本的数字摘要,是不可逆的,因此可以通过使用这个数字摘要,来确认证明端所持有的私钥是否被修改,以保证加密密钥的安全,进而提高了密钥验证过程中的安全性。因为验证端和证明端所持有的密钥没有在网上传输,所以本公开可以在***露密钥的情况下,有效地证明密钥的有效性,从而可以在很多应用场景中保证密钥的安全性。
需要解释的是,数字摘要是从任意长度的消息中抽取一个固定长度的指纹消息的过程,指纹消息满足唯一性、不可逆性、易于计算等特性,因此可以确保密钥验证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S104中,确定私钥验证结果的具体过程可以为:当第一数字摘要和第二数字摘要相同时,由于摘要的唯一性,可以证明验证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与证明端本地存储的私钥属于同一对密钥,即,私钥验证结果为验证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与证明端本地存储的私钥属于同一对密钥;当第一数字摘要和第二数字摘要不相同时,私钥验证结果为验证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与证明端本地存储的私钥不属于同一对密钥;验证端将私钥验证结果发送给证明端,以使证明端也能获取私钥验证结果。
此外,在本公开中还可以对证明端所持有的公钥进行验证,以防止证明端的公钥被篡改,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验证端使用本地存储的公钥对预设私钥验证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发送给证明端之前,验证端可以基于本地存储的公钥对预设公钥验证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三数据;之后验证端基于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和第三数据,生成第三数字摘要;然后验证端将预设公钥验证数据发送给证明端;证明端使用本地存储的公钥对预设公钥验证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四数据,基于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和第四数据生成第四数字摘要,并向验证端发送第四数字摘要;最后验证端根据第三数字摘要和第四数字摘要,确定公钥验证结果。
在对证明端所持有的公钥也进行验证的过程中,所使用的预设公钥验证数据具体可以是区别于预设私钥验证数据的特定的字符串。
此外,在对证明端所持有的公钥进行验证的过程中,验证端根据第三数字摘要和第四数字摘要,确定公钥验证结果,具体可以包括:当第三数字摘要和第四数字摘要相同时,公钥验证结果为验证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与证明端本地存储的公钥相同;当第三数字摘要和第四数字摘要不相同时,公钥验证结果为验证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与证明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不相同;之后验证端将公钥验证结果发送给证明端,以使证明端也能获取公钥验证结果,实现对证明端所持有的公钥进行验证。
在对证明端所持有的公钥进行验证时,在一个实施例中,验证端基于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和第一数据,生成第五数字摘要;证明端使用本地存储的公钥对第二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五数据,基于第五数据和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生成第六数字摘要,并向验证端发送第六数字摘要;验证端根据第五数字摘要和第六数字摘要,确定公钥验证结果。
其中,验证端根据第五数字摘要和第六数字摘要,确定公钥验证结果,具体可以包括:当第五数字摘要和第六数字摘要相同时,公钥验证结果为验证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与证明端本地存储的公钥相同;当第五数字摘要和第六数字摘要不相同时,公钥验证结果为验证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与证明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不相同;验证端将公钥验证结果发送给证明端,以使证明端也能获取公钥验证结果,实现对证明端所持有的公钥进行验证。
此外,还需要解释的是上述的基于非对称密钥的加解密算法,可以如RSA等。
为了确保验证端所使用的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以及证明端所使用的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是完全相同的,验证端的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的算法逻辑以及配置参数与证明端的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的算法逻辑以及配置参数都相同,也就是说,验证端的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和证明端的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生成数字摘要所使用的计算逻辑、配置参数以及最终生成的数字摘要的格式都是完全相同的,以确保验证端所使用的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以及证明端所使用的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是完全相同的。具体地,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可以使用SHA256或更高算法。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包括公钥和私钥的密钥对可以是由第三设备端基于预设密钥生成算法生成,并将密钥对发送给验证端和证明端;此外,还可以是验证端基于预设密钥生成算法生成包括公钥和私钥的密钥对,并将密钥对发送给所述证明端的。也就是说,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包括公钥和私钥的密钥对可以是由第三设备端生成的,也可以是由验证端生成的,以使密钥对的来源更加灵活。其中,该预设密钥生成算法具体可以是非对称密钥生成算法,例如ECDH或ECDHE。
本公开提供的密钥的零知识证明方法,因为在验证过程中,验证端和证明端所持有的密钥没有在网上传输,都保存在彼此的内部,而且传输的内容是验证样本的数字摘要,是不可逆的,因此可以通过使用这个数字摘要,来确认证明端所存储的私钥和公钥是否被修改,以保证加密密钥的安全,进而提高了密钥验证过程中的安全性。验证端和证明端所持有的密钥没有在网上传输,所以本公开可以在***露密钥的情况下,有效地证明密钥的有效性,从而可以在很多应用场景中保证密钥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公开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公开,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公开所必须的。
以上是关于方法实施例的介绍,以下通过装置实施例,对本公开所述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与图1所示的密钥的零知识证明方法的交互示意图相对应,图2示出了一种验证端200的方框图。验证端200如图2所示,可以包括:
加密模块201,可以用于使用本地存储的公钥对预设私钥验证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发送给证明端,以用于证明端使用本地存储的私钥对第一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二数据,基于第二数据和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生成第一数字摘要,并向验证端发送第一数字摘要;
数字摘要生成模块202,可以用于基于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和预设私钥验证数据,生成第二数字摘要;
验证结果确定模块203,可以用于根据第一数字摘要和第二数字摘要,确定私钥验证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验证端200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图中未示出),验证结果确定模块203,还可以用于当第一数字摘要和第二数字摘要相同时,私钥验证结果为验证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与证明端本地存储的私钥属于同一对密钥;当第一数字摘要和第二数字摘要不相同时,私钥验证结果为验证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与证明端本地存储的私钥不属于同一对密钥;发送模块,可以用于将私钥验证结果发送给证明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密模块201,还可以用于基于本地存储的公钥对预设公钥验证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三数据;数字摘要生成模块202,还可以用于基于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和第三数据,生成第三数字摘要;发送模块,还可以用于将预设公钥验证数据发送给证明端,以用于证明端使用本地存储的公钥对预设公钥验证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四数据,基于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和第四数据生成第四数字摘要,并向验证端发送第四数字摘要;
验证结果确定模块203,还可以用于验证端根据第三数字摘要和第四数字摘要,确定公钥验证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验证结果确定模块203,还可以用于当第三数字摘要和第四数字摘要相同时,公钥验证结果为验证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与证明端本地存储的公钥相同;当第三数字摘要和第四数字摘要不相同时,公钥验证结果为验证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与证明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不相同;
发送模块,还可以用于将公钥验证结果发送给证明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字摘要生成模块202,还可以用于基于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和第一数据,生成第五数字摘要,以使证明端使用本地存储的公钥对第二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五数据,基于第五数据和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生成第六数字摘要,并向验证端发送第六数字摘要;
验证结果确定模块203,还可以用于根据第五数字摘要和第六数字摘要,确定公钥验证结果。
验证结果确定模块203,还可以用于当第五数字摘要和第六数字摘要相同时,公钥验证结果为验证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与证明端本地存储的公钥相同;当第五数字摘要和第六数字摘要不相同时,公钥验证结果为验证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与证明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不相同;
发送模块,还可以用于将公钥验证结果发送给证明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验证端的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与证明端的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的算法逻辑以及配置参数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公钥和私钥的密钥对可以是第三设备端基于预设密钥生成算法生成的,并将密钥对发送给验证端和证明端的,或,包括公钥和私钥的密钥对可以是验证端基于预设密钥生成算法生成的,并将密钥对发送给证明端的。
本公开提供的验证端,因为在验证过程中,验证端和证明端所持有的密钥没有在网上传输,都保存在彼此的内部,而且传输的内容是验证样本的数字摘要,是不可逆的,因此可以通过使用这个数字摘要,来确认证明端所存储的私钥和公钥是否被修改,以保证加密密钥的安全,进而提高了密钥验证过程中的安全性。因为验证端和证明端所持有的密钥没有在网上传输,所以本公开可以在***露密钥的情况下,有效地证明密钥的有效性,从而可以在很多应用场景中保证密钥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图2所示验证端中的各个模块具有实现图1中验证端各个步骤的功能,并能达到其相应的技术效果,为简洁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所述描述的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和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公开的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和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图3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300的示意性框图。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公开的实现。
设备300包括计算单元3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30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3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30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303中,还可存储设备3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计算单元301、ROM302以及RAM303通过总线3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305也连接至总线304。
设备3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305,包括:输入单元30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30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30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309,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309允许设备30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计算单元30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计算单元30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计算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计算单元30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图1中密钥的零知识证明方法。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中密钥的零知识证明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3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302和/或通信单元30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设备300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 303并由计算单元30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密钥的零知识证明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计算单元30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图1中密钥的零知识证明方法。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集成电路***、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芯片上***的***(SOC)、负载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计算机***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服务器可以是云服务器,也可以为分布式***的服务器,或者是结合了区块链的服务器。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公开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密钥的零知识证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验证端使用本地存储的公钥对预设私钥验证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证明端;
证明端使用本地存储的私钥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二数据,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和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生成第一数字摘要,并向验证端发送所述第一数字摘要;
验证端基于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和预设私钥验证数据,生成第二数字摘要;
验证端根据所述第一数字摘要和所述第二数字摘要,确定私钥验证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端根据所述第一数字摘要和所述第二数字摘要,确定私钥验证结果,包括:
当所述第一数字摘要和所述第二数字摘要相同时,所述私钥验证结果为验证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与证明端本地存储的私钥属于同一对密钥;
当所述第一数字摘要和所述第二数字摘要不相同时,所述私钥验证结果为验证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与证明端本地存储的私钥不属于同一对密钥;
验证端将所述私钥验证结果发送给证明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验证端使用本地存储的公钥对预设私钥验证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证明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验证端基于本地存储的公钥对预设公钥验证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三数据;
验证端基于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和所述第三数据,生成第三数字摘要;
验证端将所述预设公钥验证数据发送给证明端;
证明端使用本地存储的公钥对所述预设公钥验证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四数据,基于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和所述第四数据生成第四数字摘要,并向验证端发送所述第四数字摘要;
验证端根据所述第三数字摘要和所述第四数字摘要,确定公钥验证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端根据所述第三数字摘要和所述第四数字摘要,确定公钥验证结果,包括:
当第三数字摘要和第四数字摘要相同时,所述公钥验证结果为所述验证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与所述证明端本地存储的公钥相同;
当第三数字摘要和第四数字摘要不相同时,所述公钥验证结果为所述验证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与所述证明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不相同;
验证端将所述公钥验证结果发送给证明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验证端基于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和第一数据,生成第五数字摘要;
证明端使用本地存储的公钥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五数据,基于所述第五数据和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生成第六数字摘要,并向验证端发送所述第六数字摘要;
验证端根据所述第五数字摘要和所述第六数字摘要,确定公钥验证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端根据所述第五数字摘要和所述第六数字摘要,确定公钥验证结果,包括:
当第五数字摘要和第六数字摘要相同时,所述公钥验证结果为所述验证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与所述证明端本地存储的公钥相同;
当第五数字摘要和第六数字摘要不相同时,所述公钥验证结果为所述验证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与所述证明端本地存储的公钥不相同;
验证端将所述公钥验证结果发送给证明端。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端的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与所述证明端的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的算法逻辑以及配置参数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三设备端基于预设密钥生成算法生成包括公钥和私钥的密钥对,并将所述密钥对发送给验证端和证明端,或,所述验证端基于预设密钥生成算法生成包括公钥和私钥的密钥对,并将所述密钥对发送给所述证明端。
9.一种验证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端包括:
加密模块,用于使用本地存储的公钥对预设私钥验证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证明端,以用于证明端使用本地存储的私钥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二数据,基于所述第二数据和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生成第一数字摘要,并向验证端发送所述第一数字摘要;
数字摘要生成模块,用于基于预设数字摘要生成算法和预设私钥验证数据,生成第二数字摘要;
验证结果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字摘要和所述第二数字摘要,确定私钥验证结果。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341758.8A 2021-11-12 2021-11-12 密钥的零知识证明方法、验证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7837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1758.8A CN113783705A (zh) 2021-11-12 2021-11-12 密钥的零知识证明方法、验证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41758.8A CN113783705A (zh) 2021-11-12 2021-11-12 密钥的零知识证明方法、验证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3705A true CN113783705A (zh) 2021-12-10

Family

ID=78873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41758.8A Pending CN113783705A (zh) 2021-11-12 2021-11-12 密钥的零知识证明方法、验证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83705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6522A (zh) * 2013-10-12 2014-01-15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零知识证明协议的芯核水印盲检测方法
WO2014192086A1 (ja) * 2013-05-28 2014-12-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生体署名システム、署名検証方法、登録端末、署名生成端末および署名検証装置
US20150172052A1 (en) * 2013-12-17 2015-06-18 Oberthur Technologies Integrity verific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 pairs
CN106850207A (zh) * 2017-02-28 2017-06-13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无ca的身份认证方法和***
CN106992850A (zh) * 2017-03-16 2017-07-28 武汉世纪金桥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智能锁控制器的密钥验证方法
CN107733766A (zh) * 2017-11-02 2018-02-23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云平台专有网络间安全互联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245897A (zh) * 2018-08-23 2019-01-1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非交互的零知识证明的节点认证方法和装置
CN110035433A (zh) * 2018-01-11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采用共享密钥、公钥和私钥的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10781521A (zh) * 2018-12-06 2020-02-11 山东大学 基于零知识证明的智能合约认证数据隐私保护方法及***
CN111445250A (zh) * 2020-04-16 2020-07-24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密钥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2202551A (zh) * 2020-09-23 2021-01-08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零知识证明的密码验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953712A (zh) * 2021-02-19 2021-06-1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零知识证明和同态加密的区块链数据跨链共享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92086A1 (ja) * 2013-05-28 2014-12-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生体署名システム、署名検証方法、登録端末、署名生成端末および署名検証装置
CN103516522A (zh) * 2013-10-12 2014-01-15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零知识证明协议的芯核水印盲检测方法
US20150172052A1 (en) * 2013-12-17 2015-06-18 Oberthur Technologies Integrity verific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 pairs
CN106850207A (zh) * 2017-02-28 2017-06-13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无ca的身份认证方法和***
CN106992850A (zh) * 2017-03-16 2017-07-28 武汉世纪金桥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智能锁控制器的密钥验证方法
CN107733766A (zh) * 2017-11-02 2018-02-23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云平台专有网络间安全互联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35433A (zh) * 2018-01-11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采用共享密钥、公钥和私钥的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09245897A (zh) * 2018-08-23 2019-01-18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非交互的零知识证明的节点认证方法和装置
CN110781521A (zh) * 2018-12-06 2020-02-11 山东大学 基于零知识证明的智能合约认证数据隐私保护方法及***
CN111445250A (zh) * 2020-04-16 2020-07-24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密钥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2202551A (zh) * 2020-09-23 2021-01-08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零知识证明的密码验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953712A (zh) * 2021-02-19 2021-06-1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零知识证明和同态加密的区块链数据跨链共享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HEIS HJORTH等: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Computing /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ivacy, Security, Risk and Trust》", 31 December 20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64760A (zh) 一种数据加密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60091B (zh) 数字签名方法、签名信息的验证方法、相关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20141039A1 (en) Certificate based security using post quantum cryptography
CN115795513A (zh) 文件加密和文件解密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CN114553590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630412B (zh) 资源下载方法、资源下载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794706B (zh) 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22832B (zh)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139176A (zh) 一种基于国密的工业互联网核心数据的保护方法及***
CN114363088A (zh) 用于请求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4070568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1586439B1 (ko) 프라이버시를 보장하는 사용자 데이터의 무결성 검증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5549930B (zh) 登录操作***的验证方法
CN114884714B (zh)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63094B (zh) 一种数据分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84080A (zh) 小程序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239014A (zh) 基于离线设备的文件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783705A (zh) 密钥的零知识证明方法、验证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117388A (zh) 设备注册方法、设备注册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355584B (zh) 用于生成区块链多重签名的方法和装置
CN112788061B (zh) 认证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KR20190041203A (ko) 내재적 인증서를 사용하는 전자서명에 대한 효율적인 서명 검증 방법
CN116321022A (zh) 空中下载ota数据文件的加密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CN116226932A (zh) 业务数据校验方法、装置、计算机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296825A (zh) 基于随机数的认证方法、第一终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