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3086A - 散热组件及光纤激光器 - Google Patents

散热组件及光纤激光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83086A
CN113783086A CN202111138742.7A CN202111138742A CN113783086A CN 113783086 A CN113783086 A CN 113783086A CN 202111138742 A CN202111138742 A CN 202111138742A CN 113783086 A CN113783086 A CN 1137830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flow channel
layer
baffle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387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海军
李瑞清
朱亚辉
杨伟
刘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eci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eci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eci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eci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387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8308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4479 priority patent/WO202304507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783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30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3/00Lasers, i.e.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the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wave range
    • H01S3/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S3/04Arrangements for thermal management
    • H01S3/0404Air- or gas cooling, e.g. by dry nitroge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3/00Lasers, i.e.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the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wave range
    • H01S3/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S3/04Arrangements for thermal management
    • H01S3/0405Conductive cooling, e.g. by heat sinks or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3/00Lasers, i.e.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the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wave range
    • H01S3/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S3/04Arrangements for thermal management
    • H01S3/042Arrangements for thermal management for solid state la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纤激光器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组件及光纤激光器。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流道,流道包括并列设置的内层流道和外层流道;在流道的长度方向上,内层流道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内层子流道,外层流道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外层子流道;在流道的长度方向上,相邻设置的内层子流道和外层子流道相互连通,且相互连通的内层子流道和外层子流道位于不同位置。本发明提供的散热组件可以使被散热件的靠近介质流出端的部分的换热量大,散热量大,降温多,温度低,进而可以减小被散热件两端的温差,有利于改善被散热件的散热均匀性和温度均匀性。

Description

散热组件及光纤激光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组件及光纤激光器。
背景技术
光纤激光器是指用掺稀土元素玻璃光纤作为增益介质的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例如:激光光纤通讯、激光空间远距通讯、工业造船、汽车制造、激光雕刻、激光打标、激光切割以及金属或非金属钻孔、切割或者焊接等等。
一种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风道和设置在散热风道内的散热齿,在散热风道的一端设置风机,使气体由散热风道的进风端流至散热风道的出风端,气体在流动过程中与光纤盘进行换热,从而对光纤盘散热。存在的问题是,气体进入进风端后开始与光纤盘进行换热,随着气体的运动,气体的温度也随之升高,则气体与光纤盘之间的温差减小,两者的换热量减小;因此,光纤盘的靠近出风端的部分的换热量小,散热少,温度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散热组件及光纤激光器,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光纤盘部的靠近出风端的部分的换热量小,散热少,温度较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散热组件,包括:流道,所述流道包括并列设置的内层流道和外层流道;在所述流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内层流道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内层子流道,所述外层流道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外层子流道;在所述流道的长度方向上,相邻设置的所述内层子流道和所述外层子流道相互连通,且相互连通的所述内层子流道和所述外层子流道位于不同位置。
在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散热组件时,将本发明提供的散热组件与被散热件连接,内层流道贴在被散热件的板面,外层流道设置在内层流道的远离被散热件的一侧;在流道的至少一端设置流体动力源,流体动力源使得冷却介质由流道的介质进入端分别进入内层流道和外层流道内。在介质输送方向上,介质首先进入第一内层子流道和第一外层子流道,然后介质可以由第一内层子流道流入下游的第二外层子流道,同理,介质可以由第一外层子流道进入下游的第二内层外流道,以此类推,直至介质由介质流出端流出,在此过程中,内层流道内的介质可以与外层流道的介质进行交换;靠近被散热件的内层流道内的介质换热量大,与被散热件的温差较小,远离被散热件的外层流道内的介质相较于内层流道内的介质换热量小,与被散热件的温差较大,内层流道的介质可以与外层流道的介质进行交换,则外层流道的介质进入内层流道后,又可以与下游的被散热件实现大换热量,使得被散热件的散热量大、降温大,从而可以使被散热件的靠近介质流出端的部分的换热量大,散热量大,降温多,温度低,进而可以减小被散热件两端的温差,有利于改善被散热件的散热均匀性和温度均匀性。当被散热件为光纤盘时,自然可以使光纤盘的靠近介质流出端的部分的换热量大,散热量大,降温多,温度低,进而可以减小,进而可以减小光纤盘两端的温差,有利于改善光纤盘的散热均匀性和温度均匀性。
进一步地,所述流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流道分隔形成所述内层流道和所述外层流道;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远离所述隔板的侧部均与所述流道的内壁抵接,所述内层流道内的所述挡板将所述内层流道分隔成至少两个所述内层子流道,所述外层流道内的所述挡板将所述外层流道分隔成至少两个所述外层子流道;所述隔板上设有至少两个换流口,所述内层子流道和所述外层子流道通过所述换流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包括上挡板、下挡板以及连接在所述上挡板和所述下挡板之间的中挡板;在所述隔板的宽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换流口中,一个所述换流口的上游设有所述上挡板,另一个所述换流口的下游设有下挡板,相邻两个所述换流口之间设有中挡板,且对于同一个所述换流口,在流道的长度方向上,换流口的一侧设置上挡板,换流口的另一侧设置下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层子流道内的多个基础齿片,所述基础齿片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流道的长度方向相同,多个所述基础齿片沿所述流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基础齿片的靠近所述换流口的一端呈斜面设置,且在所述流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基础齿片的靠近所述隔板的一侧远离所述换流口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内层子流道的与所述换流口正对的位置设有多个换流齿片,所述换流齿片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流道的长度方向相同,沿所述流道的宽度方向,多个所述换流齿片间隔设置;所述换流齿片的靠近所述隔板的侧部呈斜面设置,且在所述流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换流齿片的远离所述隔板的一侧远离所述挡板设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流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换流口的数量为一个,在所述流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换流口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隔板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所述挡板,所述内层子流道为两个,一个为内层上游流道,另一个为内层下游流道,所述外层子流道的数量为两个,一个为外层上游流道,另一个为外层下游流道。
进一步地,换流口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为内外换流口,另外两个为外内换流口,所述内外换流口位于两个所述外内换流口之间;所述内层上游流道通过所述内外换流口与所述外层上游流道连通,所述外层上游流道通过所述外内换流口与所述内层下游流道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隔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换流口的中心位于隔板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处。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激光器,包括被散热件和上述散热组件,所述流道与所述被散热件连接,且所述外层流道位于所述内层流道的远离所述被散热件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被散热件形成所述流道的一侧壁。
应当理解,前述的一般描述和接下来的具体实施方式两者均是为了举例和说明的目的并且未必限制本公开。并入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公开的主题。同时,说明书和附图用来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散热组件的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散热组件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散热组件中基础齿片和换流齿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1所示的散热组件中内层流道内的流体的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6为1所示的散热组件中外层流道内的流体的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标:10-隔板;20-内层流道;30-外层流道;40-内层挡板;50-外层挡板;60-内外换流口;70-外内换流口;80-基础齿片;90-换流齿片;100-被散热件;21-内层上游流道;22-内层下游流道;31-外层上游流道;32-外层下游流道;41-内层上挡板;42-内层下挡板;43-内层中挡板;51-外层上挡板;52-外层下挡板;53-外层中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散热件可以但不局限用于对光纤盘散热,还可以用于对电源等其他需要散热的部件进行散热;可以但不局限用于光纤激光器,还可以用于其他设备装置上。
需要说明的是,流道的长度方向也为介质的输送方向,也即在流道的长度方向上,流道的一端为介质进入端,流道的另一端为介质流出端,介质的输送方向即为由介质进入端指向介质流出端。
图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组件,包括流道,流道包括并列设置的内层流道20和外层流道30;在流道的长度方向上,内层流道20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内层子流道(至少两个内层子流道相互独立,彼此之间不能够直接连通),外层流道30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外层子流道(至少两个外层子流道相互独立,彼此之间不能够直接连通);在流道的长度方向上,相邻设置的内层子流道和外层子流道相互连通,且相互连通的内层子流道和外层子流道位于不同位置,具体地,流道的一端为介质进入端,流道的另一端为介质流出端,沿介质进入端至介质流出端的介质输送方向上,一个内层子流道和与该内层子流道相邻的且位于该内层子流道下游的外层子流道连通,一个外层子流道和与该外层子流道相邻的且位于该外层子流道下游的内层子流道连通,流道用于与被散热件连接,且外层流道位于内层流道的远离被散热件的一侧。
为方便描述,在介质输送方向上,可以定义位于最上游也即位于介质进入端的一个内层子流道为第一内层子流道,其他内层子流道依次排序,可以定义位于最上游也即位于介质进入端的一个外层子流道为第一外层子流道,其他外层子流道依次排序;在介质输送方向上,第一外层子流道与第二内层子流道相邻且连通,且第二内层子流道位于第一外层子流道的下游,第一内层子流道与第二外层子流道相邻且连通,且第二外层子流道位于第一内层子流道的下游,以此类推。
在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组件时,将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组件与被散热件100连接,内层流道20贴在被散热件100的板面,外层流道30设置在内层流道20的远离被散热件100的一侧;在流道的至少一端设置流体动力源,流体动力源使得冷却介质由流道的介质进入端分别进入内层流道20和外层流道30内。在介质输送方向上,介质首先进入第一内层子流道和第一外层子流道,然后介质可以由第一内层子流道流入下游的第二外层子流道,同理,介质可以由第一外层子流道进入下游的第二内层外流道,以此类推,直至介质由介质流出端流出,在此过程中,内层流道20内的介质可以与外层流道30的介质进行交换;靠近被散热件100的内层流道20内的介质换热量大,与被散热件100的温差较小,远离被散热件100的外层流道30内的介质相较于内层流道20内的介质换热量小,与被散热件100的温差较大,内层流道20的介质可以与外层流道30的介质进行交换,则外层流道30的介质进入内层流道20后,又可以与下游的被散热件100实现大换热量,使得被散热件100的散热量大、降温大,从而可以使被散热件100的靠近介质流出端的部分的换热量大,散热量大,降温多,温度低,进而可以减小被散热件100两端的温差,有利于改善被散热件100的散热均匀性和温度均匀性。当被散热件为光纤盘时,自然可以使光纤盘的靠近介质流出端的部分的换热量大,散热量大,降温多,温度低,进而可以减小,进而可以减小光纤盘两端的温差,有利于改善光纤盘的散热均匀性和温度均匀性。
其中,流体动力源可以根据流体的属性来选择,例如:流体为气体时,流体动力源可以为风机,可以在介质进入端设置吹风机,或者在介质流出端设置抽风机,或者既在介质进入端设置吹风机又在介质流出端设置抽风机;流体为液体时,可以设置泵等动力件。
较佳的,内层子流道的数量与外层子流道的数量相同设置,方便加工,有利于介质更换流道,更有利于被散热件100的散热均匀性。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内层子流道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四个或者五个等等,相应的,外层子流道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四个或者五个等等。在介质输送方向上,第一外层子流道与第二内层子流道相邻且连通,且第二内层子流道位于第一外层子流道的下游;第一内层子流道与第二外层子流道相邻且连通,且第二外层子流道位于第一内层子流道的下游;第二外层子流道与第三内层子流道相邻且连通,且第三内层子流道位于第二外层子流道的下游;第二内层子流道与第三外层子流道相邻且连通,且第三外层子流道位于第二内层子流道的下游,依此类推,此时,介质的两条流通路径均呈波浪形。
可选的,内层子流道的数量为两个,外层子流道的数量为两个,在介质输送方向上,第一外层子流道与第二内层子流道相邻且连通,且第二内层子流道位于第一外层子流道的下游;第一内层子流道与第二外层子流道相邻且连通,且第二外层子流道位于第一内层子流道的下游,此时,被散热件100的上游部分(靠近介质进入端的部分)与第一内层子流道相对应,被散热件100的下游部分(靠近介质流出端的部分)与第二内层子流道相对应;第一内层子流道内的介质转入第二外层子流道后直接流至介质流出端,第一外层子流道内的介质转入第二内层子流道后直接流至介质流出端,这种结构,一方面使得流道的结构简单,另一方面第一外层子流道内的介质换热量少,与被散热件100的下游部分仍存在较大温差,能够较大程度上与被散热件100的下游部分进行换热,能够更进一步的使被散热件100的下游部分散热多,降温多,更进一步改善被散热件100的散热均匀性和温度均匀性。
其中,内层流道20和外层流道30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多种,例如:流道包括多个沿被散热件100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折线型管道,同一折线型管道的一部分靠近被散热件100设置,该部分即形成内层流道20,该折线型管道的另一部分远离被散热件100设置,该部分即形成外层流道30,根据内层流道20和外层流道30的具体数量来设置折线形管道的拐角数量。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流道内设有隔板10,隔板10将流道分隔形成内层流道20和外层流道30;隔板10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挡板,挡板的远离隔板10的侧部均与流道的内壁抵接,内层流道20内的挡板将内层流道20分隔成至少两个内层子流道,外层流道30内的挡板将外层流道30分隔成至少两个外层子流道;隔板10上设有至少两个换流口,内层子流道和外层子流道通过换流口连通。
本实施例中,隔板10的两侧均设置挡板,也即内层流道20内设置内层挡板40,外层流道30内设置外层挡板50;在流道的厚度方向上,内层挡板40的一侧与隔板10连接,内层隔板10的另一侧与内层流道20的内壁抵接,在流道的宽度方向上,内层挡板40的两侧分别与内层流道20的相应的内壁抵接;同理,在流道的厚度方向上,外层挡板50的一侧与隔板10连接,外层隔板10的另一侧与外层流道30的内壁抵接,在流道的宽度方向上,外层挡板50的两侧分别与外层流道30的相应的外壁抵接。
内层挡板40将内层流道20分隔成至少两个内层子流道(例如:当沿流道的长度方向,隔板10上间隔设有两个内层挡板40时,内层子流道为三个,相应的,隔板10上间隔设有两个外层挡板50,外层子流道为三个;同理,内层挡板40和外层挡板50均为三个时,内层子流道和外层子流道均为四个)。
这种结构流道结构进一步简单;另一方面,在流道的宽度方向上,隔板10的一侧的内层子流道为连续的,隔板10的另一侧的外层子流道也为连续的,则能够在被散热件100的宽度方向上,内层子流道与被散热件100连续抵接,从而可以使内层子流道与被散热件100的换热均匀,同理,外层流道30与内层流道20的换热均匀。可选的,内层子流道的宽度不小于被散热件100的宽度,外层子流道的宽度与内层子流道的宽度相同。
具体地,挡板包括上挡板、下挡板以及连接在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的中挡板;在隔板10的宽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换流口中,一个换流口的上游设有上挡板,另一个换流口的下游设有下挡板,相邻两个换流口之间设有中挡板,且对于同一个换流口,在流道的长度方向上,换流口的一侧设置上挡板,换流口的另一侧设置下挡板。较佳的,挡板设置在换流口的边沿处。
也可以理解为,内层挡板40包括内层上挡板41、内层下挡板42和内层中挡板43,内层中挡板43的一端与内层上挡板41连接,内层中挡板43的另一端与内层下挡板42连接;外层挡板50包括外层上挡板51、外层下挡板52和外层中挡板53,外层中挡板53的一端与外层上挡板51连接,外层中挡板53的另一端与外层下挡板52连接;在隔板10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换流口中,在内层流道20内,第一换流口的上边沿(沿介质输送方向,上游的方向为上)设置一个内层上挡板41,第二换流口的下边沿设置内层下挡板42,内层中挡板43设置在该两个换流口之间,相应的,在外层流道30内,第一换流口的下边沿设置外层下挡板52,第二换流口的上边沿设置外层上挡板51,外层中挡板53设置在该两个换流口之间,挡板的中挡板将相邻两个换流口在流道的宽度方向上隔离开来,也即内层挡板40至少包括一个Z字型板段,外层挡板50至少包括一个Z字型板段。
位于换流口上边沿的上挡板可以阻止介质通过相应的换流口,位于换流口的下边沿的下挡板可以促使介质通过相应的换流口;从而可以使内层子流道内的介质改变途径通过第二换流口流入相应的外层子流道内;可以使外层子流道内的介质通过第一换流口流入相应的内层子流道;也即,相邻两个换流口中的一个为用于内层子流道的介质转入外层子流道的内外换流口60,另一个为用于外层子流道的介质转入内层子流道的外内换流口70,这就实现了内层流道20的介质和外层流道30的介质相互交换。
其中,可以采用换流口的翻边作为隔板10的一侧的上挡板或者下挡板,隔板10的另一侧的挡板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或者黏胶粘接固定在隔板10或者流道的内壁上。
隔板10一侧的挡板的数量与换流口在流道的长度方向上的数量相等,例如:在流道的长度方向上,换流口的数量为两个时,内层挡板40的数量为两个,则内层子流道的数量为三个,外层挡板50的数量为两个,外层子流道的数量为三个等,以此类推。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内层子流道的数量为两个,外层子流道的数量为两个,即内层挡板40的数量和外层挡板50的数量均为一个,相应的,在流道的长度方向上,换流口的数量为一个(在流道的宽度方向上的同一位置,也即在流道的长度方向上,一个换流口无与其正对设置的另一个换流口),隔板10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挡板,内层子流道为两个,一个为内层上游流道21,另一个为内层下游流道22,外层子流道的数量为两个,一个为外层上游流道31,另一个为外层下游流道32。相应的有益效果在上文中已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在流道的宽度方向上,换流口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也即设置一个内外换流口60和一个外内换流口70;或者换流口的数量为四个,一个内外换流口60和一个外内换流口70相互交替设置等。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换流口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为内外换流口60,另外两个为外内换流口70,内外换流口60位于两个外内换流口70之间;内层上游流道21通过内外换流口60与外层上游流道31连通,外层上游流道31通过外内换流口70与内层下游流道22连通。
本实施例中,内层上游流道21的介质向位于中部的内外换流口60聚集,且通过内外换流口60进入外层下游流道32,介质进入外层下游流道32后又向外层下游流道32的各个方向扩散,介质整体向介质流出端输送;外层上游流道31的介质在内往外换流口处分成两路,一路介质通过一个外内换流口70介入内层下游流道22,另外一路介质通过另外一个外内换流口70进入内层下游流道22,两路介质在内层下游流道22汇合,共同与被散热件100的下游部分换热,这种结构能够使外层上游流道31的较低温介质快速进入内层下游流道22,加快该部分介质与被散热件100的换热,从而提高被散热件100的散热效率。
其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换流口在隔板10上的位置,例如:换流口的中心位于隔板10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处(例如:二分之一、十二分之七或者三分之二等),完成装配后,换流口与隔板10的介质进入端的距离为隔板10长度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外层上游流道31内的介质在输送过程中也会有换热,温度会有增加,上述结构能够保障被散热件100的散热效果。
如图2至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散热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内层子流道内的多个基础齿片80,基础齿片80的长度方向与流道的长度方向相同,多个基础齿片80沿流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基础齿片80的靠近换流口的一端呈斜面设置,且在流道的厚度方向上,基础齿片80的靠近隔板10的一侧远离换流口设置。
本实施例中,在内层流道20内设置基础齿片80,在流道的厚度方向上,基础齿片80的一侧与内层子流道的一侧内壁连接,基础齿片80的另一侧与内层子流道的另一侧内壁连接,相邻两个基础齿片80之间形成介质流通通道;多个基础齿片80能够提高内层子流道的强度,还能够增加介质的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还能够扰乱介质的流动方向,使得介质紊流,提高换热效果,从而提高被散热件的散热效果。在基础齿片80的靠近换流口的一端设置斜面,从而多个基础齿片80能够在换流口处形成豁口,使得多个介质流通通道相互连通,从而能够使得介质能够汇集或者向四处扩散。
如图2至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内层子流道的与换流口正对的位置设有多个换流齿片90,换流齿片90的长度方向与流道的长度方向相同,沿流道的宽度方向,多个换流齿片90间隔设置;换流齿片90的靠近隔板10的侧部呈斜面设置,且在流道的厚度方向上,换流齿片90的远离隔板10的一侧远离挡板设置(具体地,沿介质输送方向:在内层流道内,内外换流口的下边沿设置内层下挡板,外内换流口的上边沿设置内层上挡板;在外层流道内,内外换流口的上边沿设置外层上挡板,在外内换流口的下边沿设置外层下挡板)。本实施例中,换流齿片90能够提高内层流道20的位于换流口处的强度,提高换流口处的换热效果,换流齿片90呈斜面设置,也即多个换流齿片90的一侧豁口设置,则可以实现介质的汇集或者扩散。
具体地,如图5所示,内外换流口60处的换流齿片90的斜面与内层上游流道21内的基础齿片80的斜面面对面设置,两者之间形成V型道,V型道的开口面向内外换流口60;如图6所示,外内换流口70处的换流齿片90的斜面与内层下游流道22内的基础齿片80的斜面面对面设置,两者之间形成V型道,V型道的开口面向外内换流口70。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纤激光器,包括被散热件100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散热组件,流道与被散热件100连接,且外层流道30位于内层流道20的远离被散热件100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的光纤激光器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散热组件,因而,具有该散热组件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流道可以独立包括多个首尾依次连接的侧板,流道作为一个独立部件安装在被散热件100上。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被散热件100形成流道的一侧壁,也即流道的一个侧板为被散热件100,则内层流道20内的介质直接与被散热件100接触,可以提高换热效率和换热效果,从而提高被散热件100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例如:被散热件100为光纤盘,流道与光纤盘连接,且光纤盘直接作为流道的一侧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道,所述流道包括并列设置的内层流道和外层流道;在所述流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内层流道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内层子流道,所述外层流道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外层子流道,相邻设置的所述内层子流道和所述外层子流道相互连通,且相互连通的所述内层子流道和所述外层子流道位于不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流道分隔形成所述内层流道和所述外层流道;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远离所述隔板的侧部均与所述流道的内壁抵接,所述内层流道内的所述挡板将所述内层流道分隔成至少两个所述内层子流道,所述外层流道内的所述挡板将所述外层流道分隔成至少两个所述外层子流道;所述隔板上设有至少两个换流口,所述内层子流道和所述外层子流道通过所述换流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包括上挡板、下挡板以及连接在所述上挡板和所述下挡板之间的中挡板;在所述隔板的宽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换流口中,一个所述换流口的上游设有所述上挡板,另一个所述换流口的下游设有下挡板,相邻两个所述换流口之间设有中挡板,且对于同一个所述换流口,在流道的长度方向上,换流口的一侧设置上挡板,换流口的另一侧设置下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层子流道内的多个基础齿片,所述基础齿片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流道的长度方向相同,多个所述基础齿片沿所述流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基础齿片的靠近所述换流口的一端呈斜面设置,且在所述流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基础齿片的靠近所述隔板的一侧远离所述换流口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子流道的与所述换流口正对的位置设有多个换流齿片,所述换流齿片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流道的长度方向相同,沿所述流道的宽度方向,多个所述换流齿片间隔设置;所述换流齿片的靠近所述隔板的侧部呈斜面设置,且在所述流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换流齿片的远离所述隔板的一侧远离所述挡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流道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换流口的数量为一个,在所述流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换流口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隔板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所述挡板,所述内层子流道为两个,一个为内层上游流道,另一个为内层下游流道,所述外层子流道的数量为两个,一个为外层上游流道,另一个为外层下游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换流口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为内外换流口,另外两个为外内换流口,所述内外换流口位于两个所述外内换流口之间;所述内层上游流道通过所述内外换流口与所述外层上游流道连通,所述外层上游流道通过所述外内换流口与所述内层下游流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换流口的中心位于所述隔板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处。
9.一种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被散热件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所述流道与所述被散热件连接,且所述外层流道位于所述内层流道的远离所述被散热件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散热件形成所述流道的一侧壁。
CN202111138742.7A 2021-09-27 2021-09-27 散热组件及光纤激光器 Pending CN1137830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8742.7A CN113783086A (zh) 2021-09-27 2021-09-27 散热组件及光纤激光器
PCT/CN2021/134479 WO2023045073A1 (zh) 2021-09-27 2021-11-30 散热组件及光纤激光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38742.7A CN113783086A (zh) 2021-09-27 2021-09-27 散热组件及光纤激光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3086A true CN113783086A (zh) 2021-12-10

Family

ID=78853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38742.7A Pending CN113783086A (zh) 2021-09-27 2021-09-27 散热组件及光纤激光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83086A (zh)
WO (1) WO202304507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4222B2 (ja) * 1992-04-10 1996-03-06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エア・ミキサ冷却板を備えた冷却装置
JP2005079175A (ja) * 2003-08-28 2005-03-24 Toshiba Corp 放熱装置
JP2005203466A (ja) * 2004-01-14 2005-07-28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放熱体
CN101922870B (zh) * 2010-08-31 2013-02-27 东南大学 一种间壁式换热器
JP2013016681A (ja) * 2011-07-05 2013-01-24 Koito Mfg Co Ltd 放熱部材および放熱機構
JP6327271B2 (ja) * 2015-04-17 2018-05-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JP2016207928A (ja) * 2015-04-27 2016-12-08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複数の発熱部品を冷却するヒートシン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45073A1 (zh) 2023-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67952B1 (en) Coo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EP2420791A2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US20140246179A1 (en) Plate For A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r Equipped With Such Plates
CN110729259B (zh) 微通道热沉及其制造方法
CN112271357B (zh) 一种电芯串联式长单体电池的液冷模块以及散热结构
CN215645409U (zh) 散热组件及光纤激光器
CN212695143U (zh) 一种具有叶脉形分流结构的微通道热沉
KR101163995B1 (ko) 오일쿨러
CN113783086A (zh) 散热组件及光纤激光器
CN218602546U (zh) 冷却板、电池包和车辆
CN114615866A (zh) 液冷板及电子设备
KR100594185B1 (ko) 3차원 마이크로 채널을 구비한 플레이트 및 이를 이용한열교환기
CN117062395B (zh) 散热器及制作方法
CN219873690U (zh) 冷却装置及电池包
CN113188362B (zh) 壳体及换热器
CN221006032U (zh) 流道结构件及换热器
CN220731630U (zh) 换热板及包括该换热板的电池包
CN216532401U (zh) 一种多层液冷板及散热器
CN214013394U (zh) 一种激光器组件的散热机构
US20240118042A1 (en) Heat Exchanger
CN211782979U (zh) 翅片及热交换器
CN221080142U (zh) 液冷装置及具有该液冷装置的储能***
CN219876612U (zh) 直冷板
CN220402245U (zh) 液冷散热器
CN216563103U (zh) 散热组件、散热器、半导体模块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