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7515B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47515B
CN113747515B CN202010460755.5A CN202010460755A CN113747515B CN 113747515 B CN113747515 B CN 113747515B CN 202010460755 A CN202010460755 A CN 202010460755A CN 113747515 B CN113747515 B CN 1137475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lement
target
tunnel information
upf network
user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607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47515A (zh
Inventor
王亚鑫
李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607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47515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3650 priority patent/WO202123838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747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75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475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75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58Transmiss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e.g. measurement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的CU‑CP接收来自核心网网元的控制端口信息,当终端设备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源DU切换至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DU时,CU‑CP从目标DU获取用于建立第一F1用户面连接的所述目标DU的下行隧道信息,CU‑CP通过该控制端口信息所指示的控制端口向CU‑UPF网元发送下行隧道信息,从而CU‑UPF网元根据下行隧道信息和CU‑UPF网元的下行隧道信息,建立第一F1用户面连接,进而实现改善因F1用户面接口重建所造成的业务时延大和信令开销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完成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5G)新无线(new radio,NR)***中,提出了一种网络架构。在该网络架构下,接入网的功能被划分为集中式单元(central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两个单元。其中,CU的功能又进一步被划分为控制面实体(CU-CP,central unit-control plane)和用户面实体(CU-UP,central unit-user plane)。目前,整个接入网中可包括一个CU-CP和多个CU-UP。
目前,CU通常与下沉的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部署在同一个物理机房中,出于减少数据面传输跳数,节约成本以及将数据面安全节点均设在核心网中等考虑,最终很有可能会将UPF网元和CU-UP合设为一个网元,即将CU-UP跟下沉的UPF网元合设,记为CU-UPF网元,该CU-UPF网元由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元进行统一的调度管理。在这种合设架构下,当终端设备所接入的接入网设备发生切换时,会导致重建F1用户面接口,因重建F1用户面接口就需要重新生成F1接口的用户面上下文,而F1接口的用户面上下文的生成过程需要核心网网元参与,导致信令流程过长,无法满足终端切换的时延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以改善因F1用户面接口重建所造成的业务时延大和信令开销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适用的场景为终端设备在同一个RAN的CU服务的范围内从RAN的源DU切换至RAN的目标DU,该方法适用的网络架构中RAN的CU和DU分离,且UPF网元和CU-UP合设为一个网元。该方法可以由CU-CP执行或CU-CP的内部芯片执行,该方法包括:CU-CP接收来自核心网网元的控制端口信息,控制端口信息所指示的控制端口与PDU会话对应,且为CU-UPF网元的控制端口。当终端设备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源DU切换至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DU时,CU-CP从目标DU获取用于建立第一F1用户面连接的所述目标DU的下行隧道信息,CU-CP通过该控制端口信息所指示的控制端口向CU-UPF网元发送下行隧道信息,从而CU-UPF网元根据下行隧道信息和CU-UPF网元的下行隧道信息,建立第一F1用户面连接,即建立目标DU与所述CU-UPF网元之间的下行用户面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所接入的RAN的DU发生切换时,CU-CP可以基于预先从核心网网元获取的控制端口与CU-UPF网元通信,CU-UPF网元可以基于控制端口从CU-UP获取的目标DU的下行隧道信息,从而完成终端设备切换后接入的目标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用户面上下文的更新,这样可以避免执行目标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F1用户面接口的重建,从而可以降低切换时延,改善因F1接口重建所造成的业务时延大和信令开销大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CU-CP通过控制端口从CU-UPF网元获取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CU-CP向目标DU发送该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目标DU根据该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和目标DU的上行隧道信息,建立目标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上行用户面连接,以便于目标DU通过该上行用户面连接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CU-CP通过控制端口还向CU-UPF网元发送验证信息,CU-UPF网元根据该验证信息确定CU-CP是否有获取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当CU-UPF网元确定CU-CP有获取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时,则向CU-UPF网元发送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否则的话,则不发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适用的场景为终端设备在同一个RAN的CU服务的范围内从RAN的源DU切换至RAN的目标DU,该方法适用的网络架构中RAN的CU和DU分离,且UPF网元和CU-UP合设为一个网元。该方法可以由CU-UPF网元执行或CU-UPF网元的内部芯片执行,该方法包括:当终端设备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源DU切换至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DU时,CU-UPF网元通过控制端口接收来自无线接入网设备的CU-CP的第二消息,该控制端口信息所指示的控制端口与PDU会话对应,且为CU-UPF网元的控制端口,因第二消息中包括目标DU的下行隧道信息,所以CU-UPF网元根据下行隧道信息和CU-UPF网元的下行隧道信息,建立第一F1用户面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CU-UPF网元通过控制端口接收来自CU-CP的请求消息,因请求消息用于请求CU-UPF网元与所述源DU之间的第二F1用户面连接的上行隧道信息;CU-UPF网元通过所述控制端口向所述CU-CP发送所述上行隧道信息,该上行隧道信息用于目标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上行用户面连接的建立,以便于目标DU通过该上行用户面连接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CU-UPF网元通过控制端口接收来自CU-CP的验证信息,CU-UPF网元根据该验证信息确定CU-CP是否有获取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当CU-UPF网元确定CU-CP有获取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时,则向CU-UPF网元发送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否则的话,则不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CU-UPF网元将目标DU的下行隧道信息,以及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和下行隧道信息,发送至核心网网元,以便于核心网网元及时更新上下文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适用的场景为终端设备在同一个RAN的CU服务的范围内从RAN的源DU切换至RAN的目标DU,该方法适用的网络架构中RAN的CU和DU分离,且UPF网元和CU-UP合设为一个网元。该方法可以由目标DU网元执行或目标DU的内部芯片执行,该方法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DU通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CU-CP接收来自核心网网元的第一信息,当终端设备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源DU切换至所述目标DU时,目标DU根据第一信息,向CU-UPF网元发送携带有目标DU的下行隧道信息的用户面数据包,该下行隧道信息用于目标DU与所述CU-UPF网元之间的下行用户面连接的建立。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所接入的RAN的DU发生切换时,CU-CP可以授权终端设备需要切换接入的目标DU的用户面数据包具有发送控制面数据的权限,从而可以利用用户面数据包向CU-UPF网元发送下行隧道信息,从而完成终端设备切换后接入的目标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用户面上下文的更新,这样可以避免执行目标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F1用户面上下文的重建,从而可以降低切换时延,改善因F1接口重建所造成的业务时延大和信令开销大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目标DU通过CU-CP从CU-UPF网元获取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目标DU根据该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和目标DU的上行隧道信息,建立目标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上行用户面连接,以便于目标DU通过该上行用户面连接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目标DU还可以通过用户面数据包向CU-UPF网元发送验证信息,CU-UPF网元根据该验证信息确定目标DU是否有获取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当CU-UPF网元确定目标DU有获取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时,则向目标DU发送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否则的话,则不发送。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适用的场景为终端设备在同一个RAN的CU服务的范围内从RAN的源DU切换至RAN的目标DU,该方法适用的网络架构中RAN的CU和DU分离,且UPF网元和CU-UP合设为一个网元。该方法可以由CU-UPF网元执行或CU-UPF网元的内部芯片执行,该方法包括:当终端设备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源DU切换至所述目标DU时,CU-UPF网元接收来自目标DU的用户面数据包,因用户面数据包携带有目标DU的下行隧道信息,所以CU-UPF网元根据下行隧道信息和所述CU-UPF网元的下行隧道信息建立第一F1用户面连接,即建立第一F1用户面连接为目标DU与CU-UPF网元之间的下行用户面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所接入的RAN的DU发生切换时,CU-CP可以授权终端设备需要切换接入的目标DU的用户面数据包具有发送控制面数据的权限,从而可以利用用户面数据包向CU-UPF网元发送下行隧道信息,从而完成终端设备切换后接入的目标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用户面上下文的更新,这样可以避免执行目标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F1用户面上下文的重建,从而可以降低切换时延,改善因F1接口重建所造成的业务时延大和信令开销大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方法还包括:CU-UPF网元还通过CU-CP向目标DU发送上行隧道信息,目标DU根据该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和目标DU的上行隧道信息,建立目标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上行用户面连接,以便于目标DU通过该上行用户面连接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目标DU还可以通过用户面数据包向CU-UPF网元发送验证信息,CU-UPF网元根据该验证信息确定目标DU是否有获取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当CU-UPF网元确定目标DU有获取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时,则向目标DU发送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否则的话,则不发送。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适用的场景为终端设备在不同的RAN服务的范围内从源RAN的源DU切换至目标RAN的目标DU,该方法适用的网络架构中RAN的CU和DU分离,且UPF网元和CU-UP合设为一个网元。该方法可以由目标CU-CP执行或目标CU-CP的内部芯片执行,该方法包括: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控制面实体CU-CP通过源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源CU-CP接收来自核心网网元的控制端口信息,控制端口信息所指示的控制端口与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对应,且为CU-UPF网元的控制端口,当终端设备从源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源DU切换至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DU时,目标CU-CP从目标DU获取用于建立第一F1用户面连接的目标DU的下行隧道信息;其中,第一F1用户面连接为目标DU与CU-UPF网元之间的下行用户面连接;目标CU-CP通过控制端口向CU-UPF网元发送下行隧道信息,以便于CU-UPF网元建立第一F1用户面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在不同RAN服务的范围内从源RAN的源DU切换至目标RAN的目标DU,目标RAN的目标CU-CP可以基于预先从核心网网元获取的控制端口与CU-UPF网元通信,CU-UPF网元可以基于控制端口从目标CU-UP获取的目标DU的下行隧道信息,从而完成终端设备切换后接入的目标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下行用户面连接的建立,这样可以避免执行目标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F1用户面接口的重建,从而可以降低切换时延,改善因F1接口重建所造成的业务时延大和信令开销大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目标RAN的目标CU-CP通过控制端口从CU-UPF网元获取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目标CU-CP向目标DU发送该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目标DU根据该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和目标DU的上行隧道信息,建立目标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上行用户面连接,以便于目标DU通过该上行用户面连接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目标CU-CP通过控制端口还向CU-UPF网元发送验证信息,CU-UPF网元根据该验证信息确定目标CU-CP是否有获取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当CU-UPF网元确定目标CU-CP有获取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时,则向CU-UPF网元向目标CU-CP发送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否则的话,则不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目标CU-CP更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目标CU-CP将更新后的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发送至核心网网元,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包括为终端设备服务的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信息,以便于核心网网元及时更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适用的场景为终端设备在不同的RAN服务的范围内从源RAN的源DU切换至目标RAN的目标DU,该方法适用的网络架构中RAN的CU和DU分离,且UPF网元和CU-UP合设为一个网元。该方法可以由CU-UPF网元执行或CU-UPF网元的内部芯片执行,该方法包括:当终端设备从源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源DU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目标DU时,CU-UPF网元通过控制端口接收来自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CU-CP的第二消息;其中,第二消息中包括目标DU的下行隧道信息,控制端口为核心网网元为所述CU-UPF网元分配的,且与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对应的CU-UPF网元的控制端口;CU-UPF网元根据目标DU的下行隧道信息和CU_UPF网元的下行隧道信息,建立所述第一F1用户面连接,即建立目标DU与CU-UPF网元之间的下行用户面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在不同RAN服务的范围内从源RAN的源DU切换至目标RAN的目标DU,目标RAN的目标CU-CP可以基于预先从核心网网元获取的控制端口与CU-UPF网元通信,CU-UPF网元可以基于控制端口从目标CU-UP获取的目标DU的下行隧道信息,从而完成终端设备切换后接入的目标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下行用户面连接的建立,这样可以避免执行目标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F1用户面接口的重建,从而可以降低切换时延,改善因F1接口重建所造成的业务时延大和信令开销大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CU-UPF网元还通过控制端口接收来自CU-CP的请求消息,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上行隧道信息,上行隧道信息为CU-UPF网元与源DU之间的第二F1用户面连接的上行隧道信息;CU-UPF网元通过控制端口向目标CU-CP发送上行隧道信息,该上行隧道信息用于目标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上行用户面连接的建立;以便于目标DU通过该上行用户面连接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目标CU-CP通过控制端口还向CU-UPF网元发送验证信息,CU-UPF网元根据该验证信息确定目标CU-CP是否有获取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当CU-UPF网元确定目标CU-CP有获取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时,则向CU-UPF网元向目标CU-CP发送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否则的话,则不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目标CU-CP更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目标CU-CP将更新后的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发送至核心网网元,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包括为终端设备服务的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信息,以便于核心网网元及时更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适用的场景为终端设备在不同的RAN服务的范围内从源RAN的源DU切换至目标RAN的目标DU,该方法适用的网络架构中RAN的CU和DU分离,且UPF网元和CU-UP合设为一个网元。该方法可以由目标DU网元执行或目标DU的内部芯片执行,该方法包括: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DU通过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CU-CP从源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源CU-CP接收第一信息;当终端设备从源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源DU切换至连接目标DU时,目标DU根据第一信息,向CU-UPF网元发送携带有目标DU的下行隧道信息的用户面数据包,下行隧道信息用于目标DU与CU-UPF网元之间的下行用户面连接的建立。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所接入的RAN的DU发生切换时,目标CU-CP可以授权终端设备需要切换接入的目标DU的用户面数据包具有发送控制面数据的权限,从而可以利用用户面数据包向CU-UPF网元发送下行隧道信息,从而完成终端设备切换后接入的目标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用户面上下文的更新,这样可以避免执行目标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F1用户面上下文的重建,从而可以降低切换时延,改善因F1接口重建所造成的业务时延大和信令开销大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目标DU通过目标CU-CP从源CU-CP获取上行隧道信息,其中,上行隧道信息为CU-UPF网元与源DU之间的第二F1用户面连接的上行隧道信息;目标DU根据上行隧道信息和目标DU的上行隧道信息,建立目标DU和所述CU-UPF网元之间的上行用户面连接;以便于目标DU通过该上行用户面连接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目标DU还可以通过用户面数据包向CU-UPF网元发送验证信息,CU-UPF网元根据该验证信息确定目标DU是否有获取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当CU-UPF网元确定目标DU有获取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时,则向目标DU发送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否则的话,则不发送。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适用的场景为终端设备在不同的RAN服务的范围内从源RAN的源DU切换至目标RAN的目标DU,该方法适用的网络架构中RAN的CU和DU分离,且UPF网元和CU-UP合设为一个网元。该方法可以由CU-UPF网元执行或CU-UPF网元的内部芯片执行,该方法包括:当终端设备从源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源DU切换至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DU时,CU-UPF网元接收来自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DU的用户面数据包,用户面数据包携带有目标DU的下行隧道信息,CU-UPF网元由与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集中式单元CU对应的用户面实体CU-UP和用户面功能UPF网元组成;CU-UPF网元根据下行隧道信息和CU-UPF网元的下行隧道信息建立第一F1用户面连接,即建立目标DU与CU-UPF网元之间的下行用户面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所接入的RAN的DU发生切换时,目标CU-CP可以授权终端设备需要切换接入的目标DU的用户面数据包具有发送控制面数据的权限,从而可以利用用户面数据包向CU-UPF网元发送下行隧道信息,从而完成终端设备切换后接入的目标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用户面上下文的更新,这样可以避免执行目标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F1用户面上下文的重建,从而可以降低切换时延,改善因F1接口重建所造成的业务时延大和信令开销大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CU-UPF网元通过目标CU-CP向目标DU发送上行隧道信息;其中,上行隧道信息为所述CU-UPF网元与所源DU之间的第二F1用户面连接的上行隧道信息,其中,上行隧道信息和所述下行隧道信息包括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和隧道端点标识中的至少一个。目标DU根据上行隧道信息和目标DU的上行隧道信息,建立目标DU和所述CU-UPF网元之间的上行用户面连接;以便于目标DU通过该上行用户面连接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目标DU还可以通过用户面数据包向CU-UPF网元发送验证信息,CU-UPF网元根据该验证信息确定目标DU是否有获取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当CU-UPF网元确定目标DU有获取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时,则向目标DU发送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否则的话,则不发送。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CU-CP或者设置在CU-CP内部的芯片。所述通信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由CU-CP或者设置在CU-CP内部的芯片执行的功能,比如,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五方面涉及步骤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means),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其中,通信单元可以用于收发信号,以实现该通信装置和其它装置之间的通信,比如,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中继UE的第一消息;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执行该通信装置的一些内部操作。处理单元、通信单元执行的功能可以和上述各方面CU-CP涉及的步骤相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信号,所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以完成上述各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与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并不限定。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各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各方面CU-CP涉及的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各方面CU-CP涉及的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上述各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由CU-CP执行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CU-UPF网元或者设置在CU-UPF网元内部的芯片。所述通信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由CU-UPF网元或者设置在CU-UPF网元内部的芯片执行的功能,比如,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第八方面涉及步骤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means),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其中,通信单元可以用于收发信号,以实现该通信装置和其它装置之间的通信,比如,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中继UE的第一消息;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执行该通信装置的一些内部操作。处理单元、通信单元执行的功能可以和上述各方面CU-UPF网元涉及的步骤相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信号,所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以完成上述各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与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并不限定。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各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各方面CU-UPF网元涉及的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各方面CU-UPF网元涉及的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上述各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由CU-UPF网元执行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可以为目标DU或者设置在目标DU内部的芯片。所述通信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由目标DU或者设置在目标DU内部的芯片执行的功能,比如,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执行上述第三方面、第七方面或第六方面涉及步骤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means),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其中,通信单元可以用于收发信号,以实现该通信装置和其它装置之间的通信,比如,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中继UE的第一消息;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执行该通信装置的一些内部操作。处理单元、通信单元执行的功能可以和上述各方面目标DU涉及的步骤相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信号,所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以完成上述各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与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并不限定。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各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各方面目标DU涉及的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可以保存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涉及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实现上述各方面目标DU涉及的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电路,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接口电路与其它装置通信,并执行上述各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由目标DU执行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个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个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该通信***包括CU-CP和CU-UPF网元,其中:
CU-CP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CU-UPF网元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该通信***包括目标DU和CU-UPF网元,其中:
目标DU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CU-UPF网元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该通信***包括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CU-CP、CU-UPF网元,其中:
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CU-CP,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CU-UPF网元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十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该通信***包括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DU、CU-UPF网元,其中:
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DU,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CU-UPF网元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第十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上述各个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通信***示意图;
图2A至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分离架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终端设备的RAN切换流程的示意图;
图4A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示意图;
图4B至图4C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面协议和控制面协议示意图;
图5A和图5B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通信方法示意图;
图7A和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场景下的通信方法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通信方法示意图;
图9A和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场景下的通信方法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通信方法示意图;
图11A和图1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场景下的通信方法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通信方法示意图;
图13A和图1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场景下的通信方法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首先,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适用的通信***进行说明。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适用在各种通信***中,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以及其它类似的通信***。图1示例性示出了一种5G通信***的网络架构图。其中:
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等。
(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可以用于实现无线物理层功能、无线资源管理、无线接入控制以及移动性管理等功能。RAN设备可以包括基站,例如为5G***中的接入节点(access point,AP)、下一代节点B(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下一代演进型节点B(ng-eNB,gNB)、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ive point,TRP)、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某种其它接入节点等。需要理解的是,下文的描述,将(R)AN设备统称为RAN设备,以便于描述。
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作为用户面的功能网元,可以连接外部数据网络,主要功能包含:数据包路由和传输、包检测、业务用量上报、QoS处理、合法监听、上行包检测、下行数据包存储等用户面相关的功能。
AMF网元,其主要功能包含:连接管理、移动性管理、注册管理、接入认证和授权、可达性管理、安全上下文管理等接入和移动性相关的功能。
SMF网元,其主要功能包含:会话管理(如会话建立、修改和释放,包含UPF和RAN之间的隧道维护)、UPF的选择和控制、业务和会话连续性(service and sessioncontinuity,SSC)模式选择、漫游等会话相关的功能。
PCF网元,其主要功能包含:统一策略制定、策略控制的提供和获取策略决策相关的签约信息等策略相关的功能。
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网元,既可以是第三方的应用控制平台,也可以是运营商部署的设备,其主要功能包括提供应用相关的信息,为多个应用服务器提供服务。
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具体的数据业务,如运营商服务,互联网接入或者第三方业务。
如图2A所示,CU/DU分离是5G中的一个重要特性,通过将RAN拆分成集中处理节点(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处理节点(distributed unit,DU),可以灵活地对基站布网进行调整,对负载均衡、资源最大化利用都有良好的收益。另外,该架构下,对于解决潮汐效应、部署双连接、边缘计算、业务分流以及智能化运维都有更好的支持。
其中,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划分为CU和至少一个DU。其中,CU可以用于管理或者控制至少一个DU,也可以称之为CU与至少一个DU连接。这种结构可以将通信***中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协议层拆开,其中部分协议层放在CU集中控制,剩下部分或全部协议层功能分布在DU中,由CU集中控制DU。以无线接入网设备为gNB为例,gNB的协议层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protocol,SDAP)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层。其中,示例性的,CU可以用于实现RRC层、SDAP层和PDCP层的功能,DU可以用于实现RLC层、MAC层和物理层的功能。本申请实施例不对CU、DU包括的协议栈做具体限定。
其中,对于集中处理节点,根据功能不同,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集中处理节点的控制面实体(CU-control plane,CU-CP)和集中处理节点的用户面实体(CU-user plane,CU-UP)。其中,CU-CP可以用于控制面管理,CU-UP可以用于用户面数据传输。CU-CP与CU-UP之间的接口可以为E1接口。CU-CP与DU之间的接口可以为F1-C,用于控制面信令的传输。CU-UP与DU之间的接口可以为F1-U,用于用户面数据传输。CU-UP与CU-UP之间可以通过Xn-U口进行连接,进行用户面数据传输。换句话说,以gNB为例,如图2B所示,在CU/DU分离架构下,gNB被拆解为gNB-CU-CP、gNB-CU-UP以及gNB-DU。gNB-CU-CP与gNB-DU之间的接口可以为F1-C,gNB-CU-UP与gNB-DU之间的接口可以为F1-U。再比如,如图2C所示,以gNB为例,在CU/DU分离架构下,gNB的gNB-CU-CP通过E1接口控制gNB-CU-UP,SMF网元通过N4接口控制UPF网元。
目前相关技术中,在上述RAN的CU/DU分离架构下,UPF网元和CU-UP独立部署,终端设备的RAN切换流程如图3所示,图3中,以gNB为例,示例性示出了UE从源gNB-DU切换至目标gNB-DU的流程示意图,各网元或设备间交互流程包括:
步骤301,UE向gNB的源gNB-DU发送测量报告。
步骤302,源gNB-DU通过RRC消息将该测量报告转发至gNB-CU-CP。
例如,源gNB-DU通过上行RRC传送消息(UL RRC MESSAGE TRANSFER)将该测量报告转发给gNB-CU-CP。
步骤303,gNB-CU-CP根据接收到的测量报告,确定UE需要从源gNB-DU切换至gNB的目标gNB-DU上,并且向gNB-CU-UP发送UE上下文建立请求,该UE上下文建立请求用于请求gNB-CU-UP和源gNB-DU之间的F1-U接口的用户面上下文中gNB-CU-UP的上行隧道信息。
步骤304,gNB-CU-UP向gNB-CU-CP发送UE上下文建立响应,该UE上下文建立响应包括gNB-CU-UP和源gNB-DU之间的F1-U接口的用户面上下文中gNB-CU-UP的上行隧道信息。
步骤305,当gNB-CU-CP确定UE需要从源gNB-DU切换至gNB的目标gNB-DU时,gNB-CU-CP向目标gNB-DU发送UE上下文建立请求,该UE上下文建立请求包含gNB-CU-UP的上行隧道信息,同时该UE上下文建立请求用于请求目标gNB-DU的F1-U下行隧道端口信息。
步骤306,目标gNB-DU向gNB-CU-CP发送UE上下文建立响应,该UE上下文建立响应中包括目标gNB-DU的F1-U下行隧道端口信息。
步骤307,gNB-CU-CP向源gNB-DU发送UE上下文修改请求,其中,UE上下文修改请求该包含RRC重配置(RRC Reconfiguration)消息,该RRC重配置消息用于指示UE结束与源gNB-DU的连接,通过随机接入流程建立与目标gNB-DU的连接。
步骤308,源gNB-DU向UE转发该RRC重配置(RRC Reconfiguration)消息。
步骤309,源gNB-DU向gNB-CU-CP发送下行数据传输状态(downlink datadelivery status),该下行数据传输状态用于指示gNB-CU-CP停止向UE发送下行数据。
步骤310,源gNB-DU向gNB-CU-CP发送UE上下文修改响应。该UE上下文修改响应包括源gNB-DU断开与UE的连接。
步骤311,gNB-CU-CP向gNB-CU-UP发送F1接口用户面上下文修改请求,该修改请求包括目标gNB-DU的F1-U下行隧道端口信息,用于请求建立gNB-CU-UP和目标gNB-DU侧之间的F1接口下行用户面连接。
步骤312,gNB-CU-UP根据目标gNB-DU的F1-U下行隧道端口信息,以及gNB-CU-UP的F1-U下行隧道端口信息,修改并更新生成F1接口用户面上下文,建立F1接口下行用户面连接,并向gNB-CU-CP发送F1接口用户面上下文修改响应。
步骤313,UE断开与源gNB-DU的连接,通过随机接入过程,建立与目标gNB-DU的连接。
步骤314,目标gNB-DU向gNB-CU-CP发送下行数据发送状态消息,该消息用于指示gNB-CU-CP向目标gNB-DU发送下行数据。
步骤315,UE切换至目标gNB-DU,并向目标gNB-DU发送该RRC重配置完成消息。
步骤316,目标gNB-DU向gNB-CU-CP转发该RRC重配置完成消息。
步骤317,gNB-CU-CP指示源gNB-DU删除相关UE上下文,以及释放上下文占用的相关资源。
步骤318,源gNB-DU向gNB-CU-CP发送UE上下文释放完成消息。
步骤319,gNB-CU-CP向gNB-CU-UP发送请求释放gNB-CU-UP和源gNB-DU之间的F1-U接口用户面上下文。
步骤320,gNB-CU-UP释放gNB-CU-UP和源gNB-DU之间的F1-U接口用户面上下文,并向gNB-CU-CP发送释放完成消息。
目前,CU通常与下沉的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部署在同一个物理机房中,出于减少数据面传输跳数,节约成本以及将数据面安全节点均设在核心网中等考虑,最终很有可能会将UPF网元和CU-UP合设为一个网元,即将CU-UP跟下沉的UPF网元合设,记为CU-UPF网元,该CU-UPF网元由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元进行统一的调度管理。在PDU会话传输时,CU-UP可直接与其合设在一起的UPF网元进行通信,传输距离短,通信速率快,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合设场景下,图4A示例性示出了一种5G通信***的网络架构图。gNB-CU-CP与gNB-DU之间的接口可以为F1-C,gNB-DU与CU-UPF网元之间的接口可以为F1-U,gNB-CU-CP与CU-UPF网元之间的接口可以为E1接口,SMF网元通过N4接口控制CU-UPF网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F1接口,为一个RAN内部的功能实体之间的接口,例如在上述RAN的CU/DU分离架构下,F1接口可以为该RAN内的DU与该RAN内的CU之间的接口。F1接口也可以被称为F1*接口等名称,为了描述方便,本申请实施例中,可统一称为F1接口,但对名称并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F1接口,F1接口支持用户面协议和控制面协议。示例性的,如图4B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面协议的协议栈示意图。
图4B中,终端设备和RAN的CU-CP之间对等的协议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层以及PDCP层。终端设备与RAN的DU之间对等的协议包括RLC层、MAC层以及PHY层。
其中,RAN的DU与RAN的CU-CP之间在F1接口的控制面,对等的协议包括F1应用层协议(F1 application protocol,F1AP)层、流控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 transportprotocol,SCTP)层以及IP层。可选的,F1接口的控制面协议层还包括PDCP层、IPsec层和数据报文传输层安全(datagram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简称DTLS)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IPsec层、PDCP层或DTLS层位于IP层之上F1AP层之下。
示例性的,如图4C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面协议的协议栈示意图。图4C中,以终端设备至CU-CP之间的链路中包括终端设备、CU_UPF网元、CU-CP为例进行描述。
图4C中,终端设备与CU-UP之间对等的协议层包括服务数据应用协议(Service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以及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终端设备与DU之间对等的协议包括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以及物理(Physical,PHY)层。
CU-UPF网元与RAN的DU之间在F1接口的用户面,对等的协议包括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隧道协议用户面(GPRS Tunnelling ProtocolUser Plane,GTP-U)层、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层以及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层。可选的,F1接口的用户面协议层还包括PDCP层和/或IP安全(IP Security,简称IPsec)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IPsec层或PDCP层位于IP层之上GTP-U层之下。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图4B至图4C中所示的协议栈架构仅仅是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并不依赖于该示例,而是通过该示例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更加的容易理解。
考虑到,在UPF网元和CU-UP合设为一个网元的架构下,由于已经取消了gNB-CU-CP对CU-UPF网元的控制,安全以及服务质量流(QoS Flow)控制相关的PDCP和SDAP配置(SDAPConfig)消息需要在控制面通过CU-CP->AMF->SMF->CU-UPF的路径下发给CU-UPF网元。终端设备在发生RAN切换时,需要改变CU-UPF的接口,这时就需要通过gNB-CU-CP->AMF->SMF->CU-UPF的路径转发F1接口用户面/控制面的上下文修改消息,信令流程过长,可能满足不了终端切换的时延需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中通过SMF在PDU会话建立流程预发送控制端口信息,指示gNB-CU-CP在终端设备发生gNB-DU切换时,使用预设的控制端口控制PDU会话快速完成gNB-DU的切换,或者,通过SMF网元授权用户面数据包可以控制PDU会话快速完成gNB-DU的切换。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RAN的DU发生切换的场景并不限于终端设备在RAN设备之间切换的场景,还可以是其它可能出现无线承载(Radio Bearer)在RAN设备之间切换的场景。比如,当终端设备由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非活跃态(inactive)恢复到RRC连接态(connected)的场景下,也可能出现无线承载(Radio Bearer)在RAN设备之间的切换。再比如,在终端设备与主RAN设备和从RAN设备建立PDU会话的双重连接(dual connection)的场景下无线承载(Radio Bearer)也可能由主RAN设备切换到从RAN设备,或者由从RAN设备切换到主RAN设备。这些场景也同样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其中,需要理解的是,下文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等。例如,下文的描述中,终端设备切换前对应的源RAN又被称为第一RAN,终端设备切换后对应的目标RAN又称为第二RAN;终端设备切换前对应的源DU又被称为第一DU,终端设备切换后对应的目标DU又称为第二DU;终端设备切换前对应的源CU-CP又被称为第一CU-CP,终端设备切换后对应的目标CU-CP又称为第二CU-CP。
下面将分如下场景一和场景二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展开描述,其中,在场景一中,终端设备在同一个RAN的CU服务的范围内从RAN的第一DU切换至RAN的第二DU。示例性地,如图5A所示,以RAN为gNB为例,UE在切换前连接到gNB的第一gNB-DU,UE在切换之后连接到gNB的第二gNB-DU。在场景二中,终端设备在不同RAN服务的范围内从第一RAN的DU切换至第二RAN的DU。示例性地,如图5B所示,以RAN为gNB为例,UE在切换前连接到第一gNB的第一gNB-DU,UE在切换之后连接到第二gNB的第二gNB-DU。
场景一
实施例一,结合场景一的描述,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参见图6,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1,RAN的CU-CP接收来自SMF网元的控制端口信息。
其中,该控制端口信息又可以被称为临时的E1端口,该控制端口信息所指示的控制端口是CU-UPF网元的控制端口,且是与终端设备的PDU会话对应的控制端口。也就是说,该控制端口是与会话一一对应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控制端口信息可以承载于N2消息中,SMF网元可以通过AMF网元将该控制端口信息发送至RAN的CU-CP。
步骤602,RAN的CU-CP确定终端设备需要从第一DU切换至第二DU时,CU-CP从第二DU获取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
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当前接入的第一DU向RAN的CU-CP发送测量报告,RAN的CU-CP根据来自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确定终端设备需要切换至第二DU。其中,测量报告可以包括UE测量的周围RAN的DU的接收信号功率等信息。
其中,第一DU为终端设备切换前接入的源DU,第二DU为终端设备切换后接入的目标DU,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可以包括IP地址和GTP隧道端点标识(tunnel endpointidentifier,TEID)中的至少一个。示例性地,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可以包括第一IP地址,第一IP地址为第二DU与CU-UPF网元之间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IP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CU-CP从第二DU获取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的具体方式可以是:当CU-CP确定终端设备需要切换至第二DU时,CU-CP可以先向第二DU发送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第二DU在收到请求消息后向CU-CP发送响应消息,该响应消息中携带有该下行隧道信息。
步骤603,在终端设备从第一DU切换至第二DU的过程中,CU-CP通过该控制端口向CU-UPF网元发送该下行隧道信息。
步骤604,CU-UPF网元根据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和CU-UPF网元的下行隧道信息,建立CU-UPF网元与第二DU之间的F1下行用户面连接。
其中,下文中又将CU-UPF网元与第二DU之间的F1下行用户面连接称为第一F1用户面连接。CU-UPF网元的下行隧道信息为CU-UPF网元与第一DU之间的第二F1用户面连接的下行隧道信息。
其中,CU-UPF网元的下行隧道信息可以包括IP地址和GTP隧道端点标识(tunnelendpoint identifier,TEID)中的至少一个。示例性地,该CU-UPF网元的下行隧道信息可以包括第二IP地址,第二IP地址为CU-UPF网元通过第一DU与CU-UPF网元之间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IP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CU-CP通过控制端口从CU-UPF网元获取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CU-CP向目标DU发送该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第二DU根据该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和目标DU的上行隧道信息,建立第二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上行用户面连接,以便于第二DU通过该上行用户面连接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CU-CP通过控制端口还向CU-UPF网元发送验证信息,CU-UPF网元根据该验证信息确定CU-CP是否有获取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当CU-UPF网元确定CU-CP有获取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时,则向CU-UPF网元发送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否则的话,则不发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验证信息,可以为一种证书信息,根据该证书信息来验证权限;还可以为一种指示信息,指示相关的权限。
此外,该验证信息还用于确定CU-CP是否具有修改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所接入的RAN的DU发生切换时,CU-CP可以基于预先从核心网网元获取的控制端口与CU-UPF网元通信,CU-UPF网元可以基于控制端口从CU-UP获取的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从而完成终端设备切换后接入的第二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用户面上下文的更新,这样可以避免执行第二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F1用户面接口的重建,从而可以降低切换时延,改善因F1接口重建所造成的业务时延大和信令开销大的问题。
图7A中,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以UE从连接到gNB的第一gNB-DU切换至gNB的第二gNB-DU的为例,对上述通信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步骤700,在PDU会话建立过程中,SMF网元通过AMF网元向gNB的gNB-CU-CP发送与该PDU会话对应的CU-UPF网元侧控制端口信息。
换句话说,SMF网元在PDU会话建立时向gNB-CU-CP下发CU-UPF网元侧控制端口信息,这样,gNB-CU-CP就可以通过该控制端口信息所指示的控制端口与CU-UPF网元建立通信,从而gNB的gNB-CU-CP可以向CU-UPF网元发送控制面数据。相当于,SMF网元授权gNB-CU-CP具有修改CU-UPF网元的用户面上下文的权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消息中还可以包括验证信息,例如验证信息为令牌(Token)。或者,SMF网元通过其它消息向gNB-CU-CP发送该验证信息。该验证信息用于CU-UPF网元确定gNB-CU-CP的权限,例如,用于CU-UPF网元确定gNB-CU-CP是否具有获取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或者说,用于CU-UPF网元确定gNB-CU-CP是否具有修改CU-UPF网元的用户面上下文的权限,或者说,用于CU-UPF网元确定gNB-CU-CP是否具有修改CU-UPF网元的F1接口的权限。
步骤701和步骤702,UE通过第一gNB-DU向gNB-CU-CP发送测量报告。
其中,第一gNB-DU为UE切换前连接的源gNB-DU,该测量报告可以包括UE测量的周围gNB-DU的接收信号功率等信息,UE将该测量报告发送至gNB-CU-CP,由gNB-CU-CP确定UE是否需要切换gNB-DU。
步骤703,当由gNB-CU-CP确定UE需要切换gNB-DU时,gNB-CU-CP通过控制端口向CU-UPF网元请求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
其中,该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指的是CU-UPF网元与第一gNB-DU之间的F1用户面连接中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例如,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可以包括IP地址和GTP隧道端点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该步骤703中,gNB-CU-CP还可以通过该控制端口向CU-UPF网元发送验证信息,例如gNB-CU-CP还可以通过该控制端口向CU-UPF网元发送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BEARER CONTEXT MODIFICATION REQUEST),其中该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携带令牌(Token)。当步骤703中包括该步骤时,该方法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704。
步骤704,CU-UPF网元根据该验证信息对gNB-CU-CP权限进行验证。例如,CU-UPF网元根据令牌(Token)确定gNB-CU-CP是否具有获取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若是,则CU-UPF网元则执行步骤705,否则不执行步骤705。
步骤705,CU-UPF网元向gNB-CU-CP发送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
步骤706,gNB-CU-CP向第二gNB-DU转发该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另外还向第二gNB-DU发送请求,该请求用于请求第二gNB-DU的下行隧道信息。
步骤707,第二gNB-DU接收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后,根据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和第二gNB-DU的上行隧道信息,建立第二gNB-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F1上行用户面连接,以便于第二gNB-DU接收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另外第二gNB-DU还向gNB-CU-CP发送第二gNB-DU的下行隧道信息。
步骤708和步骤709,gNB-CU-CP向第一gNB-DU发送切换指令,该切换指令用于指示UE从连接第一gNB-DU切换至连接第二gNB-DU。
例如,该切换指令为UE上下文修改请求(UE CONTEXT 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该UE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可以包含RRC重配置切换指令(Reconfiguration HandoverCommand),用于指示UE进行切换,当UE收到RRC重配置切换指令后,需要断开与第一gNB-DU的无线连接,并通过随机接入流程尝试接入第二gNB-DU。
步骤710,第一gNB-DU向UE发送RRC重配置信令后,停止向UE继续发送下行数据。
可选地,第一gNB-DU还可以向CU-UPF网元发送下行数据发送状态消息,用于通知CU-UPF下行数据包的传输情况(例如告知哪些SN号的下行数据包已成功发送,主要用于同步PDCP数据包的SN号)。
步骤711,第一gNB-DU向gNB-CU-CP发送切换结果,该切换结果用于指示第一gNB-DU已中断与UE的无线连接,指示gNB-CU-CP停止向其发送数据。
示例性地,该切换结果可以携带在UE上下文修改响应(UE CONTEXT MODIFICATIONRESPONSE)消息中,该UE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可以包括RRC重配置完成消息。
步骤712,gNB-CU-CP向CU-UPF网元发送第二消息,例如第二消息为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BEARER CONTEXT 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该消息中携带第二gNB-DU的下行隧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消息用于对CU-UPF网元的用户面上下文进行修改。此时CU-UPF与第二gNB-DU的F1接口上下行连接已经建立,且与第一gNB-DU已经没有用户面的数据交互。
步骤713,CU-UPF网元根据第二gNB-DU的下行隧道信息和自身保存的CU-UPF网元的下行隧道信息,建立第二gNB-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F1下行用户面连接,生成第二gNB-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F1用户面上下文信息,并将修改后的F1用户面上下文信息上报至SMF网元,该F1用户面上下文信息包括gNB-DU的下行隧道信息,以及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和下行隧道信息。
步骤714,SMF网元向CU-UPF网元通过N4消息反馈承载上下文修改响应(BEARERCONTEXT MODIFICATION RESPONSE),该承载上下文修改响应包括F1用户面上下文信息修改完成。
步骤715,CU-UPF网元向gNB-CU-CP发送响应消息,例如该响应消息为端口上下文修改响应(BEARER CONTEXT MODIFICATION RESPONSE)消息,用于告知gNB-CU-CP已完成CU-UPF与第二gNB-DU的F1接口上下行连接,以及CU-UPF与第二gNB-DU的F1接口用户面上下文修改。
步骤716,UE通过随机接入流程与第二gNB-DU建立无线连接。
步骤717和步骤718,UE通过第二gNB-DU向gNB-CU-CP发送RRC重配置完成(RRC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该RRC重配置完成消息用于报告与第二gNB-DU的无线连接已经建立完成。
步骤719,第二gNB-DU在与UE建立成功无线连接后,第二gNB-DU通过向CU-UPF网元发送下行数据发送状态,该下行数据发送状态用于指示CU-UPF网元开始向第二gNB-DU发送下行数据。
该步骤715至步骤719可以与步骤714并行进行,也就是说CU-UPF网元无需等待SMF的响应消息就可以执行步骤715至步骤719。
步骤720和步骤721,gNB-CU-CP指示第一gNB-DU释放UE的上下文信息,第一gNB-DU向gNB-CU-CP反馈UE的上下文释放完成消息。
结合图7B来说,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由SMF网元在会话建立时向gNB-CU-CP下发CU-UPF的控制端口信息和验证信息,从而授权gNB-CU-CP在gNB-DU切换流程中,先修改CU-UPF网元与第二gNB-DU之间的下行用户面连接,最后再将修改之后的用户面上下文汇报给SMF网元进行同步,从而保证了gNB-DU的快速切换。需要说明的是,图7B中的控制连接区别于传统的E1接口,是个类似于用户面连接的临时连接,并非E1接口的设备级连接,仅与会话业务关联,不存在设备级关联,CU-UPF的升级调整等,与gNB-CU-CP的设置互不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UE所连接基站的DU发生切换时,CU-UPF利用控制端口获取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基于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和CU-UPF的下行隧道信息,完成CU-UPF和目标DU之间的F1接口下行用户面上下文的更新,避免执行F1接口的重建带来的业务延迟和信令开销。这样,在UE在切换完成后,第二DU与CU-UPF网元之间可以进行F1接口的用户面通信,使得UE在切换完成后尽快进行上下行数据传输,减少对终端业务延迟带来的影响。
实施例二,结合场景一的描述,如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801,RAN的第二DU接收来自RAN的CU-CP的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授权第二DU发送的用户面数据包具有传输控制面数据的权限。第一信息可以承载于N2消息中,例如第一消息是UE上下文修改/重建请求(UEcontext Modification/Establishment request)消息。
步骤802,在终端设备从第一DU切换至第二DU过程中,第二DU向CU-UPF网元发送携带有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的用户面数据包。
其中,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可以包括IP地址和GTP隧道端点标识(tunnelendpoint identifier,TEID)中的至少一个。示例性地,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可以包括第一IP地址,第一IP地址为第二DU与CU-UPF网元之间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IP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RAN的CU-CP还可以从SMF网元获取验证信息,RAN的CU-CP可以将该验证信息发送至第二DU,这样第二DU向CU-UPF网元发送的用户面数据包中还可以携带该验证信息,以便于CU-UPF网元确认第二DU是否具有请求建立所述第一F1用户面连接的权限。
步骤803,CU-UPF网元根据第二DU侧下行隧道信息和CU-UPF网元的下行隧道信息,建立CU-UPF网元与第二DU之间的第一F1用户面连接。
其中,上行隧道信息为CU-UPF网元与第一DU之间的F1用户面连接的上行隧道信息。
其中,CU-UPF网元的下行隧道信息可以包括IP地址和GTP隧道端点标识(tunnelendpoint identifier,TEID)中的至少一个。示例性地,CU-UPF网元的下行隧道信息可以包括第二IP地址,第二IP地址为CU-UPF网元侧通过第一DU与CU-UPF网元之间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IP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DU通过CU-CP从CU-UPF网元获取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第二DU根据该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和目标DU的上行隧道信息,建立第二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上行用户面连接,以便于第二DU通过该上行用户面连接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DU还可以通过用户面数据包向CU-UPF网元发送验证信息,CU-UPF网元根据该验证信息确定第二DU是否有获取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当CU-UPF网元确定第二DU有获取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时,则向第二DU发送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否则的话,则不发送。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所接入的RAN的DU发生切换时,CU-CP可以授权终端设备需要切换接入的第二DU的用户面数据包具有发送控制面数据的权限,从而可以利用用户面数据包向CU-UPF网元发送下行隧道信息,从而完成终端设备切换后接入的第二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用户面上下文的更新,这样可以避免执行第二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F1用户面上下文的重建,从而可以降低切换时延,改善因F1接口重建所造成的业务时延大和信令开销大的问题。
图9A中,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以UE从连接到gNB的第一gNB-DU切换至gNB的第二gNB-DU的为例,对上述通信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可选地,步骤900,在PDU会话建立过程中,SMF网元通过AMF网元向gNB的gNB-CU-CP发送验证信息,该验证信息可以包括令牌(Token),该验证信息用于CU-UPF网元确定第二gNB-DU的权限,例如,用于CU-UPF网元确定第二gNB-DU是否具有获取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或者说,用于CU-UPF网元确定第二gNB-DU是否具有修改CU-UPF网元的用户面上下文的权限,或者说,用于CU-UPF网元确定第二gNB-DU是否具有修改CU-UPF网元的F1接口的权限。
步骤901至步骤902,UE通过第一gNB-DU发送测量报告至gNB-CU-CP,触发切换流程。
其中,该测量报告可以包括UE测量的周围gNB-DU的接收信号功率等信息,UE将该测量报告发送至gNB-CU-CP,由gNB-CU-CP确定UE是否需要切换gNB-DU。
步骤903,当gNB-CU-CP确定UE需要切换至第二gNB-DU时,gNB-CU-CP向第二gNB-DU转发该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另外,还向第二gNB-DU发送请求,该请求用于请求建立F1上行用户面连接。
其中,该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指的是CU-UPF网元与第一gNB-DU之间的F1用户面连接中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例如,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可以包括IP地址和GTP隧道端点标识。
其中,该第二gNB-DU的下行隧道信息用于建立CU-UPF网元与第二gNB-DU之间的F1下行用户面连接,其中,第二gNB-DU的下行隧道信息可以包括IP地址和GTP隧道端点标识。
步骤904,第二gNB-DU接收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后,根据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和第二gNB-DU的上行隧道信息,建立第二gNB-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F1上行用户面连接,以便于第二gNB-DU接收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另外第二gNB-DU向gNB-CU-CP发送响应,该响应包括F1上行用户面连接建立完成。
步骤905,gNB-CU-CP向第一gNB-DU发送切换指令,该切换指令用于指示UE从连接第一gNB-DU切换至连接第二gNB-DU。
例如,该切换指令为UE上下文修改请求(UE CONTEXT 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该UE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可以包含RRC重配置切换指令(Reconfiguration HandoverCommand),用于指示UE进行切换,当UE收到RRC重配置切换指令后,需要断开与第一gNB-DU的无线连接,并通过随机接入流程尝试接入第二gNB-DU。
步骤906,第一gNB-DU向UE发送RRC重配置信令后,停止向UE继续发送下行数据。
步骤907,第一gNB-DU向CU-UPF网元发送下行数据发送状态(Downlink DataDelivery Status)消息,用于汇报数据传输情况并指示CU-UPF停止向其发送下行数据。
步骤908,第一gNB-DU向gNB-CU-CP发送切换结果,该切换结果用于指示第一gNB-DU已中断与UE的无线连接,指示gNB-CU-CP停止向其发送数据。
示例性地,该切换结果可以携带在UE上下文修改响应(UE CONTEXT MODIFICATIONRESPONSE)消息中,该UE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可以包括RRC重配置完成消息。
步骤909,UE通过随机接入流程与第二gNB-DU建立无线连接。
步骤910,第二gNB-DU向CU-UPF网元发送携带有下行隧道信息的用户面数据包,例如用户面数据包,例如下行数据发送状态(Downlink Data Delivery Status)消息,该用户面数据包包含第二gNB-DU的下行隧道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该用户面数据包还可以包括验证信息,当步骤910中包括该验证信息时,该方法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911。
步骤911,CU-UPF网元根据该验证信息第二gNB-CU权限进行验证。例如,CU-UPF网元根据令牌(Token)确定第二gNB-CU是否具有修改F1用户面连接的权限。若是,则CU-UPF网元则执行步骤912,否则不执行步骤912。
步骤912,CU-UPF网元在验证通过后向第二gNB-DU发送UE的下行数据。
步骤913,CU-UPF网元修改第二gNB-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F1用户面上下文信息,并将修改后的F1用户面上下文信息上报至SMF网元。
步骤914,SMF网元向CU-UPF网元通过N4消息反馈承载上下文修改响应(BEARERCONTEXT MODIFICATION RESPONSE),该承载上下文修改响应包括F1用户面上下文信息修改完成。
步骤915和步骤916,UE通过第二gNB-DU向gNB-CU-CP发送RRC重配置完成(RRC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该RRC重配置完成消息用于报告与第二gNB-DU的无线连接已经建立完成。
步骤917和步骤918,gNB-CU-CP指示第一gNB-DU释放UE的上下文信息,第一gNB-DU向gNB-CU-CP反馈UE的上下文释放完成消息。
步骤918,SMF网元通过AMF网元向gNB-CU-CP反馈UE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该UE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包括F1用户面上下文的更新信息。
结合图9B来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核心网网元通过对用户面数据的授权,使得第二DU向CU-UPF网元发送的用户面数据包可以携带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从而在gNB-DU切换流程中,先修改CU-UPF网元与第二gNB-DU之间的下行用户面连接,最后再将修改之后的用户面上下文汇报给SMF网元进行同步,从而保证了gNB-DU的快速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UE所连接基站的DU发生切换时,第二DU利用用户面数据包向CU-UPF网元发送下行隧道信息,CU-UPF网元基于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和CU-UPF的上行隧道信息,完成CU-UPF和目标DU之间的F1接口用户面上下文的更新,避免执行F1接口的重建带来的业务延迟和信令开销。这样,在UE在切换完成后,第二DU与CU-UPF网元之间可以进行F1接口的用户面通信,使得UE在切换完成后尽快进行上下行数据传输,减少对终端业务延迟带来的影响。
场景二
实施例三
结合场景二的描述,如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参见图10,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1,第二RAN的第二CU-CP通过第一RAN的第一CU-CP接收来自SMF网元的控制端口信息。
其中,该控制端口信息所指示的控制端口又可以被称为临时的E1端口,该控制端口信息所指示的控制端口是CU-UPF网元的控制端口,且是与终端设备的PDU会话对应的控制端口。也就是说,该控制端口是与会话一一对应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控制端口信息可以承载于N2消息中。
步骤1002,当终端设备从第一RAN的第一DU切换至第二RAN的第二DU时,第二CU-CP从第二DU获取用于建立第一F1用户面连接的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
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当前接入的第一DU向第一RAN的CU-CP发送测量报告,第一RAN的CU-CP再向第二RAN的CU-CP转发该测量报告,第二RAN的CU-CP根据来自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确定终端设备需要切换至第二DU。其中,测量报告可以包括UE测量的周围RAN的DU的接收信号功率等信息。
其中,第一DU为终端设备切换前接入的源DU,第二DU为终端设备切换后接入的目标DU,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可以包括IP地址和GTP隧道端点标识(tunnel endpointidentifier,TEID)中的至少一个。示例性地,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可以包括第一IP地址,第一IP地址为第二DU与CU-UPF网元之间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IP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CU-CP从第二DU获取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见上述步骤602,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步骤1003,在终端设备从第一DU切换至第二DU的过程中,第二CU-CP通过控制端口向CU-UPF网元发送该下行隧道信息。
步骤1004,CU-UPF网元根据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和CU_UPF网元的下行隧道信息,建立CU-UPF网元与第二DU之间的F1下行用户面连接。
其中,本文中又将CU-UPF网元与第二DU之间的F1下行用户面连接称为第一F1用户面连接。CU-UPF网元的下行隧道信息为CU-UPF网元与第一DU之间的第二F1用户面连接的下行隧道信息。其中,CU-UPF网元的下行隧道信息可以包括IP地址和GTP隧道端点标识(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TEID)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RAN的第二CU-CP通过控制端口从CU-UPF网元获取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第二CU-CP向第二DU发送该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第二DU根据该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和目标DU的上行隧道信息,建立第二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上行用户面连接,以便于第二DU通过该上行用户面连接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CU-CP通过控制端口还向CU-UPF网元发送验证信息,CU-UPF网元根据该验证信息确定第二CU-CP是否有获取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当CU-UPF网元确定第二CU-CP有获取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时,则向CU-UPF网元向第二CU-CP发送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否则的话,则不发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CU-UPF网元将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以及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和下行隧道信息,发送至核心网网元。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在不同RAN服务的范围内从第一RAN的第一DU切换至第二RAN的第二DU,第二RAN的第二CU-CP可以基于预先从核心网网元获取的控制端口与CU-UPF网元通信,CU-UPF网元可以基于控制端口从第二CU-UP获取的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从而完成终端设备切换后接入的第二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下行用户面连接的建立,这样可以避免执行第二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F1用户面接口的重建,从而可以降低切换时延,改善因F1接口重建所造成的业务时延大和信令开销大的问题。
图11A中,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以UE从连接到第一gNB的第一gNB-DU切换至第二gNB的第二gNB-DU的为例,对上述通信方法进行举例说明。需要说明的,第一gNB为终端切换前接入的源gNB,第二gNB位终端切换后接入的目标gNB,第一gNB-DU为源gNB的分布式单元,第二gNB-DU为目标gNB的分布式单元,第一gNB-CU-CP为源gNB的控制面实体,第二gNB-CU-CP为目标gNB的控制面实体。
步骤1100,在PDU会话建立过程中,SMF网元通过AMF网元向第一gNB的第一gNB-CU-CP发送与该PDU会话对应的CU-UPF网元的控制端口信息,第一gNB的第一gNB-CU-CP将该控制端口信息转发至第二gNB的第二gNB-CU-CP。
换句话说,SMF网元在PDU会话建立时向第二gNB-CU-CP下发CU-UPF网元侧控制端口信息,这样,第二gNB-CU-CP就可以通过该控制端口信息所指示的控制端口与CU-UPF网元建立通信,从而第二gNB的第二gNB-CU-CP可以向CU-UPF网元发送控制面数据。相当于,SMF网元授权第二gNB-CU-CP具有修改CU-UPF网元的用户面上下文的权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消息中还可以包括验证信息,例如验证信息为令牌(Token)。或者,SMF网元通过其它消息向第二gNB-CU-CP发送该验证信息。该验证信息用于CU-UPF网元确定gNB-CU-CP的权限,例如,用于CU-UPF网元确定第二gNB-CU-CP是否具有获取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或者说,用于CU-UPF网元确定第二gNB-CU-CP是否具有修改CU-UPF网元的用户面上下文的权限,或者说,用于CU-UPF网元确定第二gNB-CU-CP是否具有修改CU-UPF网元的F1接口的权限。
步骤1101和步骤1102,UE通过第一gNB的gNB-DU向第一gNB的gNB-CU-CP发送测量报告。
其中,第一gNB-DU为UE切换前连接的源gNB-DU,该测量报告可以包括UE测量的周围gNB-DU的接收信号功率等信息,UE将该测量报告发送至第一gNB-CU-CP,由gNB-CU-CP确定UE是否需要切换gNB-DU。
步骤1103,当第一gNB-CU-CP根据测量报告,确定UE需要切换gNB-DU时,第一gNB-CU-CP向第二gNB-CU-CP发送切换请求,该切换请求用于请求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gNB-CU-CP的第二gNB-DU。
步骤1104,第二gNB-CU-CP通过控制端口向CU-UPF网元请求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
其中,该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指的是CU-UPF网元与第一gNB-DU之间的F1用户面连接中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例如,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可以包括IP地址和GTP隧道端点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该步骤1104中,第二gNB-CU-CP还可以通过该控制端口向CU-UPF网元发送验证信息,例如第二gNB-CU-CP还可以通过该控制端口向CU-UPF网元发送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BEARER CONTEXT MODIFICATION REQUEST),其中该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携带令牌(Token)。当步骤1104中包括该验证信息时,该方法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1105。
步骤1105,CU-UPF网元根据该验证信息对第二gNB-CU-CP权限进行验证。例如,CU-UPF网元根据令牌(Token)确定第二gNB-CU-CP是否具有获取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若是,则CU-UPF网元则执行步骤1106,否则不执行步骤1106。
步骤1106,CU-UPF网元向第二gNB-CU-CP发送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
步骤1107,第二gNB-CU-CP向第二gNB-DU转发该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另外还向第二gNB-DU发送请求,该请求用于请求第二gNB-DU的下行隧道信息。
步骤1108,第二gNB-DU接收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后,根据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和第二gNB-DU的上行隧道信息,建立第二gNB-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F1上行用户面连接,以便于第二gNB-DU接收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另外第二gNB-DU还向gNB-CU-CP发送第二gNB-DU的下行隧道信息。
步骤1109,第二gNB-CU-CP向第一gNB-CU-CP发送切换请求响应,该切换请求响应包括指示信息,用于指示UE从连接第一gNB-DU切换至连接第二gNB-DU。
步骤1110和步骤1111,第一gNB-CU-CP向第一gNB-DU发送切换指令,该切换指令用于指示UE从连接第一gNB-DU切换至连接第二gNB-DU。
例如,该切换指令为UE上下文修改请求(UE CONTEXT 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该UE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可以包含RRC重配置切换指令(Reconfiguration HandoverCommand),用于指示UE进行切换,当UE收到RRC重配置切换指令后,需要断开与第一gNB-DU的无线连接,并通过随机接入流程尝试接入第二gNB-DU。
步骤1112,第一gNB-DU向UE发送RRC重配置信令后,停止向UE继续发送下行数据。
可选地,第一gNB-DU还可以向CU-UPF网元发送下行数据发送状态消息,用于通知CU-UPF下行数据包的传输情况(例如告知哪些SN号的下行数据包已成功发送,主要用于同步PDCP数据包的SN号)。
步骤1113,第一gNB-DU向第一gNB-CU-CP发送切换结果,该切换结果用于指示第一gNB-DU已中断与UE的无线连接,指示第一gNB-CU-CP停止向其发送数据。
示例性地,该切换结果可以携带在UE上下文修改响应(UE CONTEXT MODIFICATIONRESPONSE)消息中,该UE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可以包括RRC重配置完成消息。
步骤1114,第二gNB-CU-CP向CU-UPF网元发送第二消息,例如第二消息为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BEARER CONTEXT 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该消息中携带第二gNB-DU的下行隧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消息用于对CU-UPF网元的用户面上下文进行修改。此时CU-UPF与第二gNB-DU的F1接口上下行连接已经建立,且与第一gNB-DU已经没有用户面的数据交互。
步骤1115,CU-UPF网元根据第二gNB-DU的下行隧道信息和自身保存的CU-UPF网元的下行隧道信息,建立第二gNB-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F1下行用户面连接,生成第二gNB-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F1用户面上下文信息,并将修改后的F1用户面上下文信息上报至SMF网元,该F1用户面上下文信息包括gNB-DU的下行隧道信息,以及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和下行隧道信息。
步骤1116,SMF网元向CU-UPF网元通过N4消息反馈承载上下文修改响应(BEARERCONTEXT MODIFICATION RESPONSE),该承载上下文修改响应包括F1用户面上下文信息修改完成。
步骤1117,CU-UPF网元向第二gNB-CU-CP发送响应消息,例如该响应消息为端口上下文修改响应(BEARER CONTEXT MODIFICATION RESPONSE)消息,用于告知gNB-CU-CP已完成CU-UPF与第二gNB-DU的F1接口上下行连接,以及CU-UPF与第二gNB-DU的F1接口用户面上下文修改。
步骤1118,UE断开与第一gNB-DU的连接,UE通过随机接入流程,建立与第二gNB-DU的连接。
步骤1119和步骤1120,UE通过第二gNB-DU向第二gNB-CU-CP发送RRC重配置完成(RRC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该RRC重配置完成消息用于报告与第二gNB-DU的无线连接已经建立完成。
步骤1121,第二gNB-DU在与UE建立成功无线连接后,第二gNB-DU通过向CU-UPF网元发送下行数据发送状态,该下行数据发送状态用于指示CU-UPF网元开始向第二gNB-DU发送下行数据。
该步骤1117至步骤1121可以与步骤1116并行进行,也就是说CU-UPF网元无需等待SMF的响应消息就可以执行步骤1117至步骤1121。
步骤1122,第二gNB-CU-CP指示第一gNB-CU-CP释放UE的上下文信息。
步骤1123和步骤1124,第一gNB-CU-CP指示第一gNB-DU释放UE的上下文信息,第一gNB-DU向第一gNB-CU-CP反馈UE的上下文释放完成消息。
步骤1125,第二gNB-CU-CP向AMF网元上报更新后的UE的上下文信息,其中更新后的UE的上下文信息包括为UE服务的第二gNB-CU-CP的信息。
结合图11B来说,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由SMF网元在会话建立时通过源gNB-CU-CP向目标gNB-CU-CP下发CU-UPF的控制端口信息和验证信息,从而授权目标gNB-CU-CP在gNB-DU切换流程中,先修改CU-UPF网元与第二gNB-DU之间的下行用户面连接,最后再将修改之后的用户面上下文汇报给SMF网元进行同步,从而保证了gNB-DU的快速切换。需要说明的是,图11B中的控制连接区别于传统的E1接口,是个类似于用户面连接的临时连接,并非E1接口的设备级连接,仅与会话业务关联,不存在设备级关联,CU-UPF的升级调整等,与目标gNB-CU-CP的设置互不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UE跨RAN进行DU切换时,CU-UPF利用控制端口获取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基于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和CU-UPF的下行隧道信息,完成CU-UPF和目标DU之间的F1接口下行用户面上下文的更新,避免执行F1接口的重建带来的业务延迟和信令开销。这样,在UE在切换完成后,第二DU与CU-UPF网元之间可以进行F1接口的用户面通信,使得UE在切换完成后尽快进行上下行数据传输,减少对终端业务延迟带来的影响。
结合上述场景二的描述,实施例四,如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参见图12,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201,第二RAN的第二DU通过第二RAN的第二CU-CP接收来自第一RAN的第一CU-CP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是第一RAN的第一CU-CP从SMF网元获取的。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授权第二DU发送的用户面数据包具有传输控制面数据的权限。第一信息可以承载于N2消息中,例如第一消息是UE上下文修改/重建请求(UEcontext Modification/Establishment request)消息。
步骤1202,在终端设备从第一DU切换至第二DU过程中,第二DU向CU-UPF网元发送携带有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的用户面数据包。
其中,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可以包括IP地址和GTP隧道端点标识(tunnelendpoint identifier,TEID)中的至少一个。示例性地,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可以包括第一IP地址,第一IP地址为第二DU与CU-UPF网元之间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IP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RAN的第二CU-CP还可以从SMF网元获取验证信息,第二RAN的第二CU-CP可以将该验证信息发送至第二DU,这样第二DU向CU-UPF网元发送的用户面数据包中还可以携带该验证信息,以便于CU-UPF网元确认第二DU是否具有请求建立所述第一F1用户面连接的权限。
步骤1203,CU-UPF网元根据第二DU侧下行隧道信息和CU-UPF网元的下行隧道信息,建立CU-UPF网元与第二DU之间的第一F1用户面连接。
其中,CU-UPF网元的下行隧道信息可以包括IP地址和GTP隧道端点标识(tunnelendpoint identifier,TEID)中的至少一个。示例性地,CU-UPF网元的下行隧道信息可以包括第二IP地址,第二IP地址为CU-UPF网元侧通过第一DU与CU-UPF网元之间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IP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DU通过第二CU-CP从CU-UPF网元获取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第二DU根据该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和目标DU的上行隧道信息,建立第二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上行用户面连接,以便于第二DU通过该上行用户面连接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DU还可以通过用户面数据包向CU-UPF网元发送验证信息,CU-UPF网元根据该验证信息确定第二DU是否有获取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当CU-UPF网元确定第二DU有获取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时,则向第二DU发送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否则的话,则不发送。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所接入的RAN的DU发生切换时,第二CU-CP可以授权终端设备需要切换接入的第二DU的用户面数据包具有发送控制面数据的权限,从而可以利用用户面数据包向CU-UPF网元发送下行隧道信息,从而完成终端设备切换后接入的第二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用户面上下文的更新,这样可以避免执行第二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F1用户面上下文的重建,从而可以降低切换时延,改善因F1接口重建所造成的业务时延大和信令开销大的问题。
图13A中,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以UE从连接到第一gNB的第一gNB-DU切换至第二gNB的第二gNB-DU的为例,对上述通信方法进行举例说明。需要说明的,第一gNB为终端切换前接入的源gNB,第二gNB位终端切换后接入的目标gNB,第一gNB-DU为源gNB的分布式单元,第二gNB-DU为目标gNB的分布式单元,第一gNB-CU-CP为源gNB的控制面实体,第二gNB-CU-CP为目标gNB的控制面实体。
可选地,步骤1300,在PDU会话建立过程中,SMF网元通过AMF网元向gNB的gNB-CU-CP发送验证信息,该验证信息可以包括令牌(Token),该验证信息用于CU-UPF网元确定第二gNB-DU的权限,例如,用于CU-UPF网元确定第二gNB-DU是否具有获取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或者说,用于CU-UPF网元确定第二gNB-DU是否具有修改CU-UPF网元的用户面上下文的权限,或者说,用于CU-UPF网元确定第二gNB-DU是否具有修改CU-UPF网元的F1接口的权限。
步骤1301至步骤1302,UE通过第一gNB的gNB-DU向第一gNB的gNB-CU-CP发送测量报告。
其中,第一gNB-DU为UE切换前连接的源gNB-DU,该测量报告可以包括UE测量的周围gNB-DU的接收信号功率等信息,UE将该测量报告发送至第一gNB-CU-CP,由gNB-CU-CP确定UE是否需要切换gNB-DU。
步骤1303,当第一gNB-CU-CP根据测量报告,确定UE需要切换gNB-DU时,第一gNB-CU-CP向第二gNB-CU-CP发送切换请求,该切换请求用于请求终端设备切换至第二gNB-CU-CP的第二gNB-DU。
步骤1304,当第二gNB-CU-CP确定UE需要切换至第二gNB-DU时,第二gNB-CU-CP向第二gNB-DU发送该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另外,还向第二gNB-DU发送请求,该请求用于请求第二gNB-DU的下行隧道信息,其中,第二gNB-DU的下行隧道信息用于建立F1下行用户面连接。
其中,该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指的是CU-UPF网元与第一gNB-DU之间的F1用户面连接中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例如,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可以包括IP地址和GTP隧道端点标识。
其中,该第二gNB-DU的下行隧道信息用于建立CU-UPF网元与第二gNB-DU之间的F1下行用户面连接,其中,第二gNB-DU的下行隧道信息可以包括IP地址和GTP隧道端点标识。
步骤1305,第二gNB-DU接收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后,根据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和第二gNB-DU的上行隧道信息,建立第二gNB-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F1上行用户面连接,以便于第二gNB-DU接收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另外第二gNB-DU向第二gNB-CU-CP发送响应,该响应包括F1上行用户面连接建立完成。
步骤1306,第二gNB-CU-CP向第一gNB-DU发送切换指令,该切换指令用于指示UE从连接第一gNB-DU切换至连接第二gNB-DU。
例如,该切换指令为UE上下文修改请求(UE CONTEXT 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该UE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可以包含RRC重配置切换指令(Reconfiguration HandoverCommand),用于指示UE进行切换,当UE收到RRC重配置切换指令后,需要断开与第一gNB-DU的无线连接,并通过随机接入流程尝试接入第二gNB-DU。
步骤1307和步骤1308,第一gNB-CU-CP向第一gNB-DU发送切换指令,该切换指令用于指示UE从连接第一gNB-DU切换至连接第二gNB-DU。
例如,该切换指令为UE上下文修改请求(UE CONTEXT 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该UE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可以包含RRC重配置切换指令(Reconfiguration HandoverCommand),用于指示UE进行切换,当UE收到RRC重配置切换指令后,需要断开与第一gNB-DU的无线连接,并通过随机接入流程尝试接入第二gNB-DU。
步骤1309,第一gNB-DU向CU-UPF网元发送下行数据发送状态(Downlink DataDelivery Status)消息,用于汇报数据传输情况并指示CU-UPF停止向其发送下行数据。
步骤1310,第一gNB-DU向第一gNB-CU-CP发送切换结果,该切换结果用于指示第一gNB-DU已中断与UE的无线连接,指示第一gNB-CU-CP停止向其发送数据。
示例性地,该切换结果可以携带在UE上下文修改响应(UE CONTEXT MODIFICATIONRESPONSE)消息中,该UE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可以包括RRC重配置完成消息。
步骤1311,UE断开与第一gNB-DU的连接,UE通过随机接入流程,建立与第二gNB-DU的连接。
步骤1312,第二gNB-DU向CU-UPF网元发送携带有下行隧道信息的用户面数据包,例如用户面数据包,例如下行数据发送状态(Downlink Data Delivery Status)消息,该用户面数据包包含第二gNB-DU的下行隧道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该用户面数据包还可以包括验证信息,当步骤1312中包括该验证信息时,该方法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1313。
步骤1313,CU-UPF网元根据该验证信息第二gNB-CU权限进行验证。例如,CU-UPF网元根据令牌(Token)确定第二gNB-CU是否具有修改F1用户面连接的权限。若是,则CU-UPF网元则执行步骤1314,否则不执行步骤1314。
步骤1314,CU-UPF网元在验证通过后向第二gNB-CU发送UE的下行数据。
步骤1315,CU-UPF网元修改第二gNB-DU和CU-UPF网元之间的F1用户面上下文信息,并将修改后的F1用户面上下文信息上报至SMF网元。
步骤1316,SMF网元向CU-UPF网元通过N4消息反馈承载上下文修改响应(BEARERCONTEXT MODIFICATION RESPONSE),该承载上下文修改响应包括F1用户面上下文信息修改完成。
步骤1317和步骤1318,UE通过第二gNB-DU向gNB-CU-CP发送RRC重配置完成(RRC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该RRC重配置完成消息用于报告与第二gNB-DU的无线连接已经建立完成。
步骤1319,第二gNB-CU-CP指示第一gNB-CU-CP释放UE的上下文信息。
步骤1320和步骤1321,第一gNB-CU-CP指示第一gNB-DU释放UE的上下文信息,第一gNB-DU向第一gNB-CU-CP反馈UE的上下文释放完成消息。
步骤1322,第二gNB-CU-CP向AMF网元上报更新后的UE的上下文信息,其中更新后的UE的上下文信息包括为UE服务的第二gNB-CU-CP的信息。
结合图13B来说,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核心网网元通过对用户面数据的授权,使得第二DU向CU-UPF网元发送的用户面数据包可以携带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从而在gNB-DU切换流程中,先修改CU-UPF网元与第二gNB-DU之间的下行用户面连接,最后再将修改之后的用户面上下文汇报给SMF网元进行同步,从而保证了gNB-DU的快速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UE所连接基站的DU发生切换时,第二DU利用用户面数据包向CU-UPF网元发送下行隧道信息,CU-UPF网元基于第二DU的下行隧道信息和CU-UPF的上行隧道信息,完成CU-UPF和目标DU之间的F1接口用户面上下文的更新,避免执行F1接口的重建带来的业务延迟和信令开销。这样,在UE在切换完成后,第二DU与CU-UPF网元之间可以进行F1接口的用户面通信,使得UE在切换完成后尽快进行上下行数据传输,减少对终端业务延迟带来的影响。
针对于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需要说明的是:(1)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四可以分别在不同场景中单独实施,或者也可以在同一场景中结合实施,又或者,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不同方案也可以结合实施(比如实施例一中所涉及的部分或全部方案可以与实施例三结合实施),具体不做限定。
(2)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流程图的步骤编号仅为执行流程的一种示例,并不构成对步骤执行的先后顺序的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相互之间没有时序依赖关系的步骤之间没有严格的执行顺序。
上述主要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如图14所示,装置14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1402和通信单元1403。处理单元1402用于对装置14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通信单元1403用于支持装置1400与其他设备的通信。可选地,通信单元1403也称为收发单元,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或发送单元,分别用于执行接收和发送操作。装置14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401,用于存储装置1400的程序代码和/或数据。
该装置1400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如RAN的控制面实体或分布式单元)、或者还可以为设置在无线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处理单元1402可以支持装置14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动作。或者,处理单元1402主要执行方法示例中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内部动作,通信单元1403可以支持装置1400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
该装置1400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CU-UPF网元、或者还可以为设置CU-UPF网元中的芯片。处理单元1402可以支持装置14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CU-UPF网元的动作。或者,处理单元1402主要执行方法示例中的CU-UPF网元的内部动作,通信单元1403可以支持装置1400与CU-UPF网元之间的通信。例如,处理单元1402可以用于执行方法示例中的CU-UPF网元的内部动作;通信单元1403可以用于执行方法示例中的CU-UPF网元的收发动作。
应理解以上装置中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装置中的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各个单元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该单元的功能。此外这些单元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又可以成为处理器,可以是一种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的集成电路。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实现或者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
在一个例子中,以上任一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再如,当装置中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处理器,比如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以上用于接收的单元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从其它装置接收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接收单元是该芯片用于从其它芯片或装置接收信号的接口电路。以上用于发送的单元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用于向其它装置发送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发送单元是该芯片用于向其它芯片或装置发送信号的接口电路。
请参考图15,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可以为以上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用于实现以上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操作。如图15所示,该无线接入网设备包括:天线1510、射频部分1520、信号处理部分1530。天线1510与射频部分1520连接。在下行方向上,射频部分1520通过天线1510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信息,将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信息发送给信号处理部分1530进行处理。在上行方向上,信号处理部分1530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部分1520,射频部分1520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510发送给核心网设备。
信号处理部分1530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子***,用于实现对数据各通信协议层的处理;还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子***,用于实现对终端设备操作***以及应用层的处理。
调制解调子***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1531,例如,包括一个主控CPU和其它集成电路。此外,该调制解调子***还可以包括存储元件1532和接口电路1533。存储元件1532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但用于执行以上方法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的程序可能不存储于该存储元件1532中,而是存储于调制解调子***之外的存储器中,使用时调制解调子***加载使用。接口电路1533用于与其它子***通信。
该调制解调子***可以通过芯片实现,该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无线接入网设备执行的任一种方法的各个步骤,接口电路用于与其它装置通信。在一种实现中,无线接入网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例如用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装置包括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存储元件可以为处理元件处于同一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内存储元件。
在另一种实现中,用于执行以上方法中无线接入网设备所执行的方法的程序可以在与处理元件处于不同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外存储元件。此时,处理元件从片外存储元件调用或加载程序于片内存储元件上,以调用并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无线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
在又一种实现中,无线接入网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这些处理元件设置于调制解调子***上,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为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或者这些类集成电路的组合。这些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在一起,构成芯片。
无线接入网设备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SOC的形式实现,该SOC芯片,用于实现以上方法。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由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的存储的程序的形式实现以上无线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集成电路,用于实现以上无线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可以结合以上实现方式,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程序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集成电路的形式实现。
可见,以上用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无线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处理元件可以以第一种方式:即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的方式执行无线接入网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也可以以第二种方式:即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结合指令的方式执行终端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当然,也可以结合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执行终端设备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这里的处理元件同以上描述,可以通过处理器实现,处理元件的功能可以和图14中所描述的处理单元的功能相同。示例性地,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CPU,还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存储元件可以通过存储器实现,存储元件的功能可以和图14中所描述的存储单元的功能相同。存储元件可以通过存储器实现,存储元件的功能可以和图14中所描述的存储单元的功能相同。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器的统称。
图15所示的无线接入网设备能够实现图6、图7A、图8、图9A、图10、图11A、图12、图13A所示意的方法实施例中涉及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各个过程。图15所示的无线接入网设备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请参考图16,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U-UPF网元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实现以上实施例中CU-UPF网元的操作。如图16所示,该CU-UPF网元包括:天线1601、射频装置1602、基带装置1603。天线1601与射频装置1602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1602通过天线1601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信息,将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1603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1603对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1602,射频装置1602对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601发送给无线接入网设备。
基带装置1603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16031,例如,包括一个主控CPU和其它集成电路。此外,该基带装置1603还可以包括存储元件16032和接口16033,存储元件16032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接口16033用于与射频装置1602交互信息,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以上用于CU-UPF网元的装置可以位于基带装置1603,例如,以上用于CU-UPF网元的装置可以为基带装置1603上的芯片,该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CU-UPF网元执行的任一种方法的各个步骤,接口电路用于与其它装置通信。在一种实现中,CU-UPF网元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例如用于CU-UPF网元的装置包括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CU-UPF网元执行的方法。存储元件可以为处理元件处于同一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内存储元件,也可以为与处理元件处于不同芯片上的存储元件,即片外存储元件。
在另一种实现中,CU-UPF网元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是被配置成一个或多个处理元件,这些处理元件设置于基带装置上,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为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或者这些类集成电路的组合。这些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在一起,构成芯片。
CU-UPF网元实现以上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例如,基带装置包括该SOC芯片,用于实现以上方法。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存储元件,由处理元件调用存储元件的存储的程序的形式实现以上CU-UPF网元执行的方法;或者,该芯片内可以集成至少一个集成电路,用于实现以上CU-UPF网元执行的方法;或者,可以结合以上实现方式,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程序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的功能通过集成电路的形式实现。
可见,以上用于CU-UPF网元的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接口电路,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CU-UPF网元执行的方法。处理元件可以以第一种方式:即调用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的方式执行CU-UPF网元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也可以以第二种方式:即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结合指令的方式执行CU-UPF网元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当然,也可以结合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执行以上CU-UPF网元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这里的处理元件同以上描述,可以通过处理器实现,处理元件的功能可以和图14中所描述的处理单元的功能相同。示例性地,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CPU,还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SP,或,一个或者多个FPGA等,或这些集成电路形式中至少两种的组合。存储元件可以通过存储器实现,存储元件的功能可以和图14中所描述的存储单元的功能相同。存储元件可以通过存储器实现,存储元件的功能可以和图14中所描述的存储单元的功能相同。存储元件可以是一个存储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器的统称。
图16所示的CU-UPF网元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CU-UPF网元的各个过程。图16所示的CU-UPF网元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9)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控制面实体CU-CP接收来自核心网网元的控制端口信息,所述控制端口信息所指示的控制端口与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对应,且为CU-UPF网元的控制端口,所述CU-UPF网元由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集中式单元CU对应的用户面实体CU-UP和用户面功能UPF网元组成;
当终端设备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源分布式单元DU切换至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DU时,所述CU-CP从所述目标DU获取用于建立第一F1用户面连接的所述目标DU的下行隧道信息;其中,所述第一F1用户面连接为所述目标DU与所述CU-UPF网元之间的下行用户面连接;
所述CU-CP通过与所述控制端口向所述CU-UPF网元发送所述下行隧道信息;
其中,所述下行隧道信息用于所述第一F1用户面连接的建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CU-CP通过所述控制端口从所述CU-UPF网元获取上行隧道信息,所述上行隧道信息为所述CU-UPF网元与所述源DU之间的第二F1用户面连接的上行隧道信息;
所述CU-CP向所述目标DU发送所述上行隧道信息,所述上行隧道信息用于所述目标DU和所述CU-UPF网元之间的上行用户面连接的建立;
其中,所述上行隧道信息和所述下行隧道信息包括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和隧道端点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CU-CP接收来自所述核心网网元的验证信息;
所述CU-CP通过所述控制端口向所述CU-UPF网元发送所述验证信息;
其中,所述验证信息用于所述CU-CP的获取所述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的确定。
4.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终端设备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源分布式单元DU切换至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DU时,CU-UPF网元通过控制端口接收来自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控制面实体CU-CP的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中包括所述目标DU的下行隧道信息,所述CU-UPF网元由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集中式单元CU对应的用户面实体CU-UP和用户面功能UPF网元组成,所述控制端口为核心网网元为所述CU-UPF网元分配的,且与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对应的CU-UPF网元的控制端口;
所述CU-UPF网元根据所述下行隧道信息和所述CU-UPF网元的下行隧道信息,建立第一F1用户面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F1用户面连接为所述目标DU与所述CU-UPF网元之间的下行用户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CU-UPF网元通过所述控制端口接收来自所述CU-CP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上行隧道信息,所述上行隧道信息为所述CU-UPF网元与所述源DU之间的第二F1用户面连接的上行隧道信息;
所述CU-UPF网元通过所述控制端口向所述CU-CP发送所述上行隧道信息,所述上行隧道信息用于所述目标DU和所述CU-UPF网元之间的上行用户面连接的建立;
其中,所述上行隧道信息和所述下行隧道信息包括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和隧道端点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CU-UPF网元通过所述控制端口接收来自所述CU-CP的验证信息;
所述CU-UPF网元根据所述验证信息,确定所述CU-CP的获取所述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CU-UPF网元将所述目标DU的下行隧道信息,以及所述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和下行隧道信息,发送至所述核心网网元。
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分布式单元DU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控制面实体CU-CP接收来自核心网网元的第一信息;
当终端设备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源DU切换至所述目标DU时,所述目标DU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向CU-UPF网元发送携带有所述目标DU的下行隧道信息的用户面数据包,所述下行隧道信息用于第一F1用户面连接的建立;
其中,所述第一F1用户面连接为所述目标DU与所述CU-UPF网元之间的下行用户面连接,所述CU-UPF网元由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集中式单元CU对应的用户面实体CU-UP和用户面功能UPF网元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目标DU通过所述CU-CP从CU-UPF网元接收上行隧道信息,其中,所述上行隧道信息为所述CU-UPF网元与所述源DU之间的第二F1用户面连接的上行隧道信息;
所述目标DU根据所述上行隧道信息和所述目标DU的上行隧道信息,建立所述目标DU和所述CU-UPF网元之间的上行用户面连接;
其中,所述上行隧道信息和所述下行隧道信息包括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和隧道端点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面数据包还包括验证信息;所述验证信息用于所述目标DU的获取所述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的确定。
1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终端设备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源分布式单元DU切换至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DU时,CU-UPF网元接收来自所述目标DU的用户面数据包,所述用户面数据包携带有所述目标DU的下行隧道信息,所述CU-UPF网元由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集中式单元CU对应的用户面实体CU-UP和用户面功能UPF网元组成;
所述CU-UPF网元根据所述下行隧道信息和所述CU-UPF网元的下行隧道信息建立第一F1用户面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F1用户面连接为所述目标DU与所述CU-UPF网元之间的下行用户面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CU-UPF网元通过所述CU-CP向所述目标DU发送上行隧道信息;
其中,所述上行隧道信息为所述CU-UPF网元与所述源DU之间的第二F1用户面连接的上行隧道信息,所述上行隧道信息用于所述目标DU和所述CU-UPF网元之间的上行用户面连接的建立;所述上行隧道信息和所述下行隧道信息包括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和隧道端点标识中的至少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CU-UPF网元接收来自所述目标DU的验证信息;
所述验证信息用于所述目标DU的获取所述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的确定。
14.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控制面实体CU-CP通过源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源CU-CP接收来自核心网网元的控制端口信息,所述控制端口信息所指示的控制端口与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对应,且为CU-UPF网元的控制端口,所述CU-UPF网元由与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集中式单元CU对应的用户面实体CU-UP和用户面功能UPF网元组成;
当终端设备从所述源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源DU切换至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DU时,所述目标CU-CP从所述目标DU获取用于建立第一F1用户面连接的所述目标DU的下行隧道信息;其中,所述第一F1用户面连接为所述目标DU与所述CU-UPF网元之间的下行用户面连接;
所述目标CU-CP通过所述控制端口向所述CU-UPF网元发送所述下行隧道信息;
其中,所述下行隧道信息用于所述第一F1用户面连接的建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目标CU-CP通过所述控制端口从所述CU-UPF网元获取上行隧道信息;所述上行隧道信息为所述CU-UPF网元与所述源DU之间的第二F1用户面连接的上行隧道信息;
所述目标CU-CP向所述目标DU发送所述上行隧道信息,所述上行隧道信息用于所述目标DU和所述CU-UPF网元之间的上行用户面连接的建立;
其中,所述上行隧道信息和所述下行隧道信息包括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和隧道端点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目标CU-CP接收来自所述核心网网元的验证信息;
所述目标CU-CP通过所述控制端口向所述CU-UPF网元发送所述验证信息;
其中,所述验证信息用于所述目标CU-CP的获取所述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的确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目标CU-CP更新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包括为所述终端设备服务的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信息;
所述目标CU-CP将更新后的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发送至所述核心网网元。
1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终端设备从源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源分布式单元DU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目标DU时,CU-UPF网元通过控制端口接收来自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CU-CP的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中包括所述目标DU的下行隧道信息,所述CU-UPF网元由与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集中式单元CU对应的用户面实体CU-UP和用户面功能UPF网元组成,所述控制端口为核心网网元为所述CU-UPF网元分配的,且与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对应的CU-UPF网元的控制端口;
所述CU-UPF网元根据所述目标DU的下行隧道信息和所述CU-UPF网元的下行隧道信息,建立第一F1用户面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F1用户面连接为所述目标DU与所述CU-UPF网元之间的下行用户面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CU-UPF网元通过所述控制端口接收来自所述CU-CP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上行隧道信息,所述上行隧道信息为所述CU-UPF网元与所述源DU之间的第二F1用户面连接的上行隧道信息;
所述CU-UPF网元通过所述控制端口向所述目标CU-CP发送所述上行隧道信息,所述上行隧道信息用于所述目标DU和所述CU-UPF网元之间的上行用户面连接的建立;
其中,所述上行隧道信息和所述下行隧道信息包括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和隧道端点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CU-UPF网元通过所述控制端口接收来自所述目标CU-CP的验证信息:
所述CU-UPF网元根据所述验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CU-CP的获取所述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CU-UPF网元将所述目标DU的下行隧道信息,以及所述CU-UPF网元的上行隧道信息和下行隧道信息,发送至所述核心网网元。
22.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分布式单元DU通过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CU-CP从源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源CU-CP接收第一信息;
当终端设备从所述源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源DU切换至连接所述目标DU时,所述目标DU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向CU-UPF网元发送携带有所述目标DU的下行隧道信息的用户面数据包,所述下行隧道信息用于第一F1用户面连接的建立;
其中,所述第一F1用户面连接为所述目标DU与所述CU-UPF网元之间的下行用户面连接,所述CU-UPF网元由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集中式单元CU对应的用户面实体CU-UP和用户面功能UPF网元组成。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目标DU通过所述目标CU-CP从所述CU-UPF获取上行隧道信息,其中,所述上行隧道信息为所述CU-UPF网元与所述源DU之间的第二F1用户面连接的上行隧道信息;
所述目标DU根据所述上行隧道信息和所述目标DU的上行隧道信息,建立所述目标DU和所述CU-UPF网元之间的上行用户面连接;
其中,所述上行隧道信息和所述下行隧道信息包括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和隧道端点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面数据包还包括验证信息;所述验证信息用于所述目标DU的获取所述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的确定。
25.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终端设备从源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源分布式单元DU切换至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DU时,CU-UPF网元接收来自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DU的用户面数据包,所述用户面数据包携带有所述目标DU的下行隧道信息,所述CU-UPF网元由与所述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集中式单元CU对应的用户面实体CU-UP和用户面功能UPF网元组成;
所述CU-UPF网元根据所述下行隧道信息和所述CU-UPF网元的下行隧道信息建立第一F1用户面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F1用户面连接为所述目标DU与所述CU-UPF网元之间的下行用户面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CU-UPF网元通过所述目标CU-CP向所述目标DU发送上行隧道信息;
其中,所述上行隧道信息为所述CU-UPF网元与所述源DU之间的第二F1用户面连接的上行隧道信息,所述上行隧道信息用于所述目标DU和所述CU-UPF网元之间的上行用户面连接的建立,所述上行隧道信息和所述下行隧道信息包括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和隧道端点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CU-UPF网元接收来自所述目标DU的验证信息;
所述验证信息用于所述目标DU的获取所述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的确定。
28.一种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分布式单元DU,以及由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集中式单元CU对应的用户面实体CU-UP和用户面功能UPF网元组成的CU-UPF网元;
所述目标DU,用于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控制面实体CU-CP接收来自核心网网元的第一信息;当终端设备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源分布式单元DU切换至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DU时,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向CU-UPF网元发送携带有所述目标DU的下行隧道信息的用户面数据包;
所述CU-UPF网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用户面数据包,并根据所述下行隧道信息和所述CU-UPF网元的下行隧道信息建立第一F1用户面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F1用户面连接为所述目标DU与所述CU-UPF网元之间的下行用户面连接。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CU-UPF网元,还用于通过所述CU-CP向所述目标DU发送上行隧道信息;
所述目标DU,还用于接收所述上行隧道信息,根据所述上行隧道信息和所述目标DU的上行隧道信息,建立所述目标DU和所述CU-UPF网元之间的上行用户面连接;
其中,所述上行隧道信息为所述CU-UPF网元与所述源DU之间的第二F1用户面连接的上行隧道信息,所述上行隧道信息和所述下行隧道信息包括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和隧道端点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CU-UPF网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目标DU的验证信息;
所述验证信息用于所述目标DU的获取所述上行隧道信息的权限的确定。
3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存储器相连,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3或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存储器相连,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4-7、11-13、18-21或25-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存储器相连,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8-10、22-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4.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5.一种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执行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控制面实体CU-CP和执行如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CU-UPF网元。
36.一种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执行如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分布式单元DU和执行如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所述方法的CU-UPF网元。
37.一种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执行如权利要求14-1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控制面实体CU-CP和执行如权利要求18-21任一项所述方法的CU-UPF网元。
38.一种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执行如权利要求22-24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目标无线接入网设备的目标分布式单元DU和执行如权利要求25-2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CU-UPF网元。
3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7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010460755.5A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7475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0755.5A CN113747515B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CT/CN2021/083650 WO2021238383A1 (zh) 2020-05-27 2021-03-29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0755.5A CN113747515B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7515A CN113747515A (zh) 2021-12-03
CN113747515B true CN113747515B (zh) 2023-03-21

Family

ID=78723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60755.5A Active CN113747515B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47515B (zh)
WO (1) WO20212383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44974B2 (en) * 2017-05-04 2020-05-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asurements and radio link monitor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7135625A (zh) * 2022-05-20 2023-11-2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及信令安全管理网关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6746A (zh) * 2017-05-05 2019-01-1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前向接口的建立、ue接入和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9803453A (zh) * 2017-11-17 2019-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及其通信***
CN110166273A (zh) * 2018-02-14 2019-08-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0519171A (zh) * 2018-05-21 2019-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29854A1 (ja) * 2016-08-12 2018-02-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無線装置、無線制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端末
EP4346332A3 (en) * 2017-06-19 2024-06-12 Apple Inc. Separation of control plane and user plane in new radio (nr) systems
CN110022223B (zh) * 2018-01-10 2022-0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片配置方法、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
CN110324867A (zh) * 2018-03-31 2019-10-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351890B (zh) * 2018-04-04 2023-05-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集中式单元-分布式单元架构下的通信方法、通信设备
US20200053815A1 (en) * 2018-08-07 2020-02-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unnel Modification for Split Bearers in Multi-RAT Dual Connectivity (MR-DC) and NR-NR Dual Connectivity (NR-DC)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6746A (zh) * 2017-05-05 2019-01-1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前向接口的建立、ue接入和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9803453A (zh) * 2017-11-17 2019-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及其通信***
CN110166273A (zh) * 2018-02-14 2019-08-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0519171A (zh) * 2018-05-21 2019-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5G小基站协议栈软件技术研究;孙磊等;《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200415(第04期);全文 *
R3-173806 "Enhancements for intra CU-CP handover in NG-RAN with separated CP and UP";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 RAN WG3 Meeting #97bis》;20170929;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38383A1 (zh) 2021-12-02
CN113747515A (zh) 2021-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13442C1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ключения сот
CN109246747B (zh) 前向接口的建立方法、ue接入方法、ue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18219039A1 (zh) 一种移动切换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035735B1 (en) Handover method, master base station and slave base station
US11336755B2 (en) PDCP layer active protocol stack implementation to reduce handover interruption
RU2679417C1 (ru) Способ распространения контекста ключа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объект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обильностью 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US2020010010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security for cu-cp and cu-up sepa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212720B2 (en) 5GSM handling on invalid PDU session
CN112088544A (zh) 通过施主基站切换来维持通信和信令接口
CN110519807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KR20190133031A (ko)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054538A1 (zh) 建立辅助信令链路的方法及其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09315008B (zh) 多连接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9474954B (zh) 一种会话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2752297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1148158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18233451A1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
CN113747515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TWI775811B (zh) 通信方法、輔網絡節點和終端
WO2022082690A1 (zh) 群组切换的方法、装置和***
JP2023545849A (ja) Iabノードのマイグレーション方法及び装置
WO2016165050A1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15913904A (zh) 基于流控制传输协议的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JP2024035747A (ja) 端末と基地局と間のハンドオーバをマルチパスによって実行する端末、コアシステム及びハンドオーバ方法
CN115150910A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