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77010A - 资源复用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资源复用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77010A
CN113677010A CN202010414384.7A CN202010414384A CN113677010A CN 113677010 A CN113677010 A CN 113677010A CN 202010414384 A CN202010414384 A CN 202010414384A CN 113677010 A CN113677010 A CN 1136770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symbol
node
symbol number
symbo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143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凤威
袁世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143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77010A/zh
Priority to EP21804991.4A priority patent/EP4138490A4/en
Priority to KR1020227043259A priority patent/KR20230009472A/ko
Priority to PCT/CN2021/092640 priority patent/WO2021228014A1/zh
Priority to JP2022569211A priority patent/JP7488368B2/ja
Priority to BR112022023097A priority patent/BR112022023097A2/pt
Publication of CN113677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7010A/zh
Priority to US17/986,501 priority patent/US20230076450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04B7/15542Selecting at relay station its transmit and receive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22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资源复用方法及装置。在该申请中,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包括MT的第一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一保护间隔信息;以及该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包括MT的第二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二保护间隔信息。第二节点配置的保护间隔信息与不同的定时模式关联,从而第一节点可以获得不同的定时模式下的对应的保护间隔信息,提高接入链路与回传链路的资源复用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资源复用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复用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频谱资源日趋紧张。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未来的基站部署将会更加密集。此外,密集部署还可以避免覆盖空洞的出现。在传统蜂窝网络架构下,基站通过光纤与核心网建立连接。然而在很多场景下,光纤的部署成本非常高昂。中继节点(relay node,RN)通过无线回传链路与核心网建立连接,可节省部分光纤部署成本。
目前,提出了带内中继的方案,带内中继是回传链路与接入链路共享相同频段的中继方案。带内中继一般具有半双工的约束,具体地,中继节点在接收其上级节点发送的下行信号时不能向其下级节点发送下行信号,而中继节点在接收其下级节点发送的上行信号时不能向其上级节点发送上行信号。新一代无线通信***(new radio,NR)的带内中继方案被称为一体化接入回传(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在IAB节点正常工作时,接入链路与回传链路以时分,空分或频分的方式进行资源复用。
以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场景为例,回传链路与接入链路在不同的时刻工作,因此IAB节点需要在回传链路的收发与接入链路的收发之间切换。当回传与接入链路无间隔切换时,即接入链路与符号回传链路符号连续时,IAB节点具有最高的资源利用率。然而在实现中,由于功放的开关时间、传输距离、非理想同步等各种因素,回传链路与接入链路不能实现无间隔切换。此时,IAB节点需要确定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的可用/不可用符号集合。具体地,可采用下级节点上报或上级节点配置可用/不可用符号集合的方式。
然而,上述下级节点上报或上级节点配置保护符号的方式,仅考虑了普通定时模式(timing mode)下的保护符号的配置/上报。为了支持空分复用(spatial divisionmultiplexing,SDM)或全双工,可能会引入新的定时模式。现有的保护符号的配置与上报机制不能解决新的定时模式下的保护符号的配置/上报。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资源复用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保护符号的配置与上报机制不能解决新的定时模式下的保护符号的配置/上报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资源复用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移动终端MT的第一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一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一符号数以及第二符号数,所述第一符号数表示分布式单元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二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或宿主节点;以及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MT的第二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二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三符号数以及第四符号数,所述第三符号数表示所述DU资源切换至所述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四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在该方面中,第二节点配置的保护间隔信息与不同的定时模式关联,从而第一节点可以获得不同的定时模式下的准确的保护间隔信息,提高接入链路与回传链路的资源复用的灵活性。
在一个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节点的定时模式属于所述第一定时模式时,基于所述DU资源的时域位置以及所述第一保护间隔信息确定所述MT资源的时域位置;或者,当所述第一节点的定时模式属于所述第二定时模式时,基于所述DU资源的时域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保护间隔信息确定所述MT资源的时域位置。在该设计中,根据采用的不同的定时模式关联的保护间隔信息可以准确地确定MT资源的时域位置。
在又一个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上报MT的第一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三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五符号数以及第六符号数,所述第五符号数表示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六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上报MT的第二定时模式关联的第四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四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七符号数以及第八符号数,所述第七符号数表示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八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在该设计中,第一节点还可以上报自身确定的不同的定时模式关联的保护间隔信息,第二节点可以参考第一节点上报的保护间隔信息进行保护间隔信息的配置,例如,配置的保护间隔信息与第一节点上报的保护间隔信息完全相同,或部分相同;第二节点也可以不参考第一节点上报的保护间隔信息进行保护间隔信息的配置。
在又一个设计中,所述第一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所述第二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所述第三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所述第四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其中,所述第一符号数、所述第二符号数、所述第三符号数、所述第四符号数为整数。
在又一个设计中,所述第五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所述第六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所述第七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所述第八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其中,所述第五符号数、所述第六符号数、所述第七符号数、所述第八符号数为整数。
在又一个设计中,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1,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6;或者,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1,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7;或者,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6,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7。在该设计中,示例了定时模式1、定时模式6、定时模块7,但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例的定时模式,本申请的方案还可适用于更多的定时模式。
在又一个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上报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与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之间的定时差。在该设计中,第一节点根据采用的不同的定时模式关联的保护间隔信息以及上述定时差可以准确地确定MT资源的时域位置。示例性地,该定时差可以是由第一节点上报的。该第一定时模式可以是定时模式1,该第二定时模式可以是定时模块6。
在又一个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配置的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与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之间的定时差。在该设计中,第一节点根据采用的不同的定时模式关联的保护间隔信息以及上述定时差可以准确地确定MT资源的时域位置。示例性地,该定时差可以是由第二节点配置的。该第一定时模式可以是定时模式1,该第二定时模式可以是定时模块7。
在又一个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节点被所述第二节点配置第三定时模式,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上报所述第三定时模式所关联的第五保护间隔信息。在该设计中,例如当前第一节点采用的是第一定时模式或第二定时模式,当第一节点被第二节点配置新的第三定时模式时,第一节点可以向第二节点上报第三定时模式所关联的保护间隔信息。这样,第二节点可以参考或不参考上报的第三定时模式所关联的保护间隔信息,对第三定时模式所关联的保护间隔信息进行配置。
在又一个设计中,所述第一符号数包括:DU下行符号与MT下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DU下行符号与MT上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DU上行符号与MT上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DU上行符号与MT下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所述第二符号数包括:MT下行符号与DU下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MT下行符号与DU上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MT上行符号与DU上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MT上行符号与DU下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
在又一个设计中,所述基于所述DU资源的时域位置以及所述第一保护间隔信息确定所述MT资源的时域位置,具体包括:所述第一节点确定位于所述DU资源后面的MT资源的起始符号为:在所述DU资源的结束符号之后、且与所述DU资源的结束符号之间间隔N个符号,其中,所述N为所述第一符号数;以及所述第一节点确定位于所述DU资源前面的MT资源的结束符号为:在所述DU资源的起始符号之前、且与所述DU资源的起始符号之间间隔M个符号,其中,所述M为所述第二符号数。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资源复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移动终端MT的第一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一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一符号数以及第二符号数,所述第一符号数表示分布式单元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二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或宿主节点;以及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MT的第二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二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三符号数以及第四符号数,所述第三符号数表示所述DU资源切换至所述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四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在一个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MT的第一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三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五符号数以及第六符号数,所述第五符号数表示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六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MT的第二定时模式关联的第四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四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七符号数以及第八符号数,所述第七符号数表示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八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在又一个设计中,所述第一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所述第二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所述第三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所述第四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其中,所述第一符号数、所述第二符号数、所述第三符号数、所述第四符号数为整数。
在又一个设计中,所述第五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所述第六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所述第七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所述第八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其中,所述第五符号数、所述第六符号数、所述第七符号数、所述第八符号数为整数。
在又一个设计中,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1,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6;或者,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1,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7;或者,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6,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7。
在又一个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与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之间的定时差。
在又一个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配置的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与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之间的定时差。
在又一个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节点采用第三定时模式,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所述第三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五保护间隔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资源复用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第一节点,也可以是第一节点内的芯片或芯片组,其中,第一节点可以为通信设备。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当该装置是第一节点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收发单元可以是收发器;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可以是存储器;该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单元执行该存储模块所存储的指令,以使第一节点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设计相应的功能。当该装置是第一节点内的芯片或芯片组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执行存储模块所存储的指令,以使第一节点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设计相应的功能。该存储模块可以是该芯片或芯片组内的存储模块(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位于该芯片或芯片组外部的存储模块(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资源复用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第二节点,也可以是第二节点内的芯片或芯片组,其中,第二节点可以是通信设备的上级节点或宿主节点。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当该装置是第二节点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收发单元可以是收发器;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可以是存储器;该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单元执行该存储模块所存储的指令,以使第二节点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设计相应的功能。当该装置是第二节点内的芯片或芯片组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执行存储模块所存储的指令,以使第二节点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设计相应的功能。该存储模块可以是该芯片或芯片组内的存储模块(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位于该芯片或芯片组外部的存储模块(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资源复用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通信接口用于该装置与其他装置之间传输信息、和/或消息、和/或数据。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装置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设计所述的资源复用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资源复用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通信接口用于该装置与其他装置之间传输信息、和/或消息、和/或数据。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装置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设计所述的资源复用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资源复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节点确定分布式单元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其中,移动终端MT资源的结束符号位于所述DU资源的起始符号之前,或者,所述MT资源的起始符号位于所述DU资源的结束符号之后;所述第一节点获取与所述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关联的保护符号数目组,所述保护符号数目组包括第一符号数以及第二符号数,所述第一符号数表示所述DU资源切换至所述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二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一节点基于所述DU资源的时域位置、以及与所述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所关联的保护符号数目组,确定所述MT资源的时域位置。在该方面中,基于DU资源的时域位置、以及与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所关联的保护符号数目组,确定MT资源的时域位置,可准确地确定不同的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下MT资源的时域位置,可以避免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的资源冲突。
在一个设计中,所述DU资源的结束符号包括如下类型:DU hard资源的符号边界、被指示为可用的DU soft资源的符号边界、被特殊信号或信道占用且转换为DU hard资源的符号边界、DU时隙边界符号、DU时隙中的符号、DU下行时隙的起始位置、DU下行时隙的结束位置、DU上行时隙的起始位置、DU上行时隙的结束位置。
在又一个设计中,所述DU资源的起始符号包括如下类型:DU hard资源的符号边界、被指示为可用的DU soft资源的符号边界、被特殊信号或信道占用且转换为DU hard资源的符号边界、DU时隙边界符号、DU时隙中的符号、DU下行时隙的起始位置、DU下行时隙的结束位置、DU上行时隙的起始位置、DU上行时隙的结束位置。
在又一个设计中,所述保护符号数目组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分组: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保护符号数目组和第二节点配置的保护符号数目组;或第二节点配置的保护符号数目组和预设的保护符号数目组。在该设计中,在不同的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采用不同的保护符号数目组可以准确地确定MT资源的时域位置,可以避免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的资源冲突。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资源复用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第一节点,也可以是第一节点内的芯片或芯片组,其中,第一节点可以为通信设备也可以是通信设备的上级节点或宿主节点。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当该装置是第一节点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收发单元可以是收发器;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可以是存储器;该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单元执行该存储模块所存储的指令,以使第一节点执行上述第七方面中相应的功能。当该装置是第一节点内的芯片或芯片组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执行存储模块所存储的指令,以使第一节点执行上述第七方面中相应的功能。该存储模块可以是该芯片或芯片组内的存储模块(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位于该芯片或芯片组外部的存储模块(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资源复用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通信接口用于该装置与其他装置之间传输信息、和/或消息、和/或数据。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装置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中任一设计所述的资源复用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七方面或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七方面中任一设计所述的资源复用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七方面或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七方面中任一设计所述的资源复用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与存储器耦合,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七方面或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七方面中任一设计所述的资源复用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耦合”是指两个部件彼此直接或间接地结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AB***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回传链路、接入链路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适用的具有中继节点的无线通信***的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AB节点通信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AB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利用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edia access controlcontrol element,MAC CE)携带保护符号数目的字段格式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具有中继节点的无线通信***的架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复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资源复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定时模式1和定时模式6的原理示意图;
图13为定时模式1和定时模式6的定时差的示意图;
图14a为示例的一种MAC携带定时模式关联的保护符号数目的字段格式示意图;
图14b为示例的又一种MAC携带定时模式关联的保护符号数目的字段格式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资源复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为定时模式1和定时模式7的原理示意图;
图17为定时模式1和定时模式7的定时差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资源复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9为示例的DU资源的起始符号的位置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与保护符号数目组的关联关系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复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资源复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资源复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资源复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般情况下,中继节点与一个或多个上级节点建立无线回传链路,并通过上级节点接入核心网。上级节点可通过多种信令对中继节点进行一定的控制(例如,数据调度、定时调制、功率控制等)。另外,中继节点可为多个下级节点提供服务。中继节点的上级节点可以是基站,也可以是另一个中继节点。中继节点的下级节点可以是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也可以是另一个中继节点。在某些情形下,上级节点也可以称为上游节点,下级节点也可以称为下游节点。
带内中继是回传链路与接入链路共享相同频段的中继方案,由于没有使用额外的频谱资源,带内中继具有频谱效率高及部署成本低等优点。带内中继一般具有半双工的约束,具体地,中继节点在接收其上级节点发送的下行信号时不能向其下级节点发送下行信号,而中继节点在接收其下级节点发送的上行信号时不能向其上级节点发送上行信号。新一代无线(new radio,NR)通信***的带内中继方案被称为一体化接入回传(integratedaccess and backhaul,IAB),而中继节点被称为IAB节点(IAB node)。
如图1所示,IAB节点为UE提供无线接入和接入业务的无线回传。IAB宿主节点(IABdonor node)向IAB节点提供无线回传功能,并提供UE与核心网的接口。IAB节点通过无线回传链路连接到IAB donor节点,从而使IAB节点所服务的UE与核心网进行连接。
在IAB节点正常工作时,接入链路与回传链路以时分、空分或频分的方式进行资源复用。以TDM场景为例,回传链路与接入链路在不同的时刻工作,因此IAB节点需要在回传链路的收发与接入链路的收发之间切换。当回传与接入链路无间隔切换时,即接入链路与符号回传链路符号连续时,IAB节点具有最高的资源利用率。然而在实现中,由于功放的开关时间,传输距离,非理想同步等各种因素,回传链路与接入链路不能实现无间隔切换。此时,IAB节点需要确定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的可用/不可用符号集合。
NR中的IAB节点可分为两部分: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tion,MT)与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其中,MT用于IAB节点与上级节点通信,而DU用于IAB节点与下级节点通信,其中,上级节点可以是普通基站(如gNB),也可以是另外的IAB节点;下级节点可以是UE,也可以是另外的IAB节点。
MT与上级节点通信的链路被称为上级回传链路(parent BH link),DU与下级IAB节点通信的链路被称为下级回传链路(child BH link),而DU与下属UE通信的链路被称为接入链路(access link)。其中,上级回传链路包括上级回传上行链路(uplink,UL)以及上级回传下行链路(downlink,DL),下级回传链路包括下级回传UL和下级回传DL,接入链路包括接入UL和接入DL,如图2所示。在一些情况下,下级回传链路也被称为接入链路。
首先,介绍NR IAB资源分配的现有结论:
MT资源:IAB节点的MT资源根据传输方向可被配置为下行(downlink,D),上行(uplink,U),灵活(Flexible,F)三种类型。这三种基于传输方向的类型也是现有UE所支持的,因此可用现有信令指示。
DU资源:IAB节点的DU资源根据传输方向可分为上行、下行和灵活三种类型。进一步地,DU的上行、下行和灵活资源还可根据资源复用情况分为硬(hard,H)、软(soft,S)和不可用(not available,NA)三类。
其中:
DU hard资源:表示DU始终可用的资源。
DU soft资源:DU是否可用,依赖于上级节点的指示。
DU不可用资源:DU始终不可用的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复用方法可以应用于具有中继节点的无线通信***,如图3所示。应理解,图3仅是一种示例性说明,并不对无线通信***中包括的用户设备、中继设备的数量进行具体限定。在NR中,中继设备一般被称为IAB节点。在LTE中,中继设备一般被称为RN。
图3所示的通信***可以是各类通信***中,例如,可以是物联网(internet ofthings,IoT)、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也可以是第五代(the 5th generation,5G)通信***或者下一代通信***,比如6G,还可以是LTE与5G混合架构、也可以是5GNR***、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移动通信***(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以及未来通信发展中出现的新的通信***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级节点为普通基站,该普通基站又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节点(或设备)。示例的,该普通基站可以为下一代节点B(next-generation Node B,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或传输点TP等。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普通基站的结构可以如图4所示。具体的,该基站可以划分为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至少一个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其中,CU可以用于管理或者控制至少一个DU,也可以称之为CU与至少一个DU连接。这种结构可以将通信***中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协议层拆开,其中部分协议层放在CU集中控制,剩下部分或全部协议层功能分布在DU中,由CU集中控制DU。以该基站为gNB为例,gNB的协议层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层。其中,示例性的,CU可以用于实现RRC层、SDAP层和PDCP层的功能,DU可以用于实现RLC层、MAC层和物理层的功能。本申请实施例不对CU、DU包括的协议栈做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CU可以进一步分为一个控制面(CU-control plane,CU-CP)网元和多个用户面(CU-user plane,CU-UP)网元。其中,CU-CP可以用于控制面管理,CU-UP可以用于用户面数据传输。CU-CP与CU-UP之间的接口可以为E1口。CU-CP与DU之间的接口可以为F1-C,用于控制面信令的传输。CU-UP与DU之间的接口可以为F1-U,用于用户面数据传输。CU-UP与CU-UP之间可以通过Xn-U口进行连接,进行用户面数据传输。例如,以gNB为例,gNB的结构可以如图5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IAB节点可以包括MT功能和DU功能。即IAB节点通过MT与上级节点进行通信,DU是IAB节点的基站功能模块,用于实现RLC层、MAC层和物理层的功能,主要负责调度、物理信号生成与发送,即IAB节点通过DU与下级节点和UE进行通信,如图6所示。IAB节点的MT与DU均具有完整的收发模块,且两者之间具有接口。但应注意,MT与DU为逻辑模块,在实际中,两者可以共享部分子模块,例如可共用收发天线,基带处理模块等,如图7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用户设备,是用户侧的一种用于接收或发射信号的实体。用户设备可以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用户设备也可以是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用户设备也可以称为无线终端、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或用户装备(userequipment)等等。用户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用户设备还可以是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常见的用户设备例如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IAB节点是中继节点的特定的名称,不对本申请的方案构成限定,可以是一种具有转发功能的上述基站或者终端设备中的一种,也可以是一种独立的设备形态。例如,本申请的IAB节点也可以被称为中继节点(relay node,RN)、TRP、中继发送接收点(relaying TRP)等。
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下面结合图1~图19,对本申请的资源复用方法进行描述。
IAB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模式下具有如下表1所示的8种切换场景(switching scenario):包括MT至DU的4种切换场景,以及DU至MT的4种切换场景。
表1切换场景与对应的保护符号
Figure BDA0002494493500000091
其中,DL Rx表示MT下行接收,DL Tx表示DU下行发送,UL Tx表示MT上行发送,ULRx表示DU上行接收。
在以上8种切换场景中,MT帧与DU帧存在着不同的偏移量,并且MT与DU之间的切换可能具有不同的硬件切换时间,因此8种场景可能具有不同的保护符号数目。
为了防止回传链路与接入链路的资源冲突,IAB节点与其上级节点应该对各种切换场景下的保护符号数目具有一致的理解。为此,IAB节点可根据MT与DU定时差以及切换间隔计算出保护符号数目,并向上级节点进行上报。而上级节点可结合IAB节点的上报值以及调度策略,向IAB节点配置保护符号数目。
如图8所示的携带保护符号数目的MAC CE的字段格式示意图,下级节点可通过MACCE向上级节点上报不同切换场景对应的保护符号数目,上级节点也可以通过MAC CE给下级节点配置不同切换场景对应的保护符号数目。当然,保护符号数目的上报与配置还可以通过其它消息携带。
上述TDD模式对应普通定时模式(或者称基础定时模式,或者定时模式1)。定时模式1是基于时间提前量(time advance,TA)的上行传输定时。该定时模式可用于UE和IAB-MT的上行传输定时。在该定时模式下,上行发送帧定时提前于下行接收帧定时,提前量为TA。IAB-MT可以根据上级节点的配置和更新信令得到TA的具体取值。在协议中,提前量TA记为TTA,并且TTA=(NTA+NTA,offset)Tc,其中,Tc为NR标准中定义的时间单位,NTA通过上级节点配置和更新得到,而NTA,offset为协议定义或上级节点配置的频段相关偏移量。
因而,上述配置与上报仅考虑了定时模式1下的保护符号数目的配置与上报。然而,回传链路与接入链路之间还存在如下的其它资源复用类型:1、MT与DU的同时发送,或者称发送空分复用(No TDM for MT-TX/DU-TX);2、MT与DU的同时接收,或者称接收空分复用(No TDM for MT-RX/DU-RX);3、上行全双工,即IAB节点同时进行上行发送与上行接收(NoTDM for MT-TX/DU-RX);4、下行全双工,即IAB节点同时进行下行发送与下行接收(No TDMfor MT-RX/DU-TX)。
为了支持空分复用、全双工,可能引入新的定时模式。上述保护符号数目的配置与上报机制还不能解决新的定时模式下的保护符号数目的配置与上报。
下面对引入新的定时模式后,存在多种定时模式时,如何进行保护符号数目的配置与上报的方案进行描述:
如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具有中继节点的无线通信***的架构示意图,其中,第一节点为第二节点的下级节点,第一节点为通信设备(例如基站,中继节点),第二节点为该通信设备的上级节点或宿主节点;第三节点为第一节点的下级节点,第三节点为通信设备(例如基站,中继节点)。第一节点、第三节点包括两部分:MT与DU。其中,第一节点的MT用于与第二节点通信,第一节点的DU用于与第三节点通信;第三节点的MT用于与第一节点通信,第三节点的DU用于与第三节点的下一级节点通信。
下面结合图9所示的通信架构,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复用方案进行描述:
首先,对下面实施例中涉及的保护符号的数量的概念进行描述:
保护符号指当一个特定方向(D/U/F)的DU资源进行传输时,其前后特定方向(D/U/F)上MT资源不可用的符号。
对应表1所示的不同的切换场景,具有不同的保护符号数量。该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具体地,分为:
1)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其具体包括:DU下行符号与MT下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DU下行符号与MT上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DU上行符号与MT上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DU上行符号与MT下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
2)MT资源切换至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其具体包括:MT下行符号与DU下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MT下行符号与DU上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MT上行符号与DU上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MT上行符号与DU下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
在当前协议中(R16),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或MT资源切换至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的取值的范围为[0,4],且取值均为整数。
在后续演进中,可能进一步引入更大的保护符号数目或负数的保护符号数目。以DU至MT的切换为例说明不同保护符号数目取值的意义,假设DU使用的最后一个符号为符号n,当保护符号数目为正数,例如1时,则MT的第一个可用符号为符号n+2,当保护符号数目为0时,则MT的第一个可用符号为符号n+1,而当保护符号数目为负数时,例如-1,则MT的第一个可用符号为符号n。由此可见,当保护符号数目为负数时,MT和DU可使用相同索引的符号。
根据图8以及上述讨论可知,MAC CE采用3比特表示保护符号数目,因此可用的取值为0至7,然而在当前协议中,仅0至4有效:
表2:MAC CE比特取值与保护符号数目
比特取值 保护符号数目
0 0
1 1
2 2
3 3
4 4
5 保留
6 保留
7 保留
若引入负数的保护符号数目,则可以将保留的比特映射为负数,例如:
表3:MAC CE比特取值与保护符号数目
比特取值 保护符号数目
0 0
1 1
2 2
3 3
4 4
5 -1
6 -2
7 -3
或:
表4:MAC CE比特取值与保护符号数目
Figure BDA0002494493500000111
Figure BDA0002494493500000121
或:
表5:MAC CE比特取值与保护符号数目
比特取值 保护符号数目
0 0
1 1
2 2
3 3
4 4
5 5
6 -1
7 -2
或:
表6:MAC CE比特取值与保护符号数目
比特取值 保护符号数目
0 0
1 1
2 2
3 3
4 4
5 5
6 -2
7 -1
当然,协议也可能不使用所有预留值,例如:表7:MAC CE比特取值与保护符号数目
比特取值 保护符号数目
0 0
1 1
2 2
3 3
4 4
5 保留
6 -2或-1
7 -1或-2
或:
表8:MAC CE比特取值与保护符号数目
比特取值 保护符号数目
0 0
1 1
2 2
3 3
4 4
5 -1或-2
6 -2或-1
7 保留
如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复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示例性地,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包括MT的第一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一保护间隔信息。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的上级节点或宿主节点。
相应地,第一节点接收该第一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在进行通信过程中,其接入链路与回传链路可进行资源复用。如前所述,资源复用方式包括TDM、SDM和全双工等。为支持上述资源复用方式,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可采用相应的定时模式。本实施例中,涉及多种定时模式,这里以第一定时模式和第二定时模式为例进行描述,实际使用时,还可以包括更多的定时模式。
不同的定时模式之间存在着定时模式差,因此,采用不同的定时模式时,可能具有不同的保护符号数目,即不同的定时模式关联不同的保护间隔信息。
为了使得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统一获得不同的定时模式关联的保护间隔信息,以准确地获得MT资源的时域位置,避免回传链路与接入链路的资源冲突,第二节点对不同定时模式关联的保护间隔信息进行配置。该配置还可以全部参考、部分参考或不参考第一节点上报的不同定时模式关联的保护间隔信息,即第二节点配置的保护符号的数目与第一节点上报的期望的保护符号的数据可以不同。
具体地,在本步骤中,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包括MT的第一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一保护间隔信息。其中,第一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一符号数以及第二符号数,第一符号数表示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第二符号数表示MT资源切换至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S102、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包括MT的第二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二保护间隔信息。
相应地,第一节点接收该第二配置信息。
第二节点还发送第二配置信息,该第二配置信息可以是与第一配置信息不同的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可以是MAC CE等。第二配置信息包括MT的第二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二保护间隔信息。第二定时模式与第一定时模式不同。
当然,第二节点还可以配置更多的定时模式关联的保护间隔信息。
其中,第二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三符号数以及第四符号数,第三符号数表示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第四符号数表示MT资源切换至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上述第一符号数~第四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可以与现有协议一致,即取值范围为[0,4],第一符号数~第四符号数均为整数。第一符号数~第四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也可以为其余取值,例如可引入负数的保护符号数目或更大的保护符号数目。
通过配置与不同的定时模式关联的保护间隔信息,这样,第二节点在配置第一节点采用不同的定时模式时,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可以根据获取的不同的定时模式关联的保护间隔信息,基于DU的时域资源位置,以及保护间隔信息,确定MT的时域资源位置,可以避免接入链路与回传链路的资源冲突,提高了接入链路与回传链路的资源复用的灵活性。
可选地,第二节点配置第一节点采用的定时模式也可以通过显式的方式,也可以通过隐式的方式配置。
示例性地,第二节点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携带指示第一节点采用定时模式的信息。可选地,所示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中。
又一示例,第一节点根据资源索引或者资源类型确定第一节点采用的定时模式。比如,当MT资源对应的DU资源类型为Hard资源,采用模式6,当MT资源对应的DU资源类型为soft资源时,定时模式为模式1;又或者,上级节点或donor节点预配置资源索引与定时模式的对应关系,例如,资源索引为X时,采用定时模式1,资源索引为Y时,采用定时模式6,资源索引为Z时,采用定时模式7。
应理解,上述“MT资源”仅是IAB节点与该IAB节点的上级节点通信的传输资源的一种示例性命名,在实际应用中,IAB节点与该IAB节点的上级节点通信的传输资源也可以命名为其他,如X资源,若X资源可以用于IAB节点与该IAB节点的上级节点通信,可以将该X资源认为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MT资源。同样,“DU资源”仅是IAB节点与该IAB节点的下级节点通信的传输资源的一种示例性命名,在实际应用中,IAB节点与该IAB节点的下级节点通信的传输资源也可以命名为其他,如A资源,若A资源可以用于IAB节点与该IAB节点的下级节点通信,可以将该A资源认为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DU资源。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复用方法,第二节点配置的保护间隔信息与不同的定时模式关联,从而第一节点可以获得不同的定时模式下的对应的保护间隔信息,提高接入链路与回传链路的资源复用的灵活性。
如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复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示例性地,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上报MT的第一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三保护间隔信息。
相应地,第二节点接收该MT的第一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三保护间隔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1。定时模式1是基于TA的上行传输定时。该定时模式可用于UE和IAB-MT的上行传输定时。如图12所示,为定时模式1和定时模式6的原理示意图,在该定时模式1下,MT的上行发送帧(MT UL Tx)定时提前于MT的下行接收帧(MT DL Rx)定时(如图12所示的第二行和第三行的时隙示意图),提前量为TA。
为了支持IAB节点的空分复用,具体地,为了支持IAB节点MT与DU的同时发送(上文中的第1种资源复用方式),引入第二定时模式,即定时模式6。如图12所示,当IAB节点MT的上行发送(MT UL Tx)采用定时模式6时,IAB节点的MT上行发送与其共址的DU下行发送(DUDL Tx)在时域上对齐(如图12所示的第一行和第四行的时隙示意图)。对齐的时间单元可以是时隙,也可以是符号,本申请不限制具体的时间单元。在图12的示例中,MT与DU的定时对齐单元是时隙。
如图12所示,在采用定时模式1时,IAB节点MT的上行发送提前于MT的下行接收,提前量为TA;在采用定时6时,IAB节点的MT的上行发送与其DU的下行发送对齐。在理想情况下,TA=2Tp+Tg,其中,Tp为IAB节点至上级节点的传播时延,而Tg为上级节点DU的上行帧与下行帧定时差。此外,IAB节点DU的下行发送定时提前于MT下行接收,提前量为Tp。综上可知,如图13所示,IAB节点定时模式1与定时模式6之间存在定时差,差值为Tm=Tp+Tg。
由于IAB节点在采用定时模式1或定时模式6时,存在定时模式之间的定时差,因此,IAB节点采用不同的上行定时(主要针对如表1所示的MT UL Tx to DU DL Tx、MT UL Txto DU UL Rx、DU DL Tx to MT UL Tx和DU UL Rx to MT UL Tx的切换场景)可能具有不同的保护符号数目,即不同的定时模式关联不同的保护间隔信息。然而,上级节点并不知道下级节点DU的符号配置,为了使得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统一资源复用时的MT的保护间隔信息,第一节点分别向第二节点上报MT的不同定时模式关联的保护间隔信息。
具体地,在本步骤之前,第一节点确定位于DU资源后面的MT资源的起始符号在DU资源的结束符号之后、且与DU资源的结束符号之间间隔N1个符号,其中,N1为第五符号数;第一节点确定位于DU资源前面的MT资源的结束符号在DU资源的起始符号之后、且与DU资源的起始符号之间间隔M1个符号,其中,M1为第六符号数。
在本步骤中,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上报MT的第一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三保护间隔信息;其中,第三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五符号数以及第六符号数,第五符号数表示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第六符号数表示MT资源切换至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示例性地,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上报MT的定时模式关联的保护间隔信息,或者,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配置定时模式关联的保护间隔信息,可以采用如图14a或图14b所示的MAC CE携带上述第三保护间隔信息。该MAC CE存在6个保留比特(reserved bits),可以采用6个比特中的部分比特用于指示该MAC CE所携带的保护间隔信息所关联的定时模式。用于指示定时模式的比特可以是6个保留比特的任意数个比特,例如可以是6个保留比特的前两个比特,或者如图14a所示,可以是6个保留比特的后两个比特,或者如图14b所示,可以是6个保留比特的中间的两个比特。当然,用于指示定时模式的比特也可以不限于两个比特。如下表9所示,采用2个保留比特用于指示不同的定时模式关联的保护间隔信息:
表9
比特取值 定时模式
00 定时模式1
01 定时模式6
10 定时模式x
11 定时模式y
其中,比特取值为“00”时,指示定时模式1;比特取值为“01”时,指示定时模式6;如果还存在其它的定时模式,如定时模式x、定时模式y,也可以根据表2所示的比特取值与定时模式的对应关系,采用不同的比特取值指示不同的定时模式。当然,比特取值与定时模式的对应关系不限于表2所示,可以是其它的对应关系,例如,比特取值为“00”时,指示定时模式6;比特取值为“01”时,指示定时模式1。
如果存在更多的定时模式,还可以采用更多的保留比特用于指示不同的定时模式关联的保护间隔信息。
例如,若MAC CE中的保留比特取值为“00”时,指示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1,则MACCE携带的8种保护符号数目为定时模式1关联的第三保护间隔信息,即NmbGS1~NmbGS8。第二节点接收到该MAC CE后,根据MAC CE中的保留比特取值为“00”,可以获知该MAC CE携带的8种保护符号数目为定时模式1关联的第三保护间隔信息。
S202、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上报MT的第二定时模式关联的第四保护间隔信息。
相应地,第二节点接收该MT的第二定时模式关联的第四保护间隔信息。
在本步骤之前,第一节点确定位于DU资源后面的MT资源的起始符号在DU资源的结束符号之后、且与DU资源的结束符号之间间隔N2个符号,其中,N2为第七符号数;第一节点确定位于DU资源前面的MT资源的结束符号在DU资源的起始符号之后、且与DU资源的起始符号之间间隔M2个符号,其中,M2为第八符号数。
在本步骤中,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上报MT的第二定时模式关联的第四保护间隔信息;其中,第四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七符号数以及第八符号数,第七符号数表示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第八符号数表示MT资源切换至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同样地,第一节点可以采用如图8所示的MAC CE携带第四保护间隔信息。如表2所示,若MAC CE中的保留比特取值为“01”时,指示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6,则MAC CE携带的8种保护符号数目为定时模式6关联的第四保护间隔信息,即NmbGS1~NmbGS8。第二节点接收到该MAC CE后,根据MAC CE中的保留比特取值为“01”,可以获知该MAC CE携带的8种保护符号数目为定时模式6关联的第四保护间隔信息。
进一步地,假设第一节点上报定时模式1所关联的保护符号数目为第一上报量,而定时模式6所关联的保护符号数目为第二上报量。若采用上述MAC CE携带第一上报量或第二上报量,则第一节点先后发送的第一上报量和第二上报量均包含与MT下行发送相关的保护符号数。在本实施例中,MT的下行定时模式不发生变化,因此两次上报中可以与MT下行传输相关的保护符号数目相等。例如,第一上报量包括:NmbGS1~NmbGS8,其中,NmbGS1~NmbGS4为与MT UL Tx、定时模式1关联的保护符号数目,NmbGS5~NmbGS8为与MT DL Rx关联的保护符号数目;第二上报量包括:NmbGS9~NmbGS16,其中,NmbGS9~NmbGS12为与MT UL Tx、定时模式6关联的保护符号数目,NmbGS13~NmbGS16为与MT DL Rx关联的保护符号数目。则两次上报过程中,NmbGS5~NmbGS8与NmbGS13~NmbGS16相等。
在一些场景中,MT可能会更新保护符号值,因此,第二节点可认为与MT下行接收相关的保护符号数目为两次上报中靠后的上报量。即在上述示例中,与MT DL Rx相关的保护符号数目为第二次上报的NmbGS13~NmbGS16。其覆盖了第一次上报的NmbGS5~NmbGS8
S203、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包括MT的第一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一保护间隔信息。
相应地,第一节点接收该第一配置信息。
第二节点在接收到第一节点上报的第一保护间隔信息后,可以不参考、全部参考或部分参考上报的第一保护间隔信息,对第一保护间隔信息进行配置。
其中,第一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一符号数以及第二符号数,第一符号数表示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第二符号数表示MT资源切换至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同样地,第二节点可以采用如图8所示的MAC CE携带第一配置信息。如表2所示,若MAC CE中的保留比特取值为“00”时,指示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1,则MAC CE携带的8种保护符号数目为定时模式1关联的第一保护间隔信息,即NmbGS1~NmbGS8。第一节点接收到该MACCE后,根据MAC CE中的保留比特取值为“00”,则能获知该MAC CE携带的8种保护符号数目为定时模式1关联的第一保护间隔信息。
S204、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第二配置信息包括MT的第二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二保护间隔信息。
相应地,第一节点接收该第二配置信息。
第二节点在接收到第一节点上报的第四保护间隔信息后,可以不参考、全部参考或部分参考上报的第四保护间隔信息,对第二保护间隔信息进行配置。
其中,第二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三符号数以及第四符号数,第三符号数表示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第四符号数表示MT资源切换至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同样地,第二节点可以采用如图8所示的MAC CE携带第二配置信息。如表2所示,若MAC CE中的保留比特取值为“01”时,指示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6,则MAC CE携带的8种保护符号数目为定时模式6关联的第二保护间隔信息,即NmbGS1~NmbGS8。第一节点接收到该MACCE后,根据MAC CE中的保留比特取值为“01”,则能获知该MAC CE携带的8种保护符号数目为定时模式6关联的第二保护间隔信息。
S205、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上报第一定时模式与第二定时模式之间的定时差。
相应地,第二节点接收该定时差。
如前所述,定时模式1与定时模式6之间存在定时差,差值为Tm=Tp+Tg。因为定时非理想因素,第二节点不能准确地获取此定时差。而第一节点可准确地确定此定时差,因此,第一节点可以向第二节点上报其MT在采用定时模式1和定时模式6时的上行发送定时差,或者称为MT采用定时模式1进行上行发送与DU下行发送的定时差。在获取了此定时差后,第二节点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第一节点的DU在接收定时模式6上行传输时应采用的接收窗定时,提高接收信噪比。
S206、当所述第一节点的定时模式属于所述第一定时模式时,第一节点基于DU资源的时域位置以及第一保护间隔信息确定MT资源的时域位置;或者,当所述第一节点的定时模式属于所述第二定时模式时,第一节点基于DU资源的时域位置以及第二保护间隔信息确定MT资源的时域位置。
第一节点在接收到第一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一保护间隔信息后,若当前第二节点配置第一节点采用定时模式1,则第一节点基于DU资源的时域位置、以及第一保护间隔信息确定MT资源的时域位置。具体地,根据第一保护间隔信息及切换场景,确定具体的保护符号数目。例如,若是第一节点的DU操作切换到MT操作,则确定位于DU资源后面的MT资源的起始符号在DU资源的结束符号之后、且与DU资源的结束符号之间间隔N1个符号,其中,所述N1为上述第一符号数。若是第一节点的MT操作切换到DU操作,则确定位于DU资源前面的MT资源的结束符号在DU资源的起始符号之后、且与DU资源的起始符号之间间隔M1个符号,其中,M1为上述第二符号数。
第一节点在接收到第二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二保护间隔信息后,若当前第二节点配置第一节点采用定时模式6,则第一节点基于DU资源的时域位置、以及第二保护间隔信息确定MT资源的时域位置。具体地,根据第一保护间隔信息及切换场景,确定具体的保护符号数目。例如,若是第一节点的DU操作切换到MT操作,则确定位于DU资源后面的MT资源的起始符号在DU资源的结束符号之后、且与DU资源的结束符号之间间隔N2个符号,其中,所述N2为上述第三符号数。若是第一节点的MT操作切换到DU操作,则确定位于DU资源前面的MT资源的结束符号在DU资源的起始符号之后、且与DU资源的起始符号之间间隔M2个符号,其中,M2为上述第四符号数。
S207、当第一节点被第二节点配置第三定时模式,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上报第三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五保护间隔信息。
当第一节点被第二节点配置新的第三定时模式,若之前第一节点未向第二节点上报第三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五保护间隔信息,则第一节点可以向第二节点上报第三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五保护间隔信息。从而,第二节点可以全部参考、部分参考或不参考第五保护间隔信息,对第三定时模式关联的保护间隔信息进行配置。
其中,上述第一符号数~第八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可以与现有协议一致,即取值范围为[0,4],第一符号数~第八符号数均为整数。第一符号数~第八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也可以为其余取值,例如可引入负数的保护符号数目或更大的保护符号数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复用方法,第二节点配置的保护间隔信息与不同的定时模式关联,从而第一节点可以获得不同的定时模式下的对应的保护间隔信息,提高接入链路与回传链路的资源复用的灵活性。
如图1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资源复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流程与图11所示的流程相似,这里仅对与图11所示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其余相似描述可参考图11的文字描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1,第二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7。为了支持前述资源复用类型2,即MT与DU的同时接收,或者称接收空分复用(No TDMfor MT-RX/DU-RX),本实施例引入定时模式7。如图16所示的定时模式1与定时模式7的原理示意图,当第一节点采用定时模式7时,第一节点在同时接收MT下行(MT DL Rx)信号和DU上行(DU UL Rx)信号时可实现定时对齐(图16所示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时隙示意图)。具体地,MT DL Rx与DU UL Rx实现符号级对齐(错开一个符号),即DU上行接收符号1与MT的下行接收符号0定时对齐。接收定时对齐使得第一节点可进行低复杂度的MT与DU联合信号处理,同时提升MT与DU的接收性能。
仍然参考图16的第一行与第四行的时隙示意图,第二节点DU下行发送与第一节点MT下行接收存在时差Tp。如图16的第三行与第四行的时隙示意图,第二节点的DU上行接收帧与下行发送帧存在定时差Tg
从而,如图17所示的定时模式7与定时模式1的定时差,定时模式1的MT上行发送帧与下行接收帧之间相差一个TA1。定时模式7与定时模式1之间存在定时差,该定时差可以是TA1与第一偏移值之和,或者,该定时差可以是TA2,TA2可以与TA1不同。
如图15所示的步骤S305,上述第一偏移值或TA2可以由第二节点配置。可选地,上述第一偏移值或TA2也可以由第一节点确定,并上报给第二节点。
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定时模式1、定时模式6、定时模式7都是关于MT的上行定时,此外,还可以包括下行定时的定时模式。例如,假设下行定时的基础的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A,是IAB节点的MT根据同步/物理广播信号块(synchronous signal/physicalbroadcast channel,SS/PBCH)或者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us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确定的下行接收定时。现引入新的定时模式B,IAB节点的MT可以根据上级节点配置的定时差或参考信号,确定下行接收定时。其中,定时差为定时模式B相对于定时模式A的偏差。当IAB节点MT具有多个下行定时模式时,IAB节点可上报不同下行定时模式关联的保护间隔信息,而上级节点也可以配置不同下行定时模式关联的保护间隔信息。其上报与配置过程可参考上行定时模式的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上述实施例中,根据关联的不同的定时模式,对保护间隔信息进行了分组。下面实施例中,考虑其它的保护符号的分组方式。
如图1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资源复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示例性地,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01、第一节点确定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其中,MT资源的结束符号位于DU资源的起始符号之前,或者,MT资源的起始符号位于DU资源的结束符号之后。
该第一节点可以是通信设备,也可以是通信设备的宿主节点或上级节点。
DU资源所属的类型或DU资源的边界所属的类型可以确定MT的保护符号的数目,从而确定MT资源的时域位置。其中,在DU操作切换到MT操作的场景,DU资源的边界即DU资源的结束符号,此时,MT资源的起始符号位于DU资源的结束符号之后;在MT操作切换到DU操作的场景,DU资源的边界即DU资源的起始符号,此时,MT资源的结束符号位于DU资源的起始符号之前。
其中,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包括如下表10所示的类型:
表10
序号 类型
1 DU hard资源的符号边界
2 被指示为可用的DU soft资源的符号边界
3 被特殊信号或信道占用且转换为DU hard资源的符号边界
4 DU时隙边界符号,例如时隙的第一个符号或最后一个符号
5 DU时隙中的符号,例如时隙的第二个符号至倒数第二个符号
6 DU下行时隙的起始位置
7 DU下行时隙的结束位置
8 DU上行时隙的起始位置
9 DU上行时隙的结束位置
其中,在类型1~类型3,DU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与DU资源的类型相同。
对于类型3,特殊符号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多项:SS/PBCH、随机接入信道(randomaccess channel,RACH)、周期性CSI-RS、发送***消息(system information,SI)类型1的广播信道、***消息(system information,SI)类型1的广播信道对应的PDCCH(SIB1-PDCCH),SIB1-PDCCH所对应搜索空间所占用符号、小区级信号或信道。
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为DU时隙边界符号,例如可以是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位于时隙的第一个符号或最后一个符号。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为DU时隙中的符号,即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可以是时隙的第二个符号至倒数第二个符号。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为DU下行时隙的起始位置,即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位于DU下行时隙的起始位置。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为DU下行时隙的结束位置,即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位于DU下行时隙的结束位置。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为DU上行时隙的起始位置,即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位于DU上行时隙的起始位置。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为DU上行时隙的结束位置,即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位于DU上行时隙的结束位置。
S402、第一节点获取与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关联的保护符号数目组。
不同的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所关联的保护符号数目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预定义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与保护符号数目组的关联关系。
以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包括类型1~类型3为例,在一个示例中,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与保护符号数目组的关联关系可以如下表11所示:
表11
Figure BDA0002494493500000201
具体实现中,假设第一节点是通信设备,第一节点向上级节点上报保护符号数目组。该保护符号数目组包括一个或多个保护符号数目。第一节点还可以接收上级节点配置的保护符号数目组。第一节点保存配置的保护符号数目、上报的保护符号数目组与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的关联关系。同样地,上级节点也保存配置的保护符号数目、上报的保护符号数目组与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的关联关系。
假设第一节点是通信设备的上级节点或宿主节点,第一节点接收下级节点上报的保护符号数目组。第一节点还向下级节点配置保护符号数目组。第一节点保存配置的保护符号数目、上报的保护符号数目组与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的关联关系。
可以采用如图8所示的MAC CE配置或上报保护符号数目组。具体配置或上报方式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的描述。
在又一个示例中,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与保护符号数目组的关联关系可以如下表12所示:
表12
Figure BDA0002494493500000202
该预设的保护符号数目组可以是协议预定义、出厂设置的保护符号数目组等。
在一个场景中,以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为表3所示的类型1,即DU hard资源的符号边界为例,其所关联的保护符号数目组为配置的保护符号数目组。如图19所示,采用配置的保护符号数目组,无论DU切换到MT,还是MT切换到DU,可用的DU资源减少一些,而相对可用的MT资源较多一些。而MT资源用于回传链路,从而提升了回传链路的性能。
在又一个场景中,DU与UE进行小区级信号的通信。以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为表3所示的类型3,即被特殊信号或信道占用且转换为DU hard资源的符号边界为例,其所关联的保护符号数目组为上报的保护符号数目组。仍参考图19,采用上报的保护符号数目组,无论DU切换到MT,还是MT切换到DU,保证了DU资源的完整性,可用的MT资源相对减少一些。从而保证了小区级信号的顺利收发。
其中,保护符号数目组包括第一符号数以及第二符号数,第一符号数表示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第二符号数表示MT资源切换至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S403、第一节点基于DU资源的时域位置、以及与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所关联的保护符号数目组,确定MT资源的时域位置。
在确定上述保护符号数目组后,第一节点可以基于DU资源的时域位置及MT的保护符号,确定MT资源的时域位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复用方法,基于DU资源的时域位置、以及与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所关联的保护符号数目组,确定MT资源的时域位置,可准确地确定不同的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下MT资源的时域位置,可以避免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的资源冲突。
基于前述资源复用方法的同一构思,如图2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资源复用装置,该装置1000包括收发单元1001和处理单元1002;其中:
收发单元1001,用于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移动终端MT的第一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一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一符号数以及第二符号数,所述第一符号数表示分布式单元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二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或宿主节点;
收发单元100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MT的第二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二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三符号数以及第四符号数,所述第三符号数表示所述DU资源切换至所述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四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在一个设计中,处理单元1002,用于当所述第一节点的定时模式属于所述第一定时模式时,基于所述DU资源的时域位置以及所述第一保护间隔信息确定所述MT资源的时域位置;或者,
处理单元1002,还用于当所述第一节点的定时模式属于所述第二定时模式时,基于所述DU资源的时域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保护间隔信息确定所述MT资源的时域位置。
在又一个设计中,收发单元1001,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上报MT的第一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三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五符号数以及第六符号数,所述第五符号数表示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六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收发单元1001,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上报MT的第二定时模式关联的第四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四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七符号数以及第八符号数,所述第七符号数表示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八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在又一个设计中,所述第一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二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三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四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第一符号数~第四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不限于上述取值范围,例如可以是[-2,4],[-1,4],或者[-2,5]等。
其中,所述第一符号数、所述第二符号数、所述第三符号数、所述第四符号数为整数。
在又一个设计中,所述第五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六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七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八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其中,所述第五符号数、所述第六符号数、所述第七符号数、所述第八符号数为整数。
第五符号数~第八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不限于上述取值范围,例如可以是[-2,4],[-1,4],或者[-2,5]等。
在又一个设计中,第一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1,第二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6;或者,
第一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1,第二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7;或者
第一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6,第二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7。
在又一个设计中,收发单元1001,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上报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与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之间的定时差。
在又一个设计中,收发单元100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配置的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与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之间的定时差。
在又一个设计中,收发单元1001,还用于当所述第一节点被所述第二节点配置第三定时模式,向所述第二节点上报所述第三定时模式所关联的第五保护间隔信息。
在又一个设计中,所述第一符号数包括:DU下行符号与MT下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DU下行符号与MT上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DU上行符号与MT上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DU上行符号与MT下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
所述第二符号数包括:MT下行符号与DU下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MT下行符号与DU上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MT上行符号与DU上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MT上行符号与DU下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
在又一个设计中,处理单元1002,还用于确定位于所述DU资源后面的MT资源的起始符号为:在所述DU资源的结束符号之后、且与所述DU资源的结束符号之间间隔N个符号,其中,所述N为所述第一符号数;
处理单元1002,还用于确定位于所述DU资源前面的MT资源的结束符号为:在所述DU资源的起始符号之前、且与所述DU资源的起始符号之间间隔M个符号,其中,所述M为所述第二符号数。
有关上述收发单元1001和处理单元1002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图10、图11、图15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的相关描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复用装置,第二节点配置的保护间隔信息与不同的定时模式关联,从而使得资源复用装置可以获得不同的定时模式下的准确的保护间隔信息,提高接入链路与回传链路的资源复用的灵活性。
基于前述资源复用方法的同一构思,如图2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资源复用装置,该装置2000包括:收发单元2001;其中:
收发单元2001,用于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移动终端MT的第一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一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一符号数以及第二符号数,所述第一符号数表示分布式单元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二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或宿主节点;
收发单元2001,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MT的第二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二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三符号数以及第四符号数,所述第三符号数表示所述DU资源切换至所述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四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在一个设计中,收发单元200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MT的第一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三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五符号数以及第六符号数,所述第五符号数表示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六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收发单元200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MT的第二定时模式关联的第四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四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七符号数以及第八符号数,所述第七符号数表示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八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在又一个设计中,所述第一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二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三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四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其中,所述第一符号数、所述第二符号数、所述第三符号数、所述第四符号数为整数。
第一符号数~第四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不限于上述取值范围,例如可以是[-2,4],[-1,4],或者[-2,5]等。
在又一个设计中,所述第五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六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七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八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其中,所述第五符号数、所述第六符号数、所述第七符号数、所述第八符号数为整数。
第五符号数~第六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不限于上述取值范围,例如可以是[-2,4],[-1,4],或者[-2,5]等。
在又一个设计中,第一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1,第二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6;或者,
第一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1,第二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7;或者
第一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6,第二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7。
在又一个设计中,收发单元200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与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之间的定时差。
在又一个设计中,收发单元2001,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配置的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与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之间的定时差。
在又一个设计中,收发单元2001,还用于当所述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节点采用第三定时模式,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所述第三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五保护间隔信息。
有关上述收发单元2001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图10、图11、图15所示实施例中第二节点的相关描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复用装置,该资源复用装置配置的保护间隔信息与不同的定时模式关联,从而使得第一节点可以获得不同的定时模式下的准确的保护间隔信息,提高接入链路与回传链路的资源复用的灵活性。
基于前述资源复用方法的同一构思,如图2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资源复用装置,该装置3000包括处理单元3001;其中:
处理单元3001,用于确定分布式单元DU资源的起始符号的位置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其中,移动终端MT资源的结束符号位于所述DU资源的起始符号之前,或者,所述MT资源的起始符号位于所述DU资源的结束符号之后;
处理单元3001,还用于获取与所述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关联的保护符号数目组,所述保护符号数目组包括第一符号数以及第二符号数,所述第一符号数表示所述DU资源切换至所述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二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处理单元3001,还用于基于所述DU资源的时域位置、以及与所述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所关联的保护符号数目组,确定所述MT资源的时域位置。
在一个设计中,所述DU资源的结束符号包括如下类型:
DU hard资源的符号边界、被指示为可用的DU soft资源的符号边界、被特殊信号或信道占用且转换为DU hard资源的符号边界、DU时隙边界符号、DU时隙中的符号、DU下行时隙的起始位置、DU下行时隙的结束位置、DU上行时隙的起始位置、DU上行时隙的结束位置。
在又一个设计中,所述DU资源的起始符号包括如下类型:
DU hard资源的符号边界、被指示为可用的DU soft资源的符号边界、被特殊信号或信道占用且转换为DU hard资源的符号边界、DU时隙边界符号、DU时隙中的符号、DU下行时隙的起始位置、DU下行时隙的结束位置、DU上行时隙的起始位置、DU上行时隙的结束位置。
在又一个设计中,所述保护符号数目组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分组:
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保护符号数目组和第二节点配置的保护符号数目组;或
第二节点配置的保护符号数目组和预设的保护符号数目组。
有关上述处理单元3001的具体实现可参考图18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的相关描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复用装置,基于DU资源的时域位置、以及与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所关联的保护符号数目组,确定MT资源的时域位置,可准确地确定不同的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下MT资源的时域位置,可以避免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的资源冲突。
上述装置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模块的功能或者实现可以进一步参考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如图2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资源复用装置,该装置可以是图10、图11、图15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或者第一节点中的芯片,也可以是图10、图11、图15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节点或第二节点中的芯片。其中,第一节点可以为通信设备,第二节点可以为上述通信设备的上级节点或宿主节点。该装置也可以是图18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该第一节点可以为通信设备,也可以为通信设备的上级节点或宿主节点。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4001,通信接口4002,存储器4003。
处理器4001,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为数字处理单元等等。通信接口4002可以是收发器、也可以为接口电路如收发电路等、也可以为收发芯片等等。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器4003,用于存储处理器4001执行的程序。存储器4003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4003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4001用于执行存储器4003存储的程序代码,具体用于执行上述处理单元1002的动作,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通信接口4002具体用于执行上述收发单元1001的动作,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通信接口4002具体用于执行上述收发单元2001的动作,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4001用于执行存储器4003存储的程序代码,具体用于执行上述处理单元3001的动作,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通信接口4002、处理器4001以及存储器4003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23中以存储器4003、处理器4001以及通信接口4002之间通过总线4004连接,总线在图23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2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单元或单元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软件、硬件或二者结合来实现。当以上任一单元或单元以软件实现的时候,所述软件以计算机程序指令的方式存在,并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处理器可以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指令并实现以上方法流程。该处理器可以内置于片上***(system on chip,SoC)或ASIC,也可是一个独立的半导体芯片。该处理器内处理用于执行软件指令以进行运算或处理的核外,还可进一步包括必要的硬件加速器,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者实现专用逻辑运算的逻辑电路。
当以上单元或单元以硬件实现的时候,该硬件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芯片、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人工智能处理器、ASIC、SoC、FPGA、PLD、专用数字电路、硬件加速器或非集成的分立器件中的任一个或任一组合,其可以运行必要的软件或不依赖于软件以执行以上方法流程。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该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接口与存储器耦合,当该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得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被执行。可选的,该芯片***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网络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网络设备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中继装置执行时,使得该中继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网络设备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中继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该通信***包括上述的网络设备和中继装置。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并且,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同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便于理解。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disk,SSD))等。

Claims (46)

1.一种资源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移动终端MT的第一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一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一符号数以及第二符号数,所述第一符号数表示分布式单元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二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或宿主节点;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MT的第二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二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三符号数以及第四符号数,所述第三符号数表示所述DU资源切换至所述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四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节点的定时模式属于所述第一定时模式时,基于所述DU资源的时域位置以及所述第一保护间隔信息确定所述MT资源的时域位置;或者,
当所述第一节点的定时模式属于所述第二定时模式时,基于所述DU资源的时域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保护间隔信息确定所述MT资源的时域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上报MT的第一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三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五符号数以及第六符号数,所述第五符号数表示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六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上报MT的第二定时模式关联的第四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四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七符号数以及第八符号数,所述第七符号数表示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八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二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三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四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其中,所述第一符号数、所述第二符号数、所述第三符号数、所述第四符号数为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六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七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八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其中,所述第五符号数、所述第六符号数、所述第七符号数、所述第八符号数为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1,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6;或者,
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1,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7;或者,
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6,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7。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上报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与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之间的定时差。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配置的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与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之间的定时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节点被所述第二节点配置第三定时模式,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上报所述第三定时模式所关联的第五保护间隔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符号数包括:DU下行符号与MT下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DU下行符号与MT上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DU上行符号与MT上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DU上行符号与MT下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
所述第二符号数包括:MT下行符号与DU下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MT下行符号与DU上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MT上行符号与DU上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MT上行符号与DU下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DU资源的时域位置以及所述第一保护间隔信息确定所述MT资源的时域位置,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确定位于所述DU资源后面的MT资源的起始符号为:
在所述DU资源的结束符号之后、且与所述DU资源的结束符号之间间隔N个符号,其中,所述N为所述第一符号数;
所述第一节点确定位于所述DU资源前面的MT资源的结束符号为:
在所述DU资源的起始符号之前、且与所述DU资源的起始符号之间间隔M个符号,其中,所述M为所述第二符号数。
12.一种资源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移动终端MT的第一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一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一符号数以及第二符号数,所述第一符号数表示分布式单元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二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或宿主节点;
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MT的第二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二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三符号数以及第四符号数,所述第三符号数表示所述DU资源切换至所述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四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MT的第一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三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五符号数以及第六符号数,所述第五符号数表示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六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MT的第二定时模式关联的第四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四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七符号数以及第八符号数,所述第七符号数表示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八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二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三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四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其中,所述第一符号数、所述第二符号数、所述第三符号数、所述第四符号数为整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六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七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八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其中,所述第五符号数、所述第六符号数、所述第七符号数、所述第八符号数为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2-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1,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6;或者,
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1,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7;或者,
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6,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7。
17.根据权利要求12-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与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之间的定时差。
18.根据权利要求12-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配置的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与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之间的定时差。
19.根据权利要求12-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节点采用第三定时模式,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所述第三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五保护间隔信息。
20.一种资源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节点确定分布式单元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其中,移动终端MT资源的结束符号位于所述DU资源的起始符号之前,或者,所述MT资源的起始符号位于所述DU资源的结束符号之后;
所述第一节点获取与所述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关联的保护符号数目组,所述保护符号数目组包括第一符号数以及第二符号数,所述第一符号数表示所述DU资源切换至所述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二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所述第一节点基于所述DU资源的时域位置、以及与所述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所关联的保护符号数目组,确定所述MT资源的时域位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U资源的结束符号包括如下类型:
DU hard资源的符号边界、被指示为可用的DU soft资源的符号边界、被特殊信号或信道占用且转换为DU hard资源的符号边界、DU时隙边界符号、DU时隙中的符号、DU下行时隙的起始位置、DU下行时隙的结束位置、DU上行时隙的起始位置、DU上行时隙的结束位置。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U资源的起始符号包括如下类型:
DU hard资源的符号边界、被指示为可用的DU soft资源的符号边界、被特殊信号或信道占用且转换为DU hard资源的符号边界、DU时隙边界符号、DU时隙中的符号、DU下行时隙的起始位置、DU下行时隙的结束位置、DU上行时隙的起始位置、DU上行时隙的结束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0-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符号数目组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分组:
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保护符号数目组和第二节点配置的保护符号数目组;或
第二节点配置的保护符号数目组和预设的保护符号数目组。
24.一种资源复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移动终端MT的第一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一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一符号数以及第二符号数,所述第一符号数表示分布式单元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二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或宿主节点;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MT的第二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二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三符号数以及第四符号数,所述第三符号数表示所述DU资源切换至所述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四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节点的定时模式属于所述第一定时模式时,基于所述DU资源的时域位置以及所述第一保护间隔信息确定所述MT资源的时域位置;或者,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节点的定时模式属于所述第二定时模式时,基于所述DU资源的时域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保护间隔信息确定所述MT资源的时域位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上报MT的第一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三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五符号数以及第六符号数,所述第五符号数表示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六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上报MT的第二定时模式关联的第四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四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七符号数以及第八符号数,所述第七符号数表示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八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27.根据权利要求24-2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二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三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四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其中,所述第一符号数、所述第二符号数、所述第三符号数、所述第四符号数为整数。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六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七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八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其中,所述第五符号数、所述第六符号数、所述第七符号数、所述第八符号数为整数。
29.根据权利要求24-2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1,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6;或者,
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1,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7;或者,
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6,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7。
30.根据权利要求24-2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上报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与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之间的定时差。
31.根据权利要求24-3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节点配置的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与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之间的定时差。
32.根据权利要求24-3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节点被所述第二节点配置第三定时模式,向所述第二节点上报所述第三定时模式所关联的第五保护间隔信息。
33.根据权利要求24~3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符号数包括:DU下行符号与MT下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DU下行符号与MT上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DU上行符号与MT上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DU上行符号与MT下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
所述第二符号数包括:MT下行符号与DU下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MT下行符号与DU上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MT上行符号与DU上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MT上行符号与DU下行符号间隔的符号数量。
34.根据权利要求24-3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位于所述DU资源后面的MT资源的起始符号为:在所述DU资源的结束符号之后、且与所述DU资源的结束符号之间间隔N个符号,其中,所述N为所述第一符号数;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位于所述DU资源前面的MT资源的结束符号为:在所述DU资源的起始符号之前、且与所述DU资源的起始符号之间间隔M个符号,其中,所述M为所述第二符号数。
35.一种资源复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移动终端MT的第一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一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一符号数以及第二符号数,所述第一符号数表示分布式单元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二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一节点为所述第二节点的上级节点或宿主节点;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MT的第二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二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三符号数以及第四符号数,所述第三符号数表示所述DU资源切换至所述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四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MT的第一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三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五符号数以及第六符号数,所述第五符号数表示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六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MT的第二定时模式关联的第四保护间隔信息;其中,所述第四保护间隔信息包括第七符号数以及第八符号数,所述第七符号数表示DU资源切换至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八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37.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二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三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四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其中,所述第一符号数、所述第二符号数、所述第三符号数、所述第四符号数为整数。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六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七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所述第八符号数的取值的范围为[-3,4];
其中,所述第五符号数、所述第六符号数、所述第七符号数、所述第八符号数为整数。
39.根据权利要求35-3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1,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6;或者,
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1,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7;或者,
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6,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为定时模式7。
40.根据权利要求35-3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与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之间的定时差。
41.根据权利要求35-4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配置的所述第一定时模式与所述第二定时模式之间的定时差。
42.根据权利要求35-4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二节点配置所述第一节点采用第三定时模式,接收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所述第三定时模式关联的第五保护间隔信息。
43.一种资源复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分布式单元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其中,移动终端MT资源的结束符号位于所述DU资源的起始符号之前,或者,所述MT资源的起始符号位于所述DU资源的结束符号之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与所述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关联的保护符号数目组,所述保护符号数目组包括第一符号数以及第二符号数,所述第一符号数表示所述DU资源切换至所述MT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所述第二符号数表示所述MT资源切换至所述DU资源的保护符号的数量;
所述第一节点基于所述DU资源的时域位置、以及与所述DU资源的起始符号或结束符号所属的类型所关联的保护符号数目组,确定所述MT资源的时域位置。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U资源的结束符号包括如下类型:
DU hard资源的符号边界、被指示为可用的DU soft资源的符号边界、被特殊信号或信道占用且转换为DU hard资源的符号边界、DU时隙边界符号、DU时隙中的符号、DU下行时隙的起始位置、DU下行时隙的结束位置、DU上行时隙的起始位置、DU上行时隙的结束位置。
45.如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U资源的起始符号包括如下类型:
DU hard资源的符号边界、被指示为可用的DU soft资源的符号边界、被特殊信号或信道占用且转换为DU hard资源的符号边界、DU时隙边界符号、DU时隙中的符号、DU下行时隙的起始位置、DU下行时隙的结束位置、DU上行时隙的起始位置、DU上行时隙的结束位置。
46.根据权利要求43-4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符号数目组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分组:
所述第一节点上报的保护符号数目组和第二节点配置的保护符号数目组;或
第二节点配置的保护符号数目组和预设的保护符号数目组。
CN202010414384.7A 2020-05-15 2020-05-15 资源复用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36770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4384.7A CN113677010A (zh) 2020-05-15 2020-05-15 资源复用方法及装置
EP21804991.4A EP4138490A4 (en) 2020-05-15 2021-05-10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MULTIPLEXING
KR1020227043259A KR20230009472A (ko) 2020-05-15 2021-05-10 자원 다중화 방법 및 장치
PCT/CN2021/092640 WO2021228014A1 (zh) 2020-05-15 2021-05-10 资源复用方法及装置
JP2022569211A JP7488368B2 (ja) 2020-05-15 2021-05-10 リソース多重化方法及び装置
BR112022023097A BR112022023097A2 (pt) 2020-05-15 2021-05-10 Método e aparelho de multiplexação de recursos
US17/986,501 US20230076450A1 (en) 2020-05-15 2022-11-14 Resource multiplex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4384.7A CN113677010A (zh) 2020-05-15 2020-05-15 资源复用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7010A true CN113677010A (zh) 2021-11-19

Family

ID=78525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14384.7A Pending CN113677010A (zh) 2020-05-15 2020-05-15 资源复用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76450A1 (zh)
EP (1) EP4138490A4 (zh)
JP (1) JP7488368B2 (zh)
KR (1) KR20230009472A (zh)
CN (1) CN113677010A (zh)
BR (1) BR112022023097A2 (zh)
WO (1) WO20212280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45742A1 (en) * 2020-08-04 2022-0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forwarding a wireless signal using a digital repeater
CN118019119B (zh) * 2024-04-09 2024-06-25 南京创芯慧联技术有限公司 兼容lte标准和nr标准的通信数据处理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00486B1 (ko) * 2009-05-29 2016-03-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중계기 백홀 상향링크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12075115A (zh) * 2018-04-06 2020-12-11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中用于回程和接入链路时隙的格式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CN110475336B (zh) * 2018-05-11 2022-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网络同步的方法及装置
CN113596953B (zh) * 2020-04-30 2024-04-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链路状态的转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88368B2 (ja) 2024-05-21
KR20230009472A (ko) 2023-01-17
JP2023525854A (ja) 2023-06-19
US20230076450A1 (en) 2023-03-09
EP4138490A1 (en) 2023-02-22
EP4138490A4 (en) 2023-10-11
WO2021228014A1 (zh) 2021-11-18
BR112022023097A2 (pt) 202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014020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399585B (zh) 一种资源复用方法及装置
WO2020029777A1 (zh) 一种资源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US2021040063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ation of Sidelink Channel Resource Units
CN109152029B (zh) 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US12021795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1063372A1 (zh)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
US20220225333A1 (en) Resource dynamic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583520A1 (en)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WO2020052541A1 (zh) 一种时域资源配置方法及接入网设备
US20230076450A1 (en) Resource multiplex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5066950A (zh) 一种资源的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
US2023036272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CN110831130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120395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1159503A1 (zh) 资源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5915440A (zh) 上行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15150838A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223292A (zh)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5603880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514459A (zh)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847421A (zh) 载波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522621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18233694A1 (zh) 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