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76957A -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76957A
CN113676957A CN202010414860.5A CN202010414860A CN113676957A CN 113676957 A CN113676957 A CN 113676957A CN 202010414860 A CN202010414860 A CN 202010414860A CN 113676957 A CN113676957 A CN 1136769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width unit
delay
terminal device
bandwidth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148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娟
李超君
费永强
侯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1486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76957A/zh
Priority to EP21805260.3A priority patent/EP4142363A4/en
Priority to JP2022569208A priority patent/JP2023525852A/ja
Priority to PCT/CN2021/087219 priority patent/WO202122775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676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6957A/zh
Priority to US17/984,600 priority patent/US20230079810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0Negotiating bandwid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 H04W36/037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by reducing handover delay, e.g. lat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6Re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in the serving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2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handling the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如何提高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性能的问题。在本申请中,通过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所述第一时延小于第二时延,所述第二时延为第二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或者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N种时延中的一种时延,N种时延是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N种时延包括所述第一时延。从而可以更快速的进行带宽单元间的切换,因此第一终端设备能够在较大***带宽内的快速地动态数据传输,进而保证频率选择性调度增益或频率分集增益和/或小区负载平衡。

Description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第五代(the Fifth-Generation,5G)移动通信技术新无线(New Radio,NR),是下一代非常重要的蜂窝移动技术基础,5G技术的业务非常多样,可以面向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业务、超可靠低延时通信(Ultra-Reliability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业务以及大规模机器通信(Massive Machine-TypeCommunication,mMTC)业务,其中mMTC业务例如可以是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IndustrialWireless Sensor Network,IWSN)业务,视频监控(Video Surveillance)业务,以及可穿戴(Wearables)业务。
目前,第三代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启动了在NR低能力(NR reduced capability,NR REDCAP)终端设备的研究,旨在设计一种满足物联市场性能需求,且实现复杂度低的终端设备,以扩大NR***在物联市场的应用。NRREDCAP终端设备的带宽能力可以远小于NR传统(legacy)终端设备的带宽能力。目前传统终端设备的带宽能力为100MHz,而NR REDCAP终端设备的带宽能力可能只有20MHz,在某些NR***的配置下,NR REDCAP终端设备的带宽能力可能进一步降低,例如为5MHz或者10MHz。由于NR REDCAP终端设备的带宽能力远小于100MHz,可以极大降低NRREDCAP终端设备的复杂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REDCAP UE又可以称为NR-Light或者NR-lite UE。
由于NR REDCAP终端设备的带宽能力远小于100MHz,导致NR REDCAP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性能较低,为此,如何提高NR REDCAP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性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如何提高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性能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切换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中的芯片。下面以执行主体终第一终端设备为例进行描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带宽单元配置信息,所述带宽单元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一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和第二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所述第一时延小于第二时延,所述第二时延为第二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N种时延中的一种时延,所述N种时延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N种时延包括所述第一时延。
采用这种方式,在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新无线NR***中传统终端设备,且在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时,由于第一时延小于新无线NR***中传统终端设备所支持的时延,可以实现更快速的带宽单元间的切换,因此第一终端设备能够在较大***带宽内的快速地动态数据传输,进而保证频率选择性调度增益或频率分集增益和/或小区负载平衡,从而提高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性能。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域,所述第一信息域小于或等于4比特,且所述第一信息域包括频率资源位置信息或BWP标识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下面以执行主体是网络设备为例进行描述。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带宽单元配置信息,所述带宽单元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一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和第二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所述网络设备根据切换时延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进行调度,其中,所述切换时延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时延,所述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所述第一时延小于第二时延,所述第二时延为第二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或者所述切换时延为N种时延中的一种时延,所述N种时延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N种时延包括所述第一时延。
在第二方面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域,所述第一信息域小于或等于4比特,且所述第一信息域包括频率资源位置信息或BWP标识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通过第一信息域的指示,可以实现带宽单元的动态切换,第一信息域联合指示BWP频率资源位置和BWP ID,可以节省物理层信令开销,减少终端检测复杂度。此外,第一信息域复用BWP指示域字段,可以进一步节省物理层信令开销。
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不同,且所述第一带宽单元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对应相同的部分带宽BWP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所述第一时延。
通过这种设计方式,在实现减少带宽单元切换时延的同时,还可以复用下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一信息域,可以节省信令开销。
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不同,且所述第一带宽单元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对应不同的BWP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所述N种时延中除所述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他时延。
通过这种设计方式,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复用下行控制信息中BWP indicator指示,实现带宽单元之间的切换。通过这种设计方式,在实现短时延切换的同时,还可以最大化复用现有带宽单元(如BWP)的配置方法和带宽单元切换指示方法,可以节省信令开销。
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域,所述第一信息域小于或等于4比特,且所述第一信息域包括频率资源位置信息或BWP标识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和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对应不同BWP标识,所述第一带宽单元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具有相关性,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所述第一时延。
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和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对应不同BWP标识,所述第一带宽单元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不具有相关性,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所述N种时延中除所述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他时延。
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关联的标识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关联的标识相同时,所述第一带宽单元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具有相关性,或者,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对应的切换时延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对应的切换时延相同时,所述第一带宽单元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具有相关性。
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的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带宽单元为位于第一载波上的一个带宽单元,所述第二带宽单元为位于第二载波上的一个带宽单元。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一方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所述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实例中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收发模块,用于接收带宽单元配置信息,所述带宽单元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一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和第二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处理模块,用于确定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其中,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所述第一时延小于第二时延,所述第二时延为第二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或者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N种时延中的一种时延,所述N种时延是所述装置支持的切换时延,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N种时延包括所述第一时延。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二方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所述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实例中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收发模块,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带宽单元配置信息,所述带宽单元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一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和第二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切换时延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进行调度,其中,所述切换时延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时延,所述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所述第一时延小于第二时延,所述第二时延为第二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或者所述切换时延为N种时延中的一种时延,所述N种时延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N种时延包括所述第一时延。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或者为设置在第一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以及处理器,可选的,还包括存储器。其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信接口耦合,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者为设置在网络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以及处理器,可选的,还包括存储器。其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信接口耦合,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并运行时,使得上述各方面中由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被执行。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运行时,使得上述各方面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被执行。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各方面的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还包括存储器,用于保存程序指令和/或数据。该芯片***,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各方面的方法中网络设备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还包括存储器,用于保存程序指令和/或数据。该芯片***,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实现上述各方面中由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实现上述各方面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网络架构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时延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频率资源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部分带宽配置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部分带宽配置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部分带宽配置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部分带宽配置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部分带宽配置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被调度的数据传输资源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虚拟载波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做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移动通信***,例如:新无线(new radio,NR)***、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evolution,LTE-A)***、演进的长期演进(evolved long term evolution,eLTE)***等其它通信***,具体的,在此不做限制。
现有NR***中,终端设备首先检测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signal block,SSB),SSB中包括主同步(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和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channel,PBCH),其中PBCH承载了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如果MIB中进一步指示了***信息块类型1(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1,SIB1)的配置信息,或者指示了该小区的控制资源集合0(control resource set zero,CORESET0)的配置信息,或者指示了CORESET0的配置信息以及与CORESET0关联的搜索空间(search space,SS)的配置信息,则这样的SSB可以理解为小区定义SSB(cell defined SSB,CD-SSB),即终端设备通过检测CD-SSB,可以获取接入该小区的必要***信息,基于这些必要的***信息,终端设备可以向基站发起随机接入,与基站建立数据传输连接。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之后,可以与基站进行该终端设备特定的数据传输,包括下行数据接收和/或上行数据发送。其中,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建立数据传输通道,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进入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状态(RRC connected state)或者进入RRC不活跃状态(RRC inactive state)。
现有技术中,在终端设备进入RRC connected state或者RRC inactive state之后,无论基站侧的***带宽有多大,基站都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与终端设备带宽能力匹配的频域资源范围,以保证后续基站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基站通过RRC专用信令给终端设备配置信道带宽(或者称为载波),该信道带宽不大于终端设备的带宽能力,不同的终端设备可以具有不同的信道宽带配置,不同的信道带宽配置包括:信道带宽对应的中心频点和/或信道带宽的频率宽度是不同的。因此,即使不同的终端设备的带宽能力是相同的,基站也可以为不同的终端设备配置不同的信道带宽。进一步的,基站可以在配置的终端设备对应的信道带宽内,通过配置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完成与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其中每个BWP都由频率上连续的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组成,一个RB包括12个子载波(Subcarrier),不同BWP各自包括的频率资源可以有重叠,也可以没有重叠。目前处于复杂度考虑,对于一个终端设备,基站最大配置4个BWP,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在配置的BWP对应的频率资源范围内动态调整(例如通过本BWP调度、跨BWP调度的方法),但在任何时刻,终端设备只能通过1个激活的BWP与基站进行数据传输,即终端设备每次数据传输对应的频率资源只能在一个BWP对应的频率资源范围内。
此外,现有技术还要求配置的BWP中需要包括SSB,以便实现基于SSB的测量,例如移动性关联的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RRM)测量,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测量。
根据现有技术数据传输流程及要求,对于REDCAP终端设备,为其配置的信道带宽不大于其带宽能力,进而导致BWP只能在被配置的不大于REDCAP终端设备带宽能力的信道带宽内,且被配置的信道带宽以及BWP中必须包括SSB。
基于此,基站为REDCAP终端设备配置的信道带宽(或carrier)只能聚集在包括SSB的带宽附近,进而造成窄带REDCAP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对应的频率资源范围也只能限制在包括SSB的带宽附近,这里的SSB可以是CD-SSB或者是非CD-SSB。进一步地,考虑到REDCAP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即大规模的REDCAP终端设备会出现在包括物联业务的网络中,例如存在于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Industria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IWSN)下执行传感功能的传感器,存在于视频监控场景下大量的视频监控摄像头,以及应用规模越来越大的智能手表,这就会导致基站侧无法实现负载均衡,即无法将大量的REDCAP终端设备进行业务卸载,进而造成包括SSB的REDCAP终端设备带宽能力(例如20MHz)内的业务拥挤,降低了REDCAP终端设备的传输性能。
进一步的,通过现有技术,如果实现REDCAP终端设备在更大频率资源范围内的调度,需要通过载波切换或者信道带宽重配置实现。载波切换或者信道带宽重配置,是通过RRC信令实现的,配置时延大,大约为百毫秒量级,影响REDCAP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性能,另外,通过重配置的方式,在现有技术的约束下,还需要考虑在载波切换后的20MHz带宽内或者切换或的REDCAP终端设备的信道带宽内,需要包括SSB,可以为CD-SSB或者非CD-SSB,这样会增加网络侧的开销。
进一步的,受限于NR REDCAP终端设备的带宽能力,基于现有技术,配置的BWP主要分布在REDCAP终端设备的带宽能力范围内,影响了REDCAP终端设备的频选调度增益和/或频率分集增益。基站与REDCAP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传输天线配置假设为4发2收时,相对于在100MHz内动态调度20MHz REDCAP终端设备,在100MHz***带宽内的固定20MHz内调度REDCAP终端设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频选调度增益大概有1.6dB的损失。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方法,用于解决本发明发现的问题。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以图1中示出的通信***为例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图1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通信***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100包括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网络设备101可配置有多个天线,终端设备也可配置有多个天线。可选地,该通信***还可包括其它终端设备,在此不再逐一举例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为各种制式下无线接入设备,例如可以是NR***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还可以为构成gNB的网络节点,如在集中式-分布式(central unit-distributed,CU-DU)架构下的DU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为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或可设置于该设备的芯片。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NR***中的低能力终端设备,以下简称为REDCAP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未来更新***中的终端设备,例如NR***版本17(release 17,Rel-17)及以后版本终端设备或者其他***中的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区别可能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1、带宽能力不同。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的载波带宽不大于50MHz,例如为50MHz、40MHz、20MHz、15MHz、10MHz或者5MHz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终端设备的载波带宽大于50MHz。
2、收发天线数不同。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支持2收1发(2个接收天线和1个发送天线),或者1收1发(1个接收天线和1个发送天线)。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支持4收2发(4个接收天线和2个发送天线)。可以理解的是,在实现相同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条件下,由于第一类型终端设备的收发天线个数少于第二类型终端设备的收发天线个数,因此第一类型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所能实现的最大覆盖范围小于第二类型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所能实现的最大覆盖范围。
3、上行最大发射功率不同。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可以为4分贝毫瓦(dBm)~20dBm中的一个值。第二终端设备的上行最大发射功率可以为23dBm或者26dBm。
4、协议版本不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是NR版本17(release-17,Rel-17)或者NRRel-17以后版本中的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NR版本15(release-15,Rel-15)或NR版本16(release-16,Rel-16)中的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NR传统(NRlegacy)终端设备。
5、载波聚合能力不同。例如,第一终端设备不支持载波聚合,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支持载波聚合。又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都可以支持载波聚合,但是第一终端设备同时支持的载波聚合的最大个数小于第二终端设备同时支持的载波聚合的最大个数,例如第一终端设备最多同时支持2个载波的聚合,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最多同时支持5个载波或者32个载波的聚合。
6、双工能力不同。例如,第一终端设备支持半双工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duplexing,FDD)。第二终端设备支持全双工FDD。
7、数据的处理时间能力不同。例如,第一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数据与发送对该下行数据的反馈之间的最小时延大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数据与发送对该下行数据的反馈之间的最小时延;和/或,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与接收对该上行数据的反馈之间的最小时延大于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与接收对该上行数据的反馈之间的最小时延。
8、处理能力(ability/capability)不同。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的基带处理能力低于第二终端设备的基带处理能力。其中,基带处理能力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支持的最大MIMO层数,终端设备支持的HARQ进程数目,终端设备支持的最大传输块大小(transmission block size,TBS)。
9、上行和/或下行的传输峰值速率不同。传输峰值速率是指终端设备在单位时间内(例如每秒)能够达到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上行峰值速率可以低于第二终端设备支持的上行峰值速率,和/或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下行峰值速率可以低于第二终端设备支持的下行峰值速率。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的上行峰值速率小于或等于50Mbps,下行峰值速率小于或等于150Mbps,第二终端设备的上行峰值速率大于或等于50Mbps,下行峰值速率大于或等于150Mbps。又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的上行峰值速率或下行为百Mbps量级,第二终端设备的上行峰值速率或下行峰值速率为Gbps量级。
10、缓存(buffer)大小不同。缓存buffer可以理解为层2(Layer 2,L2)缓存总大小,其定义为终端设备对于所有无线承载,在无线链接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发送窗和接收以及重排序窗中缓存的字节数与在数据包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重排序窗中缓存的字节数之和。或者,缓存buffer也可以理解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处理所能使用的软信道比特总数。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是NR***中的REDCAP终端设备,或者,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称为低能力终端设备、降低能力终端设备、REDCAP UE、ReducedCapacity UE、mMTC UE等。NR***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终端设备,例如第二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是传统能力或/正常能力/高能力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传统终端设备或者Legacy UE,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具有上述区别特征。
当然,以上只是示例,REDCAP终端设备与传统终端设备之间还可能存在其他区别,在此不再逐一举例说明。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的”一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的一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结合前面的描述,参见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方法流程示意图。图2所示的流程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REDDCAP终端设备,也可以为NR***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可以为NR***中传统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带宽单元配置信息。
带宽单元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一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和第二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
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带宽单元配置信息可以指示至少两个带宽单元,所述至少两个带宽单元包括第一带宽单元和第二带宽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带宽单元配置信息中包括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信息,其中频率资源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带宽单元的带宽,带宽单元的起始频率资源位置,带宽单元的终止频率资源位置;第一带宽单元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信息,其中频率资源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带宽单元的带宽,第一带宽单元的起始频率资源位置,第一带宽单元的终止频率资源位置;第二带宽单元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二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信息,其中频率资源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二带宽单元的带宽,第二带宽单元的起始频率资源位置,第二带宽单元的终止频率资源位置。第一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与第二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可以通过一个配置信息发送,也可以通过各自分别对应的配置信息发送,即这里的带宽单元配置信息可以对应1个配置信息,也可以分别对应第一带宽的配置信息和第二带宽的配置信息。以带宽单元配置信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承载为例,包括第一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和第二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可以为一个信息元素(information element,IE)中包括的信息,也可以分别为第一带宽单元对应的IE和第二带宽单元对应的IE包括的信息。
可选的,用于指示第一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与第二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的带宽单元配置信息可以通过一条或多条消息或信令发送,可以1次发送1条信息,也可以分别发送多条信息。即带宽单元配置信息可以通过一个配置信息发送,也可以通过各自分别对应的配置信息发送,即这里的带宽单元配置信息可以对应1个配置信息,也可以分别对应第一带宽的配置信息和第二带宽的配置信息。以带宽单元配置信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承载为例,包括第一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和第二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可以为一个信息元素(information element,IE)中包括的信息,也可以分别为第一带宽单元对应的IE和第二带宽单元对应的IE包括的信息。
步骤202: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带宽单元配置信息。
步骤203:第一终端设备确定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所述第一时延小于第二时延,所述第二时延为第二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
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N种时延中的一种时延,所述N种时延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N是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N种时延包括所述第一时延。
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N种时延中的一种时延,所述N种时延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N是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N种时延包括第一时延,所述第一时延小于第二时延,所述第二时延为第二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或者所述第一时延小于所述N种时延中除所述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中一种时延,或者,所述第一时延同时小于所述第二时延和所述N种时延中除所述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中一种时延。
其中上述除所述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他一种时延例如为所述第二时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确定从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第二带宽单元,该指示信息可以通过RRC信令、或者媒体介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信令、或者物理层信令发送。例如该指示信息可以承载在RRC重配置信令中,或者为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
此外,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定时器的方式,从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第二带宽单元,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带宽单元预设的timer(例如BWP不活动定时器BWP-inactivity timer)内没有检测到对应的调度信息,则该终端设备可以在timer之后,由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第二带宽单元。
步骤204:网络设备根据切换时延对所述终端设备的数据进行调度。
通过上面的方法流程,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时,可以实现更快速的带宽单元切换,因此第一终端设备能够在较大***带宽内的快速地动态数据传输,进而保证频率选择性调度增益或频率分集增益和/或小区负载平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带宽单元对应一个载波上由连续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组成的资源,不同的带宽单元对应的资源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不同的带宽单元对应的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SCS)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带宽单元对应的带宽可以通过该带宽单元对应的SCS与RB个数表示,也可以直接表示为L赫兹,其中L为不小于0的正整数。例如一个带宽单元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RB个数为10,则可以确定该带宽单元对应的带宽大小为3.6MHz。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在一个带宽单元内包括的资源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例如带宽单元包括RB0~R19的20个RB,网络设备调度终端设备在RB5~RB10上传输DL或UL数据)。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带宽单元可以是指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
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和第二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可以分别确定第一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和第二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基于此,可以实现第一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频率资源搬移。即在切换前,第一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在第一带宽单元包括的频率资源范围内进行数据传输,切换后,第一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在第二带宽单元包括的频率资源范围内进行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可以指的是基于物理层信令触发的带宽单元切换对应的时延。具体的,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触发带宽单元切换的物理层信令之后,可以在所述切换时延之后,通过第二带宽单元与网络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或者,终端设备从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第二带宽单元的时延也可以小于该切换时延,只要保证可以在所述切换之后之外,完成带宽单元切换即可。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物理层信令触发的带宽单元切换对应的切换时延TswitchDelay定义如下:假设第一终端设备在下行时间单元n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触发带宽单元切换的物理层信令,则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在下行时间单元n之后的TswitchDelay后最近的下行时间单元上接收PDSCH,以及其他物理下行信道或信号,或者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在下行时间单元n之后的TswitchDelay后最近的上行时间单元上发送PUSCH,以及其他物理上行信道或信号。这里的时间单元可以为NR中的时隙(slot),也可以为LTE中的子帧或无线帧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图3中以时间单元为时隙为例,下行时间单元n之后的TswitchDelay后最近的下行时间单元为时隙m1,或者下行时间单元n之后的TswitchDelay后最近的上行时间单元为时隙m2,其他情况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可能存在多种实现方式,下面分别进行描述。
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支持一种切换时延,即第一时延。
无论第一终端设备从相同载波内的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第二带宽单元,还是从第一载波的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第二载波的第二带宽单元,切换时延均为第一时延。在一种情况中,第一时延与带宽单元的子载波间隔等参数没有对应关系,即无论SCS取哪些具体值,第一切换时延都为一个值。另一种情况中,第一时延对应不同的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spacing,SCS)可以取值不同。例如当SCS可以为15KHz、30KHz、60KHz、120KHz时,第一时延可以对应至少两个在不同SCS下使用的值,但不对应这四个不同SCS下使用的值,例如SCS=15KHz或30KHz时,第一时延为同一个值,SCS=60KHz或120KHz时,第一时延为其他值。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对应不同SCS的切换时延看为一种切换时延,例如第一时延。第一时延小于第二时延,第二时延可以为第二终端设备在对应SCS下执行BWP切换对应的切换时延。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种切换时延至少包括两种切换时延,两种切换时延中包括第一时延。第一终端设备从相同载波内的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第二带宽单元,且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具有关联关系或者相关性;或者,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一载波的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第二载波的第二带宽单元,且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具有关联关系或者相关性,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切换的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否则,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带宽单元切换的切换时延为两种切换时延中除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他时延,这里的其他时延例如为第二时延。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另一种场景中,两种时延中除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他时延可以为第三时延。第一终端设备从相同载波内的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第二带宽单元,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带宽单元切换的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一载波的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第二载波的第二带宽单元,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切换的切换时延为第三时延。
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种切换时延至少包括三种切换时延,三种切换时延中包括第一时延和第三时延。
第一终端设备从相同载波内的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第二带宽单元,且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具有关联关系或者相关性,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切换的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第一终端设备从相同载波内的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第二带宽单元,且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之间没有关联关系或者相关性,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切换的切换时延为三种切换时延中除第一时延和第三时延之外的其他一种时延,这里其他一种时延例如为第二时延,该第二时延对应第二终端设备带宽单元切换时延;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一载波的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第二载波的第二带宽单元,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切换的切换时延为第三时延。
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种切换时延至少包括三种切换时延,三种切换切换时延中包括第一时延和第三时延。
第一终端设备从相同载波内的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第二带宽单元,且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具有关联关系或者相关性,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切换的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第一终端设备从相同载波内的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第二带宽单元,且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之间没有关联关系或者相关性,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切换的切换时延为三种切换时延中除第一时延和第三时延之外的其他一种时延,这里其他一种时延例如为第二时延,该第二时延对应第二终端设备带宽单元切换时延;
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一载波的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第二载波的第二带宽单元,且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之间具有关联关系或者相关性,切换时延为第三时延;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一载波的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第二载波的第二带宽单元,且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之间没有关联关系或者相关性,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切换的切换时延为三种切换时延中除第一时延和第三时延之外的其他一种时延,这里其他一种时延例如为第二时延,该第二时延对应第二终端设备带宽单元切换时延。
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N种切换时延至少包括四种切换时延,四种切换时延中包括第一时延、第三时延和第四时延。
第一终端设备从相同载波内的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第二带宽单元,且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具有关联关系或者相关性,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切换的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
第一终端设备从相同载波内的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第二带宽单元,且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之间没有关联关系或者相关性,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切换的切换时延为四种切换时延中除第一时延、第三时延和第四时延之外的其他一种时延,这里其他一种时延例如可以为第二时延,该第二时延对应第二终端设备带宽单元切换时延;
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一载波的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第二载波的第二带宽单元,且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具有关联关系或者相关性,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切换的切换时延为第三时延;
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一载波的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第二载波的第二带宽单元,且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没有关联关系或者相关性,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切换的切换时延为第四时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时延小于第二时延,第二时延为第二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或者第一时延小于所述N种时延中除所述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他一种时延,可选地,所述N种时延中可以包括第二时延,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上述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其他一种时延也可以为所述第二时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四时延大于第三时延,可选地,第三时延可以小于第二时延,且不等于第一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时延小于第二时延,第二时延为第二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进一步的,由于第二时延存在多种取值,第一时延小于第二时延也存在多种可能性。举例来说,第二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即第二时延可以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494591760000121
表1中,其中μ对应不同的SCS,具体的,μ=0、μ=1、μ=2和μ=3分别对应的SCS为15KHz、30KHz、60KHz和120KHz,type 1与type 2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能力决定。如果第二终端设备的能力只支持type 1,则第二时延可以对应表1中type 1那一列所定义的时延,如果第二终端设备的能力只支持type 2,则第二时延可以对应表1中type 2那一列所定义的时延。
结合表1,一种可能的情况,第二终端设备的能力支持type 1时,第一时延小于第二时延,可以是指第一时延小于表1中type 1那一列所定义的时延中的最小时延,即第一时延小于1ms。
另一种可能的情况,第二终端设备的能力支持type 2时,第一时延小于第二时延,可以是指第一时延小于表1中type 2那一列所定义的时延中的最小时延,即第一时延小于3ms。
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无论第二终端设备的能力支持哪一种类型,第一时延小于第二时延,可以是指第一时延小于表1中的最小时延,即第一时延小于1ms。
另外一种可能的情况,第二终端设备的能力支持type 1时,第一时延小于第二时延,可以是指第一时延小于表1中type 1那一列所定义的时延中的至少一种时延,例如第一时延小于当SCS=15KHz和/或30KHz对应的第二时延,不要求第一时延小于所有SCS对应的第二时延,例如当SCS=120KHz时,第一时延可以与第二时延相同。
另外一种可能的情况,第二终端设备的能力支持type 2时,第一时延小于第二时延,可以是指第一时延小于表1中type 2那一列所定义的时延中的至少一种时延,例如第一时延小于当SCS=15KHz和/或30KHz对应的第二时延,不要求第一时延小于所有SCS对应的第二时延,例如当SCS=120KHz时,第一时延可以与第二时延相同。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支持N种切换时延,N是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N种时延包括所述第一时延。
在这种方式下,一种可能的情况是,第一时延小于第二时延,第二时延为第二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这种情况同前描述;
在这种方式下,另外一种可能的情况是,第一时延小于N种时延中除所述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中一种时延。在这种情况下,N种切换时延中的每种切换时延与一个子载波间隔或多个子载波间隔对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应多个子载波间隔的切换时延也可以看为一种时延,这是因为对于带宽单元切换而言,切换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此时第一时延小于N种时延中除所述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中一种时延,可以包括如下理解:
(1)对于每种给定的SCS,第一时延都小于N种时延中除所述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中一种时延。比如当SCS=15KHz时,第一时延小于N种时延中除所述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中一种时延,当SCS=30KHz时,第一时延也小于这其中一种时延。例如当SCS=15KHz、30KHz、60KHz、120KHz时,N中时延中除所述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中一种时延对应不同的值,例如分别对应X1、X2、X3、X4,在对应每种SCS,第一时延分别小于X1、X2、X3、X4。
(2)至少对于一种SCS,第一时延小于N种时延中除所述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中一种时延。例如当SCS=15KHz、30KHz、60KHz、120KHz时,N中时延中除所述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中一种时延对应不同的值,例如分别对应X1、X2、X3、X4,则第一时延可以只小于X1、X2、X3、X4中的至少一个值,例如可以当SCS=15KHz、30KHz时,第一时延分别小于X1、X2。对于SCS=60KHz、120KHz时,第一时延与X3、X4之间的关系不做限定。
在这种方式下,另外一种可能的情况是,第一时延小于第二时延和N种切换时延中出所述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他时延,第二时延为第二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时延不仅小于第二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而且也小于其支持的切换时延中除所述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中一种时延。对于第一时延小于第二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以及第一时延小于其支持的切换时延中除所述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中一种时延,可以参考上述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支持至少2种切换时延,第一时延小于其支持的另外一种切换时延。至少2种切换时延中可以包括第二时延,也可以不包括。至少2种切换时延中包括第二时延,可以理解为除去第一时延,至少2种切换时延中还包括一种与第二时延取值相同的时延,为了简化描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认为是第二时延,其中第二时延为第二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短时延。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支持N种切换时延,N种切换时延中的每种切换时延与一个子载波间隔或多个子载波间隔对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应多个子载波间隔的切换时延也可以看为一种时延,这是因为对于带宽单元切换而言,切换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确定的。N种切换时延中至少包括第一时延。
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时延小于第二时延也存在多种可能性。
一种可能的情况,第一时延对应第一子载波间隔,第二时延为NR***中传统终端设备与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最小时延。
可选的,对于N种切换时延中除第一时延之外的任一时延,小于或等于该任一时延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在NR***中对应的最小时延。
举例来说,第一时延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那么根据表1可知,30KHz对应的最小时延为2ms,第二时延为2ms,第一时延小于2ms。N=4时,N种时延可以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2494591760000141
可选的,第一时延可以为N种时延中的最小时延。结合前面的例子,N种时延还可以如表3所示。
表3
Figure BDA0002494591760000142
表3中,例如只有当μ为0时,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N种切换时延中的第一时延小于1个时隙,当μ取其他值时(例如1或2或3),在N种切换时延中对应的切换时延可以小于或等于type 1那一列所定义的时延。
或者,对于N种切换时延除第一时延之外的任一时延,小于或等于该任一时延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在NR***中对应的任一时延。举例来说,第一时延为N种时延中的最小时延。结合前面的例子,N种时延还可以如表4所示。
表4
Figure BDA0002494591760000143
表4中,例如只有当μ为0时,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N种切换时延中的第一时延小于1个时隙,当μ为1时,在N种切换时延中对应的切换时延可以小于或等于type 1那一列所定义的时延;当μ为2或3时,在N种切换时延中对应的切换时延可以小于或等于type 2那一列所定义的时延。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网络设备上报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例如上报的能力为支持type 1或type 2。
在该情况中,第一时延对应第一子载波间隔,第二时延为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类型在NR***中与第一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延。
可选的,对于N种切换时延中除第一时延之外的任一时延,小于或等于该任一时延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在NR***中与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类型对应的时延。
举例来说,第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的能力为支持type 2。第一时延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那么根据表1可知,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类型为type 2时,30KHz对应的时延为5ms,第二时延为5ms,第一时延小于5ms。N=4时,N种时延可以如表5所示。
表5
μ NR时隙长度(ms) 第一时延(时隙)
0 1 小于或等于3
1 0.5 小于5
2 0.25 小于或等于9
3 0.125 小于或等于18
表5中,当μ为1时,第一时延小于5个时隙,当μ取其他值时(例如0或2或3),在N种切换时延中对应的切换时延可以小于或等于type 2那一列所定义的时延。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还可以指的是基于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触发的带宽单元切换。
基于RRC信令触发的带宽单元切换的切换时延TRRCdelay的定义可以如下:假设下行时间单元n为包括触发带宽单元切换的RRC信令的最后1个下行时间单元,则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在该下行时间单元n之后的TRRCdelay后最近的下行时间单元上接收PDSCH,以及其他物理下行信道或信号,或者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在下行时间单元n之后的TRRCdelay后最近的上行时间单元上发送PUSCH,以及其他物理上行信道或信号。
其中,TRRCdelay=TRRCprocessingDelay+TBWPswitchDelayRRC。其中,TRRCprocessingDelay和TBWPswitchDelayRRC分别表示RRC过程引入的时延和第一终端设备执行带宽单元切换所需要的时延。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时延小于第二时延,可以是指: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带宽单元切换所需的切换时延TRRCdelay小于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带宽单元切换所需的切换时延TRRCdelay,即可以包括下至少一项:
(1)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TRRCprocessingDelay小于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TRRCprocessingDelay
(2)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TBWPswitchDelayRRC小于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TBWPswitchDelayRRC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在具有相关性的带宽单元之间切换时的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在不具有相关性的带宽单元之间切换时的切换时延为第二时延,或者为N种切换时延中除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他时延且该其他时延不小于第一时延,例如为第二时延。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时延、第二时延、N种切换时延中包括的任意一种时延可以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个数、或者用时隙(slot)个数、或者用具体时间值(例如140us等)表示,或者采用其他形式,不做具体限定。具体的,第一时延可以对应不同的SCS可以为相同的时间数值,例如为不大于500us的值,比如140us、或者200us、或者250us、或者400us等。具体的,当第一时延用OFDM符号个数表示时,当SCS=15KHz时,第一时延为2个OFDM符号;当SCS=30KHz时,第一时延为4个OFDM符号;当SCS=60KHz时,第一时延为M个OFDM符号,其中M为不大于8的整数;当SCS=120KHz时,第一时延为K个OFDM符号,其中K为不大于16的整数。或者,对应不同SCS的第一时延,可以对应不同的时间值。例如对应SCS=15KHz和SCS=30KHz的第一时延为一个时间值,对应SCS=60KHz和SCS=120KHz的第一时延为另一个时间值。
下面结合不同的实施例分别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一中,带宽单元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所述至少两个带宽单元包括第一带宽单元和第二带宽单元。
其中,每个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该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和/或标识。每个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其他内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其中标识可以为BWP标识(BWP ID)等。频率资源位置可以是带宽单元的中心频点所在的位置,可以是带宽单元最低资源块对应的频率的位置,也可以是带宽单元最高频率资源块对应的频率的位置等,可以采用不同索引对应不同的频率资源位置。或者,频率资源位置可以对应带宽单元的带宽和频率位置,例如,频率资源位置可以对应带宽单元最低资源块对应的频率位置和最高资源块对应的频率位置;又例如,频率资源位置可以对应带宽单元最低资源块对应的频率位置和该带宽单元包括的资源块大小(该带宽单元包括的资源块大小可以理解为该带宽单元对应的带宽);又例如,频率资源位置可以对应带宽单元最高资源块对应的频率位置和该带宽单元包括的资源块大小(该带宽单元包括的资源块大小可以理解为该带宽单元对应的带宽);又例如,频率资源位置可以对应带宽单元的中心频率位置和该带宽单元包括的资源块大小(该带宽单元包括的资源块大小可以理解为该带宽单元对应的带宽)。其中,这里带宽单元最低频率资源块对应的频率位置可以理解为该带宽单元对应的最小资源块索引的资源块,带宽单元最高频率资源块对应的频率位置可以理解为该带宽单元对应的最大资源块索引的资源块。
在实施例一中,如果第一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不同,且所述第一带宽单元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对应相同的带宽单元标识,例如对应相同的BWP ID,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时,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为,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具有相关性。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不同频率资源位置的带宽单元在***带宽内的分布示意图。图4中的多个频率资源位置对应同一个带宽单元标识例如BWP ID,具体的频率资源位置1至频率资源位置4对应BWP A。对应同一个带宽单元标识的不同频率资源位置对应的频率资源之间可以有重叠,也可以没有重叠。图4中,频率资源位置3对应的频率资源与频率资源位置2对应的频率资源、频率资源位置4对应的频率资源部分重叠。可以理解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该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在哪儿,该带宽单元对应的其他配置参数都可以保持不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配置1个BWP内包括的多个带宽单元,不同带宽单元具有至少一个不同的频率参数,该不同的频率参数可以包括至少一项:
(1)带宽单元对应的中心频率
(2)带宽单元对应的频率带宽;
(3)带宽单元对应的SCS。
举例来说,一种方式下,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配置的BWP配置信息中直接添加该BWP对应的频率资源位置信息,例如如下图5所示,网络设备配置的BWP配置信息中包括4个频率资源位置,分别为频率资源位置1至频率资源位置4。具体实现时,频率资源位置(position)可以针对下行BWP和上行BWP分别配置,也可以仅对下行BWP配置,或者仅对上行BWP配置,或者也可以针对下行BWP和上行BWP联合配置,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其中,针对下行BWP和上行BWP分别配置BWP频率资源位置信息,可以保证配置灵活性;仅针对下行BWP配置,是考虑到如果基站配置了一定数目的接收天线,这一定数目的接收天线带来的接收天线增益可以补偿REDCAP UE由于信道带宽降低导致的频域选择性调度增益的损失,那么上行BWP间的切换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切换时延,这样可以简化REDCAP终端设备对上行BWP的处理;针对下行BWP和上行BWP联合配置时,可以通过配置下行BWP对应的频率资源位置与上行BWP对应的频率资源位置之间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这样当网络设备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下行BWP的频率资源位置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述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确定上行BWP的频率资源位置。
可选的,以DL BWP配置为例,网络设备可以在BWP-Downlink IE(如下)中添加该BWP ID对应的position指示,进一步地,该position指示可以包含于bwp-common内,也可以包含于bwp-dedicated内。该position可以关联对应该position的如下至少一项:SCS,BWP中心频率,BWP频率资源位置,其中BWP频率资源位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BWP的带宽,BWP的起始频率资源位置,BWP的终止频率资源位置。对于UL BWP不同position配置也有相同说明,不做赘述。其中position就是指频率资源位置。
结合前面的描述,BWP-Downlink information element可以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494591760000171
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不同频率资源位置,但带宽标识相同(BWP ID相同)的带宽单元的其他配置参数可以均相同,例如以下配置参数均相同:带宽大小;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SCS);对应的多输入所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数据传输层数或者天线数;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PDCCH)的配置,或者对应的PDSCH的配置,或者对应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的配置,或者对应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的配置。
以上是以带宽单元为BWP为例进行描述,带宽单元为其它频率资源时也同样适用。
另一方面,如果第一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不同,且所述第一带宽单元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对应不同的带宽单元标识(例如BWPID),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时,切换时延为第二时延,或者为N种时延中除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他一种时延。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为,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不具有相关性。
在实施例一中,如果所述第一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不同,且所述第一带宽单元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对应不同的带宽单元标识,例如对应不同BWP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所述N种时延中除所述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他时延,例如可以为第二时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带宽单元可以理解为第一BWP,第二带宽单元可以理解为第二BWP。
实施例一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带宽单元切换,物理层信令可以为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所述DCI对应的DCI格式例如可以为DCI格式0-1、DCI格式1-1、DCI格式0-2、DCI格式1-2以及未来通信***中引入的其他支持带宽单元切换的DCI格式。
举例来说,网络设备可以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时,可以确定需要进行带宽单元切换。需要说明的是,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一种实现方式是,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切换后的第二带宽单元,可选的,下行控制信息可以指示第二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或者指示第二带宽单元对应的BWP ID,或者指示第二带宽单元对应的索引,或者指示为其他与第二带宽单元关联的信息,例如与频率资源位置关联的信息。可选的,所述DCI还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内接收PDSCH或发送PUSCH占用的频域资源,所述PDSCH或PUSCH占用的频域资源位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内。可选的,所述DCI还包括第二信息域,所述第二信息域指示所述PDSCH或PUSCH占用的频域资源。可选的,下面描述的第一信息域和所述第二信息域为所述DCI中包括的不同的信息域。可选的,第一信息域和第二信息域,也可以对应DCI中相同的信息域,例如DCI中包括的频域资源指示域(例如DCI中包括的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 assignment)用于联合指示频率资源分配和指示从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第二带宽单元,或者,用于联合指示频率资源分配和切换后的第二带宽单元,例如第一信息域和第二信息域可以对应
所述DCI包括可以第一信息域,所述第一信息域对应X个比特,X的取值并不限定。X为大于0的正整数,可选的,X为不大于4的整数。例如X=4时,可以最多对应16种状态,假设X个比特对应取值为0时,表示指示带宽单元不切换,还可以最多支持切换到15种不同的带宽单元,这样在尽可能保证获取频率选择性调度增益和/或小区负载平衡的同时,还可以节省信令开销。
可选的,第一信息域的大小例如X取值可以是通过RRC信令配置的,例如可以配置为1比特,2比特、3比特等,这样网络设备调整第一信息域的大小,在保证频率选择性调度增益和/或小区负载平衡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最合适的第一信息域大小设计,有助于DCI信令开销的降低。可选的,X个bit取值对应共可以对应2^X种状态,这2^X种状态中的每种状态是RRC信令配置的,即每种状态对应的指示信息是RRC信令配置的。
第一信息域可以指示切换后的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也可以指示切换后的带宽单元的带宽单元标识,也可以联合指示切换后的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与带宽单元标识。
具体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下,第一信息域可以直接指示出切换后的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和带宽单元标识,例如第一信息域可以包括频率资源位置信息(例如带宽单元position)和BWP标识信息(例如BWP ID),频率资源位置信息用于指示切换后的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BWP标识信息用于指示切换后的带宽单元的带宽单元标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频率资源位置信息对应的是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信息,不是网络设备调度终端设备传输物理下行信道和物理上行信道对应的数据传输资源,物理下行信道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物理上行信道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
第二种实现方式下,第一信息域可以只指示切换后的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不指示带宽单元标识,此时第一信息域可以包括频率资源位置信息,不包括BWP标识信息。
举例来说,第一信息域包括频率资源位置信息时,假设频率资源位置信息包括2个比特,可以指示4种信息,可以分别对应4个不同频率资源位置,例如00对应频率资源位置A,01对应频率资源位置B,10对应频率资源位置C,11对应频率资源位置D,这4个不同的频率资源位置对应的带宽单元可以对应相同的BWP标识。这样可以节省信令开销,有助于提升物理层信道的传输性能。
在该实现方式下,如果网络设备除了为第一终端设备配置对应至少两个频率资源位置的带宽单元,还配置只对应一个频率资源位置的带宽单元(或者理解为配置了一个BWP)时,对于只配置了一个频率资源位置的带宽单元,可以通过第一信息域指示该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实现指示该带宽单元。例如频率资源位置1~3对应带宽单元1,频率资源位置4对应带宽单元2,当第一信息域指示频率资源位置4的时候,可以对应带宽单元2。
第三种实现方式下,如果网络设备为每个带宽单元只配置了一个频率资源位置(可以理解为直接配置BWP)时,第一信息域可以包括BWP标识信息,不包括频率资源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可选的,用于指示对应相同BWP ID且不同频率资源位置的带宽单元(例如BWP的不同频率资源位置)之间切换的控制信息域与用于指示对应不同BWP ID且不同频率资源位置的带宽单元(例如不同BWP)之间切换的控制信息域,可以对应DCI中相同的信息域(例如BWP indicator),例如用于联合指示的第一信息域对应BWP indicator,或者,也可以对应不同的信息域,例如用于指示对应相同BWP ID且不同频率资源位置的带宽单元(例如BWP的不同频率资源位置)之间切换的控制信息域对应DCI中频率资源位置指示域(非频率资源分配域),比如可以是DCI中新添加的控制域,或者属于冗余状态域,用于指示对应不同BWP ID且不同频率资源位置的带宽单元(例如不同BWP)之间切换的控制信息域为BWPindicator域。
第一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和第二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RRC信令方式,一个BWP内可以配置多个带宽单元,不同带宽单元具有至少一个不同的频率参数)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中,网络设备发送的带宽单元配置信息可以指示多个带宽单元,所述多个带宽单元包括第一带宽单元和第二带宽单元。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和所述第二带宽单元都对应一个标识,该标识可以为BWP组标识。
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和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对应不同BWP组标识,所述第一带宽单元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具有相关性,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所述第一时延。
相应的,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和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对应不同BWP组标识,所述第一带宽单元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不具有相关性,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第二时延,或者为所述N种时延中除所述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他时延。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性的一种实现方式是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关联相同的标识,例如关联相同的集合标识(ID)。可选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配置BWP时,同时配置该BWP对应的集合标识,表示带宽单元所属的集合,该集合标识可以针对用于下行数据的下行BWP、和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上行BWP分别配置,也可以同时配置。以DL BWP配置为例,网络设备可以在BWP-Downlink IE(如下)中添加该BWP ID对应的集合标识指示,进一步地,该集合标识指示可以包含于bwp-common内,也可以包含于bwp-dedicated内。对于UL BWP的集合标识配置也有相同说明,不做赘述。集合标识也可以用其他体现相关性的标识替换,例如下述的时延标识gap1,具有相同时延标识的带宽单元之间的切换为第一时延。
结合前面的描述,BWP-Downlink information element可以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494591760000201
Figure BDA0002494591760000211
如图6所示,示例了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图6中以带宽单元为BWP为例进行描述。其中,假设BWP#1与BWP#2属于同一个BWP集合,关联的标识相同。BWP#3不属于BWP#1与BWP#2所对应的BWP集合,BWP#3关联的标识与BWP#1或BWP#2关联的标识不相同,或者BWP#3可以不与任何标识关联。在这种实施方式下,网络设备可以至少配置1个BWP集合,该集合中至少包括2个BWP,即包括BWP#1与BWP#2;不包括在该BWP集合内的其他BWP可以不再划分集合。
结合前面的描述,在实施例二中,第一终端设备在关联相同的标识的带宽单元之间切换时的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第一终端设备在关联不相同的标识的带宽单元之间切换时的切换时延为N种切换时延中除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他时延。例如,结合上面的例子,第一终端设备在BWP#1与BWP#2之间切换时的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第一终端设备在BWP#1与BWP#3之间切换时的切换时延为大于第一时延的时延,例如为第二时延,或者为N种时延中除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他一种时延。
需要说明的是,和实施例一类似,实施例二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带宽单元切换,物理层信令可以为DCI,所述DCI对应的DCI格式例如可以为DCI格式0-1、DCI格式1-1、DCI格式0-2、DCI格式1-2以及未来通信***中引入的其他支持带宽单元切换的DCI格式。
实施例二中,下行控制信息可以包括第一信息域,第一信息域可以指示切换后的带宽单元的带宽单元标识(即BWP ID),具体可以参考实施例一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实施例二中,DCI中包括的BWP切换域可以直接复用用于指示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之间的切换,终端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配置的BWP组标识,确定不同带宽单元(即不同BWP)之间的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还是N种时延中除所述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他时延。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三中,网络设备发送的带宽单元配置信息可以指示多个带宽单元,所述多个带宽单元包括第一带宽单元和第二带宽单元。假设所述第一带宽单元为位于第一载波上的一个带宽单元,所述第二带宽单元为位于第二载波上的一个带宽单元。
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存在关联关系时,所述第一带宽单元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具有不相关性,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不存在关联关系
结合前面的描述,在实施例三中,第一终端设备在存在关联关系的带宽单元之间切换时的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第一终端设备在不存在关联关系的带宽单元之间切换时的切换时延为第二时延或者为N种切换时延中除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他时延。
实施例三可以应用于配置了NR上行(NR uplink,NUL)载波与补充上行(supplement uplink,SUL)载波的第二终端设备。在该场景中,第一载波为NUL载波,第二载波为SUL载波;或者第一载波为SUL载波,第二载波为NUL载波。SUL载波可以联合NR FDD频段或者NR TDD频段联合使用。
实施例三中,网络设备发送的带宽单元配置信息指示的多个带宽单元中的部分带宽单元为NUL载波中的上行带宽单元,例如第一带宽单元,所述多个带宽单元中的部分带宽单元为SUL载波中的上行带宽单元,例如第二带宽单元。
网络设备可以在配置NUL载波与SUL载波时,同时配置NUL包括的上行带宽单元与SUL包括的上行带宽单元之间的关联关系。例如如图7所示,以带宽单元为BWP为例进行说明。图7中,网络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配置的NUL载波包括4个BWP,分别为BWP#1,BWP#2,BWP#3,BWP#4。网络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配置的SUL载波包括4个BWP,分别为BWP#5,BWP#6,BWP#7,BWP#8。其中,BWP#1和BWP#6存在关联关系,BWP#2和BWP#8存在关联关系。
例如,结合上面的例子,第一终端设备在BWP#1与BWP#6之间切换时的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第一终端设备在BWP#2与BWP#5之间切换时的切换时延可以为第二时延,或者为N种时延中除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他一种时延。
需要说明的是,可选的,如果NUL上的一个带宽单元对应的BWP ID与SUL上的一个带宽单元对应的BWP ID相同,则可以理解为NUL上的该带宽单元与SUL上的该带宽单元之间具有相关性,具有相关性的NUL上的带宽单元与SUL上的带宽单元之间的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否则为第二时延或者N种时延中除所述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他时延。
需要说明的是,和实施例一类似,实施例三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带宽单元切换,物理层信令可以为DCI,具体可以参考实施例一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属于不同载波时,当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对应相同的BWP标识(例如BWP ID),或者当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具有相关性时,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第二带宽单元对应的切换时延可以为第一时延,或者为第三时延,第三时延可以小于第二时延,第二时延可以对应相同条件下第二终端设备带宽单元切换之间的切换时延,或者为其他值,不做具体限定。这里的相同条件,可以理解为第二终端设备进行不同载波的带宽单元之间切换时对应的切换时延。
前面的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描述了具有相关性的带宽单元是如何实现的,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上面的实施例,还可能存在其他实现方式。例如,第一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与第二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仅有频率相关参数不同时,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具有相关性。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所述频率相关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带宽单元对应的中心频率;
(2)带宽单元对应的频率带宽;
(3)带宽单元对应的SCS。
例如,当第一带宽单元对应的中心频率与第二带宽单元对应的中心频率不同,且第一带宽单元的其他配置参数与第二带宽单元的其他配置参数都相同时,从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之间的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不满足上述关系的带宽单元之间的切换为N种时延除所述第一时延的其他时延,所述其他时延例如可以为第二时延。
以上只是示例,其它情况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载波可以对应1个小区,不同载波对应不同的小区。不同载波关联的频率参数不同,这里,载波关联的频率参数可以包括:载波的中心频率信息,或者载波的频率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传输包括上行数据传输、下行数据传输。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对应的数据传输方向相同。例如,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上承载的数据均为下行数据,比如第一带宽单元和第二带宽单元均对应下行BWP;或者,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上承载的数据均为上行数据,比如第一带宽单元和第二带宽单元均对应上行BWP。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RRC信令可以配置在一个BWP内配置多个带宽单元,不同带宽单元具有至少一个不同的频率参数,所述频率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带宽单元对应的中心频率;
(2)带宽单元对应的频率带宽;
(3)带宽单元对应的SCS。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配置的带宽单元中,至少有一个带宽单元中是包括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的。其中,SSB可以是指小区定义SSB(cell defined SSB,CD-SSB)。下面以带宽单元为BWP为例进行说明。
当带宽单元为BWP时,如果网络设备在为第一终端设备配置的一个带宽单元中包括SSB时,SSB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例如可以对应不同的波束方向,本申请中不做具体限定。以1个BWP中包括SSB为例,结合上述实施方式,如果一个BWP对应至少2个频率资源位置,则这至少2个频率资源位置中的至少1个频率资源位置是包括SSB的。
当网络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配置的BWP包括具有至少2个频率资源位置的BWP以及只具有1个频率资源位置的BWP时,则包括至少2个频率资源位置的BWP是包括SSB的,或者只具有1个频率资源位置的BWP中是包括SSB的。例如如图8所示。图8中BWP#1包括两个频率资源位置,分别为频率资源位置1和频率资源位置2;BWP#2包括一个频率资源位置,即频率资源位置3。图8中以频率资源位置1对应的频率资源包括CD-SSB为例进行说明,也可以存在其他情况。
当网络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配置的BWP均为具有1个频率资源位置的BWP,则其中至少有1个BWP是包括SSB的。
进一步可选的,包括SSB特别是包括CD-SSB的BWP或者是BWP的一个频率资源位置对应的频率资源,相对于其他没有包括SSB的BWP或者是没有包括SSB的BWP的其他频率资源位置对应的频率资源,频率资源带宽可以更小。这样第一终端设备在没有数据传输需求的时候,可以驻留在包括SSB的BWP或者是包括SSB的一个频率资源位置对应的频率资源上,由于包括SSB的BWP或者一个频率资源位置对应的频率资源的带宽小于其他BWP或其他频率资源位置对应的频率资源的带宽,因此采用上述设计可以降低第一终端设备的功率消耗,而且第一终端设备还可以基于该BWP或者该频率资源内包括的SSB执行无线资源管理(radioresource management,RRM)测量或者无线链路监控(radio link monitoring,RLM)测量,保证对服务小区的基本测量。
此外,为了保证第一终端设备对服务小区的基本测量,网络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配置的BWP中,至少有一个BWP中是包括non-CD SSB的。进一步可选的,可以配置包括non-CDSSB的BWP和至少一个BWP具有相关性,第一终端设备切换到包括non-CD SSB的BWP的切换时延可以为第一时延。同上,这里,在BWP或者BWP的频率资源位置对应的频率资源上配置的SSB个数,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例如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波束方向,本申请中不做具体限制。
举例来说,如图9所示,假设配置了三个BWP,分别为BWP#1、BWP#2以及BWP#3。配置的BWP#1和BWP#2属于一个BWP集合,BWP#3不属于该BWP集合,BWP#1与BWP#2之间的BWP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BWP#1或BWP#2与该集合之外的BWP之间的BWP切换时延大于第一时延,此时,在BWP#1或BWP#2上配置1个用于RRM/RLM的non-CD SSB,相对于将该non-CD SSB配置在其他BWP上,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降低第一终端设备执行RRM测量或RLM测量所需要的切换时间,例如假设如图9所示,在BWP#2上配置了non-CD SSB,第一终端设备通过BWP#1与网络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在RRM和/或RRM测量时刻,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以第一时延快速的切换到BWP#2上,利用BWP#2配置的non-CD SSB执行RRM和/或RLM测量,执行测量之后,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再以第一时延快速的切换回BWP#1上,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由于第一时延较小,小于第二时延,对数据传输的中断时间短。进一步的,还可以在BWP#1或BWP#3上配置一个CD-SSB,在图9中以在BWP#3上配置CD-SSB为例进行说明。
另一方面,在具有相关性的多个BWP或者BWP不同的频率资源位置对应的频率带宽内,可以只配置1个BWP或者BWP的一个频率资源位置对应的频率带宽内包括1个或多个SSB,相对于每个BWP或者BWP的每个频率资源位置对应的频率带宽内都配置SSB,降低了公共参考信号配置的开销。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参考信号除了可以用于RRM和/或RLM测量,也可以用于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测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时延的长度可以为射频(RadioFrequency,RF)调谐(retuning)的时间或者小于RF retuning的时间,RF retuning的时间例如为2个OFDM符号对应的时间长度,或者不大于140微秒,具体根据终端设备的能力确定。
结合前面的描述,为了保证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性能,以及***侧的负载均衡,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的目标是让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对应的频率资源可以在更大的频率资源范围内,以更小的切换时延,调整用于数据传输的频率资源范围。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数据传输的频率资源调整的越快,那么第一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所采用的调度方案例如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coding scheme,MCS)才能更好地与信道状态相匹配,进而可以获取频选调度增益和/或频率分集增益。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终端设备特定信令通知第一终端设备支持数据传输对应的频率资源的跳频最大范围,例如可以通过RRC信令通知第一终端设备虚拟载波或者传输频带的频率位置和大小。可选的,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初始接入网络设备之后,通过网络设备发送的广播信息会获知网络设备侧的***带宽,同时可以通过能力上报等方式,上报自己的终端类型或者终端能力,例如终端类型为REDCAP终端,终端能力为自身的传输带宽为20MHz,网络设备在获知该能力信息之后,可以通过第一终端设备特定信令,通知第一终端设备虚拟载波或者传输带宽的频率位置和大小,这里的虚拟载波或者传输频带的大小(传输频带的大小可以理解为传输带宽)大于第一终端设备的带宽能力,同时也会配置第一终端设备实际的传输频带,该传输频带的带宽不大于第一终端设备的带宽能力,例如实际的传输频带可以通过BWP或者初始BWP来配置,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实际的传输频带调整自己的RF射频位置,之后可以通过本申请实施方式采用BWP切换短时延完成BWP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在网络设备给第一终端设备配置的实际传输频带(即实际传输的带宽单元)或者跳频之后的传输频带内进行的,而不是在配置的虚拟载波或者传输频带的频率资源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开始。例如,如图10所示,比较了两种方案。方案1:先确定数据传输的资源所处的实际传输的带宽单元,带宽单元是已经分组的资源,资源调度在分组的资源内实现(例如实现带宽单元内的资源调度)。
方案2:直接指示虚拟carrier内被调度的数据传输资源。
结合图10,如下表6所示,下表6比较了当数据资源分配方式分别为资源分配类型0(resource allocation type 0,RA type 0)和资源分配类型1(resource allocationtype 1,RA type 1),数据传输调度在实际传输频带或跳频之后的传输频带(以BWP为例,表格的第三列),与在虚拟载波或者传输频带(以100MHz为例,表格的第四列)相比,各自对应的物理层资源指示开销(用比特的个数衡量)。
表6
Figure BDA0002494591760000251
基于表6,可以得出,在实际传输频带或者跳频之后的传输频带内进行数据传输,比特开销更少。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实现更短时延的带宽单元切换,进一步的,可以实现在大于第一终端设备带宽能力的频率范围内实现更短时延的带宽单元切换。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的带宽能力为20MHz或者为其他不大于50MHz的值,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更大的频率范围内,例如100MHz频率资源范围内,实现动态带宽单元切换。其中100MHz频率资源范围可以认为是虚拟载波,因为其载波带宽超过了第一终端设备的带宽能力。例如以第一带宽单元与第二带宽单元为BWP,带宽单元标识为BWP标识为例,如图11所示,BWP1包括4个频率资源位置,每个频率资源位置可以认为是一个子BWP,分别表示为BWP1-1至BWP1-4。第一终端设备在BWP1-1至BWP1-4之间切换时,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例如第一时延为140μs(假设仅考虑RF retuning时间)。BWP1-1至BWP1-4中的任一个子BWP,与BWP 2参数独立配置,第一终端设备从BWP1-1至BWP1-4中的任一个子BWP切换至BWP2时,切换时延大于第一时延,可以为现有NR***中的切换时延,即1ms~2.5ms(对应切换时延type1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下,不同的BWP对应相同的BWP ID,因此也可以理解为在虚拟carrier内实现了分层BWP传输。
上述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分别从第一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功能,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还是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图12和图1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能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这些通信装置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功能,因此也能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具备的有益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02,也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101,还可以是应用于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模块(如芯片)。
如图12所示,通信装置1200包括收发模块1201和处理模块1202。通信装置1200可用于实现上述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功能。
当通信装置1200用于实现图2所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功能时:收发模块1201,用于接收来接收带宽单元配置信息,所述带宽单元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一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和第二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处理模块1202,用于确定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所述第一时延小于第二时延,所述第二时延为第二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N种时延中的一种时延,所述N种时延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N种时延包括所述第一时延。
当通信装置1200用于实现图2所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时:收发模块1201,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带宽单元配置信息,所述带宽单元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一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和第二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处理模块1202,用于根据切换时延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进行调度。其中,所述切换时延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时延,所述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所述第一时延小于第二时延,所述第二时延为第二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或者所述切换时延为N种时延中的一种时延,所述N种时延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N种时延包括所述第一时延。
关于上述收发模块1201和处理模块1202更详细的描述,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说明。
如图13所示,通信装置1300包括处理器1310和接口电路1320。处理器1310和接口电路1320之间相互耦合。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1320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可选的,通信装置13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330,用于存储处理器1310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1310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1310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
当通信装置13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时,处理器1310用于执行上述处理模块1202的功能,接口电路1320用于执行上述收发模块1201的功能。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时,该终端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终端设备芯片从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或者,该终端设备芯片向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的。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芯片时,该网络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该网络设备芯片从网络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的;或者,该网络设备芯片向网络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设备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DVD;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在本申请的文字描述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本申请的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1)

1.一种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带宽单元配置信息,所述带宽单元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一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和第二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所述第一时延小于第二时延,所述第二时延为第二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或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N种时延中的一种时延,所述N种时延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N种时延包括所述第一时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新无线NR***中传统终端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不同,且所述第一带宽单元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对应相同的部分带宽BWP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所述第一时延。
4.根据权利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不同,且所述第一带宽单元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对应不同的BWP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所述N种时延中除所述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他时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
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域,所述第一信息域小于或等于4比特,且所述第一信息域包括频率资源位置信息或BWP标识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和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对应不同BWP标识,所述第一带宽单元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具有相关性,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所述第一时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和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对应不同BWP标识,所述第一带宽单元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不具有相关性,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切换时延为所述N种时延中除所述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他时延。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关联的标识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关联的标识相同时,所述第一带宽单元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具有相关性。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为位于第一载波上的一个带宽单元,所述第二带宽单元为位于第二载波上的一个带宽单元。
10.一种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带宽单元配置信息,所述带宽单元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一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和第二带宽单元的配置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切换时延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进行调度;
其中,所述切换时延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时延,所述切换时延为第一时延,所述第一时延小于第二时延,所述第二时延为第二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或者所述切换时延为N种时延中的一种时延,所述N种时延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的切换时延,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N种时延包括所述第一时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新无线NR***中传统终端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不同,且所述第一带宽单元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对应相同的部分带宽BWP标识,所述切换时延为所述第一时延。
13.根据权利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的频率资源位置不同,且所述第一带宽单元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对应不同的BWP标识,所述切换时延为所述N种时延中除所述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他时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切换到所述第二带宽单元;
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信息域,所述第一信息域小于或等于4比特,且所述第一信息域包括频率资源位置信息或BWP标识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15.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和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对应不同BWP标识,所述第一带宽单元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具有相关性,所述切换时延为所述第一时延。
16.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和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对应不同BWP标识,所述第一带宽单元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不具有相关性,所述切换时延为所述N种时延中除所述第一时延之外的其他时延。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关联的标识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关联的标识相同时,所述第一带宽单元与所述第二带宽单元具有相关性。
18.根据权利要求10-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宽单元为位于第一载波上的一个带宽单元,所述第二带宽单元为位于第二载波上的一个带宽单元。
1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或10至18中的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
2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或10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或10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414860.5A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36769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4860.5A CN113676957A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EP21805260.3A EP4142363A4 (en) 2020-05-15 2021-04-14 HANDOVER METHOD AND DEVICE
JP2022569208A JP2023525852A (ja) 2020-05-15 2021-04-14 切り替え方法及び装置
PCT/CN2021/087219 WO2021227755A1 (zh) 2020-05-15 2021-04-14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US17/984,600 US20230079810A1 (en) 2020-05-15 2022-11-10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4860.5A CN113676957A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6957A true CN113676957A (zh) 2021-11-19

Family

ID=78526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14860.5A Pending CN113676957A (zh) 2020-05-15 2020-05-15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79810A1 (zh)
EP (1) EP4142363A4 (zh)
JP (1) JP2023525852A (zh)
CN (1) CN113676957A (zh)
WO (1) WO2021227755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2946A1 (zh) * 2021-12-10 2023-06-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存储介质/装置
WO2023108497A1 (zh) * 2021-12-15 2023-06-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能力指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74141A1 (zh) * 2022-03-16 2023-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3193197A1 (zh) * 2022-04-07 2023-10-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用户设备能力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94011A1 (zh) * 2022-11-03 2024-05-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24092702A1 (zh) * 2022-11-04 2024-05-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4970A1 (ja) * 2022-07-29 2024-02-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装置および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60770A (en) * 2017-03-24 2018-09-26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EP4250814A3 (en) * 2017-06-16 2023-11-0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configuring bandwidth for supporting broadband carrier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586881B (zh) * 2017-09-29 2021-11-12 株式会社Kt 用于在新无线电中切换带宽部分的方法和装置
US11304185B2 (en) * 2018-05-14 2022-04-12 Apple Inc. Bandwidth part (BWP) switching delays for new radio (NR)
CN110536444A (zh) * 2019-04-30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部分带宽切换方法、装置、服务节点、用户终端和介质
BR112022000387A2 (pt) * 2019-07-11 2022-03-03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indicação de comutação de parte de largura de banda, e, meio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não transitório
US20220279554A1 (en) * 2019-07-16 2022-09-0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2946A1 (zh) * 2021-12-10 2023-06-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存储介质/装置
WO2023108497A1 (zh) * 2021-12-15 2023-06-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能力指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74141A1 (zh) * 2022-03-16 2023-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3193197A1 (zh) * 2022-04-07 2023-10-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用户设备能力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94011A1 (zh) * 2022-11-03 2024-05-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24092702A1 (zh) * 2022-11-04 2024-05-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79810A1 (en) 2023-03-16
EP4142363A4 (en) 2023-11-08
WO2021227755A1 (zh) 2021-11-18
EP4142363A1 (en) 2023-03-01
JP2023525852A (ja) 2023-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11957B2 (e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employing unified flexible 5G air interface
CN109392141B (zh) 一种调整频域资源和发送指示信息的方法、装置及***
KR102135335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1956642B2 (en) Methods of efficient wideband operation for intra-band non-contiguous spectrum
US2022003909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frequency band of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using method
CN112020139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676957A (zh)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KR102210412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대역폭 부분에 할당되는 자원 영역을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20200068610A1 (en)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16250331A (zh) 用于执行基于重复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无线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16158164A (zh) 用户设备和基站
US20230180276A1 (en) Multi-TRP Configured Grant Transmission
CN114095981B (zh) 一种小区状态切换方法及装置
EP3205038B1 (en) Activation of carriers
EP4271086A1 (en) User equipment, scheduling node,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node
WO2022188638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2074884A1 (ja) 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CN117837182A (zh) 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427094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4346143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involved in time-division communication
WO2022097724A1 (ja) 端末
WO2022085201A1 (ja) 端末
WO2021261199A1 (ja) 通信装置
EP4322669A1 (en) User equipment, scheduling node,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node
WO2022153505A1 (ja) 端末及び無線基地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