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56022A - 软件开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软件开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56022A
CN113656022A CN202111218325.3A CN202111218325A CN113656022A CN 113656022 A CN113656022 A CN 113656022A CN 202111218325 A CN202111218325 A CN 202111218325A CN 113656022 A CN113656022 A CN 1136560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quirement
module
category
visualization
software develo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183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56022B (zh
Inventor
徐霞
杨健伟
黄德毅
李学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andray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andray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andray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andray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1832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560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56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60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560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560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30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 G06F8/34Graphical or visual program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软件开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通过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第一模块;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推荐工具;根据推荐工具,构建第二模块;根据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搭建软件应用。采用本方法能够在进行软件开发时,根据当前需求类别推荐合适的可视化模块,根据当前需求类别推荐合适的可视化工具,使用这些推荐的可视化工具搭建新的模块,最后组合推荐的可视化模块和新的模块搭建软件应用,节省了自行查询搜索软件开发模块或软件开发工具的时间,能够提高低代码软件开发的效率。

Description

软件开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软件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软件开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软件的开发都需要依赖于开发人员手动编写代码,对开发人员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开发效率比较低,从而导致软件开发不便捷。尤其是大型软件,在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除了开发以外的需求等环节也需要极大的工作量,传统的方式也是效率低下。如何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同时确保软件质量成为行业中的一个共同探索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可掌握创新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低代码平台是近些年来伴随着数字化转型开展而兴起的一种可通过少量代码或者零代码即可实现快速搭建应用的一种应用平台,为软件的便捷开发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发展方向。传统的低代码平台提供的低代码软件开发方法能够帮助不懂代码的业务人员进行软件开发,使软件开发的过程实现低代码甚至零代码。
传统的低代码平台提供的开发模块数量有限,在搭建一些稍微复杂的企业应用时,经常找不到合适的开发模块,导致低代码软件开发的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低代码软件开发效率的软件开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软件开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第一模块;
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推荐工具;
根据推荐工具,构建第二模块;
根据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搭建软件应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第一模块之前,还包括:
获取软件开发需求,并对软件开发需求进行确认;
若确认软件开发需求,则根据软件开发需求创建产品需求文档;
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开发人员的关联信息中,获取开发人员信息;
根据开发人员信息,发送产品需求文档至开发人员信息对应的开发人员,以进行软件开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需求类别与开发人员的关联信息的建立方式,包括:
根据历史开发数据,获取多个需求类别和多名开发人员;
获取每名开发人员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开发次数;
根据开发次数确定每名开发人员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
将每名开发人员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作为每个需求类别与每名开发人员的关联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的建立方式,包括:
根据历史开发数据,获取多个需求类别和每个需求类别对应的可视化模块;
获取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使用次数;
根据使用次数确定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
将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作为每个需求类别与每个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
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的建立方式,包括:
根据历史开发数据,获取多个需求类别和每个需求类别对应的可视化工具;
获取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使用次数;
根据使用次数确定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
将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作为每个需求类别与每个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第一模块,包括:
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需求类别的权值;
确定权值大于第一权值阈值的可视化模块为第一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推荐工具,包括:
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需求类别的权值;
确定权值大于第二权值阈值的可视化工具为推荐工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搭建软件应用之后,还包括:
检测软件应用运行是否正常;
若软件应用运行正常,将第二模块作为新的可视化模块进行存储。
一种软件开发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模块推荐模块,用于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第一模块;
工具推荐模块,用于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推荐工具;
模块搭建模块,用于根据推荐工具,构建第二模块;
软件搭建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搭建软件应用。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第一模块;
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推荐工具;
根据推荐工具,构建第二模块;
根据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搭建软件应用。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第一模块;
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推荐工具;
根据推荐工具,构建第二模块;
根据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搭建软件应用。
上述软件开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第一模块;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推荐工具;根据推荐工具,构建第二模块;根据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搭建软件应用。在进行软件开发时,能够根据当前需求类别推荐合适的可视化模块,还可以根据当前需求类别推荐合适的可视化工具,然后使用这些推荐的可视化工具搭建新的模块,最后通过组合推荐的可视化模块和新的模块搭建软件应用,整个低代码软件开发过程中节省了自行查询搜索软件开发模块或软件开发工具的时间,能够提高低代码软件开发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软件开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在低代码平台上进行软件开发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推荐工具构建第二模块的示例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软件开发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软件开发方法,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进行举例说明,可以理解的是,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服务器,还可以应用于包括终端和服务器的***,并通过终端和服务器的交互实现。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2,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第一模块。
其中,模块是指软件开发中的服务组件,是自包含的、可编程的、可重用的、与语言无关的软件单元,模块可以很容易被用于组装应用程序中。可视化模块是指当前软件开发平台提供的用于软件开发的服务组件。
具体的,从历史开发数据中获取软件开发需求的多个需求类别和每个需求类别对应的可视化模块,从而预先构建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在开始一次软件开发时,确定需要开发什么类型、能够实现什么功能的软件,从而确定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需求类别可以是大类,例如商业管理类别、医院管理类别、教育管理类别等,也可以是小类,例如财务会计类别、人事管理类别、业务流程类别等。然后根据当前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找到与当前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相关程度高的可视化模块,作为第一模块。第一模块是指当前软件开发平台能够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直接推荐出的可视化模块,第一模块能够满足软件开发需求的部分功能,第一模块可以包括多个可视化模块。
步骤104,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推荐工具。
其中,可视化工具是指软件开发平台中对软件、组件或模块的功能进行修改或添加的开发工具,开发人员通过点击、拖拽等简单的操作在添加、删除、排列或组合可视化工具,实现对一个软件、组件或模块的低代码开发。
具体的,从历史开发数据中获取软件开发需求的多个需求类别和每个需求类别对应的可视化工具,从而预先构建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在开始一次软件开发时,确定需要开发什么类型、能够实现什么功能的软件,从而确定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需求类别可以是大类,例如商业管理类别、医院管理类别、教育管理类别等,也可以是小类,例如财务会计类别、人事管理类别、业务流程类别等。当前软件开发平台中提供的可视化模块无法完全满足软件开发需求时,根据当前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中找到与当前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相关程度高的可视化工具,作为推荐工具。推荐工具可以包括多个可视化工具,每个可视化工具之间具有工具关联信息,当开发人员选择获取一个当前软件开发平台推荐的可视化工具时,当前软件开发平台根据工具关联信息自动推荐出下一个或多个可视化工具。
步骤106,根据推荐工具,构建第二模块。
具体的,从多个推荐工具中选择合适的可视化工具,可以通过点击、拖拽等简单的操作对这些可视化工具进行添加、删除、排列或组合等,构建出第二模块,也可以使用这些可视化工具对当前软件开发平台已有的可视化模块进行改造,构建出第二模块,第二模块实现的功能能够满足当前软件开发需求。通过多个可视化工具能够搭建得到一个可视化模块。
步骤108,根据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搭建软件应用。
具体的,从第一模块中,选择模块功能满足当前软件开发需求的部分可视化模块,然后将这部分可视化模块和第二模块整合,建立这些模块之间的运行关系,搭建出软件应用。
上述软件开发方法中,通过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第一模块;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推荐工具;根据推荐工具,构建第二模块;根据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搭建软件应用。在进行软件开发时,能够根据当前需求类别推荐合适的可视化模块,还可以根据当前需求类别推荐合适的可视化工具,然后使用这些推荐的可视化工具搭建新的模块,最后通过组合推荐的可视化模块和新的模块搭建软件应用,整个低代码软件开发过程中节省了自行查询搜索软件开发模块或软件开发工具的时间,能够提高低代码软件开发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第一模块之前,还包括:获取软件开发需求,并对软件开发需求进行确认;若确认软件开发需求,则根据软件开发需求创建产品需求文档;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开发人员的关联信息中,获取开发人员信息;根据开发人员信息,发送产品需求文档至开发人员信息对应的开发人员,以进行软件开发。
具体的,首先从产品需求池中根据待开发软件的类型、功能等,获取软件开发需求,然后软件开发的项目负责人在软件开发平台中对软件开发需求进行确认。在确认软件开发需求之后,创建产品需求文档(PRD)。项目负责人在软件开发平台中创建项目开发团队,创建项目开发团队过程中需要确定开发人员,软件开发平台根据当前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开发人员的关联信息中,自动推荐出多条开发人员信息,项目负责人根据推荐的开发人员信息选择合适的开发人员,然后将创建的产品需求文档(PRD)发送给选择的开发人员,从而开始进行软件开发。
其中,需求池是指汇集大量产品需求的表格或其他形式的文件;产品需求文档(PRD)是产品项目由“概念化”阶段进入到“图纸化”阶段的最主要的一个文档。产品需求的描述,包含有产品的战略和战术,战略是指:产品定位、目标市场、目标用户、竞争对手等;战术是指产品的结构、核心业务流程、具体用例描述、功能&内容描述等。PRD的主要使用对象有:开发、测试、项目经理、交互设计师、运营及其他业务人员。开发可以根据PRD获知整个产品的逻辑;测试可以根据PRD建用例;项目经理可以根据PRD拆分工作包,并分配开发人员;交互设计师可以通过PRD来设计交互细节。PRD是软件开发项目启动之前,必须要通过评审确定的最重要文档。
在一个实施例中,需求类别与开发人员的关联信息的建立方式,包括:根据历史开发数据,获取多个需求类别和多名开发人员;获取每名开发人员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开发次数;根据开发次数确定每名开发人员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将每名开发人员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作为每个需求类别与每名开发人员的关联信息。
具体的,历史开发数据可以是一个软件开发平台的软件开发数据,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开发人员的软件开发数据,历史开发数据包括多个需求类别、多个开发人员、需求类别和开发人员的对应关系,需求类别和开发人员的对应关系用于表征进行每个需求类别的软件开发时每个开发人员的开发次数。从历史开发数据中获取进行每个需求类别的软件开发时每个开发人员的开发次数。在一个需求类别对应的开发人员中,开发次数越多的开发人员的权值越大,也就是说,开发人员相对一个需求类别的权值越大,说明该开发人员开发该需求类别的软件开发的次数越多,该开发人员也就和该需求类别的相关程度高。一个权值是表征一个开发人员和一个需求类别的开发次数关系,确定每个开发人员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作为每个需求类别与每个开发人员的关联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的建立方式,包括:根据历史开发数据,获取多个需求类别和每个需求类别对应的可视化模块;获取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使用次数;根据使用次数确定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将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作为每个需求类别与每个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
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的建立方式,包括:根据历史开发数据,获取多个需求类别和每个需求类别对应的可视化工具;获取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使用次数;根据使用次数确定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将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作为每个需求类别与每个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
具体的,历史开发数据可以是一个软件开发平台的软件开发数据,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可视化模块的软件开发数据,历史开发数据包括多个需求类别、多个可视化模块、需求类别和可视化模块的对应关系,需求类别和可视化模块的对应关系用于表征进行每个需求类别的软件开发时每个可视化模块的使用次数。从历史开发数据中获取进行每个需求类别的软件开发时每个可视化模块的使用次数。在一个需求类别对应的可视化模块中,使用次数越多的可视化模块的权值越大,也就是说,可视化模块相对一个需求类别的权值越大,说明该可视化模块在进行该需求类别的软件开发时被使用的次数越多,该可视化模块也就和该需求类别的相关程度高。一个权值是表征一个可视化模块和一个需求类别的使用次数关系,确定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作为每个需求类别与每个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
进一步的,历史开发数据可以是一个软件开发平台的软件开发数据,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可视化工具的软件开发数据,历史开发数据包括多个需求类别、多个可视化工具、需求类别和可视化工具的对应关系,需求类别和可视化工具的对应关系用于表征进行每个需求类别的软件开发时每个可视化工具的使用次数。从历史开发数据中获取进行每个需求类别的软件开发时每个可视化工具的使用次数。在一个需求类别对应的可视化工具中,使用次数越多的可视化工具的权值越大,也就是说,可视化工具相对一个需求类别的权值越大,说明该可视化工具在进行该需求类别的软件开发时被使用的次数越多,该可视化工具也就和该需求类别的相关程度高。一个权值是表征一个可视化工具和一个需求类别的使用次数关系,确定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作为每个需求类别与每个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第一模块,包括: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需求类别的权值;确定权值大于第一权值阈值的可视化模块为第一模块。
具体的,根据当前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当前需求类别的权值,若一个可视化模块相对当前需求类别的权值大于第一权值阈值,则认为该可视化模块与当前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相关程度高,获取该可视化模块作为第一模块。第一模块可以包括多个可视化模块。
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需求类别的权值;确定权值大于第一权值阈值的可视化模块为第一模块。能够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进行可视化模块推荐,然后使用推荐的可视化模块进行软件开发,无需花费时间搜索查找模块,能够提高低代码软件开发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推荐工具,包括: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需求类别的权值;确定权值大于第二权值阈值的可视化工具为推荐工具。
具体的,根据当前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当前需求类别的权值,若一个可视化工具相对当前需求类别的权值大于第二权值阈值,则认为该可视化工具与当前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相关程度高,获取该可视化工具作为推荐工具。推荐工具可以包括多个可视化工具。
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需求类别的权值;确定权值大于第二权值阈值的可视化工具为推荐工具。能够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进行可视化工具推荐,然后使用推荐的可视化工具进行模块开发或模块改造,无需重新编写代码,能够提高低代码软件开发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搭建软件应用之后,还包括:检测软件应用运行是否正常;若软件应用运行正常,将第二模块作为新的可视化模块进行存储。
具体的,搭建软件应用之后,若软件应用运行正常,则将第二模块作为新的可视化模块进行存储,可以存储在软件开发平台或组件库中,便于下一次软件开发时使用。
本实施例中,通过检测软件应用运行是否正常;若软件应用运行正常,将第二模块作为新的可视化模块进行存储。能够扩展可视化模块的数量,且能够扩展出不同颗粒度的可视化模块,来满足不同细度的软件开发需求,提高了低代码软件开发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一种软件开发方法,以应用于集成有辅助推荐工具的群智化低代码平台为例,方法具体包括:
首先从产品需求池中获取软件开发需求为开发一个商机管理软件,则确定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型为商机管理。项目负责人登录平台,在平台上录入软件开发需求,然后开始创建项目开发团队。项目负责人指定项目经理,平台的辅助推荐工具根据录入的软件开发需求推荐出开发人员、需求人员、测试人员等人员信息,项目负责人从推荐的人员中选择合适的人员组建项目开发团队。
进一步的,项目开发团队组建完成后,项目组成员确认当前的软件开发需求为开发一个商机管理软件,创建PRD,需求人员负责对PRD进行分析、迭代和更新,然后将最新的PRD发送给开发人员。
进一步的,开发人员在平台中创建新的软件开发工程,填写软件开发工程的名称(商机管理软件)、需求类型(商机管理)等,平台的辅助推荐工具根据平台保存的历史开发数据推荐出多个和商机管理相关的可视化模块,例如商业数据模块、项目管理模块、合同管理模块、行政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等,开发人员根据PRD中的部分产品功能需求,选择商业数据模块、项目管理模块、合同管理模块进行下载。若其中的合同管理模块无法完全满足当前的软件开发需求,平台的辅助推荐工具还推荐出多个和商机管理相关或合同管理相关的可视化工具,例如表单设计工具、流程编辑工具、界面设计工具、触发设置工具等,开发人员在平台上点击、拖拽这些可视化工具,搭建新的模块或对原有的可视化模块进行改造。例如,如图3所示,开发人员从“表单元素”中选择“下拉菜单”可视化工具,为合同管理模块添加一个下拉菜单功能。当平台提供的可视化工具改造可视化模块、构造新可视化模块都无法满足软件开发需求时,也可以修改合同管理模块的底层代码,或通过api推荐获取其他合同管理模块。开发人员整合商业数据模块、项目管理模块和改造的合同管理模块,在平台上建立这些模块运行关系,搭建商机管理软件。
最后,测试人员对该商机管理软件进行运行测试,若该商机管理软件能够正常运行,则将改造的合同管理模块作为新的可视化模块保存到平台中,下次软件开发时,根据下一次软件开发的软件开发需求,平台的辅助推荐工具能够推荐出新的可视化模块。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2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2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软件开发装置400,包括:模块推荐模块401、工具推荐模块402、模块搭建模块403和软件搭建模块404,其中:
模块推荐模块401,用于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第一模块;
工具推荐模块402,用于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推荐工具;
模块搭建模块403,用于根据推荐工具,构建第二模块;
软件搭建模块404,用于根据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搭建软件应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
人员推荐模块,用于获取软件开发需求,并对软件开发需求进行确认;若确认软件开发需求,则根据软件开发需求创建产品需求文档;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开发人员的关联信息中,获取开发人员信息;根据开发人员信息,发送产品需求文档至开发人员信息对应的开发人员,以进行软件开发。
在一个实施例中,人员推荐模块还用于根据历史开发数据,获取多个需求类别和多名开发人员;获取每名开发人员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开发次数;根据开发次数确定每名开发人员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将每名开发人员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作为每个需求类别与每名开发人员的关联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模块推荐模块401还用于根据历史开发数据,获取多个需求类别和每个需求类别对应的可视化模块;获取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使用次数;根据使用次数确定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将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作为每个需求类别与每个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
工具推荐模块402还用于根据历史开发数据,获取多个需求类别和每个需求类别对应的可视化工具;获取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使用次数;根据使用次数确定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将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作为每个需求类别与每个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模块推荐模块401还用于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需求类别的权值;确定权值大于第一权值阈值的可视化模块为第一模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工具推荐模块402还用于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需求类别的权值;确定权值大于第二权值阈值的可视化工具为推荐工具。
在一个实施例中,软件搭建模块404还用于检测软件应用运行是否正常;若软件应用运行正常,将第二模块作为新的可视化模块进行存储。
关于软件开发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软件开发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软件开发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5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运营商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软件开发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第一模块;
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推荐工具;
根据推荐工具,构建第二模块;
根据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搭建软件应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软件开发需求,并对软件开发需求进行确认;
若确认软件开发需求,则根据软件开发需求创建产品需求文档;
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开发人员的关联信息中,获取开发人员信息;
根据开发人员信息,发送产品需求文档至开发人员信息对应的开发人员,以进行软件开发。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历史开发数据,获取多个需求类别和多名开发人员;
获取每名开发人员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开发次数;
根据开发次数确定每名开发人员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
将每名开发人员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作为每个需求类别与每名开发人员的关联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历史开发数据,获取多个需求类别和每个需求类别对应的可视化模块;
获取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使用次数;
根据使用次数确定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
将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作为每个需求类别与每个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
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的建立方式,包括:
根据历史开发数据,获取多个需求类别和每个需求类别对应的可视化工具;
获取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使用次数;
根据使用次数确定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
将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作为每个需求类别与每个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需求类别的权值;
确定权值大于第一权值阈值的可视化模块为第一模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需求类别的权值;
确定权值大于第二权值阈值的可视化工具为推荐工具。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检测软件应用运行是否正常;
若软件应用运行正常,将第二模块作为新的可视化模块进行存储。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第一模块;
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推荐工具;
根据推荐工具,构建第二模块;
根据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搭建软件应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软件开发需求,并对软件开发需求进行确认;
若确认软件开发需求,则根据软件开发需求创建产品需求文档;
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开发人员的关联信息中,获取开发人员信息;
根据开发人员信息,发送产品需求文档至开发人员信息对应的开发人员,以进行软件开发。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历史开发数据,获取多个需求类别和多名开发人员;
获取每名开发人员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开发次数;
根据开发次数确定每名开发人员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
将每名开发人员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作为每个需求类别与每名开发人员的关联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历史开发数据,获取多个需求类别和每个需求类别对应的可视化模块;
获取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使用次数;
根据使用次数确定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
将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作为每个需求类别与每个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
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的建立方式,包括:
根据历史开发数据,获取多个需求类别和每个需求类别对应的可视化工具;
获取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使用次数;
根据使用次数确定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
将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作为每个需求类别与每个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需求类别的权值;
确定权值大于第一权值阈值的可视化模块为第一模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需求类别的权值;
确定权值大于第二权值阈值的可视化工具为推荐工具。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检测软件应用运行是否正常;
若软件应用运行正常,将第二模块作为新的可视化模块进行存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第一模块;
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推荐工具;
根据所述推荐工具,构建第二模块;
根据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搭建软件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第一模块之前,还包括:
获取软件开发需求,并对所述软件开发需求进行确认;
若确认所述软件开发需求,则根据所述软件开发需求创建产品需求文档;
根据所述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开发人员的关联信息中,获取开发人员信息;
根据所述开发人员信息,发送所述产品需求文档至所述开发人员信息对应的开发人员,以进行软件开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需求类别与开发人员的关联信息的建立方式,包括:
根据历史开发数据,获取多个需求类别和多名开发人员;
获取每名开发人员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开发次数;
根据所述开发次数确定每名开发人员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
将所述每名开发人员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作为每个需求类别与每名开发人员的关联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的建立方式,包括:
根据历史开发数据,获取多个需求类别和每个需求类别对应的可视化模块;
获取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使用次数;
根据所述使用次数确定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
将所述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作为每个需求类别与每个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
所述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的建立方式,包括:
根据历史开发数据,获取多个需求类别和每个需求类别对应的可视化工具;
获取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使用次数;
根据所述使用次数确定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
将所述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每个需求类别的权值,作为每个需求类别与每个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第一模块,包括:
根据所述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每个可视化模块相对所述需求类别的权值;
确定权值大于第一权值阈值的可视化模块为所述第一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推荐工具,包括:
根据所述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每个可视化工具相对所述需求类别的权值;
确定权值大于第二权值阈值的可视化工具为所述推荐工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搭建软件应用之后,还包括:
检测所述软件应用运行是否正常;
若所述软件应用运行正常,将所述第二模块作为新的可视化模块进行存储。
8.一种软件开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模块推荐模块,用于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模块的关联信息中,获取第一模块;
工具推荐模块,用于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的需求类别,从预先建立的需求类别与可视化工具的关联信息中,获取推荐工具;
模块搭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推荐工具,构建第二模块;
软件搭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搭建软件应用。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1218325.3A 2021-10-20 2021-10-20 软件开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6560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8325.3A CN113656022B (zh) 2021-10-20 2021-10-20 软件开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8325.3A CN113656022B (zh) 2021-10-20 2021-10-20 软件开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6022A true CN113656022A (zh) 2021-11-16
CN113656022B CN113656022B (zh) 2022-04-08

Family

ID=78484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18325.3A Active CN113656022B (zh) 2021-10-20 2021-10-20 软件开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5602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5895A (zh) * 2022-04-06 2022-08-12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模型开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31440A1 (en) * 2011-06-23 2012-12-27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Limited Optimized software development
CN108153542A (zh) * 2017-12-27 2018-06-12 深圳市九洲电器有限公司 机顶盒软件代码管理方法及***
CN108153520A (zh) * 2018-03-20 2018-06-12 上海屹通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软件开发方法及装置
CN109324789A (zh) * 2018-11-01 2019-02-12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一种软件开发方法
CN109542399A (zh) * 2018-10-25 2019-03-29 深圳市金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软件开发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83737A (zh) * 2019-01-18 2019-05-21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检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83340A (zh) * 2019-03-19 2019-08-02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代码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00042648A1 (en) * 2018-08-02 2020-02-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Recommending development tool extensions based on media type
CN112328250A (zh) * 2020-11-17 2021-02-05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界面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05319A (zh) * 2021-05-28 2021-08-03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31440A1 (en) * 2011-06-23 2012-12-27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Limited Optimized software development
CN108153542A (zh) * 2017-12-27 2018-06-12 深圳市九洲电器有限公司 机顶盒软件代码管理方法及***
CN108153520A (zh) * 2018-03-20 2018-06-12 上海屹通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软件开发方法及装置
US20200042648A1 (en) * 2018-08-02 2020-02-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Recommending development tool extensions based on media type
CN109542399A (zh) * 2018-10-25 2019-03-29 深圳市金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软件开发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24789A (zh) * 2018-11-01 2019-02-12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一种软件开发方法
CN109783737A (zh) * 2019-01-18 2019-05-21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检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83340A (zh) * 2019-03-19 2019-08-02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代码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28250A (zh) * 2020-11-17 2021-02-05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界面的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05319A (zh) * 2021-05-28 2021-08-03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5895A (zh) * 2022-04-06 2022-08-12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模型开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895895B (zh) * 2022-04-06 2024-07-05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模型开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56022B (zh) 2022-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37017C (en) Integrated design application
US10872029B1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ploying infrastructure to the cloud
US11233708B1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ploying infrastructure to the cloud
US10127141B2 (en) Electronic technology resource evaluation system
EP2778929B1 (en) Test script generation system
CN108959059B (zh) 一种测试方法以及测试平台
US8434058B1 (en) Integ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validating the functionality and performance of software applications
US806520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oftware integration and factory deployment
US20180088929A1 (en) Software change management
US9569737B2 (en) Methods and tools for creating and evaluating system blueprints
US20120174057A1 (en) Intelligent timesheet assistance
US2008003434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oftware lifecycle management
US20120260129A1 (en) Software testing supporting high reuse of test data
US10990370B1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ploying infrastructure to the cloud
CN113535135B (zh) 软件开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9031993B2 (en) Customizable library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 and management using expert knowledge base
KR101975272B1 (ko) 협업 의존성 기반 컴포넌트 재사용 추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0825395B (zh) 多插件分层部署***、设备及介质
CN113656022B (zh) 软件开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Fagerström et al. Verdict machinery: On the need to automatically make sense of test results
US2020012548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esting a customer environment
Staron et al. Using models to develop measurement systems: a method and its industrial use
EP2804138A1 (en) Software product consistency assessment
KR101351079B1 (ko) 데이터베이스와 연동되는 프로그램을 제어하는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Kivinen Applying QFD to improve the requirements and project management in small-scale projec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