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43603B - 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制作辅具以及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制作辅具以及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43603B
CN113643603B CN202110894457.1A CN202110894457A CN113643603B CN 113643603 B CN113643603 B CN 113643603B CN 202110894457 A CN202110894457 A CN 202110894457A CN 113643603 B CN113643603 B CN 1136436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ck mass
roadway
mounting box
tunnel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944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43603A (zh
Inventor
蒋力帅
牛庆佳
唐鹏
李杨杨
张广超
连小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89445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436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43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3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436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36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23/00Models for scientific, medical, or mathematical purposes,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 G09B23/40Models for scientific, medical, or mathematical purposes,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for geolog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3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 B29C64/386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29C64/393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48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adhesives, i.e. using supplementary joining material; solvent bon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50/00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33Y50/02Data acquisition or data processing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制作辅具以及制作方法,属于岩土工程实验的领域。模型结构包括模型主体和巷道支撑,模型主体包括底座和上层岩体,上层岩体采用3D打印制作,上层岩体内一体成型有若干孔洞,上层岩体上开设有与巷道支撑适配的安装槽,巷道支撑固定设置在安装槽内,上层岩体带有巷道支撑的一侧与水平放置的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实验人员采用3D打印技术将模型主体上的上层岩体打印制作成型,可以最完整还原岩体中各处裂缝、孔洞等形状和数量,省去实验人员手动打孔,再将模型主体和巷道支撑依次拼装成整体,再进行物理实验,可较好地还原巷道上方岩体受力情况,本申请具有提高实验数据准确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制作辅具以及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岩土工程实验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制作辅具以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岩石作为一种非均质工程材料,其内部往往含有大量的地址缺陷,例如孔洞、填充物、裂隙、节理等,这些地址缺陷对其强度和变形破坏特征后很大的影响。在隧道施工和矿山开采作业中,在山体上开挖的巷道中有大量人员参与,巷道中各种支护结构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因此,研究岩石力学的性质对于巷道中支护模型搭建的受力分析至关重要。
目前,针对含孔洞的岩体力学研究,是通过采用试块搭建出巷道及岩体模型,再在试块上人工开凿出孔洞来模拟自然岩体中的孔洞分布情况。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人工开凿出的孔洞数量有限,且一般为形状规则的贯穿孔,与自然岩体中的孔洞具有较大的区别,会对物理实验的数据造成较大误差。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实验数据准确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制作辅具以及制作方法。
第一方面,一种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包括模型主体和巷道支撑,所述模型主体包括底座和上层岩体,所述上层岩体采用3D打印制作,所述上层岩体内一体成型有若干孔洞,所述上层岩体上开设有与巷道支撑适配的安装槽,所述巷道支撑固定设置在安装槽内,所述上层岩体带有巷道支撑的一侧与水平放置的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验人员采用3D打印技术将模型主体上的上层岩体打印制作成型,可以最完整还原岩体中各处裂缝、孔洞等形状和数量,省去实验人员手动打孔,再将模型主体和巷道支撑依次拼装成整体,再进行物理实验,可较好地还原巷道上方岩体受力情况,提高实验数据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上层岩体包括沿竖直方向平行分体式设置的若干单元体,相邻两块所述单元体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孔洞位于相邻两块单元体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采用砂型3D打印技术制作上层岩体时,分多层单元体分体打印制作,并将孔洞设于各单元体之间的分隔面上,在单元体打印完成后,可以将单元体上孔洞中的填充粉料清理出,再对各单元体粘接,可保持上层岩体中孔洞中空,还原自然岩体中孔洞状态,同时, 可以对各单元体采用不同密度配比的砂型和粘接剂,模拟岩体中不同岩层性质,进一步提高实验数据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安装槽呈十字,所述安装槽的各端部均开通设置,所述巷道支撑与安装槽的内壁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巷道中十字交叉路口处的岩体进行力学分析实验时,将上层岩体上的安装槽以及巷道支撑设计为与巷道相同形状适配的形状,可以对巷道交叉处的岩体进行力学实验分析。
可选的,所述巷道支撑的边缘固定设置有卡接条,所述底座的顶壁上开设有与卡接条适配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条与卡接槽卡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验人员将上层岩体与巷道支撑安装为一体后,再将上层岩体与底座固定为一体,在拼装上层岩体与底座时,将巷道支撑底部的卡接条卡接在底座上的卡接槽中,可在实验人员在底座上抹粘接剂并拼装上层岩体时,有效防止粘接剂渗入上层岩体上的安装槽内,可提高实验数据准确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的制作辅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的制作辅具,包括与模型主体尺寸适配的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顶部开口,所述安装盒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自安装盒的顶部开口向下压的压紧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验人员对模型进行拼装时,先将巷道支撑放在安装盒内,在巷道支撑的外壁上抹上粘接剂,再将上层岩体放入安装盒中,使安装盒上的安装槽对齐巷道支撑拼装,再通过安装盒上的压紧机构,将上层岩体和巷道支撑压紧至粘接稳定,然后从巷道支撑内侧向上层岩体中打入锚固支撑,之后再将底座与上层岩体再次放入安装盒内粘接,并压紧固定,模型主体及巷道支撑的安装稳定性好,实验数据准确。
可选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安装架和压板,所述安装架横跨设置在安装盒的开口处,所述安装架的一端与安装盒的一侧水平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安装盒连接固定的限位组件,所述压板水平设置在安装架的下方,所述压板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在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驱使压板升降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验人员对安装盒内的上层岩体等进行压紧操作时,先转动安装架,将安装架转动至安装盒的开口上方,并将安装架的另一端使用限位组件固定在安装盒上,然后再通过驱动组件驱使压板下降,即可通过压板压紧安装盒内的上层岩体,操作方便。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螺杆、把手和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竖直固定设置在安装架上,所述螺杆螺纹穿设在螺纹套筒内,所述螺杆的一端与压板水平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把手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验人员驱使压板升降时,转动把手,通过螺杆与安装架上的螺纹套筒螺纹传动,即可推动压板在安装架上向下滑移并抵紧安装盒内的上层岩体,操作方便。
可选的,所述安装盒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板压紧安装盒内的上层岩体等,使各零部件件紧密接触,接触面上涂抹的过量粘接剂通过安装盒侧壁上的溢流孔流出安装盒外,有效防止安装盒内壁与上层岩体等粘接,便于实验人员取出上层岩体等。
可选的,所述安装盒的底部开口设置,所述安装盒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开闭安装盒底部开口的底板,所述底板与安装盒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验人员将安装盒中的上层岩体等粘接固定后,将安装盒底部的底板拆卸,即可从安装盒的开口处推动内部的上层岩体等,方便对安装盒内的上层岩体等取出安装盒。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的制作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巷道现场扫描岩体,等比例缩放生成岩体三维模型;
S2、3D打印出岩体模型主体的底座、上层岩体,并制作巷道支撑;
S3、将上层岩体与巷道支撑安装固定,再从巷道支撑内部向上层岩体中打入锚固支撑;
S4、将固定好的上层岩体与底座安装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CT扫描方式在现场扫描岩体,可据实生成带有完整裂缝、孔洞的岩体三维模型,再通过砂型3D打印技术将岩体模型主体打印出,使模型主体上的孔洞、裂缝等与现实岩体一致,省去实验人员手动打孔,并且可以获得更准确的实验数据。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实验人员采用3D打印技术将模型主体上的上层岩体打印制作成型,可以最完整还原岩体中各处裂缝、孔洞等形状和数量,省去实验人员手动打孔,再将模型主体和巷道支撑依次拼装成整体,再进行物理实验,可较好地还原巷道上方岩体受力情况,提高实验数据准确性;
2.在实验人员对模型进行拼装时,先将巷道支撑放在安装盒内,在巷道支撑的外壁上抹上粘接剂,再将上层岩体放入安装盒中,使安装盒上的安装槽对齐巷道支撑拼装,再通过安装盒上的压紧机构,将上层岩体和巷道支撑压紧至粘接稳定,然后从巷道支撑内侧向上层岩体中打入锚固支撑,之后再将底座与上层岩体再次放入安装盒内粘接,并压紧固定,模型主体及巷道支撑的安装稳定性好,实验数据准确;
3.采用CT扫描方式在现场扫描岩体,可据实生成带有完整裂缝、孔洞的岩体三维模型,经等比例缩放后,再通过砂型3D打印技术将岩体模型主体打印出,使模型主体上的孔洞、裂缝等与现实岩体一致,省去实验人员手动打孔,并且可以获得更准确的实验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制作辅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制作辅具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模型主体;11、底座;111、卡接槽;12、上层岩体;121、单元体;13、孔洞;2、巷道支撑;21、安装槽;22、卡接条;3、安装盒;31、溢流孔;4、压紧机构;41、安装架;42、压板;43、限位组件;431、螺栓;432、穿孔;44、驱动组件;441、螺杆;442、把手;443、螺纹套筒;45、导向杆;5、底板;51、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参照图1,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包括模型主体1和巷道支撑2,模型主体1由底座11和上层岩体12拼装组成,上层岩体12由若干个水平放置的单元体121拼装组成。上层岩体12组合后的底壁上开设有安装槽21,安装槽21内用于安装巷道支撑2。
模型主体1均由砂型3D打印制成,成型过程中根据实际巷道岩体模型,在模型主体1内预留有与实际岩体相同的若干孔洞13,为了将3D打印过程中孔洞13内余留粉料剔除,孔洞13位置均位于上层岩体12上的单元体121之间的分界面上,同时上层岩体12的单元体121分界面还用于实际岩体中不同岩层的分界。
上层岩体12上的安装槽21可以为一字、三叉以及十字,本实施例中,安装槽21根据实际巷道设计,安装槽21为十字,安装槽21的各端部均开通至上层岩体12的侧面。巷道支撑2完全贴合安装槽21的内壁设置,本实施例中,巷道支撑2的截面呈U形。
上层岩体12各单元体121之间、上层岩体12与底座11之间以及上层岩体12与巷道支撑2之间,均采用粘接剂粘接固定,为了保持上层岩体12中材质物理力学性质与实际巷道中岩体物理材质近似,粘接剂采用胶水混合细沙制作。由于实际巷道的内壁有支护层加固,巷道支撑2用于适当增加整个模型的强度以模拟支护层,提高模式实验准确性。
为了防止胶水渗入模型巷道支撑2内,巷道支撑2的底部边缘一体固定有高出安装槽21的卡接条22,底座11的顶壁上对应巷道的边缘设有与卡接条22尺寸、深度一致的卡接槽111。安装底座11与上层岩体12时,将卡接条22对齐卡接入卡接槽111中,可有效防止底座11与上层岩体12挤压过程中将粘接剂挤入巷道内。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实验人员采用砂型3D打印技术将模型主体1上的上层岩体12打印制作成型,可以最完整还原岩体中各处裂缝、孔洞13等形状和数量,省去实验人员手动打孔,再将模型主体1和巷道支撑2依次拼装成整体,再进行物理实验,可较好地还原巷道上方岩体受力情况,提高实验数据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的制作辅具。制作辅具包括安装盒3,安装盒3内部中空,且顶部、底部开口。安装盒3的底部可拆卸安装有用于开闭安装盒3底部开口的底板5。安装盒3的开口尺寸与模型主体1上底座11的尺寸一致,底座11水平放置在安装盒3内,上层岩体12的各个单元体121均依次水平叠加在底座11上。在安装盒3的顶部设有从安装盒3的上开口向下压紧安装盒3内模型部件的压紧机构4。
本实施例中,压紧机构4包括安装架41和压板42,安装架41的一端与安装盒3为转动连接,安装架41的转动轴与安装盒3的深度方向平行,安装架41的另一端通过限位组件43与安装盒3可拆卸连接。限位组件43包括螺栓431,安装架41的另一端开设有供螺栓431穿过的穿孔432,螺栓431穿过安装架41上穿孔432后与安装盒3螺栓431连接,从而限制安装架41转动。
压板42的顶壁上垂直焊接固定有导向杆45,安装架41上开设有与导向杆45适配的导向孔,导向孔的轴线与安装架41的转动轴线相平行,导向杆45滑动穿设在导向孔内,压板42位于安装架41靠近安装盒3的一侧。安装架41上设有用于驱使压板42在安装盒3开口上方竖直升降的驱动组件44,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44包括螺杆441、把手442和螺纹套筒443。螺纹套筒443焊接固定在安装架41上,螺纹套筒443的轴线与压板42的滑动方向一致,螺杆441螺纹穿设在螺纹套筒443内,螺杆441的一端与压板4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把手442固定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44还可以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固定安装在安装架41上,电动推杆的活动杆穿过安装架41后与压板42固定连接。
底板5与安装盒3为可拆卸安装,本实施例中,底板5与安装盒3之间采用卡扣51连接。安装盒3的两侧侧壁上均铆接固定有卡扣51的活动部,卡扣51的固定部铆接固定在底板5上。通过将底板5卸下,实验人员可从安装盒3的顶部开口处推动安装盒3内的模型部件,将模型推出安装盒3。
为了防止在压紧模型各部件过程中,将粘接剂挤出至安装盒3内并使模型各部件与安装盒3粘接为一体,在安装盒3的侧壁上还开设有连通安装盒3内部的溢流孔31,通过若干个溢流孔31镂空安装盒3侧壁的局部区域,可减小模型与安装盒3的粘接面积,提高模型取出便利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的制作辅具的实施原理为:在实验人员对模型进行拼装时,先将巷道支撑2放在安装盒3内,在巷道支撑2的外壁上抹上粘接剂,再将上层岩体12放入安装盒3中,使安装盒3上的安装槽21对齐巷道支撑2拼装。再转动安装盒3上的安装架41,使安装架41横跨安装盒3,使用螺栓431将安装架41固定定位在安装架41上,再转动把手442,通过螺杆441与安装架41上螺纹套筒443螺纹传动,使得压板42向安装盒3内下压,将上层岩体12和巷道支撑2压紧至粘接稳定。在上层岩体12与巷道支撑2固定牢固后,松开压板42并开安装架41,将一次粘接后的上层岩体12从安装盒3中取出,然后从巷道支撑2内侧向上层岩体12中打入锚固支撑。之后再将底座11与上层岩体12再次放入安装盒3内进行二次粘接,并通过压板42时前者压紧固定。模型主体1及巷道支撑2的安装稳定性好,实验数据准确。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巷道现场采用CT设备扫描岩体,等比例缩放生成岩体三维模型,处理三维模型,确定模型打印支撑顺序;
S2、采用砂型3D打印技术,3D打印出岩体模型主体1的底座11、上层岩体12,并制作巷道支撑2,上层岩体12中水平分层为多个单元体121,各单元体121应分开3D打印成型;
S3、相将上层岩体12中的各个单元体121与巷道支撑2采用粘接剂粘接固定,粘接剂采用细沙混合胶水制成,上层岩体12与巷道支撑2粘接成型后,再从巷道支撑2内部向上层岩体12中打入锚固支撑;
S4、将固定好的上层岩体12与底座11采用粘接剂粘接固定。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主体(1)和巷道支撑(2),所述模型主体(1)包括底座(11)和上层岩体(12),所述上层岩体(12)采用3D打印制作,所述上层岩体(12)内一体成型有若干孔洞(13),所述上层岩体(12)上开设有与巷道支撑(2)适配的安装槽(21),所述巷道支撑(2)固定设置在安装槽(21)内,所述上层岩体(12)带有巷道支撑(2)的一侧与水平放置的底座(1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层岩体(12)包括沿竖直方向平行分体式设置的若干单元体(121),相邻两块所述单元体(12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孔洞(13)位于相邻两块单元体(12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21)呈十字,所述安装槽(21)的各端部均开通设置,所述巷道支撑(2)与安装槽(21)的内壁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支撑(2)的边缘固定设置有卡接条(22),所述底座(11)的顶壁上开设有与卡接条(22)适配的卡接槽(111),所述卡接条(22)与卡接槽(111)卡接配合。
4.一种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的制作辅具,包括权利要求1~3任意一条所述的一种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模型主体(1)尺寸适配的安装盒(3),所述安装盒(3)的顶部开口,所述安装盒(3)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自安装盒(3)的顶部开口向下压的压紧机构(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的制作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4)包括安装架(41)和压板(42),所述安装架(41)横跨设置在安装盒(3)的开口处,所述安装架(41)的一端与安装盒(3)的一侧水平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安装盒(3)连接固定的限位组件(43),所述压板(42)水平设置在安装架(41)的下方,所述压板(42)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在安装架(41)上,所述安装架(41)上设置有用于驱使压板(42)升降的驱动组件(4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的制作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4)包括螺杆(441)、把手(442)和螺纹套筒(443),所述螺纹套筒(443)竖直固定设置在安装架(41)上,所述螺杆(441)螺纹穿设在螺纹套筒(443)内,所述螺杆(441)的一端与压板(42)水平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把手(44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的制作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3)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流孔(31)。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的制作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3)的底部开口设置,所述安装盒(3)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开闭安装盒(3)底部开口的底板(5),所述底板(5)与安装盒(3)可拆卸连接。
9.一种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的制作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3任意一条所述的一种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巷道现场扫描岩体,等比例缩放生成岩体三维模型;
S2、3D打印出岩体模型主体(1)的底座(11)、上层岩体(12),并制作巷道支撑(2);
S3、将上层岩体(12)与巷道支撑(2)安装固定,再从巷道支撑(2)内部向上层岩体(12)中打入锚固支撑;
S4、将固定好的上层岩体(12)与底座(11)安装固定。
CN202110894457.1A 2021-08-05 2021-08-05 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制作辅具以及制作方法 Active CN1136436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94457.1A CN113643603B (zh) 2021-08-05 2021-08-05 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制作辅具以及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94457.1A CN113643603B (zh) 2021-08-05 2021-08-05 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制作辅具以及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3603A CN113643603A (zh) 2021-11-12
CN113643603B true CN113643603B (zh) 2022-11-29

Family

ID=78419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94457.1A Active CN113643603B (zh) 2021-08-05 2021-08-05 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制作辅具以及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4360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6332448A1 (en) * 2005-12-30 2007-07-12 Bhp Billiton Innovation Pty Ltd Waste disposal during pit mining
CN103035158A (zh) * 2012-12-20 2013-04-10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模拟采空区充填过程实验装置
CN105241656A (zh) * 2015-10-30 2016-01-13 湖南科技大学 深部巷道高阻可伸长锚杆支护的物理模拟实验***及方法
CN206097698U (zh) * 2016-07-13 2017-04-12 山东科技大学 巷道开挖卸荷模拟试验装置
CN108447381A (zh) * 2017-07-04 2018-08-24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借助3d打印机打印相似模拟试验模型支架的方法
CN109752493A (zh) * 2019-03-08 2019-05-14 安徽理工大学 矿压相似模拟实验预制巷道的方法及实验架
CN111812022A (zh) * 2020-06-16 2020-10-23 重庆大学 一种复杂地质构造下煤岩三维应变场可视化***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57947B1 (fr) * 1996-12-30 1999-01-29 Inst Francais Du Petrole Methode pour determiner la permeabilite equivalente d'un reseau de fracture dans un milieu souterrain multi-couches
SE511814C2 (sv) * 1997-03-17 1999-11-29 Deltasand Ab Sandmaterialblandning, sätt att framställa samt använding av densamma
AU783979B2 (en) * 1999-10-27 2006-01-12 Eclipse Computing (Australia) Pty Ltd A data collection method
US20110148856A1 (en) * 2009-12-18 2011-06-23 Caterpillar Inc. Parameter Visualization System
CN104900132A (zh) * 2015-05-13 2015-09-09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盾构法施工斜井管片壁后填充的模拟试验装置
CN206249765U (zh) * 2016-08-31 2017-06-13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煤田地质展示巷道
CN109444377A (zh) * 2018-12-11 2019-03-08 河南理工大学 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巷道预留装置及其巷道成型方法
CN111008758B (zh) * 2019-11-12 2023-06-23 山东科技大学 基于双指标权重法的特厚煤层沿空煤巷开掘时间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6332448A1 (en) * 2005-12-30 2007-07-12 Bhp Billiton Innovation Pty Ltd Waste disposal during pit mining
CN103035158A (zh) * 2012-12-20 2013-04-10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模拟采空区充填过程实验装置
CN105241656A (zh) * 2015-10-30 2016-01-13 湖南科技大学 深部巷道高阻可伸长锚杆支护的物理模拟实验***及方法
CN206097698U (zh) * 2016-07-13 2017-04-12 山东科技大学 巷道开挖卸荷模拟试验装置
CN108447381A (zh) * 2017-07-04 2018-08-24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借助3d打印机打印相似模拟试验模型支架的方法
CN109752493A (zh) * 2019-03-08 2019-05-14 安徽理工大学 矿压相似模拟实验预制巷道的方法及实验架
CN111812022A (zh) * 2020-06-16 2020-10-23 重庆大学 一种复杂地质构造下煤岩三维应变场可视化***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矿山巷道安全性检测3D打印辅助实现";胡德志,罗建国等;《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0615;第13卷(第3期);第93-9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3603A (zh) 2021-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50625A (zh) 一种轻质复合点阵夹芯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35955A (zh) 制造轻质混凝土复合墙板用的成组立模机
CN113643603B (zh) 分离式巷道物理实验模型结构、制作辅具以及制作方法
CN110160931A (zh) 一种组合式渗流试样及渗流试验装置
CN108731998B (zh) 一种用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断层制作装置与操作方法
CN112683622A (zh) 一种预制含不同走向裂隙面岩体的物理模拟***
CN112285327A (zh) 一种煤层开采相似模拟三维试验装置
CN213780082U (zh) 一种煤层开采相似模拟三维试验装置
CN106863553A (zh) 一种挡土墙预制件模具
CN116335386A (zh) 一种装配式防倾倒铝合金模板
CN214604993U (zh) 一种实验室试块预制裂缝模具
CN204228488U (zh) 节理化岩体相似模型试块的制作模具
CN114002035B (zh) 含三维自然粗糙状态闭合节理类岩石试样制备装置与方法
CN109507025A (zh) 一种含有软弱夹层且厚度可调及刚性约束的结构面试样的制作方法
CN205374417U (zh) 一种分片结构式隧道开挖试验装置
CN209485802U (zh) 含软弱夹层的结构面制作及直剪测试的一体化装置
CN115012696A (zh) 一种房屋顶层整体补漏方法
CN214373701U (zh) 一种预制含不同走向裂隙面岩体的物理模拟装置
CN210128886U (zh) 一种交叉节理类岩石试件的制备装置
CN209432568U (zh) 含有软弱夹层且厚度可调及刚性约束的结构面模型制作模具
CN209485836U (zh) 含有软弱夹层的结构面模型制作模具
CN217765711U (zh) 一种地质力学模型多裂隙模拟小块材料压制装置
CN209927559U (zh) 一种制作加锚杆含裂隙岩样的模具
CN113833306B (zh) 房屋墙体的加固装置及其施工工艺
CN113021933A (zh) 一种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加工工艺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